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6:4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人理财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个人理财;项目教学法;职业教育
一、引言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相对独立的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学生部分或独立的进行项目的实施,并掌握和了解过项目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主线”,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个人理财》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第一,从岗位特点来看。职业学校的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及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一线服务岗位。在这样的岗位特点决定下,职业院校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而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提高社会能力。[1]第二,从《个人理财》课程的特点来看。《个人理财》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理财工具的认知和运用、具体理财案例的基本分析、分析客户实际财务情况并编制理财规划和撰写理财报告等,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巧性。这就要求这门课程要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多练多做。[2]因此,《个人理财》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分解为多个典型项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锻炼各个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素养。
三、项目教学法在《个人理财》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第一,分析学生现状,明确项目目标。本课程授课对象为职业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已经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基础,并对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金融专业技能知识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针对岗位需求的理财规划职业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也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根据这种情况,确定了《个人理财》课程的整体项目计划“制定家庭理财方案”,根据这个项目目标,引出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二,分解整体项目,规划子项目。结合上述三大培养目标,人们对整体项目进行分解,分为一些子项目。首先是从纵向上,为五个子项目:客户接待、客户资料收集、财务状况分析、制定理财方案及方案调整等;其次是从横向上分析,个人理财包括对个人(家庭)的现金理财规划、房地产理财规划、收入支出规划、退休养老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等。在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形成理财方案。[3]第三,分组讨论,组织项目实施。第一步,了解项目的内容和任务。首先让学生了解本次项目的内容和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求和项目完成的标准。第二步,分组讨论。把学生进行分组,对项目进行分析,拟定项目实施的计划和方法。第三步,项目实施。小组对本次项目任务计划好后,选定某一家庭的资产负债收入情况为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定理财目标和理财规划方案。第四步,展示工作成果。小组在完成项目任务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最后,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讲评与分析。第四,多维度的评价方式。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评价的方式不应按照传统模式,只是简单布置作业给个分数。应从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度、贡献度、创新情况、完成效果、能力提升等多维度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职业技能上的不足。
四、项目教学法在《个人理财》课程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能力,了解理财或其他投资人员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才能从整体联系的视角选择最具典型性的、基于工作实践的项目任务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专业、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4]第二,需要有配套的教学设施。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圆形桌椅,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方便有秩序地互相交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注重的项目的过程,而不完全是项目的结果,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提升技能,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成为这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更多的具备在未来岗位中的各项能力和素质,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侯锐,董相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金融专业个人理财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4).
[2]周顾宇.项目驱动法运用于《个人理财》课程教学探析[J].北方经贸,2007(12).
[3]张长奇.实训项目开发浅探——基于个人理财课程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1).
关键词:实践教学;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视频公开课
一、引言
1.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设计的内涵与意义。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同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它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我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从2011年开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工作。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紧随国外先进教育发展的脚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介传播手段,面向服务主体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现代科技前沿知识及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建设内容。作为教育部着力推进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稀缺与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推进我国教育内容、教学与管理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除了最大化教育资源价值外,精品课程的建设还大幅度提升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和课程效果评价,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发现不足,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加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促进教育者和课程服务主体二者双赢,最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2.《保险理财规划》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保险学是包含了自然与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它以保险及其相关事物的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与金融、数学、法学等领域联系密切,具有多属、广泛、法律和实践性等多类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除了理论基础外,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中,保险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是应该被着力培养的。新经济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该加快发展保险教育,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实际工作中,应该反思当前保险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笔者及其团队基于保险学实践教学的理念,对《保险理财规划》这门课程进行深入构思和设计,凝炼出多个实践教学专题,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上述专题于2014年由辽宁电视台和东北大学联合录制成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并在辽宁省本科教学网上线,成为辽宁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二、《保险理财规划》精品课程设计策略
1.课程目标的制定。按照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课程设计理念,保险理财规划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强调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理论基础坚实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素质。实施模式是利用多种授课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对保险学的兴趣,将理论知识以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同学掌握;同时重视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保险理财相关事务的能力。课程的具体目标设定为:首先在理论知识培养方面,保险是金融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学习金融及保险学的方法,并用此来学习保险学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技能实训和综合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其次是要求学生将理论应用社会实践中,养成用保险学思维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保险事务的习惯,提高学生对金融以及保险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未来的职业素质,达到能胜任岗位的高技能要求。最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及理财观,拥有积极的保险理财和消费观念,用以指导日常的金融实践。
2.课程内容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收入、财产的快速增加,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便产生了理财的需求。个人理财就是对个人(家庭)的财务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方位管理,以实现个人财产的合理使用和消费,有效地增值和保值。个人或家庭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保险等,保险是进行个人理财的重要工具,与住房、子女教育、养老退休保障、遗产避税等人生各个方面休戚相关。在保险市场产品不断丰富、功能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市场上的工具,合理分配资产、满足理财安全性、收益性。基于以上个人理财与保险涵盖的各个方面,将教学内容归纳为若干部分,包括保险与理财、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不同生命周期保险险种的选择和财产保险专题等等,这些应用实践性教学专题将会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
3.实践教学设计。
(1)开设保险实践性教学专题。由于保险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逐章逐节的讲述,学生往往会掌握不到重点,不满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从而缺乏学习兴趣。专题式教学将相关联的章节内容凝练成一个个专题,选择重点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部分深入探讨,可以克服照本宣科带来的教学问题。保险理财规划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开设实践性教学专题可以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将现实生活中大家关注的保险理财热点、焦点作为专题详细剖析,引导学生掌握保险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综合分析解决社会保险事务问题的能力。不仅对于学生,实施专题教学也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专题内容、拓宽研究领域,树立起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提高科研水平,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2)引入案例教学法。保险理财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所以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只有结合案例,学生对保险原则、保险合同等理论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刻。案例教学是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方式,具体实施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等模式。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将所教理论融于案例之中。接下来是强化案例教学的讨论流程,将其分为展示、讨论、交流与总结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将案例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然后是集中集体智慧,分组对案例进行深入和剖析与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得到对案例及其所含理论的独特见解。第三个部分是全班交流,也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即通过PPT等多种形式将组内讨论成功向全班展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各组的经验知识得到共享。最后是由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将学生所扩展的内容落到课堂基础知识之上,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实践教学理念的应用
《保险理财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包含开设专题讲座、引入案例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模式,其中专题式教学在课程设计策略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相比与其他几种实践教学模式,《保险理财规划》课程的专题式教学有着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专题式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较强,符合保险学应用实践性的学科特点,还可以有效的弥补教材的时效性问题。当代高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各类金融保险问题,这些问题还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改变而变化,即使是最新的教材也无法将理论与这些现实问题融会贯通在一起。通过专题式教学,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与最新的资料案例结合成专题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大量教材之外的实践性知识。另一方面,专题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研水平。专题式教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保险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深入钻研探讨,确立研究方向,提高其学术研究和科研水平。借助专题教学模式的优势并结合课程的自身特色,将保险理财规划的教学内容分为保险与个人理财、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不同生命周期保险产品的选择等若干专题。
1.保险与个人理财。这一专题主要介绍保险在个人理财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个人理财的三大主轴――储蓄,保险及投资,并由此凝练出10个制胜的理财观念。内容涉及如何配置个人资产用于日常消费、储蓄、保险及投资等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使用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从而保证高收益性及高流动性,如何进行保险的配置尽量减少个人资产的折损,以及如何运用基金、债券、股票,基金定投、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工具进行个人投资与理财规划。
2.保险的十大黄金价值。这一专题主要介绍保险作为个人理财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所具有的独特特征――保障功能。由此引出保险的10大黄金价值,分别包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爱有所继,幼有所护,壮有所倚,亲有所奉、残有所仗、钱有所积、产有所保,财有所承。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别对上述功能所对应的各保险产品进行系统的介绍,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健康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生死两全险,养老保险,万能险,财产保险等等。
3.不同生命周期保险产品的选择。保险是进行个人理财的重要工具,与住房、子女教育、养老退休保障、遗产避税等人生各个方面休戚相关,涉及到资金的安全运动和增值。人们的经济状况和年龄各不一样,因此保障理财的重点各有不同。在险种选择这一专题中,依据个人所处的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向学生具体分析阐述不同生命周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对不同的保险品种进行对比分析。
4.保险购买前后的注意事项。保险作为一种金融理财产品,结构相对复杂,买保险时除了要知道自己想拥有哪些保障外,还要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和保费的多少作合理安排。做到用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保障。在本专题的教学中向学生详细介绍日常购买保险产品时所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能够买到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
5.保险理赔难的原因。在理赔核保这一专题,针对当前国内保险业出现的理赔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理赔难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的理赔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群众对保险认识不足,对保险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原则理解不足,造成了很多人对保险的错误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真实的保险案例来引伸出保险的基本原则,分别包括:最大诚信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损失补偿原则、近因原则。
6.财产保险专题。财产保险是指以各种物资财产和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以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保险财产的毁损、灭失或相关利益损害为保险事故,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目的的保险。在这一专题中向学生简要介绍财产保险的业务体系的,并讲解财产保险业务的特征和财产损失保险主要险种的内容。
7.责任保险专题。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保险。此专题的教学重点是要明确责任保险的特点及业务构成,介绍各种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及其经营特征并进一步介绍责任保险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8.信用与保证保险专题。信用保险是权利人投保义务人信用的保险;保证保险是保险人为被保证人(投保人或义务人)向权利人提供信用担保的行为。在这一专题中主要向学生介绍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特征以及两者的区别,阐述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业务的内容及介绍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重要作用。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我国教育内容、教学与管理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和保险人才需求加速上升的背景下,将实践教学理念引入保险理财规划的精品课程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这种课程设置来达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培养专业保险理财人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朋娇,田金玲,姜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6-92.
[2]柳礼泉,吴艳娇,丁蕾.教学方法创新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育,2013,(1):75-78.
[3]王慧.“专题式”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6):125-127.
[4]何金旗,唐汇龙.“小专题”教学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创新中的应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3):77-80.
[5]李小艳,康颐.关于保险学课堂案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4,(6):227-228.
[6]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3):45-46. [7]蒋勇,杨巧.新形势下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经贸教育,2016,(3):147-149.
关键词: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供销社
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等项目开展了一系列改革,2014年又配套实施了“六项创新提升工程”,使社有企业得到大力发展,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地更是如火如荼。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投资领域涉及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各类金融机构,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普遍开展资金互助业务;2014年山东省供销社又牵头成立了山东供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76亿元。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对该专业人才,尤其是对高职层次本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结果,下面从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方面做以重点阐述。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社有企业、参与投资的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及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调研,了解到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主要在县市区、乡镇农村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就业,因此该专业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技能外,还必须对农村经济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了解;另外,相对于城市,基层县市区、乡镇的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所以要求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吃苦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描述为:培养对农村经济特征具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金融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具备较强金融业务技能和会计核算技能、具有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各类与农村金融业务相关一线工作岗位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金融职业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
专业调研是专业人才目标确定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及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可以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过程与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是一体的,因此下面两个过程合二为一进行介绍。另外,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重点详细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公用基础课程的开发由于与其他专业相差不大,因此将一带而过。
(一)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在刚刚高职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文/张清亮(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开设本专业时,应选择一定数量的典型单位,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部分基层中小企业开展专业调研,详细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岗位(群),结合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提炼出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而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课程体系。待专业开设以后,还应定期(一般一年一次)开展相关的专业调研,及时了解本专业核心岗位(群)的变化情况,结合最新岗位(群)所要求的技能、素质需求,对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调整(从而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立及课程体系的开发。
经过广泛调研,我们得出适合高职层次农村金融人才的常见岗位有四个,依次为柜员岗、信贷岗、金融会计核算岗和大堂经理岗。其中,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拟招聘岗位多数为信贷岗、大堂经理岗,也有部分柜员岗有人才需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拟招聘岗位更多为信贷岗,也有少量金融会计核算岗的人才需求;有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招聘需求的更多的是柜员岗、金融会计核算岗;一般基层企业的金融会计核算岗有一定的人才需求。通过汇总调研结果,总结出了上述四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所需的能力及素质,并进一步推理出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确立人才培养规格,找出支撑的专业核心课程,最终整合出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开发流程如下:柜员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储蓄业务处理、个人贷款业务处理及中间业务处理。完成这些任务应具备的能力有:能够规范办理重要凭证、印章等的出入库,能够正确使用和保管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机具等,能够具备熟练操作个人储蓄、贷款、结算、、外汇等业务能力。培养以上能力所需的专业知识有:存贷款业务相关制度、种类、操作流程、利息计算等,结算业务相关操作规程与手续处理,业务种类、基本规定与操作流程,外汇业务种类、操作流程与处理手续,电子银行业务种类,基本规定和操作流程。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和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信贷岗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授信业务受理、授信业务调查、授信业务审查与审批、贷款合同签订与发放,贷款、授信后管理及贷款收回。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能力有:信息收集和调研分析,财务分析,授信业务受理,贷前调查分析、可行性分析及撰写调查报告,审查审批信贷业务能力,签订授信合同、发放贷款,贷后检查与风险管理。培养以上能力应掌握的知识有:授信业务基本类型,目标市场分析、信贷营销策略,贷款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款环境和借款需求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信用评级,贷款项目评估和贷款担保分析,贷款合同签订与管理,贷后检查等。对应支撑课程有小额信贷业务和风险管理。大堂经理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服务管理、业务咨询及产品推介等三项。完成上述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维护大厅秩序并解决一般客户纠纷,能指导客户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流程单,圆满完成产品营销任务及并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咨询服务。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基本礼仪规范、大堂经理日常工作流程、金融产品与服务营销卖点分析与技巧及客户投诉处理技巧。支撑课程有金融基本技能、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金融会计核算岗常见典型工作任务有存贷款业务核算、支付结算业务核算、往来业务核算及年终决算。完成以上任务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能够正确使用和审核各种银行业务凭证,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的内容和操作流程,能够熟悉各种单证的管理和操作规范,具备凭证填制、审核记账、报表填制及分析能力,能够进行年终决算。培养以上能力需掌握的知识有:各类存款核算手续及存款账务登记方法、结计利息规定、存款利息计算和核算方法,贷款业务核算手续、利息计算与核算方法、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往来核算科目、核算原理和手续,各种结算方式的核算手续、会计科目及核算。相应支撑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农村合作金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该专业人才培养需具备或培养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述分析已经分岗位详细介绍了所需的能力和知识,而素质由于与岗位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所以没有进行分析,在此进行概括分析:从农村合作金融的专业特性来看,所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及身心素质,还要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尤其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能经得住金钱的诱惑,避免职务犯罪。综上,不难得出本专业课程体系包含以下专业课程: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农村合作金融会计、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个人理财规划实务、风险管理及保险原理与实务等。此外,公共基础课程应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财经应用文写作、体育与健康、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三、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形式,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学习,我院总结出农村合作金融专业适合实施“校企共育、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育”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学生,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优势;“能力递进”主要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层能力培养逐步递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可描述如下:第一个阶段(第1、2学期),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利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通过开设综合素质课、品德实践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金融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第二个阶段(第3、4学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利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通过开设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柜面服务、信贷服务、金融营销服务等岗位业务的专业核心能力;第三个阶段(第5、6学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第5学期,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重点学习专业拓展课,并开展金融业务综合实训;第6学期,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开展校内校外“轮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看,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较好实现了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8%,毕业生受到供销系统内单位一致好评。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模式;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高职《财务管理》建设应当与会计专业的建设同步。2006年我院的会计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继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同时,《财务管理》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学科刚从会计学科中独立出来,因此其理论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还不充实和完善,再加上教授《财务管理》的大部分师资多是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与会计的联系,教学方法上也往往沿用会计教学的特点。高职会计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做账的能力,因此不需要有太多的拓展。财务管理的教学则有所不同,它除了教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外,更应培养学生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理念。所以,财务管理的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财理念、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决不仅仅是简单地财务计算能力。
一、课程模式上
我校积极开展新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探讨,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调查,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毕业生质量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各行业、各部门进行座谈交流,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课程教学,形成《财务管理》“双模块、双循环、分阶段考核”的课程模式。
(一)课程模式的指导思想
遵循“夯实基础、提高素质、突出能力”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度,课程的基本技能部分重点突出实践,实训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方针。《财务管理》“双模块、双循环、分阶段考核”的课程模式中的“双模块”是指按知识模块进行理论学习,按专业岗位模块进行实训。“双循环”是指通过对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的学习完成第一次循环,通过实训操作完成第二次循环。“分阶段考试”是指每个模块、每次循环学完以后,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
(二)课程模式的基本内容
1.理论教学循环解决学生知识模块的构建
见表1。
2.实践性教学循环解决岗位模块问题
见表2。
“双循环、双模块、分阶段考试”的课程模式,最明显的两大优势:一是符合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规律;二是符合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要求,打破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专业课的课程模式,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使教与学达到较高境界的融合。
二、教学方法上
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会计改革的里程碑,特别是新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从根本上扭转了高职学生只要学好会计,会做账就行,而《财务管理》是本科学生应掌握的一门课程的传统思想。今后,要想精通新企业会计准则,必须学好《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的课程,它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好每一堂课,并且尝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原来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现在的启发式、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气氛,展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的魅力。笔者根据多年《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认为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试验教学法、网络导入法等是改进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种较好的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如果使学生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不好的;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教育不是要人消极不为、无所作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培养独立性。”无论是《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趣味性入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独立地完成作业、上网操作,独立地思考、实践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将我国今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金融调控政策与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结合起来讲授,将购买商品房、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等这些普通老百姓经历的事情作为话题交流,这样避免了空洞地说教,让学生体会到学好《财务管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非常实用,从而增强了其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财务管理沙盘教学,将教学班模拟为一个上市公司,将学生分成五个管理团队,互相竞争,每个团队的成员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每个团队要亲自经营一家拥有1亿资产,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并要连续从事2至3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并将企业结构和经营管理的结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式互动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科学决策程序,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从案例的挑选,问题的提出、讨论过程的控制到讨论结束的总结,都必须作出精心地安排。例如,在教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演进时,可以挑选武汉钢铁公司等一些国营企业作为案例,通过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其企业发展目标,设计出以下问题:财务管理目标的演进过程是怎样?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哪些体制性特征?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具有稳定性?各种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哪些优点及其局限性?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在讲授财务管理基本观念时,可以挑选钟镇涛等一些影星、名人破产作为案例。通过对他们破产的解析,设计提出以下问题:明星会破产吗?明星为什么会破产?明星犯的错误,普通人也会犯。在当前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偏紧的情况下,国内许多较富裕的人士贷款购置多套房产作为投资,那么如何避免投资失败?请根据钟镇涛的教训做一份自己个人投资理财规划报告。每一章一个案例,每一章一个理财故事,每一章一次分析讨论,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法是建立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基础上的新的应用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在计算机环境下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的技术和方法,即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计算机环境中充分发挥管理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计算机技术与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各种财务管理模型,为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的一种方法,是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师必须掌握和向学生推广的一种新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介绍Excel在资金时间价值、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存货管理、项目投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分析、财务分析等许多财务管理重难点问题上的应用,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分享计算机给财务工作带来的高效率,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导入法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也改变了教学。网络导入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利用网络导入法,《财务管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下列网络学习平台:一是课程课件。将制作的课件挂在网上,供学生下载、复习、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二是网络题库。将每章的习题及答案挂在网上,给学生自学提供方便。三是网络问题。将知名度高的一些财经网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网上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这些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等情况的财务分析和杜邦综合财务情况分析,并练习书写电子版公司财务报告。为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实际财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会计研究,2006年第3期.
[2]杨哓.Excel规划求解工具在存货管理中的应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2期.
[3]杜茂宝.利用Excel建立项目投资动态盈亏平衡分析模型.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第2期.
关键词:金融保险;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金融保险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金融、保险、理财、证券等方面知识;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证券投资、银行风险管理、保险业务等工作;能够在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金融、保险、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在具体人才培养实施方案中,结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层次特点,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保险理论基础和实务应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论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操作与应用能力。要求毕业生考取英语、计算机、保险人等相关资格证书;掌握保险知识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备风险意识;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了解国家有关经济、保险、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文素养,能熟练处理业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金融保险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一、金融保险专业建设概况
金融保险专业自开设以来,学校对该专业建设与改革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良好发展,专业优势明显,特别是在基础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突出实际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学研究上狠抓基础环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坚持每周都搞,每个人都搞,并形成阶段性经验积极进行推广。重视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聘请校外专家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革新方案,把课程建设的与时具进性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金融保险专业中,遴选7门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即《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社会保险》、《人寿保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概论》。经过几年的努力,金融保险专业在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简易网络课程、试题库、习题集建设方面取得了扎实有效的进展,同时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活动中,保险、证券、经济法、金融方面的专职教师都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与好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实现了师资力量提升
近两年通过对外引进,补充了师资新力量,这些年轻老师通过努力,在教学一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此外,在已有师资基础上深挖现有潜力,采取灵活的方式对教师实施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建立与校外专家的定期讨论和研讨制度,不断完善教学中的技能与技巧。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职教师中已有5名教师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毕业,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学历水平。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教学成果丰硕
几年以来我系金融保险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这一成果得益于长期不懈地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生能力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注重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措施,积极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并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和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老师在同一学期、不同学期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学水平与技巧。通过这些努力和付出,培养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04级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55人,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98.1%,就业率达到100%。05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考取保险人资格证书的比率为100%,06级保险人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达到93.8%。此外,部分学生参与全国股票大赛,取得二等奖。本专业还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科研规划,鼓励教师“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共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3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获院级奖励证书15件,市级奖励证书3件。
(四)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努力,金融保险专业与大唐联合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实习机会。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根据开设专业的具体进展情况,分不同阶段在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具体内容由实训基地人员进行统一安排。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针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在随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在三年培养中,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学生实训实践中,与实训基地人员共同打造学生成长的平台。
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保险专业建设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实训基地的支持不足(实训基地太少)以及教师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的同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难以形成有别于其他同类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之路,专业建设也必须强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专业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赢的合作机制。虽然建立了实习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无法掌握更多的业务流程。
(三)对科研的不重视导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在评职称中对是否承担或参与过科研项目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不重视科研项目,只重视发表学术论文,同时限于学校层次与激励不足问题,致使专门研究、专题研究比较少,老师们缺少内在动力,科研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基本状况与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保险专业的发展,使之更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体系。
(一)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专业特点以及社会对金融保险人才的规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应变能力等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和应用。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多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拓宽实习实训领域和增加时间,让学生接受系统理论知识后,能够有充足的机会得到锻炼,而不仅仅单纯追求一种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实践部分,注重实用性,与实践单位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依据需要随时调整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使之具有针对性,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
(二)改革课程体系及其内容,优化课程结构
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三)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从改革考试制度入手,继续完善对学生学习效果检验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尝试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课抽查考核必须掌握的内容,专业课强化实践考试;二是取消单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改为考试与综合测评、多元评价、多证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践,半工半读;鼓励学生选修其它专业课程,掌握多门技能,参加技能实践。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应能够充分调动各类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根据自己个性特长,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四)建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各项资格培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将学生活动与核心课程、潜在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体系。发动骨干学生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以传帮带形式培养学生自适应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扩充实习实训平台
积极发挥老师、学校和毕业生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实践基地,如证券、金融基地,给学生提供多种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平台。采购支持相关技能训练的应用软件,建立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平台。
(六)重视科研,推行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老师在授课之余从事科研项目的研究,建立报酬机制,出台评聘结合办法,深入发掘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奖励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LagendijkA.CornfordJ.Regionalinstitutionsandknowledgetrackingnewformsofregionaldevelopmentpolicy[J].Geoforum,2000.
[2]Leeuwis,municationforInnovationinAgricultureandRuralResourceManagement.BuildingontheTraditionalofAgriculturalExtensionOxford:BlackwellScience.200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金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27-03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飞速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和人才市场需求多元化的产物,定位于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有别于研究型大学培养高精尖研究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模式。独立学院应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复合型应用人才要求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现实问题举一反三的解决能力。创新始于实践,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就必须通过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实现。因此,独立学院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特别是金融学专业应用性十分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却往往过于重视学生金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此造成了复合型应用金融人才供不应求的现实矛盾。因此,创新并丰富培养复合型应用金融人才所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并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一、在培养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培养计划设置的科学性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传统的金融学课程体系往往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应有意识地加大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学院在教学模块、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调整了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比例,加大了选修课、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才教育和能力教育,重点突出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暑期教学实践周的设置,即利用暑期放假前的两周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时间来实施实践教学内容。从大一至大四安排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将实践教学记入学分,体现此环节的重要性,促进专业课程及其他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可以加入专业技能型课程,如点钞与本外币识别、珠算与心算、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指导、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指导、个人理财、创业计划等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专业技能或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的类似课程。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通过课程的同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如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珠心算等级证书等,以增强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对教材内容中关键性问题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并使学生能从特殊归纳一般的一种教学方法。金融学课程有着抽象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比较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案例准备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最好组成教研组集体编制案例库,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案例,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结合当前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要处理好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的衔接工作。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后,将理论、案例和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相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
(二)课题教学
课题教学方法是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部分,根据每一部分不同的特点分别设置一个小课题,并以每个课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此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以课题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由于课题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学习成效,因此既要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又要给学生留有探索余地,尽量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能够摆脱照搬课本、脱离实际的模式,使之更具真实性,更贴近现实。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使课题既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又能确保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完成课题,获得成就感。具体做法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充分搜集研究资料,通过所学知识和课题小组的讨论完成课题,并将课题成果整理形成书面形式,最后在全班公开讲演,共同讨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单纯灌输向协助指导转变。
(三)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方法是针对实用性强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项目,在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之后,将学生集中到实验室进行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训项目系统训练。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为例,可以设计点钞、假币识别、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的网络平台操作等实训项目,有计划地人为创设一个仿真的开放式银行经营环境,使学生能够遵循银行业通行的规则对个人储蓄、个人贷款、对公存贷、和结算等业务进行体验式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三、在课堂外教学活动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一)模拟竞赛
鼓励并组织金融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金融模拟竞赛,如模拟炒股大赛、模拟外汇交易大赛、模拟黄金交易大赛、点钞大赛、个人理财大赛等等,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经济理论与金融专业基础理论,而且能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实际运用方法,熟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以此激发学生参与金融实践的兴趣,促进培养行情分析能力、实盘操作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等。
(二)社会调查
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到金融机构或市场上进行一些实地的专题调查,不仅是学生深入了解认识社会和金融行业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要求学生根据调查内容和调查结果,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出调查报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深入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上的实际情况。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质的运用和培养的过程,能为学生今后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应加强同各种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和合作的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制度,可以每年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场所,金融机构也可以从学院中预定或招收表现优异的毕业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学院还可以经常聘请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介绍最新的经济金融时事动态,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的金融实务知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为今后毕业后从事实际金融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从事实际金融工作,是为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的演练,并能积累大量实践经验。但由于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要让学生真正能够直接参与各种实际业务和核心业务,其实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独立学院更应加强校企合作,让金融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金融企业的课题研究、市场调查、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等实践活动当中。这既能帮助金融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适应性。鼓励学生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将自己在毕业实习中的实践收获转换为理论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基础建设中加强实践教学保障
上述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都离不开基础保障,如各种配套硬件设备和学习软件的购置都需要一定财力的投入。独立学院应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大对实践教学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在经费实在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向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一些教学经费的援助。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更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才能使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得到真正的加强,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金融专业毕业生。因此,独立学院在录用教师时可以优先考虑既有金融理论功底又有金融实践经验的相关从业人员。对已录用的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到金融机构进行实习和进修,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实践教学充实新的内容。
现代高校应该培养的不仅仅是才能突出的学生,更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尤其是金融这个特殊的行业更加需要从业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因此,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诚信和职业操守的教育。诚信教育应该融合在金融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失信案例或其他教学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诚信教育可以通过每位教师的言谈举止、思想情操,通过整个校园的诚信环境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只有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又有诚信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金融专业学生,才是金融市场上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欧璇,周娜.浅谈金融实践教学在高等金融教学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2005(3):83-84.
[2] 刘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实验教学建设与改革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8):18-20.
[3] 武英芝.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11(8):118-119.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职业能力一、现代职业教育对象的特征变化
现代职业教育的对象,即是中职学生,他们大多生于90年代末,来自于大城市周边的县镇城市,有着共同的特征:由于长期的学业倦怠,造成了他们学习能力低下,自信心不足,从小缺乏刻苦用功的集中力和毅力,在以前的班级通常不受到重视,因此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如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则自私任性,反之则逆反心理较强。但他们也有好的一面,例如他们对于新资讯的接收速度快,方法有效,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强,他们充满鲜明的个性特征,乐于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小生活在充满压力与困难的环境中使得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社会现实,他们因情感需求强烈也比较易于受他人影响。
针对以上的一些特征,中职英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动手和表现的机会,并且从较低的标准开始,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再一点一点往上提高标准。在生活上,要多关心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多利用现代的电子沟通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和学生建立一个最新最快的交流体系。
二、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以往的英语教师依然过于注重围绕书本的知识讲授,甚至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把一节课变成“英语听力课”――教师朗读学生听书。在现代企业的中职生职业诉求里面,“知识”这方面能力的诉求已远远不及自学能力及沟通能力那么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重点地注意以下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也就是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吸收。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工作工具使用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法规、条例运用能力等。
(2)方法能力:再学习能力;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做决定和计划的能力;评价(自我、他人)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现代职业教育对象由于普遍缺乏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因此这方面的能力比较缺失,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发散思维,将能大大提高受教育者此方面的能力。
(3)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自信心;社会责任心;妥协能力;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等。这类能力较难用书本总结归类,通常必须通过学生的阅历来积累获得,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社团组织及活动,如学校的学生会管理、技能竞赛、文化节表演等等。
三、教学目标要重新定位
1.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的改革。
新时代需要新的人才,新人才需要新的教育,新教育离不开新教师,新教师必然要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因此,构建教师教育新体制,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构建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企业发展人才的需求。学校应注重每学期教学计划的重新安排与布置,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以及合作企业的用人岗位反馈意见,从以前的“根据教师上课易难度调整课程”改变为“以企业需求为衡量标准而改变课程”。
2. 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在进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2)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3)教学目标应更侧重于学会做事;(4)应当注重使学生获得隐性知识的方法;(5)育人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四、教学模式要合理运用
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训练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整个上课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固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必须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与作用: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下面结合笔者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经验,就如何在中职英语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阐述。
根据教材的要求,要让新入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掌握的口语知识包括自我介绍、安排约会、参加聚会、电话交流、租房买房、就餐礼仪、穿着打扮、美容美发、逛街购物、个人理财等主题。笔者认为,此课程可通过任务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一步步培养学生亲自参与动手的能力,从而达到英语口语水平真正提高的目的。
以“参加聚会”这个主题为例,在准备上该课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预习该内容,并要求全班分组举办班级聚会,内容包括英语诗歌朗诵、英语猜谜、英语歌唱比赛、英语单词接龙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并进行竞争比赛,从而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英语聚会的词汇。另外还有比较特色的是“租房买房”主题,教师同样布置任务,让学生动手自己绘画家居布置,并用英文标上注解,上课时,教师让每位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在这堂课当中,学生能够学会对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描述,并且介绍一些简单的家居布置。学生反响最为热烈的课堂当属学习“逛街购物”这一主题。教师可提前两周布置,将全班学生分为2组,卖家和买家。卖家组准备四种类型的商铺“shoes鞋子”、“clothes衣物”、“bags包包”和“fruits水果”,并自己用手工画出自己商铺的商品,买家负责准备购物用的“假钞”,在模拟商铺当天,所有卖家和买家必须全英进行交易,最后教师不用以往的成绩评分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打分,而是让买家为卖家评分,分别评选出“利润最高商铺”“最文明礼貌商铺”“最精美布置商铺”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并完全掌握了英文购物的常用语句。
在以上的几个案例当中,笔者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在传统教学法中,英语口语的语法知识本来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但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几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模拟商铺的组织,必须要先告诉学生在最终会设立哪种奖项,学生就会朝着奖项的方向去努力改进自己的成果;(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同时学会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4)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如“租房买房”的英文主题,学生是在学习了大量的英语家居词汇之后,再去准备绘画的任务。经过准备绘画之后,他们对本来似懂非懂的单词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
五、课程开发探讨
1. 教研研讨活动。
每个月以同一课程任课教师为小组,或以同一专业小组为单位,组织教研活动,讨论以下内容,并做好书面总结及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享新式教学方法、如何通过本专业课程传授隐性知识等。通过头脑风暴及信息分享的方式,让每一位专业教师都得到最新最有效的知识,同时可避免冗长而内容过于综合的教师培训课程。
2. 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要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互惠共赢,要做好以下几点:(1)向企业输送教师进行培训,或由企业负责运送培训人员入校培训;(2)企业共同参与新课程开发及教学计划制定;(3)根据企业环境进行教学环境模拟,也就是实训室建设,并引进企业生产线,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同时也降低学校设备成本。如每年承诺输送学生达多少名,企业必须将报废物资无偿提供给学校作为实训设备。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桃红.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职业化课程[J].成人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