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6 21:4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美术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美术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新课改以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反思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反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反思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来说,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首先要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

第2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1

美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仍然是基础美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如何解决高师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反思和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来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适当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高师美术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是指运用造型手段进行的含有美的价值的活动,如绘画、泥塑、手工等。教育是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指导、帮助、培养。进入19世纪以后,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有了一定的地位。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课程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教育课程性质与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高师美术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为了适应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高师美术教育应该肩负起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重任,高师美术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在高师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上仍然存在着问题,过分注重美术的学术性而忽略可美术教育的示范性等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注重美术的技能的传授,削弱了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注重了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缺少了人文、自然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等等,下面就具体地描述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实施不明确

我国当代高师美术教育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短期功利性十分明显,高师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技能的掌握,这使美术专业的学生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使他们缺乏创新能力,使美术创作缺少观念和情感的表达,从而缺乏思维性和想象性。而是对美术学科不是非常重视,目前很多高师美术教育对美术课程的设置时间偏少,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课时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这就不能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基础知识,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2.教学方法不合理

高师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呆板、枯燥和陈旧。它过多地采用接受式和模仿式教学模式,忽视了个性教育,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师范作用。教师教学仍然是以技法教育为主,教学方法比较老套,一成不变,因此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师的教法,并没有从实际上掌握美术的真谛和内涵,因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其主体性的散失。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就缺乏生机和创意。

3.课程内容的滞后性

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总体上是引进西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注重以传统的理念程序训练大学生摹写事物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缺乏理论创新,缺乏主体性。另外,我国高师教学内容脱离学习主体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基础,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内容难易出现偏激,严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使学生学习产生困难和排斥心理,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高师美术教学问题之对策

高师美术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想高师教学取得发展和改善,就必须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方面要结合高师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启发,更要立足于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美术教学必须与时展相一致。

1.调整教学目标,突出师范性

《美术教材教学法》是使学生认识中学美术教学,探索高师美术教学规律的一门课。为了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来安排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可以适当增加授课节数,适当加大该课程学分,从内容上、时间上来保障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师美术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另外,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增设教材分析研究课,这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必需的美术技能的基础上,还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教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教学实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师美术教学还应该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运用现代教学媒介来进行美术教学,从而体现新型美术教师的素质。

2.提高高师美术教师专业能力

一个美术教师的专业功底是否深厚影响着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高师美术教学应该充分重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其自身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美术造型和表现力,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美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师美术教师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与学生做到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平等、信任,以诚实正直、热情大方宽容为中介,关注学生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3.改进美术教学方式

在美术课程教材改革的时代,学生需要更加人性化和更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高师美术教学要采取探究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教授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兴趣。

高师美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经验教训 教学思路 教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课堂教学面临新的尝试和探索,教师应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呢?我们有必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创新求变,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反思的研究,开辟一条更有效的中学美术教学之路,从而进一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及变革。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涵义,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即通过反思“提出问题——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二、教学反思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反思不仅是美术课堂教学实施后成败的书面总结,更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是教师迅速整合课堂教学信息反馈,适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的重要过程。

写教学反思,可以完善教学设计,形成逆向思维习惯。原来的教案,多年来一直延续注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忽略教学后的反思,我们应该把课后的教学反思纳入教案之中,这样才是一份完整的教案。因为有了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师通过逆向思考,每一堂课的质量都有改善,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有相应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持久、及时地写教学反思,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学生、学校总结出来的,这样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根据教学实际,做到真正意义上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怎样写美术教学反思

(一)从成功的教学中总结经验

每位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时时会有精彩成功之处,以独到的见解、典型精彩的示范、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等等,这些点滴经验的总结记录,既可作为同类课的借鉴,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引用和完善,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案例一:《不同的歌声》——巧设教学导线,串联教学内容

导语:(播放图片和录制好的导游广播声音。)各位团友,我们已经到达了第一站俄罗斯伏尔加河。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在俄罗斯的国民经济中,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

师:关于伏尔加河,美术史上有一幅很出色的作品是《伏尔加河纤夫》(展示图片),在音乐史上也有音乐家通过歌声来表达情感,我们来听一听(播放《伏尔加河纤夫曲》)。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笔者结合了青少年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特点,打破传统的“讲授法”,选择了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环游世界”这一主题来串联整个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异国民族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亲自录制了导游的广播声,作为教学内容的导语。这个导语与本课的主题非常贴切,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其次,教师熟悉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从教学失误中寻找经验教训

在教学中即使是高水平的美术教师,也难免有疏漏或不足之处,更何况对大部分年轻的美术教师,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吸引力,难以引导学生进入佳境,老师讲得多、学生互动少,语言表达的失误,临事处理不当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查找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取长补短加以改进,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更为科学合理。

案例二:《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剪纸》——积极听课,反思自我

真实教学情境:

这是一节初中的公开课,王老师从剪纸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剪纸的流派、表现技法,然后讲解了几种剪纸的基本装饰纹样,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一件美观的团花剪纸作品。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争相地举手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笔者在坐席中发现一位女生,她把自己的作品剪断了,正苦恼地举手请教老师。其中有一位男生,他把自己剪断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会剪断了?”这两位学生出现的情况正是剪纸教学中最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是王老师过于关注教学效果的展示,没有正面解决学生的疑问,只是拿了一张新的红纸递给学生。

王老师这一教学案例给了笔者很多启发: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各院校纷纷组织教师开展“高效课堂”各类公开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现象。但是我们要警惕公开课的负效应,不要为了体现教学效果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韩愈《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帮助学生解决疑问是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如果笔者来上这节课,该怎么上?笔者会考虑自己“怎么教”,但更多会考虑学生“怎么学”,即怎么改变学习方式,把疑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学生,减少预设,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感到这节课的话题跟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学有所得。比如,当遇到上述学生把作品剪断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这件失败的作品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查找失败的原因,从错误中学习正确的方法。这种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点拨、师生归纳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从学生学习行为中发现教学问题

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是跟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讲课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教师可以尝试跟随学生这一注意力变化的曲线来设计教学的环节,以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

案例三:《灯与光》——观察学生学习行为,调整教学环节

真实教学情境:

这是一节初中的手工课,学习的内容是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结合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的教学设计环节首先是通过各种漂亮的手工灯饰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讲解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灯饰。笔者事先的预设是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制作当中的,但是却出现了“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笔者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把玩着纸张,迟迟不愿动手制作,问及原因,都说“不会做”“太难了”。

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定得太高了吗?这对学生来说真的是太难了吗?其实不是。原来是教学导入不当导致的。看似漂亮的灯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恰恰相反,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后面的教学无法顺利地开展。查明原因之后,笔者重新设计教学环节:1.在课堂上展示出一盏没有灯罩的台灯。2.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各种办法为这盏台灯制作一个漂亮的灯罩。3.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即讲解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经过这一教学案例的研究,笔者得到了一些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服务。

(四)从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寻找教学思路

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内容重复出现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难免会出现思路封闭的现象。而学生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这正是教师所缺乏的,这些是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教师可以记录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

四、总结

总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于教学反思,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出发点,运用不同的反思途径,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分析,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从而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社会对美术教育的殷切期望。

【参考文献】

[1]叶禹卿.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承昊. 新课程教学方法[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

小学美术教学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要想上好美术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很多人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是重点学科,而音、体、美、劳等学科并不重要,可有可无。更有人说,这些学科只是哄小孩在那玩耍罢了。这些错误的理念一直制约着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很多一线教师都深以为然。小学生正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段是养成习惯的大好时机,如果教师能够教授得当,将会为他们带来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从事多年的美术教学以来,笔者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做到课前精心准备,对每一节课都不懈怠,积极应对;课堂中注意学生的态度,积极创设情境,安排有效环节,进行个性辅导;课下多与学生交流,布置作业,积极评价学生,争取让学生意犹未尽,带来反思。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美术教学发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观念,并带着积极的热情和浓郁的兴趣进入到学习当中。笔者就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发展,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课堂中采取多种形式,激活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在传统模式里,都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说白了就是安排学生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丝毫没有创造性可言,不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如今的美术教学注重文化学习,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美术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纵观古今中外历史,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传递给人无穷无尽的思想和启迪。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主要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是要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来服务的,因此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激活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好学乐学,将美术课堂作为知识传播的主战场,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技能。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教学、多媒体教学、讲趣闻故事教学等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展现活力,激活美术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难以习惯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学习,而美术课相对轻松的氛围,无疑会让他们心情得到舒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感受艺术气息,我采用了许多方式,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学好美术课。如多媒体的利用,就让学生觉得美术课不再枯燥,而是五颜六色充满缤纷的色彩。通过伴奏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习,让学生的兴趣得到点燃。通过图片、幻灯片进行教学,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口头讲解,也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作品,在视觉上得到新的体验。

而一些手工课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业,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和相互的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教师还可选择更为开放的教学内容,如带着学生走向大自然写生,绘画出更加美丽的身边景色,还可带学生放风筝、春游、办个人小画展,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二、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积极面对学生作品

有些家长在看自己孩子的作品时,往往会撇一撇嘴,摇头说:“这画的是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在大人眼里,“像”就是最好的成绩。可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有限,而他们的想象能力却是无穷的,在他们的眼里,那些无序的,充满童真的东西,就是他们喜欢的东西,并充满着鲜明的童稚色彩。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要求学生,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找到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突出自己的个性。

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上,我往往会用多重标准进行点评。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习惯,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区别对待。如有的学生喜欢抽象画,这样我会发现他的幻想思路;有的学生喜欢写实,我会注意他的用笔用意;有的学生画画比较认真,我会关注他是否有所进步。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于是我就会先对他们进行表扬,再指出不足,希望他们以后注意。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对待美术的态度上得到转变,美术课成为他们兴趣张扬的乐园。

三、与学生做好朋友,调动其积极性

在学生的眼里,教师总是无所不能的,是他们最初的偶像。能与教师在一起说话做事,是他们最快乐的事情。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会俯下身来和他们对话,与他们做好朋友,用自己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向他们传递正能量。

有的学生惧怕教师,可能是由于内向的缘故,不敢和教师说话;有的学生比较顽皮,除了班主任谁都不服。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就需要用自己的亲和力去爱护他们,倾听他们的声音,多和他们聊天,感受学生内心世界。有了教师这个朋友,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有面子。在与学生亲密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多了,很多学生不但愿意和我亲近了,还对美术课充满了期待,积极性空前高涨。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常规的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同,新的探索更多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变换角色,让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充当讲解员;有的教师创设情景,将戏剧、表演的元素融入美术鉴赏课;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综合化,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这些教学策略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学生做“小老师”

有人曾说,教学质量要上去,教师就要下去。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那就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策略。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深圳中学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好几年前,这个学校的美术老师就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感受很深,课程上完后,他们写下了很多体会:“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许多教学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仔细而深入的备课活动。在这个备课活动中,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讨论。深入地研究艺术作品,好像是一个个美学博士似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就会去请教老师,或者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同学们将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教案做出课件,备课工作就完成大半了。”“听自己同学讲课,热情就是不一样。大家听讲比原来更加认真,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主讲同学和助理、组织教学的同学相互配合,使课堂生动有序地进行下去。每当主讲同学讲到出彩之处,教室里便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自己同学讲课,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很自然、很好理解……”

1. 探讨的问题

运用“小老师”教学策略时,学生或小组只学习各自的专题,是否会影响他们对整体知识的获得?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老师”的讲解并不比老师好,但是为什么总能赢得掌声?

2. 观点与讨论

不可否认,每个小组会对自己的专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但是,由于每个同学或者每个小组都经过大量的课前准备,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传递大量的内容,这样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们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通过在讲台上的讲课,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做“小老师”的办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思路。还可以采取其它的学习方式,例如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但不是让学生去上课,而是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这样也能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具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同时,美术鉴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美术鉴赏课程应该考虑更全面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这种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获得,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做小老师,能亲身体验到一个教学过程,他们获得的知识是难以忘记的,有的学生会说,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比三年学得还多。可见,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做“小老师”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能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也许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并不算好,但是因为是同龄人在讲课,所以能获得一种特别的感受。

二、课堂剧

这里所说的“课堂剧”,是指在教学中,选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教学内容或片断,由学生自编(改编)、自导、自演的短话剧。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课程的教学方式中,一位老师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前先安排好不同小组进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老师上课时只作简短的开题,接着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从课程教学来看,这个课堂剧是以“表演分析皇宫建筑艺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程序进行。不过,其中出现了一个提问环节,令人记忆犹新――学生意外地提问了老师,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再次出现在讲台,简要概括了该节课的主体内容。

1. 探讨的问题

有人认为课堂剧主要是学生表演,那么,如何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剧可以看作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吗?

2. 观点与讨论

课堂剧是对传统教师讲授式美术鉴赏课型的突破,在这种课型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强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中虽然运用了较多的表演方式对课题进行分析,但有别于初中、小学课堂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是带着某一个历史故事来开展的。

角色扮演能极大地增强课堂气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角色扮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带来全面的锻炼。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开发了多元智能,如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节课的课件制作、表演、提问题不要只集中在一个小组里进行,如果表演能分小组进行就好了,再说各小组间的互动太少,造成了其他小组处于被动状态,从其他小组回答提问的效果可以看出,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够,因为表演环节过多,影响了对鉴赏本体更深入的分析。学生并不是陶醉在掌握知识,而是陶醉在表演所带来的快乐之中。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来说,这是不够的。

采用课堂剧的形式,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和系统安排,并且还要注意课程完整性。在课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选题、剧本、角色扮演、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课堂进行时应该有一些评价环节,如在分析作品时,可叫其他小组进行查漏补缺,在表演之后,可安排其他小组为表演同学的表演才艺打分,特别是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对知识的系统性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三、网络教学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也逐渐成为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在一节小学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演示了互联网查找民居图片的环节,在互动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高中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上好美术鉴赏课呢?

1. 观点与讨论

网络的自主性很大,内容十分复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这就要靠教师很好的加以引导和监督。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课堂上上网查资料,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网络环境更有助于打破美术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网上交流、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网络五段式”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模式的五个步骤是:设疑搜索讨论引导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起主宰作用,但这不是取消教师的作用,实际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6篇

美术课《趣味文字》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课《趣味文字》一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9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设计字体的骨架,添加双线等基本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变形美术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解决教学关键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这堂课中我也开始了尝试探索教学,首先是初次探索阶段,通过提问和猜想的方式来解决,我是这样提问的,变形美术字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来根据这类美术字的名字猜想一下,同学们的回答还不少,有的说,变形美术字就是要有变化,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有的说形状有变化,我说对呀。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测,这是一个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过程,我说,让我们来观看黑体美术字,它的设计是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中写骨架的。所以它的特点朴素、端庄、大方得体。那么变形美术字该如何操作呢?这时我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形状可以变化,如梯形、扇形、等等,这一下思路开拓了。看到同学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最后进入了第三阶段在创想和表达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在变化的形状中设计的骨架,不同于方方正正的形中,我让每个小组尝试,在自己创想的形中设计骨架,谁的设计会最合理,有什么规律可寻呢?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的形状,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形状,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四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可以及时地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一些美的示范和欣赏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作为教师还可以设计第四的小环节,那就是更有特色的完整的变形美术字。可以给学生一种完整美的启示。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重视让学生在学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思考,因此,我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着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美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第7篇

本学期我担任一、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在这半年里,渗透德育、智育、美育,以智力促技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造型,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审美素质有所提高,现将一学期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开学初,与同年级代课教师讨论,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己

为了学习新理念,接受新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我除了熟读《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外,还利用网络,从网络上查找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方法、新的教研课题。

三、学生为主,课堂围着学生转

美术课教学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备课。并且针对各个班的不同特点,培养各班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把握课堂知识目标,知识重难点,因班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导入和思路,在各班教学中,根据各班学生带的材料进行讲解和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们在绘画、制作等方面都有提高,从而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本学期采取的主要教学措施及成就

首先是教学行为的转变,不再单纯传授绘画技法,而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能力。认真备课、上课。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拓展教学思路,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其次对学生评价的转变,对于学生的作品不再单纯的评价为:优良、合格、不合格。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作品先评价作品中优秀的部分,也就是肯定学生作品中成功的地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然后把作品中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修改,同时注意保留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评、互评作业,举办班内、班际作品展评,增强竞争意识及荣誉感,互相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在后进生方面,在转化工作中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我首先做到在更多的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不再自卑。愿意和我亲近,和同学亲近,能在集体中快乐地生活,才能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劲头。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但是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有不足之处:

1.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

2.教研方面,理论的学习不够,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方面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

因此,我还需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积极努力准备好下年的工作。

三、经验和教训

1.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四、自身素质

第8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当前“教学反思”已成为教育界使用率颇高的时髦词汇,几乎成了老师必谈之话题,写案例必写之内容。如此铺天盖地盛行的反思之风,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静心分析一下则不难发现,现在老师们所进行的教学反思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尽管教学反思本身没有错,但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不少教师把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

新课改以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局面,主张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因此说:有志于教学反思的老师们,除了反思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多为学生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呢?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创造能力方面进行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儿童,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好奇心强,好动,他们喜欢各种各样富于乐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说喜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寓教于乐,常常采用游戏教学法,例如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贴五官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约束,心情舒畅地即兴作画,对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内在的潜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改变了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看看各式各样的草儿、美丽的花儿,摸摸树皮上斑驳陆离的花纹,观察小动物们的行走姿态,倾听鸟儿婉转动听的声音……将孩子放归大自然,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利于他们思考和探究的良好氛围,让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在绘画天地自由驰骋。

听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

第9篇

    美术教育天生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陶治情操,完善人格的综合教育,美术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德育优势。初中学生是身心成长的年龄段,问题学生的多发期,所以美术教学要抓住德育这根主弦律,充分利用这些丰富有利的资源,去驾驭教堂,去唱响各领域的美育,实现教学目标,走出一条教学的活路来。

    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课堂的价值不是教学生设计或绘画几幅图,而是传授学生一种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和持久的意志力。教师才不愧称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是具有个体尊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其主体作用,本节课在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公益活动。无形中,完成了心灵的净化,把心身惰性垃圾又一次清扫。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面劳动光荣,爱校护校的旗帜,从中理解道不远人,德行的开发是从小事做起,人才是从做人开始做起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行培养是一个长期陶治净化的过程。在学生的设计作业中,有一幅是专门画“树人”,虽然是用拟人手法,但是表达了他的一种纯真渴望的心。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用口头的方式,传达伦理道德,学生是暂时获得了信息,过后容易流于形式。如果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会大不一样。因在善行的那一刻,就已经在他的思想中起到了内化作用。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培养目标的论述,指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四大基本要求,即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认知,不仅是要知道什么,为什么,更重要是创新的知识,并将知识,能力内化,升华为一种做人的素质。

    笔者在认识和修养方面不深,但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感悟出美术的教学方向,应放在做人上,把单纯的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上,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美术。因为美是一种多元文化,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和暗含的关系。对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其中形、色、质它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升华为道德情操。能唤起人的爱国之心,集体荣誉感,向往美的追求。所以把握好发展美术教育的方向,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责任。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如果没有人去承传,我们人类的文明历将多么单薄,因此,要珍惜已有的美术文化。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让美术课堂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效性。

第10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此处所说的教学形式是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教学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教学方法而言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有很多种,新课程提出了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形式”很多,一堂课之中不可能都能够用到,也不能说某种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单从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有最适合本堂课的教学形式,所以我们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不同的“形式”,以最合适的“形式”为“内容”来服务。

二、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通过大家的群体智慧去解决陌生的问题。没有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过程,合作学习就会失去了自身成长的土壤,许多课的设计缺少实质性的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出现为了追求气氛而合作,讨论的意义不存在了,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

初中美术教科书中的手工制作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教师要依据教科书的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合作学习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在一位老师进行“动物造型”一课的教学时,执教的教师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他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方块式的课桌排列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在课程的开始,对一个简单的几何形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训练也要小组合作,实质上只要学生个体动手操作完全可以完成的作业也要走一走小组合作的过场,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毫无意义。

三、注重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1.到附近的劳动基地,体验身边的陶制艺术

陶艺具有融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等为―体的特点,它是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休闲性艺术,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周围的有利条件,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等地方去,利用现场的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利用泥土制作陶艺的手工活动。学生可以在用脚踩泥、用手捏泥这些实际的过程之中去感受、体会其中的快乐,并创造出富有自身情感特色的多种多样的陶艺作品,同时也充分培养了他们在美术方面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2.收集废旧材料,创造多元形象

教师在生活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如:易拉罐、啤酒瓶子、饮料瓶子、方便面袋子等,并能够进一步引导他们认真体验材料的相关特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开动脑筋对搜集到的废旧材料进行独具特色的加工创造,引导孩子们采取多角度去进行自我的感受。材料组合起来是怎样的形象,进行想象,使我们的孩子经过自身的实践操作,自己感受到原来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自己不断地去发现美,那么美就会无处不在。让孩子对这样的一句名言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广开渠道,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由于受到观念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美术课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在很多地方,教师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学校根本没有美术方面的教学用具,学生上美术课也只是准备一本教材、一本图画本、一支笔。因此,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广开渠道,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现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农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开发课程资源。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第11篇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故事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手工课是集趣味、想象、创作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本课《巧用纸餐具》正是以这样有趣的活动来体现的。为了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用纸杯、纸碗的形状、角度变化进行启发、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学。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剪、贴、画、卷、粘等方法装饰造型,使得餐具更具一定的表现力)。让孩子有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拼拼摆摆;在相互启发下,纷纷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将吸管剪开来放于盘子的左右两边,中间倒扣一个小碗,取两个小叉子放于最前端,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螃蟹便出现了;将快餐筷夹于碗的两边,中间架一筷子便成为小水桶。此外还有做成电脑、小熊猫、小兔、雨伞、卫星天线等等。他们在自行叠加、组合、剪切中摸索产生了许多各不相同的造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巧用纸餐具” 活动中以“观察外形──生活联想──启发讨论──动手拼摆──设计制作──交流评述” 为主线,创设一定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通过想一想、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的形式来认识纸餐具不仅可以用来盛东西,还可以拼摆、剪贴成一定的趣味造型。教师通过“你的想法很好,他的更棒” 等话语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学习的欲望。教师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在共同协商之下,学生们分工合作,制作时间缩短了,数量和质量增加了。最后,教师启发学生:“你认为谁的作品最好?为什么?”“不好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完善和改进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充分体现了创造意识,富有一定的探索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德育,使学生在玩中有意无意地树立了“利废” 观念,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勤动脑,多动手,挖掘身边的东西进行装饰、美化,丰富生活,从中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体验愉悦的成就感。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美术设计;手绘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77-02

一、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美术设计是一个新名词,它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计算机除了对军事、医学、科学等做深入研究外,更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将电脑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美术设计也不例外,它成为了当今信息时代中风头正劲的艺术宠儿。计算机美术设计是指以计算机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美术创作技能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美术设计又称为“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计算机数字美术”等等。这个新词的运用没有统一的标准,业界里说法不一,但都统一所指将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数字技术应用于美术创作或影视节目制作的一种特技艺术。

二、 计算机美术设计的优越性

目前,计算机美术设计已经遍布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由于计算机的便利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在的设计工作早已与计算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随着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计算机美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段,正成为当代各类艺术设计的宠儿。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广告设计还是游戏、室内外建筑效果图、网页设计等设计都使用计算机方便快捷,很直观也带来很好的效果,摆脱了那种传统的手工作坊的形式,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设计制作的效率。

三、 计算机的发展给学生学习设计带来的误区

设计专业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更高层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但是十多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基本上我国各类型高等院校都设有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造成学生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学习设计的兴趣,只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又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有很多设计软件给我们带来方便,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惰性或者认为扎实手绘设计草图的能力根本不重要。目前,在大中专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心专注于操作计算机,而不重视手绘设计草图能力的培养。学生进校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上,以为只要掌握几种软件,就是学会设计了,忽略了对设计理念、创新意识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导致了设计课程目的性的模糊。由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复制手段更加便捷,无形中也助长了一些抄袭的恶习,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大同小异,缺乏设计原创性。过分依赖计算机,对创意思维也是一种削弱。同时,因为习惯了通过鼠标点击来搜索创作素材,而减少了通过头脑思考寻找创意灵感的创作方式。一方面艺术设计实质上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设计师的各方面综合素养决定着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设计师的各方面的修养得不到提高,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最终依靠设计师的大脑来创作设计作品,再好的创意,缺少扎实的手绘能力就不能把设计师脑海里想的抽象的东西变为具象的具有视觉冲击力设计作品,如果那样我们岂不是在掩耳盗铃,所以一味地依靠计算机技术,漠视手绘能力显然是很不恰当的。合理利用计算机这种工具才能促进设计的进步,而不应该让计算机钳制了设计师的思想,束缚了创造力。

四、扎实的手绘能力是优秀设计作品出炉的平台和保障

美术受到绘画材料、空间透视、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因素和人文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文化、艺术、民族、等社会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优秀美术作品是反映和表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作品。而现代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中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在进行施工制作之前,寻求最合适的方案所从事的活动。它是一门集艺术、技术、人文社科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已进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造型元素与色彩是重要的表现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作品的基本,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感官效果。扎实的手绘能力为绝妙的创意表现推波助澜,再好的创意也会因为低劣笨拙的绘画表现而黯然失色,甚至看不出来,这就是作为设计者的悲哀。试想,当一个设计师连基本的绘画工具――画笔都不习惯使用时,离开计算机他还能做什么呢?

作为艺术设计者,不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修养,更要具备扎实的手绘能力,这样才能在创意与表现中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可见扎实的手绘能力的训练是优秀设计作品出炉的平台和保障。

五、扎实的手绘能力可以快速捕捉设计灵感

设计中的手绘能力与绘画中的速写好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处,只是绘画中速写可以在平时快速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便于创作主体日后创作;任何设计都不是一次性能够创作成功的,从设计的程序来讲,需要设计师去调查,构思、画出草图等。设计师在这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中,需要去想出一个好的创意或者设计方案。而好的创意在设计师的脑海闪现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模式可以遵循,它或许产生于苦思冥想之后,或许产生于心静水的松弛之中,也可能是在灵感闪现的一刹那。在创作的初始阶段设计师往往会出现多样并发的灵感闪现,不注意迅速捕捉并记录,也很快会转瞬即失。有位设计大师曾说过 :“最能体现你脑袋灵感的东西是你灵巧的手”。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人员将自己思维中的空间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此时设计人员的手绘表达就成了思维体现的重要环节,是表达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最直接的形象语言。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其灵感的火花是在“想”和“画”反复肯定与否定中碰撞出来的,并且不断地交融互动,从而使设计方案在“想”和“画”循环交融互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算机虽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替代手绘的表现技法,但计算机毕竟不能代替人的一切,计算机需要人首先提供大脑创意构思,然后再去完成设计效果的制作。所以计算机比适合于设计的后期制作阶段。设计师在方案构思的初期阶段,需要一种快速的方式将大脑中大量设计构思转换成可视的形象呈现在纸面上,以便对方案进行交流和讨论,手绘在这点上无疑比计算机更能激发的灵感。手绘是一切设计训练的基础,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六、结语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等。在承认计算机给设计后期制作所带来的方便和效率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对计算机的过多依赖将抹杀设计师的表现灵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除了要富有创造力的头脑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手绘作图的基本技能。设计师的素质培养,创造力与基本技能同等重要。扎实的手绘能力是设计师的一门基本功,也是设计思维的最直接、最便捷的表现形式,设计师将大脑中抽象的设计思维转换成具象的视觉形象表达之间进行实时的交互和反馈,,使设计师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培养设计师对于形态的分析、理解和表现。一件好的设计作品离开了扎实的手绘能力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设计是没有完全可照搬的视觉形象,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大脑不断捕捉灵感,结合设计师的手绘能力不断反复琢磨、否定、修改后最终形成优秀的设计作品,众所周知的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也是经过数百篇的修改完成的。尤其是初涉入设计的在校学校学生来说,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扎实的手绘能力,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来训练自己的设计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手绘准确把握住设计思维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这是在校学生学习设计必须经历的一个艰苦过程,没捷径可走。计算机在未来很长时间乃至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手绘,电脑始终不能完全代替不了人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合理运用,发挥其作为设计后期制作的工具效率优势,是设计师正确必然的选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具有扎实手绘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在校学生成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来说,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