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时间:2023-01-28 08:2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第1篇

1.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能仿写诗歌。

3. 情感目标: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一首儿歌吗?师带头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生补充出歌词后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和星星有关的儿童诗。

2. 简介儿童诗,指出今天学的儿童诗有两小节,并让学生知道每节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

(二)初学文

1. 比赛学习生字,并组词。学习新部首。(让生说出对生字的观察结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通过玩争先恐后的游戏让学生组词。出示生字卡片看谁记得最牢。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扫清生字词障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章打好基础。)

2. 写生字,把生字写得好的学生作业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们看。(每个生字写两遍再组一个词,巩固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加深印象。做良好的示范,增强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3. 学生自由地试读诗歌。(让学生在尝试中增强自信,学习运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师范读诗歌。

5. 指生读诗歌。

6. 集体读诗歌。

(在反复的读中,让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及韵律,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增强语感。)

二、第二课时

(一)细读诗歌。

1. 学习第一节

(1)学生读第一节。

(2)师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鲜花多?(满地,这里一朵,那里一朵)

(3)让学生看教材图想象鲜花很多,用一些词或者句子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图。(图文结合,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多媒体呈现“鲜花满地,数不胜数的场景。”(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化,使学生感受到置身满地鲜花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喜悦之情。)

2. 学习第二节

(1)学生读第二节。

(2)教师问: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星星很多?(满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满天的星星像什么?美妙的星空下你会做什么?(这样的提问既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引导孩子大胆表达自己感受。)

(3)课件出示满天星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星星多得数不清,体会夜空下数星星的童心和童趣。)

(4)闭眼想象鲜花满地,星星满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大自然的美。)

(5)课件出示繁星满天,鲜花满地。(让学生对照比较,体会繁星满天与花儿一样多得数不胜数,感受自然的神奇美妙,加深对鲜花满地,繁星满天的印象,更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鲜花满地、繁星满天这种场景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体会快乐的童心,美好的生活。)

(2)听配乐朗诵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音乐的美,文学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再次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4. 背诵诗歌

(1)教师引导学生试背诗歌。

(2)同桌互背诗歌。

(3)指生背诗歌。

(4)生齐背诗歌。(通过不同形式的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在背诵中增强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二)语言能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作业,让学生口头填空。)

我喜欢,

秋天满地的。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原上,

遍地都是牛羊。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布置作业

孩子们,刚才的表现实在太棒了,那可不可以再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仿照《鲜花和星星》这首诗写一首自己的诗呢?请你们把自己的诗写在家庭作业本上,明天我们来评一评哪些同学写的诗最好。(巩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

《阳光》这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话,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话,最后一自然段点明文章的主题: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文本部分语言流畅,富有童真童趣,贴近儿童生活,能引起孩子们感受阳光的强烈愿望,生发对大自然无限热爱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学生每天都在阳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长,但是却常常忽略了阳光的存在。能留意阳光、感觉到阳光的时候并不多。所以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创设情境,让他们体会到阳光的美好和宝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树立导学意识,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板书课题)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游戏:找朋友。(给生字宝宝找到它的拼音朋友。)

2、开火车读全文。

读悟

1、引读第一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金子”该怎样读?

2、太阳出来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汇报。

(2)、从“更绿了、更高了、长长的”这几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几个词该怎样读?

(3)、你见过锦缎吗?(出示课件和锦缎,让学生说说感觉。)

(直观的实物展示和课件相结合,加强了对难点句子的理解,使学生在独特的体验中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朗读的热情。)

(4)、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闭眼想象阳光跳进家里,照在你身上的感觉。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让他们充分地体会阳光,在读中悟出阳光的美好。)

4、阳光这么可爱,请你捉点阳光保存下来。(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为什么捉不住阳光,为什么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阳光是捉不住的,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熟读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积累,读中评议。)

背诵

1、闭上眼睛想象课文的情景和阳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感觉,边想象边练习背诵。

2、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带动作表演。(配乐)

小结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自由练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口头组词。

3、你还认识哪些“日”字旁的字?

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山、出”。引导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新的笔画“竖折”,书空。

3、范写。(“山”的第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出”字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4、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写字的方法,加强个别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体会到汉字的美。)

实践

1、讨论:题目是“假如没有阳光,世界将会怎么样?”鼓励学生课下想办法搜集材料,利用班会时间展示、交流。

2、绘画:用自己的彩笔描绘阳光。(播放歌曲《种太阳》)

(这两项活动在教学中可任选其一。)

伴教锦囊

太阳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行星的光和热的源泉。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是一个直径约1.4×106公里的气体球,表面温度约6000K,密度极其稀薄。在太阳表面温度最低的区域有少量的分子,但绝大多数物质以原子的形式存在。在太阳中心高温、高压、高密度的环境中,发生着氢变为氦的热核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以辐射的形式稳定地向空间发射,其中约22亿分之一的能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的生物所需的光和热的主要来源。太阳是除地球以外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天体,而且是唯一的可以详细考查其表面结构的恒星,所以对太阳的研究人们历来十分重视。太阳的寿命估计为100亿年,目前已度过了约50亿年。

阅读在线

儿歌《太阳公公》

太阳公公起得早,

他怕宝宝睡懒觉,

爬上窗口瞧一瞧,

咦,宝宝不见了!

宝宝正在园子里,

一二三四做早操,

第3篇

摘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的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

学习语文,会使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操不断的提升。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多,如可以运用视频、音频、图片,还可以通过powerpoint、flash课件展示学习内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视频,播放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课题从不同的冬季雪景的屏幕中引入,随之出现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过powerpoint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春节时,东北的哈尔滨举办冰展的图片,出示冰雕作品,再出示海南岛的春节,人们正在游泳、嬉戏的图片,并出示海南岛风景图,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一个因素――纬度。通过powerpoint出示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自然特征图片,让学生总结其气候特征,由此得出,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展示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层次的景色,得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最后一个因素――古今的差异,就可以运用视频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最后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文章的内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境,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如在学习《观潮》时,开始学生觉得这篇文章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就可以制做这样的一个课件:通过大海来潮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再搜索到战争时期水兵训练的场面播放给同学们看,并音频播放课文朗读一边用声音配合,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语言的有力,充分地品味这篇文章的气势。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新课导入,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也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更让学生感觉口技的生动有趣,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同时激发他们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在课件《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但呆板、单调的学习途径,会大大束缚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所以应努力改善学生的学知途径。我们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巩固,这样能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达标的路径,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样使学生学得的知识更牢固,又可以保持较大的思维灵活度,自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首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落实生词,教师可以再把学生找到的生词呈现在屏幕上,再由小组交流读准,并对这些词进行分类,(如文中用法特别的词、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义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这样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发现知识、探索讨论知识、理解分析总结知识、增长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3—0065—01

语文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生活,提高素质的一个窗口。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笔者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从导语入手

对学生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学生在课前可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沉迷于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得法。巧妙的导入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完美进行打下基础。因此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笔者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是这样导入的:“《三国演义》中写的赤壁之战前夜,曹操召集文官武将在大船上宴会,席中,他兴致勃勃地吟诵了一首诗,诵毕,一位谋士说:‘诗词有些不吉利’。曹操听罢,拔剑一刺,这位跟随他多年的谋士便一命呜呼。同学们,谁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诗中哪些句子不吉利?”学生们听后,都聚精会神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精采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从开展课堂活动入手

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沉浸于接受知识和探求知识的美好境界中。因此,教师要有意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上戏剧《雷雨》时,选最精彩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和鲁侍萍进行表演,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寓教于乐不但让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三、从运用多媒体课件入手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欲望,这样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文本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入手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副期待的表情,一抹会意的微笑,一个支持的手势,都会对学生起到极大的启发和暗示作用,从而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和思维活动的效果。所以,师爱是激发、感召、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当然,师生之间融洽感情的培养和建立,更离不开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所以,教师要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除了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外,还必须讲好每一堂课,用知识和热情去感染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都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消极情绪而压抑了学生的兴奋点。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远保持愉快和谐的气氛,才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课堂上。

五、从设疑问难入手

第5篇

一、激感,诱发阅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对所阅读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发学习动机,并最终学好它。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培养阅读兴趣。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乐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主动阅读,教师必须以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点燃他们自己阅读的激情。

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笔者引导学生边观看小壁虎捉蚊子的课件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然后出示断尾巴的小壁虎的课件,提问:看后你想知道什么?有的说:“小壁虎为什么断尾巴?”有的说:“断了尾巴多难看呀,给他接上吧。”有的说:“小壁虎怎么办呢?”……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从书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学生们一下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纷纷打开书本,饶有兴趣地开始了阅读。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能力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地教给一些方法,首先要根据标点停顿,掌握句子与句子之间、自然段及意义段的停顿;还要根据内心体验确定重音,根据表达的情感确定语调语速,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揭示出一些一般的规律。但对小学生不能过于强调技巧,最重要的是注重情感投入与情绪体验。

如在《神奇的耳朵》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读一读小白兔听到的声音时,先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在读中指导:“嘎巴,嘎巴”小草在伸展手脚。“咝咝,咝咝”蝴蝶在扇动翅膀。“滴答,滴答”露珠在花瓣上跳跃。“吱吱,吱吱”小甲虫在草叶上弹琴。”逗号之间应停顿,语调语速让学生根据内心体验自己确定,并允许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提倡个性化朗读,然后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品中悟”,从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意境进人到大自然中去,用心感受到自然的美,最后建议学生“美美地读”,体验一下自然的美妙。

三、注重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阅读是一种视觉、听觉、思维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对阅读兴趣缺乏持久性与稳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品悟出感情。

如在《春雨的色彩》教学中,笔者先后安排了小声朗读、图文对照读、模仿小广播员练读、扮演角色朗读、看课件配乐朗诵等形式的训练,这些新颖的训练形式,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热烈起来。这样在兴奋的环境中既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又保证了课堂上多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做到了讲、读、议、思、练相结合,避免了繁琐多余的讲解和提问,学生在自然的阅读中品悟出大自然的美景。

四、注重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觉想象。在重视知识信息的同时,要重视孩子的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互相讨论,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发表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真”,发现“疑”,发现“美”。

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笔者让同学们讨论春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春雨是绿色的,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有的说春雨是黄色的,有的说是灰色的……笔者要尽可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五、强化自由阅读

第6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积累”。把阅读与口语交际联系起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中的“冒”“破裂”“饱胀”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自主、个性化的阅读;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掌握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重难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荷花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1.谜语激趣

(1)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身穿白衣裳,坐在水中央。”学生猜谜。(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3)教师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理清课文线索,潜心品读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回答)(2)教师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并板书:闻、看、想。(3)师抓住这三条线索,引领学生学习。①“作者闻到了什么?”生回答,教师板书:一阵清香。②“作者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荷叶、荷花。(4)学习描写荷叶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碧绿和大圆盘说明什么?”②生回答,师板书:叶――多、绿、大(5)学习描写荷花的句子。①课件出示(图文并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②体会荷花三种不同的姿势。师板书:才开、全开、没开。③理解“冒”“饱胀”“破裂”这几个词。让生上台表演这几个动作。④课件演示荷花冒出来、饱胀、破裂这几个动作。⑤指名读书,其余学生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象画面。⑥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3.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背诵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3)语言训练: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4)熟读成诵。

4.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生回答,师板书:画家是大自然)。(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3)学生交流。

5.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欣赏了一池的荷花,作者喜欢荷花,老师喜欢荷花,你们也喜欢荷花,这说明了我们大家都热爱大自然。

6.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荷花闻 一阵清香

看叶:多、绿、大

花:才开、全开、没开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七、教学反思

《荷花》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感受荷花的美,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课后笔者仔细回顾了这节课的过程,学生之所以能够很快走进文本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在这两点上做得比较好: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

笔者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了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第7篇

一、防止电化多媒体教学对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制约:教育行为从根本上讲是“人教育人”

电化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是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的展示,具有一定的程序化特性,缺少应对学习者自身思维活跃的应变措施。特别是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不定式和跳跃性,其思维活跃程度远大于中小学生,幼儿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到幼儿认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防止电化多媒体的程序性限制幼儿的自主思维。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是幼儿的财富,是幼儿未来发展和创造力的基础,所以电化多媒体教学只能是幼儿教学过程中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认知过程的激活,更多的学习内容需要幼儿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生活中的摸索来掌握,幼儿能够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才是幼儿教师“人教育人”的最终目的,决不能让电化多媒体教学把我们未来的人才变成被动的知识容器。

二、保护幼儿的情商,电化多媒体教学要适度

电化多媒体教学固然在音乐、色彩、信息量等方面相对于教师个人水平有着无法相比的优势,但其毕竟是“人机互动”,而不是师生互动,更不是幼儿之间互动;电化多媒体教学使得幼儿与教师之间距离拉大,不利于幼儿和教师情感的培养,幼儿得到同步激励的机会减少,幼儿的语言展示机会也会减少,他们也体会不到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传统教育的语言、肢体语言、表情所引起的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任何现代教育媒体无法代替的,而电化多媒体教学由于过分地强化虚拟环境的价值,而使幼儿与真情实景产生了距离;幼儿甚至可能一味沉浸在电化多媒体声光电的画面中,越来越疏远大自然、疏远与人的情感交流。

由此可见,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电化多媒体教学决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它不应该超过教师传统授课的时间,合理的安排是课堂教学中不要超过课时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生活学习中应该更少。过去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幼儿园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但愿不要出现有一天孩子说电脑就像爸爸一样这类可悲的教育失败的话语。

三、电化多媒体教学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教育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了解生活与自然,拓宽幼儿的视野,而对于知识体系的深度则不能要求过高,幼儿生活的范围、已经具备的经验是有限的,很多知识内容、经验及认知能力是幼儿所不具备的,幼儿的学习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幼儿对知识的容纳量远远赶不上中小学生。所以幼儿教育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选取合适的背景材料、教学内容是教育者首先要考虑的。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现成的素材、课件都可以随时下载应用,而素材课件的制作者往往片面追求课件自身的图文并茂和知识体系的大而全,忽略了教育对象是否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我们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也因为图方便,直接下载这些课件应用在教学中,造成幼儿学习能力赶不上电化多媒体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学习中的新困难。例如,在大班科学常识“种子找家”这一课堂教学中,原本电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展现种子的种类、传播、发芽等自然现象,特别是给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一个认识大自然的绝好机会,在一次公开教学课上,一位教师下载了一个作为我们成年人看来完美无缺知识体系完整的课件,不曾想在授课过程中一个幼儿因为对课件中的“受粉”“胚芽”“萌发”等几个词语不理解问到老师,结果老师无法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导致原本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科学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可见电化多媒体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只能是一个点、一个知识面的展示,它的语言应该是简朴、直观的,它所展示的内容应该是最直接、最自然的,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就可以认识,通过大脑的思维就可以理解的。

四、幼儿电化多媒体教学要更加重视素材的科学性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容量 创造情境 效率;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的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ware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1)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得到激发,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2)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备课,课件的构思、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件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展现,都要精心设计和准备,有时候有一些内容比如文章作者简介要搜寻大量的资料,并且必须将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才能制做到课件中去展现给同学们,在制作课件的同时,教师能够更加熟悉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情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多媒体课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日渐成为时尚、潮流,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等特点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课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巧妙使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多媒体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方面的优势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为学生学习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为文学唤起的表象和想象是直接与读者的阅历、环境等诸方面的因素相联系和受其制约的。然而大量影视作品中有对这些内容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影视形象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去阅读诗句,对于诗句本身的音韵美和形式美也就能具体感受了,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讲授古典小说《智取生辰纲》,笔者下载电视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段剧情,运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观看,黄泥冈这场智斗中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八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电视故事情节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再如在讲授周密的《观潮》时,笔者首先放一段录像展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那种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上下起伏的趋势以及人们的惊吓声和欢呼声把学生带到钱塘江边,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的弄潮技巧跃然纸上,有利于学生的深刻理解。

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2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化方面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简单化,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教材抽象的内容更直观,更利于学生接受,从而使教学难点得以轻松突破,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如教学《敬畏自然》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到很多有关大自然美景的录像:活泼可爱的金丝猴在树上荡来荡去;体形庞大的白鲸在水中嬉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在慢慢地咀嚼……学生仿佛置身美妙的大自然的怀抱,不由得心旷神怡,然而一段段触目惊心的真实录像,又让学生惊骇不已: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动物被大量猎捕,濒于灭绝,沙尘满天,垃圾成山,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学生被深深震惊了。随之而来的飓风、海啸、洪水、沙尘暴、泥石流的场面更是让学生触目惊心,这些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敬畏之情油然而生。这样一来,抽象的难点便很容易突破了:人类妄想征服自然的想法是多么的自不量力啊!人类敬畏白然,保护自然,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又如在教《斑羚飞渡》一课时,斑羚飞渡过程是个难点。笔者用课件演示整个飞渡的过程: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一样,身体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虽然这第二次跳跃力度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以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而老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折断了翅膀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是一场悲壮的飞渡,老斑羚们是那么从容、那么义无反顾地奔向死亡,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斑羚,这样的场面,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生动性,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

3 多媒体在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

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由于课件设计的具体直观、形象可感,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置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征,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要,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能够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例如教学《春》一文,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几个多媒体演示片段,同时请学生给每个片段写约百字的解说词,然后一边演示一边请有关学生朗诵解说词,再对照课文内容做出评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所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在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10篇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的“原生态”小诗。小诗把美丽的夏天想象成小姐姐,通过“我”对夏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儿童的眼光看自然,儿童的思维想象自然,儿童的笔触描绘自然,铺陈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落脚点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一步步展现了孩子们美好的遐想,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整首小诗多用比喻句、拟人句,更使得小诗语言简洁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节奏自然明快,让孩子们的纯洁童心,与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完美交融,浑然一体。

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安排了多种自然意象组成的小诗,充满美感和情趣,教学中应尽量将它们从小诗中还原到孩子们眼前,让学生如生活在其中,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针对本首诗轻快明丽的特点,在课堂中营造绿色生态的氛围,以学导学,创设自由对话的情境,搭建自由表现的舞台,激活思维,训练语言,飞扬学生灵性,张扬学生个性。本诗语言生动凝练,又有诸多感悟留白,为语言训练提供了契机,真正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共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生动和优美,感悟词句和意境的清新和活泼。

3.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歌词句及意境由浅入深的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丰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悟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最后我为什么还要变成大大的荷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夏天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雷雨声的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境激趣

1.读题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第21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生齐读课题。

2.复习检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完了生字,现在老师想找五名同学读一读课文,看看大家对课文掌握的怎样。

3.引入情境

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谁来了?(听声音、猜季节)

(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青蛙声、知了声、蝈蝈声……)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习的兴趣。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入新课,教师通过让学生闭眼、仔细听,一方面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在满足学生向往美、感知美的同时,以“声”激趣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小诗中的“我”想变点儿什么呢?

2.谁来告诉大家,小诗中的“我”想变点儿什么?(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帖图:雨滴、小鱼、蝴蝶、蝈蝈、星星、弯月、荷叶)

3.听,夏姐姐在问你们想变成什么?请孩子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那个部分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要变成“它”呢?

4.师生、生生交流:孩子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呢?能跟大家说说吗?(出示提示句式:我想变成 ,因为 。)

【设计意图:绿色生态的课堂是关注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基于学生真实的学情基础上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身心的束缚,这样的课堂,能够真正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掌握,采取适时引导,进一步启动学生思维,鼓足灵性风帆,深入文本,洞幽察微,升华思想,发展语言。低年级处于语言发展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句式让学生仿照练习语言表达,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训练了语言的表达。】

三、品词析句,深入感悟

1.出示雨滴绿叶图和文字: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师:看,这就是雨滴。想变雨滴的小朋友,能说说它的样子吗?

师(及时给予表扬):是啊,多美的雨滴啊,难怪你想变成雨滴呢……

师:透明的雨滴,现在我们睡在这片绿叶上啦,你的感觉怎么样呢?你做梦了吗?都梦见什么了呢?

师:哇,让我们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2.出示小鱼图和文字: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师:看,小鱼来啦。想变成小鱼的小朋友,站起来吧,让我们做做小鱼游泳的动作好吗?

师:小鱼小鱼,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啊?

师:什么样的小河?

师:听,小鱼在唱歌呢,引背:江南可采莲……

师:哪条小鱼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吧!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齐读第二小节:

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都体会出来了,那老师请你们拿起课本,齐读第2小节,把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读出来。

生齐读第二小节。

4.齐背第二小节:

能背了吗?试试。

【设计意图:本节的学习,教师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避免了过去教师一味讲书的弊端,同时通过读练、评说、想象,全方位调动学生“天性”并伴有图像,把学生情感巧妙地引入图境、文境、意境,置身其中,真实感悟“小雨滴”的舒服,“小鱼”的快乐,而不是出自教师口中,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合作的角色作用。此外,还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关注学生读书积累,所预设的背诵可见到一斑。】

5.出示蝴蝶、蝈蝈图与小诗第三小节:

师:请想变蝴蝶和蝈蝈的小朋友站起来吧。请你们读读这小节,我想采访你们一下,行吗?

师(采访蝴蝶和蝈蝈):请问蝴蝶小姐,“穿梭”是什么意思?(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则请他表演一下“穿梭”。请问蝈蝈先生,你们唱的是什么歌呢?)

师:请蝴蝶、蝈蝈们走上来吧。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们推选一位同学来大声读读这一小节,尽量把你们的心情读出来,其余“蝴蝶”来回穿梭,“蝈蝈”们就尽情歌唱吧!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出示星星、新月图及文字: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 ;

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

师: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弯弯的,亮亮的;星星也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在眨着机灵的小眼睛,看着我们呢!请想变星星和新月的小朋友站起来,老师也想采访你们:你想变什么?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学生自由说自己的想法,说完后,再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里,教学艺术就是实现了从“代人走路”到“引人走路”的质的飞跃,力排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做法,突出了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展示。这种过程展示体现了教育新理念,同时通过读书表演,共同走进文本体验,再到高层次的读书品质,使师生同感、同得、同乐,真正走进了自能读书的最高境界,促使师生产生无尽的遐想,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

7.出示荷塘图:

(1)师:但,最后小作者想变成什么呢?能找出小诗中的语句来读一读吗?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想”字前面多了一个字呢?什么是“真想”?谁再来读读这一句呢?

(2)为什么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能从小诗中找出答案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师(引读):“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原来:荷叶像 ,小鱼来了,可以在 ,雨点来了,可以在

。荷叶不但长得美丽啊,还给小鱼、雨点带来了快乐,所以――(一起读课题)。再读一遍。

师:哇!你们都变成大大的荷叶啦,你们还愿意给那些带来快乐呢?。(出示提示句式: ,在荷叶上 ;

,在荷叶下 。)

师:你们帮助了小伙伴,想不想知道小伙伴们在哪儿夸我们什么呢?

师:请听(出示小诗,播放录音):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多么好的荷叶啊,它不仅仅是大伞,还是摇篮,还是停机坪,还是歌台,孩子们,喜欢荷叶吗?大声说。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吧!

8.出示夏天景物图:

师:小朋友们,夏天美丽的景物太多了,让我们像小作者一样,发挥想象,也来写一写吧。(以下三条任选一条就行,回答时注意引导和鼓励)

出示:1、我想变 ,我想变 。

2、我想变 ,在 。

3、我真想变 ,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以学定教,同时也强调以教促学。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但引导的结果则要达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内涵,把握文本特质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从“走近文本”到“走进文本”,最终与文本达成和谐交融。本环节的意图,就是让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语言训练丰富小诗意象,促进学生个性感情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小诗,感悟夏天的美丽和情趣。为学生进一步诵读小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层朗读,熟读成诵

师:小朋友们,夏姐姐美吗?能说说夏姐姐美在什么地方吗?(不必强调学生回答得很系统)

师:欣赏着这么美丽的夏姐姐,你的心情怎样?

师:是啊,小作者也很快乐,所以它写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把自己快乐的心情表达出来,好吗?

师:(先做一个配乐朗诵的示范)

师:老师读得好吗?相信小朋友们读得一定比老师好,小朋友们,相信自己吗?那就让我们来行动吧。(1.自由练读。2.分小节读,一组一小节,最后一小节一起读。3.自己选择一小节练读。4.指名读,给读得好的小朋友奖励配乐朗读。5.指名五位小朋友配合,配乐朗诵全诗。6.齐诵(背)全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美读”,读对于诗歌尤其实用,诗歌只有在吟咏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只有通过反复诵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孩子们才能于无形中感受诗歌中折射出的光彩,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享受和品味诗歌中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孩子们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定能悄然植根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三)板书设计:

21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雨滴 小鱼

想变点儿什么?蝴蝶 蝈蝈 对大自然的向往

星星 新月 快乐别人,快乐自己

大大的荷叶

第11篇

一、 挖掘地理教材之美

(一)自然之美

地理学科内含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如天文、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植物等景观,都涉及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声音之美、运动之美、静谧之美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地理教材的内涵,并拓展其外延。

依据中国自然景观审美传统,形态美大体有雄伟美、奇秀美、险峻美、幽深美、旷野美等类型。皑皑的冰川、幽深的峡谷、莽莽的林海、碧绿的草原、奔腾的江河、秀丽的湖光、绵延的山脉、迷离的溶洞、怪异的山石、跌落的瀑布、充满生机的奇花异草和鸟兽虫鱼等,无不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伦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都是雄伟之美;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柔婉的姑苏园林等都是秀丽之美;而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佛光”等,更是令人惊叹的神奇之美。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自然之美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之时增强关心和爱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人文之美

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京杭运河、高峡出平湖的三峡水库等都蕴含丰富的人文之美。那些文化遗迹、古代城池、庙宇、宫殿、道路、村舍民居、现代建筑,还有各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等,地理教材中有不少涉及。教学中应尽量用这些源远流长、恢弘博大的人文景观之美去熏陶、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全人类文明的爱心,既爱祖国、爱家乡,也爱其他国家的文明成果,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三)和谐之美

地理以区域环境为研究对象,具有广阔的空间性,上及天,下达地,蓝天、白云、大海、森林、草原、日月星辰、花鸟虫鱼、沙漠、冰川、城市、乡村……山水之间,阴阳相配,冥冥之中,刚柔相济。宇宙的神秘与诡谲,万物的多样与和谐……面对一幅幅绚丽的世界图景,无人不为大自然的和谐美丽而震撼!

教材中有不少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对任一个要素的破坏,都会导致地球的失衡,从而危及人类自身。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锤炼教学语言之美

美的语言像一首诗、一支歌,三尺讲台方寸地,美的语言能超越时空,在学生心中弹奏出经久不衰的心曲,从而给学生探求知识以极大的推动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教师可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柔声细语,或热情鼓励……总之,适时适度使用各种语言修辞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勇于提问,大胆发言,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怎样用语言创造新颖奇特、感人至深的美育情境呢?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要富有感彩,带有一定艺术性,与教学融会在一起,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形象风趣的语言,如地理歌谣、诗句、故事、谚语、成语等,将学生引入美好的地理意境中,既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又能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记忆。

如在教学“西双版纳”一课时,笔者提炼了精美的导语:“在美丽的彩云之南,飘落有一片绚烂的彩霞,这就是西双版纳。她的美丽令人陶醉,她的神奇令人向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学生被精妙的语言吸引住了,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总之,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述,使人陶醉、留恋,既能体现教师的审美情趣,又能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 打造呈现方式之美

(一)精心设计板书板图

板书必须字体工整、重点突出。板图要逻辑清晰、注重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如红色一般多指暖流、夏季风,蓝色多指寒流、冬季风,黄色则表示山脉高原等。如在“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教学中,笔者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首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主要山脉、主要城市、火山等,学生仿佛在上美术课,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寓教学于美育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再造美的课堂。

1.PPT课件要精美。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件背景、文字、图案的颜色要搭配和谐,使学生感受到清新、淡雅之美,课件的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对学生有吸引力。

2.音频视频要精致。音频视频是最生动和直观的,令人如身临其境。流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或制作,或遴选,都要用心,既要有科学性,符合教学要求,又要清晰美观。

如笔者在讲解内蒙古大草原时,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的歌词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词句制作成音频,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仿佛把学生带入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牧区,使学生感受到了意境美。

又如在讲“中国的民族”一节时,在讲课前,笔者先播放一段视频: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赛龙舟”、壮族的“三月三歌节”……让学生尽情感受中华各民族异彩纷呈之美。课中让学生欣赏各少数民族的音乐、精美服饰及风土人情。最后和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引吭高歌《爱我中华》。超强的视觉感受吸引了学生,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长久地保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Flas要精妙。如在“水资源”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与水有关的美景制作成Flash短片,并配以文字和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悟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和水资源带给我们的益处,同时更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我们都可以为大自然之水的美丽作出贡献,而这个贡献仅仅是举手之劳:节约用水,不乱排放污水。

(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第12篇

教书22年整了,语文数学都曾上过公开课。每次接到开课任务后,我都会紧张激动兴奋十天半月,不是吗?领导那么看重你,同事那么信任你,学生那么期待你,同时,也是自我展示的时候,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时刻,也是学生展现自我,发挥自我放飞心灵的时空,更是领导同事了解我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可是,上好一节课,容易吗?万一,上砸了该如何收场?我能不紧张能不激动能不不兴奋吗?

科学是小学最近两年才开的科目,比起以往的自然课,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形式更多样,图文并茂,并且有很多内容是让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网络查阅的。我也是最近两年由于声带手术,学校照顾我才安排我改教科学的。

为了上好这节科学课《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一周前我就做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查阅课本上网络上等有关的知识,仔细研究,用什么样的电教手段最好,用什么样的课件最合适,到底是用幻灯机呢还是用多媒体的大屏幕?什么知识用光盘,什么知识用手工制作的课件呢?知识点之间该如何过渡呢?怎样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语气激励的手势鼓励的眼神温和的态度信任的微笑,大方得体的风度和形象,以及准确的普通话来组织一堂科学课呢?学生会怎样来配合我呢?学生会出现什么意外的事情需要我应急处理,随机应变呢?在教学过程我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呢?我该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呢?怎样才能充分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不会远离我的组织和引导呢?……

“我一定要上好这节课!”这就是我的誓言。

上课前,我把五年级1班的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后,再转身一看,心里不由一紧“哇!”真没想到啊,校长副校长主任以及所有的英语美术体育音乐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科学等任课教师,还出乎意料地来了许多语文数学老师,此时,由不得我想什么了,“豁出去了!”

上课铃声颤抖地响起来了,“同学们好,这节课,那么多老师来听,说明我们的五一班同学是最棒的,老师也是最棒的,今天,看谁表现最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动物,好吗?”

说完,我打开了多媒体,播放了多媒体课件“琪琪和****去动物园玩,看到许多动物。”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接着,我又问道,“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我:你们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呢?

生1:我喜欢大熊猫。它是我们的国宝。

生2:我喜欢猴子,蹦蹦跳跳的,聪明又伶俐。

生3:老师,我喜欢小鸟,因为它们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多好啊!而且它们还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呢!

……

我:是啊!动物们真的很可爱,而且有很多还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动物)那动物要吃东西吗?

生:当然要啊!

我(边说边板书):“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下面分小组来讨论一下: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

我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小结。

(播放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在开心地吃东西)

……

让学生总结本课后,下课铃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是满座的老师、我和五一班所有的同学都还沉浸在自然界美妙的境界里,为大自然的美妙而震惊,为大自然的神奇美好而感动着。

课后,校长微笑着喊我,“骆老师,希望你以后多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啊。”

分管常识课的副校长也找我,“你准备以后面向全县或全镇开一节这样的科学公开课啊。”

下午评课,代体育的郭老师评价道,“我喜欢看骆姐写的文章,更喜欢听骆姐上的科学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