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时间:2022-04-24 02:24:20

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

局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局党委书记柳美景亲自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经常分析局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与局属各单位、各分局继续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按照我市长政办函[20*]102号通知“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细则》的通知”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分局和机关各处室,全面推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规划编制

连续几年来我局已完成*市城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生产布局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编制和审核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布局要求的,不予审批。

近几年来,我市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在选址过程中注重避免危险源、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对周边的影响,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址关,满足安全生产布局的需要,从源头排除安全隐患,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全市的安全生产。

3、加强规划管理

坚持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般建设项目均应由消防、人防等部门严格审查,确保消防安全和停车场及人防设施建设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之要求,做到平战结合。对较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考虑用地状况,进行减灾、防震评估工作,凡是涉及到教育、园林等部门的建设项目,从严依法审批,严格把关;凡消防、人防、防震、防雷和停车场不能满足技术规定的,均实行一票否决,从审批上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今年来继续推进责任制管理,特别注重对本级机关办公场所和两个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机关的管理,先后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是在本级机关内,与政府保卫处、金星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加大对办公场所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巡逻,检查门窗及水电等设施及重要部位的管理。凡本级机关内办公室不锁门、不关灯、不关空调者,均要受到处罚,并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扣分。

二是在节假日前,下发安全、维稳管理通知,并组织机关人员对办公场地、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进行安全防患教育和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办公场所严禁存放贵重物品和现金,发生问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是与各单位、七个分局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履行承诺,落实责任,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七个分局安全生产积极性。

四是在宿舍区加强与驻地派出所和社区的联系,开展综合治理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

五是与汽车驾驶员签定安全行车无事故责任状,推行安全行驶万公里无事故和百公里标准节油奖制度,极大的调动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六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奥运火炬在*平安顺利传递,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投入到确保奥运期间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稳定与安全的活动中。认真做好单位的矛盾排查,开展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及时整改。畅通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正常的接待处理工作。督促本部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七是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7月3日全市大接访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强了组织领导,开展了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努力,目前所排查的13个突出问题,已缓和矛盾或矛盾已基本化解的11个。

5、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布署和要求,我局于20*年5月26日至6月1日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学习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制定了《*市规划管理局宣传周活动方案》,对整个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置,在5月26日集中宣传日,对各种宣传活动作了详尽的安排,为宣传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分局和直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应制定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了专门人员,认真布置,精心准备,涌跃参与,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明年工作打算

1、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测试,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安全生产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2、继续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全局的安全生产观念。

3、加大对驾驶员的管理,继续实行“安全行车万里无事故”奖惩制度。

4、继续落实长政办函[20*]102号通知精神,认真执行全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细则要求,力争年底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2篇

为了做好××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国务院确定的“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目标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为“十二五”

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当前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伤亡事故总量偏大,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十二五”时期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安全发展战略、安全发展思路、安全发展目标及安全发展重点,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培训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8.28%以上,控制在0.32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0.85%上,控制在6.01以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62.64%以上,控制在1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19.50%以上,控制在4.3以内。到2015年,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及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磷化氢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控制在省、地的控制指标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三)基本思路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安全发展,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增强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加快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进程作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主线,立足于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实际,坚持以科技兴安、安全兴纳、强化监管、协调发展为前提,全面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对安全生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认真研究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和到20根本好转等战略目标对安全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着力加快推进安全基层基础“双基”建设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安全生产领域发展的方针、总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县安全生产未来五年安全发展的行动纲领。

(四)编制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遵循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对安全生产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理清安全生产领域的发展思路,创新安全发展模式,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探索安全管理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安全发展前提下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点是防范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着力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重心逐步向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转移。既不要带血的gdp,更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为代价来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实现安全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按照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实现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开拓创新。着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按照科技兴安、科技兴纳、科技创新的要求,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推进安全科技“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快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着力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安全管理、安全监管、事故应对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注重实效。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坚持做到深入总结“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经验和不足,承前启后。以调查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企业和基层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听取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全面了解社会各界的安全发展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工作。

三、规划体系总体架构

××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分三个层次:一是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二是重点行业领域专项规划(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三是各乡镇安全生产规划。

全县安全生产总体规划为指导性规划,深度达到纲要要求,主要作用用于阐述县委、县政府和国家、省、地的战略意图,主要内容是提出全县安全生产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任务、战略重点、政策导向等。是贯彻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家、省、地安全生产规划精神,指导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行动纲领。

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主要以煤矿、道路交通和重点区域特点进行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关键问题、重要环节、重点工作为编制对象编制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

四、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推进“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及重大问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员:××(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煤管局局长)

××(县公安局局长)

××(县环保局局长)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海事处处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乡企局局长)

××(县建设局局长)

××(县质监局局长)

××(县农机中心负责人)

××(县教育局局长)

××(县经贸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水利局局长)

××(县工商局局长)

××(县旅游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县消防大队队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安监局,负责规划编制的日常协调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编写小组

成立“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写小组,承担“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安监局局长、安委办主任)

××(县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成员:**(政府办)、**(安监局)、**(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交通局)、**(国土局)、**(乡企局)、**(建设局)、**(质监局)、**(农机中心)、**(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安局消防大队)、**(交通局运管所)、**(交通局海事处)、**(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

由县安监局组织协调编写工作。

五、编制要求、工作安排、时间安排

(一)规划编制要求

一一加强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毕节地区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密切关注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确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要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一科学合理的编制方法。采用先进的编制方法,包括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工业化所依靠的先进技术,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选择的路径,引领安全生产领域科技发展方向、创新轨迹、环境变化、量变与质变等,既有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更加清晰,实际与目标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系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一一建立规划咨询与论证机制。根据《规划》的特点,多渠道、多形式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征求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科研机构的意见。

(二)工作安排

1、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安监局、煤管局、公安局(含交警大队、消防大队)、交通局(含运管所、海事处)、国土局、质监局、乡企局、建设局、农机中心、教育局、经贸局、林业局、水利局、工商局、旅游局、电力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实施细则的通知》(纳府办通〔2009〕164号)中其他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本部门的“十二五”规划中用专节表述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内容。机改革后,撤销或合并的县直有关部门,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由职能划入后的部门负责承担。

2、报请县政府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列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专项或子规划。

3、报请县人民政府、给予编制资金保障,拨出专项资金保障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和前期准备阶段。

2010年1月5日前进行“十二五”规划工作动员,下发《××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开始组织规划编制研讨工作、基层调查调研以及考察学习等活动,1月20日编制初步《规划》(草案)上报地区。

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阶段。

2010年2月一2010年4月组织开展《规划》的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具体安排为:2010年2月确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方案及相关课题,并确定第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和措施。2010年4月前完成前期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项目、措施)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编制阶段。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编制步骤:2010年5月前完成提出“十二五”规划思路,确定基本框架;2010年6—10月起草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草案)。

第四阶段,论证衔接阶段。

2010年1—12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进行衔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安全生产领域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2010年12月底前修改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并报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

第五阶段,规划报审阶段。

2011年1月一2011年4月,根据县委、县政府和地区安监局审查意见,补充论证、修改和完善《规划(草案)》,报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2011年6月前。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安全发展;安全规划

1 城市安全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以每年2096万人的速度递增。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2%,全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其中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达到102个[1]。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极速膨胀,越来越多的城市安全问题开始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安全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成城市研究的一个热点。青岛市黄岛区爆炸事故的案例是我国城市发展所出现的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黄岛区作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建筑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发展需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合理的安全规划,工业用地和民居日趋混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 危害城市安全发展的因素

城市中所存在的风险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按照城市灾害来看,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或主灾害和次生灾害两大类;从构建安全城市的规划图景来看,城市安全包括生态安全、防灾安全、生活安全、通勤安全、心理安全五方面。

2006年1月8日,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文章引用此分类方法,将危害城市的危险因素分为四类。

2.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大,能够破坏城市基础设施,摧毁建筑,使城市的功能瘫痪,给城市居民带来致命的伤害。与其它因素比起来,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和不可避免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有关城市发生自然灾害的报道屡见不鲜。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可主要分为几类: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火灾等。据统计,我国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353.7万人次受灾,其中158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我国在1978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就是自然灾害危害城市安全最经典的案例。

2.2 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现在城市发展迅速,工业发达,所以能够导致事故灾难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我国由于近些年对安全生产愈发重视,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人员损失。

根据城市类型不同,城市所存在的事故灾难类型也不相同,一般包括: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火灾事故、城市交通事故。事故的发生也是不可预料的,但是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安全规划以及完善的应急体系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城市安全生产规划也是我国安全城市规划的重点。2014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26.9万起,死亡6.8万人,其中重特大事故37起,死亡685人。

2.3 城市公共卫生

包括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城市由于人口密度大,类似于“SARS”的传染性疾病非常容易传播,如果没有应急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国2014年公共卫生事件暂无相关统计数据,但事故发生总体趋势仍以传染病为主。比较严重的例如,H7N9禽流感疫情;广东登革热疫情。

2.4 社会安全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指的是突发的大规模性质的危害国家安全、群体性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治安事件。主要有骚乱、恐怖主义、、重大刑事案件等。2014年,我国暴力恐怖事件发生频率骤增,典型如214新疆乌什袭警案;301昆明火车站事件;314长沙街头砍人事件;430新疆火车站恐怖袭击;522乌鲁木齐早市恐怖袭击;528山东招远故意杀人案等。

3 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现状

过去,在我国城市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安全只是作为辅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城市安全发展逐渐成为安全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很多城市针对自身本质的安全状况,开展安全保障示范城市规划,由此涌现了一大批安全示范城市。2008年12月,山西省长治市启动了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试点工作,是全国唯一一家本质安全型城市试点市。2009年,重庆市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商定在重庆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明确提出了重庆市要建立安全保障型城市,城市安全规划的范围也由生产安全领域转变为以安全生产为主同时涉及到交通安全、居住安全等方面。2010年之后,沈阳、郑州、济南等城市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创建“安全发展型城市”,把“安全发展”作为重要理念纳入城市发展总体战略。

从目前各地的安全保障示范城市规划来看,都是以安全生产领域为主,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产业结构,以整顿传统产业为重点,同时发展新兴产业;(2)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安全技术;(3)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体系;(4)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专业性和素质,整治与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5)加强职业健康管理,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场所,建立健全职业病救治保障制度;(6)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培训演练、提升应急救援的设备;(7)强化民众安全素质,提高安全文化水平。

通过安全保障示范城市的建设,我国城市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在政府层面,党政齐抓安全生产的局面基本形成,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也已经初步构建;在企业层面,各行业领域专治效果明显,由政府主导,全面开展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持续提升;社会层面,学校、社区全面宣传消防安全、公共安全知识,使我国城市居民的安全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3.2 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安全保障示范城市的建设,我国城市安全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自2002年至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下降。不过,由于我国城市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薄弱,重特大城市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城市安全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安全基础薄弱。我国城市安全生产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任务繁重紧迫。近年来,安全城市建设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我国城市安全生产经济基础较差并且仍有相当多的城市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主,对于事故灾害的危机意识薄弱,所以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2)城市安全规划不足。由于城市安全规划很多规范、标准都是以前制定的,城市安全基础脆弱。我国一些大型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项目,越建越多,越建越高,与之相对的消防能力却没有跟上。

(3)小微企业、偏远地区安全监管薄弱。当前,我们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分布广、数量大、从业人员群体庞大的特点。小微企业规模小,安全条件相对较差,安全监管力度相对薄弱,所以小微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也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与小微企业类似,在城市的一些边远区域或一些偏远城市,由于经济水平限制和监管力度的原因,往往存在很多安全问题。这些因素也严重地危害着城市的安全发展。

(4)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缺陷。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联系不紧密,各项规划由不同部门完成,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也是分灾种、分属不同部门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缺乏救灾规划系统性,导致各专项规划之间缺乏协调。

(5)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缺陷。我国城市发展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关于地上设施的安全规划数不胜数,但是地下管网建设却缺乏系统性综合规划;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在地下管网布局规划时,自来水、电力、电信、燃气、供暖等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4 加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相关对策

(1)科学地编制城市安全发展规划[2],城市安全规划是保障城市安全的源头,在进行城市安全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城市的应急管理,以此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城市的承灾能力;在进行城市安全现状分析的时候,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城市安全规划是以风险评价为基础,以风险理论为指导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来对城市的建筑、企业、避难场所、应急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的布局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2)各地区政府应将以经济建设为主的方针逐步改为科学发展城市;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加强监管的投入和设备的提升,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安全监管当中;密切政府与各监管单位的联系,使得政府能及时发现隐患,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政府应在城市社区和企业内定期举行一些安全事故模拟应急演练,提升市民的自救能力和安全素质。

(3)加快城市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建设,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岗位达标、企业达标行动。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将安全监管覆盖到全市,在城市边缘地区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落实对上述两者监管的长效机制,做到安全检查常抓不懈。

(4)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当中,编制防灾规划时在原有单灾种规划基础上编制多灾种安全防灾规划[3]。对于应急管理,学习国外先进城市的应急管理模式,总结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实行职能分工不同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4]。加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遥感等信息技术,缩短对危机的感知时间。

(5)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的捷径。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首先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地下管线规划管理法规建设应从城市规划、管道安全法规、道路法规、共同沟法规及相关行业法规共同入手完善;其次在建设方面,开发建设城市综合管廊,解决地下管线敷设问题、提高环境质量;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5]。

参考文献

[1]安全城市内涵及其持续改进过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2):53-57.

[2]新疆城市安全发展对策[J].劳动保护,2013(4):58-59.

[3]安全城市规划的理论框架探讨[J].规划师,2011(8):6-9.

第4篇

一、五年主要工作成绩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年均递增2个百分点,至20__年末达__。__x四镇被定为省级中心镇。__镇被定为省的“五金专业镇”,__x村被省定为“生态文明康居工程试点村”。同时通过规划调整,撤并了__等镇。城镇主要道路基本硬底化、绿化、亮化,城镇职能结构和功能布局趋向合理,城镇人口积聚快速增加。

(二)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建安产值年均增长10,20__年全县实现建安产值__x亿元,实现建安税收__x万元。20__年全县建安产值将达__亿元。

(三)房地产业方兴未艾。五年来,全县房地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____等重点项目相继建设带动下,__x等房地产楼盘完成投资约__亿元,并于20__年开盘售楼。

(四)城镇规划进一步加强,规划龙头地位更加突出。五年来,已全面完成全县建制镇城区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编,__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均委托国家一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完善。__中心镇总体规划已开始编制。同时创新规划编制模式,通过招标、择优录取的办法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完善__级民营科技园总体规划和____产业转移园的总体规划。并全力协助省建设厅顺利完成了__x村的总体规划。

在规划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了《城市规划法》、《__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和《__中心镇规划指引》;并根据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划制定了《____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同时,根据《__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要求,成立了“__x城市规划委员会”,认真落实“一书两证”的规划建设审批制度;开展了一系列联合执法行动,拆除了一大批违法违章建筑,有力维护了规划的权威,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盘棋,促进了全县城乡规划建设快速有序发展。

(五)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狠抓整顿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坚持以《招标投标法》和《__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为依据,完善了工程交易办事制度、会场纪律制度、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大力推行了“招标信息公开,投标申请人资格审查结果公开,中标结果公开和场内监督、场外监督”的“三公开两监督制度”。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允许外地符合资质企业进入县内参加工程投标,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了市场竞争。

二是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重点扶持了__x等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培育__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培育住房消费,引导市场调整结构。

三是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并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活动月之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强建筑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了各级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五年来,全县未发生建设工程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城镇环境进一步美化。为做亮做美城镇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城监执法和市政园林、环境卫生等公共事业管理,顺利完成了____改造,美化、亮化了__x。加强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的监察管理,保证市容秩序畅通有序。顺利完成了创建省文明卫生城市和__x创建省卫生城镇工作。

(七)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在机关作风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紧紧围绕开展先进性教育、排头兵实践活动,大力推行了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健全了《百分制实绩考核》、《责任追究》等十多项机关内勤管理制度,实行了“窗口”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改进了机关工作作风。同时通过政治学习、普法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等,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素质教育,促进了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我们在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工作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城镇规划缺乏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镇领导对规划不够重视,管理工作不到位,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在城镇建设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一些地方为

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随意变更规划,出现部分小区的公共建筑用地和绿化用地被挤占,工业区和住宅区功能分区不明,最终导致城镇功能布局混乱,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2、建设工程中违规发包、违章建设依然存在。一是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场外交易、规避招标现象。表现在将工程项目化整为零,分解成小部分直接发包,或更改图纸,压低工程造价而直接发包。二是一些民营企业厂房,打着“先上车后买票”的旗号,开工后就不再办理报建手续,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给工程质量和安全留下隐患。

3、对城镇管治力度不足,“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在城镇管治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六乱”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人情关”难过,违章行为得不到及时治理,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今后的工作设想

今后我局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统领城乡建设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着力统筹城乡规划,突出抓好城乡规划的修编和实施,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加大建设市场的监管力度,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深化效能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全县城乡建设、居民住宅及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到20__年,争取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__,建成区面积达到__平方公里,人均住房使用面积__平方米,道路硬底化率达__以上,供水普及率达__,排水设施覆盖率达__,绿化覆盖率达__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__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__,垃圾处理率达到__,电力、电讯、市场、停车场等设施基本配套。为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一)强化规划综合调控功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要在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及各镇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施《__x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例》,不断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继续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尽快制定__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__x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协调和指导有关单位编制好小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__,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中的综合调控和统筹作用,促进全县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要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规划审批要完善专家评审、规划会审制度,实行批前公示和听证,完善科学规划的决策机制,切实做到前瞻性、科学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和落实的效果,增强全县城镇总体规划的权威性。进一步完善“一书两证”制度,严格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依法实施规划,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城镇空间战略规划与产业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中心镇和邻近镇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发展,通过道路、园区的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发展规模化、高效益的城镇集群,确立__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实施“园镇互动”战略,下力气整合工业园区资源,统筹全县工业园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按“统一规划、统筹开发、统树形象、统协管理”的原则,明确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分区,并把工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园区建设纳入全县城镇化建设中进行统一考虑安排,集中精力搞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经济的发展,使各镇在园区建设工作中步调一致。通过全县工业化的发展,吸引投资者,聚集劳动力,增添新财力,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要突出抓好____等重点项目建设,把这些项目作为__城镇化建设的拳头产品来树立和推介,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全县的城镇化建设深入发展。

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节约土地、延续特色、简明实用”的原则,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指导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以“五改”(改水、改厕、改灶、改路、改房)为重点,做好村庄的整治,提高农民建房的水平,推动农村公用事业的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继续抓好“生态文明村康居工程”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继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步伐。

基础设施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保证。要立足于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电力、通信、环保、减灾防灾、学校、医院、文化体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强化城镇功能,提高城镇的承载和聚集能力。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重点是推行“五化”,即“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一体化”,根据我县的实际,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治污保洁工程的力度,健全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市场化、产业化步伐,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快排水管网改造步伐,提高污水截留、收集的水平。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投资和经营者,合理确定经营价格和期限;重点抓好县城净水厂建设管理的试点工作,完善公用事业监管机制,加强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督检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三是继续开展“经营城市”的探索和

实践,加快建立城市建设投融资管理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的格局。四是实行规模化经营,要统筹规划,实现跨镇区、跨地域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促进规模经营,减少重复建设。(三)加大执法力度,狠抓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要以卫生、整洁、文明、有序为核心,大力抓好城镇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城镇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抓紧对行政执法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探索并抓好城镇综合执法,提高城镇管理运作的效能,切实解决好城镇化管理工作不到位问题。强化对镇容镇貌的监督,重拳治理违章乱搭乱建,大力整顿城镇“脏、乱、差”,切实搞好城镇卫生。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堵疏结合,调整和规范商贸经营活动场所,解决城镇管理中的占道经营、店外作业、马路市场等乱摆乱卖行为,确保城镇道路畅通。加强城镇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和城镇道路占用、开挖的监管,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四)规范建设行业管理,促进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完善其服务功能,规范市场的运作行为,促进建设工程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有序运行。完善建设工程施工评标定标的办法,探索制定建设工程设计、监理等评标定标的科学方法,加强对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促进建设各方守法经营。加强对建设工程中标后的跟踪监督管理,建立市场和现场的联动管理机制,确保中标单位按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和承包合同实施,保障工程质量。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力度,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合理规模和增长水平。加强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转变购地建房的住宅消费观念,培育商品房消费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深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方式的改革,规范监督行为。完善工程竣工备案、施工安全评价制度,健全强有力的监督工作机制。

推进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自我保证体系,继续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活动,促进施工企业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监管力度,继续做好清理“五无”工程专项治理工作。

加强对燃气、风景名胜区和公园游乐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安全。

(六)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广建设新科技,提高建设行业素质。

加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推进生产操作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工作;不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持证上岗率,全面提高建设系统人员的专业技能。

加大建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认真贯彻《__x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和《__x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规定》,建立健全墙体革新和散装水泥发展机构,加强管理,大力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动散装水泥的发展,切实做好建筑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和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水平。开展建筑节能和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试点工作,抓好典型,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以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建设事业走上科技发展的轨道。

(七)完善办事服务机制,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第5篇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83-03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危险化学品已是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其物品的特殊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仓储、经营、运输及使用都受到严格的安全限制,易引发安全事故,可能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各级城市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及经营都会作专门的安排,尤其是危化品使用量或者中转量较大的大中城市,更需要对危化品生产、仓储等功能区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和谐。

江门市作为珠三角西部的枢纽城市,一直以来危化品的使用和中转量都十分庞大,近几年随着江门市及其周边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危化品的需求量更是与日俱增。但在危化品生产、仓储区的规划和建设环节,却一直未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江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功能区的规划工作。

2 研究思路

根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原则和设置因素,分析江门市区危化品现状布局情况,参考市区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充分考虑自然与社会条件,找到综合条件较理想的候选地址,然后详细论证每个选址,得出生产、储存区建议选址方案。

3 布局原则

根据危化品的特点及生产存放要求,结合江门市产业空间和交通枢纽布局特点,从尽量减少危化品事故风险的连锁效应考虑,以安全为首位,总体上按照危化品种类进行分类生产;同时考虑到为企业生产、储运服务,若将各类危化品按类别的不同完全分开,无疑会增加危化品储运企业和危化品用户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针对各自服务区域在空间上实行相对的集中。这一设想不但满足了危化品生产的安全、效率及协调原则,同时也符合危化品仓储就近服务和远距离辐射的市场经营要求。因此,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选址必须符合以下原则:

3.1安全原则

3.1.1生产区安全原则

生产区安全包括生产区用地安全与周边安全两部分。用地安全,一方面指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用地范围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满足建设用地的要求,不存在地质灾害等,另一方面,生产及仓储区范围具备建专用消防通道及消防救灾制高点的条件;周边安全主要体现在仓储区与周边设施要满足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等要求。

3.1.2运输安全原则

据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危化品运输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储存过程,而且“动态”的安全隐患比“静态”的安全隐患更难防范,涉及的面也更大。因此,如何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增强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输运安全,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要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协调,要便捷联系未来城市发展地区,以减少长距离运输;另一方面,危化品运输路线尽量回避人口密集区和一级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减少安全隐患。

3.2协调原则

3.2.1与城市长远发展相协调原则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不仅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对周围地区可能造成一定安全影响,因此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与有关规划的协调显得十分重要。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一定要与城市的长远发展相协调。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服务范围要能覆盖未来城市新发展地区,另一方面,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要避免对城市发展造成阻碍。

3.2.2与城市重大设施相协调原则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一方面要与规划的城市干线路网等设施相衔接,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与规划的重大项目相冲突。

3.3效率原则

3.3.1接近主要服务区域,方便企业经营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应尽量接近主要服务区域,减少穿越。目前江门市危化品使用企业及交通枢纽多分布于西部,因此规划新址应考虑结合西部地区布局,以便更充分更快捷地服务于其他危化品需求的地区。

3.3.2交通便捷,适当集中

运输便利包括对外交通和对内交通两方面的便利:对外交通应靠近区域交通主干道或对外交通设施(如港口等),衔接便捷;对内交通要求通达性好,尽量减少到消费地的运输距离,因为长距离运输会增加运输过程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加用户的运输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应适当集中,可以避免“遍地开花”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此外,从资源利用、管理的角度来看,适当集中也是有利的。

4 危化品布局关联因素影响分析

根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规划布局原则,从市区范围展开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布局的关联因素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空间布局形态。

4.1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

根据《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江门市区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北部主城区板块、南部银洲湖板块以及西部产业集群板块。江门市区产业空间未来沿镇及沿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分布,南北向的产业带发展趋势明显,是最主要的产业带。在北部城区培育具有良好前景的工业区,促进镇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4.1.1北部主城区板块

蓬江区继续发展江沙工业走廊,重点建设北新区与滨江新区,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保持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的发展活力,北部继续发展壮大棠下、杜阮、荷塘三镇的制造业实力,为选择接受广佛的产业转移作好准备;江海区工业以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壮大家用电器、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搞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加强与中山的联系;新会区会城镇加强新会今古洲开发区发展,同时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将绿地嵌入会城镇。

4.1.2南部银洲湖板块

天马利用港口优势,在周边地区发展临港型工业;古井、双水镇预留纸业基地、物流等工业发展用地,发展与银洲湖及周边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行业类型,其余部分作为生态旅游休闲的扩展用地;崖门、三江、沙堆镇预留工业发展用地,与珠海澳门衔接成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旅游休闲娱乐基地,服务于港澳乃至更大区域;大鳌镇以制造业为主,着力发展集装箱制造行业。

4.1.3西部产业集群板块

以制造业为主,将司前和大泽联合建设成为不锈钢制品的两个专业镇,进入不锈钢制品的上下游行业,加强设计与市场的功能。

针对以上的产业布局特点,可以看出,江门市区危化品需求主要集中在南部,那么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相应的空间安排应该侧重于这个区域。

4.2人口密度

江门市区人口密度分布中心城区最高,根据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人口密度达3000人/km2,其中老城区人口密度更高,北部棠下、杜阮、荷塘三镇相对较低。

新会区除会城镇外其余各镇人口密度均偏低,当中最高为司前镇,达1000人/km2,三江、睦洲、大鳌次之,而罗坑、崖门、古井、沙堆等人口密度为市区最低,其中崖门镇人口密度不足300人/km2。

根据危化品布局的安全原则,危化品生产、储存区选址应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按照江门市区人口密度分布的特点,西部及南部为符合选址要求的地区。

4.3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建设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在满足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段。江门市区的危化品消费市场,除供应本地外,还主要为整个五邑地区及周边城市提供服务。

江门市区的道路网规划在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都比较完善,而南部交通的通达性相对较弱,北部地区稍微偏离整个市场需求重心,运输的在途风险相对要大一点,而西部和东部则更为靠近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将危化品仓储区放在市区东、西部更为适合一些。

4.4自然条件

江门市区地势西高东低、波状起伏,西南部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982m,为市区最高峰。市区地貌以丘陵平原分布最广。北部为大雁山(丘陵)地带,西北部为圭峰山地,西南部为古兜山地,东南部为牛牯岭山地,东部和中部为西江、潭江沉积平原。境内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东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断裂。两支断裂带构成境内基本构造格架。

结合地势条件,江门市区南部山区更为适合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设置在其它地区则需要更为严格的地基处理和保护。

5 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总体布局

综上所述,本规划建议江门市区未来危化品生产、储存区选址采取“分区建设、相对集中”的原则,即按照江门市区的行政区划,选定数个选址,各个选址有不同的侧重,实行分类生产及储存。

分析本章第三节的相关条件,经综合比选,参照“分区建设、相对集中”的原则,认为不宜在江门市设置过多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由表中可得市区西部和南部最为适合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选址。

江门市于2007年编制了《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江门银洲湖)总体规划(2007―2020)》,对银洲湖重化产业带的建设条件作了详细论证,确定作为银洲湖石化基地,并对交通运输、环保、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环保、消防、安全、防灾、节能等作出全面的规划。因此,结合《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江门银洲湖)总体规划(2007-2020)》,南部银洲湖地区最为适合建设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本规划建议选取新会区古井镇银洲湖石化基地作为江门市区未来危化品生产、储存区设置的重点区域,即危化品生产、储存区的第一选址,新会区沙堆镇可作为新会区第二选址,而杜阮镇条件亦适合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但条件不如古井镇优越,故作为危化品生产、储存区次要选址。而市区东部如荷塘镇、江海区等地区,由于临近西江,如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造成西江水源的严重污染,高新区的产业性质也不适合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因此其它地区除现有仓储点外,不宜再设置危化品生产、储存区。

根据前面规模预测,本次规划选定市区3个危化品生产、储存区,分别为古井区、沙堆区和杜阮区。建议用地规模如下:古井镇选址区:150hm2;沙堆镇选址区:100hm2;杜阮镇选址区:50hm2。

第6篇

关键词:危险品仓储区、规划对象界定、布局模式选择、库容需求预测、编制模式

1 引言

在当今的全球产业体系中,整个危险品生产行业在上游产业链的基础地位逐步突显,已经成为社会正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由于其种类繁多且有毒害性,危险品的生产、仓储、经营、运输以及使用都受到严格的安全限制,尤其在生产和仓储环节,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并有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为此,我国每一级政府对各类危险品的生产、储存都格外重视,对这些环节会作出专门的安排。尤其是危险品使用或中转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会根据需要对危险品的生产、仓储专区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城市运行的安全、有序、和谐。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要求,南宁市规划管理局于2009年4月委托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有关南宁市危险品仓储区布局的专项规划。由于此类规划在国内外可供应借鉴和引用的资料很少,亦无标准的规划编制模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规划项目编制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能够对未来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发展布局的规划模式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2 核心问题思考

2.1规划对象的界定

根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不同危险性危险物品分为九类: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由于危险品不但种类众多,而且分别由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对于规划编制而言,如何界定项目研究的对象是首要工作。

2.2研究技术方案的选择

危险品仓储布局研究的技术重点,一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二是为城市创建高效便捷的危险品仓储设施体系,推动区域的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规划如何根据各类危险品专区布局特点、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工业(园区)用地布局规划、基础建设需求、自然与社会发展条件等综合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技术路线,科学预测危险品库容、选择合理布局模式,将是项目编制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2.3专业仓储区建设与生产企业的协调

目前南宁市危险品仓储企业现状是多、小、散,因此危险品生产企业,并无专门配套的仓储区, 各生产企业于厂区内自行配套。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现状危险品的生产、仓储区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当规划布局建设大型专业仓储区,如何统筹协调现有生产企业与未来仓储专区的关系,将成为规划的重点。

3 南宁案例分析

3.1现状分析

目前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危化品仓库多在城区或近郊,与城市建设开发严重不相适应,给城市发展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由于经营企业普遍规模小、效益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安全投入量少,安全设施设备差,安全度低,亟待整合和调整。具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缺乏集中布局、分布散乱

阻碍城市的发展空间,同时自身也无法获得充足资源

3.2界定研究对象

在征求各类危险品生产、运输、仓储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南宁市自身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销售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规划将能够形成或需要建立一定规模储存区的危险品划分为油气、化工、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四大类。

因此,本次规划的对象即四大类危险品的公共仓储区。由于规划研究的危险品仓储区主要是指为全市服务的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即市一级的专业存储危险品集中地,则不包括加油加气站(已另编制专项规划)、瓶装气供应站等为片区服务的危险品库区以及各企业、医疗科研机构合法储存民爆品、放射品的专门区域。同时,针对烟花炮竹产业的基本特性,规划也南宁市烟花炮竹仓储区布局进行了专题研究。

3.3规划技术路线

根据各类危险品的行业自身特性和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工作思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以规划区各类危险品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现状,结合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经验,通过采用综合分析、比较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各类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功能、容量、运营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南宁市各类危险品仓储设施的划分、选址框架及功能定位,使其满足“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总体要求。

根据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合,以各危险品行业一线产销部门提供的行业运营、发展资料为基础,通过比较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规划期内各类危险品存储专区的库容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基础,进行多方案选址论证比较,提出各类大型危险品仓储区布局方案,作为未来危险品仓储专区选址的基本指导依据。

3.4发展布局模式

3.4.1 紧密结合南宁市各个产业发展布局,合理布局危险品仓储专区

危险品仓储专区布局应尽量接近主要服务区域,减少穿越。既方便企业经营,又可减少运输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的损失,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3.4.2 根据各个类危险品的特点,分类设置仓储专区

各类危险品都有其自身的储存方式、储存要求及其库址选址标准。因此危险品仓储应分类设置,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种类及其供应链特点,分别制订危险品仓库网点建设规划,对生产性危险品仓储设施应该严格控制库区数量,提倡规模化集中化,对油漆 酒精 火碱等生活性危险品仓储设施,应该本着方便消费适当分散的原则进行网点规划。

3.4.3 选择合理的布局模式

危险品仓储专区布局模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其中集中选址是指将规划区内新建的危险品生产、储存专区定于一个位置,危险品在专区内分区、分类生产及存放,同时大力引导旧企业逐步迁入其中。分散模式建议将危险品专区分为若干个选址,根据类别不同,危险品分为若干选址生产及存放。

3.4.4 推行集中存储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

借鉴危险品生产 经营许可证制度的经验,建立全市统一的危险品仓储运营许可制度,包括公共仓储的经营许可与企业内部仓储的运营许可,并以此制度为前提,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集中储存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

4 总结与探讨

4.1创新工作研究

由于缺乏相对成熟的规划经验方法,项目组根据各类危险品的自身特性和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在以下方面提出一些创新的工作方案:

4.1.1 打破综合规划缺失、跨部门难以协调的发展瓶颈,努力实现“四规协调”

对于危险化工品,现状南宁市域尚无一处公共的仓储专区,仅仅是各小行业间根据自身需求在方便本企业(单位)生产、使用的条件下建设的。既没有科学严谨的综合大行业布局考虑,也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形成系统,更没有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跨越小行业之间利益进行协调规划,导致危险品仓储地的设置分散零乱,整体效益低下,同时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开发严重不相适应,给城市发展遗留下诸多安全隐患。

因此,项目编制以各级城乡规划为龙头,并努力落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同时要协调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危险品仓储区布局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的“四规协调”。

4.1.2危化品仓储专区布局构思

由于化工产业在规划范围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众多,分布散乱无序,对城市建设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扰。因此,整个南宁市化工产业链均需主动顺应城市发展总体空间布局战略,逐步搬迁远离中心城区,有效服务并推动南宁乃至区域的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充分考虑区域重点产业项目布局,结合城市工业用地(特别是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基础建设需求、自然与社会发展条件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危化品仓储专区的服务范围。

根据各类危化品生产、销售、存储、运输要求和化工产业集中区的布局,结合各骨干化工企业的产业转移和厂址搬迁意向,尽量贴近一线生产企业实际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各类危化品仓储专区。

4.2编制模式探讨

通过本次规划,笔者感受到规划对象的界定、布局模式的选择、库容需求的预测是项目编制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也是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如何协调规划预测与现有生产、仓储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关系,将之间影响布局落实的可操作性。

第7篇

【关键词】 安全投入  技术改造  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础工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时时威胁着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已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瓶颈。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应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安全技术装备发展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支持的重点应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有重大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主要目标是国内广泛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或安全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急需关键设备。对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或产品,应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解决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受益面较大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一般情况下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能力、上水平、上质量,推进安全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2、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装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维护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基础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安全生产能力。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发展本质安全型产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同步实施。 

安全技术改造应与行业和企业的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密切结合。争取做到能够同时计划投资、同时设计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改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的规模,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 

4、以企业投入。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和必须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其中包括对安全技术设备、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业要保证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应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的成本和全面的生产规划之中,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5、坚持市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6、注意协调发展原则。 

在国家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安全技术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它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推广使用的技术装备体系,并尽早形成产业化规模,拉动国内经济需求;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技术装备涉及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许多方方面面和计划、财政、科技、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安全技术装备工作能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早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装备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技术装备计划、投资、组织、监管等各种功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推广等各类活动的行为。这些法规应包括《国家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安全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评价、验收技术准则》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的管理制度。 

这些法规严格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的管理程序,从立项、审批、组织和监管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计划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营造一个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环境条件。 

2、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比较借鉴国外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先进技术,由国家安监局每年应研究提出年度的《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该技术指南中应提出:我国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计划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安全生产设备的清单,并列出优先选择的项目类别与范围等。技术指南还应提供专业附录,具体介绍一些先进技术,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设备或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运行经验。技术指南既是安全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又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装备计划和申请立项的主要参考依据。 

3、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财政部等有关单位支持协调下,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地方与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出当前或中长期的安全技术装备规划,要求做到计划清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列出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资源配置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工作的实施计划是推及安全技术装备工作中项目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4、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注意总结多年来我国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经费合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筹资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较短,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基础较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历史欠账太多,且安全技术装备又是涉及到千万职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国应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目,由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由国家拨款和贴息贷款构成,年度拨款数额应在2.0亿元以上,地方年度拨款全国累计也应在3.0亿元以上,贴息贷款的总强度应不少30.0亿。该项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术创新性的推广价值大,示范作用强,且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的重点项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术装备欠账太多的隐患突出,且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和企业。 

3、着重解决安全生产技术装备中一些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该项基金不能用一般扩大生产规模和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力的方面。 

第8篇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1998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

局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局党委书记柳美景亲自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要求,经常分析局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与局属各单位、各分局继续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按照我市长政办函[20__]102号通知“关于印发《__市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细则》的通知”考核细则,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各分局和机关各处室,全面推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规划编制

连续几年来我局已完成__市城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生产布局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编制和审核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布局要求的,不予审批。

近几年来,我市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在选址过程中注重避免危险源、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对周边的影响,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址关,满足安全生产布局的需要,从>:请记住我站域名/

3、加强规划管理

坚持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般建设项目均应由消防、人防等部门严格审查,确保消防安全和停车场及人防设施建设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之要求,做到平战结合。对较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考虑用地状况,进行减灾、防震评估工作,凡是涉及到教育、园林等部门的建设项目,从严依法审批,严格把关;凡消防、人防、防震、防雷和停车场不能满足技术规定的,均实行一票否决,从审批上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今年来继续推进责任制管理,特别注重对本级机关办公场所和两个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机关的管理,先后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是在本级机关内,与政府保卫处、金星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加大对办公场所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巡逻,检查门窗及水电等设施及重要部位的管理。凡本级机关内办公室不锁门、不关灯、不关空调者,均要受到处罚,并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扣分。

二是在节假日前,下发安全、维稳管理通知,并组织机关人员对办公场地、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进行安全防患教育和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办公场所严禁存放贵重物品和现金,发生问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是与各单位、七个分局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履行承诺,落实责任,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七个分局安全生产积极性。

四是在宿舍区加强与驻地派出所和社区的联系,开展综合治理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

五是与汽车驾驶员签定安全行车无事故责任状,推行安全行驶万公里无事故和百公里标准节油奖制度,极大的调动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六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奥运火炬在__平安顺利传递,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投入到确保奥运期间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稳定与安全的活动中。认真做好单位的矛盾排查,开展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及时整改。畅通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正常的接待处理工作。督促本部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七是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7月3日全市大接访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强了组织领导,开展了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努力,目前所排查的13个突出问题,已缓和矛盾或矛盾已基本化解的11个。

5、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按照__市人民政府办

公厅《关于印发〈__市应急知识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布署和要求,我局于20__年5月26日至6月1日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的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学习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切实抓好这次活动,制定了《__市规划管理局宣传周活动方案》,对整个宣传活动作了详细的布/:请记住我站域名/置,在5月26日集中宣传日,对各种宣传活动作了详尽的安排,为宣传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分局和直属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相应制定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安排了专门人员,认真布置,精心准备,涌跃参与,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明年工作打算

1、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测试,围绕全市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安全生产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

2、继续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全局的安全生产观念。

3、加大对驾驶员的管理,继续实行“安全行车万里无事故”奖惩制度。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从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

(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

(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

(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

(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

(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

(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

(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

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

(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

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

(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

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

(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

(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

(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

(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

(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

第11篇

记者: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国务院农业现代化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韩长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总理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6000亿公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同步”目标,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补齐农业短板。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在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规划》,并作为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国务院审定印发。可以说,《规划》既体现了与“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又突出了“十三五”的新部署、新要求,特别是突出了落实五大新的发展理念、突出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请问:《规划》如何细化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

韩长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提出了五方面的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布局。三是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请您描述一下,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

韩长赋:《规划》紧扣“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要求,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十三五”目标进行了描绘,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产能稳固。未来我们不一定追求粮食连年增产,但一定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稻谷自给率稳定在100%。

二是产品安全。现代农业一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的农业。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基本全覆盖,老百姓吃到的都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农产品。《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7%以上,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

三是方式绿色。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基本建成,农业生产不再大水大肥大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美丽田园、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成为农业的代名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力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四是设施先进。完善的设施装备、先进的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标志。要基本建成配套完善、标准高效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基础设施,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占主导地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确保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

五是规模适度。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

六是市场导向。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市场更加健全,产品市场更加开放。但坚持市场导向,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而是在政策支持保护下的市场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

记者:《规划》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请问:“十三五”如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韩长赋:总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规划》对此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要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在棉花、油料、糖料、蚕桑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是减玉米,《规划》提出调减玉米面积,重点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今年预计调减3000万亩以上,调减出来的面积主要用于种植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和饲草。要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在畜牧业主产省(区)率先实现现代化,重点是稳生猪和兴奶业。稳生猪就是在优化生产布局的同时,支持发展规模养殖场,稳定猪肉供给;兴奶业就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加强消费引导,全面振兴中国奶业,力争到2020年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要推进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的渔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稳定池塘养殖,降低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要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建设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当然,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同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大意。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保障粮食安全是关乎经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不能因为技术性问题犯战略性错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永恒主题。为此,《规划》提出,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了谷物产能和口粮自给率的约束性目标,体现了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政策导向;部署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生产能力落实到田间地块和单产提高上,打造国家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核心基地。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问:《规划》对推动解决我国土地细碎、经营规模小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了哪些部署?

韩长赋:过去我们依靠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承包经营解决了吃饭问题,这很难得。目前,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现代农业难度很大。只有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规模经营发展,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全国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已经超过30%,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中,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联耕联种等多种实现形式。要通过互换并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的规模化。《规划》明确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机械化和生产率水平提高。但要看到,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成本效益,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生产力水平合理确定经营规模。据测算,在北方单季地区从事粮食生产,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应在100亩以上,南方两季地区是50亩以上,这样与外出打工的收益大体相当,规模上“比较经济”,如果规模过大,边际成本会上升、收益反而会下降。

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广大农户实现服务的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包括多个环节,无论是小规模农户还是规模经营主体,都很难“包打天下”,都需要生产,而且越是现代农业,越需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此,《规划》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和政府购买公益机制创新试点范围,推进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让小规模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记者: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民工就业困难,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请问:到“十三五”末能否顺利实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规划》对此有哪些部署?

韩长赋:过去,农民增收一靠农产品价格,二靠外出打工。但当前,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农民工就业和工资增速出现“双下降”,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只有6.5%,六年来首次低于GDP增幅。从后期走势看,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农民外出务工环境也未明显改善,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很大。

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农民收入增长与否,事关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这是硬目标、也是硬任务。

第12篇

一、当前沿海工业园区消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位于南黄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北翼,面积1872平方公里,人口108万,沿海岸线100多公里,是江苏省重点海洋渔业县。如东拥有104万亩滩涂,海产品资源丰富;洋口港区位优势明显,可建1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海港,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深水大港的理想地址。经过几年的开发,如东沿海工业园区发展迅猛。目前全县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19个、国家级中心鱼港一个,进区企业285家。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消防规划不够合理,有的存在“先天不足”。由于沿海各工业园区的开发,都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加上招商引资的不确定性和渐进性,少数主管单位急于上项目、早投产,于是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既没有制定科学的消防建设规划,又没有对工业园区的产业项目准确定位,导致消防规划不尽合理。调查发现,某工业园区东西5公里的规划区内并列安排了近30家企业,有的一家紧靠一家,中间只有一道围墙相隔,消防通道不畅;有的企业厂房靠厂房、厂房与生活用房和职工宿舍相连,防火间距不足;还有的易燃易爆车间、化工类企业与纺织服装企业挨靠在一起,不符合消防规范要求,极易引发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

(二)消防安全设施与生产设施不配套,规划建设不同步。许多个私企业在规划建造厂房、库房和办公用房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和验收,出现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水源缺少等火灾隐患。有的园区建设未将消防基础设施纳入整体规划,消火栓总数不足;有的园区虽然接通了水源,但管网的直径小,不符合消防供水要求;还有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已经投产,但整个厂区内无任何消防设施,有的虽配有灭火器材,但数量少,工作人员也不会使用。

(三)经营业主消防法律意识淡薄,违章生产、违规操作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个私企业经营业主对消防安全缺乏认识,摆不正企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贪图眼前小利,忽视安全成本投入,对职工缺少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相当部分园区职工对防火知识一无所知,存在严重的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有的单位出现用铜线代替保险丝的严重违章现象。多数个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无人抓、无人管,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安全工作处于游离状态。

(四)消防站点稀人少,装备落后,难以扑救重特大火灾。就如东县而言,目前仅有公安消防中队1个,人员编制为18人,由于缺编等因素,实际执勤人员仅为14至15名,加之责任区范围广,保护半径大,出救最远距离需60分钟才能赶到现场,若出现同时发生2起以上火灾的情况,则分别到场的人员仅有6、7人,很难组织起及时有效的扑救。同时,缺少大功率消防车和防化装备,无法应对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做好沿海工业园区消防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面对经济发展布局的重大调整和即将到来的高速发展期,公安消防部门应从沿海工业园区消防安全现状出发,积极转变观念,采取应对措施,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消防工作跟上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全省经济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一)增强服务意识,加快沿海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树立“消防安全工作也出生产力”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消防安全服务和保障。各级消防部门应以《消防法》、《江苏省消防条例》、《全省“十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意见》、《港口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坚持高起点规划,编制出既符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沿海地区消防专业规划,使沿海园区功能布局、消防基础设施、消防队伍建设有章可循。对已经建成的园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本着“适度整改、全面完善、重点防范”的基本原则,开展一次消防隐患“陈帐”、“老帐”的清理工作,对重大消防安全隐患逐一落实责任人,实行跟踪督办,同时加大消防监督力度,确保不发生新的“欠帐”。对新建园区坚持源头把关,严格依照消防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确保消防站、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其他市政设施同步,坚决防止新生消防安全隐患。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全面加大消防安全监督整改力度,不断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要督促企业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明晰消防安全职责,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切实抓好企业经营者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后考试,领证上岗”原则。要督促企业经营者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要针对消防工作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采取配套措施,进一步规范沿海工业园区的消防安全管理,保证公安部“第61号令”的有效落实,确保整个沿海开发区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健康有序发展。“”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