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8:3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管路拆装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
项目化改革 目标 思路 方式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4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是化工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与化工类相近专业(如化工机械、材料、制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对化工专业毕业生从事岗位的调查发现,岗位所需的能力大多与单元操作的内容有关。本文试根据化工类岗位对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需要完成的能力培养要求,结合实际条件,探讨在化工专业的重点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一、化工单元操作技术项目化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的改革目标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做法,通过“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方式,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改革的思路主要有:一是以一个实际生产任务或相似的任务为项目载体,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项目按“方法选择――设备选型――设备安装――操作――故障维护”的思路展开。二是在项目化过程中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施任务驱动,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大方向错误。三是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化工类设备投资大、体积大、流程复杂,使得学校很难具备齐全的实训条件,因此,根据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化教学非常有必要。
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方式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岗位能力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项目化教学主要解决传统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脱节,学到知识而不是形成能力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精心选择项目、设计实施计划和结合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岗位能力的培养。以流体输送这一单元操作为例,根据化工类岗位对流体输送的能力要求,选择了为完成输送液体任务选择合适的泵为项目。为完成选泵的项目,将项目细分为输送方式选择、管路设计、管路阻力计算、选择离心泵、安装离心泵、操作离心泵、离心泵故障处理等7个任务。这样可以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的推进思路清晰,方向明确,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现能力培养的逐步成长性。在项目一开始输送方式选择,主要培养学生根据输送要求,结合各输送方式的特点,选择合理、经济的输送方式,这一能力要求比较低,学生都能掌握。管路设计的任务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要先对管子的尺寸进行估算,然后才能选择管子、管件和阀门的材质、规格进而才能进行管路的设计。在这一任务里学生除书面材料的认知外,还进行管路拆装,现场认识管路实物,掌握管路铺设的要求和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绘制和阅读流程图,实现单元操作和化工制图课程的结合。管路阻力计算是为选泵作准备,学生先根据理论知识计算阻力,然后设计实验现场测量阻力系数,通过这种方式将阻力计算的理论知识与管路阻力系数测量的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对应点,提升了应用能力。在选择离心泵的任务中除计算选型外,还要进行校核,体现本课程的半理论半经验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工程观念。安装离心泵的任务主要通过安装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离心泵安装高度限制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实际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和处理“离心泵汽蚀”故障的能力。最后两个任务――操作离心泵和离心泵故障处理是流体输送能力培养的重点。这两个任务通过让学生设计现场操作的操作方案、安全应急预案,最后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仿真软件强化操作技能,利用仿真软件的指标控制、故障模拟等让学生学会故障分析处理的思路,明确每个输送指标的影响因素,最终掌握离心泵输送系统故障的判断、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该能力也是今后化工专业学生所从事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总之,在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任务为导向,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知识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开始前将工作任务及细分的项目整体提供给学生,每个项目在每个小组指定一个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成员对项目进行讨论,整理出完成的思路、所需要收集的资料等,最后给成员分派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这种方式就要求学生要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团队协作、资料查找和(下转第41页)(上接第34页)自学。在上课前各组要完成相应的项目报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上教师随机指定组员进行项目汇报,并掌握汇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各组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最后对项目进行总结,并对涉及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和归纳,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思路和进度,对有明显错误的要及时纠正,避免浪费时间;对学生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答,避免因难度过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除通过优化项目设计,尽量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之外,还应结合考核、激励、比赛等方式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考核上具体到个人,每人都会轮流当项目负责人,对整个完成过程进行考核,同时采用小组最低分制,即小组成员最低分就是小组得分,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对表现优秀、进步快的学生及时表扬,提高这些学生的成就感,并在班级中起示范作用。最后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每个项目都限定优秀名额,促进小组之间的竞争。以上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基本都能积极投入到项目中。
总之,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点,加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查找分析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均表示希望以后的课程都能按这种方式展开,可见学生对这一方式是认可的,而从实效来看学生的能力确实比传统教学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见项目化教学在代工单元操作课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杜郢等.化工原理教学改革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报,2006(1)
[2]刘长春.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改造[J].高教论坛,2010(1)
[3]朱建梅.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4]李季芳等.基于“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9)
【基金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院级课改课题(桂工职院科研2009070008)
关键词:岗位导向;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1.对课程创新的认识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区别于学历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一度比较强调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岗位导向”,在订单班中尤为明显。我校化工专业结合新疆化工大发展的优势,大量的与企业开展订单教育,开发了部分“岗位导向”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岗位导向”课程设置,其积极意义在于岗位技能强,特别是学生毕业后的“首岗”技能,学生直接上岗适应期短,受企业欢迎,但是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角度看,也存在着学生素质不够全面的现象,“岗位导向”的课程设置,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岗位技能”与“终身发展”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这就要回到,什么是职业教育?什么是技术教育?两个概念的内涵都相当丰富,从简单的直观的角度来理解,技术教育侧重于专一性、岗位性的特点,而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全面性、发展性的特点,目标指向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让学生带走什么?”在建设国家示范校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更显得重要。因为“示范”包含着质量、榜样、创新的全面要求。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恰当选择自主发展的课程,是职业教育所必须做到的。 课程是专业的灵魂。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
2.课程内容的开发
课程开发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进行的,不能脱离整体要求。我们对新疆境内近十家以上的大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化工操作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基于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将化工操作人员从事的岗位工作,分为物料准备装置运行装置维护支持装置异况处理质量检测HSEQ管理7大工作领域,30个工作任务,凝炼出156项职业能力。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它们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程。课程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订单模块),专业方向课程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作为“岗位导向”课程开发,而专业核心课程要结合岗位能力需求以项目导向方式来开发,同时必须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及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国内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都开设有《化工单元过程》或《化工原理》课程,但课时量较少,以理论教学为主,讲求理论的系统性和计算,理论与实践脱离,同学们学完后不懂得如何去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现代化工企业需要大批掌握化工工艺生产操作又懂系统维护、工况分析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了本课程的开发,八名来自企业的专家和专业教师对化工企业运行员岗位进行分析,得出该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而列出该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要求。有专家提出要把单元操作与设备系统维护放在一起开展教学,用更为完整的项目来带动教学。该提议得到企业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因此课程组决定将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融于一门课程之中构成《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维护》这门课,将过去的《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装置运行》三门课程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
在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后,课程组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组的成员查阅了大量文献,到企业考察生产流程,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了《化工单元操作与维护》课程的整体设计和部分教材的编写。课程中,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知识被运用到六个实际生产项目之中,每个项目都以产品为载体,学生在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工作任务的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实现学生认知、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带动下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在实战中训练操作能力,并获取相关的必备知识。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课时数从《化工单元过程与操作》的160课时逐渐提高到《化工单元操作与维护》的280课时,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技能熟练,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综合发展,
3.课程教学方法的突破点
以课程中的“精馏”项目为例,重构后的课程从七个方面挑战传统教学模式:
一是打破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授课顺序,同学们可以直接按仿真操作指南,进行精馏的开车,出现一系列错误学生开始质疑时,引入精馏的简单原理,再实践。
二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工作,学生在掌握了精馏仿真操作后,分组进入实验室,老师简单介绍流程和阀门位置后,开始进行乙醇水的分离,同学们先分组制定方案,查阅资料,然后讨论,期间可以请教老师,当方案合理时,开始上装置操作。
三是竞赛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目前90后的职校学生普遍没有自主学习意识,但有极强的表现欲,因此竞赛可以使他们超常努力,课堂中可以经常设竞赛项目,精馏在操作结束时,安排竞赛,把优秀的选手推荐为学校大赛的种子选手
四是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课由实习指导教师来上,理论课教师只上理论课。开始有些教师不敢上实操和仿真课,但我们只给了一年的时间培训锻炼,所有教师都已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五是考核方法改革,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包括四部分:即职业道德、工作过程质量、实训项目报告、 操作质量。其中:
(1)职业道德:在课程总成绩中倒扣分 0~50 分。包括遵纪守时、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爱护公物等方面。由教师评定。
(2)工作过程质量:包括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和课堂交流讨论表现。
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占30%,考核内容包括实训前的准备情况、开停车方案的制定、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由教师和小组内成员根据标准评定,小组内成员互评占 30%,教师评分占70%。
课堂交流讨论表现:占30%,包括获取信息、语言表达、自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由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项目汇报时根据标准进行评价,互评占 30%,教师评价占70%。
(3)实训项目技术报告:占10%,每小组提交技术报告。报告格式按要求撰写,写作符合规范。由教师评分。
(4)操作质量:占30%,按岗位操作规程,对每次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操作质量的评分由教师评分。
六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知识拓展的内容。在精馏项目教学中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必须有学生拓展的内容。如精馏项目,塔的设计就是拓展的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完成的可以加分。
七是创新课程必须有实训作为支撑,《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维护》课程建设有1300平方米工厂化的单元实训车间,仿真机房工位数150个,配备单元操作仿真软件,化工管路拆装实训工位齐全,完全满足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实训场所完成。
4.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突破
创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必须能够驾驭课堂,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这对于老教师可能能做到,但对于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实践能力欠缺难于把握。在我校化工专业教师年龄梯队中,年轻教师占多数,如何能让改革的思想成果贯彻和实施,我们组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和部分年轻教师对《化工单元操作与设备维护》进行了全程288堂课的课程设计,包括教案、典型任务的选取、教学案例资源、PPT、习题、竞赛方案、阅读材料等,边设计,边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由开始的排斥接受积极参与,使教学改革得以实施。
5.创新课程的建设效果
通过本门课程设计和实践,为今后化工专业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由于创新课程的实施,我专业学生在历次疆内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代表新疆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二、三等奖
(2)由于创新课程的实施,企业对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企业举办技能大赛,为企业培训人数每年达3000人
(3)学校成为全疆煤化工师资培训基地,并举办全疆化工技能大赛,为新疆煤化工石油化工的发展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国际视野之德国
[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