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时间:2022-10-28 01:0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般过去时练习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般过去时练习题

第1篇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71-01

近年来,英语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越来越大,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学生课业繁重,英语复习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高效的复习工作成为高三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做好高中英语总复习的工作,提高学生英语高考成绩。

一 做好词汇的整理归纳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基础环节,高中阶段,学生已学习了2000多个单词及大量的词组和习惯用语等,内容繁多杂乱,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词汇的复习,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和整理所学知识,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准确运用。教师可以按基本构词法进行归纳,如单词前缀dis-,in-,un-等表示否定,(如disadvantage、disappear、unable、undress、inability、injustice等);把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单词归类,如whether-weather、adapt-adopt、temper-temple、conversation-conservation、internal-interval等。教师也可以把经常出现的单词进行精讲,深化学生对单词的理解。例如,单词suggest,解释为“表明、暗示”时,可接名词或that从句,(例如:His expression suggested he was angry);解释为“建议、推荐”时,后面可接(to sb.)+n、doing、sb.'s(not)+doing sth.,(例如:Sam suggested the plan to Steven等)。此外,教师也可以按词的语法和特点进行归类。例如,带双宾语的动词有:tell、promise、send、buy、cost等;接should+动词原形的动词有insist、request、require等。做好词汇的归纳,进行精讲多练,加深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系统复习

掌握语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应用语言,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学生理解英语文章、进行英语写作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总复习中,教师要加强语法的复习,把教材中分散的语法进行整理集中复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语法。例如,在复习动词时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所学的各种时态。重新向学生讲解各种时态的基本用法,并把时态用法用例子表现出来,方便学生掌握。例如,复习“一般过去时”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一般过去时代表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或说话人没有想到、没有料到的事,可以举几个例子让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并掌握时态的应用方法。在复习时,教师也可以把用于一般过去时关联词总结出来(如but、as soon as、immediately等),方便学生理解。有的学生对一般过去时与现在完成时并不能正确区别,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两者的差异:一般过去时强调的是过去,与现在无联系,而现在完成时则是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等。教师做好语法复习,扫除学生语法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做好高考的准备。

三 拓展英语学习的知识范围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拟题范围呈现出更广的知识面,考查学生对于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艺术等的了解层面。很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不同的语法运用,在考试时仍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积极增加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和基础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紧张的复习之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介绍国外风俗习惯的原版英文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女勇士》《喜福会》《蝴蝶君》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国外风土人情、写作习惯、隐含思想;观看电视上文化类的节目,如CCTV—9中地道的“talk show”;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如《Dead Poets Society》 《Pride and Prejudice》《The Sound of Music》等。通过让学生观看英语原文的文学作品、电视节目、电影短片等,了解国外与我们在文化背景、语言应用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差异,然后经常引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或与同学共同讨论国外与国内的差异及造成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英语应用能力。

四 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考模拟训练

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语法即规则,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规则,英语语法是我们在运用英语时构建句子的方法。对句子的透彻理解需要掌握语法,表达出优美的句子需要运用语法。掌握高中阶段的英语语法是高三学生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取胜的必要条件,随着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法教学也随之发生改变,从传统的以英语语法教学为主,转到淡化语法知识。

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却有所降低。中国英语语法的研究专家张道真认为:“学语法是为了掌握语言,不是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掌握了语法条文不等于学会了语法。语法的学习不能脱离语言的全面实践。”从这条标准来看,我们目前的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三教学时间短,任务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取题海战术或者再进行基本的讲解后进行标准化习题练习来复习语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枯燥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容易在题海战术中精神和身体都陷入一种疲劳状态,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等负面影响。当代社会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日趋广泛,这为学生在一个形象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英语语法学习创造了条件,能够克服传统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一、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法讲解所占比重过大,脱离英语语境

在高三的学习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语法规则的重要性考虑不合理,在学习基本词汇后过分重视对规则的讲解和练习。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中,教师给学生灌输的观念就是死记相关规则,把语法规则系统地呈现给学生,最后巩固的方式就是大量的标准化练习,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脱离英语语境,在使用英语时容易出现英语不地道的缺点。

2.语法学习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探索

高三英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大多数教师采取灌输的方法,让学生跟上教学进度,把各种规则讲解给学生听,实行填鸭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这种方式直接、快速,但是没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的再创造和语言运用的体验,缺乏一个探索的过程,这会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学习的知识不够牢固。

3.教与学的手段单一,课堂氛围沉闷

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教师把大量的练习题作为复习英语语法的主要途径,没有去创设情境,在这种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也认为只要经过大量的英语习题练习就可以掌握英语语法,语法复习中教和学的方法单一。语言的学习出现了异化现象,面对大量的习题,有的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高三学生语法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高三学生学习英语语法进入了一个以复习为主的阶段,但是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常见的错误,影响英语语法学习的效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际迁移

语际迁移第二语言学者把从母语中学习到的规则不自觉地运用到第二语言中,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了干扰,使得第二语言学习遇到规则的纯净性的问题。如果第二语言与母语的相似程度高,那么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干扰就越强。一些研究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所犯的错误51%来自于母语干扰(束定芳,1996)。在语言学习中的语际迁移一般有语义迁移、句子结构迁移、文化迁移等。

2.语内迁移

语内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法规则时,因对规则没有完全掌握而出现语法错误,这种语法错误进行迁移,屡次发生的情况。从相关的调查研究来看,英语语法方面容易发生语内迁移的主要有定语从句错误、时态错误、动词错误等。这些错误的迁移一般来说可分为概括过度错误、忽视规则的使用范围、概念假设错误等几个类型。

3.诱导迁移

诱导迁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课堂上教师、同学和教材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相当多的定语从句,那么学生在说和写时就有可能使用很多的定语从句,甚至在不能使用定语从句的情况下,学生也会出现勉强套用定语从句的情况。

三、语法复习教学的有效模式

高三英语语法的教与学中出现了脱离语境、教学方式单一、效率不高、产生各种负迁移等问题。教学专家梁巍巍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较快、较好地融入学习活动。”因此,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笔者通过对创设语境的研究,提出“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运用反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渗入目标语法,创设相关语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法,学习语法,运用语法。下面以对易混淆的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两种动词的时态的教学为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1.情境体验

首先播放当前社会讨论的焦点话题“小悦悦事件”的视频,然后就学生的感受进行简短的讨论。小悦悦的悲惨令人动容,路人的冷漠肯定会激起每一个学生的愤慨,通过观看视频,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大家都想体验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了思考,为后面的体验作铺垫。然后就“小悦悦事件”中的一个捡垃圾的阿姨设置了一个问题进行讨论:Can you guess why the garbage collector left the place where she had saved the girl?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另一个问题:“Why didn’t the driver stop but escape?”

2.创造性吸收

首先接着之前讨论的两个问题,说明如果司机逃跑被警察逮捕,接下来设置两个关于审讯的填空让学生填写,在填写的过程中,一组运用一般过去时,另一组运用过去完成时,在运用中讲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小悦悦事件”值得深思,然后设置一个问题“Who killed Yue Yue?”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分组陈述一次观点。在陈述观点过程中,学生一般会用到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这个易混淆的时态进行了运用,进行了创造性地吸收。

3.运用巩固

在讨论“小悦悦事件”后,把话题引到中国的交通上来,中国的机动车数量猛增,已经达到2亿多,每天面临交通工具的威胁,请学生运用常见的时态简要描述“小悦悦事件”的过程,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在学生的习作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般过去时和过去完成时,同时也会使用其他的时态,这就巩固了知识,从而完成“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运用巩固”的语法知识复习的一个循环。

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优化

1.优化立体交互式课堂教学氛围

立体交互式的课堂是一种构建立体信息网,综合利用学生视、听、嗅、触、味等五种感官全面高效接受信息的一种教学环境。一方面,多媒体网络能够营造立体的环境,展现了一个生动的世界,把抽象变成具体,把枯燥变为有趣。另一方面,多媒体网络教学可采用界面操作的方式进行人机交互,教学软件和教学声像资料使学生接触视听一体的交互信息,改善了学生对语法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加强对语法与语用的理解,自觉运用语法交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模式,首先要优化立体交互式课堂的教学氛围,使教学设备和资料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情境体验,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吸收知识,运用声像资料使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从根本上改变灌输和题海战术为主的英语语法教与学的模式。

2.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环境

知识的构建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在学习中与周围环境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与略高于自身水平的知识交互中更上一层楼。课后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最终会反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多媒体网络条件下构建课后自主学习环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拥有自己的账号,上网登录选择与自己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登录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实现课堂和课外与学生的全面沟通。

3.建立形成性教学评价机制

形成性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拥有的成绩、情感、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它与终结性评价相对立。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形成性评价教学机制把学生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境体验、创造性吸收和运用巩固等各个环节纳入了考核评价,实现新课标三维目标,把平时成绩和终考成绩有机结合,由结果转向过程和结果并重,从而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传统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着语法知识与语法应用能力相脱节的问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能给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带来新的机遇,这种教学模式创造了融合立体交互式和学生自主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英语语境中掌握语法。但是这种模式离不开多媒体网络环境,目前个别地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创设条件还不够,同时这种模式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梁巍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创设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式[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9).

第3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学生主导;兴趣;多媒体

众所周知,中职英语教学存在学时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更是难于上青天一般。其实在中职英语书中,编者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基础,大纲在对语法要求方面,也并没有像初高中一般,所以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语法,以及一些语法的常用条目。尽管这样,学生一听到要讲语法依然高喊:“老师,我们上初中就不会语法…”“老师,语法真的太难了,学不会…”面对这些情景,我有过放弃,但是作为一名职校的英语教师,我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因为他一直存在,所以只能选择解决。因此,我开始积极努力,终于,当我准备了这次被动语态的课程时,就在心中充满期待,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闪现了新的光芒,我也看到了希望。

被动语态是在英语第一册第一课《长城》之后出现的语法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结合课文,在本节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情境导入

首先,课文《长城》中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1.About 1 million people were forced to build the wall. 在学生阅读并翻译之后,我给大家看了话剧《修建长城》,讲的就是当时劳动人民被迫修建长城的故事。学生看后纷纷都说,那些劳动人民太可怜,以及监工们太暴力…在观看视频之后,学生们明确了解了被动语态的第一种情况: 被迫做某事2. The Great Wall was rebuilt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3. In 1987, it was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 Site.这两个句子我也配合了相应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被动语态常用的另外两种情况:不知道动作的执行者或没有必要知道以及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综合上节课课文《长城》的学习,学生们针对其中的被动语态句子的再一次复习,使学生们对于被动语态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 学生主导

在学习被动语态构成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最常见的语法课讲授的风格,教师一言堂讲授分析。我给出了以下几个句子:

1 .The ball is kicked by him . 球被他踢。

2 .The flower is watered by her.花被她浇。

3. The classroom is cleaned by our moniter.班级被班长打扫了。

通过几个简单易懂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的构成:主语+be+过去分词+by + 宾语。学生总结后,我再简单点拨一下其中的几个小问题,1.be 动词的选择,2.过去分词的构成。

对于本课的重点部分,让学生来主导,而我只是在配合着学生来一起完成。这样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而我也更容易找到学生的难点在哪里!

三、 适当取舍

以前讲语法时,总是会想是否讲解的足够全面,是否讲解的特别完整,以及讲解的是否十分明白。却忘记了一件事,全面了,完整了,自己讲明白了,学生就都听懂,接受了吗?学生的基础毕竟有限,英语课的课时更是有限,他如何把一个语法项目面面俱到的都掌握呢?在这次课上,我也进行了我的课改:只讲解了两个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构成,一般现在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因为一般现在时态被动语态构成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而我只要简单说一下过去时只是在be动词有所变化,学生们就明白了如何构成了。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主+be(am,is are)+动词过去分词+by +宾语+其它。

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主+be(was, were )+动词过去分词+by +宾语+其它。

这是两个在生活中最常用的时态,这也就使这个语法项目的实用性更强。

Eg : The book was stolen yesterday.

I am praised by our teacher today.

The thief was caught by a police yesterday.

如果再讲解其他几个时态的被动语态,暂且不说是否常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另外时态的主动语态还不能分析的很好,如果再加上被动,则会让学生真的是云里雾里一般。不过,其它时态也不是完全不讲,而是要在之后的学习中慢慢渗透。当学生把这两个时态的被动语态运用自如时,再去学习其它时态,也会有事办功倍的效果。

虽然这样是否是对的还没有定论,但我觉得如果像我们上学时一样,每个语法项目都讲解的完整之极,甚至那特殊情况都要背诵的相当流利。这样的教法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讲似乎有些不可能,无论是从学校课程安排,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基础……所以有时真的是有舍才有得!

四、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突破难点是组织教学重要的一环。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直观性教学成为可能。多媒体教学借助其图文、声情并茂的情景,直观地展示某些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境。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既扩大了语言教学的外部环境,又直观地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节课从导课的视频---修建长城,到授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句子的主动与被动:The ball is played by a bird..当学生看到小鸟在玩球的GIF动画时,他们就主动的来进行学习,来参与回答。但是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个环节让多媒体发挥了更好的作用,应该说把学生更好的调动起来了。那就是在练习环节,首先是选择题。

1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__ on October 1, 1949. (B)

A. found B. was founded C. is founded D. was found

2. English ____ in Canada.(D)

A. speaks B. are spoken C. is speaking D. is spoken

3 .This English song___ by the girls yesterday. (D)

A. sings B. is sung C. was sang D. was sung

4 .This kind of car ___ last year. (D)

A.makes B. made C. is made D. was made

5 .New computers ___ all over the world. (C)

A. is used B. are using C. are used D. have used

6 .A new house _______ at the corner of the road.(B)

A is building B is being built C are built D be building

虽然每一个题都有正确答案,但无论学生选到哪个选项,都会出现一个不同的QQ表情,只不过正确的是一个鼓掌,或者是做胜利的表情,但错误的就不同了,有大哭,有皱眉,各种不快的表情。学生们都喜欢极了。正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时也会想看看选错了是什么表情,那我就会让他们告诉我这个错误的选项错在了什么地方。这样,这一个选择题让学生们把被动语态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这里的第6题是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在学生选择时我则先给出了提示,这样一点点的去了解其它时态的被动语态。

这个练习之后,我趁热打铁,出现了第二个练习题,完成句子。但我是用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的,看着一个个GIF动画,让学生来做句子。

1 .Football is played (play) all over the world.

2 .Chinese is spoken (speak) by many people now.

3 .Many trees are planted (plant) in North China.

4 .Rice is grown (grow) in South China.

5. This book is being printed (print) now.

6 .I am often asked (ask) to do this work.

7 .Her homework is not finished (not finish) by her.

8 .The classroom is being cleaned (clean) now.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这节课的练习应该说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总之不同的教学风格等待老师们去创造,去共同编织英语教学丰富多彩的图景,展示英语教学的特殊性。英语课在一直进行着,课改也在一路跟随着!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过渡要自然

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关键。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策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将时间安排得过紧,或者由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而耽误了一些时间,往往造成还没讲完,下课铃就响了的局面,教师只能给整堂课来一个仓促的结尾,有的甚至没有作结尾,就下课了。有的时候讲课内容太少,或者讲授的节奏太快,剩下的时间太多,学生便无事可做,教师只好硬加上一些内容。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合理安排时间,在下课前两三分钟完成教学内容,然后自然过渡到课堂结尾阶段。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

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往往要总结概括出本课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教完“What were they doing?”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今天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回想所学的知识,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点后,还可以对这些要点进行巩固练习。教师先让学生用What和过去进行时造句,然后,以“What were you doing at eight yesterday?”为例,分组对话,或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用A问,B答,B问,C答……一个接着一个的形式进行。这样,能做到学生人人参与,从而在活跃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课程。

三、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教师在结束一堂课的时候,不但要总结归纳所讲授的重点、难点或所讲授的内容,而且还要给学生留下一些拓展的余地。英语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学生想学好英语,只依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多多练习。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英语训练。

上面讨论了课堂结尾的原则。那么,课堂结尾有哪些方式和技巧呢?

(一)首尾呼应式

如果教师使用问题式导入新课,那么,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最好针对所提问题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从而首尾呼应,给人以一种完美的感觉。比如:“A telephone call”一课,在讲授过程中将语言教学融入生活情景,询问一学生的电话号码,然后试着让一位同学给他打电话,引出主要句型:May I speak to…?Would you please tale him a message? 并设置其他情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两个句型自编对话,也可以让学生自定内容,编一个电话对话。那么,在上课结束前,教师就可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现在知道怎样用英语打电话了吧。”这时候,教师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电话对话。

(二)归纳总结式

这种方式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学习宾语从句可采用这种方式。在做了各类型的宾语从句练习题后,教师可启发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出5个要点:1、判断主、从句。2、选择连接词。(1)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陈述句,就用连词that引导;(2)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一般疑问句,就用连词if或whether引导;(3)如果充当宾语从句的是特殊疑问句,不用加连词,就用原来的疑问词作为连接代词或连接副词引导。3、思考从句的语序变化。宾语从句部分都是用陈述句的语序,即:主语+谓语。4、检查主、从句的时态。(1)如果主句是现在时,宾语从句可根据实际情况用任何时态;(2)如果主句是过去时,宾语从句要用过去的某种形式,即: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3)如果宾语从句所陈述的是客观真理或客观事实,时态不变。5、依据主句选用标点符号。(1)主句是陈述的,用句号“.”;(2)主句是疑问的,用问号“?”。

通过归纳,找到规律,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引导观察式

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比如讲完colour一词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事物的颜色。让学生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What colour are they? They are…反复操练,这样,学生可反复练习red, yellow, black, white,grey, green等表示颜色的词,同时,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练习巩固式

这种方法是指讲授内容结束后,教师根据所学的内容,通过布置作业来复习巩固。作业对一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训练运用能力,对于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修正教学方案,指导学生的学习,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5篇

关键词 高中 英语 时态 提高

一、对几种英语时态用法的介绍

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所学的英语时态越来越多,句子结构也变得相对复杂,因此对所学的英语时态有些茫然,有时会混淆时态的用法,为了让学生理清高中时态的用法及结构,有必要在此处进行说明。高中阶段,英语时态的教学已成为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若不及时帮助高中学生弄清英语中时态的用法,必会影响到今后英语学习的质量及对英语这一语言的使用情况。词中各种时态的语态的变化及其复杂,学生也难以驾驭这些时态,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时态的讲解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下主要对动词过去时的用法,动词的一般将来时,动词的现在完成时三种时态的用法做了个简短的介绍。

1. 动词过去时的用法

英语动词过去时在书面用语中表示过去时间发生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过去时态与自然时间的意义并不相同。过去时不仅表示过去,还可以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发生的事情,而且同有些语气词表达各种主观的猜测、意愿等意思相同。英语过去时主要可以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中:首先用在时态后移中,即过去时表达现在的概念时主要用在转述动词过去时常使所属从句的动词的间接引语中,如A:Didyousayyouhadnomoney?其次表达现在时间,即说话人现在询问听话人曾经做过某事的感想,但并不是表达过去发生的,这种情况下的动词多是为了表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如Didyouwanttowatchthismovienow?最后表达假设性过去时,即现在或将来时间某件事不可能发生时,为表示与说话人所期待的相反在某些从句使用中,如IwishIhadsomeflowersofmyown!以上除了第一种用法属于常规用法外,后面两种都不符合语言使用逻辑。

2.动词的一般将来时

英语中一般将来时的最基本的用法是来表示单纯的即将发生的事情,一般用will/shall+动词原形表示将来,如Ithinkshewillbelieveyou.但除了这种基本的表示方法外,常见的有用begoingto+动词原形,如it’sgoingtorain,这种主要表示意愿,通常begoingto后接动词go和come时,通常直接改用其进行时态。beto+动词原形也可以用来表示将来,主要是为表达说话人在计划中即将发生的动作。beaboutto+动词原形也表示将发生的,但此种用法与其它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与具体的时间状语连用,而且在美国英语中还有打算之意,学生在用此种表达方法表将来时切勿用在具体时间句中。另外bedueto+动词原形,be+现在分词,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分有按时间表将要发生某事,按计划要发生的事,按规定预计要发生的事。如Sheisleaving,TomorrowisTuesday.

3. 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态

现在完成时表与现在有联系,但在之前已发生或完成的动作与状态,也可以用在表示持续到现在的动作与状态,一般用have(has)+过去分词表示。现在完成时与其它时态不同之处在于强调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通常与模糊的时间状语连用,如Shehasfinishedherworknow.它另外一种意思还可以表示持续到现今的动作。现在完成时可以用在特定的语句中,如Itisthefirst/secondtime….That,Thisisthe…That从句中。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突破时态教学

虽然以上仅简单的介绍了英语时态中三种时态,并不是为了说明这三种时态很重要,其它的无光紧要。在英语时态学习中还包括现在时、进行时、现在进行时等常用的英语时态,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学生虽然在英语时态教学方面下了大量功夫,但效果不尽人意。那么如何突破英语时态教学难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解决英语时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针对英语时态的特点,以下从汉英同步教学,分布教学,时态汇总教学方面简要的论述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

1.汉英同步教学

传统的英语时态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依次安排备课,此种教法缺乏连贯与系统性,在英语时态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不大,学生也不明白英语课堂学习的目的在哪,因此使用汉英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在课堂上设问当你做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时段、状况下发生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出,以学生做锻炼在上周、这周、现在时态下用英语表达即Shewrotehomeworkeverydaylastweek.Shewriteshomeworkeverydayinthisweek.及Sheiswritinghomeworknow.通过以上例子,并把例子相互比较,可以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时间状语中,句子动词的形式发生了何种变化,从而轻松的领悟英语时态的含义,在学习中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更易轻松的掌握时态的用法。

2.分布教学

在进行英语时态教学中,可以把各种时态分开来教,并通知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教师首先可从时态的用法开始教授,掌握基本用法后,再对句子结构中其它用法进行相关讲解。此种做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各种时态的同时,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牢固掌握各知识点。如就be动词或write等动词最基本的形式及其变形被动式、现在进行时、完成时等时态讲解后,并在学生充分理解后,把各自用法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解析,是同学了解的更透彻。 转贴于

3.时态汇总教学

根据以上汉英同步与分布教学后,对各种时态进行串讲,提高学生对英语时态的实际运用能力。此种教法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各个击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进行时态汇总教学中,我们可以首先把不同的时态分配给各个小组,然后派各个小组的成员讲解各种时态的用法,及在句中使用等,在成员讲解时,小组成员也可以对成员的讲解进行补充,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一同选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奖励,以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以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从篇章中进行英语时态教学

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在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觉得英语的学习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学起来比较简单,掌握简单的动词时态变形,记住典型的时间状语就可以学好英语了。可是若从整个文章中来看英语,对时态的运用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不易理清,虽然有些时态如现在时、现在完成时单从某个句子看来,用起来没多大差别,可是运用的环境不同,复杂程度也就不同。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由于时态多在单句上运用,它对时态的要求不高,学生只要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及特殊的状况,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时态的了解,下面我们从把握文章中与篇章类型保持一致,时态不一致的理解等方面来讲解提高英语时态的教学。

1.与篇章类型保持一致

经过研究表明,篇章的类型与时态的选择间有很大关系。一般在专业的文章中,摘要部分多用过去时,序言主要用现在完成时,但在文章中若引用其他人的观点时,句子的时态选择多与作者的观点有关系,但经过调查表明在所有类型的文章中,现在完成时占据主要的部分。不同的文章类型有着不同的时态用法,所以依据文章来理解时态用法,是学好时态的重要途径。如在叙事文章中多用一般过去时,但现今也有采用现在时态的,当然,学生可以依据文章的内容猜测,作者用现在时叙事的原因在何处,这样有目的阅读,可以展开学生心理活动,更好的理解时态。

2.时态不一致的理解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在强调句子时态前后必须一致,可是在大多叙事文章中,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如“Inmanyexperiments,peoplewereaskedtositquietly”。若学生没有结合文章来认识英语时态,在进行阅读时,必会产生疑问,甚至怀疑之前所学知识。叙事文中句子之所以时态前后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动词时态不一致,在文中起着衔接作用。在文章某些实验分析结果中,由于有些实验结果具有通用性,因此作为作者观点直接引用时,一般用现在时,如“Thesearewaysthatpoorselfimagesdevelop.”此种用法表明了学生进行阅读时,应注意时态的变化,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理解作者的观点。英语各种时态在连句成篇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它也具有篇章作用。

总而言之,要想学好高中英语的各种时态,学生首先必须对各种时态最基本的用法进行了解并加以区分。除了学生自己花时间努力学好英语各时态,这是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还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研究出一套最适合高中学生学习英语时态的方法,并引导高中生通过阅读文章,领悟时态的功能,以提高学生对时态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世宇.在英语时态教学中运用“时间坐标表示法”[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2】美.英语时态、语态、介词填空练习题[J].中国远程教育.1983年02期

【3】谢应钦.英语时态综述[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5年02期

第6篇

在小学英语中,语法知识点的教学是一个重难点。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或记不住知识要点,如各种时态的用法和变化、情态动词的用法、名词复数的变化等,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挑战。下面,笔者就提高小学英语语法题得分率谈谈自己的三点做法。

一、讲练结合

现象:

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中重视讲解语法知识的结构、变化规则,强调学生模仿造句等,却不呈现任何练习题供学生操练和思考。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On the farm”一课中,老师讲解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过去式的变化后,要求学生照例句回答:“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学生通过模仿能正确说出 “I watched a film/played football”“washed clothes...last weekend”等句子,却不明白动词过去式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到了做作业时,学生依然会犯“I watch a film last weekend”“I often played football at the weekends”这样的错误。这时,老师不得不又花时间补充讲解动词与时间状语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策:

教师应该避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分开,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在课堂中,当学生通过模仿能正确说出“I watched a film”“played football”“washed clothes...last weekend”等句子后,教师就应该呈现一些练习,供学生比较动词与时间状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My sister______(have) many beautiful stamps.

2.We _________________ (have) an English lesson now.

3.My father ________(cook) last night.

通过练习和反馈,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有了深刻印象,在接下来的作业和测试中就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二、用儿歌或口诀的方式

现象:

在平时的语法知识教学中,某些知识点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依然有学生会做错。如BE动词的用法,学生从刚学英语时就接触了,但是到了六年级,学生还是会做错有关BE动词的题目。如下题:Where________(be) you from?I________(be )from Shanghai. 学生还会出现“Where is you from? I is from Shanghai ”这样的错误。

对策: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未能深刻理解和记住该知识点的用法,虽然教师重复讲解该知识点,但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记忆不深刻。这时,教师可以将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或口诀,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法知识点。如笔者在教学BE动词时自编的儿歌:Be妈妈有三个娃,am、 is、 are, 我用am, I am;你用are, you are;单数形式用is,he is, she is, it is;复数形式都用are ,we are ,you are, they are。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背诵歌谣并结合适当的练习,BE动词的用法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类练习中就不可能再次出错了。

三、找出关键词,学会自我检查

现象:

有些零碎的知识点并不适合编成儿歌,且儿歌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学生也记不了太多的儿歌。如like后面可以接名词,也可以接动名词形式;would like to do和want to do,都表示“想要做某事”,后面的动词用原形;情态动词 can /should/ must/will...后面的动词也用原形等。

对策:

这些零碎的知识点,数量太多且之间没有逻辑性,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可将这些零碎的语法知识点分别总结成几部分,每次让学生背诵10条或是20条。如:like doing/would like to do /want to do /talk to sb about sth/be good at doing/do well in doing/as…as 中间用原形/情态动词+动词原形/how many+复数形式/助动词+动词原形等。

在学生能记住以上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圈画出关键词来检验所做试题是否正确。如下题:

( ) Suyang likes______ a walk in the park with her friends on Sunday.

A. take

B. taking

C. took

在这道选择题中,学生通过圈画出关键词likes,快速想到知识点like doing ,进而确定选择B选项taking。

第7篇

一、有“Topic” 就必然有“Discussion”。

当前初、高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四课一单元,每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产生一个语言功能项目,一个语言功能要按四课时渐次完成。两个相邻单元往往相关联系不大,因而造成的遗忘率相当高。例如初中英语第二册(下),Unit 15 Making telephone calls, Unit 16 是有关Talking about the seasons, 前者关于打电话的话题,后者是谈季节的话题,几乎毫无关联,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很容易把没联系的旧知识忘却。然而,经过讨论的东西是印象深刻的,这大概也是本套教材编写者们的初衷吧。

二、依据“Topic”设计课堂教学

首先要“吃透“教材,针对话题所涉及的功能备好每一个单元的课。例如:JEFC,SB2.Unit 15 Topic----Thanks for the message! Functional. Item----making telephone calls.据此,教师要设置一些打电话的情景对话,复习曾经学过的一些相关用语,引出新的话题:电话留言,谈论去年十月在农场摘苹果的情节等等。教师把整单元内容融为一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把话题展开,通过电话形式讨论,进而得出相关的新知识方法,恰到好处地把语法知识there be结构的一般过去时态及Could……?表示有礼貌请求融入话题中运用、推敲。

其次,教师要把融合好的话题分四课时讨论。一课时设计两个对话复习打电话(师生之间)。然后讨论:被call的人在场的情形怎么讲话,不在场的接电话人怎么讲、怎么做,引出电话留言。紧接着学生之间对话讨论以下内容:Kate and her mother are cooking at home. Li Lei calls Jim, but Jim isn ’t in. Kate takes a message. etc.二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此话题:Can you talk about what Jim will do when he ’s back?学生自由对话、讨论、最后公开表演。教师在学生中间帮助、指导。解决生词和语法困难。三课时,教师给出Topic: Li Lei wants to show a photo to Jim, it’ s about working on a farm, can you talk about that experience?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然后或听或读一些相关语言材料。四课时,教师让学生讨论:what’ 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How do you make it? 然后自设情景对话,并做一些相关的笔头练习加以巩固,突出单元重、难点。

三、“Topic”话题讨论并不是与听说读写“四会”要求相悖,而是相携相助的。教师可用听力材料引出讨论话题:可用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话题讨论式的说,是启发思维、摒弃以往“被说”、模仿说、看图说、套用说等的共同缺点——被动说。它是创造性的、可发挥的、真正能体现语言学习需要的能力训练。关于读的能力,教师可用阅读材料讨论话题,可用其加深听、说中,纠正说法;可用其突出重点,词汇语法等。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讨论能力,扩大知识面,获取讨论材料。关于写的方面,学生可以笔答讨论,可做相关练习题目,做话题讨论小结(类似笔记),在讨论中也可做讨论提纲、搜集相关材料。总之,话题讨论的过程即是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提高的过程。

四、“Topic”话题讨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话题讨论,首先消除了尖子生与后进生之间的界限,使每一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参与进来,其次,消除了师生之间的拘谨,学生可以轻松地开动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Topic”话题讨论,教师旨在“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在话题讨论中是编导的角色,通过教材,定话题、激兴趣、讲方法、教知识、解疑难等,做好引导工作和调控工作,最终能达到教学目的。“Topic”话题讨论授课法,实际上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在讨论中因为定下的话题(Topic)可能涉及很广的知识面,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会琴棋书画、要能说学逗唱,对于这些才艺教师不精,但务必通,才能使课堂生动活跃、变幻无穷;另外,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课堂讨论方向,否则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尽管如此,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在英语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必要工具的今天,同行们定能同意此法。

六、“Topic”话题讨论授课并没有脱离教材,并不忽视新的知识点。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音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59-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教学艺术。教师怎样组织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英语教学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注重语音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听、说、读”都是语音教学,并且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的入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语言必须要清晰、流利、准确。特别是七年级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于农村,这些农牧民的孩子大部分是初学英语者,他们在小学加授藏语,在家说藏话。藏语在语素、语序、语调等方面与英语有相似之处,所以老师清晰的语言,准确的语调、流利的口语会对学生产生英语语言美的感受,会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和藏语的相似之处,从而排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

少数民族地区,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教育教学环境相对落后,农村小学加授藏文,县城小学和部分乡镇小学加授英语,所以升入初中后,学生质量层次不齐,学生差异更加悬殊。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无论是采取“低起点、小步子”,还是“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都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关键是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体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1)目标分层

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前一定要仔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内容,提炼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他们可以根据各自对应的目标进行学习与训练。

(2)分层练习

每节课要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认知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充分展示自己,从中得到收获,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3)分层提问

每节课都要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提出问题由易到难,提问学生由差到好,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差生的自信心。教学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达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4)分层布置家庭作业

这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方法,我布置家庭作业从不“一刀切”,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抄写、背诵或做题,因此我的学生都能保质保量完成家庭作业,三年如一日,学习效果显著。

2、调整教学内容

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重点语法是现在完成进行时,而九单元是现在完成时。如果按部就班教学这两节内容,就会事倍功半,学生学得稀里糊涂,因为现在完成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经常和一般过去式混为一谈。我对这两节的教学是这样安排的:先用一节课时间复习一般过去时态,重点强调动作发生在过去,通常和某一过去的时间状语(yesterday\last night\last year\three years ago)等连用。

例: I bought a new bike yesterday.

He went to Shanghai last year.

接着进行第九单元现在完成时的学习:

动作发生在过去与现在有联系,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有时无时间状语,有时和一些表示过去的不确定的时间状语连用(many times. already. yet. before…)

表示动作从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有可能持续到将来,用于延续性的动词。常与段时间连用(since…,for…)其结构是“have\has+过去分词”

例:I have seen the film.(我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了)

He has lived here since 1992.(强调他还在这里)

学完本单元后,再用一节课时间复习现在进行时,说话当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其结构为“be + v-ing”

例如: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now.

然后学习第六单元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动作在过去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有可能延续到将来,常与时间状语(since…,for…)连用,与现在完成时可以互换。其结构“have\has been + v-ing”

例如:He has been sitting here for an hour.

(这句话说明:一小时前他在这儿,现在还在这儿)

The children have been waiting TV since six o’clock.

(这句话说明:孩子们六点开始看电视,现在还在看)

我调整教学内容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渊博的知识为载体的业务素质

尽管现在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我们目前的教育还离不开考试。社会家庭特别关注的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提高成绩,老师首先应当是终身学习者,要以渊博的知识做载体,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

1、课堂用语简明、准确、生动、逻辑性强,能够引人入胜。

2、板书工整。版面设计合理,图文并茂,具有科学性、可变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要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3、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强。讲课时应做到以千变应万变,教师要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可变性,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更重要的是要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确定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策略的整体设计,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入手,不断形成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由浅入深的学习。

例:我们在七年级学习了“by oneself,单独、独立”,八年级下册中有”I think I’ll live in an apartment with my best friends ,because I don’t like living alone.”

此时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认识到alone = by oneself.

例:I do my homework alone (by oneself)

同时我会继续延伸

例:My parents are out ,I’m alone at home.

然后进行比较讲解,让学生总结出:alone 即是adv,又是adj.然后再做一个例子

例:I live in a lonely room ,I’m alone,I feel lonely.

第9篇

一、传统教学中师生对教材的使用分析

1.教学方式的被动

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递是接受式的,教师单纯地“教教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将知识纳入头脑中。学生形成的学习方式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是单一被动的,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使教学由原来的“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技巧,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2.接受学习的桎梏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和冷落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学习的内容没有以问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学习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扼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新课改下,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自立、合作、探究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

3.忽视情感的因素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忽视了“情感”因素。情感指学习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与自主性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新课程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把更多“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要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就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新课改下运用教学资源的概念认识

教教材就是指教教科书。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即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培养学生素养。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做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教科书的奴隶;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课本不是教学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师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

三、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

1.“调”相关资源

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调整单元的先后顺序,调整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可以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如人教版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特殊问句及其回答,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可以和当前的各种考试相互链接,尤其是激发师生教与学的动力的中高考,或者直接地把中高考真题纳入学生的教学训练中,作为教学有效性的反馈练习。

2.“改”学习情境

改变学习情境,诸如问题探究的情境、教学游戏的情境、现实生活活动的情境等,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改变例题、习题,用以凸显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语言学习工具性的特点。

3.“增”学习活动

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如情境会话活动、生日聚会活动、植树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学以致用,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涨,课堂教学自然高效。

4.“组”教学内容

重组教学内容,可以是单元类型的重组,可以是日常用语的重组,也可以是选定短语让学生创造出各种生活情景的对话重组。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组合教学资源,目的是激发师生教学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5.“挖”创新思维

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始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想。

四、案例及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呈现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案例: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1a~2c Section A Go for it! 8A 人教版)教学活动

课程教学任务简介:①学会描述食物制作过程;②能按照制作指令完成食物制作。具体内容是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图片、现场制作及听录音等途径,熟悉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制作指令及过程,并学会制作。

通过与学生简短交谈及一个小活动热身,与学生一起阅读一个关于Tommy的故事,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在利用课件幻灯片教学新词汇和制作指令后,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学生熟悉制作指令并进行制作过程的叙述,即运用目标语言。运用情境教学,引入两个活动――“Play a PK game”(“PK游戏”),“Miming”(“哑剧表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自身潜能被发掘的喜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寓学于乐。在学生充分习得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再以课本为载体,乘胜追击,增加让学生探索创新的学习资源――“Show your talent”(There are four recipes about making foods.Put each recipe in order.)。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帮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在顺利完成本课时两项教学任务之后,跳出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因素,提出Why do we learn to make foods?(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食物制作?) What did Tommy make a milk shake for his parents to show?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最终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第10篇

但是,影响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因素仍旧存在:

1.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互动的重要因素。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共同体,只有教师的组织意识,而没有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如何是互动不起来的。不少中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缺少多读、多说、多交流的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自愿举手,也很少自我表现或与他人共同表现。从学生这方面看,没有交际性,缺乏主动性,表现欲低等现象极大地制约了课堂师生的良性互动。

2.互动对象存在差异性。教师提问成绩好的同学人均次数多,而成绩较差的同学获得的机会偏少。教师在选择互动内容上,对好学生的提问通常稍难一些;而对较差学生提问时倾向选择简单的问题,在评价时倾向于给出“正确”或“错误”的简单评价。互动出现障碍时,教师通常较少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和表达机会,转而选择其他学生继续提问。尽管教师的做法是出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目的,但上述差异性体现出中学英语课堂互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形成了小范围的有条件的互动,这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不利的。

3. 互动模式单一。目前,在英语课堂中,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占到绝大多数,师组互动所占比重较少。“控制―服从”为中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主要模式,相互切磋型的互动较少。同时,绝大多数互动有教师发起,由学生发起的互动较少。如此的弊端在于: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互动有教师控制,学生的反馈多数在教师的预期中,低效和无效的师生互动仍然居多。

另外,在教学层面上,师生互动拘泥于“提问―回答―反馈”的模式。教师对于互动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将互动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如果教学方案和技巧都比较单一,难以产生氛围浓厚的良好互动效果。如在英语互动教学中,问答式较多,分组讨论式较少,直接影响互动的频率和幅度。

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新理念是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的。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的获得等都依赖于课堂,取决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因此,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而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是Interaction和Situation的一种结合,是将句型训练、情景对话及学生的自主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交流的同时,创造性地改编对话并充分运用身体语言进行表演,实现对目标语法结构的吸收和内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

首先,要搭建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的平台。

“互动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整合,尤其是抓住了在教学过程中“师”与“生”这两个重要主体,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相互作用,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过程从原来强调“教”忽视“学”,后来转向强调“学”又忽视“教”等偏离,最终开始走向“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整合。广义的“互动式教学”,是指学校教学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式教学”,则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内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科学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其教学的互动性不断发展。互动教学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

第二,增进与学生有效的情感互动,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重点要做到三点:一要关爱学生。教师要有丰富的表情语言――和蔼、可亲、大度,说话有礼貌,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能容忍学生暂时性的、过渡性的错误,不呵斥、批评、讽刺、挖苦学生,多给学生以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二要建立师生的互相信任。信任对于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使互动更生动,更积极。信任的基础是尊重,在课堂互动中,师生彼此要相互尊重,学生出现差错要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出现差错,也应该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三要注重激励。初中学生正处于自尊心较强的年龄段,而英语课堂的互动过程是容易出差错的过程。纠正差错是必要的,但不能批评嘲笑,应关注学生的感觉,要对学生的回应与参与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这才是互动的实质所在。

第三,注重学习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是教师实施课堂互动的必要工具,掌握了教学技巧,就等于取得了课堂互动的钥匙。首先,要善于学习教学技巧。要注重从教法书刊上学习,或从老教师课堂教学中学习。其次,要注重实践和积累。亲身的实践是掌握教学技巧的最好老师。再次,注重互动方式的创新。互动方式不是单一的,是多样的。在英语课堂上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只要教师创设好情境,正确引导学生管好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让组长负责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作为小组一员的责任,促进学生互帮互学,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教师教学技巧与学生学习策略的完美结合。

第四,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分一定的步骤展开。可建立4至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复习“各种时态”时,有的小组就选用“记者采访”的形式练习句型的运用,一人充当“记者”,其他人则当作被采访者,或介绍自己的学生日常生活(一般现在时),或讲述过去的经历(一般过去时),或畅谈毕业后的打算(一般将来时)等。当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后,又有的小组设计了“警察调查案件”的情景,在练习中自然地运用了以下句型──

警察:What were you doing at 9 last night?

Where were you doing that?

Did you see him at 9 ?

What was he doing?

嫌疑犯:I was?…ing?…

目击者:He was?…

I was at?…(in…).

实践证明,异质小组的活动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生生间的互教互学可收到教师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均衡发展。

第五,重视学习活动的体验性,促进知识的内化。

活动的体验性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言。教学中的体验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成过程的体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展开的过程,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产过程”,领悟探索发现与经验积累的乐趣,进行求实态度、探索精神与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二是课程文化的体验。通过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的对接,在小课堂连着大世界的氛围中吸吮人文思想的乳汁,共享表达与聆听的愉悦。三是创新性活动的体验。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和意志品质。

第六,练习评定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或恰如其分地给学生颁发最佳拍档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等。课内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对其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也不急于讲解,而是采取全班讲座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教学时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在教材的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练习中,可以这样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动物。要求描述出它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及外形特征等。并要求给出自己喜爱它的理由。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思维,大胆创新,每个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知识,紧扣要求,写出各种优美篇章来。评价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最后,交际互动结果的评价。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正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教学专题研讨会、教育专家交流会上,迅速成为教育界的又一个热词。那么,英语核心素养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素养,首先应当建立在能力之上,它需要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与能力;其次,在认知的基础上,延伸出基于个人理解与判断趋向的一种审美与观点;最后,深化并升华为一个大方向,即宏观角度上的态度。因此,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教师应当从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文化认知、情感道德、价值审美这五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基础知识――以教材为核心

基础知识是学生英语素养的最根本所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首先应当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这就需要以教材为核心。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例,每一个单元的前半部分都设置了三个基础模块,分别是“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它们分别从单元主题、情境对话、词汇学习、语法学习来展开整个单元的学习。因此,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是:文化主题、口语交际、单词词组、句式表达、语言语法,教师应对此逐一开展教学。比如,牛津初中英语7A第一单元This is me!,学生要掌握:用英语和别人打招呼、用英语介绍自己、学习描述人的方式、用英语介绍自己或他人、name是可数名词、名字与姓氏的英语表达方式、词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be good at”“over there”,自我介绍的句型、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固定词组be born、一般现在时的含义、一般现在时中谓语动词的形式等内容。这些零散又细碎的知识点分布于教材的方方面面,教师要逐一挑出来为学生讲解,然后帮助学生整合并完成整个单元的最后模块Task,用英语短文进行自我介绍。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紧紧以教材为核心。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认真参考教学要求和大纲,梳理出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模块中的知识点。

二、方法技能――以解题为手段

方法技能是指学生在接触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实践英语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更直白地讲,方法技能是指学生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学习基础上,掌握诸多英语知识后,如何将其合理地应用。这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解题”来强化训练学生了。从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来看,基本语法包括:名词、代词、数词、介词、介词短语、连词、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冠词、动词(情态动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这些知识点都会在学生的日常练习题及考试卷中以各种题型出现,而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就成为学生解题效率高低的关键。比如英文写作,学生是否懂得通过灵活转变句型可使文章不局限于单一简单的陈述句上。比如阅读理解,学生是否懂得通过抓住关键词来快速地捕捉到阅读文章的主题思想等,这些都是学生英语方法技能的表现。

三、文化认知――以宣讲为方式

文化认知是指英语核心素养中对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的一种认识与了解,这属于渗透于教材内容选择之中的“软技能”,因此,教师要以宣讲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住”这个领域里,牛津初中英语中的7A Unit 5 Going Shopping、7B Unit 1 Dream Homes、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几个单元分别从西方国家的街区环境、城市设施、购物环境、商店名称、城市变化、房间名称与功能、家具名称等来说明“居住”这个话题,如在讲到街区的表达方式时,我们习惯由大到小地按照省份城市区域街道门牌号这种方式来表达,而西方国家则习惯由小到大地按照门牌号街道区域城市州名/省会这种方式来表达,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常常通过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教师要将它们点出来,以宣讲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比如“旅游”这个话题,牛津初中英语中的8A Unit 3 A Day Out、8B Unit 2 Travelling、9B Unit 3 Asia,这几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西方国家名称、首都、重要景点、旅游相关活动、世界公园、主题公园等,这些都是丰富学生外国文化认知、开拓眼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同理论推、同题延伸等方式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情感道德――以情境为背景

情感道德是指英语核心素养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等意识流层面的一种感情,比如认同、赞同、接受、否定、抵制、反对、中立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时可以以情境为背景来设定。以牛津初中英语9A第三单元Teenage problems为例,这个单元介绍了青少年中比较普遍且容易出现的问题,在Reading里讲到:主人公Millie抱怨每天都要完成非常多的家庭作业,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能够投放于自己的爱好上;另一位主人公Simon是一个足球的狂热分子,每天都会在足球上花费大量时间,他目前对自己的这种热爱产生了一点怀疑与犹豫。很显然,这两位主人公的做法都是比较“极端”的,一个过度学习,一个过度娱乐,他们没有平衡好学习与放松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分别扮演两位主人公及其父母,还有专家,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从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的两种不同理念来讨论。如果是中式教育,教育家会提出什么建议;如果是西式教育,教育家会提出什么建议,等等。情感道德是一种比较“虚”的东西,教师要触碰到学生的心理,从而进行正确地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僵化教条式的教育。因此,以情境为背景的情感道德教育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五、价值审美――以话题为探究

价值审美与情感道德一样,同属于英语核心素养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等意识层面的一种感情,它与情感道德对比起来,更多了一些自己的价值判断,比如认同的原因是审美,反对的理由又是审美,等等,它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表达态度,而是让学生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想法,因此,教师要以话题探究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以牛津初中英语8A第二单元Travelling为例,这个单元讲的是“旅游”这一话题。我们所知道的现状是:中国人出游一般都会在法定节假日时,因此在特定节假日里,各种景区总是人满为患。西方人出游时间则不固定,类似于中国人的这种情况较少。再者,中国人出游多是拍照并发朋友圈,西方人则强调出游时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感,等等。在这个话题下,中西方有很多不同,教师可以抛出各种话题让学生讨论,并在讨论中关注中西方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旅游”的看法。当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就是价值审美的一个积累与培养过程,学生不再停留在“听说”,而是朝着“我认为”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价值审美的培养,并不是虚无空泛的,它体现在具体的事件和话题之中,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抛砖引玉”。

如果给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一个大方向的说辞,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它贯穿并表现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行为的一种意识指导与责任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文化认知、情感道德、价值审美这五个方面加强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其内心受到触动与熏陶,从而在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