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6:0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优秀教师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教学质量再攀新高。紧紧抓住我县实施高中免学费教育这一契机,深入宣传、广泛动员,普及高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今年全县高一招生1565人,比去年增加582人。我县通过了省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验收。今年高考我县本二上线人数380人,比去年增加32.87%,全县本二上线率继续保持前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267人,比去年增加60人。初中巩固率显著提高,中考参考率达到最好水平。
2、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逐步提高。职业教育对口升学实现突破,本科二批上线25人。电子商务专业每月开设3个培训班,累计培训960人;电脑横机专业每月开设1个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400人;为亿力橡塑开展企业员工素质培训2期,培训8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18000人次。赴等地开展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活动培训6人。
3、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先后开展了全县小学生趣味运动会、中学生篮球大赛、乒乓球大赛、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三笔字比赛等活动,2014年中学生运动会将于9月26日举行。
二、“六校二十园”进展顺利
1、六校:中心小学综合楼,预计年底前完工;中心小学教学楼,招标已经完成,正在办理开工手续,9月底开工;中学宿舍楼餐厅,招标已经完成,正在办理开工手续,10月份开工;一中综合楼,招标已经完成,正在办理开工手续,10月份开工;黄河小学、济华路学校,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0园:等6所新建幼儿园完工,其他幼儿园维修项目全部完工,教学设备和教玩具正在安装、调试中。今年上半年4所幼儿园通过了市级一类园验收。
2、县重点项目。二中女生宿舍楼,已经完工;六中宿舍楼,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心小学综合楼,预计年底前主体完工。
3、市政府督办项目。中心小学综合楼,预计年底前完工。青龙小学宿舍楼和赵店初中宿舍楼,已经完工。普及高中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4、校舍维修项目。利用中央资金71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70万元,安排一中、奥城、马屯校区、镇中学等学校维修项目20个,现在大部分已经完工或接近扫尾,9月底全部完工。
三、教育教学改革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研带训、以研促训、研训结合。一是组织开展联片、联盟式教研活动共计35次。开展了全县初中化学、数学两个学科的优质课评选活动;5月份开展了小学优秀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加强了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一年来,共申报省级课题立项9个,市级课题结题12个,县级课题立项30个,先后参加了省优秀教育科研教学实验成果评奖、市探究性实验公开课和创新实验设计评选等活动,300多人次获奖。三是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4月份我县参加了西安综合实践活动第十二届年会,并有多名教师论文获奖。在今年的省中小学说课比赛中,代表市参加比赛的6名教师中,我县有4名(小学1名、初中3名)。
四、队伍建设方面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强化培训,开展大比武、大练兵提升素质。一是与石家庄桥西区建立合作关系,分5批,选派20名校长到桥西区维明路小学等学校跟岗学习。二是邀请多名专家、学者来我县开办报告会、培训班,参训教师2200余人次。三是举办了自制教具、探究性实验公开课、创新实验设计、“微课”、三笔字、演讲等教师基本功素质大赛,检验培训成效。四是教师节期间开展了优秀教师、教师道德模范、教学标兵等评选活动,并对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
关键词:教科研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05-2
谷里中心小学是一所街镇中心小学,近两年,随着我校创建“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南京市绿色学校”的成功,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立于本乡本土“特色”打造的校本课程,将极大地推动学校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深刻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教育科研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学校抓了以下几点: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管理机制。
完善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保障,我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本科研管理制度,以保证教育科研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局面。譬如实行“早读”制度、“军令状”制度、“科研卡片摘录”制度、“相约周三研修”制度和“外出培训”制度等,将制度的产生根深植于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实际、深植于师生的发展实际中。这样所产生的制度才会真正承担起监督、制约、激励的功能,其所蕴藏的文化内质会成为农村小学教科研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甚至于一种品牌。
教育科研还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着力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着力于制度的完善与革故鼎新,以制度产生和完善的过程来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个体成长。譬如学校特地针对4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制定了《科研型中青年教师职责履行办法》,让这一部分中坚力量积极参与到了课题研究中来,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让大家都意识到:一切教育研究均来源于教育问题,问题即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学校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课堂教学,建设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发展,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开拓学术视野,形成专业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能逐渐地渗透这样的教育思想。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教育科研文化生活。
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然有其内涵独特、影响深远的教育科研精神,必然有其以学校精神为框架的教育科研精神文化。教师精神是教育科研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理想的集中体现。我校教师不仅有工作计划,而且有学习计划。每个教师在自我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特别是研究自我需要提高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制定读书计划,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丰富的图书资源及网络资源,加强读书学习。我校除了图书室统一订阅100多种报刊杂志外,还特别拨出万元资金用于购置图书,另外还提倡教师自己订阅。开展师生读书节活动,让师生在读书中感知学习的快乐,不断提升阅读品味。从而创建了学习型组织,促进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加强了教科研文化建设。另外,我校还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开展读书心得交流、科研沙龙、教学专题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以求在耳闻目染,不断浸润中,形成高尚的精神文化。经过深入思考、反复论证,我们努力形成“严谨求是、团结合作、尊崇人文、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文化,生成“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强、和谐发展”的学生精神文化,培育“民主开放、明德崇理、务实求新”的教育科研精神文化。
我们还一直坚持以“校”为载体,以“研”为手段,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把学习、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在加强学习方面,结合教师读书工程的实施,广泛开展“读名著谈体会”经验交流会、“我与名著有约”反思研讨会、“名著伴我成长”案例剖析会等活动,促使广大教师读名著、学名师,丰富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和专业知识。
3.注重学校组织文化,探索创新管理模式。
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学校管理者树立了最为关键的组织理念就是“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领导是课程改革理念先行的示范者、学习宣传的示范者、研究实践的示范者、探索创新的示范者。校长及学校行政“一班人”亲临教学一线教课、听课、说课、评课,引领学校的课改之路。我们坚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高效率来面对教职工,用校长的人格力量来驱动学校工作,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长在管理中还坚持人性化的组织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充分体现学校教科研文化的先进性,反映教科研文化立校的组织管理理念。在管理中对教师施以人文关怀,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了优秀的教师文化影响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组织管理中不满足于经验的滚动,实践层面的滞留和固有理念的继承。学校领导对教师施以真诚的关怀和不断对教师施以更深度的人文关怀,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学校组织管理文化的实效。教育科研工作被提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教师课间更多谈论的是课题和反思,群众性教育科研蔚然成风。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通过实施课题带动战略,通过“农村小学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切实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使广大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涌现出了一大批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近十位教师在区级优质课评选中脱颖而出,有数百位教师的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评选中获奖。全校100%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有近50名教师主持区级及区以上个人课题。《农村小学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科研整体工作,各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导致了全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科研育人环境。
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改实验,与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是分不开的。在课题的指导下,教师能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通过做课题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成就感,以研促教,解决了一些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学习、思考,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1)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是实现教师群体参与教育科研的有效载体,也是形成科研文化,有效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平台。我校一直重视课题研究,要求教师遵循“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路确立课题,做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自己的课题,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提倡教师在个人课题研究中,写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教学随笔,鼓励教师向报刊杂志投稿;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不断充实课题研究资料,指导课题组研究工作。
(2)丰富多彩的青研组活动。
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继续建设我校教育科研文化氛围、形成科研文化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特别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3)不断深化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我校教育科研始终坚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坚持“教学即研究”的指导原则。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我校开展了“四课”活动:一是课改研讨课,着重探讨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师生合作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二是教艺切磋课,以探究教学艺术为目的,着重研究如何教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随堂听课,学校确定随堂听课日,上课前通知教师,听课后进行点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平时上好每一堂课,研究每一堂课;四是课改示范课,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精心设计,充分准备,以观摩示范、借鉴研究为目的。借助“四课”活动这个平台,把研究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5.坚持文化性激励教师,推动教育科研文化良性发展。
为了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校从精神、物质和信息三个层面激励教师,满足不同教师的心理渴求。
(1)精神奖励。
为了发扬优良传统,发展农村教育科研文化,我校建立了荣誉室和教育科研成果展览室,将学校集体和个人获得的各级荣誉及取得的科研成果陈列出来,通过成长档案袋进行展示,供来宾参观,以此激励在职教师不断进取,巩固和发展教科研的成果,立志做新世纪的专业化、研究型的教师。每年底,学校根据图书室的统计情况评选“读书积极分子”,根据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另外,学校把教师科研成果作为选拔青年干部、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2)物质奖励。
学校颁布了教育科研奖励条例,对发表文章、论文获奖、教学竞赛获奖、辅导学生获奖等老师按一定的标准发放奖金。对学校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我们还奖励盖有学校公章的图书和一年相关期刊等实物,这种奖励花钱不多,但非常有意义,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3)信息奖励。
一、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开发区中心小学择址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设施并不是一次到位,近几年来,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开发区教办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先后投入资金近上百万元,用于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添置了近百台电脑,建起了两个网络教室和一批电化教学设备,通过后勤社会化兴建了一幢330m2的多功能教室,此外借助“六有”工程新砌了较宽敞的水冲式厕所,浇筑了校外红领巾一条路,方便了师生上下班,并浇筑混凝土操场*m2,新砌了东面围墙,为常规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校园布置方面,我们将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利用楼梯、走廊墙壁,布置“知识墙”,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目前学校图书2万多册,生均22册,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气氛。学校非常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的补充与管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和期末,邀请校外绿化专业人士来校管理、指导,安排相关人员对绿化地带专业管理,使整个校园优雅美观,努力为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群策群力,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依法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切实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实行教务会制度,讨论并审议学校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学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学生、卫生、安全、后勤、收费等多个方面,力求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系统、一个序列,较好的规范了教师的言行,使良好的教风得以不断彰显。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了全员聘用合同制,使教师有了紧迫感、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陆续出台并完善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度中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卑不尊的公平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制度使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少先队工作、综合实践课教育、美术课教育等方面形成明显的教学特色。
2、培训教师,促进整体实力提升
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学校配备了一个年富力强、搭配合理、敬业爱岗的领导班子。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了固定的周一下午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广大教职工能时刻注重《*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等深化理论学习,以“敬业、爱岗、奉献”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铸就了“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师魂。谭乃高、雍海水、周丽、赵忠、赵凤勤等同志先后分别被省、市、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社会自考及本科学历考试,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二是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抓提高。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学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听讲座、听课活动。学校还先后邀请文游台小学优秀教师上课,请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实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学初制定计划,每人一节,定期活动。内容有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知识、钻研教学业务、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通过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支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有区、市级骨干教师2人,教坛新秀3名,镇乡级学科带头人8名,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市先进班主任各多人。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近20多人次。
三、德育为首,积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德育机构健全,有分工德育工作的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素质,工作得力。学校对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方案和健全的德育工作常规制度;每学年、学期均制定出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突出实效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了学期有分析研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和阵地建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精心配备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学校建立“东小之声”广播台,由少先队员自征、自设、自编节目,反映身边新人新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几年来,先后开展“保护母亲河”、“洪水无情人有情”、“情系西部大开发”、“抗击非典,众志成城”等多个主题队会,确立了敬老院等多个少先队活动基地。加强各项常规评比制度,坚持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有计划、有内容,形成序列,利用橱窗、板报,定期展出国情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节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建立了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每学期正常开展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定期上门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好地形成
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违法犯罪事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省红旗大队”光荣称号,两次被评为“*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多次被*市少工委评为“先进集体”,是*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学校,*市合格家长学校,*市优秀家长学校。
四、严格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素质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学校严格执行《*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按规定办理入学、转学等手续,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课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回家作业符合规定时间,节假日不补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全面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制。
2、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年秋季,随着市全面实施新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开始使用,引发了教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化。为了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挂帅,印发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课程标准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组织各种培训、知识竞赛。中心小学成立了课改沙龙,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及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全区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逐步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
3、做好六认真”,提高课堂质量
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六认真’工作要求”。在实施“六认真工作要求”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上课”上,课堂教学是“六认真”工作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我们通过平时的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研讨指导工作,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宽松情景式的、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督促教师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
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六认真”工作检查,学校行政人员通过听课、查备课、作业、测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青年教师大都能自制简单课件,借鉴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发展了师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科研,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有较为健全的学科教研组织,根据本地教育现情,建立了乡、片、校三级教研组,有年度、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和总结,坚持每周活动一次,有校领导深入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围绕教学理论、内容、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加强和完善六年级集体备课制,组织二语、二数、四语、四数、三语、六语、六数等学科的同课异教,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课题立项研究工作,目前已被省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达4个,其中“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成果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
3.有教科研小组,个人教科研计划和课题,在全区开展了研究,狠抓写字教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安排了全区低中年级教师进行写字、数学自学教学同课异教研究。
4.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研究,如综合实践课的研究,*老师“无公害蔬菜”教学案例获首届*市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几年的努力编辑了全区综合实践课优秀教案集2本,实现了资源共享。
六、其他方面
几年来,由于狠抓校园常规管理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纪律教育,强化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养成。近年来,六年级会考语、数总均分呈上升趋向。*年*同学获*市“三好小学生”称号,几年来,郭雯等4人获*市“十佳少先队员”以及“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在“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以及市“六?一”等书画现场比赛中有近50人获奖。
*年周静同学在*市青少年奥林匹克应用素质竞赛中获壹等奖,实现我区在市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壹等奖的“零”的突破。陶莎、凌丽等3位同学在市“中保杯”读书征文活动中分获
二、三等奖,数十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奖。*等近25多名学生在市公民道德教育征文中获
一、
二、三等奖,3年来*、郭雯等8名同学获市集邮征文
一、
二、三等奖,魏巍获演讲一等奖,*年*同学还获全市计生征文一等奖,*年*同学获全市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全区6名学生参加区法律知识竞赛获二等奖。连续3年举办了“我是校园小歌手”卡拉OK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
几年来,*、*等有近20名教师参加市、*区青年教师“新课标”的赛课,分获
一、
二、三等奖。
*老师在市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中获
二、三等奖,赵群等2位老师获市辅导员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周丽、凌翠兰等8名教师的教学案例获省、*市、*市
一、
二、三等奖。
*、*被评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赵厚祥、赵群、吴玉桃等3名教师获市教坛新秀称号,赵忠、李万清近20名教师在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
一、
二、三等奖,*、赵从明老师的电化教学论文分获市
一、二等奖。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学*经验的大讨论,参与市局公民道德建设征文,共收集论文20多篇,汤珺、周丽等近10名教师获市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一、继续加强学校基础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本学年,镇教育办公室通过对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对下统筹协调关系,协调资金继续加强学校基础建设。xx和xx小学投资33万元新建校舍600平方米,现已峻工并投入使用;xx小学投资100多万元的教学辅助楼现正积极施工;投入近50万元的两中心学校的厕所改造工程已峻工并投入使用;东三里小学投资近10万元硬化校园路面;桥口小学投资近15万元整修教学楼地面、装修功能室;东三里幼儿园投资1.8万元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南门小学投资4万余元粉刷了校园墙壁、安装了50米高标准的不锈钢读书长廓和校园广播系统;城西小学投入近40万元的市规创建工作,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镇教育办公室协调新装多媒体5个,完善了远程教育配套工作和电教设施;配置近30万元的新课改配套仪器,全镇新增图书8000余册,这些不断完善的教育设施为学生搭建了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师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全镇镇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
二、狠抓管理,促进提高,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1、以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今年我们继续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并把创建规范化学校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镇教育办公室制定了争创规范化学校的日程表,由易到难,分头推进。一是组织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学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研究和讨论,把握教育规律,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确保工作目标的完成。二是启动“济南市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城西小学作为全县唯一所申报学校现正积极做好迎验准备工作。三是继续搞好市、县教学示范校创建活动,南门小学顺利通过济南市教学示范校的验收,全镇现有6所学校通过县教学示范校的验收,有16个教研组被评为县优秀教研组。四是积极组织全镇中小学管理工作观摩活动,学习经验,取长补短,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五是组织校长论坛,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促使各校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状态,创建了有效的工作机制。
2.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今年各校在抓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校园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xx中学的科技教育、南门小学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系列活动,在多家媒体做了报道。东三里小学的“十个一”活动、桥口小学的“五好工程”、土楼小学的系列礼仪教育活动、北山小学的孝心教育系列活动、城西小学的1+1>2学生成长策略、xx小学的周周清活动、胡庄小学以小足球为中心的传统体育项目系统训练、xx小学的依法治校、蛮子小学的“农村小班化教学研究”、洪口小学的人人清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生成智慧,健全人格,促使学校形成了浓厚的学风、校风,全镇学校管理正向内涵管理迈进。
三、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以全新的理念引领教学。为打造我镇优势学科和学科优势,促进教学有效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镇教育办公室今年在去年实践的基础上,在全镇开展镇-学片-学校三级集体备课活动,有力地整合了教师个人与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多方面的智慧与力量,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有效地支持了校本研究,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使全镇教学改革健康、持续、科学地发展。同时,积极组织以“发展教师,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新课程教师论坛,通过论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发展。
2、加强常规管理,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一是认真落实《xx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抓实常规、减负提质,重点强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控制作业量、统一作息时间等规定,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制定《xx镇中小学督导评估标准》,加大对学校常规管理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力度,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学校常规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并逐步走向特色化。三是加强教学视导活动,由镇教育办公室组织全镇学科带头人组成督导小组集中对全镇各中小学的教学情况进行视导。重点是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教师强化质量意识,以促进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强化德育活动的引领。镇教育办公室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引领各校增强德育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主题化。今年在全镇组织了“庆六一、迎奥运”校园集体舞比赛,有近千名师生参与其中,此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感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张扬。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各校师生纷纷捐款,奉献爱心,仅三天时间全镇捐款近9万元,师生们的爱国情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各校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意志力和终生锻炼的自觉意识得到广泛增强。在全县运动会中,我镇代表队获得中学组第四名,小学组第三名,团体操表演一等奖的好成绩;南门小学代表镇参加市合唱比赛获二等奖。2008年,中考成绩再创新高;学生比赛捷报频传;先后有师生作品30件申报国家专利,有3件科技作品获市、县一等奖,有2件作品获县创新大赛一等奖,11人在县单项艺术比赛中获奖。
四、突出教师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今年以来,各校都树立了发展教师的理念,努力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路子。一是强化教师培训。今年各校都增设了教师培训费,专门用于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到目前,全镇已有130人次先后到杜朗口、洋思等先进学校学习培训,大大开拓了教师思维,提高了教师素质,同时,我们在教师中引领形成“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会学习、善学习、爱学习的教师队伍。二是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今年镇教育办公室在去年选拔23名学科带头人的基础上,又选拔了第二批学科带头人。为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镇教育办公室为学科带头人制定了涉及工作环境、外出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为他们拓宽培训渠道,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并根据他们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教育办公室制定了一系列考核方案,定期对学科带头人的教学、作用发挥情况等进行考核,并记入本人成长档案,作为下一届学科带头人选拔的参考资料。三是加强师德建设。镇教育办公室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优秀教师观摩活动,活动的开展洗涤了教师的心灵,使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年来,我镇师生素质有明显提高,全镇有县名师2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学科带头人20人,县骨干教师111人,新增教学能手9人;先后有11位教师获市、县优质课一等奖;市教科研先进个人3人;有数名教师论文获奖。在县排舞大赛和第一届教职工运动会中,我镇教师代表队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8年,各校树立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多种措施来构建和谐教育,着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树立和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推动了我镇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群众对我镇教育的满意度逐年上升,树立了教育的良好形象。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民主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上独断专行现象仍然存在,干部教师团结协作、大局意识不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校长办学思想不够明确,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意识淡薄,学校管理层次和总体水平不高,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还不够明显;广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关注度、重视度不够,缺乏资源意识,对素质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实践,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我镇教育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围绕“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实现优质”的工作思路,坚持规范办学行为和打造学校特色相结合,以创建促工作提升,坚持常规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以创新促工作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点工作
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继续加强学校建设。加快我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城区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周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镇完成xx小学的教学辅助楼及辅助设施建设,北山小学旧房改造工程,南门小学和土楼小学教学楼维修等工程,促进全镇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镇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2、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建设、教育配套要立足长远发展和现实需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有序操作,完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好上级“跨级整体改造”项目,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校舍建设水平;通过“教学仪器配备更新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学校配套标准,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水平;通过“211工程”(两热一暖一改),逐步解决中小学生喝热水、吃热饭和冬季取暖问题,推进中小学改厕治污,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设现代、和谐、生态校园,全方位优化中小学校园环境。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育活力
3、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长论坛、外出学习、现场观摩、分类指导等方式,促使校长开拓视野,学习交流管理经验,定位学校发展方向,引领校长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成长之路,努力打造一支人品好、能力强、业务通、会管理的校长队伍。
4、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坚定“发展教师”的理念,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把教师管理和关心教师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并化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开展师生“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出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习生活中具有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的优秀师生,通过评选、表彰、学习和宣传,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努力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弘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责任意识,继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杜绝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发生,努力树立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严格各类评优选模晋级的标准、办法和过程,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对名不符实者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5、以“三项工程”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是继续大力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帮助教师制定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规划,搭建教师素质展示平台,设计教师发展激励措施,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提高教师素质。二是继续以“目标导向—政策引领—骨干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策略,关注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培养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争取培养2-3名“xx名教师”。三是大力实施读书富脑工程。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和需要,制定读书规划,推荐阅读书目,营造读书氛围,通过读书论坛、读书报告会等方式,引导教师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研结合,全方位的构建起学习研讨、工作交流、实际操作三者相结合的立体读书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6、积极进行“实效德育”研究工作,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以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文明礼仪、遵守规则为突破口,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建美丽玫乡、迎和谐全运”、“五心教育”活动、“六个一”等系列活动;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提高学生综合文明素质。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工程”、“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和健康。积极参加“迎全运中小学生书画作品比赛”活动。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积极做好全省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完善家长学校运行机制,逐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7、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继续探索建立新的听评课制度。树立评课注重面向学科,面向课堂,面向教师,面向学生的课堂观,按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对听评课的研究,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听评课水平提高,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继续开展“课堂创新”活动,引导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优质课的比例,培植学科优势和优势学科,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8、加强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继续完善集体备课体系及制度。建设校际联动区域协作的校本教研模式,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指导和监控,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督查。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机制,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集中集体的智慧,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探索更加完善的教研服务模式,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特别关注学校已形成的办学特色或今后希望形成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传统。积极深入推动新课程改革,争创县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努力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
9、全面落实《xx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全课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使学生人人有兴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
10、开展“有效管理”研究。初步建立“人文关怀”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教师的目标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发展性综合评价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促进学校不断改善教育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11、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整个校园要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营造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形成学校特有的文化风格。要重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隐性文化建设,突出师生的行为文化建设和学校的形象塑造。要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在师生中形成一种精神力量,让人们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驱动下寻求主动发展,最终实现文化管理的目的。
12、以创建活动为契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积极准备城西小学创建济南市规范化学校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市规的创建和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打造区域名校,起到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通过创建工作,使全镇中小学达到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局面,实现单项工作创特色,整体工作上水平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师生创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1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重点加强落实学校财务预算制度,要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不论是什么支出,都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要统筹安排学校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增强中小学开支的计划性。
14、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水平,扎实推进以乡镇成教中心学校为依托的乡镇科普服务站创建工作,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重视发展学前教育,继续规范办园和保教行为,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检查监督,启动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
五、加强行风建设,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15、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并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学校值班制度、门卫制度、学生入校、离校管理制度、幼儿园接送制度等制度的落实。要严格执行学校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安全隐患自查整改制度,做好预防和处置工作。
16、加大教育宣传。大力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以爱心、责任、敬业、奉献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教育系统新风尚。强化教育宣传工作,建立教育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宣传工作要求,宣传教育工作信息,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山丹县清泉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年8月—2020年8月)
山丹县清泉学校创建于2016年8月,地处山丹县城西北部,是山丹县新城区开发中心地带。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生源为近几年来城镇化建设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居民子女。
主体工程初步建成,学校的先遣班子就在雷颜俊校长的带领下,依据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理念背景,准确定位了“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宗旨,以“育人为本 敬业为乐 成才为志”为校训,紧紧围绕“追求和谐教育享受成长快乐”的办学理念,开启了山丹县清泉学校的教育教学之路。
2016年是山丹县清泉学校的创始之年,2017年是山丹县清泉学校第一个三年规划的奠基之年,为此,学校特制定《山丹县清泉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7年8月—2010年8月)》。
本规划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第五部分: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情况分析
学校为新建校园,硬件设施基本齐备,塑胶操场,各班新配触摸一体机,校园网络,各功能室等一应俱全,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提供外部条件。
二、师资情况分析
学校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男职工59人,女职工68人,教职工平均年龄为41.6岁。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01人,专科学历2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但是由于新建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缺少制度性和规划性,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校发展的软件急需解决的问题比较多,这是学校已有的现状。
三、学生整体素质分析
2016年秋季学期,学校正式开校招生。目前共有学生2378名,其中中学部学生814名,设置18个教学班;小学部学生1564名,设置26个教学班。这些学生主要是从城关小学、东街小学、南关学校、山丹二中分流过来,家住新城区的农民子女。生源数量较多,但质量薄弱,加之大多数孩子为留守儿童,家中缺少必要的文化影响和有力的学识支持,导致大部分孩子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亟待培养。
四、内部管理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民主科学
学校正在形成一套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体系,《教职工常规管理细则》《教育教学管理细则》《教育科研管理细则》正在逐步完善,依法执教、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明显凸显,领导、教师关系融洽。
(1)德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先”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打算系统构建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2)在师资队伍管理方面,制定修缮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和校本研修制度。如建立了一整套的骨干教师培养规划,有计划、分层次地将一批优秀教师纳入学校骨干培养规划中,并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名师工程。
(3)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以常规管理制度为基础,规范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践常规管理创新活动,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4)教育科研管理方面。课题管理将全程实施“技术性”管理,包括申报、论证、立项、实施、总结及成果答辩、推广等等,并完善各级立项课题的申报程序,形成“校级研究专题——县市级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这一课题申报链,建设好“金字塔式”的课题申报支撑体系。
(5)课程管理方面。学校从课程体系设置、构建和谐教育,建立多元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致力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规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其中,学科拓展型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是学校课程管理中重点要做的工作。
2.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学校充分发挥现有教师自身的优势与基本设施宽敞富裕的优势,成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剪纸社团,书法社团,笛子社团,武术社团等19种之多,每周四雷打不动开展社团活动,负责领导实时督促,社团活动已成为常态化。
3.读书氛围悄然形成
学校有图书室两个,阅览室两个,每间均在160平米左右,有专人管理,每天下午课外活动向全校师生开放阅读,形成了“阅读有空间、阅读有时间、阅读有人带、阅读有人促”的“四有”阅读氛围
4.艺体工作全面推进
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落实中小学生艺体项目“2+1”工程为中心,全面推进艺体教育工作。通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上好音体美课程,杜绝课堂上“大撒手”“放鸭子”现象;通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育大课间活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跳绳比赛、队形队列比赛、乡土体育活动等,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
5.社会实践落实到位
学生以红领巾志愿者和共青团志愿者为载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如为敬老院老师打理生活,开展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社会实践活动等,并打算以此为契机,开展的科学小课题实验研究,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科学实践精神。
6.办学基调初步奠定
建校伊始,我校坚持“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宗旨,旨在以“生命教育”为本真教育,着力营造“和谐、快乐”的校园文化,努力创建以体艺社团为基础的“快乐校园”。积极开展质量监测和过程性评价、民主快乐进课堂、校园足球抓落实,语文晨诵、趣味数学、英语口语、书法艺术和科学实验等学科课程,培养专业教师,建设活动场地,健全活动体系,制定一年抓规范、两年上台阶、三年出成绩的阶段发展目标,为此需要建立丰富的校本课程、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学科拓展撬动课堂变革,实现课程由国家单一向丰富校本转变、学生由全面向个性发展、教师由陈旧向创新发展。
五、学校发展面临问题
目前,学校在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和制度、名优教师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办学思想等方面虽有构思,但未定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发展事态。虽具有一定数量的市、县级骨干教师,但是骨干教师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校本教材的开放和研制工作还在胚胎状态,所以学校的办学面临着一系列质的问题:
1.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由于学校地处人口稠密的新城区住宅中心,学区范围大,学区内新楼盘众多,随着农村迁往城市的家庭越来越多,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如何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科学地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
2.提升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层次的问题:如何形成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求的队伍建设模式? 在现有的市县级骨干教师,数量较少,并且这些教师大部分年龄结构偏大,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缺乏有效引领,尤其初中这一块表现明显,教研科研积极性不高,高原现象难以突破。如何探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教师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措施,激发学校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内在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省、市、县级骨干教师。
3.学校文化积淀不够,“和谐”主题未突出的问题。由于学校为山丹县新建校园,但是办学规模在不到一年级的时间内迅速扩大,虽积极投入学校文化建设,搭建各类平台以深入挖掘办学理念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突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但尚未形成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学校文化特色,校园“和谐”主题文化和价值理念建设缺乏规划。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优质的教育应该是促进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的教育。从建校至今,我们不断实践和提炼“三个增值”:
1.学生增值——良好习惯养成,素质修养提升,学业水平提高。
2.教师增值——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技能娴熟,综合素质提高。
3.学校增值——有形资产增加,教学质量提高,社会信誉提升。”这“三个增值”立足实现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形成和成长服务,为每一位教师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为每一门学科和学科的特色发展服务,如果将来做得更好一点,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和社会声誉服务。
一、指导思想
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生命教育”为本,全面开启培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灵性、有健康意志的未来一代的教育理想,进一步笃定清泉学校“严谨、求实、创新、高效”的教风和“自主、自信、乐学、善思”的学风,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生命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清泉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将围绕“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办学理念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学生习惯养成,教师专业完善”的目标愿景,在今后三年中着力凸现以下办学理念:
1.学校精神:质朴务实与开拓进取相融合的清泉精神
质朴务实是年青的清泉学校的风格,近一年来清泉校人以质朴无华的气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培育每一位学生;而开拓进取是清泉学校快速成长的前提,也是学校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三年中,学校要努力挖掘内外部的资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2.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与归属:生命教育
学校办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属,就是“人”。我们认为一所秉持为“尊重生命,学会生活”为办学理念的学校,它所开展的一切教育实践必须回归到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独特性、惟一性的关注上来。未来三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育有生命活力、有生命灵性、有健康意志的未来一代。
3.学校办学的战略定位:学生健康、善良、多才;教师淳朴、宽容、严谨;学校平安、文明、和谐。我们将致力于推进习惯培养和专业提升的战略,建成管理科学、队伍优化、办学规范、成绩提升显著的年轻学校。
4.学校使命:建设和谐校园营造和谐课堂打造和谐团队 引领和美人生
5.教师形象:淳朴宽容、严谨求实
6.学生形象:德艺双馨身心和美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未来三年,我们将坚持走“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之路,着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规范化,建设体艺教育特色化,逐步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把清泉学校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成绩提升显著的县级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培养目标
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流、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未来三年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健康人。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实施策略、推进计划及成功标志
一、学校管理
(一)领域目标
在“和谐治校”和“民主办学”的基础上,努力实践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督促学校管理向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团队绩效捆绑制度。从而使学校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相统一,努力营造“和谐育人、快乐成长”的管理氛围,实现“规范、提升、出效”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二)实施策略:
1.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管理走向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必须走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道路,这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我们将以深入落实《山丹县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为契机,逐步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优制度,作为学校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完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信息,改进学校管理;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把班主任工作评价权交给家长,把学校领导评价权交给老师,把教学评价权交给家长和学生。
2.出台《山丹县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促进管理走向标准化。
随着社会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为保证清泉学校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就要扎实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学校从传统的“人治化”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未来三年,学校在不断实践、落实清泉学校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清泉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以及为实现这样的标准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过程,以完善学校目标管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编制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
未来三年,学校将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4.推进网络化管理,促进管理走向信息化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化,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任何重大事件可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手段极迅速地传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学校的管理必然向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发展。未来三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和班级主页,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力争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7年12月:规划《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构建现代学校基本制度;依托绩效工资的实施,完善各项考核条例;形成学校和教师自主发展、自我评价机制;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各项工作运作规范,逐步明晰和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形成共同价值观和发展愿景。
2018年2月—2019年2月:初步形成《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推进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形成学校和教师自我评价、自主发展机制;继续推进管理者队伍建设和学校开放化、民主化、信息化管理,达到办公管理现代化,实现数字化校园、无纸化校务管理。
2019年3月—2020年8月:《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坚持人本、校本和精细管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实行,营造“和谐育人、快乐成长”的管理氛围,实现“规范、提升、出效”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
(四)成功标志:
1.出台《清泉学校质量管理手册》,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和其它兄弟学校缩小差距,学生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2.创建山丹县管理规范化、质量提升快的标准化学校、省级快乐校园特色学校。
3.社区、家长、师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高。
二、德育工作
(一)领域目标:
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来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100%中队行规合格,鼓励60%中队形成特色;创建市县级锥鹰红旗大队、德育先进校和家长学校。
(二)实施策略:
1.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主任团队,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力争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在学科教师队伍中培养若干位德育意识和专业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在班主任队伍中培养若干位班级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双发展的领头人。
2.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以德育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注重德育科研,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
4.加强家校合作,拓宽教育领域。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阳光小屋”心理辅导室和“私密信箱”平台对个别心理有偏差的同学进行辅导与追踪研究。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实德育常规教育,实施全员德育管理制度,落实学生多元德育评价,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100%中队创合格中队。落实德育素养教育主题德育细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塑造学生优良品性。
2018年9月——2019年01月: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班级主题文化建设评比,做好特色社团建设,完善升级校园网、班级微信群、特色中队创建活动,成立家长学校,做好学校心理辅导站和家长学校的创建活动,为学生提升能力,健康成长,丰盈个性搭建平台。
2019年03月——2020年8月:通过培养德育队伍、深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形式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达到市级德育特色校标准,德育素养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
(四)成功标志:
1.德育队伍精良,德育内容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多样。
2.形成清泉学校德育素养教育特色。
3.创建市县锥鹰红旗大队、德育特色校和家长学校。
三、教学工作
(一)领域目标:
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常规管理优秀内容的同时,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建设优秀的教研组,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开发《剪纸》《腰鼓》《武术》等校本特色课程。
(二)实施策略:
1.以有效教学的课堂变革项目为契机,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在未来三年内,学校将更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对有效教学的感悟和探究,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激励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学习任务的改革思想和举措,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艺体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第二,各教研组继续以“特色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特色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优秀教研组”、“教研组课题成果展示”等活动加大教研组特色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体育组的快乐大课间武术操,语文组的传承经典、诵读经典,数学组的趣味数学、美术组的剪纸、科学组的小小科学家等多个学科项目做成体系工程。
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
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以课题为载体,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含课后反思)、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真正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具体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向“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第三,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
第四,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
第五,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
通过实践探索,除了实现传统教学常规管理“管”、“督”、“评”的功能之外,拓展教学常规管理的功能,体现教学管理的“理”、“研”、“引”,真正实现课堂变革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从“督导指向”向“研究指向”转变,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变。
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
基于“生命教育”关注生命个体个性成长的理念,学校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们提出“尊重生命 学会生活 快乐生长”的理念,在未来的三年中,学校将加强教育评价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4.积极组织教研组长等学校领军人物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素养和活动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能力。认真研究教师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三)推进计划:
2017年8月——2018年8月:坚持及时、适度、多元的原则,学校通过听课、常规检查、考核、问卷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创新教学常规管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完善学校资源库,带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以综合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设计或特色项目教学设计,形成特色课程。
2018年9月——2019年8月:强化课堂教学中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促进有效教学方式的转变,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形成本校课堂教学风格。优化学校多元评价,推进活动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组织相关经验总结或论文交流。拓宽综合实践研究视野,充实综合实践课程教材;设立校园文化节,扎实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数学节、英语节和艺体节,开发校本活动课程,申报精品校本课堂。
2019年9月——2020年8月:三类课程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基础型课程教学渗透拓展型、探究型思想、方法、手段等,使基础型课程教学充满活动。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推出若干教学骨干。深化新教育实验系列读书活动,举行“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蕴含智慧”为主题的教学沙龙,开展老中青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赛活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丰富,上传、下载频率不断提高。
(四)成功标志:
1.学校被评为市县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缩小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
四、教科研工作
(一)领域目标:
坚持“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 ”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常态研究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打响具有学校特色的科研专题。教师学术论文、案例发表、获奖占教师总数20%以上,每年都有5个以上课题立项和结题,荣获市县先进教研组和教科研先进集体。
(二)实施策略:
1.建设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网络体系。为了让课题研究更切实、有效、深入,学校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的热点,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价值,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省级课题、市重点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在张掖市立项的辅课题进行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一个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课程方面以拓展型课堂研究为重点,课堂方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文化方面以和谐校园文化为主线。
2.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提高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3.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建立和完善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学术沙龙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地推进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深入开展“个人专题”的研究工作,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常态化。
4.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
在人力、财力资源分配使用上适当倾斜,以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质量比较高的课题成果给予适当的包装。包括外请专家对课题成果鉴定及参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成果评比,提供相关的成果推广平台,以宣传推广相应的研究成果。每年将教师的课题成果汇编成册,及时反映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及动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发表师生教育方面的言论,以传递课改经验,宣传成功案例,树立先进典型,交流研究经验,提升理论素养。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落实课题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员和经费,做好课题的成果撰写;针对本年度张掖市市级获奖的部分课题,积极申报省级课题。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问题,鼓励教师申报年度小课题;至少有5个课题分获市级奖项或通过省级鉴定。
2018年9月——2019年8月:进一步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介绍论文、案例的撰写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定期召开课题结题会议,让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成果撰写的进展,保证已经到期的课题要其按时结题。
2019年9月——2020年8月:教师的科研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争取有10%的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或在省级刊物发表;做好课题研究的考核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丰富教育研究成果,形成高效教学的优秀案例,积累研究成果,编写一定数量的校本教材,充实学校内涵,努力形成学校特色。争取参加展出我校的科研成果。
(四)成功标志:
1.教师的科研意识高,有一半教师能熟悉做课题的操作程序,青年骨干教师在三年内参与过课题研究。
2.在学校的绩效工资考核中,三年内逐步加重教科研的考核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
3.每学期都汇编《教师论文集》、《教师案例集》、《公开课教案》、《评课稿》、《教科研主题活动日汇编》。
4.三年内有5个或5个以上课题获张掖市奖项,并能通过省级鉴定。
5.能根据课题的研究方向,编写校本教材,申报精品课程。
6.在参加市级以上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5%以上,并且有10%篇教育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
五、队伍建设
(一)领域目标:
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力争三年内培养2名张掖市骨干教师,2名张掖市教坛新秀,2名张掖市教学能手。50%以上教师能够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均有学科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策略:
1.关注教师个体学习与成长过程的逐步完善,使教师成为自主的变革实践者。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以创建“清风校园”为契机,广泛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意识;强化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2.建设优质、高效,具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团队,在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职业生命内涵的重建。未来三年中,我们将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学校将继续推进教研组、班主任、课题研究组等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
3.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在坚持各项薪酬原则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师薪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的效绩评估体系,包括质量评估、教科研评估、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定量评估。努力提高骨干教师的奖励,提高个人业绩和团队奖励,提高承担创新任务教师的奖励,提高超工作量教师补贴。
4.构建“评”、“研”、“引”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倡导自由、宽容氛围,促使有更多的骨干产生。三年中,学校将给更多教师表达自由的机会,以传播其思想和行动;并积极拓展校外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通过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研讨、评选,优秀教研组建设等活动,把校优质课、全员赛课等课堂教学评比打造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常态活动,探索培养骨干教师的系列化推进策略,在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讨,进一步提升学校已有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争取评选一到二名市县优教师。
2018年9月——2019年8月:制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计划,组建学科工作室,完善分层培训方案。
2019年9月——2020年8月:通过三年努力,丰富内涵,扩大名师队伍,争取使更多的教师会以研究的眼光来思辨课堂教学,总结教师团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四)成功标志:
1.具有一支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社会评价良好。
2.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老师。
六、校园文化
(一)领域目标:
以“尊重生命,学会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为宗旨,完善学校“和谐教育”文化。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山丹县优美校园。
(二)实施策略:
1.聘请专家指导,整体架构学校的办学思路,健全办学理念等核心价值文化,突出理念的“和谐”主题。
2.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楼道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环境内涵。
3.丰富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学科活动文化等,建立活动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活动内涵。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不断探索、深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的全方位、个性化思考。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营造楼道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和谐”文化的环境内涵。
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探索办学思路、环境建设和活动文化的基础上,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以“做最好清泉人”为目标,在做最好自己的基础上营造师生追求积极向上、勤奋敬业、终身学习的良好精神氛围和价值取向,在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上有深化提高,注重班级文化和主题活动周文化建设。
2019年9月——2020年8月:继续优化、深化学校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核心内容,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特色,让民主、和谐、美好的校园精神立起来,创建山丹县优美校园。
(四)达成标志:
1.形成宣传学校文化特色和树立学校形象的学校特色的识别系统。
2.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活动文化突出“和谐”主题。
3.建设山丹县书香校园和优美校园。
七、校本课程
(一)领域目标:
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具有较强的课程建设意识和能力,形成学校课程建设团队,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有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
(二)实施策略:
1.通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采取请课程专家、外出专题培训等方式,明确课程建设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明确一方面坚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
2.深化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即拓展型课程),并积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结合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保证活动参与面、参与效果,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示范基地,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
3.重视对教师特长的培养。围绕学校特色学科(科学、体育、音乐、语文、数学),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
4.开发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分析学校现状,聘请专家指导,逐步编制社团活动教材,逐步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丰富学科特色课程内容,形成特色学科的校本课程。培养有学校特色共识的教师群体,形成合力。围绕学校特色,规划社团整体工作。
2018年9月——2019年8月:探索特色教育的学科渗透,开展特色教学研讨课,深化学科拓展型课程建设品牌。继续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体育、音乐、美术、科学、语文和数学等学科教师的专业技能。编制《剪纸》校本课程。
2019年9月——2020年8月:培养一批批特长学生,在科艺体等多项比赛中成绩突出,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
(四)成功标志:
1.涌现出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每学年获奖人次占学生数10%以上。
2.形成规范、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八、后勤服务与校园建设
(一)领域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装修专用教室,完善校园文化布置;继续筹划建设科技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智能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各科室,提升软、硬件设施的层次,创建平安校园、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
(三)推进计划:
2017年9月——2018年8月:建设科技活动室、舞蹈室、心理健康室。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2018年9月——2019年8月:继续筹划学校智能教室、美术室、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网络中心的建设,学校网络、教学设备等维修保养良好,后勤安全管理到位。
2019年9月——2020年8月:环境布置显“大气、儒雅”。档案管理、财经管理工作规范之中显优化。学校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关注工作细节,提升服务满意率。
(四)达成标志:
1.校园美化、绿化到位,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明显提高。
2.学校教育教育设施设备达到现代化学校要求,使用和维护良好。
3.后勤服务各尽职责,高效运作,师生满意。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
1.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雷颜俊
副组长:赵广明、顾兴荣、周艳春
组 员:毛文、靳强、陈辉明、王义勇、王琰、李文涛及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
2.项目工作小组
全体教师
在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部门执行责任制。
3.责任分工
教导部门:提升教育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
科研部门: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政教部门: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信息中心: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
总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持。
财务部门:做好财务规划,科学筹划资金分配。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
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领导接受老师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环境保障
1.外部环境
协调好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社区、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财力支持、舆论支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充分发扬民主,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
五、师资保障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