时间:2022-04-02 20:11: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哲学,和文学一样靠语言符号表达本意,二者也势必有着内在的关联。在中外文学史,尤其是外国文学演变的历史中,文学的样式几经变化,但其探求人、世界的深度、广度,却是很多经典作家坚持的永恒主题。语言的不同、修辞的变化、文体的求新求变,似乎都脱离不了一种哲学的思索和人文的终极关怀。尽管文学作品无力在作品中找到一个真正的答案,但不同的作家却用其独有的方式试图接近问题的实质。有的学者提出,哲学是使人快乐的学问。这看似简单的定义其实暗含深意。再看欧美文学历史当中的作品,不少其实并不让人愉快,有的甚至是一种含泪的微笑式作品。但即便这样,文学和哲学在各自的内心深处似乎都有一些共鸣的内容。本文拟就对古希腊神话和哲学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求对文学和哲学关系问题的认识有所助益。
首先,古希腊文学对古希腊哲学是一种直接影响。这个开始反映在古希腊神话以其自身的哲理内涵为古希腊哲学的诞生奠定了文化土壤。虽然,后来的哲学家并不是都赞成神话中的观点,但这种对人和世界的哲理思考却启悟了古希腊人的哲学头脑。古希腊神话的哲理内涵围绕着左右人的行动、社会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层含义:第一,认为人们对利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侧重表现英雄人物对自我的肯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如神话传说中的阿喀琉斯为一个女俘虏和阿伽门侬争吵,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财产”,负气离开战场,给希腊军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认为另一动力是奥林匹斯诸神的和意志。古希腊神具有同人同性的特征。他们也有人的不足,具有好色、好嫉妒、好复仇等性格特征。神之间的斗争也是决定人、社会变化的原因之一;第三,认为高于前两者的决定因素是神秘不可知的“命运”。尽管如此,古希腊人对现实并没有屈从,而是顽强地反抗。如西西弗是敢于向荒诞世界反抗的荒诞英雄,俄狄浦斯则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
直接影响的另一种反映,主要是哲学对文学的引用;进行哲学思辨、探索、归纳方面。有的哲学家为了表明自己的理论观点,直接借用了神话中的语句。如《荷马史诗》中说道:“理性存在于头脑,激情存在于胸部,欲望存在于腹部。”古希腊哲学家用《荷马史诗》中的这一句话来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并用希腊神话中有关宙斯的故事去证明灵魂和身体结合这一堕落的必然。文学艺术作为哲学认识对象中的一类,也没有逃出哲学家的视野。尼采对古希腊的艺术精神进行了哲理式的归纳,并在《悲剧的诞生》中,用传说中的酒神和日神来代表希腊人的价值观:“酒神”象征悲剧和音乐的本质;而“日神”象征光明、限制,希腊悲剧是酒神和日神的综合。当文学恰当地借助于哲学思辨的力量时,其本身的说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甚至文学本身会被研究者提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层面来加以认知,这不能不归功于哲学的功劳。又如,斯多葛主义的学说主要是有关宇宙论和人类自由的,其代表人物是芝诺。他认为自然的过程是自然律决定的,自然起初只有火,然后才出现其他的元素,但随着宇宙的重新燃烧,一切又归结于火。但是,斯多葛主义者也指出,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自然界的终结,而仅仅是自然循环过程的一部分。克雷安德是芝诺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宙斯颂》充满着后世的宗教味道。与此同时,毕达哥拉斯派则认为,所有的星包括地球不是环绕着太阳而是环绕着“中心的火”作圆形运动,他们叫“中心的火”为“宙斯之家”或“众神之母”。
其次,古希腊神话对现代欧洲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由于哲学家对古希腊神话采取的是借用、发挥的策略,而这种影响较之直接影响作用并未减弱,甚至因为运用哲学话语充实、完善神话,进而发展出新的哲学理本文由收集整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的经典作家,在其论著中大量例举了欧洲的各类神话,既有古希腊的,也有古罗马和基督教《圣经》中的,而古希腊神话所占比例不在少数。众所周知,古罗马神话也是承袭了古罗马神话的。在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甚至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古希腊神话常被经典作家们娴熟地运用,从而使很多艰涩的理论显得质朴、生动、活泼。有的神话还被他们作为论据充分发掘,如马克思著名的:“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事实上,也是深深扎根于欧洲文明之中的。无独有偶,神话被运用于阐发一定的哲学思想在中国也能找到。《庄子》中的寓言、神话不仅使人们对于道家思想有了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还被当成文学作品阅读,足见其审美价值也是被人们所肯定的。在阐述哲学中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引用不少关于古希腊神话的例证;此外,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中也常涉及到古希腊神话,这种运用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用引申而来的内容。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对现代自然科学进行阐述时,曾这样写道:
“古生物学记录中的空白愈来愈多地填补起来了,甚至迫使最顽固的分子也承认整个有机界的发展史和个别机体的发展史之间存在着令人惊异的类似,承认那条可以把人们从植物学和动物学似乎愈来愈深地陷近去的迷宫中引导出来的阿莉阿德尼线。”
这里的阿莉尼德线就来源于古希腊神话。阿莉阿德尼是克里特王米诺斯的女儿,提修斯之所以能逃出迷宫,就是由于她提供的线团。后人常用“阿莉阿德尼线”来比喻能帮助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作者更是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内容来说明当时社会的结构等诸多问题。在谈到“一夫一妻制家庭”这个问题时,恩格斯借用了《伊利亚特》中阿基里斯和亚加米农二人争夺女奴的纠纷事件,以及珈桑德拉被亚加米农作为战利品带回家的事件,阐述道:“正是奴隶制与一夫一妻制的并存,正是完全受男子支配的年轻美貌的女奴隶的存在,使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在谈到希腊氏族关于“军事首长(巴赛勒斯)”的内容时,恩格斯用《伊利亚特》勇士的统帅亚加米农作为围城盟军的最高统帅事例,来说明马克思关于荷马时代实行的是“军事民主制”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奥德赛在这里并不是讲述统治的形式,而是要求服从战争中的最高统帅。对于在特洛伊城下仅仅作为军队出现的希腊人说来,人民大会是进行得十分民主的。阿基里斯在说到赠品,即说到分配战利品时,他总是认为应该由‘亚该亚人的儿子们’即人民来分配,而不是由亚加米农或其他某个巴赛勒斯来分配的。‘宙斯所生的’,‘宙斯所养的’这一类称号,不能证明任何东西,因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一个神,而部落首长的氏族则起源于一个‘更显赫’的神,在这里就起源于宙斯。甚至非自由民,如牧猪人优玛士以及其他人,都是‘神的’,(dioi和theioi)这是在《奥德赛》所描述的情形,即在比《伊利亚特》晚得多的时期中发生的情形;在这本《奥德赛》中,“英雄”的称号还给与传令官木利奥斯和盲人歌手德莫多克。”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三编 社会主义》中引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话来解释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机器这一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变成了使工人及其家属一生的时间转化为可以随意用来增殖资本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于是,一部分人的过度劳动造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而在全世界追逐新消费者的大工业,却在国内把群众的消费限制到需要忍饥挨饿这样一个最低水平,从而破坏了自己的国内市场。‘使相对的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同资本积累的规模和能力始终保持平衡的规律把工人钉在资本上,比赫斐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罗米修斯钉在岩石上钉得更牢。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转贴于
此外,古希腊神话在哲学中的间接影响中,有一类现象值得注意,即在这类情况中,文学对哲学的影响不是单向的,哲学理论被文学促进的同时,还反过来促进了文学批评。文学和哲学所处的这类间接影响的过程类似于一个相互影响的循坏过程。“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和结构主义理论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古希腊神话中关于俄狄浦斯的传说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得到了发挥运用,他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又被人们运用于各种文本的解读和阐释中。“俄狄浦斯情结”理论还对西方结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结构主义理论又被称为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结构主义者列维斯特劳斯就认为每个神话背后都有一个结构。为此,他把神话中按时间顺序叙说历史的故事之间构成句段关系,而后从句段中发现表现重要隐喻的联想关系,即他说的“神话素”。而神话背后的结构就是这两种关系构成的网络。列维斯特劳斯从俄狄浦斯的传说中挑选出11个句段:“卡德摩斯寻妹”;“卡德摩斯屠杀毒龙”;“毒龙的牙齿从泥土里长成巨人,他们自相残杀”;“俄狄浦斯的祖父是跛子”;“俄狄浦斯的父亲是左撇子”;“‘俄狄浦斯’名字的原义是‘肿脚’”;“俄狄浦斯杀父”;“俄狄浦斯置怪物斯芬克斯于死地”;“俄狄浦斯娶母”;“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自相残杀”;“安提贡不顾禁令葬兄”。接着,列维斯特劳斯又把这个故事分为“强调血缘关系”;“否定血缘关系”;“否认人起源于大地”;“肯定人起源于大地”四个“神话素”,由此找出了该神话的结构关系。结构主义理论虽然分析的对象是神话,但其运用的范围却超出于此,小说、戏剧都可能用这一理论进行分析。该理论也跨出了国界,产生了世界影响。尽管结构主义理论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丝毫不影响这一理论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另一位学者拉康,则从象征意义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俄狄浦斯情结。
可见,古希腊神话以其特有的哲理内涵和作用,影响了古代希腊哲学、早期欧洲哲学和现代欧洲哲学。古希腊神话对古希腊哲学主要是一种直接的影响:它以其自身丰富的哲理内涵启迪着早期的哲学家,为早期的古希腊哲学提供了文化土壤。不少哲学家直接引用神话诠释各自的哲学观点。而间接影响则主要反映在古希腊哲学和现代欧洲哲学的关系上。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间接影响,其作用本身并不比直接影响弱,哲学家们用哲学话语对古老的欧洲神话进行着充实和各种阐释,有的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新的哲学流派,有的流派理论透过文学理论作用于文学批评;此外,古希腊神话对欧洲哲学的影响又回到欧洲文学本身,两者形成了互相影响的循环过程。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一直到现代欧洲哲学,古希腊神话从未离开过哲学,虽然不同阶段影响的方式、程度各有千秋,但古希腊神话在古希腊哲学中,自始至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转贴于
第一节 古代文学概述
一 古代希腊文学。(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理解后简答题
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多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 寓言、 故事、 教谕诗、 抒情诗、散文 、小说等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等二时期(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
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 散文、 寓言、 悲剧、 喜剧、 文艺理论。
抒情诗中琴歌成就重大:
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独唱琴歌代表诗人:阿那克瑞翁:创造“阿那克瑞翁体”。
合唱琴歌代表诗人:品达: 代表作《胜利颂》
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
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几次着名的战役后,出现了正式的历史着作。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
文艺理论家 :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
主要成就: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着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
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
二 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罗马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孕育时期:繁荣时期:早期:戏剧首先繁荣
代表作家普劳图斯:多以希腊的故事题材为基础(代表作《双生子》《一坛黄金》)
泰伦斯:《婆母》
黄金时代:(代表作家)维吉尔:《牧歌》《农事诗》(主要写农事活动,模仿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属“教谕诗”。)代表史诗《埃涅阿斯纪》:学习荷马史诗,充满悲天悯人的忧郁基调,是第一部“文人史诗”。史诗中的主人公除了勇猛坚韧的性格外,更具备了敬神、爱国的精神。
术语解释:
文人史诗:
1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2 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
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贺拉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内容。
三 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交而产生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到2世纪末,罗马帝国强盛时期。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的另一个源头)
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新约全书》:共27卷,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4类。
福音书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
基督教精典:《旧约全书》(简称《旧约》)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神话是原始人用一中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古代人们通过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拟人化或形象化的展示。
产生原因 1、生产力低下 2、人们认识能力低下
希腊神话 英雄的传说(人神结合); 神的故事
两大神系:前俄林波斯神系混沌神(哈俄斯) 光明 大地(地母该亚)
黑暗神(厄瑞波斯) 白昼 天空(天神乌拉诺斯) 提坦诸神(六男六女)
克洛诺斯 宙斯 瑞亚 赫拉
俄林波斯神系:阿波罗(太阳神) 三个摩伊拉(命运女神) 赫拉
雅典娜(智慧女神) 宙斯 阿弗洛狄忒(爱神) 阿忒弥斯(月神) 缪斯(文艺女神)
体现了:1 血缘家族、杂交婚姻。2 母权制(该亚、瑞亚)
术语解释:
俄林波斯神系:
1 相传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
2 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
3 希腊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英雄传说: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的特征:
1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
理解后简答题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
1 希腊一切文学艺术作品,大多以神话为题材。
2 希腊文学中没一部完整的神话。散见于希腊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因此希腊的文学作品保留了希腊神话。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讨希腊神话文学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情六欲。他们充满着善良友好,也充满着仇恨、容忍和斗争,这些形象真实地再现了人间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著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著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城淮,世界神话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希腊神话 历史教学 应用
古老的希腊神话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方面,它超乎现实,诡谲多姿,是早期希腊人富有诗意的纯真编织的一个奇异的梦幻世界。另一方面,希腊神话又高度拟人化,神人同形同性特征(anthropmorphism)异常明显,高贵的神明也同样具有俗人的面貌和性情,因此,希腊神话更贴近世俗生活,更亲切自然,也更具有审美价值。希腊神话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和早期希腊历史进程也紧密关联,它不但传递着希腊悠远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而且与文明初期希腊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轨迹同步并行。所以,希腊神话实际上也包含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而希腊神话作为一种美妙的传说和富有诗意的幻想,它深受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的喜爱。正因为如此,如果能将希腊神话适度引入高中相关历史教学,将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下面,笔者以《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为例,拟作这方面的尝试。
人民版《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部分的第一课,然而,由于这段历史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加之学生受其知识结构、历史修养水平等限制,对这一部分的史实较为陌生,理解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本课的导入方面,笔者选择了学生相对较为熟悉的两则神话,以激发学生对世界史尤其是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兴趣。神话一:传说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叫欧罗巴(Europa),万神之神宙斯早就被她的美貌打动。有一天,宙斯趁欧罗巴和女伴在海边沙滩上玩耍之际,幻化成一头健壮而温顺的白色公牛来到欧罗巴身边,示意她骑到它的背上。欧罗巴刚骑上牛背,牛就飞也似地离开了亚洲大陆,驮着公主来到了欧洲的克里特岛。这时公牛还原成了天神宙斯,他向欧罗巴求爱,并和她结婚生子。据说,欧罗巴是第一个来到这块土地上的人,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这块土地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这就是欧洲名称的由来。神话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是在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遗址举行的,这种神圣的典礼仪式虽历经沧桑而绵延不息。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诞生在这块圣地上,它起源于公元前776年,为纪念天神宙斯(Zeus)而设立,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期间,各城邦通常会达成“神圣休战”(Sacred Truce)的协议,届时各城邦停止战争,以便通过维护城邦间的暂时和平来保障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召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维系希腊社会的内部团结,促进希腊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城邦归属感,同时还是希腊人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整个希腊世界都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历经了近3000年历史变迁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依然在延续,“更快、更高、更强”(拉丁语:Citius、 Altius、Fortius)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辉依然沐浴着今人。
以上两则神话可以把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开始意识到这是一节兴味盎然、生动而有趣的历史课。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几组课件图片向学生展示希腊文明在文学、史学、哲学、雕塑、建筑、科学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希腊历史概况,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求知欲。
如果说前面的课堂导入仅是本节课的开幕式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则是本节课内容的主体。
本课第一目的标题是“蔚蓝色的希腊”,主要介绍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在这一目的授课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希腊的海洋性地理特征。围绕这一重点,笔者设计了这样两则神话:神话一:在古希腊神话中影响最广泛的神灵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而在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中,地位最为尊贵的是天神宙斯(Zeus)、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冥王哈德斯(Hades)三兄弟,传说他们在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Cronus)的统治以后,划分天空、海洋和地下为各自统治的领地,宙斯主掌天空,波塞冬主掌海洋,哈德斯主掌冥府,而大地则为众神共同的场所。实际上,在神明权力的划分上,海神波塞冬的威力和权能仅次于天神宙斯,而且还是唯一一位能与天神宙斯相抗衡的神明。传说,他曾经和宙斯进行了一场恶战,试图争夺神界中的最高统治权。神话二:在古希腊众多的宗教节日庆典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奥林匹亚运动会(Olympic Games)、地峡运动会(Isthmian Games)、皮提亚运动会(Pythian Games)和尼米亚运动会(Nemea Games)。这四大宗教节日定期举办,在整个希腊世界影响深远。其中,奥林匹亚运动会和尼米亚运动是为纪念天神宙斯而设立,皮提亚运动会为纪念太阳神阿波罗而设立,而地峡运动会则是为纪念海神波塞冬而设立,它起源于公元前582年,每两年在科林斯地峡的波塞冬圣地举行一次。
从这两则神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海神波塞冬在希腊诸神中的尊贵地位。由此可知,海神(代表海洋)受到希腊人普遍而广泛的崇拜,而在农业文明的国家,如古代中国,权能最大的海神可谓东海龙王,但是他在中国诸神中的地位却是较低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也正是从神话的角度表现出了希腊人的海洋民族意识,凸显出海洋在希腊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第二目的标题是“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该目的标题重点介绍了希腊城邦的特征,即这些城邦政治上一般实行民主体制,相互间彼此独立自治;经济上普遍注重工商业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各城邦保持着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文化事业较为繁荣。但是“小国寡民”则是希腊城邦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围绕这一特征,笔者选用了这样一则神话: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和海神波塞冬(Poseidon)曾为雅典城的统治权进行过激烈的争夺。传说雅典娜在和波塞冬争夺雅典城的控制权时,包括万神之神宙斯(Zeus)在内的诸神都被他们请来当裁判。众神决定让他们进行一场比赛,评判原则是谁能给这座城市带来更珍贵的礼物。波塞冬举起三叉戟往岩石上刺了一下,顿时不毛的山岩上就涌出一股又凉爽又清澈的咸泉。头戴战盔、手执盾牌的雅典娜则抖了抖长枪,将其深深地扎进地里,地里瞬间长出一棵橄榄树。众神裁定雅典娜得胜,认为她给雅典的礼物更珍贵。从此,雅典娜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事实上,在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城邦通常是由不同的神明来保护,而不是由一个共同的或最高的神明来保护,这也从一侧面体现出希腊各个城邦的相互独立性。所以,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希腊城邦为什么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一直没有能够像东方国家那样发展成为统一的帝国的重要原因。当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关于这一原因应该更多地从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希腊历史发展的特征来阐释。
关键词:希腊神话;欧洲美术;文艺复兴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两者并无什么实质上的联系,但翻阅了一些书籍之后发现,它们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的。文学的发展与演变给予了美术发展一定的力量与源泉,而美术之中运用到的文学素材,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学的传播与普及。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它产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腊半岛,东至小亚细亚半岛,南到克里特岛的广大爱琴海地区。希腊神话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派系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
而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欧洲。无论是对于文学,音乐或是美术的发展,都给予了一个良好的时机与环境。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与学习。此时,作为欧洲经典文化代表的古希腊神话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这场复兴运动之中,与其他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并且不断向新的方向发展与前进。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源地的意大利,就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一个文化与艺术融合发展的过程。它的发展不仅仅有文化背景作为铺垫,也依赖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因素。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被各国占领,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但却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断的发展对外贸易,很早就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十分强调个人的力量,重视科学,蔑视宗教, 崇敬光荣的希腊、伟大的罗马,以人道主义取代非人道禁欲主义。这也为文艺复兴的发展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运动与革新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解放出来,意大利美术的内容、形式和题材也都有别于中世纪唯灵论统治下的美术。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源远流长,其灿烂的文化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欧洲科学文化起源的基础。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意大利美术的崛起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无论是从雕塑,绘画,石刻的艺术表现、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上来看,都受到了古希腊的深远影响。
纵观现今欧洲保留下来的艺术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都有希腊神话的影响,它反映着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反映着当时人们的一个审美倾向。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作品。比如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的诞生》提香的《窃夺欧罗巴》丁托列托的《银河起源》等等。它们的创作都是以希腊神话为背景的。而我个人比较偏爱波提切利的《春》这幅作品。这幅作品又被称为《维纳斯的盛世》,讲述的是充满的西风神赛弗尤罗斯正鼓着腮帮飘然而入,追赶着大地之仙女克罗丽丝。因他的到来,最右边的树也折弯了腰,仙女克罗丽丝使诺钠笸及谕盐鞣缟竦淖犯希最终没有还是没有逃过西风神的拥抱。克罗丽丝口中溢出的鲜艳花朵纷纷而落。飘在花神费罗拉的身上,形成一件美丽的外衣,如同大自然一样,曾经是一片白色的大地,转眼间已经是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画面左端描绘的三美神舞动着春天彩霞般的轻纱,手拉手在翩翩起舞。这在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女性美的典型,在形象上波提切利将她们描绘的十分相像,又有着微妙的差别。整幅画面表现了春回大地,欢乐愉快的主题。然而,画中人物的情态并无欢乐的气氛,像春天里吹来的西北风,笼罩着一层春寒和哀愁,若有所思的维纳斯,旁若无人,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三美神的舞姿似乎是受命起舞,颇有逢场作戏的感觉,令观赏者颇为不解。虽然作品展示了充满着春的欢乐的众神形象,这种对于人性的赞美,具有非凡的美感。但在那些庄重而自信的形象之中,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隐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
作为生长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来讲,应当是十分幸运与幸福的一件事情。他们经历了一个历史之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变革,享受着最纯粹的艺术氛围与艺术欣赏价值。文艺复兴时期也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重大与深远的。其间还有画家鲁本斯的《美惠三女神》令我最为印象深刻。她们最初与其他女神一样,着白色长裙,但在后来的艺术表现中,她们通常呈现为。
她们是宴欢,是消费,是最多彩的生活的人格化,美惠女神的生活是希腊人所追求的生活。希腊人的社会建立在赠礼和回馈的基础上,在他们看来,所有获得的都是一种“恩赐”。因而她们不仅仅是生活的理想,更是价值体系的化身。她们物化了人的欲望,是生命的化身,但并非在于死亡。相对的意义上来说的:她们是生命给人带来的欢愉。所以她们也同时代表游戏,以及所有非理性的行为:婚外的、不饿的时候进餐、舞蹈。然而,只有在一定的秩序下,生命才能绽放出这种层次的美好。她们需要一个力量来掌控。这种控制来自于阿波罗,用他的齐特拉琴指挥她们以规律的节奏和步伐进行舞蹈,这是和崇拜狄俄倪索斯的美娜德的舞蹈完全不同的。美惠女神的神性是司仇恨与复仇的厄里倪厄斯的对称面,他们构成了秩序的明暗两部分:在古代社会,复仇是实践价值的一种途径;而通过交换礼品可以跳出复仇的循环,祛除生命的矛盾。优雅或魅力是这种神性的外化,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如的魅力,由阿佛洛狄特恩惠,能够引起欲望;又如荣耀是战士的魅力;再如国王的魅力能够唤起对律法的尊重。
对于神话与艺术的探究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影响着美术领域,也更多的影响着其他或是在不断的推进其自身的发展与变革。文学对于音乐,诗歌以及其他种种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古希腊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也为当时的人们和后世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与创作思考,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审视着我们当下的艺术与过往的精髓。它是一条线,更是一个指引。古希腊神话对于美术的影响显而易见却也必不可少,就像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总能看的比常人更远些,这些资源也称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符号。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相互进步,并在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既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也为我们后世美术乃至整个艺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2012年1月20日至5月14日,《西方神话与传说——卢浮宫珍藏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这是继1995年《卢浮宫博物馆珍藏展——16世纪至19世纪西洋风景画展》后,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二度合作。本展筹备历时8年,展品共100件(组),主要为卢浮宫、图尔美术馆、迪戎美术馆、阿哈斯美术馆、安格尔美术馆、安德烈?迪利芎艺术暨工业博物馆、凡尔赛宫、特里亚侬宫国立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表示,在展品的选择方面,半数与绘画相关,尤其16至19世纪布歇、大卫、安格尔、卡诺瓦等大师作品均有所展出,其他展品则为古希腊时期陶器、庞贝古城壁画等。此次特展分五大展区,借艺术图象聚焦古希腊神话,正如卢浮宫博物馆长洛瓦贺特所说:“神话塑造了所有西方思想,且渗透深入到人们的语言之中。”世界源起:从宇宙浑沌到奥林匹斯山古希腊人认为,宇宙初始为一片浑沌,直到大地母神盖娅出现,奠定宇宙秩序、合谐的基础。接着,代表宇宙生长萌发力量的爱神艾洛斯诞生,经其推动,盖娅孕育了天空、海洋、山脉,并与穹苍之神乌拉诺斯生下十二泰坦巨神,后在盖娅的策动下,时空之神克洛诺斯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并推翻其统治,从此天地一分为二,空间解禁,生生不息的时代来临。
乌拉诺斯被克洛诺斯推翻后,愤怒地留下诅咒:“你会为你所做的付出代价。不久,你也将像我一样被自己的儿子推翻。”于是,克洛诺斯的子女出生后,便将他们吞进自己的肚子,只有宙斯幸免。宙斯成年后,逼迫克洛诺斯吐出自己的兄弟姐妹,并号召手足,与十二泰坦巨神展开大战,推翻克洛诺斯的统治。自此,一个有组织、有阶级制度的宇宙诞生了。此展展出的一名苏维苏拉城画师绘制的《天神与巨人之战》长颈双耳尖底瓮(通称“米罗的双耳尖底瓮”),便以这段故事为背景,搭配几何图形与卷曲植物纹,红绘装饰器身,将这场“巨人之战”描绘得惟妙惟肖。神话风云榜:奥林匹斯众神宙斯众神获得胜利后,共享荣耀与权力,同住于希腊北边的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原指“光之处”,在希腊神话中,其地位相当于基督教意义上的天堂,是众神、半神及其仆人之居所。众神往来于圣山和人间,与人类自由相处。宙斯统治下,神只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分掌世界。其中最重要的统治阶层,便是十二主神,分别为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战神阿瑞斯、使神赫尔墨斯、火神赫菲斯托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酒神狄俄尼索斯、冥王哈迪斯,他们受到宙斯的直接统治。此展一件18世纪青铜雕像《凡尔赛的阿尔忒弥斯》,展现的正是狩猎女神的飒爽英姿,只见她身材修长窈窕,身背弓与箭袋,神情淡然而坚定,牡鹿随伺一旁。卡拉瓦乔在《胜利的爱神》中所塑造的丘比特,踏着象征战争与和平的乐器,神情既精明又傲慢,画面在冷暖色调缺少过渡间明灭,将丘比特显得梦幻而虚无。约绘制于公元62至79年的壁画《庞贝城朱莉亚?菲利克斯宅邸的阿波罗和诸缪斯》,是庞贝古城宅第之作。缪斯为九位艺术女神,她们天生秀美,气质非凡,分司英雄史诗、历史、音乐、抒情诗、舞蹈、圣歌、悲剧、喜剧及天文,体现了古希腊人对艺术的完整理解。洛可可画家布歇在《阿波罗为诸艺术加冕》中,以富有节奏感的笔触,勾勒出阿波罗与诸缪斯的轻巧与灵动,此作被判断为布歇为某出戏剧而设计的舞台帷幕。可以说,在大量描写希腊神话故事和传奇的艺术作品中,众神的外表与常人无异,却拥有着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众神之爱:难抑的希腊神话强调人性,每位神祗个性鲜明,他们被人格化,拥有七情六欲,善良温柔的光明与贪婪妒怨的黑暗同时存在。
路易十五登基后,使用大量壁画、雕塑等艺术品装饰其多座古堡皇宫,而适合于空间装饰的古希腊神话题材艺术则在此间大放异彩。因此,本次《卢浮宫珍藏展》的展品主要为洛可可风格,少数为新古典主义作品。担任策展顾问的台北彰化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刘俊兰认为,“洛可可艺术不少题材聚焦于希腊诸神的,特别是女神们。”是以,第三展区共展出两个主题——“众神的爱情”和“绑架与变形”。“众神的爱情”这一主题所表现的,正是诸神善良温柔的光明一面,其中最着名的传说莫过于阿芙洛狄忒和阿多尼斯的死别。名画《艾赫丘勒与欧法勒》、大理石雕像《爱神与赛姬》、织毯《赛姬凝视熟睡中的爱神》等均是表现众神之爱的代表作。
“绑架与变形”这一主题则表现诸神贪婪妒怨的黑暗面,更多涉及古希腊神话的劫持绑架情节,以及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所描述的关于变形的神话故事。冯索瓦?安德烈?凡森的《被波黑劫持的欧希蒂》、布歇的《阿波罗向牧羊女伊赛揭示他的神性》、乔瓦尼?巴堤斯塔?堤耶波洛的《阿波罗与达芙妮》、尚?巴堤斯特?亨利?德黑的《皮格马利翁目睹他的雕像被赋予生命》、诺埃尔?夸培尔的《半人马涅索斯劫持得伊阿尼拉》等作品为个中翘楚。《变形记》自首次发行,便成为最受欢迎的神话作品之一,大受中世纪作家与诗人喜爱,对中世纪文学,甚至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均有深远影响。“绑架与变形”这一主题向人们传达的是建立在不平等遭遇上的众神的,其共同点为,受害人均是拥有惊世美貌的凡人,而绑架者无一例外的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天神。这种绑架与变形的发生,不仅是对天神与凡人之间接触方式的描绘,更是对众神唤起四季循环等自然现象的诠释。英雄史诗:从荷马到维吉尔第四展区以20件展品,从“不睦女神”未受邀的一场仙凡婚礼为引,谈及特洛伊战争。一个上书“献给世上最美丽的女人”的金苹果,引起阿芙洛狄忒、雅典娜、赫拉三位女神互不相让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成为唯一的裁判,是为着名的“帕里斯的判决”。
路易?德?布隆恩的同名画作中,拿着金苹果的帕里斯以美的裁判者形象出现,而获得金苹果的阿芙洛狄忒则依约协助帕里斯将斯巴达王后海伦诱拐回特洛伊,斯巴达国王为救王后,联合希腊联军进攻特洛伊。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众神分成两派,各自护卫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主将,从圣山到第一线战场,伪装或隐身其中,主导战局胜负、英雄生死,甚至为护卫的一方正面交锋。从贾克?路易?大卫在《密涅瓦大战马尔斯》中,这场众神之战可见一斑。支援希腊联军的密涅瓦投出石头,将支持特洛伊的马尔斯绊倒在地,摔下战车的马尔斯恼羞成怒,请求前来营救的维纳斯助他一臂之力,以图扭转败局。特洛伊战争是荷马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情节发展的基础。这场战争不仅孕育了古希腊神话,同时与古罗马开创史息息相关。罗马诗人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纪》中,提到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发现罗马城的事迹。本展的策展顾问刘俊兰认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英雄史诗取代了众神恋曲,成为当时的重要题材。
此外,第四展区展品还包括陶艺家布里葛斯签名的“攻占特洛伊城”红绘高脚酒杯。圆形杯底内部绘画为被阿奇里斯俘掳的女奴布里塞伊丝奠酒祭神的场面;酒杯外壁则是希腊攻占特洛伊的最后一夜。贝多雷?佛雷马尔的《伊菲格涅雅的献祭》描绘的则是阿伽门农牺牲女儿伊菲格涅雅以换取阿尔忒弥斯平息怒火的场面。不息的神话与传说:从古代到现代在古希腊神话中,直视蛇发女怪美杜莎的人将无一例外地被石化。宙斯和达那亚的儿子珀尔修斯在砍下美杜莎的首级后,遇见了被缚山崖、即将被海怪吃掉的安德洛墨达。珀尔修斯对她一见钟情,遂以美杜莎的首级杀死海怪,将其救出。尚?马克?纳堤耶的《借雅典娜之助,珀尔修斯将美杜莎的首级转向菲纽斯及其同伴们,把他们化成石头》正取材于此,并进一步铺陈珀尔修斯报复菲纽斯在婚宴上抢夺其妻安德洛墨达之仇的场面。这则快乐圆满的神话被广为流传,转而成为后世多部经典悲剧之源头。虚拟杜撰的神话故事几经流转,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无数创作灵感。正如刘俊兰所说:“第五展区虽然作品较少,但古希腊作品与19世纪作品共存,为整个展览画下句点,并带出展览的主题精神。人们看到的是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重新诠释的神话,是艺术再创造精神的体现。”神话,是人类启蒙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企图探索自然的思维活动之结果。就如同洛瓦贺特所言:“传承自希腊罗马的神话或迷人、或可怕,迭起的故事解释的是世界、自然与宇宙星辰的运转方式。”借助此次特展,人们得以欣赏历代艺术家重新诠释的神话,换言之,此展是以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为起点的一次创造性旅程。
[关键词] 典故;宿命情结;《苔丝》
著名语言学家G•Leech在他的专著Semantics中指出:首先,文本体现了其反映内容的概念意义,其中包括“音位表达”“句法表达”和“语义表达”;其次,文本表达了字符、句子、语法结构等的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即搭配意义;再次,文本蕴含着有待于阅读主体对文本解读后领悟到的反映意义、内涵意义、主题意义、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1]显然,本文所选取的文本是指内涵意义最深的文本。正如大卫•莫利而言,我们不能以为文本有若“一个具有想象意义的购物中心,听任人自由自在地穿梭其间,任意挑选符合他需要的东西”[2]。把文本(text)放置在情境(context)之下,是把典故作为特殊文本进行重新解读的首要基础。在小说《苔丝》中哈代通过引用大量的风格各异的典故来创设不同的场景,其中宿命情结是哈代在《苔丝》中所表达的主题之一。
哈代用典与宿命情结的发生学起源
《辞海》对典故解释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3]由于用典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中国引经据典一度曾成为非常时尚的价值判断。在东亚封贡体系的文化意境中,典故的内涵是非常庞杂的,古人的名言警句、神话传说、经典故事等都隶属于典故的范畴;在拉丁基督教世界,典故主要包括文学典故、《圣经》典故、古希腊罗马的神化传说等。哈代在小说《苔丝》中所用的各类典故多达456处,其中与《圣经》有关的典故为112处,这对于一部仅40万字的作品而言,典故在其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哈代在《苔丝》中的用典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卖弄文采,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宿命情结。
什么是宿命?哈代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宿命情结的呢?在汉语语境下“宿命”即“夙命”,即人要服从命运的安排,因此有人又把它称为命运。由于文化的继承性的特点,决定了在“上位”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摆脱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再加上时代局限性,这样就制约了人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在《苔丝》第5版前言中,哈代引用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名言:“神看待我们,就好像顽童看待苍蝇;他们为自己开心,便不惜要我们的命。”[4]这个典故是哈代悲观主义世界观的集中体现,表现了哈代在哲学上的困惑与不足,他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当亚克雷玷污了苔丝后,哈代这样写道:“……为什么偏要在那上面,描绘上这样一种粗俗鄙野的花样,像他命中注定要受的那样兀俊…不过祖宗的罪恶报应在儿孙的身上……”[5]113基督教所宣扬的犯罪必将受到惩罚并殃及子孙的宿命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古希腊的悲剧作家们,或把命运看成是神的安排;或把命运视为神灵与人都逃脱不了的神秘力量。命运是一个从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概念,它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一种价值观,抑或为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一种世界观。在哈代的笔下所塑造的悲剧英雄不是受命运摆弄的玩偶,而是与命运抗争、毫不妥协,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斗士。这说明关心人类命运的人道主义者哈代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哈代创作苔丝这个悲剧人物形象绝对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从审美价值角度而言,这样的创作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而言,生活在拉丁基督教世界的哈代深受古希腊悲剧意识的熏陶,正是由于这种悲观主义潜意识的影响,哈代更深地懂得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从而衍生出一种难以割舍的宿命情结。
哈代用典与宿命情结的思与诗
从解释或理解的学术指向来看,文本解读包含强调解释主体的意向和再现文本“原意”两种倾向,本文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论证哈代用典的文本存在是否具有合理性,而是为了论证哈代用典与其宿命情结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应当把研究问题的主旨放在合理解释哈代用典的“主体意向”上,而不是过分强调再现典故文本的“原意”上,哈代用典与宿命情结形成的主体意向如下。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在《苔丝》中哈代引用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典故。“那种昏暗模糊的光景,使他们变成了一群林神,和一群仙女拥抱;一大群盘恩,和一大群随林回旋;一些娄提,想躲开一些蒲来,却永远办不到。”[5]97这是小说描述跳舞者的场景,林神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以在酒神节中乱跳乱舞而闻名的酒神侍从。仙女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负责掌管山林、河流、泉源和海洋;盘恩是牧神,经常追逐随林致使其逃于河畔变成芦苇以保纯洁。哈代通过使用典故一方面生动而形象地再现出舞者的形态,另一方面暗示亚克雷对苔丝的追求和戏弄就像盘恩追逐随林、娄提想躲开蒲来一样是永远办不到的。在冥冥之中古希腊罗马的众神再一次将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手。在牛奶场上,安琪“半开玩笑地叫她阿提迷,叫她狄迷特,叫她别的典雅名字;不过她都不愿意,因为她不懂得。”[5]199阿提迷、狄迷特分别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猎神和牧神,这种把人比作神的比喻无疑把苔丝置于一个无法达到的“纯洁”与“完美”的境地,而这又和悲剧苔丝的命运形成极大的反差。
如果说哈代在他的小说中引用大量的《圣经》典故是受浓郁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的话,那么他大量引用古希腊罗马典故的原因则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少年时代的哈代在家乡接受启蒙教育时,拉丁文是他的主课,因而受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最初熏陶。哈代能够轻松自如阅读大量的古希腊罗马作品,悲剧文学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哈代运用大量的古希腊罗马典故来表现宿命悲剧的世界观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在《苔丝》中苔丝杀害了亚克雷后和安琪在一座空房子前停了下来。“克莱把一个大寝室的门闩拉开……床头上刻着奔驰的人物,显然是爱兰特赛跑的故事。”[5]563爱兰特是古希腊神话中女英雄。相传想娶她为妻的人必须和她赛跑。胜者娶她为妻,败者必死无疑。希波墨涅斯在比赛中设计在赛跑途中故意丢弃一个金苹果以延误爱兰特,结果希波墨涅斯成为胜者,实现了娶爱兰特为妻的梦想。但由于两人躺在神坛上亵渎了神灵从而变成了两只狮子。这一古希腊神话不仅是苔丝和安琪两人命运的写照,预示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会久远,同时又巧合般地和后来苔丝躺在异教神坛而必然遭到惩罚的命运不谋而合。又如《苔丝》中结尾处的:“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德伯家那些武士和夫人,却长眠地下,一无所知。”[5]577这个典故寓意深长,此处的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的主宰指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中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而从天堂偷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显然在古希腊神话传说里众神的主宰绝对不是普罗米修斯,而是宙斯(或称朱庇特)。在古希腊神话里,由于普罗米修斯欺骗宙斯,宙斯决定报复普罗米修斯,他拒绝向人类(在古希腊神话里人类是由普罗米修斯和雅典娜共同创造的)提供生活必需的最后一样东西――火。哈代此处引用这样一个典故文本,其用意是非常深远的,深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的哈代,对古希腊神话必然会有自己的解释。在他看来,遥远的宙斯远没有创造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更具有亲和力,这种世俗化的意向当然不是哈代用典的最终目的,在哈代看来普罗米修斯尽管是出于关爱人类的目的而从宙斯那里偷取火种,这与苔丝为生活所迫而委身于亚克雷二者所犯的错误都是一致的,尽管合情但是不合法,这样苔丝最后命运必然会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以悲剧而告终。我们可以看到哈代悲剧宿命情结的根源之一就是文化传统的影响。
(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无助
哈代的宿命观师承古希腊罗马的悲剧文学,在古希腊,宿命论不仅仅作为纯外在的一种强大力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的内心的力量一样强大。其实古希腊人的命运观是来自他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有限认识的,那么在哈代的时代,
情况则有了很大的改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哈代必然会有自己的新突破。当牧师告诉苔丝的父亲他们家曾是名门将种之后,而今却又破落到如此地步时,感叹到“一世之雄,而今安在”。[5]17在《旧约》中大卫曾说道:“大英雄何竞死亡”以悼念索尔和他的儿子乔纳森。索尔是以色列的国王,违背上帝的命令而激怒了上帝,于是上帝选大卫为其继承人。大卫真诚待人,聪明才智深受人们的爱戴,但同时也遭到了索尔的忌妒。索尔几次想置大卫于死地,但都化险为夷。后来索尔和他的儿子战死在与腓力斯人战役中,而大卫不记前仇,仍对索尔表示出尊重,并用此语来对他们的死表示感叹。又如《苔丝》中的典故:“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做辅助,又算得了什么!”[5]30这个典故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已经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到维多利亚晚期,长期存在于英国民众心中的乐观向上的信心开始发生动摇,在高度繁荣的物质文明的进攻下传统理想走向破灭,人们恐惧于价值观念的动摇,反思现存的社会秩序。正如哈代所说的是恪守“高贵的血统”还是追求“耀眼的金钱”?从这个层面上讲,在现存的无序的世界中,哈代感受到了比古人更难以理解的困境,因此哈代的“宿命观”有着全新的内涵,它不是蒙昧的产物,而是现代文明所产的畸形儿。哈代尽管看到了人们的苦难,但是他却没有找到苦难的根源,缺乏对社会规律的理解,没有从社会矛盾入手,而是从凌驾宇宙之上的命运――这一神秘力量中去寻求对生命中悲剧因素的解释,这也是他小说中的缺点。现实中的哈代,既是语言大师,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由于对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他在小说主人公命运的安排上存在难以言表的二重悖论,一方面表现了自己在哲学上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所以哈代的用典达到了思与诗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哈代重要的写作特色之一。
[参考文献]
[1] 薛惠娟.语境分析与文本解读[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3).
[2] David Morley.电视,观众与文化研究[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5:56.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30.
[4] Hardy Thomas.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1994.
【关键词】奥德修斯 鲧禹治水 抗争精神 悲剧命运
古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
研究古希腊神话可发现其中的“神”,具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其外部表现更趋于我们印象中的“神”,即力大无穷,智慧超群,具有显著优越感等等,但精神上更像是普通的“人”,也会有妒忌,自大,多疑等等人性弱点。这些也明显影响了神话传说中,对英雄的塑造。
在神话传说中,英雄人物都是人与神结合的产物,同样兼具希腊神的特点和一般人的特点,追求自由、有勇气、力大无穷、不肯屈服、积极抗争,但由于其人性,导致其具有不可避免的人的悲剧命运。
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中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就有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是伊大卡岛的国王,古希腊著名英雄,智勇双全,为《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在特洛伊战争开战前,他的儿子忒勒玛科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因此他不愿意加入希腊联军,阿伽门农来找他时装疯,在地里倒着犁地。然而阿伽门农把忒勒玛科斯放在犁下,为免伤害儿子,奥德修斯只得停下,加入战争。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有勇有谋,计谋良多且很是受用,受到高傲的战神雅典娜的宠爱,其中最出彩的木马计,甚至成为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木马计最终毁灭了特洛伊城,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战争。然而奧德修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远离家乡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经历各种苦难,期间独留妻儿守在家中,妻子年轻貌美且家中财产丰厚,多人觊觎,甚至赖在他家中不走,可是妻子仍忠心与他,奥德修斯只身一人回到了家中,看到家中状况,不动声色,瞒骗妻子,却暗中在雅典娜女神和儿子的帮助下,杀死了所有的在他离开时赖在他家不走,向他妻子求婚以霸占他家财产的求婚人。虽然重新当上了国王,有美满的家,但奥德修斯年老时仍重新出海去探索,从此不知所踪。
奥德修斯是典型的悲剧英雄形象,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气,他敢于抗争却又不直接抗争,他以智谋为武器,甚至是欺骗、阴谋也要达到目的,手段残忍,这些都是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神共有的弱点,这些弱点就是他悲剧的根源,年老重新出海探索,一方面是反思自己的人生状态,这是早期人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是希腊热衷于探索海洋世界的本性,他们无法安定与平静美满的生活,需要寻求更多的未知世界,正是这些导致了英雄的悲剧命运。
中国古时的神话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其中英雄神话多反映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英雄形象多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都是具有超长的能力,拯救人类的生存环境抗击自然灾害或者探求宇宙认识自身等。
上古征服自然的英雄神话主要包括治水和抗旱两方面内容,其中治水又可以分为平洪和制溺,而抗旱主要表现为求雨、制日、捉日等,上古我国处于原始农耕和畜牧时期,水旱灾害是威胁农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威胁,但在治水过程中,人民对洪水泛滥的原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治水的经验不足,方法落后,因而屡遭失败。为了激励人民继续与自然做斗争,保护生存家园,而塑造了虚拟的英雄形象或者虚拟的故事情节,以表达自己对自然征服的强烈欲望和无畏的精神。在治水神话中,又以“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最为典型,传世至今,影响深远。
《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载的“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即黄帝曾降大洪于天地之间,万物淹没于一片之中,黄帝后代鲧曾恳求黄帝收回洪水,让下界百姓恢复正常生活,但遭拒。救民心切的鲧只得去偷取黄帝密藏之神土“息壤”——一种能无限生长的土地,以堙塞决堤之洪。人民之痛稍解,却被黄帝知晓,黄帝勃然大怒,命火神祝融前往惩办逆己之意的鲧,将鲧杀于羽山之郊。鲧一心为民治水,却不想遭到天帝的惩罚,满腔愤怒和冤屈化为一种倔强不屈的精神支持着鲧,使他在被杀于羽山之后,躺于羽山三年不肯瞑目。黄帝怒于鲧不听从圣意,于是又命祝融用兵器剖开鲧的腹部,开腹只是,鲧腹中竟跳出一个人,即后世名传千古的“禹”。黄帝感召于鲧之执着,命禹继承父业,到下界治水,以安定四方,即《山海经?海内经》中所记载的,“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治洪水,遇到一系列困难,开始是与水神共工的对抗;后又要不断同各种怪物相斗争,如大禹杀相柳、擒无支祁等;还有对家庭的责任所在,通过反映大禹战胜一切困难,放下家庭,一心贡献于人民,最后终战胜自然取得胜利,从正面侧面多角度体现其伟大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与水神共工的对抗。《淮南子?本经训》中有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涯通流,四流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禹治水,共工奉黄帝之意大兴洪水惩戒百姓,一兴一治自然形成对抗,禹为击败共工,治住洪水,在会稽山会集群神,率领他们打败并驱逐了共工,抑制住下界的洪水后,便开始着手排除洪水,他采取了新的治水方法——疏导为主,堙塞为辅。《拾遗记》和《淮南子?地形训》分别有记载:“禹尽力沟洫,导以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大力开掘沟渠,疏导渍水,得到黄龙的帮助,它曳尾于前,成为江河,洪水注入,又令玄龟负着天帝赐予的息壤,平垫洼地,掘昆仑虚以填埋入人居住之地。通力治水,终不负众望,治水有成。
其中,也有大量描写大禹在人民与家庭之间的选择。《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有反映大禹娶亲的篇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家嘉夷,耒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大禹娶亲,更多的是为了 “不失制度”、“我造彼昌”,将自己的终身婚姻大事都视为为国昌盛,为民和睦的途径,可见其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后两人结为夫妇,虽夫妻关系和睦,但大禹一心只惦记于治水,仅留家四日,便又匆忙外出,《汉书。武帝纪》又有载:“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渐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禹令妻女娇随丈夫照料饮食,饿了就打鼓,听到鼓声便送饭来。禹为通轘辕山通洪水,化而为熊,不想凿石不慎将石头踏翻,击中鼓,女娇听到鼓声便前往送饭,却惊见禹竟是一头熊,觉得无颜见人,便逃至嵩山下,化为大石。禹即将生产的妻子变成石头,便急切高呼:“归我子!”石头的北面应声而开,从中出一子,既“启”。上苍为了表彰大禹治水的功劳,“天雨金三日,雨稻三日三夜”《史记?禹本纪》。
“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对自然的征服,对命运的反抗,同时还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无私无畏,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刻苦耐劳,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人类力所不及的任务,借由英雄完成,但英雄人物身上汇聚了远古人民所有优良品德,摒弃了人性的一切弱点。这也是上古中国神话中塑造英雄传说的普遍模式,英雄就是力与美的化身,具有无穷的气力,同时具有完美的品德和高超的智慧,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选择时,都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放弃个人的所有享乐,上古英雄神话的结局多是完满的,少有悲剧。
对比上古中国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英美文学,三源泉,语料库,文学教学。
1英美文学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离不开原型,也可以说原型是文学作品的大语境。原型来自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从祖先那里由遗传得来并持续到现在[1]。而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正因为神话参与建构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千百年来,它成为原型后深藏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古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最早的意识形态,它是欧美民族的原始先民以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民族发韧期那艰难、悲壮的漫长历程的艺术记载,是先民在上古严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为生存而进行拼搏奋斗的艺术表现,这里孕育着人类的智慧,抛洒着人类苦难的泪水[2]。从中可以触摸到希腊民族那丰满而活泼的心灵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希腊神话作为人类的童年文化,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母题,并由这些原型衍化、滋生出众多的文学作品。神话所蕴含的内核,理性的光芒,跃动的火种,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在欧美民族意识的深层,影响西方作家尤其是英美作家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模式。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有特别大的影响,古罗马人在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后被希腊文化所征服并继承了希腊神话,于是罗马神话中的神与希腊神话中的神相混同,都被赋予了同样的经历和个性,只是在罗马神话中诸神有了拉丁文名字,于是希腊、罗马神话便融为一体,统称希腊罗马神话[3]。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渗透着大量的希腊罗马神话。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西方的文学家们就经常以希腊罗马神话为素材进行创作。如在英国文学当中,莎士比亚曾多次运用希腊神话为题材进行创作,弥尔顿、济慈、雪莱、萧伯纳等许多诗人和剧作家也多次在其作品中使用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们以超人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同不公的命运和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故事同样启迪、激励了许多美国诗人和作家,如美国诗人朗费罗曾做诗讴歌为人类盗取天火而遭受天罚但仍顽强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另外惠特曼、约翰巴斯和约翰厄普代克等都借古代希腊神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尤其是在英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学名著[4],它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圣经》的故事和传说等还是西方文化艺术的重要源泉,英美文学中很多伟大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都取材于《圣经》故事。英国诗人米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和《复乐园》,拜伦的神秘剧《该隐》与王尔德的《莎乐美》,惠特曼的《草叶集》中的“亚当的子孙”,艾略特的《贤人朝圣记》等都取自《圣经》题材。有的文学作品连题目都出自《圣经》,有的文学作品更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里,如美国戏剧家米勒表现现代人社会生存问题的名剧《堕落之后》,斯坦贝克的《伊甸园之东》等都寓意于人间并无乐园之说。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标题取自《旧约传道书》。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诗行、布道、箴言等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不了解《圣经》故事背景的人在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时难免流于表面和肤浅,甚至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圣经》就不能侈谈英美文学。 综上所述,自文艺复兴以来,英美文学作家深受这三大源泉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不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文化,就很难理解英美文学的本质及其文化语境,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这三大文学文化语境的系统资料,为此笔者构建了一个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的语料库。
2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语料库的构建
语料库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用于语言分析的语言语料的集合。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ohn Sinclair认为语料库是一个存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的集合(包括书面和口头语言材料),用来反映语言的状态和变化特征[5]。国内近年来建立了许多语料库,但大部分是用于语言学研究、语法研究、词典编纂、教材编写或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等[6]。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语料库,与现有的其它语料库有较大区别。构建语料库时首先要考虑建库目标,因为它决定语料库的类型和规模,决定语料的选择和整理,其次要考虑语料的来源,另外还要考虑检索软件的选用等方面。
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目标:本语料库中要包括比较完整的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知识的语料,提供比较全面的背景资料,它的构建不仅要为广大英美文学教师、学者及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鉴赏、解读英美名家名作的语料源,还要为英美文学鉴赏以及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并且还可以用来改进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达到《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掌握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展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环境的了解”[7]的目的。
语料库的语料来源:本语料库的语料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来自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有关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典故的书刊、杂志,有的来自市场上公开出售的数据光盘,有的来自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有的来自国外大学图书馆,有的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等。笔者按照建库的目标和要求对语料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整理,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知识体系的语料库。
语料库的结构:构建的“三源泉”语料库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希腊、罗马神话语料库,其中包括英文语料Greek and Roman Ghost Stories,Myths and Legends from Greek and Roman Sources,Old Greek Stories,Stories from Greek Tragedians,Roman Stories等,汉语语料《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故事》;②《圣经》故事语料库,其中包括英文语料Bible Stories and Religious Classics,The Wonder Book of Bible Stories,Wee One's Bible Stories,The Holy Bible(King James Version),Bible Stories from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等,汉语语料《圣经的故事》、《圣经事典》、《圣经故事赏析》、《基督教与圣经》、《圣经文学》、《圣经全传》等;③学术期刊语料库,主要包括近几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发表的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对西方文学,尤其是对英美文学影响的论文几十篇,如“论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与欧美文化”、“圣经与西方文学”、“圣经:英美文学的创作母题”等;④网络资源库,本语料库还利用Internet网的优势资源,建立与“三源泉”有关的文学背景、文学知识及文学评论的超级链接,这些链接除文字资料外,还提供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有关资料,如online-mythology.com;greekmyt hology.com;blueletter bible.org;geocities.com/Athens/Delphi/8991/roman.html等网站上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三源泉”语料库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语料库检索软件的选用:目前,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计算机检索定位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如英国利物浦大学Mike Scott与Tim Jones联合开发的MicroConcord软件,可以支持多文件多关键词的同时检索,支持通配符检索等,运行速度快,操作简单。而Wordsmith软件功能更加强大,不但具有词语检索、共现上下文等常用功能,还可以计算出检索词语的统计值及统计分布规律,能识别文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和词组等,它们都是语料库的常用检索软件。
“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完成之后,启动上述的定位检索软件就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等获得大量相关的文学语言实例和丰富的文化语境,同时发挥文本库的功能,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操作方便、快捷、准确。
3英美文学“三源泉”语料库的应用
该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可以应用到以下方面:
1)“三源泉”背景知识查询。由于本语料库包括了与古代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圣经》有关的大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链接和相关学术评论文章,英美文学专业学生和爱好者可以比较容易地查询到他们在英美文学学习中遇到的与“三源泉”有关的文学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有关文学人物、原型、典故等的来源、背景和使用语境等。
2)文学课程教学。语料库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学习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8]。语料库中除提供了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的背景知识外,还包含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片断,评论文章和链接网站等,可以为英美文学专业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学习和欣赏资料,大大丰富了文学课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剧本《卖花女》时,许多教材上只有几段节选。学生在读完节选段落时,仍觉得意犹未尽,想了解得更多。利用该“三源泉”语料库,学生不但可以观看根据该剧本改编的电影片段,可以阅读作品中的人物评论及相关的学术论文,还可以从语料库中找到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原型的动人故事,从而进行拓展阅读。这样的文学语料库在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另外,学生还会根据语料库中的介绍,进一步利用网络链接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它感兴趣的文学文化知识,在拓展文学课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方便地到语料库中去寻找、探究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文学教学不但能为语言、文学学习者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模式,并且计算机的多维性、集成性和交互性以及软件的强大功能也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3)英美文学研究与分析。利用文学语言语料库对文学语言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是比较方便的。语料库为文学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基础,学生和研究者可以利用语料库进行词汇、语句、典故等统计,发现语言规律、特征,可以利用语料库研究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生和语料库使用者可以到语料库查询,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检索和统计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对英美著名作家在其作品中使用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典故、箴言的体裁(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人物(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或者《圣经》中的神、英雄或普通人物等)、场合语境(具体的使用语境及与上下文的关系)和寓意(取自“三源泉”中的最初意义还是作家进行隐喻、引申、指代等)等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以反映作家的写作风格及其受“三源泉”的影响等,大大拓展了英美文学研究的视角和范围。
在构建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语料库的过程中,将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先进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到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去,拓展了国内英美文学研究的视角和范围,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平台,能为层次较高的文学学习者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基本模式,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多维性、集成性和交互性[9]。但是,笔者构建的这一文学语料库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信息量及检索手段尚须扩大与更新,要想使它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工具和研究平台,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使之逐步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Jung C G.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M].London:Routledge,1968:119.
2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3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4刘丛如,吴向军.《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以莎士比亚、海明威为例[J].中国宗教,2006,79(6):45-47.
5 John Sinclair.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文渤燕.语料库及其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1,94(2):32-35.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 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原型理论 古希腊神话传说 怪物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的怪物奇形怪状,而在外形的背后隐藏着西方文化思维的根。对于怪物所折射出来的文化象征内涵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又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能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古代西方人、自然与社会的微妙关系;其次,可以探索西方文化原型,了解西方人思维观念和文化根源。
一、怪物本质的探究
神话传说反映的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方式。它把古代人对于自然社会的原始理解象征性的表达出来。《牛津双语词典》对“怪物”是这样解释的:a monster means an imaginary creature that is very large,ugly and frighting.它强调的是包含丑陋、危险、怪异等等有悖于西方人审美标准的一系列特征。具体来说西方神话怪物与中国一样都经历了“万物有灵―自然崇拜―人本主义”这三个过程。而西方更加注重人本主义,积极认识改造事物,却受到了大自然等外界的阻挠。而美丑主要是由事物与人的关系决定的,于是,在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意志和愿望的基础上就出现了对自然物的丑化现象。从原型理论角度来看,文本中狰狞的怪物本质是人类对于自然等阻碍“人”的发展的事物的集体认知和情感丑化的具象化意象。
在揭示怪物的本质后,我们从怪物的形象建构和谱系系统来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原型。
二、怪物的形态组合性
怪物最初起源于不同部落融合而产生的的图腾符号。由于对自然态度的变化,人们运用审丑标准在图腾的基础上完成对怪物形象的构建。其基本的组合方式包括杂合、夸张和异化等形式。
杂合即将几种形态组合形成一个奇形怪状的物体的方式。其主要形式是“人+动物”和“动物+动物”。蛇、狮、龙的身体部位出现的频率很大。而龙本身也是很多动物的杂合。如喀迈拉是狮头羊身蛇尾,斯库拉全身是海蛇和怪物。这证明了它们是在当时环境中人类征服大自然时遇到的强敌。这些映射的原型是自然界中超出人们自身理解的未知的事物。
夸张指代的是西方先民通过设计数量多少、形状大小的方式来制造奇异的效果的方式。该方法使怪物更为怪异可怖。数目有夸多和夸少两种。水蛇许德拉有9个蛇头。提丰有100个会喷火的龙头。格赖埃三人一体,共用一眼一嘴。形体一般都是巨大的。如:涅墨亚狮子、许德拉都是体形很大。这些都给读者构建了一个有别于人类和熟知动物特征的奇特怪物。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艺术地反应了自然的强大和人类征服自然的艰巨性。
异化是事物改变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而呈现出另一种特征的方式。而异能是进过异化异于人类的能力。怪物都有一项过人的本领,而且普通人类很难抵抗。有的是刀枪不入、长生不死、聪明过人或歌声优美。还有一种是它们具有的奇特的异能。如格莱埃能预知未来,看到墨杜萨会变成石头。这些无法用逻辑去解释的怪物反映的是对自然变幻莫测和当时西方还仍未达成战胜自然的境况。
三、怪物谱系的系统性
怪物谱系以地母盖亚为起点,由盖亚子女再与神、人、物结合派生出怪物系统。它可将80%的怪物都归纳到该系统中。还有几个怪物游离于盖亚氏系统之外,但它们仍然可以归宿到“神人物”的结构系统中。库克罗普斯、哈尔庇埃和哈尔戈斯都是受神派遣完成他们的意志。牛人是神牛和克里特王后的后代。相对于中国神话中的怪物,其谱系系统性远超过中国神话。
怪物系统发源于地母盖亚,在作品创作和传播的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新神谱系得到了普遍心理认可,而先前的体系中的事物因有异于他们思想则受到丑化。人神物的结合产生了新的怪物,且怪物不是受神的派遣,就是被英雄所杀。这些都体现了愿望人对自然既依赖又征服的心理和远古人类的理想。另外,神居住在天上,它代表的是人类的理想,怪物生长在地上,代表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因而受到了丑化。总之,神和英雄是古西方人的理想、意志和愿望,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本我”,而当时环境下的古人则因受到自然的制约处在“自我”的生存状态,怪物则是他们受到挫折和阻挠的具象化外显。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怪物就很好诠释了西方文化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征服自然的基本特点。而且怪物一直影响着西方文化,也根深于现当代的影视、文学的审美活动。怪物的原型的开掘对于理解古代西方人和西方文化特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吴爱红.永不枯竭的源泉――试论希腊神话原型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09):60-62
[2]魏光奇:《天人之际:中西文化观念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张 岩:《〈山海经〉与古代社会》,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由于外形以及多卵的特性,蛇被世界上很多地区的人民视为生命、能量和精力的源泉。比如,古埃及神话中很多女神都是蛇身;南非布须曼神话认为人是由蛇变化而来。此外,蛇喜欢生活在近水处,而下雨时的雷电以及雨后彩虹的形状与蛇类似,因此,蛇也被远古人当作雨神、水神来崇拜。印第安人在宗教日中喜欢跳蛇舞,祈望族人繁盛、大地丰收;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母神手持长蛇,寓意蛇能为人们带来丰收。
在古代社会,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蛇的冬眠、蜕皮、衔尾等行为对先民来讲相当神奇,也被赋予了死亡与新生的意味。因此,在不同文化中,蛇也有长生不老之意。日本神话中,蛇是统治冥府的祖神,人从冥府而来,最后回到冥府去,生命的诞生便是从蛇到人,再从人到蛇的经历。在古人看来,蛇周期性的蜕皮似乎是一种返老还童的过程,所以传说中便有了蛇能掌握长生不老的秘密。巴比伦神话中,蛇盗走了吉尔伽美什辛苦找到的不死仙草,通过蜕皮获得再生的神力,而人类却永远失去了这种本领。古代琉球的传说中,月亮将不死之水赐予人类,而狡猾的蛇先于人跳入水中,人类从此无法逃避死亡,蛇却得到永生。
随着文明的进化,蛇的灵敏、狡黠,甚至毒性渐渐被人赋予一种神圣的意味,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它成了一种智慧、神力的化身,蛇的形象往往与神、法术、咒语有关。许多民族文化中,神与蛇密不可分,蛇杖也因此成了权力的象征。希腊帕提农神庙曾经是蛇神殿,而且神庙中的雅典娜雕像右手持蛇身杖,衣服下摆也装饰了很多蛇头。在古埃及,人们把蛇看作法老的保护神。为了显示法老的绝对权威和尊严,他的皇冠上用黄金和宝石塑出眼镜蛇的形象。
当然,在西方一些传说中,蛇也有不太光彩的一面,它有时象征了狡猾、邪恶、阴险毒辣。在基督教的创世神话中,蛇是引诱女人犯罪,导致人类先祖被驱逐出伊甸园的元凶。蛇潜入伊甸园,蛊惑夏娃偷吃禁果,使得她违反了上帝的禁律,最后被赶出伊甸园,并被罚永受怀孕、生育之苦。蛇因此被描写成为“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的生物。古希腊神话中,与宙斯作对,赶走众神,力大无穷的堤丰就是一个腰部以下群蛇乱舞的怪物。宙斯的妻子赫拉为了杀死宙斯的私生子赫拉克勒斯所派出的复仇天使就是一对剧毒无比的蟒蛇。女妖美杜莎的头发是一条条恐怖的毒蛇,任何人看见她的头就会变成石头。《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的故事更把蛇塑造成阴险毒辣、恩将仇报的角色。
关键词: 中西神话 神女 女神 地母形象 爱情故事
虽然“神女”和“女神”在英语中都可以译为“goddess”,但“神女”是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祇女性的一向称谓。“女神”出现在上世纪的中及以后的翻译作品中,用以区别“神女”,意指西方文学对神话中神祇女性的称谓。“神”和“女”的主体更易显示出女性神格的差异。这可以从中西神话中的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的差异方面得到论证。
一、“神女”与“女神”
中国文学对神话中神祇女性有两种称谓,一是“神女”,二是“女神”,二者使用的时间不同。“神女”多见于古籍,《辞源》称战国楚宋玉的《神女赋》即有:“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可见该词在战国已经出现。
“女神”一词,《辞源》未收入。“女神”一词的时髦,是在上世纪初的中。出版于1921年的郭沫若的《女神》可谓这一称谓的高峰,于是在新文学作品特别是翻译作品中,“女神”迅速取代了“神女”。
“神女”被“女神”取代,可视为是时代进步的折射。从词法上看,“神女”为偏正结构,“神”为修饰,“女”为主体,所谓“神之女”,如娥皇、女英—尧之女;女娃—炎帝之女;龙女—龙王之女;宓妃—伏羲之女……她们或为寻夫溺死江中,或因育一子神而闻名。她们的神格核心是对男神的依附。就连发誓“以堙东海”的女娃,也在幻化为精卫之后被说成是“偶海燕而生子”,即以攀附上男神为归宿。
诚然,上古神话中有过女性崇拜和女性性器崇拜的辉煌,而且,由于女性成为生命的赋予者,从而导致遍布世界各地的“地母”。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说:“作为地母神,她生育了一切创造物。”[1](38)但是,母系继嗣关系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女权统治。正如英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汤姆森在他的《史前爱琴》一书中所说:“在我们已知的许多——也许是大多数——母系制部落中,实际的统治权都掌握在男性手中。继嗣法则本身常常被明显的权宜之计所超过……”[2](35)
男权统治虽是世界的普遍现象,但在中西方是有差异的。“神女”的神格核心是对男神的依附,而“女神”其神格核心是对男神的不依附。郭沫若对“神女”意识的悖逆绝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求新声于异邦”,即受益于翻译介绍西方作品。其中古希腊文学,特别是其神话深邃空灵的哲理性与博大明晰的民主精神为一代新青年所推崇,而反映民主精神较为集中的则是西方的女性意识。古希腊与中国传统迥然不同的女性观念使译者选取“女神”一词而摒弃“神女”,从而造成在中国文学中由过去称“神女”而在新文学中称“女神”的现象。这就是说我们有必要探讨古希腊神话中神籍女性的神格要素究竟如何,并由此比较古希腊神话的女性意识与中国上古神话的差异。
二、地母形象及女性在爱情中的地位
中国与古希腊同属世界有悠远历史的古国,但两国流传至今的神话却难以颉颃相类。古希腊神话有完整的《神谱》和《荷马史诗》传世,而中国的神话散见于各种典籍诸,如《国语》、《山海经》、《吕氏春秋》、《楚辞》、《诗经》之中。现在,我们从天地起源入手。
(一)地母形象的差异
地母是在宇宙之初的黑暗与混沌中出现的。古希腊赫西奥德的《神谱》把混沌之中最先出现的宇宙物象,即最先产生的神—大地,说成女神,一方面说明在认识能力低下的条件下,人们只能按目睹的生育现象诠释自然,另一方面显示了女性在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地位:先于一切。
在北欧神话中,人类婚姻与是由两个女神分别掌管的。主宰婚姻的女神佛利茄(Frigg)是婚姻的楷模,她被视为众神之后,常年住在芬萨利尔宫操作织机。她在宫内邀请世上忠实的丈夫和妻子去共享欢乐,这些忠贞夫妻因此可以虽死而不分离。
掌管美与恋爱的女神佛利夏(Freyia)从身份和职能上看均与维纳斯相当。“在日耳曼,她和佛利茄混为一人,在挪威、瑞典、丹麦及冰岛,她是独立的神”,[3](295)传说夏天的太阳奥度尔是她的丈夫。所有的神包括巨人、侏儒都渴望要佛利夏为妻。值得注意的是,北欧的爱与美之神也与地母神有相互认同的关系,也正是茅盾先生所说:“佛利夏也被视为大地之人格化。”[4](296)这一事实表明,司婚姻生育之神和司恋情之神都是从地母神信仰中派生出来的,她们的功能也是地母原有功能在神话中的分化。
地母是最受崇敬的,而那些头戴皇冠的皇天之父虽高踞于大地之上,但却是大地所生,全靠大地的负载和承担才得以生存。因此,轻浮飘悠的男神天父还需要依附坚实的女神大地。
中国神话中地母的情形又是如何呢?可惜的是,这方面的资料现已隐没,我们只好在天父地母不是纯粹的神话形象的《周易·说卦》和其他古籍中寻觅蛛丝马迹。《周易·说卦》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淮南子·精神训》云:“圣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
《春秋感精符》云:“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时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在所有这些将天父与地母并列、先天而后地的措辞背后,潜藏着早已被父权制文化所吞没的推崇女神——地母的信仰和观念,因而《周易》鲜明地体现着象征天父的乾卦凌驾于象征地母的坤卦之上。
方俊吉先生说:先儒以天先而地后,天尊地卑,因而时以单称“天”以概“地”,而不见称“地”以概“天”,盖明乎尊足以概卑,上足以概下也。[5](57)意识形态中的“以天概地”现象,恰恰是以社会关系中“以男概女”现象为背景的。二十五史完全是男人编写的给男人看的历史,女性只有作为帝王的后妃,作为男子所赞赏的父权制道德的殉葬者——烈女,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确切地说,她们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留下名字的。因为“在中国古代,女子是没有名字的……或以字配姓(伯姬、仲子、孟姜、季嬴之类),或以姓搭夫氏上(卫孔姬、晋赵姬之类),或以姓连在夫爵上(楚息妫、齐棠姜、鲁秦姬之类),或以姓与子连(陈夏姬、宋景曹之类)。这些情况都可以看做是女子没有自己的人格,只是依靠男子才获得人格的证据”[6](15)。
“以天概地”的现象从《礼记·郊特牲》的郊祭礼仪及其郊祭的陪衬社祭中可以看出。社(祭)崇拜作为地母生养功能崇拜的形态,多少还保留着某些原始痕迹,显示出了我国第一个地母崇拜的活标本。但是它的社祀遗址与葬地的造型表现了地母崇拜与太阳崇拜相融合所产生的拟人化天地观和天父地母交合的神秘思想,即地母作为阴性的神需从阳性天神受孕方可生育万物,确保大自然生命的无限循环,而充当使地母受精的阳性角色的天神就是太阳神。太阳代表了天,也代表宇宙间一切阳性力量。于是天阳、地阴和天父地母则成其为关系的准则。对此,《周易·说卦》的“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已做出精辟的概括。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以阳概阴”或“以父概母”,这与西方的男神天父要依附坚实的女神地母是有区别的。
(二)女性在爱情生活中的地位
爱情故事本来是包括神话小说在内的永恒的文学主题,但是中西方的情况并不一样:在西方,爱情故事尤其是古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神话中几近空白状态,或只有神女的艳丽娇媚,而少有两情相悦的。
宋玉《神女赋》云:“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说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梦见一神女,娇媚得夺天地造化之工。此女神缘何娇媚如许?从《山海经·中次七经》可觅其源头:“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死后所化之草,服之能媚于人,想来她生前定有艳念未果,只好托精诚于所化之草,以偿未了之愿。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生前是否有艳念,皆系非神的后人所推测。至于襄王一见神女之艳丽便想入非非,也是由于襄王不是神而是人。
而且,即便是人,也少有不轨之举。《楚辞·天问》里有句反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看来对“布土以定九州”[7]的日理万机的禹,群众中也流传有“通之于”某处的议论,但这“通”却光明正大。他虽与涂山女合而终离,但“合”为嗣胤,“离”为事业,无任何不誉之隙。在女性,人为的“多媚”便有诱“通”之嫌,“通”则万恶,而中国上古神女,却罕见这一作媚之“通”。男性王者虽然有“通”,但在他们则为王者之政,当然也是男权之政。
古希腊神话中的情况则不是这样。众神之王,风流天神宙斯与风流女神阿佛洛狄忒的风火恋情一度被其配偶妒恨。以善妒为个性特点的赫拉“永不约束自己的愤怒”,一有机会就施行报复,且手段狡诈歹毒——阿佛洛狄忒的丈夫赫菲斯托斯仅使对方难堪,而赫拉则多迫害所妒女子以迫使宙斯断念。而所妒女子仍是我行我素,并不就范。因而男神比女神并不更有特权,即使舆论上也不占优势。
宙斯是放荡不羁的,拥有七位妻子,还常有外遇:伊俄、卡里斯托、欧罗巴、迈亚等。不像中国只有男性可以这样,西方神话中的女子亦有如此的“多遇”种子。例如风流女神阿佛洛狄忒,除有老公赫菲斯托斯外,还有战神阿瑞斯、神使赫尔墨斯、英雄安客墨斯、猎手阿尔多尼等“编外”。看见“编内”“编外”相互遭遇,众神十分超脱。当她与阿瑞斯被赫菲斯托斯罩以铁网后,男神中有波塞冬费尽口舌动员放走他们,女神则帮她沐浴,并“涂上永生天神们整容的神膏,使其光彩动人”。[8](96)作为对照,怀着忿忿然情绪上场的瘸腿赫菲斯托斯,在“闹”剧结束时,居然变成小肚鸡肠的“妒夫”,真是不可思议。
中国男神在婚姻上的地位远比女神优越。帝俊(亦帝喾)有妻四位:姜原、简狄、庆都、常仪,舜、羿等至少有妻三位。但在神女中,女娲、精卫、魃、西王母等,均为一身独居。而登比氏、娥皇、女英、羲和等却为众妻之一,与众姐妹共同侍候一位夫君。还有嫘祖、女登、女枢、女禄等更是从一而终的妻子。这表明后来被视为妇女大节的守贞观念这时已经萌生。
对于希腊和中国神话中女性的这一差异,茅盾先生极有感触。他十分欣羡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美丽女神都有她们雅致或粗俗的爱情故事,例如阿佛洛狄忒即是爱与美的女神。而中国神话却相形见绌,于是他只有联想了,即在他有关《九歌》、《离骚》的神话叙述中,只能发出即有美丽女神必有爱情的联想,更有“中部的神话一定有许多恋爱故事”的推论。[9](75-78)他还把这一联想移植到自己的小说之中,即将美丽女性置于似可用爱情概括的两性关系之中。
参考文献:
[1]卡莫迪(D.L.Carmody)著.徐钧尧等译.妇女与世界宗教[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38.
[2]转引自叶舒宪.唐高神女与维纳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5.
[3][4]茅盾.神话研究[M].白花文艺出版社,1981:295,296.
[5]方俊吉.礼记之天地鬼神观探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57.
[6]山川丽.中国女性史[M].高大伦等译,三秦出版社,1987:15.
[7]见《山海经·海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