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3 03:2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管理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X小学食堂管理作如下交流发言:
一、基本情况
我校食堂本学期有1800多名师生就餐,现有粗加工间2间、精加工间2间、净菜间2间、储藏间1间,就餐间1200平方米,配备有管理人员办公室、监控室、更衣室等,食堂管理人员2人,工作人员11人,食堂软、硬件条件较好。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堂管理机构网络图,工会主席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检查工作,总务主任具体抓食品安全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校长对食堂管理负全面管理责任,分管领导负主要管理责任,食堂管理员对食堂管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三是建立健全《食堂原辅材料采购制度》、《食品进货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20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责必究。
(二)完善设备,规范流程,全面提升。一是按照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设置操作间、粗加工间、精加工间、洗碗间、消毒间、更衣室、食品安全办公室,配备标准的洗菜池、浸泡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流程规范,功能齐全。二是在设备设施下功夫,本学期师生就餐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学校投入近10万元对就餐间改造,扩大就餐间面积、添置就餐桌、餐具;投入4万多元购置两个蒸饭箱、一个大型消毒柜、一台大型灶具和多个储物架,做到餐厨用具卫生、干净。
(三)管理细化、严把质量关。食堂原材料的采购验收是食堂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在供应商选定上进行资格审计、集中招标、实地考察等形式确定,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并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索取并留存供货商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等资质证明。二是实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专人验收及台账记录等制度,学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台账主要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冷冻食品、粮油制品、调味品等小包装食品单独记录并留存外包装标识;肉类、家禽类要有检疫检验合格证,食用油、调味品有合格证等;采购发票、收据、供货清单、合格证等食品索证索票有关资料,按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备查,以满足食品溯源。三是学校每天安排一名老师和食堂厨师共同对当天供货商提供的食材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食品安全管理员审批放行后,方可进入食品加工程序。
食品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吃上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膳食,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饮食安全。今后,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全校师生健康负责,努力让社会放心、让家长省心、让学生满意,扎扎实实做好食堂管理各项工作。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60-01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教学平台开发
在美国,中小学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在英国,政府推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能联网的教室还不是很多,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学校还没有联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为多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软件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融合到所开发的教学软件中。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的技术人员,他们制作出的软件大多是可看不可用的,实用性不强,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因此,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不仅要有高水平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具有很强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学人员以及具有深厚理论基底的教育教学专家。这样形成一线教师、技术开人员、专家组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开发阵容,才能制做出质量高、实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模块组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必须为教学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而且应该具有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功能以及为教学结果提供评测的功能,更要体现多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在使用时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基本上由自学材料模块、三案生成模块、交流展示模块、精讲点拨模块、迁移应用模块五大模块构成。这五部分内容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1.自学材料模块
自学材料模块是整个系统模块的基础,主要提供不同年级教材的素材文件。资源模块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知识结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属性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本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框架。它以教材版本为主结构点,其下分别设有册、单元、课以及描述该课中资源所属功能类型的子结构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对应所选定知识结构中所包含的素材文件。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三案生成模块
三案生成模块主要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教、学、巩固案编辑功能。该模块提供了讲授型、探究型、自主型、实验型和练习型五种三案生成方案。通过教师选定适合所讲课程的方案以及对教学资源模块内素材的选择性调用,三案生成模块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智能的生成所需备课教案、学案及巩固案。生成的三案可以被存储在该模块中的指定位置,以备辅助教学模块的调用。该功能模块为所生成的三案提供了方便、易用的编辑手段,方便了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3.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可以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模块
精讲点拨模块是以自学材料模块和三案生成模块为基础的教学讲授系统,主要功能是教师按照三案生成模块中生成的教案将教学资源借助教学平台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模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教学内容精讲部分,另一个是教学点拨部分。教学内容精讲部分主要通过在模块中设置内置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等,借助媒体技术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及精讲。这样通过精讲保证了教学的实时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点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能生成迁移应用的习题,使学生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所以说该模块设置十分重要。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管理
一、统一规划、规范流程、充分发挥教研片区联动作用
1、注重教研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来推动县片区教研采用专题教研模式。县级教研项目在每学期初就向全县各校公布,片区教研专题由基层学校和教研员下发调研后共同确定,具体实施计划并报我部备查。
2、规范教研流程,明确“备、说、听、评、总结”各个教研环节的整体要求,并及时做好教研记录,教材收集、整理、经验推广工作,强调在教研前一周将教研材料提交学科教研员,认真研究后,提出意见,再把材料返还各学校,参加教研的老师进行修改完善。今年3月16日—22日我们在全县分6个片区,对以上流程进行观摩性的教研,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次活动共有7个学科的专题、168名教师讲课,并评出28节优质课参加市级“进取杯、开拓杯”的赛课,有18人获一等奖,二小的李玉梅老师获语文学科特等奖。
3、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研网络建设。建设县中心教研组—片区校际教研组—中心学校教研组—乡(镇)片区校际教研组—各小学各级教研网络,拓展课改研讨的横向联系,为农村教师提供研讨的平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智慧共用,成果共生。
二、关注基层,全体参与,切实强化服务组织协调
课改以来,我们明确提出,教研员应牢固树立面向基层,坚持下乡下校,随堂听评课,参加片区教研和培训授课,深入调查研究。一是教研员挂钩片区,基层教师结对指导,通过随堂听课和参与集体备课,交流研讨活动呈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寻求对策。二是阶段性检查评估与指导,今年4月10日— 5月15日,对全县小学教学工作进行督查,教研员进校入课堂,不仅听评课和检查教师的案头工作,还开展实证教研,业务领导评课,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校及教师业务水平,培训、反思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学校领导教师交流、协商,适时进行指导,从而掌握课改工作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突出重点,关注“三课”,多方促进教学方式改进。
“三课”是指课堂、课例、课题(专题)。
1、重建课堂教学常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学理论》和《宾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一是淡化“教案”强化“设计”,以开放的心态和方式进行教学,二是尊重个性,今年10月我们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从下到上全体参与,全县小学每科围绕2个专题进行个性设计,资源共享,最后形成典型课例360篇。并汇编成册。
2、倡导新的教学模式,一是要明确目标,研读课标。二是突出互动。三是要求承认差异,关注发展。对此今年3月13日在进修三楼专题召开宾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会上有二小赵艳阳和李玉梅老师作文进行了工作汇报,教研员点评总结,全县240名三、四年级教师听课。
3、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送教下乡活动
9月20日组织二小学青年教师张冰、李玉梅和金环宇3名教师到满井中心校送教,三名教师不仅上示范课,而且与中心小学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设平台,交流互动,研培一体、努力实现练兵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1、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及专题讲座培训,今年2月22日—25日积极组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骨干教师参与,哈市阳光助教宾县专场活动,近450人参加了培训,对今后的课改产生深刻的影响,9月3日—4日聘请省语委办专家到宾县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教学培训活动,会上有指导,评课,有互动与交流,全县近200名教师接受培训。
2、是对在全县教师业务测试不达标的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今年8月17日—20日小学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近260人参加了3天学科知识培训,为课改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是积极组织小学各学科教学能力的评比工作,通过“仿真课教学”“理论测试”评出小学学科教学能手40名
4、幼儿教师参加市岗位练兵展示活动获得大丰收。进修校获优秀组织奖,有6名参赛教师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四、 网上互动初步形式。
今年6月15日—16日小学数学,7月10日—11日小学语文通过“uc”培训的形式展示“专题”岗位练兵现场互动活动,数学有8名教师,语文五小学9名教师参加现场论坛活动,受到省市教研员及专家的好评。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单调,不少基层学校的教研只是停留在听课 评课,缺乏鲜明的主题和有针对性的内容。
二、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滞后,还未能形成对校本教研工作有效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三、理论上的超编,实际上的缺员,导致部分教师课时负担过重,不少农村学校中低年级教师“包班”现象相当严重,没有时间开展或参加教研活动。
四、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对校本教研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学习、认识不到位,被动参与,应付了事,考核要求的反思、案例等文本材料,相当部分是网上下载文章。
五、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教研水平差异大,出现“县城强,农村弱;大校强,小校弱;中心小学强,基层完小弱;青年教师强,中老年教师弱”情况。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继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评价管理及激励机 制,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及岗位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要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拓展研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活跃 研讨氛围、营造教研文化。
三、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研队伍,充分发挥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和特聘教研员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层次。
改革将小学原有的11门法定课程变成六大学习领域,信息通讯技术与读、写、算一起被列入核心课程。改革旨在减轻当前过于繁重的课程,给教师和学生更多自主空间,与信息通讯技术接轨,在课程中增加环境意识与全球意识,实现课程的现代化。
英语、交流与语言
英语课程中应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英语课上,教师不仅要教拼写、语音、语法,还要让学生会阅览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网页、网络电影、报纸、活页和广告等,学生不仅要读书、读诗歌、看话剧,同时也要读文字性强的小说、现代诗和童话。学生要通过信息交流技术交流思想,通过插图、图像与声音共同完成写作任务。11岁的学生要会制作网页。课程不仅应包括目前的听、说、读、写,还要求学生理解背景知识。自2011年起,外语将成为义务教育第二阶段的必修课。
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明确指出,将教授小学生货币与统计方面的知识。为9岁至11岁的学生提供信贷危机课程,使他们能够解决关于借款、消费以及储蓄方面的问题,并知道如何运用电子表格管理并支配货币,进行合理预算。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将包括数字、计算、货币、测量与计量、几何与统计等内容,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并增强对事物的理解力。
艺术
在艺术领域,新课程更关注学生动手操作,而不是空谈感想。鼓励学生去美术馆或博物馆实地参观。
舞蹈课应使学生认识到舞蹈活动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第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具体的课程目标,只需通过舞蹈体验其中的乐趣。高年级的学生则需要完成学习、练习、完善、表演等阶段,以展现肢体控制力和乐感。
在戏剧方面,新课程关注人生的意义,要求义务教育第二阶段的学生能够感悟并演绎戏剧角色。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要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戏剧。新课程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音乐课同舞蹈类似,在小学低年级并不设立特定的课程目标,学生只要能唱歌、玩乐器、体会音乐在故事中的作用即可。控制乐感、发展听觉记忆,合理运用音调、速度、音色等,则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历史、地理与社会
新课程将移民问题纳入历史课程,认为应该向小学低年级学生介绍关于英国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移居、定居的情况。
小学地理则对于环境问题给予更多重视,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更要意识到环境变化的重要性。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作为非法定课程,主张让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要学习“调查问题、表达看法、参与决策”,义务教育第二阶段的学生则要学习法律、团体以及如何平衡权利等问题。
身体发育、健康与幸福
新课程重视向小学生传递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义务教育第二阶段的学生要能够计划、准备并烹饪简单且有益健康的食物,了解如何在青春期和生长期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体育课的项目将有所扩展,对足球、橄榄球、网球、舞蹈、蹦床等活动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班级的管理者与引导者,班主任需要时刻将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放在其工作的首要位置上。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从自身的素质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小学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充实德育内容
班级的德育教育目标是建立在国家的德育目标与学校的德育目标基础之上的,其内容需要更加明确。为此,班主任在考虑构建班级的德育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国家与学校所制定的目标,将其作为前提,同时还要联系到自己所管理的班级中的学生的具体思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构建的德育目标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导。在制定具体目标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思路,目标的层次需要分明,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所构建的班级德育目标太过模糊,就会对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对于班级的发展也不利。
在选取班级德育活动的材料时,需要注意多选择那些细小、与生活和实际相贴近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让选取的材料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所选取的材料要与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起到行为与知识相互统一的作用。教师要用身边发生的小事教会学生讲礼貌,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敬爱长辈。总之,小学德育内容的材料选择务必要具有相应的教育作用。
二、掌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
无论是制定班级德育目标,还是开展班级德育活动,班主任都要对班内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与爱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成长并不仅仅是与学校相关,家庭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班主任需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以形成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关爱学生。作为班主任,必须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尊重与信任,要从感情上去贴近学生,尽可能消除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能够从精神上感受到教师所给予的鼓励与支持,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温暖和呵护,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偶尔的严厉也是希望他们更好地成长。
2.采用正面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多从正面进行引导。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很多事物都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就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将学生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对学生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班主任,使得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能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改进德育教育模式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与教师都认为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因此容易接受教师与家长灌输给他们的各种思想观念。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很多教师都喜欢采用说教的方式,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收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某些时候甚至会引发一定的逆反心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径都应该进行适当的改进与拓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说教的方式,多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无形之中就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可以用讲故事、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在其中穿插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受到较好的德育教育,这样的德育效果要比单纯说教要好。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活动,让他们能够在大环境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遵纪守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要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以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地通过学习与研究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与心理发展状况,逐步改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通过有效的方法耐心教育学生,让学生的品德意识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为积极推进我市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依据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暂行办法》(京人发〔1999〕40号及《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京教人字〔1998〕035号)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京发〔1999〕26号)和《关于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京教人〔2000〕001号)文件精神,从2000年起我市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以下简称“城近郊区”)中小学(含民办公助和民办的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接收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一律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担城近郊区中小学自2000年起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管理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人才资源开发等)。城近郊区可根据本区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职能权限,从2000年起将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工作交由市、区两级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教育人才中心”)负责。
教育人才中心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打破地区界限,融通各类教育人才资源,促进各种形式的合理流动,切实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城近郊区中小学在区教委、教育局人事科核定编制的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并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与其签定《聘用合同书》及《委托人事协议书》。
三、城近郊区教委、教育局人事科归口负责做好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工作期间相关的人事管理工作(转正定级、晋升工资、职称评定等);用人单位按现行办法实施管理并解决其医疗、养老、住房公积金等问题。
四、城近郊区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党、团组织关系一律转入用人单位。需要建立集体户籍,办理落户手续的由用人单位负责。
五、教育人才中心要做好新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人事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调整档案工资、出国政审、出具婚育证明、公证等事项。
六、新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规定服务期内申请调离中小学、校外教育单位、进修院校、特殊教育学校,需经用人单位和区教委、教育局同意,按照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干部、教师调离普教系统或从远郊区、县调入城近郊区审批手续问题的通知》(京人干〔1988〕第8号、京教人字〔1988〕第67号)精神及人事调配的相关政策办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关于对违反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者追缴专业奖学金和培养费若干问题的通知》(京教财〔1998〕018号)精神,负责追缴未完成服务期人员的专业奖学金和培养费。
七、按《聘用合同书》的约定终止聘用时,经双方协商,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用人单位应及时对本人做出鉴定,并书面通知教育人才中心;同时通知本人到存档的教育人才中心办理档案转存事宜。
八、人事实行有偿服务,费用由委托者按照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缴纳。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终结性评价;审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09-03
立项评审、结题鉴定和成果评奖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三个实质性环节,可以“课题审定”概括之,其特征是“回头望”,即同行专家(承担裁判角色)在审阅了你的报告及材料之后,对你过去的努力与行动给予适当的评判,并赋予总体上肯定与否的结论。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仲裁活动,属于终结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一、课题审定的类型
(一)立项评审——择善而从
立项评审是指申报者将课题申报方案交到对应级别的科研管理部门(即课题管理单位)后,该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是否立项进行评判的过程。如立项评审通过,则标志着该课题正式纳入规划管理序列。实际上,立项评审是科研管理部门依据科研规划对课题研究方向、规模、分布等要求,邀请专家对所申报课题进行质的和量的审定。其目的是让合适的课题由合适的人来承担,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立项评审的主要指标有:⑴选题方向正确,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⑵研究切口适宜。要求所申报课题有比较明晰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假设)与研究内容。⑶研究设计得当,所申报课题能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有可行的研究步骤。⑷支持条件具备,拥有研究所需要基本的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如经费、图书资料)。⑸研究已有基础,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初步研究成果,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评审专家主要是依据这些要求,对课题申报方案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课题立项与否。
(二)结题鉴定——脱颖而出
结题鉴定又称结题评审,是指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对上交的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课题研究是否完成的过程。如结题鉴定通过,则标志着该项课题研究任务正式完成,并已达到规划管理对结题的要求,可颁发结题证书。结题鉴定是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真伪辨别和优劣鉴定的工作,既是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评价,更是对学校在课题研究上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检查,不仅能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普及,也有利于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素质。
结题鉴定的主要指标有:⑴科学性,这是科研成果的基本属性,主要考察研究问题提出是否有依据,资料取得是否客观可靠,能否对研究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得出科学的结论。⑵创新性,即研究成果是否有特色或新见解,是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⑶实践性,即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无针对性,在实践应用上是否具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⑷规范性,指课题研究的操作是否规范,文本表述是否准确,行文逻辑是否严谨等。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待规范背景下尤其要强调这一点。
(三)成果评奖——大浪淘沙
成果评奖是指课题结题后一定时间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从上报的课题成果中,筛选出优秀成果并赋予等第的评价过程。它可分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奖两类。其目的,一方面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师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教育科学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最终为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果评奖的主要指标有:⑴方向正确,即课题研究方向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符合当下的新形势要求。⑵质量上乘,即指课题研究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学术价值高低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对教育规律的发现、知识经验的改造有无突出的贡献,是否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形成的新方法与策略能否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等。应用价值高低则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区域和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及新课程实施中有无被推广应用,对解决教改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无促进作用,对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有无明显的成效。⑶社会认同。课题研究成果社会认同度主要看其在何种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成果有无发表或出版,研究论文是否获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同行与专家的认可等。⑷简明易学。成果理论简明,方法易学,切实可行,能在更大范围内被实践者乐于接受。其中成果推广奖评比,更要注重对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适切性和实效性的考核。
课题立项评审与结题鉴定,在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主要是达标性评判,合格者即获得通过。而成果评奖则是选拔性评判,是成果优选并区分出不同等第。三者构成逻辑递进关系。
二、课题审定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评审,不仅由评审者决定,更要由评审客体来决定,客体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评审所采用的方式。目前课题审定的主导方式是同行专家评议,其合理性是基于学术产品的特性。具体可分为会议审定、通讯审定和直接认定三类,同时可结合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之。也可采用其它变通方式。
(一)主要方式
1.会议审定,也称会议鉴定。这种方式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召集同行专家,以会议形式对课题的申报方案或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作出课题是否立项、结题或获奖的裁定。往往是专家们先阅读文本,然后面对面交流,对分歧的意见,通过讨论逐步达成共识。在汇集到更具体的、全面周到的评审意见后,由各个专家独立打分,最后统计、评定结果。当评审课题过多时,可按类别分组进行评审,以提高效率。会议审定是由专家组集体充当裁决者的,因人的从众心理,必定有评审者容易受别人观点所影响(特别是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使评审结果难以完全民主化。还有会议审定往往保密性不好,易受人情关系干扰。
2.通信审定。以通信方式把评议材料(包括评审要求与说明)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对评审内容写出评语和打出分数,并将评审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寄回科研管理部门,以进行统计得出评价结论。这种方式需要专家独立工作并作出判断。专家可坦率地发表意见而不受外界干扰,评审比较公正。另外,通信审定相对会议审定而言,效率较高,成本也低。但是,通信审定过程中专家之间缺少交流,可能因对评审的课题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审定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
3.直接认定(即免于审定)。对课题在一定范围内已获得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价、专业刊物发表或正式出版作品、获政府或教育部门奖励等,科研管理部门可以直接认可其结果。常用在结题工作、子课题备案中。
(二)辅助手段
1.实地考察。即去考察现场,查看实物,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研究伦理问题)进行详细的查询。实地考察应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了解事物的总体与局部。做到边考察、边记录、边分析,然后作出评价结论。这样的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可靠。
2.答辩展示。即通过答辩会来展示成果,让研究者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并答复专家等的质问。答辩展示更多地围绕研究过程中的亮点和薄弱环节展开。
课题审定如结合使用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手段,不仅加强了课题审定的客观性,弥补仅凭文本材料来评审的一些缺陷,而且能发挥评审的导向功能。通过研究者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可以启示研究者完善课题各个环节,有利于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做准备,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对科研方法与知识也得到了实时培训。这些辅助手段,虽然收益大,但成本高、投入大,比较费时、费力。一般用于重大课题的评审或有潜质课题的精品锻造。
(三)变通方式
为提高申报方案与结题报告的质量,可采用二轮审定制与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审定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教师上报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教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材料进行第二次审定。现场会是先由选中的几位教师结合课件分别报告思考的情况,然后是其他听讲教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申报方案或结题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立项或结题鉴定。因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专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而他们参与科研的目的更多是提升自己,所以也可以给个别很有意义的课题或很投入的教师,在规划时间许可范围内留个缓冲期,如二次修改、延缓结题等。
可以借助于OA系统,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业务流的信息化,如课题材料可直接在网上、递交、审核、鉴定,教科资源的网上录入、统计分析等。这种在线评审的操作,可以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并且专家和同行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并且能有效地对审定结果达成共识。也因只是呈现电子化材料而避免了浪费,更加灵活经济。
现在教师小课题研究方兴未艾,教师可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只要能清晰地阐释、呈现就行。如某学校的校级小课题,用对话式(汇总所有等待评价的小课题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式(以学期为单位展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讲演式(让教师讲小课题研究故事)等,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结题鉴定方式,达到了“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之目的。
三、课题审定的组织
由于同行审定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介入,需要严格的程序加以保证。规范的操作程序优于评价者对审定标准的主观把握,程序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客观性对保证评审的公正、公平相当重要。
课题审定的一般程序是:材料准备聘请专家专家审定公示发文。
(一)材料准备
课题审定首先要准备好申报材料,不同类型的课题审定应准备不同的课题材料。如,立项评审应准备课题研究申报书与研究方案;结题鉴定应准备课题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成果评奖则需要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主件及相应效果证明的材料。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评审需要,要求申报者上报经申报人单位审核盖章后的申报材料(常是一式3份),然后逐一进行核实登记,且分门别类(可按学段或学科分类);同时准备相应的评审表,明确审定要求,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为减少对审定过程的不必要干扰,要做好评审相关资料的保密工作,对有些材料要作匿名处理,便于评审专家能客观公正地行使其评审权利,确保课题审定质量。
(二)聘请专家
聘请专家是课题审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专家资源库,以供各类课题审定选用。在具体选择专家时,要把握好一定的标准,聘请的专家要有足够的学术资格和评审水平,且熟悉本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同时也要注意到专家在学科、学段分布上的广泛性。评审专家选择对保证评审质量和提高评审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坚持专家回避制度,避免参与其直接相关的课题审定。做好所聘专家信息的保密工作,以防有人托关系说人情,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三)专家审定
专家审定是课题审定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课题审定的类型和客观条件选择评审方式,明确评审要求、时间、地点等事宜。若是会议审定,重视会议内容和议程的周密安排,既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又确保各个专家独立平等地开展评审工作。不论采用何种审定方式,都要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如有序提供评审材料、准确汇总专家审定结论、及时把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领导审批等。要维护专家审定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轻易改动评审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围绕市教科所下发的“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标准”并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分部实施较好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对照市“2009年市教育科研工作联检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㈠、组织机构得到完善
县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及基层学校负责人代表组成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设由邰秀丽副校长为主任的科研办公室,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主任委员,部分学术骨干教师为委员的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负责筹划和指导全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目前,我县实现了县、乡、校三级科研网络,为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稳步的运行。
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选派了一线业务骨干教师领导到教育科研所工作,目前,教育科研所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五人,负责指导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根据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早在10年前,我们就要求全县各基层学校建立科研室,并设专(兼)职科研室主任,科研室主任由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担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为了整合全县教育科研优质人力资源,从分发挥科研骨干的引领作用,更好的开展全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建立了科研专家库,兼职科研员队伍,确定了热爱科研,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十名科研专家和十名兼职研究员,为全面做好我县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㈢、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一是办公条件基本满足需要,今年装修了办公室,并为每位研究人员配齐了电脑,投入了大约两万元满足了工作需要。
二是建立了比较晚善的信息网络,建立了教育科研网页,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实现了网络连接。教育科研网页设立了科研管理、培训、校本科研、信息、简讯、动态等栏目,及时向全县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研信息和培训资源。
三是图书资料满足需要我们依据进修学校不断充实理论和信息资源,订阅了较为齐全的各类教育报刊、杂志、今年新购置了图书册,供科研员及学校教师吸取教育信息及教育理论。
㈣、科研经费逐年增加
教育局对教育科研工作给予了政策倾斜和工作支持,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克服全局资金短缺实际困难,逐年加大投入“十一五”以来为科研人员外出学习培训,聘请专家讲课,名师送课,添置办公设备等,投入资金约三万元,为科研所配置办公室投入两万元,此外,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用于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所隶属于进修学校科研部,所以没有设立独立的帐户。
㈤、科研管理规范
在认真吸取了“十五”期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基础上,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分别出台了《县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三极管理职责》、《县课题管理条例》、《县教育科研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园)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基地校的建设与管理。在科研工作中我们把培树实验校和发挥实验的辐射功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建立了25小学、2小学、县实验小学3所县级科研实验基地校。同时我们确立了搜登站中心校为市县级农村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为发挥基地校的辐射做用,通过召开现场会,成果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例如今年我们就分别在25小学和2小学召开了“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和“十一五”立项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会等,以此努力打造校际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用科研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升位。
三是突出了“十一五”立项课题的管理。为了加强立项课题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提高课题申报立项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我们将“十一五”期间正是立项的各级各类课题列入科研目录,出台了《县“十一五”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这样就从源头上清理了立项课题管理的混乱状况,确保了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十一五”开局,我们确立了“用科研的理念和方法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的科研思路,通过论证,确立了12项国家级课题,35项省级课题,12项市级课题等重点课题,对所有立项课题逐个进行认真审阅,从题目的确立,课题的论证,方发的使用,步骤的安排,成果呈现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审查,并与以指导,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协调学校进行改进和完善,课题申报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提高。
㈥、咨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
多年来,我县教育科研所始终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思想,主动开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的承担了“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是为了配合我县全面实施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进行的配套研究课题。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体系上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我县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不均衡的现象,我们深入基层学校调研,通过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材料及与主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交流等程序,形成了翔实的分析报告,提交给了教育局,为全面了解全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状况,如何扎实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了依据。教育科研所还有效利用《教育通讯》定期为行政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㈦、课题研究与校本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开展县级以上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把科研员能够承担科研课题,做为对科研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现在,我教科所三名科研人员承担了县级课题“学习型学校特征与评估体系的研究”此项课题现已进入全面研究与实施当中。由主管局长、进修主管校长具体负责承担的“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对策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
二是加强课题研究实验校的管理与指导。通过专项调研、参与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等形式,对“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育科研所主持的规划课题研究实验的十二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五所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培养”、“小学生不同时期心理问题的预防策略”两所学校;“十一五”期间,承担市教科所主持的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县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各类立项课题的单位,进行了跟踪指导,先后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课题研究过程实录》,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依据。通过鼓励和引领及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帮助学校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实际工作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83%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十二项,现有十项已结题;省级三十五项,现有十三项已结题达到结题率37%;市级课题十二项,十一项结题,结题率92%。
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制定了《县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要求学校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今年我们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县教科研室与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交流会,从而提高了全县科研管理的规范化进程。
自2007年9月市教育局启动“校本科研工程”活动以来,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形成了以一把局长任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县实施“校本科研工程”活动方案,同时召开了由业务校长、科研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科研工程”启动大会,县中小学校共有22所学校参与一期工程研究。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研究,经过市教科所的过程验收,全部结题。市教科所在县二小学召开了市校本科研一期工程现场会,县校本科研工作受到了市局、市所的高度认可。为此县教育局、教科所均被评为一期工程实施工程先进单位。
2008年10月,在认真总结我县校本一期工程做法和借鉴其它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按市所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启动实施了校本二期工程。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理念。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⒈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局把深入实施校本科研工程纳入局工作重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目标管理检查中分值比重,进修学校从整体工作部署出发,整合科研与教研工作。强调科研与教研有机融合,建构校本教研制度进而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⒉强化教研,科研的引领
定期召开科研主任会议,提出工程实施的阶段目标和具体工作,了解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情况,针对实施进程中出现的困惑,盲点及时予以指导与相应的建议或意见。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交流与研讨活动。
⒊开展扎实有效地“菜单式”培训
校本科研“菜单式”培训,是结合我县科研培训工作现状而创新出的一种科研培训模式。它的做法是基层学校把在校本科研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提炼出来,由校长提名培训人准备相关问题,,并将此问题上报科研所与我们相互交流探讨问题,形成共识,即可在校本教师学习团队中予以培训。科研所的相关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所培训内容要进行点评与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⒋建构校本教研制度,推进校本科研向纵深发展。
在整体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作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可供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总是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委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校本教科研模式。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究,进一步反思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在这一流程中教师经过自己的反思与实践行动、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分享教育教学的经验与困惑,修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对于整合、重构自己的专业生活,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行动为转变,促进校本教研、科研向纵深发展和飞跃,意义重大。
⒌共同抓好“两个带动,推进工程的整体进展。在推进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发现和培树一批先进实验基地校,其中2小学,25小学就是我县实施校本科研工作中的先进校典型代表,我们以2所学校为例,引领并完整的展示他们在校本科研工作中的案例思考和做法以及成果。抓好农村基地校建设,培树点小就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搜登站中心校被命名为市农村教育基地校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⒍推进实施校本科研工程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校本教研目标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及生成目标的的达成转变。
二是校本教研手段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小课题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
三是校本教研内容向备课组、学科组对学生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
四是校本教研内容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境为主转变。
(八)科普工作扎实开展
为使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行动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预约式”服务深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例如:李嘉安《教育深度叙事》、《小课题研究》。王精诚的《科研档案管理》培训材料等,此种“预约式”培训讲座,主要是配合“菜单式”培训讲座同时进行,将二者有机结合既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对基层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式”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师范大学及省教科院,市教育科研所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学校积极订阅《普教研究》、《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动态》、《中国教育学刊》等科研刊物,以满足学校教师学习要求。
(九)学徐交流丰富多彩
我们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为总结和推广科研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县科研成果评选办法》规定,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科研成果评选及总结工作表彰会,2007——2008年度共评选出县科研先进单位7个,教育科研优秀课题组6个,优秀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7人,优秀科研骨干教师20人,优秀科研成果,按论文、随笔、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教学专著,校本课程教材及课件,研究报告等7类共324项成果。有力的促进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推动全县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发展。
围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的中国教育学会“县域性教师资源的整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小课题“青年教师培养与成长管理研究”,几年来,我们坚持召开阶段研究交流会和研究成果总结推广交流会,对于其中优秀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发表在《教育通讯》上。
今年10月份,我们还召开了市所“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研讨会,并在《教育通讯》上发表了综合报道,对于推动“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把学校的教育科研年会制度化,每年召开一次,并列入学校年度工作的考核内容,这样自下而上便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十)科研成果逐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我县研究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邰秀丽副校长参加了中国首届农村教师队伍论坛,所撰写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初探”获最佳演讲者称号,我们撰写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获教育部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四小学研究的《以责育责的特色管理研究》课题,被省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课题研究一等奖,并在我县召开了省教育学会课题结题现场会,所撰写的结题报告,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结题报告。
几年来,在上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科研者的勤恳工作,我县科研所取得了一些成绩,被市教科所评为校本一期工程标兵教育局,先进科研所。
二、点滴体会
在多年的科研所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从我县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实践,扎实有序地开展了科研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的重视与带动是保证教育科研工作得以比足发展,有效发挥科研作用是前提。我们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和可再造的课程资源给予足够重视。2006年县教育下发了《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办法》(简称“两个办法”)《意见》中明确阐述把教育科研摆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推动力的重要位置。强化科研对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发展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在方向引领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鲜明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按照素质教育呵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育局提出了“校校有研究题目,人人有研究问题(课题)的科研工作目标,明确问题(课题)工作化,工作问题(课题)化的科研工作思路,树立“教师既是研究者”“科研走进课改”,“问题既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校本教科研理念,瞄准教育创新与改革这个大方向,有效指导科研的开展。
突出重点,把教育科研作为领导干部和名优骨干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我县开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把是否有研究课题、具有相当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
第二龙头课题做引领,我县“十一五”立项的课题,重点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以倾斜农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例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网络环境下有效研修途径与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关于校本教研制度体系建设的研究”“县域和普发展的研究”等等。
我们还根据当前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新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等系列需教育科研引领的问题。因此,在“十一五”科研引领新课程改的研究基础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研究”“反思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叙事研究”等课题,使教育科研深入到学科领域,加大了科研引领新课改的研究力度。力求增强科研兴教的力度,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的较大的增比点。
第三、搭建平台、交流互动,实现教育科研资源的共建共享。我县通过《教育通讯》“教育科研网页”和“教师博客群”等媒介,为教师展示交流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阶段成果搭建了共享平台。
我们的《教育通讯》从2003年12月开始创办,至今已创办第期,每期当中都有教育科研的专项板块,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等;我们在教育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教育科研网页”并在设有课题管理系统,此外,还有个栏目,共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在这里共享;我们还于2006年7月创建了“教师博客群”,基层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纷纷自觉自愿地申请注册,在个人博客撰写中,有相当比例是用来撰写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反思、教学随笔等的。我们的做法分别在“首届中国教师论坛”会议上和“省教师进修院校培训部主任高级研修班“上做了题为”创建教师博客,实现思路共享“的交流发言。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还将我们的”教师博客群“做了向连接
三、反思不足,采取对策,促进科研整体升位。
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及时反思目前我县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慕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本文就如何依托慕课更好地开展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充分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展开论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发展。
关键词:
慕课;农村小学;培训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着力于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与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这对于改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困境有着实质性的促进作用。教师培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起点。实施教师培训有助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实效性,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一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院校培训面临的问题
(一)培训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教师培训方式是指有针对性地对在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积累提升、专业信仰的锤炼或辅导方法和组织形式。目前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形式有多种,如,校本培训、脱产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等等。目前主要采用集中面授的教学方法,这种培训模式具有普遍性,但也存在一些教与学的问题,比如,教师参与培训教学活动的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培训教学方法的单一、落后,使教师培训教学活动不仅不能帮助教师改变原有的某些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反倒成为强化这些错误的“榜样”。
(二)忽视了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诺尔茨依照人本主义的观点,提出以成人学习的四点理论假设为基础的成人学习理论,其理论要点可归结为教师学习是自主的学习;教学经验是学习的重要资源;教师学习是知行结合,即刻应用的学习;教师学习是问题中心的学习四个方面。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自己经历的意义一种思想追求,为的是挖掘塑造我们行为的先入之见的根源……成人教育不是从课程问题入手,而是从铸造成人生活的情境和经历入手……借此可以的把成人的经历和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教师作为一个成人学习者,教师培训活动也就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因此,培训教学活动要帮助教师本人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从中学习。对作为成人学习者的教师来说,他们的经验就是他们自己,在任何情况,拒绝他们的经历就是拒绝他们本人,这样的培训教学当然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慕课的教学特征及优势
(一)慕课在网络环境中体现的特征
慕课即“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简称。慕课的学员大规模性、开放性、免费注册以及交流互动性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教学是在教学主体(学生)的在线课程互动和线下学习交流完成的。整个教学课程中,教师的电脑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学生电脑,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全程在教师观察下。学生如何学习,学习效果如何都会在线呈现,并获得相关的学习反馈。作为在线教育的最新形态,慕课教学形式本身借鉴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分析等理念,向用户提供大规模的免费在线高等教育服务以及生动的学习体验。目前主要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学习平台负责课程的推广。这三家公司提供模块化在线材料,播放简短视频片段,开展互动问答等活动,通过网上论坛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学习。
(二)利用慕课开展教师培训的平台优势
1、互动性。交互式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早已存在,但在慕课教学中的互动已区别于传统课堂课的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频繁。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者提问进行集中答疑,以一对多形式进行互动;授课教师还相应提供论坛在线时间与学生开展专题交流,课后测试通过客观题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形式的实时互动交流。由于先进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看到学习者的笔记、问题,对其学习效果有清晰的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解答学习者的问题。合作学习也是慕课的主要互动学习方式。授课过程中,将培训者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有一个研究主题。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学习兴趣,讨论问题、交流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线询问授课教师以及助教。学习者在线下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形式交流遇到的问题。
2、便捷性。基层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人才紧张,抽身集中培训困难较大。慕课的在线学习的便捷性恰恰满足了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培训者的学习自主性。慕课颠覆了传统教学“教师主导、学生遵从”的关系,师生的任务分配也发生了改变,课前,培训者搜集学习资料、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习题,为上课做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标注笔记,自主选择重点。课下,对于不懂的问题通过论坛、邮箱、微博等方式进行讨论。充分体现为学习者主体,教师、网络共同主导这样一个全新“双主”关系。二是时间的灵活性。慕课的教学与学习是以在线为主,授课时间控制在十几分钟左右,教学中大量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广泛性。慕课受众非常广泛。广泛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开放性以及规模性。“开放性”,即向一切人开放,任何人都可注册,进入资格没有严格限定。学习资源具有开放访问权限,不需要任何费用。学习者只要在网上注册、登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的课程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网络世界实时参与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和课程项目,学习体验跨越地域的限制,延伸至全球。课程没有学习者人数的限制,具有显著的规模性。规模性一方面是指课程学习者的数量庞大,另一方面也指课程资源覆盖范围广。课程资源涵盖世界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者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
三慕课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一)打破传统培训模式,整合优质培训资源
传统的教师培训多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地点,校本培训或校外培训的方式,优质培训资源往往很难整合。这使培训的层次和培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慕课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运行的环境是互联网而不仅仅是封闭的教室。这决定了它要面对的参与者更多、规模更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慕课与传统课堂差异的存在: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对课程的设计制作,再到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管理、学习者反馈和学习评价,都体现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慕课教育资源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网络平台。在这平台上,一方面,慕课资源为落后地区的教育带来了课改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通过“课程改革”中的“课标解读”,老师们在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准确的把握新课程标准,为把握教材作好铺垫;通过“教育资源”、“信息技术”、“空中课堂”等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另一方面,慕课教育资源比较集中地选择了一些与教材结合紧密、科学、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能找到符合教材和自身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素材。
(二)开展校际、教师间的学习互动
传统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培训过程中,讨论与交流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同行之间的切磋是对某一问题的笑话、消化理解。在慕课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由学习者自己选择,这里的学习环境既指线上讨论小组或者交流平台的选择,又指现实中学习环境的选择。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材料的理解、关注点和疑问都会不同,讨论组的设立给予的学习者交流答疑的平台。在平台中,所有参与者身份平等,提出问题和见解,互相交流讨论,即使是课程发起者也不会给定唯一答案或者固定答案,开放式的交流不会只限制在一个领域、一个角度。学习者可以通过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传播知识,使得知识更加延伸、开放。同时,在每个慕课讨论区或者讨论组,都有己经完结课程的相关资源和学习者分享的学习笔记,新加入的学习者或者错过该课程的学员可以二次使用这些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充分提高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这极大地加强了农村小学教师校际、教师间的互动。
作者:刘湘琳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一、爱想
爱想就是爱开动脑筋。我们要鼓励小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还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要发现问题,就要养成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习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现象往往熟视无睹,而有些学生则从现象出发,开展探究活动,而教师就是要启发学生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寻找创造发明的课题。
来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发明的课题,既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也便于教师指导和帮助他们完成课题探究,学生也会从成功喜悦中提高对创造发明活动的兴趣。除了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寻找创新发明的课题,我们还应保护孩子们的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养。教师有时也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由驰骋。
开展创造发明也要运用技法,有一种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发明技法叫“缺点列举法”,即发现身边的物品有哪些使用不方便、不合理、不节能、不省力、不安全等。还有一种发明技法叫“联想借鉴法”,就是从一件有创意的物品中联想到另一件物品,借鉴其中的优点、构造、功能等开展创造发明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他人的发明之长,通过联想,借鉴他人有创意的设计。
二、愿写
愿写就是学生能把自己设计的小发明方案写出来。写的过程是一个思考、整理、完善的过程,而且一个成功的创造发明进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交流必须有文字材料。
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时发现有些学生爱讲却不愿写,其中男生居多,讲的时候天马行空,而要他把自己的发明设想写出来时却缩手缩脚,最后不了了之。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地启发学生,不能只做一名白头发明家,而要成为实干家。任何伟大的发明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前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些院士们刻苦努力搞科学研究的故事,也可以告诉他们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单单灯泡里的灯丝就试验了一千多种不同材料的事例。
有些学生对写无从下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写小发明案例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给自己的小发明设计方案取个名称,名称要写得明了,使人一看就知道你发明的是什么;其次按步骤写出为什么要发明这件物品,发明物的用途、功能或创新点,发明物的结构、原理,发明物的使用方法和优点;最后还要附上一张发明物的草图,使别人能看懂你的发明设计方案。教师可以印发一张创造发明设计方案表,表上写有方案的各部分小标题,便于学生像填表一样撰写小发明方案。
小学生设计的创造发明方案大多很幼稚,但这其中也凝结着孩子的智慧,教师要在学生们交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完善。教师还应将学生们的发明方案收集起来,装订成册。
三、会做
会做就是学生能把自己的小发明由设想变成样品或模型。有了发明作品的样品或模型,在展示交流时就能使别人更加直观、明了地了解你的发明作品。如果参加高层次的科技发明竞赛,制作完美的样品或模型更是必不可少。
我们平时常讲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模型就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了。在制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利用废旧材料自制小发明作品。利用废旧材料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意识,还可以从巧用废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学生动手制作模型作品,就应该有必要的制作工具。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常用的制作工具,如尖嘴钳、锤子、锉刀、锯子、锥子等,平时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学校还应该提供开展发明制作活动的场地,如科技活动室,在教师的管理指导下开展活动。
学生在制作活动中难免遇到困难,有些发明作品制作难度大,不会做,教师可以参与动手一起帮助完成,学生在旁边观摩也是一种学习的经历,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有些带电的有危险的工具,如电钻、电烙铁等,更应该有教师在场的时候才能使用,或由教师帮助使用。开展制作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四、敢赛
敢赛就是学生勇于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有些学生一没经历过大场面,二又害怕竞赛输了受到教师或家长的批评,于是不想去参加科技竞赛。参加科技竞赛是锻炼学生独立交往的一个好机会。现在一些大型的科技竞赛,教师、家长是不能进场陪同的,这时完全要靠学生自己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所以这是一个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机会。参加科技竞赛也是一次结交朋友的机会,学生们在一起很容易成为朋友,活动中他们互相交流,发展到互相学习,再到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了他们能与别人互相合作的能力。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更是一次检验发明作品的好机会。在交流、评比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发明作品的不足之处,等于找到了发明作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明白创造发明是永无止境的。科技竞赛中得到好成绩不是我们开展创造发明活动的最终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
五、善辩
我校课改进入实质性阶段已近10年,课改工作犹如一股强劲的风吹遍建平县大大小小的学校,吹进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透视我校过去的工作,大家谈论最热的是课改,探索最深的是课改,实践最多的是课改,反思最透的是课改,收获最大的依然是课改。我校实践了“玩中学”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用“玩中学”来指导教学改革实践,并为此进行了努力的探索与实践。现在我校的课堂教学因改革而发生很大变化。“玩中学”,是从教育实践中升华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封闭式”、“围城式”教育越发严重的今天,“玩中学”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让孩子在“玩”中“学”,实现玩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这样愉快的学习方式中,释放孩子的压力,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协调力、想象力、创新力,最终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可以说,“玩中学”是对教育“围城”的挑战!
一 提出硬性要求——明确改革标准
第一,对课堂教学操作的要求:(1)落实“三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2)倡导“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3)鼓励“三动”——动脑、动口、动手;(4)发展“三维”——认知、情感、技能。
第二,加大课堂中教师讲解时间的调控度。新授课1~2年级采取“20+20”的时间分配;3~6年级采取“15+25”的时间分配。意在把教师的导学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加大课堂调控力度。
第三,加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调控度。(1)自学是终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方法,应大力提高自学的效果。(2)把课备大、备精、备熟、备活。加强预习作业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达到学会自主预习,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能应对学生思维的多种可能和各种突发问题。(3)加强预习环节管理,正确处理好课外预习和课内预习的关系。(4)把学生预习自学成效纳入评课标准。
第四,加大交流展示的调控度。(1)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只有展示,学生才能有成就感、荣誉感;只有展示,才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2)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等学生。(3)拓展和注重交流展示的方式。
二 路上潜心探索——开展各种活动
2009年10月30日下午,全镇英语学科教研活动在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如期举行,届时有来自各小学的六位英语学科专职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张老师和岳老师分别执教四年级、六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观看课堂教学后,就英语课堂教学及系列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效果显著。
2009年11月26~27日,经过两个多月的摸索,通过两周的活动前期准备,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课堂教学改革课研讨活动如期举行。
活动概况:本次大型活动由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承办,带动周边其他学校。选建平县白山乡中心小学中高年级不同年段的8位课改典型教师先期展示。分两大组进行,共8节课,参加看课领导与教师共53人。
活动成果: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初步架构起中高年级语文数学“课前自主预习——课上合作探究展示”课堂教学改革课型的雏形框架,确定基于课前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大致环节结构为:复习铺垫、激趣导入——展示目标、自主回顾——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字词可以领读,一个学生交流到的知识,其他同学尽可能不重复,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学会交流)——全班展示、点拨提升——巩固练习、新知检测——盘点收获、课外延伸。
对“全班展示、点拨提升”环节提出要求:(1)学生能说的、能讲的、能做的,教师就不要说、讲、做,不要剥夺学生权利,学生学习刚遇到困难,教师马上说出来是不行的,如果学生能通过研讨找出答案,就把问题抛给小组去研究。(2)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提示、对关键性的东西进行强调、展示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展示拓展性练习。“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3)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杜绝课堂成为少数优生的表演。(4)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展示,茶壶煮饺子倒不出不行。
一、基本情况
汤阴县冯家巷益海小学处于冯家巷村西头,紧邻新天地社区。是由汤阴县委、县政府和益海嘉里集团共同出资兴建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1000㎡,12个教学班,学生626人,教师23名,小学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12人,其中老教师5人,代课教师3人。
二、教育教学现状。
益海小学的教学成绩近几年稳中有升,现位居全镇第三名,各科成绩均呈上升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有一支通力合作、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团队。二、教师团队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责任感、荣誉感不但增强,人人都有了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三、学校硬件设施完善,教学条件相对优越。四、村两委、益海嘉里集团、新天地集团和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力度较大。
我校以感恩为主线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每天餐前、课前、放学诵读感恩词,开展主题感恩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由于教师编制不足,缺乏专业教师,课程开设不够齐全,学校特色不够凸显。
三、学校安全现状
目前学校安全情况较稳定,门卫保安负责,食堂管理合理,宿舍管理到位,学校周边没有什么不安全的因素。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较完善,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期初进行安全大排查,每月安全专题活动,做到时时讲安全,周周开班会,学生会干部天天巡查。加强学校“路队建设”,上下学实行路队护送制度和岗位值班制度。学校监控实现全覆盖并能使用正常,对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能够做到及时的排除和解决。
四、发现的问题
教学方面发现的问题有:
1.教师的对“导、论、展、测”四步教学模式,使用的还不够灵活。2.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慢。3.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
安全方面发现的问题:1.全校师生和家长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2.宿舍管理和餐厅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3.由于有外乡、外村的学生,交通安全需要加强。
三、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教学方面的措施:
一、推进学校“自主课堂”建设。完善益海“导、论、展、测”四步教学模式。本学校安排进行三轮听课、磨课活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开展好课前说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教师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本学期准备组织教师到县城的小学进行观摩、学习、交流。让教师在学习、交流中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法,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精准辅导。做好“人人过关”工作,坚持做好课堂过关、小组互学过关、课下教师一对一过关、家长在家辅导过关。
安全方面:
(一)做好“领导带部”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好学生会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到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学校每月举行安全演练,各班每周召开安全班会,班主任每节课前进行安全提示。课间值班领导、学生会干部进行安全巡查。
(三)充分利用好家长委员会,做好“无声餐厅”建设,把家长陪餐工作落到实处,让家长监督学校餐厅的管理。
(四)采用军事化管理模式,做好学校“宿舍管理军事”,以内务整理比赛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五)对于外乡、外村学生学校召开家长会,签到交通安全责任书,要求家长务必做到“一对一”接送。各班认真开展好,家长学生回家后班级群内报平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