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6 03:06:10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AOS;精益加工单元;系统集成;生产配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033

[中图分类号]F273;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02

某航空制造企业以研制航空制导武器为主,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目前,生产线上的物料供给是一种被动的生产要料,数控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在零件加工之前,要完成数控程序编制、刀量夹具借用、刀具组装及对刀等生产准备工作,操作者从接收生产任务到零件加工要耗费大量的生产准备时间,并且生产准备过程与数控加工过程串行,导致数控设备长时间空闲待工,这种被动的供给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因此,在数控车间生产中实施物流的宏观调控,施行物料的全面精准配送,改变物料被动供给模式为主动的物料配送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基于此,以精益思想为准则,从生产准备领域入手,建立数铣工序的全面精准配送模式,即依据生产计划、工艺规程等将生产所需物料、工夹量具等配送到使用地点的动态管理过程。将制造技术与飞速发展着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有机融合,构建数控车间准时化集中配送系统的框架及流程,使物料配送与生产运作紧密配合、协同集成,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1 基于AOS的集成生产配送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设计总体目标

基于AOS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优化生产配送实施流程,建立基于滚动计划的物料准时化集中配送模式,使物料配送与生产执行紧密配合,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实现整体的、跨系统的业务流程整合,构建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管理高效的集成生产配送系统。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①基于Web Service的集成方式。生产配送系统实现与AEPCS、PDM、MES、IRMS和FMS系统的集成,实现整体的、跨系统的数据和业务整合,提升跨领域的业务处理效率。②基于J2EE平台,将构件技术、Dorado展现中间件、XML技术和可视化开发技术完美结合起恚实现企业级应用开发,系统基于周作业计划实施全面精准配送。③生产配送清单条码化、电子化管理,同时应用条码技术实现物料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和信息快速采集,极大地提升物料配送效率。④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按设备和个人实时分析统计物料配送及时率和周计划完成率。

1.2 系统设计总体架构

生产配送系统采用基于Web Service的集成方式,实现了与AEPCS、PDM、IRMS、MES与工装管理系统的集成,整合相关制造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为生产现场提供在线查阅工艺规程、周计划管理、生产准备和制造资源管理、工装和数控程序配送管理、看板监控的数字化控制与反馈手段,形成了覆盖生产管理主价值链、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管理高效的数字化生产配送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 关键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

2.1 面向服务的系统集成架构技术研究与实现

根据企业信息化规划中对应用系统集成的要求,针对生产配送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需求和Web服务的技术特点,采用Web服务的生产配送系统集成方式,服务供相关应用系统调用,这种方式可扩展性高、重用性强。基于Web Service的集成方式如图2所示。

2.2 工装数据准备管理

机加分厂对工具库的专用和通用工装进行编码,并针对各类工装制作了工装条码标签,系统中每种规格的工夹量具都有其对应的编码。工艺员依据数控程序工具信息表,在工装数据维护界面将工夹量具信息下挂到零件图号对应的工序中,作为实施全面精准配送的基础数据。

2.3 生产配送管理

计划员编制完周作业计划并提交,配料员在生产配送管理模块接收周作业计划,并根据周作业计划制订配送计划,通过匹配库存系统将自动获取待配送工夹量具在工装管理系统中的库位和库存数量,同时根据换刀频次自动计算配送数量,并生成带条码标志的配送清单,然后配料员根据计划开始时间顺序打印配送清单;库管员根据配送清单编码顺序准备物品,按配送清单办理工装出库,并将物品摆放至准备区,由配料员按要求摆放物品至小推车。

建立“课程表”式的配送机制,每天配送三次,配送时间为:9∶00、16∶00、21∶00,送料员通过勾选“显示待配送”,待配送的任务计划将会飘红,送料员将飘红的工序任务所需的物料、工夹量具等提前配送到工位。

2.4 周计划管控看板的设计与实现

依据满负荷工作法思想,将计划细化到日,形成从主生产计划到日计划的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通过计划层层分解,保证了计划的连续性,促进了计划管理的精细化。操作者每天下班前通过报工终端反馈实际完成数量,班组通过系统对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实现基于系统数据自动统计周计划的完成率,初步实现以人工统计考核到基于系统数据自动考核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周计划考核的效率和准确度。

3 结 语

基于AOS的集成生产配送系统在精益加工单元、钳工弹性节拍移动生产线和部分零件数控工序方面得到全面应用,实现工装配送、使用与回收等整个业务流程管理,实现工装准备由“领取”到“配送”、由“个性化”到“标准化”的转变,缩短了操作工寻找工具图纸等非增值时间,提高了生产准备效率;实现周计划编制、工装配送、现场执行、周计划管控和考核的闭环管理。

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开放性好,其中的关键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流程实施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数控车间的准时化生产能力。

随着信息化推进和应用的深入,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全面精准配送的实施范围,并将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全面精准配送的作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涛,向佐春.基于JIT生产方式的汽车零部件共同配送[J].汽车与配件,2007(28)

[2]安进.汽车企业集团的准时化集中生产配送系统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7(1).

第2篇

1项目计划的标准化和方法

1.1工作分解结构

民机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以项目型号作为第一层工作单元,根据项目具体工作范围、职能部门责任划分和项目自身生产制造特点进行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成本、资源和计划可控并且可控制的工作单元。如工艺装备分解至具体的工装图号,零件制造分解至具体的零件图号。这些工作单元确定后将按照工作分解编码规则被赋予一个唯一的编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是唯一的标识符。同样模式的飞机项目制造过程基本相似,因此,工作分解结构具有极大地可继承性。基于工业工程的思想建立工作分解结构模版,便于其它项目使用,如某个型号整机转包生产项目、飞机某部件转包项目、某个型号自主研发生产项目等。

1.2主阶段计划

主阶段计划适用于研制项目。研制项目即第一次从事该活动,项目管理活动需要包括工程设计数据发放、原材料和外购件可得性、工艺装备设计制造、自制零件生产和装配,以及包装运输、售后服务、备件管理等所有相关事项。研制阶段需要建立完善各部门之间的流程,使所有生产线具备稳定生产能力。确保该项目能够成功生产出第一架,并且具备后续持续稳定生产的能力。主阶段计划即公司级的一层计划,是按照客户要求和首架装配流程所做的项目总体进度描述,控制所有下层进度。二层计划主要是在一层计划的基础上依据任务性质并结合公司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做的进一步分解。一、二层计划通常由项目经理负责编制。在保证项目计划对内可以指导下层项目执行计划、对外向客户报告沟通顺畅的情况下,这两层计划可以合并为一层。三层和四层计划是对一、二层管理层计划的进一步分解的执行层计划,是对二层计划的详细表述。对于工作包进度的要求和进展状态、项目控制的基础数据和预算等都需要在这个层次体现出来。主阶段计划是以按准确的时间生产出首架合格产品为原则制定的,而且要与可行的研究和制造一致。该计划建立了工程技术资料发放、采购、制造、装配、安装、试验及产品交付之间的基本关系。这里整个项目面面俱到,为后续计划和具体时间安排的协调一致提供了便利。形成了一个可供制定详细进度计划的基本框架,为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制订确定了关键进度要求。

1.3主进度计划

主进度计划适用于批生产项目。即产品已经完成首件或者首批生产,生产线已经完全具备能力。这时项目的主要任务为材料采购、零件制造和装配交付。按照程序规定对生产线、工艺装备进行必要的定期维护和风险控制。如果有工程设计更改,则会出现针对更改项的研制型任务。批生产阶段需要通过保持合理的交付速率来满足用户的要求,同时要最佳地利用资源,使产品的成本达到最低。该计划是依据项目合同交付计划或产品销售进度表、装配主进度计划、公司制造日历和原材料订货周期等确定主要活动和关键里程碑的概括性进度计划。三个主要方面周期确定方式如下:(1)材料采购周期按照采购部门积累的询价、报价、备料、运输等经验数据估算。(2)零件制造周期的确定可以依据零件制造工时、设备能力、人力资源、零件周转流程、投产批量、零件项数等因素,加上经验估算和供应商承诺交期。(3)装配周期依据装配生产部门编制的装配主进度计划。(4)进度控制数据库。进度控制数据库作为运作部门提供监控支持的一种手段。包含了每个工作分解所对应的任务、计划进度及实际状态信息,用于输入输出各类计划、监控记录、分析文件。民机项目依据分工指令建立进度控制数据库,包含每个零组件的分工路线、材料、工装、样板,工艺规程、零件制造和装配站位需求等计划和实际进展信息。 进度控制数据库为建立具体的执行层计划建立了基础,它表明了各项作业的相互关系,也通过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评估计划的进展并修正后续的执行层计划或制定赶工计划。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护数据信息,以保证计划和监控的有效性。

2 工业工程在项目计划实施中的支持

运用了工业工程思想的项目计划从全局和整体考虑,突出了整体上的合理性。项目中使用工业工程师的目的就是把某些拍脑袋的、不科学的、无根据的判断转变为略微刚性的、有分析的判断。最终是一种支持,对方法、数据的支持,运用工业工程方法在项目启动和改进阶段提供方法和数据的支持。在项目启动阶段,工业工程人员按既定的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模板进行工作分解,协助项目管理部门建立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提出工作周期的建议,为项目计划建立标准的格式。对于已经实施的项目,工业工程人员可以对进度计划制定和控制进行改进,用工业工程方法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并改善流程时间和简化路径,以期达到更有效的利用人力和经济资源。

作者:要姗姗 单位: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

第3篇

卓人电控秉承“制造最具性价比油泵的经营方针” 于1999年-2002年分别通过了ISO9001、ISO/TS16949认证,拥有10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占地面积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员工23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人,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五大系列的150多种产品,90%出口欧美等世界各地。

发展遭遇瓶颈

管理寻求突破

卓人电控的主要产品为汽车燃油泵和总成。随着中国汽配市场规模加速扩张,卓人电控的业务量也迎来井喷期,随之而来是产品在价格、交货期、质量等层面的管理瓶颈日益明显。例如,交货期越来越短,然而产品型号种类繁多,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变更频繁,生产紧急插单现象频繁,却由人为主观制定生产计划,导致达交率远远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另外,原材料的采购周期长,采购成本高,无法合理有效备料,无法和生产进行有效协同。这些因素让卓人电控对订单快速响应、产品的良率提升、账务的准确核算、库存呆滞降低、企业及部门营收状况进行精准的核算等需求就更加迫切。

早在2009年,卓人电控就上了其他软件厂商的进销存加财务系统,为公司的进销存管理做账提供了电子化帮助。然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加速扩大,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原管理软件无法有效串联进销存、生产、财务端的数据,导致关键管理瓶颈始终无法突破。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快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经过慎重的选型,卓人电控最终选择了鼎捷软件作为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于2014年引进鼎捷易飞ERP系统。

揭开管理变革序幕

经过卓人电控的高层与鼎捷软件专业顾问进行沟通,最终将卓人电控的信息化目标确定:能够支撑企业精细化管理,固化各职能部门业务流程做到各岗位和各人员定岗定责;物料统一编码,解决包装附件复杂多变的计划和物料需求;支持企业采购、库存和物流管理的数据共享与追踪,提高企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能够支撑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和全面准确的生产计划体系。

基于卓人电控的管理需求,实施团队为卓人电控量身定制了详尽的实施计划: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第一阶段从2015年1月份到2015年8月份,主要为规划实施易飞ERP系统。在易飞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运用鼎捷CEBIT方法,以客户应用价值为导向,运用精进管理的手法,以“完善和固化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计划车间制造一体化”两个议题,整个项目实施以两个管理议题为导向目标进行规划。

■优化与固化业务流程

重新梳理业务,车间、计划、采购,生产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并固化到ERP系统作业中。各部门各人员定岗定责,制定各职能部门的日常作业时点要求和操作规范要求,并同时建立有效的奖惩罚制度做监控,所有人员和部门的操作流程时机时点规范和制度直接显示在ERP的工作界面中。ERP管理员可以直接使用专项的系统体检工具和指标工具提取数据和指标,及时有效地针对整个业务流程与数据做监督考核反馈。

■简化物料号 加强包装附件信息的管理

卓人电控以外贸订单为主,存在大量的包装物料以及附件的更换,原ERP系统成品未考虑包装信息,导致频繁的手动下发包装计划,车间经常会把产品包错。如果考虑纳入包装成品,又会增加大量的庸余物料号和人力管理成本。借助易飞ERP系统,通过产品配置功能,在不增加人力和物料的同时,系统自动计算包装计划和包装车间生产排程任务,减少了手动下发包装计划单的繁琐,也有效加强了包装采购和包装领用的管理。

■提升合理计划制定能力

以管理手法为主、系统支撑为辅的方法,达到生产精进管理的目的,具体主要为:快速制定计划、装配材料齐套、生产计划执行。实施过程为卓人电控规划建立有效计划模式,规范车间仓库计划采购的流程节拍,规定业务部每日下午4点前需确认订单信息,采购和仓库需第二天10点前输入日常数据,计划每日下午四点下发生产计划,次日11点前确认生产计划数据有效性,采购计划员在11点执行计划,按生产计划生成采购计划,所有操作定时定点,合理协调。

生产部结合BOM清单+九大量物料信息分析表,实时监控各订单各车间物料需求状况和库存状况。再运用易飞系统的DPM(日周计划管理)模块,销售部排定发货计划,根据成品周计划拉动生产、采购周计划,计划部排定装配、包装日计划,对装配物料进行齐套分析,从而对半成品生产进度及采购进度进行管控。日计划进行日派工到装配线,每天进行日报工,做到“日清日结”,及时反馈生产进度。

■提升车间现场管理

制定不同材料不同领用模式:按工单发料、自动扣料。自动扣料的材料(漆包线)依工单调拨到车间现场仓,严格控制每次调拨数量,减少车间现场材料存量,多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机制,并制定每月车间物料盘点计划和盘点制度;装配车间补料和超领料以条码扫描派工单的模式,快速打单和系统快速判断缺失物料,及时有效地减少停工待料状况;车间每日计划排程以电视看板模式显示,物料状况产线完工状况可快速响应,有效提升员工积极性和车间能动性;企业经理和主要领导可以直接以月度日历模式查看每日预发/实发货状况,材料到货状况,车间每日生产任务和仓库每日完工产品和数量。

深挖数字价值

塑造管理新理念

卓人电控信息化系统的实施,按照“画靶射箭”的鼎捷价值实施方法论,以“固化业务流程”和“车间制造计划生产一体化”两个管理议题为导向,过程中通过项目规划、系统规划、系统实现、正式上线、持续优化五个阶段,达到客户管理要求。系统上线运行至今,应用效益显著。

第4篇

一、课程内容安排简介

网页设计与制作主要是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网页设计、布局、整体安排等;系统地介绍网页的构思、规划、制作和网站建设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网页设计基础知识、Dreamweaver基础、网页色彩和布局的控制、制作Web动画——Flash、网页常见应用功能设计、网站美工photoshop、网站与维护基础知识、网站设计案例和动态网页设计介绍。动态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分为前端和后台,后台主要负责处理好服务器脚本语言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最重要的实际业务处理功能。语言和数据库有很多种,常见PHP+MYSQL,JSP+ORECE,asp/+sqlserver等等。我们选用PHP+MYSQL的学习,还有网页前台基本的要html和css,如果有前台交互则要javascript浏览器脚本;综合开发涉及到各种CMS,现过渡到框架开发了;在实际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时,有一些通用的系统如shopex,ecshop,zencart,magento等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业务处理功能。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以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技术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网络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2000/mysql、分布式数据库系统、XML数据库等,其中重点安排sql语句操作和数据设计,sqlserver2000的应用。项目管理,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项目管理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在项目管理方法论上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网店运营与管理,主要实现网络开店、商店货品采购进货、仓库存储、物流配送管理、订单管理、退货管理、资金管理等基本基本操作。搜索引擎优化,主要针对目前baidu,google,taobao等搜索引擎,探讨符合搜索引擎规范同时又匹配用户搜索习惯的合理做法,规避不合理的行为,在结果上搜索目标在相应搜索引擎上排名位置有最好的表现同时有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重点白帽法规避黑帽法。是搜索引擎营销的基本做法。商务智能与数据挖掘,主要实现对数据挖掘分析,智能分析,推荐技术等,这部分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做为选学部分。企业资源计划,主要通过计算机手段通过一些实际ERP系统如金碟和用友系统,实现企业中各种资源的统筹计划,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供应合适的物料,形成优化的供应计划、存储计划、施工计划、销售计划等。这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教学体系结构

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网络教学系统应该把网站建设主要相关的内容安排,主要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可以共享的资源信息,以及与相关成员的信息沟通和基本业务处理的实现等方面,形成网络教学的核心内容。每门课程的各种资源可以共享的部分主要包括如下部分,课程整体情况,课程教学文件,与学生互动部分,以及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课程整体情况包含课程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课程实践大纲和计划安排。课程相关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教案,课程课件,课程试验实践教案和课件,课程练习题,测试题。与学生互动部分包含学生练习、作业、自我测试、考试、课程设计、学生作品成果展示等。网络资源库包括建立相关成员网络wiki、博客、名人专家网络资源、重点教学资源等等。

三、基于CLAROLINE的网络教学系统建立

1、服务器端配置

测试环境配置选择:windows下可以下载appserver安装包,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基本的服务器端环境所需要的php,mysql,apache就实现了。当然也可以采用wamp(windows+php+mysql+apache)或lamp(linux+php+mysql+apache)安装包来安装windows或linux环境下的服务器环境配置。如果是采用服务器租赁空间,需要选择服务器端支持amp的服务器空间。由于php,mysql,apache是开源的,因此可以免费下载、免费使用。

2、基于CLAROLINE的网络教学系统建立系统步骤

1)注册域名2)申请服务器空间3)制作基本网页4)下载claroline然后上传到服务器空间下载的安装包是:claroline可以采用最新版本;个人服务器配置工具可以下载appserver,如果租用服务器空间可以查询服务器是否具备基本环境的配置;上传的工具采用flashXP等ftp工具进行;5)在服务器端进行系统安装安装方法是,找到安装目录/install下的文件,然后可以逐步进行设置。6)教师上传教学资料教师收集课程的教学资料,包含教学大纲、计划、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测试题、作业教师注册=>登录=>上传各种资料到对应的位置7)学生的使用学生注册=>登录=>查询下载各种教学材料,上传作业=>问题讨论

3、系统相应说明

第5篇

[关键词] 工程机械;生产计划;TOC约束;能力平衡;生产排程

1 工程机械行业的现状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而这些市场竞争的特性又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如何缩短差距,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服务和财务管理等活动,构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链。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之中,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生产计划则是企业计划管理中的重点,因为生产计划管理可以创造出企业最优的生产力。但是,由于行业不同,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比如,制药、薄膜、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与工程机械企业就有巨大差异。工程机械企业的生产模式是典型的离散制造模式,其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行业特性。

工程机械企业的离散制造模式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仅徐工集团重型有限公司一个企业就有近200种产品;生产批量小,每批订单1~40台不等;产品复杂,一个产品的零部件有3 000多件;生产周期长,大型设备单台套生产周期长达半年甚至一年;工艺复杂,包括磨、切、钻、铣、焊接、喷砂、油漆、装配等多道工艺处理;组织生产难度大,既有自己组织生产,又有大量采购,还有很多外协加工。自己加工生产时,各分(子)公司下设若干个生产分厂,生产流程布局、工位划分、工作中心的合理设置,都是生产计划的关键因素。再加上上千家供应商、几百家外协厂,内外生产节拍的衔接,对于计划管理都是巨大挑战。

面对如此复杂的离散制造管理,在纯人工管理条件下,生产计划的管理模式落后,成本计算不准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数据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上述特点使生产管理非常困难,生产计划与控制根本无法有效指导生产。

2 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特点和现状

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是生产管理活动的中枢,是生产系统运行管理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正确与有效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提高生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根本保证。对生产进行计划管理是企业实现内部科学、系统、有效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对降低制造成本起着关键作用,是企业实现精益生产的基础。

工程机械行业经常无法准时交货,更多的交货期满足都是依赖库存出货,企业往往开足马力拼命生产备足库存,订单波动、产能不均、计划失控成为很多工厂的顽疾,计划形同虚设;但客户的计划常常变更,即便库存很高,也常常无法满足客户需要,太多的紧急出货,常常缺料;产序失调,招致人、机、设备、物料配合不佳,质量无法保证,退货量太高,太多的跟催,太多订单无法整批出货……经常不能如期交货,最终客户流失,企业损失惨重,其根本原因是计划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现行生产计划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一个静态的、分散的、不连续的、按台套的计划,不能进行合理的通用件合并,缺乏科学的计划政策、批量政策、储备政策、提前期等生产计划参数。由于计划方式落后,造成很多企业的生产周期长,库存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不能准时交货,多数企业执行月计划,滚动计划,计划较粗,上下工序缺乏精确的衔接,由于在制品、库存、物料定额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计划管理不周,造成生产不均衡,零件成套率差,不能按时交货,生产调度工作量大,天天抢缺件,这些是大多数工程机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考察了很多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论企业上ERP还是没上ERP,车间里、装配线上、加工线上的作业计划、生产过程的调度和管理仍然是在用最初最原始的那种老方式——多数时候是人的经验,有时候是感觉在起作用,加上少量的以Excel为工具的报表运算,虽老虽笨但是有效。ERP功能再强、管得再宽似乎也管不到这里。结果,表面风风火火的ERP与企业最关键的运转过程发生了断层,从这个断层衍生出来的一大堆问题成为众家ERP难解之死结。最关键的是,企业生产调度是对企业最底层的生产资源——人员、设备、场地、配送等,按照它们的能力进行合理安排。但是上层的ERP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去考虑这些资源和它们的能力,或者假设生产能力无限,或者按照一个人为定义的瓶颈资源进行简单四则计算,这种简单计算很难满足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

3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模型

针对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企业必须考虑在保证满足销售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如何均衡;如何和供应商计划协同;如何快速变更计划;如何提高存货周转率;如何和配送方协同,既能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又能在正确的时间内,配送方把物料按指定的数量送到指定的地方,生产订单量大,为现场报工带来困难,进而影响计划的准确性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这一连串的疑问对ERP系统生产计划提出挑战,ERP系统很难完全满足这种计划模式,解决这些难题,必须开发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插件”。所谓的插件,就是从ERP系统取数,处理完毕,写回ERP系统的“增强功能”。这些增强功能不会变更ERP系统核心逻辑,也不会影响系统标准产品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把这一连串的疑问逐个解决。

3.1 工程机械行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以徐工集团生产计划为例,徐工集团设置了3层计划体系,分别是销售滚动计划,主生产计划(MPS)和物料需求计划(MRP)。销售滚动计划主要指导长期采购件计划,主生产计划主要指导零配件加工和总装计划,而MRP计划主要指导供应商送货计划(如图1所示)。

3.1.1 销售滚动计划

工程机械行业必须建立滚动销售计划的模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事情:一方面,要设置合理的滚动销售计划的时间跨度,考虑到部件采购提前期和总装提前期,设置不同的时间跨度,比如当前一个月的计划要细分到周,后面两个月的计划,可以明确到月;另一方面,要定义合理的滚动计划的对象,比如在当前的一个月内,计划对象必须是具体型号的车,而后面的两个月可以明确到车型,从而实现基于车型的滚动预测。

3.1.2主生产计划模式

销售部门做完滚动销售计划后,总装工厂得到销售部门的计划。但该计划不一定是可以落地的计划,生产部门通过TOC平衡交货期以及工厂生产能力和配套厂能力,做到工厂生产均衡,并对销售滚动计划进行能力模拟,物料可用确认等,最终把滚动销售计划中的周计划变成可以执行的到天的计划(如图2所示)。

3.1.3TOC运算逻辑应用

约束理论 (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Eliyahum Goldratt)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 OPT)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进入90年代,Goldratt 又在TOC基础上发展出用来逻辑化、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Thinking Process, TP)工具。因此,TOC既是面向产销率的管理理念,又是一系列的管理工具。 约束理论体系可以用图3表述。

TOC的核心理念是指任何系统至少存在着一个约束,否则它就可能有无限的产出。因此,要提高一个系统 (任何企业或组织均可视为一个系统)的产出,必须要打破系统的约束。任何系统可以想象成由一连串的环所构成,环与环相扣,这个系统的强度就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而不是其最强的一环。同理,也可以将企业或机构视为一条链条,每一个部门是这个链条其中的一环。如果想达成预期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最弱的一环,也就是从瓶颈(或约束)的一环下手,才可得到显着的改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约束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达成目标的速率,则必须从克服该约束着手,这样能在短时间内显着地提高系统的产出。

工程机械行业运用TOC,是由于TOC有一套思考的方法和持续改善的程序,称为五大核心步骤。这五大核心步骤是:

(1)找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2)寻找突破这些约束的办法。

(3)使企业的所有其他活动服从于第二步中提出的各种措施。

(4)具体实施第二步中提出的措施,使第一步中找出的约束环节不再是企业的约束。

(5)回到步骤1,别让惰性成为约束,持续不断地改善。

工程机械企业运用TOC理论,就是运用OPT的9条生产作业计划制订原则,即:

(1)不要平衡生产能力,而要平衡物流。OPT认为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必须在市场波动这个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环节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水平不是由自身潜力所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来决定。所谓约束即瓶颈(也称瓶颈资源),是指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源限制了整个企业产出的数量,其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3)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 (Activation)不是一码事。“利用”是指资源应该利用的程度,“活力”是指资源能够利用的程度;“利用”注重的是有效性,而“活力”注重的则是可行性。

(4)瓶颈损失1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1小时。

(5)非瓶颈上节约开1小时,无实际意义,只是造成了相关设备的闲置,不能提高产销率。因为瓶颈制约着产销率。

(6)瓶颈制约了系统的产销率和库存。产销率是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并销售出去的量,即通过销售活动获取金钱的速度;生产出来而卖不掉的产品,只能是库存。

(7)转运批量可以不等于1,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应该等于加工批量。OPT把在制品库存分为两种不同的批量形式,即转运批量(指工序间运送一批零件的数量)和加工批量(指经过一次调整准备所加工的同种零件的数量)。

(8)加工批量不是固定的,应该是随时间而变化。

(9)优先权只能根据系统的约束来设定,提前期是作业计划的结果(不是预先设定的)。

TOC运用到工程机械企业生产计划时运算逻辑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工程机械企业必须先进行能力配套,再进行物料配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存货周转率。瓶颈计划是控制供应链生产节奏的关键,就像是音乐会的指挥。要提高存货周转率,那么瓶颈后不允许留取库存,留取库存就是降低存货周转率。瓶颈前必须有库存,但必须控制量,过大也降低存货周转率。那么非瓶颈计划要完全服从瓶颈计划,要服从指挥。

工程机械企业的ERP计划只能通过MRP来解决物料齐套性,因而必须在MRP运行之前,先进行能力齐套约束检查,从而保证计划的可执行性,这对于任何一家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1.4物料需求计划(MRP)

主生产计划确认后,系统将会对主计划运行MRP,系统根据整机部件的采购提前期,自动生成供应商的预测交货计划(forecast delivery schedule),该预测交货计划可以是滚动的,从而用以指导供应商的生产及配送计划。而基于ERP系统,可以实现对交货计划的每天更新,确保供应商适时了解总装厂的主计划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3.1.5工程机械行业生产主计划运行模式

工程机械生产主计划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销售中心根据经销商反馈,制订滚动的销售计划:一方面是销售中心的紧急插单或进出口公司的销售订单,生产主计划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程度,即配套供应商能否均衡生产。同时,主计划不同时段计划的对象不一样,离当前时间越近,计划的对象越具体,反之,计划的对象往往是机型。

生产主计划经过产销协同确认后,MRP根据材料明细清单,考虑库存、已订货、在途物料,对主计划内容进行计算。此时,ERP系统将发布一个滚动的送货日程表给配送单位,送货日程表是一个用于指导配送方计划预测的依据。送货日程表的时间可以是前细后粗,即前面明确到天,后面明确到周或月的格式。

根据生产累计提前期,生产主部门把主计划转为生产顺序计划(即上面的计划行),明确了生产线的上线顺序。

生产顺序控制系统 (Sequence Controlling System, 简称SCS),根据生产线的上线顺序,考虑到生产线的生产节拍和配送物料的配送节拍,生成JIT配送指令。在JIT配送指令中,可以明确送货时间到分钟,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导配送执行。

配送方根据配送指令送货,总装厂按配送指令收货,减少收货的动作,加快收货处理的时间。

根据配送指令的收货明细,可以形成供应商的开票明细,供应商根据开票明细,进行开票,形成应付账款。

在生产执行时,对生产进行报工,系统自动确认相关的人工和机器成本,与产品成本核算关联。

整机生产完以后,凭ERP系统中的发货单,将产品发运给经销商,ERP系统自动结转销售成本,财务根据发货单,进行销售开票,确认应收账款。

转贴于

3.2 生产排程

有了能力平衡,有了按照TOC理论计算出的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应该很好了吧?其实不然,对于指导具体生产来说,这还是差得很远。现在我们以一个假想例子来说明。

ERP系统计算出了一套生产作业计划,即为所有生产资源安排工作的作业计划。现在,由一个有经验的车间老调度员来判断这个ERP计划系统是否可以用的,他将如何做?

首先,他会逐一检查每个工序的时间安排,看它们之间的次序和逻辑关系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工艺的逻辑关系要求;其次,他会观察这个计划中对每个资源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一个时间内同时干两件事冲突的情况发生;最后,他还要看在计划时间内物料能否及时供应。只有当他确认没有这些问题之后,他才会认可:这个计划已经是一个“可行”的计划了,也就是说,照此计划一定可以完成生产任务。

但是,还有一个关键的事情,老调度员根据自己习惯的做法,手工制订了一个作业计划,他把这两个计划一对比,发现问题了。手工的计划可以8个小时完成全部工作,而计算机的计划需要9个小时。或者手工计划可以在8:00完成而计算机的计划要在9:00点完成。原因在于:计算机对某几个工序的顺序安排虽然可行但是不合理,而老调度员根据长期经验早已清楚此时安排工序应该哪个先、哪个后、哪些并行比较好,结果可以得到更短时间完成的计划。这是一种优化安排,而计算机没有找到这种安排方法,所以计算机给出的是一个“可行”的,但是“不是最佳”的计划。理想中计算机应自动计算出一个比手工计划更好更优化的排产方案结果,指导人如何工作。这样的软件才能体现出“企业资源计划”的威力。否则,不能满足最优化排程的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中还是无法代替手工。

这个例子凸现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关键技术瓶颈:一个生产过程可能有无穷多种“可行”的安排方式,但是必须从中找出一个“最优”的计划,即使不能达到最优,起码要比人的手工计划更优,这才是一套车间或工段可用的生产计划,否则企业还是用不起来。

找出“可行”计划的难度已经很大,找出“优化”计划的难度更大。不仅要处理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还要从几乎无穷多种满足约束的可行方案中找到优化排程方案。怎样才能找到这种优化的计划?这是ERP系统共同面对的真正瓶颈问题,没有ERP系统可以完全解决,企业自己只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生产排产模型,这需要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节拍、交货期、工艺路线、资源情况等条件,进行排产,下达生产指令,使用哪些资源、加工时间及加工的先后顺序,以获得产品制造时间或成本的最优化。

实际生产环境是变化的。加工路径:在实际生产中,作业的加工路径可能需要动态改变;随机事件和扰动:比如设备损坏、加工操作失败、原料短缺、加工时间/到达时间/交货期的改变等;每个产品的生产批次的经济批量是不一样的,新产品与老产品生产方式和时间都差距很大,把这些变化的TOC约束因素也要考虑到生产排程模型中,这样开发出的生产排程插件才能更加灵活实用。

3.3 配送管理

制订了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排产计划,但是,所有的单据靠人工输入,数据输入滞后1天的时间,导致信息不能JIT。许多的信息要人工记录,未能及时准确地进入系统,没有按照节拍来送货,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极大地影响“生产计划和制造管理”,其结果是系统和实际作业两张皮,反过来会完全影响到MRP运算,计划再科学,考虑再周全,也是无法指导整个生产体系的。因此,人工数据采集成为生产计划的“瓶颈”。

装配车间调度提前一天发布JIT CALL计划(装配生产顺序),配送方可以了解配送计划。根据JIT CALL,在配送前(通常是半天,视生产线节拍),配送方生成本次配送的明细(即配送指令单),按配送指令明细内容,把货送到指定的总装工位。总装车间根据配送,确认实际收货数量,进行收货,提高收货处理速度。财务部门根据总装确认的收货明细,和供应商结算。

有了配送的管理,在生产执行层面,大大简化了仓库管理人员、供应商和车间接收货物人员在系统中的操作;在生产管理层面,建立了装机顺序、装机顺序下达、配送指令、配送指令收货的一整套体系,优化了总装车间和内部配送方及外部配送方的信息沟通,同时降低了装机顺序不可执行的风险,从而彻底解决最后的“瓶颈”,提高了车间作业效率,降低了供应链存货,有效保证了生产计划在执行层面的操作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参见图6)。

综上所述,对于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目前很难有成熟的ERP系统完全满足这种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工艺复杂、生产计划灵活多变、典型离散制造的特点,解决工程机械行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这些难题,必须根据TOC约束理论,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和所选ERP软件,开发必要的增强插件,逐一解决各环节的“瓶颈”,弥补ERP系统不足,增强生产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

[1][美]艾利·高德拉特.关键链[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美]艾利·高德拉特.绝不是靠运气[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美]艾利·高德拉特.仍然不足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美]艾利·高德拉特.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

【关键词】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53-01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因此,研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本研究中,笔者从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随机选择10个进行研究,分析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现状,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从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随机选择10个进行研究,并从这10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选择60名工作人员。其中男22名,女38名,年龄23 ~ 45岁,平均年龄(39.12±2.3 )岁。

1.2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并结合实地考察和资料查阅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内容包括: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硬件情况、机构组成情况,人员配置情况以及 服务效果和医疗水平等。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的录入和分析。

2结果

2.1硬件情况 10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5个机构配备有显微镜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以及尿十项检测仪、水温箱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电冰箱等检验设备;4个机构配备有妇科治疗仪、数码阴道镜、微波治疗仪、电动吸引器、乳腺检查仪、彩色B超诊断仪等辅助检查、治疗设备;1个机构配备有便携式B超。

2.2机构组成 10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有5个设置有妇检室、门诊室、手术室等主要功能科室,基本可以开展放(取)宫内节育器等技术服务;3个只设置有手术室。大部分机构均只开展了放(取)宫内节育器、查环查孕等基础性工作,虽然配备有相关设备,却并未开展实验室检查 等,或者因为缺乏必要设备而无法开展。

2.3人员配置 10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60名工作人员中,37人为在编在岗,其中28人为专业技术人员,9人从事宣教工作;60名工作人员中获得医学本科学历的有10人,大专学历的有33人,中专学历的有17人。

2.4服务效果 60名工作人员中 ,90%的工作人员获得执业资格,91.7%的工作人员持有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合格证。但大多数工作人员只能开展放(取)宫内节育器以及B超查环查孕等。2个机构的技术人员未获得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未实现全部依法执业。在技术服务方面,60%的技术人员均可以开展放(取)宫内节育器手术,30%的技术人员可以开展输卵管绝育术等。但技术服务人员大多开展的是基本技术服务,综合服务能力较弱。

3讨论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2]。因此,研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1现状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在硬件设施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一些机构没有配备足够的技术装备。大部分机构只配备有基本的检验设备但一些较为高级的设备,例如妇科治疗仪、和彩色B超诊断仪等则相对较少。分析原因,与经费不足等因素有关。而且,10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60名工作人员中,37人为在编在岗,其中28人为专业技术人员。很多机构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加上一些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以及现行体制的约束等,整体综合服务能力不尽如人意。

3.2对策思考

3.2.1解决人员编制问题 结合本机构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解决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2改革管理体制 对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实行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按劳分配”。并将个人的工作与工效、绩效等联系起来[3]。

3.2.3加大培训力度 做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

和业务进修。鼓励工作人员主动学习,自学自考。并开展各种技术练兵活动,促进工作人员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2.4加大资金投入 在现实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加大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力度,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验设备等。

综上所述,面对目前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整体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的现状,要注意积极的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改革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培训,并加大投入力度,以促进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钟春,,杨元,等.贵州八县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及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95-2498.

第7篇

 

0 引言

 

由于软件自身的许多特殊性[1],软件的工厂化的技术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随着人们对软件的认知日益深入,软件技术人员对特定领域的软件架构不断达成共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标准与规范不断形成,为软件工厂技术的研究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微软、IBM等国际软件巨头都提出了自己的软件工厂解决方案,微软的COM/COM+技术在Window平台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2],IBM公司研发的软件设计工具Rose提供了“正向工程”机制,能通过形式化的设计模型自动生成目标系统的架构和局部代码;开源集成开发工具Eclipes/MyEclipes则提供了“反向工程”机制。通过反向工程,可以从数据库表快速地生成目标系统的DAO架构模型及Hibernate配置。这些都是软件工厂应用研究取得进展的表现。利用JEE系统架构模型及代码自动生成原理,结合ERP系统功能架构,深化Eclipes 环境下的软件工厂技术研究,则可以在Eclipes开发环境中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工厂化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软件工厂一是要面向某种特定应用,二是自动化及快速配置[3]。因此,面向ERP领域的软件工厂技术研究,首先要深入ERP系统的功能架构和业务逻辑。其次深入研究信息系统的层次架构及代码自动化原理。

 

1 ERP系统功能架构

 

国内ERP领导厂商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将ERP的业务范围划分为资本市场、供应市场、消费市场和知识市场等四大管理领域。资本市场主要涉及财务管理,供应市场主要涉及供应商管理,消费市场涉及客户关系管理,知识市场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门户均属于这块内容)。这四个市场的中间是供应链管理和制造管理,其中,供应链管理又包括采购管理、仓存管理、销售管理和分销管理;制造管理又包含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因此,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主要包含: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仓存管理、计划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功能模块。

 

在企业运营中,销售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或销售历史数据制定销售计划,形成企业的主生产计划的数据来源。而企业主生产计划制定则是其他各部门制定各自计划的依据。比如,采购部门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生产车间根据主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计划和设备维护计划。

 

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进行物料采购,一方面形成应付账款,与财务管理子系统对接,另一方面采购入库物料,与仓存管理子系统对接。采购过程中涉及原材料质量的鉴定与验收,故涉及质量管理。

 

生产车间根据车间生产计划,从仓库领料出库进行生产,最后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入仓库,即生产入库;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及产品质量的监控,故涉及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

 

销售部门从仓库中提取产品销售给客户,一方面形成销售出库行为,与仓存管理系统对接,另一方面产生应收账款,与财务管理子系统对接。

 

财务管理子系统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对接生产部门的设备管理,通过薪资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对接。

 

2 基于Java EE的软件架构

 

2.1 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

 

Java EE是目前最为成熟最为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架构,它目前最流行的两个开发架构是SSH(Strut+Spring+Hibernate)和SSM(Spring+SpringMVC+Mybase)架构,这些架构都为信息系统定义了明确层次架构,如图1所示。

 

(1)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主要提供数据库访问的元操作,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库的访问接口。它由hibernate配置文件(hibernate.conf.xml)、hibernate映射文件(xxx.btm.sml)、POJO对象、DAO接口和对象组成。其中,POJO对象为应用软件中的实体对象;hibernate映射文件用于描述了数据库中表与POJO对象的映射关系;hibernate配置文件则提供DAO数据访问对象负责提供数据库访问元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等功能,而且业界为其定义了标准的访问接口。

 

(2)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有Server对象构成,负责处理系统相对复杂的业务,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调用数据访问层的DAO接口访问数据库。

 

(3)控制层

 

该层主要由Struct Action对象和Struct配置文件(Struct.xml)组成,主要负责响应视图层发起的业务请求处理和页面调转控制。其中,Action对象负责页面请求处理,配置文件struct.xml负责页面调转描述。

 

(4)视图层

 

该层负责人机交互,为用户提供数据输入界面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其核心是HTML+CSS,辅以JSP命令、JSTL标签和Struct标签。

 

2.2 Java Web站点文件管理

 

Java Web的站点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基于SSH架构的Web站点结构如图2所示。

 

web站点根目录下,主要是站点首页(index.jsp)及各种web文件和资源文件,比如CSS、JS和图片资源(images)等。值得一提的是“WEB-INF”文件夹,它是Java Web站点十分重要的文件夹,其下面包含classes、lib两个重要的文件夹和web站点的配置文件。

 

Classese文件夹存放由Java源文件编译生成的字节码文件(.class)。

 

Lib存放站点所需要的jar文件。比如数据库驱动包、hibernate相关的jar文件等。

 

Web.xml是站点的总配置文件,它描述了首页的访问顺序、struct映射等内容。

 

Hibernate.cfg.xml是hibernate的配置文件,描述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地址及数据库访问的行馆配置,包括数据连接池参数的配置等信息。同时还告诉系统Hibernate的映像文件(xxx.hbm.xml)位置。

 

applicatioContext.xml是Spring的配置文件,描述了Spring的相关配置。

 

xxx.hbm.xml描述数据库中的表和应用程序中的对象的映射关系。

 

3 信息系统软件工厂插件的研发与应用

 

虽然ERP系统是面向生产制造类企业提出的。但是,从企业分类及涵盖范围来看,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均可归属于它的架构范围。因此,ERP系统的工厂化插件可以是任何企业任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板和工具。通过工厂化组件应实现以下的开发效果:

 

(1)通过功能裁剪,实现目标系统所需功能模块的自动生成。即通过对话框选择目标系统所需的功能模块。

 

(2)可进一步设定各功能模块的相关参数。比如,仓存管理可设定为是否支持仓位管理,是否支持仓存管理策略,采用何种仓存管理策略,采购入库采用何种操作流程等。

 

3.1 软件工厂插件的研发

 

ERP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和业务逻辑。因此,要研发一个能自动开发适合不同企业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工厂化组件,必须建立ERP系统的最大系统模型,这些模型包括:

 

(1)最大数据库模型

 

根据ERP系统最大功能模型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所有对象的属性进行详细分类。比如将物料属性分为:基本属性、外观属性、物流属性、计划属性和成本属性等。以便能满足不同的目标系统的数据服务需求。

 

(2)子功能库模型

 

对各子功能模块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分解,并各自功能模块建立子功能库。

 

(3)业务逻辑库模型

 

为功能库中的每一个功能建立所有可能的业务逻辑模型,并为相应的模型定义代码生成导语,一并构成业务逻辑库。

 

系统库模型建立好后,接下来就是开发工厂化插件。即开发一个能挂到Eclipse上的一个插件,该插件的任务是根据目标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参数要求,利用系统库模型自动生成完整的信息行架构。

 

3.2 软件工厂插件的工作原理

 

信息系统软件工厂插件主要是利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按信息系统的架构和Web站点文件部署架构要求,从ERP最大系统库模型中提取功能子集生成目标系统的架构模型。工作流程如下:

 

(1)利用程序修改Eclipse的相关文件,以在Eclipse工作区中创建一个Web项目,并按Web站点部署结构生成相关文件夹和文件。

 

(2)根据目标系统的功能选择,从ERP最大数据库模型中生成目标系统的数据库,并利用代码自动生成技术生成数据访问层的相关Java文件和配置文件,并导入相应的jar包。比如Model层的类、DAO接口和实现、Hibernate配置文件和映射文件等。

 

(3)根据所选择的业务逻辑模型,按其对应的代码生成导语,为各功能生成业务逻辑层的程序结构框架。

 

3.3 软件工厂插件的应用

 

利用软件工厂插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只能自动生成目标系统的数据库、DAO层和业务逻辑层的结构框架,相对复杂的业务和视图层、控制层的开发则只能通过人工开发。因此,软件工厂插件只能实现信息系统的半自动化开发。使用工厂化插件开发时,首先将插件附加到Eclipse开发环境中,通过运行插件弹出目标系统需求对话框,输入目标系统功能需求和参数要求,生成目标系统的结构框架和相关配置文件。最后,通过人工完善业务逻辑层及视图层、控制层的功能。这样便可以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4 结束语

 

ERP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功能多,业务逻辑复杂且多样化。要建立一个完整的ERP最大系统,需要对各模块进行详细的功能划分,并为各功能建立所有可能的业务逻辑模型,这需要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就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证明应用这样的方法研究信息系统的软件工厂技术是可行的。

第8篇

1.ERP系统简述

1.1 ERP业务构建平台

所谓的ERP系统,即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目前所提供的各种应用软件中,许多的软件资源都是可以被共享的,而这些共享的资源就逐渐形成“中间件”。可以说,应用软件是企业对经营管理的一种反应,一种虚拟的企业。尽管企业活动一直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但是这种变化是不断成熟的变化,而且有些活动正在呈现逐步规范化的形式,最显着的就是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活动。

共享资源由于在各种应用软件中都是相同点,所以说共享资源能够可以根据我们的业务需要进行形式化的转变,进而支持业务体系,构建业务架构平台,这也是架构平台最主要的作用。业务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项目管理、设计过程以及开发过程。

1.2 ERP系统运行环境

1.2.1运行引擎。在所有的应用软彳牛中,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者直接进行交互的应用界面,但是如果交互界面占用的内存空间过大,必然导致占用并且浪费资源,造成应用程序执行能力下降。针对这样的问题,ERP系统软件中并没有对交互界面进行存储,而是通过界面的组成信息在引擎的配合下一步步还原了操作界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界面中展现了引擎。在ERP系统中,底层构架的设计和实现,大部分都是通过引擎界面所展示的交互界面而产生的。

主屏幕:主屏幕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主要的交互界面和操作界面,所有的内容都集成在主屏幕上,所有的界面显示都是通过主屏幕完成的。主屏幕能够创建监控机制,是显示界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合子屏幕:复合子屏幕本身不具备界面元素,知识能够显示子屏幕的容器,通过复合子屏幕,我们能够将界面的交互变得更加高效,使得界面划分更加清晰准确。

显示子屏幕:显示子屏幕主要指的是图形组件,本文就不再赘述。

1.2.2数据引擎。企业所开发的应用软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数据的管理,但是数据的格式种类繁多,存储方式也不尽相同。要长久地保存数据或者长久地保存数据格式或者数据文件,单纯的数据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将数据管理提升到数据引擎的层面上,这样不但能够将数据管理结构化,还能够同时处理非结构化的数据。数据引擎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将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包括存储和访问,实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数据引擎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在ERP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高。数据引擎能够把关系型数据、常用数据以及内存数据通过总线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完整统一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数据总线是硬件主板中重要的构件,数据总线也是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进行通信的唯一通道,还能够进行不见的热插拔。正是由于数据总线的存在,各个部件之间才能够进行有效的运行,并且协同其他部件构成整个系统的运行。数据总线不仅适用于应用软件中,并且在对软件开发过程中解决过于复杂的问题和软件开发的工艺化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除了数据总线以外,ERP系统的数据引擎还包括内存数据管理、常用格式处理器以及关系型数据处理器。

2.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2.1成本中心会计详细设计

成本中心会计模块在系统中提供分配和分摊的作用,使得计划编制与费用之间的分配与分摊工作更加高效便捷,成本中心会计的业务功能设计主要是成本中心按照简洁费用的归纳与整理,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费用的分摊和分配编制计划,从而根据不同的部门所需不同费用之间的差异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充分利用差异分析功能解决各部门之间的成本分配和分摊的工作。成本中心会计模块能够为各部门之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选择适合自己部门用户特点的分配方式,从而满足成本集成与分配的合理性,还能够允许进行手工输入或自动获取等操作,真正实现了ERP系统的集成性和灵活性的特征。根据成本中心会计业务蓝图的描述,成本中心会计模块的计划成本通过分配方式将转入方的成本中心、项目方的成本计划和成本对象之间进行独立处理,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式进行,只需要用户事先将分配规则和分摊方式预先设置好,然后通过系统自动进行定期分配即可完成。分配的规则有很多种,为了更加方便,我们可以在系统中设置“规则组”,在执行分配命令之前要先对规则组进行设置,大体上的内容包括转出方、转入方、分配依据和分配方法等。规则组的定义可以重复使用,保证了操作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对规则组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规则组的时间范围的确定。规则组分配方式包括三种:计划分摊、计划分配、计划间接作业分配。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具体的分配计划。

2.2项目成本单会计详细设计

项目成本单会计模块是ERP系统针对投资项目的预算控制与采购申请、采购订单等模块进行的集成,能够真正地实现对业务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全流程控制。项目成本单会计的功能主要通过“项目成本单”为基本单位,对费用的分配与集合可以实现间接控制。项目成本单会计功能能够对投资项目具备管理的功能,从而实现资本性质的投资与管理。并且,投资预算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分解,实现业务按照事先的预算进行额定的控制与支出。ERP系统通过集成的方式,能够完成项目自立项开始的一系列流程控制,包括立项、启动与实施。而且能够真正地做到对费用发生之前就会在事前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情况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自定义项目结转的规则,从而实现项目成本转移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长期分摊费用的控制。项目成本单会计同时提供用户定义管理状态的功能,还能够提供强大的自主查询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自助查询。系统通过项目成本单会计对项目处理的流程启动,在项目立项之后,实物使用部门根据项目主管拟定的《项目采购订单》填写,这一步骤就说明项目正式的启动,相关的部门根据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按照程序予以通过之后,规划部门的项目管理员根据《项目启动指令书》对系统进行维护,然后采购部门根据《指令书》的规定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这一步骤说明项目的正式完成。

2. 3产品计划成本详细设计

产品计划成本的详细设计要根据产品制作的工艺以及产品预算的价格进行成本控制。对额定的材料、产品、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成本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计划,下级物料成本按照一定的关系逐层滚加到上级产品中的。对产品成本的计算首先要根据实际发布的物料价格标准为基础,根据这一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进行定价,从而为产品的实际生产提供一个详尽的数据基准。产品计划成本的详细设计有时会根据不同的版本产生不同的定义,所以产品计划成本也能够提供各种不同的成分分析结果。这样的优点在于产品计划成本详细设计能够针对各个不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在实际的生产关系中提供更多的选择依据。一般情况下,根据额定资料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时,一定要确保物料数量的充分,这样做出来的评估结果才有比较高的信服力和准确度。产品计划成本详细分析系统还能够对物料的数量结构、制作工艺、作业数量、物料数据、物料的价格都进行实时的体现,根据成本中心会计模块对成本的计划分析结果,从而计算出物料成本和作业成本。根据物料成本和作业成本的间接费用进行间接的费用分配,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和实时的物料价格数据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对成本进行分析。要按照实际项目中物料的消耗、物料的价格对物料的成本进行分析,还要根据作业队的数量、作业队的基本价格进行作业成本分析,再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分配间接费用。

2.4产品实际成本详细设计

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首先必须要保证产品成本计算的同步运行,即在生产中,模块所进行的完工数量与计算要同步进行,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分析的实时同步。在对产品进行物料与做工的实际成本进行详细计算时,一定要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损耗情况进行直接的归集,确保产品对实际成本业务功能设计对产品与零件之间的生产成本进行实时的核算与预测。同时,产品实际成本控制系统还支持品种法和分批法,提供实时的成本采集和计算的功能。针对需要消耗的成本与实时采集加工的成本相对比而言,一定要按照指定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还要根据实际的价格进行重新评估。根据当前的真实成本所反映的多种成本工质和数据分析所进行的工段成本反馈,主要以制品的成本为主,对产品自身的获利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根据不同的成本差异与成本数据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成本的差异计算,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初步计算的产品成本计划”。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两本手册” 计划 表单 MIS PDA

1、“两本手册”推进的背景

广东电网公司在安全生产领域围绕电网运营能力中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和高效管理设备能力,提出推进一体化管理整体工作思路:以安全生产领域管理业务和现场作业为主线,坚持“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融合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要求,以“两本手册”为载体,实现安全生产向精益管理方向转变的工作要求。我局承接上级的工作安排,推进“两本手册”在配网业务上的应用。

2、“两本手册”的结构

“两本手册”,是指生产管理一体化工作手册和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简称为“管理手册”和“班组手册”。其中“管理手册”把管理业务通过“流程+表单”的方式进行展示。业务流明确了管理业务在各岗位间的流转及相应工作任务,管理表单则通过5W1H(即由“Why”原因、“What”目的、“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How”方法形成的标准化流程)的方式展示业务流程中关键环节的工作步骤与要求。“班组手册”以班组责任矩阵和作业表单的形式展现。班组责任矩阵明确班组各成员在班组工作中的职责与角色;作业表单则明确班组核心业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步骤。

针对配网领域,“管理手册”规范了6大类共24项管理业务,“班组手册”的公共分册包括8大类共33项具体业务内容;专业分册对应公共分册中配网运维业务共有8类83份作业表单模板。

3、“两本手册”的核心与目的

(1)“两本手册”的核心,是把行业标准、公司一体化管理制度和安风体系等要求,以表单的形式,转化为员工的工作步骤。

(2)“两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1)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转提供载体。2)规范员工每一步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培养员工按标准作业的行为习惯。3)清楚告知员工“干什么”、“怎么干”,简洁展示每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和业务要求。4)为员工提供快速工作指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5)员工只需按表单工作,便实现安风体系和一体化制度的落地,干成一件事,为员工减负。

4、区局推进中面对的问题

(1)我局为佛山供电局的二级机构,负责辖区内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网运行维护、电网规划建设、市场营销等业务。局本部连同10个供电所共有员工1378人,平均年龄为41.27岁,人力资源当量为0.69,学历以高中及以下为主。受到平均年龄及文化水平等条件的局限,基层班员在消化和实施“两本手册”要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2)为实现业务档案的闭环管理,“两本手册”对作业资料归档有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容易增加员工的工作量,从而降低其推广应用“两本手册”的积极性。

5、推进措施

5.1 编制使用“一岗一册”培训教材

为使“两本手册”融入班组实际,提升员工学习应用的积极性,在上级指导和支持下,按照“两本手册”中对配网领域25个生产岗位的工作要求,对“两本手册”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编织成25份针对配电生产班组“一岗一册”培训教材,在运行维护、急修、试验班组全面开展学习培训。“一岗一册”教材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使“两本手册”更易被员工消化吸收。

5.2 结合实际提出了“5个100%”推进目标

合理地量化评价指标有利于及时了解“两本手册”推广的情况。我局结合实际情况,从广度和深度出发,提出了以下“5个100%”推进目标:

(1)为确保培训工作的全面覆盖性,保证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因此要求培训教材的岗位业务覆盖率100%;

(2)为确保教材被全面应用,培训确有成效,通过现场检查和组织全体班员考核的方式进行考评,实现培训考核率100%;

(3)计划管理是一体化战略落地和班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也实现“两本手册”的核心内容―“计划+表单”流程运转的关键,因此要确保班组常态工作计划管理率100%;

(4)作业表单规范了作业步骤、要求和流程,明晰了安保措施,因此要求班长选对表单、工作负责人用对表单,实现作业表单合格率100%;

(5)通过任务捆绑电子表单的模式,能确保作业表单刚性执行,保证规范开展工作。同时执行电子化表单能更好地发挥资料实时共享和自动归档的优势,故要求实现作业表单电子化率100%。

5.3 及时扫除推进工程中的各种“路障”

(1)结合地方实际,消除员工对过去运营模式的依恋情结,促使员工适应公司新的运作和发展模式,实现员工意识的升级和转型;大力宣贯“两本手册”推广的实质是让基层“只干一件事”,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无纸化资料归档的便利,消除员工的畏难情绪,实现员工从反感到观望,到接受,最后到欢迎的过程。

(2)明确两册推进责任,建立一把手推进机制。加强基层调研,由局领导、业务部门主任及专责、供电所所长带头,分三个层面组织了多次基层调研,充分了解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至今已收集问题228个,通过协调解决了大量硬件和软件问题,例如:通过多次升级硬件设备,初步解决了PDA终端网络传输速度慢、电池续航能力低、屏幕接触不良、不具备数据线端口等硬件问题;通过持续升级PDA终端系统,解决了“同台架设线路不能同期巡视”、“作业表单搜索功能不齐全”等软件问题。

5.4 完善信息系统,力推“计划+表单”模式

通过完善配网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系统”),将“两本手册”的要素在信息系统中固化,实现信息系统对“两本手册”落地的支撑。具体就是在MIS系统中增加计划管理模块和关联表单库,利用派工环节实现计划和表单的关联,深入推进“计划+表单”模式。

(1)按照班组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班组业务须实行计划管理。利用MIS系统的计划模块编制年度计划后,系统将自动生成班组月度和每周的周期性工作计划。班长定期利用二级模板将各级计划细化,例如将配网台区负荷测量计划细化到具体线路、设备及责任人,生成计划任务。班长还可以针对突况,在系统中编制临时工作计划,列明具体任务信息。班长利用MIS系统对工作任务进行派工,同时将关联的电子作业表单一并下发给工作负责人。

工作责任人可通过现场手持终端PDA远程下载要执行的工作任务及作业表单。班长可通过系统实时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并对工作责任人的完成的各项任务作出评价。工作计划自动生成、逐级传递,避免了手工编制周期性计划的繁琐工作。

(2)主要业务全部使用作业表单。作业表单涵盖了配网生产作业的所有主要业务,包括设备管理、巡视、消缺、抢修、预试定检、验收、定值、班务管理等,其关键意义在于规范员工的作业现场和作业行为,通过固化作业流程,达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风险与提高作业质量的效果。作业表单可以让员工作业准备得更加充分,作业步骤更加到位,安全风险控制更加完善。班组人员只要严格按照表单的步骤开展作业并逐项确认,即可安全、快捷、保质、高效地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

(3)表单作业全部实现电子化。通过手持终端(即PDA)的形式实现作业表单的现场电子化应用,实现了工作任务的派发、流转及结果反馈评价的全信息化、无纸化办公。PDA整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包括3G通信、GPS定位、RFID等,现场录入的数据自动采集到系统后台,与营配一体化、营销系统等生产综合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自动统计生成各类常态报表,实现了数据的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方便现场的多种业务应用。同时实现了现场作业全过程管理,对配网现场作业时间、地点、过程实施监控,做到了“过程监控,事后评价”,真正的使标准落实到位。电子化作业消除了以往的纸质表单存在的打印、归档手续复杂,作业过程无法管控等一系列弊端,使表单的应用更加高效,真正为员工减负。

5.5 以实际出发,提高表单的适用性

开展“一次策划”和“二次策划”,从实际出发提高表单的适用性。所谓“一次策划”,是指各生产班组对照管辖范围特点和管理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对省公司下发的作业表单模板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在信息系统中形成更符合实际的班组作业表单库。“二次策划”是指班长在下发任务前,按照具体任务工作现场的环境、运行方式、气候等各种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二次风险评估,必要时补充安全管控措施,再次完善即将执行的作业表单。“一次策划”保证了表单库的本区域通用性,“二次策划”确保了表单的针对性,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提高表单的适用性。

6、推进成效

(1)安全:建立了“两本手册”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映射关系,并证明了应用“两本手册”既能满足各类生产标准制度对工作的要求,又能满足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

(2)规范:员工每一步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得到了规范,促使员工养成按标准作业的行为习惯。

(3)简洁:通过表单形式将岗位业务简洁列明,使员工清楚 “干什么”和“怎么干”。

(4)高效:只要严格按照PDA的步骤开展作业并逐项确认,即可以安全、快捷、保质地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5)减负: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了资料归档“无纸化”,也为设备基础资料管理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大大减轻了员工的负担。

目前,我局已基本完成“5个100%”的推进目标。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局使用电子化作业表单21659份,“计划+表单”的模式运转流畅,效果显著,得到了南网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

7、结语

“两本手册”是一种能够全面承接网公司一体化管理要求,快速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单位执行力的运作模式。其目标是指导基层“只干一件事”,达到基层工作的“精简益善”。“两本手册”的推广需要调用资源,需要经历考验,但是我们要瞄准“两本手册”落地所带来的巨大效益,瞄准企业发展的方向,用最适合本地实际的方式,坚持稳步推进,方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刘峰.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技学报),2009.

[2]安军.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电力安全技术,2009.

第10篇

关键词:配电线路;运行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架空配电线路分布广,长期暴露在大自然中运行,不仅经受正常机械载荷和电力负荷的作用,且受到各方面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大自然千变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会促使配电线路各元件老化、疲劳、氧化、腐蚀等损坏,如不及时发现、消除,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发展成为各种故障。大自然中的大气污秽、雷击、强风、洪水冲刷、滑坡沉陷、鸟害、外力等对配电线路的破坏,如不及早采取措施,也会造成架空配电线路故障。

架空配电线路运行技术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和减少线路故障,为此就必须根据架空配电线路所处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气候变化,通过认真观察、运用仪器设备测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防止故障的发生或将故障限制在最小范围,保证配电线路的安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

1.计划管理

1.1 计划管理即工作要有计划。计划是我们在一定期限内办好某些事、完成工作任务而事前制订的具体任务内容、工作步骤和措施。计划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准备、有步骤、有期限,积极主动完成既定的任务。

1.2 配电线路运行工作很多,必须按照年、季、月作具体安排,因此就有年、季、月的计划,在计划指导下开展工作。

年度计划主要有大修、技改、城网改造工程,设备预防性检查试验与维修,反事故措施、安全组织措施、技术培训、反事故抢修演习、班组建设评比等工作,目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同业对标对供电企业配电专业的要求,年度可靠性指标和优质服务也应列入到年度计划管理中。

季度计划主要是依据经批准落实的年计划,根据季节性特点及设备运行状态编制在本季度中应完成的任务计划,在时间上只有年计划的1/4,任务是年计划的一部分。

月度计划就是更具体的执行计划。牵涉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牵涉到申请停电期限,任务的人员组织、交通工具配置及工作技术、组织、安全三项措施制定,线路计划停电检修、定巡定检等具体工作。

制定计划应根据工作实际和要求,最好从基层班组、工区、分公司层级上报,让全体工作人员明白。计划一经形成批准后要严格实施,不要随意变动。当然计划制订在人、财、物方面和时间上要留有余地,且符合ERP管理的要求,因为配电线路运行工作受天气、电网运行方式影响很大。

2.缺陷管理

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制定设备缺陷管理细则,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设备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以便按轻重缓急消除缺陷,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2.1 配电线路缺陷

配电线路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大缺陷和紧急缺陷三大类。

2.1.1 一般缺陷,是指在近期内不会危及设备安全运行,对线路影响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检修计划或日常维护工作中消除。如个别螺丝松动、导线弧垂不平衡度超过标准要求、杆基处有小水坑,绝缘子偏斜超过规定值、铁附件锈蚀等等。

2.1.2 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设备在短期内仍可继续安全运行,应在短期内消除且在消除前要加强监视。如:杆塔倾斜≧10/1000;杆基埋深小于标准的50%;导线烧伤断股不超过总导电截面积的7%;变压器渗油严重,套管破损2/3以上;接头发热已限制符合;横担、顶套、金具有较大变形等等。

2.1.3 紧急缺陷,是指缺陷已使设备不能继续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危及人身安全,必须尽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临时处理的缺陷。如:杆塔严重倾斜,扎线拔断,随时有倒杆可能;导线烧伤断股严重,随时有可能断线;绝缘子击穿接地或表面闪络放电;变压器声响温度异常或油箱开裂漏油;跌落式熔断器、刀闸、避雷器桩头烧坏、瓷裙炸裂等等。

2.2 缺陷标准的制定

配电线路运行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设备的质量等情况,将配电线路几个大的部分:杆塔、导线、绝缘子、变压器和变台、柱上开关、柱上电容器、跌落式熔断器和刀闸、避雷器、金具及拉线、防雷接地装置等,制定出每一部分的一般缺陷、重大缺陷、紧急缺陷的标准,标准应尽可能详细,能定量的应有数字标准,不能定量的在定性上要描述清楚,便于运行、检修人员现场判断。

缺陷管理主要包括缺陷标准制定及缺陷信息传递、反馈、消除、验收等组织原则,缺陷管理流程图如图1。

3.运行分析

为不断提高配电线路设备管理要求,从而不断提高线路安全、经济运行水平。配电线路工区正常情况下每月至少应进行一次运行分析会,对线路运行状况、存在的缺陷及事故和发生的异常进行分析。碰上不同寻常的、人为的、自然的异常情况更应及时举行分析会到达防微杜渐,举一反三。

运行分析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3.1 运行岗位分析:主要分析运行人员巡视维护工作质量,研究分析提高线路巡线维护质量在技术上、管理上的措施和巡线维护计划完成情况等。

3.2 设备缺陷分析:分析设备在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找出设备劣化规律,提出和制订维修策略;分析设备缺陷发生和发展的原因,找出具体特点或规律性,提出处理对策,制定预防办法。

3.3 事故及异常情况分析:分析事故及异常情况产生的原因,为制定反事故措施提供依据,对待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

3.4 季节性分析:分析总结气候变化对配电线路运行影响的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和工作重点。

3.5 专题分析:对污闪、雷害、鸟害、外力破坏、风害和绝缘子劣化、混凝土电杆裂缝、金具等金属附件锈蚀等进行专题分析,找出原因,提出防措施。

4.技术资料管理

配电线路的安全、经济运行,必须以规程、规范、条例、设计文本等为依据。为做好运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反事故措施等,必须积累详细的记录资料和数据。因此技术档案和技术资料是进行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亦是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的基础。

第11篇

1.1环境条件的影响

对10kV配电工程来说,环境条件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10kV配电工程项目大部分分布在郊区,这些地区相对偏僻,环境条件比较恶劣,这些因素对我国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如果位置偏僻,其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导致配电工程各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原材料的输送不便,技术设备的调试、运行等工作也存在很多麻烦。除此之外,恶劣的条件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日常施工和管理工作构成较大的障碍。

1.2管理模式粗放、陈旧

目前,我国10kV客户配电工程在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其管理人员在指挥项目工作、提高组织和工作效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例如:管理模式粗放、陈旧,在沟通、协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且其权责不明、职责不清,对项目各项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目前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的多元化必然要求。

2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2.1计划管理

2.1.1WBS的应用

对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管理来说,计划管理主要按照项目计划,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同时制定合理预算计划,以求在工期内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控制成本,保证完成质量。其主要步骤如下:对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交付物进行定义;明确项目任务,并用WBS,即工程项目分解结构图的形式反映出来;结合工程项目的总体情况建立逻辑关系图,明确各分项任务之间的关系;为项目各任务分配时间,并确定每个项目部成员对时间的支配情况;结合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的人员、资源;确定管理支持性任务,并对任务分配情况进行计划汇总。在工程项目分解结构图(WBS)的基础上,对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的各工作进行计划和时间安排。总之,客户配电工程项目分解结构图(WBS)的目的就是将工程项目进行分解,使整个项目变成内容简单、容易控制成本和进行检查工作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并将个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构成、位置用图直观的表示。WBS是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进行进度计划、时间分配、资源配置及进行成本预算的依据和基础。

2.1.2关键路线法的应用

在对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计划时,关键线路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比较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对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最早开工时间与最迟开工时间相同时,对应的作业在关键路线上,可以画出计划网络图中的关键路线,如图1粗线所示,关键路线为13568。在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专门的项目管理软件,将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的任务、工期、资源等元素的逻辑关系输入电脑,项目管理软件便可根据这些关系生成关键路径。在实际应用中需特别注意的是CPM技术分析方法是在理想情况下对项目进行分析的,如:事先明确项目完成时间、假设项目活动持续时间不变,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现实操作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确定型的CPM技术分析法一般结合非确定型的PERT网络分析法,共同作用于项目管理活动中,首先用CP根据各项任务的逻辑关系求出关键路径,然后对所得到的关键路径上的各项工作用PERT网络分析法估算出其期望和方差,最后得出某项项目在某时间段内能够完成的概率,将每项活动采用三点估计法(乐观时间、最可能时间及悲观时间)来对项目活动的持续时间进行估算,进而通过计算得出某项项目活动的期望,其公式如下:Ti=(ai+4mi+bi)/6式中:ai表示第i活动的乐观埋单时间;mi表示第i活动的的最可能时间;bi表示第i活动的悲观时间,根据β分布的方差计算方法以,第i活动的持续时间方差为:δ2=(bi-ai)2/36PERT分析法认为整个项目完成的总时间是各项工作完成的时间之和,且服从正态分布因而得到整个10kV客户配电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的时间τ=∑τi和方差δ2=∑δi2及标准差δ。由此,可以得出正态分布曲线,根据正态分布规律,可知+δ~±3δ范围内完成的各自概率,便可得出不可压缩的最小周期。

2.2控制管理

控制管理在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开展和管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现作具体分析:

①进度控制。在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需对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工程项目的已完成工程量、持续时间、资源消耗指标等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要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实际与计划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且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②工程领料控制。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组应建立工程材料领用表,由工程材料管理人员或者项目管理人员对实际领料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找出与计划材料用度存在的差别,并及时对工程材料进行控制和计划,减少意外因素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影响。

③安全质量控制。安全质量控制主要是指通过制定工程项目计划,对进场设备材料严格审查、控制施工过程,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审核报验工程资料等,采用多种手段,如:巡视、抽检、旁站、自检、专业施工等,对10kV客户配电程项目进行严格控制。同时,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安全工具、施工机具检验、把关,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管理人员做好对作业环境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④进度款回收进度控制。在这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定进度款回收计划或控制系列表格,并按照这些计划对进度款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实时跟踪进度款的实际回收与计划回收工作的相关数据以及存在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2.3验收管理

验收管理主要是指项目的内部验收工作,即指由项目工程多个项目组共同参与,包括工程项目小组、专业施工小组、公司质检部、设计预算部等,同时以工程项目的所规定的验收要求进行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对不合格的项目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必要时,验收管理人应员出具工程整改通知书,要求项目组对项目进行限期整改,并进行一系列的复查工作,直到项目合格并通过的验收程序。对10kV客户配电工程项目组来说,应该依据规定,对项目实际实施的实际投入与计划投入存在的差异,并编写总结报告,综合评定项目实际项目完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3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线性规划;运筹学;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206-01

一、线性规划在企业中运用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其获利能力,在生产、销售、新产品研发等一系列过程中只有自己的优势,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过去很多企业在生产、运输、市场营销等方面没有利用线性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使企业的利润不能达到最大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方式,是难以生存的,所以就有必要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对战略计划、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在各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统筹安排,改进生产组织或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组织生产过程,使总的经济效益最好。这样的问题常常可以化成或近似地化成所谓的“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简记为LP)问题。线性规划是应用分析、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有效管理。利用线性规划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在不违反一定资源限制下,组织安排生产,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产量最多、利润最大、效用最高)。也可以在满足一定需求条件下,进行合理配置,使成本最小。同时还可以在任务或目标确定后,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如资金、设备、原材料、人工、时间等)去完成任务。下面我们用线性规划方法对企业在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

二、线性规划的模型。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1947年丹捷格提出了一般线性规划问题求解的方法---单纯形法之后,线性规划在理论上趋向成熟,在实际中日益广泛与深入。特别是在电子计算机能处理成千上万个约束条件和决策的线性规划问题之后,线性规划的适用领域更为广泛了。

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为:

Max(min) z=c1x1+c2x2+L+cnxn

s.t. ai1x1+ai2x2+L+ainxn=bi,i=1,L,p

ai1x1+ai2x2+L+ainxn≥bi,i=p+1,L,m

xj≥0,j=1,L,q

Xj(≥,≤)0,j=q+1,L,n

其中xj,j=1,L,n,为待定的决策变量,已知的系数组成的矩阵称为约束矩阵。

以前人们在用这个模型求解时计算非常麻烦,而近几十多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应用计算机处理线性规划问题使人们求解变得越来越容易了。LINDO软件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力工具,它可用于解决50000个约束条件,20000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所以线性规划的具体运用也越来越受管理者的重视了。

三、线性规划在企业中的应用。下面我们从企业在进行制定生产计划、设备使用、材料的使用、配料分配、运输、广告促销几方面看看如何运用线性规划使企业得到最优方案。

(一)设备利用。

例2:某加工配送中心应客户要求,加工配送甲、乙两种产品,而这两种产品的加工可使用A、B、C三种加工设备。每种设备对两种产品的加工效率不同,怎样合理安排加工任务,使一个工作日内成套(甲乙各生产1件)产品最多。

解:设A加工甲、乙产品的数量为;设备B加工甲、乙产品的数量为;设备C加工甲、乙产品的数量为.从而可得数学模型为:Maxz=x11+x12+x21+x22+x31+x32

x11+x21+x31-x12-x22-x32=0

x11,x12,x21,x22,x31,x32≥0

运用LINDO软件,求得x11=45,x12=0,x21=40,x22=30,x31=0,x32=55,z=170

即用A加工甲件,用B加工甲件,加工乙件,用C加工乙件,使产品在一个工作日生产170件(85套)达到最大。

四、把线性规划知识运用到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把线性规划的知识运用到企业中去,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及时、准确、科学的制定生产计划、投资计划、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过去企业在制定计划,调整分配方面很困难,既要考虑生产成本,又要考虑获利水平,人工测算需要很长时间,不易做到机动灵活,运用线性规划并配合计算机进行测算非常简便易行,几分钟就可以拿出最优方案,提高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决策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之上,运用大量基础数据,经严格的数学运算得到的,从而在使企业能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优化配置,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对企业是大有益处的。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管梅谷,郑汉鼎.线性规划.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

[3]郎艳怀.经济数学方法与模型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