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课件内容

语文课件内容

时间:2022-09-26 11:0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课件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课件内容

第1篇

――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课件进行有效教学

语文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立体式艺术。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只是文字的组合,因而只须注解文字,体悟内涵即可。传统的语文教师也只凭着一支粉笔、几幅图画就能驰骋于三尺讲台之上,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就这样产生于平凡的粉笔和寻常的课本中,农村尤甚。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语文课件教学成为时尚也是必然。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而且它还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

一、巧用语文课件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二、巧用语文课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的理智和思维参与的过程。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认识的理解,促进道德内化。如在教学《恐龙》一课时,由于恐龙已经绝种,我也不可能带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恐龙的化石,单凭学生看书中的插图,根本就不可能对恐龙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让抽象的要领更加具体形象化,我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已查找有关这篇课文的资料。另一方面,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有关恐龙的图片和动画。当学生看到这清晰的画面,他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恐龙的神秘。我在设计语文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学生们主体地位,课文内容中的图片以学生的需求而点击出现,可谓时机适当,让学生观察画面谈感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发言也非常踊跃,他们纷纷谈了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并把自己课前找到的资料都派上用场。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能充分想象到当时地球的环境、提高对恐龙的认识,拓展了视野,还能真正感受到语文课件的作用之大。

三、巧用语文课件拓宽学生参与学习的材料和内容

课题实验的不断推进,使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步入语文课堂,也把学生吸纳到网络技术应用的行列中。利用语文课件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表现出资源的丰富性、共享性,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它打破了学生只能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单一局面,大大丰富了学习和教学模式。网络技术步入语文课堂,一改以往的粉笔、黑板,单纯的口授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师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师生关系变成了教学互动的双向活动。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的弊端

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语文课件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

一、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课件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语文课件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语文课件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课件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二、忽视了学生的语感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件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 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语文课件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三、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不断优化重组,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滥用语文课件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拒绝“东施效颦”

第2篇

关键词:巧用 语文课件 课堂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课件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课件通过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把许多抽象的语文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把一些原本静态的信息变成了丰富多彩的东西,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生动程度,使学生能够在生动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率。可以说,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来说,利用课件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显现出课件的无比优越性,对于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使语文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因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在开始的阶段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触语文知识,保证语文的教学效率。通过课件教学,能够通过课件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声音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视觉和听觉受到冲击,激发起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灵活性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即使有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图片或者实物来开展教学导入,但是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把事物更加灵活地表现出来。通过使用课件,能够赋予事物以生命,使一些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声的变成有声音的。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有效进行课堂导入,保证了教学效率。

3.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由于小学生接触的知识还比较少,对于许多事物没有清晰的概念,缺少一定的生活常识。所以,对于一些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知识,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费劲。通过课件,能够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非常久远的事物或者现实社会中难以看见的,都能够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很好地保证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课件导入课堂教学的方法

1.利用课件的声音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件中的声音功能可以有效冲击学生的听觉,使学生更加注重所学习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利用课件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声音。例如,在学习《月光曲》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先感受一些音乐带来的震撼,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文学习,使学生在饱含兴趣的基础上进行语文学习,有效保证了教学和学习的双重效率。

2.开展图文并茂教学方法,形成反差教学

良好的课堂导入方法是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的重要保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导入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课件图文并茂的功能,在课件中展示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在视觉上形成一定的反差,开展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王二小》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把课文里描述的画面展现出来,通过文字与图片的反差,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

3.科学合理导入动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件中动画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增强教学内容的立体感,营造动人的氛围,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例如,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两只小兔子的动画,让学生对于小兔子产生兴趣。然后在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从而保证学习质量。

4.创设情境,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许多课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语文内容的感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氛围中开展有效学习,保证语文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她是我的朋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里面的情感,创设相同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保证对于所学知识的准确掌握。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课件的各种功能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课件上的展示,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保证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勤洁.敲响课堂教学的第一声―发挥课件优势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58-59.

[2]高桂琴.巧用语文课件,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J].学周刊,2014,(07):138.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教育和学习,大大开拓了语文教学的道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促进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但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而非为现代高科技技术提供展示的舞台,况且高科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在我们强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时,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基本教学规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现代化技术只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媒介和手段,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切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要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并不一定要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来实现。教师要将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和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合进现代教育技术里,让现代化技术成为必备条件而不是必需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应该尊重基本的教学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学环境等多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力求达到最好的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样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既可以成为进行应试教育的得力助手,也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强大武器,这关键在于教育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观念。基础教育改革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应该是教育思维观念的除旧布新。要倡导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智商并行教育观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观和师生关系观,树立平等意识、开放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教学过程就是方法、就是学习、就是知识的意识。

二、转换旧的师生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但是贯彻落实的程度却不可一概而论。现代化教学,特别是现代网络化教学给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以重新的定位。在重视学习、崇尚学习的时代潮流影响之下,学习者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教师的权威性开始动摇,教师不再是拿着一本书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而是靠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对语文学科的宏观把握,指导学生把局部的分散的知识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构建成系统知识的大厦,从而确定了新的指导者、协调者、辅助者和顾问的角色意识。此时教师不需要肩负着教给学生多少知识的重担,教的功能已经不是教会、教的尽善尽美,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材也不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所有的目的和内容,而仅仅是教的一部分素材。课堂也不是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和实现预定教育目标任务的场所,而是创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致力于唤醒学生的主动性空间。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教师权威性的丧失,更加要求教师“导”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现代教育的发展使教学活动让位于学习活动,教与学的概念趋于模糊。一个人在受教育的同时又是教育的主体。当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的主体,则意味着学习者不再依赖于他人,而是依靠自己进行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都由于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而成为自主选择、自我评价的对象。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师生之间的相互结合和依赖程度出现了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缺少了情感信息,人格影响和道德感染的教育,但又表现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和独立、自律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是在共同需要前提下协作学习、有效交流。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化,使得老师和学生在知识的广场上处于相同的地位,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民主的教学理念。教师不是知识的垄断者、供给者,没有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和统一行动。在知识的探索中宽容错误,允许多元思维并存,鼓励张扬个性,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活力,判断思维大放光彩,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保障,独立自律的精神得以培养。

三、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软件设计应该高效合理

(一)简约高效

在多媒体语文课件设计时,要使课件交互功能增强,应该给学生留有积极参与的空间和途径及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要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控进度,以防传统课堂上的“满堂灌”转变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满堂灌”。多媒体语文课件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课本的语文知识,所以课件不应该是课本的拷贝,而应该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充分发挥课本无法发挥的作用。在制作语文课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并非每一种课件都要包括图、文、声、像等所有媒体元素,能少则少,宜简不宜繁。操作界面应当力求简单、明了、美观,过分的花哨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利用多媒体可见教学时,对于那些一目了然或者用其他教学媒体能让学生简单快速掌握的语文知识,大可不必以为的费时费力的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努力使课件成为共享资源

第4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能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新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很多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设想。其优点大致可归纳为这些方面:一是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三是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四是开辟立体多向深层的思维途径;五是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可见,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可以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教师妙语连珠,加上多媒体出奇制胜,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然而,“道源于一成于两,古之言道者必以两”,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至少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直观展示与对语言文字感悟理解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在语文课上,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是因人而异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往往会选取许多图形图像等素材。在选用时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的作用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在理科学科中,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把抽象的定理、微观或宏观的景物直观地演示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是借助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形图像唤醒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正如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展示图形图像也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所以,老师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以自己或别人的想象取代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也可以减小课件的容量,便于携带和运行。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并把它们画下来,再展示交流。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二、处理好课件演示与师生情感交流的关系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若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软硬件,交流就成了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作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教师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长的热烈、融洽的情感交流气氛大大削减了,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就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三、处理好课件与文本的关系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为了体现其工具性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运用,语文教材内容选材广泛,天文地理、历史风情都有涉及,学生的知识面显然不足以覆盖这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势必要补充相关资料,创设相关情境。特别是一些说明文和具有深远历史背景的文章,为了创设情境或介绍相关知识,语文老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往往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素材,或介绍说明对象,或介绍有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制作《神奇的极光》的多媒体课件时,为了使学生对极光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可以收入大量的“极光”图片,但如果这样做,就忽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筛选信息,大量的极光图片并无助于学生筛选“什么是极光”、“极光是怎样形成的”等课文信息,而且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把学习任务的重点转移,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课件制作和运用中最为常见,其原因就可能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关。所以语文教师在补充“边缘”知识时,要注意把握尺度,要处理好边缘知识与课文内容的关系,不能让补充的其他学科知识弱化了语文学科知识。因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处理好课堂氛围和课堂容量得关系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事物的特点,寻找事物的规律,发现现象的本质等等。这样做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整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问题去比较发现。一节课下来,回头想一想,头脑里似乎仍然空空如也,只是得出了课本上就有的几个结论或观点。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气氛热热闹闹,学生也很活跃,可课后学生脑子空空荡荡,收获不大。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也不过如此,而丧失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实际上问题就出在在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忽视了教学密度,主要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突出,学生真正的收获很少,导致多媒体教学陷入华而不实的境地。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效率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二是把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直观激趣,引发求知,情 境渲染,激发探究,快速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主体与主导并重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在网络资源环境下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把握。整个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前提下,要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学会对网络的丰富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加工和处理,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二、“三维目标”有机统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方面尚显不足。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教师注重多媒体演示、网上辅导和交流,学生注重计算机屏幕和网络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机”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是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大忌。人机关系越密切,人际关系越弱化。有的学者对此提出忠告:“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器之间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导致学生情感态度与体验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把握好课件适合的切入点,防止课件成了“教案搬家”,教师成了“放映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友好、和谐的情感态度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多种资源各尽其用

语文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多、范围广。Internet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固然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或惟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也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图书报刊、影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标牌广告等等。此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尤其是语文学科,教材内容很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境的,还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及名著等,这些是网络资源中所无法提供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深入社会生活环境,参观名胜古迹、纪念馆、博物馆等,以获得真实的感知,拓展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要指导学生善于利用图书馆,查阅图书、报纸、杂志,以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对现代的教与学来说,充足的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语文课件的制作,首先必须为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是走出语文课件制作误区的关键。课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取与课文相应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其次,要让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和研制 出更多的优秀课件资源,这样更能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三,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第四,在课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不仅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人机交互,使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协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再优 秀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同一课件也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教学的环境中。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与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工作平台上,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己随意地加以组合运用。

语文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适当的多媒体课件材料可以辅助创设情境,但这并不是惟一方式。教师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栩栩如生的生活实例等都可以创设情境。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工具:学好语文,对学习其他学科会产生积极影响。语文是学习知识和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以及提高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基本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诱导学生尤其是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高中生培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便日后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显得极其重要。而真正使语文教学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学生当中,是学生能学为己用,需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下面我就这几年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践教学研究中谈谈本人的几点感受。

一、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作为对学生在义务教育中影响最直接的人,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有着深刻而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新的课程改革已有些年了,但一些教育这头脑中的旧的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尚未消除,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仍然支配着他们的教学方式,这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有很大的阻碍,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首先需改变传统、陈旧、落后的的教育观,学习素质教育创新理论,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和业务素质,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基于高中学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提高。

二、学校教学模式

努力改变课堂教学上传统的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做到与时俱进,彻底改变过去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建立起“把学生看成是认知主体和具有发展权利的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立足点,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启发式的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积极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使课堂活跃起来。

三、现代多媒体设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早已步入信息时代,过去带这一本语文书就走向讲台进行讲课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学的潮流,因此现代高中教学要善于利用现代新兴设备,电脑,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产品已经普及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善于利用它们可让所教学的内容能以动静结合、声色搭配的方式充分表现,在教学上带来内容上的丰富性和新颖性,对于学生们极具吸引性,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较为容易的获得所期待的结果,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建议同行们尽可能的采用PPT制作语文课件(尤其是公开课),课件本身紧密结合所教学文章的内容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尽可能生动地展现出文章所体现出的场景,气氛和韵味,并可在适当的课件中以咱们广西本地的风景名胜作为背景图片,或添加合适的流行歌曲或MTV,力求做到形象生动,内容知识丰富的语文课件。这对教授一些较为难懂的古代文言文很有帮助,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小动画穿插在PPT制作的课件中,学生们看着形象生动的小动画,再加上听我结合课件上的内容对这篇课文的讲解,一下子就把握住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迥然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娱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很快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文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下子提高了。

当天晚上在语文的自习课上,我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摄影仪播放了以廉颇蔺相如为题材这段佳话的电影,并让学生看完后写了观后感,一向不怎么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们这回很乖,绝大多数在规定时间内写完了,在评阅他们观后感后我就很欣慰的发现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学生们已经把握住了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具有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以及在犯错误面前应学习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这才是真正让学生们将自身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语文走向生活。而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以只追求的目标啊。

四、实践

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很多时候讲究的是切身感受,单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一些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进行学习,体验现实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情感与心灵的洗礼,这对学生课堂上知识的学习效率亦有旁敲侧击的提高。也基本达到了新课标中对于培养学生思想素养的目标。

总之,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各科之基础,是引导学生(尤其是已经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高中生)做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门学科。故从事语文教学的担子很重,因而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出一番骄人的成绩,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 真正使学生能将所学语文知识应用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国家的新人,这才达到语文教学,实施素质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蒋晋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A].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2001.

[2]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容量 创造情境 效率;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的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视频、音频、图片等,可以运用powerpoint、flash、authware等制作),并与教学方法相组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的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好处

(1)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得到激发,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录音、图片等,把课文内容与情境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供了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口技》这篇文章的导入中,教师可以视频播放相声《洛桑学艺》,让学生知道口技艺术是我国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

(2)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备课,课件的构思、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件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展现,都要精心设计和准备,有时候有一些内容比如文章作者简介要搜寻大量的资料,并且必须将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才能制做到课件中去展现给同学们,在制作课件的同时,教师能够更加熟悉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件《大自然的语言》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创设情境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再用一系列配音图片(比如小鸟叫声、青蛙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各种昆虫的混合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问题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搜集阅读大量信息,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改革语文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的死板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平台,给学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教学策略

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海燕.巧妙渗透,激趣拼读,感悟运用: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09).

[2]陈启春.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PPT课件 注意事项

PPT课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显著。应用PPT课件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那么利用PPT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应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制作和使用课件进行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注意色彩搭配,避免违背了人眼的视觉原理

课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给予学生美的享受。首先,课件的制作要有一致的设计风格。各页面的标题、导航条、图标、主色调、色彩组合、段落图像、空白要保持一致,字体、颜色应相同,各页面有相似的外观。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版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以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图片、字符的大小和清晰度,保证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色彩的搭配要注意对比,文字、图片和背景可以同时考虑明度的对比、色相的对比及整个版面色彩的协调。要使学生既看得清楚又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如果对色彩搭配不了解,课件中的配色就不科学、缺乏美感。背景色与字体颜色反差大,色彩纯度过高,如绿色背景红色字体;背景色与字体颜色反差小色彩明度差过低,如白色背景黄色字体;忽视课件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随心所欲地选择色彩搭配。

二、注意文字的数量,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有的课件一节课的内容有三四十张,教师上课仅仅播放多媒体课件就行了。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灌”,把主动权交给了课件,有的课件内容太少,一节课就使用两至三张幻灯片;有些课件是书本搬家,从内容到例题,与教材相差无几,有形无神,缺乏现代教育观念,没有很好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内容多、文字多,如语文课一般都要介绍作者,一些教师习惯于把作者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地位、生平、经历、作品等,用大段段的文字制成一张课件,甚至再加上作者的肖像,整个版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不具形象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厌烦情绪。

三、注意音频和视频的合理使用,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和声效的使用主要是创设欣赏的情境,给予学生美的感受。但有的老师喜欢在幻灯片切换时或展示某一张图片时运用软件自带的声音效果,如紧急刹车声、爆炸、疾驰、风铃等声效,但我认为使用起来效果并不好。有时突然出现的声音甚至会把学生吓一跳。有的课件为创造氛围,放上一些关联的歌曲,学生被音乐本身吸引而忘记教学内容。一节45分钟的课,播放音视频的时间为25分钟左右。有的课件运用音、视频虎头蛇尾,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声音、视频营造氛围,情境创设完毕,接下来的课全是文字展示、教师讲解。虽然动画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太多的动画展示,会使学生产生过多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从而忽略了与课堂教学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如果使用动画,我们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设计相应的问题,否则有可能学生只关注动画的形式,而不是动画的内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避免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

传统黑板板书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把重要的知识点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写在黑板上,学生随时都可以思考和回味。现在的语文PPT课件,设计问题往往是“是什么”的知识,“如何做”的知识少。比如分析人物性格,往往设计成“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而不设计成“某某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你是如何分析的”。语文PPT课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让学生更多地在高级思维方面得到发展。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重要的教学内容时,应该给足学生时间,这样既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又可以避免课件内容切换造成的思维中断。

五、注意课堂的生成性,避免课堂的呆板封闭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以PPT课件为例,一旦制作出来,程式一般就是比较固定的,这是语文PPT课件的先天缺陷。因为程式固定,步骤是预设好了的,有的教师因为突然停电,没有了PPT,结果无法把课上完。语文PPT课件的制作如何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呢?一是在制作课件时要预想教学流程的多种可能性,步骤宜粗不宜细,细的就留在教学设计中。因为粗,就留下了许多可以自由挥洒的余地。二是设计问题要注意留白,即不要把固定的答案输入PPT课件当中,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三是提供可供选择的菜单,提供多种学习模式,并且可以快速切换。四是设置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语文PPT课件的程式就不会那么呆板。

六、注意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避免本末倒置

第10篇

【关键词】班班通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十二五实现教育信息化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十三五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目前,学校已经实现了“三通两平台”,为依托云服务将丰富的教学优质资源引入课堂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切体会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种种好处,结合使用情况,本人谈谈在班班通环境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课件制作,讲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有了班班通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运用课件上课,原本需要用一大堆话才讲清楚的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本人发现老师课件制作存在很多问题:其一,背景花哨,文字不凸显,影响学生阅读;其二,字号太小,远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其三,动画设置滥加声响,扰乱学生思维;其四,文字不讲究排版,忽视示范作用;其五,滥配背景音乐,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为此,针对课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首先,背景与文字对比鲜明,凸显文字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视觉阅读。以文字为主的表达一般使用32号大小黑颜色、宋体字,有特别强调加粗或另着色,以白色的背景相衬,这样眼睛看起来不难受,不影响远排学生阅读。其次,动画设置尽量不加声响,非加不可时应做到声响与内容协调,给学生营造一个静心思考的时空段,不能把课堂搞得一惊一炸的。第三,注重文字排版,学生书写示范。第四,以文字为主体的课件一般不用背景音乐,以免分扰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注意力。制作语文课件时,形式上的音响、色彩尽量少用,更多的是做好语言文字的书写、排版、表达,给学生作示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语文素养,最终达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效用。

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任务。那情境创设的具体作用有哪些?其一,为教学活动提供富有情趣的素材,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其二,为学生提供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发其探究热情,体会语文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作用;其三,情境创设为相关学习活动奠定认知基础。在班班通环境下创设情境,可以将声音、色彩、文字融为一体,为学生创建一个立体的可知可感的氛围,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直观,学生学起来更轻松快乐。例如,本人在上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时,导入用十张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配上轻音乐,学生在欣赏时真切感受到“无论站在哪个点上观赏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本人在挑选图片时紧扣行文思路和园林特点,用简洁的文字相映衬,学生明白易懂,学习的效果好。这对于从未到过苏杭的山区孩子来说很必要,孩子们的想象力有了依托,为后文的进一步学习作了好的开始。

三、目标明确,让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

每一堂新课,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学习目标,当堂展示。通过学生读和老师的重点阐述让学生明确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紧扣目标任务,引导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y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本人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学目标具体。如在《归园田居(其三)》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目标:1.熟读成诵,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语言美;2.掌握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赏析名句“带月荷锄归”和“但使愿无违”。目标展示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举一反三,逐渐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容量增大,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第11篇

1、“根据影片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了以下导入

1.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电视剧《士兵突击》的画面。师:通过影片《士兵突击》中的片段,同学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1.2通过观察,学生思考。(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3学生回答:通过《士兵突击》这段影片,我们了解到了主人公许三多的基本个人信息以及钢七连的概况。师:肯定答案,并给予总结概括并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口头介绍。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实验。得知: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现代教育观把学生看做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或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如果此时老师声形并茂地演示课件,学生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会有所抹杀。因此,这一环节中,先给学生出示影片,给予视觉的感受。通过观察、想象、讲述,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图片直观展示

2.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师:图片中给出的故宫,请同学们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我国古代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2.2直观感受,从图片中直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快速的整合语言,对图片中的建筑给予准确的介绍。师:图片中所展示的故宫整体的形状,以及结合建筑的背景来介绍。

2.3通过课件展示三个投影面,一目了然(图片展示)。师:同学们看到图片的展示,一定会很清楚的看到故宫的基本状况。

3、动态画面,引入实物,强调重点

3.1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入。师:之前老师已经对故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组织语言介绍一下残奥会。通过影片,使学生们了解残奥会的运动精神和主办的目的。

3.2理清重难点,提出介绍的事物的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通俗。这个环节中,利用课件的直观效果,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中,不仅加深对图片的印象,提升了学生记忆,又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兴趣,同时为接下来的环节作铺垫。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介绍事物”进行了直观“展示”。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拓展思维,从而实现教育目标。本课利用形象而贴切的课件演示实现了教材和教师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动态展示过程,如果脱离了课件的演示,教师单凭语言的叙述和学生的抽象理解来讲授本课的关键点,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学生也不能准确掌握介绍事物的方法和要求,只能够简单的背诵。课件制作的应用在教学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方面的确能发挥较好的作,但有时也会给教学过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2.1要做到重点突出,但内容不宜太杂,太多。我们设计教学课件时,课件的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切忌内容太杂、太多。内容太多过大,学生的注意力会放到课件本身的内容上,从而忽视了本节课授课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重难点也会随着电脑屏幕上的画面以及图片而消失,学生缺少了对重难点的分析与理解,就会对知识造成消化不良,而且也会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

3.2.2要避免教与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颠倒。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要营造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加强,从而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的地位。

第12篇

多媒体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五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所以,语文多媒体制作中实施美育,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可行性。具体实现机制如下。

精心制作声像,让学生感知美。

多媒体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精选或制作美的画面。视觉是人感知美的最大途径,美感强烈的图片直接刺激人的眼睛,把美的信号传入大脑,从而达到审美愉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要注意图片色彩的配置,图文的和谐,用笔的精细;按钮的色调、大小、字体也要与图片风格相吻合,以保证画面的整体美。如《景泰蓝的制作》课件中,制作者在开始阶段展示了几幅景泰蓝的成品图:在黑色的背景上,景泰蓝制品闪着柔和华贵的光泽,缓缓隐现。这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髓,受到美的强烈震撼。

文字图片的制作也要讲究。文字图片要能体现出“建筑的美”:注重文字的对称、整齐或错落有致。同时应注意文字色彩、字体、大小的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其次,应有良好的配音。好的配音能适当处理轻重、缓急、停顿、语气、韵律等技巧,具有音韵美和穿透力,使具有视觉特征的文学作品立体化,变得鲜活起来。我们在《归园田居》课件中,用平静缓慢的语调、恬淡悠然的基调、沉稳清晰的节奏朗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陶渊明重返田园的愉悦心情,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达到了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第三、努力创设情境。“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那么怎样在语文课件中架起一道桥梁,沟通作者的创作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碰撞、交触,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呢?创设情境。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林黛玉“时时在意,处处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黛玉的这种微妙心理,学生就很难理解,毕竟生活经历相距太远。那么制作该课课件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我们的做法是在课件中载入一段录像:越剧《红楼梦》。戏剧中那富有表现力的唱词,很快诱导学生进入角色,真正理解人物的处境,进而理解人物的心境,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从而感悟人物的性格美。

因此,课件制作中,要精心安排图象、声音、情境等,促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积极的刺激,从而提高诸如旋律感、节奏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理解力和选择性等整体感知能力。

运用比较手法,让学生鉴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