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区规划设计

园区规划设计

时间:2022-12-02 00:41:36

园区规划设计

第1篇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作为居住小区的设计者,担当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已变得多元化;一方面应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规划好的小区成为自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应对业主开发商负责,使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回报;同时还应对小区的实际最终使用者——居住者负责,以满足各方而需求。因此,在兼顾环境、业主及居住三者的关系利益,并在其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创作出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不容推辞。本本在高家花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整个小区设计新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作为居住小区的设计者,担当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已变得多元化;一方面应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规划好的小区成为自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应对业主开发商负责,使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回报;同时还应对小区的实际最终使用者——居住者负责,以满足各方而需求。因此,在兼顾环境、业主及居住三者的关系利益,并在其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创作出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不容推辞。

本着更新观念、拓展思路的指导思想,我在高家花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整个小区设计新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经过若干年的探讨和发展,生态居住区正在成为 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改善与发展的方向,世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探索适宜本国和本民族特点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居住环境,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较适宜人们居住的地区人口密度很大,绝大部分城市和居住区都超出了自然系统原有的人居承载能力,根据我国的实际,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的恢复自然系统的生态功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使人们居住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合理,这是我国下阶段城镇居住区建设发展的总趋势。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裸露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小区规划应重视环境与其相结合

 高家花园住宅小区位于延安城区南部,计划规划十幢28层楼,超市,幼儿园,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在总体方案中引入新的设计观念,打破常规的规划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1注意环境资源规划

环境资源主要是绿地、花木、水景等自然和人工景观。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创造美好温馨的居住环境,而且也可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让每户都能平等享受资源,都能获得等价值回报。规划时把环境资源必要“分散”,分散到每幢住宅前,每个院落,甚至每户窗前。避免了因资源“集中”而形成仅供一部分人享受的格局出现。

2.2景观轴线布置

居住小区园林化与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居住区园林中住宅建筑是主要载体,是建立在多层、高层楼房丛中的园林。它必需充分因地制宜,解决好人流车流的关系,文体活动场所及公共建筑的配置、动态及高空观赏的效果等诸多因素。在进行小区园林化景观设计还引入一些城市设计手法,将一条明确的景观轴线布置景点,构成小区景点的要素,以入口广场、喷水池、绿地植物、雕塑、廊景框、水景、甚至一些公共建筑小品等。这根轴线序列展开,各种类型绿化空间变化丰富、有张有弛、视景效果通而不透,并特别重视了建筑组群的时空形态。总之这根轴线贯穿小区的始终,并通过它把整个小区的景观绿化连成一体,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小区点、线、而结合起来的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体系,表达出不同的景园主题和风格意境,同时突出居住小区的个性风采。

 2.3住宅的本体与环境

空间的视觉形式、容量与尺度是依靠形式来限定。形式要素在塑造了建筑的同时,也围合塑造了空间的形象,环境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住宅设计应创造适合居住的人性化空间,并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拥有清新悦目的视觉效果,庭园环境与住宅本体之间联系最紧密,在平面上是对建筑首层的延伸和空间上对每扇窗口与阳台的渗透。设计上考虑通过一个过渡:

住宅底层与室外空间设计的连续性,商品住宅底层贴近地面、易受干扰,在销售时往往不如其它楼层好卖,我们把底层部分架空,作为居民娱乐与交谈的场所。绿化山庭院延伸到架空层里而,形成了流动的空间,入口大门对于贯通的视线没有太多的遮挡,小区的园林看上去是连贯一体的。

    利用“景窗”扩宽视野:窗是住户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也是构成立体效果的主要构件。窗的设计是小区的特色,一是开窗面积大,除去了结构柱梁占用的墙而外,尽可能在横向和竖向加大玻璃的面积,使室内外融合起来。二是卧室的窗全部低开,窗台离地面0.6M,窗高1.8M,外面窗台铺设一花池,用不锈钢花饰围起,当繁花开满窗户的时候,这景窗便是主人从窗内看到的第一道风景了。庭院景观环境通过景窗流入住宅,住宅亦与环境融为一体了。

3、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为满足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许多小区合理布置空间场地,妥善处理好车流和人流、停车与休闲的关系,保证人的安全和居住区安宁。交往的空间场地不设置过多台阶和错层,特别是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室外活动需求。小区在注重绿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其休闲功能,比如设置足够的居民休闲场地及儿童游戏场地、居民健身场地、活动草坪、林间步道、滨河步道等,便于居民使用,发挥绿化的休闲健身等功能。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人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小区的安防系统共有四层:第一层:在小区的四周围墙设置有周界报警系统,周界摄像机和周界灯光联动控制箱。通过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报警和灯光、摄像机的联动来实现整个小区周界的安全防范。第二层:在小区的主要出人口、主要通道设置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出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的有效管理。第三层:在小区内的部分区域和重要部位设有巡更系统,在保安巡逻的同时也可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第四层: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门户入口与住户室内设可视对讲系统,以实现对出入人流及访客的管理。通过这四方面的安防体系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目的,形成高家花园小区内完善的安防保护体系。

5、小区的交通环境设计

随着私人购买机动车辆数量剧增,如何解决居住小区内机动车的行驶与停放己成为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小区园林环境设计所追求安全、宁静、自然、充满现代生活气急的目标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机动车在小区内乱行乱放,再好的居住环境也无法为居民享用,“人车分流”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最好方法。设计时采用“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行”的分流方式,居民在中心绿地,院落绿地中体憩活动,或在幼儿园等公共建筑间的穿行也完全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空间。临时停车则以沿周边环路停放解决,夜间停车则利用住宅底层部分停放,设专人保管,考虑用地紧张,初步设计时曾设想在主入口设地下停车场,后认为底层留出空间可满足停放,扩大设计时就取消了。

6、小区的环境设计要同时得到业主的认可

在总体布局中,景观好的位置,如靠近公共绿化地或有重要景点的景观区,包括好朝向在内,布置高档次、而积大、功能较齐全的住宅,满足其对高质量环境的追求,这样可大大提高档次的价值,形成小区售价最高的区域。

端单元或转角单元要布置好,使其在临景观区的一而有窗可直接取景观赏;同时通过单元错落,层数上向景观区迭落等手法,尽可能多的住户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而提高住宅档次。

在远离中心景观区,或朝向不好住宅群,适当拉大建筑之间的距离,加大院落空间的尺度,如设凸窗,转角窗,落地窗,观景阳台等。从而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小区住宅的容积率。

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高家花园以提高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质素、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做好了居住及环境规划设计,正确处理业主、住户、环境二者关系作了一些探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望居住环境的优美,喜欢回到大自然,寻求安全与舒适的居住空间。作为多元化的建筑师史要负起社会贡任,拓展新思路,创作出史多功能齐全、自然环境优雅的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2000年住宅设计经典.建筑艺术设计室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设计资料集.郑署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第2篇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设计

引言

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量少是生态工业园区最显著的特征,其规划建设的主导思想为生态工业思想,强调生态网、生态链的构建,从而形成环境、社会及经济和谐发展的模式。研究生态工业园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保证细节设计效果,更好的指导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工业的发展同国民收入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处在现代化社会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人们的一大追求,要求构建一种新型化的生态工业园区,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态环境污染[1]。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效率则取决于规划设计效率,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园区规划与设计的重视,结合园区的发展特性,制定差异化的系统规划方案,把握各项设计要点,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功能,才能推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行业的进步。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将生态环境与工业系统有机的整合起来,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消除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二者间的矛盾,成为当前园区的一种重要构成形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数量较多,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不够成熟,发展类型不多,大部分工业园区仍属于试行点。当前国内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研究有限,多集中在多样、高效和循环等规划设计等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环境理论以及生态工业原理的指导下,从企业的废物以及产品副产物的最优治理、可持续使用、重新进入到生产环节的目的出发,充分开发再利用系统,应用能量、资源最大化利用策略,最终达到企业、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2)对园区的生态结构、产业特点和生产加工流程进行综合探析,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实现功能的重组,构建一种循环生态经济网络;3)在生态学理论的引导下,深入探索和研究园区产业类型,融合多个企业发展优势,构建企业共同体,在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共同进步;4)严格遵循景观生态规划理论,强调环境同工业园区的高效融合,做好生态工业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2]。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系统规划

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即基础资料研究、工业生态系统设计和组织运行模式探究[3]。首先,应认真的分析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综合性研究园区的工业、环境及产品技术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的设定园区产业结构,明确主导产业,制定出最优化的生态链;其次,还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对该园区内的生态系统功效、运行流程进行考察,保证企业生产活动间的联系性,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最后,还要设计规范化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组织运行模式,借鉴其他生态工业园的成功设计模式,应用一体化的管理方法,加强园区内部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有效的降低成本费用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三)生态工业园区的景观生态设计

景观生态设计是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生态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原本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要借助景观生态学理论,充分保护原有的环境,形成独具乡土特色的园区景观特点,将生态化设计观念深入贯彻到生态工业园区的整个建设过程中,使园区产业和生态环境自然的衔接起来[4]。景观生态设计包括廊道设计、斑块设计、基质设计及缘的设计五大要点,其中生态景观走廊、生态景观轴线共同构成了景观廊道,可以结合景观轴线的具体类型,构建同环境相适应的景观,体现设计的生机;而绿化组团、景观节点是斑块设计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将植物、假山等景观同交通、产业结构联系起来,提高生态设计的个性化,打造不同特色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园区风格定位和园区具体特点来设置景观节点,突出不同类型斑块的作用,使生态环境更加美观。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人文环境设计

除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经济发展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园区人文环境的设计,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系统,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应加大生态教育力度,逐步提高居民的素质,传播生态文化,保持园区秩序的稳定,完善园区内基础设置建设,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使园区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保证文明、生态和社会的协同进步[5]。

(五)生态工业园区的支持系统设计

现代设施是生态工业园区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园区信息、能量、人力等物质高效流动的基础保障,对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量消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管理服务系统、信息系统及道路交通系统是三种主要的支持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构建一套先进的生态工业园林信息系统,将企业生产信息、园区评价体制、环境法律法规等内容融入到信息系统中,实施分层管理的方法,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并统筹布局交通体系,使园区内部、外部都能有效联通,合理规划道路交通网,保证运输的通畅性。

三、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循环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合理把握各方面的因素,将文明、生态和经济作为切入点,保证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科学性,结合与园区产业结构分布状况,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达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园区规划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健全的系统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能够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高质量的生态工业园区,保证社会-自然-经济三大系统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左晓利,李慧明. 生态工业园理论研究与实践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7)

[2]田野,肖煜,宫媛.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研究―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 2009(S1)

[3]刘娟,谢家平.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理论综述[J]. 未来与发展. 2009(06)

第3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

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是在1907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而无“成法”,而园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1 园林“三脉”理论的广泛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1.1 山水脉

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

1.2 绿脉

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脉”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尤其体现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卖点”,“园林景观大宅”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3 文脉

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巴厘岛风情”。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

2 因地制宜的新解

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等等,无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一般体现在2个重要方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其次对于可建设用地,根据其用地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地制宜”,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谋求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3 巧于因借的拓展

《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的动态概念。

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巧于因借”、“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

4 以曲为美

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园冶》中论及“曲”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以曲为美”;经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来直往”,而需体味“弦外之音”。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字;有些户型整体呈“S”曲线走向,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观自然更加优良。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到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中,得到外延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杨亮.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第4篇

关键词:化工园区规划;设计参数;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化工园区规划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发展起来的、具有城市区域规划特点的、同时有很强的工业区域规划设计特性的、特殊的区域性规划,行业特点较强。目前化工园区规划规范缺乏,大多采取城市规划规范。本文将根据化工园区特点,关键点放在化工园区给排水特点、设计参数确定和计算方面,同时给出建议。

二、化工园区给排水规划特点

化工园区给排水设计在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测算化工园区给排水负荷,管网的定线,确定给排水方案,确定污水处理方案以及为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中水回用方案。在做总体规划时或总体规划完成后,这类专项规划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来完成,以此对总体规划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补充。而总体规划也需要根据专项规划的成果进行必要的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给水管网设计计算的主要参数有:给水管网中的节点参数,包括节点流量、节点压力;管段参数,包括管段流量、管径、管长等;排水管网的节点流量、管径、坡度、管长及埋深等。

三、化工园区给排水规划设计参数的确定和计算

化工园区给排水具备以下特点:(1)园区内各地块的给排水用量具有不确定性。(2)规划范围内的给排水设施及地下管网的设计参数会比较大。(3)给排水用量的连续性。(4)人口密度小,景观要求不高。(5)污水处理难度高,污染物对人群的影响大。(6)清洁废水排放量大。(7)给排水用量具有不均衡性。(8)防洪排涝要求高。

1.确定工业生产用水量

化工园区工业用水量的确定,通常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测算:

一是按照规定,三类工业用地按照3.00~5.00万m3/km2・d进行测算。

二是工业用水定额一般以万元产值用水量表示。

三是按照规划的化工产业实际用水量或同类已建成项目实际用水量进行估算。

2. 管网流量分配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参数:管段流量和节点流量,将给水管网设计用水量分配到管网的管段和节点。

(1)集中流量

集中流量一般逐项计算。

(2)沿线流量

用水量沿干管均匀分布, 由此确定单位管长的用水量, 称为长度流量比:

当均匀性较差、干管沿街区分布不均匀:

3. 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将管段沿线简化为管段两端的节点流量;集中流量直接加到所处节点上;供水流量作为负流量。节点设计流量是集中流量、沿线流量(转移后)和供水流量之和。

4. 管段计算流量

管网中任一管段的计算流量在确定节点设计流量之后,接着要利用节点流量的连续性方程确定管段设计流量。

5. 管网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

水量相对较大的用户按照集中流量处理,对给水管网进行修正以接近实际情况。

6. 排水量的确定

(1)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化工园区污水设计流量是通过对所有规划项目的污水排放量的测算或按照一定的排污率进行测算得出的污水排放量。

(2)清洁废水设计流量计算

清洁废水排水量的测算是通过对项目运行时循环冷却水及化学水用量的分析后,计算出其清洁废水排放量。

7. 排水系统划分

化工园区的排水系统一般分为:清污分流体制和清污合流体制。

8. 设计管段流量计算

(1) 设计管段划分

污水管网也可以被简化为由管段和节点构成的污水管网。

(2) 设计管段中设计流量的组成

管段流量=本段流量+转输流量

(3) 沿线流量设计

沿线流量采用面积比例进行分配。

(4)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节点设计流量计算往往与管段设计流量计算同时进行。

(5)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网水力计算从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进行,依次进行计算。

(6)污水管道衔接

通常采用水平接和管顶平接,特殊情况下需采用管底平接与跌水连接。

9.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参数

(1)设计充满度

污水在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道直径D的比值称为设计充满度。

(2)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定为0.60m/s,通常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3)最小管径

规定一个允许的最小管径,在街区和厂区内最小管径为200mm ,在街道下为300mm。

(4)最小设计坡度

以设计充满度为1或0.5时的最小坡度作为最小设计坡度。

(5)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

无保温措施的污水管道管底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0.15m;有保温措施可加大,在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7m;非车行道下可减小。

10.化工园区污水管网设计流量计算修正方法

计算项目污水量,加在最近的节点上,其流量=集中流量+沿线流量,然后对管网的其它参数进行修正。

11. 化工园区雨水管网参数的计算

(1)雨水管渠布置要求

扩大重力流排除雨水的范围;避免设置雨水泵站;结合规划布置雨水管线;道路上一定距离处设置雨水口。

(2)雨水量的计算

①雨水设计流量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公式是根据一定假设条件,由雨水径流成因加以推导而得出的。

② 雨量设计参数

降雨量是指降雨绝对深度。降雨历时是连续降雨的时段。暴雨强度是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暴雨强度重现期是指暴雨强度值出现一次的评价间隔时间。

③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化工园区)一般选0.6到0.7。

④ 设计重现期

一般选用0.5~3 年。

⑤ 集水时间

包括地面集水时间与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T = t1 + mt2。地面集水时间t1取10 min, 折减系数m。

⑥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

从汇水面积最远端到不同的计算断面处的集流时间(包括管道内的流行设计) 也不一样,在计算平均设计暴雨强度时,应采用不同的降雨历时t。

1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

(1)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规定

① 雨水管道的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明渠应有0.20m的超高,街道边沟应有0.03m的超高。

② 设计流速: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 m/s,明渠为0.40 m/s。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为10 m/s,非金属管道为5 m/s。

③ 最小设计坡度与最小管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 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道200 mm,0.01。

④最小埋深与覆土厚度: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

(2)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

按均匀流考虑,主要确定5 个水力因素:管径D、粗糙系数n、水力坡度i、流量Q、流速v。

(3)雨水径流量调节

利用管渠自身的调节能力蓄洪; 利用调节池、天然池塘或河流蓄洪。

(4)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计算步骤

① 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

② 划分设计管段。

③ 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④ 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⑤ 确定设计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

⑥ 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⑦ 确定管渠的最小埋深。

⑧ 雨水管渠流量和水力计算。

⑨ 绘制雨水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13.化工园区雨水管网设计计算

化工园区雨水管网设计中,有清洁废水加入,所以应按照合流制管网设计。

(1)化工园区合流制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化工园区合流管渠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与分流制系统中雨水量计算相同。

(2)合流制排水管网水力计算

设计计算规定

① 合流制排水管渠设计充满度一般按满流考虑, 即h / H=1。

② 合流管道( 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 m/s,校核旱流量时管内流速,一般不宜低于0.2到0.5m/s。

③ 最大设计流速、最小设计坡度、最小管径与最小埋深要求基本上与雨水管渠的设计相同。

(2)合流制排水管网水力计算内容

合流制排水管网水力计算内容:溢流井上游合流管渠的计算; 截流干管和溢流井的计算与晴天旱流情况校核。

四、化工园区给排水规划优化建议

(1)化工园区规划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使规划更具有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2)建议在做园区用水负荷预测时,采用综合方法对园区用水量进行考核检验,用万元产值耗水量或清洁生产标准对预测结果进行复核。

(3)准确测算给排水用量,可以有效节省建设投资,节省水资源,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给排水设施的运行效率。

(4)建议用已经落地的项目作为参考,采用规划中给水量较大的项目作为集中用水,重新进行复核计算,使其更接近实际运行情况。

(5)排水管网设置阶段,建议用已经落地的项目作为参考,采用规划中排水量较大的项目作为集中排水,重新进行复核计算。

五、结束语

化工园区给排水规划设计专业性极强,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优化工作。在进行此类设计之时,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看待问题要更加符合现实。

参考文献

[1]孙惠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5篇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园林规划;设计要点;标志;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08-03

1 引 言

城市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中以商务办公为主,服务业集中的核心区,是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是控制特大城市经济命脉的管理中心,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及城市文化的载体[1]。紧张的节奏、林立的高厦已成为许多大城市商务区的特点,对商务区建筑周围进行绿化,营造令人舒适的绿色空间,不仅能舒缓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更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美化城市景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承担了协调城市建筑和环境的重要任务,在规划时应特别注意。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内容应包括有实体形态、开敞空间、绿化系统、步行系统、环境小品等。按照研究的范围不同。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可分为整体的形态设计、局部的环境设计和专项的主题设计。

2 中央商务区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2.1 景观设计人文化

人是中央商务区的第一要素。中央商务区毕竟不能只建些吸引眼球的冷冰冰的高楼而忽略其背后所蕴藏着的社会、经济和精神力量的统一,忽视人的存在。从关注硬件建设到重视软件建设,追求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结合的实现是城市建设和中央商务区建设的主流和新趋势。只有高楼大厦堆积的中央商务区是僵硬的、缺乏生机、缺乏品位的。高楼大厦背后更重要的是文化。人文文化是中央商务区的灵魂,是涵盖其中的无形资产。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通过设计来体现商务区的人文性,把物质与精神、建筑与文化、经济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建设具有人文环境的中央商务区作为追求的目标。浓郁的商务氛围与深厚的人文氛围两者交相辉映。才是造就一流中央商务区的基石。

2.2 中央商务区的景观生态化设计

积极参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用园林艺术表现环保和生态的理念,无疑应该是当代园林设技的重要内容。对于生态学的更深入了解和应用,才更好地完成园林规划设计。这将使风景园林规设计学科真正提升至“生态科学”的高度。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应用生态学技术手段的园林规划设计是未来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发展的热点、重点课,也将更进一步促进生态学的横向、纵深发展。中央商务区内林立的高楼,拥挤的交通,人口的高密度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商务区进行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再者由于商务区内地价很高,因此用在公园和绿化的土地就相对的少[4]。所以又给景观生态设计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商务区的景观生态设计中应该坚持整体性设计原则。把整个商务区当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并且又把商务区当作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设计。自然是商务区设计的基础,我们只有顺应商务区所在地的气候、植被、土地形态等自然要素而建造时,才能设计出适合人类生存的居住空间。在中心商务区,由于各类高层建筑大量的聚集,因此创造立体生态的绿色景观是商务区景观生态的重要方向。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绿化空间。而且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商务区景观。为了使商务区的绿地系统化,我们可以以商务区的道路为纽带,连接商务区各片绿地,在道路两边进行绿化,使商务区的绿地由孤立的点由道路连接成系统。我们在进行道路规划时,就充分的考虑到绿地系统的规划。让道路奠定整个商务区生态系统的基本格局,让它成为整个商务区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比如恰当的道路设计能够引入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起到控制风沙和寒流的作用。同时在商务区的建设中,我们要大量的使用环保材料,在商务区广场和道路的硬质铺装上应优先考虑具有渗水或蓄水能力的环保铺地材料。努力为商务区创造健康的环境。

2.3 景观空间立体化

由于中央商务区是城市中高密度地区,地皮价格高,传统的城市二维使用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职能立体化的要求。因此,在中央商务区的规划中需要构成一个地上、地面、地下互动的空间体系[2、3]。这种空间关系体现在建筑实体、流线方式、空间组织、景观视线和形态美感均是以立体的方式呈现。立体化的城市空间开发既可以扩大城市容量,使中央商务区高强度开发所造成的城市生态与生存空间在用地上的矛盾得到缓解,又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丰富的社会生活需求。例如,城市空间立体化开发。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增强空间的吸引力:高层办公楼内绿色休憩空间的出现。大大缓解了人们的工作压力;城市交通的立体化出现可以缓解地面交通的压力;给中央商务区高速快捷的工作节奏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障。这种丰富多变的地下层、地上、天桥层有机规划结合的街道空间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景观。

2.4 公共空间系统化设计

公共空间的系统化设计体现在设计的整体性上。商务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整体环境,而不应该把建筑和城市空间当作一系列孤立的部分。而是应该把建筑单体、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创造人与环境的协调,重视环境设计及公众创造环境的能动性,强调城市的整体性、空间的连续性和环境的有祝性。同时,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商务区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也要求把城市和历史文脉的关系收纳进来.使商务区的设计风格能够继承地方特色并且和城市的整体风格相协调[5]。

在设计中,我们要使公共空间的设计风格与商务区内的建筑风格相统一.并且注意商务区整体色彩的统一,努力在整体上形成中央商务区的特色。在公共空间的组织规划中要注意加强公共空间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步行街和各个广场、公园和交通节点之间的关系,尽量的使各个点状的公共空间能够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商务区的公共空间分布,达到平衡协调的目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随着恶化,环境的恶化暂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因此,中央商务区的园林规划既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史化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又要汲取世界科技的新成果;既要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又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各具特色,多姿多彩。

2.5 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规划中,应克服广场化倾向。种埴设计时,尽量向地面以上的构筑物空间扩展,在不同的平面、立面空间设计不同高度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草坪和藤本植物,如以雪松、水杉、银杏、郁金香、马蹄金等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进行组合。配置成具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前矮后高。增加了立体轮廓的丰度,营造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提升绿视率。同时也丰富了植物品种。特别是垂直绿化和悬垂绿化,对护坡、屋顶、墙面、栏杆等进行绿化,见缝插绿、找缝插绿,种植悬垂、攀援和藤蔓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凌霄、络石、紫藤等。可以大大增加植物的富集度和立面景观[6]。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观赏特点。并运用到设计中,是体现园林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丰富多样.观花类型中有春花植物、夏花植物、秋花植物和冬花植物。叶片有大小、形状、色泽、质感上的种种不同,说不尽的自然界之奇妙。此外。树皮的色泽、纹理的粗细乃至盘根错节,也表现出极佳的观赏特点。如此多的植物观赏特性,给设计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一景区通过相似观赏特性的多种植物来表现,不同的景区各种观赏特性的多种植物相互配合。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还能较好的增加植物的丰富度。

2.6 景观的标志性设计

中央商务区都应该有自己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标志性景观往往会成为整个商务区。乃至整个城市的象征。甚至一些标志性建筑会成为中央商务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比如巴黎德方斯中央商务区的新凯旋门,它不仅让德方斯名扬全球,同时也为商务区吸引了更多的商业投资。人们一提到德方斯,就会想到新凯旋门,它俨然成了商务区的代表。我们在进行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时,要能够设计出有特色的标志性景观。这些标志性景观必须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风格,要能够做到城市文脉的承传与现代风格的有机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功能性与智能性的统一。让它们成为整个商业区形象的代表。文化是中央商务区特色的深刻内涵,一流的文化造就一流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只有立足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质才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3 结 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中央商务区的园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成功的园林景观能够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美满的社会关系。优秀的园林景观首先是美的园林景观,因此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排除浮躁心理,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继承发展优秀的造园艺术,同时大胆引入新理念,灵活应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景观环境优美,适宜人们居游的园林空间。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设计将在未来中央商务区的规划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通常中央商务区中成功的景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设计意图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还需要管理者坚定不移的实施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控制。只有完整的将设计者的意图体现出来才能创造出有持色的中央商务区景观。

参考文献:

[1] 成辉. 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趋势与不足[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6).65~67.

[2] 陈国.简谈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美学原则[J].园林•园艺,2009(12).28~29,31.

[3] 冼洁莹.钢筋森林中的绿色空间[J].广东建材,2007(6).135~136.

[4] 刘建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18).310.

[5] 姚时章,王江萍.城市绿化居住外环境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第6篇

关键词:生态;人性场所;园林景观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设施的发展相对滞后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的人们渴望绿色、健康的田园生活,作为运用艺术和技术等综合手段营造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的景观环境设计相关专业日益收到人们的重视。

1、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2、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很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3、景观设计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开阳县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4、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1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们吸取了电影、电视、戏剧、音乐、建筑、自然景观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媒体艺术、行为艺术、光效应艺术、大地艺术等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而这些反过来又给其他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以很大的启发[1]。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从现代艺术中吸取了丰富的形式语言。而对园林规划设计中影响最大而且稳定不变的主观因素是人类的感官对园林景观的感觉。因此,自然景观也好,文学绘画也罢,对于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以三维空间为主的园林景观视觉毕竟是其核心基础。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都为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因此,园林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园林景观的使用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我国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正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综合。

4.2园林规划设计的前卫性与多变性

园林规划设计既然是艺术,就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艺术设计从一开始就扮演着前卫的角色。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至今,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城市的发展,园林规划设计都起着先锋的作用[3]。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把握住那些相对稳定而不变的园林规划设计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设计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紧跟时代的发展。事实上,要设计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不管其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传统的精华,没有未来的展现,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珍品。

4.3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

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5、我国园林的发展方向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 中国 现代 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3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在众说纷纭的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流派中,3种新生流派正在脱颖而出:

5.1与环境艺术的结合:重在视觉景观形象的大众景观环境艺术流派;

5.2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的城市景观生态流派:以大地景观为标志的区域景观、环境规划;以视觉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以环境生态为导向的城市设计;

5.3与旅游策划规划的结合:重在大众行为心理景观策划的景观游憩流派。这3种流派代表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

6、结束语

为了保持小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变化中求统一,考虑景观轴线和各种景观元素的风格统一。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各自特点进行绿化环境和景观的设计,建成与之相适应的绿化景观,各个景点的绿化配置具有各自特点,并互相呼应,形成和整体相和谐的环境格局。参考文献:

第7篇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 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 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 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 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 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 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 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 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 “线形发展,网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 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 “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 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网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网。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 “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 ——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园区街道与小品布局设计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 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 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 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 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 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 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 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十字加叉式。

2,环行放射式。

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 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 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 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 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 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第8篇

一、设计研究

辛安河位于烟台市高新园区东侧,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防洪生态廊道,更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山两河”山水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辛安河流域已划人城市东翼的高新园区,这条原来仅作为莱山、牟平两区的界河也转变成为园区内部的一条重要景观河流。在高新园区“一心四带”的空间格局中,辛安河作为四带之一的“滨河科技文化观光带”,也成为带动园区整体发展和建设高品质园区的重要载体。

居于辛安河的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上位规划的研究,结合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城市滨水区、“生态RBD”等各种专题研究,明确了此次辛安河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与设计策略,总结出应把握地域性、多样性、可达性和生活品质这几个成功要素,把辛安河规划成为充满活力和凝聚城市纽带的生态带。

二、设计策略

辛安河应体现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元互动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回归人性,文化融人自然为主题。为此,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放空间的渗透

通过滨海与滨河水系廊道的相互渗透,将水景空间延伸以得高品质环境,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升值。

2 ――与旅游、休闲相结合

从烟台大旅游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辛安河山、河、海相连的特点,根据不同河段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滨河休闲、滨海度假、科技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

3 ――多层级中心

充分结合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强化滨水空间服务城市功能,沿岸建设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科技与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亲水宜人和极具人气的城市公共活动走廊。

4 ――多样化居住

本着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沿辛安河发展旅游房产、景观房产等多样居住板块。打造理想生态宜居城市。

5 ――在自然中生长

优先生态、尊重自然,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山、海、河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景观资源,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三、城市设计

本次规划以辛安河为中心绿带,形成“一带、两面、多片区”的规划结构。在功能分区方面,沿河两岸自北向南分为科技商务、滨海度假、宜居社区、创新孵化和科普体验等分区。

科技商务金融区:在辛安河北段西岸的科技商务金融区内设置国际会展中心及商业金融等大型公共建筑,可承载会展、商务、论坛、科技交流等各种商务活动。

滨海度假休闲区:利用辛安河河口东侧的开阔海岸,修复纵深约500米的梅滩及生态防护林带,局部设置游步道、海水浴场、滨海休闲广场及游船码头等休闲游赏设施;海岸生态带后侧设置星级酒店、度假别墅及滨海游乐园等公共娱乐设施,与东侧的养马岛共同构筑烟台东海岸的休闲旅游胜地。

现代文化社区:作为高新区的主要居住社区,结合滨河景观,为市民创造节能、新颖、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

四、景观设计

辛安河的景观设计与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及两岸城市设计密不可分,为强化景观与城市的纽带作用,我们分别由北向南引入四个主题概念来突出各河段的景观特征与特色:

1、北部河口,以“城市引领生机活力”为主题,突显具有现代感、标志性和充满活力的河海景观群

河口右海岸,结合滨海生态林带,建设水岸休闲娱乐设施。充分体现出具有魅力的现代滨海新景观。

河口左海岸,结合辛安河支流的重塑,设置海上观光塔,成为科技商务金融区的轴线端点。左右海岸这些各具特色的标志性设施,将共同谱写辛安河河口的绚烂美景。

河口西岸,结合原有污水处理厂及中水的排放,在宽阔的河滩地建立生态水循环的湿地景观带,并通过设立青少年生态科普基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河口东岸,结合原有黑松林井将其延展到滨河绿地,运用自然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在保护和保持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整理,为游人设置游览栈道和林中休息设施,形成森林氧吧与城市绿洲。

2、中北部河段,以“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滨河两岸大量居住社区提供休闲、健身、文娱等生活景观群

在滨河两岸建设林木茂盛、花镜穿梭等多样明快的绿化环境,并完善游路、休憩设施及各种艺术小品的同时,为丰富市民的活动,还设置音乐广场、滨水庆典广场、市民健身广场和各种文化园地等节点空间,营造一处富有生气的滨水活动空间。

3、中南部河段,以“城市带动科技创新”为主题,突出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动力,形成科技创意景观群性

结合与本区段相邻的两个科技研发组团,在滨河西岸布置动漫文化创意园、航天科技广场、IT广场等体现现代科技生活的景观主题园,表现科技发展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各主题园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技术先进等手段对园区未来发展的产业进行充分的演绎。东岸配套展示科技文化的艺术长廊、展览馆及商业等设施等。

4、南部河段,以“城市延展绿色生态”为主题。强调生态城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起到高新园区后花园的重要作用。

结合本区段与山地相依及河滩浅缓等特点,发展科技观光农业园、生态花卉植物园、水塘湿地游憩园等体验田园风情的景观,尤其让市民在节假曰尽情体味那花果飘香、阡陌田园、荷塘蛙鸣这些曾经熟悉而亲切的记忆,感受返朴归真的亲切。

五、生态专项设计

以维护和修复辛安河流域的湿地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有效平衡“生态”、“防洪”与“景观建设”之间的利益关系。

海口、河流、湿地向陆地梯度演变的水陆生态格局,为最终实现生境、生物、景观及活动多样性的统一提供了环境基础。

河道整治工程以满足防洪、多层次景观及生态完整性要求为设计原则,有效的协调好泄洪、景观亲水以及与水上游览之间的矛盾。

第9篇

【关键词】园林;现代;自然;艺术

1、概况:

保利天玺花园位于佛山禅城区绿景二路,紧邻亚公园,地理位置优越。该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0000O,其中园林面积25000O。保利天玺花园总体规划以“现代、时尚、自然、艺术”为主题风格,结合建筑风格,结合不规则式的水景,通过艺术线条的形式来表达现代园林的艺术主题。

2、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自然与艺术融合”的原则,以自然风景园的设计手法,将水、植物等自然空间及景象与具有强烈艺术品味的园建、小品等结合,创造自然与艺术相得益彰的小区环境。

(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结合地形变化,以水和丰富的植被为主,营造怡人的自然生态住区空间和景观。

(3)以水景作为景观重点,通过现代感十足的水景,结合特色跌水、艺术小品、特色绿化配置,创造多种亲水空间,营造和谐的水文化人居环境。

(4)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及相同气候带的植物资源,营造形态多样、具有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和空间。

3、基本立意和构思

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以现代风格为景观主题,力求创造一个有地域感、有独特的可识别性的高尚住宅区。整个小区有很好的外部环境,项目东侧是亚艺公园,南面是文华公园,设计上充分利用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高层视野开阔,俯瞰公园全景,一线江景尽收眼底。园林景观设计以水景和绿地为主,适当结合道路、铺装,真正考虑到人的可达性与参与性,创造更人性化的休闲空间。整个小区分两大部分,商业区和住宅区。

4、布局形式及景观内容

根据项目整体规划,整个小区分两大部分:南区(住宅区)和北区(商业区),在管理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南区主要分三大区域:入口区域、会所游泳池区、疏林草地区。

(1)北区(入口区域)

该区域位于售楼部正门口,最整个项目最具昭示性,最能体现楼盘特色,突出整体形象主要地方;同时起到激发人们好心理感受,提高商业洽谈的质量,增强客户购买欲望的作用。所以此处的设计就显得重中之重,在有限的空间内,科学合理的根据场地自身特点,强化整体设计风格,体现小区的精华内涵,表达整个项目的设计核心理念,提升楼盘品质,起到整个小区形象代言的作用。

主入口利用地势高差,运用现代的构图手法,加以现在的园建细节、水的动感,丰富其景观特质,营造具有动感的写意空间。正门口设置特色水景,通过跌水、涌泉、流水等不同的水形式,和现代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更好的加强入口空间感,突出入口气势。左侧小巧的镜面流水结合台地花园,形成具有较强亲和力的聚散小空间,使的整个售楼部门口不论是在听觉上、还是视觉上都给参观者以很强的体验感、参与感。

(2)北区(会所、游泳池区)

该区域位于现在的售楼部后面,以为售楼部是作为小区会所的功能,所以游泳池设置于此,便与日后的维护管理。平面布局上结合建筑形式,巧妙的布置游泳池,结合游泳池,通过木栈道和具有强烈现代感的不规则形状水景,来表现主题。游泳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游泳池底板是在车库顶板上面直接建起来,和地面有1.2米的高差,利用泳池的高差,在立面视觉效果上形成跌水,有无极泳池的效果,水景和、平台和建筑很好额融为一体。在铺装上直线和曲线的大胆穿插运用,极大的张扬了极简主义干脆利落的构成之美,加以颜色对比体现现代简洁的风格。在材料运用上,不做复杂的拼花图案,利用材料本身质感、纹理、色泽的对比和多样的铺贴形式,简约而富有变化。

(3)北区(疏林草地区)

这里以阳光草坪为设计特色,是人们日常休闲、聚散的空间。通过台地花园、园路、大面积草地、精致的雕塑等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使空间开阔中有细节,显得丰富、细腻。地面铺装清爽简洁,给人明快、现代的感觉,阳光茶座的设置使人有很强的参与性,园林小路蜿蜒于疏林草地之中,配以开与合、疏与密、掩与露的造景手法,做到植物配植点、线、面结合,集中分散有序、主次分明,使植物与建筑统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系统,使绿意在空间里荡漾,宛如四季流动的风景。

(4)南区(商业区)

该区域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重点,由三栋建筑围合而成一组商业体,底层全部是商铺,上面是小户型公寓,该区域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同时也是禅城区的一个商业活动中心。商业街是人流活动聚集的地方,整体采用简约、现代的设计手法,营造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满足人们购物、休闲的需要。商业街以铺装为主,配以特色灯柱、植物、灯光等元素来烘托商业氛围,在色彩上以黑、白为基调,通过时尚的、导向性极强的直线铺装组合手法,来表达现代风格主题。中庭设置一水景,以自然面的中国黑条形石材有致摆放组合而成,每块石材都是独一无二的规格,通过设计师在工厂现场指导加工而成,整体显得精致而富有韵味。精致的水景至于镜面水中,和建筑倒影相呼应,形成一副美好的画面。水景后面一副矮景墙,配以跳跃的涌泉、层次分明的绿化、阳光茶座,形成整个商业空间的亮点。在细部处理上用不锈钢收边,显得更加的简约、现代。局部设置现代风情的雕塑、花钵,提升整个空间的品味,配合错落有致的绿化种植,营造浓郁的商业氛围。

5、绿化配置

绿化配置是园林设计不可缺少的不部分,按照总体规划布局,结合硬质景观,以自然曲线和丰富的形态变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设计原则,配置具有四季变化的植物空间。在入口以细叶榄仁对称的处理手法,加强了通道的仪式感,配以下层自然形态的开花植物,软化整个空间,也起到烘托售楼部开盘的热烈气氛。园区内采用自然式种植,结合疏朗的草坪活动空间,形成有收有放、有疏有密的园内绿化空间。同时灌木色块的大胆应用,显得干净利落,更好的体现设计主题。色块放样需结合景观道路线形和绿地堆坡,及景观空间鸟瞰团效果进行布置。灌木品种采用红继木、黄连翘、日本星花、驳骨丹、大红花、亮页朱蕉等品种,根据叶色、叶形、花色等进行协调搭配,形成线性自然流畅、饱满,富有层次感的大色块。在草坪、草花地被和灌木色块上种植大规格的灌木球,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形态,以每个品种三、五个为一组种植,以不同的花色、叶色疏密配置在草坪空间,形成点缀观赏效果。大堂入户口,是人们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故此在绿化也做了重点处理,每个入户口布置一棵景观树,如:水蒲桃、鸡蛋花、柚子、香樟等,起到很好的导视作用,中层配以红继木球、桂花、海桐球等,加上下层地被,整体构成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的大堂入口景观绿化空间。

6、结束语

保利天玺花园是个现代、时尚的商住综合体,园林设计根据“现代、时尚、自然、艺术”的造园主题,推敲水景、植物、构筑物等各因素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水景的巧妙运用,植物的合理搭配,来体现高尚、休闲社区文化氛围,创造一个具有独特的可识别性的住宅区小区。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区公园;园林;设计

Abstract: Residential District P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idential area is now an indispensable, create green space, landscape elemen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esign of different scale residential park, 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ark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快,人民越来越重视居住区的绿色空间: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自然融于居住区,住区融于自然。现代城市居住区,通过调整人与绿化环境的关系,使住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居住小区。

一.居住区公园的认识

居住区公园是为居住小区居民就近服务的居住区公共绿化地,作为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城市的“生态系统”。在居住区总体规划中,居住区公园一般布局在居住小区中心地带,而积在4000 m2以上。作为开放式的公共绿地,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锻炼和社交的户外活动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居住区中,居住区公园是体现楼盘主题的不可缺少的元素。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相比其它分散绿地,居住区公园绿地拥有大而积的集中空间,可以从基质、廊道和斑块等方向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从景观创造的角度看,居住区公园多位于居住区重点区域地带,而视野好,可以运用丰富的园林景观来营造开阔舒适的体闲空间;从社会活动角度而言,可以安排集中的成规模的运动设施和场地,有利于举办室外公共活动;从心理层而言,在高密度的城市住区里,大面积的公共绿州则成为放松精神、体闲交往的场所。

二.工程项目实例分析

居住区公园往往被安排在居住区的中间或入口位置,与商业服务场所、公共活动设施结合在一起,形成居住区内最具活力的场所。要协调好景观序列、户外交往空间系统、绿地系统、健身和休息设施系统等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建设规模不同的情况下,居住区公园的面积、位置、性质也不尽相同。下面以某市的几个居住区公园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

2.1 规模较小的居住区——以某亭园为例

该亭园位于某市区内,该项目占地面积1.8万m2,绿化率达到 38%,由13幢12层高电梯楼围合而成,取岭南传统民居建筑青石砖墙、琉璃飞檐的古雅特色(图1)。首层架空层营造成休闲长廊,层高达 4.8m,以岭南独有的骑楼建筑为原形,配合园椅、小品等(图 2)。小区公园空间采用古典建筑的轴线对称设计及围合式传统布局,以中央水景为核心,沿东西和南北两条轴线自然形成的水、石、花三大主题中庭景观通透相连;曲桥贯穿、荷搪小溪,玲珑叠石点缀园间(图3);天台花园和绿色挡土墙组成茂盛的立体绿化网。小区园林景色连贯相融,空间视野一收一放移步换景。小区人流量大,因面积所限,小区公园没有设置明显的功能分区,主要功能是给居民提供短暂的室外游憩和交流场所。

图 1 岭南风格园林景墙图 2 架空绿色休闲长廊图 3 荷塘曲桥

在城市闹市区建设的楼盘,营造大规模的绿化就要考虑建筑与绿地、绿地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统一,只能充分利用地下室、屋顶、架空层等空间。这样既提高了住区绿化率,又能缓解住区高容积率带来的拥挤感。

2.2 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以某市区花园为例

该花园地处市中心城,占地面积8万m2,13栋高层建筑围合而成一个居住区,目的是营造一个南国热带园林小区。小区绿化率42%。小区公园面积约1.8万m2,布局为向心式,绿地营造的半圆形中心花园面积达1.8万m2,位于小区中央,是居民主要的室外活动场所,围绕中心绿地辐射状安排的4个主题组团绿地则建于地下室混凝土顶板上。中心公园以游泳池和林荫休闲广场为中心,围绕游泳池和广场安排小径、健身步道、儿童游戏小广场和各式景观设施和建筑小品,既精致又丰富(图4)。同时充分利用小区地下室顶板安排了较多的绿地和活动空间,将 4 个组团绿地分别设计为春园、夏园、秋园、冬园、儿童游戏区、健身区、安静休息区,解决了休息、交往和运动空间的问题(图5)。

图4花园全景图 5秋园游憩区

居住区占地面积的扩大,一方面为多样化设计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又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营造综合的、完善的户外环境系统,包括休闲、运动、健身、交往、自然认知等功能。

2.3 分级明确,规模大的居住区——以某市区为例

该市区有山地开发,占地80万m2,主要建筑群体有别墅、小高层、高层公寓。居住区绿地面积很大,绿化率达68%,借助起伏错落的地势,缔造了、山、园、湖、岛、的立体景观(图 6)。公园内的汇景湖水面、山顶建有小游园、中央风情景观长廊、街区庭园、架空层花园、疏林草地、高尔夫运动场地和会所、游泳池一起构成了居住区的开阔空间,充分营造出自然、清新的居住环境。绿地面积充裕,使得各项设施的安排也变得可能,设计师细致地考虑了各种形式和各种层次的环境空间,散步、游憩、运动(比如慢跑、晨练、高尔夫等)、交往等(图7)。居住区各种类型的公园绿地和丰富的植物品种,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成为儿童认知文化和自然的课堂。居住区集中设置的健身设施,不仅为居民健身提供场所,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作用,适宜的健身环境能够促进邻里交往,使人们得到归属于集体的崇高感,相互关心、沟通的信任感。

图 6汇景湖图 7 园内的高尔夫运动球场

在该居住区中,先期建设的汇景湖面积达2.8万m2,是整个小区公园的中心绿地,但经过调查,小区后期开发的某山组团、该景组团居民却因为距离太远,闲暇时间较少到汇景湖游玩,因此中心绿地如果面积过大,或者离居民较远时,往往失去它的控制作用,使居民难以参与活动。在居住区规划中,中心绿地的面积不能盲目求大,而要仔细考虑中心绿地在系统上对各个区域组团绿地的渗透,对居住区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中心绿地的规模效应和吸引力,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三.对居住区公园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我国的居住区园林建设主要经历了“绿化——景观——情境社区”三个发展阶段,居住区公园绿地的观赏性、艺术性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应该是第一位的。居住区内公园绿化,应在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达到使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和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居住区公园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生态化

居住区景观开始寻求设计的实用性、休闲性和绿色性,更多地转向生态化发展。以生态设计为基本理念,合理规划人工景观,融合自然景观系统,使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从主观意识转化为形式、功能、思想的和谐统一。

3.2 地域特征

设计结合自然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是近来居住区公园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孤立地看待居住区环境,而是将其置身于城市大环境中,开始在地域文化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小区的园林景观来体现、延续地方历史文脉。

3.3 人性化

居住区公园设计要充分考虑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健身场地、文化娱乐场地、户外教育科普场地以及户外交往场地等场所安排各种设施。因此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着重强调活动场地的人性化设计,同时因地制宜地设置休闲舒适、交流互动空间。

第11篇

关键词:海门 滨海新区 物流园 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位于南通海门市东灶港,根据东灶港岸线规划和和滨海新区规划,海门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用地规划范围为东灶港新闸两侧的围垦东区、围垦西区和围垦东区尾部沿海大道至沿海高等级公路间用地,规划用地面积约9.47平方公里。

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抢抓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层面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期,依托海门滨江临海的优越区位条件,以服务支撑海门市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布局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优化发展物流业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打造现代物流业成为海门重要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推进滩涂开发建设,加快港口、物流、产业和滨海新城的协调联动发展,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的规划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图1 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地理位置图

2 规划原则

(1)符合《南通港吕四港区总体规划》[1],结合东灶港作业区的特点,明确港区后方用地的功能及发展方向。

(2)充分利用滨海新区自身的区位、交通、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和港口条件等方面优势,打造港口物流、滨海观光、生态旅游、现代工贸和渔货集散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3)充分利用通吕运河、东灶港深水码头和临港高等级公路等交通平台,大力发展内河运输和水水中转[2]。

(4)规划区路网和地块的划分应充分考虑港口物流运营和相关企业落户的要求及特点,既满通出行的需求,又应符合港口物流企业用地的要求,同时还应努力降低市政设施的建设投入成本。

3 功能定位

海门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的功能定位是:依托滨海新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以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为核心,重点发展为临港重大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撑配套的临港物流基地;依托集聚区特色产业发展,为生产制造业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物流基地;充分发挥物流园区布局集中,用地节约,经营集成,功能集约,产业集聚的优势,将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建设成为江苏沿海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务基地。

4 发展需求预测

4.1港口吞吐量发展分析

南通港吕四港区有大量的优良岸线,并且陆域纵深资源丰富,适合工业的发展。港口与产业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区的项目进驻和产业发展推动港口吞吐量的增长;而港口的超前建设,也将加速产业的集聚,进而推动吞吐量的进一步发展。本次预测根据不同阶段港口发展愿景提出2015年、2020年、2030年吞吐量发展水平。根据对临港产业和后方企业发展需求的预测分析,预计2015年、2020年、2030年港口吞吐量产生的物流量将分别达到200万t、450万t和1000万t

4.2海门市产业规划分析

4.2.1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海门重点实施了“三大战略”,即“面向世界的大开放战略、面向上海的大接轨战略和面向市场的大调整战略”,特别是依托临近上海、沿江靠海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全市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机械冶金、电子通信等支柱行业。

4.2.2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调优结构、调高层次、调大规模为原则,以重型化、高新化、集聚化为方向,逐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家纺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

4.3本项目规划物流量分析

由于目前吕四港区还处于初步开发状态,物流园港口物流量大部分还是以产业发展产生的物流量,以后随着港口的发展,港口吞吐量发展对本项目产生的物流需求在本项目总的物流量中比重将逐步提高。

物流园通江达海,集疏运条件良好,并且加工业也是滨海新区的支柱产业,对集疏运条件的敏感度非常高,物流园区还有一定的政策优势,所以物流园对各加工制造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预测至少40%以上的货运量会进入本项目,远期随着项目用地的限制,比例可能会有所减少。另外剔除产业物流量和港口物流量的重复计算部分,预计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滨海新区产业发展为物流园带来的物流量分别为300万吨、550万吨和900万吨。

综合以上分析,确定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物流需求为500万吨、1000万吨和1900万吨,如表4.1。

5功能区划及用地布局

5.1主要功能区划

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规划面积947.30万m2,按功能组团划分为六大基地,即临港产业基地、港口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综合服务基地和保税物流基地,其余分别为港口用地、生态旅游用地、居住用地、预留发展区以及公共绿地。

图2 海门市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布局规划图

5.2用地布局

(1)临港产业基地

位于园区围垦西区,根据滨海新区规划围垦西区将重点发展以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产业、电子与通信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机械、冶金、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临港产业。规划用地面积为129.83万m2。

(2)港口物流基地

位于园区围垦东区,主要功能是大力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仓储、分拨和城市配送,并通过省际铁路、公路和内河将货物配送至周边省市的客户;随着东灶港口岸开发,进行国际分拨,促使跨国采购商、物流商在此设立采购与配送中心,将国外、国内采购的货物以完税状态集中到该基地内,并可进行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计量、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具有商业增值的辅作业,然后再通过物流配送集中送至终端客户。基地用地面积为86.88万m2。

(3)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

位于园区杨公堤两侧,用地面积为33.90万m2。其功能是为以新材料产业、船舶修造产业、环保设备制造业、航空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

(4)商贸物流基地

该基地位于园区南部,紧临临海高等级公路。基地可开展商业、国际会展、商品展示和交易、专业批发等物流延伸服务。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商贸物流中心用地面积为12.11万m2。

(5)综合服务基地

综合服务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园区的行政办公地,包括“一关二检”等相关口岸机构、行政管理和入驻物流企业总部基地等机构的办公地。

并为园区办公人员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包含公寓、宿舍、超市、活动区等设施。

综合服务基地用地面积为8.21万m2。

(6)保税物流基地

该基地位于园区围垦东区的尾部,包括保税监管仓储区和口岸联检用地。

保税物流基地主要功能是对经沿海港口进出境的货物,提供一关二检等口岸服务功能,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功能,可减少办理进出口手续,提高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是东灶港口岸开放后重要功能补充,基地可根据区域内保税监管物流的需求分步开发。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保税物流中心用地面积为23.77万m2。

6 结语

海门滨海新区港口物流园是海门市滨海新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园的发展将极大促进新区相关产业的联动和共同繁荣,本文结合物流园的区位优势、港口自然优势以及集疏运条件,对其进行了较合理的布局规划,充分发挥了物流园的集聚优势和产业带动功能,物流园必将成为江苏沿海重要的物流中心和物流服务基地。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校园改造;规划原则;景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园绿化、美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所大学风格、面貌的体现。独具特色的校园绿化能够很好地表现一种校园文化内涵,能够代表一所大学的风格和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学校的校园绿化也需要不断创新,大胆革除那些已不合时代要求的落后内容与僵死的形式,进一步发展优秀传统与现代内容相结合的绿化形式,改变过去的邪种“封闭式”绿化为“敞开式”绿化,使其符合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一、校园规划原则

(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人们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划分空间,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体现大学校园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二)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人为本,体现个性,重视安全与环保。学校建筑重视节能设计与校园无障碍空间的配置,注意节水和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体现校园生态环境艺术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以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二、校园绿化格局的不足

由于不同时代对校园绿化的要求不同,校园绿化的风格也不同,过去校园的绿化格局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一)绿化有余,美化不足。现在的校园,校龄不过十年,但是到绿化普遍树木过多。到处郁郁葱葱,绿化有余而美化不足,已经对校园及宿舍的使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教学楼前后种植的几排高大乔木遮挡光线,致使教室内阳光不足,通风不良,阴暗潮湿,影响学生学习。

(二)老化有余,朝气不足。虽然种植年限很短,速生树木、花灌木、绿篱已日趋老化,生长不良,病虫害多,花期变短。绿篱生长过高,下面老叶脱落、干枯,失去了应有的观赏价值。那些病弱、桔老、杂乱的树木形状与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形象格格不入,生长不良的树木也失去了美的价值。

(三)平面绿化有佘,立体绿化不足。由于校园用地充足,绿化面积较大,常在较大的平面内种植低矮植物,立体绿化被忽视。而随着建筑占地的扩大,绿化面积日趋缩小,校园内的平面绿化已显得过于单薄狭小,迫切要求增加立体绿化。

(四)封闭有余,开敞不足。校园的树木,绿篱经过多年的生长,起初整齐、美丽的绿地内挤满了乔木、灌木,不仅减少了学生的活动空间,而且也缩小了人们的视觉范围。这种拥挤、封闭、呆板的空间易使人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精神。

(五)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校园大多采用几何状绿地布局,绿化树种大多采用常绿的松柏树种,这种格局显得过于简单,缺少那种效法自然,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意境,易诱发人们消极情绪的产生。高校的主体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青年学生,他们的思想活跃,开放意识强烈,积极向上。他们所要求的学生生活环境也不再是那种封闭、循规蹈矩的大学校园,他们向往的是自然、疏朗、 开阔的活动空间。我们的校园绿化必须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如何依照艺术的原则,制定符合美学原理的绿化改造方案,为在校大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已是各高校校园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校园绿化改造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总体规划是校园绿化工作的指南,新建校园一般都有与校园总体规划相配套的绿化原则,而老校园由于岁月推移,绿化改造比新建校园绿化难度更大。在老校园的绿化改造中除应遵循“师法自然,因地制宜,艺术造景”等一般原则外,应根据其特殊性,遵循以下原则:

(一)设计简单,易于管理。在高校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时必须结合学校绿化的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改造区域的地理环境、周边环境以及是否适合师生学习、娱乐、休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必须考虑以后的维护与管理。由于高校受绿化经费、绿化队伍的限制,绿化设计应简单易行,便于绿化后的维护与管理。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取“改管并举”的方法,改好一片,管好一片。学校应专门组建一支绿化养护队伍,对现有的绿化单元认真做好管护工作,保持和提高绿地的观赏价值,更好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二)保留大树,改变地形。由于绿化率以及绿化模式的要求,种植了很多的树木,起初整齐,美丽,随着树木的长大,就显得树木过于拥挤,透视性不强,这样就造成了远看郁郁葱葱,近看杂乱无章的现象。

(三)增设景点,提高内涵。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播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任,因此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要重视“精神环境”的塑造,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美好精神风貌的育人环境。结合校园的整体布局,根据“合理安排、突出重点、建有特色”的原则进行景点建设,并达到“寓教育于景物之中”的目的。如松、竹、梅配植为“岁寒三友”,种植一片梨花形成“梨花伴月”的意境。也可在学生毕业前出资出力共建景点,体现毕业生“真情留母校,才华献社会”的可贵精神,激励在校学生“以校为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四)循序渐进.推陈出新。校园经十年的绿化,大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和高校的精神风貌融在一起,成为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精神上的模式,特别是在老同志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所以校园在绿化改造过程中,应忌动“大手术”,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校园本来的风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局部修整,慢慢改变原来的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东西。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校园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师生观念的转变,审美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学习、生活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校园绿化需要更新观念和手法,推陈出新。在设计中开拓思路,大胆刨新,提高艺术水平;在管理中应运用新科学、新技术对绿地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植物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