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4 08:5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骨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01
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指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骨干教师培训呈现出理念的相对滞后、过程相对封闭、方法相对单一。由此,各地教师培训机构加强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安康教师进修学校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三+五”研训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2008年以来,学校依据陕西省“阳光师训”工作精神,认真学习和领会文件的理论依据,校领导组织有多年培训经验的教师,依据当地实际的教师教育需求,并科学的进行调研。科学制订了“三+五”研训模式,即以“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个人反思”为环节的三天集中学习+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项任务为整体流程的实施方案。
1、名师示范环节
由学校组织科研人力,选拔市区级有影响的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提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并将教学方案提交学校,由学校组织研讨教案设计、修改意见、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动交流环节
名师示范课之后,辅导老师先组织学员进行分组,一般8-10人为一个交流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整,教学理念是否先进,重点突出和难点解决情况,教学的组织与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组选派小组长总结小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问题,然后在大会交流展示。
3、专家引领环节
“三+五”研训模式中,有遴选的专家进行指导,做专题讲座,并回答学员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根据名师示范和学员交流汇报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做即兴发言或专题讲座。让教师在培训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决骨干教师存在的困惑。
4、个人反思环节
针对名师示范、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环节的内容,个人整理培训中的反思、感悟或体会,撰写个人反思文章。
集中学习结束以后,每一位学员还要完成五项校本任务,即“骨干教师培养书”。填写教师专业成长基本情况;“他山之石”包括做两次专题讲座,观看议课两节“名师课堂”,专业阅读两部书籍;“校本研修”包括两节“一课两上”、课题研究、区域内讲座、教学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指导学科教师意见、综合评价。
三天四个环节的集中学习和参训学员后期完成的五项“校本研修”任务,为“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针对骨干教师培训特点,学校继续深化“三+五”培训模式的实践,植入参训人员课题研究任务,强化教育科研导向,丰富、完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环式”培训模式构想,这种模式仍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
1、问题调研:设计问题、分组调研、发现问题、提供依据
这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首要环节。怎样培训教师,该培训什么样的内容,是面临的最大问题,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作为培训者,了解被培训者的需求至关重要。依据以往的经验,组织人员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分散到基层乡镇学校,对近三年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组织当面座谈交流。返校后,整理问卷、整理问题,为培训提供第一手材料。
2、确定菜单:依据问题、确定专题、有备无患、有的放矢
根据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内容;对于专题,学校采取试讲制,按学科分类,要求先在小组内试讲,再选拔优秀者进行大会交流,群众打分取平均值占40%,评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两项和达90分以上,方可通过。
3、专业引领:实践课堂、专题讲座、解答疑难、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师而言,专业引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践课堂提升课堂的驾驭能力;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充实先进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答疑解惑中,不断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讨反思:听课议课、互动交流、反思总结、撰写论文
实践课堂之后,就是听课议课环节。通过专家与学员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形式,发现问题、总结优点、交流体会,最后将撰写论文,转化成果。
5、跟踪反馈:实践反思、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总结
对于专家讲座,实践课堂,研讨反思等培训效果如何,同样也有反馈机制。学校制定有每一位专家讲座之后的定性评价和建议,并通过一定渠道反馈给专家。同时,根据需要,选派相关人员下乡镇基层学校,跟踪检查骨干教师的专业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再一轮骨干教师培训提供参考的依据。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丰富了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骨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强化了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区域素质教育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环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大教师的参与力度。让更多老师参与此项教学工作中来,有利于不间断地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成长,保证培训模式的有效实践。
2、更多地借鉴国内国外先进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模式,积极提升培训的有效性。
3、对于偏远山区的乡镇骨干教师,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将集中附近乡镇的骨干教师,设置教学点,分散时间,专家送教下乡。
关键词: 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2013)12―0030―03
一、背景和目的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是从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级教研部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到高等院校接受15天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培训者。[1]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培训质量,升华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76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5个题目。问卷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58份,回收率89.7%。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骨干教师基本情况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女性学员149名,男性学员9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卷调查的教师一共涉及到11个民族,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汉族、彝族、纳西族,这三个民族占培训总人数的78.5%,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地区民族多样性特点。参训学员中21~40岁的教师占86%,大多数骨干教师处于中青年阶段。大多数骨干教师的教龄在6~10年期间,即处于专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占44.3%。小教二级及其以上职称者,占72.2%,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职称已经基本达标。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占79.8%比例,大多数的学历得到了基本、暂时性的解决,但只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实际,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一共设计了13个模块28个专题。学员倾向前几位的专题是幼儿保健、急救、护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总共占了45.40%,如表1。
(三)培训形式
培训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和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跟岗实践,如表3。
(四)培训专家团队
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如表4。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培训反馈和培训的灵活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表4 培训专家
四、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一切教育均如此,培训也不另外,即自我教育是培训的制高点。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接受培训者不受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是培训的基本理念。
(二)培训目标
以全面升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宗旨,采取系统培训,提高其工作岗位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具体目标:1.通过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前沿,保教并重、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等理念的贯彻,更新教育观念。2.在充分领悟学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变革的能力,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影响作用。3.提升学前教育问题判别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优质保教的活动策略。4.掌握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培训方案的撰写和实施等基本的培训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需求判断
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专兼职结合,其他方面的成员为辅。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开展、评价等为主,高校学科专家以幼儿教育理念培养、知识理论建构等为主。搭建一个能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深厚、培训技能强的专家库是培训团队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要素。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如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2012)中“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课程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还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同时还应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培训内容既要有学前教育前沿领域,也要有非常贴近受训者工作情景的实际内容。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选择应遵循前瞻性,引领性,精要性,可操作性,挑战性等原则,对于那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内容应该大胆地抛弃。
(六)培训形式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强调“参与式”、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具体为:1.“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2.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3.集中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导师讲学,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方式。分散指导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课件研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式。4.重视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导师根据各自学员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培育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七)培训评估
培训前的评估主要对受训者的已有认知结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笔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获得。培训中的评估,主要是对理论学习、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出勤、课堂讨论表现、作业、活动设计、说课稿、学结、情景模拟活动等;培训后的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把受训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全面系统反思培训活动,不断总结提升,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昆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陈惠菊,李昌庆.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近年来,各地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都非常重视,经费投入充足,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主要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没有针对骨干教师的需求开展培训,无法解决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以“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为工具,设计和实施培训课程,有效地解决了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一、“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建构
培训包括培训设计和培训实施两个层面。设计层面需要解决培训理念、定位、侧重点、基本结构与形式等问题;实施层面需要解决理念落实、学员积极性调动、组织管理、反馈与调整、成果提炼与行为转化等问题。可见,专业的教师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设计者和参与者之间的多重互动和紧密配合[1],因此,有必要基于培训要素建构系统培训模型。
1.培训设计和实施的核心要素
培训设计主要包括“需求”“主题”和“课程”三个核心要素。根据经典的需求调研OTP模型,应考虑“组织”(学校或区域)、“任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教师个人)三个方面的需求[2]。因此,需求调研不仅是学员报告的需求汇总,更应当包含对这些汇总的解读,以及培训者根据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的发展规划作出的专业判断。基于这些方面的考量,筛选、整合出核心的需求,为培训的方向确定提供有效依据。“主题”是培训的灵魂与核心,呈现了培训的定位、视角和关注点。“主题”的大小直接影响培训能否聚焦,“主题”中蕴含的视角决定培训是否能带给学员新的启示。“课程”是培训的实体,“课程”不仅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也包括组织课程的逻辑结构。课程的内容逻辑结构和组织形式构成了“课程”要素的两个下位角度。
培训实施主要包含“任务”“师资”和“学员角色”三个核心要素,这三个核心要素之间没有明确的顺序逻辑,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培训课程的实施。其中,“任务”要素在教师培训中的意义与作用已经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师资”历来被认为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员角色”要素则是凸显学员主体性的高质量培训所应当考虑的,符合培训模式改革与创新的趋势。
2.“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的基本结构
总结以上培训设计和实施的六个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搭建出培训的基本结构,描述培训的基本过程。即以需求为起点,培训者基于需求,根据自己对学科和学科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对需求进行专业判断,确定培训主题。将主题展开形成线索,依据线索设计培训课程,课程的每个单元间呈现严谨的逻辑关系。将课程的目标进行拆解,生成具体的培训任务,任务驱动教师主体参与培训。针对课程内容,依据领域专长和培训技能,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实施培训课程。在高水平师资的引领下,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凸显参训教师在培训实施中的主体角色。
将培训的设计与实施要素化、结构化,即形成了培训模型。概括模型的特点,培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参训教师的需求,核心理念是以参训教师为主体。因此,我们将此培训模型命名为“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
二、“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施
(一)培训需求分析
我们依据《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运用大样本整群抽样调查和深入现场的教学课堂观察等方法,调研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发展现状,并对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骨干教师在培训内容上的需求是“以关注和研究学生为核心,加大课程知识和学科本质的比例,提升研究与反思能力”;在培训形式上的需求是“培训应基于真实教学场景或案例,以问题为中心,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培训主体上的需求是“骨干教师应成为培训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体”。
(二)基于需求分析,确定培训主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骨干教师培训要精选切合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精选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培训需求的聚焦[3]。主题化、系列化是需求聚焦和有序回应的重要策略。基于对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我们将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题确定为: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学研究能力提升。
“关注学生发展”是骨干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视角。在此视角下,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两个维度开展培训,回应和引领骨干教师多元化的需求。“基于学生发展”有个三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讨论“与学生发展相关”的问题,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使教师增强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第二个方面要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问题、共识和策略”,回答“怎么发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增强教师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提升其教学能力;第三个方面要“从学生视角发掘和收集证据”,回答“发展得如何”的问题,骨干教师培训要提升教师有效促进学生多维发展的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三)基于培训主题,分学科、分学段设计专题培训课程
在总的培训主题之下,各学科基于本学科、本学段骨干教师的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围绕培训主题,各学科设计了专题培训课程,课程设计呈现出以下特点。
1.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
“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主题为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众多视角,各学科培训选择具有核心价值的视角进行专题培训,在核心视角下传递基本方法。骨干教师培训体现出以下思路:建构具有核心价值的新视角,讨论新视角下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方法,联系原有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行为转变。
2.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
骨干教师并不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但通常缺少反思的明确角度。骨干教师在专业理论与知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应当通过培训进行适当的补充,但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意在反思和改进实践。因此,创造机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融合是培训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培训课程设计中,每一项研修内容均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学员每两人一组,报告自己在日常教学的“真情境”中观察到的学生常见错误,大家共同讨论这些“小问题”,在培训专家的引导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提炼出“高观点”,解决真情境中的“小问题”。这样的培训课程能够使骨干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真正与专家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学实践互动、与教育理论互动,能够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对话、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理论的扩展。
3.凸显课程的逻辑结构
课程既要体现内容内在的逻辑,也要体现学员学习过程的心理逻辑。中学数学学科培训的重点是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的渗透,其课程逻辑非常清晰。即:首先,建构学科思想方法与教学的整体联系;其次,打开学科思想方法(从学科全局角度和前沿研究角度)构建学员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再结合课例讨论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最后,通过实践将思想方法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4.采用翻转课堂的组织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手段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便捷,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培训组织形式的变革,更加开放的培训组织方式为骨干教师实践问题的呈现与解决提供了便利。如生物与化学两个学科的培训课程设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培训组织形式。
(四)培训实施
培训课程设计完成后,借助“需求起点、学员主体六要素培训模型”,协调培训实施的三个核心要素间的一致性,提升培训课程的落实水平和教师的行为转化。表1是中学英语和生物、化学学科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表1 中学英语、生物、化学培训课程实施核心要素
1.任务与成果
“任务”是课程目标的拆解,是课程线索的具体化。在每一次培训活动中设置合理的“任务”,驱动学员的学习,为学员提供实践落实的机会,有助于培训理念的落实和教师的行为转化。因此,“任务”是培训效果的载体。
每一次培训任务的完成都会促进最终培训成果的形成,培训成果包括过程性成果和结果性成果。过程性成果即每一个培训任务,如每一次培训活动的反思、培训日志、作业等;结果性成果是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的。
2.师资
“师资”是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是保障培训实施质量的关键要素。“师资”要素关注的是课程的落实情况。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选择了对中小学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深入了解、能够分享实践案例的理论专家,对实践中的问题有系统思考和梳理、拥有相关研究和理论支撑的中小学优秀教师以及能够有效架起理论与实践桥梁的教研人员作为培训师资。“师资”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团队。“师资”既要发挥教学功能,直接授课,又要发挥指导功能,使骨干教师能够在课堂内外得到有效的辅导和指导,使其培训任务的完成更加顺利。
3.学员角色
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骨干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建设者和互动参与者,充分体现了学员的主体地位。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把骨干教师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对其实践知识进行挖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培训者充分尊重骨干教师的既有经验,努力激发骨干教师的参与热情,积极与骨干教师进行互动,基于骨干教师的观点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创设氛围,使骨干教师基于培训者的讲解和引导积极进行思考和反馈。
4.培训效果
培训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指向培训目标的达成。在海淀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教学,建立更合理的教育教学价值观;提供支持性的策略和可操作的建议,促使骨干教师将理念转化成行为。“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基本实现了以下目标:使骨干教师从研究视角审视教学问题,按照规范的研究程序,深入系统地思考,梳理概括原有经验,促进教学研究的自发与自觉。“基于学生发展”是培训的核心视角,无论是“教学能力”取向的培训,还是“教学研究能力”取向的培训,都使得骨干教师对学生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在理解不同年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本学科的教学。培训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显示,96.1%的骨干教师对培训满意或比较满意。
三、反思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工作离不开深入的培训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是我们始终贯彻的宗旨。在多年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变革期待高效的、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们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在此过程中,建构出“培训要素模型”,并应用模型指导和调整培训工作。凸显学员主体的培训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并不是调整一两个要素、增加一两个环节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多角度地调查“真需求”、有计划地设置培训主题、合理设置课程,协调各要素的内在一致性,从而保证“真需求”能够传递到培训课程中,使培训活动能够有效地展开。同时,在实施层面,通过任务和成果驱动,让教师在培训中动起来,选择能够胜任这种互动式课程的师资,为骨干教师提供切实的帮助,最后将“学员角色”作为培训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学员主体”的培训理念充分落实与外显。
未来,教师培训的重心将更加强调教师主体,强调指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骨干教师是经验丰富、积极性和能动性较高的群体,骨干教师的培训更应该先行一步,理顺各个培训要素的关系,配置好资源和平台,充分释放骨干教师的活力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更高质量、更高自由度和更高效的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古立新. “四主四环”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建构[J]. 继续教育,2011(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当前现状,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学科教研组建设为依托,统筹兼顾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融合,打造学习型教师、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学校。
二、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校长主持、各部门协作、专家指导、骨干带头、同伴互助、集中研训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的研修模式,坚持读书——实践——研修——提高的研修流程,构建顺应教育发展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研修制度;坚持面向全员、面向学科教师、突出核心骨干、全面提升的研修目标,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按学校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认真制订学校年度校本研修计划,修订并完善校本培训、校本科研、学科建设任务目标。各处室、学年(科)组、教师个人要依照学校计划分别制定出个人研修计划,计划要突出目标要求和实施研修的具体措施,教学校长要做好校本研修的指导、引领、监督、落实工作,教务主任要负起校本研修的组织安排责任,学科组集体组织活动。教务主任负责协调安排活动,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重要材料存档,教务处负责常规检查考核记载,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在每学期末要集中进行考核评价。
2、认真参加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集中研修活动。
(1)、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
(2)、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
(3)、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专业水平测试。
(4)、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
(5)、区教育局组织的专题讲座、报告。
(6)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学习培训。
3、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规定每周二下午2:30—5:00为教育理论学习、案例、小课题研讨时间,学校规定教师学习的书目为《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的十大素养》。确定“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的学习原则,学习研修采取专业人员引领学、集中辅导学、专家指导学,定期召开学习研修汇报课、交流会,促进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化。
(4)、以本研修为基点,学科建设,组织学科集体备课,按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计划集中在隔周四下午2:30—5:00进行课案说课备课研究。中小学继续开展每位学科教师的一节教学设计、一节说课、一节讲课、一节课前后反思、一节教学课的评价与分析和其他教师的听、看、评议等九个一活动。通过九个一活动工程的实施,找出每位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同伴互助的办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详细安排见学科建设特色活动工作流程一览表。
5、突出以师德教育培训为目标的德育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将通过影视、文件、案例、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学习为目标,由德育处按计划规定隔周四下午2:30—5:00组织学习培训,学习内容安排见德育处安排计划。学习笔记、学习体会、教师叙事纳入校本研修考核记学分。
6、校本科研以校本行动研究为主线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在全年的校本科研中,要以教育局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紧紧抓住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这根主线,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立项行动研究小课题。课题要紧紧围饶学生学习态度、兴趣、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采取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的办法,充分发挥现场诊断,行为研究等研究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施研究过程——总结评价效果,从而攻克新课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A、继续抓好08年研究立项的6个区级小课题。
B、深入探究8个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立项新的小课题。
7、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自我。
根据市教科所十一·五教育科研培训计划,组织主管科研的领导参省、市级培训,学校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学习教育局教育科研手册。学校将要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专任教师分别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好汽车区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教育局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
8、加强骨干、核心教师的研修,突出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对骨干教师的研修培训,要结合培训部的计划,进行学科教学理论、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要继续坚持开展骨干教师的六个一活动。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至少上一次示范课,听课不少于32节,参与指导评课不少于5节,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并组建一个课题组;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建议或做法一项;带头建立个人博客、每学年做一次教学讲座:帮带一名青年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全天候开放课堂。使每一位骨干教师都能成为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者、掌握课题研究方法的先行者、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独具课堂教学风格的现代型优秀教师。
秉承“以人为本,特色立校,为学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以抓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发挥市区校级骨干教师辐射示范作用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课题研究,加强学科基本功竞赛,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先导作用。
二、工作目标
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强化落实各级各类培训,形成“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2、完善校级小课题申报、考核、评价制度,增强教研活动、备课活动的实效性。
3、深入宣传学习推广教研组建设阶段成果“三员、三查、三评、三识”尽可能把研究行为转化为相应部门的管理行为。
4、借助网络教学随笔的形式,以评价和展示教科研成果为核心,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三、工作要点及思路
第一、进一步完善教师“团队带教”的相应机制。
到校三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团队带教”。
具体措施:
1、每月随堂听同组教师的课或同科其他教师课4节以上,(含教研组教研活动课)备课组长组织教师听青年教师课每月1节以上,根据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确定带教的主题。听课记录及心得交教科室每月检查一次。
2、认真参加各级优质课,竞赛课活动,同组教师关心指导。
3、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教学随笔等)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及教学问题。
4、每期结束前一个月,通知教科室上1—2节汇报课(所在组教师、 教务主任,科研室主任、分管校长参加)
5、统一考学科青年教师承担月考、半期试题命题工作。备课组长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审核修订保证试题质量。
6、制定“团队带教”考核办法,对团队带教成绩突出的发放荣誉证书并给予备课组物质奖励。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科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具体措施:
1、 开学后落实市区骨干教师承担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任务。
2、 根据自愿和学校确定的形式落实对学科团队建设指导任务,签定责任书,落实具体责任。学年末召开学科团队建设经验交流会,考核市区骨干教师辐射引领效果,推广成功经验。
3、 按照市区骨干教师对非规范级学校的要求,加强对骨干教师过程管理(示范课2节/年;网络教学随笔、调研报告、课题申报等)组建考核队伍,并真正落实考评职责。
第三、完善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考核机制。
具体措施:
1、在学校新领导班子面前,重新梳理修订校骨干教师考核评选指标体系和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再审订通过后加强宣传,提高知晓度。
2、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完善教师科研评价指标,形成相应与评职评优相关联的系列制度。
第四、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深化课程改革。
具体措施:
(1)强化各学科“集体备课”研究
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点备课组长自行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备课、同时派专人进行本学科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学年末展示学科资源包建设情况。
(2) 加强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适应新课程,真正走进新课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学习,重视培训,提升理念。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开展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学习,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
学习方式主要有:
其一、通过教科室博客校本培训栏目,个人学习。
其二、通过教研活动时间观看有关课改的优质课录像、交流体会等方式集体学习交流,提升教育理念。(每月1次)
(3)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的有效性,将研究深入。
具体要求如下:
(1)研究课备课组首先应该集体备课,准备好相应听课资料(人手一份),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提出观课建议,让听课教师明白观察点是什么?教研组长事先应该安排教师录像,要安排好观察任务,评课教师围绕自己承担的观察任务评课。
(2)会后教科室把录像上传,上课教师反复回放,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博客上写出自己的教学反思。
第五、规范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课题过程管理与研究
(1)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课题的过程管理。并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以“校级小课题申报”为重点;做好德育课题和校级课题的开题工作以及农村教研组建设的深化研究。
(2)积极展示教科研成果,继续做好教师教学随笔和教科室博客的网络管理工作。
四、月度工作安排
9月
1、制定本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落实工作重点,清晰工作思路。
2、制定本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绘制电子表格,报教师进修校审核批准。
3、做好三评工作(新骨干教师评选、上届骨干教师考评、优秀学科团队考评)
4、校级小课题启动。
5、校本培训
10月
1、 市区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左右)
2、 校本培训
3、 讨论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研究计划
11月
1、校级骨干教师教学示范周示范课展示活动。(半期后)
2、校本培训
4、 校级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检查
12月
1、 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
2、校本培训
1月
1、陈中教师教改科研成果登记、汇总、通报。
2、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总结。
通过学校骨干教师选拔和培养,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了较高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升格为校级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积极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我有幸为得到学校的培养并在2017-2018年学校骨干教师师资培训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并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期内担任中烹137班班班主任,工作勤勤恳恳,一心为生。殚精竭虑,无悔付出。班级在校期间,工作获得师生一片赞誉。从教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师德高尚,深获各方好评。
二、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熟练讲授本专业2门以上主干课程,课程有《果蔬雕刻》、《中餐冷拼》、《原料知识》等教学模式有创新,近三年教学业务考核全部“合格”。
三、本人学历达到了本科毕业, 2018年9月获得中职学校中级双师资格认定。
四、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强,实践教学基本功扎实,获得教师专业技能等单项竞赛奖及以上奖励,或所指导的学生(或教师)参加技能竞赛,收获得市级奖及以上奖励:
1、指导三位学生秦达桂、万佳灵、刘志威参加省中职生职业技能赛烹饪项目获二等奖
2、参加省中职学校教师技能赛获烹饪项目一等奖。
五、2017-2018年间利用寒暑假到市希尔顿酒店、人民公社饭店进行顶岗实践工作,顶岗期间不断与同行合作交流,获取行业最新资讯,极大的丰富了烹饪专业的实训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好适应企业的要求。
六、承担对双师型教师陈剑老师的教育教学培养帮扶工作,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10节以上,工作评价获得优秀
七、每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总结,对照评选条件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同时将本人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及时提供给教科处存入个人成长档案。
八、积极参与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参与校级及以上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或参与学校数字技能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建设。
**小学
**
教书育人总觉得时间过得快,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最令人欣慰的是我一直在坚持学习,通过学习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修养,改变对工作、生活、教育的态度,尤其是校本培训,这种不出家门就能分享到各种思想、技能等的学习对个人的提高帮助尤为突出。下面简单的总结这一年来的学习方面的情况。
一、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校本培训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培训,要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关注的核心是学校、教师具体实践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提高学历等。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校本培训的内容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培训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第三是“基于学校”的培训。意指“校本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
二、校本培训内容的层次
经过校长的亲自筛选指示,校本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立足于本校的骨干教师,通过骨干教师的个人业务方向导向教师的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有“廖小丽的《成人之美,成就自我》”、“解知非的《快乐耕耘在教育的土壤上》”等等;第二,从读书活动着手,通过专业阅读提升教师的业务内涵,参加街道、区级的各种读书心得交流会、撰写读书心得的文章等;第三,请教专家搞讲座,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校本培训的收获
学习时,只要态度端正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年的校本培训,有特别多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思想的碰撞
骨干教师的讲座渗透着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也体现出他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对我触动很大。号召教师要主动学习,给自己一个成长的压力与动力。
骨干教师的经历与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与价值,更感觉一名教师要时刻提高自己,否则会误人子弟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2.学习到先进的技能
校本培训的内容中,还有针对教学技能的各种学习。比如说:课件制作中的色彩要素、电教平台使用、精品网站推荐与精品课建设、虚拟仿真技术等等。这些技术都来源于身边的教师,是他们在工作中的积累,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迅速提高了技能水平,很快就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我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制作课件,还撰写了专题文章。
3.集体学习文件规划
随着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一个民族的复兴一定要提高教育水平,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显得尤为重要。校本培训过程中,校长亲自解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改革”。各位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谈看法、说感觉,这些对我们的帮助都非常大。我从一名专业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专业的实际,我们需要强有力的文化基础支持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份书写整洁的简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拟定合同、看懂说明书等等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另外,他们学校将文化课程也按职业教育的课程规律,设置成为各种模块,结合生产实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这些具体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为我们的工作指引方向。
四、个人努力方向
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地参与到各种学习中,通过学习促进发展,通过校本培训途径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多从集体中学习,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校本培训对于我而言,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可谓使我的教育观念“脱胎换骨”。但是,这些培训只是个别的,我想,最重要的是老师自身的反思。
【关键词】骨干引领;教师成长;自主发展
对许多老师而言,如果没有新形势的要求,她们只能安于现状,按早已熟悉的又已习惯、不变的套路行事,不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改变观念。为此,我们认真分析教师的现状,从抓骨干着手,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以骨干引领为先导,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定任务、定目标,让教师们在各种平台上展示自我,在取得成功的喜悦中去理解教育、体味教育,不断提升自我更新能力,并在专业引领中实现同年轻教师共同成长。
一、专业发展取向是教师成长的航向标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作为专业人士其不断成长的需求和时代、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以及教书育人的使命,激励着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成长。有人说,拥有专业知识的老师,或许只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拥有专业智慧的老师,或许可以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只有拥有专业人格的老师,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包括参加培训获得专业知识,更包含在教育实践中专业智慧的启迪和专业人格的提升,它是知识、能力、智慧、人格“四位一体”的优化。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使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十后,“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理念警示着广大教师们: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向教育的最高目标迈进。
二、骨干引领导航,助推教师群体不断成长
专业引领是教师脱离土气、提高品位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快速通道。可以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动的实践,没有专业引领的教学只能是同水平的重复。
1、聚焦高效课堂,凸显骨干教师示范和帮带作用
理想课堂是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益,它是灵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师生倾心投入的课堂。骨干教师是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我县各校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示范与帮带作用,放大其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育作用,采用师徒结对帮扶的形式,本着以强带弱、以老带新、合作进取、共同发展的原则,采取“四课联动”的方式进行帮带,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甚至成为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所谓 “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师傅分析研究徒弟的教学特点、教学优势和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全面纠正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帮带作用,而青年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参与“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速了成长步伐,为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奠定了基础。
2、搭建成长平台,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和辐射作用
几年来,我县以各种培训活动为载体,先后聘请了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陶行知中国教育研究会讲学团、魏书生教育研究中心讲学团、教育部教育学会专家讲学团、全国中小学教师继教网专家、新东方英语教育专家讲师团来我县对一线教师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培训;同时,举办了小学英语、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物理、生物,高中语文、化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讲学活动,骨干教师二级培训和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活动力求站在教改的前沿,以前瞻的理念、精湛的技艺和专家们崇高的人格魅力,为青年教师树立标杆,指明行动的方向,增强前行的动力,引领年轻教师仿效和借鉴导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体悟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实现教学模式的举一反三,坚定改革创新的执着信念,从而有效提升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执教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学校学科教学改革,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另外,我县找准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报告会,开展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教材教法研讨会等活动,一方面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走势,总结成功的经验,增强年轻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辐射带动年轻教师在启迪和感悟中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发现年轻教师最突出的问题,创造条件对年轻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倡导他们自学成才,加强在职学习,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力争向学科骨干教师进军。
三、深挖成长内潜,促进教师个体主动发展
教海泛舟,不进则退。为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教育行政部门已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情况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与评奖评模职称评聘挂钩,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已经形成。
为下活教育这盘棋,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位教师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寻找“最近发展区,推动教师发展”,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基础,分清和发掘每一位教师的特征趋向、潜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促进所有教师都能在追求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不同层次的真正发展。我县针对每位教师的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其潜在水平,把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突出抓好骨干教师培训,重点倾斜农村教师培训,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为构建人民满意的和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师德教育。通过师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师师德水平达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打造高水平的骨干师资队伍。建立比例合理的省、市、县、校级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学科专家和教育专家。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专业、年龄、职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缩小城乡间师资差距和教育差距。
(四)实现教师队伍管理规范化。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水平均衡发展,教育公平逐步显现。
三、活动内容
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师德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在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一)建立师德教育、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则》,进一步增强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意识,自觉规范职业行为。要引导教师学习杨爱军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优秀品格。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教书育人的楷模。学习要记笔记、写心得,做到真学真知真用。
2、建立师德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要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师德档案,通过学校评价、学生测评、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师德考核不合格者,本年度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级。新录用的教师必须经过职业道德专门培训方能上岗。学校要通过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开设校园网师德投诉平台,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师德监督员”等,加大对师德的监督力度。对师德出现问题较多的学校,要取消学校和学校主要领导当年各种评优评先资格。
3、开展师德建设评优树先活动。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学校要及时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继续深化“仁爱之师”评选活动,在教师节前夕,要表彰一批杨爱军式的“仁爱之师”。各学校要举行教师职业操守宣誓签名活动,并在校园显要位置或教师办公场所悬挂宣誓签名内容。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教育工作,强化教师专业成长和能力提高
1、加强市级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形成一支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对名教师培训人员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培养出一大批能带领和推动所在地区、学校和学科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力争培养出若干名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绩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教育名家。
2、深化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各学校要在继续推进校本研修形式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校本研修内涵质量,不断推进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力求取得明显实效并形成本校特色。
3、持续抓好专项培训项目。组织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和考试;继续抓好高中课程改革培训,重点抓好市级培训;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加大外语教师培训力度,采取聘请外籍教师来我市培训和选派外语教师出国培训等形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工作,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导师作用。
4、加快学历提升培训。区市县教育局要认真贯彻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升工作的意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以适应教育发展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知识更新的要求。学校要主动为教师创造参加提升学历培训的良好环境,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要倡导教师把学历提高与学校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5、全力推进教师教育现代化。各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依托网络开展各项培训,定期对信息技术专干进行专项培训;各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构建信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的有效模式,引导教师主动利用网络开展校本研修;广大教师要主动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6、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活动。校、区(市、县)要逐级开展说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自制课件、教具等教育教学技能和职教专业技能比赛和展示活动,在教师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借鉴,相互交流、激励。
7、要充分发挥各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中的各项职能,加快提高研训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学院要重点抓好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全市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视导,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做好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和跟踪反馈工作。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要重点抓好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区域教师培训分片管理、课程指导工作。市教育局今年要对教师进修学校开展教师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考评。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农村教师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要研究农村教师队伍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农村教师教育难点问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快建立教师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教育工作所需经费。
2、搞好校本研修指导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要深入职场,组织研训教师“聚焦课堂”进行教学诊断,在研训中开展专业引导。抓好农村教师集中培训,重点抓好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培训。*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指导力度,搞好符合教师教育需要的课程资源开发。
3、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各农村学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抓好学科、课堂教学研讨,着力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村中心小学要在本学区教研活动中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各学校要保证教师参加教师教育时间,保证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教育工作。
4、建立市级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基地。要积极发挥瓦房店师范学校的作用,与各涉农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破解教师教育难题。不断挖掘驻*的师范院校的社会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教师教育的活力与生机。
5、大力开展帮扶活动。一是开展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活动;二是以订单的方式开展名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三是继续开展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四是建立顶岗、援岗、特岗机制。
(四)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和创新我市教师队伍管理工作
1、严格选录教师准入条件,规范选录教师工作程序。农村小学选用的新教师要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城市中小学和农村初中选用的新教师应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各涉农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2、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岗位设置工作。制定教师职称评审考试办法,促进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按照市里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3、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市中小学特级教师管理办法》、《*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加强对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切实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市中小学教育专家评选办法》、《*市中小学学科专家评选办法》,评选一批教育教学及管理方面拔尖人才,激活高级教师职称后成长动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和校长团队。
4、完善教师交流制度。提高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区域内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交流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加大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优质师资相对集中的学校与优质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之间对流的数量,进一步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化。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市教育局成立由副局长马瑞春担任组长的*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教育局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组织有关活动的开展。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市教师素质提高年活动工作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活动实施方案。要通过报纸、电视、校园广播、教师网站、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和活动部署,营造广泛的活动舆论氛围。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转变学生观,增强课程意识,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变革是教师专业职责的重要主成部分。教师还要自觉地培养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任务、要求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宗旨,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传统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做法及其弊端传统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做法及其弊端在于培训认识上的模糊性;培训内容上的局限性;培训形式上的单一性;培训管理上的滞后性。
通过培训,努力使中小学教师,特别的骨干教师实现由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向新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方式的转变和飞跃。促使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并创造符合这种课程理念的教学技能,确保课程改革深入到学校教育层面,体现在每个教师日常的、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真正推动学生的积极发展,最终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改革目标。
创新培训模式的具体做法: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是增强继续培训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鼓励教师们的探索和创造,我市“十五”期间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是仅由单一的、灌输式的讲授组成,而是逐渐纳入了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多种方法。特别是在“论坛活动”、“ 挂牌培训”、“骨干教师和名牌教师讲学”等多种开放、互动、多元、共享、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挂牌培训(做法、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针对性、实效性、教师自觉自愿参与、发等)
“教师教育”的新体制,“教师专业化”的新思维,“教育信息化”的新平台,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课题,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理念层次上对教师培训工作的反思和重新定位。尤其是我们针对全市两万多名教师各具有“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训方式、不同评价标准“的特点,决定要改变多年来全员性培训中课程要求统一,内容达到一致,学时符合标准,管理模式相同的传统培训模式,开发培训资源,拓宽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性,我院率先提出了开展“挂牌培训”这一新的举措。全市所有的教师包括教师进修院校的研训教师在内,就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感兴趣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或急需解决的问题,重点围绕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学校管理的实际,采取主讲人自荐,并自报讲座题目和内容,听课人自愿报名参加的互动方式,开展讲座和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全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的校长、教师、教师进修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均可向市教师进修学院培训部门提交授课申请(内容包括:课题、授课内容提要、授课对象、授课时间等),学院审议通过后(主管院长、培训部及研训部主任)下发培训通知,在通知中要附加每位主讲教师的个人简介(学历、业绩、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等),以扩大每位主讲人的知名度。培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星期四、五的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主讲教师由学院颁发证书和支付讲课费,听课教师免收一切费用。在管理方法上,采取培训部门提前一个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培训计划、宣传主讲教师业绩,并把“挂牌培训”列入到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工作来抓。其次是每年3月和9月份主讲人可申报一次,各校在培训前三天将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听课教师名单报至培训部门。再次是将参训时点名册中所参训教师的学时计入到《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学分证》中,并在丹东市教育信息网上把主讲教师及各校参训人数及时公布与众,使基层学校与我院在教师培训管理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培训的灵活性,增强了教师教学中的针对性,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并为青年教师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目前为止丹东地区已有49名教师勇敢地走上“挂牌培训”的讲台,这些教师多数是学校知名度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这种在教师专业发展方向上的张扬,得到了我市教育局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量化为分数纳入进去,我院凡是参加挂牌培训的主讲教师,年终都被授以荣誉证书并颁发奖金。
2、名牌教师讲学
实施名牌教师讲学是我市“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开放教师培训资源、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所谓“名牌教师”泛指教师进修院校一线教科研人员和‘十五“期间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含骨干校长)。根据丹教[2006]15号《关于在我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骨干教师讲学活动的通知》精神,教师通过个人申报,教师所在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后将讲学教师名单及其个人资历简介和讲学申请表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集中申报至我院师训处(也可不定时申报)。师训处对上报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制成菜单式讲学一览表以文件和丹东市教育信息网形式向全市下发。各(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从讲学一览表中选择讲学教师,确定讲学时间后,向师训处申请。师训处根据全地区申请情况,统筹安排各讲学教师的讲学地点与讲学时间。
讲学教师的讲学内容要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理论及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主。讲学教师讲课后,由聘请方按照讲学测评表对听课教师进行无记名测评(按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写出教师建议,然后汇总,填写讲学鉴定表(内容包括学校鉴定、学校建议),并将鉴定表密封后报到师训处。师训处将对各教师的讲学次数与测评结果进行整理后,书面报至市教育局。市教育局将以书面形式予以通报。
名牌教师讲学活动是我市“送训到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还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和发挥名牌教师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名牌教师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今后,在认定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教育专家等中小学名师中,将把教师参加“名牌教师讲学”、“挂牌培训”等工作作为评选的必备条件,以实现名牌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推进我市教育的健康发展。
3、论坛活动
这种培训活动的范围主要是针对我市教师进修院校的研训教师以及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要求上起点高,标准更高。为了总结我市研训教师和骨干教师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将其实践成果升华到理论层面上,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自2003年开始,我市每半年举办一届骨干教师骨干校长论坛。请部分获奖的教师和校长在论坛上作典型发言,并邀请部分专家进行点评,同时将一等奖论文汇编成册,并发放到每一所中小学校。自2004年以来,就先后有26名教研员在全院研训教师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真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4、其他形式
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1、为了充分展示课程改革给中小学课堂教学带来的新的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教师“创新杯”课堂教学大赛,通过大赛分别中小学教师中评选出 “十佳”课堂教学标兵;
2、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也应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师基本功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内容。为此,我们连续两年举办了丹东市中小学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大赛和班主任技能大赛活动;
3、在中小学教师中组织开展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故事征集评选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广大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通过学术年会、教学观摩、教学评优、送教下乡、送课到校、培训到校等活动,推动中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在次基础上,我们组织评选了新课程校本教研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聘任了中小学各学科兼职教研员;
5、设置工作创新奖:要求研训教师更新观念,拓展知识,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本职工作范围内立新意、走新路,去年我院年初申报创新奖立项教师和部(处)
个,年终结题被评委会评为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5
个。此项活动培养研训教师在教研和培训中不断创新的能力提高。目前我院已出台《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
6、教育教学成果奖:研训教师要想切实充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的引导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就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统领其培训工作。学院鼓励每个研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在课改实践中结出的硕果,著书立说。每年可申报两次。年终给予表奖。
关键词:外语教师;培训模式;模块
一、引言
在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进程中,外语,特别是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已成为我国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英语教师担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新型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谈到外语教学质量时指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章兼中,1997),因此,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外语教学质量之影响不言而喻。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恶劣、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公民外语素质普遍较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西部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两大难题。
为提高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西北师范大学在实施了2007年教育部委托西北师范大学“送培进疆”新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又承担了教育部200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其中关涉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拟就本次国家级培训中外语学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之处进行厘梳,期冀对今后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之有效模式加以探索。
二、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范式之回顾
(一)外语教师培训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刘润清先生在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主编的《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英语文献中,师资培训(teacher training)这个概念已变化三次。即教师培训、师资教育(teacher education)、师资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还有一个中性词教师培养或教师准备(teacher preparation),这里不再赘述。Steve Mann(2006)认为这几个概念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也有细微差别:师资培训主要是介绍可获取的方法并使教师熟稔语言,教师当前普遍认可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尤其以培训者呈现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为典型特征。Parker也指出“完全不合格的教师教授语言的时日将屈指可数,但仍有相当多的低水平的语言教师存在,只能对其进行职后培训”(Parker, 2004)。Steve Mann也认为“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资培训的概念不会受到挑战,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培训是外在的――一种已被接受的方法”(Steve Mann,2006)。但从广义上讲,无论是“培训”“教育”还是“发展”,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师”这一主体以促进其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的逐步成长的过程,正如Lange(1990)所说,在英语教育文献中,教师发展指教师在智能、经验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三个词汇所暗含的对教师培养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以及侧重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没有对三个词汇的内涵做详细的划分,将它们等同起来,互换使用(贾爱武,2003)。
(二)当代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之三大范式
国外语言教师教育三大模式经历了从匠才/学徒模式(the 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到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的发展过程(Wallace, 1991)。
匠才/学徒模式即经验教师告诉新手做什么而且演示该如何做,新手通过观课和模仿向经验教师学习,最后形成教学专业能力,如图1所示:
应用科学模式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专业培训或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方式。学员教师从专家学者的讲授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成果,然后将它们应用于教学实践,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从理论到实践模式,如图2所示:
反思模式强调教师将专家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实
践相融合,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个人的认知体系,即通过“行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 in action)形成“行动中的理论”(theory in action)。在外语教学领域,间接获得的知识即理论知识一般包括英语史、语言学、学习论、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等。由实践产生反思和由反思推进实践形成的连续反思回路成为语言教师专业能力呈现动态发展趋势的动力源,如图3所示:
上述三种模式中,匠才模式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经验层面的训练,无法应对当今科技知识剧增时代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应用科学模式虽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并且“科学”的结论并不能解决复杂的专业困境问题;反思模式比较折中,把教师的科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经历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为教师反思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准备条件,该模式也重视学员教师本人以及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作用,但主体活动的个性化使个人反思的经验结论存在着与群体共享的矛盾,而且对每个学员教师而言,很难找出一种适合他们个人反思活动的框架结构。
三、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及评价反馈
(一)注重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和培训方案的设计
在本次国家级培训启动前,负责外语学科教师培训的学科专家带领相关培训人员深入兰州、庆阳、陇南等地,同当地外语教研机构人员、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并发放问卷,了解基层外语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及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次外语学科教师培训预备方案,然后在省教育厅师范处确定了参加本次国家级培训的外语学科学员名单后,将培训预备方案和需求调查表寄发给每位学员,征求其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做了详细整理,作为修改预备方案和设计培训内容与活动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一线调研和二次问卷的基础上,对预备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的方案反馈到教育部师范司,听取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本次培训的执行方案,最终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以模块形式设计和出现,下文另有论述。
(二)多元化培训团队组建及学科专家负责制
有了好的培训方案,还需有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去实施。我们根据国家级培训和外语学科培训方案,认真选聘培训者(见表1)。
同时,我们采用学科专家负责制,由西北师大外语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专家担任学科培训负责人,从需求分析、方案制订、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本学科负责;尤其是在学科负责专家的带领下,每个参与本次培训的培训者进行集体备课,并向其他培训者展示和说明自己的教学安排与设计,集体研讨,不断完善,形成集体智慧和合力;这样避免了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各自为政的现象,也避免了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的重复或矛盾,从而保证了学科培训的整体、系统和有效。通过这一合作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培训必须是培训者全员参与、协商、交流、研讨和帮助的过程,那种一人一讲,互不干涉的培训,只能导致培训的低效甚至无效(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2007)。
(三)模块化的培训内容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模块一:课标与教材(curriculum & subject matters) 本模块具体包含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与研讨、课标实施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和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之比较等版块,旨在使英语骨干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从而形成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
模块二:经验与分享(experience & sharing) 该模块主要由英语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教学问题梳理及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对策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共同分享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梳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探讨开展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的策略与方法。
模块三:观摩与研讨(observation & discussion) 本模块的主要素是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语音课等课例观摩与研讨,通过真实感知课例并开展研讨,使骨干教师以课例为“案子”向“镜子”“引子”转变,即启发其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不再是“挑刺”评课,而是从课例关照自己的教学,进而引发对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本真的思考。
模块四:专题与探究(issues & inquiry) 该模块主要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及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及与时俱进的教学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等理念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提高对外语教学的宏观把握和反思能力。
模块五:设计与展示(design & performance) 本模块主要涉及英语课文教学活动、单元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活动及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案设计与展示等内容,使外语教师能以实际案例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掌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理与途径,反思和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模块六:对话与交流(dialogues & communication) 该模块也是培训内容接近尾声的模块,包括与一线英语教师和课改研究者的对话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总结与交流,意在帮助学员教师梳理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并同其他同行和专家展开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本次培训中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参与式研讨、对话与交流、专家讲座与解疑、现场学习与课例观摩等。
专家讲座也是教师培训的方式,但不应成为主要方式。本次培训中,专家讲座只占了10个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8(共80学时),分别是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不同版本英语教材比较、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整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案等,而这些讲座也都是基于需求调研和分析而设计的。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本次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评价与反馈(以初中英语班为例)
参加本次初中英语学科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为45人,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收回率为97.8%,现将本次培训效果评价反馈分析如下:(见表2)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在培训方案的设计方面,有42人认为很好或较好,比例高达95.5%,无一人认为差,这说明本次培训方案赢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认可。培训方法的多样性方面,有42人认为本次培训方法丰富多样,比例占到95.5%,仅有2人认为一般,占5%,无一人认为差;说明本次培训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国内外语教师培训方法和模式积累了经验。同时,有37位骨干教师认为理解了培训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有信心,占84.1%;有7人认为一般,占15.9%;无人认为差;有36人认为能将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占81.8%;有6人认为这种可能一般,占13.6%;还有1人认为不能将培训中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说明大多数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还是认可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可能受现行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有15.6%的教师不能确定落实培训中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
最后,42人对此次培训整体感受和印象认为很好或较好,总计占95.5%;2人认为一般,占5%;无人认为差;由此也看出,基本上全体参训教师对本次外语教师国家级培训给予了高度认可。
四、结语
如引言中所言,我国是英语教育大国,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外语教师的发展已刻不容缓,否则我们谈教育公平和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点上无疑是自欺欺人之语;当然我们也看到,国际外语教师培训(教育)已经进入反思发展和建立学习型组织、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时代;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教师培训在特定历史阶段所承载的意义,尤其在我国,教师培训还将继续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推进我国外语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探索与国际外语教师培训(教育)相衔接的、兼具中国特色而富有实效的培训模式和体制应是我国外语教育界和教师教育机构不断研究的课题;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外语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成长,促进其专业觉醒,进而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外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自主地位的实现作出实质性的贡献。教育部200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英语学科在外语教师培训模式方面做了大胆探索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赢得了参训教师们的高度认可,期望能对今后西部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外语教师培训提供借鉴和启示。
05
参考文献:
[1]Freeman, D., (1996). Renaming experience/re-constructing practice: developing new understandings of teaching[J]. In Freeman & Richards (eds.), 22-32
[2]Lange,D.L., (1990).A blueprint for a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J]. In J. C. Richards and D. Nunan (eds),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Mann, S., (2006). The language teacher’s development[J]. Language teaching.
[4]Parker, L., (2004). Adult learning languages: the challenge[J]. In Harnisch Swanton(eds.), 9-20.
[5]Wallace, M. (1991).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 a reflective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程晓堂.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英语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34.
[7]贾爱武.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45-48
[8]刘道义,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4-15.
[9]王蔷,张连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英语[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0-121.
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
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
“三教合一”教师培训
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需求及培训机构自身发展需求,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学科类、普适类两方面结合进行系统规划。同时,针对不同阶段教师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建立五级梯队式分层研修项目:第一级,新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新招聘的见习期教师;第二级,青年教师研修班,培训对象为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第三级名师带徒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名师带徒学员;第四级后备人才研修班,培训对象为优秀学科骨干教师;第五级为名师骨干高端研修班,培训对象为市名师、骨干教师等。通过不同目标、不同内容的研修策划与实施,既强化教师的全员培训,更关注梯队式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与扶植,点面结合,方式灵活,同时通过优秀教师以点带面引领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教合一”实施模式
“研训一体”,主题化实施教师培训项目。首先,科学策划。以教师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教学研究的方式,既关注理论的引领与学习,又关注理论的实践与运用,通过项目化的系统设计与策划,实现教研与教师教育的融合。教科研人员在“同一主题”的统领下,以科研的方式与思维策划系列研修项目,以实现研修主题的实质性突破,弥补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进程中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其次,有效实施。学习思辨,针对确定的研修主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或集中理论学习,提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认识。自主实践,每位老师根据研修团队共同确立的研修内容经过深度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实践与尝试反思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再实践等几个步骤。交流研讨,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展示研磨。组长都要作统筹安排,细化要求,围绕研修主题给每个教师布置活动任务,引导教师主动、全程参与活动,并围绕主题展开理论思考和实践研讨。反思提炼,组长在教师总结基础上对形成的共识经验作结构化的概括提炼,对研修中出现的困惑或未解决的问题作理性的梳理。
“一体两翼”主题化推进
一体 “主题滚动式”的校长易校蹲点策略。根据校长培训的目标要求及参训者的实际需求,以“某一内容”为培训主题,通过学习、观察、剖析、交流等评估学校管理工作为主要方法,有效地组织培训的一种系统运作方式。通过不同层面的展示与交流,深入解剖,给参训学员更多的启示与思考。
两翼 “主题层次化”的90学时专题培训策略。主要针对校长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对校长们进行“专题性层次化”的理论培训。最大化地利用一切优质资源,让全体校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比较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科学知识,促使校长以最新角度和高度思考办学问题,形成本校的特有品牌和文化底蕴。
“主题理念化”的校长沙龙式培训策略。通过为校长们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与学习,创造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引发校长对个人成长过程的思考与反思,促成校长个人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学校选择了十几位优秀校长作为“沙龙”成员。通过问卷式自省沙龙、漫谈式座谈沙龙、框架式访谈沙龙、诊断式专家引领沙龙等环节的深入开展,在教科研人员及高校专家教授的面对面剖析指导下,促使校长们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反思,并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一部分优秀校长逐渐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