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

时间:2022-06-24 20:2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

第1篇

2015年高考8号落幕,上午一考完理科综合,中午网上就传着各个省份的理综真题,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试题。扫视了整个试卷,发现:试卷结构和分值分布都没有变化,保持平稳。生物部分试题难度适中甚至是偏易,偏易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遗传题相比往年容易了许多,由于遗传题在整个生物卷中是学生最为头痛的部分,而这次可谓是把拦路虎给撂倒了,所以考完见面,学生会欢喜地跟我说生物都有80好几分呢。

但是,把这次的生物真题给高二即将升高三的学生做,发现真正有分差的是第29题:光合题。

下面我就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的出题很好地符合高考出题要求和特点:四个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选项,字数不得多于72字,便于学生快速获取题目信息。像第1题属于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本题很容易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此题也设置了易混淆知识点:对DNA、RNA和ATP元素组成的考查,是平常的难点。第2题属于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补充一下:本人觉得今年考必修三考得比较多,像选择题就有3个,5个大题就有2个)纵观6年新课标考点,2010年,2011年,2012年植物激素调节考查了三次,2015年是第四次。考点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今年考点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非极性运输。课本知识点重点讲解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而这次考试涉及了非极性运输,所以给我们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课本。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环境与水盐调节,主要考点是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分。第4题属于必修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结合物种丰富来考查,内容较容易,考生基本都能拿到全分。(去年江西也考了群落的演替,但是在非选择题,难度也不大)第5题属于必修二知识点,考查的是朊病毒的增值过程,此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来源于课本必修二第69页的资料分析,这题也说明了高考命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课本的资料、实例。第6题属于必修二人类遗传病,考查考生对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的认知,这个比较基础,只要大家熟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就可以拿到全分。

下面再来说说非选择题:第29题属于必修一光合作用,也是平常模拟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考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所以试题难度提升,要拿到全分很难。尤其是第1问的第一、二两个空,要能正确答出必须要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知,同时对实验思路也要充分认知,理解C组为什么能达到94%。还有第二问的光照频率的回答,学生都懂那意思,但是难以表达。第30题属于必修三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类考试题,考查了肾上腺素的作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近几年中都有出现:2011年新课标选择第六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2012年新课标第三十题考查神经调节,所以此考点是高频高点,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比较容易拿到全分。

第31题属于必修三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考点。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每年必考,考点也不尽相同。今年生态系统考点比较容易得分,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组成,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内容,属于基础类考题。(但是,本人不赞同第1问中幼年,成年,老年的比例的计算,觉得这是生物试卷里考这么个纯数学的计算有点不妥,最重要的是在高考考场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让即将升高三的学生来算,他们算出了40∶41∶42,就是没得出1∶1∶1)第32题,考查必修二基因频率知识点,还有一个随机情景下的计算,相比往年的遗传题甚是简单。第40题,15分,属于选修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综合类题目(当然还包含必修三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整体以基本概念为主,只要考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考题类型有所掌握,都能将本题拿到满分。总体考查方式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总的来说,今年理科综合中的生物延续了以往的难度,甚至是更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今后考生备考时一定抓好基础,重点研究核心考点。

参考文献:

汪训贤.高考生物学科试题例析及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5(8):46-47.

第2篇

一、弄清高二教学与高三教学的区别和联系

高二生物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前后知识点联系不是非常紧密,单元与单元之间衔接不够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往往孤立,不注重知识点联系,学生在做综合题时无从下手。高二到高三教学就是一个过渡和潜移默化的过程,高二是高三的基础,高三是高二的拓展和延伸,所以,要想高三学好,高二就必须打好基础。高三注重的是前后知识点联系,综合题往往考查一个大题,涵盖知识点由必修一过渡到必修二,甚至到必修三。

二、弄清生物的教材设计思路

高考大纲要求生物必修一、二、三、选修一或三这几本教材中,必修二着重理解应用,其他基本教材偏向知识记忆,记忆力快的同学背一背成绩是可以提高的,生物覆盖面较广,但是考查能力较低,在高考生物当中,三大理科,生物是最好拿分的一门科目,在教材编排上可以考虑知识点联系与变动。例如,把《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编排在一起,再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及《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编排在一起,这样学生知识联系运用能力就提高了。

三、弄清高考分值的设定及重难点

我上高中时候高考分值中生物占72分,在2013年的高考中生物由原来的72分提高为90分,相应的每个班级的生物课程也比之前多了一些,但是感觉高二阶段,生物课程仍然紧张,导致学生练习不充分。高三周一到周五每个班级设置五节课还是比较合理的。

四、弄清如何进行新课标教学

我校的“新课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要将改革模式完全运用到生物课堂中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对自然界中的生物认知有限,所以导致生物的基础知识薄弱,生物知识环环相扣,如果学生在哪个环节掌握不够牢固,那么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不能全面理解,如果长期觉得学习吃力,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学习生物的情绪。

五、关于新老师适应情况

第3篇

/

1 材料选取与情境设置

1.1 材料选取关注生产生活实际

统计2009~2013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生物选考题的材料背景和情景来源,整理成表1。

选修模块关注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2009年~2013年高考福建省理综卷生物选考题联系生产生活,与生物科技进展密切相关。背景材料来源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医疗健康、畜牧养殖等方面,充分体现选考题材料联系实际的特点。选考题以转基因抗病香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产前基因诊断、癌症基因治疗、猪克隆技术为情境,在考查考生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生物技术在实践上的应用,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高考背景材料不再单一地来源于中学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从大学教材、科技进展、科技论文等处获取丰富的材料信息,呈现全新的试题背景。近五年来,高考福建省理综卷生物选考题背景材料大都来自公开发表的生物科技论文。例如,2010年试题材料选自“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稳定表达”;2012年试题材料选自“Let-7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k-Ra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2013年试题材料选自“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的凋亡规律”。以科技论文作为命题素材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不仅体现高考能力立意,同时还提高了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

1.2 情境设置图文结合

如何使背景材料清晰表达且不失科学性,符合高考纸笔测试要求,是试题命制的一个关注点。2009年~2013年高考福建省生物选考题均以“文字+图示”的方式呈现生物科技复杂的过程,所采用的图示为技术路线图或过程图,充分反映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工程技术的特色。选修模块3所涉及的情境注重工程技术和操作流程,所需设备、材料较多,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有时一项研究会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工程领域,若单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背景材料无疑会增加考生阅读负担,影响考生正常应试思维,降低考试信度。若试题将大量的有效信息蕴含于图示中,可以保证提供充分、清晰明了的试题信息。

2 知识分布与能力要求

2009~2013高考福建理综卷生物选考题重视考查考生将所学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2009~2013年选考题知识分布与能力要求整理成表2。

2.1 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

统计2009年~2013年选考题分值比例发现,近五年来,选考题关注考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并且基因工程知识占选考题总分的60%,细胞工程占24%,胚胎工程占12%。高考试题表现为侧重考查基因工程,兼顾考查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命题特征。

选修模块3包含五大专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近五年选考题只涉及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基础和重点,在现代生物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开展现代生物科技研究的前提。其中,构建表达载体、PCR扩增技术等知识在基因工程的考查中占了较大比例。构建表达载体和PCR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应用也相当广泛,以这两者为重点进行考查,反映出选考题强调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所介绍的生物科技有些需要在必修模块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因此,选考题的知识考查有时会涉及必修模块内容。例如,2011年选考题对电泳带谱图的分析涉及必修模块2的电泳知识。

2.2 能力要求逐年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提出了四种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总体上看,近五年选考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能力要求较为简单,能力考查层级不高。但从纵向来看,选考题能力要求逐年提高。

例如,2012年选考题第(3)小题:“肺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细胞中 (RASmRNA/RAS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该小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基因工程应用的基础上,“能从课外材料中提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获取信息能力层级较高。

再如,2013年选考题第(2)小题:“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 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 用于PCR扩增,PCR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 。”该小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试题背景材料和题中所涉及基因工程知识的广度、深度较往年均有所提高,要求考生能深入理解基因工程的具体原理及过程。

根据裘伯川等对理解能力在理科综合能力中所处关系的研究发现,理解能力是构建理科综合能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分析近五年高考福建生物卷选考试题,不难发现每一道试题都涉及理解能力的应用。获取信息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选考题材料来源新颖多样、信息呈现简洁直观有助于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重视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利用已有生物学知识发现、鉴别并运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设计与难度控制

3.1 问题设计严谨、灵活

问题设计是高考命题的关键一环,基于能力立意的问题设计应有助于考生启发思维,促进问题的解决。现从问题结构、问题表述和问题内容三方面,总结近五年高考福建生物卷选考题问题设计的特点:

① 选考题围绕考查的知识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将试题情境引伸出5个具体的小问题,每个问题分值均为2分。

② 选考题在保证客观严谨的前提下,善于运用文字提示表述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灵活性。例如,2011年选考题第(3)题:“据此判断胎儿为 (正常/患者/携带者)”;2012年选考题第(2)题:“MstⅡ是一种 酶”。这类问题表述限定了作答方向,问题指向明确。③ 问题内容与背景材料、知识考查密切相关。选考题或围绕新情境下的问题核心,延伸出多个知识点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或通过隐藏生物技术流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设计问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

3.2 难度控制相对合理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127―01

一、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1. 选择题。题型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人体的内环境等稳态的知识考点上,考查的核心依然是注重基础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命题形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大都贴近我们的实际和社会生活,与生物科学发展前沿同步。总体趋势上试题的难度系数有所下降,只要审题认真,学生几乎都能答对;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知识点的考查更细、更全面,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呈现方式及类型变化不大,基本上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少数以表文、图文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主干、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非选择题。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高频考点依旧,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比较稳定,基本年年必考,细胞的代谢部分有所起伏;能力的考查是重点,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能力、对隐含信息的获取能力时实验的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结论性语言的熟练掌握能力,准确表达生物学术语、组织语言等的各种综合能力。

3. 非选择题。必修与选修相互渗透,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尤其选做题一半以上的分值联系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知识,加大了对必修考查的权重和分值;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提倡的新理念。

4. 图表型试题的分布。图表型试题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数量不等,但图表信息历来是生物学高考的重要知识载体。它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简单明了等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

5. 实验题的形式比较新颖,实验的背景一般取自教材,但高于教材,大多数都是教材中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和综合。实验题的考查没有步骤设计题,更偏重于利用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对实验进行分析。

二、高考备考策略

1. 回归教材,重视基础。新课标下的生物考查内容几乎全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检测,命题回归教材,考查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教材在高考备考中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今后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手中教材,要注意理清那些《考试说明》要求为Ⅱ的考点,尤其对高频考点要严格要求,加大力度。要求为Ⅰ的考点不宜大力拓展,应以课本为主,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熟记核心概念及基本原理,不能只埋头苦读复习资料、苦做难题、偏题、怪题、超出课本和考试说明的题目。

2. 重视实验,关注技能。在生物复习中,应对教材中的实验加大重视力度,对每种实验类型都有所了解,也应该都有一定的准备。教材中对经典实验、学生实验、试剂的正确使用等都体现得非常明确,要更加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并紧扣教材知识,再做一些相关类型的高考试题。

3. 重视图表、挖掘信息。在复习时,首先,要读懂各章节的结构图、模式图、流程图及关系图等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并力求将教材中的某些生物学的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生理过程和规律等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图形、图表,并通过数据、图表和曲线提供的信息来处理生物学的实际问题。

4. 注重联系,关注热点。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命题情境及考查知识点与生产、生活、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联系更紧密,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主要是联系人体健康、生活、生a等,并关注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生物科学新进展。

第5篇

关键词:立足课本;夯实双基;落实细节;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高考化学科考试旨在测试考生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二是考生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三是考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化学问题的能力。所以高三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化学时,要注重将这三方面与复习备考紧密结合起来,回归课本,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复习,真正做到将知识内容的复习转化为切切实实的解题能力的加强和考试成绩的提升。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行。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各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与大家商榷。

一、立足课本,强化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夯实双基

第一轮按章节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抓好双基,科学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结构。为此,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研究《考试说明》,把准考试方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科学依据,是高三化学整个复习过程中师生应时刻遵守的纲领,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它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只有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才能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地方性教材的逐渐出现,一纲多本的现象日益普遍,因而只有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熟悉考查范围,才能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枉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研究《考试说明》要注意研究它的变化,特别注意新增的内容。

(二)立足课本,落实细节

本轮的目的是巩固基础,也是复习的关键点。高考试题的命题点都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应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引领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揭示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

(三)科学训练,提高效率

高三的复习资料很多,如果整天让学生沉溺于题海,做大量的题目却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科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教师应提前对习题进行精选。选题要注意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教师要指导学生选一本好的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要把它真正弄通弄透,彻底消化。尤其要注重精选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逐步提高难度。

二、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二轮复习能力升级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应强化学生对”点”的认识。 指导学生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教师要特别重视深挖教材中实验材料的内涵。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回顾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可以发现,要么是几个基本实验的组合或基本实验与操作的组合,要么是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可以预测,2013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仍是课本实验的巧妙组合,以及探究性实验的原理、操作与评价,并将进一步强化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

三、搞好三轮模拟演练,,满怀信心迎胜利

三轮复习是高考冲刺阶段,主要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第6篇

关键词: 生物高考 考纲解读 命题趋势 备考策略

怎样利用考前冲刺阶段的有限时间,全面提升学生在生物高考中的应试能力,达到高考的要求呢?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了解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根据命题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强化自身的薄弱环节,讲究复习策略和应考策略,方能走向成功。

一、2010年考纲解读

1.考试性质及能力要求。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纲》)的生物学科部分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能力要求还是考试范围,基本保持不变。《考纲》仍分为五部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命题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考试性质为选拔性考试,择优录取。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仍为四种,即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考纲》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作了明确的界定。

2.考试内容分析。

2010年《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包括9个板块,约133个知识点与17个实验,这些内容涉及必修一、必修二的全部内容;选修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必修部分的拓展和延伸,还包含生物学热点问题,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过程等。

3.命题的指导思想。

“命题要求”中明确指出“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因此,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将继续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继续围绕能力考查这个中心,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现实问题。

二、近三年试题特点与变化趋势

1.内容分布特点。

特点一:注重主干知识,兼顾知识覆盖面。近三年试题中均涉及了“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遗传变异和进化”及“生物与环境”四大主干知识,但考查的比例和形式略有区别。如2007年和2008年的考卷中主干知识的比例为83%,2009年为78%。

特点二:选修内容不容忽视。近三年考查选修教材知识占分比例分别为:2007年33.3%、2008年33.3%、2009年22.2%,可看出选修内容的地位,这是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向已经实行的新一轮高中课改迈进的信号,是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接轨的过渡,同时也预示着新的高中课改过渡过程中,选修本的教学内容不容忽视并应加强。

2.能力考查特点。

特点一:注重与生产、生活和健康相联系。如以当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甲型H1N1型流感为背景,近三年试题对考生应用“免疫”方面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连续的考查。考题中频繁出现围绕人体激素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产品、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等方面的内容所设计的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

特点二:多元化的呈现方式。纵观近三年的考题,曲线图、表格、流程图等丰富了试题呈现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对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2008年第30题Ⅰ,要求通过对曲线图及实验流程图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解释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2009年第31题要求考生根据曲线图提供的信息,分析试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得出实验结论,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特点三:文字表达量大幅增加。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全国理综卷(大纲版)生物试题非选择题的标准答案,字符数分别是130个、265个和322个。2007年几乎都是填空题的形式,2008年填空兼顾表达的形式,2009年几乎是长篇大论式的答题形式。另外,2009年生物试题号题由原来的2个增至4个。文字表达量的大幅增加,对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作出较为准确简练的表达。

三、对2010年命题趋势的展望

1.稳重求变,突出能力。

2010年《考纲》与2009年基本相同,所以命制的试题的题型、题量、范围、考点分布等也应基本稳定。如有变化,试题可能将会在新情境、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可能会加大图表类命题的考查力度,以相关隐形知识为背景材料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可能会增多。

2.突出主干,加强综合。

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似乎已成为一种模式,所以四大主干知识仍是命题的重点,实验题的情景或许会有所创新。试题会注重章节内综合,以及必修与选修教材间的知识联系,由点向面综合考查过渡。

3.注重方法,强化探究。

2008年和2009年理综Ⅱ卷的生物实验设计类题的题量大大增加,这说明高考对实验的考查力度有所提升,以教材实验中隐含的大量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知识为背景,2010年实验命题可能会对探究类实验设计步骤的思维的正确性,对现象与结果分析的逻辑关联性等方面有较大力度的体现。

4.取材新颖,关注热点。

以源于社会生活和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为背景材料,关联生物学相关知识,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以“流感”、“低碳经济”等热点与新兴名词为背景材料的命题在2010年的考题中可能会得到延续。

四、2010年生物高考备考冲刺阶段的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构建网络。

任何一年的考题中,基础知识题都会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学生应利用有限的时间对《考纲》中列出的知识点做逐一梳理,把零散的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以便能快速、正确和高效地提取相关的知识。

2.教练结合,排查纠误。

考生在答卷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审题不清,不明命题者的意图;选择题鉴别、判断不准;概念含糊,思路不畅,推理能力不强,思维不严谨;不会处理图解、图表、数据、曲线等信息;实验题得分率一直偏低,不能按照实验原理表述;表述笼统、不规范,不会用生物学专业术语正确答题;时间不够,考试焦虑。

出现的原因:阅读能力差,理解不透,分析不全,处理信息能力弱,不会联想;基本概念、原理掌握得不够准确,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缺乏;学生的解题心理,解析生物图表题的方法、技能、迁移能力薄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够扎实,背景知识较窄;解题习惯不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考试技巧和考试心理亟待加强。

冲刺阶段的复习应选择前一阶段各类测试(如月考、周考等)中暴露出的知识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忽等,有针对性地适度训练,认真分析、总结和归纳出同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避免相同失误再现。

3.选做真题,模拟演练。

选择近几年各省区的高考真题进行“实战”演练,是一种在短期内能较大程度提升应试能力的措施。在演练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临场应试的几个原则:①认真审题,弄清题意。②做选择题不要轻易地把生活经验往试题上套,要用学科概念、原理,去分析、比较、推导。③Ⅱ卷最好按顺序做。答案要准确、简洁、规范化,即要做到层次清晰、表述条理、逻辑严谨,紧扣原理,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4.关注热点,联系生活。

高考命题会对近几年特别是前一年度内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有所体现。如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化学奖中“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H1N1流感”、“低碳经济”等,都可以成为命题的切入点。但要注意切不可为“热点”而“过热”地投入,要善于从材料的问题情境中去联系理论,理性地去分析思考。

5.调整心态,从容应考。

第7篇

从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来看,我校历史得A人数并不多,不仅如此,而且得A率相对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低许多。根据近两年江苏“小高考”的情况,考生单科得A的人数呈现下降趋势,得4A的总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主要目的是控制高考的加分,让学业水平测试回到它本来的要求,使血液水平测试符合最初的指导思想,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C,而不要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另一场“高考”。

2012年江苏历史小高考在必修一、二、三题目分值比例与2011年相比变化不大,从内容的教材分布比例来看,必修一44%、必修二30%、必修三26%。其中,选择题中必修一共15题,在卷面分值中占30%,必修二一共10题,在卷面分值中占20%,必修三一共5题,在卷面分值中占10%。增加了的必修一考查分值无疑增加了试卷难度。三本书最容易出难题的就是必修一政治史,如第6题内阁、第8题、第12题、第38题走向联合的欧洲等,这些均是考生的拦路虎。判断题,重点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记忆、严密思维,是最容易体现难度的题型之一,如第32题考查中国通讯传媒的发展史实,如学生缺乏准确的记忆必定会出错。2012年试卷判断题考查必修三的较多,占6%,这与最难的2009年历史小高考题时一样,另外两题判断题是必修一的内容,2012年判断题未见必修二内容,主观题仍然是材料解析题为主,三册书比分各占卷面分值10%。

从试题的立意来看,情景性比较突出,比如材料题及图片题在该试卷中都有大量体现,特别是在这一份试卷中运用了大小15幅图片,这也是2012年小高考历史试卷所呈现的一大亮点,这告诉教师在以后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应该说,虽然2012年小高考试卷有一定的难度,但总体来说试卷还是考查以准确记忆为主的基础能力,尤其是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概念。

学业测试中,日常的学科教学,物理、历史、生物、化学、地理、政治各科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可2012年的考试与往年相比较,控A率几乎就是由文科生选的物理和理科生选的历史决定的。这就客观上提高了历史和物理的学科地位和教学要求。故总结本次考试,思考如下,希望对今后的历史考试有所启示。

1.重视双基,强调规范

从2012年试题来看,双基仍然是整卷测试的主旋律。平时教学中就要夯实基础,只有基础扎实了对付难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2012年的历史小高考试卷考查更多的还是基础题,如第1题宗法制的最大特点,第3题活字印刷术,第11题生活习俗服饰,第16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5题卢梭思想,第30题美国参与的经济组织等,教学要紧扣《说明》的测试内容和要求,利用好教材梳理相关知识点,注重基础知识,做到逐一扫描,没有遗漏,打好基础关。平时还应注重规范性训练,如历史专业用语的使用规范、开放性试题的语言描述规范等。

2.关注过程,强调能力

能力立意是命题的总策略。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材料选择题和图片选择题题每年都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如第5题王阳明思想,第7题与《》,第12题国共合作,第17题运动,第23题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得分率不高往往就是缘于考生自学能力的局限。

3.依据说明,有针对性训练

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新一年的《考试说明》,尤其要注意区分测试要求中“了解”、“知道”、“理解”和“认识”等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应根据《考试说明》不同的要求分析出该考点的测试题型与方向,并按单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这点是得A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应有计划地进行适应性测试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加强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8篇

一、 近两年生物试题情况

1、 题型,题量和分值变化不大

由以上表格不难看出,2012年和2013年生物高考试题的题型,题量和分值几乎没有大的波动。总分仍然为90分;选择题6个,共36分,大题从29题开始,到32题共计4个大题,分值为39分,39题和40题为选做题,是《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内容,分值为15分,为二选一的模式。

2、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仍为考查的对象

由以上表格2所列考点可以看出,这两年必修中的高频考点几乎没有变化,无外乎四大块的内容,即细胞代谢(尤其是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的两大定律、动物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数量变化和特征等),每个内容分值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尽管如此,两年的试题都重视基本概念、生物学中的基本理论,同时又突出了对重点知识和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中找不到生僻题目,但是基础题却屡见不鲜,从表二和表三可以看出,试题的命制立足于《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较为全面的考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所列举的知识点,没有出现超纲的题目,各教材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从表格三中反应出《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所占分值比例都较大,当然,较2012年,今年必修三的比例降低了9个百分点,而必修二上升了6.6个百分点;选修模块的难度较小,多数都是从教材中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2、 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式学习,这样可以逐渐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和生活的联系较其他科更紧密,所以,试题的素材多来源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的一些焦点问题等。纵观这两年的试卷,可以看出编制试题所用的材料或背景,没有一题是出自于课本的,设问也不拘泥与考试大纲,没有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知识的再现和知识的重生相比,知识的运用属于更高一级的认知水平。所以,要考查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

3、 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新课程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的精神,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见解,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最佳载体就是实验,比如2012年的第5题,以胚芽鞘的向光性为基础,考查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特点;2013年的第29题,以大麦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题材,考查了与酶相关的知识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实验均是立足于教材,实验情境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仔细一看,它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这类题让学生感到熟悉,但是又不是那么容易解答出来,它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迁移、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除此之外,试卷还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如人类健康热点中的艾滋病、糖尿病等,生物科学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前沿知识。

二、2014年生物复习策略

1、重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不偏离高考方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考试的性质、内容、命题要求和考试形式;《考试说明》对大纲中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做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和说明,明确了题型比例和试题的难易比例,它对命题者具有一定的约束,这样,我们复习起来就不会偏离高考的方向。

2、及时更正发生细微变化的知识点,和考纲保持一致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生物与2012年相比,对少量知识点进行了微调。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调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尽管如此都包含了跨膜和非跨膜两大类,既然又变回“出入”,那么原来的高频考点以分泌蛋白为代表的胞吐作用依然是考试内容,甚至是更加突出。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一轮复习时,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更加注意,应及时做更多的拓展。“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变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考点又回到了衰老特征、凋亡原因、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生活常识与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确实领悟到生物源于生活;“其他植物激素”的考试要求从“了解”提升到“理解”。说明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要求不可停留在知识表面上,应该做更多的拓展,加深对各种植物激素的理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变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范围更广,同时强化了自然与社会的联系。

3、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从这两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基础题一直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在一轮复习时应该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稳扎稳打,在复习是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狠抓课本知识、熟记课本上的概念、生物学术语、实验步骤等,在此过程中,要针对性的选题,而且宁愿花10钟让学生自己做一个题,也不要老师花5分钟讲2个题。

4、注重图表类型题的复习

这类题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最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因此学生不容易拿大高分,如果是在选这题中出现,失分率是很高的,因此要重点复习。复习时还是让学生回归到课本,弄懂每章每节的结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数学思维转化成生物。

5、 注重语言表达的训练

第9篇

一、知识覆盖面广,模块知识占比合理

在总分120分的试题中,力学约40分,约占33.3%;电磁学约56分,约占46.7%;选修部分24分,约占20%,这种分值占比大格局较往年没有太大变化。

试题中计算题围绕主干知识来命题,包含了3-2模块的电磁感应,3-1模块中的带电粒子运动等知识点,必修模块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合成与分解、功能关系应用。

选择题部分也围绕着主干知识展开,例如电场的场强与电势概念、平抛运动、万有引力、远距离输电等知识,呈现在多个小题中。为增加知识覆盖面,有的试题包含了多个知识点。

实验题的考查与往年相比趋于平稳但不失灵动,两个实验题均回归至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其中,第10题为测定电阻率实验,第11题为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实验题虽然均为教材中的基本实验,但也考出了新意,考出了学生做实验的能力。

选考模块的试题紧紧围绕各个模块中的相关重难点知识展开,选修3-3模块考查了理想气体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选修3-4模块考查了光的干涉、单摆、光的折射等;选修3-5考查了光电效应、物质波、原子核衰变、动量守恒等。

二、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来源生活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高考试卷一直努力去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试题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出发来设计题目,例如:第5题的汽车启动和刹车,第7题的涡流加热,第12题A的海浪发电机的气室,第12题B蝴蝶翅膀折射太阳光,第15题的传送带装置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联系生活实际,在历年高考卷中均有体现:

2008年的“乒乓球比赛”;

2009年“悬挂画框”“飞机上跳伞”“汽车过红绿灯”“游泳池底照相”“航模飞行器”;

2010年“悬挂橡皮”“照相机三角支架”“悬绳飞越”;

2011年“石拱桥”“河中游泳”“抛鸡蛋”“传感器”“永动机”的形状记忆合金;

2012年“家庭电路保护装置”“发电装置”“缓冲装置”;

2013年“旋转秋千”“输液装置”“单反相机取景器”“惯性现象”。

三、试题难度适中,有较好区分度

2014年试题总体难度低于2013年,中档题较多,难题较少,有利于检测考生的真实水平,有较好的区分度。

以选考模块为例,2014年的选考模块的难度与2013年相当,对各选考模块难度、均衡度把握较好。选考模块对物理概念的考查比较灵活,侧重于公式的定性、定量的应用,突出考查的重点,也体现物理学习规律:学习物理规律并加以应用。

例如:第12B(3)题,Morpho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见题12B-2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从a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求光从a到b所需的时间t。

点评:本题所给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对审题的要求较高,考生要答对也不太容易,基础不扎实的考生容易出错。

再以计算题为例,2014年的计算题平稳中有所调整,最后的两个计算题的顺序相比近几年有了调整,最后的压轴题由近几年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变为“力学综合题”,力学计算题的地位得以提高。从知识层面来讲:和前5年的考查知识点相同,一题电磁感应、一题力学多过程、一题电磁场。从能力层面讲:对学生审题能力、建模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能力层面的要求较高。2014年的计算题均借助较为简单的物理情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

例如,第15题,如图所示,生产车间有两个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传送带甲和乙,甲的速度为v0。小工件离开甲前与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稳地传到乙上,工件与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乙的宽度足够大,重力加速度为g。

(1)若乙的速度为v0,求工件在乙上侧向(垂直于乙的运动方向)滑过的距离s;

(2)若乙的速度为2v0,求工件在乙上刚停止侧向滑动时的速度大小v;

(3)保持乙的速度2v0不变,当工件在乙上刚停止滑动时,下一只工件恰好传到乙上,如此反复。若每个工件的质量均为m,除工件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外,其他能量损耗均不计,求驱动乙的电动机的平均输出功率。

点评:本题提供了传送带传送小工件的物理模型,考查了必修模块的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合成与分解、功能关系等重难点知识,需要考生对物理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在模型构建时最好能借助于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示意图,这样有助于降低思维的难度。本题对物理基本方法的灵活应用要求较高,基础扎实的考生才有望拿分。

四、基础能力并重,平稳中求创新

试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兼顾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试题中既没有特别复杂、新颖的物理模型,也没有复杂难懂的文字描述,这样有利于检测考生物理能力的真实水平。当然,试题在朴实的风格中也不时闪现亮点,有些题目在构思上独具匠心。

以实验题为例,2014年实验题的考查与往年相比趋于平稳但不失灵动,与往年不同的是,2014年两个实验题均回归至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其中,第10题为测定电阻率实验,第11题为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实验题虽然均为教材中的基本实验,但都考出了新意,考出了学生做实验的能力。

例如,第10题,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题10-1图所示的部件 (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2)题10-2图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在图中标出。合上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左端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只在图示位置发生很小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 (选填图中表示接线柱的数字)之间出现了 (选填“短路”或“断路”)。

第10篇

一、二轮复习概况

时间与目标:一般是3月―4月,进一步夯实基础与基本技能,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应试能力和技巧。

方式与内容:以高考考点为纲,以单元板块为线,研究近年高考题,精选典型训练题,突破重点与难点,专题推进。

专题划分如下:

细胞专题:必修第一、二章,选修第四章

代谢专题:必修第三章,选修第二、五章

调节专题:必修第四章,选修第一章

生殖发育专题:必修第五章

遗传进化专题:必修第六、七章,选修第三章

生态专题:必修第八、九章

实验专题:依考纲要求,属高考范围的17个学生实验,课本内外的生物学经典实验。

大专题之下也可依据相似、相近或以关键词为中心,向相关知识发散。构建小专题。如,水专题、蛋白质专题、育种专题等。

二、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1.深研考纲、关注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的科学备考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法规性文件,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任何一轮复习备考中都要做到认真研读考纲,领会其精髓,做到纲举目张。

2014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无论在能力要求,还是考试内容、命题原则、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范围说明栏均与2013年保持一致,意味着2014年命题趋势将保持相对稳定,依然会体现能力立意这一永恒的主题,如图表分析、推理判断、生物建模、实验探究等。主干知识决不回避,重点内容仍会集中在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等板块知识。选修内容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转为理解及应用层面,非主干知识轮流出现,不可忽视。另外也要关注社会、经济、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奥运航天等现实体裁进入试题的可能性。这类体裁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高起点、低落点”。③适当关注新课标、新教材、渗透新理念,如“科学素养”、“探究学习”、“关注现实生活”等。

2013年高考考点分布表:

山东一卷 山东二卷

细胞5(6)共6分30I(8)共8分

代谢3(6)30I(12)共18分1(6)2(6)3(6)30II(7)共25分

调节1(6)30II(12)共18分4(6)5(6)30I(4)共16分

遗传4(6)31(18)共24分31(17)共17分

生态2(6)共6分30II(6)共6分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是具有较高标准、效度、区分度及适当难度的选拔性考试,能力要求很高、很全面,然而在考纲的命题要求中仍然指出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注重课本、强调基础是复习之本。考纲共l列有三本教材14章、133个知识点。

3.优化课堂、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①发挥课堂主战场的作用,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复习课。如讲授课要求教师对高考考点了然于胸,教学内容始终把握高考脉膊、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赶走复习课“炒剩饭”的无味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权、话语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及能力。习题课要精选典例,探寻规律。评讲课要讲到学生似痛非痛之处,要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举一反三,不可就题论题、核对答案,还要教学生自我分析与自我诊断。自习辅导课要注意个别辅导、答疑等。总之,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②培养获取信息及图文转换能力

高考题大多命题情景新,信息呈现形式多样。特别是表格、坐标曲线、直方图、示意图、模式图、柱形图、流程图、装置图等等,以上形式是生物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近几年高考题中屡见不鲜,这类题常常是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区分度好,对学生的识图、判断、观察、分析、推理等综合能力得以考察。故二轮备考不妨做做专题训练,平常教学中一是注重教材中图表等的学习、分析,二是加大对图表专题的训练,对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并联想其结构和功能;表格题要看清横格和纵格的含义,把握数据规律。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曲线题要看清横轴和纵轴的含义,把握曲线变化规律,特别是拐点如上升、下降的点要弄清原因;几条曲线在一个坐标中,要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总之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蕴藏在试题中的条件,结合所学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及图文转换,对于文字信息题,要仔细读题,寻找关键词,梳理已知条件,提取有用信息,与所学概念、原理等联系答题。

一是对教师来说要“下水上岸”、“走进题海”、精心挑题,学生则要“走出题海”,通过适量训练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是要按题型归类进行专项训练如选择题、分析推理题、实验设计题、曲线题、图表题、文字材料题等等。

三是要给予学生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总结。如,如何找题眼?如何排除迷惑条件?如何分析图示已知条件?如何找关键点?如何探寻因果关系?如何正确组织语言表达?

四是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探寻规律并作变式训练,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体验高考。

第11篇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必学的一门学科,是理科生参加高考必考的重要学科,是一门掌握生物界的规律和一些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科。长期以来,我致力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为:“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拓展”,“根据教学板块,及时总结梳理”。

[关键词]提高高中 生物教学质量掌握方法做好拓展及时梳理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生物,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方法,梳理如下:

一、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根据教学板块,及时总结梳理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地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第12篇

关键词:轨迹 路线 生物考试

一、2007-2011年高考山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必修考查内容对比分析

(一)两卷共同点:突出主干,不回避高频考点

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种群与群落是近五年两卷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另外,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知识在山东卷中出现概率为1,课标卷为0.8,均为高频考点。

从分值看,山东卷在遗传基本定律、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等考点分值相对较高;而课标卷在细胞代谢、种群与群落等考点所占分值相对较高。

(二)两卷侧重点有所差异

细胞结构、生物的变异、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等考点,山东卷近五年出现的概率均为1,细胞增殖0.8;课标卷分别为:0.2,0.2,0.4,0.6,0.6,0.2。而细胞的分子组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在山东卷中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2,0.6;课标卷却为0.8,1;遗传的分子基础两卷出现概率均为0.4。

(三)山东卷知识点覆盖面更广

山东卷出现了课标卷近五年没考过的考点:遗传的细胞基础、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山东卷中出现的频率依次为:0.4,0.2,0.6,0.6。

二、2007-2011年高考山东卷与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选修考查内容对比分析

(一)两卷选考题考查有明显区别

全国新课标卷,考查考纲规定的识记层次,选一单一,选三融入必修;而山东卷选修完全与必修分开。

如:2008年山东卷选修一:抗菌蛋白的分离、细菌的培养与利用;选修三:基因工程的原理、技术及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全国新课标卷选修一: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三: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膜选择透过性、酶活性、细胞代谢、免疫。

又如:2011年山东卷选修一: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重要内容;选修三: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胚胎工程的应用等重要内容。全国新课标卷选修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选修三:生态工程 +细胞呼吸吧、群落与生态系统。

(二)山东卷选修题的命题更加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和选择的公平性

即能力要求层次,近五年无论考试说明对能力的要求顺序如何变,选一、选三均等效考查了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信息量、给予形式均接近。

(三)两卷命题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了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即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如:2010年山东卷第34题以生物柴油为切入点,与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生态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联系。第35题以试管牛为切入点,与当前畜牧业发展、生物制药发展以及转基因技术密切联系。

又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以原油泄漏污染为切入点,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第40题以生活污水净化为切入点,与微生物净化,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生态修复等内容相联系。

这类题目考查了考生对生物柴油生产流程和试管牛培育过程的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引导和激发考生关注科学、科技和社会发展中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增加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从而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这类型的题体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使考查目标真正达到了三维,有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

三、山东卷及全国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命题切入形式及背景对比分析

(一)选择题对比

山东卷知识点覆盖面更广,更注重内容的综合;而新课标卷选择题难度整体下降,题干简洁明了,考点单一,考试方向清晰。

例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题: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例如:2009年山东卷第4题: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做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二)非选择必考题

全国新课标卷非选择题必考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综合度相对较小,更注重难度梯度的合理设置,突出主干,考试方向明确。山东卷以模块内综合为主,适当进行了模块间综合,综合度相对较高,试题设计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精选模式生物进行系统考查,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符合认知规律和科学史。

例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0题以茎段纵切后分别浸没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弯曲度不同的实验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探究生长素浓度,考查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2题从遗传图解出现的分离比入手,层层递进,考查了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概率计算及概率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