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9 15:0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进行“文明班级”和学生评优评先,重点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利用少队活动课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微信公众号、板报宣传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扎实开展读书活动

结合“世界读书日”和阅读课活动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和鉴赏力,升华学生人格为出发点,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和科学的学习观,净化学生心灵,夯实学生基础,丰富学生内涵和品德。通过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校园浓厚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培养小学生酷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在读书与实践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组长之间的联系。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少队组织将进行“三率”检查。一查仪表干净整洁率;二差“三乱存在率”(乱嚷乱叫、乱丢乱弃、乱打乱闹);三查“四姿”达标率。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四)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教导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五)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六)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八)安全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课和公共安全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育和引导学生不参与有害身心健康的电子游戏、不到网吧上网,重视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等,加强防范意识教育,创建安全文明的校园。

五、工作安排:

三月份

1.举行开学典礼,组织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

2. 安排寒假实践活动展评,上交假期各类资料,评选优秀队员。

3.开展“行为规范月”和“学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

4. 举行逃生演练(防震主题)。

四月份

1.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

2. 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3. 举行逃生演练(防踩踏主题)

五月份

1.劳动节手抄报评比和劳动实践活动。

2. 举行逃生演练(消防主题)。

3. 勤学教育。

4. 班主任例会和培训。

六月份

1.庆六一文艺汇演。

2. 举行逃生演练(防震演练)。

3. 进行惜时教育和安全教育。

七月份

1.撰写学生评语,评选“三好学生”做好汇总与表彰工作。

2. 评选文明班集体和文明学生。

第2篇

一、构建德育管理体制,落实德育队伍建设

(一)健全管理机制以“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办学思想为指导,我们诸暨市职教中心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建立了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实行校长负责领导的三级管理:校长室———学生处、学部———班主任。从校长到职工、从门卫到生活管理老师、从校车司机到食堂管理员,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了一种教职员工人人参与、层层落入的工作机制。

1.全员育人导师制根据“育人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我们实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其具体办法是:(1)由学部长统一协调,征求班主任意见,各任课教师根据本人任教班级及各班实际,分别选定4-5名学生(2-3名“差生”,1名中等生,1名优生)进行“学习帮扶”、“思想帮扶”、“心理解惑”,做学生的导师。每名导师每周至少与所带学生各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习方法、心理解惑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设想。(2)各学部建立导师工作记录袋,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谈话时间、地点、谈话主题以及谈话人的感受)。德育处通过导师的谈话育人材料,对该导师的评价,以及学生思想状况、学业成绩的变化等项目对导师进行量化考核,教务处把该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工作中去。“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尖学生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共同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使教师自觉地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接触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个体健康和谐地发展。

2.新生军训制学校要求新生入学后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这个军训是融军事训练、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主题班会召开以及教唱革命歌曲、看爱国影片、学做新式体操等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训练。每期军训结束后,各班要进行成果展示并评奖。这一制度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团体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对学校和班级的热爱。

3.学部责任制学部责任制要求各学部教职员工,在校内外遇上学生权益受侵犯时,或学生违纪违规时,不管你是不是这名学生的班主任,也不管你有没有教过这名学生,都负有处理该事件的责任。否则你的师德考核便会受到影响,而这将直接影响到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各学部的考核。

4.指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我校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学校的制度中,有关学生管理的内容,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建立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卫生和纪律监督的制度,每天由学生干部到各班,对班级纪律、卫生质量和晨读进行检查与督促,并给予考核。

(二)紧抓师德队伍建设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线,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包含着道德信息。为保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我们学校很重视抓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激励和考核教师师德师风的机制。为了强化过程监督,学校还建立了行政值周领导巡查督查制度,并要求教师自觉接受领导与学生的监督。同时,选拔和鼓励德才兼优、业务过硬、工作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学部团支书,并要求班主任、团支书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团会,教务处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每月检查,教案要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教案不能进课堂。除此以外,学校还经常以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活动为载体,推介高级德育先进个人、家长满意教师等事例,感召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二、以校园主阵地为主体、实现环境的德育渗透

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纯净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我们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促进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抓住第一课堂,改革教材教法设置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通过学生自我形象设计课程、社会服务课程、组织管理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理论学习课程的设置,发展他们服务社会与集体的意识与能力,并逐步形成以德育课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改变为龙头,班团队课为主阵地,相关学科德育渗透为补充,每个月的德育主题分解、细化、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德育教育链条。

2.利用好第二课堂、开辟好第三课堂乃至第四课堂,寓教于乐通过升旗仪式、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和谐共处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全校性地开展了“远离,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反对”、“校园巾帼建功”等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网络、电影电视等途径进行隐性宣传,拓展活动新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歌曲演唱比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音乐、舞蹈、体育达到完美的结合,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3.净化校园内外文化氛围,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实施了“校园净化工程”:一是通过主题团队活动,对未成年人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清不法出版物和不良活动场所对自身成长的巨大危害。二是发挥团队组织的模范作用,动员共青团员、建党积极分子自觉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不良场所,主动检举和上交不良出版物。与此同时,学校努力赋予校园内部以优美的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采取多种筹资渠道,新修了设施一流的学生食堂、实验楼、学生公寓、图书馆。走进校门,规范的校园布局和随处可见的绿色植被使整个校园处处呈现一派洁净舒适、明朗清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校训令人振奋。校园信息厅里的宣传栏、黑板报及时反映着校内外、国内外的新闻大事。班级宣传栏的布置各具特色,内容广泛、主题鲜明、富有情趣,学生能根据班级的特点,自己设想、编辑、组稿。清净、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会无声地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到熏陶和渗透作用。

三、构建全覆盖式社会化教育网络

在思想道德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要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适宜的方法就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要用真理和真情来说服学生、打动学生就必须密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使之形成一股推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合力。

(一)家庭教育方面

1.时刻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点点滴滴,我们都与家长及时保持联系,请家长来校参与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同时,通过创办《家教园地》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人方法,向家长宣传介绍为人父母应有良好表率作用等,提高了家长管教子女的水平,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了较好的家庭环境。

2.定时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做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图报。我们定时欢迎家长到校到班进行心得交流,让学生体味父母的疾苦,这已成为我校的常规。通过这些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二)社会力量方面

1.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教育阵地。把“张秋人烈士陵园”作为学生的第二活动课堂。

2.邀请社会人士对学生进行教育。邀请“关公委”等德才兼备、有责任心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老党员、老专家对未成年人搞讲座,作报告,讲故事,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增添了鲜活的内容。此外,我们还聘请城西派出所的副所长担任我们的法制副校长,由他们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相关教育。

3.重视学生德育的社会体验实践。我们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与他们的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双手、大脑,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磨练,练就真正的才干。比如我们充分利用假期这个社会大课堂开展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给贫困家庭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学习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或自理自护常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社会公益教育、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体验亲情等人间温情并接受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总之,在社会力量方面,我们充分调动了一切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力争形成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大限度的合力。

四、德育管理的实践反思

通过几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但我校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还有让人忧虑的地方。受生活小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相对淡薄;亲近新观念、新文化、新时尚,但传统美德相对缺失;个性发展比较丰富,有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但礼让精神、集体精神、协作精神相对较差;浮躁心理比较普遍,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为此,我们的德育工作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遵循科学规律,用科学的发展观育人,避免盲目行事。中职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分辨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理性思维少、易产生冲动等特点,我们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掌握其成长规律,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热点,在保证教育内容健康向上的前提下,使教育的形式新颖活泼,保持对未成年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