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

时间:2023-02-20 17:5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课堂

第1篇

1.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建立

英美文学虽然是一门十分具备文学修养的学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非常不容易学习,尤其是对英美文化历史了解得不够深入的同学,在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更会造成趣味缺失,从而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如何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改革的前提下进行网络课堂的建立,进而实现英美文学的高效教学。首先,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建立的必要性分析。对于英美文学而言,由于都是采用翻译版本的,对于原来版本的理解和阐述,会因为翻译者的个人理解而产生不一定的结果。因此,为了能够保证英美文学的原汁原味,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恰当的原文引入。通过自我翻译进行英美文学的学习,才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的诸多限制,造成了无法进行原文教学,或者是原文教学的资源不够充分。因此,采用网络课堂,就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样的问题,利用网络强大的资源进行原文的收集,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实现网络化自学。其次,英美文学的理解可以通过网络课堂来进行深入与加深。实际上对于文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方法的讲解,更多层面上是针对个人文学素养的一种养成,了解英美文学以及学习英美文学,都是通过合理的网络课堂资源作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们在网络化的平台上,进行文学修养的养成。实际上,文学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因此注重网络课堂的建设,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最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资源和共享能力,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英美文化,才能更进一步去了解英美文学。实际上,文学学习是一个比较苦涩的过程,无法通过非常有效的讲解方式来进行培养,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通过自我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培养。那么,在理解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对英美文化和历史的理解,才能够真正的去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背景,也更能够通过了解文化的方式来理解文学的魅力。

2.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

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其应用的特点和应用的效果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深入认识。第一,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应用的特点。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培养,因此其主要在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文学兴趣。网络课堂具有非常大的资源优势和灵活性。因此,学生们学习的时间和视野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厌学现象的出现。此外,对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而言,其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文学素养的养成,可以通过英美文学网络课堂来实现。第二,关于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应用效果一般是需要长期来形成的,通过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的基础,然后再利用网络的兴趣培养优势进行趣味化授课,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学生们的支持,进而加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教学课堂的效果有所提升,就需要实现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基本模式,英美文学网络课堂的模式完善了教学的不足,并且充分实现了趣味化教学的模式,实现了真正的进行素养针对性培养的模式。

3.结语

英美文学的魅力非常浓厚,但是对于学生们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从而影响了学生们正常学习的效果。英美文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先从历史文化和兴趣抓起,而网络课堂就具备这样的优势,能够在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学生们的文学修养进行培养,从而保证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因此,建立英美文学的网络课堂,并且合理进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鲁珊单位:萍乡学院外语系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引言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自主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性。近年来,笔者努力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实践,根据课型特征制作网络课件,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及网络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现代教学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体系。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优势

(一)扩大教学容量。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围绕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扩大英语学习的内容。

(二)改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学生借助网络查询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使“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模式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英语教学本身就有许多形式的团体协作。在通过计算机完成学习任务或展示学习成果时,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探讨,提高了合作能力。

(四)促进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通过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宽松的学习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学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体验成功。

三、英语网络课的教学案例---Festival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中的辅助作用是巨大的。网络课件的网状呈现形式,让学生试听感知,助任务阐述;网络资源丰富,助情景创设;个性化特征,助个别辅导;网络交互功能,助协作学习,创新实践;共享性特征,助综合交际。笔者通过下面的案例阐述整合课的教学模式。

本课话题是节日(Festival)。其教学目标为谈论中西方重要节日。这节课教学内容多而广。我制作了专题教学网页,把这堂课安排在配备了宽带网络的计算机教室里进行,学生一人一台电脑。

课前分工,准备就绪。我布置以三人为小组的课前任务,介绍一个中国节日。三人的角色分别是资料员、课件制作员和解说员。具体内容为:学生上网寻找相关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施之以教,贵在引导。”上课开始后在每位学生眼前展示的是网络课件页面。上面呈现着可爱的雪人和漂亮的圣诞树,同时播放着圣诞节歌曲《雪绒花》。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学生很是兴奋。我问他们能否猜出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很多同学脱口而出:Christmas 。我笑着说:“ Christma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more festivals. ”从而引出了主题,形成了强烈的视听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展示,分享成果,体验成功。引出主题后,是学生展示板块。各组代表把课前准备好的节日信息上台介绍给大家。他们一边展示着的漂亮的图片,一边用英语流畅地介绍着节日起源,庆祝方式,饮食文化等。他们津津有味地讲解着,下面的同学认真地听着。各代表讲解完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组的课件制作者和资料员也露出自豪的笑容。台上台下热情高涨。

视听交融,生动直观,拓展知识。学生展示的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那怎样让学生了解西方的重要节日呢? 我用flash和video 播放相关的短片,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外国人是怎样庆祝这些节日的。如在万圣节的教学中,我播放了该节日的flash, 里面有南瓜灯,奇特的服装,化装晚会及万圣节的经典活动。观赏后,我给学生几个关键词,在图片和音乐的辅助下,让他们简单描述相关信息。

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古今中外的节日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呈现,所以我就给学生腾出一部分时间,让他们在网页的database(资料库) 上自主地了解更多的信息。根据这些文字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做个英语泛读训练。

合作交流,口语交际,笔头落实。自主学习后,我又给学生一自由发挥的话题:Design a festival――创设新节日,包括节日的名字,日期,意义,象征物,庆祝活动等。让他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任务激起学生说的兴奋点,成员间用英语交流,并互相指正。此后,各个同学通过chatroom(聊天室)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上面,与其他组同学分享想法,并落实在笔头。

课后练习,课堂延伸。网页上我还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的板块。他们可以点击grammar按钮,里面有本单元的的分析。他们也可以做self--test 板块的练习.此外,学生还可以给老师写e―mail, 写下自己的疑惑或建议,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作业布置,分层要求。

必写作业 选择一 听读背默教材中的范文。

选择二 写作:My favorite festival

弹性作业:网上欣赏有关节日的歌曲或诗歌,并学唱或学颂一首。

四、案例简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导航者、任务的布置者和情感的驱动者。

在现代信息技术协作下,英语教学得以实现更深的层次化和最优化。这样的英语网络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筛选等能力。借助信息技术,课堂直观形象,内容涉及更多更广,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教学效果颇佳,并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此外,课外的延伸和分层,也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促进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乐学爱学,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教学教育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课程改革纲要》

第3篇

物理实验是人为复制和控制物质运动的状态和过程,并主要依赖仪器进行的、以掌握物理要素及其相互间规律为目的的一种科学实验。所谓物理要素,是指影响某研究结果的主要物理因素。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做得好,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物理铺平道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进行物理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阶段,实验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试验和课外实验等形式。如何将网络课堂与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应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学生分组实验”为例来体现网络课堂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

―――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设计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的框架设计,其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及结论、误差分析与讨论、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等九部分内容。最后给出网络课堂上已设计好的实验报告单,请学生参考比较。(用时5到7分钟)

二、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仪器,令其识别辨认(运用专业术语),并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以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在随后的实验中得到解答:

①什么样的装置可视为单摆?单摆是理想化模型吗?其理想化表现在哪里?(在网络课堂上通过实验课件给出演示)。

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需要哪些仪器,试一一列举并指出它们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与功能。

③若已知单摆周期公式,能否推导出关于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试说出该表达式中各字母的物理含义。

④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如何使单摆周期的测量更准确,请同学们设计相应的方案。

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15到20分钟)

在临近下课7、8分钟,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和总结,作为学生中的首席代表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交流试验感受、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同时告诉学生到网络课堂学生区的“自习室”完成该实验的相关习题、到师生互动区的“留言板”和“在线讨论”中与教师、学生就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到教师区的“实验教学”板块浏览其他的实验探究和实验课件展示。其中的实验探究包含如下几种情况:

①如何用滴水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②若不能测出摆长:比如小球不均匀或摆挂得很高、摆长很长,能否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③能否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④能否利用平抛物体的实验装置测重力加速度?

四、请同学们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有丢失或破损,将桌凳摆放整齐后安静地离开实验室。

五、备注:1.实验教学有利于发展个性:实验教学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个别化教学,这是由实验教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实验教学有着相对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可能。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网络课堂上留言,对实验发表意见,综合应用相关知识,亲自动手,通过观察、分析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还必须对实验结果做出判断、推理,充分展现学生自身的特点。2.实验教学可以促进手脑的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使手和脑的发展通过实践活动相结合,并相互促进。合理的操作要有思维的指导,而在思维指导下的熟练操作往往是产生新思想的源泉,即所谓“熟能生巧”。3.实验教学可以促使认知结构的转化: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转化,实验教学可以在搞清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新认知结构的影响,在适应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提供能激起矛盾的新刺激,通过调节形成新的平衡状态。

第4篇

关键词 UML;网络课堂;OOSE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 A

Network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designation based on UML

QIN Le-yang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center, Xinyang normal college,xinyang 464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network aided instruction for development background, using UML modeling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dea and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process.

Key words UML;Network Classroom;OOSE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校园的不断推进,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利用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发挥计算机课程的优势,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了网络课堂教学系统。本文从网络课堂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理论角度出发,基于UML作为分析设计与描述语言,分析和研究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开发。

1 系统功能分析及架构论述

1.1 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作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应提供以下方面的功能:①课堂教学辅助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导入、修改和删除;课表;教学信息。②学生作业管理:包括作业出题、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成绩统计等功能。③考试管理:包括出题、考试和试卷批改三个子模块。④辅导答疑:包括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功能。⑤网络课件管理:包括教学课件上传、教学课件下载。⑥课外读物管理:包括文章选读、视频教程。⑦软件中心:包括常用软件的上传和下载。

1.2 模式选取

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分析,确立系统采用 B/S 架构模式。B/S 架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体系结构,采用三层3-tier结构将用户界面、应用逻辑与数据管理分开,使得系统功能扩展方便,同时通过分布式对象使用浏览器直接与服务器联系,实现动态负载均衡。

2 需求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以Booch 表示方法、OOSE 方法和 OMT 方法为基础,提供了一种对软件系统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标准化统一建模语言[1]。UML 主要用于软件开发中的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通过三类图建立系统模型:Use Case(用例)图、静态结构模型图和动态行为模型图,通过这三类图从不同的角度抽象以使系统可视化[2]。利用著名的 RationalRose 工具,实现整个系统直观、 统一、规范的描述,便于开发者协调工作,全面理解系统需求。

2.1 确定系统的角色和用例

利用 Use Case 图对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行为建立模型,初步确定系统的角色和用例。在构建一个用例时,首先要做的是区分角色即外部参与者(Actor),然后再识别系统提供给参与者的功能:参与者的行为,即用例,最后,确定角色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根据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职责范围和需求可以确定系统角色: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一般来宾等。“系统管理员”角色可以进行页面维护、信息、权限设置等;“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可以对任课教师的课件、作业以及批改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可以进行考试系统试题的编辑等活动;“任课教师”角色可以进行作业、作业批改、课件上传、辅导答疑、教学资源等活动;“学生”角色可以进行课件下载、信息浏览、软件下载、作业提交等相应的活动;“一般来宾”角色可以进行信息浏览活动。其中“学生”角色用例如图1所示:

2.2 静态结构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进一步分析系统需求,发现对象类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确定它们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系统的静态结构模型主要由类图和对象图表示。类图描述了系统中的类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对象类、用户接口和联系三个部分。在建立系统的用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系统的存在的对象,然后从对象中抽象出类,并确定共同的属性和操作,将这些共同的属性和操作放在父类中以便于子类继承,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添加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操作,以方便以后的开发和维护。

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类图设计,根据系统中角者可确定的系统的类,有学生类、教师类、管理员类,其余相关的类如软件类、文章类、作业信息类等。

2.3 动态行为模型

通过对系统对象的静态分析,仍然无法很清楚的描述系统对象的行为和职责,还需要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动态行为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主要描述如何完成系统的功能。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中,系统的动态行为模型主要用交互图(时序图和协作图)、状态图和活动图来表示。

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对主要的用例和对象类绘制此类图形,用来分析系统的行为,验证和修改系统的静态结构,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系统的预期目标。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用到了时序图和活动图。时序图按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之间的交互图。其优点是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表示时间的顺序,表达的非常清楚,经常被用来建立动态行为模型。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用例非常多,所能画的时序图也比较多。以学生完成作业为例,其主要过程是: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登陆网络课堂,进入网上作业界面,显示相应的作业信息;选择需要完成并且还没有过期的作业,进入作业界面显示作业的详细信息;完成后通过作业提交模块提交自己的作业。

在建立动态行为模型过程中,除了用时序图来为用例建立交互作用图外,还应该建立具有表达复杂状态变化的状态图。活动图是状态图的一种特殊形式,用来描述各对象活动顺序关系所遵循的规则,着重表现的是系统的行为。在UML 活动图中包含的图形元素有动作状态、活动状态、动作流、泳道和对象流等。学生查询“作业成绩”的活动图,如图2所示:

3 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实现

在对系统需求分析和UML建模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采用 B/S 三层架构:各类教学资源在服务器端;采用 ASP和C#作为表示层,SQL Server 2000作数据库的技术方案[3]。由于网络课堂教学系统面向大规模用户群体,所提供的服务比较丰富,对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要求较高。在实际应用中,集中突发式访问WEB服务器导致应用系统拥塞,集中访问数据库时出现数据中心崩溃等故障时有发生,如何规避网络瓶颈和网络拥塞,减轻服务器负担并提高系统鲁棒性是头等问题。

目前,业内对提高服务器鲁棒性方面,普遍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根据本系统的应用特点和服务类型,可采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实现负载均衡[4]。硬件上采用对系统分层,每层分配若干服务器均衡负载。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均衡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的思想,将普通数据存储和文件数据存储分配给多台服务器完成;而对于WEB服务器的均衡处理可采用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均衡系统中WEB服务的数据吞吐,从而有效提高系统服务器鲁棒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网络课堂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研究,采用UML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架构搭建、系统的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论述了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从中了解了 UML 开发应用系统的方法和过程,为今后开发类似的系统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敏,徐慧慧,黄炳强.UML 基础与 ROSE 建模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6.

[2] 林艳霞.web功能测试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3] 谢华成,李晶.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2011,32(4):105-107

[4] 王春娟,董丽丽,贾丽. Web 集群系统的负载均衡算法[J] ,计算机工程,2010,36(2):102-104.

第5篇

一、图象传播与文本传播的区别

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现代化技术大大突破了“书”的时空限制,人们坐在电视前,甚至拿着手机,随时随地便可“看到”想了解的事,其“见识”的广博远非之前“读书”时代所能比。但是,他们的“气”不但没有“华”起来,还越来越“暗”。这是为什么?有人说,那是因为网上的东西太乱,太杂,会对读者产生太多的负面影响。但过去的“书”就不乱吗?低级趣味、荒诞的东西少吗?退一步,如果说网上的东西太乱,那么,电视播的东西经过层层审查,经过有关媒介组织及编导的层层“把关”,但却没有发现“多看电视气自华”的案例和研究报告。相反,大部分家长、教师坚决反对孩子看电视,有的家庭甚至为了防止孩子看电视,把家里的电视信号电缆掐断。研究发现,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与睡觉时的脑电波是一样的,就是说,人看电视时,是“不动脑子”的。由此延伸到网络,时下流行词叫“浅阅读”,是说人在浏览网络时的状态,这个“浅”是什么意思?显然也是说“不动脑子”深究。这,应该才是看电视、看手机不但不能使人的“气自华”反而使人“气自暗”的原因。那么,人为什么在看电视、看手机时,就“不动脑子”了呢?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看,这是因为电视、网络与图书、报刊等传播方式不同决定的。图书、报刊传播依靠的“符号”是文字,是“书面语言”;电视、网络传播依靠的“符号”大量的是“画面”,即便是文字,也要求“通俗化”“口语化”,即“易懂”——不用动脑子就懂。文字符号传播与画面符号传播,由于“符号”不同,受众的大脑对传播的“符号”信息的处理模式是不同的。文字符号传播时,人的大脑处理模式:文字——思维——通过已与作者建立的文字符号的共通意义空间——还原物像(事物的演变过程及画面)——做出判断作用于情感。而图像画面符号传播时,大脑处理模式:真实的图像(物像)——做出判断作用于情感。

二、文字传播与画面传播对受传者影响不同

那么,这两种传播方式的传播效果或者说对受传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文字传播是一个学习提高和再创作的过程。

1.通过思维把文字符号还原到物象的过程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你要读懂别人的文字,必须得对每一个字(符号)的特定含义能够理解,即建立共通意义空间——掌握文字——这就要学习。比如“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要理解这句诗,你就要明白:粗缯:即粗布;华:同花,鲜艳,漂亮,引申为高雅。

2.通过与作者(传播者)建立的文字符号的共同意义空间还原物象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于阅历、学识不同,对于文字(符号)的掌握程度不同,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通意义空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再还原的物像,每个人还原的物像是不同的,所以作用于人的情感就会有差异甚至完全相反。——读者对文字的理解,有时甚至要比作者自己丰富得多。如在阅读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时,有人理解为人融于大自然中的大美,其情感体验非常美好;有人理解为遁世的无奈;有人理解为极端的孤独;其情感体验大苦。每个人都会根据这四句诗在脑海里还原一个画面以及还原画面中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独钓”的内心情感——是融于大自然的美还是遁世的苦还是孤独还是其他——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再创造过程。还原物象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而通过画面传播就远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画面传播会使人的思维变得简单而浮浅,变得僵化。

1.画面传播会使人的思维变得简单。这是因为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共通意义空间”——画面(物像)——完全相同。如果我们直接给出如下这样一个画面:原诗中那种文字的对仗美、文字组合搭配的高超技巧已不复存在,甚至,原诗的那种意境也几乎不复存在。显然,对于画面的理解要比对于文字的理解简单得多、浮浅得多。

2.画面传播会使人僵化。笔者曾在中学生、大学生中做过一个实验,将上述柳宗元的《江雪》让学生熟背,然后让学生在心中“还原”原诗描写的画面,然后再把上述图画展示给学生,问:这幅图画与你心中的画面是否完全吻合,结果,回答全部是“不”。无疑,无论画家水平多么高,这个画面也不会是,也不可能是读者脑海里根据原诗还原的那幅图画,也没有内心里那幅图画的意境美。显然,画面固化了人的思维,固化了个人的再创造,固化了人的情感体验。综上所述:文字传播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再创作空间。正是这种想象和再创作,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层原因。

三、多媒体传播方式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时下,多媒体课堂、网络课堂成为了潮流和趋势。但其中的利与弊,如何趋利而避弊很值得研究。不少业内人士已发现课堂“过度”使用多媒体现象,但这个“度”怎么把握,却莫衷一是,目前的大部分研究还仅停留在如下一些层面:

1.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四个要素的关系研究。一节课处处都是多媒体,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使用课件时应注意多媒体使用的容量与播放节奏。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效益反而下降。

3.处理好多媒体演示与实验的关系。本属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且现象明显的实验,却用模拟效果代替,把原本属于学生亲自观察、思考、判断的实验事实用放电影式的代替,学生的印象很肤浅,甚至会误导学生,效果很差。

4.多媒体教学与教师板书的问题。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板书。

第6篇

传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课堂为教学地点,学期为教学时间,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要方式,有很强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将网络课堂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效的融合,开创了网络课堂教育的新时代,可以把以往死板、老套、陈旧计算机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实效。网络课堂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以课本教材为标准,教材更新速度慢,但计算机发展迅速,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后仍知道的很少,构建网络课堂的知识库,学生可以依靠互联网,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带入,为学生适当的讲解;

(2)以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依托,构建实时交互、实时授课、实时学习。构建网络课堂突破了以往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听课学习,另外各类通信软件的使用,可视画面、支持语音模式的软件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的简单便捷,学生也可以通过在课程讨论区里问题,开展讨论,也能相互协作来完成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和环境。网上交流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有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以仿真、通信技术为依托的真人在线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师在线授课,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网络课堂除了有课堂学习外,还有课下作业项目,网络课堂的课下作业系统更方便了教师的命题和学生作业的提交,计算机处理速度快也让作业的批注更加完善,对于一些协作性作业,学生可以依托通信软件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学生学习的效率。

2网络课堂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应用

网络课堂以其特殊的教学模式,给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方便。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前一周讲述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下一周计算机实验课在进行应用操作,不仅没有效率,还会造成知识遗忘,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网络课堂教育模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授课应用一体化,提高教学效率。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在教学投入中很大一本分投入到了实验设备的购置上,应用网络课堂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理论教育和应用实践教育融合在一起,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可以将知识和应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2)节约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一边接受理论知识,一边应用操作,大大降低了课堂教育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3结语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课堂教学 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1引言

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这一点不论从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考研统考内容、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国外的最新计算机课程体系[[ []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来看,都是毋庸置疑的。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实践性与应用性也很强的课程。各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虽然都很重视,但是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理论内容抽象、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等问题。在本科毕业生中出现的求职难等现象也反映出相关课程理论不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弱等问题,这与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能力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能力训练,既是改善教学质量、夯实理论基础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于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实验课建设等方面文献[[ []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 徐明伟,徐恪,崔勇,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NetRiver实验系统.计算机教育, 2008(24):3-6.]]中给出了不少建议和经验,本文主要讨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是个重要的问题。国内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是该项研究的结晶,其观点认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四大基本能力: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系统的认知、设计、开发、应用)。但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可能制定相同的培养和发展目标。高校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科学型(CS)、工程型(CE和SE)、应用型(信息技术型IT),不同类型的学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能力方法,可以有自己的侧重点。例如科学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工程型、应用型学校侧重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

具体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结合我校的应用型定位,虽然也可以培养计算思维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能力,但我们认为更适合培养系统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力:(1)系统认知能力:即理解和掌握网络系统的构成的能力;(2)系统设计能力:即设计网络结构的能力;(3)系统开发能力:即制定计算机资源规划、选择网络部件、安装计算机网络、实现通信软件等的能力;(4)系统应用能力:即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的能力。

3 能力培养的方法

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四种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养成主动的学习的精神。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例如,在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的连通性时,我们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第一个ping包的反应时间明显比后继ping包反应时间长,但对某个主机多次运行ping命令时各个ping包反应时间近似,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学生不能很快给出解释时,再通过运行清除ARP地址缓存的arp d * 命令然后再运行ping命令,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差异并给出解释。通过设计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系统认知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大多是以OSI七层模型,或TCP/IP五层模型为线索,概念多,理论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感要在有限时间内把计算机网络抽象的原理和相对枯燥的协议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课程枯燥、抽象,难以掌握。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网络层原理时,讲到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1]]时,可以通过运行windows系统的route命令、tracert命令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这部分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台计算机本身也可以扮演一个路由器的角色,并进而直观理解路由表,设置静态路由等。另外,通过使用网络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加强学生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协议的理解,进而学习观察网络流量变化、分析发生的原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通信资源等系统应用能力。

(3)仿真软件的使用。由于课时的限制,多数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时间用于理论教学。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成了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并鼓励学生自己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的网络设计。我们使用的软件是Packet Tracer。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初学者设计、配置网络,以及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通过使用该仿真软件,可以锻炼学生的网络设计和故障排查能力。

(4)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应用层知识的学习方面,我们推荐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SMTP服务器等,并让先会的同学带动帮助其他同学。既可以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体验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上有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动手意愿和能力都有所提高。自主报考网络工程师并打算将来在相关领域就业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虽然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证明了我们这项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10.

[2]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李京平.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计算机教育,2008(11): 80-82.

[3] 陈智罡,刘臻,金冉,方跃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20):97-98,49.

[4] 吴功宜,张建忠,徐敬东,吴英.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1):14-18.

[5] 徐明伟,徐恪,崔勇,吴建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与NetRiver实验系统.计算机教育, 2008(24):3-6.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7-08.

第9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函电 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业务实践 网络交流平台

一、网络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在日益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买卖合同的商订主要通过函电的方式来进行。作为商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函电对于将要进入国际贸易行业的商务类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国际贸易交易的工具与手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根据国际贸易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及手段,建立完善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已成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实现网络辅助教学

在信息技术时代,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要做到充分注意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结合,更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外得以延伸,即实现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构建网络课堂。

(1)网络课堂的功能

一方面,网络课堂是永不下课的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网络课堂预习老师真实课堂的授课内容或者及时温习相关功课,提高真实课堂的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网络课程是和学生情感沟通的纽带。作为公开的教学信息,网络课堂不仅是在校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也是许多已毕业的学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重温和就业后所需知识、技能的储备平台。

(2)网络课堂的内容

网络课堂是真实课堂的复制,因此首先要提供教师课堂上所讲授的相关内容,包括课程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课件和试题库等。其中,课程信息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和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对课程有个初步认识并制定学习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必须完整清晰地体现在网络课堂中,以成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核心内容;试题库是对学生学习的检测,因此网络课堂应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和答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也为学生提供评价学习效果的媒介。其次,网络课堂也是真实课堂的延伸,应提供教学辅助的栏目和丰富的资源链接,如外贸惯用语、外贸业务流程、商务礼仪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创造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国际商务函电教学环境。

2.拓展网络业务实训

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在注重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更要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突出对学生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业务实训。网络业务实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课内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立体、互动的教学环境。课程网站上要设计相应的业务实训项目,包括单项主体技能训练和综合项目技能训练,每个项目都要规定明确的目标、内容、要求及实训成果作业提交。实践教学采用小组分工模式,通过已设置的情景模拟进出口业务双方角色,完成系列函电的处理。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学生不仅训练了各种业务信函写作技能,还在实训中熟悉了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和环节,体验了业务成交的快乐。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形式还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同时整个实训操作涉及到国际贸易、英语语言、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国际贸易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2)课后的业务模拟

网络课堂作为真实课堂的补充,在业务实训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就是网商的世纪,一台电脑即通天下。因此,网络课堂上必须充分体现出网商时代的特点,即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国际贸易B2B平台,并指导学生在B2B网站上完成从寻找客户到签订合约的全部过程。所谓国际贸易B2B(Business to Business)贸易平台,即互联网上专供国际买卖双方各自供求信息,以促进合作的网站,是国际商人聚会的大本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课堂上应提供给学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B2B贸易网站,如:阿里巴巴网(省略);环球资源网(省略);中国制造网(cn.省略/)和B2B网站的向导(省略/)等等,并提供B2B网站使用向导,引导学生学会使用B2B网站,增强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的意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浩瀚如海的信息,在网商时代能够得心应手地做业务。

3.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窗口和网络业务实训的平台,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这些又都不能取代教师在学生学习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网络课堂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要搭建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网络交流平台可充分利用局域网和万维网的双重优势,在开通校园网内的教师信箱为在校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利用万维网的信箱或诸如QQ之类的聊天工具为已毕业的学生提供帮助。网络交流平台的首要原则应该是“高质”,因此要委派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网络交流平台的另一原则就是“高效”,即应委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然后在固定时间交给相关教师进行回复,以保证及时答疑解惑,且对学生疑问较为集中的问题及时公布在网络课堂上,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网络交流平台不仅是师生学术交流的场所,感情连接的纽带,更是教学补缺补漏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随着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注重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起步较早的本科有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兰天老师创建的教学网站省略,高职方面则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网站内容都较为充实,涉及课程信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录像、考试资源、网络拓展和在线交流等,但在模拟实训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充实。

总之,构建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网络资源是新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怎样构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反映学科特色的高品质高效率的教学网站正是摆在该课程授课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兰天:外贸英语函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第10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在各地不断展开,“互联网+教学”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教学活动”是指在一定教学环境中施教者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某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教”,在新华字典中意为施教者向受教者主动的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或指导的行为,与英语中teach、instruct的意义相对应,是教师的一种行为活动。

1 课堂教学

课堂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指物理空间的课堂,即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二是教室课堂的延伸和泛化,即有组织、有规模的学习发生的环境。对于广义的“课堂”概念,比较公认的描述如下:课堂是一种结构化的时期,学习活动在这一时期内发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学生(或称为学习者)和教师(或指导者)的教学构成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能是教材(课本或多媒体教材)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活动周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特定科目的知识或是特定技能活动的教学,教学活动通常发生在教室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情境的学习环境中。

无论是在现实中的课堂还是在泛化的课堂,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学习者特征相似,这些相似可以体现在年龄、知识程度、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

2)教学内容固定,施教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受教者群体特征,按照各门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和选用教学方法;

3)具有固定的教学周期和教学时间,施教者根据以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受教者群体,制定固定的时间表,向整个受教者群体试试教学。

根据课堂的含义和课堂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学发生的时空差异和教学传播媒介,可以把广义的课堂分为两类,一类在现实的学校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传统课堂,另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活动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空,但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特征并以网络环境作为载体和媒介的网络课堂。

2 教师在两种不同类型课堂中参与的有关“教”的教学环节和行为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通常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与总结阶段。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活动贯穿始终;但由于这两类课堂所依托的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即“教”的活动发生的时间、阶段和场所都有所不同。

2.1 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空,教学实施阶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和同一个物理空间协作完成的,教师“教”的活动也集中于这一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凯洛夫的“五环法”)。教师在这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进行与“教”相关的教学行为。

2.2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堂在打破了对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时,也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使得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和阶段,以及发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教师“教”的方法发生变化。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学习者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课堂中主要教学媒介不再是教师,而是教师预先创设的教学环境和在此教学环境中基于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节奏,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的学习特征,通过和学习环境的交互参与教学活动,使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作用被弱化,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包括: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实施网络教学、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教师“教”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环节中。

1)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

由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一致,教师“教”的活动先于学生“学”的活动开始。在网络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这体现在:

A 教师在学生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完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的内容的制作,网络课堂的教学引导要满足学生能够根据预设好的引导内容独立完成目标学习任务的学习;

B 对于异步网络课堂,教师可能需要预先录制讲授内容,对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大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解答。

2)网络教学的实施

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两类:讲授式和互动式。

讲授式的网络课堂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公开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者在参与这类网络课堂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师推送通知的指导来收看和学习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来完成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互动式的网络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有小组讨论式和协作式两种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可以根据讨论的同步情况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顾名思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需要“倾听”、引导,点评和总结;“异步讨论”即教师在讨论区或论坛中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帖子,学生参与进去进行发言,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出后续更多的相关问题使得学习者获得问题的拓展和解决能力。

在协作式的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课程设计和课堂环境建设阶段完成协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在教学实施环节将其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及在整个协作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2.3 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中“教”的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在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有教学活动

3.1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策略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体现学习者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而非教师的“教”,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与服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存在特有的教学策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的设计除了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交流工具外,还应具备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

国外多数教学平台中支持教学策略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习路径工具的设计。学习路径功能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导航树,教师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活动包括讨论、联系、作业、测试等都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有机排列,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路径,教学平台具有学习进度跟踪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路径情况。学习路径功能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学案”,体现在教师“教”上即教师可以灵活的添加、修改或删除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形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学习序列,并能够通过平台的反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观已经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但是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支持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使得学习路径的操作更为灵活、学习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

3.2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评价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作为教学质量的测量标准之一,教师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有效,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教学评价具有“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和“主体转变为互评”三大特征。

除教学策略支持的教学活动以外,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在教学评价支持方面也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完全地网络教学评价或其与传统课堂评价的结合逐渐成为新兴的教学评价方式。常见的教学平台所具有的评价功能有问卷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测评系统、成绩管理、文件袋等多种形式。其中“测评系统”包括自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等环节,指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在内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学生组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权重,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该“教学评价”即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总结性评价。“文件袋”也被叫做“电子档案袋”,常常与学习路径功能相联系,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一些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设计的一种趋势,“文件袋”能够以电子档案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作业、参与活动、学习成果以及自我反思等,使得学习者自身和教师家长了解其学习和成长情况更为便利。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功能支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对这些服务支持功能的管理和选择上,如问卷系统中问卷的设计和生产,问卷回答情况的反馈等。

4 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模块的设计

4.1 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活动的信息技术支持

教师在网络教学课堂中“教”的活动主要分为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操作、师生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环境管理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涉及信息技术手段如表2所示。

4.2 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功能

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特征对比,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师“教”的支持与设计,本研究认为教师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

1)资源整合(文件库或资源库):资源浏览、资源编辑(教师可以上传和修改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资源、习题库等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资源管理(包括设置资源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将不同资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以整合并分享给学生以及分组任务)以及资源审核(批改作业、评价作业和学生作业)等子功能。

2)教学策略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活动管理、学习路径、教师博客、在线交流、视频会议、邮件系统、公告通知、搜索等功能。

3)教学评价支持

该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电子学档、问卷系统、互评系统、测试系统、作业系统、活动报告、学习情况、成绩管理等功能。

4)设备管理

A 网络连接统计及管理:包括电子签到、网络管理等

B 多屏幕、音响、摄像头等物理设备管理:讲授、摄像、录音、问答等设备的支持

第11篇

论文摘要: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情报意识、获取文献信息能力的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阐述,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方法课,其教学内容是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及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的技能,运用各种手段从浩瀚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检索到所需文献。因此,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的教学资源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学资源是文献检索课课程建设的重点。

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及结构模型

1.1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界定

按照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界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涉及到各类网络媒休素材、网络题库、试卷、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文献资料等。

(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信息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音频类、图形图像类、动画类和视频类。

(2)网络题库。题库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测试题目的集合,是在教学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测量工具。因而所有学科的网络题库都应遵循经典测量理论,都要严格按照经典测量理论的教学模型开发题库管理系统、组织试题。

(3)试卷。试卷是用于进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4)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运用媒体信息的整合技术,对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应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课件可划分为网络课件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课件应该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够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实现共享:单机运行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既要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整个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资源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主要应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计算机网络支撑环境。

(6)教学案例库。案例是指由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案例库中的案例至少应包含实事描述、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与评价、相关应用领域、教学建议等组成部分。

(7)常见问题解答。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8)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9)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以及记录重大事件的文章、书籍等。

1.2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资源的结构模型

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具体地说,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处理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概念则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卫星接收设备、宽带校园网、在线平台、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软件资源范围就更宽泛主要有:文字教材、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VBI数据广播、IP课件、计算机网络资源等类别。同时,还应包括上述资源应用与技术服务等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

2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创新意义及内容

2.1理论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丰富了文检课教学的内涵,使单一以教材为主的教学过程变得多样化、多元化,是文检课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该课程发展方向的探讨,同时为我国文检课向信息素质教育转变奠定理论基础。

2.2实践意义

对网络环境下文检课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有利于文检课的教学实践,使之更好的适应时代的要求;对多媒体课件的时代性开展研究,有利于使教学课件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克服传统教材的局限,更好的改进教学效果;对网络课堂的研究可以增进同行学术交流,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的规模。

2.3网络时代文检课教学资源的改革内容

随着现代技术引人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己逐步实现,为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空间。教学资源作为文检课课程建设的基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教材由传统的印刷型教材逐渐向新型立体化发展,出现网络教材:另外,由于本门课的新颖性使得电子型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站作为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资源,己成为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广为使用的工具。

3文检课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文献资源的迅猛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己成为现代教育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报利用技能为目的的文检课,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课”,更适于引人多媒体课件教学。采用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文检课教学氛围、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可以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与认知潜力,突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达到教学双方知识与信息“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多媒体教学改善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师作为教学设计和指导者的角色更加突出;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主动权,能够按自己的知识和习惯爱好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从教与学的角度出发,研制促进学生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必将给现有的文检课教学注人新的活力。

(3)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而且要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和实施教学、科学的选择和编制教学软件、指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对文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人的思考研究、选择和调整、补充和更新,针对特定的教学目的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制作出符合教学实践需要、受学生欢迎的课件,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文检课教学内容的更新。

(4)有利于扩大文检课的教学范围。

文检课多媒体教学课件基于Web-based多媒体远程教学的结构特点,支持TCP/IP协议,可运用于多媒体综合教室、用HTML语言建立一个Web界面的“文检课教学系统”,并将系统挂在本馆的主页上,学生或其他读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上网查阅信息,而不局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无疑会扩大当前有限的文检课教学范围,有效实现文检课的远程教学,提高文检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4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思想及基本结构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大体分为以下四个流程:策划阶段、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制作阶段、调试应用阶段。流程结构图见图2。

4.1文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

(1)文检课要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目前,大多数课件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将图片、网页以及文字添加到幻灯片中,授课中只能前进,难以后退,更不能实现跳跃交互,极大的制约了教师授课的灵活性。由于这些课件不能逼真的连续演示整个检索过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课件制作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标准,要尽量采用高级多媒体技术、先进教学设备制作的课件。Au-thorware是目前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用它制作的课件交互性好,画面精美。

(2)优质的文检课课件要做到通用共享。

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令广大文检课教师望而却步,掌握高难度多媒休制作技术的图书馆,应该研制通用型文检课多媒体课件,供广大文检课教师使用,既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便于课程的规范化发展还能增强课程的竞争力。

(3)常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

目前,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工具非常丰富,如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 Flash , Direetor,微软公司的VisualBasie, powerpoint, FrontPage,以及国内的方正奥思、易思等多媒体编著系统和一些高级语言,都可以用来进行课件开发。

5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策略

5.1网络课堂的定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堂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2网络课堂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课堂基于网络教学,其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更新,特别是多媒体素材库的更新,使教师能方便地调整和更换网络课堂的体系和内容,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和单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无法实现的。

(2)交互性。

网络课堂的交互性不仅有传统的人、机交互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人与人在网络上的交互性,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网上教学的交互,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这种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如电子邮件、BBS、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上在线交谈等等。

(3)共享性。

网络课堂已不是一种单机学习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共享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是串联多个教室或实验室的授课学习共享模式。网络课堂可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人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从而实行远程教育,使多个地区、多所学校之间学习资源得到共享。

(4)协作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具有单点和多点学习的特性。通过网络课堂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协作形式完成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

(5)自主性。

网络课堂的学习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习的异步性和自主性。这也是终身教育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6)评价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远距离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件非常困难的事,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络上的电子题库和自动评价系统,可使学生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过程的反馈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使得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5.3文检课网络课堂改革创新

5.3.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1)开发的文检课网站能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交互性上加强,创建轻松的学习、交流环境,真正成为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既可以单独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也可以作为系统使用。

(2)有经验的高校应编写网站的制作思想、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其他高校起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可以将这些制作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科,增进网络课堂的实际价值。

(3)将教师需要重复完成的工作通过网络的形式加以简化,如可以通过“作业平台系统”、“在线测试系统”等功能将提交作业和考试考核等工序通过网络完成,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除此之外,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网站还需要在艺术性、知识性等方面下工夫。

5.3.2制定网络课堂评价原则

教学网站的评价与教学不可分,同时也不能与计算机技术相脱离,所以其评价有一些特殊性,其原则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指网站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正确的,即使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也要给予公平、公正的反映和评述。

(2)教育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也就是说,一个网站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设计,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制作。

(3)教学性原则:指网站要有恰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在方法、方式上,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4)技术性原则:指网站在其制作和编辑技巧上要达到特定的标准,满足运行流畅、跳转灵活等计算机软件的标准。

第12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课堂教学 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师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学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校园网的建设,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逐步走进课堂。网络课堂教学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网络课堂教学

是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通常使用Web课件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师生进行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

二、网络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诸因素交替作用的过程,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不能只着眼于某一种因素,必须把教师、学生、网络等因素联系起来通盘考虑,使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相互协调,达到教学过程科学化。同时,还要将教学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因素列入教学结构之中,并使之优化。

三、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

我认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概括为:激―思、设―究、导―构、点―评。在这个教学模式中,一是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二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源,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探究性学习,验证分析;三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建构。学生根据其探究性学习及教师的引导,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意义建构;四是教师对学生意义建构的外在表现,如作业、作品等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其意义建构情况及教师点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优化认知结构。

四、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的优点

1.灵活性。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教师可根据课堂反馈随时通过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依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测试题。

2.多样性。网络课件除文字外,还可以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拓展,提高学习效率。

3.交互性。网络教学实现了人机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学生通过聊天室、虚拟社区等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师生可以直接进行交流,共同学习。

4.主动参与性。学生从网上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5.网络环境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

6.网络环境教学能够整合各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调动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长久的自主学习习惯。

7.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丰富,能大大开阔学生眼界,拓宽知识面。

五、网络课堂教学应注重的问题

1.遵循认知规律。学生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不管是教师网上讲解、演示,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都是从感知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开展一系列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因此,构建网络创新教学模式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等,否则思维有差异,认知与网络信息不同步,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传播优化。网络教学也是一种传播过程,要设计好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传递、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成败。因此,教师设计好网上课件至关重要,信息传输也不容忽视,通道不畅会影响传输效果。所以,网速也是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因素。

3.在这种创新型教学中,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学生发展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只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师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与创造,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个性。

4.创设情境,积极探究。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体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设计。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认真完成网上作业与测验。此外,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师生、生与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作交流(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帮助)。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

5.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分析,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课堂教学辅导。

六、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认知和元认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作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和建议信息。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

总之,我将立足于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创设学生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搜寻教育资源,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开城,李文光.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