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2:24: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按照省“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狠抓工作落实。
(二)加强与省交通、建设、国土、水利、环保、气象等部门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及信息共享机制。
(三)州(地、市)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与政府部门间的应急联动、联席会议、资源共享等制度规范,指导企业应急救援队建立健全接警处置等管理制度。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指导协调,推进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区域性矿山救援队伍建设。结合我省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达标考核,进一步加强省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加快省区域性金属非金属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步伐。
(二)依托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救护队,加快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实训演练基地建设步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方案和第一期建设任务。
(三)依托中央驻青及省管企业,加快推进矿山、危险化学品、油气田等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公安消防、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民用航空、水力、电力等行业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矿山及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多的州、县,要采取政企联合等方式建设区域性应急救援队。
(四)加强大中型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贯彻落实好《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对尚未建立专职应急救援队的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督其与邻近具备相应能力的专职应急救援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
(五)推动工业园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选取基础扎实、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大中型企业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加强部门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与公安、地震、气象、环保等部门的应急联动,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间协调畅通、快速联动的应急救援机制。
(二)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省、州(地、市)安全生产应急机构职能,、、等安全监管部门要设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等安全监管部门要设专职应急管理人员。
(三)监督指导大中型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督促高危行业企业设置或指定安全生产应急工作办事机构,配备专职应急工作人员。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报预警机制,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分级分类、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工作,建立省、州(地、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和分级监管系统。
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培训和演练情况。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的管理。通过落实预案审查、备案等制度,促进政府、部门、企业预案的上下衔接和资源共享。
(二)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没有应急预案或预案未通过专家评审的,或重大危险源没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的,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组织省安全生产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州(地、市)、县安全监管部门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企业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监督指导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冶炼企业和交通、建设、教育、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应急演练工作。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基础建设
(一)加快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项目建设步伐,第一期主要建设应急管理支撑系统、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子系统、应急知识库及事故案例管理子系统、应急救援事故总结分析子系统等。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要充分整合现有调度指挥、监测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建立应急救援指挥平台。
内设机构变化显示安全监管更加细化
经过这次机构调整,安全监管总局内设机构由9个增加到10个。其中,单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
据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设置这个司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健全执法规章和标准,推动地方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建设。
此外,将原来安全监管一司、安全监管二司负责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安全监管职能划出,设立安全监督管理四司。
鉴于原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司所承担的业务范围大、专业多,不仅涉及危险化学品监管。还有化工、易制毒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等职能。为此,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更名为安全监督管理三司。
调整后,安全监管总局设10个内设机构(正司局级)。即:办公厅(国际合作司、财务司)、政策法规司、规划科技司、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统计司)、安全监督管理一司(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安全监督管理二司、安全监督管理三司、安全监督管理四司、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人事司(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办公室)。
“三定”明确安全监管总局综合监管职能
“三定”规定主要职责开宗明义,首先明确了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内容。综合监督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是国务院赋予安全监管总局的总职能。
具体包括:组织起草安全生产综合性法律法规草案,拟订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指导协调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和预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规章、标准和规程,综合管理全国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分析工作,组织指挥和协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等。
这位负责人说:“2003年和2005年的‘三定’规定。确定了我局综合监管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以及指导、协调和监督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但内容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致使相关部门对综合监管的内涵理解不同,实施综合监管的履职难度较大,缺乏指导、协调和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
此次“三定”规定区别于其他部委的表述。明确安全监管总局加强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职责。加强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从而基本解决了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管什么”的问题。
“三定”提高综合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究竟“怎么管”?实际涉及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责任、权力、对象和手段。
“三定”明确指出,监督有关部门和各地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科技规划的实施情况;研究提出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组织实施,考核重点行业和各地指标完成情况并予以通报;监督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入、科技发展、企业基础管理等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的相关工作。
指导协调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技术推广应用;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和各地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的情况,并将监督检查意见报告国务院。
今后5年,鄂尔多斯将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重大部署,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坚决守住发展底线、生态底线、民生底线,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攻坚克难、一往无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把鄂尔多斯建成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第一,持续用力深化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鄂尔多斯再铸辉煌的必由路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四个方面实现转型,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型项目建设,在抓好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抓紧抓好农牧业、服务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转型发展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资源清洁高效集约开发利用,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延长链条,力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三是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四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五是扎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第二,全面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创新是鄂尔多斯实现转型发展的命脉,创新这步棋走活了、走好了,我们就能够取得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一是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建成自治区创新驱动引领区。二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动简政放权、教育医疗、文化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统筹抓好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内陆港建设,在认真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中率先突破,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让鄂尔多斯更好地融入全国、温暖全世界。
第三,精准发力推动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必须补齐城乡发展短板,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以康巴什设区、自治区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打造100个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七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水平。
第四,凝聚合力守住生态底线。绿色是鄂尔多斯的底色,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只能向好,不能倒退。要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鄂尔多斯最大的基本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规划,严格坚守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持续抓好全域植绿建绿和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环保问题专项整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文化培育,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守住绿色生命线,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鄂尔多斯防线。
第五,实处着力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坚强保证。要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牢牢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着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从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从党员领导干部做起,突出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气神、撸起袖子干、甩开膀子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关键词:“一通三防”;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煤炭供求关系的变化,煤炭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生产轻安全,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忽视“一通三防”工作,超通风能力生产,有的矿井因此而引发了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教训是极其渗痛的。因此在当前煤炭产销两旺的形势下“一通三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搞好“一通三防”工作,杜绝重特大瓦斯、煤尘事故是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必须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且必须要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从矿井的长远考虑,要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就必须从矿井的开拓设计开始搞好矿井的通风设计:
(一)要对矿区的煤层瓦斯含量和涌出量进行详细勘察,以便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二)根据矿井的生产发展规划、采区布局和衔接安排,合理地确定通风参数。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矿井发展的全过程,要有长远规划,既要满足通风容易时期的经济性,又要兼顾通风困难时期的安全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对所设计的通风参数进行优化,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阻力和风量与矿井投产后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选型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在这两个时期都处于高效运行区。对高瓦斯矿井通风设计而言瓦斯涌出量的预测非常关键,若预测不准会给矿井生产的中后期通风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严重隐患。
二、“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
根据煤矿事故总结“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有:
(一)突发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是在瞬间突然发生的,防不胜防,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
(二)灾难性。“一通三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所有的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若抢救决策失误或抢救措施不力,往往酿成重大的恶性事故。
(三)破坏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往往使矿井的生产系统遭到破坏,它不但使生产中断,井下工程和生产设备损坏,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还给事故抢险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通风系统破坏,不能保持正常通风,使有毒有害气体在大范围内扩散,很容易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四)继发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因此称为事故的继发性,比如:火灾可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也可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又能引起火灾,可能出现连续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也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多次突出或遇火源引起爆炸等。
三、“一通三防”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是手段。通风系统是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的基础,没有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通风工作是不可能搞好的“三防”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在动态的生产条件下有静态的通风系统。
(二)造就过硬的专业队伍是根本。矿井通风是一项庞大、复杂、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狠抓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把关严“,只认规定不认人”的“一通三防”专业队伍。
(三)坚定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前提。煤矿各级管理者都牢固树立安全是安宁、安全是稳定、安全是效益的指导思想,而“一通三防”是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必须为其让路,各级“一通三防”从业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只认规定不认人”的正确指导思想。
(四)全力保证资金投入是基础。从根本上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安全投入要到位,没有投入就没有效益,它与市场经济不发生关系,它是企业内部按照自然规律去科学管理安全的一项工作,不应随市场和效益好坏而波动,否则就会出问题。
(五)坚持严细管理是关键。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善通风系统,但并不表明就彻底杜绝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从严从细管理,各种“一通三防”规章制度对生产具有否决权,不达标就停产整顿,这是关键所在。
四、“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管理者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重视起来。科学、先进的“一通三防”技术很难在煤矿生产中顺利实施。近几年来,接二连三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都是由于对“一通三防”管理放松造成的。因此,要想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煤矿管理者的“一通三防”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一通三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开展全员的“一通三防”业务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全员“一通三防”业务技能。
(三)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员工的聪明才智,不断积累新经验,同时还要不断引进和研究“一通三防”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及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结语:随着当前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掘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才能真正杜绝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另外。“一通三防”点多、面广,作业现场分散,因此,工作人员一刻也不能松懈,它涉及的单位多,需要众多单位的配合,各级领导的支持,一定要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去抓,才能把“一通三防”工作做好,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任宝.搞好煤矿“一通三防”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当代矿工,2003
2009年是安全生产年。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安监局对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今年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降低事故总量、杜绝较大以上事故为目标,紧紧围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切实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有效防患事故的发生,实现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现就做好2009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突出重点、治理隐患、抓住源头、夯实基础,努力促进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技能,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有效遏制冒顶片帮、高处坠落、坍塌、放炮、中毒窒息和透水等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力争一般事故稳中有降,确保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不突破控制指标。
三、监管重点
(一)巷道顶板管理。加强巷道顶板管理,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留足留好保安矿柱,严禁超宽超高开采。加强爆破后的顶板检查,及时拆除松石。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杜绝拆除松石发生安全事故。定期对主运巷和行人巷道进行检测,观测地压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矿山采空区管理。地下开采转露天开采矿山,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必须有切合实际的地下采空区处理方法和安全应对措施,切实做好超前探测工作,摸清采空区情况,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开采。部分利用老采空区作为运输和行人巷道的地下矿山,在采空区范围内设立岩移观测点,定期对采空区上部地表岩层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撤离作业人员,防止大面积冒顶事故发生。
(三)地下矿山通风和防尘管理。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及相关要求,落实执行通风和防尘管理制度,加大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力度,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保证作业地点的风质、风量、风速基本达到规定要求。
(四)作业人员多、作业中段多的地下矿山管理。作业人员多、作业中段多的地下矿山,要调查摸清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限期治理整改;难以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落实防范措施,定期监控检测,严防事故发生;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露天矿山边坡管理。露天矿山应当采剥并举、剥离先行并由上而下分台阶开采;台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巩固和提高中深孔爆破技术;严禁掏采、一面坡、伞岩作业。
(六)大型排土场管理。矿山企业要把排土场安全评价工作纳入矿山安全评价工作中,确定排土场安全度。制定和完善排土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责任。加强对排土场安全状况的监测监控,对危险级排土场,要立即停产整治。
四、主要措施
(一)严格准入,按时按质完成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全市187家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年有效期到2009年6月届满,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加强对矿山企业和中介机构监督指导,督促矿山企业尽快落实整改,完善安全生产条件;严格程序、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律不予延期。
(二)常抓不懈,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要督促矿山企业健全隐患排查责任制、隐患排查报告制、隐患排查挂牌督办制、危险源分级管理和监控等各项制度,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确保安全生产。通过持续深入地抓好矿山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三)突出重点,加强重点监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地改露”矿山、地下开采铁矿,较大型排土场等重点矿山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事故。根据矿山现状,市安全监管局确定28家矿山作为市级今年的安全重点监管企业,原则上每季度检查一次。县级安监部门也要参照市的做法,确定重点监管部位,定期组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依法依规进行整治,防止发生较大安全事故。
(四)把好关口,抓好矿山建设工程“三同时”工作。按照矿山建设工程“三同时”工作要求,对预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未在设计中落实的,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规范、设计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开采设计,坚决不予审批;对竣工验收评价报告内容不全,结论不明确的,不按批复要求设计、安全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通过竣工验收。通过严格执行矿山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新建矿山的安全准入关。
(五)夯实基础,继续开展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排土场等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对尾矿库、排土场安全工作和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重要性的认识,继续抓好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机械通风、排土场专项整治工作,针对尾矿库、地下开采矿山矿井机械通风、排土场调查中排查出来安全隐患,加大整改督促力度,限期整改隐患,确保尾矿库、排土场安全无事故,确保地下开采矿山作业场所通风状况良好,防止因通风不良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六)统筹规划,积极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市安全监管局将适时组织各县(市、区)安监局和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学习贯彻《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把《规范》中标准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实施原则、创建步骤、评定原则、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学深、吃透。并针对本地区各类矿山的特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督促各类企业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认真开展自查自改,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本质水平。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打造“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市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但是,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还比较简陋,安全投入不足,全员的安全意识还相对偏低,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应急救援等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类事故隐患还大量存在,事故总量仍趋高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促使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8号),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平安*”的战略部署,特作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打造“平安*”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安全生产法制和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方法,加大安全投入,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奋斗目标。近三年内努力实现全市各类事故总量、事故死亡人员和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年增长率为零,并力争有所下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遏制;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道路交通运输万车死亡率指标达到或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亿元生产总值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和万车死亡率等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三)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依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制定和完善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政策意见。其中,*年要重点抓好我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及责任追究等有关安全生产方面文件的制定工作,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结合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先进安全装备和防护设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淘汰安全保障条件差的工艺和设备,坚决制止危及安全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矿山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单位,依法予以停产停业整顿,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在*年底前予以搬迁或关闭。确有困难的,经当地政府批准,可以延缓到2007年底,但搬迁或关闭前,必须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
(五)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各级政府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体系建设,保障重大公共安全隐患的整治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改造和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把安全生产监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并确保落实。同时,把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调整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时,要及时新增道路交通、消防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内容,对矿山、油(汽)库(站)和冷库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场所的规划布局和设置,要认真执行国家安全标准规范,坚决杜绝新增重大事故隐患。
(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不懈地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运输和火灾隐患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缔和关闭非法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今后,一年内凡县(市、区)存在两处以上、乡镇(街道)存在一处以上非法生产的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从业单位,且未按有关规定查处而导致人员死亡事故发生的,对县(市、区)或乡镇(街道)行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应分别给予行政处分。
(七)建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管制度。要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认真开展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工作,建立辖区内重大危险源档案,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控,并每年向上级政府和安监部门书面报告一次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情况。建立评价评审、挂牌公示、整改督办制度,全面实行“企业为主,部门监督,指定专人,挂牌公示,限期整改”的监管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每半年向上级政府和安监部门书面汇报一次辖区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情况。到*年底,在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体系。
(八)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各县(市、区)政府要确保在*年年底前成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做好与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的对接工作,以加强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各级各部门要制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处置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要定期组织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立和完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救援队伍,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反应和抢险救援能力。
(九)严格安全生产事故的查处和责任追究。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事故书面报告制度,对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向上级政府和安监部门报告。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扩大事故及隐患举报渠道,积极实施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奖励资金由各级财政列支。对群众举报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重大事故隐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并落实责任,依法严肃查处。
(十)积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工作,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到2007年底,建成市和县(市、区)两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统计分析、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管、掌握高危行业和重点企业安全状况动态以及事故预防预测等提供信息技术平台。加大投入,将先进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应用到道路交通、高危行业和事故多发的领域。落实安全生产科技经费,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三、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十一)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规定取得合法生产、经营的资格;按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各级安监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督促落实做好上述各项工作。
(十二)强化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生产经营单位须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并保证所需资金,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建立职工培训档案。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持证上岗。换岗职工必须接受与新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生产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一般每两年须接受复证培训。未经安全生产培训或未经相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考核发证的,严禁上岗。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全员安全培训工程”工作,在经费和人员上给予保障,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对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其中*年全市要确保完成80万人的培训任务。
(十三)建立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建立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非煤矿山按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按不低于当年销售额的1.5%;建筑施工单位每个在建工程按不低于施工合同价的1.5%,其中道路施工企业按不低于合同价的1%;交通运输企业按不低于当年营运收入的1%提取安全费用。其他行业企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另行规定。安全费用由企业按标准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企业安全生产。根据企业的性质,分别由同级财政、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十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市安监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订相关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基本条件,组织企业实施,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试点,以点带面,扎实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十五)依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责任。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费挂钩,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足额交纳保险费。探索建立商业保险与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相结合的制约激励机制。工伤事故发生后,有关机构或事故责任主体必须向受到事故伤害的员工或家属支付赔偿金。各级工会组织要依法维护伤亡者或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和赔偿工作进行监督。
(十六)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中小企业要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严格审批要求,进一步从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方法和手段,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等方面,来加强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中小企业,依法坚决予以关闭。
四、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十七)继续加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我市县级人民政府都已建立了独立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但部分县(市、区)安监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还未达到要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亟待建立,这些须在*年底前按要求到位。建设、交通、质监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配备充实必要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十八)切实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在*年底前,所有乡镇(街道)都要设立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名称可称为安监站或安全办,实行双重管理,以乡镇(街道)为主;人员数量根据安全生产监管范围和任务,配备1-3人,监管任务重的地方可视情增加人员配置;人员编制由乡镇(街道)内部调剂解决。同时,要确保机构、人员和经费“三到位”。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均应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村(居)也要聘请安全生产监督员。
(十九)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考核体系,对安全生产情况实行定量控制和考核。各级政府要与本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下级政府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年终考核;对考核优秀和合格的,分别给予表彰奖励,奖励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考核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对其主要领导的奖励和晋升实行一票否决。凡发生死亡5人以上(含5人)重大交通责任事故或发生死亡3人以上(含3人)火灾、工矿商贸企业重大责任事故的,事故发生地的县级政府要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将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市政府。
(二十)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凡从事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水上运输、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和大型商贸、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领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都必须按规定缴纳相应数额的安全风险抵押金,主要用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的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具体征收和管理办法按国家、省相关规定执行。
(二十一)全面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从事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安全生产准入,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已设立但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在规定期限内向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部门申请办理,对逾期未按规定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一律停止生产并依法予以处罚。
(二十二)严格实行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建设项目,其初步设计中应当设安全生产专章,正式开工前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和论证,获得定点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通过“三同时”验收,符合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其余所有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前,其安全设施也必须通过“三同时”验收,对未实施和虽已实施但未经验收或验收未予通过“三同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投入生产和使用。对未经“三同时”验收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三)不断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各级安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对违反《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特别对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生产投入、不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企业,要从重处罚。
五、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十四)形成各负其职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市安监部门综合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构建信息、科技、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一、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一)镇安委会主要职责
1.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制定完善本辖区的安全生产意见及方案,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3.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考核兑现。
4.负责治理危及公共安全的事故隐患,对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要落实监控措施和责任。
5.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辖区安全生产情况,制定、落实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措施和对策,按期向镇党委、镇政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6.制定本辖区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上报镇党委、镇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参与事故的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安全生产办公室职责
1、负责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2、依法对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各行业管理部门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制订全镇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严厉查处各类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
3、负责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4、负责统计全镇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信息,分析、预测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实施全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5、按照镇政府的授权,依法组织、参与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镇派出所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全镇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许可和活动期间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违反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2、负责对全镇消防安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对全镇公共消防设施的监管工作;制定消防安全责任指标并组织实施;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社会消防力量的培训;负责制定全镇公共消防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负责建筑工程消防审核及验收;负责歌舞厅、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检查;负责组织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对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指导,监督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依法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组织、指挥全镇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3、负责对购买、使用及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民用爆破器材使用审批;监控民用爆破器材流向;许可民用爆破企业和作业人员;监督指导民用爆破器材从业单位工程爆破的安全警戒;组织销毁罚没的非法民用爆破器材;负责对民用爆破企业安全的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侦查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民用爆破器材的案件。
4、负责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大型焰火燃放安全管理工作,侦查非法生产、买卖、储存、运输、邮寄烟花爆竹的案件;
5、按规定负责或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
6、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四)镇交警中队安全生产职责
1、组织对机动车辆进行注册登记、检验及报废,组织对机动车驾驶人的考试、年度审验和日常教育等工作。
2、负责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道路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核实检查运输车辆的《剧毒危险化学品车辆道路运输许可证》。
3、开展道路危险路段的排查并督促整改。
4、负责全镇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报告及信息;根据全镇道路交通安全的形势,提出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和措施。
5、负责组织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保证道路交通畅通。
6、组织、参加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五)国土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履行全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监督管理职责,负责查处、取缔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以采代探等非法采矿行为,维护全镇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秩序。
2、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3、积极排查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并及时将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发展趋势向镇政府、有关部门通报。负责全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监管、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对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4、参与矿山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镇林业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全镇森林防火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森林火灾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负责组织实施森林防火及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抢救工作。
3、开展森林防火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七)镇水利服务中心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水利建设工程和库坝的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农田基建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
3、负责对水利建设工程、库坝及农田基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负责防汛工作。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八)镇教育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教育系统(含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监督管理,监督指导教育系统的各类学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查处学校安全管理方面失职或违法的行为。
2、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师生员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3、负责指导教育系统各类学校、直属单位的教育设施、校舍的安全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事故隐患。
4、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监督管理。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九)镇卫生部门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职业病的预防和监督工作。
2、发生重特大事故时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抢救。
3、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4、负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十)镇城建办安全生产职责
1、负责煤矿选矿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违反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
2、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二、行业安全生产监督职责
(1)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综合监管由镇交警中队牵头,交通、教育、卫生等部门和镇安办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把客车、农用车、运矿石、沙石车等做为重点管理车辆,抓好源头管理,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改善道路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煤矿、非煤矿山安全综合监管由镇安办牵头,派出所、国土、中小企业、电业等部门(单位)配合,负责组织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实施煤矿、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非法生产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和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3)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综合监管由镇安办牵头,派出所、交警中队、交通办等部门(单位)配合,负责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整治。
(4)公共聚集场所和消防安全。公共聚集场所和消防安全综合监管由镇派出所牵头,在上级工商、文化等部门和镇安办配合下,负责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实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各类火灾事故隐患。
(5)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综合监管由镇城建办牵头,在上级质监、安监、电业、消防等部门和镇安办配合下,负责组织开展建筑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建筑安全专项整治,严格施工企业、监理单位的现场管理,防止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及时排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供给、保民生、稳市场、促增收目标,突出粮油、蔬菜、肉蛋奶、水果等“菜篮子”产品,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健全应急调控和保障供应机制,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水平,保障生产供给,稳定市场价格,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全县“菜篮子”产品总产量较快增长,自给水平稳步提高,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加速推进,加快形成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及出口创汇基地和陇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4.1万吨,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3万头、70万头和230万只,出栏量分别达到6万头、35万头和15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57万吨、1.38万吨和3000吨;蔬菜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500亩,蔬菜总产达到16万吨;苹果面积达到5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30万吨。
三、建设内容
一)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增加“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科学规划,稳定粮食、油料作物面积的基础上。坚持适宜区全覆盖目标,大力推进牛、果、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生猪、蛋鸡和奶牛生产,增加“菜篮子”产品生产总量。
1加强标准化果菜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要求,蔬菜生产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突出“无公害、季节差、名特优”三个特色,着力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增强“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期间,水洛、朱店2镇新建标准化设施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区2处,使全县冬季蔬菜供应自给率达到70%。果产业以适宜区全覆盖为目标,突出整区域、整片带集中推进,狠抓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及扩大外销,建设优质果品基地,中西南河谷川区等区域新建苹果园30万亩,”末全县苹果总面积达到50万亩,优果率达到70%。
2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建设。以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化养牛场(户)建设为重点,围绕建设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扩张基地规模,转变饲喂方式,创新经营机制,着力提升畜牧业良种化程度和质量效益。”期间,全县新建规模化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和家禽养殖场(区)27个,累计建成标准化育肥猪小区30处,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小区10处,百头以上肉牛育肥小区25处,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
3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动物疾病防控措施,重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畜禽产品安全水平。采取政府投入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的办法,建成畜禽原良种场和扩繁场1处,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种畜禽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广生猪常温人工授精和肉牛冻配改良技术,进一步提高新品种培育、良种良法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保障“菜篮子”产品销售稳定
1加强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建设。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高度重视“菜篮子”批发和零售市场在保障居民消费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企业自筹、政府扶持等方式,抓好现有市场的改造升级,合理布局规划新建,提升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期间,加快建立一处服务功能强、设施完善、规模较大的县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或菜农、果农提供批发销售交易场所,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能力。各乡镇也应根据实际需要,把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纳入城镇规划建设范围,新建或改造一处农产品零售集贸市场,有效解决农民“卖菜难”和“买菜贵”问题。
2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宏达、银海淀粉和娇芸食品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扩大我县马铃薯、庄浪粉条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3强化产销衔接功能。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带动农户多、社会效益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产销网络建设,做好果、菜、畜产品等产销形势的预测预报和价格行情分析,扶持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及时向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实现标准生产、精深加工、快速销售一条龙服务。
三)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
加大品牌培育和“三品”认证力度,围绕全县马铃薯、果品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各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全面推行“菜篮子”产品质量检测、例行抽查制度,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应急处置机制。”期间,县、乡两级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引导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逐步建立自律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负责内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畅通“12315和“12316申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农产品消费者申诉举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加强对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牧、发改、财政、工信、商务、工商、质监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在县农牧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全县“菜篮子”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和有关单位也要把“菜篮子”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菜篮子”工作机构,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建设扶持、优惠政策,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1.产量目标:“十二五”期间产煤14033万吨,税费收入:109.8亿元。
2.结构目标:全州煤炭产量结构:大型煤矿产量120万吨,比重占3.8%;中型煤矿产量195万吨,比重占6%;小型煤矿产量2885万吨,比重占90.2%。全州原煤洗选比例55%以上,新增产量的80%以上就地转化,在资源深加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煤矿瓦斯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煤矿塌陷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淘汰落后采煤方式,推行壁式、薄煤层机械化采煤方式,全州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50%。强力推进以“一通三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系统改造,“十二五”期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五年来发生事故43起,死亡7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548,远远低于2的规划指标。
3.煤矿建设。在十二五初期,全州矿井141对,设计能力2592万吨/年,其间,建成煤矿72个,新增产能1596万吨/年。通过煤矿兼并重组,将全州177个煤矿整合为100个,组建12个企业集团,新增规模1605万吨,12个煤矿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全部通过审查并获公示,有10个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已获批复。
4.重点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建成和已开工的大中型煤矿4个,产能为195万吨,小型煤矿125个,产能2382万吨。
5.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实施“西煤西用”战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兴义电厂一期建成投运,普安电厂、兴仁电厂获得国家路条。建成贵州宜化、__、宜兴综合产能合成氨50万吨/年、尿素82万吨/年、销铵40万吨、二甲醚10万吨/年、甲醇10万吨/年的煤化工产业体系,贞丰煤焦化工(久盛能源有限公司,焦炭生产企业,规模100万吨)项目建成投产。
(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6.电站(电源点)建设:建成大中型电站一个(马马崖一级水电站),总装机55.8万千瓦。完成火电项目建设两个,主要为兴义电厂一期(120万千瓦)、清水河自备电厂一期(70万千瓦)。动工建设煤电项目一个,为中电普安电厂一期2*660MW工程项目。
7.电网建设:建成投产220kV及以上输变电项目7个、在建5个;建成投产110千伏输变电项目20个、在建7个;建成投产35千伏输变电项目13个、在建3个;新建10kV配变2769台,新增配变容量305MVA,10kV及以下线路4769千米(其中,低压线路2891千米)。
8.风能、太阳能项目建设:全州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投资约7亿元,晴隆苏家屯风电项目(4.95万千瓦)、普安横冲梁风电项目(4.2万千瓦)、兴义清水河光伏发电项目(7万千瓦)动工建设。
9.油气站建设:建成CNG、LNG油气合建站10个。
完成__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天然气利用发展规划编制;预计完成煤矿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为年计划的100%,建成煤矿3对(兴仁振兴煤矿90万吨、兴仁远程煤矿30万吨、安龙炜烽煤矿30万吨),新增产能150万吨,为年计划的150%;地瓜1号煤矿、泥堡煤矿已获路条,地瓜2号、地瓜3号、幸福井田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增3对煤矿(普安宏发煤矿、兴仁振兴煤矿、兴仁县兴隆煤矿)实现综采、3对煤矿实现综掘,全州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均为年计划的100%;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全州12个煤矿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全部通过审查并获公示,有10个企业集团的实施方案已获批复;完成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1028人,为年计划的100.28%;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煤矿12对;预计全年完成发电量260亿千瓦时,为计划的100%;普安电厂于7月正式动工建设,累计投资完成8亿元;大唐兴仁电厂一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预计年底获得核准;马马崖一级水电站已建成投运,全州在建风能、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投资7亿元,晴隆苏家屯49.5兆瓦风电项目首台机组、普安横冲梁42兆瓦风电项目首台机组、兴义清水河7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一期45兆瓦)预计年底可并网发电;安龙大秦3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安龙普坪30兆瓦光伏发电已动工建设;中国金州·华石清洁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园一期已建成,二期已启动建设;建成CNG、LNG油气合建站10个,为年计划100%;积极开展煤矿企业解困帮扶行动,80%以上证照齐全的煤矿走出困境,稳定发展,预计可实现原煤产量3200万吨,为年计划的100%;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52.85亿元,为任务数10亿元的528.5%,到位资金3.22亿元,为任务数1亿元的322%;争取到位上级资金1820万元。
1.完成能源产业固定资产及重大项目投资80亿元(煤矿45亿元,电力及新能源35亿元)。
2.积极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增加煤矿产能200万吨;加快推进大矿建设,力争地瓜1号300万吨矿井开工建设。
3.完成10个采掘机械化示范矿井建设,全州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70%。
4.推动中电国际普安电厂、兴仁大唐电厂按计划完成工程进度,积极推进兴义市地方电网电力体制改革。
5.推进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新能源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完成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3个以上。
6.加快推动全州天然气支线管网工程建设。启动中缅天然气管道普安县35#阀室分输站建设工程和普安县芭蕉关门站建设工程,力争启动全州天然气支线管网一期普安-兴仁—兴义管道工程建设。
7.努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完成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1000人次,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8.开展企业解困帮扶行动。使全州85%以上证照齐全的煤矿企业走出困境,取得新的发展,实现原煤产量3300万吨。
9.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签约资金10亿元,实现到位资金1亿元,招人引会500人次。
10.打好扶贫攻坚战,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筹集10万元以上帮助扶贫联系点解决生产发展难题。
为扎实做好以上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贞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管理,为推动能源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1.煤炭生产目标:全州保留煤矿100个左右,煤炭生产产量稳中缓升,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州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
2.矿井建设目标:至2020年,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大型煤矿100%以上、中型煤矿90%,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70%以上。
3.电力产业项目:到2020年,全州电力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重点建设马岭水电站、马马崖二级、册亨八渡等水电站项目,全州打捆建设一批规模20万千瓦以上水电站项目。建设120万千瓦抽水蓄能水电站一个。建成中电普安电厂一期工程、大唐兴仁电厂一期。
4.新能源项目:至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50万千瓦。推进已获路条的4个风电项目动工建设,并布局建设一批风能发电项目,确保风电发电项目建设有序接替;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15个;规划布局生物质发电总装4.8万千瓦;规划建成3-4个瓦斯发电项目,瓦斯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5.5万千瓦。
1、从历史来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造成农业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一是工农产品剪刀差。二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在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之路于是越走越窄。三是向工业大角度倾斜。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指导下,重视重工业发展,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轻视非生产性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长期以来欠账很多。
2、从发展上看,农村经济超常增长后,出现了滑坡。一是农业内部积累机制弱化,短期行为严重。二是政策因素也造成了不利于粮食生产形势,农民种粮兴趣明显下降。三是地方财力增加,但地方投资却明显向城市倾斜。四是全国工业投资大幅增加,但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却不断下降。五是在城市工业经济过热增长中,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导致持续通货膨胀。六是农村基本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七是税费体制不合理。八是农业经济组织形式日益暴露不足。
3、五个因素制约农民增收。
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连年下跌。三是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四是不合理负担过重。五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阻碍发展。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市场衔接仍然亟待解决等。
“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1、“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表现为严峻性和长期性。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变数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这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多见。二是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任务重。现存的户籍制度仍人为地阻碍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使他们无法从农村土地上真正地转移出去。三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薄弱。四是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以县为主分级办学体制加重了基层政府和农民的负担,延迟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农村与城市之间以及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乃至扩大。五是农民民利缺乏细化的制度保障。
2、破解“三农”难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靠发展来解决。正确认识和处理“三农”问题,始终是决定党的事业胜利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农业兴旺,才能百业兴;农民富裕,才能共同富裕;农村稳定,才能社会稳定。解决“三农”问题,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认真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是新时期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
破解“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
“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也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这就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必须坚持系统和统筹的观点,必须采取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以及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等,既要坚持“持久战”,又要保证每个阶段有目标、有成效,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更需要每届政府薪火相传。
(一)要在调整政策、协调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
抓紧调整不平等的城乡、工农发展政策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金融、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此外,还要积极研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的问题,农业、农产品结构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外向型农业、农业产品的经营体制问题等,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
1、以规模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一是要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州。要抓好封山育林,要抓好退耕还林,要落实林业管护措施,要抓好农村能源建设,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对新建和在建工业项目进行环境评价,达到增加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生态基础。二是做大做强水果业。重点发展以柑、橙柚、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业,突出规模经营,打造品牌。三是做大做强烟草业。四是做大做强草食牧业。五是做大做强反季蔬菜、百合、茶叶等其它优势特色产业。
2、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培养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重点将老爹、鹤盛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三是突出科技和体制创新。重点是提升我州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体制活力。
3、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二是积极创办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三是建立和完善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按照“绿色消费”的要求,实行一系列“绿色”认证制度。
4、以开拓市场为突破口,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
5、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一是改进领导方法和创新领导体制。把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制定、落实产业化政策,放在培育、兴建、扩大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类市场,放在提供、改善、协调、优化配套服务上来。二是搞好统筹规划,强化服务.要制定出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抓好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项目开发、资金协调、服务组织等工作。三是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农业产业化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加快研究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农业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要在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上有新突破。
一是要创新理念,布局一定范围内的小城镇数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化体系。二是要突出特色,要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等特色优势,大力培育发展资源开发型、农产品加工型、工矿城郊型、商贸流通型、交通枢纽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搭建平台。三是要产业支撑。
××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以来,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高位推动下,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逐步壮大,矿业经济快速发展,矿产业已经成为全市重要的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柱。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越演越烈,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并加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国内经济环境也随之不断恶化,我市矿产业也受到严重冲击,大部分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今年一季度全市矿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大幅下滑。为了全面破解制约矿产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帮助各矿业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我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市矿办调研组于4月15至25日分两个组深入思茅、澜沧、景东、景谷、镇沅、墨江、宁洱等重点县及重点矿业企业进行调研,现将我市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市矿产业发展现状
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培育矿业支柱产业的决策以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原则,采取以“整合资源、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高位推动,积极创新,加速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了矿产资源集约科学高效开发,使矿产业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经过四年多的大胆创新和不懈努力,矿产资源优势逐渐转变为经济优势,矿产业支柱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2008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0.5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1%。
(一)矿产资源逐步实现了资源集约安全开发。
一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勘查取得较好效果。在全面治理整顿矿业权市场秩序的基础上,全市采取法律支持、经济补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市场方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截至2009年3月底,全市共整合配置矿权215个,总面积达8694.0891平方公里,通过市场配置矿权170个、区块面积6468.5平方公里。全市矿产资源的配置逐步向大企业或企业集团集中,矿产资源勘查力度逐步加强,2008年全市完成探矿投入5.25亿元,山水铜业找矿、澜沧铅矿深部找矿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是优化了矿山布局,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市场秩序,优化了矿山布局,促进了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增强了企业加大勘查投入、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大型选厂的积极性,提高了低品位矿石的处理能力,实现了矿产资源的综合集约利用。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铜锌分离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铜回收率高达80%、锌回收率达85%。澜沧铅矿加强技术攻关实现年产电锌2万吨的同时,综合回收硫、铟等有价元素,下一步公司还将开展对冶炼炉渣中铅、锌、银的综合回收利用。墨江金矿、山水铜矿通过规模生产,所处理的原矿品位远远低于国家工业指标,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三是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各县(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加强管理”的环保基本方针,严格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加强监管,强化引导,最大限度地减轻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矿业企业也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当作自身发展的生命线,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确保环境安全和企业发展同步推进。山水铜业公司每年投入尾矿库治理资金1000多万元,实现了废水的回收利用。澜沧铅矿投入1600万元建成的尾矿库,采用同类企业中最先进的脱水工艺处理尾矿,实现尾矿干堆,有利于杜绝环保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尾矿中硫、铅、锌、银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孟连景冒煤矿坚持边采边复垦,开采后复垦的土地已经恢复了水稻种植。各大水泥厂加速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线,澜沧铅矿有限公司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对原有火法冶炼铅系统进行改造。各矿业企业在开发的同时,都很注重环保设施的投入,环保的理念与以往有很大的改观。
四是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通过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和资源集中整合,淘汰了大批生产工艺落后、安全设施滞后、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现有矿业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对矿山工人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矿山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管理。与此同时,各县(区)加大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矿业企业和矿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矿产业已逐步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
在深入实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集中整合矿产资源、市场方式配置矿权三大举措的同时,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对矿业企业和矿产业发展的服务,矿业企业也坚定了发展信心、增强了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既实现了矿产业的规模开发,又推动了矿产业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延伸,使××矿产业走上了集探、采、选、冶为一体的良性发展道路。
一是矿山选厂建设项目加快。随着探采区块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山水铜业公司就地选矿的带动下,全市矿业企业纷纷建设选矿厂。山水铜业公司目前有四座选厂,日处理原矿达4000吨,另外新增4000吨/天的选矿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年内将建设;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日处理2000吨的浮选厂建成。景东大街里竹山铁矿100万吨/年、花山铁矿150万吨/年的选矿厂即将于年内建成投产,金泉矿业凉水井铅锌矿300吨/天、灰波箐铁矿500吨/天、小乡铁矿500吨/天的选厂建设基本完工。
二是冶炼厂建设正在加快。矿业企业在加快建设选厂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电力资源计划或加紧建设冶炼厂,努力实现就地产金属或提高精矿的品位。云铜景谷矿冶进驻景谷不久,就采用湿法冶金生产电解铜。景东里竹山铁矿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储量,将发展视角扩大到大街、花山两个铁矿区,计划明年内在大街乡建设球团厂,既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为区内其他铁矿企业提供服务。镇沅金矿也将就地产金项目纳入到议事日程。
三是科技攻关力度加大。在加快建设选矿厂和冶炼厂的同时,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加大了对选、冶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提高选、冶回收率。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投入300多万元委托长春黄金研究院进行选矿工艺、提金工艺试验。澜沧铅矿投入1.4亿元改造传统炼锌工艺,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锌生产线,整个工艺流程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控制;采用漩涡柱铅闪速熔炼工艺进行铅系统改造的试验研究工作业已启动,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福建罗丰公司出资委托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研究设计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墨江勐里难选镍矿进行选冶工艺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山水铜业公司运用最先进的数据模型对勘查、选矿进行全程管理,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解决了铜锌分离技术难题,为公司下一步的扩大生产规模打下基础。
(三)矿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在矿产业的强势推动和积极带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8年,思茅区完成矿业产值10.7亿元,不仅成为全区第一支柱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关键突破口和重要引擎,巩固和提升了思茅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试点县中的地位;澜沧县完成矿业产值9.39亿元,矿产业为该县主要的财经来源之一;其它各县矿产业在当地经济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矿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经济正在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亮点。
(四)矿产业逐步呈现极强的带动力。
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帮助生产生活条件差的村民实现整村搬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纳了矿区和矿区周边农民工的就业,改善了当地群众交通、电力、通讯、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带动了矿山周围种养殖、餐饮、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最积极的推动力量。同时,一些有规模的企业介入了房地产开发和其他产业,既为繁荣城市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黄金公司镇沅分公司为120多个下岗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当地劳动力200多人,吸收了周边大中专毕业生20多人。金泉矿业公司在澜沧谦六乡投资近1亿元,建设了矿山公路、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谦六乡广大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山水铜业公司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投资4000多万元改造了46公里长的矿区道路,并向两个整体搬迁的村民小组分别按每年38万元、25万元的标准长期提供帮扶资金。
几年来,我市坚持改革突破和锐意创新,不但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规范有序和矿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且创造的“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认可。2008年10月28日至29日,全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市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突破发展矿产业的做法,总结出了政府主导、集中配置的“××模式”,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做法。几年来的矿产业发展实践为今后我市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金融风暴袭来,矿业市场疲软,产品价格下跌,使我市大部分矿业企业陷入举步维艰境地,矿产业发展中的软肋被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
(一)金融危机冲击,矿产业影响严重。全市矿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有色金属矿山企业被迫停产或半停产;其它矿业企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
2009年1-3月,全市完成矿业产值31727万元,同比增长-49.73%,利税及其它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下降。部分矿业企业资金链脆弱,融资困难,业主投资信心不足,观望情绪较浓,建设项目出现缓建或停建,探矿投入减少。
(二)企业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我市矿产业开发虽然如火如荼,但大部分矿业企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一是勘探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质勘查程度低,矿山开发缺乏充分的地质资料,许多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和矿石品位不清,存在零星开发、盲目找矿、盲目建选厂现象。二是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部分企业仍沿用过时的采选工艺,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进度缓慢。大部分矿业企业缺乏高端研究人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三是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很多矿区道路窄、路面差,对生产资料和矿石产品的运输有很大影响;有的企业还没有并入110千伏电网,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四是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效益大幅下滑。2005年以来,我市虽对矿业权进行了优化整合,但目前依然存在矿权分散、规模小等情况;五是产业链短,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市场的左右,抗风险能力差。
(三)矿权整合不够彻底,资源开发存在纠纷。我市资源整合基本实现了“一个矿区设置一个采矿权,一座矿山一个企业”的目标,由于存在整合前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矿权配置出现了区块交叉现象,配置区块包含以前县级发证的采矿权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开发进程中出现争议和扯皮问题。如镇沅黄金公司和××恒益公司、云铜××矿冶和罗丰××矿业公司等,由于矿区交叉,企业间摩擦不断,影响了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延伸不长。矿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规划滞后、布局分散、产业链短已成为制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一是产业规划亟待完善。
“十一五”初期,我市制定了矿产业规划,但由于当时的发展现状造成规划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导向性,同时缺乏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有效兼顾,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二是产业发展布局分散。由于缺乏详细而全面的规划布局,矿业企业较为分散,形不成连片和上规模的工业区。三是产业链短。各县区矿业生产企业主要以探、采、选为主,冶炼企业不到5户,更没有“制”这一环节的企业,现有企业主要以销售原矿和初级产品为主。一方面,既不能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又不能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程度差,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地方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五)发展机制尚未健全,矿业开发存在不稳定因素。随着矿产资源整合和矿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现有体制和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矿区的不稳定因素。一是协调服务机制不健全。目前,县级政府成立矿办的只有景谷县、镇沅县,其他虽有矿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但大多是文件对文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同时,县级协调管理部门缺乏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专业人才,县级矿管人员仅能致力于日常的事务,对县域矿业经济发展缺乏认真考虑,同时监管不到位,致使私挖乱采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补偿机制不健全,土地、林地征占用补偿标准不一。各县(区)只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出现了补偿标准不一、差别较大、不及时、不到位等现象,四是矿区周围群众只顾眼前,对于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再加上部分外来企业与当地文化和风俗存在差异,造成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不顺畅。由于以上各种因素,矿山开发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给矿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推动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地处三江成矿带南部,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际竞争的重点加速转移到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领域,××这块“怀金孕宝”的处女地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眼球,使××矿产业短时期内迅速显现出难得的“短、平、快”效应,并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当前,我市矿产业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但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明确思路。
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开始衰退,使影响突然加大。当前,我市矿产业出现了暂时性发展减缓的现象。但从长远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矿产资源消费总量增长最快、消费积蓄量最大的阶段。我国到2020年将实现人均gdp再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届时矿产资源产量和消费总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还要再翻一番多。从近期看,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10条措施等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投资、消费已初见成效,中国经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已呈现筑底回升迹象。随着投资、消费的拉动,矿产品内需也有效扩张,矿产资源利用将推向一个新,矿业经济逐步回暖,今年以来矿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中铜涨幅约50%,铅锌涨幅也有30%。因此,可以肯定说,我市矿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初期阶段,发展后劲足,发展潜力大,增长空间广,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依然没有动摇、支撑作用依然坚挺,矿产业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和财政支柱。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把矿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提升全市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突破口,千方百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矿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做成全市最大最优的支柱产业。
为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正确认识“危”、准确把握“机”,坚定信心,明确思路,既顺势而谋又逆势求机,努力保持矿产业快速发展势头。一是各级政府坚定矿产业作为全市第一产业支柱和财政支柱的信心不动摇,完善思路,创新方法,强化服务,优化环境,既要统一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又要为企业扩大投资创造优越的环境使之坚定信心,努力创造政企齐心、共渡难关的良好局面。二是各县(区)认真落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矿业权市场秩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市内外资金进行矿产资源深度开发,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将来扩大生产、提升效益打好基础。三是各县(区)要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好国家大力支持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扶持企业研发和引进采、选、冶新技术,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四是企业要抓住钢材等建材价格下跌、勘探成本下降等大好时机,加大探矿投入,加快选冶厂、生活区等基础建设。五是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政策趋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方式,扩大产品销路。
(二)加强资源勘探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探索建立我市矿产资源勘探基金,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同时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开发矿产资源,鼓励社会资金按照有利我市矿产资源发展的原则有指向投入矿产资源勘查;协调争取国家和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扩大我市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量,增强我市矿产资源储量保障能力,确保我市矿产产业开发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促进我市矿产资源科学、节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市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矿办、国土部门要综合运用我市矿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和生产的监督管理,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推动我市矿产资源有序、持续、科学开发、合理利用。
(三)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将资源综合利用与企业发展、资源节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三废利用。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完善和落实关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矿山设计、矿山建设、矿山开采、矿石选冶及加工每个环节统筹兼顾,推行共、伴生矿产与主矿产同时评价、同时勘查、同时设计、同时开采、同时回收利用,变一矿为多矿、一矿多厂。对于没有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矿产储量报告不予评审备案;对于共、伴生矿床没有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和批准建设矿山。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开发、保护,以矿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抓住机遇,整体谋划,加快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重新调整规范利益关系,是一场较为稳妥的改革。当前,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进入第四季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下滑,但在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下也有相对有利的一面。各级政府一定要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准确把握这场危机中的机遇,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系统谋划,整体推进,重新审视发展现状,重新整合矿产资源,重新布局产业开发,重新调整利益关系,坚决迅速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
1.准确把握危中之机,政企联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加速冲击实体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并落实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对于我们实施矿产资源和矿产企业二次整合不失为最佳机遇。一是市场疲软、价格下跌,造成很多矿业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吃紧,急需资金注入扩大再生产,因此现在整合的成本会比以前大大降低。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矿产行业步入调整阶段,企业优胜劣汰将成为这场危机的主流现象,如果政府出手帮助企业优胜劣汰,那么重新规划布局的矿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带动作用会更强。三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表现出超强的经济形势驾驭能力,成为全世界最健康的经济体之一,必将会极大地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目光,只要我们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推销我们的矿产资源优势,必将会吸引国际矿业大集团进驻开发,有效降低了矿产业二次整合的难度。四是国家税务局出台了《企业重组与清算的所得税处理办法(试行)》,企业重组和并购成本将大大降低,为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进行资源整合、完成市场扩张提供了迅速崛起的良机。全市各级政府一定要紧紧抓住成本低、难度低、矛盾少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企业,采取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等多种形式,组建集“探矿—开发—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促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向强势企业集中,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快发展矿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矿业经济。
2.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矿产业二次整合。启动实施矿产业二次整合,一定要认真总结以往整合中取得经验教训和出现的问题,坚持“一山一矿一主”的原则,按照“资金、技术、信誉”三个标准,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严格依法办事,制定严格的考评办法,合理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步实施资源整合和企业整合。一是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依法进行资源的二次整合。二是实施跨区域整合。按照××市《“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站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市矿产业快速发展的高度,立足整体谋划,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和区域内的自发整合,组建资源高度集中、竞争能力强、抗风险能力高的矿业企业集团。区域内整合以建设澜孟西锰矿开发基地为例:澜沧、孟连、西盟三县锰矿储量较为集中,但开发企业和区块较为分散,三县如能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区域内有资源的企业与有冶炼技术的金广集团开展联营、参股或收购等多种合作方式,进行锰矿采选及加工,区域内的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边三县也将形成带动力极强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的锰矿开发基地,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向缅甸、版纳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横向联动,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三是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整合。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矿业大集团的投资动向,加强对外宣传,适时推荐资源优势,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投资开发,引进更多更先进的生产要素,参与××矿产业二次整合。
(五)提升服务,强化引导,推动矿产业提质增效。
矿产业要做大做强做优,必须要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放大“洼地效应”,努力营造“蝉鸣效应”,着力延伸产业链,同步推进内涵增质和外延扩张,确保矿产业提质增效。
1.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矿产业受到最大冲击,矿业企业举步维艰,政府及时、优质、高效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只有政府有效的帮助和高效服务,才能让企业坚定信心、渡过难关。一方面,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矿办、国土等相关部门及掌握社会公共资源的政府部门,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
“雪中送炭”意识,加强对服务素质特别是矿业发展方面的培训,及时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地质资料、准确的市场信息、国家和行业政策、切实有力的支持、科学合理的引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矿区道路、电力、土地、林地、环保和安全生产等问题,进一步帮助企业办理矿权和项目申报、年检、延续、变更等手续,尽最大努力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入矿区了解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的原因,针对不同困难,提供不同帮助。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并采取适当减税或补贴方式,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对生产原料紧张的企业,要积极与企业所在县(区)和资源丰富的县(区)协调解决;对有产品没销路的企业,要积极发挥政府信息渠道广阔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供需信息;对存在环保和安全隐患的企业,环保和安监部门要提前介入,帮助指导企业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尽可能地以说服教育为主,能不罚款的不罚款,能不扣留的不扣留,非罚不可的要实行最低限额罚款制。
2.积极引导矿产企业加大基础投入。在这场来势凶猛的国际金融危机面前,矿产企业普遍薄弱的基础环节受冲击最为严重,损失较大,教训深刻。痛定思痛,一方面,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必要时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打牢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放弃盲目追求效益的做法,主动打牢基础,加大探矿投入、科研攻关投入、基础设施投入。一是要按照××省规定年度最低勘查投入标准,引导、监督矿业企业加大探矿投入,摸清资源储量,有针对性地建设选、冶厂,制定企业自身发展规划,确保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二是采取补贴技术攻关投入的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采矿、选矿、冶炼技术的攻关投入,努力采用现代先进采、选、冶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3.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建设重点矿业工业基地的目标,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调整产品结构为重点,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坚持走“探、采、选、冶、制”相结合的矿产业发展道路。一是着力推进矿产品结构调整。引导鼓励企业在本市区域内冶炼,在市场价格平等条件下,利用税收等政策限制初级产品往外销售,最大限度地拉长产业链。坚决打破以生产原矿、精矿为主的矿业生产局面,努力形成以成品半成品为主、精矿为辅的矿业生产格局。二是引导鼓励矿业企业实施精深加工。结合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工业园区莲花片区建设,加快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项目的审批和上马,大力推进矿电结合,扩大矿业高效开发规模,推进矿业精深加工进程,延伸产业链。按照“分散采矿,定点选矿,集中冶炼”的原则,适时发展铜、金、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同时加强钾盐等非金属矿产的精深加工综合发展,积极发展盐化工业,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发展深加工,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带动制造业、房地产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冶金集团、昆明钢铁集团、山水铜业、云铜、中国黄金公司、金泉、恒益、金广集团、兴华等企业,搞好铅、锌、铜、金、铁、锰、镍等资源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推进10万吨锌冶炼厂、10万吨铜冶炼厂、100万吨钢铁厂、10万电解锰等项目建设,扩大矿业工业生产能力。三是加快实施矿产业对外开放战略。在加大市内矿产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鼓励市内矿业企业到周边国家探矿和采矿、进口东南亚国家原矿产品、开展选冶加工贸易,培植一批外向型的矿业企业,力争在境外建立稳定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六)健全机制,强化监管,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健全完善矿产业发展推进和保障机制,加强矿产业事前事中事后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群众利益兼顾等多方面的监管,是确保矿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1.健全矿产业推进保障机制。各县(区)要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措施、一套机构联系协调”的发展思路,配齐配强矿产业协调发展队伍,强化矿产业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职能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协调解决矿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市、县机构编制部门要创新思路,批准设立县级矿产业发展办公室,专门负责对矿产业生产发展进行服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