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时间:2022-04-08 16:0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岳阳楼记优秀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

第1篇

所谓:“一主两翼”就是以课堂“研读”为主,课前“自读”和课后“扩读”为两翼,以前者为前卫,以后者为推动。

“自读”就是课前预习(小预习),落实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做到“四读三结合”,即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注释、读练习题,三结合是课文与提示结合,课文与练习结合,课文与注释结合,在预习过程中,初步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知识点,发现新的疑点,教师必须在每日的课堂上,检查考核评比预习效果,评选预习先进小组或个人。

“扩读”就是引导学生制订自己的阅渎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要求初中三年的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日300字),每学年阅读一部名著。并做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研读”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师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人意识,体现“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的教学精神, 做好三个环节工作:(1)围绕目标,问难质疑,开发智能;(2)及时小结,分析异同,揭示规律;(3)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加强读写能力的迁移。下面具体谈谈课堂的读写设计:

首先每日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一个“读”字。阅读的一般流程是:认知读――感知读――感情读――探究读――积累读。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对朗读提出要求:读准――读出语气――读出形象――读出韵味儿,并引导学生讨论要重点读好哪些语段,得出了有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段落结论,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自读、轮读、赛读、分角色读、合作背读等形式,学生兴趣大增。

第二、开展“大家都来说句话”活动。

读课文后,开展一种有效的个性化的课堂交流一一说句话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想起来,品起来,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语文课堂的一句话活动,主要有以下3种:

(1)概括式的说――讲求“精”。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例如我们学习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学生读完课文后,可设计“一句话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活动”。经过发言,得出简练的结论:鲁达为解救金家父女怒打恶霸郑屠而自己亡命出走的故事。

(2)发散式的说――讲求“广”。

如我们学习《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学生大声读完课文后,教师提出要求:“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并以“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太阳不肯回家去”示例。学生按照句式发言,这样,可激活了学生思维,争先恐后的发言,随之,教师点评,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如“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吃西瓜。“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一下子,让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3)赏析式的说――讲求“美”。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目标,可设计“一句话课文精妙列举”这一问题。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时,在学生疏通文意之后,可让学生用一句话点评本文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的妙处,有的说:妙在两种写景,写得恰到好处,能突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的说:妙在用一连串的动词“衔”、“吞”、“横”写出了洞庭湖包容天地、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同学们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寻求语文课堂的另一种对话――写。

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克林伯格就曾经说过“教学本来就是形形的对话。”目前语文教师采用的最常见的对话模式是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这种口头对话有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可是班级人数过多,个个都要说话不可能,再加上初二、初三学生每遇到师生一起交流时,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做好口头相互交流的同时,还应落实另一种对话―写。 例如,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一课,第一课时学生完成朗读课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后,还剩1 O分钟,我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小说结局对孔乙已的死没有明确的写出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孔乙已的死设计合乎情理的情节。课后,认真阅读了学生作业,让我十分惊喜,感受颇受。

自己认为“写”有以下好处:(1)通过学生写的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据此适时修改教案,做到“因班施教”。 (2)可以“听”到全班学生的“发言”,扩大了学生“发言”的方面,真正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3)减少一些不自觉的学生有可乘之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初中语文

20世纪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浪潮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我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前中国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一致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充分整合---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搜罗,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作为论题的文章可多达1500多篇,其中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达49篇---知微见著,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予了相当高的关注。同时,随着对师资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掌握,的确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了很多益处。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涉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真正整合上,农村学校无论是在师资配备上还是硬件配置上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本文将以初级中学语文的教学为例,就西部农村之整合现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之策。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关于整合的概念,在2009年倪华与张文杰先生共同编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这一概念中,非常清楚地阐明了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要以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为中心构建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所呈现的信息内容是我们的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同样在要求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时能够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认知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主要是以皮亚杰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与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人的认知学习理论有着较大的连续性,它主要关注个体是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主动地建构新知识(如知识理解、认知策略),以旧经验面对新经验(学习信念、自我概念)就是一种学习进步,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掌握,同样还有技能提升、情感体验。对于如何设定教学目标的理论,国际上通行的是意大利蒙特梭利的教学观,即不仅要有知识目标,同样在技能、情感方面都要有所体现。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正好是一先进教学观念的绝佳体现,如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在语文《岳阳楼记》课堂上,可以先设定问题让学生先在电脑上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整篇文章,而在课堂上让学生观赏洞庭湖湖景画面,让学生带着身临其境的感觉去领略作者写愁苦之境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境则喜气洋洋的心情。将抽象变为直观,复杂变为简单,带着快乐和新奇学完课程,同时通过一定资料查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语文课堂上只要利用好了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可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农村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现状

在西部农村,很多学校已经通过国家和一些社会单位的关注开始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之路,但这条路目前来说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首先,硬件配置不足造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成为一纸空谈。在西部农村学校,虽然信息技术的普及还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一般来说,在西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一所初级中心中学一般仅有一间简单落后的多媒体教室,而且设备一旦有损坏又无钱维修。另外通过社会单位及企业赞助、教育单位的配置,好的情况下每所学校大概能分到40多台电脑,即使是这样,各个办公室又要占用十多台。故长期以来,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有要求少部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但是回来后由于条件限制还是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老一套,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为一句口号。

其次,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十分有限,农村中学教师已步入老龄化,只有极少数青年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但他们回校后仅仅偶尔用一次或长期不用,这也让这部分教师仍然不能驾轻就熟。当然,我们也排除有极少数教师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能做出比较好的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但硬件配置的匮乏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偶尔开展教研活动讲讲公开课而已,使得多媒体教室沦为应付检查的摆设。这里也不排除职业倦怠因素,社会分配的不公致使大多数教师不愿学习而热衷于简单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再次,在语文课堂上整合信息技术其实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技巧,因为它避免了课堂的单一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农村中教师和学生都抱着“跳出农门”这样的理想,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成为不能回避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和在课堂上整合信息技术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大相径庭的。单一注重卷面分数、追求高的升学率就必须使用精英模式教育,也就是将好的学生集中然后配置好的师资进行满堂灌。农村中好的师资同样奇缺,一名语文教师至少要带两个班或者兼带其他课程的教学,而在教学准备工作中,采用信息技术相关工具准备课件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因此大多数教师是不愿意花这个时间的,因为优等学生不需要做这样的工作同样注意力较为集中,能考出很好的卷面分数来。

最后,虽然语文课上采用信息技术存在了上述这么多问题,但也有部分教师希望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上语文课,即在课前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网络上寻找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间接掌握电脑使用技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般来说学校的电脑数量有限,网速过慢还是让学生无法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三、以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为例的解决之道

中国有着九亿农民,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据查,留守孩子大约有1.3亿之巨,对他们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完成。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有利于进行素质教育还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性。因此面对上述重重困难,作为教育主管单位或教师,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采用一些技巧把信息技术整合进课堂。

第一,除了增强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对农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农村学校教语文的大多是中老年教师,他们的年龄和时间都使得他们不可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工具,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优秀语文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课件研发,把优秀的资源放在一个共享池内或者制做成光盘让所有教师都可以分享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教师都能节约出更多时间将课堂准备的更充分。

除了教育主管单位做集中协同课件研发外,在校内也应该形成集中协同办公的模式。由于农村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身兼几个班级或者几门学科的教学,在课件准备时间上可能不太充裕,因此集中办公不仅可以节省出大量备课时间,还能让老师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语文教师可以分年级先对课程进行讨论,对复杂的课件我们可以安排几名老师一起作业,年轻教师负责计算机编辑部分,而年纪大的教师可以负责教案和教学过程的部分,小组在考虑周详后一起编辑课件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且在每次使用课件后,老师还应该提交一份简单的使用心得以便进行课件修改。

第二,在教育主管单位进行培训时,应该要注重案例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培训,而不是仅仅给教师一个印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在课堂上全程用计算机,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开拓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的思维。如我们应该意识到多媒体是指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是声音和图像的结合。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只使用声音,而不使用图像---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很多这种美文的朗诵,我们将音频文件下载下来带到教室用收音机就可以播放,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美的声音,想象着美丽的风景,体验着朱自清当时的情感。而课堂上陌生的声音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乏味的讲课方式。

同时现在部分农村初中教室里配有电视机,教师可以把下载来的图片或者好的课件用U盘复制进电视里播放。在使用幻灯片编辑图片或者图像时应该考虑到无法定格播放要设定好每张幻灯片的播放时间。

此外,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一定要全程使用,不妨根据课堂需要,大胆取舍。如果来不及制作课件,可将课件下载好的课件解压后,进行增删,也可以只用某段视频或画面,这样既省时省力,又不会被他人课件的思路所牵制,方便在课上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对很多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也有很多“坏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目的就是为了玩游戏,聊天。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这门工具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农村语文课堂上,为了提高升学率,我们大多还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地位,但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同样要尽量靠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的使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还能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计算机的用途。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进行问题解决。不过,在安排这种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所设问题尽量是需要学生检索的,没有标准答案,这一点甚为关键,教师可以在协同办公时就提出来讨论。

2.对于所设问题教师应事先进行搜索,大致掌握网络资源上的一些说法,同时应提供给学生一些检索的目标网站。

3.在设置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

4.考虑到农村学校计算机配置有限,语文教师和分管计算机室的教师应该配合好,在固定的时间让固定的学生分批次进行查阅---这样既可避免学生用计算机做其他不能做的事情,同时也节省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四,教育主管单位应开设并培养对应农村学校的信息处理窗口。我们可以加强培训农村各校计算机室管理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各校应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管理员),让计算机管理员成为各科老师的“电脑万金油”。同时还应开设网站或热线让各校老师能直观的得到相关指导。让教师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运用计算机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升学率。

四、结语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是一线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在课堂中整合信息技术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进程标志。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鼓励各校语文教师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只是笔者通过长期摸索和观察得到的一些经验,农村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我们同样要注意。如在协同办公时,我们不能把做课件当成是备课,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如何在课堂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既能在情境教学下获得知识,又能拓展思维,让学生采纳他人意见时又能有自己的创新观念;如何让教师自发自愿地使用信息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一个一个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时进,《心理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p164-165

[2]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M),2009年

[3]田瑞云,《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创新》(M),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 月第1版

[4]陈福林,郭金花,《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年25期,

[5]勒瑞芳,《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问题及对策分析》(J),《基础教育》,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