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时间:2023-01-09 08:4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规划大学生活

第1篇

关键词:就业压力;职业意识;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89-02

近年来,在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的实际背景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师范生就业市场本身的资源配置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市场定位平衡被不断打破,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求职之路日渐艰难。细究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学历层次低这个客观因素外,还有以下几个最为突出的因素,也是完全可以规避的主观因素。

一、职业意识淡薄,没有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

在校期间,多数的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专业课程上,特别是四、六级英语水平测试与计算机的学习上,闭门造车,没有把就业计划融合在学习和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毕业前才匆忙面对就业问题。

二、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差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证等硬件,但是他们明显缺乏沟通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在气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要说其他行业的操作技能,就连教学基本功,如“三字一话”、说课技能也非常薄弱。

三、信心不足,职业选择方向窄

多数的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都来自于农村,基于家庭经济压力、学历偏低、就业信息缺乏等原因,他们只把回当地教育系统就业作为主要的奋斗目标,而忽略一切与此无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应聘其他行业岗位的计划、信心和意识,也没有拓展学历、考取专科升本科继续深造的愿望。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在就业之路上要做到“狭路逢生”,关键是他们应该从刚入大学校门时起,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完整的、有的放矢的职业计划,为将来就业及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努力打造自己的技能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用自己的实力凸显就业优势,主动地面对和解决就业问题,而不能只是在毕业时才被动地考虑就业问题。师范类专科生应该培养如下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1.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把职业能力与特长作为自己的目标体系,使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及教育学术研究较其他类学生具备明显的优势。二是,加强社会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弥补作为师范生知识的不足,提高就业能力,尽量做到“一专多能”。三是,要突破传统的“师范性”,以时展与对未来教师素质的要求为背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多门类知识与能力复合又具备教育智慧的新教师形象。

2.必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社会经验的锻炼和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是就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法码。大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应用知识的学习,要活用知识,在课余的时间里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市场。

3.必须加大综合素质的培养。用人单位选聘毕业生的条件,除了要看毕业生的专业成绩,还很注重他们的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普通话等级以及科学人文素质、社会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专科毕业生往往在这一方面相对较差,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用人单位需求标准的提升反差较大,在求职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失去机会。

四、必须注重就业市场建设和开发

就业市场建设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收集就业需求信息。借助各种资源,加大就业信息收集,做好就业市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第二,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念,努力拓展就业方向和渠道。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跨越“师范性”、“非师范性”的传统界限,扩大主观就业市场。

师范类专科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应怎样打造自己的职业计划呢?

大一:增强自我的管理能力,广收信息,明确职业目标。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理当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即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有人管”为“自己管”。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应博览群书和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社交活动等充分了解自己、社会,明白自己还应再学些什么?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应补充、提高?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范围,明确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把喜欢的领域、职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学好,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比如说,虽然自己学的是英语教育专业,而在看大量的职业介绍和理论以后,也许会发现自己比较喜欢外贸行业,发现自己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的工作……这就是大一要完成的最主要的任务。

大二:缩小职业选择范围,拓展职业知识,加强职业技能实践。经验的获取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进行的,个别时间的尝试不表示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因此,学生应该珍惜有限的时间,进行实力准备,如看得见的准备(比如,证书、成绩单等)和看不见的素质准备(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认识等);同时进一步整理所选择的职业圈子里的一流企业、人物的资料,确定自己要进入的企业,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圈子的渠道。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设法到相关企业和单位去见习或实习,在此期间,除了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补充不足,还应该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做这份工作,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

大三:锁定应聘目标,做好应聘冲刺。在这一学年应该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多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的心得体会,预习或模拟面试。如果有直接的公司和工作或相关的公司和工作,尽量利用假期的时间去实习。在这个实习中,就是要提前适应这个工作,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适应,做到最大限度与公司、工作合拍、匹配,同时最大化的补充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还有操作性的技能,最大化减少自己与工作的差距。要时刻关注自己要应聘的那些公司和工作,看他们招聘的要求,然后照着做,最好和这个单位的员工有联系,以便及时知道公司的动态。而这个实习就是自己的工作经验了,当要毕业时,自己就可以应聘在大二时就圈定的一流公司了。

五、结语

第2篇

Abstract:Occupationalcareerplanningisanimportanttasktocultivatecollegestudentsandsolvethedifficulty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However,thedevelopmentofrelatedtheoreticalcoursesinChinalagsbehind.Comparedwithothercountries,thereisaclearshortageofcareerplanningforcollegestudents.Thisarticleexpatiatesontheimportantroleofcareerplanning,analyzesthestatusquoofcareerplanningeducationforthefreshme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andthenputsforwardthespecificpathsincludingchangingthecourseintoacompulsorycourse,formulatingavocationalevaluationsystemtoguidestudentsinascientificmanner,andintegratingcareerplanningintothestudentlife.

关键词: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路径研究;现状及问题

Keywords:freshman;careerplanning;methodandpathresearch;statusand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6-0183-02

0引言

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201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65万人,比上一年度增长16万人,日益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形成了反比。为此,各大高校纷纷推进新一轮的高等教育改革,将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让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加顺利的走入社会。而大学生也应当对就业形势有所了解,在大学期间就应当为自己职业生涯做好规划,由此可见,研究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是急需进行的任务。

1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一学生的重要作用

1.1发掘潜能促进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称为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主客观条件评定,并加入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进行全方位权衡,由此而得出自身最佳的职业,最终对其作出有效的规划。这种对职业安排的方式方法,能够促进大学生成长,尤其是大一新生,从步入大学开始,便对自身未来进行安排,并实施奋斗,对其人生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对最终结果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自己,了解未来的职业,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理智地对未来做出决定,这种决定能够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有了切实可行的动力去为之奋斗。

1.2培养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2年毕业生总人数为660万人,而2016年毕业生总人数超过了760万人,短短四年时间便增加了100万毕业生,这就使得就业形势愈发严峻。除了人数众多外,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包括经济环境、就业市场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学生应当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站在一个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也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形势的压力,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地进行诸多不适合自己的学位修习,最终导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面对就业之时依然力不从心。因此,学生应当尽早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缓解其对就业的恐惧,培养其应对压力的能力,对就业有明确的方向,从而成功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1.3合理利用资源合理选择机会

大学的象牙塔生活具有着极高的自由度,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能够感受到丰富多样的趣味,同样也能够接触各式各样的发展机会,在这诸多的机会中有许多可能会改变大学生之后的人生道路,如何选择才能让其人生走向自己满意的方向,是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规划职业生涯能够让大一学生具有职业意识,学生不仅能够将目光聚集到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样也能够发掘自己周围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将大学丰富的资源变成自己职业发展的助力。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面对大学中诸多机会时产生犹豫的状况,也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对机会的选择出现偏差,导致人生走上弯路的状况,学生也能够减少在不必要的事物上浪费精力。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职业需求的是高精化人才,学生需要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才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这些要求和状况,在学习和生活中尽早作出准备,合理安排大学生活,培养自身规划的职业道路所需要的能力,提高素养做好准备,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在职业中所需的良好习惯,在毕业后具有就业优势。

2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完整的教育理论和系统的教育方法,其在国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教育理论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在1978年之前,大学生实行统包统分制,1978年到1989年实行指令性派遣就业,使得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这一时期基本为空白。直到1993年国家实施“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之后,职业生涯规划才开始被我国高校重视。因此,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相对落后,有着诸多的问题等待解决,经过总结,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2.1理解认知不足

我国各高校虽然时下已经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然而大多数高校对职业规划的理解不足,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等于就业指导的模式,学校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就业辅导,指引学生提高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理想,加强学生创业意识,这些学习内容看似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然而却背离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学校并没有其与大学生活相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理论、评测、咨询、辅导、实践全方位进行的综合教育,让就业与发展能够贯穿到大学生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当中。许多高校让“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选修课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教育内容单薄,辅导内容简约,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名存实亡。因此,如何为大学生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增强学校与学生对其的认知,是这一工作进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缺乏实践环节

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不断深入开展,学校逐步意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然而在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许多学校由于对实践的认知不足,往往浅尝辄止,更无法提供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践活动,很多高校也意图与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然而实践机会依然无法满足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而大部分学校要求学生进行的职业实践也往往无法起到真正效果。通常,职业实践会在学生毕业前展开,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分散实习的方式自主选择实践单位,这就导致了学校无法起到监督作用,而学生不重视、随意性非常大,潜在危险因素较多,而且最终无法达到实践效果。

2.3师资不足

在西方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资源通常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或高等教育学博士,具有专业素养并且拥有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时,能够准确的答复学生咨询并作出辅导。而国内高校虽然也纷纷设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科研机构”,这一机构通常没有编制,没有行政级别,导致效率低下并不能完成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需求,而师资也是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后,让其进行兼任,能力有限。

3大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和路径

3.1重视该课程,转选修为必修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主择业已成为一种必然就业趋势,然而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无法满足学生在此种就业模式中所需的知识储备,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对职业生涯茫然无措,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坎坷不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对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进。最根本的问题是加强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让学生能够严格规范、按质按量地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正视这门课程的作用,学校也就有了更多的条件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树立起就业意识,在课堂上与教师探讨、明确自己日后所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

3.2制定职业评测体系,科学引导学生

如何制定一个更加可靠的职业生涯规划,这需要学生能够对自身条件进行真实的评估,而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这个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评测体系。职业评测是一种素质、心理、能力全方位的评测系统,通常会应用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通过面试,情景再现和心理评估的方式对人才的发展前景,职业潜能和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结合时下各职业的特征,预测被评估者在职业岗位上会取得的成绩,让被评估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适合的职业,并选择评估最佳的职业进行培训,以实现人生最佳且最合理的目标。学校应当制定或引进这种先进的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评测,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学生在择业之时产生茫然无措情绪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人格,扬长避短,在职业生涯中寻找到属于自身发展的方式。

3.3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到学生大学生活中

大学生活具有阶段性和整体连续性的特征,前后会有不同,但依旧是一个整体,而职业生涯规划也应当具有这样的特征,将阶段性与整体性统一,并对重点阶段进行总结。首先,大一新生入学之时,就应当积极培养其职业意识,在新生刚接触到大学生活之时,所有感官都是及其敏锐的,在这时为其灌输合理的职业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重要性,也能够让职业意识更容易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也不能单从课堂让学生了解,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知识学习时,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讲解本门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让学生能够巩固之前树立的职业意识。在生活中,学校也应当积极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参加,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一个能够正视职业生涯的环境中,让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得到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大一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同样也会对大学之后的生活进行规划,帮助学生尽快走入社会。然而如何让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时下最值得注意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学生也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最终让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系统化及全面化。

作者:蒋晓川

    参考文献: 

[1]陈曼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魏东初,梁汉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东莞路工学院学报,2012(06). 

第3篇

眼下,很多大学新生走进大学校门的激动心情还没有消减,就已经有老师提醒他们要了解必须面对的就业现实,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麦可思公司7月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67%,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7%,较上届均下降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当前有三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开始跳出传统思维,逐渐转向选择“虽然专业不对口,但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人说,这说明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从选择专业到选择工作都非常盲目。总之,人们把目光聚焦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上。

2007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定,但课程设置则由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安排。现实中,很多高校也是在大三、大四年级开设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很多人认为,这时开设已经晚了,而且目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待改进。

本期《话题》“职业规划教育,从何时开始”旨在通过大家的讨论使人们认识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时机和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业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

张 威

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在多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因素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类型,不清楚职位的具体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过于依赖学校和政府;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临近毕业仍在迷茫中徘徊;求职择业缺乏思路和方法,导致获得的面试机会不多。

分析以上因素可见,不少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三个问题一直没有弄清楚:第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怎么读;第二,大学阶段如何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全面的就业准备;第三,求职择业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正是因为这三个“不清楚”,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处于没有目标或者即使有目标也不清晰的状态,被动地适应大学生活,找工作时自然会四处碰壁。

因此,大学生要围绕自己的职业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大学生活。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呢?我们认为,从大学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应对三个职业准备清单(职业准入条件、核心知识结构和必备的职业技能),帮助大一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目标,并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只有这样,大学生的学习才有清晰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指导型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仅靠这些方式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大学生最需要的是由“知道”转变为“做到”的思路、方法和技巧。

基于此,如何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认为,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让大学生“知道”,二是帮助大学生由“知道”转变为“做到”。

专题报告会、讲座、就业指导课等指导方式基本实现了帮助大学生“知道”的目的,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校内网络信息平台辅导等辅导型指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由“知道”到“做到”的转变。

团体辅导,就是把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围绕着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探讨、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困扰他们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个体咨询,即一对一咨询。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难以实现,因为高校能做专业咨询的辅导老师很少。但是,如果能对某些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定数量的一对一研究性咨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成解决该类问题的手册提供给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考,应该是可行的。

校内网络信息平台也就是高校各院系网站。在该平台上,各院系通过将各专业职业准入条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例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等信息上传,供全体学生查询,以此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标准,提高求职择业能力。

(作者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

责编:思 齐

职业规划教育,创新才能发展

王 兴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004年6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毕业后一年内更换工作,可见当前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从。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自身定位不准,学习针对性不强,缺乏长远规划,就业竞争力下降。

基于此,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改革和创新是亟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学校作为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应充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是将学科教育渗透到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以拓展学科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意识等,如核心课程与德育课、大学语文课、心理辅导课等相关内容的融合。二是建立“全程式”职业规划教育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合理的规划指导,如大一时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大二、大三时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同时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便于定期了解学生职业发展情况,完善相应的就业跟踪机制。三是要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多是从西方引进的,其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要从国家、地区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揭示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四是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应积极投入,培养熟悉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并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五是知行统一,强化大学生职业活动体验。高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互动座谈、自我测评、范例引导、模拟职场、辩论会等,让学生亲自体验职业生活,加深对职业世界的了解,进而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科学准确决策,确立自己生涯发展目标,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

“符号大学”折射的职业规划教育

何红兵

有人曾问,如果用标点符号表现大学生活每一年的特点,该如何表现?有人回答:大一是“?”,因为那时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凡事都想问为什么;大二是“――”,因为大二是分化的一年,有的同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的则浑浑噩噩过日子;大三是“!”,你会突然发现时间飞逝,得到的和失去的都是那么明显;大四是“……”,意味着当时的一切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上面的回答,我们暂且称之为“符号大学”理论。透过“符号大学”理论,我们可以好好分析一下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的问题。

对于大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走入大学校园,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暂获难得的轻松,激动的心情溢满心间,对大学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可能较为困难。毕竟,理想中的大学是伊甸园,丢掉了压力,获得了自由,他们并不能够也不愿意想象接踵而至的就业压力,只是想享受大学生活的轻松与自由。可以想象,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怎会去思考那么多看似遥远的现实困境呢?苦口婆心的说教毫无用处。

大三的时候,回首走过的两年,望向毕业的前方,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时光飞逝,遗憾自身知识的不足,并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在我看来,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有必要的,却有点晚。一方面,剩下的大学光景不多,难以收到理想中的效果;另一方面,临近毕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学生的浮躁情绪变得浓重,难以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目标。而到了大四,大学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职业规划的缺失也只能成为碌碌无为者的遗憾。

“符号大学”理论中说大二是分化的一年,这个分化是双向的,既有人找到方向奋发崛起,也有人浑浑噩噩一无所获。而在此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大学生分化形成的现实差距会让他们产生紧迫感,很多人渴望改变现实,却不知从何下手;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已经在学校各类社团、各种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需要专业的指导帮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职业规划教育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义更大,效果也更好。

其实,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现实的交叉很多,离不开现实。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属于比较枯燥的文科类知识,难以让学生产生很高的兴趣。但要是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了解到就业形势之紧迫、职业规划教育之重要,他们的兴趣自然会大大增加,教育也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当然,职业规划教育何时开始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是个长期工程,对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大学的任何时间段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都是必要的,只要认真对待,付出努力,职业规划的目标终将成为现实。告别大一的懵懂,淡化大三、大四的无奈,在大二的时候将职业规划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既结合现实又注入希望,因而可助学生勇往直前,收获成功。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身份过渡和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由于环境的变化,新生在这个阶段遇到了各种适应问题和发展困惑。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不能很好的解决新生存在的问题。适当地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行自我定位,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1 大学新生入学时面临的问题

刚刚跨入大学校园,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全新的环境里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自己的学生和生活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很好地认识自我,角色变化不适应

大学新生普遍具有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愿望,但是缺少自我探索的科学方法,导致大学新生对自身兴趣、性格、需求、价值观认识不清,造成自我定位困难。不确定自己性格、兴趣、能力是否与所学专业匹配,不知道如何调整状态取长补短适应环境。新生进入大学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都是班上尖子,一直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心理上有一种优越感。从中学的高材生到高校的普通学生转变,很多学生无法自我认同,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知,不适应这种角色变化。

1.2 对专业认识较少,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

大部分大学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认识不清,填报志愿受家长意愿、社会环境影响较大,还有很多学生经过专业调剂被录取,导致新生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意愿偏差很大,出现对所学专业倦怠、厌学等现象。大学的学习内容更丰富,专业性更强,不仅有科学文化知识,还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提高。大学学习更强调独立思考和自学提高,和中学学习方式相差很大。大学的管理相对松散,不同于中学的严格、集中的管理,更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制力较弱的学生出现了纪律松散、行为散漫现象。

1.3 没有明确目标,缺乏学习主动性

在中学时,学生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而很多新生,走进大学后,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只知道以后找个好工作,并不知道什么是好工作。总是认为毕业工作离自己很远,对自己专业的发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没有认识,不主动去了解。同时,大学新生什么都想学,但是不知道学了对自己有多大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很容易放弃学习,不主动解决问题。

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1 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不足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包括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这些内容远不能满足新生入学阶段的需求。传统的入学教育教育方式单一,一般以讲座和学生自学为主,没有考虑新生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入学教育一般在军训期间就完成了,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而新生的问题短期内也不能完全暴露。当前大学新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我成长需求强烈,同时自控能力较差,急需有效合理的入学教育,便他们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目标,并付诸积极行动。

2.2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

大学学习生活需要较高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大学新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没有正确的定位,不能主动学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潜在的优势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对周围同学有一定了解,使其完善自我认知,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规划大学生活,充实地度过大学时光。

2.3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新生较好地认识专业,适应大学学业要求

大学入学后,学生再转专业的可能性较小,只有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能动性,较好地学成大学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新生进行职业认知,使新生对所学专业不同工作的特点、要求、回报、发展机遇等有所了解,同时,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初步了解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方向,为制定从业目标打下基础。

2.4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新生确立职业发方向,树立奋斗目标

大学新生对毕业、就业、职业、事业基本没有了解,感觉这些离自己很遥远。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大学新生对影响自身职业生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定,发掘自身的个性特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及时调整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大学新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3 引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新生入学教育

3.1 跟踪大学新生思想变化,延长入学教育时间

大学新生入学时面临各种不适应等问题,同时,他们自己也在探索如何适应,他们对大学的认识不断改变,思想也会出现波动。只有跟踪他们的思想变化,不断调整入学教育内容和方式,适当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学一个月内,主要开展短期适应教育,通过参观讲解介绍学校校史校情,介绍校规校纪,进行安全教育。发放专业培养计划,使学习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规划,布置“我为什么上大学,我的大学规划”主题作业。第二阶段是大学第二个月到大一结束,开展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立职业方向。

3.2 全程渗透职业生涯理念,培养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0年代才传入我国,起步晚,全程化、系统化程度不高,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大学新生更甚,部分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就是找工作。因此,针对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不仅仅是课堂和讲座,应把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贯穿到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期间,同时,特别注重在新入学教育阶段进行教育。针对大学新生开设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系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职场角色体验活动,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正确的认识,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3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新生专业认识

基于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根据大学新生不同的职业性向归属,结合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兼顾大学新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针对工科专业新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围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进行广泛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等行动方案。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鼓励大学新生不断进行尝试与探索,在不断探索中了解社会,熟悉职场规则,增强专业认识。

3.4 注重教育效果,创新新生入学教育形式

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要使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确定职业方向,树立奋斗目标。教育内容增多,单纯地依靠知识传授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使学生受益。为增强入学教育效果,一定要创新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感悟。增加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模拟招聘”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开展新生职业素质拓展培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举办各项主题活动,如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名人沙龙等活动,可以在学习生活中营造更加浓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氛围。

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有助于帮助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林艳新,丁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5(5).

第5篇

关键词:大一新生 第一课 教书育人

1. 引言

大一新生怀着希望和憧憬跨入大学校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大学生活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生活。在高中阶段,学习上,很多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书本学习,他们习惯于教师时时刻刻的叮嘱与鞭策,很多时候他们处于一种强制的状态下学习;生活上,他们接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大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大学阶段,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自律行为进行学习,习惯于集体生活。因此,大学生活对于刚走出高中大门的学生来说,无法立刻适应。

班主任是教学班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重要责任。所以,如何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是全体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那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使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笔者就自身工作中的经验和感想谈几点认识。

2. 如何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

对于刚刚跨入大学的新生来说,班主任的第一堂课不仅仅是见面、互相认识那么简单。班主任第一堂课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认识,对彼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介绍不同于高中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围绕以后的就业方向,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该如何全面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2.1 彼此了解――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班主任在拿到名单后必须立刻熟悉名字,做到彻底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没有把握的字马上查字典,做到人未见,名先熟。当然能拿到学生的照片更好,努力抓住学生特点熟悉学生名字。同时对于学生,如成绩最好、最差的,表现较好、较差的学生都应有大致的了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才有可能在开始及以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开展工作。

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了解、相互认识。所以,在第一课开始时班主任就应该自我介绍,除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外,还应该告诉学生自己的工作任务或教学分工、自己平时的办公地点、最便于学生的联系方式等。此外,最好还能介绍一些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背景,比如:你是怎样走上从事这项工作道路的;除了班主任工作外,你还从事哪些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等。在自我介绍过程中,自始至终要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你很热爱你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对很多学生来讲,教师的激情和对工作的热爱,是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在向学生做自我介绍时,特别将自己的E-mail地址和QQ号码留给学生。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明智的做法。因为很多学生不善于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喜欢电话交流。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问题时,他们总是通过E-mail或QQ向我倾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不失为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2 仪表风度――良好教师形象的开端

学生是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人,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富于情感,热烈地追求美。美的事物对他们始终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诱发力和感染力。一个从外表至内心都很美的教师,他的风采,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所效仿。

教师除了用他的理想、智慧、品德、情操、意志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外,他的仪表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总是作为一个人的综合整体,作为一个“审美客体”亮相在学生面前,存在于学生心目之中。教师的仪表风度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与学生见面时,班主任可以在修饰美和风度美上下一点功夫,力求穿着整洁、得体、大方、时尚。如若过于随便就会给学生留下不良的印象,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2.3 授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和生活的金钥匙

由于学生刚刚跨入校门,很多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都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次课上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个大概的认识,转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观念问题。

笔者担任的是高职师范英语专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在第一堂课中,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分析大学较之高中的不同生活方式:

(1)远离父母,必须具备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2)集体生活,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与人相处应该处处为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建立融洽的寝室关系,快乐的生活,然后才能安心地学习。通过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大学生活方式,使得学生清楚地知道今后在生活上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及一般的解决办法。

学习方面,笔者向学生列举了练好英语各项技能的经典学习方法,以期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且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些做法明显地减少了学生入学之后的盲目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 就业方向――学生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动力

就业是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对社会不了解,对行业的认识不清晰,是造成学生学习盲目性和消极性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合理规划生活,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鼓励其通过学习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笔者根据高职师范英语专业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鼓励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分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英语教师,告诉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但要加强英语专业基础,更要完善教师职业技能。并且具体地指出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全面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

3 结语

第一课,是情感的热身,是友爱的孕育,是信任的开始,是教育的起点。上好大一新生第一课至关重要,它是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生活,尽快完成由高中生到大学生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第一堂课,挖掘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R64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87-0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难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最大难题。解决此项问题,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一名就业指导教师,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应该从根本做起,从新生刚跨入大学时抓起,做好对入学新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首要任务应该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了解最新就业状况,并就目前高等医学院新生就业规划这个问题,分析当前医学界就业前景,结合政府、社会、本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探讨出一条为毕业生走向社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挥自身优势的、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的捷径。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同样,医学高等教育出现质的飞跃。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满足社会对医学界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产生新的问题――医科毕业生就业难

1 目前医科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如下

1.1 毕业生数目剧增,考研的毕业生更是稳增不减。社会竞争激烈,中心城市大医院所要求的学历高,一般都要求硕士、博士以上学历。

1.2 毕业生择业观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中心城市需求过饱和,而偏远地区急需医学本科生,所以造成急剧的不平衡。

1.3 医学生供给结构矛盾,专业供需不平衡。预防、影像学、麻醉学、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从而就业率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总体来说就业率下降。

针对以上种种不利因素,我们就从新生开始抓起,同样也需要学校、学生、老师等多方面配合。不仅提高了就业率,也为每一位学生规划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大学也算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小社会,所以先从学校做起,建立一套健全的体系来规划医学生的职业生涯。

2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新生职业规划建议

2.1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符合今后就业的发展前景,冷热专业相协调,不能因其耗资巨大就将错就错。

2.2 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需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做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实现,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2.3 加强学校与政府及用人单位的合作,珠联璧合,让大学生顺利的走进职业生活。

2.4 为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成功的迈入社会,必须将具体措施落实于实践,诸如从大一开始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从思想变主动。想大学生广泛宣传有关基业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邀请有关专家来介绍我国的卫生国情,帮助毕业生准确定位。定期开展一次就业前景分析会,紧跟社会前沿,时刻了解最新动态。开设就业指导课,不仅介绍就业方向,同时还需培养求职能力,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应对面试时诸多的问题等。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咨询服务,加强每位学生就业素质及对就业的重视。除了开展主题活动,就业引导外,还要注意平时能力的锻炼,为人处世的方法原则,对将来步入社会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 我院职业规划实践情况

第7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措施

一、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新生,顾名思义,是指刚刚结束高中紧张的生活,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大学文化等都没有了解,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一些新的课程和文化活动,来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接受教育。那么,如何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快乐渡过大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实现了从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蜕变,要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适应时间。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极为不同,高中生活的紧张氛围与大学生活的灵活多变也格格不入。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往往会对大学生活不太适应,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课程学习的巨大变化、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因此,学校应该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课程,指导大学新生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新生适应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做到位,才能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做好铺垫,使教育工作更好开展。由此可见,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下,网络的应用为学生们打开了认识外部世界的大门,尤其是对大学新生来说,刚刚迈出义务体制教育的他们,充满了对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的认知不再仅仅只局限于书本,所以,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他们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哪怕是距离遥远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但是,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它为大学新生带来新鲜社会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这些负面的知识造成了他们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扭曲,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模糊了他们的价值取向。由于我国独特的教育机制,在学生们迈进大学校门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摆脱家长或者是社会对他们的管制,但是,在他们自我独立意识最强的时候,也是对于外界事物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最弱的时候。因此,在不能正确把握善与恶、对与错、诚实与虚伪、公正和失衡的划分标准时,大学新生就会形成思想道德素质较低、观念淡薄以及社会行为失常等现象。而且,在大学学分制下的松散环境中,集体荣誉感观念的缺失使他们忽略了对于集体观念的正确认识,注重的只有个人的得与失。

2.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大学新生在信念和理想上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社会结构的不断改变带来了社会形态的千姿百态,而这种多元化的环境也为大学新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得一些大学新生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道,比如,一些新生注重物质上的利益追求,从而丧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线;也有的新生沉迷于现实中享乐状态,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与社会现实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的脱节,让他们的政治辨别能力和认识行为能力不成熟。所以,当他们在面对外界种类繁多的信息时,由于自主性意识的残缺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认识度的局限,导致了应对外界事务的能力较差。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加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任何一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都要对新环境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在新环境中实现自身发展,大学新生也不例外。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要适应的新环境就是大学生活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学校的学习设备、学校提供的生活服务等。在对学校的环境熟悉之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了,这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首先,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辅导课程,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动态,制定一些具有教育意义且生动的课程,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对新生在心理上和生活中都提供帮助,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在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应成立一支具有全新教育观念的队伍,针对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为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素质。

首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能力。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可以保证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可以与实践切实相结合。此外,要充分规划新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安排。在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完善的管理系统可以让学校充分实现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安排规划,要进行合理的分类培训,最不同级别的人员实现层次性的编排。其次,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班级辅导员作为基础性力量,是教育者职业队伍中的主力军,因此,要大力发挥指导员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完善辅导员职业队伍的规划机制。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时,要注重职业能力上的素质,严谨的挑选教育人才,还要健全相应的辅导人员培训教育体制,通过对这些人才的再教育,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通过完善职业队伍的管理体制,对辅导员进行思想上、生活上的帮助,切实完善一系列相关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大学新生提供一个有保障的领导力量。

参考文献:

[1]肖曼.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创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2]王运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3]铁芝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第8篇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刚刚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如何及时进行角色转化,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是他们马上需要去做的。帮助大一新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尽可能的提前是非常有必要的。

1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问题

1.1角色转换慢,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及管理模式

对于刚经历高考来到大学的新生们,从被父母照顾老师督促的高中生转化成一切都要靠自己来完成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生,很多人是很难适应的。大学不同于高中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对大学生活无法适应,对大学学习失去信心。在大学,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大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甚至是课后作业都不是老师强制要求去做的事情。没有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很多大一新生觉得大学学习很轻松,他们一下子从紧张的高考备战状态中放松下来,在学习上很容易失去方向。

1.2没有职业目标,大学生活学习缺少动力

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高考。当进入大学,很多学生突然失去了目标,即使一些学生希望通过大学学习将来能够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他们也认为这应该是毕业前才要去考虑的事情。大学生缺少学习目标,让他们茫然没有动力,这也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对所学专业认识较少,对未来发展茫然不知

根据调查,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重视的是学校的选择,而忽视专业上的选择,很多学生的专业都是根据家长建议填报的,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较少。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专业发展前景、就业领域、专业对口岗位的能力需求等都不清楚,甚至很多学生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专业适合发展的领域有哪些。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导致对未来发展茫然不知。

2新生入学教育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2.1传统入学教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要

目前,各高校对于大一新生都会进行入学教学,但大部分教育仅限于安全教育、校史教育、校纪校规等基础信息及规定的普及和教育,这些教育基本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且时间较短。新生教育中缺少有关了解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树立职业目标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这些对于大一新生角色的转化并有效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新生入学教育应该增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2学生需要尽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一新生入校后,很多学生认为求职、就业离他们很遥远,因此大一新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的太早。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能等同于找工作,它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自己的各种规划,这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动力是很重要的。

2.3学生需要了解所学专业、认识自我,尽早树立职业目标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不知道与专业对口的就业范围,不具备企业需要的求职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无法找到理想工作的原因。而对于新生入学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大学学习及毕业求职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让他们一进校就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主动自觉地学习自我认识的方法,积极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明白尽早树立职业目标的重要性。

3增强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3.1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杜绝教育内容形式化

学校从根本上要重视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杜绝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化。很多学校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时间都限制在半个月内,甚至更短,有关内容只能进行一次讲座,新生入学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延长职业生涯规化入学教育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让大一新生一入校就知晓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3.2增强教育内容的个体性、专业性

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上是大班讲座式的授课模式,这导致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个性化指导不够。因此,应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讲授内容,增加专业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除此之外,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分析,一入学就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帮助他们一入校就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等有初步了解,为将来的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好基础。

3.3创新教育模式,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吸引力

第9篇

    论文摘要:大一新生入学就面临很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本文从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入手,探讨了新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归纳了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适应问题,如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择业适应、价值观适应等内容,其中心理适应最为关键,能否顺利通过“心理关”,对新生在大学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生活正是一个从单纯走向繁杂,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裂变时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每一名新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然而,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骤变,使许多新生感到迷茫、困惑。据对淮阴工学院某二级学院339名大一新生调查结果显示:37.8%新生入学3个月还未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

大一新生的心理状态是非常复杂的,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不同方面的心理矛盾,主要心理矛盾有:茫然、失落、无措、孤独、失望。这些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若长期寻求不到合理解决的途径,就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1.大一新生心理不适原因

1.1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新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新生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人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遥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1.2重要人际关系丧失与挫折感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完整的依赖。从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如何合理消费、如何分配好时间、如何安排好生活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大学比中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习生活中都要充分发挥自觉性、主动性,自控能力要强,大学新生刚来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人际关系难以适应,由此会引发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网络、手机与朋友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大一新生心理自我调适方法

2.1积极暗示法

新生学会正确运用积极暗示可充分调动一切有利于完成任务的潜在身心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强自信,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例如“我能行”、“我的好想法越来越多”、“我的进步越来越快”。

2.2顺其自然法

这种调适法的核心是要在整个适应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宁静、平常的心态,主动直面各阶段出现的得失成败,准确使用顺其自然法不仅有助于避免或减轻在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急躁和抑郁情绪,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活情趣。

2.3重新评价和再定目标法

新生在上大学前长期使用单一评价方式,与大学新环境的多元评价方式不适应。因此,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非常紧迫。新生进校后不久主要表现为目标迷茫化、目标丧失化和目标冲突化。在新环境里,为使新生的学习、生活有明确动力和努力方向,每个新生应结合自身特点,重新设定合适的目标。

2.4宣泄情绪法

新生在适应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负性情绪,为防止长期被负性情绪所困扰,应及时、适度、合理地宣泄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心理平衡、恢复正常心境,在宣泄情绪时要注意及时、适度、合理三个原则。宣泄情绪法有: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睡好觉、日光法、击打沙袋偶人、痛哭喊叫、观山水、赏花草、洗淋浴等。

2.5交流沟通法

当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产生困惑苦闷时,应针对不同问题,及时大胆、主动与父母、导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同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其他新生或同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交流和沟通,向他们倾诉苦闷,与他们共同探讨对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寻求各方面的社会支持。

3.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对策

3.1将入学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年级指导、班级心理辅导、宿舍引导、个别谈心等多种形式,利用宣传栏、小册子、网络、电话、短信等多渠道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挑选并培训班级男、女两名心理委员,使他们接受理论知识、朋辈辅导教育、集体拓展活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组建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咨询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纵向模式,这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凝聚力,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手段。

3.2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关注不同群体的适应情况

通过学校开展统一心理普查,可以把握新生的适应及心理健康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对于严重适应不良、家庭贫困、心理健康有问题、学业困难、身体残疾或有特殊疾病的特殊群体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建立相关的档案信息和资助帮扶系统,从物质、精神、心理多渠道全方位加以关心,有“奖、助、减、勤、贷、捐”六渠道-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学费住宿费减免、勤工俭学、助学贷款、老师向贫困生送温暖行动,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班干部合力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加强精神鼓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

3.3开展系列教育,尽早确定职业方向

从新生入学阶段就引入职业规划的理念,除了在第一课堂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以外,积极邀请知名校友、职业规划师、校内外专家教授、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如就业之星、考研之星、创业之星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讲座、交流会、集体实践活动,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尽早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倾向及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大一上学期就面向全体新生举行了“适应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就业方向指导”四个专题讲座和交流会;并创新性地设计了大学生成长手册,涵盖了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学期规划、阶段小结、学期总结、综合成果展示、导师和家长评语等多方面内容,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大学规划,树立坚定目标,用点滴积累铺垫成长之路;此外,还开展了全学院新生问卷调查,从学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调查统计分析,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工作。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新生中反响较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大学生活的重新定位

长期以来,鄙薄职院教育的观念一直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观,这固然与中国历史发展中“重知轻技”的文化渊源有关,但如今随着职院的全面发展,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改善,都为重新认识职业技术学院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1、认清就业形式

当前社会竞争的范围空前扩张,其广度、深度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面向基层就业,主要是对竞争者的学历,对资源的获取、利用、以及增值的考核。现如今大学生学历的来源选拔采用单一的纸笔测验,这种测试只关注那些以纸笔测验能测得的部分能力。学历是就业的必备条件-固然重要,但学历并不等于能力。职院学校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可以在纸笔无法测出的其它能力方面寻求发展,如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生活规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我们必须要认清就业形势,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拓展职业空间

大学教育是多元教育中的一种,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不能盲目与人相争源,应各取所需;不能盲目从于普通教育的做法,应扬长避短。要发挥自身优势,可致力于开发那些在普通教育中被漠视处置或尚未发现的智力,了解和把握自身的智力发展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出适合大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有才能的人都能够各得其所,在各自的领域里能够取得进步。

拓展职业空间对大学生的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我们要重新定位,积极的寻求符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成为社会生活倡导的全面人才。

二、人才资源的建设

人既是竞争的主体,又是利用物质、资源、信息、市场等其他资源并使其增值的关键性资源。人生的目的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成才的道路只是人生价值的一部分。职业规划的每一步都为将来的竞争打下基础。

1、人才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审视人才资源的多元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如何具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发现,获取和利用人才资源能力。人才对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人才资源成因的研究,使我们能比对手得到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信息。这些都为将来人才的培养作了一定的准备,以便提高我们的竞争能力,加快社会的发展。

2、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据社会统计:一般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其学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只有10%可以应用在工作中,其余的都来自社会实践或其它教育学习。由此可见,单凭一张学历证书是不足以称谓人才的。那么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呢?首先,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缺少,它是抵抗外来困难的最主要力量;其次,要加强职业培训对自身的增值,逐渐提高期望值;此外,良好的心理道德和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对未来的设计就是对未来的憧憬或者还未实现的美好事物的设想。理想的实现分为近期和远期理想,要想寻求发展的机会,把理想变成现实,唯有脚塌实地的走下去。

1、构想美丽蓝图

美丽的蓝图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指导思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首当考虑的是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切合发展的全面的细微工作部署。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科学的观念才能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英语是目前最流行的语言,很多进出口商品的文字解说也渐渐被英文更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做好全面的准备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2、职业理想设计

职业理想规划的实现不单是一张空头支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实际行动。就我个人来说,我的职业理想是在企事业单位中有一份中英文互绎工作,职业规划目标如下:

大一时期:了解大学生活,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大二时期: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普通话证书。

大三时期: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生活独立。

第11篇

[关键词]新生导师 大学生涯规划 辅导

[作者简介]阎小民(1980- ),男,江苏连云港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孙雷(197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基金项目“卓越计划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X2014Y06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86-0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进校后普遍对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职业认识不清、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他们又想明晰今后的学习道路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导师对于引导大学新生走出迷茫时期,帮助他们规划大学生活,督促他们学习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现状

大学新生入校后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氛围,如何使他们适应新环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对其成长影响重大。“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大学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来引导大学生探究自我价值。

大学生入学后普遍感到迷茫、对未来不知所措,包括如何选择对个人发展有用的课程、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将来发展有什么用途、如何提高自身能力等,甚至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大学的空余时间。学生普遍渴望有老师能一对一地给予指导,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虽然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但是由于开展深度的不同,以及生涯规划指导师资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指导。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许多高校试图通过引入大学生涯规划辅导来探索解决上述难题。但目前国内的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作为舶来品,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具体操作不够系统、深入。主要表现在对生涯规划辅导内容定位不明确,整个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过程不科学,经常是大一开学辅以就业教育,大四阶段辅以就业指导,大二、大三阶段存在辅导缺失,使得规划辅导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1.社会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个人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镇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可以更多地向父母、朋友求助,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制约,在生涯规划方面更多地只能依靠自己。此外,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还受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学生个人因素。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自我认知、性别、自控能力、专业类别、年龄等差异,在生涯规划辅导时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大学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全面程度的影响。(2)大学生自控能力的不同。自控自律能力较差的同学,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难以有效地实施大学生涯规划。(3)专业以及年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也存在差异。随着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增长,他们对个人的认识和了解也逐渐加深。

3.学校师资配备因素。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虽然从90年代由欧美传入,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但大多是偏向就业指导教育。不同高校对生涯规划辅导的含义认识有所不同,部分高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培养计划误认为是大学生涯规划。不同高校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专业人才配备情况差异较大,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教师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但在指导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辅导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学校仅依靠学生工作处或者招生就业处等少数部门开展工作,未形成全校各部门合力开展辅导工作的局面。

三、新生导师制及其在大学生涯辅导中的作用路径和效果

大学生涯规划辅导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深入把握学生个人因素的情况,努力增加高校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才配备,集全校各部门之力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服务。新生导师制就是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下简称学院)立足当下加强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有益探索。

1.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并以其独特的提升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魅力很快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同。近年来通过学习国外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经验,我国部分高校开始研究并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帮助学生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归因于许多高校导师的时间压力大,致使辅导工作不深入、存在作秀、走形式等现象,辅导效果不明显。

2.新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涯辅导中的作用路径。作为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延伸运用的新生导师制,主要是面向大一新生。学院选择具有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兼任新生导师工作。每位新生导师指导6~8位学生,每周和学生不少于一次的面谈或辅导,新生导师深入到学生中,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在大一就完成目标明晰、切实可行、能够自我评价的大学生涯规划,并通过大学生涯规划的实施和检查调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辅导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指导新生认识大学。辅助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指导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成功转变,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2)指导新生认清社会环境,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心理学的原理表明,人对改变自我生存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压力,会产生行为需求,需求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新生对毕业时面临的压力越大,大学生涯规划的需求就越强烈。(3)指导新生认识专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生就业目标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企业)对学生能力素质评价与选择的过程。因此,新生大学生涯合理设计的前提是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认识与认同,及其认识与认同的程度。(4)指导新生认识自我。在认清就业压力、认识专业、认识大学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我,清晰地分析出对照个人的就业理想,自我需要努力和改进之处,并转化为高校期间学习的动力。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5)指导新生制定学期目标考核。大学生涯规划在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在每个学期都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在充分自我剖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缺点确定各阶段的目标;阶段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物化成果,每学期学生都要进行自我评价。

3.新生导师大学生涯辅导的效果。学院导师制实施中坚持做到导师和学生的充分沟通,而不是流于形式。通过导师的辅导,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并逐步明晰自己未来的道路。导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根据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施情况、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辅导。通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学生认可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学生通过大学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能做到科学地规划,在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下,基于学校的各种平台,积极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临近就业阶段,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大一开展大学生涯规划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较强,就业定位清晰。笔者对学院首届实施新生导师制并顺利完成大学生涯规划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较以往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学生就业质量有大幅提升。有53%的学生进入到学院合作的企业中开展为期一年的预就业实践,近半数的学生预就业实践期满后被预就业合作单位正式录用,其中很多学生留在了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就业,基本实现了优质就业的目标。

四、新生导师制研究的启示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新生导师在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作用,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导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新生的自我教育。

1.加大学校支持力度,提升新生导师的辅导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施导效果。新生导师在一年的时间里和指导的每位新生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利用微博、网络等新媒体与学生建立流畅的信息交流渠道,随时回答新生人生和专业方面问题,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大学生涯辅导。但是,导师们还有包括教学和科研在内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这会占据导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到这一点,学校应出台配套制度保障,在职称晋升、学历进修、绩效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向新生导师给予一定倾斜。

新生导师在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但新生导师要做好大一学生的大学生涯辅导工作,还必须学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需要积累经验和储备知识。因此,应定期交流研究新生导师工作经验,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校外专家学者作培训报告;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新生导师辅导大学生涯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2.发挥新生导师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新生导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及内在需求的了解和把握,适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依靠外在教育环境的条件下,提升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施新生导师辅导大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意识,85%以上的学生想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且92%以上的学生想提高综合素质,让自己在步入社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新生导师通过大学生涯规划辅导正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新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涯规划意识,科学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为今后享受美好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世潮,刘东楼,张道存,等.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的理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孙雷.新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第12篇

本文在分析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手段,促进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发挥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现状分析;有效途径

大一是大学生活和学习的起点,通过新生入学思想教育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树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业介绍和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做好入学专业思想教育, 对稳定新生思想情绪、激发其钻研专业的热情和巩固专业思想尤为关键1 。近几年来, 我国各大高校都普遍重视大学生入学教育, 许多高校在大学新生入学前都积极制定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案2 。本文从分析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索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扩招,新生人数增多,素质差异较大

目前,我国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扩招,新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新生原先教育背景的不同,导致新生素质的差异较大,他们的思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扩招,新生自我认知意识的不断增强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影响。

2、专业不同,学生发展目标不同

各大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每一所高校也不只有一个专业。对于不同的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不同,导致新生求学及发展的目标不同。另外,目前新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独立性不强,甚至对于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由家长决定,专业思想不稳定,不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对于毕业后如何就业也不清楚。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生源广泛,学生性格各异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自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及原先的教育背景不同,新生的性格各异,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有孤僻的也有个性特强的,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4、新生获取有效信息渠道有限,对专业缺乏深刻了解

新生来自不同地区,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同。新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多来于高考报名资料、网络资料和朋友介绍等。获得的资料较有限,新生对学校的了解乃至对所学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等了解都不够深入,导致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就业定位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5、班集体凝聚力不强

新生班级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刚刚组建一个新的班集体,每个新生对班集体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对班集体的感情也不深,导致新生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强,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6、班级负责人或班团干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

新生刚刚入学,班集体也是刚刚成立,新当选的负责人或是班团干对自己的工作认识不深,职责不明确,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方法不丰富,为同学服务的意识不强,工作效率较低,不能很好带领班集体创造更好的成绩。

7、专业教师对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作用有待提高

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应该是全体教师要参与的工作,这两年专业老师参与的人数已经逐渐增多,但是还没有达到全院教师统一行动,全员教育学生的效果,专业教师对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新生入学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学生,促进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引领学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时代步伐,合理规划和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2)专业思想教育。聘请职称高的专业老师向新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就业前景、就业发展方向等知识。并结合各个专业特点介绍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技能方法,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习方法、思想方法、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应具有何种素质和能力等知识,使新生初步树立热爱专业的思想,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入学适应教育。适应性教育的目的是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熟悉所处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较短的时间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型。通过校史校情教育、党团知识教育、规章制度教育、安全教育、奖学金政策介绍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让新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角色和了解生活和学习上可能碰到的困难,帮助其增强适应大学生活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2、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手段,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促进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准确定位、制定策略,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生价值3 。新生入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大学生活,角色的转变,让不少新生感到彷徨和无助,最让他们觉得迷茫的就是该如何面对新的学习新的专业,毕业后如何就业等问题。这要求我们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其职业生涯,通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生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

3、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组成一个班级,犹如一盘散沙,存在班集体凝聚力不强,班级负责人或班团干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等问题,怎么样把他们聚集起来,发挥其能动性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尽早建立新生班级班委会和团支部,选出能力强、作风硬的新生担任班团干部,由他们去影响和带动一批人。进行班团干部培训和新老交流会,让新生班团干部了解大学中班团干的职责、工作方法及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困难等,进一步提高新生班团干部能力,履行其职责,增强班级凝聚力,稳定新生思想,促进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育人,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工作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4 。

(1)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龙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积极组织“挑战杯”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发展科技育人优势。通过展示“挑战杯”活动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现场汇报答辩等方式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精神。

(2)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和组织同学参加学校文化艺术节各项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的储备,积极发展文化育人优势,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良好学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科学研究精神。

(3) 积极参加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活动,以学生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会、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最活跃的舞台,大力倡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争取获得好成绩,以学生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5、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坚持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实践服务中成长成才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 。在新生中,加大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宣传,展示实践和服务成果,开展实践和服务报告会等形式让新生了解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做到实践育人,引导学生在实践服务中成长成才。

6、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科研中成长成才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新生入学时通过展示学生科研成果、获得奖项、答辩报告会、参观科研实验室和观摩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水平,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成长成才。

7、实行导师制,发挥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

广大教职员工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4 。很多专业教师都能够利用课堂实践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但在平时的生活指导就非常有限,实行导师制度可以让专业教师更多地参与到新生入学思想教育中,不单单限于课堂的指导,更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指导,也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