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5:3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公共卫生项目;经验
“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妇幼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落实公共卫生项目为基础,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宗旨,以降低“两个”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和“一法两纲”,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了一个辐射全市的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开拓了妇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强化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五个”到位,实现了妇幼保健工作的“三个”跨越式发展。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如下:
1 领导重视、政府支持,构建妇幼保健信息技术平台
在妇幼保健工作中,信息技术不仅能直接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更能够对政府的投入进行总体评价,是实现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也是对妇幼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评估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2009年,石家庄市副市长张妹芝带领市卫生局有关领导通过参观天津、济南、南京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到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鹿泉市、平山县调研结果,提出了在《河北省妇幼保健管理网络》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投资300余万元,全面构建《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这一信息平台,包括:婚前保健、叶酸普服、孕前保健、产前保健、传染病孕产妇管理、产前筛查、高危孕产妇管理、产前随访、产时保健、分娩信息、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缺陷监测、产后随访、新生儿随访、高危儿管理、儿童随访、常见病防治、生长发育评估20个子系统。形成了婚前保健、初次产前保健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正常人群在乡村、高危人群在县级、危重症患者转省市级的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达到了三级保健网对各自所管辖区的保健对象底数清、保健任务进度明、高危人群重点管、转诊患者全追踪的目的。“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5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30.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64%,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上升了7.16%。
2 数据准确、政策倾斜、强化妇幼保健工作“五到位”
《石家庄市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妇幼保健的各项数据准确可靠,而且为政府制定妇幼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资金的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府对资金使用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1 在妇幼保健队伍建设方面:2006年以前,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技术差、服务能力低、保健服务不兑现的现象,2005年,通过在平山县、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井陉县实施“降消项目”、“三网监测”项目以及《石家庄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数据逐渐趋于真实,其各项数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妇幼保健工作的各项倾斜政策陆续颁布实施。2006年,市卫生局结合落实新农合政策、贯彻新医改方案、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现了从2005年的乡镇1名兼职妇幼医生到2009年的2名专职或兼职妇幼医生,经严格培训考核后,全部持证上岗。2010年底,2名妇幼保健医生由兼职全部变成为专职,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截止到2010年底,全市292家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共有专职妇幼医生548名,4488村卫生室有4691名村医负责妇幼保健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全部到位。2011年,石家庄市提出了所有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专职妇幼医生将逐步纳入各县卫生系统在编技术人员。
2.2 在保健业务用房方面:2009年底,市卫生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叶酸普服项目和住院分娩项目,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站)至少有10间房屋用于公共卫生项目,不仅有独立的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而且扩展到共用的资料室、宣教室、微机室,保健业务用房全部到位。彻底结束了妇女保健科与妇产科合用、儿童保健科与资料室合用,无宣教室、微机室的房屋短缺局面。在村卫生室建设方面,采用村委会出地,政府出资、县政府督办、市卫生局督导的方式,确保每村都有面积不少于60平米,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标准化村卫生室。
2.3 在妇幼保健设备配置方面: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为了全面落实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提升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保健需求,2009年,在石家庄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出台了《公共卫生均等化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手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降消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所涉及的保健服务设备,按乡、村两级所承担的职责和妇幼保健服务项目进行了规范要求,截止到2010年底,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所用的微机、网络、打印机、扫描仪、资料柜、档案盒和业务所用的身高计、检查床、体温计等16种设备全部到位。村卫生室6种设备也已全部到位。
2.4 在政府资金支持方面:2007年以后,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日趋深入,随着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日益重视,石家庄市各级领导非常关心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卫生事业逐步列入议事日程,尤其是2009年,新的医改政策的出台,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用于妇幼保健的各项经费全部到位。首先,各县(市)区对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全部足额发放;其次,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建设经费补贴到位;第三,对23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资金投入日趋增多,创收能力较弱的城内五区、矿区、深泽县、新乐市、高邑县、栾城县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2010年,通过引进新技术、添置新设备、扩展新项目,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了日常妇幼保健工作需求。
2011年,在“两个规划纲要”终期评估中,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未能达标,张妹芝副市长亲自到市卫生局和部分县(市)区开展调研,了解原因,通过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新增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石家庄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全市的婚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全部由政府买单,免费检查。
2.5 在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方面:近三年来,石家庄市妇幼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络已基本健全,专业技术队伍日趋稳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项目不断拓展。首先,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已由原来单纯的两个系统管理转向为以婚前保健为龙头、以提升产科质量管理为基础、以出生缺陷干预为核心、以高危管理为重点,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综合保健模式。其次,2009年,全市实行公共卫生经费拨发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在保健工作质量与完成工作量考核中,采用鹿泉市、赞皇县、晋州市、平山县的考核方法,通过妇幼保健信息平台,询问保健对象,按考核结果发放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深受广大妇女儿童的欢迎,保健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保健服务项目基本能够兑现,妇幼保健工作基本到位。截止到2010年底,石家庄市产前保健覆盖率97.62%,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4.55%,产后访视率90.44%,新生儿访视率87.75%,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5.88%。2011年,叶酸普服率88.73%,位居全省第一名,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率由2010年全省倒数第一名上升到2011年上半年的全省第三名。
3 实现妇幼保健工作三个跨越式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的妇幼保健工作通过转变观念、理顺渠道、分级管理、科技创新,以信息化技术促进发展,以项目战略带动全面提升,实现了三个跨越式发展。
3.1 妇幼保健工作意识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通过降消项目、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2005年以前,妇幼保健机构要的是资金、设备,2005年以后,要的是政策、项目和技术。认识到了政策、项目和技术是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体现,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认识到了妇幼保健工作统辖力强、内涵丰富、资源充沛,部分县(市)区如:行唐县、井陉县、赞皇县出现了优先保健、缓建医疗的现象。平山县、赵县、鹿泉市等妇幼保健院由原来轻保健重临床转变为保健、临床并举,办院方向出现了偏向保健的跨越式发展。
3.2 妇幼保健工作执行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依据各县卫生局的行政管理委托,通过“降消项目”、“三网监测项目”,理顺了县医院妇产科与县妇幼保健院的关系。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和严格的绩效考核,理顺了县乡村三级保健网的关系,使各县妇幼保健机构对县医院的统辖能力已基本接近城区对省市级医院的管理水平,执行力得到了空前提高,数据统计得到了保障,彻底扭转了妇幼保健机构靠人情、靠关系才能落实工作的被动局面。今年5月份,在省级检查过程中,发现石家庄市的“降消项目”工作存在不扎实现象,为此,石家庄市卫生局、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专门召开调度会,1个月后,经检查,23个县(市)区的项目工作全部按方案要求整改到位。
全面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市妇幼卫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妇幼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2010年,在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以妇幼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课题化,以项目带动整体妇幼工作为发展战略,妇幼卫生工作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为重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为依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汇报如下:
一、妇幼保健机构现状
1、基本情况:***辖三区九县,159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150个村委会,总人口381.59万。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30%,每年有3万余名妇女怀孕分娩,有约20万名0—6岁的儿童需要进行保健管理,全市12县区中,市辖区3个、山区县5个、平原县4个。
2、机构和人员:全市共有市、县妇幼机构13个,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县级机构12所,有8个县区开展了住院业务,有10所建成爱婴医院。
市、县妇幼机构人员由2000年的493人增加到2010年的653人,增加了32.45%;县级以上妇幼保健人员配备3.6/万,有乡级妇幼专兼干182人,平均每乡有一名专兼职妇幼人员;有村级妇幼人员2371人,其中女村医907人,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基本健全。
二、承担的公共卫生妇幼工作任务
1.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2.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调研。负责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的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
3.授权执法。是全市母婴保健执法主体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
4.基层妇幼保健及妇产科、儿科人员培训。承担全市母婴保健技术、妇产、儿科、妇女和儿童保健业务人员培训及进修任务;
5、妇幼卫生项目管理。承担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项(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两癌检查、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项(孕产妇和0-36月儿童健康管理);国家其它项目4项(降消项目、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新生儿窒息复苏、母子系统保健);省市项目15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母亲健康快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共计24个项目工作。
6.全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高危重症抢救。组织协调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
7、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承担着各种妇幼卫生信息表格设计、资料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
8、妇幼健康教育。规划、组织、负责指导和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9、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两个系统管理;
10、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开展妇、儿疾病防治及应对威胁妇儿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公共卫生妇幼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妇幼卫生的公益性质,以实现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以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动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均衡发展,切实体现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整体推进了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妇幼卫生工作落实情况
针对承担的妇幼卫生工作,按照妇幼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每项工作根据项目化管理与实施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制订项目计划书—成立组织—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督导质控—信息收集—项目评估等项目规范化管理模式,使妇幼卫生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健全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妇幼保健人员713名,县级 646名,乡级182名,村级2371名,市、县、乡、村网络健全,各县区均落实了村级妇幼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抽取4个县24个乡镇37万人口作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三是建立健全了全市产科急救网络体系。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市级产科急救中心,成立了由市、县、乡三级人员组成的市级产科急救网络,分设母婴安全责任网、信息网、转运网。四是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和市级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五是建立健全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六是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例会制度。即:每年4季度召开本年度孕产妇死亡评审会、每年3月份召开上年度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幼卫生报表汇审会及新生儿死亡评会、每季召开一次妇幼保健院长例会,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基层保健工作质量提升。
2、狠抓基层妇幼人员培训。采取分类举办专业培训班、临床进修、专家驻县等方式加强了全市妇产、儿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领域的人员培训,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妇产、儿科人员培训基地和“降消”项目县级人员培训基地。一是对全市乡镇妇幼人员进行了产、儿科基础知识培训(每期三个月),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每期七天)及产儿科技术提高班(每期一个月)等三轮培训。二是每月举办一期妇产、儿科或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业务培训班或专题讲座。三是邀请国家或省级专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产、儿科国际学术交流会。四是不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五是每年免费接收县级妇幼保健、产、儿科人员进修。2010年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共举办各类妇产科相关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基层人员1628人次。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3、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二是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个县区24个乡镇、办37万人口,建立了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制做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等五项监测方案,成立了监测中心(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基层保健科),坚持每半年对检测质量进行质控。三是坚持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不间断。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3.4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3‰,婴儿死亡率10.48‰,均低于2009年省级及国家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140.38/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母乳喂养率94.65%,纯母乳喂养率79.47%。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7%,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5%。
4、大力实施妇幼保健业务规范化建设。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我们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产科建设达标、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爱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一是在这些活动中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先后制订了《***市产科质量控制方案》,《***市各级助产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二是统一规范了产科、儿童保健科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技术操作规范和产科各项登记。先后有114家助产机构达到了产科建设标准,有 64家达到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标准,58所市、县级助产机构建成爱婴医院、76所乡级卫生院创建成爱婴乡卫生院,眉县妇幼保健院已建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扶风县、陇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市级初评,凤翔县、千阳县、陈仓区妇幼保健院正在积极创建中。
5、强化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一是成立了***市妇幼卫生信息领导小组及各县区妇幼卫生信息主管人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小组。二是实行了专人管理制度。人员调换需经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后上岗,乡妇幼专干人员变动必须经县卫生局、妇保院同意。三是制定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制度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等四类24种。四是统一设计了乡、村两级规范化报表。五是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妇幼卫生信息培训班。六是建立考评机制。一方面将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纳入妇幼卫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与年终评优挂钩;另一方面建立妇幼卫生信息量化考核制度,及时将妇幼卫生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县区,督促各县区加快信息质量提升速度。七是坚持每半年(5月、10月)进行一次妇幼卫生监测质控,对危重孕产妇、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查漏补缺,确保信息准确性。
6、扎实开展业务帮扶和指导。除日常指导外,坚持每半年一次项目工作督导,每年选派高、中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10名,分别对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及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2008-2009年对陇县、麟游、太白1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小团队式帮扶;2009年对麟游县医院,眉县、扶风进行对口帮扶;2010年对陇县、千阳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
7、依法严格管理母婴保健专项服务。一是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准入制度。依法严格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达标的助产机构换发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将平原县乡卫生院所在村的接生员转为保健员,不再开展接生工作,同时依法取缔了17个不达标的助产机构。二是根据《陕西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陕卫妇发[2010]4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与公安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市关于下发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与产科质量一并纳入网络管理,实行网络上报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层级负责制、事故追究制,加强了出生医学证明信息与废证管理。2010年全市累计领回出生证45000份,发放101次共计47950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105份,执业许可证29份,无一例差错事故。
(二)公共卫生项目执行情况
针对承担的24个项目,按照项目工作课题化管理的模式,每个项目设一个课题小组,由专人负责项目工作,通过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项目评价—修订方案—再组织实施等课题化管理模式,使项目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认真落实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一是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2010年1-10月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补助人数21567人,全市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率96.90%,补助总金额1638.7万元,人均补助金额759.81元,全免率96.11%,完成省厅目标任务。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10年全市共发放叶酸片60166瓶,有29169名育龄妇女领取叶酸片,产妇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78.02%,叶酸服用依从率达53.43%,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6.55%。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年内完成乳腺癌检查2041例,乳腺钼靶338例,查出乳腺增生568例,乳腺纤维瘤25例,未发现乳腺癌病例;宫颈癌检查17024例,阴道镜检查957例,宫颈活检88例,对检出的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超额完成省厅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二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展顺利。孕产妇和0-36月龄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自2010年4月1日启动以来,为了方便群众,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实行孕期保健服务全市一卡通。先后为全市67137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68.41%;有14713名孕产妇享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77.84 %。三是国家“降消”工作稳步前进。抽取9名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派驻十二县区,对项目县进行技术指导,累计驻县天数360天,举办县级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536人次,乡级培训11期,培训人员261人;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降消项目培训基地,年内共接收24名县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每人为期6个月的进修;进一步完善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畅通产科急救绿色通道。2010年项目各项指标完成良好,产前检查覆盖率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妊娠筛查率23.2%、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100%、孕产妇死亡8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数0例、产科工作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5%。四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惠及群众。“新筛”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先后建立了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完善了各种流程,设立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诊疗专项基金”,成立新生疾病筛查阳性患儿俱乐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007年的23.11%提高到目前的92.19%;2010年全市采集血片35859例,筛查率达92.19%,其中市直市管单位筛查率达96.23%,县级达到91.11%。全市血片合格35260例,合格率98.33%。可疑阳性患儿423例,其中甲低190例,苯丙酮尿症233例,甲低召回157例,确诊14例,苯丙酮尿症召回188例,省级复检25例,确诊10例(2例死亡)。截止目前累计救助阳性患儿39例,其中苯丙酮尿症1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8例。
2、指导社区开展妇幼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对社区妇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带教,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儿童计划免疫和生长发育监测、儿童早期教育、妇女病普查普治等业务及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服务。2010年4月以两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将两个系统管理工作整体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行城区孕产妇、0-6岁儿童系统管理“以社区和单位为基础,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的管理模式。2010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7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8.59%,住院分娩率达到99.88%。均较2009年有小幅上升。
3、广泛宣传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整合了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单、横幅、宣传画、宣传版面、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采取制作统一宣传版面、下发宣传折页、在***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连续30天广告宣传、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和交通频道连续广播60天、在***日报健康养生栏目、在***市妇幼保健院主页挂网等方式宣传项目相关内容,扩大了项目宣传的覆盖面。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中,统一印制宣传彩页3万份、统一了全市宣传版面板式及内容,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进行项目宣传。三是先后印制了《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及各类健康教育手册18万册。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晓率。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确保信息质量。信息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项目运行情况的主要依据。一是配合妇幼保健信息“3+1”模式,分别于5月18日、10月18日召开了2010年上半年和全年妇幼卫生年报汇审会,全市12家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12个县(区)妇幼保健院,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全市2010年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培训。二是11月3日就重大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了系统、直观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市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我市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促进了我市妇幼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稳步提升。
(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为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6月儿童健康体检的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一是建立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制定《***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实施方案》、《***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三是统一制定各级儿保科工作制度4种、工作职责2种、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6种下发至十二县区。四是加强体弱儿、高危儿动态管理;于9月份对初评合格98家机构进行了验收(其中县级医疗保健机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家、乡镇卫生院73家、工企医院5家),市级复审达标验收合格单位81家,限期整改5家,不合格单位12家,全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达标率82.65%。
2、不断启动新项目,丰富妇幼保健工作内容。一是按照省卫生厅工作安排,6月份指导渭滨区、扶风县、眉县完成了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启动及资料调查工作。二是5月份启动了五个县的母亲安馨工程项目。三是11月份启动了眉县、扶风县、凤翔县的早产低体重调研项目。四是开展全市医院危重孕产妇监测项目及渭滨区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工作。一方面丰富了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促使我市妇幼工作质量不断上台阶。
3、及时启动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一是制定《***市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宝市卫社发[2009]654号),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对市、县评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督促、派遣市级评审组专家参与指导县(区)级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分析原因,完成评审报告,制定干预措施,促进评审工作全面开展。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于 6月9日召开了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在全市死亡的新生儿中选取典型疑难和有共性病例,按照卫生部评审要求,从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相关部门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进行逐一评审,讨论诊断、治疗、抢救等各个环节,评价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死亡原因。对评审结果进行通报,并就今后全市评审工作和强化干预措施进行了安排。
四、存在问题及困难
1、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妇女病患病率高达88.5%、没有明显下降,乳腺癌、宫颈癌患病率分别达252.52/10万、555.56/10万,并呈上升趋势。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患病率达19.76/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下降出现平台。孕产妇死亡率近三年来一直在30/10万左右波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一直徘徊在10-15‰左右。
3、妇幼保健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市本级工作经费每年缺口 2400万元,县级人均妇幼事业费仅为1.31元。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唯独妇幼没有基本建设项目。
4、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5、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
妇女和儿童是人口健康的起点,是国家的未来;妇女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承担着健康代继传递的历史责任。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实施,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阻断等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已成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妇幼保健医改中,马龙县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心,以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核心,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系统服务,系列服务,追踪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强服务的监测和监督,确保区域内妇幼群体能够获得基本服务,全面提升马龙县的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了优质的保健服务。
1 执行政策,落实优惠
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提出的均等化11项任务中,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是妇幼卫生项目,马龙县结合当地实际,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时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项目,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让广大妇女儿童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关爱。严格实行免费保健和健康检查。2011年,免费对孕12周孕妇进行第一次产前随访和第2-5次孕期保健、不低于2次的产后访视;免费对新生儿进行1-2次家访、0岁组儿童进行4次健康检查、1-2岁组儿童进行2次健康检查、3-6岁儿童进行1次健康检查、各年龄段儿童分别进行1次血红蛋白检查。严格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2011年,农业户籍活产数2078人,补助1943人,补助覆盖率93.73%,补助经费84.90万元,人均补助436.96元。严格实施危急孕产妇抢救转诊。严格开展危急孕产妇抢救与转诊“绿色通道”,2011年全县共抢救危急孕产妇63例,无死亡病例,抢救成功率达100%。
2 深入细致,力求成效
2011年,马龙县妇幼保健院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明示服务价格、提高服务水平和加大服务宣传等方面入手,以不断满足妇女儿童保健服务新需求为切入点,加强妇幼保健管理,积极开展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深入开展人性化服务,不断改进和优化诊疗流程,切实提高全县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和质量。一是大幅提升妇幼保健管理覆盖率。通过宣传教育和完善管理,全县妇幼卫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11年孕产妇建册率99.77%,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24.52%;2011年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26.05%;2011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3.87%,与2006年相比上升了28.66%;2006年7岁以下儿童19152人未开展儿童系统管理工作,2011年7岁以下儿童17301人系统管理6523人,系统管理率80.70%,儿童保健覆盖率100%。二是大幅提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通过项目实施,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得到较大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老人的陈旧观念,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住院分娩、确保母婴安全深入人心。2006年住院分娩1637人、住院分娩率83.22%,2011年全县产妇2155人、住院分娩2133人、住院分娩率98.98%,上升了15.76%。三是大幅提升妇幼保健成功抢救率。全县妇幼保健医疗机构日常跟踪监测到位,随时掌握高危孕产妇孕情变化,及时做好应对准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2006年高危筛查管理331人、高危住院分娩93.66%、孕产妇死亡率为50.84/十万,2011年高危筛查管理356人、高危住院分娩率99.72%、无危急孕产妇死亡、死亡率为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0.5‰、婴儿死亡率24.4‰,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64‰、婴儿死亡率6.94‰,分别下降了19.86‰和17.4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
3 创新建设,增强保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妇幼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马龙县妇幼保健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满足广大群众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需求。一是强化妇幼保健医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良好温馨的服务环境、优质精湛的服务技术、关爱和谐的服务氛围,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体,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保健观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二是强化妇幼保健组织建设。积极争取政府的领导,强化政府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妇幼保健纳入公共卫生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上的倾斜力度和经费扶持力度,积极推广妇幼卫生适宜技术,全面落实公共卫生的各项补助政策。三是强化妇幼保健文化建设。强化妇幼保健品牌文化建设,以培养妇幼保健“名医”、创建“名科”、打造“名院”为重点,塑造妇幼保健服务品牌,加大向社会推介力度,提升妇幼保健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四是强化妇幼保健环境建设。以实施妇幼卫生项目为契机,着力更新和配置妇幼保健医疗设备,切实改善医疗和办公设施建设,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妇幼保健工作者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和办公环境。
有人说,妇女儿童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有人说,妇女儿童是祖国的明天和希望;还有人说,妇女儿童优先是一个文明国度的基本礼仪……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关注妇女儿童的健康,为他们的健康快乐提供服务,是妇幼保健事业的永恒主题,是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目标,是超越今天的奉献和付出,更是广大奋战在妇幼保健战线上的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方向。马龙县广大妇幼保健工作者正在为此努力着,他们付出了艰辛,也正在不断收获成功。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在巩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率,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监管,强化绩效考核,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1、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对孕产妇规范化管理,要力争全年孕产妇零死亡。孕产妇管理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2、0-6岁儿童系统管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交由防保站进行管理,防保站与卫生院认真做好交接,防保站要按照0-6岁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认真开展工作,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75%以上。
二、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继续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各单位要严格补助政策和补助流程,及时补助,按月报表,保证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9%以上。
2、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宣传发动。保证计划生育的妇女的已经怀孕的妇女及时补助叶酸。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特别是为乙肝表现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严格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储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
4、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继续开展“关爱母亲健康”宫颈癌超早期筛查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乡镇卫生院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配合县妇幼保健院认真做好癌查工作。
三、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根据《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备设备和房屋维修改造,到今年年底县妇幼保健院新的业务办公楼竣工投入使用。县级妇幼保健院长参加省级规范化培训率达到100%,抓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设备配备率达到65%。县医院要做好综合医院儿科建设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要巩固和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成果,力争新一轮评审一次性通过。
四、持续实施妇幼安康工程
(一)落实妇幼保健政策措施。以贯彻实施2011-2020年县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契机,印发《县卫生局贯彻2011-2020年市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贯彻执行2012-2015年省妇幼安康工程,深入推进县级妇幼卫生工作与妇幼安康工程绩效考核工作,今年我县要开展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
(二)落实妇幼保健关键措施。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推行高危妊娠识别技术,实施农村孕产妇按高危评分分级管理,做好高危妊娠孕妇转诊工作,落实转诊责任,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实施新生儿复苏项目,助产机构产儿科人员培训覆盖率达95%,提高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开展全县产科抢(急)救技能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大练兵、大比武,切实提高妇幼关键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制度建设,举办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培训班,建立安全、及时、可靠的妇幼卫生信息网络。
(三)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大力推进婚前保健和孕期营养指导工作,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85%以上;规范产前筛查管理,推进产前诊断工作;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结合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大力推进全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疾病筛查率,全县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50%以上。
(四)落实妇幼卫生保障措施。按照省县乡级产科规范化建设标准,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达标率达到100%;按照《省县乡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大力推进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50%以上。同时,加强集居儿童保健管理,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率。
五、提升妇幼保健的管理
(一)开展母婴健康宣讲活动。指导县优生优育协会开展相关活动,依托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组建母婴健康教育宣讲专家团,针对母婴健康实际需求,举办多种形式的“母婴健康大讲堂”活动,提高全县“孕妇学校”师资的宣讲能力,向社会公众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知识。
关键词:妇幼保健 计生服务 有效对接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223-01
实践证明,为了更好的坚持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要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改革医疗卫生的体质,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究实现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有效对接的策略。
1 认识到实现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有效对接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和妇幼保健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有效的缓解了人口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还提高了我国出生人口的素质和健康水平。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对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关系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很多家庭生活的幸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是重大的民生事业,因此我们优化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资源,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为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驾护航。妇幼保健机构有用优质的医疗保健资源,且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计划服务机构拥有较为完善的基层工作网络,且善于做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两者各有鲜明的特征,各具有优势。优化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的资源,实现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能够使两者互补优势,资源贡献,有助于加强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的工作,能够有效地管理人群生命健康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和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制度,对于国家的发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实现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有效对接的策略
妇幼保险与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是为了方便广发群众,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妇女儿童以及出生人口能够健康。
要想实现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有效对策,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财政的投入,以及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落实到现实中,并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复制。
2.1 加大财政投入,突出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公益性
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内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围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出生缺陷预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费用由各级财政承担,逐步提高住院分娩补助经费标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经费由政府根据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所需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应提高保障标准。
2.2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
“十二五”期间,以实施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为契机,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根据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功能的需要,争取更大投入,重点支持市县乡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规范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实现“十二五”期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规范建设全国全覆盖,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规范服务,提高效能,方便群众。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服务、管理和日常监管有效融合。
2.3 组织开展专业培训,满足实现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有效对接的需求
人才在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要注重开展专业培训,加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严格甄选入职人员,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拥有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心。另外,还要制订相应政策,使每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都能够获得晋升的机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鼓励技术人员为基层群众,如要晋升主治医师或者副主治医师,必须要到基层累计服务到一年以上的时间。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确保卫生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必须要依靠复合型的人才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果。
2.4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工作必须要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同时还要纳入到政府目标的考核管理,重点考核妇幼卫生、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及时审批各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质量保证,完善工作考核评估,转变理念,依法管理,依法服务,提高效率。组织开展“全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动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快速发展,提高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3 结语
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要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它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突出公益性质,为妇女儿童的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妇幼保健与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既能够实现妇幼保健结构与计生服务机构的资源共享,使两者互补优势,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群众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要想实现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的有效对接,要构建较为完善的机制,促进以人为本,为广大群众提供方面,不断提高夫妇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功林,董峰,张道明.两位一体 一站服务―― 霍山县实行计划生育与妇幼保健有机结合的探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5).
【摘要】30年的卫生改革引领妇幼卫生改革如火如荼。四川省达州市在妇幼卫生基础条件薄弱、服务技术落后、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低下的环境下,依靠政府政策和投入,大胆探索实践。改革探索阶段:恢复机构建设,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拓展服务市场;改革深化阶段:贯彻落实法规,创建“爱婴医院”和等级妇幼保健院,认真实施妇幼卫生合作项目;改革转折调整阶段: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结合农村新农合和城市社区服务拓宽服务领域。使妇幼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并获得了成功的基本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与回顾。
【关键词】妇幼卫生;30年改革
Retrospect of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Reform in Past 30 Years in Dazhou Prefecture
Wang Geng-zhang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Prefecture Women & Children Health Institut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30 years of health reform results in a prospering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reform. In the past,Dazhou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had awkward basic conditions for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underdeveloped services and techniques and consequently a low level of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However,Dazhou Prefecture counted on and utilized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inputs and made brave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s. In the experimental phase of the reform,organizations were recovered;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and health education were carried out; services were extended and the market was expanded. In the deepening phase of the reform,laws an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were implemented;“baby-friendly hospitals” and hierarchical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institutes were created;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ooperative projects were seriously carried out. In the transition and adjustment phase of the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system was enhanced; the scope of services was enlarg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urban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s. The reform has brought rapid progress of the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use and relevant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which we must make careful summarization and retrospect.
【Key words】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30 years of reform
后的30年来,我国卫生改革经历了3个重要时期:1979~1991年为改革的探索阶段;1992~2002年为改革的深化阶段;2003年以来为改革的转折调整阶段[1]。妇幼卫生改革在整个卫生改革的大环境下,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本文认真总结回顾四川省达州市妇幼卫生改革30年的情况,从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地级市的妇幼卫生改革探索中一瞥,或许会对新时期深化妇幼卫生改革,又好又快发展妇幼保健事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获得有益的启示。
1 初期状况
1.1 妇幼卫生的基础条件薄弱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位置以山区为主,部分为丘陵。海拔500~3000米,幅员面积3.1万平方公里。置四川省达县地区时,辖13个县(市)区,940万人口;1993年撤地区置地级市后,辖7个县(市)区,650万人口。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区之一。交通不便,以农业人口为主,经济欠发达。1988年全地区人均占有卫生事业费1.88元,人均占有妇幼保健费0.09元。加之山区农民受教育率较低,“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使得计划生育外孕者居多。
1.2 妇幼卫生的服务技术落后1988年全地区13个县市(区)妇幼保健站,平均每千名妇女儿童占有病床0.04张;院(所、站)没有大学生的占53.85%,没有护师和检验师的占98.46%,没有药剂师的占46.15%;全地区84.7%的县妇幼保健站没有电动吸引器、手术床、A超、心电图仪、立式高压消毒锅等普通医疗设备[2]。
1.3 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低下197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6/10万,婴儿死亡率为44.57‰;据1980年调查,新法接生率为74.80%,住院分娩率为11.7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6.18‰,妇女子宫脱垂及尿瘘“两病”的发病率为12.27%[3]。据1992年调查3个卫Ⅵ项目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50.71/10万,婴儿死亡率为89.81‰[4]。
2 改革进程
2.1 改革的探索阶段1982年12月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从而开创妇幼卫生工作新局面。会议提出恢复和建立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力争2000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妇幼保健网络,并强调要加强各项妇幼保健工作。1985年国务院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明确规定,计划免疫注射和妇幼保健服务要适当收取劳务费和成本费。1986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先后颁发了《妇幼卫生工作条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进一步强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方针。1988年国务院转卫生部《关于全面深入贯彻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制定“八五”期间妇幼卫生的主要指标。为此,全地区的妇幼卫生改革,主要在机构恢复并完全独立,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健康教育,拓展服务市场,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先后筹备并承办了全省儿童保健工作现场会议;组织并举办了全地区妇产科治疗妇女子宫脱垂和尿瘘疾病的培训班;在城乡基层全面推行儿童计划免疫和母子系统保健保偿制。使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开展出现生机,妇幼保健工作出现了活力。截止1988年全地区13个县市(区)妇幼保健站平均新开展有保健保偿服务项目5项,门诊达124214人次,住院达6351人次,业务总收入达678430元;全地区732个乡,已有308个乡开展3~7岁儿童计划免疫和母子系统保健保偿,其中儿童计免保偿290927人,收保偿费630830元,母子系统保健保偿入保人数为18061人,收保偿费247170元[2]。
2.2 改革的深化阶段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法》颁布,卫生部、国家教委《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5年《四川省婚前医学检查管理办法》实施,1996年《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实施。由此,将妇幼保健工作,以及妇幼保健工作的“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而明确下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依法开展母婴技术服务。在这一阶段,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大力创建“爱婴医院”、等级妇幼保健院;认真开展妇幼卫生项目工作,在4个县开展联合国际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合作的《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服务项目》,3个县开展世界银行贷款《综合性妇幼卫生项目》,3个县开展国务院《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在乡镇卫生院开展防保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待遇,稳定妇幼保健队伍,巩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止1998年全市8个妇幼保健院创建成“爱婴医院”3个,创建成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1个,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2个,全市8个妇幼保健院床位增加到190张,人员增加到501人,院内门诊达11.8万人次,住院达4016人次,业务收入达417.86万元。全市孕产妇死亡率降至56.17/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30.32‰,新生儿破伤风降至1‰。
2.3 改革的转折调整阶段随着妇幼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妇幼保健机构是否独立,一些妇幼保健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临床轻保健,重院内工作轻基层工作等问题。2004年全国妇幼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2006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200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决定》相继实施,为妇幼保健机构定位,妇幼保健公共卫生体系属性,以及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市妇幼卫生改革主要围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展开,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县级妇幼保健院、县级和乡级医院产儿科建设,结合妇幼卫生项目建设、农村新农合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建立县、乡、村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项目,使得妇幼卫生事业大力发展。截止2008年全市8个妇幼保健院创建成“爱婴医院”6个,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1个,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6个,床位增加到286张,人员增加到560人,业务收入达2400.70万元,总资产达6236.28万元。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80.6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51.42%,孕产妇死亡率为50.07/10万,婴儿死亡率为8.31‰。
3 效果评估
3.1 探索改革的主要成效一是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可以说,改革之初对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名称都不统一,并绝大部分与卫生防疫站合并。30年后,市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完全独立,人员增加3.11倍,床位增加2.44倍,业务收入增加51.11倍。二是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市、县、乡、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预防和治疗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目的。三是妇女儿童的健康指标明显上升。30年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91.5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了36.26‰。
3.2 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必须以强有力的妇幼卫生政策做保障,30年改革的三个阶段都有十分重要的妇幼卫生政策做支撑,有些甚至上升到法律,是各地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的保证;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为基础,30年中全市3个项目建设总投资3240万元,为县、乡、村的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生命力;必须有广大群众和妇幼卫生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为动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是关键。
3.3 应当注意的深刻反思在大改革大探索中实现了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的大跨越,但是一些单位在建设规模,投入总量上缺乏科学性,又加之上级财政投入不足,使得负债太重;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社会效益,必须以保健工作为重点,农村基层为重点;要注意稳定乡村妇幼保健队伍,重视“网底”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还要深化,为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更好的妇幼保健服务新产品注入活力;在院内建设上要加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文化建设。
通过30年的妇幼卫生改革探索实践,人们对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当中央、国务院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实施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继续努力,认真探索实践,相信明天的妇幼卫生事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王秀峰. 卫生改革30年回顾[A]. 卫生经济研究,2009,(1):10-13.
[2] 王更章. 拓展山区农村妇幼保健服务市场. 中国卫生经济,1989,(11):57-59.
一、总体目标
力争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业务技术培训等三方面入手,打造适应市妇女儿童日益增长需求的全新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二、主要任务
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使妇幼保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才配备更加合理;妇幼保健工作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低于全省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体系标准化建设。一是巩固等级妇幼保健所创建成果,争创等级妇幼保健院。2013年,市妇幼保健院已经成功通过省卫生厅等级妇幼保健所评审,下一步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体现妇幼公共卫生职能的要求,将市妇幼保健院建设成“规模适度,功能适用,分区明确,流程合理”的等级妇幼保健院。二是加强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开展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的基础设施、设备的配置及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按照《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产科建设规范》改善产科工作流程及硬件设施,提高综合服务及急救能力。拓宽保健服务项目,提高保健服务质量,满足妇女儿童保健需求。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引进。市妇幼保健院要制定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引进计划,每年至少引进1-2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医学人才充实到妇幼卫生服务岗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也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为建立一支合理的妇幼保健服务梯队,培养省级妇幼保健重点人才奠定基础。二是选派妇幼保健技术骨干进修。认真组织各级妇幼保健技术骨干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修,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三是注重妇幼卫生业务知识的全员培训。认真组织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管理人员和专项技术培训,围绕妇女、儿童保健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分级分层组织对妇幼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专项技术、适宜技术的培训,提升妇幼卫生队伍整体水平。
(三)加快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依托市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及居民健康卡建设,进一步完善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全市联网,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妇幼保健服务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效率。
四、组织实施
为确保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顺利开展,成立以市卫生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市级医院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对全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 市场经济 生存 发展 战略
妇幼保健院是我国医疗保健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新生儿生存率,防治妇科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对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甚至危及到其生存。要保证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发挥其应有的保健和治疗作用,就必须结合国家政策和地区特点,对妇幼保健院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进行改革。为妇幼保健院适应市场竞争,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奠定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案。并对妇幼保健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将结果汇总成文,望给妇幼保健院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妇幼保健院的社会地位及经营现状
(一)妇幼保健院的社会地位
妇幼保健院的保健和救治范围较广,约覆盖三分之二的人口,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同时妇幼保健院的相关指标能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有准确的反应。因此妇幼保健院不同于其他的医疗机构,不但要参与普通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而且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了妇幼保健院经营相对复杂,既要运用专业技术和大部分资源进行无偿性和公益性的公共卫生服务,又要努力经营,确保经济自足,并有所发展。妇幼保健院具有重要的医疗作用和重要的社会价值,是社会主义健康事业和卫生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妇幼保健院的经营现状
随着卫生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分析妇幼保健院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个: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医院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仪器、高水平的医护人员、科室齐全等综合优势,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还具有灵活性强,广告宣传多等优势,是妇幼保健院无法与之抗衡的;内部竞争:妇幼保健机构之间也存着激烈的竞争,在同一地区不同级别的妇幼保健院所针对的人群大致相同,势必导致各级保健院之间的竞争;计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及其设立的保健卫生机构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与妇幼保健院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势必引发竞争。且计划生育部门有政府强制性和优惠政策等优势,使妇幼保健院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其生存和发展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妇幼保健院经营的现状。
二、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和发展战略
(一)明确职能定位,扬长避短
明确妇幼保健院的职能定位,是制定妇幼保健院生存和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我国对妇幼保健院职能的定位是以保健为中心,以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将保健与治疗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服务方向。其职能定位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密切相关。妇幼保健院的服务对象是妇女和儿童,因此治疗的疾病及保健范围相对较小。但是需要针对服务对象不同生理阶段涉及的健康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和连续的服务。做好基础职能的服务,是妇幼保健院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优势走出与综合性医院比科室健全,设备先进的误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技能,满足妇女和儿童的需要才能确保妇幼保健院生存和发展。
(二)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转变传统等待患者上门的观念,树立以妇幼为中心的服务观念。面对竞争不回避,主动改善妇幼保健院的经营模式,适应市场经济,赢得市场,占据主动。通过积极主动主动地宣传和服务,是服务对象认识并接受保健服务。为了得到妇幼服务对象的认可,则需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合理收费等方式,为服务对象营造舒适,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同时要走出医院,到社区开展保健服务,如对儿童进行心理卫生、饮食健康等知识的宣教和普及,并对儿童的听力、口腔、视力进行检测,对异常者进行保健指导和康复治疗。通过健康宣教,免费体检等公益活动对妇幼保健进行宣传,让服务对象认识到妇幼保健院的职能,服务内容及服务的价值等。提高人们对妇幼保健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妇幼保健院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高素质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虽然现阶段妇幼保健院的基础建设和人员素质均有大幅的的提升,对服务对象的保健和救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为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但受历史、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妇幼保健院的基础建设和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存在病房紧张、设备陈旧、人才匮乏、管理松散、经营不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妇幼保健院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
所以改善妇幼保健院的基础建设和技术水平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国家投入和保健院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步提高技术水平,改善保健治疗环境。通过学习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引进科学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规范操作,热情服务。不断提升妇幼保健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为保健和治疗业务的开展及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自主获利,维持发展
现阶段仅依靠政府扶持以难以维持妇幼保健院的发展,因妇幼保健院具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双重职能。而政府只为妇幼保健院的公共卫生服提供支持,对于医疗服务则是有偿服务。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妇幼保健院要想立足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发展医疗服务从而自主获利,满足财政支出,为其建设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在发展医疗服务的同时要注意基础职能的发挥,不能因获得利益而影响公益服务,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失。因此要将医疗服务与社会保健及公共卫生相结合,在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础上,开展医疗服务获取收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诉述,认清妇幼保健院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树立准确的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明确其所处的困境及造成困境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以现有服务网络为基础,采取统筹结合的发展策略,对妇幼保健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改变妇幼保健院的生存困境,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方法。妇幼保健必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并肩负起提高人口素质的历史使命,承担起为妇幼提供保健和治疗的责任。为地区和国家卫生事业、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袁新泉,刘沙.基层妇幼保健院科学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地方病通报,2010,15
[2]陈莉娟,苏维,欧志敏,等.五位一体模式拓展妇幼保健院医疗市场[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
一、实施母婴安全工程,加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管理,进一步落实《纲要》妇幼卫生各项目标
(一)进一步落实母婴安全的各项措施,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扎实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工作,特别是危重孕产妇抢救报告制度,强化以孕产妇及新生儿抢救中心为主体的转诊急救网络建设,畅通孕产妇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特别是合并内科疾病的转诊功能,使全地区高危及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转诊步入常态运行。如期完成了各项管理目标和计划指标,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主要健康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0围产儿死亡率:7.5‰
婴儿死亡率:4.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1‰出生缺陷发生率:11.2‰低出生体重发生率:3.1%
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1.41%
(二)主要服务性指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5%新生儿访视率:96.8%
住院分娩率:100%三岁以下系统管理率:92.2%
母乳喂养率:92.4%婚前检查率:95%
妇女病普查率:52.76%
(二)加强幼儿保健工作,强化托幼机构预防保健工作管理。开展托幼机构幼儿保健、疾病防控等业务培训工作,认真做好集体儿童入托、入园健康体检。目前,我区托儿所、幼儿园近百家,个体托幼机构占90%以上,无专职或兼职保健医生、缺乏儿童保健知识、卫生保健质量差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现有状况,我们于年6月5日举办了大型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班,相关专家会上做了关于儿童营养保健知识的专题讲座;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建立健全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冬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幼儿园卫生消毒等多方面知识进行了重点讲解,收到良好效果。年,区疾控中心已完成对70家托幼机构的5260名儿童体检,体检率90.2%,疾病率8.35%,体格发育均上率60.62%,达到国家的健康要求。贫血患病率4.22%,佝偻病患病率2.70%,龋齿患病率16.61%,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0.75%,视力〈0.8比例3.82%,全区7岁以下儿童健康状况良好,疾病患病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二、加强基础保健工作,提高整体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政府重视,保障得力
政府重视是搞好我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保证。鲅鱼圈妇幼卫生工作一直坚持“政府统筹,各方面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逐渐改善本地区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医疗保健条件。从年开始,开发区对乡镇防保人员保证每人每年6000元的工资待遇;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通知》,本着健全和稳固我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乡村医生队伍的需要,按照对承担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任务村人口比例,定期发放相应数额补助津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两个系统保健管理。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两纲》目标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两个目标,把孕产妇保健与临床结合起来,实行产前、产时、产后保健系统化服务;把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预防、保健一条龙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综合性医院产科资源,建立孕产妇抢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高效、有序、畅通的会诊、抢救、转诊机制,确保了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区、乡、村三级防保网络,促进妇幼保健工作规范化开展。在城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三级网络网底功能,以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基础,全面提高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基层保健人员业务水平。年,我们针对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建立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业务培训长效机制,聘请专家授课,开展数期妇幼保健专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班,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我们坚持乡村防保人员季度例会制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决不敷衍了事。
(五)加强信息制度建设,提高系统管理水平。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准确、及时的信息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我们始终注重加强对各级妇幼卫生统计人员的培训,建立《妇幼卫生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制定防漏、查漏、补漏措施,执行营口市妇幼卫生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检查、审评,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地区妇幼信息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六)规范婚前体检工作,提高婚前保健服务水平。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后,面对自愿婚前医学检查的新形势,我区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受到严峻考验,婚前医学检查率由年的98.35%下降到0.34%;出生缺陷发生率由4.3‰上升为13.63‰。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本着为民、为社会、为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区内全力推行“政府出资、免费婚检”的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适龄青年婚检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婚前医学检查率达95%,检出疾病人数为52人,疾病检出率1.3%。
三、全面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妇女儿童健康的民生工程。年,开发区积极落实省级项目补助资金,争取市、区两级配套资金,全面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行限价分娩,减轻农村孕产妇经济负担,保证在新医改形势下,推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进程。年,全区已有近1300人办理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卡,住院分娩管理机构向945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了住院分娩补助,补助金额454578元,目前补助回补还在进行中;为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包括流动人口,开展了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通过大力宣传并逐步实施,现已有1185名农村妇女服用叶酸片,叶酸服用率为91.2%。
四、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网络和服务体系虽已建立,但还存在基层人员知识水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有些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虽然通过采取开展培训,个别人员进行了调整等措施,但整个网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流动人口和计划外怀孕妇女保健工作存在空白点。对农村计划外怀孕妇女的保健管理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这部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不易掌握怀孕人员名单,从而不能动员其参加孕期保健,这不仅影响我地区整体保健水平,同时也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又一个隐患。
五、今后妇幼卫生工作的努力方向
1、根据妇女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需求,政府对妇幼健康事业给予必要的人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稳定妇幼保健队伍,缓解影响妇女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高任务、低资源矛盾。
2、增加投入,加强产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住院分娩条件。强化妇幼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三级妇幼健康服务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注重提高保健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实施三级预防,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3、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制度建设,强化各级职责,逐步形成分工明确,转诊畅达,上下协作的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危急孕产妇、危急儿童的急救能力建设,使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抢救落到实处。
今年上半年,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根据《XX县2011年妇幼卫生工作要点》的要求,以开展重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为重点,通过全县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及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9.5%,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免费为3574名妇女发放叶酸,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
县委、县府和县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妇幼卫生工作。县卫生局印发了《2011年妇幼卫生工作要点》、《2011年“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等文件。
年初县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妇幼卫生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布置了2011年度工作,会上卫生局局长与各医院院长鉴订了“控制孕产妇死亡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1、继续做好增补叶酸片项目工作。县卫生局出台了《XX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副局长彭刚为组长、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和县卫生局综合科科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县31家医疗保健机构都有领导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实施,指定专人负责叶酸领取、发放、登记、统计等事宜。要求各医疗机构通过采取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宣传单、面对面宣传等形式加强服用叶酸知识的宣传,旨在扩大项目知晓度,提高服药率。考虑到我县流出人员较多,县卫生局与县民政局协调,统一安排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医生轮流到办理结婚证明处发放叶酸。半年来,全县共向3574名妇女免费发放叶酸17870瓶。
2、认真开展好“两癌”筛查工作。县卫生局出台了《2011年“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了启动会和业务培训会,要求旧县、蒲吕、**等8个乡镇在今年完成1万五千名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和1千名适龄妇女乳腺癌检查工作。各乡镇政府和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工作,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适龄妇女摸底和宣传发动,并组织相关医生开展检查工作。县妇幼保健院还与县计生委一同召开协调会,计生部门协助发动宣传,在计生部门进行妇女孕检时,开展“两癌”检查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安排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的医生12名,分别对8个乡镇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为方便群众,专门购买1台电子阴道镜,专门用于到乡镇开展“两癌”检查工作,院内对乡镇转诊的“两癌”检查病人设立了绿色**,切实做好了乡镇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转诊转院工作,确保检查质量。目前,全县共对4320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对810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检查。
3、全面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县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该项新工作,出台了《XX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于3月10日召开了工作启动会和业务培训会,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从根本上降低我县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儿童感染率。县妇幼保健院统一购买试剂和药品,下发到各医疗卫生单位,现全县已经对5604名孕产妇进行了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为224名儿童免费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免费治疗了12名梅毒孕妇,为1名艾滋病孕妇减免住院分娩费用1千元,补助艾滋病孕妇分娩儿童人工喂养经费800元。
4、对孕产妇实行政策补助和住院分娩限价,提高住院分娩率。一是凡是参加农村新型合作的孕产妇,在住院分娩时每人补助500元(其中:产前检查100元,住院分娩400元),今年半年共补助 人次,补助金额 万元;二是对农村户口的产妇住院分娩每人补助400元。半年共补助 人次,补助金额 万元。三是实行平产和剖宫产限价:乡镇卫生院平产800元/人,县级医院平产1300元/人;乡镇卫生院剖宫产2300元/人,县级医院剖宫产3000元/人;四是全县继续使用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券,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凭服务券在卫生局指定的医院免费进行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儿童体检。半年共服务 人次,补助 万余元。通过以上补助和限价,提高了产前检查率、儿童体检率和住院分娩率。
5、加强产科质量建设。今年4月,由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科人员与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为成员的检查小组,分别对全县22所乡镇卫生院、3所县级医疗机构和2所县级私立医院产科的人员、房屋、设施设备及急救药品等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人员配备不足;二是人员技术职称偏低;三是房屋设置不符合要求;四是产科设施、设备、药品不齐;五是二级医院剖宫产率有待降低;六是产前检查项目不齐。县卫生局副局长彭刚同志根据接产医院产科质量评估结果,要求各接产单位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努力提高产科质量水平,降低剖宫产率,整改不合格的,不予发放《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不允许接生。现已对整改的医院进行了复评,经卫生局研究,除平滩中心卫生院、双山镇卫生院、水口镇卫生院、二坪镇卫生院不予发证外,其余医院发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6、加强基层人员培训。一是5月10日至12日,在县卫生局组织安排下,县妇幼保健院按照《XX县2011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案》要求,抽调临床、保健业务骨干11人组成培训小组,并邀请市妇幼保健院专家对54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妇幼保健医生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课题包括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妊娠筛查管理、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宫颈病变筛查等。同时,县妇幼保健院安排妇幼保健业务骨干分别到10个中心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妇幼保健知识培训,参训人数达500余人。二是自6月2日开始,54名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妇幼保健医生将轮流到县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妇科门诊、保健部儿保科、信息科、产科门诊进修学习。通过理论培训与临床进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我县基层妇产科及妇幼保健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好务。
7、加强监督指导,促进工作落实。保健院抽派妇产科业务骨干和保健科同志共10名,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现已分别到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督导工作3次,重点对两个系统管理,增补叶酸工作、“两癌”检查工作,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巩固爱婴医院工作,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
8、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一是县卫生局、县教委和县妇幼保健院领导高度重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县卫生局与县教育委员会联合印发了《XX县托儿所幼儿园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和《2011年托幼园所保健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托幼园所儿童体检工作的通知》,对全县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做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化管理。二是5月28日-6月9日,县教委、县城区教育管理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联合于对巴川城区25所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6月24日,县教委、县城区教管中心会同县卫生局、县妇幼保健院召开了“城区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会”。会上,县卫生局、县教委领导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各托幼机构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卫生保健工作,也对此次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检查的情况进行了通报,要求托幼机构立即进行整改,在下一次的检查中整改合格的托幼机构将发放《卫生保健合格证》,整改后检查仍然不合格的,将在县内媒体上通报,特别严重的将取消其办园资格。三是6月1日到7月3日,县妇幼保健院于对全县400多名托幼园所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全县各乡镇卫生院于近期对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检。四是从今年起,城区各托幼机构新入托儿童和在读儿童必须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入托体检,健康儿童凭县妇幼保健院出具的“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方能入学就读。如体检发现患有疾病的儿童要治愈后才能入学,以确保托幼机构儿童健康成长。
(三)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年初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按照“计划”的要求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年初医院分别与电视台和新闻中心签订宣传协议,在“XX日报”上设立“妇幼卫生之窗”专栏,每月刊登一期妇幼保健、青少年保健、项目工作和农村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国家一些法律法规,每季度在电视台开办一期专题讲座,现已刊登健康教育知识共6期,在电视开办讲座2期;二是保健院开设了医院网站、母乳喂养热线电话和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通过多种渠道向孕产妇和青少年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解答疑难问题今年以来网络咨询共418人次,接热线电话2116人次,解答疑难问题3025件。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10所中心卫生院定期开办孕妇学校课,县妇幼保健院于每周六、周日上午定期开办孕妇学校和儿童家长学校,现共开办67期,参课人数达2500余人次。乡村医生组织村民开办健康教育讲座共124期。制作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0余万份。三是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街头开展义诊义检咨询活动共3次,服务人次达4800多人,在社区开办健康教育讲座共5期,参课人数达1270余人,在人流量较集中的地方,如大小广场、各个医疗机构门前开办宣传专栏共30期。四是将健康知识编排成文娱节目的形式,春节期间在10个中心场镇进行巡回演出,广泛进行宣传。2011年1月18日--2月18日,XX县卫生局、县文化局主办,县妇幼保健院、县文化馆承办,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各中心卫生院协办,将生殖健康知识编排成小品、金钱板、三句半、歌舞等形式进行演出,并在节目主持人的串词中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孕产期保健知识、自然分娩的好处、母乳喂养的优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避孕节育知识等进行讲解,同时开展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宣传资料和义诊义检。此次活动共投入经费10余万元,印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0余万份,宣传画30余万张,开展有奖知识问答500次,发放各类奖品500份,义诊义检2万余人次,共有40万余群众参与。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积极参与。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将卫生保健知识深入人心。五是县妇幼保健院更具不同科室,不同病情,印制了不同健康教育处方12种,共12万份。
(四)实施效果
1、孕产妇保健工作。今年1-6月活产数为284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98.32%,住院分娩率为99.2%,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为35.19/10万。
2、7岁以下儿童保健工作。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为95.83%,婴儿死亡率为4.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2‰。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健康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充分利用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对乡镇妇产科医生的管理、培训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全县助产机构的剖宫产率偏高,有待进一步加强产科质量,倡导自然分娩好处,以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四是“两癌”检查工作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按照《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围绕“健康XX卫生行动计划”继续做好全县的妇幼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叶酸普服、两癌筛查、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工作的意义,提高群众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争取群众的主动配合。
2、加强产科质量建设。继续开展好乡镇卫生院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进修学习工作,规范全县孕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基层人员产科技术质量。增添产科设施设备,规范全县助产技术和计划生育手术,努力将降低剖宫产率到40%以下。
3、加强基层人员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继续认真组织开展叶酸增补、“两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等各项工作。
4、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下一步将举办托幼机构保健医生培训班,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对全县幼儿教师进行体检结果评价和健康证发放工作;开展好全县托幼园所儿童进行年度体检和入托体检工作。
5、加强“两癌”检查工作,下半年准备在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面开展“两癌”检查工作。
根据政协××县委员会关于2009年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呈协发〔2009〕2号),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现将我区(县)卫生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县)医疗资源现状
目前,我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04个,床位422张。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县疾控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局),乡(街道)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个体私营诊所51个,民营医院1个,厂矿职工医院2个。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40人,副高职称18人、执业医师266人、注册护士177人、检验师46人、药师35人、乡村医生
78人、其他20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和护士分别为1.64人、1.04人,医疗卫生服务有效促进了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6.72岁(其中男性寿命74.44岁、女性寿命77.09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我县医疗卫生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和10所大学师生入住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城市集中了较为丰厚的卫生资源,农村卫生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尚未全面形成。乡(街道)卫生院由于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老化、医务人员短缺,群众对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信任,“小病进社区”没有得到充分推广普及。
(二)县中医院发展困难。现有的业务用房是租用城内社区商业用房改建而成,年租金25万元,而且结构不符合医院用房规范化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自1998年起,县政府停止对医院拨付差额补助经费,职工工资自苦,而且每年还要支付租金,医院负债多,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强烈,目前医院的技术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竞争,医院发展极其困难,面临着生存的考验。
(三)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工作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卫生事业费中的疾控和卫生监督费用基本上只能保人员工资及部份专项配套。尽管近年来投入有所增加,但要满足基本需求,还存在很大距离,疾控中心、卫生执法监督局装备及实验室建设与新区建设发展不相适应。我县3个乡(街道)卫生院为差额拨款,且无工作经费,由于资金紧缺,多年来各卫生院就医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设备陈旧,卫生院在苦工资、求生存的压力下,不得不将全部精力放在创收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公共卫生人员不足、素质不高。随着××新区建设的发展,市级行政中心的入驻,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目前我区(县)医疗卫生人员配置难以满足医疗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云南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确定昆明地区人员配置标准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0.9人/万人、妇幼保健人员1.4人/万人、疾病控制人员1.5人/万人。按我县15万常驻人口,5万流动人口计算,应设置:卫生执法监督人18人、妇幼保健人员28人、疾病控制人员30人。而我县分类卫生人员编制为:卫生执法监督人员10人(目前实有人数8人)、妇幼保健人员25人、疾病控制人员28人;我区(县)三个乡(街道)卫生院现有职工:斗南卫生院12人、吴家营卫生院11人、七甸卫生院11人,其中三个卫生院仅有防保人员7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现有的卫生人员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学历层次低,技术知识老化,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工作实际的需要。
(五)公共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急待完善。一是由于编制体制原因,目前卫生监督人员缺乏,只有8人,按照食品卫生监督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县、乡、村卫生监督体系,已远不能适应全县食品卫生监督需要。二是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有待探索。我区(县)流动人口多,并且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人群往往又是结核病、艾滋病(h1v)、性病、肝炎、寄生虫病的高发人群,是传染病高危人群,易导致传染扩散,是城乡结合部疾病控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村一级管理职能的弱化,对流动人口缺乏管理、本底不清,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等疾病控制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对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一些私立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安全设施的管理较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六)卫生应急保障能力不够。卫生应急办公室虽已成立,但人员未落实,一直由卫生局人员兼职。卫生局机关仅10人,人少事多,人员较为紧缺。
三、对策和措施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保证人民群众公平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主要目标,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新区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现有的医疗资源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县)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区(县)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健康发展,现提出解决对策和措施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项卫生政策和措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比例,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真正做到卫生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重点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倾斜,努力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十七大确定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1.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卫生网络的枢纽,为保障卫生院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水平,建议政府将卫生院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内。
2.落实县疾控、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所车辆费及办公费。县疾控中心、县卫生监督局、县妇幼保健所一直无工作经费,单位除人员工资外的车辆使用、办公等所有经费得由单位自己想方设法筹措。由于上述单位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经费的紧缺制约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建议政府将车辆和人员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落实斗南、七甸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问题。斗南、七甸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已列为2007年国债建设项目,但目前新建选址尚未落实,县级配套资金也未明确。
2.解决县妇幼保健所异地新建问题。
县保健所地处偏僻老街,业务用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于1989年,现房屋陈旧漏水,加之地处小街,进出极不方便,影响了正常业务及急救工作的开展,不能适应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为此,建议政府将县妇幼保健所异地规划新建。
(三)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一些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如人禽流感、食物中毒、手足口病、阳宗海水体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对我县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全区(县)传染病发病率依然很高,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频繁发生,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但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应急处置救治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形势。一是健全公共卫生网络,强化乡(街道)、村(社区)公共卫生力量,定人定责。加强预防机制的建设,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鼓励定期体检,力争做到重大疾病“早预防、早知晓、早治疗”。二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加强疫情直报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健全卫生应急储备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四)努力兼顾城乡一体化卫生事业发展。
积极推进乡(街道)卫生院改革和村卫生室建设,实行管办分离、政府花钱买服务等措施,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管理考核,逐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尽快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全覆盖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筹资标准,简化报销程序,扩大报销范围,逐步缓解农(居)民“因病返贫”的状况,让老百姓满意。
(五)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完善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为依托、以其他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所有困难群众的惠民医疗服务网络。政府对经民政、社保、工会等部门确认的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办理“减免优惠医疗(保)卡”等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
(六)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医疗人才队伍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最根本的保证。一是增加爱卫办、卫生监督局、卫生应急办人员问题。二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和引进公共卫生服务人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人才队伍。
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管理的两条主线,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中心点。做好两个系统管理服务,是确保母婴安全的可靠保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牧区妇女开始注重自身的健康及保健,无疑向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仁心及厚德、优良的诊疗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具有医疗安全教育意识。 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及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农牧区妇女也渐渐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妇女普查工作进展有很大成效,她们已完全接受了妇女各期保健项目及计划生育国策,如婚前检查,孕期筛查,更年期保健,少生,优生等。根据孕产妇和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保健需求和系统管理的特点,规范管理,明确责任,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两个系统管理如何适应广大孕产妇及儿童需求的模式,使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走出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困境,谋求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新的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生存难、发展难的被动局面的新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实破口,谋求新发展。
一 提高认识,政府重视是前提
妇女保健工作归功于三级保健网的建立与完善,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国策,归功于国力的强大,随着20世纪后半期社会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水平的迅速发展,人类面临着生存竞争的强烈,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健康的概念也同样有了新的内涵。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达到完美,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前进,才能享受完美的人生。保健为本,以人为本,才能保护人类与不同层次内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西部地区属于相对落后地区,医务人员对医学领域的革命及服务模式有待转变,医务人员技能不能适应需求,自我定位不明确,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人性化服务缩短享受保健的公平性的距离,及时推广预防经验,认真总结地区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提高自身素质及救治能力。为保证优质服务,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为总体目标,认真贯彻“一法两纲”,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为契机。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我市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保证市乡村三级网络人员的工资及业务经费。保证网络健全人心稳定的关键,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乡镇卫管站每年对村年终考核,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科室、人头,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良好的工作格局,使两个系统管理率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使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儿童保健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新《两纲》规划指标。在孕产妇保健及危重筛查工作方面,能够系统管理,结合有关社会因素、经济、文化、交通、医疗卫生设施等,对高危孕妇及早做到转诊急救准备,提高了住院分娩率,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二 健全网络,提升素质是基础
健全妇幼保健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是做好两个系统管理的基础,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妇幼保健队伍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关键。加强网络建设,健全三级妇幼卫生网络。村级妇幼保健人员承担着基层的保健任务,处于农村卫生工作的前沿位置,是农村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从抓网底建设入手,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对村级具备资质的防保人员重新考试、考核、择优聘用妇幼人员,彻底告别男村医承担妇幼卫生工作的历史,每村保证了有一名学医学的女妇幼人员从事此项工作,村覆盖面达到100%。新聘任妇幼大夫的实际整体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三 强化培训,技术过硬是关键
为保证新聘任妇幼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妇幼人员妇幼保健知识、基本技能、高危筛查与管理、体弱儿管理、出生缺陷认证、血色素、尿常规和儿童尿钙检验等知识的系统培训。为提高服务档次,每年采取聘请上级产科、妇保和儿保专家分别举办培训班,对助产技术服务和三级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同时,使妇幼保健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健全完善了网络,夯实工作基础。
四 设备齐全,操作娴熟是前提
按照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妇幼保健人员认真履行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服务项目。为乡镇卫管站配备了胎心监护仪、儿童体重秤、骨盆测量仪、身高体重秤,为村级配备了体重秤,统一配备了村妇幼检验设备。并做好培训,服务水平明显上升。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保健服务又上了一个档次。
五 多措并举,有效降低两个死亡率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的强有力的措施。从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入手,全力做好危重孕产妇急救网络建设,对高危孕产妇采取跟踪监护、逐级转诊、死看死守、上下联动、无条件救助的原则,履行职责,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加大了对高危孕产妇管理力度,做到早期筛查,重点管理、监护,及时正确处理,加强跟踪、随访,做到筛查、管理、指导“三到位”,确保高危孕产妇100%住院分娩。针对危重的高危孕妇要求乡级亲自管理,并护送到市急救中心住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