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像检查技术

影像检查技术

时间:2022-06-18 10:42:11

影像检查技术

第1篇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肺癌每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总和[1]。在美国每年有超过十六万人死于肺癌[2],贾世杰等[3]在对2002~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病死率水平及变化趋势调查中发现,标化病死率排在前3位的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肺癌病死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癌在进展期前通常是无症状的,且有10%是在与肺癌无关的胸片检查中偶然发现的。所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肺癌时已经到了进展期,此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往往受限,而且患者的预后很差。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仅为16.9%[4],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earlylungcanceractionprogram,I-ELCAP)已经证实了Ⅰ期肺癌患者术后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88%[5]。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是指肺实质内单发孤立的圆形或类圆形、直径小于或等于3cm,不伴有肺不张、无淋巴结肿大或肺内其他异常的病变[6]。SPN包括肺癌、感染、转移瘤和良性肿瘤等,SPN的临床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因此,对SPN的病因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能够极大地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显著地提高了SPN的检出率及肺癌的早期发现能力。现就SPN筛查相关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

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低辐射剂量仍然是检查胸部疾病时最广泛使用的成像技术。近年来,DR的时间减影技术通过对同一患者的先后两次检查图像的减影,可以消除如肋骨及肺血管等正常组织的影响,Sasaki等[7]研究证实了使用时间减影技术(AUC=0.990)与未使用时间减影技术(AUC=0.951,P=0.028)和双重阅读方法(AUC=0.890,P=0.002)相比明显提高了肺癌检出的准确性。在日本,时间减影技术已应用于临床。DR的双能减影(dual-energysubtraction,DES)技术是利用高能和低能的X射线获得两幅原始图像,利用骨和软组织衰减的能量依赖性通过图像处理以单独显示骨组织和软组织的数字减影技术。由于双次曝光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受到运动伪影的影响。计算机X射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单次曝光DES技术[8],使用由一个只允许高能X射线光子通过的铜过滤板分开的两个片匣同时接受曝光,在第一个片匣上形成正常的胸片,在铜过滤板下的第二个片匣上生成骨组织的图像,再通过减影就可获得软组织图像,这样也消除了运动伪影的影响。DES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那些被肋骨、锁骨及肩胛骨遮挡的结节[9],在SPN的钙化检出方面,DES明显优于传统DR(P<0.05)[10]。数字体层融合(digitaltomosynthesis,DTS)是一种全新的X射线诊断检查技术,从不同角度来采集连续断层图像,根据不同临床需求,采用相应的图像重建方式,能够有效避免DR摄影存在的重叠影像问题[11],是早期肺癌筛查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Gomi等[12]将DES技术与DTS相结合(DES-DT),发现DES-DT对肺结节的检测准确度明显高于DES(7mm非钙化结节,P<0.05;钙化结节,P<0.01),其对7mm模拟肺结节的钙化检出的敏感性和图像的信噪比(SNR)也较高。

2胸部CT检查

CT消除了重叠影像的影响,由于其灵敏度高,正常剂量CT被认为是目前筛查肺癌的金标准[12]。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进行了大规模的低剂量CT(low-dosecomputedtomo-graphy,LDCT)对比胸片筛查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thena-tionallungscreeningtrial,NLST)。结果表明LDCT组肺癌死亡数为247例/万人,胸片组为309例/万人,LDCT筛查肺癌相对胸片可以降低20%的肺癌病死率(P=0.004)[13]。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omputedtomography,HRCT)扫描技术主要包括薄的扫描层和用高空间频率算法(骨算法)重建,可以比较清晰地显示肺的细微结构,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诊断信息,如结节密度、大小、边缘特征及空洞、脂肪、钙化的存在,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征象。Harders等[14]发现,HRCT诊断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8%、23%和87%,其有着很高的灵敏度,但是对恶性结节诊断的特异度较低。Ravenel等[15]认为在测量肺结节体积时骨算法可以兼顾诊断准确性与图像主观质量,并推荐使用0.625mm或者不大于1.25mm的层厚。但是由于薄层图像较多,会增加读片时间,Lee等[16]推荐先使用厚层(5mm)图像寻找结节,然后再有选择性地在薄层(1mm)图像上观察结节的特征。动态增强CT可用于评价SPN,Dabrowska等[17]使用简化的动态增强(平扫,注射对比剂后30s、4min各扫一次)方案,以15HU为阈值,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00%、41%、70%、100%和75%,证明了减少了对比剂注射后扫描期数并没有影响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而这个简化方案的辐射剂量仅仅为传统4期增强扫描的1/4。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对SPN的血流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及评价,同时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有助于临床上对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研究表明,良性结节的血流量(BV)、血容量(BF)和通透性(PMB)值显著低于恶性结节(P<0.05)[18]。双能CT的双能技术只需在注射对比剂后就可提供虚拟平扫图像和增强图像,可对同一感兴趣区域在平扫和增强图像上观察,减少了由于位置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它减少了一次平扫,其辐射剂量与单能CT没有明显差异。SPN的虚拟平扫图像CT值与常规平扫的CT值及碘分布图像CT值与强化值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91[19]。SPN内及纵隔淋巴结的钙化往往是良性结节的征兆,以真实平扫作为标准,虚拟平扫图像钙化检出率为93.02%(80/86)[20]。Chae等[21]发现利用结节在碘图与普通增强图像的CT值来诊断肺恶性结节的准确性是可比的(分别为:灵敏度,92%vs.72%;特异度,70%vs.70%;准确度,82.2%vs.71.1%)。通过能谱CT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可以反映SPN的血供特点及增强幅度,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陈燕等[22]研究结果显示,动脉期及静脉期恶性肺部占位性病变组在不同Kev下CT值均高于良性组,其中当单能量越低时CT值差别越大,肺部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组的曲线斜率及碘基值均高于良性组;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CT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动脉期及静脉期肺鳞癌组CT能谱曲线的斜率均高于肺腺癌组。

3胸部MRI检查

虽然由于肺部的低质子密度,MRI在肺部成像的SNR较低,而且易受到空气-组织界面产生的磁敏感伪影及呼吸与心脏搏动伪影的影响,使得肺部MRI检查在临床不是“常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MRI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如快速成像序列、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及呼吸、心电门控等,MRI对肺结节的成像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有效消除了心跳、呼吸等影响,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动态增强MRI在评估肿瘤血管、间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预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生存结果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有研究报道,以最大强化率110%为阈值,恶性结节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63%和74%;以增强斜率每分钟13.5%为阈值,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5%、88%和74%[23]。虽然动态增强MRI可用于区分良恶性结节,但是却难以区分急性炎症病变、活动期的感染和恶性病变[24]。王克礼等[25]研究发现,SPN大小是DWI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选择影响因素。良恶性SPN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最大直径小于15mm组中,良恶性SPN在b值等于500s/m2时,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最大直径大于15mm组中,良恶性SPN在b值为800~1000s/m2时,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t=4.08,P<0.01)。zh

4展望

SPN的诊断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这些大量的不确定结节已成为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诊断的难点。胸部X射线摄影检查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及低辐射剂量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但在检测微小的肺结节方面敏感性较低。CT消除了重叠影像的影响,由于其灵敏度高,正常剂量CT被认为是目前筛查肺癌的金标准[12]。常规CT的辐射剂量仍然较高,因此SPN的筛查应推广低剂量CT扫描技术。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对SPN的血流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及评价,已被证实为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方法。但是,各研究报道的灌注技术有很大的差别,包括扫描设备和分析软件,造成灌注技术和参数缺乏统一标准等,限制了该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9]。双能量CT成像的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可反映出SPN的血供特点及增强幅度,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MRI需提高检查效率才能适宜SPN筛查。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不同的检查技术能对SPN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宋婷妮 曾勇明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新型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组建立的“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加以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1预习式临床见习: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了“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1.2理论教学: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教育学论文,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1.3实训教学: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日标[1],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2]。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3]。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1.4毕业实习: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摘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小论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即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体位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体位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3.四位一体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位一体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共20人,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7:3,“双师型”比例占65%,专职教师中“双师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占50.0%,41-50岁的教师8人,占40.0%,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梯队。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青蓝工程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教学质量,使师资队伍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体会

“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育学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该教学模式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性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提高,课程组教师进修3人次、又取得硕士学位2人,双师比例达到100%。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玲.唐宇天.影响技能达标的元素及对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职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10-12.

[3]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带教体会[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6):456.

第3篇

作者:宋清焕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确分析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与某一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关系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准确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准确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准确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准确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结语

CT、MRI、DSA等高新影像诊断已在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过程被广泛应用,它能使人们了解器官的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但一些疾病的诊断也不能离开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所以,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出现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关系,要走在科技前沿,转变医学模式。

第4篇

内容摘要: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带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学发展,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用于影像医学中。现在医学上的各种检查仪器越来越精密,功能更加完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为医学的研究和诊断提供了更好的依据。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影像信息的融合,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病情的。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学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医学影像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像融合对医学影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医学影像 影像融合 诊断

一、影像融合

医学影像融合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融合。其中包括将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再进行数据协同和匹配,得到一个新的影像信息来获得对病情更好的观测,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使诊断更加准确、具象。 影像融合的发展趋势 影像融合的趋势

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中的超声、放射等早就被应用到医学的诊断上,但是,面对不同病人的各种症状,单一的影像检查已经不足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影像融合越来越成为医学中的焦点,人们更希望通过多重的影像检查、比较和分析,使检查结果更准确,更好的辅助临床疾病的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提高了医学诊断的综合水平,对于推动影像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医学影像的融合不仅可以对诊断锦上添花,还可以为治疗提供帮助。例如:X线、超声、聚焦和磁共振结合在一起进行治疗。影响融合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将推动医学影像学的更新与发展。 影像融合的必要性

1、医学技术的更新与发展需要影响融合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这也包括医学影像学。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实施,图像后期处理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影像的融合技术就是后处理技术的新发展。前后技术的同步才能更好的将影像学的好处发挥出来。

2、影像融合使检查更全面准确

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是很多的,从B超到射线再到CT等,每项检查都是有针对性的,但是正因为这样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每项检查都有单一局限性,只能准确的体现一方面的数据值,不利于诊断病情。影像的融合弥补了这一缺陷。

3、临床诊断需要影像融合

一切的检查手段都是为了最终的临床治疗,影像诊断一样是为临床治疗服务的。影响的融合,集中了多项单一检查的优势,呈现的图像更清晰,更便于医生的判断,使诊断更清晰准确,也就能根据诊断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辅助临床治疗。 影响融合的方法和技术应用

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融合。无论是什么样的诊断技术,最后要得到的都是这项技术所能诊断出来的信息。影像的融合首先要实施对信息的融合,图像数据的转换是理解是关键。而图像的转换时将不同检查设备检测的图像信息进行格式的转换和调整,使其更逼真的呈现出检测部位的状态,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是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建立图像数据库是比较直观和易于提取信息的。

还有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几项技术的融合,使影像融合后的检查更加具体详细。

影像融合的方法:界标配对、表面相合法、空间力矩配对、交叉相关法。

四、 医学影像融合的临床价值

现代医学已经把用计算机技术对获取的影像信息进行处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诊断,将各项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处理,将影像融合重新现出清晰度高、高质量的影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价值: 帮助临床诊断

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将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周边组织清楚地呈现出来,通过影像诊断,医生能够更加了解检测部位的组织形态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很多疾病早期的病变都是不太明显了,一旦没被发现就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像融合后的图像可以通过区域放大将组织的差异标注出来,便于观察和诊断,能够及时的发现病变,减少漏诊的情况。 有助于手术的治疗

影像融合的中,结合了图像重建和三维立体定向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的状况和空间状态,医生可以根据融合后的图像制定手术方案,并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提供实时显示,也为术后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有助于医学研究

影像的融合结合了多项检查的优势,提供的影像信息更全面清晰,病理特征更明显,是医学研究中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为以后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好的依据。

结语:医学影像的融合就是将多项检查的优点,经过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和处理重新形成新的图像。医学影像的融合是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一次伟大的更新,它将各种各种技术综合运用到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上,推动了影像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云,李绍林;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0期

[2]李熙莹;黄镜荣;;图像融合技术研究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吴疆;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张孝飞,王强,韦春荣,王至诚,张福北;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综述[J];广西科学;2002年01期

第5篇

1磁共振成像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影像技术的一项革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学以及神经学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具有对软组织具有较好的分辨力;具有多种成像,有利于对病灶的观察,使医疗诊断更准确;可根据检查的需要自由选取剖面;对人体没有电磁损伤等特点。核磁共振的主要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为昂贵,由于磁场较强,会引起一些特殊病人的不适。 2检查方法的选择 由于急诊患者情况较为危急,应根据患者的特点以及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检查方法选择的原则为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安全、高效、便捷、便宜、准确的检查方法。 2.1头部及五官急诊中,较为容易出现的患者多为颅内出现、脑血栓、脑栓塞、颅脑外伤等,较为合适的检查手段为磁共振成像检查和CT检查。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时间较长,所以在急诊中多选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对于眼外伤或喉外伤等患者,利用CT检查仍旧具有诊断价值。 2.2胸腹部由于胸腹部内多为实质性脏器,所以在对胸腹部疾病的急诊患者进行检查时,首选超声检查和CT检查。对于胃、肾、脾、肝等器官进行检查时,应首先进行超声检查,若需对患者病灶进行进一步观察,则应选择CT检查。当出现体内大血管损伤时,应选择CT检查手法,对血管进行检查。大部分的重伤员无法采取站立位完成检查,平卧位的胸片极大地降低了胸腔积液的检出率,可以选择CT平扫加三维重建成像,排除液气胸、气管损伤、纵隔气肿和心肺钝挫伤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胸壁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和肋骨骨折情况。急诊医师对严重创伤患者首选创伤重点超声评估法(focusedassessmentofsonogra—phyfortrauma,FAST),检测腹腔、胸腔、心包有无液,由于不要求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因此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判断有无腔内出血和脏器损伤,较CT更为快捷、方便。也有学者认为,超声诊断气胸、积液,具有便捷、可靠、无辐射低成本的优点。 2.3颈椎与关节对于骨外伤的急诊患者一般采取X线或检查,由于这种方法的检查时间较短,为患者的治疗节省时间。对于骨外伤,也可选取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检查方法,能够发现隐匿骨折,对多处骨折部位能够清晰扫描,对患者的没有具体要求。 3急诊中影响技术的合理使用 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影像技术在急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并提高了急诊患者的抢救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但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来治疗不同的患者。对于胸腹部内脏受损的患者应首先选有B超进行检查,而且可以直接对患者进行检查,对环境要求较低。对于急性颅内出血以及空腔脏器受损的患者应首选CT检查技术,能够对受损部位的观察更加清晰。美国Hopkins医院急诊科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表明,急诊入院患者常规进行CT和MRI检查从1998年的6%升到2007年的15%。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用来检查脑、脊髓以及软骨组织的损伤情况,但对于颅内出血和颅内骨折的检查相对于CT检查略显不足。对于急诊患者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患者的鉴定都应该与临床相结合,根据医生的初步诊断以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鉴定。应持有对病人负责的心态选择相关检测方法,本着科学、人文、负责、合理的标准,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基础上降低影像技术检测对患者所造成的副作用以及相关的经济负担。 作者:张超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第6篇

1、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的检验与诊断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有:CT、B超、X光片、核磁共振、心血管造影、多普勒彩超等。

2、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 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 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 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 X线计算机;肾动脉;断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087-02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每秒可以采集36幅,层厚仅为0.75 mm的图像,检查时间短,获取的影像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肾动脉狭窄是继发高血压的主要病因,肾动脉解剖是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术前常规应该了解的。DSA检查是有创性的,一般患者难以接受。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各种重建软件技术的成熟,使CT检查技术有了突破,为临床的治疗提供较精确的丰富的影像信息[2]。本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在肾动脉检查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多层螺旋CT对肾动脉的显示价值和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搜集2006年1~4月在我院行腹部增强,无肾脏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72岁,平均48岁。

1.2扫描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N SENSATION 16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以3.0 ml/s的流速注入90 ml优维显300,腹主动脉自动跟踪技术,Triger 80 Hu。扫描范围为膈顶至双肾下级,扫描参数为:120 kV,160 mAs,准直器宽度0.75 mm,重建层厚1.0 mm,重叠0.5 mm,进床速度12.0 mm/圈,旋转时间0.75 s/圈。卷积函数值B20f,FOV160 mm,扫描时间为9.6~13 s,整个检查过程约5 min。

1.3图像后处理及显示方法

将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内进行图像重建。①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充分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3级分支。②利用3D内的EDITOR编辑软件进行后处理及剪切去除密度高的骨骼等组织,只剩下血管组织。重新进行VRT技术重建,相当于DSA检查的减影一样。③Inspase:去骨VRT技术。

2 结果

60例患者CTA检查顺利完成,无特别不适。将获取的原始图像分别以MIP、VRT技术进行重建,均获得满意的血管显示,清晰地显示两侧的肾动脉133支,133支肾动脉均清晰显示。其中:6例左肾动脉2支,5例右肾动脉2支。双侧各2支肾动脉1例,双侧各1支肾动脉48例。

各种重建影像均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从主动脉起始部至3级分支的血管外形、管腔内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位置关系,能显示血管有无变细、扭曲、局部狭窄和受压等异常改变,有无侧支血供等改变,并可见管壁的钙化点。

VRT成像可清晰直观地显示肾动脉与主动脉的关系,肾动脉本身的解剖变异,显示肾动脉全程血管的三维立体的走行形态有无异常及有无受压等的改变。

MIP能显示肾动脉的形态及有无狭窄、受压等改变,并可将某支血管全程显示在一幅图像内,可测量管径。

3讨论

目前评价肾动脉的方法很多,有超声、DSA、MRI及MS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检查作为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因其是有创性的,患者较难接受。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其获取的影像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3],对DSA检查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MRI扫描时间长,费用高,患者局限性大对肾动脉的显示也受到MSCT的挑战。超声检查的限度是不能整体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图像,对肾动脉分支狭窄的诊断困难,检查结果受检查者的工作经验影响大[3,4]。

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是显示肾动脉的关键。横断面图像上虽然可以观察到肾动脉,并可测量管径的大小,但只是一个断面的情况,不能直观地显示血管的形态。而MIP、VRT等则可以直观显示血管的形态和管腔。①MIP能获得与传统DSA造影检查相似的图像,并可以旋转观察,保存显示较佳的图像,容易为临床医生接受。可进行多轴位的转动,能最佳地显示肾动脉的形态走行,为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②VRT是最高级的三维容积再现技术,可100%利用容积扫描数据,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三维空间关系,血管有较好的连续性,图像细腻、逼真,有较强立体感。在VRT显示技术中适当调整的CT阈值和色彩,使肾动脉能在与腹部血管互相重叠的状态下清晰可辨,较好地显示血管及组织结构的关系。③在做去除骨骼组织编辑时应选择最佳的骨骼的CT阈值和血管的CT阈值,在编辑中应当熟悉肾动脉的解剖位置与相邻组织结构的关系,这样编辑剪裁时就不会将肾动脉剪裁掉,又可以完成暴露肾动脉,所显示的影像就没有失真等现象,可为临床诊断更直观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多层螺旋CT是唯一可以显示血管壁有无钙化的检查手段。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技术,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肾动脉的全貌,一次注射可以显示腹部多支血管,所用造影剂的量较DSA检查要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也少。相对风险及痛苦性小,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5] 。应用各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进行多角度、多轴位、多平面地观察显示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血管的粗细形态,走行异常及扭曲狭窄情况。在VRT后处理技术应用时受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这些都需要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之,作为一种检查手段,CTA对肾动脉的显示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并且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惠民,于红.颅内血管病变CTA综合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2):97-100.

[2]Rankin SC.CT angiography[J].Eur Radiol,1999,9(2):297-310.

[3]周福德,王海燕.肾动脉狭窄的无创检查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2,18(4):306-308.

[4]Brink JA.Technical aspects of helical CT[J].Radiol Clin North Am,1995,33(5):825-841.

第8篇

医学影像学是将现代放射学、微电子学、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最新科技成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医学成像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普通x线、核素、超声照旧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使各种影像相互配合、相互增补、相互印证,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人体的器官结构,结合病史、身子骨儿检查、化验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较着地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

目前学生已经通过了两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系统的理论学习,进入到最后一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毕业实习阶段。

在32周的毕业实习中,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及常见病、高发病的诊断能较全面较系统地掌握,更好地完成实习使命,为他们此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目标

通过毕业实习,明确做为医学院影像专业医疗事务工笔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地区级及以下医院卫生机构从事医学院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影像技术

1.熟悉各种检查方法,正确引导病人就医。

2.独立完成暗室技术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3.能熟练地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并进行常规检查部位的普通x线摄影及造影,拍摄出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片。

4.熟悉x线特殊检查技术,包孕高仟伏摄影、软x线摄影、数字x线检查及超声检查。

5.知道ct、mri、介入放射检查的操作规程要领及基本步骤。

(二)影像诊断

1.能说出影像学科的常规工作制度;

2.规范地进行x线透视操作;

3.能精确辨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颅脑五官;

4.系统的没事了x线表现和常见病的典型x线征象;并对此中常见病出现典型征象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5.具有正规书写x线透视、摄片、造影检查诊断报告的能力;

6.能说出ct、mri、dsa、介入放射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诊断原则;

7.具有初步的ct和超声诊断能力;

8.对常见病能合理选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

9.能对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与限度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职责和医德方面

1.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学科的性子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重重地位,从而更加热爱专业。学习医院科室工作人员的好思惟、好作风,全心全意为人平易近服务。

2.熟悉放射科的社团机构及医技人员构成、工作范围划分及基本诊疗制度。

3.熟悉放射科各级医疗事务人员,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其没事了工作程序。

(二)影像技术

1.接诊

(1)诊室的漫衍及工作范围

(2)胶片规格及价格

(3)报告的登统及分发

(4)照片的存储和保管

2.x线照片冲洗技术

(1)暗室布局及常用器材设备

(2)胶片的开启、装片、卸片、冲洗及保管

(3)药液的配合制造和/或更换

(4)显影、中间处理、定影、水洗及干燥的过程与注意事项

(5)自动洗片机的施用与维护,自动冲洗技术的优缺点。

3.普通x线摄影

第9篇

关键词: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泪道阻塞;鼻泪管

泪道阻塞是导致泪溢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通过重建泪道或者疏通泪道达到治疗目的[1,2]。由于眼睛部位具有极强的脆弱性,并且结构复杂精细,因此需要通过安全无创的方式进行检查,本文研究了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与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泪道阻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19例34侧,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为(43.28±10.37)岁,女性16例27侧,年龄范围为13~57岁,平均年龄为(34.20±9.46)岁。经泪道冲洗法检查,患者泪道阻塞类型为:鼻泪管阻塞37侧(60.66%),其中单纯鼻泪管阻塞18侧,合并慢性泪囊炎19侧;鼻泪管狭窄15侧(24.59%);泪小管阻塞9例(14.75%)。同期选取23例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性16例32侧,女性7例14侧。

1.2方法 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前使用生理盐水滴注双眼,具体方法为:使检查组保持坐位,戴无菌手套缓慢按压泪囊区,待检查者泪囊排空后,在双眼慢慢滴入生理盐水,2滴/min,共滴注10滴。采用GE Brivo MR355 1.5T核磁共振检查仪,使检查者保持仰卧位,采用标准头部线圈,检查前闭住双眼,并尽量保持眼球静止。采用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保持层厚为1.6㎜,矩阵为384×224,视野范围为180㎜×180㎜,扫描冠状位,设定扫描基线为额结节和前鼻翼之间的连线位置,扫描时间为2.5min。取得原始图像,进行逐层观测,确定感兴趣区,放大扫描信号,进行大强度投影检查,获取最佳图像。

1.3检测结果评定标准 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表现为以下方面,鼻泪管阻塞:泪囊充盈,鼻泪管显影不明显或者在近端有略微显像;泪小管阻塞:泪囊和鼻泪管显像均不理想;鼻泪管狭窄:狭窄段显示高信号影像。

2结果

泪道阻塞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均正常完成磁共振水成像,成功获取清晰影像。

本次研究中正常泪道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影像结果为:23例46侧健康体检者影像表现为上下泪小管以及泪总管都不能正常显影,鼻泪管显影清晰,可以观察到具有清晰轮廓的通道,泪囊与鼻泪管都呈高信号。

泪道阻塞患者磁共振鼻泪管阻塞37侧,其中单纯鼻泪管阻塞18侧,合并慢性泪囊炎19侧,阻塞部位远端都不能正常显影,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影像显示泪囊有明显的扩张,由于发生局部水肿现象放大了泪囊壁信号;鼻泪管狭窄15侧,影像观察泪囊无扩张,阻塞部位呈高信号;泪小管阻塞9例,鼻泪管和泪囊均无显影。磁共振水成像结果与泪道冲洗检查方法符合。

3讨论

泪道阻塞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溢泪,临床上针对这种病症形成了多种治疗方案,但是正确选择治疗方式的前提是对泪道阻塞类型进行准确的判断。常用的检查方法为泪道冲洗法,其诊查原理是使用冲洗针头向患者泪小管注射生理盐水,由于泪管堵塞部位不同或者狭窄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液体排除状况,据此得出诊断结果[3]。但是这种诊断方式在确定鼻泪管阻塞部位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在判断Hasner和Krause之间的阻塞时,单纯性的泪道冲洗法检查结果基本没有参考价值[4]。

除了基本的泪道冲洗法之外还有常规泪道造影以及核素泪道造影等诊断方式。这些诊断方式在反应病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缺陷也非常明确,如Gd-DTPA泪道造影选用钆喷酸葡胺作为造影剂,这种物质进入泪道后容易被分泌液稀释,进而使各部分的造影剂不能均匀分布,影响成像。总之传统的诊断方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但是它们具有的侵袭性、放射损伤、成本高昂等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推广设置了阻碍。

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具有精确、安全、无侵袭等优势,它利用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造影剂,这些生理盐水在泪道内成静态或缓慢流动状态,其横向弛豫时间T2较长,可以达到泪道周围软组织的20倍,因此呈现出更为显著的高信号,通过与周围软组织的明显对比,在成像上显得更为清晰。除了成像清晰外,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无需进行穿刺或麻醉,不会对眼部组织造成电磁辐射,因此最可能地避免了医源性损伤。

本次研究中,运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检查泪道阻塞成像分析结果与泪道冲洗检查结果相吻合,并且能够明显分辨出正常泪道与阻塞泪道的影响表现上的差异,对于阻塞的位置、狭窄情况等均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艾松涛,潘懿范,肖彩雯等.螺旋CT泪道造影在鼻眶筛骨折后泪道阻塞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3(04):387-389

[2]赵伟,陈丽丽,项道满.儿童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分型对泪道探通疗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35):2477-2480

第10篇

1、检查流程提速:通过对检查各环节的协调,使检查室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已经完成的患者检查资料送至诊断室;诊断室在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报告签发的速度和诊断报告向登记室的传送。通过本次提速,使得患者均能最快获得影像诊断报告,便于患者的就诊。ect检查主要以肿瘤患者为主,且部分为外院病人,为了保证检查后能够尽快返回,减少辐射,ect工作人员(邢成颜、翟锋、崔慧玲)在完成检查后第一时间内对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报告,有时要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2、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作为窗口科室,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短,次数多,因此,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检查是有重要意义的。ct室是我科患者检查集中的地方,检查后患者经常询问相关事项,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往往容易造成矛盾。张兰老师作为一名护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有问必答,细心解释,保证患者满意而回,曾有一次一名患者检查完成后,反复询问取报告时间、地点、其他检查就诊去向等,因为患者耳背,需要反复大声才能听见,张兰老师耐心的解释了好长时间才将患者送出放射科。

3、认真执行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根据现今中夜班患者多,外伤多的特殊检查情况,我科始终检查中夜班检查报告复核制度,中夜班医师检查后留下患者信息和联系电话,接班后由中高年资医师及时对检查资料进行再次阅片,对误诊或漏诊的患者立即进行联系,修改报告。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值班医师的诊断水平。

二、进一步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登记室是放射科的第一道窗口,患者就诊均需要在此处进行登记,此处也是医患沟通的第一关。登记室工作人员面对形形的患者,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指引患者的检查;对取报告的患者要仔细、认真,避免错发;对待处理的患者,要结合待处理意见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处理;有时还要指引患者的下一步就诊。李敏敏是我科的一名护士,其在登记室的工作质量是最好的,登记资料齐全,字迹清楚,对患者态度和蔼、解释清楚。

2、在影像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者病史提供不全,或者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的情况,此类患者归于待处理中。诊断室在待处理患者处理中,注重患者情况、尤其是体质较弱或者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保证患者舒适的前提下,完成诊断相关资料的采集,和报告书写。李宗山老师在患者处理中仔细认真,对患者态度和蔼,很多患者因为对待处理意见不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李宗山老师总是能够认真解释,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与诊断相关的信息,保证患者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得诊断,满意而回。

三、进一步深化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

该项制度主要是针对待处理患者制定的,通过此项制度保证所有待处理患者的影像诊断由同一名主治以上医师完成,避免多名医师接诊,反复熟悉病史,进而缩短患者诊断时间。通过该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保证了患者就诊过程的连续性。

四、进一步为病人减负。

当前患者就诊费用以检查费和药费为主要的支出,为了保证患者更好的进行诊断,放射科结合本科室特点对检查后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患者进行适量的减负。如部分拍片患者因为检查不利于病变的显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免费透视检查;部分磁共振检查患者在完成常规检查序列后,对病变显示方位不理想,或者需要进一步鉴别肿瘤或炎症病变(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加做mrs),根据需要对患者适当免费加做1-2个序列;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检查费用减半,等等。以上减免措施,保证了患者均能够较好的完成影像检查,获得一个满意的诊断结果,同时也提高了我科诊断水平。

五、完善便民服务。

1、在检查区各候诊大厅内设置候诊椅,保证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待诊过程中能够进行休息。

2、设置独立的问诊处,对待处理患者进行检查、问诊。

3、ect检查室内部设置专门的病员候诊室,内部配备检查床和连椅,保证身体虚弱患者在等待检查中能够进行休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配备暖水瓶和一次性口杯,保证患者候诊过程的舒适性。

4、对有危害的检查区域,均设置警示标志,提醒患者自觉进行回避。

5、检查时间弹性延长: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临近下班还有患者没有检查、部分患儿没有完成镇静,不能立即检查的情况,中夜班医师接班后,继续对患者进行检查,磁共振室每周都要在中午加班2-3天。

6、检查资料免费复制:随着影像资源的数字化,很多疑难病例患者需要到高一级医院进行会诊,根据患者要求,我们免费为患者提供检查图像的刻录复制,便于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六、积极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和项目。

根据当今影像学发展、我院患者情况及我科现有检查设备情况,放射科不断拓展医疗服务范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如:目前开展的全身血管cta、冠状动脉ct成像、mr水成像等。

七.强化科室人员质量教育和培训。

1、集体阅片制度:放射科每天交班后均进行集体阅片,主要是阅前一天检查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或者典型病例。通过阅片,集体学习检查部位可能出现疾病及各自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并且有利于大家对病变征象的学习、发现检查技术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改进。技术组每天对前一天检查患者的影像图像进行集体观察,结合三级甲等医院线片质量标准进行分析,找出低质量图像的原因,并且进行记录,指导今后更好的进行影像检查,选择合理的条件和参数。

2、业务学习制度:每周放射科均要举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内容为本方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经验。结合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各系统疾病诊断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学习使诊断组全体医师对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先进检查技术有更具体的了解。

3、网络课堂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主要是观看名家对疾病诊断及检查技术的讲座。

八、加强科室协作,提高业务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

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1、在影像检查后,对可能存在的超早期脑梗塞及时与脑卒中单元联系,保证患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诊断和治疗。

2、对于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在影像诊断后,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联系,对手术后患者的病历诊断结果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定期的进行业务学习(集体阅片),更好的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

3、对于影像检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科室内及时进行研究分析,通过诊断与技术的结合,不断改进检查技术,使检查方法更好的为诊断服务。

第11篇

关键词:公安;法医;损伤

Abstract: rib fracture in forensic diagnosis mainly depends on 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results, imaging misdiagnosis or missed diagnosi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accuracy of expert opinion, which may lead to criminal or civil case trial errors.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imaging techniques of rib fracture, the causes of misdiagno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and the factors need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iagnosis of rib fracture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orensic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forensic; injury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致使打架斗殴等恶性伤人案件屡见不鲜,其中伴有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极为常见。然而我国《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主要依据肋骨骨折的数量来进行伤情等级评定,并未对骨折的类型、形态等加以明确的解释,故在实际检案中,由于对标准中相关条款的理解和把握尺度存在差异,导致不同鉴定人对同一肋骨骨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鉴定意见。

2 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现状

2.1 CT的局限性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出现假阳性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由于疼痛而屏气不足,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被误诊为骨折,应嘱患者再次屏气或待病情稳定后复查CT三维重建可有效避免伪影干扰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另外,CT三维重建技术各有优缺点,仅依靠其中一种也有可能导致漏误诊。

2.2 肋骨骨折影像学表现具有时间性

复查能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二次复诊与首诊的诊断不一致,除了肋骨骨折部位的复杂性、扫描技术条件和呼吸运动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肋骨骨折不同时间段的病理变化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同。

2.3 影像学检查设备的先进性

影像学检查设备的先进程度影响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基层县级医院CT目前大多数是多层,扫描层厚多为10mm、5mm,很少做三维重建。MSCT三维重建良好清晰的图像是基于至少1.25mm薄层轴位图像之上的,10mm、5mm层厚重建的图像模糊不清,必然影响肋骨骨折的诊断。所以,基层医院遇到可疑的诊断,条件许可时应直接到设备好的医院复查MSCT三维重建。

3 肋骨骨折法医学鉴定时需考虑的因素

肋骨骨折是法医临床学鉴定的常见疑难问题。外伤后是否存在肋骨骨折以及骨折的数目、后果和新旧程度能够决定加害人是否构成犯罪、徒刑的时间以及受害人的伤残等级。在各类法医临床鉴定时,是否有肋骨骨折的存在,肋骨骨折的数目是技术鉴定的关键点,而该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判断水平,同时,也与复查时间和方法有关。

3.1 选择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对于重症或胸部外伤者首选MSCT,外伤后第2~5周复查CT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DR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技术,正斜位和多角度摄片可以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超声价格低廉,且在诊断肋软骨骨折及骨折的愈合方面有其优势,也可应用于法医鉴定。MSCT由于其强大的三维重建技术,适合作为法医学鉴定的优选检查项目;三维重建应结合多种三维技术综合观察分析,主要以MPR和薄层图像为主,辅以VR、MIP图像,要求对各肋骨逐根仔细观察。

3.2 摄片的适宜时间

复查CT三维重建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对肋骨细微骨折患者,应在外伤后第2-5周复查摄片。

3.3 伤情的判定

肋骨骨折发生致命性损伤的危险期多在伤后2-4天,在实际检案中,气胸和血胸往往缓慢加重。法医鉴定人员在确定肋骨骨折的同时,必须考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正确运用鉴定标准评定损伤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MSCT及其强大的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可作为肋骨骨折法医临床学鉴定的主要方法,而且对于全身其他外伤的法医鉴定必将发挥其重要的诊断作用。在法医学鉴定时,需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如各种检查技术的局限性、重建方法的优缺点、肋骨骨折的时间以及影像学报告人员的经验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冯海,朱玉春.64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4,36(15):2271-2273.

[2]李跃兴,向军益,凌小莉,等.MSCT的VR、CPR重建技术联合应用在诊断细微.肋骨骨折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 23(1):110-112.

[3]宋灿罗,黄爱文.超声与X线检查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河北医药,2014,36(6):879-881.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 冠状动脉桥血管;多层螺旋CT;造影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55-01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冠状动脉疾病临床治疗手段,该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功能和症状的改善,但是,患者存在一定的术后复发胸痛几率,且吻合口与桥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较高[1]。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检查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冠状动脉桥血管临床检查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法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且并发症危险较高。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检查方法逐渐替代了造影检查,成为了临床首选[2]。本次临床研究就对冠状动脉桥血管多层螺旋CT和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8例冠状动脉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7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64.5±12.4)岁。其中,23支右冠状动脉桥,29支回旋支桥,21支左前降支桥,75支静脉桥。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和胸痛、胸闷等临床标准,且无血液动力学紊乱、造影剂禁忌证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1.2 方法: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本次临床实践选用GE LihghtSpeed 64 VCT扫描仪为64排螺旋CT扫描设备,参数设置为球管电压 120 kV,准直0.625mm,螺距0.2~0.24,机架旋转时间350ms。选择20G套管针在患者肘前使用对比剂增强静脉穿刺,注射含碘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70至120 mL,速度为5 mL/s。同时,以5 mL/s的速度注射50 mL的生理盐水。应用造影剂示踪法在主动脉根部层面选择感兴趣区检测CT值,当感兴趣区内CT值超过100HU时,自动触发扫描,扫描范围控制为心脏膈面与胸廓入口之间,重建矩阵为512×512,重组时间间隔控制为R-R间期的10%左右,重组 R-R 间期约为薄层图像的30%至80%[3]。

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患者多排螺旋 CT 检查完成的36 d内,实施桥血管和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检查,且检查过程应在两位以上的专科心血管医师指导下完成,所有冠状动脉桥血管均应拍摄至少两个切线位,并利用双盲法对患者的桥血管病变程度和通畅性进行准确判断[4]。

2 结果

全部38例观察对象均顺利完成了冠状动脉桥血管多层螺旋CT和造影检查,患者心率在52次至73次/min之间,平均心率为(62±11)次/min,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症状。经导管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证实,60支通常的冠状动脉桥血管均顺利完成CT检查检测,而闭塞的30支桥血管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也基本正确,所有60支通畅的桥血管中,未明确诊断2处,中近段轻度狭窄2处,导管造影与MS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且明显狭窄14处,轻度狭窄31处,临床检查与诊断的准确率为90%。

3 讨论

经导管冠状动脉桥血管造影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患者检查和诊断技术,但是这一检查方法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且脑出血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手术过程中较难准确定位桥血管的开口部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同时,随着重建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心电门控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影像重建窗的时间明显缩短,且图像质量所受心脏运动的影响也在逐渐减小。

综上所述,对于心率在70次/min 以下且未发生明显心律失常症状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特别是64 层螺旋 CT检查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CT检查技术,成为了冠状动脉桥血管病变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该检查技术能够对可疑桥血管病变患者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全面的无创性检查,并清晰反映冠状动脉吻合口和桥血管的狭窄程度与通畅性。

参考文献

[1] 李忠信,于淑静,马国军.64排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桥血管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8(9):643-644.

[2] 李成,周丹,唐小明等.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