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20:31: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园长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 键 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园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2-02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坚持以“科学开展园本教研、推助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此,我园开展了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研究活动开始之初,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本教研问卷进行调查、沟通交流,结合调查、交流结果以及幼儿园的现状,严格制定了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学习阶段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培训活动,逐渐使教师走上了自主学习、研修的快速轨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一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园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内容、方式及如何进行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很多教师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为此,幼儿园鼓励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引领,查阅、搜集大量的幼儿教育专业杂志,如《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关的内容,在年段教研小组研修学习时进行传阅和交流,在全园教师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及体会;还有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学习、查阅大量学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利用多种举措、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了何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具体分类及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科学方法等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种途径和方式补充了园本教研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通过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家引领、共同进步的研究阶段
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在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幼儿园深刻领会到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是搭建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有效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催化了园本教研的科学发展。在园本教研的起始阶段,幼儿园不断邀请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为教师答疑解惑、讲授要点,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学者对园本教研内涵的解读。专家们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加深了对园本教研活动及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认识,为语言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内省的实施阶段
(一)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园长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园长听课制度,进一步提醒园长要坚持深入班级中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教科研骨干制度,对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规程》、《纲要》精神,领会其内涵,并严格执行行动研究计划。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是幼儿园集体教研的确定者、参与者、倡议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变以往的“检查”为主为以如今的“研究”为主,抛弃“领导”、“内行”、“检查者”的身份,以积极的参与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明确岗位职责,带头参加研究,教研活动必到,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锐、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服务和信息帮助等。提高对幼儿园行动研究教研活动工作的深度关注,从内容确立、活动组织到各种条件的创设,都悉心、鼓励、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的研修活动,从而带动了年段教研组长、全体教师行动研究、踏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拥有了话语权,能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采取互相观课、议课方式平等地展开对话,园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考、认识、疑难、困惑,以积极互动的研究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师一起成长。开展幼儿讲述活动之处,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内容活动的组织方式枯燥、贫乏、敷衍、简单,于是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培训计划,加强个别辅导,采取集体备课、自主研修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发现幼儿讲述活动中存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再回归实践进行尝试,使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展,逐渐使老师们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师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发现: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时,会时常出现阻碍幼儿有效学习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制作的教学挂图等教学具是否丰富、精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幼儿完整讲述内容的水平;如果教师在幼儿观察图片顺序时,没有给予积极适当的指导,会引发幼儿在讲述时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幼儿出现跑题或过长的表述时,教师如果干预不当,会导致幼儿讲述缺少目的性等。这些问题经过梳理,由年段教研组在每次讲述活动教研后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共同交流,通过一课多研、行为跟进、同课异构、多课多研等多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组的教师成员利用多课、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观摩、交流、研讨,使教师对不同年段幼儿的讲述活动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组教师成员分成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中班语言讲述《神奇的大海》两套教学活动计划,分别由青年教师和经验教师进行执教。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研”的观课议课。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教师们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中不科学的设计思路,对活动中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研究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对师幼间的平等互动、幼幼间的相互动等进行科学评价,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然后,将两节活动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型教师再次展示,教研小组的教师们二次观课、议课后进行“二研”,即进行二次研讨、修改。活动后对比分析教学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尝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们通过多次探讨和学习,不断与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引起“共鸣”,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完整丰富的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新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方式,促进幼儿园坚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使教研活动真正走近教师,走进心灵,发挥了园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师群体互学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问题追问中逐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和探寻解决问题有效策略过程中助推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反思交流、共享经验的总结阶段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小组的同伴互助,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E S P”管理体系;园本研修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209-02
教育质量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借助优质的园本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成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园始终以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儿童要“做中学”,教师要“做中教”,教师与儿童共同在“做中求进步” 的观点为推进我园小公民教育课程实施和园本研修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我们认为“做”,就是要求教师立足问题、结合实际,体验参与、交流分享、注重实践,为此紧抓“家园同步小公民教育”的园本特色,逐步形成了“E S P” 湖幼园本研修模式。所谓“E S P”指的是体验(Experience)、感悟(Sentiment)、实践(praetice)的英文单词缩写,我们通过“体验·感悟·实践”的研修过程,凸显“体验享快乐,感悟有深度,实践重创新”的研修理念,带领教师积极投入到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研修活动中,推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了一日活动的质量,从而达到“Enrich scholoship”也就是“专业成就更加丰富”,使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1 架构“E S P”管理体系,保障园本教研快乐有序
1.1 民主开放的管理团队。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在专业引领下的全方位体验互动、感悟交流、实践分享的“E S P”管理体系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全体教师应成为管理团队的成员,人人都应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注幼儿园教研发展的脉络,关注同伴专业素养提升的步伐,为此形成了由领域研究教师——教研组——教科研室——业务园长——园长自下而上教学研究体系;由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级部教研组长——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使幼儿园教育管理功能和教学研究功能并行。园领导高度凝练的管理智慧和理论指导,再配合教师的个性实践智慧,形成了一种快乐、轻松地管理氛围,帮助教师研究解决了环境创设、课堂教学质量等实际问题。将管理者与教师这对原本的矛盾对立体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干部教师都纳入到园本教研管理工作中,构建起开放、民主、合作的研究型管理团队,实现了同乐共赢管理目标。
1.2 纵深延展的管理制度。制度是教学研究的保障。分析幼儿园园本研修的现状,我们逐渐完善了相关的教研制度,通过《亲子活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我园的亲子活动引向常规化、规范化、课程化,进一步发挥了亲子活动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作用。同时我们发现了亲子活动中的存在问题:家园双方活动地位不平等;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深度;作为管理者我们从制度的角度反思。
通过一轮一轮的反思、调整、实践、梳理,使我们的亲子活动研究制度更有深度、更具实效,提升了教师组织指导亲子活动的能力,总结出更优化的亲子活动组织策略,为管理者搭建了指导、评价的良好平台,引导家长走进课程、融入课堂不断探索出新的亲子活动指导模式,形成了良性的四方互动教育效应:即:教师“教” 家长、家长“教”教师、家长“教”幼儿、家长“教”家长,促进了我园亲子活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更好的发挥了ESP教研管理模式的价值。
2 实施“E S P”园本研修模式,促进园本教研高质高效
“E S P”研修模式倡导在体验——感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带领教师进入特定的情景,在快乐的体验中,迁移思考,感悟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智慧。
2.1 快乐初体验——自由开放的研修氛围。所谓体验,就是为教师创设一种适宜体验的情境,老师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形象的记忆和经验的迁移,让这种体验成为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片段,从而为教师的思考感悟奠定基础。
2.1.1 游戏体验。游戏不仅是属于孩子的,也是属于成人的。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操作性以及开放性和生成性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它在园本教研中的价值。游戏体验是我园教师最喜欢的教研活动模式之一。快乐的游戏体验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合作开启崭新的家园合作之旅,教师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利用已有经验反思建构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改变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1.2 形象迁移。具体形象的画面或实物最能引起老师们的共鸣,使老师们通过形象的特征,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引发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思考,生成一些有价值的理念,来诠释教学的策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老师们对教学中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实践、反思、梳理。
2.1.3 经典品味。为了引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将一个故事、一首诗歌、一段视频引入园本教研中,引领教师进行多元的解读,品味深刻的哲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2 互动思感悟——理性深入的思想碰撞。如果说体验是具体形象的,那之后的感悟就是逻辑缜密的,目的是使教师通过思考感悟,形成教师间有效的“合作探究式互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2.2.1 对话交流:体验之后,我们有目的地预设一些问题,引导教师进行探讨,或是根据教师在讨论中即时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来讨论。我们在教研活动中采取“三分钟发言制”,即活动前每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中在规定的三分钟内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活动结束时我们都要评选本次活动的“教研达人”,对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2.2 重温解读:在体验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理论、材料、案例等进行分析、解读。在理论的支撑下,运用知识经验重组的方式,拓展教师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力图用专业的眼光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考察和反思,去发现和了解,去讨论和诠释。
2.2.3 思辨冲撞:对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观点。我们为教师思维的冲撞、激荡、分享、交汇提供了平台,使教师们从不敢说、怕说错、说不清——敢说、能说、说得好;从不去想、想不出、想不到——愿意想、想得出、想得妙,其中给老师们带来的变化已远远超越了“讲”和“想”的本身。
2.3 聚焦新实践——立足问题的重点突破。通过感悟,老师们对研究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基于教师的需要,进行新经验的梳理和提升,在实践层面上,鼓励教师推陈出新,进一步丰富具有实效性的具体做法。
2.3.1 在日常困惑中研究实践。结合日常教学中老师们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引发教师运用团队的力量,积极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进行了理论的提升,设计制定了多种记录表满足不同教师观察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2 在拓展课程中研究实践。园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园本研修的基本要素,研修活动中,将实践的目光转向课程的拓展,是十分有针对性的研修。
2.3.3 在凸显特色中研究实践。我园的《小公民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亲子公民践行活动”为切入点,注重把公民素养的培养隐含在整个园本课程教育体系之中,邀家长与课程同行,帮助家长更好地转变观念,以更优化、更艺术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快乐发展,凸显了我园的教育特色。
我们的园本研修过程中之所以注重教研形式的创新是因为研修活动是植根于教师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希望每位教师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携手共行,同时不断更新、创造和总结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创建这些方式,不仅仅体现在一种形式的变更上,更是我们教师团队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一种整合和升华,提升幼儿园保教水平,促进幼儿最大化的快乐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长春 130024;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春 130024)
[摘要]为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园长队伍,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该标准的出台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设和管理幼儿园园长队伍、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培训园长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标准确立了园长应关注的六大核心工作领域与专业职责,具体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幼儿园园长培训课程应围绕园长的专业职责与实际需求,确定培训层次、目标、具体内容模块与实施途径。
[
关键词 ] 园长专业标准;园长培训;课程构建稿件编号:2015011600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幼儿园园长成长需求的培训课程构建研究”(批准号:14YJA880070)
通讯作者:王小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副主任,E-mail:wangxy@nenu.edu.cn
为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队伍,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2013年7月,教育部教师司委托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柳海民主任牵头承担《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接受任务后,经过短暂的筹备,中心完成了整个研制任务的顶层设计,成立了由3个团队、6个小组构成的课题组。这3个团队分别是指标研制团队、调查研究团队和专家咨询团队;6个小组分别是资料组、专业标准研制组、调研实施组、调研设计与分析组、秘书组、咨询专家组。2013年8月,中心正式启动标准的研制工作。整个研制过程包括现场调研、框架指标确定、内容起草与修改、专家咨询、后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的再修改等诸多环节。历经1年半的辛勤努力,十六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提交给教育部教师司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文本。教师司通过汇总多方面的意见,对标准文本进一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目前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建设和管理幼儿园园长队伍时、幼儿园园长培训机构在培训园长时有了重要依据,因此可以说标准的出台是一项奠基性与开创性的工作。
一、标准的内容框架
标准的主体内容架构,参照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内容体系,然后结合幼儿园的学段特点,从园长工作的三大范畴(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出发,确定了六大核心工作领域,具体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每个领域包含3个维度,分别是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专业能力与行为,共计60个指标。
斯佩克(M - Speck)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战略性思考)和管理者,每一种角色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任务和职责。与此相同,园长也应承担这三种职业角色。其中,领导者是进行“价值领导”,教育者是进行“教学领导”,管理者是进行“组织领导”。下面对园长工作的这三大范畴六大领域的核心思想与内容作简要的阐释。
(一)价值领导
价值领导是园长开展各项工作的灵魂,要求幼儿园的组织成员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意识,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价值领导包括规划幼儿园发展和营造育人文化两方面的内容。
1.规划幼儿园发展。
幼儿园发展需要有一个蓝图,而园长就是这个蓝图的顶层设计师。园长应该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科学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与功能,准确把握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分析幼儿园发展的历史传统、发展机遇(社会背景)以及诊断幼儿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凝聚多方智慧,合理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与监测规划的有效落实。
2.营造育人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文化包括显型式样与隐型式样,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园长应该重视幼儿园文化在价值引领、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幼儿园的文化建设,综合运用环境陶冶、思想宣传、制度规范、活动渗透等方式,构建育人文化,营造精神家园。
(二)教学领导
教学领导是园长工作的重心所在。园长首先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而且能够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学领导包括领导保育教育和引领教师成长两方面内容。
1.领导保育教育。
领导保育教育是幼儿园园长的中心工作,园长应该坚持保教结合的基本原则,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熟悉环境创设、一日生活、游戏活动和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知识及方法,科学指导实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教育规律的保教活动,积极推进幼儿园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深化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引领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成长是办好幼儿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关键。园长应重视立德树人,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在此基础上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方式与不同层次的扶助措施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园长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
(三)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是实施价值领导与教学领导的重要保障。为保障幼儿园发展规划的有效落实,保育教育活动以及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园长不仅要做好内部组织管理,还要协调好外部关系。组织领导包括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内容。
1.优化内部管理。
幼儿园是一个具有内在运行机制的组织系统,园长作为这个组织系统的管理者与第一责任人,应依法办园,实施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种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激发与协调幼儿园内部各方面的力量,使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地做好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园组织系统的效能,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
2.调适外部环境。
幼儿园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作为一个社会性组织,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于一定的场域之中,幼儿园的发展与运作必将受到家庭、社区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园长应积极与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力争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园长还应引领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园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园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同时还要热心服务于社区(社会)和家长。
二、园长培训课程的构建
(一)培训层次的划分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园长的培训需求,园长培训机构可以将园长培训分为四个层次: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骨干园长培训和专家型园长培训。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对象、目标、方式、课程安排等方面均应有所不同,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任职资格培训的对象是幼儿园的新任园长或拟任园长,其目标是帮助园长树立正确、科学的办园思想,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在职提高培训的对象是在园长岗位工作3年以上,具有一定实践和管理经验的园长,其目标是扩展园长的知识面,引导园长反思与总结自己的办园理念与管理实践,帮助园长解决在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管理技巧与管理效益。骨干园长培训的对象是在园长工作岗位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具有一定管理理论水平的园长,其目标是引导园长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把一批骨干园长培养成具有先进的办园理念、娴熟的幼儿园管理技巧、一定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幼儿园高级管理者,促进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专家型园长培训的对象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在当地起着引领示范作用的园长,其目标是通过导师制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很高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很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园长,使他们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带头人,积极推动地区学前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课程构建的目标
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园长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力图使参加培训的幼儿园园长达到以下要求:深入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从战略高度认识、把握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管理的最新发展成果,优化知识结构,提高领导与管理水平,增强教育改革创新能力;在继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的同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能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地改进本园的保育教育和管理工作;深刻反思教育与管理实践,认真总结办园思想和管理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有效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三)课程模块与核心内容
根据不同的培训层次,可以设计具有区分度的培训内容。在此,笔者不做层次的具体区分,仅就幼儿园园长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围绕园长六大核心工作领域(六项专业职责)来做一个整体架构。
模块一:规划幼儿园发展,其核心内容包括:1.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2.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3.我国学前教育热点问题解析;4.国外学前教育改革现状与走向;5.国内外优质园所办园经验的比较与分析;6.幼儿园管理状态的诊断与分析;7.幼儿园改进的策略与方法;8.幼儿园发展的决策与规划;9.教育改革中思维方式的变革;10.园长新思维与幼儿园发展新思路。
模块二:营造育人文化,其核心内容包括: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幼儿园教育;2.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人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策略;3.中西方文化的特点;4.文化的内涵与功能;5.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建设;6.幼儿园制度文化的建设;7.幼儿园物质文化的建设;8.幼儿园行为文化的建设;9.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策略;10.优质园文化构建典型案例解析。
模块三:领导保育教育,其核心内容包括:1.依法办园与幼儿法律保护;2.《幼儿园工作规程》解读;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5.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6.儿童游戏活动的价值与组织指导;7.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优化;8.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与策略;9.幼儿园的环境创设;10.幼儿园教科研管理。
模块四:引领教师成长,其核心内容包括: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3.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4.新人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5.骨干教师的培育;6.幼儿园教师的心理成长;7.幼儿园学习型组织的构建;8.园本教师培训与管理;9.园长的人格魅力;10.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模块五:优化内部管理,其核心内容包括:1.幼儿园规章制度建设;2.幼儿园安全管理;3.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4.学前教育财政政策及幼儿园财务管理;5.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6.幼儿园突发事件处理;7.国学与幼儿园管理;8.园长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提升;9.幼儿园人性化管理;10.幼儿园质量评价。
模块六:调适外部环境,其核心内容包括:1.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2.幼儿园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3.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4.家园合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5.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与育儿援助;6.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和联系;7.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8.国外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经验借鉴;9.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实践路径;10.幼儿园外部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培训课程的实施路径
园长培训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管理案例现场教研、主题沙龙、工作坊、影子培训、管理经验分享、管理叙事研究等诸多路径来实施。
专题讲座以提升参培园长的教育与管理理论水平、开阔其学术视野为主要目的,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主讲教师就某一专题,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并根据需要与参培园长开展互动研讨与交流。
管理案例现场教研以优质幼儿园为基地,为参培园长提供学习与研讨的鲜活的管理实践案例。管理案例现场教研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基地园长做微型讲座,主要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与管理特色等;第二个环节是考察基地幼儿园管理的基本状况;第三个环节是参培园长与基地园长之间的互动研讨与交流。
主题沙龙指在开班之初,将学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或每两个小组)负责组织一次主题沙龙活动(1个月的研修班可以开展4次主题沙龙活动)。主题沙龙的议题是幼儿园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热点与难点问题。通过思想的碰撞、论点的交锋,园长们不仅对一些困惑的问题有了不同程度的化解,同时也收获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
工作坊是一种开放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种协作的、建构的学习组织形式,一般以一名在学前教育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参培园长在其引领下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工作坊的基本模式包括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资讯的分享;第二个环节是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分组讨论;第三个环节是小组汇报意见,组际间交流,在关键问题上大家达成共识。
影子培训也被称为体验培训、跟岗培训,指按照既定的研修目标和方案,参培园长和专家园长形成“如影随形”的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幼儿园管理场域中,细心观察专家园长的日常领导和管理行为,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和领悟专家园长及基地幼儿园的办园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的培训模式。影子培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园长培训的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参培园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宝贵的间接经验。
管理经验分享指参培园长借助精心制作的PPT,图文并茂地展示各自园所的保教活动与管理经验,使大家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园所的风采,并将他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
管理叙事研究指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管理实践研讨、经验交流之后,培训教师指导参培园长开展初步的管理叙事研究,以将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目的是促进园长对自身管理工作的诊断与反思,以便更好地谋划未来的管理方略。
总之,围绕《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六大核心工作领域(六项专业职责)构建幼儿园园长培训的核心内容,通过上述常见培训方式的实施,经过“听讲一切磋一引领一反思”等环节,应能有效促进幼儿园园长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校长专业化:知识基础和制度保障[A].见褚宏启主编.中国教育管理评论[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9.
[2]陈永明.当代校长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35.
[3]易凌云.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J].学前教育研究,2014,(5).
[4]克莱德·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高佳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224.
[5]陈永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
[6]左瑞红,李锋.“工作坊”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20).
2017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一 在过去的一学期,幼研室教研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与领导,和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围绕期初制订的幼教教研计划,以《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园本教研为主线,以中心教研组为主要阵地,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1、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幼教教研室承担着教学研究和业务指导的任务,为更准确地把握教学改革的脉搏,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本学期来,幼校健全了以下工作制度:(一)业务学习交流制度。我们采用自学和集中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的内容有《课堂密码》《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等,于每周工作例会进行交流,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案例,谈自己的理解或体会,以此来促进学习的深化。(二)积极丰富业务学习资源。我室除了订阅《福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杂志,教研员利用网络组织学习《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节选的读书活动。(三)听课反馈交流制度。教研员在深入幼儿园调研听课后,要求反馈交流。 提出各幼儿园调研、听课中发现的好方法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 为广大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思路,转变教育理念,提升实践能力。幼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制定读书学习计划,以教师自学反思为基础,精选篇章与全体教师共同分享及讨论。三是举行片区师徒结对 读书沙龙活动二、培训学习,有效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拓宽培训渠道,加大了培训力度。一是教研员引领。2010年3月,由幼中心小学组织的幼儿教师我们共同成长系列培训活动,三位教师围绕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组织(一)主题,结合当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散文文学欣赏活动的组织策略》的讲座,。二是实施了师徒结对活动。为了加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建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相互备课、听课等形式,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加强园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1、开展走进课堂月活动。教研员本着平等、合作、互助的工作思路,与学科教师开展互动研讨,帮助教师解答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教研员在全面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撰写了幼儿园调研报告。
2、师徒结对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一是请上来学习。5月,以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组织专题研讨为契机,组织幼儿园结对园长、幼教辅导员及教师到实验幼儿园进行研训活动。二是听课指导活动。各教师,自结对以来,分别开展指导备课活动、互听课堂教学达40多人次。她们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精心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传授教学方法和经验,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课题研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本学期,我们继续着力于加强实小幼儿园原有未结题的课题研究工作。实小幼儿园的市级立项课题《利用本土资源挖掘》,开展同课异构,跟进提高的教研模式,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从环境创设、课程的安排、早操的编排等,开展一系列的后续研讨总之,半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全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幼教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能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获取广泛的课改信息。
2、鼓励大家踊跃参加幼教博客的在线研讨,互相探讨课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实效性。
3、在教研工作中未能突出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学习从解读孩子的角度分析教师的教育行为,使教育研究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2017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探索、创新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形式,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教育局教研工作目标及园本工作计划,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教学常规管理
平时要求教师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前一周备课,制作教具,按时按主题活动的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前勤教干加强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常规检查工作,每月有重点地进行一次业务检查工作,如教师备课、幼儿作业、主题环境创设、幼儿成长档案等,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学期末对教师听课记录、幼儿发展状况等进行了检查、评价和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听课、评课形式多样
优秀的听课、评课团队将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有极大促进作用,本学期任教年级教干参与各班组听课评课,以不同听课形式促进教师梯队专业成长。
1.常规听课。
组织面向全体的同课异构36节、30岁以下青年教师成长课16节、青蓝工程师傅指导性听课36节、青蓝工程推门课10节。
2.选拔、评比类听课
三月份听全县社会领域选拔课2节,指导课4节;四月份听全县健康领域选拔指导课5节;六月份听全县科学选拔课3节,指导课2节;听园长优质课磨课3节;六月份组织教研组、科研组、监督粗对青蓝工程徒弟优质课进行评比,听课18节,评出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
三、开展分层手写备课
本学期在县教研室号召下,实行新模式备课,尝试老备课本新模式备课,依据教师园龄划分三个层次,5年之内教师备详案,610年教师双课时科目备简案,其余科目备详案,11年以上教师备简案,格式参考园本课程教师用书,提前一周备课,每月检查1次教师备课本,学期末评选优秀备课本。
四、注重专业理论学习
1.加强《指南》学习。
学期初制作《指南》手册,每班发放一本,宣传平时研读,指导教育教学。
2.开展《早期教育》学习心得评比。
宣传教师阅读本专业杂志,本学期研读《早期教育》杂志,教师、保育员不限范围,任意研读文章,每月由教研组、监督组进行一次优秀心得评比。
五、发挥示范、培训基地作用
我园面向全县发挥龙头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为乡镇幼儿园提供业务学习观摩的机会,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
1.面向全县教研开放活动。
3月份组织全县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观摩;6月份晶都名师研修组去桃林送教,开展研修活动;多次接待外来人员观摩版画特色活动。
2.帮扶创建园教研活动。
帮扶曲阳二幼、机关幼儿园磨课18节,接待来园教学活动观摩30节,接待来园观摩教学活动30人次等。
3.接待乡镇园长培训。6月份接待乡镇园长8名来园观摩教学活动、一日活动,组织撰写过程记录并反馈收获。
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支持教师学习幼教最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推动着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二月份邀请市局王春华书记来园培训《指南》;三月份5人参加教育局晶都名师培训、四月份3人去淮安参加全省科学活动培训、五月份1人去南京参加教玩具制作培训、1人去苏州参加全省引智培训、3人去连云区参加百位名师百乡行教研活动、5人去赣榆观摩教学活动、六月份4人去新浦参加全市教玩具制作培训、1人参加全省骨干园长培训、1人参加县通讯员培训、18人次教师参与全县教研活动观摩培训等。
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一、园内“触动”搞改革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现状,必须要让园级领导与广大教师心灵上有触动,让她们敢于触及园本教研这项工作。
1.发挥园长作用
近几年,县教育局委派大园教研组长以上、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与进取心的优秀老师到乡镇幼儿园任园长,把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植入乡镇幼儿园建设中。园长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走内涵式道路,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面对农村幼儿园的种种情况,园长们都纷纷在本园成立了教研组和年级组,明确分工,合理配合,责任到人。完善一系列园本教研制度,建立考核奖惩办法,按业绩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尤其鼓励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保障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落实。同时园长亲临教研第一线,成为教研组中的一员,和普通教师一起上课、交流、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成为园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引领者和支持者,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研文化氛围。
2.要求课题跟进
传统的农村幼儿园教研活动,往往随意性强,想到就做,做不好就放弃,前后没有关联,缺少逻辑性,因此效果有限。近几年,我们要求农村幼儿园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农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步形成课题化教研。一次次教研活动不是一个个凌乱的点,而是一条能贯穿起来的有序的线。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幼儿园,我们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帮助幼儿园对本园园本教研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幼儿园特点的共性问题,确定符合本园实际需要的课题,加以具体的、扎实的研究。对于部分没有能力或者研究能力较弱的幼儿园,教研部门策划部署总课题,部分农村幼儿园以子课题的形式参与其中。如县近几年教研重点为体育、运动与健康,我们首先向各片区征集农村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所面临的问题,了解到部分幼儿园没有科学地安排材料与内容,开展户外活动时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的现状,教研部门制订了龙头课题“象山县户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对策”,通过课题研究来提升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视意识和组织指导
能力。
3.策划教研预案
以往我们开展教研活动,很多的做法只是从幼儿园层面确定活动内容,然后让全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这样的结果常会导致教研活动中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为研讨的内容不是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专题预案式”的园本教研,我们提倡农村幼儿园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困惑或问题,提出具有某种价值取向的主题,围绕主题策划预案,教研组根据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某幼儿园在教师问题征求表中,有的提到“离园活动该怎么组织?”有的提到“怎样合理安排小班幼儿的自主活动?”有的提到“如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概括教师的这些问题,可以归为“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一日活动”这一范畴。由此该幼儿园确定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的专题,并结合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展开研讨。专题内容的确定除了征求教师意见外,我们还根据幼儿园办园特色、课程核心价值等问题来确定。由于教研主题由教师参与确定,教师的教研参与权得到了体现,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片内“互动”显温情
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之所以缺乏成效,其关键是没有调动起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大家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缺乏互动,常常是由骨干或专家唱独角戏。
1.制度支持,规范操作
为进一步帮助农村幼儿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幼儿园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教育局依据区域分布、各自特点划分协作片,采取城乡幼儿园结对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组织协作片教师观摩、交流及接受指导,促进协作片各园所的共同发展。为使协作片的教研有序开展,一是建立协作片区教研领导小组(由教研员、片区指导园业务园长、农村幼儿园业务园长组成),负责片区教研活动的策划、规划、协调、治理、检查、评估等;二是建立协作片教研活动制度,保证协作片教研活动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持久性;三是建立协作片辅导网,把每月的各项活动全部在网上公布,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协作片教研的积极性;四是每年召开结对帮扶及协作片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对帮扶先进幼儿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切实提高结对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2.轮流坐庄,发展个性
片区教研强调教育研究多元化,为了避免“一园独唱一台戏”的不平衡局面,调动园际教研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期初我们就要求各片区应明确园际教研的内容安排,各园发挥所长,自主选择,承担任务,轮流进行现场展示、交流、研讨活动,轮流担任园际教研的组织者,凸显各园亮点、特色,使每个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都成为其他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可借鉴的资源。这样促使农村幼儿园反思、调整园本教研,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长、教学特点,发展自己的教育个性。同时,协作片教研将正规性园际教研与非正规性园际教研有机结合,坚持从幼儿园和教师的需求出发,采用“强强联合”“以强带弱”“同级互补”等多种合作教研的形式,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区域交流等多种方式,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重点解决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借鉴。
3.常规课堂,夯实教研
我们要求片区教研研讨的内容以省编教材为蓝本,把审议、听课、评课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研究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审议主要从如何确定主题目标,选择适合班级的活动内容,安排开展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调整实施的方法过程并进行讨论,从而让教师能更好地实施此课程。其中包括审议主题目标,审议哪些活动可以选用,哪些活动需要删减,哪些可以生成新的内容,审议在此主题活动中可以利用或需要利用哪些社区、家长资源等,帮助教师明确了主题目标,理顺了主题内容,考虑了教育资源。在审议活动中要求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听课与评课作为农村园本教研的重要形式,要求上课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个性、教学思路,听课教师应致力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伴互助规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园整体课堂教学效率。常规课堂教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评价、反思和组织的能力,实实在在起到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功效,教师们在浓厚的研讨氛围中体验快乐、启发灵感,从而形成了各幼儿园教研的崭新面貌。
三、平台“行动”促成果
随着农村园本教研的进一步规范,我们看到许多乡镇幼儿园的变化,每个教师在其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的要求,应该说每个教师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如何凸显成效,我们提供了多方展示亮相的平台。
1.自助式菜单展示
每年教育局针对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的农村幼儿园,要求开展“先进幼儿园”开放周活动。围绕展示办学特色提供自助式菜单,精心安排教研活动,经审核同意在某一周全面开放。全县所有幼儿园教师必须派代表走进先进的农村幼儿园学习。这种自助式菜单展示以开放为手段,以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为主体,全方位地呈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风采。如某乡镇中心幼儿园开放周活动方案中五次教育教学专题开放的内容分别是:教师自制教玩具展示、教师泥塑教学观摩(2次)、教学业务档案开放、泥塑课题研讨汇报。
2.多形式论坛活动
随着近几年考编教师的增多,部分有潜质的年轻教师被分派到了各乡镇幼儿园。如何让他们都保持原先在大园工作时的学习氛围,县教研部门开展了评课式论坛、案例式论坛、对台式论坛、网络式论坛等多种形式的论坛活动作为青年教师的“跑马场”,给她们提供锻炼与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农村青年教师在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同时迅速成长。拿评课式论坛来讲,就是将普通的评课以论坛的形式来进行。比如在上课前,我们会给一部分听课的青年教师发一张表格,上面主要有四个问题:(1)你觉得这活动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吗?(2)这个活动给你印象最深的教学环节是什么?(3)你觉得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如何?(4)这个活动有什么缺憾?每次全县教研活动后,我们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听课的青年教师代表准备发言稿子,然后组织论坛让他们亮出各自的观点。论坛时要力求做到全面、有序、具体、明了,让上课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改进的策略,力戒泛泛而谈,使执教者感到茫然、无从下手。特别是针对年轻同行的开课,论坛的方式更注重激发他们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努力去发现与挖掘其教学的亮点与潜质,让其感受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赞赏,增强其信心。
3.网络化培优沟通
我们突出教研核心队伍的建设,重点抓农村业务园长、教研组长队伍的建设,建立专门的农村业务园长、教研组长QQ群,对其“优培、重用”。在教研组长专题培训过程中,培养目标应确立其在幼儿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教研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提升他们的经验概括水平。研修专题有对教研主题的筛选和把握、教研类型与教研方式的选择、如何在教研现场与教师的有效互动、如何对研讨进行总结提升和引领等方面,培养农村优秀的教研组长。把这些骨干教师与市县级骨干教师结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她们更快成长,从而更有效地引领本园教师成长。同时,大力倡导网络教研,充分利用象山幼教网站、QQ群,开展交流探讨,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转变观念,并将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师徒结对联谊活动、小团体活动,让农村幼儿教师走进其他幼儿园的班级、图书馆,让教师在广阔的领域中学习。
【关键词】同伴互助;师徒结对;园本研修;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2
所谓的同伴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是园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以下是我在与同伴合作中的成长过程:
一、 “新、老”师徒结对互助――新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园长分配让我跟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搭班。第一年的任教中,我遭遇了很多彷徨。(1)在幼儿管理照顾中的彷徨。刚入幼儿园,我被安排在托班,起初我认为凭着自己的青春活力和良好的亲和力肯定可以胜任,但是现实给我沉重的打击:刚入园的托班孩子,他们就像我这个新手一样,有着许多的不适应。自己是否能胜任这群孩子,当我犹豫不决时,老教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彷徨心理,告诉我对于托班的孩子,一定要细心、耐心,当然也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要将孩子当作宝藏,随时发掘他们的闪光处;对孩子的喜爱有时要放在心里,要树立一定的威信,这样才可以更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只要你细心用心地去观察每一位孩子,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好老师。(2)在教育教学中的彷徨。刚带班的时候,我认为自己的想法特别多,所以每次备课我总是积极调动自己的智慧细胞,想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或者是新颖的开场等等,可事与愿违,这样实施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当时真的很郁闷,后来我索性就照搬老教师的模式,心想这样应该可以了吧,事实证明我又错了,于是对于怎样备课?怎样进行教学活动,让我措手不及。幸好老教师及时指点了我,她的指导让我明白教学活动的安排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以及教材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是一味求形式的变化。同时针对我在执教中出现的问题,老教师会经常细心地与我探讨,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会经历从“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常常一个活动会进行多次教研。对于一课多研的活动,促进了新老教师共同成长。(3)家园工作中的彷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家长们更信任有经验的老教师,经常与老教师探讨问题,这让我觉得自己被家长忽略了。于是在老教师与家长交流之后,我会主动去询问她家长有怎样的困惑,然后将自己的看法说给她听,老教师总是耐心地倾听,然后针对我的回答指出我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自己的处理方式说出来和我一起探讨。
二、“新、新”师徒结对互助――年轻老师共同成长的互动力
在独立带班一年后,由于幼儿园制度的调整,园长又让我这名刚走出新教师之路的年轻老师去带一名新教师。这给我的工作又带来了一次挑战。在与新教师的合作之中,我们双方彼此都成长了。
新教师刚来我班上时,在她身上印现出了我当初作为新教师的身影。我知道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次出现问题,都会对新教师心里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当她因第一次面对调皮的孩子束手无策而哭泣,第一次因开课失败而弃奈,第一次出现与家长沟通不知道说什么时,我主动地与她一起分享了我当初做新教师时的一些相同情况。让她知道其实每一个新老师都是从措手不及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经常会聚在一起面对面地进行心理疏通,当班级管理常规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一起反思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商讨各种方案赋予实践,一套套的方案,一次次的实践中,让我们体会到制定合理的班级常规的重要性。当面对个性超强的孩子时,我们又会彼此想出各种点子,如何来对付个性特异的孩子。当要上公开课时,我们又会奔头去找出各种教案,然后一起分析,针对班级孩子情况,针对老师的性格特征,选出一堂适合孩子也适合老师的好活动。当面对孩子们出现两面性,即在我主班时,孩子们会比较遵守班级常规,而当新老师主班时,孩子们会比较调皮,经常违反班级常规,于是我们又一起进行了反思,彼此沟通分析了我们两人带班的情况,分析反思后终于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其次,新教师对于一日生活的教育环节惯穿得不够细致,每次结束了上一个环节后,就没有交代清楚下一环节要干什么,所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孩子们在新教师面前表现得凌乱,不遵守规矩的情况。
3、 “教师群体智慧”――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精神支柱
教师的集体智慧是促进园本教研开展的精神支持,也是园本研修的不竭动力。与平行组及课题组老师在一起,我们经常会有针对性开展一些研讨活动,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家彼此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时我们在随机地闲聊中也会讨论到一个共同话题,大家互相进行智慧碰撞会产生很多的火花,彼此可以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集体智慧,会让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在讨论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及个性超强孩子的困惑问题时,经过大家的讨论,会把问题更简单化的解决了。这种在幼儿园中不特定的教师与教师之间通过互相观摩、共同合作等方式,在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上的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共同提高的互动模式,它既体现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如:园本教研)的活动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研讨课后的评课等,也常常体现于教师们在各种场合中的即兴的就某个教育问题而展开的讨论和交流。教师们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常常会从别人那里学来许多优秀的实践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常常会在此过程中生成许多新的观念,冒出许多有创意的见解。这种发生在教师间的随处可见的同伴互助,既有利于优秀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和传播,又有利于教师群体观念、知识的更新,还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遇的共同难题,是幼儿园同伴互助的又一极好形式。
参考文献: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工作总结具体如下:
一、安全工作: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教育幼儿,并与其家长沟通。
2.平时注意预防烫伤幼儿。把开水、汤等晾温后再提供给幼儿,并提醒幼儿随时注意别烫着。
3.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值班,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尤其是服药幼儿和体弱幼儿。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否生病等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4.把好幼儿离园关,不认识的人来接幼儿,老师均有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5.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填写消毒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
6.户外活动时,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报告主管领导,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7.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交代其幼儿情况。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自身安全和自我保护,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安全,就是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我们严格要求幼儿,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9.安全宣传工作 (1.)本学期共召开三次安全宣传工作家长会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各类安全教育问题。(2.)开展地震演练、消防演练、安全自救自护现场演练活动。(3.)在园内不定期张贴各类安全教育挂图,提醒教育引导幼儿注意各类安全问题。
二、教研工作:
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本学期参与各类培训如:9月2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安海镇健排舞培训。9月14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经济报预防溺水安全度夏公益活动走进西安小学。9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市名师讲堂第13期活动。9月20日一名老师参加校本教研专题讲座并将培训视频带回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0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养正中心小学片区《致加西亚的信》读书活动。10月19日-10月21日两名教师参加晋江市2012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岗位)培训活动回园后对园内老师进行二次培训。11月17日三名教师到安平皇家幼儿园一楼活动厅参加如何进行片断教学专题讲座。11月30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泉州雨润童心暨第一届有效教学 游戏教学 环境育人探究分享会。12月24日2名老师参加七彩幼儿园镇幼儿园半日活动并在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2月25日3名老师参加安海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活动。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本学期全园执教教师均有到各个姐妹园或者是教委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另外,我们还通过每周四的公开课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每周的周四公开课都实行每听必评,并且都以每次的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上课技能,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美食包扁食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扁食,吃着自己制作的扁食别有一番乐趣;、冬至日开展全园搓汤圆活动、圣诞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等并将这些活动拍照及活动开展情况张贴至宣传栏上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各种活动,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三、保健工作:
1.本园幼儿所使用的碗、调羹,都是经过消毒柜及高温的水煮方式消毒。餐厅工作,后勤工作人员都进行餐餐打扫、消毒。
2.各班晨检工作都做的比较好,每天都能做好了幼儿的晨检登记,并每日将晨检情况传至教委办要求的邮箱。本学期各班幼儿出勤率都较高。本学期无发生传染病,说明了我们的保育员和老师们对卫生消毒方面做得特别好。
3.加强对厨房人员消毒意识,下学期我园将开展更全面的消毒工作。
四、保育工作:
1.本学期开学初购买了供幼儿专门备用的一些家庭式药品,方便幼儿突发性使用。
2.发现问题及时地与保育员交流,做好每一交接工作,希望在保育这块下更大的功夫,让保育员能够更加熟悉我们的工作,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针对其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
3.后勤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抓好后勤队伍建设,指导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
6.开学前,老师们布置教室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及教师用品。
7.园内圣诞节游戏道具及幼儿礼品采购。
8.后勤采购,每天及时验收,保证了幼儿们每天的安全饮用。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1.新老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解《纲要》精神,注重老教师的帮扶引导进一步开展传、帮、带等形式的培训,注重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
2. 下学期多开展各类家园联系活动,让家长能够多参与幼儿的成长,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学园的工作理解与支持。
3.要注重幼儿观察、比较、口语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严格按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认真探索幼教工作规律,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20xx年已经过去,学期也接近尾声,在忙碌却有序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在成长,孩子在成长。
一、业务工作管理携手合作、分工不分家
本学期我们有了三个部,业务部门也有了三位成员,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力量也增加了。在一学期中我们的业务管理有分有合,关注减负增效。
1、以部为点,开展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部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扎扎实实的得以顺利开展。虽说处于不同的地点,但是我们的课程是同步的,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相同的。(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整合)。
2、以活动为抓手,推进保教工作质量提升。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班级主页交流活动、环境评比活动、语言发展测试活动等等一系列的交流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三部同步开展,共同讨论活动方案,组织活动的开展,共同进行互动反思与评价。(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合。)
3、以组为基地,开展分层分类教师培养。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层面教师的沙龙活动。分别是亭亭新芽组、快乐成长组、亭亭玉立组。三个组分别有不同的研讨重点和目标,因此各自为政,分头开展研讨。(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分)
二、保教工作关注有效、强调平衡
(一)平衡
课程平衡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关注课程平衡要关注的是一日活动中各个板块的大平衡,也要关注每个板块中内容的小平衡。
1、关注课程量的平衡。
量的保证是课程平衡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关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因为遵守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四大板块课程的正常实施。主要通过预设和调整来实现一日活动的平衡。预设主要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小组教研活动、家园之窗周日活动安排一步一步落实。比如:一周内容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关注各个领域的平衡;再比如:运动活动中关注各个动作发展的平衡;又比如:游戏活动中关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其他游戏的量的平衡。调整表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结构游戏开展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发现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展班级结构游戏活动,在轮到的那一周孩子们的结构游戏经验得以较好的提升,但是一个学期只能轮到一次或是两次,孩子结构游戏的发展不能得以延续。这样对于孩子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结构游戏的时间与组织形式。除了保证每学期一周的结构游戏周,每个班级每一周中另安排一次建构游戏活动时间,以建构专用活动室活动和班级活动室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构游戏活动。
2、关注课程质的提升。
通过过程性的指导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施的质量。过程性指导主要通过在课堂一线观察教育教学过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使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支持。在观察、讨论、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获得了提高。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每月的资料、日常工作检查,学期末的考核课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评价。包括在各类活动中孩子能力、习惯的培养、学期末语言能力测试等等。通过过程性指导和结果性评价,我们看到了老师对课程实施中的进步和问题,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我们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努力方向。
(二)有效
本学期,依托大组教研活动,重点对 教学有效性开展探索研讨,开展从目标达成度看教学的有效性、 环节架构的艺术促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说课训练:教学有效性评价等专题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评价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各教研组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个重点,根据各自年级组的研究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小点开展教研实践专题研究。其中小班教研组的研究专题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班的研究专题是以有效提问为研究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大班的研究专题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回应,绿亭小班教研组的主题是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开展与专题研究相对应的教研实践课,通过集体备课实践观摩听课评课反思磨课的过程,丰富教师的课堂实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师资培训分层分类,按需培训
1、分层沙龙,为不同老师搭阶梯
第一年新教师培训亭亭新苗,小荷才露尖尖角
为了使新教师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尽快适应园所的发展需要,对新教师开展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活动。注重培训活动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历经一个学期,新教师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失败的挫折中成长,在不断地迎接挑战与反思成败得失中成长。
第2-3年新教师快乐成长,花朵娇艳待开放
2-3年新教师正是教师成长的最佳时期,我们在19名2-3年新教师中选取了7位较有潜力的新教师组成了快乐成长组。本学期着力于优秀经典活动的翻版与再创造。新教师通过对经典活动的翻版,渐渐领悟活动设计的一些技巧。
3年以上骨干教师亭亭玉立,青果初结亦瑟瑟
以研磨优质活动为目标的亭亭玉立组,欲通过对集体活动的研磨,提高组员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共开展研讨活动三次,实践活动两次。由潘磊和陈钰梅进行了《蚯蚓的日记》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对活动领域和活动价值点的选取、重点的把握、教学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按需培训,送老师外出培训
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发展需求和教师成长需要,共选送17名教师参加区、市两级研修班、培训班,包括李慰宜导学班、区教研组长研修班、白云结对跟岗、雏燕俱乐部等等。同时选送老师外出观摩听课30多次。
3、教育会诊问题入手,对症下药
根据幼儿园师资现实情况,我园立项了区级课题《运用教育会诊,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并立项为区校本研修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教育会诊手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经过了课题的设计立项阶段,现正进入课题第二阶段,即实践研究阶段。在4个月左右的实践中,我们1-3年的新教师运用网络邮箱进行网上问诊,由教研组长和业务园长坐堂开方。同时运用师徒带教,进行面对面问诊,由新教师的带教老师负责解惑。两个月的实践中,我们梳理了新教师普遍突出的问题,并通过新教师培训、实践展示等方式解决问题。如:不少新教师觉得在音乐活动组织中常规培养有困难,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实践展示活动。
四、其他工作关注整合、减负增效
1、结对共建工作
利用白云优秀资源我们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许多方面。有教师层面、保育员营养员层面、教研组长层面的结对带教活动;有三园定期的结对共建交流活动尤其是教师的结对跟岗非常扎实有效,助推个别教师成长的同时,也辐射到全园,使我们的美术活动的序更加清晰,美术活动形式内容更加适宜。
2、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扎实开展,做好了园园通测试工作、学校主页及班级主页的创建维护工作、完成信息部下达的各项任务。06网站上的点击率经常保持在10名之内,获得了市区两级信息部的肯定,并主动向我们约稿,由我撰写了的三个信息工作经验小案例。
3、语言文字工作。
围绕推普周,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板报、开展一次文明用语宣传教育活动、悬挂一幅宣传标语、开展一次用规范字检查活动(啄木鸟行动)等等。
4、招生、分班工作。
开学初也是招生工作的尾声,虽说是尾声,但是由于今年的小班幼儿小学区划分等问题,使原本9月初完成的工作,一直延续到9月底才将这项繁杂的工作结束。尤其是最后个别幼儿的调整,我们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认真审核谨慎协调。每一个孩子从一个部转到另一个部都是遵循学额允许、实际困难、登记先后等原则,逐一考虑,再三权衡。虽然过程繁琐,但平稳完成了招生工作,达到了世博年稳定第一的标准。
5、师训工作
本学期完成了十一五师训学分的申报工作,除了这学期转入的教师以外,08届及之前所有教师的学分都已经合格。
五、收获与不足
1、收获:
1)利用暑期进行了园本教研经验的梳理,撰写了《开展跟进式教研,提升园本教研质量》并被收录《松江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幼儿园工作经验集锦》中;区级课题论文《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被收录《关注细节 优化教育》松江区2009年度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选编中。
2)课程资源的积累。9月我们梳理10学年第二学期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较为优质的活动,并装订成文本,丰富我园美术活动资源。
3)四位教师的年度区级课题获三等奖,获奖率达到100%。分别是张蓟、陈钰梅、沈燕红和谭燕。
2、不足与思考
1)环境创设进程缓慢
尤其是公共环境创设、专用活动室环境创设进程缓慢。小社会和结构游戏室环境到11月才开始投入使用,妨碍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下一阶段,在专用活动室环境的调整,细节的布置上还要下功夫。尤其是建构活动室的布局还要进一步设计,以更好的推动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
公共环境创设还有许多空白点,有的已经做了一半,有的还在思考当中,在下一阶段也要尽快呈现。
2)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内容较少,价值点挖掘不够。我们更多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挖掘和平衡,对个别化学习内容的挖掘、设计比较随意。有的想到什么内容就提供什么,没有对个别化学习活动全盘的设计与思考。下一阶段希望老师能在主题推进的背景下,对班级个别化学习进行全盘的设计与思考。
摘 要
两年前园本小专题对于我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游刃有余,教师的专业发展得益于它,学校教科研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为此,本文试从园本小专题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大方面来阐述我园是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从而让园本小专题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科研的繁荣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园本小专题 研究 教师发展
园本小专题是指立足于我园的现状,分析我园的特点,以教师为本,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融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运用多种资源在某一领域内或是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困惑为切入点而进行的研究,它相对于课题研究范围小,且简便、易操作并且成效显著而深得教师的信赖,深入人心。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开展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我园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的矛盾及困惑,通过讨论和筛选,确立园本小专题的研究的内容,然后分工合作,有序开展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使小专题研究成果拓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保教工作中。同时,也逐步解开了园本小专题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最终的效果是什么的困惑。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家园沟通、音乐特色教学等方面开展。这些园本小专题的研究丰富了教师的内涵,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实践研究能力,从而为繁荣我园的教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制定每学期的研修计划,事先确定研修主题和内容。”“教研活动的策划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园内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为主渠道,采用多样化研修模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的。两年来,我们的教师在园本小专题研究这一方田园中收获累累,品尝到了丰收的甘甜。园本小专题已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学校教科研中巩固下来,教科室也因此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从制度上保证这一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常规化。同时也为园本小专题申请了园内经费,为小专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我们还应着眼于园本小专题研究的再开发与运用,努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效益最大化。
一、计划+实践——保证园本小专题的有序开展
回忆起园本小专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园教师对此还十分茫然,“小专题怎么研究”“园本小专题研究我还相当的陌生”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纷至沓来。是的,究竟该如何进行研究,园领导也在为此想方设法调动一切力量,想尽办法,进行研究尝试。经过摸索后,我们尝试并实践着园本小专题从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个阶段来进行研究。既然是研究,那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去工作。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学期初,由业务园长牵头,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计划。
(一)计划的制定为日后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研讨》的园本小专题,这样制订计划:第一阶段教师进行QQ群里的评论,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面对家长要求孩子‘以暴制暴’的教育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出现尿裤子或者身体受到伤害时,我们怎么做才能在不失教师尊严的同时得到家长的真心谅解”等;第二阶段发放“家长工作研讨调查表”,以帮助教师解决在家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家长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又如进行音乐特色的小专题研究,制订了小、中、大班的打击乐、舞蹈的相互磨课时间,分配每位教师的不同任务(有的教师进行说课、上课,有的教师进行评课、找准切入点进行研究);设置听课教师的研究内容表格;然后再汇总意见——如何创新出一种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和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小策略研究。
(二)计划的制定在研究的时间上给予了保证
学期初制定的计划表,它很好地督促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按计划执行,如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二阶段,何时进行汇总、研讨、交流。具体研究辅佐计划,足以见证计划在整个园本小专题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论证+研讨——提升园本小专题的研究质量
园本小专题研究真正地来源于教学实际,同时又要在教学活动中去研究去实践,反过来,又要为教学实践所服务,因而它有实践性。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过分阶段研究实施,以体现该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一)研究的起始——准备阶段
1.全体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学习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案例。
园本小专题研究需要有一批学习能力较强的老师,并且有学习的方法和时间。学习能让教师更直接地借他山之石,垒自我宝塔。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在这方面起步较早,而且该校本研修内容也是省级立项课题之一。我园教师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学习了市二幼的《多米诺骨牌》和《如何激发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两则研究案例。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犹如一股清泉浸入教师的心田。在互相的学习之后,大家对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小专题正是以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明了了如何研究园本小专题,如何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怎样的研究,为研究指明了方向,真正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2.立足我园现状及特色,筛选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易行的内容方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内容的选择是研究的根基。由于园本小专题研究刚起步,较难的问题让老师会有摸不着边际的感觉,因此,我们就尝试在教学活动中选取较简单、方便的内容的同时也结合园本特色的音乐活动(打击乐、舞蹈)中的一个着眼点为研究的出发点。如《家长工作的研讨》是结合课题《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为延续该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研讨家长工作问题,并对其展开调查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有结合特色教学活动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异质合作,把教师领进打击乐教学之门》《怎样创新出一种能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舞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小策略》;还有结合课题的小专题《利用舞谱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以优化教案来实现一课多研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
3.制订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表格。
园本小专题研究不同于纯理论性的研究,它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的教学研究,对如何更好分析、解决问题都要以方案为准,在研究中,时时将方案装入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因而方案的制订对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为了让教师便于文字的记载,使研究更具条理性,以表格设计的形式记录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根据不同的小专题研究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格。
随着小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研究设计的表格内容也日趋完善。
4.确定研究人员。
园本小专题研究可以是以个人为主,也可以寻求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以个人研究的如《家长工作的研讨》,而合作研究的则是多人进行同一专题的研究。例如以教研组为例,单、双周的教师分别合作的打击乐、舞蹈的研究;以课题组成员互相合作的课题小专题研究。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以共同找寻问题,寻求策略,来共同达到探讨研究、共享成果之目的。
(二)研究的推进——实施阶段
当上述工作准备充分后,研究随即开始。一般地,研究为期两周至一个月。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铺垫,而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研究的升华。(例如:打击乐专题研究)第一阶段为尝试摸索阶段,历时一个月,主要研究教师根据打击乐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践;第二阶段为调查情况,历时一天,主要以发放调查表来了解教师在打击乐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选择教师进行谈话;第三阶段为理论支持与示范引领阶段,为期一周,学习《打击乐教学活动》一书,推选一名教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写观后感;第四阶段为组内研讨、回归常态,为期两周,主要是以教师相互听课的方式来开展打击乐教学的研讨。
1.创造机会、挤压时间,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在研究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在实施中,由于多人合作经常需要碰头、探讨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师平日工作繁忙,同一专题研究的教师并不在一个班级,而且上、下午的带班时间也不同,碰头的时间就较少了。因此我们利用教师空班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来安排研究时间。如利用每周四中午的业务学习会议时间、教研组会议、离园十分、乃至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保证研究的开展,同时结合现代通讯设备:电话、网络等来加强成员间的联系。教师多次的集中、碰头使他们能更了解自己在研究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研究中来,同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使之更具有目标性。经常聚合在一起研究、交流、探讨,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磨小专题,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调整方案、补充方案,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设想的研究方案中,由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考虑的不够成熟,在研究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导致了研究的不顺利或是开展受阻,需要及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改。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可以大家共同来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究更具实效性,使研究做得更加扎实。每一次的调整是对研究者的重新思索与领悟。
3.丰富内容、层次递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层层深入,充分挖掘各个小专题的内涵,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园本小专题——《教师自制体育用具材料的研讨》,首先让每班教师设计10个体育游戏材料,由该班教师进行统一的对班上孩子试玩,研究一个班的孩子对同一种玩具的玩法;再针对小、中、大班的孩子进行游玩,同时辅以辅助材料,尝试不同的玩法,以发现同种自制玩具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中的多种玩法;而后,每班确定一位教师进行自制玩具的演示与交流;最后选取“百变牛奶罐”“多彩棉花圈”“弹跳球”“百变尾巴”等自制玩具在全园进行推广。
4.研究小结、提炼成果,为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概括与探讨。
园本小专题研究作为一种微型的研究方法,最终也需要有成果的发表,争取最大范围内的知晓。因此,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用精练的话语、简明扼要地描述与诠释研究的经历与结果,并且及时地进行互动交流、经验研讨、分享成果。
三、总结+推广——分享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推广
在对园本小专题研究过后,我们还通过选取优秀的小专题,进行向全园教师推广与应用。教师结合自身与其成员共同研究的过程分别从制订方案、过程、成果等方面来介绍完整的一则小专题。例如对于音乐特色小专题的研究,我们选取了打击乐、舞蹈教学的一课多研来共同研讨、交流,汇聚教师在研磨教学活动时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的方法,使我园的音乐特色教学更具有特点;又如进行《晨间谈话的有效组织》这一专题推广,教师介绍了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组织形式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展示,等等。
大连市实验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使幼儿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为宗旨,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小衔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经过总结梳理,我园形成了“4+6网格化交互式”(图详见ppt)幼小衔接研究策略,呈现出四大课程、六大交互策略的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们分别面向幼儿、家长、小学教师发放相关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幼儿的能力特点,幼儿发展的需求,征集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的需要、调研小学教师对入学幼儿综合素质的期望等。从而确立幼儿园幼小衔接“大课程意识”,我园坚持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综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效应,相继研发出了四大系统性课程。它包括:五大领域游戏课程、混龄教育特色课程、生活养成课程和思维训练益智课程。四大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对幼小衔接有着全面性与综合性的影响,帮助幼儿储备丰实的知识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生活习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实施探究式五大领域游戏课程,促进幼儿知识、能力均衡发展
幼儿五大领域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发展内容。我们始终坚持实施探究式B版教材课程,形成常规化、系统性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淡化教师“教”的痕迹,注重师幼、幼幼有效互动。我园利用信息技术研发与五大领域课程匹配的教学课件、操作单等,创设情景,将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予以游戏化的互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帮助幼儿积累丰厚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水平,为小学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发混龄教育特色课程,提升幼儿身心综合素质水平
混龄教育中的幼小衔接策略一直是我们始终坚持探索和创新的一项重要研究。目前,我园已经系统性地研发出了一套混龄教育特色课程。课程主要借以混龄游戏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由创设、自由交往的游戏机会,让其在符合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水平。同时,混龄式的编班形式有别于普通的平行班,通过以大带小,让大龄幼儿当家作主,如让大龄幼儿组织餐前餐后活动,带着小幼儿游戏,指导小幼儿如厕、喂饭、穿衣裤、叠被子等。这些活动增强了大龄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为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基础。?
三、开展一日生活养成课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们更关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通过每个生活环节之中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同时,一日生活养成课程中融入了公德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制定幼儿园公德教育实施总方案,实施不同的公德教育主题课程,例如:感恩主题、环保主题、文明礼仪主题、 礼貌行为主题等。公德主题课程每周实施3次,活动内容涵盖了五大领域,落实各项教育活动。我园充分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通过大宝带小宝的形式,进行模仿式的学习,培养幼儿文明的行为礼仪,引导幼儿树立公德意识,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发展。公德主题课程的实施也实现了幼小课程的有效衔接。
四、探索思维训练益智园本课程,提高幼儿良好学习品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在组织过的一项研究中提出学会学习是孩子成长的一大支柱,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内容,学习能力就是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创造能力等思维能力。因此,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探索研发系统化的“幼儿思维训练益智园本课程”,让幼儿借助对事物的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冲突不断发生,促使其不断地调整自己已有的认知,并不断地获得新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专注、观察、记忆、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幼儿将来入学所必备的多种能力。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学习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使幼儿园的思维训练益智课程成为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有效载体,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6网格化交互式”幼小衔接研究策略,除研发四大系统性课程之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实际意义的各方力量,形成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家庭、学校、社区交互式互动的六大实施策略,实现幼小衔接网格化覆盖,交互式实践的创新形式,使幼小衔接的实践科学化、全面化。
策略一:幼小交互体验日活动
我们采取两维的幼小互动策略,幼小携手体验小学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美好愿景。一维策略:先是各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我们主要采取让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学,进行校园见闻采集。幼儿学做“小记者”采访哥哥姐姐有关小学生活的问题,如“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饭在哪里吃”等。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形成对小学的整体感官。二维策略: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幼儿园与自己结对子的实验小学定期开展幼儿小学体验日活动。通过深入小学参观,幼儿了解了小学教育的特点。我们再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并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如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等,以此来提高幼儿对小学学习的兴趣。我们还组织幼儿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如每年组织“幼儿小学体验日活动”,小学生与幼儿一对一结成对子,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加校园游艺活动……让大班幼儿全面体验小学的丰富课外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丰富幼儿的实际感知经验。
策略二:幼小教师交互研修活动
幼小衔接互动活动中,除“生生互动“之外,“师师互动”也是幼小衔接研究的重要策略,为科学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各方面习惯及能力培养。我们联合多所幼儿园与结对学校,定期进行教师间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主题研修活动。
1.召开幼小教师座谈会,倾听小学教师对幼儿入学后的情况反馈。
我们定期召开幼小教师的专题座谈会,如:学习习惯、课程衔接、历年来新入学的幼儿能力分析等。我们广泛听取小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培养策略,注重培养幼儿的倾听、阅读等能力和习惯,既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培养,又客服顺其自然的割裂,促进幼小间的无缝对接。
2.同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促使幼小课程有效整合。
幼儿园的教师与小学教师围绕同一主题活动进行研讨,从课程领域研读―实地考察―同课异构―专题研讨―观摩活动评析等,感受并探寻幼小授课模式的异同及衔接点,促进幼小教师对幼小课程目标、环境创设、分阶段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策略把握等,并达到融汇贯通。
3.建立幼儿连续性成长档案,达成幼小成长衔接一体化。
儿童的发展是动态的,对儿童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评价,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为每位幼儿都建立了自托班开始的电子成长档案。随着幼儿的不断升班,档案资料也在不断的延续并充实,当幼儿毕业时教师会把每位幼儿的电子成长档案整理好,汇总好,交给幼小衔接对接校或者交给家长,由家长交给小学老师,进行延续记录。成长档案所承载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个轨迹,使小学教师及时了解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快乐成长。
策略三:幼小班级环境交互融合
幼小衔接的实施,不单纯的是幼儿园在了解小学、适应小学、衔接小学,同样也需要小学了解幼儿园、适应幼儿、与幼儿园衔接。通过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参观、交流,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游戏环境的特点。在小学一年级的班级中,教师将一排一排的课桌变成像幼儿园一样圆圆的一个个小组,让幼儿无论听课还是学习互动都能自由地围坐在一起交流、沟通。同时,教师还仿照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在班级可利用空间上创设了幼儿活动的区角,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为刚入学的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使刚入学的幼儿顺利地融入学校生活中,减少了很多对小学学习生活的陌生感,促进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顺利平稳地渡过幼小过渡期。
策略四:家园共育交互合作
1.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传递科学育儿知识。
幼儿园每学期都召开一次“家园共育,携手成长”来促进幼小衔接的专题家长会,以端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措施, 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同时,我们借鉴著名的“World 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即“跨界(Crossover),引导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家长们,研讨幼小衔接相关策略,保证幼小衔接工作地顺利进行。
2.利用信息化建立“知校平台”,实现家、园、学校三方密切合作。
在幼儿园的“知校平台”中,教师及时向家长科学化幼小衔接育儿知识,幼儿在园的学习动态,让家长了解幼儿参与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实时动态。此外,我们还在知校平台上特别设立了“园长在线”“校长在线”幼小衔接讨论区。在讨论区中家长可以随时发起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提问,园长和合作校的校长会及时与家长对话,在解答问题的同时,也利于了园长、校长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中幼儿园与小学各自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介绍入学政策及对新生的要求,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 家、园、学校三方达成教育共识,也不断推进知校工作。
3.“家长做教师”课题牵动,树立家长幼小衔接科学观念。
实验幼儿园在大连市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课题研究中,开展“家长做教师”课题研究,挖掘家长资源,加大家长对教育的参与度。家长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有各种专长,而且很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这对幼儿园来说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请家长进课堂当“教师”,给幼儿讲解或进行表演。如有的家长是医生,就参与组织一些卫生保健“爱护眼睛”“正确的坐姿”之类的活动; 有的家长是教师,就和幼儿们一起探索“学校的秘密”;有的家长具有英语专长,就和幼儿们一起玩“快乐英语游戏”。家长们的参与为幼儿园教育工作注入了活力,幼儿对家长参与组织的活动也十分感兴趣和投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做教师”这样的互动形式也让家长逐渐转变了对幼小衔接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解读《指南》精神,让家长了解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科学化幼小衔接教育,丰富家长的育儿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发展的三赢局面。
4.创编早期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
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非常关注,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这导致很多家长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盲目地拔苗助长。为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规律,在实践中提炼需求、树立经验,我们分别创编了《幼儿早期教育家庭指导手册》与《幼儿安全教育家长指导手册》,前者分别从心理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物质准备、家长课堂等方面指导家长;后者则分别包括基本自救知识、火灾地震自救知识、交通安全知识、饮食安全知识、性教育知识等方面。这些家庭教育知识,逐项指导家长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培养,克服盲从心理,尊重规律,科学育儿。
策略五:幼儿园与社区交互实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社区化的进程,幼儿园已成为社区内的一个有机成员,社区内广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意义。在幼小衔接实施过程中,我们冲破自我封闭的教育格局,大胆地走出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中的多元教育资源,把社区作为幼小衔接的互动对象,与社区组成联络机构,建立交互式互动制度,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教育辐射作用,定期为社区提供幼小衔接知识信息,定期向社区开放幼儿园教育活动, 比如:开放户外场地及大型玩具;开放幼儿园幼小衔接家长学校活动等。同时,社区也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积极地为我们提供便利,提供教育资源。在社区的组织下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参观超市、消防队、公安局等,了解社区的事物,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此外,我们还邀请社区人员来园配合教育,利用社区各单位人员的职业优势来充实教育力量,如请社区警务人员对幼儿进行交通知识教育,请社区保健人员为幼儿进行卫生知识教育等。幼儿园与社区的交互实践让幼儿有机会融入社区,在经历、尝试、发现、学习中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小衔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策略六:小学与社区交互共建
幼儿园园本研修计划【1】 一、端正思想 明确认识(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全面培养注重实效(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实现培训工作课程化(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幼儿园园本研修计划【2】 一、培训项目名称
《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经过三年在总园带动园本培训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在活动教材的运用、活动组织、随机教育、班级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民间游戏在我园的开展,经过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探讨,让我们在民间游戏的运用上把握得很到位。但我们的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的领域上多多少少还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主题中,怎样的生成活动是孩子们需要的?教师该如何发现、取舍生成活动;强调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做到有效生成。教师往往在生成活动时看到了活动的价值,但是如何发挥教学内容的价值,老师们就做不好了。这一现象说明教师缺少教学活动探究主动性和深入性。此外,课程意识比较淡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以教材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将教学内容与教材等同,认为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课程目标、幼儿兴趣及身心发展水平等在确定课程内容时的重要作用。
所以立足我园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教师的成长与工作进展同步,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具有我园特点的培训工作,已成为我园园本培训工作的重点。
三、问题的提出
大自然就是活的教育,广阔的自然资源一直是农村幼儿园广为运用的。孩子们用泥土来构建和塑造;用石头、豆类来装饰;用树叶、麦秆来操作;用种植和饲养还劳作等等。如何让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土材料与现代化有效结合,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走进身边的大自然,去发现、探索自然中隐藏着的教育价值与智慧,并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点,将我们身边的自然力量引进集体教学课堂。
我园的园本培训,将从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入手,引导教师将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总结提升和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寻求专业的引领、理论的支撑;对老师的自我修养、基本技能、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园本培训目的
1.以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载体,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教师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运用教材、有效生成活动的能力。
2.让老师成为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渴求、学习和应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以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为研究主体,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反思活动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五、培训对象及形式
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培训形式:采取以集中参与式、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的多种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学习、主题研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协作交流等。
六、培训内容
(一)教育理论学习
1.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通过教师自学、集体学习了解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关键点。
2.预设理论学习:什么是农村资源
农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资源如何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
以上理论的学习将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学、集体学、相互交流的形式开展。
3.教师自学摘记若干篇文章,并开展理论交流活动2次。
(二)专题的讲座:邀请园长就如何剖析教材进行一次讲座。
(三)经验共享:目标的有效落实(分年龄段、分领域)
(四)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评比
(五)现场观摩与研讨
以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为主体,通过讨论活动思路观摩教学实践自我评述集体研讨形成改进方案重返教学现场汇集实践经验分享教育智慧为模式进行一课二研活动。
七、主要措施
1.理论学习支撑园本开展
(1)继续学习贯彻新《纲要》和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组织教师重温幼教专业理论,学习前沿理论,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结构,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网络技术等,学习围绕主题为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不断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为研讨活动做好有力的铺垫。
(3)延续读书活动的良好习惯,自我学习一些与农村资源相关的知识,并能及时做好摘抄、记录工作,在不断为自己充电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理论知识。
2. 让经验分析成为动力的起点
通过教研活动平台,集结教师们在自我不断学习、发现、探索中,畅游经验分析方,运用经验来观察、分析决策对象和环境,提出来出咨询意见和方案的方法。
3.思维碰撞,形成观点交集
紧接着,我们在领导的引领下开展了今天的考察活动。此行受益匪浅,真正感受到一座充满朝气的开放城市里,教育确实名符其实走在改革的前列,令人惊叹!
看,一走进校园,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堂,这浓浓的色彩能让孩子活在七彩斑斓的童话世界里。不对吗?看学员们刚跨入大堂就拿起了摄像机拼命地在每个角落搜寻着各方资源、各方宝物,一晃晃的灯光在不停地闪烁着,就像寻找那个童话故事的主角。
我们跟随着大队,走进了三楼音乐厅。大屏幕上显示一行醒目的字幕“热烈欢迎广东第二师院幼儿园国培班学员莅临我园参观交流”,简单的一句欢迎词,就深深体会到主人翁对活动的重视,客人的尊重,相比广州华南师范幼儿园真是一词代替“天渊之别”的感觉。
一、所听
在音乐厅,首先由宝安区教育部周主任简单介绍了他们开展课改活动的一些情况。接着培训部秦义老师给学员们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主要内容:1、了解宝安区课改的背景;2、了解研训教一体的机制;3、重点讲解了宝安区教师培训模式。如:外培:大量投入经费,把园长、骨干送到高校继续进修学习。而内培:(1)五段互动式培训;(2)半日观摩集体教研;(3)明师工作坊;(4)特色讲座;(5)网络互动式;(6)教坛三人行;(7)一课一席谈。秦老师还详细解读了“五段互动式与半日观摩集体教研”的开展。
五段互动式:由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阶段构成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与要求,也有时间的规定,保证了活动有效地开展,而且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能落实的教研效果。
半天观摩集体教研活动的操作:又由半日观摩联结经验、小组讨论形成意见、主题研讨交流经验、专业引领总结提升四个环节来组成的。它的主要特征:1、活动有指引;2、参观有要求;3、观摩有主线;4、观摩有重点;5、活动有延伸。教师们就对着这几个标准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聆听完报告后,让我深深体会到:深圳宝安区的教育领头人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善用各方资源、采用有效的手段,打造了一批“幼教专业人才”
二、所看
随后,我们分成了两组,走进了班级,围绕“区域活动创设与环境布置”进行实地考察。人家说“百闻不如一见”确实如此。当走进教室,清雅而又富有色彩的墙面装饰到处展示着创意的幼儿作品,丰富的材料、立体多面的作品都合理的投放在区域里。每个区域的设计都“别有用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了利用,有孩子的一张画、一件手工作品、一张记录的表格,孩子们日常在区域的绘画与手工都被老师们小心保存了下来。在这里到处找到孩子成长的记忆、留下了教育的痕迹。每到一个教室,我都敬佩老师“用心、创新、有效地进行环境的布置”。在宝安区机关幼儿园,让我再次读懂:孩子就是这里的主人。
三、所思
通过今天的外出参观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经验,都不断地在撞击着我。我想,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对我园今后的工作改进有如下的思考:
1、加强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汲取深圳有效经验与方法,在我园尝试开展五段互动式培训。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坚强的后盾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校本研修的重点工作地位不动摇,在顶层设计、行政管理、业务培训、人员培训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个脚印,年年都有创新,逐步实现了全员参与,活动常态化开展。
“临渭区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党政重视,起步较早,制度完善,积极创新,产生和汇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这样评价。
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动要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地打一场攻坚战,真正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行政决策中始终确保“五个到位”:领导认识到位,坚持将校本研修列入区局教育工作报告中,把校本研修作为选拔干部、选聘教师的必考内容;规划到位,先后出台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决策到位,让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教研部门的业务决策得到迅速落实;保障到位,利用全区“大课表”开辟集中的学科研修时间,划拨20万元专款用作工作室运行经费,争取200万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出台考核办法,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师校本研修学时学分定期考核评比。区教育局负责行政推动,区教研室负责策划引领,学校负责创新落实,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体制上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长效机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实研修任务、调动研修热情、激发工作活力的需要,临渭区特别加强了区校两级“三三联动”校本研修组织建设,即区级研修层面建立“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和镇域研修互助体;在校级层面完善“三组”:课题组、教研组和学科组。
“三体”“三组”的凝聚核心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临渭区推行“双轨制”,即区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综合类课题和学校“自下而上”自定的学科类课题。综合类课题以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师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为主要内容,主持人为校长、园长,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和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为主。学科类课题由教师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将个人自修、同伴合作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通过严格的科研步骤和方法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仅2016学年度,全区立项综合类课题52项,学科类课题191项,学前教育类课题15项。
校本研修必须要依托学校和课堂教学展开,这是校本研修落实、落细、落地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校本研修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课堂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起,临渭区设立了课堂教学综合化改革项目,确定了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学校课堂管理等五个维度,要求各学校、共同体和工作室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来确定研究课题。目前已确立82个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分别由82个学校、学术团体或个人承担,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维度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单个项目的突破,实现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化推进,形成学校鲜明的课堂特色。如尚德中学探索“课堂目标导引下的四步教学法”,渭南实验初中探索“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等。
在“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下,临渭区教育局既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又把改革的过程当作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在深入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加快专业发展。如课程评价方面,选拔教研员、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组成工作团队,确立试点学校,组织编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工作中,团队将评价手册的工具性、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素质的适切性作为研修重点,融研修于研发,明导向于评价,汇提升于合作,推进了课程评价,提升了业务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外,关键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识到这一点,临渭区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临渭区校本研修共同体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临渭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本研修“学科活动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有据可考、有据可依,长效机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来,临渭区更是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区局决定通过组建的20个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平台,从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共同体特色鲜明――
“三体”协同推进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往往最后会陷入疲惫的泥沼里动弹不得;而将很多所学校聚合在一起,团队的活力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为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临渭区将校本研修的基础――“学校”――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体。
2015年以来,更是在原13个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镇域研修互助体,最终形成临渭区校本研修最鲜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体协同推进。
学校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城乡学校研修共同体”升级而来,数量由初期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20个。在共同体内,由核心校牵头开展五项常规工作:聘请高层次专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师为成员校教师作专题报告;组织师徒结对、跟岗介入、听课评课和名师支教、教学“诊断”、同课异构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动式研修;在校园文化、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离指导;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开展网络研修;为成员校捐助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就意味着赋予更多的城区学校以业务引领职能,引领的内容也由校本研修扩展到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等各方面,城乡学校之间协作对接更加全面、及时、到位。随着共同体的升级和全员提升计划的实施,城乡学校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们主要将共同体学校发展集中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进行,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工作氛围。”渭南实验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绍。
教师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教学能手工作室”升级而来,数量、辐射范围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强化学科引领,组建4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每2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动,每月承担1次“菜单式送教任务”,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3名新入职教师;强化班务管理研修,新建7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养为切入口,开展德育送教、读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组织学校管理人员研修,组建“优秀校长(主任、园长)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镇域研修互助体以乡镇为单位,针对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规模小、教师少、研修难组织等问题,由乡镇教研中心牵头,发挥中心小学师资优势,安排全镇所有小学教学点的学科教师和中心小学教师一起开展研修活动。同时由乡镇中心校牵头,对教学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训、专题研修等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镇内统筹安排集中开展。镇域研修互助体的建立,让镇域内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无死角,实现全覆盖。
“三体”的全面布局,网罗了全区185所中小学校的6300余名教师,真正实现了无遗漏、全员共同参与的目标。“校本研修的特点是教师不脱离学校,不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c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做到了就地培训、就地发展、就地转化。既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又能有效克服脱产培训带来的工学矛盾和经费不足问题,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告诉记者。
均衡发展――
提升农村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临渭区总人口97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中小学校185所,其中农村学校130所;现有在职教师63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3100多名。从总体来看,农村学校改革与发展步伐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教师视野有待拓宽,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因此,能否提高农村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临渭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3年,临渭区选取了师资力量较强、教研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13所城区学校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别选取不同区域的5~9所农村学校为成员学校,组建13个校本研修城乡共同体。至此,有73所农村学校在核心校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共同体成立初期,重点工作是组织教师培训和观摩。前期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员校及教师参与活动比较被动,研修成效受到影响。经过反复探索,各共同体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研修形式,即共同体各成员共同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分头承担研修任务。在共同体统一安排下,成员校逐步独立承担研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任务。有的共同体将农村学校教师纳入大教研活动之中,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必须有准备、有发言、有质疑、有收获。有的共同体将活动现场设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教师参与的范围。有的核心校将年级组与农村学校分别对应,组织会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农村成员校的教研积极性逐渐调动起来,参与热情高涨。
临渭区13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小学有92所,其中79所为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规模较小,学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师人数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处教学点只有2名教师。这些教学点研讨交流范围过窄,教研工作难以开展。临渭区教育局就在乡镇组建教研中心,统筹管理小学教研工作,牵头将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组织起来开展联片教研。
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说:“为使联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学点进行教学常规调研,搜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针对分类整理的问题,安排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集中教学点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召集全镇小学教师按学科参加中心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点的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研修任务。组织提炼、推广典型的教学经验成果,指导教学点的教师应用经验成果改进教学。”这样的培训更切合农村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着力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困难和问题,对提升这些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关键。临渭区教育局从农村教师中选拔了170名“种子”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并根据农村学校需要,将15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参与率,使附近农村学校教师也能就近参加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将教学常规中的突出问题作为起点,深入农村学校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临渭区还制订了三年计划,安排170余名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接受名师团队及时、具体、到位的学科教学指导。
为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开始,临渭区全面实施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订了《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办法》。经过精心筛选,选派首批38名小学教师、34名中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优秀支教教师积极传递着城区教育教学理念,使受援学校的常规工作发生了明显改变: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进步了,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
“这些优秀支教老师在交流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了临渭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随后,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村教师、校长进城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告诉记者。
通过年度业务知识、能力测试、省市名师送教活动现场互动、区内特色现场展示、共同体专题研讨互动等方面显示,临渭区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15年,农村教师发表或获奖的区级以上教学论文成果达860份,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新秀,2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65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农村学校特色日益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一系列工作,农村学校教研逐步规范。广大农村学校在共同体和工作室的指导下,经历了教研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活动主题日渐明确,话题趋于集中,对策贴合实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教学研究对于教学常规的改进作用,农村学校教研悄然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良性轨道。
培育优秀管理队伍――
建立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
“ 一个人的前行是孤独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优秀团队,让这些优秀教师到潮流中去,到漩涡中去,才能更快成长。”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水平。基于这一点,临渭区于2015年成立了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优秀管理层。
由闵渭安局长亲自挂帅,区教育局相关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率先挂牌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室的设置、负责人的审核聘用,对工作室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经过自主申报,区教育局严格筛选后,最终选拔了94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工作室,分学段成立了11个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学段6个、小学段4个、幼儿园段1个。
为了规范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情况,领导小组对工作室的制度作了严格规定:“工作室开展活动的时间分规定时间和自定时间,规定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动时间由各工作室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室业务负责人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按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负责人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严格考勤,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同时,还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络交流平台,实现研讨交流的常态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活动效果和影响。在年度考评后,对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销,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师的抵触,该怎么处理?”“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学校理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步,如何处理?”……校长工作室的网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解决长期困扰校长们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给别人出主意,那是对自己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提升;听别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怎么看,都是双赢的事儿。所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周半小时的网上交流,及时交流工作心得,交换工作思路,是乔丰年校长工作室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集中活动,讨论学期计划、商讨课题进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每学期一周的外出学习,走进省外名校观摩考核。前往山东即墨学习“管理备课”制度,在海南考察“综合实践”,参加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校长们的理念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在校长们中间形成共识。
同时,各工作室给每位校长推荐了涵盖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校长们将自己读到的对自己触动很深的文章拿出来共同分享。读书让校长们在与教育前辈的对话中静下心来,读书交流让校长们在与同伴校长的交流中沸腾起来。
区教育局副局长邢唯远自豪地说:“现在好多校长到区上开会的时候,跑到区教育局办公室要求新开设或加入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工作室的成效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学习。”
硕果初显――
校本研修魅力无限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先后培养“三秦名师”2名,省学科带头人16名,省级教学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级教学能手106名,区级教学能手640名。临渭区骨干教师承担省级讲学讲座185人次,承担跨县区送教或讲座335人次。全区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项。城区学校累计向农村学校捐助资金300多万,教学设备7000余件,图书20万册,免费培训3800人次。农村学校160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有880份教学成果获得了区级奖励。
近三年,临渭区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瑞泉中学共同体成员校陇海中学实现二本上线人数零的突破,规模较小的铁二处中学上线人数突破30人,杜桥中学共同体成员校自立中学各段上线人数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展示交流活动获奖达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促使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规划、营造与提炼,打造了临渭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同一目标,精彩纷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区内15所学校与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联盟,省内30所学校与临渭区学校建立教育联盟。2011年以来,累计有12所学校管理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8所学校承担省级现场观摩会19次,市级现场观摩会48次,承担外省区现场考察87次。区内部分学校与韩国鱼尾市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2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百名校长高层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8所学校承担了韩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教育团体考察交流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