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19:1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容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基础美容技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023-03
2004年6月,教育部等七部委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即积极推进产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基础美容技术》是化妆品营销与使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技能操作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重于理论,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皮肤护理的技术操作,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与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相互吻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在该课程的设计等方面作了大量教学改革尝试,现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基础美容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强化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的特色。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大纲,以美容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以实际美容操作项目为主线,并参照《美容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基础美容实训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训练真正掌握美容基本技能,以实践带动理论的掌握。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模拟练习,还在实际生活中担任美容师相关工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意志、品质、职业道德和修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顾客的沟通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整体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美容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不同类型皮肤全套面部护理及相关的美容专业服务技能,达到能基本独立上岗的水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
1.职业能力目标:(1)通过对美容院接待基本情况的了解,使初学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走好进入美容业的第一步;(2)了解美容院前台接待的基本要求,为提高服务水平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3)面部皮肤基础护理是美容服务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各个步骤;美容按摩是学习重点,应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按摩手法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4)熟练操作使用常用美容仪器,如美容放大镜、喷雾仪、超声波美容仪等,提高实际工作能力;(5)熟练地掌握不同部位的几种脱毛方法;(6)掌握为顾客植假睫毛和烫睫毛的操作方法。
2.知识目标:(1)了解美容院接待的重要性、主要职能及基本程序;(2)了解顾客资料登记表和面部皮肤护理方案的基本形式及内容;(3)掌握面部皮肤护理的基本程序及要求;(4)掌握面部按摩的基本手法和面部成套按摩手法;(5)理解并掌握各种类型皮肤护理的基本原则及日常家庭护理常识;(6)掌握美容放大镜、喷雾仪、超声波美容仪的作用及原理;(7)了解人体毛发生理知识及脱毛方法的分类;(8)了解睫毛的生理特点、烫睫毛的作用原理。
3.职业素质目标:(1)教与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为培育美容产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外,更应该加强学生意志、品质、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顾客沟通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强调学生核心能力的养成,即健康美容专业能力、化妆品应用能力、创新与审美能力及美容产业综合服务能力等。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美容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与美容师、美容导师职业工作过程高度吻合,与美容行业发展同步,内容翔实、丰富、直观。该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多,不仅是单纯的技能要求,还包括美容专业的服务素质要求,并且技能要求应紧随社会时尚潮流而变化。我们根据美容师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分解了美容实训能力模块,并且制定了详细的能力训练项目表(如下页图1、下页表1所示)。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美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教学形式更宜灵活多变。本课程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考,突出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激励教学(成功激励、表扬激励、竞争激励),趣味教学等。
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基本技能教学,实现技能教学程序化:熟悉理论、领会要点操作示教、加深理解(教师操作演示与提示要点)模仿示教、练习操作模拟训练、规范手法熟练操作、运用自如。
该课程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认真负责,工作有热情,指导学生能力强,课堂效果反映良好,对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评分均在85~98分之间。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不仅可学到专业美容知识与技能,而且可积累必需的服务经验,为今后从事行业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组织的中级美容师考证通过率达到99%,学生的专业美容技能也得到了企业的首肯。
课程特色
首先,在实训内容考核中,主要将职业资格考证与实训内容有机结合,以职业资格鉴定考级要求为标准,进行实训考核标准的制定与改革实践,确定了相应的、详细的分项综合考核标准。
其次,针对不同的美容实训技能模块项目,融合美容服务素质要求,分别制定了美容技术考核程序及流程图(见下页图2)。在美容技术考核操作过程中,先进行分项实训考核,根据其过程评价反馈信息,再进行实训综合考核,对结果二次评价反馈后,才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级,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少数学生也可以根据意愿选择其他类型的职业资格鉴定考级,可在综合考核与评价反馈后获取学分。
再次,根据美容操作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在突出技能考核为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在创意项目考核时,根据考核要求让学生每人设计出一组图案,并附上创意说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在对皮肤护理考核时,引入口试提问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分析判断模特的皮肤类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在综合进行问题性皮肤护理时,要求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文献查阅,并模拟服务情境分别以小品、访谈等形式完成综合服务环节,教师现场进行点评,然后让学生互相评估打分。每个人都亲自参与考核评价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加强实训室的管理与建设 实训室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进一步更新仪器设备,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现有实训室,以保证实践教学有序顺利地开展。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挂牌实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
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定期安排教师培训、业务进修等继续学习的机会。
应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外,更应该加强学生意志、品质、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应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要不断充实《基础美容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多媒体教学环境,逐步落实本课程的网络教学。
虽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应不断地总结提高,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美容化妆技术人才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颖,刘婷婷.浅谈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J].医药与保健,2009,17(12).
[2]陈丽华,孙素姣,等.我校美容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06,5(4).
[3]张仁,范亚峰.医学美容技术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
[4]吴勇.高职医学美容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学美容,2006,15(8).
[5]王萍.《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2).
[6]王燕,周少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皮肤护理技术》教学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2009,9(9).
【关键词】汽车美容 教学改革 生产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67-02
汽车美容课程是汽车专业必修课程,实训课大都是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按照课程标准有计划、有组织按部就班实施。该课程主要是以汽车漆面美容护理及装潢为核心,围绕汽车漆面美容护理和内饰的装潢展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汽车漆面清洗、打蜡、抛光、封釉及镀膜等简单美容工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协助下能够共同完成汽车内饰件改装、音响选装、防盗器及倒车雷达选装等汽车装潢的内容,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掌握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和能力,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因该课程相对其他专业课程具有独立性,不需要太多的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且每个教学项目相互独立易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因此,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改革就是需要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为企业所用,符合企业的用工标准,汽车美容课程改革本着从实用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从职业感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改革前期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生产与教学实际需求,从师资、教材、场地和设备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承接真正的美容车辆,教学任务对应生产任务,教师对应师傅,学生对应学徒,从始至终感受企业工作的乐趣。
一、建设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生产性实训教学既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也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二者兼得,因此,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企业的实战经验和技术水平,能出色地完成常见汽车美容的工作任务,例如汽车精洗、打蜡、抛光、镀膜和贴膜,甚至装饰等,同时也应掌握汽车美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另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会上课,能上课,上好课,在课堂组织、学生互动、知识讲解、动作示范、仪态仪表等方面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的“双师型”教师不仅是证书层面的认可,而且是真正意义上能上课会生产的综合型高素质的教师。
达到上述要求,主要途径:一是优化师资结构、加强教师在岗培训。这部分教师理论教学功底深厚,技能操作薄弱,可以利用企业生产的平台强化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补齐短板;二是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加强教学辅导。这部分教师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但教学组织弱,只要稍加指导,可以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二、开发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好的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参考,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保证,良好的职业技能教材要和企业行业接轨,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此,教材开发前期,我们会组织教材编写团队到当地一些知名汽车美容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就教材形式、实训内容、岗位能力等方面,与现场技术主管、一线、人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讨,依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确定教材大纲。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生产实际需要,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宜,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应岗位基本技能。通过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生产性学习任务,教产融合,工学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追求学科自身内容系统完整,只追求做中学,学中做。
汽车美容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编制过程中,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成立教材开发团队,结合前期完成的市场调研结果与学校实际情况,撰写符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工作任务进行必要的增删并改,最后完善校本教材。
三、建立互联网+的学习交流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平板手机等现代媒体的普及应用,现代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也是多元性的,我们充分利用好网络学习平台,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互联网自学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建立“汽车美容”精品课程网站,在这个网站里学生登录后可以观看教师正确操作视频,并回放自己操作的视频等资料,进行课后分析总结归纳和提升,还可以翻看教师讲解课件,用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时开设课后习题和互动交流平台,形成教师和学生无障碍沟通,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
要保证真实有效的工作任务完整实施,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体系。依据学校现有规模及生产教学实际情况,在汽车美容课程生产性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期,设立了前台接待岗位、现金结算岗位和质量检验岗位,前台接待岗位负责车辆的交接工作和物品车钥匙的保管工作,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现金结算岗位负责现金收费管理和财务报表统计工作,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质量检验岗位负责车辆美容与竣工检验工作,培养学生工作的细心和质量把控意识。
五、满足生产需要的教学场所及设备设施
根据汽车美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通过对当地汽车美容市场调研,分析得出毕业生主要从事汽车美容护理和汽车装饰装潢两个方向。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专业(群)技术领域和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与要求,突出“岗位能力为本、工学交替、职业道德渗透”的理念,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具有真实的企业岗位,集“生产与教学、工作与学习、培训与认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环境布置要融“教、学、做、产”一体,强化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专门的汽车清洗车间,相对封闭的漆面美容车间,全封闭的无尘贴膜车间以及用于理论教学的教室等,同时,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力度,采用贴合生产实际的美容设备设施,甚至领先行业的先进设备设施。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岗位职业能力。加强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头等重任,作为中职院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学校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紧紧抓住教育核心问题实践教学、从实训场所、教学设施及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要素,就如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举措进行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亚平.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汽车美容》课程建设研究[J].电子制作,2014(21)
[2]史庭宇.中职《汽车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2014(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汽车美容》品牌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gxzzjg2013C053)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职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初步形成了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理论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即除了第3年顶岗实习(在企业)外,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是以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为导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划分开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关联递进的。为此,课程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
(1)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色彩、美学与化妆品知识;中医、身体与生理知识。
(2)美容技术。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保养护理技术与中医养生治疗技术。
(3)美容技术与实践流程结合。主要开展单元、集成与系统性实践,其中单元、集成实践主要针对校内课程实践,系统实践为项目实践,这项实践还涉及到消费心理、人际沟通和营销实务等美容管理方面的内容。
(4)分领域实践专题。主要分为日常生活美容和中医养生美容两个方面。其中日常生活美容实现身体外部保养,具体分为:
①面部(面、眼、颈等)护理技术;
②身体(手、肩、背、胸、温宫等)护理技术;
③修饰(化妆、礼仪等)技术;
④香薰芳疗护理等。中医养生美容实现由内养外的治疗,具体分为:
①拨罐(滑、走、定等)技术;
②刮痧技术;
③针灸和温灸技术;
④经络技术等。现代美容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先进的美容工具与技术技能的结合能提高美容的效率,提升美容质量。为此,湖北职院面对市场众多且快速变化的美容工具,购进了大量的美容仪器,自始至终将工具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
2.课堂实践教学
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循序渐进的两个阶段的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接触真正的项目实践。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探索性、创新性和开拓性思想指导,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第一阶段为模拟真实的美容项目。此阶段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知识的初步认知教育,通过参与模拟项目训练,让学生进行技术与技能的初步应用,并从心理、技术到行业规范等方面进行引导。模拟训练项目在学校由教师指导完成,采用分组结对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项目,即将学生分为从业者与客户两个角色,通过从业者和客户的角色转变,让学生体会实践中两者角色心理:从业者体会技术的使用情况,客户体会对技术的要求。在实训形式上,开展三种技能训练方式:一是合作教学。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如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施,以教学单元内容为主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检索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演讲等师生观摩与点评。二是仿真教学。借助摸拟美容院教学条件,仿照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采用技能示范教学初次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再次模拟训练进入实际操作的教学顺序,反复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实际工作的自信心,提升实际工作的素质与技术水平。三是服务教学。由教师带队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医疗美容技术服务活动,如节假日化妆服务、美容技能竞赛、中医保养保健展示等,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学生的实战技能。第二阶段为开展实际的美容项目。此阶段在学校和医疗美容企业之间进行循环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专业项目中,提高学生真实场景下的工作能力。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带队,安排4周时间让学生到美容企业接受真实的环境熏陶和真实工作态度培养,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这个阶段,教师在美容院进行真实环境下的示教、实景操作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与顾客进行零距离接触,观察顾客特征,熟悉顾客需求,了解企业条件和环境。学生在熟悉顾客后,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顾客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顾客实际,提出美容项目建议,实施具体医疗美容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修改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满足顾客要求,项目实施完毕后还要进行案例分析和总结。
3.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要突出实践性特征(如表1所示)。3年的专业课教学总学时约1300学时(除去公共课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其中“理论基础”部分不超过300学时,与实践相关的“实用技术”和“专题讲座”分别大于800学时和200学时,占专业教学总学时数的77%,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开展实践,提升技术与技能。
二、实践教学中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指导
生产性实训基地,即是要实现生产经营、实训教学两个功能的有机衔接,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模式、基地生产项目、基地建设主体既要满足适应市场、创造经济效益的要求,又要满足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
一、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现状
国务院、教育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阶段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第二阶段以国家在2010—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标志。
纲要提出,要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在以往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中,还比较片面、零散,没有从综合、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围绕“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多学科、多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
二、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经过两轮大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成了一批集教学、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但仍存在若干突出问题。一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脱节,协调性不够。现在建成的实训基地仍然处在一方为主,单一合作的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董事会管理、股份制运作缺乏,没有适应新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二是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不能很好地服务专业建设,与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专业标准脱节,基地建设标准缺失。
基地建设滞后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基地教学组织与管理理念传统色彩浓厚,尤其是在软环境建设上不能保障“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实施,难以适应教学系统化和一体化教学的要求;三是基地仍然以满足教学为主,或以满足生产为主,功能单一,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和生产对接。设置在学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校中厂”,产品仍以教学作品为主;设置在企业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称为“厂中校”,主要以生产为主,很难作为教学之用,供学生实训;四是管理模式粗放,难以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需求,管理模式研究不足,制约了基地功能的外延和拓展,削弱了基地资源的“反哺”作用和自我造血功能,学校无法行成强大的整体服务体系;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仍然以学校为主,没有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设主体缺乏。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项目建设经验,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有些高职院校缺乏组织项目建设的经验,对有关规定和程序不熟悉,不知如何实施和开展工作。
三、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研究内容
(一)研究实训基地建设标准
研究能适应专业建设现状与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各类基地建设标准,例如,实训基地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场地规划、企业文化环境构建等,使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要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在实训设施上,要求能给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条件,要按照生产的要求设计,进行规划;在实训氛围上,要求有企业生产流程、工序和环境的布置,通过墙上张贴制度、标语、统一着装体现职业文化;在指导教师上,要有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实训内容上,要求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企业生产实际项目;在内部管理上,要参照企业管理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二)研究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标准建设为试点。统筹基地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寻求完善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的一般方法。同时,生产性实训是围绕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进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实际学习能力来安排,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来安排实训实践,选择不同程度的生产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单元,同时根据工作的相关性,将工作项目同类组合成教学项目,最终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三)研究、建设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研究建设包括设备、低值耐用品耗材账在内的实训基地总账、分账、实训室台帐在内的三级账务体系,从采购到使用到报损的设备、耗材流动体系和人员的分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日常管理标准,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核算标准和各类岗位工作标准等各类工作标准;研究建设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耗材使用制度、财务制度、保管制度、大型设备调用制度、实训室开放管理制度、实训教学规范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研究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与长效机制
研究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的思路办法,如以企业为主的“厂中校”建设、以校方为主“校中厂”建设,或以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方式,或学校租赁企业工厂、承包生产线方式。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也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合作行为,需要政府在立法、财政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成为校企合作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四、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
借鉴学院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国家机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已于2011年通过验收),以国家级汽车与电工电子实训基地(2012年立项)建设过程为主线,以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三环汽车集团、瑞阳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康舒电子公司合作为平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其建设过程以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企业调研,挂职锻炼,形成初步思想。选派几名专业技术较好的骨干教师,到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挂职锻炼三个月,了解企业的生产、维修、销售等情况,为实训基地建设做准备;第二步,引进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两个经营性4s店作为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分别考察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的4s店,了解4s店的经营范围、技术服务、用工岗位等,并与上海通用、东风日产签订4s店开店合作协议;第三步,选址、装修开设汽车美容店。生产性实训基地应该教学与经营同时兼得,我们将选址定在离学校近的汽车大买场;第四步,租赁一条汽车零配件生产线或电子产品生产线,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主要生产服务于4s店;第五步,美容店与生产线运营管理。4s美容店对外经营,生产线满足4s美容店供货,同时生产线还为其他汽车产业提供相关零配件。生产与销售的主体是在校学生。五、职业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统筹基地的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双重功能,形成实训室、生产车间、教学场地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标准。
要系统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基地建设标准、基地管理运行体系等,与课程改革如何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机衔接。建成后的实训基地不仅能满足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还能立足长远,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不仅满足教学,还要适应市场,产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让企业直接参与基地建设,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全面渗透企业要素,才能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真正实现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
(二)探索基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法,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建设与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统一起来,使基地正真成为教学改革的支撑平台,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构建,形成仿真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训三个层次完整的现代职业实践课程体系。只有把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才能真正落实生产性实训。同时要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分析,在明确完成每项任务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项目的性质、内容、目标、标准和课时安排等,在生产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项目开发和教学,全面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落实教学计划。
(三)研究生产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变化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与企业合作,推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如租赁企业生产线,承包企业车间,合资建设小规模工厂,企业投入经费,学校提供场地等合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立足服务专业建设与市场发展的长远目标,对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谋划,要按照市场的要求系统地建立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各类规范标准。使实训基地的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有序流动,提升基地管理水平,从而使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为试点平台,分别与美的集团、康舒电子有限公司、湖北三环集团、台湾富士和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组织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改革,试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形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引入行业标准、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了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项目化实践课程体系。
关键词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8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39-01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是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宠物疾病临床诊疗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疾病诊疗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宠物内科病、外产科病等课程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宠物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不断改进实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对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学生在宠物疾病方面的诊疗水平,对近几届我院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在这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板书进行实验的讲授,缺乏生动的图片与视频资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公犬导尿实验操作演示过程中,由于空间范围有限,导致部分同学无法看到完整的演示过程,从而失去进一步独立操作的积极性[1]。
1.2 部分教学内容陈旧,不符合实际岗位需求
例如在化验室诊断项目之血液学检查的红白细胞计数实验,讲授的主要是人工计数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对于学生制作血涂片、染色的要求较高,耗时较多,而且计数结果误差较大。这与目前宠物医院主要借助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红白细胞计数的方法相比,内容不符合实际的岗位要求。同时,所使用教材这部分内容中有关人工计数等传统计数方法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从简,将分析计数值的病理意义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与宠物医疗机构实现零距离对接[2]。
1.3 实验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学校宠物医院业务量大,病例丰富,然而实验课授课时间的固定性和临床病例随机性的矛盾导致了实验课授课时会缺乏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资源[3]。相对于宠物医院,实验室缺乏自动化临床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或者是已有设备老化陈旧;学生即使到医院上课,实际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其次,个别实验项目因为器械套数、实验犬数量存在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2 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实践证明对较为抽象的临床症状、检查方法及病理原因等,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犬心音听诊这部分内容较繁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把正常心音及病理心音变化制成录音,将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同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借助现代宠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积极推进此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建设,例如运用虚拟仿真教学方法,学生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5]。
2.2 改善实验和实训条件
近年来,学院利用省品牌专业项目经费,积极推动校内实验实训建设,为实验室和宠物医院购置本课程所需的部分用于疾病诊断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如血液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在此基础上将实验项目转入宠物医院与临床诊疗同步进行,教师现场实境教学,实现课堂与岗位的有机衔接,保证了教学效果。另外,借助学院的宠物繁育中心增加了实验犬只数量,将原来实验过程中7~8人一组变成4~5人一组,确保每个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学院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校外实践提供环境条件,这样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外实习,接触更多的临床病例,这样才能使所学的实验知识技能满足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
3 结语
总之,为提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的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师队伍水平、构建更加合理的考核体系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
4 参考文献
[1] 邢明伟,曾祥伟.宠物疾病防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51-52.
[2] 李守杰,王韦华,王俊全,等.高职《宠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8):214-215
[3] 皇甫和平,赵传壁,石冬梅,等.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46-47.
【关键词】 高职教育;形象设计;现状分析;课程改革
一、形象设计的涵义
在《辞海》中对“形象”一词有两个解释:1、形状相貌;2、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我们探讨的形象设计是指第一种解释:“形状相貌”。设计的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是追求人物形象美的艺术。在古代,人们眼中美的形象就是从整体感观上来判断的。如:“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摄丝履,头上术帽光。腰若流纹素,耳著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可见,只有外形、神态、气质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才是美的。可见形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观念与工程。它是涉及艺术和技术,如美学、服装、物理、生理、体态语等多门学科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二、形象设计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的形象设计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出现。起初,形象设计行业只有影视人物造型、舞台造型等形象设计。设计师大多数是大专及本科院校的影视化妆专业毕业的。而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职业形象设计、生活形象设计等较实用、跟人们生活贴近的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形象普遍很重视,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服装、美容、美发、化妆等局部的造型,人们对于审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及原则
形象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形象设计教学一定要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分析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角色特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思想情感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待人处世的态度,有了这种生活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结合人物的个性特点,进行整体形象设计。各方面的生活积累越多、越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越生动、越深刻。在教学上,应让学生掌握表现生活中人物形象的本领。如果在形象设计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创意性,以不适当的夸张变形、奇异怪诞的造型为教学内容,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形象设计工作上走人歧路。
形象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在形象塑造上,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法乃至工具及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要进行深入的讲授。学生可以在掌握其要领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化理解,自由、灵活地发挥创造性。
培养学生学会较强的技能、技巧,娴熟的技术,是实现整体形象设计的基础。在教学上,应当加强这一方面内容的训练,不容忽视。但是,教育不能只停留或满足于这一点,形象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整体形象设计创作课,来引导启发学生增强创造意识,只有向创造型发展,才能成为时代需要的思维敏捷的创造型形象设计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来确定创作题目,而不是在教学上用僵死的程式去禁锢学生。只有把形象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学生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大胆地去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潜能,才能使学生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
形象设计中的化妆、发型、服装、仪态都不是简单、孤立存在的,是多方面有机的结合,是由内向外的整体创造。比如化妆,就不能只考虑被设计者的脸形五官,而要从整体出发,结合人物的个性气质、身分、服装、环境等条件来塑造,不可能在局部进行。因此,在教学上,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当前那种教师知识单一,只懂其中一门专业课,只开设单项科目,课程内容不能横向联系,实用面过窄的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因此,只有根据形象设计专业的实际,在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基础课、专业课、修养课以及设计创作课的有机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教学总结,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设想
随着形象设计产业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或将有新的岗位、岗位群出现。形象设计行业除需要整体设计师外,高水平的化妆师、发型师、服饰搭配师、色彩顾问、礼仪指导、美容导师、营销人员也倍受青睐。因此,在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上提出如下设想:
1、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营造职业教育环境
高职教育强调实用,注重实践功能。因此,大力加强实践实训场地,仿真职业环境尤为重要。形象设计专业的配套教学环境要具备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实习仿真环境。包括化妆室、美发室、形象设计中心、室内摄影棚、画室等。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实行预就业制所谓模拟就业系统。就是在企业支持参与下,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按市场运作机制进行管理运营的预就业机构。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学习与训练后,前期的实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内进行,后期在企业内进行,对学生的考核也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预就业成绩的评定将作为企业用人的主要依据,这样可以缩短或消除学生的就业适应期,有利于综合技能的练就与素质的提高,形成畅通的就业渠道。
3、全面实行“双证书”制度。按“双证书”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人物形象设计职业技能鉴定,进行包括化妆师、美容师、人物形象设计师、发型设计师等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4、开展社会培训。目前,全国美容美发机构已超过120万家,从业人员达600 万人,在短期内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仅凭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开展社会化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安排、鼓励教师参加国内知名影楼、美容院、设计工作室、艺术剧院的实际工作,基本达到两学期有三个月或半年时间实训,主要跟踪时尚界流行的新应用技术的研究、调查。积极聘请行业专家、 社会各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讲课,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操作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形象设计专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的特点,决定了专业教师不能吃老本,需要不断跟上时代步伐,做到知识的快速更新。所以,客观上就要求专业教师教的是观念,是规律,是创造,而决不是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同时,又由于专业的特性导致了教材内容始终滞后问题,所以,与社会上的专家的密切交流,可以让专业教师在堂课上增加行业当前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把握专业信息动态,对学生的未来也大有裨益。
形象设计是人类自身生存方式、生活样式的艺术化体现,它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发展而变化,当代社会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变化发展时代,形象设计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1]顾筱君. 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M]. 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0.
[2]刘颖悟.艺术设计专业――形象设计专业方向探构[J].装饰, 2003(2): 93.
一、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
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法是美容院对从业人员最为欣赏的能力。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基本技术技能是否过硬直接影响到美容护理的优劣,影响到进行技能操作的美容师的生存与信誉。因此,中职美容专业学生在实践和实习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常用的美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包括:y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实训可做示范,然后让李生之间相互做模特,做清洁皮肤、护理皮肤、美化皮肤等各项技能操作训练,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课下学生还要在宿舍或家中进行复习练习,熟能生巧,提高技术能力。(2)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美容院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加强卫生观念,在操作中作到动作连贯、节奏平稳、点穴位置准确、有渗透性,让顾客舒服满意。在这样的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耐心、虚心的实习,从而提高操作能力。
二、评估皮肤状况能力的培养
评估皮肤状态是通过收集、分析、综合顾客的资料对其皮肤状况作出正确判断。收集资料是为顾客书写皮肤护理计划方案的前提,通过交谈、观察、检查获取,对顾客的皮肤状况、顾客的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提出护理判断,制订有效的皮肤护理方案,并对护理效果不断地进行评价。皮肤护理计划是实施皮肤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资料分析后进行书写,要做到字迹清楚、语句通顺、数据准确;同时还要加强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录人速度,以便能够更快、更合理、更准确地书写皮肤护理计划方案。
三、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美容专业更是如此,因为技术、仪器、手法、理念都在不断更新。
专业知识的巩固(1)加强美容护理专业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也会促进理论知识的加深。教学中本人具体的做法有两种:第一,强调教材中常识性、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熟记于心。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反复练习,理论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第二,重视在实践中熟悉专业理论技术知识要点,在实践及实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后绝不放过,再回到书本知识上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美容专业的知识更新快、丰富快。1—2年前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有些在现实中已经不够用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如上网查找、图书馆查资料等,鼓励他们多学习、多用心,扩大专业信息量,开阔视野。
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人为本”。人是整个美容护理过程的核心,专业技能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社会知识、美学知识、礼貌礼仪等知识也必不可缺。不同的文化、种族、、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习惯,使得顾客在接受美容护理的过程中反应也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多样的反应,中职美容专业学生需要对经济、文化、美学、历史、生态环境等知识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本人在美容教学中就不断强调人文知识,以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
自学美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美息息相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告诉学生学习不仅是停留在学校中、实习上,还应该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形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有的学生去参加社会实践—做面膜、按摩、修眉、化妆等,并得到好评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致,成就感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们多关注美容行业发展,使其专业知识面加宽、提升、延伸,为其,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四、交际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美容行业是服务行业、窗口行业。与顾客沟通交流是每时每刻都要做的事情。人与人的沟通是技能、是艺术,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快地进人角色,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与同学、老师、周围人群积极交流,同时,在沟通中恰当运用各种情感因素,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这种技能。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对学生事物的认识、判断、叙事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把某一节的内容概述一遍,这种表达不是单纯语言上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情、适当的动作、和谐的手势、多样化的游戏等方式得以实现。
在美容护理工作中,美容专业的学生如何与顾客沟通呢?方式方法很多,学生要灵活掌握,加以运用。比如:可以通过和顾客有意无意的谈话,耐心倾听;还可以以热情、理解、关心的态度取得顾客的信任;更高层次的就是注重顾客情绪情感等心理变化,掌握顾客的各种状态,为美容护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只有经过不断地锻炼,美容专业的学生的交际和沟通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美容专业的学生还要与同事、院长和店长和睦相处。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并相互尊重,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使用礼貌用语,虚心学习。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到哪里不收欢迎呢?
作为美容专业的学生,遭到顾客误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所准备。一方面要求她们真心关爱顾客,视为家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顾客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一旦出现不愉快的事情,要勇于面对、敢于担当,认真作出分析,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到沉着、冷静、不焦、不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与顾客发生口角。如果你用真心去对待顾客,问题就一定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就进人到美容院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性质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个人情绪和心情,进而影响工作。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更快地投人到工作中,学生要对美容院的布局、设置、要求深人了解,对日常工作程序、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后,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合理的安排,由此总结经验,就是以后换个美容院,也会很快的适应,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绝大多数的美容师在工作中最怕的就是独立遇到紧急情况不知道如何处理。比如:顾客对自己的服务不满意了,情绪忽然激动;又如:忽然遇到顾客前来就某一服务理论等。遇到这些情况学生该怎么办呢?我要求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再现”的办法,多加训练,让学生还未走上工作岗位就有了心理准备,做到心中有预案。这样,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不会乱了方寸。对应变能力的培养,使用给学生讲解一些现实的案例和模拟教学相结合的办法效果很好。
关键词:《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72-02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拥有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我国汽车拥有不仅有了量的增加,更重要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汽车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无故障行使里程越来越长,就单车而言,其日常维修工作量明显减少。在汽车拥有量与交通事故同步增长的背景下,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对象也从以维修、维护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事故车修复为主的格局,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国家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家,拥有的汽车维修企业已达20余万家,然而合格的汽车钣喷和美容装潢人员只有不到5万人,市场缺口达20万左右,企业对汽车钣金维修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中、高级汽车钣金维修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又名车身修复技术,主要指培养铜工和漆工的工作技能的一门专业课程。学校在2010年购买了部分钣金与喷涂的实习操作设备,而后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了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理论讲解40课时,课程实周,在校内对废旧车门板进行修复。多年从事职教的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两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二年级安排实习项目,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
二、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1.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钣金涂装理论授课老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同步教学。(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学生拿到的是一本综合教材,其中以操作为主,在教学生如何操作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在实习车间中安排一间教室,用于理论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一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五个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适应不了一体化教学需要。为此,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三合为一,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体化教学课三部分。(2)编写一体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了一体化教材,即《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材。(3)培养双师型师资。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学校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汽修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使理论老师具有一定钣喷操作技能;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钣金实习老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3.钣金与喷涂课程中模块化的一体教学。教学组织采用“六步法”,即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现场考核、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现场讲解:主讲老师在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的讲解;示范演示:主要有企业的工程师在现场演示项目操作的具体步骤;分组训练: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现场练习;现场考核:本环节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考试;分析问题: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来修正操作方法;总结经验:学生对教学项目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交实习报告。
根据钣金与喷涂的课程特点及各章节内容,采用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十七个模块,其中钣金为车门内饰板的拆装与更换、车窗玻璃及玻璃升降器的拆装与更换、门锁机构的拆装与更换、后视镜的拆装与更换、前保险杠总成的拆装与更换、前照灯总成的拆装与更换等十二个模块,喷涂为底材处理、涂原子灰、中涂作业、调色、面漆施涂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后都必须现场考核。
三、开展汽车钣金与喷涂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前提。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3.现有的教学设备配置模式实训场景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4.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5.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习惯需要较大的转变,需要时间来磨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结合示范校建设探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5]孙冰寒.《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J].学问科教探索,2010(2):11-12.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工学结合;企业参与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概况
1.1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校园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投入5700万元。学院建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92个,校外实习基地135个;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重庆农机高端应用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基地、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万州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
1.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简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设立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机械与车辆工程系,该专业开设时间为2009年,在校学生人数300余人,其中毕业学生人数60人,大三学生人数120人,大二学生人数100人,大一学生人数120人。在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基本一致。该专业专业教师人数8人,实训老师1人。本专业学生需修专业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CAD制图、互换性测量技术、汽车概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电工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等。
1.3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合作企业简介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汽车市场在重庆市万州区分部十分广阔。从进口汽车及合资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克萨斯、斯巴鲁、三菱、福特、丰田、本田、铃木、起亚汽车城市展示厅及4S店到国产汽车BYD、长城、华晨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都在万州落户。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并且作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主要有:重庆帝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重庆互邦集团(广州本田、一汽丰田)、BYD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汽西南万州、商社汽贸、中邦汽车(长安汽车)、林海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
2.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及该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
按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大二上学期)中(11月至12月)将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学期中实习课程。这4周中,所有学生均被同事安排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中去。
表1 往届学生实习安排表
2012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班级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备注
汽检1班 帝威东本(20人)
重庆互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2班 BYD(15人)
中汽西南(10人)
商社汽贸(12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3班 中邦汽车(20人)
林海汽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2.2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的主要问题
参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学期中实习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欢迎度不高
由于每年11月份至12月份是汽车售后市场较为繁忙的销售、保养、维修等旺季,企业人员特别是维修技师和管理人员都比较忙,学生进入企业后,师傅无暇顾及带学生学习实际接待、保养、维修等。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进入同一个企业人数过多
学生进入同一企业人数过多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售后接待人员或者一个维修技师最多能够在工作时为2-3位学生演示、讲解。如果人数过多,势必会造成师傅重复讲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专业课老师无课可上
按照这种模式实行学期中实习,该专业所有专业教师都会在这4周中没课可上,造成师资浪费情况发生。
3.新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探讨
3.1 新模式运作过程
为了避免往届学生学期中实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同时进入同一个企业带来的问题,如表2。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实习时间 汽检1班 实习单位 汽检2班 实习企业 汽检3班 实习企业
9月-10月 实习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10月-11月 上课 实习 上课
11月-12月 上课 上课 实习
12月-1月 上课 上课 上课
3.2 新模式成效总结
新模式创建并实施后,能够较好解决学生进入企业后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首先,进入同一企业的学生人数在4-5人左右,企业师傅在平时工作、作业过程中能够轻松为学生讲解、演示操作过程。第二,这种模式下,进入企业的学生人数分撒,企业容纳学生压力不大,企业欢迎度变高。第三,不会出现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的局面,由于这种模式运作后,没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在同一学期中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上3遍,这有助于专业课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岗位标准;实训;评价;基地;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8-0152-02
近几年来,实训基地已在教学、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金、观念等原因,目前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和教学服务衔接、职业岗位衔接、职业标准对接、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处理好教学、实训、生产、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怎样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完成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的互赢等,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的问题。
一、依据教学实训项目设置原则是完善教学基地建设的基础
实训项目设置应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注重新兴技术、高级技术、复杂技术的选择与整合,完成单项实训、基地实训、定岗实训等调整基地资源管理服务实训项目教学,原则上要完成“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在实训项目操作中,往往会脱离大纲的要求,这在职业教学中表现比较普遍和突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实训项目设置应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工作任务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实训教学项目。如果缺乏对专业技术的了解,则容易造成教材实训项目设置的不合理;二是实训项目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的学习要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进行。但是,教学基地的不完善,如实训环境、工具设备、技术资料、指导人员和学生素质等限制,使实训项目实操和环境岗位化难以实施。要实现教学实训项目设置完成学生技能教育,必须完善实训基地。
准确地说,教学基地建设应体现以坚持职业需求、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坚持教材与技术标准、技术发展与产业实践环节紧密联系,以项目教学平台基础的定位,以大纲为主线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梳理与整合,构建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相融合,双向互动教学体系去安排实训项目、实践活动,完善实训基地资源项目建设重新整合调整。确立适应教学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基地,以学科体系调整为行业体系,行业体系调整为企业体系,企业体系细化为标准岗位体系,完善基地资源统筹,实现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践活动”。以汽车维修基地构建补充就是我们依据企业调研,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教学规律结合行业标准,形成具体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美容工、汽车营销工、汽车配件管理工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制定新的教学实训项目。
二、加强资源整合的是实施实训项目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设备、仪器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完成项目教学实训任务,养成职业习惯,就必须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就必须注重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完成专业众多资源合理利用例如多媒体、仿真软件、图书资料、岗位工艺的集合等教学资源和基地资源的合理整合;技能教室、实验设备、实训场所的合理整合;项目实训、阶段实训、定岗实训合理结合。
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利用基地资源,但要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装备、用这些装备做什么、怎么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等成为项目教学实训解决的核心。合理使用教学装备及工具,一方面可以展示岗位的实操技能要求,另一方面为学生建立工艺和标准性概念,以及通过教育装备的使用获得工艺和标准学习收益,这也是教学装备的核心价值。同时,设备的相关信息对专业技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增加专业技术的内涵和色彩,还能增加专业技术知识的广域性和兴趣度。当然,也会使课堂充满愉悦和智慧,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三、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实现实训项目工艺与职业活动
评价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反馈机制。评价是以学生为本,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训项目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分析。实训教学考核要涉及理论知识部分,但更多的是核心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中的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强调要把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中,列入考核之中。因此,实训教学考核的重点应放在专业技术、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上,既要考出实际能力,又要避免敷衍了事走过场,考核管理亦应显示自身特点,切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
为搞好项目评价,注重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项目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工艺编制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校内教师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同时评价个体的兴趣、态度、策略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改进。在评价主体上,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教师(企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评价标准上既有以职业能力目标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理论知识按课程标准评价。教学效果评价采取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项目实训分析,实现强化基地就业服务的功能目标
项目教学的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是职业教学的核心。加强项目实训分析,需要制定更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专业发展和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这样有利于促进科研,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依靠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办学,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因此,应加强项目实训分析,强化基地就业服务功能。以就业为导向,将综合实训室与就业岗位直接对接,使学生对企业有归属感。实训基地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发挥个性。
职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因而知识和技能在就业后的延伸和拓展能力主要来自于课堂的各种功效,这种能力对学生适应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氛围,对学生在企业中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项目实训都能与专业实践有机联系,那么项目实训的价值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
[2]吴玫.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我见[J].经营与管理,2009,(12).
关键词 影视人物造型 角色设计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ourses
HE Juan
(The Arts of Animation & Desig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teach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a "project-driven" teaching-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Respectively, from the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haracter design; teaching reform; project-driven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根据影视剧本来分析剧情、分析人物(身份、年龄、性格、民族、职业)及人物性格和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时代背景、风俗)来研究剧中角色的外观造型,以对角色外部形象的造型进行设计。它综合了化妆、发型、服装的造型、质地、色彩以及风格等因素的表现效果,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包含服装造型、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体态造型等具体内容,还包括了精神、文化等人文因素,使衣、形、神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构思与计划,也是把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设计完成的过程。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为了满足三年高职高专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于2006年开设于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没有深入课程本质
影视人物造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师首先要分析剧本,然后从剧本出发根据演员的外形和气质来设计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都以T台秀或影楼造型的方式来设计模特的服装和化妆,再者是给出某个年代妆、日本艺妓妆、影视伤痕妆等这样笼统的实例操作来手把手教学,却并没有强调和突出影视人物角色设计的特点,没有赋予作品太多的个性和内涵。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几乎是匮乏的,做的设计也都停留在时尚、漂亮的浅层次理解上,没有深入挖掘影视角色内心世界与外在造型的关系,对人物的理解也不深刻,很难产生好作品。
2.2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培养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导入影视角色分析的理论基础。老师教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学得比较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对课程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主动的把握。学习起来目标不明确,而只是学到些简单的技能,却没有把握好影视角色的内在与外在造型的关系以及如何表现出每个角色的唯一性。
2.3 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过程
以前的实训室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全,这么方便,所以很多服装设计的缝制都是学生拿着设计图到外面找缝纫店去做,基本忽略了制作服装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对服装款式的裁剪没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甚至对服装布料、材质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反过来对服装造型的设计思路也会有影响。
3 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市场接轨。该专业的课程是根据现阶段国内企业、公司所运用的制作流程来设计的。而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每一项环节都是针对影视剧组、电视台个别栏目的制作环节来设计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确定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为课程形成课程结构形成培养方案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围绕就业能力培养,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具体说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从影视人物造型行业遵从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从发掘项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角色分析、创作,到最后的制作,坚持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应用,教学采取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方式 ,力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这次课程改革中,将之前的影视赏析课(40课时)和角色分析课(40课时)结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剧本剧情,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来分析剧中的人物角色。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服装和化装贴切表现在角色的整体造型上。以培养学生将文学剧本视觉化,对影视角色进行整体形象设计的能力。该课程总课时80个学时,教学内容共分为4个模块,教学模块一:影视人物角色的性格与造型分析。参考学时:16学时;教学模块二:影视人物角色的服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三:影视人物角色的化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四:影视人物角色整体造型的运用(含实训)。参考学时:24学时。各个模块分别从理论与实训两方面组织教学。其中,理论教学满足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配32学时,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分配48学时(比例为2:3)。
3.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项目驱动学习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根据一段文学作品,通过绘画造型来表现影视角色形象,掌握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在课程改革中还大力营造模拟工作环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转换为设计人员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训项目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以剧本为项目下达给各个小组同学,小组按照影视拍摄剧组的运作机制进行运作、仿真实训。在影视角色设计创作中体现自己对于影视人物形象的构思。整个教学活动以小剧组的形式来组织,根据剧本中提供的人物进行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将课程教学完全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意与设计为一体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了工作即是课堂,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向“导”转变,从而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采用“项目内容一体化”的方法:分解课程项目实例相关知识,把影视人物角色的整体造型分解在每个章节里,再从服装、化妆、发型等方面结合项目实例分别举例讲解和练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有能力完成整体的项目实例。
3.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分析剧情、环境和人物性格等。(2)分析法。运用分析法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历史背景、规定情景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剧中人物的不同个性和特质,为后面设计制作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有一个整体把握和调度。(3)案例法。运用对目前中外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掌握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思路。(4)实训法。运用在剧组制中来仿真模拟,完成影视人物的整体造型。
3.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影视人物造型是集绘画设计、服装设计制作、化装设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们的教学场所即是影视人物造型制作的流程环节,这里设备齐全,有画室、化妆实训室、服装实训室、摄影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按照工作流程分区,是一个完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工作场所。学生在这样真实工作场所的学习情景里,专业素养得到培养。同时还有多媒体教学和世界大学城的网络教学手段的共同使用,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更明显。
3.5 实训环境
3.5.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自本专业设立以来,实训设备上,先后拥有4个功能齐备的形象实训室,其中1个美发造型、专业化妆实训室;1个人物摄影实训室;1个服装实训室;影视人物造型实训室1个。另配置有梳妆台32个,专业电吹风32个,旋转椅32把,锁边机2台、缝纫机40台、多功能机4台、化妆材料、头模、头模架、各类舞台表演、戏剧服装、民族服装、仿真首饰、模特模型、裁剪刀、基础耗材等。保障了学生的制作成品从前期到完成整个流水线与社会、公司的统一衔接。
3.5.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湖南金鹰频道、艾特婚纱、“星.维纳斯”美容美发连锁店、杨柳形象设计工作室。计划到2015年底前再增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来作为补充。
本专业虽建立了基本对应于影视剧组、电视栏目流水线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但与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的质量都需要增加和提升;已有的工作室需要进一步管理和引导,该课程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有待进一步建设,方能满足在校学生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6 课程考核方法
该课程的考核以最终的作品为标准。在作品中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我院影视艺术系表演专业的影视戏剧片段排演课程进行联合式、互动式教学。作品必须是学生的原创,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创作不同风格,好的学生作品,剧组或栏目肯定会给予采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并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