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铁每周工作计划

地铁每周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22 13:3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铁每周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铁每周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地铁;票务系统;AFC;收益审核;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064-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化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在各个生活及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随着地铁的逐步开放,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地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构建了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地铁票务系统。但是,人们在享受新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时,因计算机网络终端分布不均、开放性、互联性等特点,计算机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网络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确保地铁正常运营,这就要求构建的地铁票务系统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措施,加强地铁票务系统信息的安全管理,减少人力、物力资源及经济的损失,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本文对地铁票务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包括地铁票务系统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及票务等安全管理工作。

1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地铁票务中心,要求票务中心的领导及全体员工都签署了《安全生产、消防、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生产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全体员工进行三级安全专业培训,包括运营分公司级别、中心级别、车站(班组)级别三个安全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加强票务中心工作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定期由客运部牵头会同票务中心、站务中心、安保部及计划财务部对票务系统进行安全监察,作为票务系统管理机构,可以深入到票务中心、车站票亭等对人员操作安全、工作环境及AFC设备等进行安全检查,若发现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应下发整改通知单,待下次检查,确认是否整改。

再次,建立一套安全网络,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地铁票务管理部门在票务中心建立一套安全网络,每月定期开展安全例会,车站每周举行一次安全例会,讨论各项安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安全管理事项,由于票务职员是票务安全管理的一员,加强票务支援的安全教育工作,对薪金职员进行不同等级的安全培训工作,逐级通过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加强车站票务SLE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以保证票务系统正常运营。

最后,建立危险源管理流程,在地铁运营中,既要做好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等安全认证和取证工作,也要提前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危险管理控制流程,通过地铁票务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各个部门召开安全例会,从票务系统运营的危险源为出发点,包括AFC设备、票务备品、安全管理制度、票务作业环境及票务人员安全意识等;进而有效辨识出危险源所属的部门,由各危险源所属部门向票务中心申报,经上级领导批准后,各个班组安排工作人员对相应的危险源进行整改,确保票务工作存在的危险源均处于管控状态,定期对整改的危险源进行巡查,以保证票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信息安全管理

自动售检票系统是票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ACC、LC、SC、SLE及票务五个层次组成。其中,ACC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系统、域控制器、运营管理系统、监控系统、报表查询系统及车票初始化设备组成,在C/S模式下,可以调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在车站终端设备(SLE)中,主要包括自动售票机、闸机、自动验票机、自动增值机等设备,除闸机外,控制主机均为工控机。在自动售检票系统中,采用Windows2007 Server操作系统,管理终端均为个人PC电脑。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中,自动售检票实现了信息安全管理,包括:

①硬件冗余,通过在中央自动检售票系统核心交换机之间设置网络冗余连接,有效避免了单点网络故障影响系统运作。

②边界防护,在中央自动检售票系统与通信系统及各个银行系统的连接边界,设置防火墙,并制定了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开放特定的IP地址,确保了系统网络的安全性。

③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备份的方式,每天对每个车站系统数据库进行一次备份,将同时生成的两个备份文件分别保存在监控终端电脑和服务器上。

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制定《地铁自动检售票系统使用管理规定》、《自动检售票系统数据管理办法》、《AFC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等。但是,随着新形势及新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票务系统的统一管理,现有的自动检售票系统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基于此,为了加强自动检售票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应建立基于LeagView的自动检售票系统安全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自动检售票系统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与管理员交互的Web客户端、LeagView服务和运行在各个被管理设备上的程序等三个层次,在Web客户端模式下,可以允许维护人员实时管理自动售检票系统,其具有分权限的功能。然而,在账户和权限控制管理中,一旦管理员拥有超级管理员账户口令,管理人员就可以浏览、执行系统中的任何文件和程序。在远程控制管理中,通过LeagView系统对远程终端进行维护操作,在远程监视模式下,管理人员可以看远程桌面的屏幕;在远程交互控制模式下,管理人员既可以看到桌面屏幕信息,也可以操作鼠标和键盘。

除此之外,在系统运行监控上,在自动检售票系统安全管理中,网络拓扑和设备配置是基础工作,只要对其进行简单的配置,LeagView系统就可以自动发现网络上所有可控制管理的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同时也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由于系统运行监控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网络系统监控、主机系统监控、数据库系统监控及终端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等,其中,对于数据库系统监控,主要包括整个数据库系统参数和单个数据库参数的监控,如数据库名称、数据库空间利用率及数据库服务的启动时间等,通过参数的配置,可以加强数据库服务进程状态时间、SQL执行效率事件的处理。

总而言之,对于自动检售票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是地铁交通一考通成功的关键,必须确定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自动检售票系统中,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重点加强设备、网络安全的管理,防范一卡通攻击,以保证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能够安全运行。

3 票务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地铁票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票务的管理,以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为依据,从上述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概述可知,作为地铁票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加强票务的安全管理,必须将票务系统运营中产生的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如《票务管理规定》、《自动检售票系统数据管理办法》、《AFC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车站票务管理手册》以及《车站票务应急处理程序》等,将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实处,及时发现票务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予以纠正,有效防止票务舞弊的发生。除此之外,在票务管理中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3.1 加强票务系统数据管理

数据库是票务系统的核心部分,在票务管理中,必须认真核对系统中的数据,当核对发现差异时,作为票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帮助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的技术人员共同找出引起差异的原因,以保证系统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然而,对于自动生成的数据来说,因系统自身的原因,对数据的审核会比较困难,如自动售票机无法实现每日清点的功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核的难度。而半自动售票机的实现,可以有效防止票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收入都是以系统数据为准。

3.2 加强节假日的票卡管理

在大型活动庆典及节假日期间,导致车站大客流发生,这就要求必须制定每个车站车票的最低保有数量,并且配送足够的预制单程票,确保票卡及时配送到位,有效缓解车站客流总量。在票务运营中,若客运人员不及时疏散客流,站厅将会滞留很多乘客,这给票务运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因此,作为客运值班员和站务员,必须注重节假日期间的票务管理,以保证票务系统的正常运营。

3.3 加强各种票务数据的管理

票务系统运行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票务数据,如客运量、客运收入、票务营销数据、平均票价等。作为地铁票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将产生的各种数据及时传输到上一级的票务系统管理服务器中,然后票务中心、客运部对提供的票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生成报告,以便为今后的客运、调度部门制定运营计划和票务工作计划提供详实、可行的依据。

4 结 语

在现代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地铁已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在地铁交通运输中,票务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地铁的顺利运行,就必须加强票务系统的安全管理,尤其是自动检售票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加大自动检售票系统的设计,实现基于LeagView的自动检售票系统安全管理,并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和票务管理,以保证票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祥.数据仓库在地铁票务系统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2] 刘薇.地铁票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3] 叶芳.南京地铁票务系统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5):103-104.

[4] 黄佳崴.浅析地铁票务安全管理[J].科技视界,2012,(35):231-233.

[5] 牛凤午.深圳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建设[D].天津:复旦大学,2008.

第2篇

一、确立大德育意识

学校德育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指向、选择、调节行为的作用,这是德育的导向,它决定了学校各项工作应以德育为首。学校须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方向思考,全面策划学校德育工作。

1.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学校德育工作

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师生成长的要求和需要,学校从整体发展规划入手,系统设计、策划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确立明确的育人方向,并将这个目标分解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部分。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进行科学设置,形成师生成长的各阶段(每学年、每学期)、各个方面(德育各元素)的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案。无论是学校发展规划,还是每学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都有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和目标,目标呈阶段性向前推进。每阶段的德育工作计划都较全面地涵盖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少先队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学生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生环境教育工作计划等,每学期学校都编制《德育整体计划安排一览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与德育工作的各部分组成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每学期德育工作一系列的操作目标和操作方案,保障了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地向前发展。

2.全员育人,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首先明确向全体教职员提出“教书育人”的要求,引导学校的活动和教师的工作行为都必须赋予教育的元素,都应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教育,促使全体教职员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一切教学行为。其次,学校建立稳定的德育工作队伍,全体班主任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组成员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力量。副班主任的设置不仅适合于儿童校内发展的特点,更从客观上加强了教师的德育意识,每学年学校都争取设置每班一个副班主任,协调班主任一起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

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教育力量。设立家长学校,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就成为正式学员;学校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方式方法,宣传学校的办学目标、教育策略。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交流;家长委员会内设委员会理事会,处理日常事务和主持学校信息网络中的“家校平台”。在学校的许多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义工”热情、忙碌的身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相得益彰。社区教育同样是学校“大德育”体系中不能忽视的内容。学校重视与地域各方的协作,建立由街道、协作单位、专业团体的文化站、团委、专业人士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空间。

3.文化熏陶,营造独特的校园精神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隐性课程,对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场所及儿童年龄特点等设置各类场室和环境。规范的布置,明确的规则,丰富的人文内涵,时时刻刻在规范着师生们的行为,滋养着师生们的精神。

体验是德育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师生提高德育认识、升华德育情感和意志、实践德育行为的真实载体和宽阔空间。无论是每阶段各项传统活动,还是每天的早操、每周的升旗仪式、“快乐体育”大课间等,师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训练有素的组织纪律,以及智慧横溢的学识才华,都无不使每一个人感受到“健康、快乐、成长”的校园精神。

二、细致管理,追求成效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自上向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向上的自觉响应的常态式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最基本特征是重细节、重过程。学校将德育工作的计划和实施融入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个细节,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推动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1.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

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出现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明确向全体人员提出“德高为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服务公约》《教育质量监控管理细则》等,引导和规范教职员的教育教学行为,工作的检查落实到年级和学科组,并通过每学期的考核评比引导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方向。专家的专业引领,优秀教师的经验案例,学校对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能给教师们及时、有效的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惑,并在实践和思考中提高工作能力。学校更重视对青年教师和新调入教师的工作指导和培训,制订工作细则。“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一支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表率、追求高尚目标、追求有效教育行为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保障。

2.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帮助青少年学习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基本道德观念、逐步形成行为习惯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学校重视养成教育,把它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以此作为建立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基础和保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各时期的心理特征,学校制订了各年级养成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从“上课学会聆听”“上课学会说话”到“接纳他人”“和教师交往”,涉及到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课堂开始,在行为中落实,明确要求,严格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认知,在训练中形成习惯。学校还有意识地将学校生活与家庭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并在不断训练中巩固认识、提高能力,一点一滴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推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3.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第3篇

你是否曾在地铁上玩一款游戏玩得忘了时间,坐过了站?

你是否曾经为了看一本小说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你是否曾为追心爱的美剧等到半夜三更?

这就是沉浸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很投入”。1975年,芝加哥大学Mihaly Csikszentmihalyi博士(以下简称M.C博士)发表了专门的研究报告,他在解释“快乐”的过程中,发现了“沉浸”――当人们在进行活动时如果完全投入情境当中,会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即进入一种沉浸状态。之后,M.C博士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来帮助人们进入沉浸的状态。这些理论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以改进交互体验。其中,最令人鼓舞的成果之一是对“沉浸区”的定义,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有感觉”。

为了维持一个人的沉浸感,他所参与的活动需要在“活动本身的难度”和“参与者的能力”之间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活动的难度超过了参与者的能力,那么参与者将因为受活动的压制而产生焦虑;反之,如果活动的难度低于参与者的能力,参与者又会感到沉闷。幸运的是,人类拥有忍受的能力,这使得在“难度过高”与“太沉闷”之间存在一个模糊区域,一个不会产生焦虑和厌倦的区域。

二、沉浸理论引发了我们对管理者推进任务的思考

是否能把沉浸理论应用于管理中呢?是否能通过管理方法、工具、系统的设计,让团队的工作进入“沉浸区”呢?

笔者对大量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调研表明,80%的管理者都有这样的苦恼――重要任务推进不利!老板和员工都不满意。员工认为交办的事项都完成了,领导却并不满意;抱怨中层管理者没有人情味,只顾抓工作;抱怨没有成长,年复一年,总感觉一无所获。老板认为交派的任务经常到期了还没有进展,从而批评中层管理者盲目同情下属,不执行命令。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任务推进课程,目标就是将沉浸理论应用到管理中,帮助管理者将工作任务带入沉浸区,让团队在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发”“快乐”和“成就”,从而帮助管理者将组织的期望变成团队自发的承诺,把行动落实为可见的结果。

三、任务推进如何让团队工作任务进入沉浸区

任务推进课程是什么?任务推进课程遵循经典的PDS循环,主要有三个核心过程,即任务布置、执行控制和检查提高。每个过程之下设计了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遵循沉浸理论的要求。

任务布置

聚焦核心任务:让团队明确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并达成共识。沉浸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团队的目标不清晰,或者不被认可,或者下属感觉目标的吸引力和价值感不足,他就不可能沉浸于这个任务。这也是进入沉浸体验的一个重要条件――目的性。同时,沉浸理论要求合理分配注意力,排除干扰,所以团队任务必须聚焦,减少分散。典型的例子是,人们之所以能够沉浸于一款游戏,一定有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在持续推动他继续游戏,如一个悬念、求胜心,或者想看到一个美好的故事结局等。如果没有了这个目标带来的持续动力,玩家将觉得游戏枯燥、无聊,从而停止游戏。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带领你的团队找到并将精力和资源聚焦在这个最重要的任务上。

关注先导指标:核心任务明确了,仅仅是第一步。假如一个只有5名业务员的销售团队,制定了4000万的年度广告销售目标,如何完成呢?有的团队经理直接将4000万的任务平均摊到5名业务员身上,每人800万。这样简单粗暴的压力传递必然带来团队成员的抵触和抗拒。5名业务员能力强弱不一,能力强的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能力弱的呢?很可能就会被指标压得抬不起头,导致焦虑、反感和不满。管理者必须带领团队明确先导性指标,这个指标不是每人800万的销售额,而是一些能够帮助完成800万销售额的动作性指标。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找到的先导性指标是两个:一是为每个目标客户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二是对客户的拜访或接触频率保持每周至少1次。当管理者关注的是这样的先导性指标时,我们发现销售团队整体的焦虑、压力减小了。这就好比游戏中不停被踩爆的“地雷”,不停刷出的怪物,你知道只要踩够足够多的地雷、打败足够多的怪物,你就能顺利过关,就能实现最终的任务。先导性指标的设计让任务保持在挑战和能力的平衡区中,这样你的团队就能沉浸于任务中了。

执行控制

建立管理看板:制定了先导性指标后,管理看板可以保证这些指标的落实。许多人沉迷于刷微博的原因是想获得更多的粉丝,让自己的微博得到更多的转发量。因此,每个微博账号后的粉丝数目、每条微博下的转发量就是他们的看板。今年8月,微信推出了经典的“打飞机”游戏,这款几乎每个70、80后都在儿时玩过的“老掉牙”的游戏突然又火了起来。“打飞机”的游戏界面依然很朴素,玩法也没有改变,却让更多的人沉迷其中。它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看板,即可以通过和好友PK,完成好友间的游戏排名,既联络了感情,又增添了激情。

M.C博士指出,“在沉浸体验中,我们需要时刻掌握自己的进程,好像音乐家时刻都能听到自己演奏的每个音符,并意识到它是否正确一样”。管理看板将管理者制定的先导性指标的完成进度和情况清晰地展示在计分板中,激励团队成员保持完成任务的斗志。管理看板的设计方式多种多样,以下是我们给大家的一些例子:

激发持续改进:建立管理看板后,团队成员在先导性指标上的完成进度一目了然,但数字是冰冷的,管理者需要发掘数字背后的问题或积极的一面,运用持续的激励激发团队不断改进或坚持。M.C博士认为,在一个没有反馈的环境里保持沉浸体验很困难,因此必须构建持续的反馈环境。

在持续激励中,管理者需要有效结合管理看板,分析员工行为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激励和激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好”字,可以说得空洞乏味,让人感到勉强应付;也可以说得饱含真情,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持续激励很重要,如果老师发自内心地夸奖孩子“确实有头脑”“鲁迅是大文豪,你是小文豪”等,能够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对员工也是如此,管理者要运用“以员工为中心”的方法,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员工的心理需求之间建立明确联系,分析员工的行为而非态度,给予员工有效的反馈,与员工展开真诚的双向对话。

检查提高

坚持跟踪例会:构建持续的反馈环境的另一个有效方式是坚持跟踪例会,这种方式曾被运用在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设计中。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语言的获得与环境有很直接的关系,通过课堂情境创设和学习环境设计,或者是在线学习环境设计,能够使学员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对学习任务的进度进行检查,并以类似例会的方式开展。

在任务推进中,跟踪例会有非常多的价值,如使团队保持对最重要目标的专注度;使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如何推动先导性指标;为团队成员完成工作计划提供必需的帮助;为团队提供了庆祝进展的机会,为团队注入活力等。

跟踪例会必须定期召开,内容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跟踪,每个团队成员就自己在上次会议中做出的计划(承诺)汇报工作;二是回顾记分表,评估工作计划是否可以推动先导性指标,先导性指标是否可以促进最终目标;三是为下一周做出高质量的工作计划。

第4篇

然而,一股新生代力量降生。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了稳定工作、福利保障的安全襁褓,开始背对职场,剑走偏锋,勇敢地迈向SOHO。

SOHO是对既定生活模式的背叛,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变通。专家普遍认为,现代社会本应让工作与生活分化,而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与工作场所又出现了融合性质的发展趋势!于是,由“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简化而来的SOHO一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SOHO主义,它的思潮正在新生代之间引发一股新新职场潮流。

要工作更要自由

左手创业,右手SOHO

袁力说自己是个散淡的人,最受不了公司制度的那些条条框框,这让他对进入某家企业做职员的想法敬而远之。自两年前毕业于北京某大学后,他没有像身边的同学那样东奔西突找工作,而是南下来到了女友就读的南昌大学。袁力说:“其实,最初是抱着玩玩的目的来这里的。”

不久,他发现,其实这里有个小小的市场可以发掘,即销售过刊。“过期杂志便宜,成本低,但阅读价值还相当大,学生兜里钱紧张,往往舍不得买新杂志,便宜的过刊正好可以满足他们。”于是经过稍稍的准备后,他的凝远书店在公寓小区的一角成立了。

开办之初,市场运转遇到了些小困难,比如充实过刊种类、联系发货商之类。经过自己的一番开张铺点,袁力终于和武汉、郑州等地的发货商建立了业务关系,这使凝远书店多了许多当地买不到的杂志,并逐渐得到学生们的认可。

自己做老板的他,生活过得相当“悠哉”,不用每天起早贪黑,也不用担心被谁炒鱿鱼。由于书店的规模日渐扩大,报刊杂志的种类增多后,袁力开始招募学生,并把书店的日常经营给他们轮班照看,自己则负责管理和对外联系。“其实,项目选择是不少有志者的难题与无奈,大的还暂时没能力,小的又似乎不知从何下手。其实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只是等待人去捕捉。实际上,高校本来就是个很大的市场,做得好了赚钱自然就不在话下了。”袁力说。

生性活跃的袁力,在书店逐渐走上正轨后,他就利用大把的剩余时间为一些媒体、网络公司做校园推广策划。

“接单子做事情比较有意思。接手就做,完了拿钱,一茬一茬的,SOHO嘛。”他说。

事实上,袁力更愿意说自己是个游走在自由职业与微型创业之间的人。“赚钱贵在务实,能从细微之处寻找商机才是精明者的做派。小项目是否值得一试,要看自己的判断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最首要的,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尝试。”

网络上的香港米兰站

25岁的达贝妮如今已是中国网络拍卖平台的一颗耀眼明星,她经营的“香港米兰站”目前被称作淘宝上“最牛的店铺”。2005年3月31日注册,4月4日开店。在这里,你看到的是顶级名牌、奔驰、豪宅、酥胸照,以及网络掌柜自己痛彻心扉的爱情故事。

达贝妮从小的理想就是考第一名,独来独往惯了,身边没有朋友,念大学的时候就拿着妈妈给的4万元在学校附近的莘庄买了一套40平米的房子,搬出了校园。这套房子,就成了达贝妮炒房生涯的起点。达贝妮在网上买到它后还继续挂在网上,只是觉得好玩,想不到三个月后,有人出价,达贝妮一下赚了十几万。

最初,达贝妮开始自己的拍卖业只不过源于“卖自己的闲置品”。朋友们说,达贝妮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女孩。她租的房子在著名的丁香花园附近,靠近华山路,但达贝妮没住自己名下的房子,它们放出去能赚更高的房租。在这间一层带花园的两房两厅里,门口整齐摆着十几双Gucci一级的正牌鞋子,奶黄色的冰箱里除了八喜、哈根达斯就是整盒的凉拌面,书房里LV和Dior包包散落在书本间,达贝妮就坐在大小包包旁的电脑桌前,买卖她钟爱的有质感的顶级品牌。

达贝妮说她就是喜欢这种东西进进出出的感觉,总能保持新鲜感。她喜欢LV,特别是限量版,因为转手划算,二手跌价不多。钱对于达贝妮是劳动和智力上的认可。“体现个人价值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衡量,社会贡献和对家里的爱都不是能拿出来计算的。”钱带给达贝妮超强的成就感。

她的Fans都很羡慕达贝妮的生活。在上外附中教电脑的Wongyaya工作三年了,在她眼里,达贝妮率真、诚恳,是集美貌、身材、智慧、钱财和才华于一身的传奇女孩,过着“独身,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生活,是每个女生都想要的日子。

每天上网回复留言是达贝妮的必修课,“正是为了这些支持我的朋友,我才把店开到今天。”

达贝妮说:“我就是一个做什么都很彻底的人。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张扬,没办法,性格使然。”

设计师崇尚自由状态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页设计与制作成为一个热门行业,许多具有网页设计制作特长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风七正是其中的一员。

记者好不容易才联系到风七,因为他业务繁忙。“我是2000年毕业的,算是室内设计专业的第一批科班出身的人吧。我辗转呆过多家设计单位,有国企也有外企。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单干。风七是我自己后来给自己取的名字。”

一般说来,设计师自己单干也得找一个挂靠单位,风七干脆完全选择了“流浪”。他不久前租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把自己全部的家当都堆了进去。这间不大的房子混合了各种气质,像个卧室,又像是间办公室:一张大大的书桌上放置着一想电脑,旁边是扫描仪、打印机,以及一大叠印刷纸;书桌旁边是张并不起眼的床,堆着一些书。

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风七特别陶醉于这种自由的状态,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只做高端客户,“小工作室不比大公司,我们不能以量取胜,要靠我们的创意,要靠精品意识。”风七把这间房子称作“居家视觉”。“我就是喜欢做网站、网页设计,也做一些平面设计。”他说。在这之前,他曾努力学习过平面设计的各类知识,经常泡在网上,从其中认识了很多朋友。“最开始的一些业务就是朋友介绍过来的。”风七有些感恩地说。

于是,老客户再带来新客户,风七慢慢积累了一个客户群。一些经常合作的房地产公司向风七抛来橄榄枝,希望聘他,但风七已离不开现在的自由状态。在他心里,自由比什么都可贵。对于设计师来说,没有压力,才可以轻松地找到很多灵感。

“很多人把我们这种人称作SOHO族。在我看来SOHO应该是一种心灵态度和生活态度。所以,我更喜欢称自己是SOHO主义者。”风七说。

SOHO主义谱牒

隐性就业的潜流

“我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收邮件,处理昨天未处理完的事情,制定今天的工作计划,开始分布操作,利用E-mail、QQ、快递、电话,处理在哪些媒体刊登稿件、哪些客户需要沟通等事情。”公关策划师贺占鳌,声情并茂地描述他的SOHO生活。

一般说来,SOHO族也分个人和团体两种。在新生代的SOHO族中,有的是基于当事人个人独立接活,并独立完成相关业务。这类SOHO主要局限在那种对独创性比较强调的业务范围内,追求创意性和风格的独特性。比如自由撰稿人、音乐人、画家、平面设计师、摄影师等。

稍微高级一点的,就以所谓“工作室”的形式开展业务,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能完成更复杂、要求更高一些的工作。比如一次商业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一个大的动画制作案子,一项企业的AI设计,或者其他一些称得上项目的比较系统的业务。这一种类型的SOHO族,主要集中在商业活动领域,比如项目策划组织、财务会计、音乐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

近年来,隐性就业、非正规就业等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它们共同的特征,便是与“正规就业”有着很大的差别。简单地说,也就是就业的组织性越来越淡。关于隐性就业,指“城镇登记事业人员名义上处于失业状态,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实际上却有工作岗位,有工资可拿”的就业形态,就业人员一般没有按照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取的途径,一般不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有合同也不办理社会保险。这类就业除一般企业外,还包括自我雇佣、家庭内就业、阶段性就业等。

人们也把隐性就业称作非正规就业。当今惹人注目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隐性就业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每年都有一部分毕业生未办理正常派遣手续,没有明确的签约接收单位,在校方统计就业率时没被算进去,但是他们仍然通过多种方式处于工作状态并获得报酬。其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就是走向了这种SOHO式的工作状态。

近年,职场专家观察结论普遍显示:非正规就业在我国有日趋普及的势头,其涉及领域也开始从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业、就业之路,转向现代服务型微小企业所具备知识型、复合型的特点。这些微型创业项目投资少、技术适用性强,多数有连锁加盟,具有较好的品牌辐射效应。大学生、年轻白领本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特点,恰恰符合SOHO以及微型创业的发展前景。

经典SOHO三剑客

“坐在家里工作,穿着睡衣赚钱!”类似这样的个性宣言,其骨子里冒着的就是SOHO主义的泡泡。

在信奉SOHO主义的自由职业者中,居家办公成为一个共同的主题,如记者、作家、经纪人、摄影师、计算机编程者,还有一些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的私人性质的小公司,如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律师、建筑师、会计师事务所等。

他们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他们随意、自由、不拘泥于朝九晚五的行为方式,他们更在意的是纯粹的个人空间、更加自我的独来独往、独断独行。他们的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既紧密相连又相对独立,私人空间与社交空间相互流动,白天与黑夜的自由混淆、工作与睡眠时间自我安排,决定了他们SOHO式的生活方式。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最先适应SOHO的呢?我们不妨从下面三类人员来考察。

艺术从业人员。最传统的SOHO一族,大概要算演员、画家之类的艺术从业人员了。他们不需要每天朝九晚五地坐班,不需要按时计算工作量,也不需要受科长处长的约束。他们要做的,只是等待。演员们等着导演,画家们等着艺术收藏者,演戏和画画以外的时间,都归他们自己支配。他们不在乎在有钱的时候肆意挥霍,如同他们不在乎在没人赏识的时候饿肚子一样。他们可以依靠网络宣传自己,也可以离开网络用传统的SOHO方式生存。

文字工作者。作家和自由撰稿人,是最适合SOHO的人群。他们的生活不受时间、生物钟所左右,惟一能够对其行动加以限制的是他们口袋里的钞票。手握钞票的日子让他们横行天下,享受生活。一旦没钱了,写稿就成为最好的省钱法。不出门就用不着花钱,写好了还能赚一笔。他们用电脑写字,上网发送给需要这些文字的人,然后开始等待下一个有钱的日子的来临。

设计人员。SOHO中的新兴贵族是各种设计人员,包括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装潢等等。自由和浪漫是他们工作的核心,天马行空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灵感的源泉。也许,他们有着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或没有完全形成时的幼稚,但他们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自成一派的时尚、消费、交际关系,与传统的诀别是如此的明显。也许,只有SOHO的,才是最富于创造的。

正如一位SOHO主义者所说,我们可以把SOHO看作职场中的极限运动,在SOHO中探索自己的极限,包括“抗压”能力的极限和体验各种工作、挖掘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极限。

互联网催化的职业革命

Internet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理念、工作方式,一如雷・海蒙德在他的专著《数字化商业》中写到的:“全球网络化的发展,将成为塑造这个星球上生活的决定因素。”事实上正是这样,那些生活在“E世界”的人们,正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

不可否认,SOHO的出现,得益于人们沟通传播方式的迅速与便捷。正是网络的强大功能,塑造了随时随地联系与互动的可能――科技的日新月异推动着工作、生活观念的一日千里。完备发达的沟通联络装备是过上SOHO生活的前提。

路透社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专家们预言:在今后10年里,他们的公司将更多地为家庭着想,因为雇主们鼓励职工在家办公,因特网将成为主要贸易工具。

不难看到,国际上拥有SOHO主义思潮的人愈来愈多,SOHO的概念也开始将新时代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创业者从集中的办公区域中分解出来,通过电脑的网络功能联系着分散的、独立的、自由的工作方式,打破了集群式的、团队化的、统一协作的工作方式,从而居家与办公、生活与工作实现和谐一体化,将幽静而独立的生活空间融通于繁杂的办公模式,使工作区域更接近于家庭的生活状态。

这种自我设计生活轨迹、自我把握生命节奏、自我实现自由的生存保障形态,可以说是SOHO最大的特征――不愿局限于在固定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追求自由办公的工作者。

而近年来那些高速增长、掌握科技潮流的大量中小型公司也自愿将自己归入SOHO一族。他们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职业选择的自由――SOHO主义的核心,应该是自由职业而非家庭办公。

观察家认为,SOHO主义者的生活方式在体现出当今网络社会的“自然而然”的规律。所以有人坦言,随着电子网络对人们生活的进一步渗透,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活动小型化,SOHO主义族群势必越来越多。

越过铁饭碗的前世今生

“铁饭碗”渐行渐远

曾几何时,中国人的普遍生活理想,就是拥有一份“正式工”的工作,住单位分的房子,然后安心干一辈子,退休了还有退休金。于是,这样的工作被人们称作“铁饭碗”。多年以来,“铁饭碗”的确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词,它意味着工作安逸、收入稳定,统一了普通民众生活理想的度量衡。

市场经济在中国初步建立和刚刚推进的时候,由于在“终身雇佣制”和“大锅饭”中产生的惰性,一些人因手中紧抱的“铁饭碗”被蜕化成“泥饭碗”,一下子就恐慌起来。但过了一些年,人们逐渐看到“泥饭碗”更能带来效率和财富,就业观念也开始有所转变,“聘用制”和“合同制”也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接受,“泥饭碗”也开始“进化”为“新铁饭碗”。

“新铁饭碗”理论说,铁饭碗不是说一辈子在一个地方有饭吃,而是说不管到了哪里都有饭吃。而这就隐隐开始接近于“SOHO主义”的某些痕迹了。只不过与“铁饭碗”、“新铁饭碗”相比,SOHO主义走得更决绝:没有工作的稳定性,没有福利保障,甚至再也没有了团队的归属感。但它同时带来的自我、自由、个性,迅速被新生代捕捉到,并发扬光大。如果说这也算一股潮流的话,那么它已经开始摆脱上个世纪那两个饭碗之间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背对职场,剑走偏锋。于是,我们看到,这个SOHO军团,个个身怀知识和技能,在自我价值实现的道路上,我行我素地“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

就此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一场职场的“革命”。这场革命,为“铁饭碗”走下神坛加了一个注脚,同时,也可能给新一代的青年人带来一次职场的柳暗花明。

越来越多的共识在SOHO族中形成。他们所追求的或者自我界定的生存状态,包括自我时间的管理、个人特长的应用和个人意志的发挥,构成了SOHO的基础,跟环境之间的关联反而减少。可以这么说,SOHO骨子里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想象,未来的SOHO不仅仅是Home Office的含义,而且会转入虚拟办公室这样一种概念,虚拟性将是SOHO主义的未来。

SOHO是柄双刃剑

自由职业思潮的滥觞,与点点滴滴的工作细节不无关联:SOHO一族不用看老板的脸色过日子,同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排挤也和他无关;不受上下班舟车劳碌之苦,不受挨挤塞车的罪;没有迟到早退之说,可以与打卡机说拜拜了;夜猫子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的终极理想可以实现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混迹于喜好的音像店、书店、酒吧、街边摊;再也不用应酬无聊的客户,聚在一起的都“情投意合”,可以痛快淋漓地嬉笑怒骂;甚至可以穿着真丝睡衣“上班”……这样的生活多让人羡慕啊!可是,SOHO真是那么完美吗?也许我们只看到了一面,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刚开始在家办公的那阵子,Linda着实乐开了花,不用一大清早爬起来挤地铁,不用成日呆在沉闷的办公室里焦头烂额,小心翼翼地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天天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随心支配,月月照样还有“薪水”拿!试问,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让人神往的小日子吗?

但是,最近她感觉SOHO的日子不仅没有以前那般爽了,取而代之的反而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空虚、失落、抑郁,甚至还出现了经常失眠、精神恍惚、经期不正常、情绪容易失控等状况,实在是烦煞人也!其实,Linda所经历的情绪反差同样也是许多SOHO族会遭遇的头疼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妨称之为SOHO综合征。

从表象来看,“不务正业”的SOHO族们享受的是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方式,但从本质上看的话却并非完全如此――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也在考验着SOHO族们把握和管理自我的最大极限;一旦出现调理不当,SOHO综合征也便跟着接踵而至,令自己的身心陷入极大的困扰之中。

此外,SOHO的生活隐忧随处可见:没有固定收入,风险完全自己承担,很有可能今天不知明天下锅的米在哪儿;容易患上自闭症,不爱出门,引发社交恐惧症;过度的自由换来的是更大的失落感,过度的聚会换来的是更强的孤独感;太有时间思考了,容易导致心理幽闭,造成极端偏执;生活的不规律造成内分泌失调,肠胃系统紊乱,偏头痛……

SOHO是柄双刃剑,潇洒自在的同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还真不少:SOHO要耐得住寂寞,否则无法完成独立作业;SOHO要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否则无法按时按点按要求地完成工作;SOHO要适当收敛个性,没有人愿意付钱给一个怪癖多多的家伙;SOHO要学会经营自己,若不“钟情”于自己的主力客户,劝你还是别做SOHO的梦了。

其实真正的SOHO一族对以上问题并不特别在意。如果你很认真地让他阐述“我究竟为什么要SOHO?我适合SOHO吗?”他会对你的问题嗤之以鼻,“这有什么为什么!就是不想上班了呗!任何不想上班的人都适合SOHO。实在活不下去就找个工作继续上班,有什么大不了啊。”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有钱难买好心情。可对于以下五条,作为SOHO的你果真乐意平静地接受吗?

首先,收入变得不确定。自由的代价就是不再有做公司白领时每月领固定工资的欣喜,而是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活儿在哪儿,这个月不知道下个月的收入会怎样,缺少安全感。

其次,创业初期会很艰难。这一点不言而喻。

第三,缺少了办公室的欢娱气氛。做自由职业者虽然少了同事间的人际冲突,但也同时失去了办公室的那种充满生机的人气。

第四,信任度建立比较困难。一个独立的人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客户建立关系比较困难,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或者更长时间来建立彼此的信任。

最后一点就是压力大。对自身和家庭成员来讲都会有无形的压力,做了自由人,原本享受的许多待遇都会遇到各种门槛。更可怕的是,一旦跟不上潮流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展望未来还看今朝

虽然SOHO综合征给SOHO主义者带来诸多困扰,但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SOHO已经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普及范围也逐渐较少地受到教育程度的约束。大量的SOHO主义者成为了美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据统计,目前美国工人在“家庭办公室”完成部分工作量的雇员占雇员总数的30%,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占10%。

美国Cahnersin-Stat曾做过一个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早在2001年,利用互联网在家工作的人数为2100万人。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3500万。

经济学家迈克・英格伦在谈到SOHO时说:“独立的办公室和家庭办公的发展趋势,意味着工作场所将更加为家庭着想;增加家庭工作安排将会减少交通时间,因而有可能增加实际的工作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SOHO主义”的好处体现得越来越多,人们已逐渐从旧观念、旧意识中走出,自由而又浪漫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美国《商业周刊》预测:“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适合在家上班。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适应经济给更多人带来了创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