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

时间:2022-03-24 16:1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课程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课程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数学课程 资源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课程资源的界定

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课程资源应该既包括《标准》所说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等,也包括有利于数学课程实施的各种无形资源、隐形资源,如智力资源、文化资源、习俗等社会资源,等等。

2 课程资源的划分

如果要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明确、清晰的分类。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说明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按照数学课程资源性质、存在方式和分布的空间三个标准来分类:

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等。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

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能够促进数学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都属于校内数学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利用率也更高,因而校内资源占主导作用,而校外资源则起辅助作用。校内、外数学课程资源对于数学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数学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的力度,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创生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材作为丰富而重要的课程资源,蕴涵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3.1.1 “活”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用“活”教材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选择学习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将教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意挖掘材料的价值,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要合理呈现学习材料,注意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表、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时间要适当,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步呈现。注意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可以是同一材料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可以是材料的分层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引申使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3.1.2 改编教材提供的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适当增减:即以教材的学习材料为本,适当增加、删除,或增加与删除结合的形式,以期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改头换面: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较好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具体的名称、人物和情境不符合具体情况,从而作一定的“改头换面”,变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具体班级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联想:由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展开联想,创设新的学习材料。这种材料与教材原有材料比较,可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呈现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方式也是有效开发学习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

3.2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课程资源的价值

3.2.1 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价值

数学教师是重要的数学课程人力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还决定着能否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发挥数学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要系统了解数学课程资源的类型,加深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动手制作一些有用的课件,训练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在图书馆、网络上查询资料的方法,提高自身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四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发挥教师集体合力。

3.2.2 综合开发

(1)融汇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数学资源的开发要将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数学史中汲取养料,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较快地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容易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因此,对现实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工是开发有效学习资源的重要策略之一,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挖掘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西部开发,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2)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他们本身就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3.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迅速、高效的网络媒体资源,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

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 学习绩效 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08-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数字化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数字化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因此,数字化学习绩效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因素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学习绩效”“因素分析”、数字化或网络为主题共搜索到论文72篇。于凌云(2006)认为影响网络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网络学习环境;曹军(2009)提出影响远程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为学生特性、课程特性、学习平台以及网络教学互动;金涛(2014)认为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可归因为学习者、教师、学习支持三个维度; 而黄天慧(2011)则提出对网络学习绩效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态度、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过去的学习成绩,以及计算机焦虑程度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数字环境下的大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从而总结数字环境下影响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并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次数据收集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教师、学习效果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河北省各高校在校生,采用网上调查形式,收回有效问卷126份,男生40人,女生86人,男女比例接近1:2。调查对象的所在学校一般本科院校占73.02%,一般专科院校占11.9%,高职高专占9.52%,重点院校占5.56%。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一) 问卷设计

问卷严格按照编制原则设计,使用分半信度,即斯皮尔曼-布朗公式(Spearman-Brown formula):

r=2rh/(1+rh)(rh为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

测试问卷的信度,以最大程度保证问卷的效度。

(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数字化学习的目的、主观意愿及数字化学习的能力方面的数据,具体包括学生平时上网的目的,师生学习交流,数字化学习收获,网络使用情况,数字化学习的总体感受和自我评价;(2)数字化学习的硬件与软件资源方面的数据,主要是指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上网的渠道与校园网的建设、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所遇问题、校园网上的数字化资源和专业精品课程水平,以及数字化平台的优劣等方面的数据;(3)教师方面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教师和与学生的交互情况,以及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持情况等。

四、数字化学习中的因素分析

数字化学习的核心任务是学生能够通过数字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顺利实现既定学习目标,也就是使学习真正发生。因此,学习绩效是数字化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终点。然而,经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绩效不是很理想,影响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涉及学生、学习资源以及教师这三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数字化学习意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差。

首先,数字化学习意识是数字化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数字化学习意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虽然具有通过数字化渠道解决问题的意识,但还不习惯通过该方式进行学科的系统学习,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数字化学习顺利完成的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及时转变的学习方法、具备协作、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较高的信息素养。大学生还不能摆脱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而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采用适当学习方法;大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对于人际交互多数学生倾向于观望或者逃避,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对于话题讨论多数同学不参与,对合作及协作学习方式表现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状况,在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小组或学习社区,促进学生合作、协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积极讨论,并经常对讨论问题进行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思想碰撞产生灵感的学习乐趣,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另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核心素质。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快速地在网上搜索到准确信息,不能充分使用现成的优质数字化资源;使用网络课程资源时,不能积极构建内部心理结构,从而真正地完成系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获取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入加工处理的技能、技巧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大量的优质信息,将这些有用的信息进行整合,同化或顺应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最后,学生的自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经常伴有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或者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造成机械学习,很难进行深层次思考;正常的学习进程容易被打断,扰乱学习思路,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发生迷航,或者游离了学习目标,不能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影响了数字化学习的绩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过程加强控制和监督,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完成情况,不能完全放手,不闻不问。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因素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问题主要包括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和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问题。硬件设施是进行数字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各高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但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校园网后期维护与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共同努力,重视校园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提高校园网上优质资源的利用率。

学生与学习材料的良好交互是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前提。经调查可知,现有的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材料内容形式比较丰富(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但缺乏良好的交互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怎样才能使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产生良好的交互呢?这就需要学科教师与教学设计专家共同对数字化学习材料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自发地、积极地与特定的学习情境产生交互,将学习材料的内容与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学习内容简单地堆砌,更不是教材的搬家。这样才能使学习材料具有交互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三)教师因素

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转到了幕后,教师的责任与劳动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任务变得更繁重了。在高校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单纯的教学内容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材料的设计者、提供学习支持的辅导者,以及为学生提供问题咨询的学科专家等等多种角色。工作在信息环境中的高校教师要意识到并且完成角色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学习可以使教师从部分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做好学习情境的创设、设计学习活动及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等方面,有一处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数字化学习的学习绩效。因此,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思想与理念,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理念融入到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中,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完成真正的学习。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师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经过对数字化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梳理发现,教师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教师是否具有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能否迅速进行角色转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质量以及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支持的质量。教师的适当引导会改变学生选择学习模式的倾向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及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的自控能力作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合理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对数字化学习绩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影响数字化学习绩效的核心要素。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青年指导项目网络环境下河北省在校大学生学习绩效研究(课题编号SZ201142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于凌云,谢艳梅.应用知识管理提高网络学习绩效初探[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2).

[2]曹军. 初探网络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5).

[3] 金涛.高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及有效策略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育,网页学习材料

一. 信息呈现方式

以网页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应该经过特别的设计,充分利用交互式的、能够适应不同种类视听信息的电子媒体,其内容可以包括视频片段、动画、音响效果、音乐、图片以及链接和非链接的网页。也就是说,给学习者提供的网页学习材料,既要提高其可接受性、能动性和交互性,又要保持其图文质量的高标准,因此,其信息呈现方式具备以下特点。

1.采用超文本方式编排内容:传统的印刷学习材料的信息组织结都是按固定顺序线形编排的,即信息内容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虽然其内容是跳跃浏览的,即首先阅读每章的小结或最后一章,或参考目录从中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但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的,联想检索必然导致不同的认知路径。为了适应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在网页学习材料中,应采用超文本的方式,也就是一种类似人类联想记忆结构的非线性网络结构来组织信息。

2.片段式的内容呈现方式:大部分人们在阅读网页时,并不会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而是通过快速扫描来寻找一些概括性的关键词和大标题。通过网页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大部分已习惯于在网络上“冲浪”,如果从网上下载图片或整个网页所需的时间过长的话,学习者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在制作网页学习材料时,需要先将要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进行精选,太长的信息经过编辑分解成易用的片断,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收集信息中的精华。

3.根据学习者程度来决定信息密度:有研究究指出,访问者在访问网页时已具有的相关领域知识与程度,对于他们更喜欢的有关文本和上下文环境的细节的数量是很重要的。那些具有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知识的使用者,更喜欢信息密度高的屏幕,而那些相关领域知识相对贫乏的使用者,则更喜欢信息相对较少,而有更多的上下文环境的解释。

4,相关信息应整体呈现:格式塔理论中靠近原则提出,如果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组成部分位置靠近,学习者就比较容易看出它们是一起,并且,学习者倾向于将外表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因此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应把相关信息放在一起,使学习者能一眼看出这些信息属于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例如,将用以解释图形或用以表明某一部分图形的文字应当紧挨其所指的图形或部分图形。如果整块信息中有需要强调的部分,可通过将字体加大,加粗,或者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加入动画等手段达到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需要强调的部分的目的。例如,为了使学习者重点关注采用同一种格式的文字定的部分,可采用不同的颜色、使这一部分闪烁,或采用其他区分方式。但是应注意,如果一段文字中区别太多,也会使学习者难以注意需要获得的信息,这种方式适合于强调一小段关键部分或者关键词,而不宜用于大段信息。

5.设计合适导航信息防止网络迷航:网页学习材料的信息量较大时,需将其划分为合适的信息模块,并将各信息模块就需要按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结构组成信息网络。此时大量的信息模块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导航,让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得知道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会在网络中迷航。在设计超链接时,应让学习者清楚的知道通过他将要点击的链接将会到达什么网页,另外,应注意“有去有回”,既在每页上都应有返回的导航或者超链接。

6.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格式塔理论中的闭合规律表明,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理解不完整的图形或文字,应当避免不完整的图形,因为学习者会花时间去琢磨图形的意义,而不是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学到东西。例如,如果给出一连串的虚线,其基本形状是环形的话,人们往往会把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填满并且说这些点代表的是一个圆。人们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补充空白并由此解释所感知的内容。他们会力图对感知的对象进行解释,对于不完整的信息便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因此,因注意,在设编排计网页学习材料时,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学习者对所提供的信息误解。

二.视觉效果的呈现方式

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不仅要合理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在对网页的整体布局,媒体素材的使用,色彩搭配上也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目前常见的网页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1.“T”结构布局。指页面顶部为横条网站标志,下方左面为主菜单,右面显示内容的布局,因为菜单条背景较深,整体效果类似英文字母“T”。这是网页设计中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布局方式。优点是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容易掌握。缺点是规矩呆板,如果细节色彩上不注意,很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2.“口”型布局。指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横幅,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放友情连接等,中间是主要内容。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不够灵活。

3.“三”型布局。指页面上横向两条色块,将页面整体分割为四部分,色块中大多放图片,视频。

4.对称对比布局。采取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布局,一半深色,一半浅色,一般用于设计型站点。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缺点是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比较困难。

5.POP布局。POP引自广告术语,就是指页面布局象一张宣传海报,以一张精美图片作为页面的设计中心。优点显而易见:漂亮吸引人。缺点就是打开速度慢。

每一种布局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因此,应在对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进行分析之后,衡量其优缺点后进行选择。

网页学习材料与传统的印刷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形之外,还可以加入声音,视频,动画等效果。但是,在插入这些效果时,应考虑到并非所有学习者的计算机都能够接受和现实它们,并且,这些效果是否很好的为材料内容服务,并对学习者有帮助。

网页学习材料的色彩也是设计的关键之一。网页的背景,文字,图标,边框,超链接等等都要用到色彩。不同的颜色会给学习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如红色,能使人产生冲动,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绿色,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黄色,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每种色彩在饱和度,透明度上略微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绿色为例,黄绿色有青春,旺盛的视觉意境,而蓝绿色则显得幽宁,阴深。合理的搭配色彩,能更好的表现学习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在搭配色彩时,应注意不要将所有颜色都用到,尽量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背景和前文的对比要大,确保背景不会影响主体信息的清晰度。

一个好的教学网站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设计得当的学习材料,还需要对整个网站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本文仅是从两个方面对网页学习材料的设计编排方法进行了浅层的探讨,更深层次的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2]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393-01

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04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利用校园网络平台,使学习者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1]。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适应教育部新的课程教学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环境与资源,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与教学者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元化互动。学习者自行利用网络,主动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2]。网络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提供了重要平台与媒介。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练习英语阅读,还可以进行英语听力理解、口语、翻译和写作训练,在网上进行英语水平能力测试。显然,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3]。当前的外语教学更加注重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实现对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的学习者和教学者各自的定位和角色。

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者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主观性和灵活性,需要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者可以从制定和监控学习计划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等方面来开展自己的网络学习。具体而言,学习者在教学者的指导和监督下,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计划学习进程,采纳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确定自己的评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受,学会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最后,学习者可以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来给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自己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整个过程反映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独立学习、批评反思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它要求学习者发展一种与学习过程和内容相关的、特殊的心理,这种独立的能力表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上,或表现在他将所学东西迁移到更加广阔的领域的方式上[4]。

三、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者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者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能积极引导学习者参与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教学者除了参与到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以及课程评估和测试以外,还应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指导和顾问。能够有效地协调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教学者已经不在是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极大的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视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者有必要引导学习者如何判断和采纳网络信息的正确性与合法性。

教学者的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习者的配合,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教学者有必要培养学者的自主学习能力。Benson针对此提出了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6个途径,分别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方法强调与学习材料之间的独立互动;以技术为基础的方法强调与教育技术的独立互动;以学习者为基础的方法强调学习者在行为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方法强大学习者对课堂学习的控制;以教学者为基础的方法强调教学者的作用和教学者进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培训[5]。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学者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手段,包括课前设计和课后监督与反馈,在培养学习者外语水平能力的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者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增强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小结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和教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定位和角色。教学者结合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逐渐培养学习者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与他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网络调研;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63-05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Sweller .J等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以资源有限论和图式理论为基础,将认知负荷分为内部认知负荷、外部认知负荷以及关联认知负荷三类。内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难度水平以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水平(即原有图式水平)的交互作用带来的负荷;外部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设计的水平所决定;关联认知负荷是指与能够促进图式的建构、图式的自动化相关的负荷。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三种认知负荷是一种叠加的关系。

一、基于网络调研的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笔者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网络调研的形式对网络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进行综合分析,本次网络调研通过问卷星共发放问卷398份,有效问卷398份,回收之后,通过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信度值检测,结果为0.701,说明本次问卷调研结果可信。

1.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主要来源于网络学习材料和网络学习者自身知识水平,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对网络教育一线教师的相关调研,可将网络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具体分为:

(1)网络学习资源的非线性结构

网络学习资源不像传统学习材料具有明确的知识目录、图书页码和关键词指引,知识是以超链接等非线性结构的形式来进行组织,这样网络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需要不断通过超链接来进行学习资源的定位,容易导致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将处于“迷航”状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加重。

(2)网络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

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将影响其认知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调查显示:398位网络学习者中100%的学习者认为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其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其中286人、占总人数71.88%的学习者认为良好的信息搜索能力能够帮助其及时扫除学习盲点。

(3)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

网络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虽然一般情况下为5到9个记忆单位,但不可忽略的是四个工作记忆单位的差距确实会对其学习时的认知负荷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工作记忆时间一般为5-20s,按12s计算的话,如果一个学习者的工作记忆为9个记忆单位,另一位学习者为5个记忆单位,那么在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里,他们信息的处理差异将会是3600÷12×4=1200个记忆单位,这些记忆单位换算成单词的记忆量大概为120个单词,按照遗忘曲线换算成6天后的单词记忆量大概为30个。这表明,个别情况下学习者的工作记忆水平对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有一定的影响。

2.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Sweller .J等人关于认知负荷的分类,结合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以及对网络学习者的现实调研,归纳网络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导航设计

网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是否优良,将直接影响学习者查找有效学习信息时的速度与效率。一般情况下,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资源的总量是异常庞大的,如果学习界面的导航设计不合理,则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消耗一部分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具体路径以及不断整理各种有效知识之间的关系。另外,导航中的目录显示是否能够全面涵盖知识点,学习者的访问路径是否能够获得清晰提示等都是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时外部认知负荷的重要因素。针对网络学习环境下页面的导航设计是否影响自己的学习这一问题,对398为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

(2)学习页面的跳转次数

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材料是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架构的,需要学习者占用一定的认知资源去记忆有效学习资源的学习路径,如果有效学习资源的页面“隐藏”很深,需要学习者多次点击超链接才能找到,将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心智努力的程度,即由于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影响其学习效率。调查显示,如果页面跳转3次或者以上,将有30.80%的网络学习者不愿意继续进行网络学习。

(3)无关信息的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无关信息的干扰因素主要有广告窗口的随机弹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不必要的交互等。具体表现为:若在网络学习者正专注于学习知识时弹出广告窗口,则学习者不得不分配一定的认知资源用于关闭广告,甚至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会点击广告窗口进入浏览,这样不可避免会造成W习中断,等学习者重新进行学习时,原有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已经消失,需要重新对知识进行图式建构,势必造成其外部认知负荷的加重;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51.34%的学习者认为无关背景音乐的植入会干扰其对知识的有效学习。

(4)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

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水平是影响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最直接因素。首先,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元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群体特征等是体现其设计优良与否的首要评价标准,例如:网络学习页面上呈现知识导航地图,这一设计对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有利于降低其外部认知负荷,但对于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反而会增加其外部认知负荷。同样的,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如果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地域等学习群体的差异,同一设计也会起到相反效果。另外,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出发,是否考虑了认知负荷理论中提出的多样化的呈现原则、接近原则、相关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等,也是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与否的重要因素。

3.网络学习者关联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动机呈正相关关系。其次,学习平台或学习者本身对自己的元认知监控以及网络学习环境下其对规则的管理也是影响学习者相关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规则的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者自身对规则的管理和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规则的辅助管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规则的管理主要有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4.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参考模型

为了更好的表示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文献研究与现实调研,特给出图2所示模型作为参考。

5.基于网络问卷调查的学习者意见反馈

通过对398名网络学习者的调查反馈发现,当下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①目前的网络教学中授课者的施教方式较为单调,缺乏趣味性。②授课者在面对镜头时具有一定的拘谨性,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挥。③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因外界约束力不强,学习者很容易在学习时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或者中途去做其他的事情。④因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较为丰富,学习者对有效信息的获取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者获取有效信息时会消耗较长的时间。⑤目前多数网络教育视频没有设置记忆播放功能,学习者每次观看时都需要重新播放,然后自行找到上一次观看的位置,不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⑥当下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够稳定,通常会不定期处于完善或更新状态,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往往无法进行学习。⑦当下某些网络教学平台有一定的收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⑧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缺少鼓励措施,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持久性和系统化的学习。

二、网络学习者认知负荷优化控制

1.降低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

通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降低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的是减少学习元素之间的交互性和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具体有以下策略:

(1)提供先行组织者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虽然更多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但如果能在网络学习之前提供丰富准确的“先行组织者”,让学习者进行预先培训,使之形成相关的智力模型,这样就使得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用再额外分配认知资源去理解任务的属性问题或者任务中各个信息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对于高难度或复杂知识的学习。另外,网络学习环境下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形式较传统学习环境更为多样化,如:可以在教学视频的最开始、每一小节的教学大纲中呈现,也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的教学或学习互动中呈现等。图3是爱课程学习平台上北京大学《教你做MOOC》课程的先行组织者截图。

(2)提供知R地图、电子词典、电子笔记本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所能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信息相当丰富,这种情况下如果知识结构组织不合理,容易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分不清知识之间的交互关系,致使其工作记忆加重。当然,对于分散不系统的学习资源,也不利于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对其进行图式化建构。所以,网络学习环境下设置教学资源时应提供清晰的知识结构图,降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水平。图4是爱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上《电视摄像课程》其中一讲的知识点罗列,此种知识点列举方式相对分散,并没有给出各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果将图4中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适当整理,则有利于降低由知识点之间交互的分散性带给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负荷,如图5则更利于学习者认清知识点之间的交互关系。

另外,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很少用笔对知识点做随时记录,如果能够在学习页面的某一区域设置电子笔记本、电子词典等,则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整理和查找,而如今的网络学习平台设置该区域的较少。

(3)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优化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具体策略,为了更进一步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的优化提供指导和启示,在对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网络学习者内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如图6所示。

2.降低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

网络学习环境下,降低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通过避免对无关信息的加工来得以实现,尽最大可能让网络学习者对有效学习信息进行直接加工。虽然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外部认知负荷主要来自学习材料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但具体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又具有多样性,具体优化策略可从以下几点加以论述。

(1)提供清晰的导航和访问路径

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超链接的设置,容易导致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时产生“迷航”现象。 清晰的导航能够帮助网络学习者快速找到有效学习资源,避免学习者在整理和搜索学习信息的过程中消费大量的认知资源。提供清晰的导航主要做到:①通过目录树的形式显示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资源的整体框架,使网络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内容、学习课程的框架有整体的认识。②追踪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访问路径,并以较为显著的字体(如字体颜色、大小等)提醒学习者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③在学习者所在的学习页面设置首页、返回上一页以及主要相关信息的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在需要时快速进行跳转。

(2)减少页面跳转次数

在设计学习材料时应尽量减少学习资源页面的跳转,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加以辅助设计:①合理设置学习资源根目录,使学习资源根目录能够尽可能的涵盖学习平台上的有效学习资源。②在必须经过多次跳转才可以到达有效学习资源页面时,尽量避免每次跳转都新建页面,而是在原有页面的基础上更换页面信息,合理设置返回路径。③在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不可以根据知识点、课件、课程录像等小的板块内容再设置新的页面跳转,即学习者所在学习页面应该包含本学习课程的所有教学信息。

(3)排除冗余信息干扰

网络学习环境下能够干扰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冗余信息较为多样。首先为学习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操作人机交互界面,确保对其达到自动化操作的程度。其次,当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较为简单且用一种表征方式就可以解释的学习资源时,如果课程设计者采用多种表征方式对知识加以阐释,往往会起到相反的结果,如学习者在学习网络课程时伴随有一定的背景音乐或者在视频语音呈现的同时伴随字幕的出现,都不利于学习者对有效学习资源的深度加工。另外,网络学习平台应杜绝广告的随机植入,对网络学习者的调查显示,当网络广告出现在学习页面时将极大的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积极投入。因此,在网络学习页面应删除冗余信息,保证学习者所获取的信息为直接有效的。

(4)优化网络教学设计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来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主要考虑网络学习材料的设计与呈现方式。下面结合认知负荷理论研究已经揭示的关于外部认知负荷的五种效应,提出五种优化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策略:①开放目标策略。当有多个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时,让学习者自行确定目标,将有利于学习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解答样例策略。当学习者在处理复杂学习任务时,如果向学习者提供已经解答的问题样例,则能有效地提升其问题解决水平。因此,在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解答样例策略,即提前呈现本次网络课程的最终问题或者要求学习者需要达到的层次水平,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③完成问题策略。与解答样例策略基本相似,只是给出的问题解答步骤并不完全相同,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整理。因此在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考虑样例解答策略的同时还应考虑完成问题策略。④双通道策略。短时记忆对于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的加工是相对独立的,互不干扰。因此,教学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取双通道策略,即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呈现相同的教学信息。⑤资源整合策略。当学习者同时注意多个信息来源时会导致注意分散,加重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因此设计网络学习资源时应采用学习资源整合策略,即将多种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使其在时间上保持同步和在空间上保持临近,或者在意义上保持关联。

(5)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通过上述对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分析,可以提取出具体的优化策略,而网络学习环境下优化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对学习者整体认知负荷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加明确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优化,进一步提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则显得很有必要。如图7所示为网络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优化模型。

3.增加相关认知负荷

(1)唤起注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要设置能使学习者可察觉的唤醒,通过适当的策略引起学习者最初的注意,以保证其有效学习的认知资源被及时分配。例如学者在MOOC平台上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教学视频时,可以在教学视频开始之前插入一句发人深思的心理名言等,在教学视频中可以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循序渐进的揭示问题答案等,以达到持续唤起学习者注意和激发其兴趣的目的,另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也可以设有电子公告板、留言板、讨论区、师生互动栏、网络会议室等板块。

(2)设置目标

要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充满自信,就要在设计教学材料时明确给出学习目标,尽量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通过努力即可实现成功的机会,另外,要设置一些能让学习者自主选择的知识进行学习,如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设置不同讲师讲授相同的课程,或者对于同一个问题设有多层次多方位的解答,让学习者有选择的进行学习,使其感到自己能够根据兴趣选择、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自信的同时增加有效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另外,网络教学平台上的一些教学课程,可以考虑在学习者学习完整门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前提下颁发学习者相应的课程证书,以此鼓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保持沟通

网络学习平台下一些教学课程,在学习者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信件、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习者交流沟通,也可以在学习者学习完一门课程并通过考核之后,课程主讲教师组织这些学习者进行实地讨论、调查,或者组织学习者集体参加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真实活动,如实地调查、取证课程中的一些结论、理论等。另外,在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要建立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确保奖励和激励能够让每一位学习者所认可,从而增强学习者下次网络学习的关联认知负荷。

(4)认知负荷转移

根据分布式认知理论可知,认知并不被个体思维所特有,认知是分布存在的,除分布于在个体之外,认知还分布在个体之间、媒介之间、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和时间之中,即除个体之外的外部环境能够帮助个体分担部分认知任务。因此,如果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转移到外部环境当中,也许总的认知会有所增加,但网络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付出相对较少的心理努力,使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负荷相对减少。具体做法主要包括:①提供学习指南,在网络学习开始之前向学习者呈现整个学习过程的建议,或者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利用计算机向网络学习者抛出一些本该学习者自己需要反思的问题,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实时监控。②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平台设计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年龄、专业、性别等情况设置专门用来交流的学习社区,当学习者在学习社区共同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不断进行交流,同时也分解了个体的认知负荷。

第6篇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必须“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它要求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从观念到教学实际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发生改变。此外教学环境,可利用的语言学习材料,及其的建设也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因为这几项也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外因。本文致力于研究英语语言材料的利用情况,探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的延伸和建立有效的自主评估系统。

二、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就自主学习的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就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定义。但自主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1981:3)的说法是普遍被认同的。Littlewood(1999)在阐述“自主性”时指出自主学习的中心是:第一,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第二,“负责”的范围不但包括传统教学中的内容也应包括在传统教学中属于教师的责任。影响自主能力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态度(motivationorattitude)和其学习能力。在这方面有很多学者是从元认知的角度来阐述的,认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自我学习的认知和对自我“负责”的认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态度端正、动机明确、对自我的现有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才能充分调动自我的积极性实现自我“负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学生把元认知视作‘内在督导’”。(李萍,2005)“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习方法对自己有利,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同时还会适当地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客观因素是指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它大到学习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小到学习者所处的课内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和教学硬件环境)以及课外自学的环境。多数的研究者把重点放在教师的角色改变上,认为教师应该是指导者,监督者和帮助者。Holec(1985)指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责任感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达到以上目标的学习技能。由此可见,教师在自主学习的帮助作用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还起到监督的作用,监督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笔者认为,可利用的英语学习材料也应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的外在因素。就学习材料来讲,它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技能的渠道。学习材料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的载体,在自主学习中它应该具有多样性和评估性。在此的评估性是指学生可利用学习材料来评价自我学习的成果和进步的程度。学习材料在网络出现后,其形式不再拘泥于印刷材料和视听材料,还包括光盘,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的学习材料等。其多样性已经实现,但是其评估性是否实现了或者是否能够起到有效的评估作用呢?学习材料的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其利用的程度和其能够起到的利于自主学习的作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呢?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是如何影响学生对自主学习材料特别是课外的学习材料的使用的?为了回答以上问题,笔者就学习材料的利用情况做了调查研究。

三、调查研究

1.调查目的:学习材料的利用情况;评估系统的有效性;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学生自我评价利用情况。

2.调查对象:对本校的大二5个班共计172位同学进行研究。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问卷对印刷材料和视听材料,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的学习材料进行调查。

4.调查结果,分析说明,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各类形式的英语学习材料的利用率和有效使用率都不高。与学校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英文类书籍、期刊、杂志以及电子读物相对的是能够坚持长期利用的学生仅占11.6%。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以及视听材料的使用率也不高。对于互联网上可利用的材料,无论校内的自主学习平台还是非校内学习平台所提供英文类学习材料,能够常常利用的学生仅有16人。校内电台每日安排的听力时间达8小时,其内容丰富包括英语故事、歌曲、新闻等,但利用率也不容乐观,仅有6.36%的学生能够常常听;自主选择听力材料并且能常常听仅为4.62%;校图书馆提供视听材料偶尔利用的为56.65%。

第二,学生对于可利用的英语学习材料缺乏了解。如对于图书馆可提供电子阅览材料(如录像资料、VCD、CD、DVD影音材料和听力磁带等)有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对于校园网上提供的自主学习平台有80.92%的学生知道。如此多的学生对学习资源缺乏了解也说明教师的指导不足。

第三,在利用英语学习材料时,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自觉性差。从工具书的利用情况看,23%的学生会常常使用。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工具书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要真正的学到和掌握知识就应该充分利用工具书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培养自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英文学习材料是有目的地收集有效信息的人数只有6人。对于教科书中提及的网站的访问情况看,只有5人次偶尔浏览。绝大多数的学生从未用过。因此,学生利用学习材料的针对性和自觉性亟等提高。

第四,学生不善于自我总结和评价。在自主学习中,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看对自我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有了解自己才会有合理的计划和完成计划,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做到。使用过校内自主学习平台的学生认为学习平台的评价系统有待于完善。

第五,调查还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课外学习指导方面的缺乏。很多学生在调查问卷的空白处提出教师应给与一定的指导和监督。在众多的研究中,很多的学者都很重视教师的课堂内的指导和监督,从此次的调查中反映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还应该延伸到课外而且应具有针对性。此处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建议,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7篇

译者按:在比利时,ICT无界限项目(ICT Without Boundaries)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身体和心理有障碍学生进行学习。学校信息化计划以地方或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基础,为学校提供在线支持。教育门户网站省略是教师分享学习材料的重要平台。该门户网站鼓励教师参与并共享学习材料,自建立以来,已吸引6万名成员,获得1.3万份材料。

一、教育体系的结构与性质

与其他单一政府国家不同,比利时政府是联邦议会民主体制,比利时王国分为3个行政大区:瓦隆尼亚区、弗兰芒区和布鲁塞尔—首都区,每个大区都有各自独立的管辖区域,其行政边界根据各个区域的主要语言(弗兰芒语、法语和德语)来划分。弗兰芒区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数超过55%。以法语为母语的比利时人占总人口的44%,以德语为母语的人仅占不足1%。其中弗兰芒区居民主要使用荷语;瓦隆尼亚区主要对应法语区,其东部地区为德语区;布鲁塞尔行政区为使用3语的人口共处,法语人口居多。每个大区都有各自的教育体系,在管理和结构上都独立于其他区。此报告集中关注弗兰芒区,除非有其他声明,报告提及的所有项目、政策和其他描述涉及的都是弗兰芒区。

比利时弗兰芒区的教育体系相对分散,弗兰芒区教育和培训部(Flem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是其主要行政管理机构,监管整个大区的教育政策。该部门负责制定总体教育目标和监督目标的实现,监管学校的财政状况,根据大区具体需求制定政策和计划。然而,各个学校有相当大的自,教育和培训部不直接干预学校政策。每所学校有权制定自己的课程、预算和教职工政策(如招聘和教师职业发展)。各学校也有责任制定与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虽然学校在这些领域的政策制定上都拥有相当大的自,但各个学校都有责任保证由教育和培训部制定的弗兰芒区层面的总体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教育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规划

比利时教育信息化规划《知识社会的素养——教育信息化倡议(2007-2009年)》(Competences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ICT in education initiative,2007-2009)起草于2007年。在2009年比利时大选后公布的新教育规划中包含了一些教育信息化政策,但并未形成连贯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因此,2007年规划仍然被认为是教育信息化领域最重要的政策方针。新的政策规划涉及开放资源软件、游戏在教育中的使用和中等教育阶段(涉及13-15岁学生)的信息化目标。

在2007年规划中,信息技术被视为整个学习环境的中心要素。规划的首要优先项目是保证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课程这一目标体现在“每个人都具备信息技术素养”的规划理念中(ICT competencies for everyone)。规划提出针对小学课程(涉及6-12岁学生)的一系列信息化目标,以及针对中等教育第一年的目标(涉及12岁学生),中等教育第2、3年(涉及13、14岁学生)的信息化目标将会在接下来几年开始实施。

2007年规划呼吁依据下述5点策略,全面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课程。具体策略如下:加强教育机构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能力建设;推进教职工专业化建设(如区域专业网络项目提供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教师在职培训);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采用合适的软件和数字教学支持政策(如与软件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制定优惠的产品价格);研究和信息化监控。

除了上述目标,2007年规划还特别关注教育公平和信息化的关系。在当今全球劳动力市场,与技术相关的技能非常重要,确保所有学生拥有扎实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将来获得经济和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在教育中使用信息技术也被认为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弗兰芒区分散的教育体制相对应,各地学校有责任为所有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化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平等机会。

教育和培训部为2007年规划的撰写和通过负责。然而,这一规划的开发中有利益相关群体如教师、信息化协调员、教育机构、学术界和私营机构的共同参与。

教育和培训部目前仍在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一些核心计划近期才启动,如帮助有障碍的孩子使用信息技术。

(二)弗兰芒区规划细节

标题:《知识社会的素养——教育信息化倡议(2007-2009年)》

出版年份:2007年3月

网址:

ond.vlaanderen.be/ict/english/competencies_knowlegde_society.pdf

(三)私立机构的参与

在弗兰芒区,教育和培训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相对有限。一个较为成功的合作案例是教育和培训部与几家软件公司签订的框架协议。在这些协议之下,弗兰芒区的学校能使用享受优惠价格的软件和数字教学辅助设备。通过这些协议(目前只与IBM、微软、奥多比签订,与一家比利时电信公司的协议正在考虑中),软件的议价至少低于市场价格的70%。协议还要求学校仅从合作公司购买软件,防止使用非法软件。微软公司还提出,学校要以折扣价向学生家长提供微软的产品。

另一个私营机构参与教育信息化的例子是宽带技术跨学科研究所,还是弗兰芒政府成立的促进信息技术创新的宽带技术的独立研究机构。IBBT支持信息化的研究和监管。IBBT将其人力和资金专注于设立高水平的优先项目和研究目标,而目前的研究分析则在各个大学进行。教育技术和数字学被囊括进IBBT的研究范围。IBBT资助的一个项目为因病长期在家或医院的孩子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IBBT已经开发了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摄像头、互动白板和其他技术参与课堂教学的界面。IBBT的另一个项目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节目的数字化。IBBT正在进行试点研究,以确定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数字化内容是否更加有效。

三、ICT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支持

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比利时弗兰芒区2007年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之一。弗兰芒区教育和培训部一直优先支持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宽带接入计划和信息化协调(ICT Coordination Program)计划。根据2007年规划,“几乎所有有关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欧洲标准都已经实现”(Vandenbroucke 2007)。目前,在中学阶段(12~18岁学生), 平均每百名学生使用34 台电脑,其中31台接入了互联网,66%的电脑使用还不足4年(Clarebout et al.2010)。在小学阶段(6~12岁学生),平均每百名学生使用16 台电脑,其中13 台接入了互联网,40% 电脑使用还不足4年 (Clarebout et al.2010)。在学生和可使用电脑比例方面,大区没有设立需要达到的目标,学校可以自行设定标准。同样,在宽带速度方面,欧洲的指导方针和弗兰芒区的指导方针设立了一个大致的目标,但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具体目标。

为确保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配备,教育和培训部向各学校提供补助,用以购买软件和硬件(De Craemer 2010c)。爱线项目(I-line)保证各学校接入互联网,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平价的宽带,该项目的年度预算是560万美元(De Craemer 2010b)。项目自1997年开始向各学校提供网络连接,并在2002年进行了带宽升级。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大多数学校(84.9% 的小学和92.4%的中学)都配备了宽带连接(Clarebout et al.2010)。然而,相对于该项目目前提供的带宽速度,很多学校要求配备更快的网络连接,因此,教育和培训部计划通过该项目和其他新项目来增加可用带宽,新项目将会补充或者代替目前的项目。教育和培训部称,目前的带宽对于小学(每所小学平均有38台电脑)来说是够用的,但不能满足中学的需求(每所中学平均有109台电脑)(De Craemer 2010a)。目前,比利时电信爱线(I-Line)网络系统的下载速度是4.6 Mbps,远程连接登录(Telenet ConnectLine Access)系统的下载速度是20 Mbps ,两大系统的上载速度均是512 Kbps。新的目标还在协商中(De Craemer 2010c)。

“信息化协调项目”提供信息化支持。该项目在每所学校设置一个信息化协调员岗位,负责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技术和教学支持。然而,协调员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信息化协助方面,比如网络安全、防治垃圾邮件、配置防火墙,等等(De Craemer 2010c)。“从2003-2004年度开始,这部分资金(信息化协调员经费)就已经成为教育预算中的一部分。资金保证了每1 000名全职教职工中有5名全职信息化协调员”(Denis et al.2009)。

四、在教学中强化技术应用、改进学生学习

(一)学生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

弗兰芒区2007年规划为学生教育信息化制定了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两套标准。两套标准在3大主要目标方面是相似的:学生的使用、信息技术安全意识、对信息化的态度(De Craemer 2010c)。

在学生的使用方面,标准要求学生要会独立、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负责任的交流以及有效的沟通,以及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搜索、处理和保存信息。另外,学生应该知晓如何依据使用目标来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Vandenbroucke 2007)。

第二个目标涉及信息化和安全的关系。规划要求学生学会在使用信息技术时保持适当的警惕,对有害的内容和歧视性内容保持敏感,保护个人信息,尊重知识产权等 (Vandenbroucke 2007)。

根据2007年规划的第三个目标,学生要对信息化保持积极的态度,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有效工具 (Vandenbroucke 2007)。

虽然以上目标都是作为弗兰芒区的规划提出来的,但它们都不在弗兰芒区的层面进行正式的评估。弗兰芒区的学校拥有相当大的自,如果教育和培训部试图推行集中化的考试,学校可以提出异议。鉴于此,学生信息化能力的评估仅仅在学校层面开展,而没有实施集中化的考试或认证。2012年,教育和培训部计划在小学阶段进行评估,以作为国家评估项目(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的一部分(De Craemer 2010b;Vandenbroucke 2007)。

(二)该领域的工作重点及优先发展项目

2007年规划还提出了ICT无界限项目(ICT without Boundaries),旨在让人们认识到信息化对有身体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能提供帮助,让教育信息化在特殊学校和特殊人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和培训部2007年颁布信息化目标和课程时,还确立了特殊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然而,鉴于有障碍的学生不可能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目标不是强制性的。而在2007年以前,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很落后。ICT无界限项目旨在为有身体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更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机会。项目集中开发这些学生需要的学习材料,包括为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有精神障碍的学生和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开发学具。目前,在小学阶段,学校必须为这些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材料;在中学阶段,家长则可能需要为学生购买学习材料。

ICT无界限项目还包括3个值得一提的子项目。Wai-Not Internet项目意在为有精神障碍的儿童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电子信箱客户端。Bednet 项目利用信息技术使长期患病的儿童参与远程学习,与学校、教师和同伴保持联系提供方便。卧床网项目的开展基于教室中的台式电脑、学生家里或医院的笔记本电脑,学生可以通过摄像头上课并随时提问。学生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接收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并提交作业。2009年,有近100 名学生参与了卧床网项目(Close the Gap 2009)。Letop项目提高了人们对于有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如诵读困难和多动症学生(De Craemer 2010a)。除了这些直接面向有学习障碍学生的项目,ICT无界限项目还为开发教材、教师在职培训和有特殊需要的教职员工提供资金。由于该项目开展不久,目前仍无相关进展数据(De Craemer 2010c)。

比利时还参加了一些其他项目,如在2007年规划框架下启动的贫穷不是一场游戏项目(Poverty Is Not a Game,PING)。教育和培训部还消息称,将开展一项关于教师对于该项目的态度以及在线教学实践的调查。调查结果时,还将公布弗兰芒地区学校参与该项目的进一步计划(De Craemer 2010c)。

五、运用ICT增强教师能力

(一)教师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

比利时没有特别针对教师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被认为是出于对学习者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和对大区的责任。信息化和媒体素养被融入这3个责任概念中,但没有指出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的区别(De Craemer 2010b)。

(二)该领域的工作重点及优先发展项目

2007年规划中还提到要提高学校教职工的专业性。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项目是区域专业网络(Regional Expertise Network),这是一项大规模的网络教育信息化在职培训。规划中还提出由网站(KlasCement.net) 支持的软件和数字辅助教学的战略规划,教师可以在该网站分享他们的学习资料。以下是对这两个项目的分析。

区域专业网络是教育和培训部2000年创建的项目,由几所教师培训学校、大学和教师培训学院联合建立(De Craemer 2010c)。教育和培训部每年提供1 1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该网络能连接起教育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所有参与者,主要组织3方面的活动:会议、教材开发和讲习班(workshop)。该项目每年提供1 100场培训,惠及万名教师 (Denis et al.2009)。项目提供3方面的培训:以管理者为对象的组织培训、以信息化协调员为对象的技术培训和以教师为对象的教学培训。培训课程时长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课程采用面对面的方式教授,而非远程教学。所有课程都按需提供,学校或者教师必须向当地项目协调员提出课程要求。如果一所学校有足够的需求,一名教导员会进入学校教授课程。在弗兰芒区,每5个省就有1名项目协调员。

与信息化相关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第二个项目是教育门户网站 省略。教育和培训部一直都支持开放资源,2002年,教育和培训部建立了该开放资源门户网站,作为教师分享学习材料的中心。自建立以来,该网站已吸引了6万名成员和1.3万份材料。通过该网站可以获取的资料包括文章、公文、网站和软件。几乎所有资料都是开放的、免费的。此外,政府已开发了激励系统,鼓励教师参与。网站的用户在下载资源时需要进行注册。注册后,用户会得到一些积分,积分可用于下载资料,上载资料则会获得积分。如果用户只下载资料而不为网站贡献资料或不进行回复评论,积分用完后,用户就无法再访问网页。该网站还提供一种为教师及其班级提供的免费博客服务Classy(De Craemer 2010a)。

除了区域专业网络和教育门户网站KlasCement,促进教职员工信息化能力发展还包括登录在线教学实践社区和与学科专家的在线交流。虽然上述两种方式都被看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教育部并未参与其中。与学科专家在线交流由专业协会提供。在线教学实践社区由3大教育网络提供:弗兰芒社区教育管理局(Community Education Authority)管理的社区学校网络;弗兰芒市、自治区教育协会秘书处(Education Secretariat of the Association of Flemish Cities and Municipalities)管理的地方社区学校;以及弗兰芒天主教教育秘书处(Secretariat for Catholic Education)管理的学校(De Craemer 2010c)。

六、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

(一)数据系统的投入

鉴于弗兰芒区分散的教育体制,2007年规划着重强调地方教育机构的政策制定能力。其中一个例子就是pICTos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地方教育机构发展以学校为基础的信息化战略。在为期1天的在职培训中,团队使用由教育和培训部提供的软件,在2007年规划的一般目标框架内,制定规划以适应学生对信息化的需求,这一在职培训项目包括5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教师都要在线回答有关其教学风格的问题。根据回答,计算机会自动生成学校教学风格的概况。

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回答他们在哪些活动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以达成信息化课程的目标。电脑程序会处理收集到的信息,根据目标生成教师个人计划和学校层面的计划。

第三阶段,教师讨论他们如何才能推进信息化活动。

第四阶段,小组成员开发新的行动、活动和优先事项。其他学校的优秀案例也会纳入讨论范围,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想法。这些案例由大学的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程序选择出来(De Craemer 2010c)。

最后一步是信息技术使用者为各自学校构思信息化政策计划。

近200所学校参与了这一项目。该软件使用的数据由区域专业网络提供,而非教育和培训部。目前,一所大学正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De Craemer 2010a)。

(二)国家教育信息化指标的数据收集

2007年规划在教育数据收集方面提出了两大优先发展的领域:研究和信息化监管。以这两大目标为依据,根特大学(Ghent University)和鲁汶大学(Leuven University)的研究者开发了监管工具MICTIVO (Monitoring ICT in Schools)。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教育部门收集教育信息化指标的4种数据:能力素质、基础设施、应用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在能力素质方面,该工具可以收集来自学生、非学生课程参与者和教师的相关信息。在基础设施方面,工具可以收集生均计算机数量、可在校使用网络的学生比例、可用计算机的种类以及计算机使用时间、计算机设备的质量等。在应用方面, MICTIVO收集的信息包括:信息技术在学习环境中的融入情况(包括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类型)、数字学习环境和信息化相关教育实践。此外,这一数据收集工具还可记录利益相关者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认知及感受。

除了数据收集,两所大学的研究者们正在开发一项针对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调查,旨在了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趋势(De Craemer 2010b)。学生调查将会在课堂上进行,每2到3年举行一次(DeCraemer, 2010c)。

弗兰芒区教育和培训部自1998年以来就开始收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数据。目前的数据收集项目MICTIVO开始于2007年。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入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和培训部希望能收集更加全面的数据 (De Craemer 2010a)。

MICTIVO的首次数据收集在2007-2008学年进行,下次计划在2012年进行。 每次数据收集的预算达到12万美元。根据教育和培训部的消息,2007-2008年度调查发现,弗兰芒地区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发展缓慢。教育和培训部认为,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要先进得多,但MICTIVO发现,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使用频率很低,且仅限于查找信息。学校很少在测试、评估和实现其他教育目标中使用信息技术。

为收集数据,两所大学的研究者从弗兰芒区所有学校中随机选取了占总数1/5的样本,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了3项调查。首次数据收集采用纸质调查和在线调查两种形式,以了解人们是否对调查方式有偏见。下一次调查将会完全采用在线形式。

MICTIVO数据将会部分使用于弗兰芒区下次大选中。在选举前,教育和培训部会将这些数据用于政策决策。选举后,一旦决定了谁将执掌大区行政权利,教育和培训部会向新的政府提供学校信息化监管数据以及相关建议。除此之外,数据还将服务于教育和培训部接下来5年的政策制定。

第8篇

电子教材走进课堂的四个重要环节

电子教材的高阅读体验和教学体验可以作为纸质教材之外的一种教材选择。那么,电子教材应该如何走进课堂呢?从笔者参与指导的几所实验学校的使用过程和效果来看,可以归纳为四个重要的阶段。实施电子教材的学校需要成立课题组,落实负责项目的领导。一般来说,选择分管教学的中层校级领导较好,自中而上的方式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中层领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熟悉学校的教学业务流程,可以尽快确定参与课题的教师、学科内容和学生;并且,他有许多机会直接将课题的实施进展程度向校长汇报。当然,如果有相关的专家团队参与指导,会事半功倍。除了落实参与的人员外,还需要规划好对参与人员的技术培训方案,建立技术使用规范,便于师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如地使用iPad开展教学。在设计环节,采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上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设计工作。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针对实施电子教材课堂教学的科任教师而言,教师需要迁移以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听取技术专家讲解AppStore上的一些与学科教学有关的应用程序功能和iBooks电子教材的功能,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技术整合课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资源设计方面,需要考虑iBooks电子教材内容的来源、呈现和组织方式;iPad应用程序的使用方式;演示文稿Keynote等承载和表征信息资源的工具。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媒体资源特性,才能有效进行富媒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iPad电子教材的课堂教学应用方式可以借鉴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经验,充分发挥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的优势,借助iPad聚合多种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与教方式的转变。实施环节主要包含搭建课堂环境和课堂实施过程。其中典型课堂应用情境包含在常规课堂(学时长度以40或45分钟为一节课)中实施教学和综合实践课(跨度较大的基于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实施教学。搭建课堂环境需要考虑网络、屏幕、资源同步与分发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如设置AppleTV无线投影,外网与局域网的设置和转换,多屏展示的位置、同步分发资源、调试软硬件设备等。根据TP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模型,对iPad操作不熟练的教师和新教师而言,其技术教学法知识储备还不够充沛,在开展正式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进行iPad课堂教学环境的先导体验,以便尽快适应新型资源呈现和媒体呈现的方式。当然,参与课题的教师最好现场观摩同伴的教学过程,并交流经验。只有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落实新课程理念,变革学与教的方式,才能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在综合实践课中使用,教师需要思考iPad的便携性,整合iPad提供的多种应用程序(如相机功能、Wi-Fi功能、多种应用程序功能),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分工,协同探究,完成创意表达等活动。反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是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的重要基础。反思主要包含任课教师的个人反思,参与课题的教师群体反思和整个团队的反思。在实施反思的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可根据研究需要提供教学评价反思的模板,使教师的反思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环节是可以并行开展的,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教学功能

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并不是孤立地在课堂上使用,从教学功能来说,它是以iBooks电子教材带动iPad上的虚拟学教具共同发挥作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而言,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的教学功能。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包括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与支持系统。学习材料指经过筛选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包括书本、教科书、教学器具、课件等。无可非议,教材仍然是开展课堂活动的主要学习资源。iBooks电子教材继承了纸质教材的这一重要教学功能,成为电子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学习资源,它借助iPad通过内外延伸,最大化发挥学习资源的优势。向内延伸:集成多种学习材料iBooks电子教材开发制作简单,可以非常便捷地整合课堂教学需要的多种学习资源,同时还可通过网络或者同步功能,实现资源之间的互通互用。这样,整合后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电子教材的资源属性。向外延伸:整合AppStore商店中的应用程序和网络资源iPad可以从AppStore商店中下载许多面向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序,为教学提供所需资源。这些丰富的应用程序辅助电子教材发挥作用。当然,利用iPad上的网页浏览器,还可以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只要对这些资源合理设计,便可作为扩展iBooks电子教材的重要补充资源,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同步进行。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认知工具关于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观点,乔纳森(DavidH.Jonassen)早在1996年出版的《课堂中的计算机:支持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工具》(ComputersinClassroom:MindtoolsforCriticalThinking)一书中就进行过详细的描述。

他认为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进行建构性的、高级的、批判性的思考。iBooks电子教材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认知工具,它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主要是:传统的师生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言语(口语汇报)和肢体语言(举手)来完成。在iPad课堂上,借助AppleTV无线投影功能,教师可将学生在iBooks电子教材上的书写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实现即时反馈。当然,iBooks电子教材还可以与iPad上的多种应用程序(如应用程序“iTeach”可提供即时互动反馈功能)配合使用,借助应用程序的即时反馈功能呈现答题结果,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诊断学习结果。学生通过及时反馈的数据,也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记录课堂教学活动的某些环节,需要技术人员通过专门的摄像机来完成,这样非常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基于iPad电子教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iPad自带的摄像头捕捉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摄像功能可以非常客观地记录课堂的精彩瞬间,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知识。iPad自带的Wi-Fi功能,支持无线上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网络功能。尤其对教授高年级的教师而言,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实施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信息收集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用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甄别信息和培养信息的鉴别能力。自从信息技术进入到课堂中,是否有协作和展示成果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电子教材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利用iPad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展示学习成果,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由低阶认知目标向高阶认知目标发展。#p#分页标题#e#

两种典型的电子教材课堂应用方式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按照知识贯通设计原理,以认知学习、建构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融自主、协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于一体的学习范式。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中,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应用方式。传统教材呈现方式简单,多以知识的阐述和结论为主,辅以一定的插图和作业习题,少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提示及引导,仅凭教材本身提供的学习材料很难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在笔者跟踪的实验校中,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主要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为依据,对纸质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求。教师将各种多媒体学习材料整合到iBooks电子教材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有选择性地阅读学习材料,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方式既发挥了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的功能,同时还考虑了学习者的多样性,并提供了有选择性的服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电子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还不能充分满足课堂教学任务的需要,为了培养信息时代环境下学生利用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考虑选取一些潜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含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或者AppStore中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习,通常需要经历“确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来源-撰写研究结果—汇报研究结果—评价学习过程”等过程。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将信息处理与使用和学习发生的基本要素——电子教材建立了联系,通过与多种资源的交互深入学习某一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参与深度和广度。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即以问题作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中,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从如下两方面理解。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情境是课堂组织的核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还营造了一种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iBooks电子教材通过改变以往纸质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主要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教材内容由“直接呈现”转向“间接呈现”,教师通过提供辅助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在疑难处作必要提示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讨论、想象等途径获取教学内容或知识。另外一种方式是将教材内容由“肯定呈现”转向“疑问呈现”。教学中的知识是应该允许被质疑的,教师通过设疑的方式,凸显问题情境,通过这种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人手一个iPad终端,借助iPad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活动。这两种学习活动通常包含“根据问题情境开始解决一个实践问题,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利用不同演示工具汇报结果,反思问题解决过程,提炼所学到的知识”等几个典型环节。学习者可把iPad上的多种应用程序作为虚拟学教具,用以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解决教学问题。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习方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知识获取的途径来看,学习者获取的知识依赖于他自己所建构的知识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直接从教师和课本中获取知识。从学习者主体性来看,学习者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这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发挥自主性、主动性,主动建构知识,不断反思以及批判性地思考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种典型应用方式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课堂由预设走向生成,由授受走向建构。

第9篇

关键词:军事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环境;对策

一、教员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引下, 教学过程应该让学员成为主体,以提高学员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员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学员的自主构建, 教员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授课者和呈现者,而应该是促进者、指导者和交流者[1]。笔者在某次案例教学中就采用了上述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PPT上呈现出如下画面:载着12名学员的飞机突然遇到飞行故障,迫降在下过雪的草原上,驾驶员当场死亡。12名学员离开飞机时,每人只可选带一件物品,如粗毛线、手枪航空地图、蜡烛、报纸、装有衣服的箱子、斧头、罗盘、巧克力、饼干、烧酒、厚帆布等。笔者将12人进行了分组,要求每个小组可以拿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6件物品,选择过程要在15分钟的范围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然后选出一名代表,阐述理由。

讨论进行得很热烈,最终六个小组形成了六种答案,各组成员为六种答案争论不休,最后有学员问笔者到底哪种更正确,笔者答道“难道你们认为必须得有一个正确答案吗?我们设置这样的案例学习就是想让你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个性化的设计自己的方案……”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教员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观念:首先,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只要是合理的学习目标,就应给以尊重和认定;其次,帮助和指导学员掌握学习策略,探索达到自身学习目标的最佳路径;最后, 培养学员的批判与创新精神,拓展学员的社会认知层面。

二、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社会性和物质性的支持是军校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的基本前提。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材料。

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是实现学员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2]。可以说,在自主学习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活动方式、学习进度不可能完全一致,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就必须首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军校以往的教学材料在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上,往往注重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太适合自主学习。笔者根据上述实际情况,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形式搜集相关的案例,并按照教学进行重构和整理,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员学习的经典的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联合作战的教学前,笔者多次去图书馆、档案馆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书籍,并设计了相应的问题,通过网络将材料发给每个学员,让学员自主查找相关的问题,由于教师的组织充分合理,教学的过程变成了讨论的舞台,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学员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但获取了关于的知识,还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为学员提供多元化的自主学习的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是以知识点为重点、能力测试为方法,提供一个集教、学、练、考、评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3]。该平台形成了教学的新模式,使得学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手段颠覆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学员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可以自由登陆到自主学习平台进行各类课程的学习。

利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为学员创设一个能为学员创设真正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轻松学习氛围的营造,学员在其中自主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参与相关学习活动。

军校应该充分利用到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创设军队专用的,能够发挥学员创造性,激发学习自主性的自主学习平台。

学员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上,应该处于核心的位置,学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形象、有针对性的获得相应的感知信息,并加以激活、综合,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并依靠持续性的改善,最终实现自身认知和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

在这个平台上,教员起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和促进,学员通过自主学习和接受相应的辅导,在完成军校主要的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小结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是军事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依靠自己多年的军事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教员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为学员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等对策极大地提升了学员参与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教的开心,学员学的开心,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参考文献

[1]全雪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J].教学管理,2011(20):79.

第10篇

【关键词】Hot Potatoes;网页式习题;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62―03

引言

外语教学历经多次改革,目前正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向以互联网为技术基础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T),“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1]。许多研究表明[2- 5],外语学习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学习者自主,网络支持必不可少,因为“网络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的工具,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大量的真实学习材料,同时还可以作为提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媒介,来完善课堂教学活动。”[6]然而,外语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普遍薄弱,鲜有专业技术培训,使得外语教学与网络的结合困难重重。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人文计算与媒体中心研发Hot Potatoes软件能够帮助缺乏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外语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材料快速制作网页式选择、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配对等题型的软件,为教师提供了一条网络教学的捷径。该软件由于界面直观,操作简单,所提供的六种形式的习题制作方法易学易用,完成后的网页式习题可以直接上网使用,亦可以上传至学习平台共享,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 Hot Potatoes主要功能简介

Hot Potatoes不但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快捷地制作出网页式的阅读、完型、字谜、配对、排序、简答等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便于教师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师开发的网上练习题能够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在互联网上进行人机交互学习,而且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自动评分。该软件操作简捷,即使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习题的制作过程也不会存在较大难度。下面简要介绍Hot Potatoes软件的主要功能,并以图示加以说明:

完型填空题在软件中称为JCloze,完成以后的网页习题(图1)与传统的完形填空相似,学生可直接在文本的空白处键入单词或短语。填充完成提交后便可对各道题自动评分。JCloze题型通常应用于语法、词汇等练习中。如果将多个正确答案同时输入至软件中,JCloze题还可以提供一题多解,并对学生的答题自动识别并评分。

网页式字谜题(JCross)的模式分为两种:手动排版或者是自动排版。教师只需将单词输入至框架中,点击提示键(Hint)便可输入提示,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提示的帮助完成习题。软件提供的限时功能可根据需要限定习题完成的时间。此类习题(图2)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也赋予了词汇学习的娱乐性。

配对练习(JMatch)有两种样式:鼠标拖曳式和下拉选项式。在练习左边选项中插入图片或单词,便可做成图片与单词(图3)、单词与单词的配对练习。此练习适用于学生的词汇训练,可根据需要制作成多义词、反义词、词组等的搭配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逐渐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重组排序题(JMix)可以根据所键入的单词、字母以及标点符号,做出多解答的排序类习题。练习形式分为鼠标拖曳式和点选式两种。此题型可以用来要求学生把打乱顺序的单词或句子按照正确顺序排列好,以检验学生对单词和句子的运用能力。同时,排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

网页式阅读题(JBC)可以帮助教师便捷地生成网页形式的阅读理解练习。制作习题时,只需要将现有的阅读文本插入,再输入问题的题干与答案即可。如果教师想要测量学生的阅读速度,还可以使用计时功能规定阅读时间。通过限时阅读,可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此外,多项选择练习题的自动对答功能可以在每一题完成后给予回应,也可以在全部习题完成后给予评分。

网页式简答题(JQuiz)除了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单选、多选、正误判断等形式的客观选择题,还可生成主观测试题。教师只需输入所有可能的答案,便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自动评分,并显示正确答案或部分正确答案。

教师完成练习题的制作和存档后,点击编辑页面上的网页储存按钮( )就可将习题存为HTML网页形式,而无需掌握HTML网页制作和JavaScript编程技术。网页习题自动生成后,只需上传至网站便可供学生课前或课后的学习和巩固练习。如需组合不同的题型,还可利用软件的高级功能The Masher选项,开发适用不同需求的组合练习。

Hot Potatoes还具有多媒体应用功能,可根据需要在页面插入图片、音频、视频(图4)及其它链接等,让学生边听,边看,边理解,边练习,实现学习过程的多维化。采用真实的多媒体学习材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能力,王立非[7]认为策略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即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如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等。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软件自带的CGI程序能够在学生每次做完练习或测试后将结果发往教师事先输入的电子邮箱。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进行学生的成绩管理,追踪记录学生的成绩以及完成练习或测试的时间,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课堂或课后学习情况,以达到师生课外互动的目的。

二 Hot Potatoes应用优势的实践前景

1 整合第一、二课堂,建立富于交互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新模式

陈坚林[8]在分析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新趋势时认为:“计算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起到的不再是一种辅助的作用,而是主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高度的互动,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共享和依赖,是达到优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Hot Potatoes以多种形式的习题,多媒体材料的应用,以及自动应答和提示功能达到人机互动性的优势,大大缩短了刺激――反应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引导语言学习的个性化,开放式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改变了过去单一文字或孤立静止图形传递的局面,以利用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学习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全身反应,在直观性、趣味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记其义、发其音来整体地学习英语。”[9]语言练习与网络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其资源巩固课堂所学,教师的教学也能够从第一课堂延续至第二课堂,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辅导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要改变现有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收知识,蔡基刚[10]认为,实行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并且能够保证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Hot Potatoes,可以帮助教师利用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真实语言材料,开展有趣的、富于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换。此外,将Hot Potatoes练习应用于第一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将听讲时学到的知识由瞬时记忆转为短时记忆,而学生在课下的第二课堂又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再次巩固课堂所学,并逐渐构建起长期记忆,这样学习得来的知识会更加巩固,更加有效。

2 模拟四、六级网考环境,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评估模式

Hot Potatoes的多媒体功能在帮助学生熟悉四、六级网考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模式,四、六级考试模式也开始由传统的笔试逐渐转为网考。这一考试形式的转变让习惯了纸笔考试的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陌生的网络环境,再加上视听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焦虑心理,无疑又给学生的发挥增加了难度。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Hot Potatoes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网考这一新的评估模式。

以网考听力题型为例,听力理解部分包括音频选择题和视频选择题两个部分,利用Hot Potatoes软件的JBC以及多媒体功能则可以仿照这一模式,插入音、视频材料,编辑题目,设定计时,并上传至教学平台,让学生能够按照真实考试环境体验网考。又如,针对听力综合部分中的段落填空和听力写作,Hot Potatoes的JCloze功能可以利用现有学习材料开发仿真题,便于学生练习。计时功能更是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使其逐步适应机考快速阅读的要求。因此,Hot Potatoes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会使学生迅速地适应网考的评估模式。

三 结语

Hot Potatoes是一款非常实用且又操作简捷的英语教学软件,只需通过简单的步骤,输入相关的学习材料,确定输出的形式(如自动提示、计时等),便能自动生成网页式习题。此外,还可通过其SCORM功能与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相结合,达到系统间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教学平台的管理功能。Hot Potatoes能够利用已有各种媒体资源,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辅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整合第一、二课堂,提高教学的交互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觉意识,从而把“有限”变成“无限”,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坚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对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新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08,(1): 3-8.

[2]Ken Beatty.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7-74.

[3]Phil Benson.Teaching and Learning Autonomy in Language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07-177.

[4] H.D Brown.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52-155.

[5]Gary J. Anglin.Instructional Technology: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econd edition)[M]. Englewood, CO, USA: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1995:263-313.

[6]Jeong-Bae Son. Learner Experiences in Web-based Language Learning [J].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2007, 20(1):21-36.

[7]王立非.借鉴国外,立足本土,创新教学[J].中国外语,2007, 4(6):13-16.

[8]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4: 9-12;49.

[9]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8-14.

[10]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2):83-91.

在web.uvic.ca/hrd/hotpot网站注册登记,可下载最新版的Hot Potatoes。使用者无商业目即可免费注册使用。

An Application of Hot Potato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WANG Qian WU Zhong-ji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China)

第11篇

关键词 个性化 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标签出现在人才需求的位置栏里,而且近年来关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课题讨论也愈演愈烈。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高校外语教师,根据自己切身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实现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也有一些感触。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主意识的个体,而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化教育,其目的在于充分的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的能力和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然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我们在重视其共性的同时也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有效地培养其个性,实现个性化教育。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确立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即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相应的教学过程、教授的方法也因人而异。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在接受,消化,应用新知识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设立一个基础的即最低级的教学目标(基础目标),这个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当然也是大家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只是需要的时间、精力不同而已。然后在这个目标值之上接着设置几个阶梯式的提高性的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能力,在相同的时间内努力达到自己可以实现或者够得着的目标即可。

2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差异最主要和课程性质相关,基础性学科和实践应用型学科的授课方式肯定千差万别,同时教学方式也和授课教师的性格,经历,讲课风格等息息相关。但是优秀的,成功的教学方式是应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欲望,在学习参与中体验提高,在知识创新中寻求个性发展。同时也应该依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目标为引导,不拘泥于形式,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上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外语不同于工科,理科等学科,其教学方式更随意,选择性更多一些,即更个性化一些。在笔者看来,大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2.1以教师引导为主的课堂学习

语言本身就是交流,而外语学习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所以外语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去交流或者去促进交流的过程。语言的交流是双方的,外语课堂上教师是引导,学生则重在参与。同时应根据课程的类别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能力的高低,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在课堂参与中提高学习质量。此外在此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感觉被尊重,进而体会到自己努力的价值。

2.2个性化的课后自主学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教育领域科技的手段也在改变着人们学习的场景和学习方式,而且数字化,信息化和移动化的教育也越来越被关注。因此在当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的高科技,对外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扩充了课堂有限的45分钟,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外师生互动、学习、交流的机会。

例如我们现在所大力推广的微课堂,网络课堂,慕课等等。这些不仅拉近了课堂外师生的距离,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得大家能有机会去接触,去学习世界各个高校的精彩课程,去和他们进行交流,接触不同的教学风格,聆听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所以在当下笔者认为因为网络的便捷性,使学生的自由度大大提高,借此机会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个性化的课后自主学习的好时机。因为课后失去了课堂教师学生的监督,家长也不会像小学生中学生那样“陪读”,也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所以他们往往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决定学习速度等,因此作为高校的一线外语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跟随科技的脚步,根据学生的个性,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任务为指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课后自主学习。

3个性化的学习材料

也许有人对于此会有疑惑,因为历来学生的学习材料无非就是以教材为主,老师分发的课后补充材料为辅。但是对于学习语言的外语专业学生来讲,语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鲜活性和实用性。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教材是基础。但是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特别是视频当中文字,画面,色彩和声音的全方位展示,再现了语言当时发生的真实场景,而且信息容量大,具有实时性,有效性和事实性,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最有效最鲜活的课后补充材料和拓展资源。因此作为教师也需要时时关注这些,争取把最适合学生的资源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减少学生的盲目性,节约学生的时间,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难易程度,附上适当的讲解,标注等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应用性。

4个性化的课后作业

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高和改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关照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持续,稳定,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因此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课后作业也因该体现个性化。具体而言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保证考察其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含有一些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难度系数阶梯式增长的自我提高作业或者发展作业。学生则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精力、兴趣等综合考虑来选择自己想要完成的等级或者数量。与此相对的是设立一些难度系数同等的任务,学生完成的时间越短则越好,这个有助于训练外语系学生的速度,例如快速阅读,听力等等。

5个性化的评价制度

评价是指通过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复合分析研究和评估,从而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一般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的综合,是对过去表现的一种评估。但在笔者看来其本质不仅仅是一个评估。评价本身无好坏,但是评价其本身对于未来的走向有一定的的推动作用或启发提示,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能延续其学习热情,激发起学习兴趣,挖掘其内心的学习需求和积极性。因此在笔者看来,对于学生的评价分为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两个方面比较好。横向评价即纵观全部学生,将其进行定位和评价,此评价是通过和其他人的比较产生。与此相对的是纵向评价:不和他人比较,参照对象仅仅是该学生的过往的表现,能力,成绩等,看其进步与否和进步大小的问题。

6结论

本论文主要从教学角度出发,仔细地探讨了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在重视学生共性的同时,尊重其个性,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课后作业都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立基础,提高和发展等多种等级,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同时利用现代的网络科技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最后评价制度也应该实现横向的他人比较以及纵向的自身比较制度,实现个性化教育。

基金项目: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Z04022014000304)“独立学院外语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

参考文献

[1] 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9).

[2] 谭欣.基于YY软件的网络英语教学法研究[J].教学研究,2013(04).

[3] 任红艳,靳莹.有效教学新视角:微课程观下的教学专家系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第12篇

Abstract: English language autonomous lear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and Internet undoubtedly requires the learners' internal factors, such as mo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etc. Meantime the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material and social factors also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ers'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To improve the external factors is no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in EFL teaching.

关键词: 网络环境;自主学习;外部指向性条件

Key words: Internet;autonomous learning;external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15-02

1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在电脑与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的同时,学校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首次提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该模式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教学方面强调因材施教,主张实施个性化教学,在学习方面倡导自主性学习;二是指出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点,在教师讲授和辅导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时间,学习水平等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合理利用计算机,强化训练,进而快速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在2004版课程要求的基础上,2007年7月教育部再次修订和完善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的普及,为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更加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即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

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和学生理念中根深蒂固。以云南财经大学为例,自2006年以来,学校大力投入,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每周2学时,可在老师的辅导下,人手一台电脑,利用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有的老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仍在网络课上花一半的时间讲授教材内容,其余时间学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这种课堂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仿佛“新瓶装旧酒”,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却没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有的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模式又走了极端,自主学习变成自由学习。此外,教师和学生面对信息量极大的网络软件,电子教材,及各种网络资源,都存在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的问题,因此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外部指向性环境因素成为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信息时代优化英语自主学习外部指向性条件的可行性

从理论上来说,建构主义、结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都强调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从教与学的实践中来说,自主学习应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学习者自身而言,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影响其自主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即内部指向性条件(the internal factors of autonomous learning);另一方面,学习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是否具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能力,学习资源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外语学习社会条件等等客观因素即外部指向性条件(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也会不同程度影响自主学习的效果。

对于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无疑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学校与教师而言,优化英语自主学习外部指向性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学管理与环境优化;教学组织者――教师的信息素养的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优化。

2.1 教学管理与环境优化 以云南财经大学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例。云南财经大学2006年实行教学改革,实行分级教学,新生入校参加分级考试,按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为实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必要条件;英语水平相当的学生可以在同一班级学习相应的材料逐步适应个性化自主学习。学校先后引进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与视听说网络教学平台、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网络教学平台、朗文交互英语网络平台等,为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

除此之外,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可以在除了网络课以外的课余时间,在家里或其他任何有网络的场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网络资源和自主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大大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免费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教室,除了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自由使用语言实验设备,进行口语、听力、阅读、语法、翻译、写作等语言练习,也可以借助英文原声音频、视频材料感受西方文化,培养英语语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师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优化 当代信息与交流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引发了教育信息化热潮,包括英语学与教各个学科教学的革命,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大批教师认识到信息与交流技术在促进英语教学方面的优越性。目前,云南财经大学大力投资引进最新的教学软件,大大减轻教师日常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师的劳动创造性。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大多数教师已经学会合理利用国内外网络期刊、数据库获取文献资料进行英语教学研究;运用SPSS,EXCEL进行英语教学研究数据分析;运用语料库工具开展英语教学分析与研究,以及利用数码摄像机或录音笔记录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以进行教学反思。大多数教师的信息能力的内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越来多地人认识到积极面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消除技术恐惧症是优化自身信息素养的必然选择,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2.3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为主,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中心,学生被动吸收;自主学习模式则是赋予学生自主管理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责任。教师角色转换,从课堂的主要讲授者转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自主学习不同于自由学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如何把教学内容与重点渗透到教学材料中,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实践训练,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下能利用网络材料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在纷繁复杂的学习材料中,找到学习的重点、难点。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是信息时代的优势,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则将这一优势最大化。

就教学内容而言,传统教材选材陈旧,语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自主学习环境下的教材品种多,更新快,有的直接选自国外原汁原味的杂志,如云南财经大学2013级学生选用的《全新版视听阅读》其中很多内容直接选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配上原声的视频,清晰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学生利用网络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进一步发挥自主学习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自我学习需求,课堂为学生指导了学习重点,网络则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工具。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趋势,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要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优化外部学习环境成为必然途径。

科学有效地教学管理,便利的网络环境,为实现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保障;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使得因材施教、因需学习成为可能。而这些外部指向性环境因素的逐步优化也将进一步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采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实现自主学习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2007-07-02.

[3]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J].中国外语,2008(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