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训课程教学

实训课程教学

时间:2022-06-24 10:3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课程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课程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型团队;思维导图;云课堂

会计电算化作为中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中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重在传递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养成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研究实训课程教学创新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现状需要正视和思考。

(一)以考证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与企业职业能力要求脱节

会计软件涵盖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分析等各种业务软件,涉及知识面很广。但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只讲授财务部分的知识及应用,知识能力落后于企业实际需求,无法体现ERP软件的核心管理理念,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

(二)实训技能教学仅以软件使用流程为主,缺乏原理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以教授某主流会计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内容,以操作实训为主。因院校课程设置的课时及师资的限制,在教学中往往只针对考证需求,以一个会计软件进行讲解,忽略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计软件的界面、菜单及操作流程。能应付考证的实操试题,同时难以独立面对企业的财务业务。

(三)教师为主导、学生依赖性过高

目前,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通常一般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指导实训――自主实训”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事实上,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陷入僵局。环境、设备以及人的状态都直接导致了演示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接纳吸收的差异。我们留意到很多学生都在自主实训时遇到软件操作的瓶颈,教师只得把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在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上,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教师协助解决问题的依赖性过高,同时也导致实训教学进程的拖沓,最终使实训教学只能停留在软件流程操作的表面技能教学中。

二、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一)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简介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创新为例,研究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特点,通过编写项目任务式的实训教材、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创建、思维导图思维方式导入、信息化云课堂资源库建设等创新的教材、学习平台、思维方式、信息资源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学习关键的目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探索的核心,同时也是极大地提升职校学生实训课程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四位一体的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自编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

笔者在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过程中,有感项目任务式的教材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体系。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我们开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为核心的实训教材,教材以一家小型制造业作为实训案例,以小企业典型经济业务为主线,以16个项目及81个学习任务作为实训学习载体,以原始账套资料进行真账练习。配套的实训教材系统化地设计和推送学习任务,覆盖知识点广且贴近企业实务,难易适中,兼顾拓展性。在项目任务式实训教材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学习更容易形成系统、体系。项目任务驱动式实训教材思路清晰、结合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并推送学习任务。形成实训课程的“技能树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技能知识点系统化、内化, 推动自主探究式实训课程实施。(见图1)

2.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

中职生从初中的基础学科学习直接过渡到职业技能学习,对比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心理认知到知识基础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中职教育遇到的挑战之一。中职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因个体差异、领悟能力的参差导致实训学习效果的不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学习自信心未能完全建立,依赖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框框桎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通过团队共同努力去探究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项目任务,更容易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个人学习成就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进入快速学习通道。

以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分组――破冰―― 团队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成员互助解疑答难等方式在学习任务下达的同时,创建合作型的学习团队。通过学习团队的创建,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助鼓励、各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完成任务业绩呈现等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

3.思维导图――创新思维方式导入

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65-02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是以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学员实战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模拟一线公安工作情境,按照公安实践要求,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实用性的目标。因此,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实战为主导,实用为主体,实训为主线,实效为主旨。

(二)行动导向理论

“行动导向”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改革教育学派”,德国“职业学校”之父凯兴斯泰纳提出 “劳动学校”的思想,主张由学生主动地、操作性地进行学习,教学要使学生手、脚、脑同时进行,学生必须进行自我评价。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的瑞恩斯教授(Reg Revans)首先提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理念和模式提出以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也纷纷应用到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从此在各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德国的教育机构尤其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美国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也非常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其民主教育理论的基础,杜威认为“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20世纪 70 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界与企业界同时发出来了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呼声,并呼吁进一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革新,教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充实,但行动导向理论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将长期发挥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三)行动导向理论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当前,公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究竟公安教育采用何种模式,走何种改革路径最符合公安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公安教育的改革方向还在讨论,但是公安教育无论走向何方,最根本的还是要结合实践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应用型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讲,公安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类型,公安教育教学要彰显公安的实战特色,满足公安一线实战的需要,迎合公安一线对实战人才的需求,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训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实战的需要,面向实战,服务实战,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它所倡导的学习通过行动来完成,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以及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与情景化必将对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用行动导向理论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也将丰富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理论。应用行动导向理论来指导公安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阐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条件和程序,更好地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实践。

二、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原则

实训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员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其实战能力。为达成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培养合格公安专业人员,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式教学。目前很多公安院校实训教学还是封闭式教学,或者说是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的改进与升级版,并没有真正体现实训教学特色,发挥实训教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实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思路和行为完全受教师操控。而行动导向则要求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开放,学习过程开放,教学主体开放,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公安业务实践知识。另外,开放式教学也体现在学员的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或者自己寻找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资源,教师或者学员也可联系公安一线民警深入课堂参与、指导实训教学,这样就能更真实地了解公安一线的情况或者正在发生的变革,与公安一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等。实训课程可以直接在公安一线真实的实战环境中开展,如到公安派出所、警察巡逻一线等,也可以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开展实训教学,最终使学员在实训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训过程,通过反复演练,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战能力。

间接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要通过引导学员让其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通过这种间接教学的形式锻炼其实践或实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学员能说的教师就不要说,学员能干的教师就不要干,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在具体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学。

合作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员合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因为任何目标、任务的达成都要求发挥团队的力量,同时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要完成自己的分解任务,并且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寻求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学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改变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养成的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教学也能够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并且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最终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所以,合作教学也是完善学员人格,培养学员情感态度的过程,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确的态度也是警察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特征

1.典型性。实训课程内容应体现出本门课的重点,实训课的开展应以锻炼核心能力和关键实战战术为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实训要熟练掌握本门课程中典型的实战技能。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也要突出典型性的特征。

2.动态性。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内容并不仅仅是公安业务知识的传授,它还关系到学生进入警察队伍以后在公安一线能否较快熟悉岗位,适应公安一线的新情况,较好应对公安一线出现的新问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应对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以及策略也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而这些都要在实训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必然是动态的。

3.整体性。任何职业工作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过程,警察业务也不例外,如乘警工作就是出乘、值乘以及返乘的一个连贯过程,实训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基于过程的完整性,体现在学生个体的能力也应该是整体性的。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既要涵盖核心的“点状”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网状”和“线状”知识,提高学员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核心

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搭配,理论知识 “必须够用”,在此基础上涵盖大量的实践知识、实战训练和自主学习内容、学生讨论的课题以及实训的情景设置等。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比较复杂,要精心设计。另外,行动导向的实训内容要涵盖一项工作或具体任务的整个流程,并以此为引领,在具体的实训课程中可将整个流程分解成若工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易于学生理解,贴近实践和实战的需要,并体现出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设计上可以多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实训模拟,以提高实训内容的生动性。

四、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要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任务确定阶段。在实训教学任务的确定上,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实践或实战的现实情况,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确定实训内容,避免由教师主宰实训内容的情况;第二,计划阶段。学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搜集的资料制订实训课程计划,再通过教师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实训课程计划。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规划能力,熟悉实训流程,为下一步实训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第三,实施归档阶段。按照预定计划,学员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始终以学员为中心,能让学员独立完成的,教师就不要参与,在学员遇到困难时,实训教师应以启发为主,有限提供帮助;第四,评估、反馈与归档阶段。每一名学员可以对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实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评价,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教师在实训结束后要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发现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改进的建议。最后,整理文字资料,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实训报告形式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程宜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第3篇

[关键词]学习理论;实训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131-03

作者简介:戴黎鹂(1976-),女,浙江台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与双语教学;曹晓明(1982-),女,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法与双语教学。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项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实训课程——以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教学实践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QJJW03。

一、引言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和技能为导向,学校会在硬件和软件上有较大投入,建设综合模拟实训室来满足各类实训课程的需求。但是本科院校通常只是在学生即将进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为期较短、与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培训。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的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要在短期内,比如说10周时间内,将与专业相关的某种职业的特征和工作流程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而学生则在短时间内既要理解和掌握某种职业的基本特征和工作流程,又要亲身感受该职业的技能要领。这对于教学双方显然都是比较困难的。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大现代学习理论,结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本科院校的实训课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但以科学学习理论进行指导,还要完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授;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脑、动手、动嘴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三大学习理论的基本要旨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已经有许多不同理论来解释学习是如何达成的。三大现代学习理论,即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具有核心的理论指导意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前因与后果在改变行为上的重要性(Wayne & Cecil,2005),将学习等同于可观察业绩的形式或频率所发生的变化。例如,教师将某种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记住并能够在下一次提问时给出一个恰当的反应,学习就算是发生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只是对环境中的条件做出反应,不起主动作用。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强调学习的目的、设定每单元的学习主题、内容和评估方式、教授每单元的专业知识要点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遵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学习者带着什么东西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来(Wayne & Cecil,2005)。认知主义理论强调知识获得和内部心理结构;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结果,是一种心理活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在于: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变被动的学习过程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在个体和社会活动中的意义与学习的重要性”(Brunning,Schraw,and Ronning,1999),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理论是各种教学策略、手段和技术的源头;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学习理论对于教学设计人员(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根据Johnson(1992)报告说,将“学习理论”作为核心概念的大学课程在教育技术一般领域中不到2%,也就是说,至今理论知识的实际好处人们还没有看到(Peggy & Timothy,1993)。

三、三大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

三大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习的技巧以及教学策略选择的基础。三大学习理论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亦具有指导作用。

行为主义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是最有效的(Peggy & Timothy,1993),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见表1),使学生可以清楚明晰地了解自己通过每一单元的学习可以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来评估自己是否掌握这些教学要点。对于专业知识要点,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教学法(见表2)来教授学生。认知主义教学方式在教学生如何将确定的事实与规则运用于一个不熟悉的情境中,也就是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方面是最得心应手的(Peggy & 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得更加合理、有效。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则是使学生通过行动中的反思来学习并解决问题(Peggy & Timothy,1993)。在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真实、复杂的任务,为学生设计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地探索。对于通过直接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利用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主动探索当前事物的意义,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

四、三大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实训教学

以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为例,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估方式;或者对要求较低认知加工程度的学习任务,如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的认知等可以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式,像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和直接教学。对要求中等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观看模拟商务实战录像、做课堂记录、复述录像内容以及复述相关商务知识等可以采用认知主义的教学方式,像记笔记、视觉工具和记忆术(见表1)。对要求高水平认知加工的学习任务,如成立商务公司并按照商务流程进行模拟实训、角色扮演、举办小型交易会等可以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像情境学习、认知学徒制和合作学习。

在设置商务英语实训课程时,通常安排10周的授课时间,每周为4学时,分两次上课。在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明确实训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介绍10周的主题、主要学习内容和考核方式。10周实训的主题分别为:1.机场接机、初次会谈、参观工厂、宴请客户、商务洽谈。2.打样与产品推荐、商务洽谈。3.报价与产品质量、商务洽谈。4.运输与付款方式、商务洽谈。5.投诉与索赔、招待客户、送别客户与后续合作。在10周实训结束时,要求学生组织一次小型的交易会,在交易会上进行业务洽谈和合同签订。在课程一开始学生就分组成立模拟的外贸公司,选择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制作产品目录、报价单、准备样品等,在实训期间与业务对等公司进行模拟商务洽谈。学生准备的公司资料、往来商务函电、会议纪要、角色扮演的照片或录像、合同等资料都整理并汇总归档,最终作为教师评定和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在每单元第一次课中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商务知识、商务流程、商务词汇;播放商务情境模拟录像;与学生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第二次上课时进行情境角色扮演和模拟商业接洽,教师根据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进行点评,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10周实训,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掌握商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三大学习理论从理论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指导实训课程,并从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实训课程中。

五、结语

通过对三大学习理论的探讨与分析,我们得知不同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以便他们及时、有效地获取和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训课程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知识和技能,并懂得如何加以运用的课程。因此,三大学习理论对于实训课程的指导作用尤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三大学习理论指导下设定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也切实可行,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强调要“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普通本科院校要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实训课程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即可以帮助他们体验如何应用和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又能为他们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因此,本科院校加强对实训课程的关注和重视刻不容缓,也应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实训课程教学法的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Brunning,R.H.,Schraw,G.J.,and Ronning,R.R.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3rd ed.)[M]Englewood Cliffs,NJ: Merrill,1999.

[2]Johnson,J.K.Advancing by degrees: Trends in master’s and doctoral programs i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J]Tech Trends,1992,37(2):13-16.

[3]Peggy A.Ertmer & Timothy J.Newby.Behaviorism,Cognitivism,Constructivism: Comparing Critical Features from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1993,6(4):50-72.

[4]Wayne K.Hoy & Cecil 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5.

[5]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上)[J]盛群力译.电化教育研究,2004(3).

第4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问题;措施

《基础会计》实训属于会计专业能力提升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会计实训是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必要的补充。基础会计模拟实训主要包括账簿的设立、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填制、会计档案的保管等。基础会计实训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加深了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了会计操作能力,基础会计实训是验证是否熟悉掌握会计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检验会计核算知识是否掌握的最佳方式。会计实训是为了巩固、应用《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账务处理,特别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等企业会计事项进行核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模拟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一)基础会计实训产生的背景

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会计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然而,一方面很多手持会计专业文凭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单位又挑选不到满意的会计人才。其原因为:一是目前会计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有会计实验教学,不能系统的进行实验教学,造成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二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会计专业,实验意识不强,实验手段不足。

(二)基础会计实训的现状

1.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往往是给学生一套企业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各种账页,让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其顺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经济业务涉及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学生在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财务分析能力等方面没有提高。

2.选定的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也有局限性

会计模拟实训教材业务只局限于制造业企业会计,而对其他行业会计的经济业务涉及很少,这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应向成本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方面延伸。

3.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的局限性

指导会计实训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财经法规,具备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会计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理论功底厚实,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即便有丰富的实训材料,但因对涉及股份公司的很多业务不熟悉,致使综合性的业务处理教学不能完成。

二、提高《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会计教学中让学生对会计先有一些感性认识,再讲解会计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既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还要树立起完整的会计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配备同步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与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让学生根据较系统的实训资料与出具体要求,先完成对实训资料的账务处理,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强化实训教学,增加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学时

学校对基础会计教学也安排实验教学,并且提高实训教学的学时。比如,在学习了《基础会计》理论,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开始,依次经过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个内容讲完后都要给学生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训,大约需要18个学时,通过模块,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然后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

(三)通过建立实训点,让教学任务较少的老师去实训点轮岗,以此来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立教师实训点,实训点财务人员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不一定有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而会计老师们的会计理论知识丰富,其动手能力较差,二者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业务能力。

三、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误区与规避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的比例,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课前没有充足的准备工作,很容易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特别是实训,根据学生的配合程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所需时间会不尽相同。因此为了能更好了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课前收集资料、课中精炼讲解、课后留有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为《基础会计》课程安排实训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滕晓梅.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财会月刊,2010,4

[2]邰舒宏.浅谈高校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10,3,博才网

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员,但是专业的营销人员并不仅仅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市场经济匹配的实践销售能力,而在目前的实训课程中,培训者还是一味地向受训者灌输理论知识,而在实践的环节却让学生自主发挥,所以导致受训者真正进入市场后变得手足无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从而影响水平的发挥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1 目前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正确的道路可走。对于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一般的教学程序都是在接受完理论课程之后进入实践的培训,也就是实习阶段,而在实习的过程中,大部分情况是进入一个企业参与最底层的低薪劳动,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在实训阶段既学不了有用的东西,而且还会失去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兴趣。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营销要求的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交易,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时往往会以偏概全地进行授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学到的知识一个大概,既不能和市场匹配,也不能和企业经营匹配,而且在实训的过程中很少能够进入一线参与,这就使培训目标不明确引起的后果。现在的市场需要的是能够有专门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培训情况来看,正是缺少这样的培训方式。

(二)实训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正如我国的大部分教学手段一样,市场营销实训课程的教学手段也是单一的教授关系。市场营销的实训课程一般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理论课程是与市场营销相关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大多是外国的市场营销理论或者是使用与所有市场营销的理论,没有任何针对性和特殊性可言,更不用说是与当今迅速变化的市场相一致了,所以,这种不合适的理论知识首先就会影响后期的实践课程的培训。而在实训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依然是固定的教授关系,而不是合作者的关系,实训课程甚至还会与理论课程重叠或者相互不协调的情况,教师有时并不会发现这些问题或者视而不见,认为是不重要的,在实训过程中,因为一般的学校都会有校内的市场营销实训基地,所以,在实训基地的选择上就已经和市场或者企业脱节,而教学形式也仅仅是情景再现或者是角色扮演之类的,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让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和实践几乎脱节,所以,最后不会对学生造成任何有益的影响。

(三)实训基地设施不健全

实训基地一般都会配备专门的实训器材和实训设备,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现状堪忧,在他们的实训基地很少有合理的或者先进的实训设备,而且在操作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够重视,导致很多现有的设备受到损坏然后被遗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的学校盲目地和一些企业签约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培训,但由于学生本身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所以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安排在最下层或者是干一些后勤工作,基本不会去一线进行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学校实训基地设施的不健全对学生的实践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直接给损害学生未来的工作机会。

2 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设施完善的实训基地

建立实训基地一般采取的方式是校企合作,通过引进企业的资金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再将优秀的学生输送给企业,从而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讲,实训基地越是设施完善,学生的受益面就越广,实训基地应该涵盖包括市场营销、方案策划等不同种类的营销课程,而且要将实体的营销手段和电子营销手段结合起来进行推广,教师尤其要明确对学生的培训目标,紧跟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在实训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将这种目标贯彻下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和市场发展,企业规划不脱节。

学校一旦和企业进行了合作,就应该实时跟进学生的实践状况,首先要保障学生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向企业输送实习生,其次在实习中不能任由企业给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尤其是和专业不相符合的下层职位,争取让学生进入一线,充分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最后,在实践中,学校要配出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践中棘手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二)创新实训教学手段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学校就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为学生量身定做合理的教学手段,学校根据和企业签订的具体协议分时间、分目标地进行培训,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实训中可以在实验室先对外界的实践进行提前模拟,在实验室尤其要掌握电子商务方面的技能,熟悉网络营销手段;在实训基地中要通过情景模拟来熟悉实体门店销售手段,掌握一定的营销技巧。在校外实训过程中,学校可以制定包括顶岗实习、企业培训、校外调研和参观实训的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的校外实践能力。

在教师和学生的教授中,要尽早改变原先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有积极性去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知识,根据具体的情节来设计教学内容,内容一定要具有开放性,即使是最普通的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也应该和教学目标联系起来,争取让仿真的场景更接近现实的市场营销环境;其次,在课堂中,教师要设置一定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模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在实习基地的实训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校的教学体系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况来创新实习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三)科学管理实训教学

对于实训教学的科学管理,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训环境,比如对实训基地的开放,实训基地不能仅仅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应该是学生随时能进去学习的地方,但是一定要有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实训,安排他们在规定的实践中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由于学习的时间没有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有规定,所以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所以会给学生一定的督促作用,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的时间,而且还能让学生很好地完成任务,掌握相关的技能。

实训教学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手段。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考察的内容就是学生的实训课程的成绩,实训课程的考核包括对学生在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成果的考核,这种考核形式一般是教师的全程参与考核以及最终的实践报告的提交,而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实践过程的全程考核,全程考核又包括学生实习的出勤率、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等,实践报告的考查主要就是看学生撰写的报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汇总。通过考核可以发现学生的纪律性和工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领导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看学生有没有很好的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能力,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发给相应的资格证书。

3 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进行了新的科学的实训教学改革后,学校针对市场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实训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训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营销秩序。

参考文献:

[1]刘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第6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效果;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会计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学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会计教学中不仅应保证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目前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看,学生到企业进行真正实习是有一定困难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仍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培养会计操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同样也是检验会计核算知识是否掌握的最佳方式。因此,各高校会计专业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操作技能,然而,由于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分工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亟待有效措施改进。

一、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作为会计实训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高校将其安排在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来开设,这样做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面临毕业,用人单位的招聘高峰通常出现在3月份左右,学生忙于应聘,忙于找工作,不能充分保证综合实训课程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是该课程综合性强,涉及到《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门前置课程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对前面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强化记忆,又要对这些课程实训内容融会贯通,然而,在学习时间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导致实训课变成了抄课,老师在上面讲业务,学生在下面抄分录,抄数字,实训课演变成了理论课的授课模式,违背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设置初衷。

2、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对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大都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模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针对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主要针对学生期末上交的会计资料,看账簿记录和报表结果的准确性。这种考核方式貌似既督促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又达到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然而,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却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对于学生而言,所用实训资料相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同,包括每一个环节的核算方法也相同,自然,会计报表的结果也是相同的,这就造成了不动脑筋相互抄袭数据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教师而言,由于近年来会计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班级容量相对增大,老师很难清楚的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详细学习情况,考核成绩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实训能力。

3、岗位职责不明确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通常涉及制单、复核、出纳、记账、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不同的岗位,教学中有些老师还是侧重于采用让学生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实训方式,尽管也要求学生每6人分一个小组的分岗位实训,但缺乏严格的监督,致使学生完成的实训任务还是单一的混岗实训模式,学生自己填制记账凭证,并根据自己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及总账,最后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而事实上学生并未搞不清楚每个岗位的职责,比如:很多小组的出纳提起笔来就签名,甚至在根本没有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上也签名。

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效果改进措施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手段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1)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动画、视频等技术手段,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易懂。如:将典型业务处理拍成操作演示教学片或制作成动画片,在学习新业务时进行播放,强化会计工作的规范性。(2)交互式体验。充分利用软件、网络模拟系统、虚拟现实系统等进行多企业、多角色体验,强化实际操作能力。(3)网络化学习。建立教学资源丰富、功能完善的课程网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实训资料多样化。会计实训资料既要涵盖会计的理论知识点,又要满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要求;各部分内容及业务数据,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会计综合实训知识体系。(1)实训教材选择时要体现新会计准则。当然,各高校也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的状况自己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特点,方便本校学生就业的实训教材。实训教材中要有意识的穿插入一些内容填写不完整或大小写金额有错误的原始凭证。(2)实训教材内容多样化。不仅要完整体现工业企业的核算资料,还应加入商业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资料,实现实训教材内容多样化,适应学生就业导向,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3)核算方法多样化。即便是同一套实训资料,在核算过程中尽可能让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计提折旧环节可以分别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别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等。

第三,教学方式灵活化。综合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互动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启发式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的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员的参与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养成了通过文字叙述的经济业务来编制会计分录的习惯,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接触到的经济业务是大量的原始凭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识别原始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比如:对于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先提出问题“工作过程中遇到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应该怎么处理呢?”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给出以大写或以小写为准的答案,这时再归结出“大小写金额不一致的原始凭证应该退回去重开”的结论,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掌握会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利用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会计专业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社会责任重大,实际的社会案例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会计实训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不能随意选取,所选案例应符合一定要求,首先,案例要贴切、恰当,全面反映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其次,案例要难易适度,易于被学生理解;第三,案例要生动,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对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凭证的装订等会计操作技能,适合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案例演示中学会凭证填制、账簿登记及会计凭证的整理与装订的方法与技巧。(3)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并且小组之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这样实训结果自然不是唯一的,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间的相互抄袭现象。同时,安排学生在组与组之间针对不同的实训结果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实训心得,交流工作方法。通过讨论式教学方式让大家在实训课上有更多的收获。

2、完善考核办法

实训课程不仅要注重结果的考核,更要注重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过程考核50%,其中学生自评10%,小组成员互评20%,教师评价20%,凭证10%,账簿20%,报表10%,实训报告10%,考核学生综合能力,总评成绩可分为五个等级:优秀,良好,中,合格,不合格。

优秀: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阶段任务,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正确,并且表现出色,成绩为优秀。

良好: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认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阶段任务,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正确,成绩为良好。

中等:学生按时出勤,学习态度较好,但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运用不准确,成绩为中等。

及格:学生按时出勤,但在实训过程中不积极参与实训活动,学习态度不认真,掌握了基本会计综合实训知识,但没有正确运用,成绩为及格。

不及格:学生不按时出勤,旷课达到30%以上为不及格,在实训过程中不遵守实训要求,不参与实训活动,没有掌握会计综合实训的基本知识,成绩为不及格。

3、明确岗位责任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结合起来,模拟真实的企业,为学生“建立”一个会计部门,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实训时可分组进行,建议每6人一个小组,并定期轮岗,使每个学生都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责任与任务。这样,学生既能掌握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又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更深层次体会各会计岗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今后胜任每个会计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比如:出纳岗位的职责一般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转账凭证上面是不需要“出纳”签字的。另外,轮岗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可以派人会同监交,未办理交接手续不得调动或离职。

总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培养职业会计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应以会计人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根本,不断规范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系统性,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完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少容.会计专业课堂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消费导刊,2009.7.

[2]王丽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郑秀芳,郑敏.会计仿真实验教学体系[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10.

第7篇

关键词:创意写作;教学改革;实训;工作坊;过程写作法

在国外,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的定义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创作;在国内,按照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的定义,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1]与这一定义相应,创意写作学科“是研究创意写作本身的活动规律、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创意产业管理和运作规律的学科,为创意写作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的科学”[1]。创意写作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的爱荷华大学,随后逐渐在美国其他高校得以确立和推广。目前在很多欧美国家,创意写作已经走过了80多个年头,成为包含近20个子类、涵盖本硕博培养层次的大学科。创意写作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欧美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内外创意写作学科发展现状

在欧美国家,很多大学都开设创意写作学科。比如创意写作硕士(MFAinCreativeWriting),学制为2-3年,大致分为虚构写作与非虚构写作两个大方向,往下细分还有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创作等具体方向。学生在毕业前须提交一部独立创作的文学作品,并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答辩通过的话可以授予相应学位。得益于创意写作学科的普遍开设,美国当代作家大部分都获得了创意写作学位,从事文学创作属于科班出身。美国没有类似中国的作家协会这样的专属于作家的机构,所以,很多知名作家选择在大学讲授创意写作。这为他们提供了安身立命、专心写作的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文学传统的有序传承和创作质量的较高水准。美国创意写作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工作坊(workshop)形式,这是一种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以导师组织学生创作和研讨自己写的作品为主。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何传授切实有用的创作经验,如何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而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工作坊并非都要设在大学的课堂上。除了正规学制的学期教学,很多大学开设有各种形式的暑期作家工作坊,有的社区还开设夜校工作坊、周末工作坊。授课方法也相似,都是作家指导学员写作。通过学习和训练,学员把自己的经历变成可以分享的文学创作,写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所以,只要热爱写作,任何人都有机会参加各种创意写作工作坊,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原因有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以往不被重视的原因是:其创意写作教育的普及造就了大量的、潜在的作家。很多人都具备了文学写作的能力。所以,美国作家的特点是职业背景多样,大多数人都是在经过了现实生活的历练之后将自己的经历转变成了文学作品。相比欧美国家创意写作发展的盛况,中国的创意写作亟待发展。事实上,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杨晦有个高论: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这种观点影响甚广。而几乎与此同时,在欧美国家,很多高校不仅设置了创意写作学科和完善的学位体系,还把创意写作课程设置为通选课。在他们看来,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一个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国内也有大学陆续设立创意写作硕士点。2009年,复旦大学获批成立国内首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MFA);同年,上海大学成立了国内首个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2011年,上海大学成立了创意写作创新学科组,并开始招收创意写作硕士。不少高校如北大、武大、人大、北师大也先后开始招收创意写作研究生。还有的大学将作家请进校园,登台授课。尽管各种各样的探索正在展开,但总体上说,国内高校在创意写作学科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原创理论、训练体系及课程系统。

二、我校创意写作课程开设的背景

从宏观背景来看,2014年5月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近年来高校转型发展的一个热点。转变就是改革,就是创新。向应用型转变不是单项的、局部的改革,它是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到攻坚期、深水期的新形势下,从全局、整体、系统的角度设计、实施和推动的,从观念到模式全方位的综合性改革。向应用型转变不是单向的创新,它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体制、模式和方法的全面创新,是全面系统的创新,是需要高校人人参与的创新,是大众创新。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为更好地与行业对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三亚学院2015-2016学年度开展了专业行业需求调研及课程地图绘制工作。根据工作部署,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专业行业需求调研,以期了解行业需求、找准专业定位,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为下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绘制专业课程地图、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打下基础。为此,我们采用了实地调研、文本分析、问卷调查、电话访谈、座谈会等方式方法,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用人标准;对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广泛的了解;并深入分析了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领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深入的调研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领导和从业者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期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读书多,文笔好,有浓厚的人文素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能力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中,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写作课程显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国外创意写作课程理念逐渐引起国内写作教学广泛关注,以及国内创意写作学科的种种设想与计划已经陆续推广的新形势下,我们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改成了《创意写作》课程,以期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我校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一)教学内容

我校《创意写作》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在大一开设,共60学时。教学内容受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意写作书系”很大启发,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1.创意导入:写作障碍克服

创意写作课程的显性形式是文字写作,隐性形式是思维训练。在创意写作课程中,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就是突破写作障碍(Writer’sBlock)。所谓写作障碍,是指不能用文字表达自身意思的现象。写作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原因,而创意导入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写作障碍,即“什么因素让我不喜欢写作”,引导他们克服写作障碍,寻找自己的风格和视角,增强写作信心。

2.创意触发:创意写作基本理论

这部分主要涉及到创意写作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什么是创意写作;观察、感受与读写;作品的主题与提炼;写作材料的运用;结构的运用;叙述的运用;叙事视角的运用等。每次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奠定坚实的创意写作理论基础。

3.创意进阶:专项技巧训练

这部分是在理论基础上的专项训练,主要涉及到想象力的培养、设置故事情节、梦和写作、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对白写作、文体转换、人称转换、拼贴训练、作品修改等具体内容。为下一步创作实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模仿到独创、由专项训练向综合训练做好铺垫。

4.创作实践:非虚构写作

该部分主要涉及非虚构文学,即散文、随笔、回忆录等体裁的写作。具体教学内容会涉及到访谈写作、游记写作、回忆录写作及评论与专栏写作。

5.创作实践:虚构写作

该部分主要涉及到小说创作及影视剧本创作,教学重点从“写作的创意”转移到“创意的写作”,写作也从检视自身生活、发展个人心思、书写个人自传、家族史,转向更为外向、深入、理性和综合的写作。

(二)教学形式

总体上,我们的创意写作课程采取小班授课制,每节课一个主题,围绕一种创意写作方法进行理论讲授和实践指导,注重过程写作法,学生以6人左右为单位形成创意写作工作坊,共同设置选题、展开创意构思和写作活动。

1.在班级设置上,采取小班授课制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每个行政班级有100人左右,庞大的班级设置不利于课堂讨论及写作实训指导。为此,我们将每个行政班级分为2-3个小班,每个小班人数在30人左右。这样,更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

2.在教学形式上,理论讲授和实训指导相结合

与以往的基础写作课程注重理论讲授相区别,创意写作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都由“创意微课+学生互动+实训指导”几个环节构成,更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在训练模式上,借鉴国外创意写作工作坊形式

在国外,创意写作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工作坊形式。“这是一种注重实际应用的教学方法,即以导师组织学生创作和研讨自己写的作品为主。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何传授切实有用的创作经验,如何开展学生的创作个性而展开。”[2](P3)我们充分借鉴了工作坊的训练模式。具体而言,在每个小班内部划分若干个小组,每组大概6人组合在一起,共同探讨某个课题,展开创意和写作。如在专项技巧训练中的“人称转换”环节,针对训练课题“请以继母的视角重述灰姑娘的故事”,在工作坊中,学生与学生组成合作团体,每位成员先讲述自己的构思,然后由其他成员提出意见及建议。成员个体的阐述,其实就是梳理和明晰自己创意的过程,而成员间的多向反馈,更容易激发创造性思维。通过集体构思、多向反馈和共同写作,大家一起研讨自己的作品,在写作中学习写作。

4.在实训环节中,注重过程写作法

过程写作法(WritingProcesses)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认为,“创意写作不是简单的语言、段落、篇章以及技巧、修辞的组合,而是包含着创意、构思、写作及反复修改的全部过程,将写作活动延伸到了传统写作活动中忽视或者说不被重视的上游环节。”[3]可见,相对于语言的字斟句酌,过程写作法更注重对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过程写作法一般分为“集体创意——初稿创作——修改——校订——形成定稿”几个阶段。在集体创意阶段,教师可以给出若干个诱导性话题,引发学生兴趣。学生通过沟通协商确定小组的共同话题,接下来借助集体讨论开创思路,形成创意。然后迅速地把自己的创意写出来,形成初稿,而不必考虑语法及修辞等形式因素。之后的修改阶段,每位成员逐一分享自己的初稿,根据其他成员的反馈进行修改。如果是文案创作或项目设计,则可以通过集思广益吸收成员创意中的精粹,发现并培育最佳创意方案。在接下来的校订阶段,着重修改初稿中的语法、修辞、标点等形式错误,对初稿进行完善和提高。最终形成定稿,作为成果展示。

四、课程改革的总结与反思

经过3个多学期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我校创意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明确了创意写作课程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动态,初步确立了创意写作课程的理论框架及实训设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及PPT等相关教学资料。第二,通过创意写作课程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得到了很大激发,创意构思、创意策划及创意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第三,在小班授课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得到了院系及学校教务部门的充分肯定与支持。与此同时,我们的创意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困惑:一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国外,很多担任创意写作教学的主讲人同时就是Writer,至少是在接受过工作坊的训练之后取得了相关学位及任教创意写作课程的资格。而在我校,目前创意写作课程的主讲人都是专职教师。如果能请到专职作家,尤其是在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会展、广告娱乐等文化产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创新型人才,给学生讲授创意写作相关课程模块的话,更能针对性地为现代创意文化产业链条中的相关行业培养应用型写作人才。二是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中,国外的创意写作课程一般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主导,同时配备一到两名助教,来共同指导10-20名左右成员小团体的写作训练。如果超过20人的班级,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更多的助教,并划分更细致的小组。而在我校,创意写作课程一般只有一名主讲教师,没有助教协助,而且尽管是小班授课,班级人数也都在30人以上,所以在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写作行为中,无法做到充分的师生互动和个别指导。三是在课堂形式上,国外的工作坊形式比较灵活,既可以在课堂上,更可以走出教室,采取写作夏(冬)令营、田野采风、户外互动等形式,没有严格的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师生可以建立多重多样的联系方式,将沟通交流延伸到课堂之外,及时了解和掌控教学的进度。而在国内,工作坊的形式更多局限在课堂上,限于时间精力,教师对学生课堂外的学习进度不好掌控。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将会遵循“向应用型转变”的趋势,根据三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创意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创意写作实训流程,力争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构思、创意策划和创意写作能力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注释:

[1]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9期。

[2]刁克利译,雪莉•艾利斯:《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是一门操作性与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专业人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掌握ERP会计信息系统,掌握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方式、管理方式。所以,基于ERP系统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可以进一步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培养实践型综合人才,实现中职学校教育宗旨。

一、ERP下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会计电算化系统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的全过程自动化,ERP系统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主流。ERP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等内容,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于一体。在ERP系统下,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会计核算的简单操作,更要与其他模块相互结合,融入其他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方能发挥财务资源管理的作用,体现出ERP系统的优越性。中职学校开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技能,以便未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已经落伍,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唯有这样才能适应ERP系统要求,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极为重要,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吸收成功经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

二、ERP下中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明确教学目标

在ERP系统广泛应用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懂得ERP系统操作、会计电算化等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为此,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要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明确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强调会计电算化操作训练。对于教学来说,只要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更科学的指导教学实践,顺利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目标主要包括技能、知识、素质三个方面。其中,技能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的技能,能独立自主完成会计核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操作;知识目标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知识,包括概念、意义、基本操作、基本流程等内容。如,ERP系统操作程序;素质目标是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沟通、协调、创新、发展、合作等能力。

(二)围绕目标设置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规范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围绕目标、结合社会需求,重新统筹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重构课程体系时,将ERP系统融入其中,设立会计电算化实训类、计算机类、会计类等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的内容各有侧重点,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实训类课程内容以沙盘模拟、项目模拟、ERP系统实训等为主,用于训练学生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类课程以训练计算机、数据库、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能力;会计类课程主要包括财务、成本、管理会计等课程内容,培育学生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以上课程设计构建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训的课程体系,规范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内容,使实训课程模块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ERP系统下,为增强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踊跃参与实训课程,形成良好的ERP系统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具体教学时,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特点等创新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构建不同的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如,采用沙盘模拟、项目实训、模拟实训、案例教学、角色扮演、逆向思维等教学方法,构建不同形式的实训课堂。通过多样的实训活动为学生搭建对各种各样的实训平台,增加实训课程的新鲜感,降低实训内容的枯燥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训,更好的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如,以用友T3软件为例,基于计算机平台搭建课程实训平台,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模拟训练,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除了改革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外,还要创新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效果,以便不断的优化调整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考核多为终结性考核,手段主要为考试,难免有失偏颇。对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既注重结果考核也强调过程考核,从片面的终结性考核向多种形式考核转变,实现对实训课程教学的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实训能力提升。

(四)适当增加实训课比例,加大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很强,应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适当增加实训课比例,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切实掌握ERP系统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完善实训基础设施和设备,满足实训教学的基本需求。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有固定场地、计算机、沙盘等基础设施。采用沙盘模拟、单模实训、项目模拟等实训方式,多渠道的阶梯性开展实训课程。如,模拟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搭建ERP系统模拟训练的平台,确保学生在校内锻炼会计电算化能力。校外实训上要加校企合作力度,借助企业力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流程,并真正的参与工作实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通过建设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基地,构架内外一体化实训体系,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得以在校外磨砺,切实增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首选,学校赢引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其次,教师自身要有自主学习能力,自觉接触先进的会计技术和软件,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具体的专业课程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建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能力,进而增强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ERP下会计电算化核算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满足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活动可以优化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培养素质与能力兼备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应围绕教学实际情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切实优化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庭锋.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31(12):112-113.

[2]刘珍刚.会计电算化基于ERP环境下的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7):202-204.

[3]赵丽华,王笑艳,李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7,36(12):177-178.

[4]周爱静.ERP视角下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无纸化教学模式研究[J].经贸实践,2017,23(20):336-338.

[5]刘颖,张丽梅.基于ERP环境下的应用型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J].商业经济》,2011,(13):111-112.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电厂锅炉课程设计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育。按照高职高专教育的特征及思想体系,教学课程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

一、《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热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前传统教学中与该课程相衔接的实践课程是《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大专院校的热动专业一般均开设有此课程。《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是针对某台锅炉进行热力计算,其内容与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有较大差距,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观念不相符。《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对锅炉系统图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对设备工作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也不能正确无误讲解锅炉工作过程。这些说明了《电厂锅炉课程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原因在于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得当等,所以该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等特征,对热动专业《电厂锅炉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特征。本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电厂锅炉设备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2008级开始,我校将热动专业的《电厂锅炉课程设计》改为《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

1.课程内容的改革。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不合适的问题,在调研热动专业学生以后所从事工作性质和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课题小组教师及专业建设成员等共同讨论课程内容,同时考虑学校的定位选取了课程教学内容,从而确定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编写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能力要求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顺序。《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是在《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基础上一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性的实践课程。针对电厂锅炉课程主要涉及的汽水系统和燃烧系统,要求学生能认识电厂锅炉汽水系统各个设备,绘制汽水系统的流程,分析并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各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还要求学生认识典型电站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能绘制制粉及风烟系统流程图,能叙述系统中各个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分析锅炉运行中燃烧调节的内容和一般方法,实训主要成果是系统流程图和分析说明报告书。这样可以巩固和加深电厂锅炉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课题小组的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深刻分析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和要求,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等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多方面能力培养,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安排(见表1)。

在课程改革中,将《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设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人,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结合模型讲解、课件和动画演示、典型锅炉侧视图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将《电厂锅炉设备及运行》中知识串接起来,能讲解汽水系统和制粉及燃烧系统的工作流程,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各设备的原理、作用等,为以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编写相应教材。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编写相应于《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的教材势在必行。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中内容的编排要适合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课程建设小组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对教材中选定的内容反复推敲,经过多次的加工处理,最终编写了适合《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的校本教材。该教材经过使用,证明了能够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教材内容灵活恰当,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用来检测教学效果,好的考核方式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考核中改变了传统方式,将过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单元都有相应的测试,并记录每个学生实训期间的平时表现、图纸、报告质量和答辩结果等。实训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图纸质量、各单元测试成绩、实训报告和答辩等综合评定。

《电厂锅炉设备及系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今后从事电厂锅炉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玉莲,袁懿,吴芳红.高职高专《电厂锅炉》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电力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沈丰田.浅析电厂锅炉的运行与维护[J].科技传播,2011,(03).

第10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企业产品化;生产工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33-03

从国家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示范院校的建设、各项专业技能大赛的开展,都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校门对准厂门与学生毕业等于就业的行动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重点建设的内容。然而,学生从学校毕业时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真实的岗位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出入。如近几年来麦克斯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不高。其主要问题是校内的实践课程与真实的岗位能力所需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说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并不能胜任岗位所需。这样的实践课程已经成为纯实习性、偏理论性的实践课程。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作为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实习的必修课其教学状况和课程建设一直受到多方关注。

实际上,很多职业院校更关注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直没有注意到实践课程与生产实际情况的脱节现象。本文提出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系统的构建,旨在把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建设成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技术职业教育。把数控加工实训与零件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并且与浙江区域行业经济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一、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特性分析

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学生初次真实地接触数控机床,进入数控车间的首门课程。对于这样的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练习的作品并不是产品,练习件与生产产品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练习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实用、不能用,是为了纯粹的技术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设计。学生加工和完成了这类的练习件和训练模式之后,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品质量观念。也与学生上岗后不能及时上手存在着重大的关系。因此,高职教育作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其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因此,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要适应职业院校学生对课程的技术性要求、主体性要求、整体性要求。将数控加工实训课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结起来,以真实的零件生产和课程内容教学相结合,优化课程的教学模块。

1.课程技术性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设置实践课程模式。通过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获得真实的数控加工技术,会加工真实的产品零件,会操作真实的数控机床。并且通过此真正地了解数控加工技术,学会数控加工技术。掌握从零件图到真实零件,需要掌握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程序,刀具、量具的认识等。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技术性、实践性要求是关键。

2.课程主体性要求。课程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对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学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的。这种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力,具体包括理解力、领悟力、实践力。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很大。课程教学只有适应这一主体性的要求,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3.课程整体性要求。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整体性要求是包含课程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要求。育人并非单纯的制器,需要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养成结合起来整体考虑。通过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学习,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理念

为了适应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技术性要求、主体性要求、整体性要求。端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以真实的零件加工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刀具认识、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为辅线。

1.课程目标的定位。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需要定位为真设备、真项目、真产品上,对整体的训练内容进行整合。按照单件和批量产的双重标准来组织教学内容,以企业中生产的零件为训练的蓝本。去掉表象形式的内容,以真实的零件加工为主线。

2.课程教学的组织。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是由教学的组织来完成的。我们将按教学讲解、教学示范、学生演练、天天点评、项目驱动、互动交流、零件加工等几步骤来完成。要求教师在课程进行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特别是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生产性零件的训练。要对真实的产品零件进行选择,根据加工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各级别的内容加工完成后,会形成一个小型的机构,以机构最后实现的技术动作为最终的评价。学生以3~4人为一组进行加工,由工段组长分配加工任务,设定兼职的检验员。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础条件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习时间的长短来统一规划。比如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增加基础内容的练习,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增加复合难度的内容。在课程组织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重点是要使学生迅速掌握各技术点技能。

三、产品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1.两个结合。将教学内容中的训练内容与企业生产的真实零件进行结合。企业中生产零件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选择。也不能为生产零件而生产零件,要根据实训时间长短的安排,完成一套机构,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由于在生产加工工艺的安排,真实的机构中有部分零件不能用数控车床加工,这就需要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零件只是机构中的一部分,充分理解所生产零件的实际用途、尺寸精度等需求。

将实训的学生与企业中的生产技术员职业进行结合。以教学工厂的模式,使学校校内实训车间成为企业生产车间的缩小版,具有企业车间的元素也有学校教学的元素。以真实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来要求和规范实习学生。将实习学生的身份与职业结合起来,从中感受到真实的企业生产实际。

2.三个贴近。教学内容需要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在合理理解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之后,与企业中零件的生产难易程度相结合,采用生产零件的任务驱动方式使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能让学生养成产品的质量观念,生产工艺实用观念。在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承接企业的生产实际零件,来真实地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达到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各种零件数控加工的数控编程与加工的技术要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在保证零件品质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作思路,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应用意识的培养。详细的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主要要做的是零件任务的分解,合理的工艺路线编排,正确编写程序,机床熟练操作,经验交流,零件交付完成。

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学习的进阶标准。生产任务驱动式教学主要是要解决生产任务的来源。企业中各种各样的零件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零件都适合于生产任务驱动式教学。必须进行一定的筛选,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发,选择一些学生能做,难度和精度适合于中心的设备机床的精度的零件或者零件的一部分。学生在实训过程需要进行进阶式的练习,这样才有可能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各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需要贴近产品检验的评价标准。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零件只有合格品和废品的区别。但在以往学生练习过程中,学生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可能优秀的零件也是企业中的废品。为增加学生对合格品和废品观念的改变,在学生成绩评价过程中,增加学生生产的产品质量观念的比重,培养学生产品质量第一位的观念。

四、产品化教学的实践

1.讲评结合。实践教学过程是将教学过程中的讲和练结合起来,边讲边练,边练边教。以示范操作,巡回指导,逐个辅导,工艺分析,为教学链条,以生产性典型零件训练为巩固操作技能。通过讲评和分析,分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做得对的一方面,指出经常错误的地方。并且指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2.真实展现。悬臂顶置折叠式支护装置的加工。其数控车削加工的核心零件是掘进机截割头,如图2所示。零件的主要加工内容是数控车削,生产批量是每月3000只。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淬火后磨削前的数控车削工序,要求按图纸要求直接加工。要求每一组学生自定工序,每组完成十只。

其双耳链接头是数控铣削的典型零件,如图3所示。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序是数控铣削加工,由于其加工精度不是很高,比较适合学生练习。支架联接头是掘进机截割头和接杆连接并相互作用的主要部件。该部件除受正常的拉、压力的作用下,还受到扭曲力的作用,所以对材质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切削而言,就难加工材料,因此就要所练习学生调整好切削用量。与掘进机截割头相配合,每组学生要加工20件。

本项目在机制1412班进行实施,数控加工实训的实习时间是三周。第一周是基础知识、数控编程、基本操作为主,布置数控加工实训的生产任务,确定小组的分组。后面两周时间进行产品化零件的生产。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项目实施之前零件的报废率是很高的,但总体是有收获的,完成了项目任务。经过项目实施,虽然有较高的报废率,但也有合格件,相比之前的训练项目全部是报废件已有较大的实践效果。学生经过改革项目的训练,对生产实际有了较大的感受。

3.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小组化示范性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小组示范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单方传授方式,改为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师生互动,注重过程指导,实行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单独辅导,因材施教,直到全组掌握为止。开展天天讲评活动,对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评价学生一天实习下来的表现,使学生相互之间有一个比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学模块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信息量大,课件生动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本课程适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适用的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同时,形象生动的课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产品化教学的评价

1.合格与不合格的重要性体现。学生在加工之初,操作错误,程序错误,对刀错误等问题很多,所加工的零件报废品很多。有时候学生在加工的时候,只有一个尺寸有偏差,以为自己做得很好,结果评价为废品。这就是产品,尺寸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考试与做产品是不一样的。可能考试上得优秀,但零件却是报废品。所以,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产品化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这与原来的课程评价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2.批量生产与单件加工的区别。数控加工零件产品化加工的第一步是进行产品打样。就是根据图纸做一个样件,并且对样件进行测量、分析。分析合格后,进入批量生产。每组只做十件套,已完成批量加工的尝试。批量加工与企业生产非常类似。由于其加工工艺与单件生产的加工工艺是不一样的,所以对课程产品化加工最好的工艺思路是批量生产。

3.素质与规范。企业员工在进行数控机床操作过程中,都有着长期以来养成的良好习惯。每天下班前都会对机床及场地进行卫生的整理,做好相关的机床操作记录与下一班的员工进行交班。这些都是企业员工应有的素养。规范的机床操作、较好的职业素养是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的素质目标。

六、结束语

从提高学生的生产学习兴趣出发,制定各种小型的生产任务,具备实用性,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有了生产性零件之后,需要确定任务,要对零件进行的特征进行区分,知道哪些可以在数控车床上进行,哪些可以在数控铣床上进行。根据产品的加工数量,制定批量生产或单件生产模式。确定相应的工序,零件的加工步骤,以及进行一些切削用量的选择。准确编写相关程序并校验,完成生产加工任务。后期是进行质量评估、经验交流、零件交付的阶段。对合格品、假废品和废品零件进行分析,确定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等。

本课题将从研究数控加工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方案入手,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案内容生产化、实用化的新方法。在生产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天天讲评方式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职业素质养成等问题进行及时的示范和点评。根据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要求和典型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修订实训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观,结合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内容开展一体化教学方案,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红艳.增强高等职业院校“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4,(4).

[2]许俊生.高职德育课程“三贴近”机制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4).

第11篇

[关键词]电视摄像;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1-0102-01

电视摄像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课程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视专业学生的整体职业技能水平。本文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和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探索总结出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切实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摄像操作技能分层训练

电视摄像技术是一切创作的基石,只有在娴熟地掌握摄像技术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完成作品的艺术创作。如何使学生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操作呢?通过教学实践对比,总结出摄像操作技能分层掌握教学效果良好。

(一)全自动模式拍摄实践练习

从我校生源来看,對于绝大多数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而言,摄像机是一个全新的陌生事物。因此在刚入手的练习环节中,围绕画面造型元素的拍摄要求和拍摄技巧,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利用摄像机的全自动模式练习完成画面不同构图方式拍摄、不同景别角度人物景物拍摄、常用运动镜头的拍摄方法和技巧。在掌握拍摄技巧的同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中所讲的不同画面造型元素的画面表现力和呈现出的艺术特点。

(二)手动调整模式拍摄实践练习

在以往教学中,一般在课程一开始先集中讲授练习摄像机各功能键的使用要领和操作方法,学生会用了却不知为何要用和何时要用,教学效果欠佳。而在摄像操作技能分层训练中,学生在全自动模式拍摄实践练习中逐渐熟练掌握了常规拍摄技巧,但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画面过亮过暗、虚焦、偏色等问题,带着疑问、困惑再讲授练习摄像机的手动调整设置,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模块化训练方式

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技术是手段,艺术是灵魂。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技术性操作上,还需要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拍摄中的应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即用何种拍摄方法来表现画面,如何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主题和创意。通过电视摄像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采用不同模块化训练的方式,这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摄像技术和艺术能力的提高。

(一)初期模拟仿拍训练模块

在学习电视摄像课程初期,绝大多数学生在拍摄中存在不知需要拍什么、应该拍什么、怎样去拍、用什么方式去拍的困惑,不知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应用于实际拍摄。针对学生此阶段的学习现状,采用经典影视作品片段的模仿拍摄训练,改变学生只停留在熟练掌握摄像的基本操作和拍摄技巧的思想意识,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电视摄像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练习任务的视频片段,在仿拍练习中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根据作品表现需要完成机位的架设、角度景别光线的选择、不同镜头的构图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在表现某情节或表达某意义时为什么要这样拍摄以及拍摄意义,初步了解场面调度和镜头间的组接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摄像的技术技巧和镜头语言的艺术表达能力。

(二)仿照案例完成校园活动场景拍摄训练模块

在电视摄像实训课程中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活动,让学生拍摄演讲比赛、社团活动、学生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教师提前收集各电视台拍摄的相应活动节目视频,共同观摩、分析、讨论、交流,探讨领会不同拍摄要求、不同活动场景的镜头需求和拍摄技巧,同时考虑后期镜头剪辑组接的需求。这种形式的拍摄练习虽然有现成的案例模仿拍摄完成,但场景布局环境又有所差别,学生在拍摄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对现场出现的状况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不同的活动场景拍摄任务,不同拍摄方式,要求也不同,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可以真正地提高拍摄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结合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省内每年举办的专业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赛作品的制作中,从策划、文本撰写、分镜、拍摄、剪辑制作及协调组织中,让学生按各自优势分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兴趣特点不同,关注点和视角不同,彼此交流探讨,可以相互启发,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特长共同协商完成作品制作,同时,学生能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指导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弥补纠正,讨论交流寻找解决方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意能力,培养了团队交流合作能力,获得了更全面的专业成长和发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多部作品获得省级一二等奖。

通过电视摄像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电视摄像技术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大胆探索、更新观念,寻求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鲁莉卓,肖习.高职《电视摄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赵晓清,邹霞.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

第12篇

关键词:《二维动画实训》课程;教学现状;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327-02

近年,动漫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大量优质的动画影片出现在大荧幕上,其中以二维动画片居多,比如“喜羊羊与灰太郎”,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我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着力于培养二维动画方向的学生,为动画企业输送人才。其中,《二维动画实训》是重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制作动画的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动画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二维动画软件,最终掌握动画项目制作方法,为进入动画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行业不断发展,企业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我们面临的课程改革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课程质量的提升、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创新都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1 《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二维动画制作是一门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课程,作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动漫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断的变化、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观念也需要跟上步伐不断更新。目前,《二维动画实训》课程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教学内容老套,课本实例简单,使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大,长时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另外,《flas制作》、《二维动画实训》、《二维项目实训》三门课程在某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概念重复,内容雷同。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做到无重复的教学,难度由低到高,逐步达到企业的需求。

2)《二维动画实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将特定的案例讲解给学生,学生照做就可以了。这样只是被动的学,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意能力毫无促进作用。

3)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考核都采取单一的考试模式,以作品考核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某些学生擅长动画制作模块,但是不擅长角色设计,作品制作完成后就会表现的不美观,这样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去评分,而不能只看作品效果。

2 《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2.1 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来源,重构教学内容

2.1.1 关注行业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特点,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做到主动迎合动漫市场需求,将最新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要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保证课程体系符合企业的需求。

2.1.2 根据企业需求扩充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院校的《二维动画实训》课程还局限于基础的动画制作。这种程度的学习对于其他专业或是业余爱好的学生来讲是够用的,但是对于将要进入动画企业的学生来讲,那是远远不够的。

比如动画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手绘板来制作动画,这样既省又省力,出来的效果还非常好。而我们在教学中仍在用传统的手工进行绘画。可见,企业有独特的制作流程和方法,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了解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增加相关课程。

2.1.3 针对不同学生设计教学任务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使其能完成,即使是一个简单的作品,也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更促进了师生之间交流。教师在备课时会预判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有目标的调整课堂内容,有针对的布置课堂练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比如,有些学生喜欢人物设定,有些喜欢动画制作,还有对剧本写作感兴趣。那么教师根据学生兴趣来整合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分角色、分难易给每个学生指定任务,采取分层教学法,针对性的教学。

2.2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2.2.1 欣赏历届优秀作品

为学生精选本校毕业生和其他院校生的优秀作品,进行赏析、讲解。再挑选校企合作的真实动画片进行播放,让学生分别感受,体会什么是符合电视台播放规格的动画片。在课堂上以鲜活、真实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兴趣,从而掌握动画的制作流程,具备动画制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2.2.2 筛选与分析项目

筛选校企合作中概括力较强的动画镜头项目来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从真实案例中得到启发,从很多个不同类别的动画镜头中了解到动画片制作的常用技法。

2.2.3演示与跟学项目

教师将分析后的项目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作业。示范演示要有选择,有重点的向学生演示关键帧、元件是如何实现。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不一定要将项目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耽误时间,并且使学生感到枯燥。

例如,角色走入场景内,站住脚开始进行自我介绍。那么制作这么一段动画的方法又很多种,教师应把如何制作动画的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关键帧才能让角色走起来,并且掌握从“动作一”切换成“动作二”的方法,即制作元件和更换元件的方法。在学生掌握这几种方法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制作方法的优缺点。解析后,教师可以对这个动画制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制作时可以将角色的性格、行为特点、年龄层次等融合到走路动画制作中去。

2.2.4学习校企项目

学生将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发校企合作项目。通过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制作经验,并且能够独立进行角色、场景和动画的设计制作。

2.2.5独立创作作品

在了解校企业的开发流程后,安排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内成员主要制作其中一个模块,共同完成一个具有创意的动画短片。通过团队协作、教师的辅导及个人的努力制作完成的短片,学生会感触较为深、掌握知识更为牢固、并且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懂得如何团队协作,并能逐步够达到企业的招聘要求。

2.3建立“有理论、强实践、重创意”的考核机制,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

2.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根据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特点,建议将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相结合,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2.3.2学生评议

可以从整个班级随机抽选部分人当评委。由抽出的评委来按照课程设计、答辩情况等进行评分。在过程中教师要让评分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最终让学生都能够认可。

2.3.3专家组评议

小组评分后由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总评。所选的专家组中的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他们对学生学习情况非常了解。只有掌握学生全面的信息,才能使分数真实而有说服力。并且在这个环节需要设计出详细的方案,方案中包含加分与减分的介绍,这样能够避免评分时的随意性。

3 结束语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以后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能力。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我相信,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二维动画实训》课程的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盛维娜.论项目驱动教学法与动画教育的结合[J].文教资料,2011(4):170-171.

[2] 张巧.二维动画教学中的项目设计与实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79-180.

[3] 曾莹,田飞.二维动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设计目标为导向的动画教学方法[J].大众文艺,2011(12):237-238.

[4] 蔡燕萍.《Flash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9):64-65.

[5] 王玲.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234-235.

[6] 盘耀雄.技校动漫专业开设二维动画课程的教学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201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