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数据学习计划

大数据学习计划

时间:2022-03-31 17:4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数据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数据学习计划

第1篇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单一

作为社会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时代进步过程中不断发展。为了促进中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应当及时完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进而在学生了解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提供有效引导,为学生增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构建上升通道。然而,实际当中一些中学应用多年没有变化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和当前科技发展相脱离,同时和云计算、大数据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通过这些教材难以得到满足,并使得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难度大大增加。

2.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演示和讲解构成,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并且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进而使得很多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使现代人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并没有获得培养。另外,一些信息技术教师过分强调课本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应有重视,也很少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相关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知识,考试主要是一些简单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

二、基于大数据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1.通过大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教师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并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结合个性化特点将其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要求以新时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为依据,通过整理、跟踪、搜集数据,有效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并对相应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构建,在大数据分析中纳入学生家庭背景、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学生行为的各种内在联系进行研究,M而对科学、高效的教学计划进行制定,促进个性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序开展。

2.通过大数据对MOOC信息技术学习平台进行构建

在MOOC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搜集教学资源,并对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进行整合,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在线教育课程进行制定。MOOC教学模式是大数据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最普遍模式,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大数据技术对MOOC信息技术学习平台进行构建,并利用该平台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同时对针对性学习计划进行制定,以便于学生选择性地完成。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独立行为学习档案进行构建,并以搜集到的信息为依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对学生学习行为模型进行优化,最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通过大数据技术强化教学评价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853-01

2012年,联合国大数据政务白皮书,提出了各国政府(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利用丰富的大数据对社会经济做出具体的分析,帮助政府更好的运行经济服务社会。同年,奥巴马在美国白宫宣布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加大投资拉动相关产业。2013年12月5日-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承办的主题为“应用驱动的架构与技术”的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这次大会成为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深度结合的新起点,成为产业界、科技界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推动我国大数据的产学研。2014年3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贵州共获投730.2亿元用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这一伟大的壮举将全面推动贵州互联网,网络营销发展进而影响贵州经济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的改善提升成了社会发展步伐是否稳健的重心,随着大数据的到来,贵州的教育正张开腾飞的羽翼迎接新一轮的跨越赶超,贵州在全国率先完成中小学生学习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学籍信息入库。为加快推进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工作稳定快速发展,省教育厅、人社厅等多家单位携手并进,联合出台了加快职业人才教育培养的实施方案,以贵阳为中心,打造职业教育核心发展区,规划高职办学规模达到25万人,为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大数据背景的前提下,贵州的职业教育发展将踏上更加非凡和精彩的跨越之旅。

1 大数据、云计算简介

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了一个前沿领域的研究:大数据。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大数据不是海量数据的表面理解,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云计算代表了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以低成本为目标的动态可扩展网络应用基础设施,是近几年来最有代表性的网络计算技术与模式。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

2 高职院校大数据条件下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的应用使得高校在信息工具化的时代能够脱离原始的“信息孤岛”现象,集中了原本分散的国内及世界的教育资源,让社会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深的互动和相互带动,把社会各行各业对教育有利的资源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终端带动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与传统的本科教育不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资源库的分析和选取并优化应用,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目标性。

2.1 依据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调整专业设置

目前的社会公开招聘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至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开招考的,近几年,百度等各大网站都可以轻易的分析出

招聘的条件和专业。各大中型企业招聘的专业类型等都可以通过数据提取,数据分析得到各专业的需求状况,通过这些计算、分析这些大数据,可以适当迅速的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学习计划,以适应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需求。

2.2 利用数据库优秀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各大高校,职院都在进行重点专业的课改工作,很多优秀的课程教学视频和配套资源等上网,通过相关网站对教育资源的数据进行搜索,在相应的学院,教研室,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研讨,经过相应的更改后可以直接应用我们的教学和管理中,可以充分吸取网络教育资源的精华,变成自己教学工作进步的工具。

2.3 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扩展“校企合作”的形式

贵州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金配套的硬件措施是制

约学校教学工作前进的桥梁,近几年,国家的西部发展计划和贵州省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使得,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学校都配套修建了电子图书馆和电子信息实训室。“校企合作”首先在发达地区开展,在贵州,合作项目近三年才开始试行,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2年,由政府搭台的“中兴网络学院”项目达成协议,中兴在贵州职院第一次投入一千万元建立实训室并开始招生,除了学校教学计划必须完成的课程外,中兴选派有实战经验的一线老师加强学生实训的教学和指导,让学生更深入的练习自己的职业技能,除了学习学校扎实的基础理论,更吸收了中兴企业信息化的优势。

3 高职教改的新方向

面向大数据的云计算主要是为学院提供基于云架构的知识、信息的存贮,但对于这些数据的科学性分析和研究并不完备,尤其是职业院校需要的不仅仅是可以相对容易验证真理的理论知识,主要是一线的先进生产力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所以认真学习和研究大数据的处理方式,将是未来高职在大数据方面的发展新方向,当然事物两面性的原则,大数据的网络环境也为学院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随处可见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都可能会泄露学校和学生的私人隐私信息,暴露学校的科研痕迹和学生的行踪轨迹,从而对学生的个人安全等起到威胁作用,所以,隐私信息保护系统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

第3篇

大数据对英语教学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慕课作为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新生事物,为学生进行个性化、高效的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慕课要在各个学校普及开来,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通力合作,提供政策保证和支持。英语教师在新形势下要转变意识和角色,注重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教学能力。

关键词:

大数据;慕课;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43-02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IBM公司把大数据概括成了三个V,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和快速化(Velocity)。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大数据所潜藏的价值(Value),这四个V就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大数据产生于信息爆炸时代,将会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大数据技术使我们能够学生的学习行为、考试分数等各种教学信息,而近年来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即慕课应运而生,也使教育领域的大数据获得了极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数据将掀起新的教育革命,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等方面都会得以革新。

1 大数据时代慕课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慕课正是其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近产物。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慕课元年。在这一年的5月份,清华北大加入到美国教育平台edX的慕课组织中;10月份,由清华大学打造的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正式推出。可以说国内的优秀高校引导和带动了在线课程教学改革。由此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不再是经验式和主观式的,而是将通过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归纳,真正做到客观性和多元化。例如美国高校开发的学术系统使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来分析学生在线学习系统中的情况,从学生的考勤、在线时间、参与讨论次数、系统活跃情况等来判定学生对此课程的投入度,并依此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慕课作为一种先进的开放网络学习平台,需要保证在线学习者的学籍、证书、学分等。目前慕课在美国围绕其能否进入高校、是否可以计入学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而美国以其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各个学校间的做法也有所不同,有些拒绝有些接受。在中国这是一个涵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通力合作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为将来学校间的学分互认铺平道路。只有做到这些,慕课才能真正在教育领域普及开来。另外应该保证充足的专项资金用于硬件的更新换代,以保证教育大数据的日常管理和长远发展。

2 大数据改变学生的学习

教育大数据到来,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与以往学习资料匮乏到只有教材的时代相比,学生获得了数量空前的网络学习资源,而且他们有机会通过慕课网络学习平台接受世界顶级名校的精品课程教育。网络实时互联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区别对待,即同一英语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呈现不同类型的课件,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外语课堂。学生在阅读课或其他学习环节中使用互联终端,将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如果该终端用于替代教材,那么它将记录到学生在不同页面停留的时间长短,翻页速度快慢,阅读过程中是否有回看现象,阅读、复习都是在什么时段,每次持续多长时间,采用了怎样的阅读顺序,在哪一部分内容进行过回馈性操作等。借助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是哪些,阅读习惯怎样,是否投入时间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是否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等。每个学生在不同时间和在不同地点的学习活动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痕迹,而这种数据具有累积性和关联性的特点。从技术层面来说,可以借助数据抽取和集成来获取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到哪些是个体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从整体来说最容易掌握知识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出现偏差时进行预警,使学生及时调整不良学习行为。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即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教学调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 大数据改进教师的教学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是名校、名师和名课的结合。这场教育革命将会带来从教育理念到教学目标与方法上完全区别于以往的颠覆性巨变。教师应及早认识到这一转变,不可抱有侥幸或者保守心理,认为大数据还未冲击到教育教学。美国政府在2012年的大数据研发任务中曾提出要召集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怎样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英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教育数据化发展,理解数据支持的教学决策,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并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学校课程变化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并意识到适应大数据专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教学软件和媒体使用、网络通信与教学平台应用等以往被认为是教师所必备的技术技能,而大数据最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很多行业开始有了大数据分析的需求,绝大部分从业者都对数据分析不熟悉,在新兴而又复杂的大数据工具面前,他们是初级的使用者,教育行业当然也不例外。从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再到最后的数据解释,易用性应当贯穿整个大数据的流程。校方应聘请大数据方面的工作者对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具应用为教师们进行集中培训,并在教师使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指导解决。最终帮助教师形成数据素养,即在教学中快速获取,总结规律,形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英语教师熟知教学规律,在了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他们应该向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有关开发新系统、新应用或新功能的具体要求。只有教师与技术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技术和教学应用方面的双重创新。

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和向大规模网络语料为中心转变。慕课带给英语教学的改革,突出体现在“翻转课堂”上,也就是在线的课堂学习环节与课堂内部的深入探讨、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由过去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泛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教师应注意辨识学生在线学习时某些知识点停留时间的长短是因为学生感兴趣还是理解困难,以便在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自尊心强的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时互动交流环节有意无意地隐藏自己的行为,或提供不可靠的数据信息,试图以此保护隐私。对此教师应加强宣传和指导,使学生习惯和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消除戒备和紧张心理。数据产生时间越久远,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价值往往越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教学应用场景数据的分析从离线转成了在线,开始呈现实时处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以便及时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针对性反馈信息。这要求全体师生相互配合,在计划好的时段内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制订好学习计划,教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引导、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并监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举例来说,现有的智能写作评估系统如某北京科技公司开发的批改网可以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词法、篇章等方面的在线反馈信息。这样就将教师从繁冗的作文语言问题批改任务中解放了出来,而专注于分析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和预定的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给出学生应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可以采取的措施。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人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慕课服务于学校教育并且辐射社会的发展趋势也将日益显现。学生应该积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以慕课为平台,尽早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努力学好英语。教师应认清并顺应这一趋势和由此所带来的挑战,从学生学习会出现的新特点和规律出发,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研究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结合大数据挖掘出的学生信息,反思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做一名顺应和引领潮流的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高鹏.当新媒体遇到大数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0).

[2]曹磊等.大数据:数字世界的智慧基因[N].文汇报,2011-11.

[3]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4).

[4]郭英剑.谈中国“慕课”的发展与问题[J].外研之声,2014,(2).

[5]金陵.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第4篇

关键词:慕特;MyMathLab;14项功能;数码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7-0003-03

慕特(MOOT- 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 即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 是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教材。特点为:①基于互联网,基于课堂教学,基于纸质教材,线上线下融合;②支持教师课堂教学,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支持个性化评价管理,教与学与评价融合;③面向人人开放,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互联网与教学过程融合。

目前,美国学校的基础数学教材,通常使用的是信息化、智能化的慕特教材。这些大数据智能化慕特教材体现了当今美国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从目前的经验看,使用这样教材和教学方式,能使教师和学生深切感受到教材便捷、便宜、质量高等特点,从而令教学效果大为提高。众所周知,一本差的教材至少跟一位差劲的教师同样糟糕,而一本好的慕特教材则远远超出自学丛书的作用,更可以大大弥补一位差水平教师的不足。

我们以美国教科书出版商Pearson(培生集团)提供的MyMathLab平台的中学代数课程为例, 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平台提供的慕特教材。 这种教材既可以在传统课堂使用又可以在互联网在线教育中使用。 国内现在刚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及其慕特教材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主要的14个功能做一个简要展示。

MyMathLab平台具备14项功能,包括简介、利于教师、利于学生、电子教材、互动多媒体资源:视频、家庭作业和练习、学习助手和即时反馈、自动评判、学习计划、成绩追踪、学生组织者、教学资源、课外辅导、教师专业发展。

1.线上线下融合式教与学开放平台简介(见图1)

2.利于教师

这一部分介绍平台能带给教师的便利:丰富、灵活的课程资源,易于教学,既可以在线使用又可以在课堂使用。(见图2)

3.利于学生

这一部分介绍平台能带给学生的便利:学生得到易于使用的在线作业、带有详细解析的答案和多媒体学习辅助手段,延长了学习时间,互动的培生电子教材增强了学习体验,有助于概念理解。 (见图3)

4.电子教材

这一部分介绍电子教材的使用。培生电子教材与每一个章节的讲课及例题录像, 动漫展示及“你试一试”习题直接对接。标记重点和做笔记工具有助于确保学生记住重点概念。(见图4)

5.互动多媒体资源:视频

这一部分介绍互动多媒体资源:视频的使用,教科书作者以持续一贯的教学风格亲自全面讲授教材,视频授课分一个个小的微课形式,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并快速运用。 (见图5)

6.家庭作业和练习

MyMathLab平台的家庭作业和培生电子教材中的习题紧密相关,可供学生课上课下反复训练。 (见图6)

7.学习助手和即时反馈

练习题包括详细解析、样题、视频片段微课、动漫演示,从运用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了所需的帮助,同时提供有帮助的即时反馈的纠错功能。 (见图7)

8.自动评判系统

教师运用这一功能可以加快或调整课堂进度。通过使用MyMathLab平台的家庭作业和测试系统,教师可以轻松地原创、改编和布置在线作业题、小测验和考试。平台自动批改作业,教师可以花费很少的时间去批改和检查作业,而有更多时间用于教学和与学生讨论。 (见图8)

9.学习计划

MyMathLab平台根据每个学生的评价结果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直接与互动的、个别辅导的学生未掌握的话题关联。通过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包括详尽的答案解析和多媒体学习辅助,当学生需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额外的帮助。 (见图9)

10.成绩追踪

运用MyMathLab平台的在线成绩单,教师不仅能够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而且能够自动追踪单个或者全班学生的考试、家庭作业和练习成绩。教师还能够管理成绩和统计分数。 (见图10)

11.学生的组织者

从MyMathLab平台打印或以PDF形式下载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和做笔记的技巧。同时平台提供逐步的示范习题和解题策略,平台这一具有自主学习的功能, 可以帮助学生随时上传或下载教与学的相关材料。 (见图11)

12.教学资源

海量教学资源直接建立在MyMathLab平台上。教学资源具有动态功能:教与学的资料库非常丰富且易于更新。例如,教师手册包括练习答案。 (见图12)

13.课外指导

课外指导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学习目标、课堂练习、教学笔记,也包括多媒体资源,为任课教师提供指导,教师可以自己修改或改进讲授内容。(见图13)

第5篇

“互联网+”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标志,正在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

DOI:10.15938/ki.iper.2017.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88-04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条件,势必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明显的新趋势。

一、 深度人本化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渐进入普及性应用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层次,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5月23日,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2]。在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而其载体和形式则是可选择的,但无论什么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只是手段,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当前,“衔着鼠标出生”的95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作为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快速、离散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了崇尚民主、追求自由的个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实现公平教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深度人本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公平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只要手持一个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教师任你选、名校任你挑”的教育图景。这一快速、离散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地域壁垒,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轻松实现学习的四个“any”(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2.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平等教育

互联网不仅具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微博等技术的即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协调关系,进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3.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个性教育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者有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的思想情绪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化。同时,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MOOC、微课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提交教育教学需求订单,而学校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上教育平台打造定制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 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具有精神交流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化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的初始阶段,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它将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接用于虚拟教室或直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2年,以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特点的MOOC和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微课等蓬勃兴起,便把线上教育推向。其实,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线下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交互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以情感人、以人格服人。而线上教育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思想对话,具有及时便捷、多种方式融合等特点,这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更易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然,这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融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具有线上与线下各自都不具有的整体优势(见表1),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方主体地位的正确选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双主体的师生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兼顾群体和个性的需求和差异,允许有学习计划约束下的一定自由。显然,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既增进情感交流,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学习环境上实现传统教室和网络空间穿越,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教育体系生态化

生态系统源于生态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整合,它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和工作体系走向生态化

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如建设舆论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等等,即使是位于社会高端的政治领域也要构建政治生态。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但这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相适应,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在净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充分用好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课程与微资源两种资源、PC和移动两种终端,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合力化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在目标上统一要求,空间上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合力,生态系统能正确处理规模化与人本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学习结合转变,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各自的育人优势。第三、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育合力,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第四、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所有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家庭期望、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特点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隐性化

教育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前者指直接的、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后者则是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或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杰克逊(Jackson.P.W)最早提出,很快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针对显性课程中存在着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说教意味过浓等现象,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众多的显性课程,而且也会有更多的隐性课程。实践表明,隐性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精深严谨的教育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信息形态中,渗透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中,在与大学生信息互动中进行教化和引导,使之在系统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和优良道德的熏陶。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以动画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避免了因抽象的理论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的现象,效果十分显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和数据处理量呈爆炸性增长,当今社会已由数字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以大容量、多样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5] 由于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因而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成为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只要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充分运用分析技术,就可以形成连接教育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智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必然形成智慧集成的现代特征。

1.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方法的智慧化

经验判断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固有特点,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方法会导致教育者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育者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精准化、科学化教育。而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科学化、可视化等理念,通过海量数据对学生行为及时分析和准确判断,合理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法、教育合力法、信息推送法、预防教育法等多样、智慧的教育方法,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

2.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u价的智慧化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但人的良好情感和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这一评价方式无法准确体现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存储每位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轨迹,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全过程评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环节与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能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

3.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单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以及工具化的操作方式,重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起人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者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包括大学生理论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日常操行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中发现其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轨迹与规律,预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大数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能精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管理“从注重群体的思想行为到关注个体的差异” [6],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保障。三是大数据为管理者的疏导工作和与大学生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形式。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实现大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力量超乎想象,而人们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必须借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主动变革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5-24(2).

[2]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11-02).[2012-09-05].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

[3]张耀灿,曹清燕.论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与现实,2007(6):169-171.

[4]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第6篇

一、信息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促进“互联网+”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教师能够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平台,探索教学方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方法灵活、交流互动手段多样、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信息化获奖作品的质量和参赛数量来看,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给予极大的热情。大部分职业院校不惜重金打造比赛作品,从VR、AR等先进设备的引进和视频的拍摄等各个环节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理念更新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投影等,教学设计没有新意,没有创设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对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促进作用

(1)创新了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环境依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训室、全息投影等技术来创设和营造情境,使授课、学习、评价等与教学流程相关的各个环节全部信息化,这样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方式。

(2)创设教学环境。获奖作品越来越注重利用信息化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影视鉴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通过播放影视作品,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借助蓝墨云班课,自主微课,使学生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头脑风暴区上传喜爱的电影人物图片、在讨论版推荐影片,教师汇总后针对性地挑选并制成数字电影库,为课堂练习做好准备。

(3)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综览近几年获奖作品不难发现,大赛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职业院校必备的教学平台,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大部分职业院校从2016年开启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历程。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职业院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积极性,开展了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的评选,从政策、制度、评优等方面加大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倾斜力度。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国家层面

1.以提质培优为契机,全方位提升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双高计划”和职业院校提质培优对职业院校提升信息化水平有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VR/AR、人工智能、5G网络、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的最新发展,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空间、工作场所和虚拟场景及其相互融合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虚拟工厂的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师信息化水平。

2.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并广泛共享。国家对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水平非常重视,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的申报环节中,把信息化国赛获奖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国家应出台转化大赛成果的制度,推动比赛成果转化。

(二)学校层面

1.推进智慧数字教室建设。全面改善学校网络条件,升级校园网主干带宽,实现无线WI-FI6和5G通信网络全覆盖,完成IPv6规模化部署。按照新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集现代技术为一体的智能教室,建成全向交互、全面感知、高效协同的智慧校园。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计划,全学段推动“课堂革命”。

2.健全信息化教学考评制度。学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机制,每年定期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积极打造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并对获奖教师在职称评定以及各种评优活动中倾斜。把学生信息化能力素养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及日常学习计划中,提高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优质在线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层面

第7篇

1.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呢?是不是简单的“数字”呢?“数字”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数据,而广义的数据是对与一个数字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撷取、处理、分析、管理的一种综合描述。比如一个学生英语考试得了59分,将这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上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参见郭晓科2013:5)。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张燕南、赵中建2013:5)。可以说,“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交换、整合和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新知识、增长新智慧、创造新价值。

2.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将会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呈现出信息量巨大、非结构化分布、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促进了弹性学制、个性化学习、社区和家庭学习的发展,引起教育环境、实验场景、学习时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变得极其丰富,知识将无处不在。学生除了校园和课堂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微信和短信息等实时交际工具,利用移动装置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包括网上听课、读书、写笔记、做作业、发微博、讨论问题、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当代学生网上社会交际、网络学习的习惯,也将彻底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化,那么传统课堂面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如果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其吸引力就必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单纯为学生解释单词、句法,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量、有价值的语料,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明显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大规模语料为中心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和应对,将来势必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

二、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知识方面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而是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③。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网络通信、常规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技术技能尚不具备,就更难以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化教学。

2.教师职能转变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主,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但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在英语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大数据信息四通八达,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轻而易举,教师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此时,教师就要从以前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学生现在并不缺乏英语学习资源,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授之以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外语教师还要做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监督者。这些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大数据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3.学生主体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提高,二是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求日益明显。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优秀者词汇量可以达到4500个;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500个。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几乎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这就使得当前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均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汇合总结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4.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带来的挑战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主要是基于课堂和教材,统一组织教学;教学评价则主要是学校以及督导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和作业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对学生进行评价(陈振华2009:84)。然而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从单纯的课堂为主的语言知识讲解转向以特定工作情景为主的语言材料的实际运用,要引导小组学生对相关问题结合社会现实、网络资源深入学习,鼓励小组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讨论与学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辅导方案。与此相对应,教学评价也要多元化,不再是经验式的,而是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归纳”,找出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真正实现从侧面、过程性评价。这些均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不断增强针对性;还要善于通过教学过程的记录数据,分析教与学的得与失,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综上,由于学生学英语不再只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场所都有了革命性的转变;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组织好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担当起大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和任务,如何提升自身的网络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如何进行过程控制并兼顾形成性评价,大学英语教师均无法回避。

三、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1.增强整合英语学习资源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

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⑤所以实行个性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向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其学业成绩和情感沟通能力的成长。

2.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英语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值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广泛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课堂面授学习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3.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提前做好课程分化转型的准备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统一、通用的单一课程,而是分化成“基础英语”(必修课)+“英语技能强化课程”(选修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的具有梯次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仍然沿袭现在的通用英语,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开设2个学期左右。“英语技能强化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突出单项技能,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专门用途英语”是向专业过渡的一门语言课程,为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本专业打基础,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所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能上基础英语,也要能上英语技能强化课程,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门贴近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

4.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挑战,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均要积极应对。要正视现状和问题,要参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要加强英语技能强化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四、结语

第8篇

1传统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特点多样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一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等家用电子设备使用的兴起,使得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形式多样,学生生源区域分布较广,使得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1.2缺少针对性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容易导致教师在制订教学内容时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这种情况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在学习时,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征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有选择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下滑严重,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

1.3教学条件制约,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课程,必须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机房数量较少,硬件设施不达标,使得学生上机实操课时安排的较少,导致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进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方式,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还要要将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相联系,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近两年企业对计算机基础类岗位的需求倾向,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能力评价,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以及学生就业等相关方面进行预测,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2.2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方法,要始终谨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前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下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设置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学生自学、组内互帮带学、教师讲学的形式完成差异化教学,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在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3融合大数据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首先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及时的融入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相关动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了解当代信息技术前沿的相关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同时,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教学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4改革考核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基本特征,结合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表现,对教学考核评价的方法进行改革,取消单一的理论考核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建立多元化立体的评价体系,给出最终的考核结果,从而提升学生自信心。为了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课程成绩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小组成绩、学生个人在小组的贡献、学生自主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技能竞赛6项成绩适当加以权重进行核算,通过将学生期终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个人自身贡献和所在小组绩点相结合、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成绩与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制定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5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助力学生学习

鉴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移动互联设备,为了解决学生因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其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听不懂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以此来保证学生可以在实际中获得与自身能力相符的教育,例如,比较有名的网络学习平台有: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平台、智慧职教平台、学堂在线平台、超星尔雅平台等。网络学习平台也叫在线学习平台,平台上面拥有大量名校教师的授课材料,包括相关课程的视频、授课课件、相关配套的试题库及在线论坛等丰富的教学材料,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和名校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不仅可以拓宽学习能力高同学的知识面,更大的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也可以解决学困生上课听不懂课下无人解的难题,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也便于和名校教师进行技能切磋及时总结课程教学经验,不断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9篇

2012年是美国在线教育市场风生水起的一年,、Coursera、Udacity等在线教育机构先后获得大笔融资,数额从几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不等。

美国火爆的在线教育市场给国内创业者和投资人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热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先后有网易前总裁李甬(创办粉笔网)、世纪佳缘前CEO龚海燕(创办91外教网)等一大批创业者积极投身到这片蓝海之中,欲抢先抓住掘金的大好时机。新东方创始人、著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更是在微博上大胆地指出:“在线教育是未来!所有从事教育与培训的朋友们不关注在线教育,来日无多啦!”在他看来,未来两年内,在线教育将成为和电子商务一样普及的行业。

近日,在线教育网站沪江网获得了约2000万美元的B轮风险投资,创下国内在线教育领域近年来最大的单笔融资纪录,其品牌估值也达到2亿美元。同时,还有超级课程表、91外教网、猿题库等公司先后获得融资,国内在线教育市场一片蓬勃景象。

除了资本的看好和创业者的热情,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对在线教育青睐不已。日前,有传言称淘宝即将推出教育频道“淘宝同学”,尽管官方尚未正式表态,但淘宝进军在线教育领域的意图昭然若揭。此外,百度CEO李彦宏也曾在公开场合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端并呼吁“用互联网升级教育”;而腾讯也不甘落后,已推出“腾讯徽讲堂”这一原创节目,同时也在儿童领域重点推进教育产品。

巨大机遇引发创业热潮

在线教育已被视为下一个互联网创业热潮,不仅市场规模庞大,而且机会众多。

有公开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为1117亿元,2011年达到1322亿元;同时,2012年中国教育行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439.1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20.9%。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就曾公开表示,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个情况的发生,就是未来3至5年的事情”。

“在线教育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互联网迟早将再造传统教育行业。”对此,龚海燕也持同样看法,“经济越发达,人们在教育上的投入就会越多。”在她看来,人们在物质上充实后,就会在精神上有更多的需求,而教育本身既是精神的东西,同时也是打开精神通道的方式。

在细分领域,在线教育更是大有可为。按年龄阶段,在线教育可大致分为幼儿教育(0-6岁)、K12教育(6-18岁)和大学教育。除此之外,还有P2P教育、外语教育、职业教育、企业教育、兴趣教育、出国留学、考研/国考、考试服务等诸多领域,并且多数领域都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如此前曾有报告显示,中国在2012年已经花费300亿元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根据市场成长情况,2013年英语培训市场规模更有望突破350亿,而像91外教网就是定位在英语培训领域之下的在线英语口语教育之上。

同时,就行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在线教育才刚刚起步,如今抢先出手的各公司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市场尚未形成巨头垄断的态势,而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竞争激烈、巨头领跑的行业,这就给国内诸多创业者留下了巨大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想获利就要打“持久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成为大势所趋已是业内公认的观点,甚至有不少人把如今的在线教育看作是下一个电子商务,对它寄予厚望。

投资者们看中的在线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打破了传统教育行业长期存在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分布不均的诸多弊端,使得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不受经济、地域等因素制约。此外,网络内容表达形式的多样也让在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传统教育的刻板内容。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它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能够带来的用户体验,经过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用户一旦开始使用在线教育后,实际上很难再回到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在线教育能提供时间上的弹性、一对一老师的便利性,都是线下教育无法替代的。不过,线下教育所能提供的同学之间关系的维护等,则是线上教育比较欠缺的。”欢聚时代CEO李学凌表示。

尽管优势明显、前景诱人,但目前在线教育依然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首先是用户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养成,在线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对用户没有限制行为,用户可以随时终止学习,而在以娱乐为主的网络休闲时间之中,网站很难保证用户的黏度,也难以保证用户在网上学习的效果。

其次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在线教育仍处于成长初期,尚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盈利前景并不清晰,烧钱成为当下诸多在线教育网站共同面对的问题。学而思董事长张邦鑫此前曾在媒体上表示,集团在线教育业务每年亏损额已达数千万元,至于这种情况何时能终止,他心里也没底。学而思网校内部人士也曾透露,尽管从财报上看,网校贡献了集团3%的营收,却承担了一半以上的亏损,“今年,学而思网校的目标是盈利1元钱,如果这个目标能达到,将会具有非常强的标志意义”。

最后是教育产业本身的属性问题。教育是个慢行业,需要内容、经验、资源等的不断积累,而互联网却是个快行业,两者在发展速度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两者相结合的在线教育本身也需要时间、人力、物力、技术等大量成本的不断投入,试图在2至3年内赢得丰厚利润并不现实。

大数据与云带来的变革

虽然当前在线教育还留有诸多问题等待从业人士的解决,但其广阔的前景已是事实。而作为传统行业的颠覆者,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也为在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当下最火热的技术,大数据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收集、挖掘以及分析从而产生的价值,已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

在线教育领域,常常会面临网站提供的内容并非用户所需、无法精准聚焦用户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而大数据则能带来全新气象。如今,在线教育网站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并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课程内容数据、题库数据等一系列相关数据。例如网站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用户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控程度、掌控相应知识点的使用时间、偏好的表达方式和学习工具等,而网站可以通过这些挖掘分析结果向用户实时向提供反馈,并提供推荐课程和习题,帮助用户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研究学生的学习模式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以当前很火的猿题库为例,公司2月18日上线的“公务员考试题库”上线4个月,已有21万注册用户,服务器端生成并评估试卷套数达5亿次;而5月份上线的司法考试题库,8天内就有了2万多的用户。据了解,考生只要在猿题库上开始答题练习,系统就会清晰地分析出他当前的能力水平、薄弱考点有哪些、如果参加考试预计能得多少分以及接下来需要做什么题目等,而这些是猿题库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专利技术而实现的。猿题库创始人兼CEO李勇表示,题库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考点、考频和难度进行分析以及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准确地评估出用户当前的能力水平,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出题。

对于平台型在线教育网站而言,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当前庞大的教育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和优化配置,可以打破原先的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对相关数据的充分分析和挖掘必然使其更加强大。

提到大数据就不得不提及云计算,云计算通过资源的虚拟化和调度实现资源分配使用的合理化,以此降低成本并促进创新。云带来的是计算能力的革命,而大数据则使云计算有了新的商业价值的落地方式。与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相比,在线教育虽然节省了师资、教室等成本,但却增加了技术、产品等人力的投入和宽带、服务器等网络方面的投入,而云计算给网络教育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成本的大幅降低。

第10篇

【关键词】系统架构;范在学习;教学模式

0 引言

随着各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泛在学习是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学习者占有主导地位。现在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都已经非常成熟,但开发适合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的学习平台还在探索之中,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适合特定行业的学习平台,各平台适合的人群不同,本文研究的是适合高职类学生使用的泛在学习平台。

1 泛在学习平台特色

在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泛在学习平台中,老师和学生是主要用户。在系统中,老师会在平台上上传视频、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适时发放各种学习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平台,适时学习所需要的内容。老师和同学通过泛在学习平台可以在线交流。泛在学习平台的使用学生是主角,学生通过平台适时学习,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很多学生对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方式和时间更加自由灵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可以充分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把课堂学习和移动平台学习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泛在学习平台的特色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本平台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使用于大多数学科的学习需要;其次本平台为愿意自主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智能化水平比较高,学生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另外本学习平台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能,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账号,在教学资料管理、账户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做了非常好的安全防护措施,能够维护平台的安全运行。

2 泛在学习平台系统介绍

2.1 系统功能模块

泛在学习平台有管理员、学生、教师三类用户,管理员负责整个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教师用户可以对个人资料、课程资料、学生作业、问题答疑、课程考试等信息进行管理;学生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下载学习资料、提交作业、在线提问交流、在线考试等。以下图1是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2.2 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

泛在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数据库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不管是采取云端数据库还是使用普通的服务器式数据库,必须要根据系统需求设置结构合理的数据库,以下图2为泛在学习平台数据库主要部分E-R图。

2.3 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泛在W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泛在学习平台的运行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现在本系统仅在本校小范围运行,如果要实现学习资料大范围共享,在线学习交流,需要云服务支持,目前很多高校云服务平台搭建还处于起步阶段,后期随着云平台搭建技术日趋成熟,相信泛在学习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3 小结

信息技术引领时代潮流,各行各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泛在学习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信息化教学靠拢,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逐渐有被动向主动模式转变,创造多元轻松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志宏,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智慧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

[2]蔡宝来,等.基于移动学习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5(9).

第11篇

关键词:MOOC;一般本科院校;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88-02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支持“985工程”高校率先建设和推广使用200门左右中国大学MOOCs课程,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上线,中国大学MOOCs课程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和使用,为社会和普通高校提供了许多优质课程共享资源[1],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步被数字化在线选择替代[2-4]。随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程等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新教育模式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传统的手工教育已逐步向现代智能教育转型[5]。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各大学都无法无视或回避MOOC浪潮带来的冲击,若一般本科院校不去积极应对MOOC带来的教学变革,而无视这股浪潮的存在,必将被淘汰。

一、MOOC在一般本科院校推进过程中遭遇的阻碍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大学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行的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从未停止,但大多都是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教研教改。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也更多地停留在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考核。随着MOOC时代的到来,许多教师和学生,甚至教学管理者,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变得不安和焦虑。

1.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使之缺乏主动变革的动力。大学里的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MOOC所带来的教学变革,不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方法的研讨,也不是一次简单的教学手段的改变,而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彻底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和习惯的彻底改变,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彻底革新,是对教师专业背景的重新考验,也牵涉到教学管理者思想的转变,再加上当前国内外MOOC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6],成为各高校推进教师进行主动变革的阻碍。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造成MOOC背景下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和意图安排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在MOOC背景下,教师的指引和督促作用减弱,学生要自主地规划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学习测验。对于自学能力强、自觉性高、自我约束能力好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无疑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但不少学生就像迷途羔羊,完全丧失了学习方向,变得茫然无措,学习过程中少了老师和同伴的激励而半途而废的大有人在。笔者在所任教的学生中进行过一次关于“你最喜欢的教学模式”的调研,参加调研的学生为125人,其中只有1人选择“翻转课堂+MOOC”的教学模式,这个结果,让试图尝试此教学模式的我,倍感失落和无力。

3.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的缺乏是阻碍MOOC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成绩、课堂教学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等方面。随着MOOC向SPOC为视角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教学管理者重新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管理思路、管理水平、评价目标、评价机制及工作方法上,将监督和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对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需建立新的课程教学质量观,在这一质量观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确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与测评手段[7,8]。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进行改变,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者来说,都是极大挑战。

二、MOOC环境下应做出的自觉调整

1.慕课环境下教师思想观念和角色任务要自觉转变。在MOOC背景下,随着后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地位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将会面临巨大挑战。教师只有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思维方式、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教育教学情境创设、学生最近发展区等[9]是否符合“三个面向”教育战略指导方针,才会有勇气直面各种挑战和进行主动变革。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能,决定着教师对知识的绝对话语权。而在MOOC平台上,学习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信息专家和知识权威,其角色由内容提供者转变为环境设计者,他们不仅要精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还必须设计教学的互动环节和评价方式,并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成为学生学习、探求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合作者,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者,此时的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将转变为“导演”[10]。MOOC环境下,教师需要发挥团队精神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课程设计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主讲教师需带领团队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团队内不同角色的教师在分工上既有侧重又密切配合,才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快速学习新知识和前沿技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团队具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开发设置出更多优质的MOOCs课程。

2.实现基于MOOC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转变。高校教改正向后信息化教学模式(MOOCs、翻转课堂、SPOC)和生态化教学模式发展[9],在此发展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做了大量有益探索[11-14],例如张振虹等提出的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香港大学杨玉芹提出的建构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模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郭玲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等。这些均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以教师高度责任心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的基础之上的有益探索。

3.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变革。设立合理的适应于MOOC环境下的评价和教学管理机制,能激发教师团队的各类角色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得教师内部形成竞争环境,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得客观而有效。目前,国内对在MOOC大环境下高校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思考还比较欠缺,大多集中在对具体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上[15],对MOOC背景下教学体系的构建、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评价、教学过程的管理及评价研究极少,内蒙古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米俊魁教授对大学生的MOOC学习评价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16],但都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和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各高校应主动开展联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适应国内高校教学的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

三、结语

随着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的MOOC等新教育模式的大量运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教育评价与管理中的运用,传统的手工教育最终将被现代智能教育替代。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唯有打破传统、勇于尝试和转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迎接MOOC时代的到来,才能在MOOC浪潮中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中国大学MOOCs课程建设的通知[EB/OL].(2013-11-29).

http//:8080/edu/viewNewsList.do?newsid=1014&querytype=5.

[2]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2.

[3]Karl petences,Learning Theories and MOOCs:Recent Developments in Lifelong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5,50(1):41-59.

[4]Jon Baggaley.MOOC postscript[J].Distance Education,2014,35(1):126-132.

[5]张志勇.把握中国教育发展阶段“新常态”[N].中国教育报,2015-03-11(012).

[6]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21(2):39-47.

[7]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263(3):96-100.

[8]赵军合,贾丽敏,武丽丽.翻转课堂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65-166.

[9]雷经国.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变革与核心能力体系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14,(8):128-131.

[10]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3):45-49.

[11]高云,方志刚,徐英黔.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模式的优化[J].时代教育,2015,(2):11-12.

第12篇

[关键词]网络社交行为;大学生主体性;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32.199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育者思考并实践的重要议题。在影响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最为关键。教育者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不断尝试与突破,试图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而要使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的推动力量,需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而网络社交媒介的崛起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探究途径。在探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之后,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接近大学生群体自身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设计。

1 网络社交平台是了解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新渠道

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知识”而不是“人”,因而易形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受教育的情况。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转变,主体性这一人类根本属性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由于个体主体性发展无法被直接感知,只能从其外显行为进行观察与推断,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介质去了解受教育者。传统的了解方式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获得信息而形成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这种渠道只能获取间接资料,且具有不确定性;二是通过心理测量对大学生心理特征进行研究;但研究者多采用被试的自我报告获得数据,这样的数据来源受被试在答题时的掩饰、疲劳、情绪等主观性因素影响,易出现误差,从而导致反应失真,影响到测量结果。而网络社交媒介的崛起则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契机,弥补了上述两类信息来源渠道的不足。网络社交工具是指互联网中旨在促进人们社会交往的社交软件,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工具、微博、语音直播等多种应用。由于人们的网络使用及网络社交行为能够被实时、准确记录下来,因而这些行为痕迹可为我们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开辟一条新的渠道。

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中的印记――文字、照片、评论、互动等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自我意识、人格、情感特征及思想动态。教师只要参与到学生的网络社交群体中,即能根据学生所发微博、微信、QQ的动态、评论、转发等内容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和观察,是教师搜集信息的绝佳渠道,并因此弥补以往大学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少,难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不足。研究者通过使用网络捕获的大数据及观察网民的在线行为就能得到更为真实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依据。

2 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中的主体性分析

大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时间平均达到4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社交网站。很多学生从初中时期就开始触网,多年的网络使用使其主体性获得了发展。

2.1 自我呈现更为主动

自我呈现意味着个体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情感状态、内心想法主动表露出来与他人分享。网络社交工具如QQ、微博、微信等为大学生的自我呈现搭建了多元化、立体式的展现平台。社交网络的非临场性及匿名性引发了网络中的“去抑制效应”,使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不同于面对面交流时的行为,他们在网络人际交往时更加放松、约束感更少、自我表达更具开放性。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中的活跃者,他们在自己的社交圈中“相互拥趸、彼此取暖” 不断强调着自我和个性。从生活状态、进行社会事件评论到秀旅行、晒获奖证书等网络行为均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喜爱表达自我、善于呈现自我的特征。

2.2 自主选择更加多样

大学生主体性特征的另一体现是自主选择性增强且多样化。选择权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关系到个体最终能否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个人只有在自主选择生活目标、行为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时,才能发挥主体的作用,实现自身的权利。

网络社交平台为大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且选择具有多样性等提供便利。互联网媒介中信息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而社交网络加速了信息的流动及迅速传播。舆论、社会事件、新闻热点等常常一发生便即刻被发送至网络,并以“核裂变”方式迅速通过个体网络组织的社会联系向四周发散。网络社交平台因而成为信息的共享平台和集散地。开放的信息传递模式导致信息量大增,且呈现形式多样,因而为大学生自主选择的实现提供了空间。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评论、转发、内容中可以看出个体间对时事的评论、价值观念、各自的兴趣爱好、认知风格、交往方式等都存在差异,而这种个体化的表现得益于大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提升及选择性的增强。

2.3 自我管理更加积极

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自我管理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情感、观念、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控制过程。大学生有意识地通过网络社交工具调节和管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是自主性提高的显著特征。他们常在网络空间中公开自己的若干行为,如睡懒觉、旷课、长时间玩游戏等,并表达懊悔和内疚。这类行为属于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我管理形式。由于网络社交空间具有公开性,当个体将自己的承诺公开化之后,即被视为个人向社会做出的承诺;而承诺被认为应当兑现,否则,个人的诚信将受到质疑。因此,将自己的决心公开化,可以给自我带来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敦促自己更好地履行诺言。网络社交平台将社会监督和自我促进二者有机结合,成为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整合自身资源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工具。从而使大学生获取了强有力的内部管理能力。

3 基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政课教学设计创新

如上所述,在网络社交化的推动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在现时代已有长足的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和创新中契合该特点,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1 公开教学计划:促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

与高中政治课相比,大学思政课教学在学习内容的复杂程度、学习方法、课堂环境、考试评价等方面均发生颠覆性变化。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无法适应,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从帮助学生明确方向,精准定位入手。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乏个性差异,而学生可根据教师公布的教学计划,制订符合自身需求、兴趣及方法的学习目标及计划,将指向全体的学习任务转化为个人的、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目标,这样,可减少困惑和迷茫,发挥学习主动性。

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帮助他们自行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思政课教师可在学期初将教学大纲、各章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主要内容、考试方式等以及与学科相关的推荐书目上传至网络平台,并对如何制订详细的学习目标及计划进行说明,促使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学科学习计划。

3.2 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导向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设定的时间之内,师生共同展开知识的教与学的活动。由于教学活动受到教学目标所限,需要在短暂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知识等产生变化,因而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非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师生互动过程。它需要师生两方面的共同卷入,各自发挥主动性,才能达到目标。在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当中,除一定的理论讲解之外,可增加大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活动。只有个体亲身体验与实践,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动心和入脑,产生道德情感体验,从而实现教育目标。主体式体验活动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表达、创造及自我呈现的能力,而网络社交过程恰恰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因而有效地保证了体验式活动的顺利开展。

体验式活动(如校园情景剧演出、主题发言、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常常需要大学生之间分工合作、集体创作、互相协调,因而十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由于体验式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准备,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提前为学生讲解要求和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和排练的时间。

3.3 教学内容编排: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内外两种因素。外界的奖赏、惩罚、社会赞誉、物质利益等是外部诱因;而探索未来的兴趣、对问题成因探究的渴望、解决问题的需要、学习中获得快乐则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推动力。随着个体自我管理水平的提升,其行动的动力会相应加强,内部动力是推动大学生能够自主、持久学习的长久驱动力。

如何成功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力遂成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难题。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思路。该理论指出,学生的认知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为现有的水平,另一种则是在教育的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具有差异,而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异。这说明,教师在创设具体学习目标及问题时,应尽可能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及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背景基础即原有的水平,并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最近发展区”,并致力于缩小二者间的距离。只有当教学内容既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发生一定的联系,又有其未知的部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如果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听课兴趣。

3.4 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行为评价

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评价方式多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进行,与其他考试并无二致。结果导致许多教师与学生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学习未加区分,同等对待。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性质认识不清。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习本质上属于人类情感的学习。情感类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知识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个体除认知发生改变之外,情感上也要产生变化。这样,个体才能形成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从。仅仅掌握思想理论知识,但没有相应情感的产生,就无法表现在最终的言行举止上。传统书面考试的评价方式只能考察学生掌握思政理论知识的程度,不能反应学生内在道德品质的真实情况。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主体性提高的特点,鼓励他们更多地从行为角度而不是考试分数对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如上课有无迟到、旷课的现象、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次数、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等。只有自主的行为评价能够实施,真正德行的形成才不会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Suler J.The Online Disinhibition Effect[J].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2004,7(3):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