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00: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创业指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对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并科学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要求高校去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利用好各项有利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切实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率,以此促进高校良好持续发展。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创业基础 课程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事关千百万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据教育部最新数据统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95万人,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的新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必须不断深化改革,采取有效举措开展改革与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的意义
(一)认清就业形势,培养创业意识。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就业政策及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以及就业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大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子女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当面对创业与继续学习深造这两个选项时,大部分毕业生会倾向于选择后者来逃避进入社会生活。创业基础课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参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接触更多与创业有关的活动,营造创业的氛围,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技能。
(二)缓解就业压力,定位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变大学生被动就业为自主择业、创业。有创业的分流在,就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就可以缓解几百万就业大军的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大学生通过该课程还可以了解每个职业的技能需求,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详细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无目的的“随波逐流”。
二.从不足中完善课程改革
(一)高校重视程度低,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因为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把专业课程放在教学计划的核心位置上,对就业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高校形式化的开设一个学期一两周的课程,且一周里只有两节课时,或者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安排教学计划,考核方式还是传统的试卷答题。这样相对草率安排的n程,时间短,没有重点,没有完善的授课指导计划,存在“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2]而且学校和授课教师课后并没有持续跟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情况,也没有对有意愿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没有准确完整的认识。高校应该对就创业课程改革项目引起重视,清楚认识到学校是开展就创业指导课程的主阵地,应该要顺应时展,做好学生迈进社会前的指导工作,担当好“指路人”的角色,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1.在教学方面,重视课程的安排设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注重考核结果,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要一味强硬授与学生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经验价值的理论知识,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进行传统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应该丰富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并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特色来进行指导工作。
2.在管理方面,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培养一批有专业素养的授课老师,资金容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社会专业人士作为管理人员或者授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改革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抛弃传统的打分模式,奖励授课成果显著的教师;指导中心各个职能部门分工要明确,从管理者到授课者再到持续跟进者的安排都要落实到位,对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工作要进行整体科学合理的规划。
3.在资金方面,高校应该尽量投入适当资金建立一些就创业培训基地,举办创业竞赛等活动,组织创业技能比赛,或者聘请成功人士到校交流经验,为学生创造更多提高就创业技能的机会;还可以建立职业咨询室,完善各种硬软件设备,促使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因材施教”,努力将就创业指导落到实处。
(二)学生就创业观念不强,应加强指导提高觉悟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由以前的“包”分配到双向自主择业,然后才到现在的鼓励创业机制,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跟上自主创业这个时代潮流。在大部分毕业生固定观念里,选择“铁饭碗”比选择无预知结果的创业更适合自己,更符合父母的要求;另外,高校教师不能积极对学生进行就创业指导,学生接触的就创业信息缺乏,高校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也是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根据就创业指导课上学到的知识,正确判断自身的能力,准确分析自身学习、动手、沟通能力,求职时切忌“眼高手低”,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还要培养创业意识,不是只有选择稳定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生要具有拼搏奋斗的精神,积极配合就创业指导中心老师的指导,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根据自身兴趣、优势选择创业方向并持之以恒。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就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创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三)实施改革效果不明显,政府应重视并给予援助
我国的就创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对于如何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创业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规划,造成了就创业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这时候政府的援助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可以健全资金保障体系,出台多一些利于大学生就创业的优惠政策,然后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推进高校就创业课程改革,让大学生就创业无后顾之忧;政府尽量在高校与企业间扮演好“桥梁”的角色,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大学生可以有地方进行“实战演练”,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更可信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总之,政府应从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高度去支持就创业课程改革,在资金支持、创业环境、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给予援助。作为课程改革事业中高校与大学生的“忠实靠山”,政府如果可以切实做到毕业生就创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强化督查并狠抓落实,就创业课程改革体系就会得到完善,目前严峻的就创业压力就会得到缓解,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持续发展。
三.小结
由于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所以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还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从政府、高校、大学生各个方面不断努力才能完善。就业难、创业效果不明显,使得课程改革成为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和主要途径,也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就创业思维,还有利于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升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推进就创业指导课程改革,为大学生就创业打好基础,最终实现大学生自主就创业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蒋庄.深化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亚太教育,2016(08):115.
[2]李慧娟.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3):157-159.
[3]胡琨.浅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如何提升教学实效[J].科技资讯,2016(31):158-159.
[4]王锦华.浅谈如何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46.
[5]黄云峰,郭宝盛.创业教育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前沿,2015(28):274.
关键词: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 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全面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曾经令人羡慕的“天子骄子”――大学生们在经历过高考的“独木桥”之后,面临着“未就业已失业”的尴尬局面。曾经令无数人羡慕的“大学生”,已经不再代表荣耀的光环。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名教育教学管理者,针对这种状况,有责任帮助学生做好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创造条件。笔者所带3届毕业班班级有学生109人,有11人继续深造,其余学生全部就业,现将一些经验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为了防止部分学生有“混日子、混文凭”的想法,我告诫他们进入大学才是人生的第一步,之前他们所有的辉煌和成绩,已经成为历史。要想在三年后毕业的时候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地度过三年中的每一天,要充分利用好这三年中的每时每分。通过主题班会(“我的理想”、“如何有效地度过大学三年”、“三年后的我”、“十年后的我”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三年后毕业时每个人的差异是由这段时间他们自己的利用效率决定的,从思想上给他们敲响警钟,唤醒他们的忧患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在找工作时候落后就被动,养成他们“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意识。
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1、加强入学教育,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我们首先聘请中药专业骨干教师和教研室主任为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和熟悉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知晓以后大致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方向;其次,对这个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加以介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最后,我们利用各种条件,聘请校内外实习基地的企业老总和经理,和学生面对面进行深入的对话,为大学新生讲述自己成功的经验教训,通过对话,激发他们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乐职者”,我们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来,自从他们一入学,就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们运用最科学的脑AT潜能测试,测出了学生个人的兴趣、潜能、人格,让每一个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然后以测评结果为参考,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我们提倡学生用更多的精力来塑造他们的职业素质,真正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深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3、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1)让学生了解企业。很多学生毕业时感觉很迷茫,对自己将来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去做不清楚,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一线去实地感受工作场景,让他们利用寒暑假、节日周末到企业一线参观学习或者顶岗实习,充分了解工作任务熟悉工作环境。
(2)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我们也绞尽脑汁,采用多种途径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如日常班会时让每个学生准备三分钟自我介绍、大二时提前参加企业的招聘会、通过聘请人力资源部门的经理为学生讲解面试过程与技巧等方式。但是比较下来,还是“学生模拟就业面试”的效果比较好。
(3)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我们首先向学生传达了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之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内专业团队;最后,大力支持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参加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在校内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激情,实现他们心中的梦想。
三、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服务地区经济的现代职业人
现代职业人就是置于现代职业空间、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其人格特征表现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结合泰州本地经济和我们学院的优势,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地区医药经济和农林畜牧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突出以人为本,提高综合素质,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医药特色的合格的毕业生。
在学生就业工作指导中,我们一贯坚持“先就业后择业,事机成熟再创业”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不足之处,我们倡导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锻炼自己的就业自信心和承受打击与挫折的能力,更好地为中国医药城和江苏地区医药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近些年来,高职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促进高职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了政府与社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此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职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作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新趋势,高职生创业中蕴含的生机与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体制、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为此,在创业教育日益普及的形势下,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落实,这样才可以帮助高职生更好地创业、就业。
1.创业教育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现阶段,在各院校教育教学中,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师生的共同关注“。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是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涵充分体现了首创与开办的艰辛与困难,同时也展现了创业过程的创新性与开拓性。从这个角度分析,创业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新的载体;创业概念也不只是局限于自主创业,更是创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升与发展,而这些对于从事创业工作的人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
(1)统一观念,注重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领导与各级党政部门必须重视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学院应统一观念,与时俱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成功创业、就业提供可靠保障。在制订就业指导课程大纲的时候,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并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制订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保证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以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为目标,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现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师资队伍形式单一,缺少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成功就业,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授课竞赛,鼓励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到实际生产企业中实习,进而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其实就是一门跨学科、内容涉及面广的课程,高职院校应针对不同的年级、专业配备不同的专业、兼职教师,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改变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形式单一的现象,邀请一些专家人士、成功创业、生产企业部门负责人等兼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构建一支具有学院特色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影响力,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创业、就业形势,进而成功创业、就业。
(3)强化校企合作,重视就业指导的实践环节。
设置就业指导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各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端正就业态度,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是加强学生对社会各领域所需人才类型了解的重要途径。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高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以产学结合的方式,强化院校和生产企业的联系,在生产企业中设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企业中实习,亲身感受其从事的工作,进而加深对用人单位工作职能、工作内容等方面的了解,同时对各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予以掌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自身是否适合从事这项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实习也是一个双向了解的过程,可以为生产企业输送人才,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综上所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鲜事物,经过多年摸索,已经成为了各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并且为就业指导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主要从教学观念、师资队伍、实践活动这三个方面着手,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并且提高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赵平
一、高职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平台的实践意义
学生作为一批未走上社会的群体,对于就业知识了解较少,进行创业的想法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的认识。例如在进行就业求职时,应该怎样回答考官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得到考官的认可,帮助自己更好地得到理想的岗位,在进行岗位工作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以便可以更好地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自身的工作氛围更加的健康向上。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方面的了解,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好地了解到进行就业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实现自身的成长,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未来。
二、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工作目标
1、知识目标
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相关知识的普及与传授。进行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相关学习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掌握。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及时地将当下就业情况与趋势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当下的就业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知,这种认知对于其之后认真地进行相关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巩固、就业的选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对于当下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便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当学生对于就业盲目乐观之时,便很容易造成自身的松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所学不扎实、能力欠佳问题的出现。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知识目标,对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管理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能力提升。
2.能力目标
能力的提升才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院校需要注重理念的传达,进行就业指导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的选择,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只有能力过硬才可以真正地胜任本职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因为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而忽视能力的提高。在进行能力目标的制定时,学校需要根据当下的发展形势,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更加符合企业满意的职员要求,从而获得企业的认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学习的角色,对于学习缺乏积极性,但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多企业更加注重员工自身自学能力的高低,这种自学能力可以使职员获得长久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成功贡献更多的力量。除此之外,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很多企业重点了解的方向,因此院校应该注重对于学生该能力的培训,以求获得更好的效果。
3.素质目标
良好的素质不仅可以使人获得更为宽广的人脉,为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更是很多企业所进行员工考察的一个重点方向。良好的素质可以代表企业的形象,相反素质较差的员工往往会使客户以小观大,造成对企业的误会影响企业间的合作,因此很多企业在进行员工的选择时,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法律素质往往被考官所重视。良好的素质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着人才的发展与未来。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中,重视以素质为目标进行学生的培养同样重要。
三、高职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模式
1.课堂知识教导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达到进行培训的知识目标,学校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当下就业形势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所处位置,并很好地进行自身的定位,良好的准确的定位对于学生之后的就业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相比于以往的课程,就业培训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知识普及,而不是传统技能的培训,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例如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这对于其之后想要竞聘的职位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对于新生的教学则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放松,主要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目标为主。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循序渐进的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有着十分有效的帮助。
2.模拟实聘
学生对于求职竞聘总会存在很多的疑问,通过单纯的知识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求职需要重视的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采用模拟实聘的形式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了解。在进行教师的安排时,学校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主要选择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对于社会企业招聘了解较深的教师进行这一角色的扮演,对学生进行模拟招聘。通过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有一定程度的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实聘演习将使学生对于所学进行更好地了解,虽然教师并不是企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人员,但是长期从事教学对于企业招聘的了解使他们可以很好地胜任这一角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因此,进行模拟实聘是一种效果较为良好的培训模式。
四、就业与创业指导平台的构建
1.健全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体系的建立时,要注重师资力量的配备,可以保障学生存在就业问题时得到及时的解决,获得真正的帮助,同时加强相关成果的验收,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接受相关培训,例如学校增加实训课程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竞聘流程,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数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斗志,主动地进行能力的提升。
2.就业信息服务
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共享。学校可以在校内网页中设置相关的就业信息介绍网站的链接,在进行相关网站的选择时,学校必须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确定网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之后才可以进行链接的创建,方便学生进行浏览学习。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企事业用人部门的高级管理人才进行相关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手用人单位所需要求,帮助学生制定更好的成长目标,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然后,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当下国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相关政策出台较为频繁,进行相关政策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的选择,利用政策支持进行相关发展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最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所需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针对性的讲解将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提高。
3.就业市场服务
据统计,校内就业市场是当今众多高职院校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校园招聘会中成功就业的学生数量占到总数的20.1%,其次便是通过学校就业网站进行信息的获取,参加相关面试成功获得岗位学生,其数量占到总人数的19.8%,可见进行就业网站的建设对于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性。校内就业市场往往基于学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其可靠性与真实性较之一般的网站以及中介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因此为了可以更加顺利的就业而不被不法企业所欺骗,很多学生十分重视校内就业市场的利用,积极地进行岗位寻找。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学校可以根据本学校各专业的特色进行相关市场建设与发展,同时注重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使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进行学生的招聘可以帮助在校生获得更好的工作,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4.心理咨询服务
【关键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一、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兴起。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伦特(Lent)、布朗(Brown)和哈克特(Hackett)在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模型。
该理论提出,自我效能、结果期待和个人目标三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其中,自我效能是通过特定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四种渠道获取与修正的,在特定环境中进行某种行为并完成其预期目标的能力。该理论整合了其他理论的共性职业要素,强调“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并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子模型,即职业兴趣模型:个人的职业兴趣由自我效能与结果预期共同决定,兴趣又可以反作用形成动态的反馈环路;职业选择模型:职业兴趣影响职业目标的设定,进而激发职业行动实现目标,其中,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职业目标和职业行为;工作绩效模型:个人的自我效能、结果预期以及目标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决定工作绩效,工作绩效也会反馈于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
二、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分析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成因可以强化个体在培养某种专长或技能中形成特定目标并取得成功信念。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中,班杜拉选取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作为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许多国内学者也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影响。
(一)个体因素:
在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中,个体对于环境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具有较大差异性。其中包括:个体的归因风格,既受先天的个性等因素也有个人经历与经验的影响,自我效能水平较低的人更容易将原因归结为个人不可控的因素。消极的个体归因风格会限制机遇与经验的获得,从而导致自身能力与技能水平不能充分发挥。个体监控偏好,即个体通过监控自身行为从而对行为表现的进一步修正。
(二)环境因素
SCCT理论中,环境因素影响着个体职业目标的形成和职业行为。社会支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社会实际给予的支持和个人主观领悟到的支持。国内外学者将个体领悟社会支持作为影响自我效应自变量之一的有力的理论支撑。Cheng和Chan(2004)等国内外学者经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收到个人的性别、年级的影响而且与主观幸福感、孤独感、自信程度等均有关。Flum(2000)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为个体的安全感提供需要。
三、就业与创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性研究
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过程中, 高校的教育干预者应把评估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作指导目标之一,利用影响自我效能的内外因素设计综合教育方案,为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与工作思路。
(一)关注自我认知调节作用的影响
自我效能产生于直接经验以及对相应职业信息的搜集。引导学生回顾过往的成功经历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对待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在自身工作经历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发挥替代性经验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课余实践与实习机会,也可以通过参观、榜样树立、开办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对就业和创业案例进行间接经验的传播和普及。
(二)关注职业心理调节作用的影响
要注意利用情绪状态作为调节变量在就业与创业干预中建立积极状态与成功经验的联系,或通过调节个体归因的方式改变消极状态与失败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努力的结果,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指导过程中也要适当地加强挫折教育。
四、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一)构建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的目标体系
根据SCCT理论,高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应该构建三个子目标体系:一是长期发展性目标:立足职业生涯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帮助学生发掘并培养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树立适当挑战的职业目标,增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的动力和成功的信念;二是调适性目标,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要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和辅导, 使他们能够正视并摆脱消极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应对和利用偶然性因素,树立能力增长观,通过自身努力找寻自信和职业目标。
(二)规划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内容体系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经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创业教育是就业与创业教育指导内容的关键。综合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对专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本领,也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非专业领域的社会知识。
(三)丰富就业与创业指导的实施途径
就业与创业自我效能的干预有赖于高校提供的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指导途径。首先,高校应该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系列,既要将理论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专业性的测评、咨询技术和方法, 以及个别和团体辅导的方式,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其树立职业目标、培育自我效能并唤醒主动体验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生;就业指导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1]
1.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通过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让毕业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在法律范围内解决就业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冷静面对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每个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学校生活步入职业生活,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次考验,在就业过程中要处理好事业与谋生、奉献与索取、眼前与发展三个关系。
3.推进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
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毕业生能否优质就业、能否回报社会,对学校的声誉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学校应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优化专业设置,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2]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主要停留在课堂上,就业指导存在师资缺乏、缺少经验、教学手段单一、就业指导体系不全等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大众化
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流程、就业心理等内容,没有跟高职院校的行业、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脱离了行业和市场的实际。
2.教学形势单一
教学形式以就业指导老师单向灌输为主,学生主动性不强,理论讲授多,实践机会少,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就业指导老师缺乏职业化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局限于辅导员、班主任和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这些老师日常工作繁忙,缺乏专业背景,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难以全面的进行系统化的就业指导。
三、高职生就业指导应与时俱进
高职生的就业指导主要分三部分内容:就业部分、创业部分、创新部分。
1.就业部分
就业应该说是大部分学生毕业前面临的一个难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人,加上毕业待业人员、中职技校学生,合起来1500万,这是大家面临的一个难题。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100多万持续增加,每年都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个难题应该还会持续。
就业部分主要从规划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念、调试就业心理、学会搜集和处理就业信息、制作个人简历、学会面试技巧、职场适应能力培养、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书上讲的知识,结合近年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发生的故事,以案例的形式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复原。
2.创业部分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率3%左右,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难,创业成功更难。总理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业、万种创新”,在2015年的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大众创业、万种创新”,要在国内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
在这一部分,没有过多的讲书上的内容,自己没有创业的经历,身边的例子也很少,所以我采取了视频教学的方法。以中央电视台《创业 我们的故事》和《创业英雄》系列节目为依托,通过马云、柳传志、李彦宏等国内顶尖创业高手的创业经历来引起大家对创业的认识,通过他们的话来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创业之路。相同的话我们来说,对学生来讲没有任何影响里,让这些创业高手来说,就不一样了,他们很可能是学生的偶像之一,他们有丰富的经验。
在双十一大家疯狂购物的时候,给大家播放了马云先生的创业故事,聆听了马云先生对大家创业的建议;在前一阵董明珠女士成为网络热点,又是卸任集团董事长、又是全员涨工资、又是在股东会议上发火、又是收购某企业,在这个背景下,给大家播放了董明珠女士在某档电视节目中自述的创业之路,以及对创业的要求和态度。
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当今“互联网+”背景下,给大家播放了百度李彦宏先生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大家明白,我们可以这样创业,一门课成绩不好,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了“工匠精神”,并号召大家进行实践,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词之一,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把“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教学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我们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经常碰到,大家多是把他当作一个词而已,我们把这些了流行语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
3.创新部分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一词排在第一位,在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发展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在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就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见解。
2016年、教育部等多部门举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成功举办。把大赛的情况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大家能更清楚的知道大赛的详情,也让大家知道创新对于制造业、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指导中给大家推荐了《创课十讲》,通过采访多位有代表性的业者和创业导师,从十个主题与大家分享创业路上的经历、故事、思考与洞见,让大家不再盲目创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体系 创业 高校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进动力,随着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各高校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进一步完善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切实有效地帮助和引导高校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原则
作为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是整体性,要求整个体系涉及内容的必须全面,不仅包括职业规划,还应该有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展开课程设置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实现整体合作。第二是层次性,一方面要保证组织结构的层次性,促进指导工作的展开,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展开不同的引导。第三是联系性,整个体系中的人员管理,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应当是相互联系的。第四是开放性,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相互协作,顺利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工作。
二、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1.研究零散,系统性不足。在理论研究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不成体系,零散的存在于一些专题研究中,在实践研究方面,学生、学校和企业都在实践上做过相关的探索,可是由于实践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所以大多数的活动仍然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自觉地对实践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我们不应再讨论他人已经提出的问题和他人提出的解决办法,应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找到针对性更强的系统化解决方法。
2.研究浅显,实效指导不足。虽然对各个专题都有研究和分析,但是大部分只在表面做浅显的研究,所以不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解决方案的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弱,研究成果也只是提出问题,没有涉及问题的解决,所以无法为就业和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3.理论化太强,没有和工作实践紧密联系。现存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理论层,更多侧重对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纸上谈兵”得出的方法,让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的实践中经常碰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理论化太强的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好把握,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指导,仅仅将指导停留在理念层面,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4.集中研究问题探究,较少涉猎服务体系。纵观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从全局的角度来研究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还是较少的。实际上,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具备了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素质后,能否和适应的就业环境相连接的问题。重点探究能够服务各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指导体系,使得服务体系更加科学高效,为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策略与措施
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必须有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学校为依托,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社会进行适当的补充,形成一个各自分工、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的服务体系。
首先,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调整教育布局,如专业的分布以及招生的数量,让高等教育同社会需求协调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同时,避免同类型人才过多,有利于缓解创业和就业的压力和矛盾,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在市场无法实现供求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政府的介入,创造新的岗位,并且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市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机会和环境。其次,企业应加强和高校的合作,参与校园的教学管理,提前指导就业创业,不仅选拔企业精英来校演讲,同时让大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育人才,避免在招聘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经验而错失大量可塑性极高的人才。各大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咨询室,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学校应通过广大的信息网和人脉圈,为大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就业信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就业的实现。创业不仅是一种就业,同时还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不是让学生放弃学业去创业,而是知道怎样去创业,如何创造适合自己的事业。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还不够健全,我们必须将本校自身的情况同社会需求相结合,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为社会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邹云青.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毕业生待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强对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指导,提升创业质量,是目前高校必须要深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1.创业教育概述
创业教育是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但还是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创新型人才、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基础和本质特征,创业是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选择系统合理的推进路径,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的自身实际,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明确方向、科学定位与大胆实践,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探索出具有实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
2.创业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2.1对于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涉及到创业教育方面的启发或者教学,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学好,无需进行创业教育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教育,没有普及性,还有认为创业教育是领导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等等。而在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有意识创业的大学生,尚未树立风险意识,比较盲目和冲动。
2.2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的了解。
(1)目前,一些院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大多数源于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和辅导员,且均为兼职教师。由于兼职教师平时要忙予自己本职工作,备课时间有限无法经常性的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课程教学很难形成统一的教案、课件,授课重点全凭任课教师的水平自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空洞,偏重理论指导,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教学流于形式化,教学质量不高。
(2)大多数任课教师平时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仅仅接受过一两次有关培训,他们对学生管理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从就业指导的专业角度来说,这些教师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知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从事就业指导课应有的水平。
2.3缺乏配套的辅导、成长机制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及研究规律不够深入,事实上当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后,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是促成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之中包括必要的创业形势分析、工商法规知识培训、风险教育、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等。而现在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创业竞赛、报告的层面上,拘泥于表面。而对于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实用性的帮助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另一方面是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很少主动走出校门积极联系。
另外,国家缺乏健全的资金保障体系,规范化的政策,制度来支持和保证大学生创业,目前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在普及和落实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3.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能力是主体性、综合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是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的主要操作系统。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强化创业教育必要而迫切,其中的一个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能力中诸如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运营管理能力等则需要学生在创业教育中不断学习而获得进一步达成。
3.1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行动上要落实,必须要在思想上先重视。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老师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老师而言。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之前,必须首先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观念。
3.2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在许多高校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是其必然的趋势。例如,在课程组织上,可以采用普及教学和重点培训相结合。普及教学是指各个层级(专科、本科、研究生)、各种专业都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用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进行创业基础知识教育。重点培训有选择地在一些专业中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可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专业教育的课程。
3.3提高任课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
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决定着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体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水平,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加深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社会人士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3.4拓展创业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课外实习、组织创业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模拟应聘就是通过校外专家进行模拟面试。创造一个面试的仿真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启发学生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能、创业教育等内容。此外,就业指导课老师可以加强与企业、工厂的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公司中去,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实习基地,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创业知识、技能。
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业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例如结合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针对国家级、省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积极组织开展校级学生创业活动,并有意识地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突出竞赛活动的创新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而对于在创业竞赛中获奖的作品,为其提供后续的孵化条件,使其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关键词】 以人为本;技校生;就业指导;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目前,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转变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学生面临就业时无所适从,找不到理想的职业。毕业生安置的不好,对在校生有很大影响。为使学生顺利就业,我们认为技工学校除开好《职业指导》课和学校成立职业指导办公室外,“以人为本”多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可忽视。几年来,我们“以人为本”多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使我校学生收益菲浅,98%的学生能做到人职匹配,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现在的技校生来源较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差。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新生入校时,就对学生进行“我能行”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着重解决学生中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分析自己、把握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战胜自我,取得成功。
第一,“相信自己可以,努力争取能行”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容不迫的心理状态,自如地、有秩序地应对外在压力。例如,我们在班级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第二,“认真分析自己,正确对待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在与别人的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技校生虽然学历低,但动手能力强,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求职时要充分估计自己的优势,要有在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信心。
第三,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健康心理
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要时时处处表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向上的探索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信心和勇气。
第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艰苦创业,不怕困难,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应对,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不同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我校10级财会专业学生张丽,在校是学生会干部,曾在全市技能竞赛中得过奖,她的理想是毕业后当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由于当前社会上一般财会人员供大于求,造成财会人员找工作很难。面对这种情况,后经我们推荐她到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刚开始,她对这一陌生、艰苦、枯燥的工作很不适应,但张丽想到教师说过,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就硬着头皮留了下来。不到一年时间,张丽不但适应了这一工作,而且干的相当出色。半年就当上了班长。后来公司了解到她在财会方面的特长就把她调到财务科工作。张丽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微机操作方面有一技之长而骄傲,而是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了解公司业务往来情况,短时间熟悉了公司业务。现在,张丽已经成了该公司财务科的业务骨干。
二、做好三个指导,提高学生的择业观念
“就业指导”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信息,了解自身个性特点,从而准确择业、合理就业,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坚持三个指导的作法,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指导学生树立与市场经济和就业制度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做雇主的雇工”的观念,为“做自己的雇工”的观念。
二是指导学生学会了解社会需求,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用人制度、就业法规、市场要求、职业规范等就业信息,为将来择业定位、就业铺路确立座标。
三是指导学生把社会需要和个性特点统一起来,适应现代社会,自我定位,走出就业误区,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
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有这样的就业误区:一是地区误区。多数学生愿在城区工作,不愿到较远的乡镇工作。二是企业性质误区。对行业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国营企业、三资企业,而对民营、私营、乡镇企业则很少考虑。三是自身价值误区。大多数学生喜欢高酬、轻松稳定、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向往白领,不考虑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求职期望值。将来,只有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正确把握职业期望值的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就业岗位。
三、教会一个推荐,提高学生自我销售水平
世界著名的公共关系学专家卡耐基曾说过:推销是一种才华,一种艺术,有了这种才华,你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因为当你学会推销自己,你几乎也可以推销任何可以推销的东西。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局限于理论指导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推销技术。
一是为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择业就业水平,我们每周召开一次班级自我推荐演讲会,积极参加每个学期年级举行的自我推荐演讲竞赛会,每年参加学校举行的就业指导自我推荐演讲总结表彰会;
二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特点拟写“模拟招聘广告”,发招聘信息;
三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写求职书,在班级范围内交流筛选,择优推荐,然后由班级统一印发组织学习;
四是进行实地模拟面试。例如,我们组织老师当评委,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在参加山东矿机集团就业面试前,对学生进行了综合性模拟,第一关笔试,考察一些基本知识,第二关让学生组装一个零件,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关面试:交谈,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第四关五个人一个小组,为企业产品做广告,考察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才能等。在模拟中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社会交往技能、自我推销能力,应变表达水平,通过以上实地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我推荐和自我销售的能力,为择业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本领
开展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长创业本领,去主动适应社会,自谋职业出路,实现自身价值。
第一,我们利用班会在班级中组织创业途径和创业意义的讲座,并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
第二,我们组织学生参加颇具规模的个体企业,特别是聘请优秀个体企业家讲创业的发展史、奋斗史,对学生触动很大,萌生自我创业的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创业指导课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22-01
一、目前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现状
(一)对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力度不够
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现在的高校对大学生培养构建方案、就业与创业指导缺乏足够的重视,有很多高校只是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讲解,却没有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书中存在的指导问题,也未提供一个符合当下现状的解决措施。高校重视科研要高于教学,因此造成学校对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并不上心,在选择就业与创业课程指导教师时,也未进行综合考虑,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因此导致创业与就业教学成果不是很高。
(二)实际教学中偏重理论,缺乏实际指导
由于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传统方式,课堂依旧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存在的意义就是听。就业与创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单单进行口头讲解,是不会有很好效果的,不仅会导致学生厌倦此门课程,甚至磨灭掉有心学习的学生的耐心。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开展,是为了给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枯燥的理论知识对于教学成果而言毫无意义,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二、扩展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路
(一) 分层教学
在步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时,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就业方向与职业理想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发展方向。到大学二年级时,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职业发展规划,对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及时进行纠正。到大学三年级时,就业与创业的指导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以及创业意愿进行整合,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加大入职以后的竞争优势。
(二)专业化的师资配置
学生面临毕业就业时,是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工作见成效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差异性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来指导大学生,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观念以及制定目标等知识的讲解,并在学生未出校门前,进行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讲解,使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就业与创业的艰难,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能够对未来的社会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授课时,应依照学生自身的个性及需求,并参考学科的特点。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要求有很强的实`性,所以教师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感受招聘会的氛围,并进行现场面试,在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指导。
三、结语
在大学中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念与择业观念,还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便于加大对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指导力度。在大学时代就对自己有一个未来的就业规划,为将来实际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对于就业与创业课程重视程度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宝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探索研究[J].艺术科技,2016(8):44+46.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指导;顺利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6]李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24-25.
【关键词】就业与创业; 职业学校; 课程建设 【Abstract】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planning, occupation career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 which can guide the students to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elf, understanding occupation, reasonabl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hand, has carri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eywords】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ccupation school; cours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80-02
1引言
国家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从2008年发出通知,要求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就业与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2010年教育部长袁贵仁又提出力争毕业生在自主创业上要有所突破。而职业学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构建起适合职业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课程,并借助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是当前各类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2.1学校对就业与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参与意识薄弱: 在职业学校,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专业课教育,忽视创业课教育,甚至很多职校把创业教育当作讲座来讲。因为就业与创业课程属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课程体系,没有正规的教学方案和课程目标,而且许多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师专业能力不强,有些学校甚至让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行政人员,辅导员或者兼职人员任教,教师力量薄弱,很难以专业化的理念为学生提供辅导和咨询服务。
2.2教学内容重理论化,缺指导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也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虽说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大多数老师的讲解内容多集中在就业形势政策,职业素质提高和简历制作等方面,而且学生都能在网站自己搜索到,有时讲解时理论性又太强了,空话太多了,对学生没有多大实际指导意义,根本起不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许多学生对这样课程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2.3课程设置上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使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及职业的发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能转变就业观念,掌握必要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提高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进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然而由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使高职学校的学生对职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清、对职业生存方式的变化认识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刚进入职校大门的新生,对就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体会不到,因为他们到学校后在第四学年才开就业与创业指导这门课程,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这门课程,对学生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使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就业意识,学习缺少动力。有些学生到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还挑肥拣瘦,不想到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去就业等现象,而且缺乏吃苦耐劳、耐挫、与人很难合作等问题。
3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探讨
任何教育都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创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进入课堂也是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质性步骤。基于目前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笔者所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3.1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
3.1.1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要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特色。 在课程的建设上应以学生为本,把就业与创业课程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结合起来,通过对各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特点的分析制定课程内容,实现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因为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实现创业的基础,而创业课程训练是实现创业的途径,针对这种情况,对课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经验,同时对所教学生的专业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这样对学生的指导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机会,在课程的设置上还鼓励专业课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选修课,以便让学生对专业前景和未来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认识,能够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学生求职就业。
3.1.2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 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以传授学生就业与创业知识、经营管理和培养创业技能为主,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通过基本理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方式实施;实践课程包括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创型个性,锻炼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实训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生生相互合作进行的,内容可设置为模拟创业、企业经营等,如在校园内开发“学生服务中心”、“学生打印社”“校园卡服务中心”等项目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开展比赛、竞赛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专家讲座”等。把创业教育真正地落实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上,落实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落实到职校学生的就业之中。课程建设主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努力形成课程建设的特色和优势。
3.2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的结构、教学目标和内容。 开展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是促进职校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构建相对成熟的就业与创业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知识和技能,将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竞争力。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知识技能 “实用、够用”的原则。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设置为绪论、职业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六大模块。
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及课时分配如下表3.3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建议。 就业与创业就业课程根据模块实施教学,应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服务于学生学习,服务于学生的就业。第一学年,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树立创业理念。第二学年,学生学习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的知识,培养就业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和第四学年,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了解就业与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方法、技巧和途径,实现就业目的。教学方式应多样化,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模拟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调整就业期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是每一位从事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工作者所积极探求的现实性问题,老师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极去创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理论框架,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明 陈晓萍.刍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与改进[J], 《高等职业教育》, 2011.(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