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

时间:2022-08-25 22:0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安全培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安全培训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培训;安全意识;煤矿事故

1、引言

煤矿安全培训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对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重作用。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煤矿安全培训,但近年来一些煤矿接连不断地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吉林省通八宝煤矿瓦斯突出事故、贵州瓮安煤矿透水事故、湖南邵东煤矿爆炸事故等,伤亡严重,影响极大。许多事故都是因为安全意识的淡薄和缺乏造成的,因此,强化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真正的把煤矿安全工作做好。

2、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的现状分析

2.1安全培训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设备早已普及,煤矿生产条件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的安全培训中,大部分还是以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上级安全生产文件为主,在内容上多呈静态展示,授课讲师照本宣科的宣读,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甚至会引起参训人员的反感,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2.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无针对性

我国没有限制煤矿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因此其素质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有调查显示:我国煤矿行业一线的从业人员大多有农民工组成,整体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生产技术培训,且其接受培训能力较差,也具有一定流动性。但是对于这些人员的培训跟高素质的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一起培训,毫无针对性,就不会达到预期效果。

2.3对改善工作,提高安全意识效果不大

目前许多煤矿企业只是单单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得不培训。不考虑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素质,使员工产生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思想,没有相应的培训奖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资不和培训效果挂钩,不和安全事故挂钩,导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于安全培训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不能使安全培训从“要我学习”转到“我要学习”,使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大大降低,这是许多企业安全培训看不到好效果的原因,也造成了煤矿企业安全培训资源的浪费。

3、在煤矿安全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的措施

煤矿安全培训工作需要硬件软件同时发力,硬件指物质方面即安全培训中的一些设备设施和物质奖励。软件指精神方面即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们对安全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3.1直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改变以往的讲师读、员工听的陈旧模式,变为更加贴近实际的直观教学。可先由安全培训讲师集中讲解入井须知,然后待员工们下井参观,之后讲师边走边讲解,让员工们感知井下的实际现象,先对井下作业现场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讲课,员工们更容易接受,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

3.2建立安全培训奖励机制

在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之后,为了激励员工们更加重视生产安全,可以举办技术考核、仿真模拟和技术比武等小测试,对于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组织有关安全方面的演讲比赛和知识比赛以及歌咏比赛等活动,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能够寓教于乐,使安全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设立“安全生产标兵”等称号,每个季度,对于一直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出色的员工给予表扬。

3.3采用典型案例分析

其实不管有再好的教学模式,再诱人的奖励机制,只有员工自己在主管意识上愿意进行安全实践才能够真正的起到作用。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让员工们主动履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则需从他们的安全意愿入手。一旦员工们有了安全意愿,就自然会端正对安全生产的态度。这就需要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最好是采用本矿或相邻煤矿的事故进行教育更有说服力因为这些案例就发生在员工们身边,更加熟悉,更具震撼力和说服力,使员工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同时,还可以请一些事故案例的相关人员如伤残员工或家属“现身说法”,听着他们讲述伤残后如何痛苦,家属讲述亲人如何死亡,死亡后给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困难和悲痛,也可以用一些事故现场的影像资料来感化员工。让员工们自己想象,如果自己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事故发生,会对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这会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家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就有了“我要安全”的意愿,进而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大大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4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

企业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需要长期的投资和人才建设,但对于一些小型煤矿企业来说,可能人才和资金的不足,不能够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这是就可以与一些专门的安全培训机构合作,委托培训机构来为员工作安全培训,一方面能为企业减少一些资金投入,也能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好的安全培训服务。煤矿企业用过与安全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使培训机构深入到井下,更细致的了解煤矿企业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带到课堂上去,告知给培训员工,减少员工的工作适应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创造效益,实现煤矿企业、培训机构和员工的共赢。

4、结语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它、尊重它。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企业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牢牢记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逐渐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只有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真正树立安全生产的主体意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增明.再论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07).

[2]安培源.浅谈如何在煤矿安全培训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J].价值工程,2013(19).

[3]张淑美.浅谈煤矿安全培训教学之现状及其改进措施的思考[J].神州教育,2012.

[4]翁启德.浅谈如何改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J].科技信息,2013(17).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 培训方法 提升 培训效果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引言

众所周知,煤炭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对于煤矿生产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纵观这千百次煤矿事故,我们发现除了少量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事故则是因为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真可谓“违章”猛于虎。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出现,给煤矿职工带来新的问题,煤矿的安全生产也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创新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促进职工安全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对煤矿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对煤炭企业来说井下环境十分恶劣,工作面条件相当艰苦,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高的安全操作技能。但现实中,愿意从事井下重体力劳动的人却很少,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脑子灵活的人都不愿从事井下工作。尤其是一线和一些重要岗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导致一些安全装备不能充分发挥功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某矿一线职工的文化程度,高中或技校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初中文化水平的占职工总数的70%左右,小学或文盲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要解决这一现状,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教育方法必须有所创新。为此,笔者结合矿井实际,从以下四方面探索教育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效果,以促进矿井持续稳定发展。

1.直观形象教育培训法

直观形象教学是通过现场、实物或模拟演练,迅速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使学员有一种身临其境、课堂与现场零距离的感觉。这种培训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其特点和作用:一是具有形象直观性,它解决了深奥理论难理解的问题,还解决了培训内容抽象空洞问题;使学员寓教于乐,迅速掌握学习的内容;二是培训具有针对性,它可以根据工作或生产实际情况,突出组织某一个方面的培训,还可以灵活的选择培训项目;三是具有实用性,能加深认识,特别是能弥补一线职工文化水平低、基础知识不足的缺点。实行形象直观教学理想的做法是,先集中讲入井安全常识,然后由教师带领下井参观,边走边讲解,让学员了解井下环境,即对现场各方面有一个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学员接受井下知识。参加安全培训的学员,由于其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不同,因此其认识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较大差别,而模拟现场培训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顶板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矿山井下安全管理重点,许多顶板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支护质量差。因此在现场讲解支护受力情况时,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加深理解提高支护质量的重要性。

为了搞好安全培训工作,提升教育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大部分煤矿都完善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操作实验室和模拟工作面。在实际培训时,首先进行入井须知教学,井下各种巷道、支护形式、安全设施、电气设备等均采用图片进行多媒体教学;其次带领员工下井参观学习;然后由老师带领学员到操作实验室进行实物操作教学,让学员动手操作直至熟练掌握;最后组织学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培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员们也能顺利地通过培训考试、考核,从而使学员达到安全上岗的目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

2.安全警示教育培训法

2.1 利用安全教育展室来教育职工

安全教育展室是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的重要阵地,也是对煤矿职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场所,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展室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素质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还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事故、促进矿井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安全教育展室担负着开展日常性的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承担着让在职职工和新职工学习安全技术适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任务。发挥安全教育室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职工观看安全教育室的电视、录相、幻灯、投影、图片等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料,特别是通过安全教育室展出的典型事故案例图片及实物能使职工受到深刻的教育。通过一幕幕安全事故的真实再现,能使职工感觉到身上的安全责任重大,增强安全责任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安全教育展室展又能为每一位参观的煤矿职工敲响了安全警钟,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安全的自觉性,形成我会安全的积极性,增加了我能安全的主动性。只有不断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法,提升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努力提高职工自身综合素质,才能不断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增强处理紧急情况及对一般事故进行救护的能力,从而促进矿井的持续和谐发展。

2.2 利用职工身边的事故来教育职工

各区队要利用各种学习时间对职工进行事故案例教育,请职工上台讲安全故事、分析安全案例,总结身边或自己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也可以请部分职工到安全事故现场进行观看,让他们说说怎样防止事故发生,讲讲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样的警示教育才能引起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3.现场问考培训法

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开展新工人应知应会培训、岗位人员规程措施培训、机电维修人员设备原理及维修保养知识培训、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培训等,提高了职工隐患辨识能力、标准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结合井下问考制度,成立由教培中心、安监处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井下问考培训小组,分三班深入井下作业地点现场抽考,形成了“238”的现场问考培训法,即每班问考人数不低于当班出勤的20%,现场抽考提问不少于3道题,要求回答准确率不低于80%,促进了职工必知必会率的进一步提高。

4.榜样激励培训法

4.1 树立典型,宣传榜样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要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多媒体大力宣传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普通职工,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让他们切实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楷模,也要职工认识到只要安全工作做得好,职工生活会越来越好。

4.2 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

虽然近年来企业做了很多安人心、暖人心的事,职工也感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我认为,公司的亲情管理、人性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向前推进。设立“生日话安全”活动将对安全宣传教育起到较好的作用。工会在职工过生日时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召集井下职工在一起过生日。在过生日时,工会组织区队和职工家属等人员为职工过安全生日,或给他们送去纪念品,或给他们送蛋糕等,这些举措受到了广大职工的好评,促进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我们还可以对在十年内未出现“三违”或受伤的职工,对其进行重奖或张榜宣传。

5.结论

总之,煤矿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及时创新的,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为煤矿安全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第3篇

 

2010年,我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指示精神,坚持“三个并重”原则,紧紧围绕“两型三化”矿井建设和“四大”主题活动,虚心学习兄弟矿井“四五级联动”安全培训经验,借助培训体系贯标平台,不断完善措施,优化管理,真抓实干,注重效果,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培训任务,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全年全矿“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完成264期1564人,完成计划的105.6%;安全内培完成28期4147人,完成计划的117.9%;岗前培训完成9人;党员政治培训完成7期405人,完成计划的112.5%;继续教育完成3期106人,完成计划的100%;技能鉴定内部培训完成7期498人,完成计划的622%;管理认证培训完成1期60人,完成计划的150%。进而达到了全员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学员满意率100%;“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教师持证上岗率100%,专职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100%。2010年我矿保持了济宁市、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和安全培训先进单位荣誉;首次获得鲁西煤监分局安全培训先进单位;“235”培训方式课题获集团公司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山东省企业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主要认识和体会

(一)改善条件、优化环境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关键环节。矿对培训基地按照“保四争三”的目标要求,不断增加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薄煤层炮采模拟试训基地,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保证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全面推进、高位达标。

(二)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是搞好职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各项安全培训中,我们既遵循上级培训大纲要求,又突出我矿薄煤层炮采矿井特色,采取“235”方式与“6m”模式的全面结合,使各项安全技术培训适应了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起到了为安全生产、提高效益擂鼓助威、保驾护航的目的。

(三)领导重视、认识提高是搞好职工教育的力量源泉。今年,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矿充实了职工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使职教工作成为矿井总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

(四)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是搞好职工教育的组织保证。为保证职教工作的正常开展,重新聘任了20余名区队、科室业务技术骨干为安全技术培训兼职教师,使职教教师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学历达标,更加适应四、五级联动教学的需要。

(五)整章建制、严格考核是搞好职工教育的重要措施。矿重新修订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不断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各项安全培训“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同时,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以严治学,教考分离,实行动态的准军事化管理,学员的自治能力、执行能力、服从能力明显提高。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我矿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我矿狠抓了职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使之逐步达到“模拟教学现场化、课堂教学电教化、考试考核立体化”的现代化办学要求。一是狠抓了职校现代化办学设备的购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7.5万元新增计算机14台,教职员工达到了“一人一室一机”;投资4.5万元扩建了计算机教室,为全面实现“机考”奠定了可靠基础,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二是投资1.2万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1口,实行集中控制,专职教师所有课程实现课件教学;投资1.8万元更换了学生桌椅60套,投资1万元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8套,投资10万元粉刷装修了全部校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三是投资近200万元建设的薄煤层炮采实训基地和安全展室已初具规模。四是投资1.8万元购置了铁质书架22架,投资1万元购置铁质档案橱10组,图书阅览室、档案资料室明显改观。今年以来,校舍建设投资规模为建矿32年来的首次,为正规办学创造了齐全、规范、舒适、优雅的条件。

2.培训体系规范运作

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培训管理体系贯标要求,一是修改完善了本矿培训管理体系检查标准,认真组织了基层区队贯标运行情况内审,促进了基层区队业余规范化运作。二是教培中心利用自己设计的“每周一课”、“每日一题”备课记录、职工安全技术学习记录两个“一本通”,规范区队班组培训行为;利用办班资料“一清单”规范档案管理,使培训办班资料一目了然,防止了缺项漏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教培中心教师分工负责,每月下井或下现场2次,包保、督促、指导基层区队业余办学,认真开展论文评比、优质教案评选、学员评教、教师互评活动,教学质量大大提高。2010年,我矿组织教学课件评比2次,论文评比2次,对成绩优秀者分别给予了500、400、300、200元的奖励,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四是在执行程序上,所有培训都按照“需求确认——设计策划——实施培训——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改进”程序,规范运作。如:今年初,通过岗位能力差距确认,发现部分电钳维修工、泵站司机对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掌握不熟练,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就安排他们在机厂车间进行实物现场教学,解疑答难,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1

3.“一个学习”先行一步

“一个学习”即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精神的学习。根据上级党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部署,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每月不少于2次,起到表率作用;支部书记例会每月1次,起到引导作用;矿党校举办庆祝建党87周年党史党建知识有奖学习竞赛活动,673名党员参赛,起到普及作用;第三、四季度,我矿先行一步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轮训班5期285人参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以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外延为主题,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美德文化教育、合格员工教育贯穿其中,并将本矿安全生产、经济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做到了把目标讲明、任务讲清、问题讲透、措施讲通。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加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巩固,为矿井改革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突破。

4.“两项培训”超额完成

“两项培训”即“三项岗位人员”外培和全员安全换证培训。2010年,是我矿安全培训的“大年”。首先,落实了职工节后上岗安全培训,全矿2538人通过了岗前考试。其次,狠抓新工人安全知识强化培训,组织新工人安全脱产复训班4期,培训学员226人,为他们独立顶岗创造了条件。其三,为缓解工学矛盾,坚持有组织、有计划、长流水、不断线的培训方法,先后举办一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36人,生产班组长换证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321人,举办一般工种人员培训班10期、培训学员435人,共办理各种安全资格证件998件。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正规进行,促进了我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升级和安全生产作好周期的持续延长,矿杜绝了重伤以上人身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到12月31日连续安全生产980天;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夺得煤业公司“五连冠”。

5.“三个推进”卓有成效

一是“四五级联动”培训初显成效。制定了《北宿煤矿“四五级联动”培训实施办法》,按照典型示范、递次推进、培训一体、任务共担的原则,首先在采煤二区、掘进二区、机电工区进行了试点。教培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能,认真编制并实施内部培训计划和分解落实指令性培训计划;基层区队在选送人员参加各类内培、外委培训的同时,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井下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教培中心为12个井下生产区队设计了教师备课记录簿和职工学习记录簿两个“一本通”;创新了培训档案管理“一清单”。教培中心教师坚持每月2次的下井实习和生产区队的技术课督导,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持续攀升。二是技术比武开展正常。教培中心以“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区队班组和学习型职工”为抓手,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实现从单纯体力型向体力和智力结合型转变,以区队为单位组织了较小规模的电钳工、焊工、瓦斯检查工技术比武活动,选出技术能手13人。瓦斯检查工路庆斌在山东省青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4名的好成绩。三是继续教育步入正轨。为培养适应薄煤层炮采矿井专业技能人才,与职工大学联合办学举办的采矿、机电中专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今年年底106名生产区队班组长将完成学业,提高了生产骨干的学历水平。同时,紧跟集团公司“金蓝领”培训项目步伐,制定并实施了北宿煤矿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利用高、中级技能鉴定的途径,做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位一体,鼓励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2010年,全矿600余名职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创出历史之最;50余名职工获得学历奖励;60余名职工踊跃报考成人高考,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6.“四个确保”顺利实现

一是培训质量不断提高。按照“学习先进、独立自主、创新求效”的原则,以培训管理体系运行为载体,继续完善了我矿“235”安全培训方式和“6m”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自建了适应我矿实际的安全检查员、瓦斯检查员、爆破员、小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井下电钳工等19个工种的考试题库,安全知识抽考全面实现了“机考”,使之更加体现标准化、制度化、正规化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了安全培训和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训任务全面完成。按照“统一标准、强制培训、分级管理、教考分离、考核发证”的原则,根据四级安全培训机构的权限,及时足额的将“三项岗位人员”输送到三级以上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率始终达到100%。同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四、五级联动培训。各生产区队充分利用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二技术课、班前班后会等有效时间,积极开展“手指口述”安全技术培训,将安全培训重点任务落实到基层。教培中心教师和区队兼职教师在培训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职工表达、教师讲评、电化教学等“自助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关单位按时开展“每季一评”,抽查基层区队业余办学情况,奖罚分明、奖罚对等,为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三是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我们加大了职教硬件达标建设,四级机构三级配置,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设备、场地,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增加了学员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四级安全培训机构高位达标、动态达标。四是考核监督全面到位。我们修订完善并认真实施了《北宿煤矿职工安全技术培训管理规定》,确保培训场所、设备、师资、计划、经费“五个落实”,严把入学、考勤、课时、教学、考核、发证“六个关口”,使安全培训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富有成效。按照矿培训管理体系运行考核办法、评分标准,教培中心等单位每季对区队培训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奖惩。2010年我矿分别组织安全活动、技术课和“三违”人员“过三关”检查4次,培训管理体系贯标检查2次,安全培训情况抽考4次,按照以奖为主、奖罚对等的原则,进行了奖励和处罚。2010年,在职工培训方面,共奖励职工350多人次,奖励资金10万余元,处罚职工30余人次,处罚金额0.6万元。 2

三、存在的主要差距

在总结成绩及经验的同时,与上级要求及与先进单位相比,我矿在职工安全培训方面还存在以下差距:一是由于我矿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参加“机考”的难度也较大;二是由于矿办公场所集中调整、工业广场集中整治,安全实训基地建设没有按计划完成;三是安全培训领导力量薄弱,对基层指导的力度还不够到位,基层区队“四五级联动培训”还没有完全达到培训体系标准要求;四是安全培训计划对退休、调岗、调出职工把握不够全面,故造成部分培训计划有较大变动。

第4篇

关键词:煤矿;班组建设;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66-02

湖北宝源广得资源有限公司马河煤矿地处荆当盆地的东南部,荆当盆地是我省最大的中生代盆地和主要煤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煤炭市场的不断好转,马河煤矿的生产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班组安全管理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班组安全建设工作,滞后于煤炭企业发展的需要,这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班组是企业劳动分工中的最小劳动集体,是加强企业管理,做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例等最终都要在班组里落实;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一系列安全措施、控制措施,都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员工具体实施;设备设施都要由班组员工去正确操作和维护。总之,整个企业要靠班组来维持正常运行。所以煤矿安全发展的重点在于实现班组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1 马河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不足

1.1 班组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整个煤矿企业的作业环境的危险性程度高于其他大部分企业,且对员工的教育水平要求不高,以致煤矿基层员工主要由农协工组成,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健全班组安全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

1.2 班组长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一是班组长的文化水平不高。班组长文化素质不高会影响其在生产过程的领导地位,阻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班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够。除去文化素质,班组长组织协调能力的高低占了安全生产的很大一部分,班组长组织协调能力不强,将无法培育班组的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全员协同生产。

三是班组长的业务能力不强。有些班组长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自身业务能力不足,无法查出事故隐患,也制定不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影响了班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班组长的执行力不强。班组是最小的基层组织,班组长是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班组相关的安全工作由班组长来落实,而马河煤矿现状是班组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还停留在口头上,相关措施没有有效地执行,给安全生产造成了隐患。

1.3 班组工作缺乏自主管理意识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和以往的生产经验,班组一直属于“被动式”管理,习惯了严格遵守上级的安排,很少或没有自主管理的意识,这样一来现场出现紧急情况时,班组习惯性的向上级汇报,等待决策安排,在等待上级决策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班组长作为直接的领导者和调度人员应加强班组自主管理意识,在紧急情况下决策的权利,危机人身安全时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的指令。

1.4 班组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重生产轻安全一直是煤矿企业的弊病,由于事故的偶然性,很多员工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意识的淡薄,给安全管理造成很大难度。为完成生产任务加快进度,或为方便操作,很多员工把安全规章制度抛于脑后,凭经验心理和侥幸心理违章操作,而违章操作的后果导致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1.5 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的根本性文件,指导并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安全规章制度并不仅仅只是一纸空文,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执行。马河煤矿现有制度要么是与班组的实际不相符,员工无法执行,要么是制度得不到相应的措施保证其执行,这些都是制度不完善的一个方面,造成了管理缺陷,安全得不到保障。

2 加强马河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措施

2.1 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是班组安全建设的第一步。规章制度是企业约束、指导员工行为的标准,让员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故障制度后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依据,使安全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建立和完善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员工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各项生产活动,是做好班组安全建设的基本保证。为此,要在企业实际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各项班组规章组度。

其次,在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要跟进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实施相应的措施保证制度的执行。为此,需要建立从公司到车间、班组的层层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体系,做到公司月检、车间周检、班组日检,对各项检查查出的隐患下达书面隐患整改通知书,规定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效果,同时验证整改效果,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中。进一步,对主动举报安全隐患或制止他人违章行为,避免了重大损失的员工给予专项奖励,并传达给全体员工,从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从上到下、从下至上的安全预防体系,防止事故的发生。

2.2 班组长以身作则建设团结协作的班组文化

安全文化是企业树立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形成人们自觉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班组作为基层单位,每一项管理工作最终要落实到班组,班组长负有领导责任,带领员工协同完成各项生产活动。班组长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工作经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这样才能给员工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班组长还需具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协同生产,培养出整体团结协作的安全氛围和安全文化。

班组长是建设班组安全文化的直接领导者,应根据班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员工凝聚力。可根据班组实际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张贴安全标语、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举办论文研讨等、事故案例告知与分析等活动。同时,加强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向员工灌输“自主管理、安全第一”的理念,让员工做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在班组内部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文化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长效机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2.3 开展有效的安全培训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进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预防或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同检查机制一样,安全培训同样是从上至下进行,新进员工必须接受厂级、车间级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培训。与工作直接关联最深的便是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由班组长组织实施,其主要教育内容是:工作环境及危险源;所从事岗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

在日常工作中,班组长的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班组长应组织开好班前会,交代一天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及注意事项,在班中随时检查安全生产动态,班后对下班进行交底,并对一天工作进行总结,记录异常状况原因及分析。

学习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的基础工作,但是安全培训要专注重点,各个班组情况有差异,加上培训经费和培训时间的考虑,由煤矿直接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效果不大。相反,应将安全培训的重点放在班组长身上。班组长是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员工的大部分教育来自班组长。同时,安全培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班组长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可以通过互帮互学、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企业应每年组织一次针对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前编制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内容和相关要求,培训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将培训结果纳入的班组长个人绩效考核。通过专业安全培训,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班组长接受培训后,在生产过程中以自身行为提醒员工安全注意事项,潜移默化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达到了班组长与员工安全技能的共同提高。

2.4 建立规范的考核机制

班组安全建设中首先应明确岗位职责,让员工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通过检查机制来追踪职责的落实,最后通过考核机制对员工履行情况进行奖励与处罚,这是整个的闭环管理。

建立规范的考核机制是班组安全建设的最后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考核机制要明确考核内容、奖惩标准,且安全考核与生产考核应同时进行。班组长、一般员工的考核应与班组建设情况、安全生产现状、工作业绩结合所在班组的经济利益进行,应公布考核结果并严格兑现。不仅仅只是针对班组进行考核,中层管理者及厂级领导要进行同等的考核,进而把班组的压力自下而上层层传递,使中层管理者、厂级领导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压力,达到责任、权利、义务的统一。这样,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全体员工共同进行考核,逐渐形成 “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工作氛围。

3 结 语

在煤矿里,绝大部分事故发生于班组,因此,做好了班组安全建设,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水平。在班组安全建设中,以班组长为龙头,建立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推行班组安全标准化作业,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坚持班组安全教育,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共同查找各类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为确保安全生产长期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崔政斌.班组安全建设方法100例新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 李锐.浅谈煤矿班组建设工作[J].煤炭工程,2008,5(06):15-18.

[3] 耿新忠.煤矿班组安全重在发挥班组长作用[J].中国员工教育,2010,7(5):23-26.

[4] 江广营.创建卓越班组的七种武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

一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以制度保安全

首先,要建立健全青安岗工作制度。在强化青年安全工作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年有方案、季有活动、月有安排”的工作制度,并且每年根据季节特点坚持开展青安岗各项竞赛活动。活动内容,具体划分为安全目标、基础工作、竞赛保证措施、安全宣传教育、青安岗建设、工作创新六个主要方面。同时,采取月检查、季考核、年度评比表彰的方式,促进青安岗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青年安全工作稳定、持续、可控、有效开展。

其次,是要把青安岗管理工作纳入企业行为。要对青安岗的责、权、利进行明文规定。通过对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深化,在此基础上要强化“支岗青安岗员管理制度、青安岗的主要任务、青安岗分岗职责、青安岗支岗职责、青工安全监督员职责、岗员临时执行指定任务的监护人及其职责、青安分岗长下现场制度”等各项制度,在全体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下,使青安岗工作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得到煤矿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重视和支持。

二 强化教育,理念引导,以宣传促安全

第一,安全生产重在宣传预防。团青组织要坚持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强化青工的安全意识。除利用报纸、板报、广播等媒介开展各项宣传活动外,还要创新地针对各时期的安全生产重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传活动。例如,收看各大安全案例警示片、征集安全笔谈论文、安全签字、安全辩论赛等。既让广大干部职工从血的教训中强化安全意识,又达到安全共鸣、心灵共震的良好宣传教育效果。

第二,广泛组织安全业务培训,提高青工的安全技能。团青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广大青工学习国家和企业各项安全制度、《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规程》,以及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不定期分析各个时期的安全形势;同时坚持每年及时举办青安岗员业务技能知识培训班,提高广大青工的安全技能。各基层青安支岗也要利用班前班后会进行相应的青工安全培训,通过分岗集中学习和支岗自行组织学习有效提高广大青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 加强考核,提高意识,以管理促安全

煤矿青安岗要把搞好青工安全生产作为共青团参与企业生产活动的切入点,加强了青安岗队伍建设,优化岗员队伍,并强化青安岗制度建设,广泛在青安岗中开展“学规程、比规范、查隐患、堵漏洞、抓现场、保安全”活动。使职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力争在青年职工中营造“安全生产、青年当先”和“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安全工作氛围,从而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减少违章事故的发生。内容如下。

第一,加强自查、巡查。各基层团支部,要不定期的组织青安岗员深入井下工作面及地面各个岗位进行检查,特别重点针对零点班职工思想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的时段,进行突击检查,在检查过程及时针对安全规程进行现场问答,对生产岗位违章、违纪的现象当立即指出纠正;对生产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给予指出并发出整改通知单,督促责任单位定期整改;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提合理化建议,积极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第二,强化互检、互查。互检互查主要参照青安岗工作考核细则考评内容,采取分组交叉检查的形式进行。对成绩突出的青安岗予以表扬,对工作不足的地方予以批评指正。通过检查,既看到成绩,又发现问题,为青安岗工作的开展取得经验。互检、互查活动形成基层支岗之间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工作方式。

四 发挥作用,开展活动,以实干促安全

第6篇

[摘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事故的致因理论的构建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提出了事故致因因素的经济学分析思路,旨在为煤矿事故致因研究与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煤矿事故;事故致因;模型;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53-04

1引言

煤矿安全问题在煤炭工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突出,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探求煤矿事故发生机理,分析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尤为关键、重要。事故致因理论[1]就是对大量典型事故致因进行分析、统计和归纳,提炼出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事故的预测预防,从理论上提供科学、完整的依据。因此正确掌握事故发生的机理,建立科学、实用的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国内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21国外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发展历程[1-3]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工人的行为。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和HWoods对大量伤亡事故数据进行了统计检验,发现工人中有些人较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Chamber和Farmer在1939年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把事故致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引起了很多争议。1931年,美国的WHHeinrich提出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事故与一系列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其中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种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并提出“多米诺骨牌模型”来加以形象描述,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多归因于人的缺点。Frank Bird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认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该理论能反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鉴于上述几种理论的考虑范围仅局限在企业内部,日本人北川彻三在对海因里希理论修改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事故连锁理论,该理论考虑了导致事故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已超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但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不再将造成事故的责任完全归咎于工人的人为因素。1961年JGibson和1966年WHadden提出并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该理论把各种形式的能量对人体的伤害归结为事故的直接原因。1969年,JSuny提出了瑟利事故模型,该模型以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为基础,认为在此过程中出现失误会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这些理论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发生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轨迹交叉”论流行起来,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两大系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运动轨迹的交叉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该理论重点说明人为失误难以控制,但设备、物流的故障可以控制。

22国内煤矿事故致因理论[2]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专家认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内因是生产系统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人、机、环、管中的不安全因素是事故的外因,内外因综合作用可导致能量意外释放并造成事故[1]。1995年东北大学陈宝智教授提出了事故致因的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将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物质看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限制能量措施失衡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2001年西安科技学院的田水承教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第三类危险源,即因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误、人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系统失衡的不安全因素,这三类危险源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联系。1998年何学秋教授提出了“流变—突变”(“R—M”)理论,并建立了该理论的物理、数学模型,能够很好反映事物的安全演化过程,描述事物损伤的微观变化机理。当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事故统计分析因果连锁模型[1],该模型着重于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其背景因素或深层原因(管理失误)。因此,应从管理和技术入手,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综上所述,专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这些理论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剖析事故的原因,为事故的预防和有效控制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以便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反复发生,确保煤矿职工的人身安全,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

3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的建立

针对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煤矿事故进行剖析和反思[4],以便明确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找出各种原因的层次和因果联系等普遍规律,从而构建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分析结果见表1~表3。

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对片帮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

遇难者在未闭锁刮板输送机的情况下,违章进入刮板运输机道检查煤机和刮板链,在刮板运输机开启后将其拉倒带入煤机。通过刮板运输机进入转载机、顺槽和大巷输送带后进入煤仓,1该矿密闭施工无施工联系书,致使施工人员对密闭规格和技术要求不清楚;

2在有瓦斯积聚的区域内进行电气焊作业,作业人员在瓦斯检查不到位的情况下违章施焊;

3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员工对瓦斯的危害认识程度较低,作业过程中缺乏对瓦斯的防范意识;

4危险源辨识不全面

管理失误1没有按规定安排专职瓦检员和专职安监员在现场检查和监督;

2技术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履行岗位职责,对于气割钢带的位置、标准、瓦斯检查标准等没有明确技术要求;

3日常工作安排和现场管理责任不明确

通过对以上典型煤矿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纳,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这些煤矿事故大多是由于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不安全的环境,或者由其中几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例如,哈拉沟煤矿“11·4”片帮事故就是由于工作面地质构造较差(不安全的生产环境),发生片帮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在工作前未对作业区域进行现场检查,没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片帮滑落而导致事故。再如,榆家梁煤矿“10·4”机械事故是由于在未闭锁刮板输送机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违章进入刮板运输机道检查煤机和刮板链(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因此,我们认为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其次,这些不安全因素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人员、物、环境的缺陷所导致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煤矿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能差、人员素质低、抱有冒险和侥幸心理等自身缺点,导致在作业过程中常会实施一些不安全行为,从而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再者,由于设备陈旧和老化、安全性能差、安全防护设施不足等物质方面存在缺陷,造成设备和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另外,环境方面的缺陷有生产作业面过于集中、照明不足、通风不畅等,导致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例如,寸草塔二矿“7·12”瓦斯爆炸事故就是由于作业面布局不合理,密闭内瓦斯局部积聚(环境的缺陷),作业人员在有瓦斯积聚的区域内进行电气焊作业,产生的火源点燃了泄漏的瓦斯,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伤亡事故。总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物质、环境三个因素的缺失导致了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安全环境的形成,并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所以这三方面因素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再次,煤矿生产过程中人员、物质、环境的缺陷并不是自然而成的,而是由于煤企在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不力所致。具体表现为:①对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使得职工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技能差、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薄弱,进而在工作中发生违章、违规作业;②安全投入方面的不足,导致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欠缺、陈旧、老化、安全性能差,易导致设备等处于不安全状态;③生产布局整体规划不合理,作业面、作业点设置不正确,导致生产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造成不安全的生产环境;④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疏于日常的管理和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⑤有关政府部门等监督管理机构对煤企的监督和管理不力,致使一些煤企能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前提下就组织生产等,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或根本原因[2]。

由以上详细分析与归纳,可以提出一种符合实际的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即管理失误是导致煤矿事故的本质原因,因此造成人员、物质、环境方面的缺陷,进而引起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在煤矿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事故致因模型,如下图所示,从理论模型中可直观地看出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强调指出,煤矿事故并不是要全部具备人、机、环、管四方面因素才会发生,可能是其中的两个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致,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32煤矿事故致因模型的分析

本节通过对上述模型中煤矿事故的各个因素进行详细阐述,进而能更好地理解并运用煤矿事故致因模型。

321本质原因

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中得知:管理的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外部管理两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是指煤企自身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的内部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主要管理内容包括: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②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③做好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遵章守纪和安全生产意识;④组织开展内部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安全事故隐患;⑤发生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并及时如实地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因此,企业内部管理失误主要体现为上述各项内容的不足和缺陷。企业外部管理由有监督和管理职责的煤矿安全生产部门对煤企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煤企的安全大检查,实施监督和管理,督促煤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

322直接原因

从煤矿事故致因模型上看,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环境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具体为:①职工的不安全行为指由煤矿职工发出的、可能引起煤矿事故的、违反标准操作规则和安全规程的行为。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煤企管理者重视生产,轻视或忽视安全管理,违章指挥;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低,安全生产知识匮乏,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技能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对安全生产存在侥幸心理,冒险盲干。②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配置的缺陷,或由于缺乏对设备等的妥善维护而致煤矿事故的状态。表现在: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生产和安全防护的需要;缺乏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检修或更新,导致设备等不能正常运转,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③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指可能直接导致煤企事故的自然条件和作用环境。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煤炭开采,容易受到瓦斯爆炸、煤尘中毒、渗水透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作业环境的恶劣指煤炭开采过程中作业点多、作业面广、作业线长、预见性差等。

323间接原因

煤矿事故致因理论中的间接原因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人员的缺陷、物质的缺陷及环境的缺陷。其中,①人员的缺陷指煤企中的所有人员自身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缺点和不足,如综合素质、心理状态等,具体有:安全意识淡薄、生产过程中存在侥幸和冒险心理;安全生产知识不足、技术素质低、紧急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责任感弱,工作粗心大意;过于自信,盲目行动。②物质的缺陷指煤企在物质装备方面的缺陷,包括生产设备投入不足导致的故障及安全性能低下;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配置不符合标准等导致防护能力差。③环境的缺陷指煤矿生产和开采所处作业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恶劣,例如井下作业易遭受顶板、瓦斯、煤尘、毒气等自然灾害的危害。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如表4所示。

33煤矿事故致因的经济学分析思路

迄今为止,大量学者对安全事故的研究由开始纯粹的定性分析逐步转为定量分析,但基本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的分析没有一个可行的经济学模型,也没有探索到真正适用的经济学原理[5]。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安全投入不足是最常见的导致事故的原因,本节试图提出用经济学的原理来剖析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机理的一种分析思路,即安全投入、安全事故发生率和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一种相互制约关系:增加安全投入,生产成本上升,降低利润,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减少安全投入,生产成本减少,增加利润,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能够增加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安全投入和利润最大化之间的平衡点,建立事故致因经济学模型,可以使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

4结论

本文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典型煤矿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着手,从煤炭专业技术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又尝试提出用经济学模型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职工的不安全行为、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安全的生产环境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原因,但导致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方面的失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统筹规划,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保证对策之间的整体性。因此在今后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需要逐渐完善出一些实用而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郝贵,刘海滨,张光德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

[2]韩斌君我国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3]国汉芬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赵永峰,王国旺,漆旺生,等中国神华神东典型事故案例剖析[M].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科技学院,2012.

第7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培养机制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F AUTOMATION MAJOR

Zhang Tao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matured by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er, contents, styles and effects of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aper especially expounds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organization relation and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useful significance for others.

Key words: Automation Major;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Cultivation Mechanism.

0 引言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校设置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七大门类学科,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安全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我校的自动化(专科)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3年升格为自动化(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自动化(本科)专业包括本科、专接本科、第二学位本科等多种本科办学形式,共有4个年级、20个班级,645名学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自动化专业被华北科技学院批准成为首批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编号:TS1Z214)。

本文就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的建立、运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 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1.2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体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1.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直流控制系统、交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的理论及其实践。

2.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方向教育课程三个方面的课程,每一方面的课程又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大部分。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

2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认真研究和借鉴以前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我们对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主要包括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开课时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分配、实验项目的设置、实践项目等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例如《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因实验条件的改善,将原教学计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调整为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二是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例如《自动化仿真技术》、《自动化组态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就是考虑到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突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和组态方面的教学而增设的。

2.2 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深化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外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推理,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得到合理的结论和推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掌握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但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响应。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3 教学手段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抽象的微观结构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扩大教学内容的有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此,作者进行了研究,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Vol.4,2007)。同时,该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论文的获奖证书如图2所示。

3 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

3.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校自动化专业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和改革。目前,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展、多学科综合、并具有安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主要包括:

(1)实验类:各类课程的附属实验课程。

(2)设计类:各类课程的课程设计。

(3)训练类:各类技能训练。

(4)实习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5)综合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2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工程训练平台

为实现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素质,我们认为,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

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成员的职称和学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学有所长,利用所长”的原则,使师资队伍成员不断进行专业方向凝练;推出“自动化专业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浓厚团队学术研究氛围。

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首先,立足于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丰富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以严谨务实、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在实验当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其次,利用实验、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图3为学生正在进行电动机PLC控制系统训练的过程照片。

3.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是要有相应的机制保证,二是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机制建设包括:分别成立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学校提供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经费支持等。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各种教学实验和研究实验;二是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图4为我校设置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室。

3.4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效果

经过自动化专业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良好,在招生、就业、考研、科技创新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

自2003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自动化专业的办学规模在稳步发展。近几年,每年的自动化专业招生计划均为210人,入学报到在190人以上,编为6个班级。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较高。特别地,自动化专业作为华北科技学院煤炭主体专业,着力突出煤矿安全自动化这一行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煤炭相关企业、为突出我校的安全生产特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仅在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河北省二等奖1项。图5为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激光识别智能车),该作品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考研情况良好,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前列,表1为近几年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情况汇总表。

4 总结与建议

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关系应为: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工程素质是最低要求,创新精神是最高追求,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6所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完成教育部规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学效果。

(2)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层次,加强实践基础能力培养。

(3)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训练平台,通过PLC工程实训项目和单片机工程实训项目等途径,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作、检验等步骤的全部过程。

(4)构建自动化专业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还应进一步进行改革、充实、提高、完善,以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的下一步改革思路是:教师提出更有难度的训练题目,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训练题目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潘玉民.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践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 薛鹏骞,潘玉民,张涛,等.煤矿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金刚,于涛. 本科实践性教学及其管理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

4 施步洲. 构建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6).

5 汪建华,俞贵邦. 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6 张涛,孟凡甡,张昔平,朱雄. 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专辑.

7 张涛,孟凡甡,薛鹏骞. 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3). (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 张涛,孟凡甡. 我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其特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专辑.

9 张涛,靳文涛,薛鹏骞. 丰富和完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华北科技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苗志全.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践探索[J]. 教育科学博览. 2012(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