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16 21:41:27

美术教学反思

第1篇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范文一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范文二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 你喜欢哪些颜色 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 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课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第一次上课时,虽然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我总感觉课堂上少了些什么。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源于教师本身,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调控没有到位,教师的语言、神态均缺乏激励性。二是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气氛就比较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主动,似乎在给教师“牵”着走。在继续进行教学时,我运用了如: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你的理解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更关注还没有发言的同学……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特别是听音乐画情感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极至,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发泄着自己的情感。从他们的脸上和作业中都流露出对学习的喜悦之情。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范文三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2篇

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所以进行教学反思时,应该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

本次课程课改,改变以往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不再是“接受器”,被动的接受知识。通常以这种“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来代替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是当今最热门的学习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反思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上考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美术课《对印版画》的一个片段: 1、师点中一只蝴蝶,请上一位小朋友手把手画起了蝴蝶(这时台下的小朋友们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2、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你们是先对半折,接着画上右边翅膀,最后左右对印接着师板书:折——画——印(三个步骤)3、出示三张作品,问:看哪位小朋友脑子转的最快,第一个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回答。接着师引出对折的三种方法: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和对角对折4、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对印?生:蜻蜓、飞机、叶子、大象、花、三角形、窗户……(课堂气氛活跃)5、跟着师出示生活图片(脸谱、汽车、足球、天坛等)6、师鼓励小朋友们试一试。在尝试过程中很多小朋友碰到了问题。这时师把问题突出的几位小朋友的作品拿到了上面,请大家找找问题的所在,并帮他们出出主意“该怎么办”。生1:水太多;生2:水应该少些,颜料多些;生3:那画看不清楚;生4:颜料太少,印不下来;生5:应该画一画,印一印;生6:颜料要多,不怕心疼;生7:颜色不搭配,应该用亮一点的颜色。接着师小结7、让小朋友们自己观察图片,并问:发现什么?在比较中找出印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整体对印和局部对印(此时小朋友的积极性异常高涨)。这是我参加学校A级课的一堂课,我为这课连续上了八次,反思了无数次,这是我倒数第二次的一堂课。通过前几次的试教,我发现学生学得很被动,教学效果很不好。后来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发觉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硬梆梆地把知识塞到学生的脑袋里。通过反思,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比较,通过自己的能力学会制作对印版画的方法,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是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前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进行反思,或者是课中或是课后。因为教学反思有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那么教师在反思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做游戏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要学习的兴趣。如人教版第六册《威武的盾牌》这堂课,我是通过插播非洲土人拿着盾牌跳舞时的画面,激发学生们想了解盾牌、想学习制作盾牌的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入手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5)班的美术课。走进教室一看,教室里一片“闹哄哄“的景象。这时我没出声和往常一样,接着问:孩子们,你们去过非洲吗?学生们的回答不多,有些低着头,有些忙着和同学聊天。我又问:你们想去非洲看一看吗?生:好(学生们的回答多了)。我高兴地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非洲的人在干什么?(播放非洲土人舞蹈表演)画面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即可怕又有趣的拿着盾牌的人,他们身穿树叶编成的裙子,拿着火把。走近一看,人显得很黑,脸上涂着白的、黑的和红红的什么东西,手里拿着奇形怪状的盾牌,很似神秘。嘴里还喊着“嘿,嘿 !”的声音。这时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个个目瞪口呆的样子,先是“哇”的一声,接着又“哈哈哈”的笑起来。而有些孩子也不闲着学起土著人的舞姿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这样,整个课堂洋溢着一片欢快的笑声,一阵又一阵的,久久不能散去。放完我接着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们个个举起了手,争先恐后的要回答。可见学生们在短短时间内已经被这录象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回到了课堂,每一位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活动中去。

三、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

一位马约尔先生写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到胜利实施。《美术课标》上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于是在美术课上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启发、体验、欣赏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新课程以来特别强调教师的反思,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在反思中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更要考虑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的怎样,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自己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创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反思。这样,我们的反思才有意义,有价值。

第3篇

关键词: 学前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

随着学前美术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学前美术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认识学前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如何催生和促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学前美术教育研究者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对学前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主要指尚未入学的0―6岁的儿童,即幼儿。对幼儿实施的美术教育即为学前美术教育。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即人在幼儿期由创作行为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体现出的美术行为特征和作品特征。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尚未入学的幼儿。如果主体不是幼儿,是儿童甚至是成人,即使他们的美术行为和创作具有幼儿美术的特征,也不能作为学前美术。在其他学科中,似乎难以根据年龄来分类,只有在人文学科中有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之类的说法。但这些往往指的是成年人以儿童为行为主体和接受客体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即儿童文学、儿童舞蹈、儿童歌曲等都有成年人参与的成分。而学前美术、儿童美术的接受主体和创作主体都是幼儿、儿童本身。这是学前美术与成人美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学前美术的形象生成与组织主要取决于其身心发展水平,同样也能反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学前美术是幼儿表达对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情感,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形成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情绪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很明显,学前美术带有一种鲜明的自发性的特征。加登纳在《儿童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到幼儿艺术知觉的两个阶段:一是0―2岁的幼儿知觉期。此时的儿童能够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即发展最初的知觉力。但这时期的幼儿对有组织的形式表现出偏爱。二是3―7岁的符号认知期。此时的幼儿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字、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但此阶段因知识经验不足,还不能知觉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悦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所以成人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二、对幼儿主要实施美术欣赏教育

因处于0―6岁的学前幼儿的年龄太小,教育者应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骨骼、力量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其信手涂鸦,尊重他们的感受。但这时,更直接、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来欣赏和安排美术欣赏教育。首先,选择抽象性的美术作品,如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马蒂斯的《忧愁的国王》,康定斯基的《即兴35号》,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等作品。这些形式层面的作品最容易为幼儿接受、理解和欣赏。经研究发现,比起其他风格的艺术作品,儿童更喜欢和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因为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储备,这恰恰与幼儿尚完好地保存着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其次,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应选择具象性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应是在儿童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理解和接受的。幼儿在欣赏了抽象美术作品后,对美术的基本要素及情感的表现性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写实作品上来。经研究发现,徐悲鸿的马,陈之佛的花,齐白石的虾等作品,幼儿是很有兴趣的。这些作品直接描绘了儿童较为熟悉的事物,通过对这些美的艺术的欣赏,幼儿会对美的事物更感兴趣,情感体验也更丰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作品的选择不论是抽象还是具象,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都应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首选。

三、关于儿童美术考级

针对儿童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它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儿童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儿童享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然而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美术教育的价值是孩子画一幅漂亮、逼真的图画。于是,就把孩子送到校外的美术培训班、少年宫学美术。一些校外美术老师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抓住家长的心理,让孩子快速地临摹一些写实性作品,选出一些好的美术作品拿去参展、考级,一些毫不知情的家长以为孩子进步很大。于是决定把孩子培养成画家。其实过早地定位人生目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更何况儿童美术和成人美术完全是两码事。事实证明,很多人在儿童时期获得大奖,甚至国际大奖的,长大后碌碌无为,甚至根本就没有从事美术工作。由此看来,儿童美术考级是有违素质教育的精神。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性特征的教育。儿童美术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儿童对美术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和感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其实,儿童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也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是用美术特有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表现学生的生活,打动学生的心灵。而校外美术培训班和少年宫的多数老师只注重技术训练,单调乏味,或者要求苛刻,批评甚多,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应理智地看待儿童美术考级,社会也应坚决叫停儿童美术考级。

四、正确的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是儿童不启自发的一种自然表现。绘画给儿童带来很大程度的不是作品的本身,而是儿童在信手涂鸦中于纸上留下的痕迹和此过程带来的快乐。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能以“画得像”、“画得好”、“××的画是班上最好的”等来作为评价标准。我们应关心孩子是怎么画出来的,用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幼儿没有立体、透视、线条等的概念,且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差,秩序紊乱,对复杂的空间感知能力弱,画出的作品没有透视、空间,可能过于大胆,造型夸张、构思奇异、和原始绘画有着惊人的相似,天真幼稚的突出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这时教育者不可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儿童,而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赞美他们,积极地引导孩子充满生机和活力、主动地作画,用手中的笔将真情实感融入画中。

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兼顾儿童自身的身心阶段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教师、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用亲情的语言,正确的评价激发学生创造力。注重不同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幼儿的画面呈现符合幼儿心灵的美。

五、对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认识

不了解学前儿童绘画时的心理特点,就不能很好地辅导儿童,也就不能很好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学前儿童年龄小,心理没有发育完全,对外界接触不多,缺乏知识经验,所以他们的思维认识、行为动作都是幼稚的。他们在画画时的意识、造型等也都是幼稚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涂鸦期”,这时他们的手、眼、脑配合得并不默契。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很乐于在绘画中展现自我,比如他们的自己的作品,一定会拿给家长或老师看,希望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这时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丰富其想象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尊重儿童的心理,让他们在儿童绘画王国尽情飞翔。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美术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它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和关爱。我们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通过幼儿的自我表现去构建健全的人格内涵,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让儿童在学画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欢愉和乐趣,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J].美术,2007,6.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第4篇

一、美术教学中传统思维的特点和缺陷

(一)将教师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在美术教学的传统思维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资料,向学生讲授各种理论知识,并希望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好这些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并没有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甚至不关心学生的接受现状。这就直接导致美术教学的课堂氛围差,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教学过于保守和模式化

众所周知,美术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传统思维影响下的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时,往往会限定好学生所要绘画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以后再作画。其实,这样的教学思维体现出了中国绘画理论中的“意在笔先”的相关内容,其特点是能够事先掌控好整个绘画的大致方向和流程,但这也会造成在绘画上没有新意,过于拘泥于条条框框,还会使美术教学过于保守和模式化。

(三)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思维下进行的美术教学,往往会忽略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挖掘与发展,总是用一些比较模式化的固定思维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这可能会使学生在相应的绘画技术上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也会使学生过分拘泥于相应的形式和内容,创造性思维受到了抑制,无法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创作。此外,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自我创作的作品,往往会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打击了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对美术教学中传统思维的继承与发展

美术教学中的传统思维并不是一无是处,只是与现代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之间有一些不协调和不适应。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继承一些传统思维,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和发展一些新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推动美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意在笔先”思维观念的优点和作用

“意在笔先”本是指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要做到心中有画。可以是在现实中见过相关物品或者是浏览过其他人的相关作品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可以是根据相关内容自己再进行相关调整后呈现于脑海中的。“意在笔先”的教学思维是指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美术创作的时候,会对整个过程进行事先的预估与把握,以实现比较清晰的教学思路,还能培养学生的相应思维。

这种“心中有画”的思维观念,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已有的相关经验或者对经验的总结进行教学活动,使其通过一种比较有规划和逻辑思路的方式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此外,这种思维观念还会使教师在给学生绘画创作进行相应指导时,注重对学生相应的绘画技巧的培养,也会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在思维上整体把握绘画内容的能力。

(二)“意随笔走”思维观念的优点和作用

“意随笔走”本是指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相关人员不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思路上或者整体上的预设定,而是随着自己的创作思维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更加随意性的创作。这种思维下创作出来的作品比较有创造性和创新性。“意随笔走”的教学思维是指美术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之前不刻意的设定教学流程或教学模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或参与情况进行一些临时性的教学方式或内容的变化。

这种“意随笔走”的思维观念,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应,也能使教师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同时,这种思维模式还会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挖掘和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对美术教学传统思维的有效改革

(一)合理运用“意在笔先”的思维理念“意在笔先”的教学思维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教师可以在进行美术理论教学中运用这种“意在笔先”的思维理念,以使学生能够在整体上对相关理论和教学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养成条理清晰的学习习惯。

(二)积极推行“意随笔走”的教学理念

“意随笔走”的教学思维具有灵活性和激发性,能够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尽可能多地在实践课和理论课的相应课堂环节中运用这种教学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想象,学生能够对一些感性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从而呈现出更具有主观色彩的作品。高校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还可以通过素描、色彩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激发出他们思维中的创造性。

2.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并能激发起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的潜力。美术教师在进行基础专业教学时,可通过各种形式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意境表达同一主题,或者让学生创作出一个主题的不同侧面。

3.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性思维对学生的创造性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它能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萌生出一些比较好的创作灵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加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对他们提出的一些奇怪的或者突然的想法进行鼓励和引导,以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注意和运用自己的直觉思维。

4.让学生的思维保持流动性和创意性

美术创作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流动性和创意性的思维能给学生的创作带来持续的新意,也能最大限度的去发挥其创造力。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速写训练等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流畅地表达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地去发掘一些新奇的、有创意的想法。这些都能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帮助,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第5篇

三年级

学科

美术

学期

下学期

辅导人

主 题

在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整体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合作性学习情境;其次,对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合作性学习情境;其次,对美术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进行了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深入的思考.最后,阐述了自己在美术课堂中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索所采取的策略

主题教材分析

  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学生相互交流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多边互助,尤其是生生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的被动局面,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较好方式。

主题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美术理论知识,领会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小组合作的方式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主题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主题教学训练点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一新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受熏陶和感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的人格。积极探索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自主型的个性化的现代美术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主题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关注学习过程,创设合作性学习情境,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潜能的发挥。在整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

二、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地呼吸,在富有情趣、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特征和技术方法。

三、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教学中注意建立师生关系,由“填鸭式”、教学变为“共享式”教学。

四、在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前提下,教师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在“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构建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话”的主旋律

主题教学课时分配

一是美术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心智 。

二是紧紧抓住美术教材和生活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 。

三是美术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 。

主题教学准备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知识层次、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低中三个层次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优势互补,促进差生的学习。同时要注意把活泼的学生平均分配,男女合理搭配,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能力、个性是多样的,即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学习成效。每组中选举一名组织、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分配和答疑解难工作。根据教学活动内容,教师还应注意选拔培养美术骨干,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合作学习。

主题教学问题研讨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主题研

究课教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恐龙的种类及生活环境,分析恐龙的外形特点,能够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恐龙。

2.过程和方法:学生在观察、分析、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环境。结合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利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恐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探究恐龙世界奥秘的兴趣,探究恐龙灭绝之谜,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同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恐龙的造型特征并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动态造型及合理的组织画面。

 

教学材料: 纸张、彩笔

 

课题   《恐龙世界》

 

一、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引入课题

二、观察了解

1、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①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②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三、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四、创作表现

作业要求:课本P29页学习活动一,根据相关影视、图书资料所获得的对恐龙的了解,画一幅恐龙及其生活环境的想象画。 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特点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

五、欣赏评述   

六、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

   

学生说说片中的主角,谈谈这些动物是什么(恐龙)。

1、欣赏恐龙图片,谈谈自己了解的恐龙及结构特点。

2、听讲体会,了解恐龙的种类等。

1、学生掌握陆地恐龙的体型特征,学习恐龙外部形态画法。

2、学生掌握会飞的鸟龙的体型特征,学习恐龙外部形态画法。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尝试进行绘画创作。

自评互评,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第6篇

关键词:分析;反思 ; 自评 ; 他评

近年来,教师自我分析与反思能力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促进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自评在先、客观认识,他评结合、提高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以提高自身素养。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进行反思与分析的:

一、自评在先,客观认识

首先,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评价通常会带来压力,压力会促使评价者进行反思。这将有助于教师增强其内省的自觉性,促进其反思能力的提高。

其次,自评改变了教师原来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这一转变,将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即教师不再是以消极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技术人员的角色来按照程序复制或照套那些有效的教育学行为,而是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自觉地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注重教育教学观念和技巧的内化,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发展。

此外,通过自评,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不仅是一次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的过程,同时还有助于学校全面掌握信息,客观分析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

而自评主要是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包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我勇于面对不足,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并通过认真思考找出改进办法。如:在参加完省艺术特色学校验收课后,我书写了《圆圆的世界》一课的教学反思,我认真分析了不足之处,在解析关于圆的特征一环节时,光用语言说:是“一个封闭的圆”不够直观,应用实际演示或多媒体演示更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等等,使这一课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他评结合,提高能力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职业习惯化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盲点”。因此,多渠道获得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帮助自己,发现被定势和习惯掩盖的问题,必须重视学生、家长、校长和同行的评价。特别是同行的评价尤为重要,因为同行比较了解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特点、教学要求和美术教学发展趋势,能敏锐地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

我在上《森林晚会》一课时,先请来了校长、主任以及美术组的同仁请他们来听课、评课,他们提出以下几点,值得我重视与改进:(1)表扬鼓励时,语言比较单一。仅仅是“你真棒”、“不错”等几句简单的套话,应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色彩涂得鲜艳,手工做的精致等等,丰富评价的范围和内容。(2)结尾仓促。应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我表现、体验成就感,体会成功的喜悦……因为有了他们的评价和帮助,我在全市对外开放活动中,这一课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也促使我重新反思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具备的能力是什么。也许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评的必要条件了,只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发展。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便是一堂好课。

三、量化积累,及时调整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除了书写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外,还正常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事件、想法……就象学生的“成长档案”一样,常用《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表》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存档,这张表方便实用,可以自评,也可以学生家长领导同行进行测评,以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并及时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促进自身的提高,认真思考找出改进办法,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而对美术教育的各种要素加以调节,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自评与他评结合,一定会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使我们教师在分析与反思中发展前进,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创新发展新课标。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寻求新的路径,“以变应变”,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第7篇

中学美术教育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一个个从祖国的蓓蕾茁壮成长为新一代的青少年,他们的思想活跃而积极,向上而前卫,紧跟时代的脉搏,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他们喜欢所有动感和新异的图画,和所有让人产生无垠联想和生命力的图案;喜欢电脑,喜欢画动漫;喜欢颜色各异的服饰,喜欢画一切自己想要表达的图形和符号。在中学美术教育阶段,他们也已从简简单单的涂鸦进入到比较规范的素描培养阶段。他们很好奇地聆听老师讲的每一堂美术欣赏课,更憧憬着能坐在画室里像大师一样洋洋洒洒的作画,练习削铅笔,练习打线条,练习伸长了手臂,支起长长的画架进行石膏写生等等。但随之而来的新的问题也摆在了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未来的一代所呈现出的在学习美术方面的种种情况也愈发引起教育工作者注意。

首先,学习美术的潜意识很强,但进取心和意志力不强。很多学习美术的同学前期往往兴致很高,兴趣很浓,但缺少持久的意志力和耐心。班上总有画的好的同学,这一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领悟力很强。知道老师讲的每一个细节,悟性很好。画起来会感觉很轻松,得到老师的赏识,积极性变得更加高涨。他们也很善于学习,往往从艺术书店买来与老师讲课相关的美术图书,课下比对着临摹,坚持不懈。所以这部分学生进步很快,画法很熟练,喜欢画画,乐在其中。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开始积极性也很高涨,可就像一幅漫画中的手拿铁锹挖井的人。挖了一个又一个大坑,就是挖不到井水。为什么?因为缺少足够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毅力。眼看井水就要见底啦,停滞不前,坐下来休息。想想这个地方肯定没有水源,就又开始准备换下一个地方啦。结果如是三番五次,肯定是挖不到水的。久而久之,会对学习美术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学习美术不像自己当初的想法,简单而快乐。反而把它变得困难重重,高不可攀。于是变得颓废而不求进取了。这样的同学一方面没有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而变得不知所措,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尝试屡屡失败而变得不思进取。从而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对自己要求过于松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因为自身基础薄弱,文化课学习不好。很多学生选择了学习美术,以便将来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本来不情愿学习美术的同学雪上加霜。在实践学习中倍感压力。因为是被迫学习,不是主动去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对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把学习美术变得丝毫无兴趣可言,反而举得枯燥、机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把美的艺术美的享受变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了。加上近年来学习美术的学生日益增多,也造就了很多天生不是学习美术这块料的学生。我们承认:学习美术是要有很好的天赋和悟性的,要有很高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信心。加上正确的方法,进步很快。可是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不情愿学习美术的同学涌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慨叹:他们真的就能很好地投入学习美术的课程中吗?

近年来,校外各种艺术特长培训中心应运而生,有的短短数月就能速成一位高考应考考生。学习专业课有时变得有些投机取巧。失去了中学课堂上老师按部就班,从点点滴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培养出的有扎实基本功的考生。但是众多的学生中,那些不情愿学习美术的同学,他们被社会被家长也挤进了学习艺术的特长中。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厌倦、恐惧、逃避的心里。这种阴影会持续到高考,会影响到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有的勉强拿到艺考合格证,就真的是从心底去喜欢艺术的吗?

最后,新时期的学生也有自身的因素,社会大环境造就了一部分学生害怕挫折,害怕吃苦,厌倦学习。他们渴望成名成星,渴望有朝一日自己想要的什么都能得到。喜欢画画只是自己玩玩而已。却没有真正俯下身子刻苦的钻研一番。学习中遇到打线条打不直,画的造型不准确,画面画得不深入,就会为自己找借口。要么说自己没有灵感,要么说自己画的是抽象画。老师一旦指责批评了,就会产生讨厌厌烦情绪,甚至逃避躲得远远的。他们缺少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做什么事害怕遇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画画学习中,有时候半途而废,不能坚持画完整一幅画。结合自己中学美术教育多年,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种种障碍,不得不引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每个学生从学习美术之初都是喜欢画画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每一节课上,老师都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美术的兴趣。可以讲一些励志故事。比如达芬奇小时画鸡蛋的故事;古时王冕家境贫苦画荷花的故事;还有爱国青年徐悲鸿,在法留学期间勤奋刻苦求学的画画励志事迹,都能在一些学生的思想当中培养他们学好一门技能课的极大热情和自信心。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由浅到深、循序渐进,慢慢培养起他们学好专业课的兴趣和决心。

二、如何进行正确的美术课堂教学和培养优秀的学生

随着新时期各种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老师不能光满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跟上时代的脉搏。美术课堂除了在教室,画室上之外,可以走出去。到户外,到广场,处处发现一些美好的事物,去感知,去审美,去写生。老师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在生活中处处发现美。从书本走出来,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多到大的博物馆参观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长知识,在实践学习中寓教于乐。同时要善于发掘优秀的学生,培养他们他们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感悟到我们身边的美,仔细揣摩,认真研习,陶冶其性情,培养一种高尚的对美的认识。

三、在教学中多做自我认识批评与教学反思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自我认识很重要,美术课堂是一种互动,要与学生产生一种心灵的默契。教与学很重要。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产生一种效应,就是学生能否从一堂课中学到自己想要学的东西,包括绘画技能和方法步骤等。老师传达的知识通过学生的习作能否反映出来。要针对每位学生习作的优劣点评到恰到好处,使学生学有收获,老师教课乐此不疲。课下老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梳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学习兴趣不浓,缺少耐心和意志力、厌学、害怕学习中的困难等等,要一一做好补救的措施,以便在新的教学中一一改进!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小W美术教学 课改与反思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美术课程对于学生的美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艺术启蒙、审美体验、启迪智慧的作用。以往小学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果差,这严重影响到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不利于学生美育水平的提升。因此,国家针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下,美术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画画,而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和培养综合能力的学科,教学改革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有了全新的要求。由此可见,本文对小学美术课程教改和相应的反思进行研究,对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美术教学的内容广泛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多个领域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建筑、雕塑、绘画、艺术设计等等。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具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需要长时间积累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长时间的积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日常美术积累。通过这两方面的积累才能够保证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三)需要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支撑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较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需要教师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支撑。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具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有效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美术学习。

二、影响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小学美术教师的因素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课程的开展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只有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够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到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二)小学学生自身因素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会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整体的教学质量产生中澳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能够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手和大脑,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美术之前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心理发展状况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因素

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一所学下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对于美术课程的开展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环境主要指的是一所学校的硬件条件,比如:学校的教室、是否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美术设备配置等等。教学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室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资源,如:美术课程中使用的图片、音频、创作材料等等。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对于美术教学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和资源来开展教学工作。

三、小学美术教改下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研读《课标》把握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对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方向进行充分掌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程的性质、价值观念和教学理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符合课程标准,让学生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如:在进行绘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艺术功底,要进行逐步教学和示范工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并由老师进行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

要想在课改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通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作品和美术方法的介绍、介绍和讲解工作。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整个课堂环境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第9篇

美术课《趣味文字》教学反思

五年级美术课《趣味文字》一课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9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设计字体的骨架,添加双线等基本的方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不难。关键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变形美术字的特点,掌握规律,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解决教学关键的环节让学生在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设计的方法。

在这堂课中我也开始了尝试探索教学,首先是初次探索阶段,通过提问和猜想的方式来解决,我是这样提问的,变形美术字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先来根据这类美术字的名字猜想一下,同学们的回答还不少,有的说,变形美术字就是要有变化,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有的说形状有变化,我说对呀。

然后我们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发现规律,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测,这是一个利用旧知同化新知的过程,我说,让我们来观看黑体美术字,它的设计是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格子中写骨架的。所以它的特点朴素、端庄、大方得体。那么变形美术字该如何操作呢?这时我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形状可以变化,如梯形、扇形、等等,这一下思路开拓了。看到同学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我为他们感到高兴。

最后进入了第三阶段在创想和表达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在变化的形状中设计的骨架,不同于方方正正的形中,我让每个小组尝试,在自己创想的形中设计骨架,谁的设计会最合理,有什么规律可寻呢?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的形状,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形状,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四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可以及时地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认识,一些美的示范和欣赏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作为教师还可以设计第四的小环节,那就是更有特色的完整的变形美术字。可以给学生一种完整美的启示。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重视让学生在学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思考,因此,我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引领着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美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现代小学美术教学是技能技巧训练和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与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模板,全班同学临摹的填鸭式教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要求老师要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之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促进者与合作者,同时美术教育要以注重学生发展为根本,在素质教育提倡的“快乐学习”模式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在新课标教学的要求下,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进行反思呢?借鉴他人的优秀课堂教学经验,结合自身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对教学方式及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课标强调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教师之间要紧密配合。这一要求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淡化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分工。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例如,在美术课堂的教学中,我都会加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如有时我会请学生听音乐、品味道,然后再表现动态,有时我也会把数学中的符号带入美术课堂,同时通过绘画日记、看图写话,再进行表演,在美术活动课上,请学生观察同班同学的动态,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美术知识和各学科知识相联系。

二、对教学资源开发及利用的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将教学资源固定在学校仅有的各种模具上,而有限的教学器具必然会束缚老师的教学范围,僵化学生的开拓性思维,这种情况下课程资源就需要教师去开发,学校内部的美术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活动资源等。我们睢宁的儿童画以新颖明快的乡土气息,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独特的思维和非凡的创造力,洋溢着童心的天趣和光彩,这就是充分利用了我们睢宁的各种物质资源,是家庭、社会、社区、地方人文气息相结合创作的结果,是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夸张、变形,形成了稚趣天成、生机盎然的独特风貌。因此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之中,也要积极充分利用好上述各项资源,以促进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空间,丰富创作途径,更好地实现美术学习的价值。

三、对学生学习评价及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我多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c,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感到快乐、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个体化发展,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四、对创建及发展校园文化的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通常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校园文化是环境课程,也称隐性课程,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视,更不可代替,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系列活动,如创建艺术长廊,同时可以画出对父母的爱、对家乡的情、对祖国的自豪,让学生用画笔来美化校园,使人文素质充满整个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发展思维和多种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儿童的天性,就必须尊重儿童神奇的幻想,挖掘其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作品中体现童心世界,让美术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联聪.美术学科教学的心里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

第11篇

【关键词】美术 教学 创新 设计

进入新课程已经几年了,上网收集资料,学习新知识,感悟新理念;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在教后进行反思成了我每天工作的中心。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反思――实践中我和其他所有任教新课程的老师一样,逐步走向成熟。下面几点是我在多次的实践反思中得出来几个观点,本人通过实践现反思如下:

一、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的价值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作为审美能力的提高,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欣赏。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艺术作品的欣赏作为培养审美能力的重中之重,要求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作品长期的感性接触和体验。了解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和艺术风格。例如: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比较,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感受艺术的审美趋向。

二、尝试把“玩”带进课堂

在课堂上“玩”,有人会大吃一惊,在课堂上玩,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学生的天性就是会玩,不需要人来教。但是我们这里讲的“玩”并不是普通概念上的玩,我们要让学生在玩中增长知识;在玩中提高审美能力。不是乱玩,盲目性的玩,我们要有针对性的“玩”,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有目的的去“玩”,把“玩”带入到课堂中去,在“玩”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玩”中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去学美术。而不要把美术当作一门临摹课,也不要把画画看成一种负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由的接受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

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真正地给他们探寻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即要让学生即使思索、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要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在新教材中大部分涉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认真的运用教材的内容。

四、给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会比学知识更重要。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生活,能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因素。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同时,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的是教师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肯定、鼓励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孩子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因此,这种成功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如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么,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五、让学生主动学习

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变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彻底改变过去“重传授、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产生互动学习。

六、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对探究性的问题要做到“收中有放,放中有收”。如果将所有研究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探究,也就是教师“放”的过多,学生毕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如果单纯的让他们自己掌握探究方向,那么他们所学到的、探究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也很有可能将是很片面的。

七、将美术学习从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21世纪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美术人文属性回归本位的体现。以往美术教学多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以人为本”忽视美术文化的滋润,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割裂美术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与人类现实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本土传统文化很民族文化,对学生继承和发扬艺术文化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美术文化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提高美术情趣,释放创造能力以及人格自然发展的条件。通过学习美术文化也可以加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八、参与式交流,合作性探究

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实践中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发挥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合作性参与活动中完成真正意义上合作意识的内化和协作能力的提高,或许这就是培养学生明天的生存方式的切入点之一。

九、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美术设计;手绘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77-02

一、计算机美术设计的发展概况

计算机美术设计是一个新名词,它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计算机除了对军事、医学、科学等做深入研究外,更重要的一个发展就是将电脑技术运用于艺术创作。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都要依赖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美术设计也不例外,它成为了当今信息时代中风头正劲的艺术宠儿。计算机美术设计是指以计算机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美术创作技能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美术设计又称为“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计算机数字美术”等等。这个新词的运用没有统一的标准,业界里说法不一,但都统一所指将计算机图形图像的数字技术应用于美术创作或影视节目制作的一种特技艺术。

二、 计算机美术设计的优越性

目前,计算机美术设计已经遍布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由于计算机的便利与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现在的设计工作早已与计算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随着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现今的计算机技术已成为艺术设计人员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引起和推动了艺术设计方法的变革。计算机美术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手段,正成为当代各类艺术设计的宠儿。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广告设计还是游戏、室内外建筑效果图、网页设计等设计都使用计算机方便快捷,很直观也带来很好的效果,摆脱了那种传统的手工作坊的形式,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设计制作的效率。

三、 计算机的发展给学生学习设计带来的误区

设计专业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学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更高层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但是十多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基本上我国各类型高等院校都设有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造成学生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学习设计的兴趣,只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又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有很多设计软件给我们带来方便,学生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惰性或者认为扎实手绘设计草图的能力根本不重要。目前,在大中专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一心专注于操作计算机,而不重视手绘设计草图能力的培养。学生进校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上,以为只要掌握几种软件,就是学会设计了,忽略了对设计理念、创新意识的研究与探讨,从而导致了设计课程目的性的模糊。由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复制手段更加便捷,无形中也助长了一些抄袭的恶习,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大同小异,缺乏设计原创性。过分依赖计算机,对创意思维也是一种削弱。同时,因为习惯了通过鼠标点击来搜索创作素材,而减少了通过头脑思考寻找创意灵感的创作方式。一方面艺术设计实质上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设计师的各方面综合素养决定着设计水平;另一方面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设计师的各方面的修养得不到提高,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最终依靠设计师的大脑来创作设计作品,再好的创意,缺少扎实的手绘能力就不能把设计师脑海里想的抽象的东西变为具象的具有视觉冲击力设计作品,如果那样我们岂不是在掩耳盗铃,所以一味地依靠计算机技术,漠视手绘能力显然是很不恰当的。合理利用计算机这种工具才能促进设计的进步,而不应该让计算机钳制了设计师的思想,束缚了创造力。

四、扎实的手绘能力是优秀设计作品出炉的平台和保障

美术受到绘画材料、空间透视、科学技术等自然科学因素和人文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受到文化、艺术、民族、等社会科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优秀美术作品是反映和表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作品。而现代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中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在进行施工制作之前,寻求最合适的方案所从事的活动。它是一门集艺术、技术、人文社科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已进入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造型元素与色彩是重要的表现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作品的基本,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感官效果。扎实的手绘能力为绝妙的创意表现推波助澜,再好的创意也会因为低劣笨拙的绘画表现而黯然失色,甚至看不出来,这就是作为设计者的悲哀。试想,当一个设计师连基本的绘画工具――画笔都不习惯使用时,离开计算机他还能做什么呢?

作为艺术设计者,不仅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修养,更要具备扎实的手绘能力,这样才能在创意与表现中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可见扎实的手绘能力的训练是优秀设计作品出炉的平台和保障。

五、扎实的手绘能力可以快速捕捉设计灵感

设计中的手绘能力与绘画中的速写好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处,只是绘画中速写可以在平时快速记录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便于创作主体日后创作;任何设计都不是一次性能够创作成功的,从设计的程序来讲,需要设计师去调查,构思、画出草图等。设计师在这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中,需要去想出一个好的创意或者设计方案。而好的创意在设计师的脑海闪现的过程――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规律和模式可以遵循,它或许产生于苦思冥想之后,或许产生于心静水的松弛之中,也可能是在灵感闪现的一刹那。在创作的初始阶段设计师往往会出现多样并发的灵感闪现,不注意迅速捕捉并记录,也很快会转瞬即失。有位设计大师曾说过 :“最能体现你脑袋灵感的东西是你灵巧的手”。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人员将自己思维中的空间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过程,此时设计人员的手绘表达就成了思维体现的重要环节,是表达设计人员思想的一种最直接的形象语言。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其灵感的火花是在“想”和“画”反复肯定与否定中碰撞出来的,并且不断地交融互动,从而使设计方案在“想”和“画”循环交融互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计算机虽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替代手绘的表现技法,但计算机毕竟不能代替人的一切,计算机需要人首先提供大脑创意构思,然后再去完成设计效果的制作。所以计算机比适合于设计的后期制作阶段。设计师在方案构思的初期阶段,需要一种快速的方式将大脑中大量设计构思转换成可视的形象呈现在纸面上,以便对方案进行交流和讨论,手绘在这点上无疑比计算机更能激发的灵感。手绘是一切设计训练的基础,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六、结语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专业技能、开阔的视野、广博的知识等。在承认计算机给设计后期制作所带来的方便和效率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对计算机的过多依赖将抹杀设计师的表现灵性。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除了要富有创造力的头脑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手绘作图的基本技能。设计师的素质培养,创造力与基本技能同等重要。扎实的手绘能力是设计师的一门基本功,也是设计思维的最直接、最便捷的表现形式,设计师将大脑中抽象的设计思维转换成具象的视觉形象表达之间进行实时的交互和反馈,,使设计师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培养设计师对于形态的分析、理解和表现。一件好的设计作品离开了扎实的手绘能力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设计是没有完全可照搬的视觉形象,需要通过设计师的大脑不断捕捉灵感,结合设计师的手绘能力不断反复琢磨、否定、修改后最终形成优秀的设计作品,众所周知的北京2008奥运会的标志设计也是经过数百篇的修改完成的。尤其是初涉入设计的在校学校学生来说,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扎实的手绘能力,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来训练自己的设计思维,并能通过自己的手绘准确把握住设计思维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这是在校学生学习设计必须经历的一个艰苦过程,没捷径可走。计算机在未来很长时间乃至永远不可能完全代替手绘,电脑始终不能完全代替不了人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合理运用,发挥其作为设计后期制作的工具效率优势,是设计师正确必然的选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具有扎实手绘能力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在校学生成为未来优秀的设计师来说,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