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8 13:40:03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第1篇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会用关联词:“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会写“胳、膊”两字。

4.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习重难点:

明白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习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一)直接揭示课题、师生共同板书。

(二)齐读课题。

(三)题目告诉我们有几个儿子?

(设计意图:在学生头脑里更深刻的记住是“三个”儿子,以便后面产生质疑。)

(四)读老爷爷的话,产生质疑。

1.自由朗读第12、13自然段,找出老爷爷的话。

2.生汇报。(出示课件)

3.齐读。

4.让生提出疑问,产生质疑。(板书:一个儿子?)【表现好的小组奖大拇指】

(设计意图:让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去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读懂文本、解答质疑

(一)读懂妈妈,体会母爱(1―6自然段)

1.回顾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2.自由读1―6自然段,勾画三位妈妈说自己儿子的话。

3.体会前两位妈妈的话。

(1)让生汇报。(出示课件)

(2)自由朗读,交流理解前两位妈妈说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生汇报,带着感情读。【表现好的小组奖大拇指】

(预设):

A.生:自豪。师:那就请你“自豪”地读出来。

B.生:骄傲。师:那就请你“骄傲”地读出来。

C.生:得意、高兴。师:请你读出“得意、高兴”的心情。

(4)齐读。

4.体会第三个妈妈的话。

过渡语:前两个妈妈这样夸赞自己的儿子,这么爱自己儿子,第三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儿子的呢?

(1)生汇报。(出示课件)

(2)让生说读此位妈妈的话语气如何?

(预设):

A.生:平谈、平静。

B.生:遗憾、婉惜。

C.生:不高兴、苦痛。

师:读读体会,怎样的心情最贴切?(引导以“平淡、平静”的语气来读)

(3)齐读。

5.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读懂儿子,回报母爱(7-11自然段)

1.学习第8自然段,体会妈妈拎水的辛苦及需要帮助。

(1)师朗读第8自然段,让生体会妈妈们提水的感受。

(2)学生汇报自己的体会。

(3)圈画体现拎水辛苦的词句。(出示课件)

(4)朗读、体会妈妈拎水辛苦。

(5)指导“胳、膊”两字的识记方法及书写。

A.分析“胳、膊、腰”三字、回忆带有“肉月旁”的字。

B.以游戏“大家一起动起来”来加强学生识记生字,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表现好的小组奖大拇指】

C.交流“胳、膊”其他的识记方法。

D.指导书写“胳、膊”。

E.学生练习书写。

F.小组评价、交流。

(6)体会“走走停停”一词。

A.仔细观察这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B.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C.体会这个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体会“AABB”式词语的作用及练习说这样的词语。)

2.学习第9-11自然段,了解三个儿子的表现。

过渡语:妈妈们拎水多辛苦啊!你们看,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假如此刻你就是这些妈妈们。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生明白妈妈们的需要,为后面讨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做铺垫。)

(1)默读、勾画三个儿子的表现

(2)汇报(出示课件)

3.理解孝敬父母的道理,解答课前质疑的问题。

(1)出示老爷爷的话,再次朗读,学生想:老爷爷会只看到哪一个儿子?为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板书:孝敬、懂事……)【表现好的小组奖大拇指】

4.让生对另外两个儿子提建议。

三、师生共同回顾、复述故事

四、说话练习、升华主题

1.用关联词“一个......一个......另一个”介绍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2.将这关联词运用于生活中。

3.由“一个……一个……另一个”引申到“一只……一只……另一只”。

3.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如何孝敬父母。

五、小结

六、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七、以歌曲《我的好妈妈》结束教学

附: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第2篇

随着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教育要从小抓起,而幼儿园则在启蒙儿童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代幼儿园的发展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现代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设计入手,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戏活动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注重的方面,旨在通过分析得出如何更好地通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一)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

游戏对于幼儿来讲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对于游戏活动的自主选择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形式,这样的效果会比家长或者幼师强制的要幼儿去学习其他的东西要好得多。

(二)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

一个健全的人格发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中,对于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的需求是比较忽视的,家长更注重的是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其实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在组织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其实也对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维的拓展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进行答案的探索。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上,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合理设计和科学开展

(一)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

幼儿园安全的室外运动场地,如塑胶运动场,水池,翻斗乐,沙池,大型活动器械等可以视情况进行添置,同时要确保游戏活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在幼儿园配备的玩具和一些运动场所中,会存在着塑料、塑胶等物质,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安全。

(二)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

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设计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开展,不要为了教育而教育,这样会使游戏活动缺乏其中应有的趣味性。在提高游戏环节的吸引力以及娱乐性基础上,再考虑其中的教育问题。相信以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的游戏活动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三)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

游戏活动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天性发展的,加强幼儿园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可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更加好的效果和促进作用。所以说,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应当加强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在孩子游戏玩耍的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拓展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应当致力于使游戏环节同其他方面的学科相互联系起来。如果是语言类的游戏环节,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并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自信心。有很多孩子因为羞怯的心理而不愿意在很多人面前讲话,或者是不知道自己应当说些什么,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而游戏活动则可以锻炼孩子在这方面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建立起自信心。而一些关于数学的游戏活动,也可以使孩子从比较枯燥的数字背诵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培养孩子对于今后数学方面知识学习的兴趣。一些双语幼儿园,为了培养孩子对于外语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们会精心地编排一些小游戏或者情景剧,在外语学习的氛围下,感受外语学习的独特魅力,加强孩子对外语的感知。这样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游戏活动的设计方式,同学科知识相互连接起来,才能真正的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和目的。

(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

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寓教于乐,要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并且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基础以及最易受影响的阶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也应当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来设计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游戏环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幼儿的自主需要,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游戏活动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进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完善幼儿园游戏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个性来设计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应当体现,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科性的特点,并且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性和前瞻性应当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05).

第3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教学模式;过程设计

一、教学背景

从课程体系上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面向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属于理论课中的实践活动指导课程,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一年时已经通过“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相关理论基础。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教学的专项能力。

从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来看,“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谈话活动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知识上的后续学习,本模块内容属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设计与组织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职业技能,为以后踏入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谈话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组织语言领域的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学会设计、组织、开展和有效评价学前儿童的谈话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谈话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话题的引出―展开―拓展―结束四个主要环节),以及在每个环节中幼儿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该模块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与组织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教学。最终达成四种能力: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创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主要是激发学生设计与组织幼儿谈话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另外,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面向市场,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因此,我们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把一线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录像引入本课程的课堂教学,选取优秀的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教学视频,利用多媒体教室让学生观看并交流讨论,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真实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录像,通过对视频中各个环节的分析、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设计与组织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怎样设计与组织好一个具体的幼儿谈话活动?观看一段幼儿园一线语言教学视频――“帮助兔奶奶”,尝试从视频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展开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并分析视频中幼儿教师在这次谈话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做法,共同探讨幼儿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四个环节,并讨论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话题。教师举例说明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创设谈话情景,引出话题。

①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创设谈话情境。譬如,假设以“好吃的水果”为谈话主题,幼儿教师就可以把几种水果呈现给孩子,利用实物引出谈话主题。

②利用语言创设。假设谈话主题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书”,教师就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孩子们,你们看过的最好看的故事书是什么,谁来说一说?”通过语言创设谈话情境。

③利用游戏或表演的方式创设,比如视频“帮助兔奶奶”中,老师就是通过带领孩子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头上戴上头饰,以游戏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这种方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2)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自由交谈。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三点:

第一,为幼儿营造自由、轻松的谈话环境。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孩子的谈话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积极地参与到谈话主题中。

第二,注重个别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谈话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会发现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教师掌控整个谈话活动。

(3)不断拓展谈话思路。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话题自然过渡、逐步拓展,假设谈话主题是“我的好妈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妈妈的名字开始谈起,然后自然过渡到年龄、外貌特征、职业、性格爱好,最后说一说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这样就能使谈话活动自然过渡,谈话主题也能不断深入。

(4)做好谈话后的总结、结束工作。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总结提升,选择恰当的时机结束整个谈话活动。不能在孩子正处于游戏中兴奋的最高点时结束游戏,这样会使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另外,还要注意选择一个巧妙的时机自然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就游戏中的表现、出现的问题等一起讨论、总结,这样才能保证下次游戏更加顺利,游戏水平也会有所提升。

3.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4.能力提升

布置一个小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创设自己的幼儿谈话活动,并进行模拟教学。

五、教学总结

第4篇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培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幼儿教师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师活动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调查及亲历下园获悉,活动设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工作的一大困惑。教师活动设计能力水平与其职前接受的相关教育息息相关。困于活动设计教师群体中,幼师专业出生更为突出,其次是学前专科,分别占其工作困惑的37.1%、24.1%。高职院校应掌握幼儿园一线教师困惑、查明自身在教育教学所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教学策略,为一线培养较高质量的教师。

一、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困惑

1.在职幼儿教师活动设计中的主要困惑

(1)困于对教育活动各要素的整体把握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常出现教学内容随便拿来、方法随便搬用的现象,内容与儿童经验无关,方法与幼儿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在整个设计中困于幼儿、内容、方法、教学材料统一把握。

(2)困于制定科学规范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确定活动预期目标是设计教育活动的首要工作。但在教师活动设计中面对教材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现有的教学材料中到底对本班幼儿发展有哪些教育价值、应赋予什么目标、目标应如何表述等。

(3)困于找到很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的内容与主题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求生活化,符合幼儿具有现实需要与发展水平。生活里的幼儿教育事件随时都在发生,幼儿的兴趣点时时都在展现,但幼儿教师却常对设计的活动内容与主题感到困惑,为如何为目标的实现选择什么内容、如何从孩子生活找到主题等问题而焦虑。

(4)困于设计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些教师为了上搞好一次教学活动精心准备了一大堆教学材料,但是常因组织策略与教学方法的欠缺而前功尽弃。具体的困难有:如何围绕核心目标安排活动、用什么方式方法突教学难点、什么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

2.幼儿园教师活动设计困惑的原因分析

从一线幼儿教师表现出来的教育活动设计困惑可以分析出如下问题根源:第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观念没有真正的转变;第二,幼儿教师对专业理论知识或缺乏或运用不自如;第三,缺乏应有基本能力,如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线幼儿教师教育活动设计的困惑,折射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状况与问题。

1.学前学生专业认同感不高,影响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在学生中真正喜欢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多,喜欢当幼儿园教师更少,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专业认同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动力,影响对教学设计的学习。

2.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阻碍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应得的体现。但现在高校课程设置中仍存在如下状况:理论课程设置比重大、实践性课程较少、开设的顺序混乱等。这样造成教师难教,学生学习懵懂,影响学生对教学设计学习知识建构与能力获得。

3.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知识建构与学习迁移

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其一,以讲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对信息加工的质量。其二,大部分教师幼儿园一线经验少,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应用情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迁移,影响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如儿童心理发展、教育教学等运用于教育活动。其三,实践教学少,影响学生活动设计的背景知识经验的准备。例如,实践教学活动少,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不熟悉,直接影响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向活动设计过程迁移。

4.幼儿园一线经验有限,影响教师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的指导能力

教师是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者。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相当于师傅。因此,要求教师为双师型人才,既能从理论上把教学设计方法原理讲明道清,又要求能指导学生实际教育活动设计训练。影响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不仅仅是学前专业教师,而是整个教师群体。如儿童心理学教学中能否贴近幼儿教育一线直接影活动目标的制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与一线幼儿园教育联系较少,经验缺乏,对学生教育活动设计指导能力较低,影响了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形成。

三、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能力职前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构建美好工作愿景,增强学习内在动力

成功地做任何事情都应先好之、乐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建构美好的工作愿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幸福感、学习紧迫感,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具体措施有新生入学教育、专门就业指导课、个别引导等。

2.优化课程设置,夯实学生活动设计的相关知识准备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形成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活动设计描述性知识、活动设计程序性知识、活动设计策略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各方面的知识,高校应优化其课程设置。首先,在科目种类安排方面,学校不仅要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各领域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还开设实践课程以及教学实训课程,满足以上各方面知识的获得需要。其次,在科目开设的先后顺序方面,应遵循先感性到理论,先基础后应用的原则,顺应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的规律。

3.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帮助为学生初步的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学生教育活动设计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这些相关知识与能力获得,除了与学校课程有关,同时也与教学息息相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中互动与引导,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与能力。第二,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幼教理论知识向幼儿园一线教育实践联系,帮助学生知识迁移。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如参观、见习及学生活动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初步教育活动设计经验。

4.加强基地园的建设、提高教师素养,创设教育活动设计教与学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基地建设为教师科研、教研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高职院校教师对一线幼儿园教育指导能力、对学生专业指导能力,只在扎根于实践,才显示出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加强学校的基地园建设。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观摩前研讨:如果是我,如何设计

每次市级公开活动观摩前,我们组织全体教师首先在本次观摩活动中选择一个教学活动,作为分析、研讨的重点。例如,市教研室组织全市教师观摩三节从苏州带来的优秀教学活动,我们就选择了中班的一节综合活动《桔子的秘密》作为集体讨论的重点。选择的原因首先源于它和我们的日常教学联系密切,老师们大都进行过此类活动的教学,对这样一节平常课怎样上出水平大家都觉得有很大的难度。其次,因为它曾获得江苏省第三届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所以,我们对该活动有了更多的期待。确定了研讨重点课题后,每个老师首先针对活动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备课,接着进行集体研讨,说说自己设计活动的意图、重点、创新。有的老师设计了一节科学活动《认识桔子》,有的老师设计了利用桔子瓣数数的活动,还有的老师尝试榨果汁。用桔子汁染色。不过,大家普遍认为,这样的常态活动课要想上出新意,真的是非常困难。老师们带着自己对本次活动的设计,带着对活动满心的期待,观摩的目的性、指向性就更加明确了。

二、观摩后反思:优势在哪,怎样改进

观摩了《桔子的秘密》活动后,我们组织教师再次开展了集体研讨活动,对本次的公开教学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大家一致认为,该活动老师并没有去刻意创新、求异,而是对常态的活动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生活经验,引发了幼儿积极思考,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例如该活动的开场白就非常精彩,老师设计了三次猜想,第一次猜想是有一种圆圆的水果,它会是谁?孩子们势必会将自己平时所认识的水果在头脑中过滤一遍。第二次猜想在第一次的基础上缩小了范围: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孩子们又运用筛选和排除的方法努力去探询答案。第三次猜想进一步缩小了范围。基本上揭示了谜底: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剥开以后里面是一瓣一瓣的。这三个提问层层递进,很好地调动和整合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本活动中老师也同样整合了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桔子里面的桔瓣引导幼儿尝试开展记数活动,老师首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如何数得清楚,在大多数幼儿不能正确数数的情况下,老师便引导幼儿下位向听课的老师询问解决方法。老师们普遍认为:这种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明白,寻求帮助其实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种观点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通过对本节活动优点的分析,再将该活动和自己原本的设计进行对比,大家都感觉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获得了很多。

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的疑问以及改进措施。有一位老师提出活动开始部分,通过三个猜想梳理了孩子的思维,确实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猜想的方式,给孩子提供一个封闭的盒子,只有一只小手可以伸进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去获得答案。用这种方法,幼儿不仅可以从形状,还可以通过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整合多种经验来判断,这样设计,也许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还有几位教师对请听课老师帮忙数桔子瓣这个过程提出了疑异,因为在课堂上已经有一个孩子介绍了自己数数的方法,并且已经说到可以用大拇指按住一个桔瓣,再依次数,老师就可以顺势追问:为什么要按住桔瓣呢?即使全体幼儿都没有好办法也没关系,老师可以追问:你是从哪儿开始数的。你怎么知道它已经数过了呢?这样的提问就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数桔瓣的方法,如果孩子能够通过自己努力或者和同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向其他老师求助。

三、观摩后实践:验证观点。提升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92

1 国内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地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地方,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孩子上学。作为学前教育类型之一的幼儿园教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儿童。为了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就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学校开始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儿童适应性、创新性的不断发展,让其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尤其是乡村正开始兴建许多新式的幼儿园以适应儿童的更好发展,同时乡村幼儿园也引进国内外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著名的蒙台梭利式教育法。这些新式教学都是秉承遵循人的成长规则和心理学原理,以激发幼儿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的发展。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就提出要尊重儿童的观念,鼓励孩子从内心去学习,把孩子的智慧与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当下,因为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改变,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举措得到了当地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孩子家长的热烈支持。譬如说,青岛明星幼儿园、北京神墨幼儿园培训机构;此外还有瑞吉欧式幼儿园、音思派教育等。以上所列述的都是一些大城市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除了这些,在我国农村地区也陆续出现一些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幼儿园,适合孩子的全面发展。

2 适应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乡村地区按其地方特性,幼儿园建筑设计分为三部分,幼儿生活用房、幼儿供应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以适应儿童的健康发展。

2.1 生活用房

因为农村地区土地便宜,人口较多。幼儿园在建设时都会布置几个生活用房,是用来给孩子提供休息、睡觉、生活的房间,并且房间设计要求很高,符合布局、采光、通风的要求。生活用房的设计理念是方便孩子,所以房间有活动室、休息室、更衣间、卫生间等设置,同时在布局上也是很有讲究,对于使用频繁的房间一般设置在幼儿园的楼下,而休息室这样相对安静的房间一般设置在楼上。这就是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地方特色。

2.2 服务用房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功能性用房设施配备比较简单,但也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医务室、值班室、办公室等基本功能性用房。而对于这部分房间的布局主要是设置在首层,比如医务室、晨检室等房间因为事服务用房,需要方便使用而对于其他房间可以设置在相对高一层的楼层,互相隔开,避免相互干扰。也可单独设置使用应具体要求。

2.3 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一般是功能性不是很强的房间,主要是一些辅助作用比如食堂、茶水间、洗衣房等生活场所,他所需要占据的土地面积非常大,而迎合了乡村地区的建筑特点,土地丰富,面积宽广。一般是独立设置避免和其他房间相互干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校区的建筑分为两种,集中式和分散式。在场地确定的条件下,应按要求设置协调好各个分区、房间的关系,以免造成干扰和浪费,使得其校区面积利用率最大。

3 农村地区幼儿园建筑特色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 要突破孤立的班组空间

中国的幼儿园建筑与国外的幼儿园建筑布局相差甚大,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主要是沿用固定的活动单元模式,所有的儿童就限制在几间房间或活动室中;而相比国外的幼儿园教室布局,他们多采用自由式的平面布局,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打破原有教室独立封闭的班级空间,把以往传统的走廊连接教室的布局手法转换成儿童互动、游戏、社交的综合性空间。这样不仅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还促进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交往,从而形成生机勃勃的儿童天地。

3.2 要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班级为基础,从而导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模式趋向于管得太死的特点。从农村幼儿园的建筑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大小教室隔开,走廊长连,所有孩子都按年龄、班级分开在不同的教室,各班的老师和孩子互不往来,都是以班集体为中心。然而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就证明,孩子要健康成长就必须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一起活动和游戏。所以应将幼儿园的建筑与其他不同性质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可以和小学、中学、等其它的公共建筑一起联建,这样就可以让儿童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交流。在不同人群的交往中,他们可以学到不同知识,开阔眼界,促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建筑上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打破分割、封闭格局,更多的为孩子创造公共的交往空间。

3.3 要增强室外趣味空间的设计

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对农村幼儿园建筑来说要求比较高,就必须要求面积较大的空旷的室外环境,用以设计满足儿童游戏、娱乐的场所。而游戏又是开发孩子智力和学习知识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比如冒险游戏、“连接体”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团队协作能力。农村幼儿园建筑只有迎合以上三点要求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教学提供自己的特色,使农村孩子能够真正的打破固有模式和城市幼儿园一样有自己的学习模式。

4 结语

面对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孩子的教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村幼儿园建筑已经不单纯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房子了,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是儿童可以进入自由畅游的工具。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师,应该从多方面角度去思考,为孩子建造一所良好、温馨、舒适、且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同时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多功能特色幼儿园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路,卢健松.湖南耒阳市毛坪浙商希望小学[J].建筑学报,2008(07).

[2]谢国杰.北京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J].建筑学报,2007(09).

[3]刘德刚,刘华,孔翔榆.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探讨[J].才智,2010(32).

[4]张艳.幼儿园建筑的环境心理学分析――以浦东凌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07(05).

第7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小一班现有幼儿28名,除六位是XX年下半年出生外,其余都为XX年以后出生,满三岁的幼儿有23位,但年龄最大的孩子与年龄最小的孩子却相差整整一岁。整个班从托班上来的孩子有13个,其他15个孩子都是新生。通过新生幼儿的家访,我们了解道班上除三个幼儿的家庭是讲普通话外,其他幼儿的家庭都是讲白话的,因此幼儿听说普通话的能力都比较差,加上班上幼儿独生子女高达9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非常高,很重视早期教育,有些已开始教孩子识字或说简单的英语单词;另外,班上多数家长都是慕名或是经孰人介绍才把孩子送到小一班的,他们的选择都很慎重,对城区中心幼儿园、教师及孩子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为此,本学期我们工作的压力也相对比较大,我们必需两手一起抓,一手抓常规教育,一手抓语言教育,让孩子们早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二、工作目标以园务计划、教研计划、保育保健计划为导向,围绕园本课程,以整合的理念去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从培养最基本的游戏常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入手,努力把幼儿培养成“活泼开朗、乐于交往、友好相处、礼貌谦让、自助学习的好孩子。”三、具体要求与措施:(一) 常规工作:1、以爱当头、观察入手,了解分析每一位幼儿(1)以母亲般的爱精心呵护每一位幼儿,坚持“三每”方针,即每位教师每天给每一位孩子进行交流,关注每一位孩子。(2)重视幼儿个案记录,每位教师选定两名幼儿实施个案教育,并做好过程记录。并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工作分批包干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随时调整教育计划,注重个别化教育。2、游戏为主、情境入手,吸引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形成良好的集体常规。(二)三大课程建设:1、日常教学活动课程:为孩子营造安静、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1)班上两位老师每周交流幼儿学习生活观察情况,确定下周教育计划。(2)做好每个活动的准备工作。(明确目的、准备教具、学习准确的操作方法)(3)教师以身作则,不大声喊叫幼儿,初步形成“轻声说话,不打扰别人”的氛围。(4)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自助”的能力,并把此能力拓宽到一日生活中。2、双语课程: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倾听、愿讲的良好习惯。(1)情境性英语教学力求生动、有趣。(2)日常生活英语渗透系统化。(3)保证每天20分钟的英语视听时间。(4)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有良好的阅读常规,能认读一定数量的汉字。3、健康课程:(1)让幼儿愉快入园,关注幼儿情绪和个性的发展,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朋友、新集体,顺利度过适应期。(2)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及时为孩子擦汗,保证一天以上的喝开水次数。(3)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逐步养成不剩饭菜、不偏食、独立进餐的好习惯。(三)家长工作1、做好了入园前的家访工作,为新生入园情绪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2、用心地做好每两周的家园联系册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每个星期中的变化成长。从各个领域拍摄反映孩子学习、生活、游戏、大型活动的照片,向家长介绍当周的教学内容、教育信息,让家长具体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3、开通热线,及时电访开通教师与家长的热线电话,对未入园的孩子进行电访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不能入园的原因,及时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4、开展家长活动,在家长会上介绍我们的教育理念,吸收家长好的建议。(四)班级建设:1、加强保育员与教师的配班工作,提高配班的效益,坚持常规培养的一致性、一贯性,开展好“站相迎,双手接,笑相答”及“五心”“三满意”教育活动。2、进行班级工作的阶段性总结,经常性召开班务会议,及时调整计划,确立保教工作重点,并做到有记录、有落实。四、各月份工作安排九月份1、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为新生入园情绪的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2、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计划精神,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而可行的班务计划、班工作服务细则、安全计划、家访计划。3、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科研课题,并制定出科学的研究计划。4、根据本班教育的主题,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5、开展主题活动《来来来幼儿园》,要求家长协助老师与幼儿共同布置墙饰“开心列车”和“我的家”,并请家长帮助幼儿装饰一张幼儿的生活照交到班上。6、教师节组织幼儿向幼儿园的老师问好,并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7、配合幼儿园搞好我园评为市绿色幼儿园的挂牌工作、兴趣班的报名开展工作、家长讲座工作。8、教幼儿学做新操。9、选出并确定家长委员。十月份1、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2、开展主题活动《可爱的动物》,师生共同布置墙饰“动物列车”,在美工区开展“有趣的动物”创作活动,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认识。3、组织幼儿外出公园,欣赏动物。4、协助幼儿园做好“家长委员”会议工作、体育器械制作评比、早操评比活动。5、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做好教学观摩工作。十一月份1、对幼儿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学会关心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德教育。

第8篇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但是,受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云南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学前教育更是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极不均衡,很多县仅有1所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已成为人民群众挥之不去的心病,学前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最短板”。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加快发展的目标、把群众的期盼作为推进改革的动力。“十二五”期间,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历史机遇,出政策,增投入,抓师资,强管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6 540所,其中民办幼儿园4 284所,占65.5%;在园(班)幼儿129.4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68.28万人,占52.76%;学前一年毛入园(班)率92.16%,学龄前儿童入园(班)率79.6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3.82%;全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为8.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万人,民办幼儿园教职工5.8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16万人;全省幼儿园师生比为1∶15.88,其中公办幼儿园师生比为1∶26.57,民办幼儿园师生比为1∶11.67;全省一级示范幼儿园360所,其中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78所。与2010年相比,全省幼儿园增加2 750所,增幅为72.56%;在园幼儿增加30.71万人,增幅为31.1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6.39个百分点;教职工增加3.45万人,增幅为73.4%。省一级示范幼儿园增加170所,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增加55所。

“十二五”期间,云南在学前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云南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第一、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契机,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学前教育l例》《云南省民办教育条例》《云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等文件,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前所未有。中央和省级共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57.93亿元,实施新建、扩建幼儿园项目1 579个、238万平方米;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2 067所、155万平方米;在3 136所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设立10 671个保教班;在7个县设立280个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招聘629名支教志愿者;对1 704所(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较多的827所(次)城镇公办幼儿园给予奖补;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每年每生300元资助。州市一级中,昭通市安排奖补资金3 000万元,对每所新建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补助50万元;玉溪市2012年投入学前教育专项资金2 0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500万元。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的改革创新快马加鞭。2011年,云南被国家确定为“探索政府举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措施和制度改革”试点省份。昆明市积极探索城市“名园办民园、管办分离”的办园模式,有10所省一级园举办或合作举办了20多所优质民办园。巍山县率先在大理州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园的目标。红塔区创新管理模式,以公办幼儿园为中心,将辖区内所有幼儿园混合划分为8个园区,统筹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红塔区洛河乡结合乡情,采用“大组独办、小组联办”的办学模式,在全乡31个村民小组开办了25个幼儿班,形成覆盖全乡的学前教育网络,全乡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8.6%。

“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千家万户。临沧市将营养改善计划向幼儿园延伸,市财政给予每名农村在园幼儿每天2元的营养餐补助。勐海县对一般“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8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直过民族”家庭入园幼儿每生每年补助1 000元。兰坪县将民办幼儿园教师“五险”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补助,并投入144.72万元让在园幼儿免费享受营养早餐。龙陵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把县域内的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纳入了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范围。

“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各地通过实施特岗计划、增加事业编制正式招录、小学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临时聘用等多种方式增加教职工数量,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全省高校积极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平均每年招录5 000人以上,有3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6 000人左右。为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云南省共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经费1.58亿元,完成“国培”计划3.1万人次,组织1 100名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全员培训。全省创建了20个省级幼儿园名师工作室、12个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景洪市增加200个幼儿教师编制,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幼儿园配齐工勤和安保人员。勐海县对“直过民族”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招聘专任教师185名,政府购买服务人员146名,每人每月支付2 800元报酬,对“民办公助”幼教点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 500元,解决好农村学前教育“有人管、进得来、有人教、留得住、教得好”等现实问题。

孩子,寄托着一家人的幸福与期盼;孩子,承载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为了孩子,为了明天,云南省把学前教育的“短板”变成了跨越发展的新起点,遍布城乡的幼儿园正成为各族儿童的家园、花园、乐园。我们相信,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连续推进,云南学前教育追赶时代的步伐一定会更加坚定有力。

第9篇

【关键词】区域游戏 计划 成效 策略 收获

一、 区域游戏的现状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喜欢游戏,那是源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交往,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角色,在合作中学会商量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中所学不到的。由于每个年龄阶段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幼儿的游戏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我们从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来设置游戏,划分不同的区域来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如大班设置了图书区、科学区、建构区、美工区、小吃店、加工区、表演区等。为了让大班幼儿拥有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拓宽幼儿的交往面,我们还设置了诸多的角色游戏区,如小医院、麦当劳、美发店、小超市、快递公司等,增加了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本学期我班还增添了大量的个别化游戏区,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自制的教玩具。游戏材料虽吸引着孩子,但孩子目的性不强,常常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表现很盲目。在游戏结束评价时,孩子对自己的游戏评价是东一句,西一句,草草说几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其实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区域游戏中随着孩子们游戏水平的逐渐增强,游戏材料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种洋溢着活跃气息的现象,但事实却相反。

二、 区域游戏的策略

怎样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呢?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我们首先请幼儿想想:“今天想玩什么?”尝试让幼儿学会“做区域游戏计划”,让幼儿带着目的去游戏。

首先,在进入区域游戏之前,我们增加了口头做计划的环节,让孩子说说今天想做什么游戏,想怎么玩,说完后,取卡进入区域开始游戏。游戏前,有了计划,孩子们都能按自己的计划去玩游戏,孩子们的表现也越来越有序。

其次,用图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计划。我们集中幼儿进行讨论:怎样做才能不耽误大家的游戏时间呢,且还能更好地做好计划?通过师生激烈讨论,我们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个小计划本,把自己今天想做什么游戏,打算怎样做,用图画形式把它画下来,做完计划的孩子直接取卡进入区域开始游戏,这样既节约了孩子的排队等待时间,还增添了区域游戏的目的性。

三、 区域游戏的具体实施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① 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而活动又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② 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③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平行的,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④ 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⑤ 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和前关系,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分类;⑥ 运算的特征是归类和关系具有传递性和可逆性;⑦ 成人思维中的逻辑结构和数学结构起源于儿童行动的一般协调,起源于儿童的归类、系列化和对应的行动。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认为,人的认知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于共同的活动,儿童是一个主动的个体,经过自身与环境的互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而学前儿童正处于前运思阶段,他们的思维为表征性思维,他们通过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因此,幼儿在与区域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必然获得发展。我们利用区域游戏计划尽快让孩子们进入游戏状态。

(一) 前提――学习做计划

刚开始,幼儿在做计划时存在很多问题,如格式不统一、计划内容杂乱无章,每个孩子一个格式,没有统一格式,有的孩子自己做的计划自己都看不懂。还有个别孩子在计划本子上根本就表现不出计划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两位老师一起讨论怎样指导孩子制订计划的内容及书写格式,经过严谨讨论得出,首先要写上日期,但孩子不会写字,为了减少孩子写汉字,我们规定日期这样写:2016、10、18,其次另起一行画上计划内容:1. .(用图画形式画上计划内容)2. (画上计划内容)。一次活动,我们要求孩子做2~3个计划内容,并在每一个计划后面画上一个圆圈,用来记录今天的计划是否完成,若完成在圆圈中打钩号,若没有完成则在圆圈中画上叉号。孩子做完计划后统一放入已备好的盒里,然后取卡进入区域开始游戏。

(二) 保障――按计划游戏

怎样按计划游戏呢?如果出现别人的计划和自己的是一样的时候,该怎样实施呢?于是我们又展开了集中讨论:① 别人制订的计划和你一样怎么办?② 你做好的计划内容被别人选去了怎么办?经过一番讨论,得出的结果是:① 与先到的同伴商量,是否能相让;② 主动退出,重新调整制作计划;③与同伴约定,做完后让你做。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教师是幼儿身后完成计划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支持幼儿完成自己设计的计划。这样一来,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形成了自主、创新、和谐、开心的画面。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幼儿设计计划内容的计划者,成为幼儿游戏环境中的提供者;从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到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从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成为幼儿活动中的辅导者。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按照自己兴趣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某一区域中,当孩子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教师会对其提出一些游戏的要求,让他学会珍惜自己获得的机会,并对做出谦让的幼儿进行表扬,这样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并能去理解、谦让、帮助和满足同伴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三) 结果――计划决定成效

良好的计划是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我们带领孩子坚持每天做计划,保证了每次活动都能够有充分的准备。计划的科学性决定了活动展开的效果,我们引导孩子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幼儿的喜好及对有些游戏的深入不够来制订自己的计划,有时会出现计划的游戏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有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引导孩子及时反思,寻找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立即做出调整,确保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有所收获。教师就要做到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计划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计划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反思,指导幼儿开展计划游戏的经验。

(四) 收获――按计划做总结

在游戏整个过程中,讲评可以说是教师最头痛的,我们都知道让幼儿说出他们在游戏中的问题,获取大家的关注,形成共同解决的氛围,得到新的经验与认知,形成新的游戏内容或者是主题。在活动中作为教师要走进游戏,走进幼儿,教师可以时刻问问自己,“游戏,是多了,还是少了”;“游戏,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是幼儿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游戏”;“没有教师,幼儿怎么玩”。为了让更多的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来,我们采取多鼓励表达――让幼儿学着说自己的事;多呈现过程――让幼儿能“弄懂别人的事”;多创设机会――让幼儿都“有话大家说”。于是,在区域活动结束后,老师会在收活动前五分钟播放一段轻音乐,音乐结束后,幼儿从盒中取出自己的计划本集中坐下,逐一针对自己制订的计划内容及完成情况进行交流评价。在评价之前,老师简短地说一说,如刚才呀,孩子们都按自己制订的计划进了游戏,下面请孩子们将你们游戏的情况或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吧。首先有请闪亮登场。请幼儿逐一在集体面前说一说:如① 是否完成了计划中的学习任务;② 是不是按照计划去执行任务的;③ 学习效果如何;④ 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有新的想法吗,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或者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讲述过程中,孩子也可展示作品,若计划完成了则在定好的计划后打钩号,若没有完成计划,可以延期或者明天继续完成上一次没有做完的计划,鼓励幼儿学会坚持尝试完成,增强幼儿按计划做事的信心。

总而言之,我们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计划游戏,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幼儿的计划做得不全面,如每天都选择一些单调的游戏或是自己喜欢的游戏,不能全面、丰富的制订计划内容,需教师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性不够高。在区域活动中要解决主要障碍,不仅仅是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做好生生互动、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游戏活动空间,真正让孩子们在玩中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有效性,使每个区域真正活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和同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对每个幼儿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奖励。每个幼儿既是计划完成的解说者又是倾听者,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幼儿互相之间学习游戏,评价好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讲述、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通过提供材料适当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当幼儿在分享游戏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和发问者。总之,在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还要关注幼儿制订计划和完成计划的过程,遇到问题及时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及时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关注落实计划时幼儿的态度,弱化完成计划的成与败,让每个幼儿都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增强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原有游戏的水平基础上向更高游戏水平发展。让幼儿在计划游戏中学习是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寓教于乐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计划在游戏中的价值非常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真正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为他们的发展做出有效支持,让我们在不断的反思、调整、总结中一路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 韩莉.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3(9).

[2] 叶明芳.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5(2).

[3] 周雪飞.如何发挥幼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作用――以桂城夏北幼儿园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

[4] 徐铭泽.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问题与对策[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第10篇

在7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7天的培训时间里,大家每天都能按时参加,对培训是相当的重视,可见这次的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听讲,将重点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在7天的培训中,我们分别听了但菲老师老师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金芳老师带来的《幼儿卫生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五个部分,一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二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三是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四是学前儿童生活卫生过程。五是托幼机构安全与急救。

孙贺群老师带来的《幼儿教育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是儿童与教育。二是幼儿园课程。

李晓杰老师带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个部分: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基本概述。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途径与方法。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与指导。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与设计。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三部分:

一、美术与幼儿美术。

二、幼儿美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两部分:

一、健康与幼儿健康概论。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

一、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二、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三、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四、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五、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海琴老师带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

一、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数学活动。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四、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

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概述。

二、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三、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简介。

四、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

徐萍老师带来的《幼儿社会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

二、幼儿社会教育内容。

三、社会教育方法。

四、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

五、社会教育活动实施。以及王桂珍老师带来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指南》《标准》解读、《幼儿园家长工作》。

在学习《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王老师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合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第11篇

一般而言,对于一节课,教师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去思考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即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儿童真实生活中的个人表现,明确认识:这是什么样子的行为?这样的表现是不是儿童真实的生命状态?“为什么”,即引导儿童确立观点,找到实证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有哪些社会的、个人的因素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怎么做”,即儿童在自我反思和互动合作的活动中明晰怎样做是善的,怎样的表现是符合规范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教、悟、学、呈现”四个角度去思考教学,实现教学预设与儿童真实生活愿望一致。

一、“教”的角度:基于儿童视角

儿童时期的经历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刘晓东老师说:“童年留在人生这棵大树最核心的年轮里,它始终在为人生提供滋养。”发现儿童,以儿童为本位,这是近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成尚荣认为:“认识发现儿童与教育、与教师是同一语,谁真正发现了儿童,谁就赢得了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也曾说:“儿童社会充满简单之美。”儿童的本义是自由,其具有乐于探究、喜爱游戏的天性以及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我们在对儿童真实生活的认识上有三个误区。一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论上的儿童是伟大的,实践中的儿童与发现的不一致,往往以理论遮蔽实践。二是理想代替现实。三是对儿童可能性的把握,认为儿童的生活充满阳光,往往忽略儿童消极的、灰色的一面。[2] 传统的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师因为不了解或者无视儿童的真实生活,偏重于道德知识传授,忽略了道德情感体验;偏重于教师的权威和理智指导,忽略了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偏重于约束控制,忽视了学生的内省与合作。

有一次,笔者看到四五个小男孩在楼道里正在玩枪战。他们一只手卷成喇叭状,另一只胳膊伸直扮作长枪,口中振振有词:“你挂了!”“我来了!”伴随着“哒哒哒……”射击模拟声,楼道里人声鼎沸,乱作一团,甚至无视笔者的到来。笔者走近他们,把他们叫到身边,接着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师: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枪战。

师:这个游戏怎么玩?

生:丛林中发现敌人,伏击扫射!

师:如果这个游戏情境发生在真实生活中,战士需要隐蔽吗?只要不怕死的就一定能活下来吗?如果既要夺得胜利又能成功地活下来,你觉得怎么做更合适?

大多数学生听到笔者的问话都会心地笑了。在这个简单的师生互动中,对与不对无须说教,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游戏也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会面临着多种选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第一要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促进学生对生活认知的升华。在这个教育实例中,学生有自我反思,也有自我教育。教师在融入他们的过程中,实现了轻声慢步的行为养成教育。当然,教育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确定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灵活变通。指导儿童要受到教育情境的影响,做到审时度势,方能体现真正的教育智慧。尊重儿童生活,才是“道法自然”的教育。

儿童的生活中有三个世界:现实的世界、理想的世界、虚拟化的世界。在三个世界中儿童的学习方式、生活状态、价值取向都不同,常常发生猛烈的碰撞,以致价值迷乱,而价值迷乱又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方式。不能把儿童当成“小大人”,即按照成人的样子将儿童塑造成成人想要的样子。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基于儿童视角,了解和尊重儿童的真实世界。合理的目标设计是把儿童和成人看作是蛹和蝶的不同状态,遵循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规律。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进而指导儿童生活。

二、“悟”的角度:源于生活体验

儿童在真实生活状态下获得个体经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生活、以班级和学校为主要组织形式的集体生活、家庭生活、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等。教师往往围绕学校生活这一特定的个体体验环境设计教学,而忽略了其他更为广阔的教育背景。对儿童教育十分敏感的教师,同样对他们所负有责任的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历史、道德品质和具体情况十分敏感。[3] 儿童游戏中的假扮,儿童自发性的歌唱和跳跃,儿童自发性的涂鸦和临摹,儿童泛灵论的世界观念,儿童的幻想想象,儿童对童话神话的热爱,都是儿童生活的反映形式。以各类生活资源为主要载体,运用儿童所熟悉的学习方式,实现个体现有生活经验所指向的道德生长。

例如,一位教师在《校园绽放友谊花》一课中设计了调查项目:自己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中有哪些是童年朋友?今天他们的关系怎样?说说你的发现。85%的学生发现童年时期的友谊持续最久,在父母好朋友中占的比例最大。他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得出了“纯真的情谊最持久”“童年友谊要珍视”等心得,进而设计了“和朋友怎样相处”的目标,这样的一条生活主线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

而另一位教师在《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一课目标设计中,以“猜猜我是谁”“老师的一天”“聆听感人的故事”等三个活动为载体。第一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根据人物的服饰、特长等来发现老师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调查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体会老师的繁忙和辛苦;第三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身边的好老师和最美教师张美丽的事迹,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这样的活动设计,偏重于知识能力性的学习,忽视了儿童对于活动的自然选择,缺少了与儿童真实生活的密切结合,很难调动多数学生的生活经验。经过同课异构比较,另外一位教师设计的“说一说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活动,调动了学生独有的个体经历和记忆,通过照片、小礼物、信件等真实生活的痕迹,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的教育目标。

三、“学”的角度:多维目标,循序渐进

学习目标,是通过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而实现的。完成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要经历从知道到行动、从发现到反思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至少有四个层次:一是知识传授,二是情感调动和激励,三是明确的态度以及明确的行动计划或者倾向性,四是思维方式。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又要组织学生围绕目标组织调控学习;既要设计“教”的目标以调整课堂行为,又要把握“学”的目标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现代交通的烦恼》教学目标设计为例: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想办法使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和填表格的方法来了解交通带来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之树立改变交通现状、畅想未来交通的志向。

上述三个目标中,目标1所使用的“了解”“学会”是含糊的、不可测量的;目标3缺乏针对性,不够具体;目标2和1之间指向的重点和难点不一致,过程和方法只解决了一个方面的任务,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涉及的任务更宽广,三个目标之间关系连接不紧密。

“科学取向教学论”强调目标的导学、导教和指导测量评价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做到简明、精要,可以观察和测量。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用学生学习后会做什么、会说什么和会表现什么来陈述目标。会做的目标,是技能目标;会说的目标,是知识目标;会表现出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4]

没有目标,就无法评价;没有评价,目标就无法落实。评价本身即目标实施的一部分,而只有实施了即时性、过程性、主体性评价,目标的生活化才能完全落地。正如福柯所说:“人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经常也知道为什么做所做的事,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为他们所做的事做了什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效目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教育的效度。[5]

四、“呈现”的角度:内容分层,表述规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设计目标是一种教学上的前置行为,既要从内容上充分准备,又要从形式上规范呈现。目标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将获得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教学到什么程度。目标的设计层级方面,纵向地看,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横向地看,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预设到生成的逻辑顺序上把握目标,真正的教学效果等于“预设目标”加“生成目标”。预设目标是设计的重点,也是教学的底线,要做到可以评价和测量。生成目标决定于师生的创造,受人的因素影响。

目标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主要形式,表述要具体而明确。既要针对个体的学习指导,也要关注小组和集体的学习。学习目标不应太过广泛,那样无法开展具体教学,也不应太过狭义,导致无法进行差别化学习。既要突出主题性又要整合不同主题,把学生的动机和已有经验相联系,把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相联系。[6]目标设计表述应是教师的创作,杜绝胡乱一写或者随便一抄。只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才能引领教师完成备课、上课各个环节,实现“跳出教材教教材,超越学科学品德”的教学目的。

第12篇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

【摘要】本研究以浙江省90所幼儿园168个班级的区角活动以及966名幼儿为研究样本,采用《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和《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进行调查,旨在探索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不高;相对而言,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状况优于区角活动实施状况;控制了幼儿年龄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跟材料与空间、活动设计与指导两个子项目相比,区角活动的机会和时间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更显著。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应以生态学视野来审视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建议幼儿园进一步拓展区角活动空间,丰富区角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区角活动机会与时间,为幼儿的区角活动提供更有效的设计与指导。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区角活动质量;幼儿发展;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1/02-0007-05

区角活动,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等,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区角活动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主要依据,需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等),教师可制订相应的活动规则,投放适合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在区角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1,2〕区角活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较多关注某个特定区角中的幼儿发展问题,〔3,4〕但实证性研究较少。当下我国幼儿园的区角活动质量究竟如何?区角活动能否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对浙江省90所幼儿园168个班级的区角活动质量以及966名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观察分析,旨在对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作初步探索。

一、研究方法

(一)样本

研究者在浙江省6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市(高、中、低各2个),根据幼儿园等级、所在地、办园性质等特点,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了90所幼儿园,并在幼儿园随机抽取了不同的年龄班,共168个班级样本,对其区角活动的创设和实施状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同时,从每个样本班级中随机抽取5~6名幼儿进行儿童发展水平测查,共获得有效的幼儿样本966名。其中,小班218名,中班286名,大班442名,混龄班20名;男孩486名,女孩480名。幼儿园、班级、幼儿的抽样分布情况见表1。

(二)评估工具

本研究主要使用两个评估工具,分别是《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以下简称《质量量表》)中的子量表五“游戏活动”,以及《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以下简称《发展量表》)。

《质量量表》是由李克建、胡碧颖等以美国《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ECERS-R)为基础,并经过长期本土化研究后制定的。《质量量表》运用李克特7点评分法,1分为不适当,3分为合格,5分为良好,7分为优秀。子量表五为“游戏活动”。该子量表包含11个评价项目,主要评估幼儿园活动区角的环境创设与实施状况。具体评价项目为:区角创设、角色/戏剧游戏、建构游戏、精细操作活动、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律动、美术、沙/水、音像设备与电脑、图书与阅读。每个评价项目各有若干子项目。《质量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子量表五“游戏活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表明均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发展量表》〔5〕适用于评估中国3~6岁儿童的发展水平,包括语言、早期数学、社会认知和动作技能四个方面。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708~0.953,重测信度为0.893,表明信度较高。〔6〕

(三)数据收集

研究者培训28名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运用《质量量表》对样本班级进行观察评估。每个样本班级安排3名评分员,其中2名评分员共同对样本班级进行观察评估,对不一致的评分项目进行讨论,直至达成共识;另1名评分员在同一天随机抽取样本班级里的5~6名幼儿,运用《发展量表》对其进行发展水平测查。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园区角活动质量

168个班级的区角创设项目平均分为3.05,标准差为1.60,表明幼儿园在区角创设上达到了3分的最低要求,但离5分的良好水平还有较大距离,且不同幼儿园之间差距较大(见表2)。

有关区角活动实施质量的10个项目的平均分为2.47,标准差为0.92,没有达到3分的最低要求(见表3)。其中,精细操作活动、音像设备与电脑、美术的平均分高于3分,音乐/律动的平均分低于2分。可见,与区角创设相比,区角活动的实施质量较差。另外,因为在168个班级样本中,仅有36个班级有专门向幼儿开放的音像设备与电脑区,适用率仅为21.4%,所以这一项目不纳入之后的分析讨论。

本研究按活动区活动的性质,对9个活动区角作了分类,将角色/戏剧游戏、建构游戏、沙/水归为创造性区角活动,数学、自然/科学、精细操作活动、图书与阅读归为学习型区角活动,音乐/律动、美术归为艺术类区角活动。统计发现,学习型区角活动的平均分相对较高(见表4)。

有关区角活动实施质量的9个评价项目都有3个子项目,分别为材料与空间、机会与时间、活动设计与指导。其中,材料与空间主要涉及区角活动的材料、空间及设备等的丰富程度、安全性与适宜性等方面;机会与时间主要考察幼儿有多少机会(次数)和时间(长度)可以自由选择和使用区角材料与空间;活动设计与指导侧重于考察区角活动设计与内容的发展适宜性,教师对幼儿的监护、指导以及与幼儿互动的情况。如表5所示,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得分最高,机会与时间的得分最低。对材料与空间、机会与时间、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三个子项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三者的差异极其显著(F=276.14,p<0.01)。事后多重检验结果显示,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二)区角活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966名幼儿《发展量表》的平均得分为41.88,标准差为28.76。对幼儿发展水平与幼儿园区角活动总平均分进行二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54。

1.区角活动的三个子项目得分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关系

对材料与空间、机会与时间、活动设计与指导这三个子项目的平均分与幼儿发展水平进行二元相关分析,发现三个子项目的平均分均与幼儿诸方面发展结果及总体发展结果存在显著相关(见表6)。其中,材料与空间与幼儿的语言、早期数学、社会认知及总体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活动设计与指导、机会与时间均与幼儿诸方面的发展及总体发展存在显著相关。在三个子项目中,机会与时间和幼儿发展的相关性最高。在幼儿发展的几个方面中,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区角活动质量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尤其是与“材料与空间”子项目)。

因为幼儿自身因素(如年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可能对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所以我们控制幼儿年龄及父母教育背景(即父母平均受教育年限,这是本研究中唯一一项可获得的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变量),进行偏二元相关分析,发现区角活动三个子项目的质量与幼儿发展水平之间仍然呈现基本一致的相关性。其中,动作技能发展与区角活动质量之间呈现较低的相关性,而区角活动的“机会与时间”与幼儿发展水平之间显示较高的相关性。

2.不同类型的区角活动与幼儿发展水平的关系

对三种类型的区角活动得分和幼儿发展水平进行二元相关分析,发现三类区角活动与幼儿诸方面的发展及总体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幼儿的语言、早期数学的相关性相对较高,而与动作技能的相关性较低。

同样控制幼儿年龄、父母教育背景,进行偏二元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区角活动与幼儿发展水平之间仍然呈现基本一致的相关性。其中,动作技能与三类区角活动质量呈现较弱的相关性,而语言、早期数学与三类区角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强。

三、讨论与启示

从生态学视野看,幼儿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其自身年龄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7,8〕只有把托幼机构放到影响幼儿发展的复杂生态系统中,看托幼机构环境与幼儿、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是如何交互作用的,才能更好地理解托幼机构教育(包括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9〕由此可见,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是非线性、非因果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幼儿园区角活动存在的问题,看到了区角环境创设和区角活动实施质量的提升空间,同时也为区角活动质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实证性依据。

(一)进一步拓展区角活动空间,丰富区角活动材料

在所有活动区角中,精细操作活动的平均分最高。当然,在所考察的幼儿园样本班级中,精细操作活动未必都设有专门的活动区角。研究者是根据观察到的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为目的的操作性活动进行相应评分的。得分次高的是美术区角,42.3%的班级有至少2种美术材料,可供5~6位幼儿同时使用。而63.7%的班级在音乐/律动区角“材料与空间”上的得分仅为1分,即班级内没有任何音乐材料及器具,导致音乐/律动区角均分最低。在区角活动的三个子项目中,“材料与空间”的得分未达到3分,表明目前区角活动投放的材料数量少,种类也少。教师有必要丰富区角活动材料,进一步拓展区角活动空间。

有研究表明,活动区角的材料越丰富,幼儿的积极行为越多;相反,幼儿的积极行为会下降,消极行为会上升。〔10〕不过,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而言,材料丰富程度的含义是不同的。

(二)大幅度增加幼儿区角活动的机会与时间

本研究发现,区角活动的机会与时间与幼儿发展的相关性较高。可是,目前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机会与时间并不多。在“机会与时间”子项目上,精细操作活动、建构游戏、美术三个区角的均分相对较高,达到了最低要求,即幼儿每周至少有1次机会(每次至少30分钟)可使用这些区角的材料和空间,而其余区角尚未达到这一最低要求。因此,对于大多数幼儿园而言,要提高区角活动质量,还需大幅度增加区角活动的机会与时间。考虑到我国幼儿园偏重集体教学的倾向,研究者建议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周至少有3次自由选择和使用各类区角的机会和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

(三)逐步优化对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各类区角活动在“活动设计与指导”子项目上的均分都达到了3分,表明教师对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基本符合幼儿的需要,但离5分的良好水平还有较大距离。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区角活动的研究,逐步提高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能力。

在区角活动的设计上,除了游戏材料、空间和内容应该适合幼儿的年龄、能力、经验及其文化背景外,还应考虑区角活动与近期课程主题、其他区角活动以及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整合,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整体课程经验。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上,教师要深入思考自己在区角活动中是什么角色,应该做些什么。研究者认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主要应是指导者与游戏伙伴这双重角色。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与幼儿一样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与幼儿的共同探索和相互交流。而作为指导者,教师需要在活动中根据既定的目标,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更多的是各种及时、适度的帮助、支持,重在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与幼儿开展个别化的互动,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发挥区角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当然,根据不同类型区角活动的功能与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2〕霍力岩,孙冬梅.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6.

〔3〕李林慧.3~6岁儿童在合作装扮游戏中的元交际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傅帆.积木游戏中幼儿数学行为及教师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张厚璨,周容,陈帼眉,等.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手册:城市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31.

〔6〕周容,张厚璨.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手册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4,17(3).

〔7〕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Experiments in nature and design〔M〕.Cambridge,MA:Harverd University Press,1979.

〔8〕BRONFENBRENNER U.Interacting systems in human development〔M〕//N BOLGER,A CASPI,G DOWNEY,et al.(eds.)Persons in context:Developmental process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