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时间:2023-02-19 22:0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设计大赛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设计大赛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TN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85-02

一、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目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经成为教育部主办的最有影响力的在校大学生竞赛活动之一。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的组织工作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大赛的组织与承办,进一步促进了我校电子类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2011年电子设计大赛广东赛区赛事回顾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权威性受到全国各高校和企业的高度认可与赞同。2011年是广东省赛区参加该赛事的第10周年,也是华南农业大学参加该竞赛的第10周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赛事的健康有序进展,激发学生参赛的热情和积极性,华南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大赛的参赛工作和本次承办工作。

截至2011年6月28日,广东赛区共收到来自广东省的80所高校(39所本科院校,41所高职院校)的报名参赛信息,共有593支参赛队伍、1779名学生报名参加比赛。比上届增加了11所高校,增加了62支参赛队伍,为历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赛事。为了使参赛学校和参赛队伍及时了解赛事的信息和通知,组委会于2011年6月28日及时开通了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赛区的官方网站(http:///),并陆续在此网站上了相关信息。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赛区测评工作于9月9日-9月11日在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本次竞赛共有593支参赛队伍报名,573支参赛队伍参加测评,经过专家组测评、讨论决定,共评比出广东省一等奖57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23项,其他参加测评的参赛队伍为成功参赛奖,如表1所示。全国一等奖共6队,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DG4810队伍(队员:满兴震,詹一挥,田宇,指导教师:熊建平)获“瑞萨杯”奖,全国二等奖共39队。

表1 广东赛区获奖情况统计表

为保证本次电子设计竞赛测评工作的公平性和评测质量,根据全国组委会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09-2012)专家工作守则》要求,本次竞赛对评审专家的组成采取了各校推荐和组委会遴选相结合的原则。各高校推选的专家必须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在电子工程相关教学科研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影响力。组委会确定了43位来自省内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其中女性专家10名,专家合影如图1所示。

三、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一)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主动性

高等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受“重理论轻实践”观念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并不十分重视。电子设计大赛命题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学生就能够完成的、规模不太大的电子系统,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需要自己设计并完成,而且学生还要能够自行检验系统是否合理,是否达到要求,这就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竞赛的促动下,学生对实践技能训练产生了很大的热情,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完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为了方便参赛学生开展实践技能训练和科研活动,学校建立了全天候实验室开放制度,设立了创新实验室,并自主开发了开放实验室管理软件专门用于南楼408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对参赛队员和测评专家来说,配备齐全的各级各类的实验设备,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设计和专家顺利完成测评工作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以承办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更新设备,保障了我校学生参赛期间和为期4天的广东省竞赛作品测评以及综合测评期间的设备需求。本次广东赛区的现场测评均设在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南楼电子工程系与自动化系实验室,共13个实验分室。共使用测评仪器251台套。测评仪器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测评工作使用的设备台套

(三)发现不足进而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高校实践教学过于薄弱,实践教学内容过于教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在本次赛事总结会议中表示,非常支持这样的学术性比赛,并建议今后应当把实际科研与大型科技类比赛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比赛中赛出更好的成绩。

电子竞赛选题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依托电子设计大赛,我校拓宽实践教学的思路,深化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注意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将新理论、新技术介绍给学生;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电子刊物,并以论文、读书笔记、小产品设计等形式作为作业或考试的一部分。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电子设计大赛需要的理论知识涉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电子设计竞赛实质是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技能的竞赛,是实际科研活动和实际生产过程的缩影。在知识考查方面具有广泛性和深入性,在综合设计能力考察方面也具有一定难度。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需具有熟练的实践技能,并且能够熟练查阅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扬团队精神,互相取长补短。在大赛的促动下,学生自发地进行技能训练,到实验室的次数和频率都大大增加。参加过大赛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后续的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明显增强。目前,不少知名的企业如合众达电子、深圳华为、深圳中兴、金信通信等来学校招收毕业生时,都表示愿意对参加过电子大赛并获奖的学生以优惠条件优先录用。

四、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其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作用、意义也得到了广泛的肯定。通过参与并承办2011年广东赛区的赛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有效地检验了我校电子类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促进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张育广,邓俊,李彦超,等.实验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07-209.

[2] 于微波,姜长泓,刘珀.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10,(6):40-41.

[3] 孙艳丽, 孙晶,宫俪铭.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17):183-184.

第2篇

[关键词]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48-02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多。但是伴随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竞争增大,就业难现象日渐凸显,同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诸如具有2-3年工作经验、应用创新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及团队精神等等。这就要求普通高校以适应用人单位为实际需求,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宽广或者跨学科的知识视野,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课堂,特别是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技性,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直受到社会认可和重视。大学生参与科研等实践活动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倡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为本科生提供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变革,成为国内外诸多知名高校普遍效仿的做法。国内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其他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 [2]

一、开展科技活动的指导思路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体系之中,即教师是科技活动的主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执行人;突出“两个目标”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是时展的需求;以“三种活动形式”来开展科技活动: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科研训练,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的学习,到综合知识的运用,有计划分步实践;按学生个人能力有序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分成“四个能力层次”阶段:基础技能层次、综合应用层次、系统设计层次、提高与创新层次。活动形式与能力层次相互交叉,有序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科技活动的实践

(一)能力层次培养的多元化

1.基础技能:第一课堂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问题,但是受到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在基本技能和基础应用的培养上还是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学习兴趣引导、持续培养上有很多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在本科一年级就开展电子技术入门讲座与培训、EDA软件使用培训、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兴趣小制作等多项基础技能训练项目,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综合应用能力:丰富的实验室各类资源,为我们开展技能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条件。结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多年来我们逐步形成三个工具型应用方向:430单片机类、FPGA类、DSP类。基于各类实验平台或者实验箱,进行指定的系统设计项目的认知、理解、实践和改进,逐步掌握当前主流系统设计芯片的使用。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我们每年都定期开设430单片机培训、FPGA应用培训、DSP(28XX系列为主)培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专业方向有选择的完成各类芯片的应用培训。

3.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所学知识内容良好地综合和灵活运用,还要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层次上,学生主要面对各类电子设计大赛的能力考验。如全国及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作品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等,知识面广,技术含量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探索精神。

4.提高与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训练以及参与教师科研,学生将受到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良好训练,从而开阔视野,培养自身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发挥创造力和潜能,激发创造精神。

(二)活动形式开展的多样化

1.技能培训:实践技能是基础,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一课堂教学一般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实践技能讲授上不够深入,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时,首先强调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基本软硬件工具的掌握。这些实践技能都是通过开展丰富的各项培训(专题学习)来逐步认识、学习和强化的。每年我们开展的专题培训有电子认知实训、电子制作、430单片机应用、DSP系统设计、FPGA应用开发(包括Verilog HDL建模训练)、ARM应用开发等等。我们每年对学生进行的培训多达5千人时数。

2.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组织和参与学科竞赛,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动手能力、撰写科技论文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目前,我们开展的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及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博创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TI DSP创新挑战赛、Altera FPGA创新大赛等,每年我们指导学生至少完成5项作品。

3.科研训练: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能全方位地锻炼他们综合设计、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在科研活动中,学生将遇到一系列电子领域中最新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新材料,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迫使学生突破原有的学习范围和模式,建立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2008年起,我校每年推出“本科生创新计划”活动,我们团队已立项20多项,每年指导将近30名学生参与其中。

(三)活动体系实践的步骤化

1.前期阶段:从学生入学至二年级上学期,一年半的时间。这是打基础的阶段。这期间学生主要面临着英语考级和高数等多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压力,课外时间有限。所以这个阶段,以兴趣引导、培养为主,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主要有专业介绍、电子技术入门、电子小制作等计划项目,此外还安排观摩电子设计等学科竞赛活动,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

2.中期阶段:从二年级下学期至三年级下学期结束,一年半的时间。这是学生学习、掌握和实践的黄金阶段,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阶段。这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各种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如:从430单片机学习入门,逐步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再进一步延伸到DSP、FPGA、ARM的开发应用上。学生自身能力主要通过以上各类赛事来检验和锻炼。

3.后期阶段:四年级,一学年的时间。这是提高和创新的阶段。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进一步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每年度挑选合适的学生,5人组成一个课题小组,相互协作完成各项科研训练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

三、实践成果和成效

自2008年以来,我们实践教学团队一直积极引导和培育学生对电子系统设计的兴趣和能力,有序有组织地开展科技讲座,开放项目研究,以及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嵌入式设计大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全国及江苏省电子设计竞赛奖项12项,其中江苏省一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2项;“博创杯”全国嵌入式设计大赛奖项5项,其中全国三等奖1项,江苏省一等奖1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25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立项3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成绩逐步上升。

通过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设计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比其他同学强,在专业课实验、毕业设计(论文)上依赖性很少,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任务,成绩都是优良以上。此外由于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学生在面试和试用时占有较大优势,就业成功率比其他同学高很多。近年来通过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电子类相关公司的研发单位成功就业,很受欢迎。

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成功实践,也吸引了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使教师对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对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大大促进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深化改革。

四、结束语

多年的实践证明,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将理论与实践、应用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第一课堂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是挖掘和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提高自身综合水平,营造科技文化氛围,树立科技创新和学术意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 注 释 ]

[1] 叶民,魏志渊,楼程富,等.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55-58.

第3篇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地方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也遇到了新问题,出现了新情况。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规模增加过快。近年来,地方高校扩招严重,学生人数增加较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教学投入增加较大,办学条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与教师人数、实验室资源等增加还不成比例。

(2)就业压力、考研和公务员热影响大。我国毕业分配制度已从包分配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自主择业,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加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基础学科,与企业需求间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业压力一般比较大。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在本科教学计划的第八学期,而此时正是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的应聘、面试、笔试上。招聘会越来越多,学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学校又有就业率指标要求,所以毕业设计的客观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另外,现在许多学生忙于考研及复试、调剂、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这些都会导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投入不足,准备不充分,草草收场,质量不高。

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精力不够。教师资源紧缺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水平提高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对地方高校各专业进行调查,发现由于扩招大部分专业教师与毕业生的师生比例都在1:15以上。高级职称老师指导毕业生人数基本都有十几人甚至更多,造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负担过重,很难对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指导。

(2)一些指导教师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上,由于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和科研任务较重及指导学生数较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指导教师很少与学生见面,缺乏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没有阶段性的检查验收和改进要求,使做设计(论文)过程出现无谓的偏差而后再修正。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进展不闻不问。对论文写作没有认真指导,初稿上交后,教师没有真正花点时间认真审阅论文的结构、规范性等,甚至有的根本不看,导致草草装订。

3.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尽管一般学校都有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条例,但许多院校在执行中不够严格、不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对该工作疏于检查、监督,实施不力。缺乏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指导工作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缺乏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对指导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

二、完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系,开展多元化模式改革与实践

1.学生层面的改革与实践

(1)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诚信度。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时,要求各学院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与宣传会,向学生讲解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就业和考研的前提,如果没有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将会导致不能按时毕业,则就业和考研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水中明月。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科技竞赛。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科技研究,组织学生参与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尽早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来。在学校层面上组织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和大学主办的各类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化工设计大赛、文科类征文比赛、外语类短剧大赛、艺术类汇演和创作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应用和消化吸收,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能力和质量。

2.指导教师层面改革与实践

(1)建立完善的导师负责制。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书育人,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大纲及指导书,认真指导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进程计划。

(2)加强资格审查,严格限制指导学生数,灵活选聘导师。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提倡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可以根据需要选聘校外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做指导教师,特别是当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尤为必要,同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严格限制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

(3)组建指导团队,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指导教师学术梯队,由相近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导师团队,担任相近领域题目的学生指导工作。充分发扬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利用老教师丰富的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和优良师风,感染和教育新教师。鼓励教师积极进入实验室,更多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开发,提高自身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省电子竞赛;教学体系改革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主办的,从199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竞赛科目之一,每年五月份举办一次,目的在于推动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竞赛,不断提升“双师素质”和实训环境建设。

我院电子专业从2007年开始积极参加国家、省电子设计竞赛以来,获取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奖项100余项。目前我院电子系共有13位电子专业老师,2位教授,1位高级工程师,4位副教授,5位讲师,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优秀的教学团队,“电子设计与制作”教学团队2010年评为江西省优秀教学团队,其中吴国辉老师获“江西省教学名师”称号。我系通过积极申报,获批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有非常大的改善。

2.电子设计竞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我系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形成了一系列的围绕竞赛组织的学习活动,获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相继在省级刊物发表相关竞赛类论文20余篇,并获批省级精品课程4项,研发专利20余个。围绕竞赛对课程进行改革,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了针对性的课改,让“竞赛内容进课堂”,将相关的课程编写成教材,从趣味性,学生思考方面入手,在引导学生的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指标。以赛代考,通过学生参赛的选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3.以赛促学

竞赛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平台,由于现在上课的目标明确,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每次课都能很好的完成一个小制作,并能很好的解答老师提出的引导性的扩展。我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电子协会,电子免费维修点,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向校外接受各种业务。学校也建立了相关的机制,每学期定期请名师及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开展知识讲座,以拓展学生思路,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参加过竞赛的毕业生均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竞赛在学生中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

将竞赛带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竞赛,享受自己制作的乐趣,很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然后以学生参赛队伍的选拔,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进行更深的激励,对学生形成了一个相互追赶的良好氛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处处有竞赛,处处有比拼,但处处又有协作,处处有深情,通过一次次的解决问题,一次次的合作互利,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竞赛的竞争,又能感受到团结互助的必须。形成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能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

第5篇

竞赛的特点在于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紧密结合。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要求选手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竞赛题目要求既涉及理论设计、实际操作,又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际涉及制作的能力。因此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完善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能力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我校近几年在该项赛事成绩非常突出,连续第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学校”的荣誉。在201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北京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在参赛的31所北京高校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二。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和我们学校重视实践环节,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是分不开的。

2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所采取的措施

我校作为一所非“211”高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的成绩,和以下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

2.1制定政策,促进竞赛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该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同时所得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或集中实践环节部分的学分。教师指导学生获奖后也可以得到表彰和奖励,并且将其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指导学生的热情,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学校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水到渠成的。

2.2积极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实验室,教务处制定实施了《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的设备、场地等资源的利用率,规范有序地做好教学实验室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通过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通过学分的激励,促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宽广的平台。开放实验室使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科研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提前做好准备。

2.3积极组织素质拓展活动,造就实践创新沃土

学校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主要途径: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实验室开放项目、科研训练等),并在教学计划中列出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要完成4个学分。素质拓展学分是必修学分,学生未能完成,不能毕业。在“办法”中将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列为学生获得素质拓展学分的重要途径。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竞赛,如2013年我们就组织学生参加了80项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奖人数。由于学校积极组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营造了大学生创新实践氛围,每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

2.4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不断修改教学大纲,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合理搭配,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相结合,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在工科专业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已占到1/3。我们还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了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实践教学观念。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一、引言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软件、新算法不断涌现,而地方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硬、实验设备比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地方性高校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1.建立兴趣小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调查发现,学生刚入校时,充满激情和活力,对什么都想尝试,但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失去学习的热情。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电脑维修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环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兴趣小组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以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为主,活动由高年级的学生组织,通过作品展示、作品制作说明及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大一的学生一个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同时,也能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第二层次主要面向大二学生,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活动由指导老师组织。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此时教师通过罗列参考书籍、布置任务、集中讨论等形式,推动学生更深入学习理论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三层次面向所有学生,活动由学院组织,通过程序设计大赛、作品大赛等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实践水平。对其中较好的学生,组织集训队进行培训,并推荐他们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甚至ACM比赛、网页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高水平比赛。同时,通过颁奖典礼、优秀作品展示等,增强获奖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其他学生更勤奋更努力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2.新技术讲座

新技术讲座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重要作用。为此,我院举办一系列专场讲座,由各教研室承担,同时也邀请了如华为、北大青鸟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做项目开发与管理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业界动态,跟踪IT领域的最新科研情况。同时,老师通过这些讲座,加深了与学生的交流,扩大自己的影响,为后续项目小组及科研小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项目开发小组

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论文选题陈旧、选题面窄,如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题目占相当比例,且每年都在重复使用。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程序设计开发经验少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如在软件设计制作中,学生仍停留在用语言实现字符界面下的算法问题,无法开发图形界面的应用系统。能在硬件方面做课题的学生更少,有也仅是停留在设计原理结构层面上,与实际情况对接不上。因此,开展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是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项目开发小组旨在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缓解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成员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以指导老师确定的实际项目或虚拟项目为课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自主学习,共同探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鼓励并介绍他们去校外承揽项目。实际表明,项目小组的设置,有力改变了学生理论基础强,动手能力弱的缺点。如我系04级某生,承揽并完成了自贡市一家网络公司电子地图的项目,其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该项目组学生的就业单位都令人满意。我系2005级某生,在实习时就进入深圳一家网络公司的游戏开发团队,毕业时其论文被评为优秀,本人也成为该公司骨干开发人员。这些学生的成功,极大鼓励了其他人,更促进了项目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热情。

4.科研小组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我系采取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小组方式,通过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研究实际,提出科研小课题(有限时间、有限经费、有限目标),设立科研项目小组,并在全系公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同时,结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承担课题的学生,优先考虑其申请。将导师制、创新基金及本科毕业论文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措施,使部分高年级本科学生独立承担小课题,并加入教师的科研群体中。目前,我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通过锻炼,有一部分同学成功申报了校级、省级“学生创新型科研课题”,并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5.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现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及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国际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竞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网页设计竞赛等。一般可以从大学三年级做起,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多学科综合组建团队,通过赛前的积极备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品质,培育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顽强拚搏、不屈不挠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可结合已参与的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方面的题目,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继续发挥创造性,提出新观点,创新内容,把课题做大、做活。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至关重要。通过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针对地方性高校自身特点,本文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如何搭建实践平台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我系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转变了部分老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考虑。

实践平台搭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其他环节,如开放实验室、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开设等。只要我们把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保证必要的经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就会使实践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小林,李世勇.软件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以湖南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7,(2):66-68.

[2]范立南.提高信息学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6):12-14.

[3]佘珠花,陈仪先.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改尝试与思考[EB/OL].

[4]戴友元.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86-88.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人才

 

一、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1],从1994年到现在,先后举办了近十届全国竞赛和四届专题竞赛。大赛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1][2]。我校从1997年开始面向全校召集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三项,国家二等将五项,山东省一、二等奖励多项。这些成绩对学生的鼓舞很大,要求参赛的学生逐年增多,参与的专业范围也不断扩大。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调试、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在毕业设计和以后的科研工作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较强,受到了教师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通过组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期刊网,对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电子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通过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赛前选拔与培训,发现我校本科生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缺点。这反映出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软件轻硬件,也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时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反映电子技术应用的前沿课程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电子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新技术、新器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开出了“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条形码与IC卡技术”等新课程,编写了教学大纲,经过多年实践,效果良好,丰富和完善了电子技术课程体系。配合课程体系和电子技术竞赛编写了新的理论教材“电子设计自动化”和实验教材“电子技术测量与实验”。在新教材中,舍弃了过时陈旧的内容,引入新的内容,增加了电子线路软件仿真的内容,使硬件软件相结合,丰富了实验手段。新教材还增加了大量的设计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实验教学环节已由单纯的“验证”实验向“单元验证、分析设计、系统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根据新教材构建了模块化的EDA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具体框图如下图1所示:

其次从教学目的和教学摘要求学生按照已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这种实验方式在基础训练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因为其本身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验证性实验因可让学生自主设计和拓展实验,从而提高了其挑战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图1 模块化的EDA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同时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1][3],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期刊网,新的内容迫使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新课程体系和教材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上也应留给学生更多时间,因此,我们将原来的集中实验教学方法,改为集中实验与开放实验、虚拟实验、分布实验等多种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验模式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转变。我们的开放式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时间开放和内容开放。时间上的开放即在规定了学生的实验内容以后,学生可以在相当大范围内选择完成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可以在时间上有较大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内容上的开放是指学生在实验中除了可以进行规定的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规定以外的实验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教学体系、方法的改革与不断完善,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给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条件和空间,逐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实际动手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本上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实验室硬件水平和综合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电子设计竞赛的场地是由参赛学校自己提供的。能否适应电子设计竞赛各种题目的要求,体现了该实验室的应变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长期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各类实验室的装置基本上是老三样(电压表、信号源、示波器),学生在实验中接触不到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个缺陷在常规实验中的表现并不明显,但在电子设计竞赛惜时如金的场合下就显得非常突出。谁采用的仪器工具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谁就会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比如我们在竞赛中使用的先进的数模混合型示波器以及数字示波器,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通过多年的竞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电工电子学教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起点高期刊网,设备先进,为电子竞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推动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和体系的不断发展

课程设计是学生相对集中,实践功能较强,比较能真实反映一个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项教育教学内容[4]。因此,为了不断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初步选拔电子设计竞赛学生做一个基本参考,整个课程设计体系也要不断发展与完善。

首先从设计内容上,设计的内容不断更新,难度也不断增加;其次从软件设计工具上,随着电子设计开发工具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渠道将ispExpert、ispLever、ModelSim、Synplicity等各种流行的仿真软件及开发工具逐一介绍给广大学生使用;再次从软件编程语言上,Able、VHDL、Verilog等多种流行的硬件编程语言都被广大学生所逐渐熟悉;最后从硬件设计和测试工具上,自主设计制作了小型的“SZD-III型PLD实验开发系统”、大型PLD课程设计演示仪器、电子竞赛系统开发板等。

五、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电子设计竞赛使那些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学生有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他们不循规蹈矩,不死读书本,而是积极进取,学以致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赛前的培训以及大赛的洗礼,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加成熟。参赛的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也受到硕士生导师的青睐,而没有上研究生的同学在联系工作时也极受欢迎,不少公司在招聘时深有感触的说:“像这样的学生有多少我们要多少”。这些学生的成才,也在低年级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我们的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任务比较重,为提高效率,施行的是模拟、数字、电工电子学三门课程教学人员相对固定的方法。每位老师基本上只负责其中一门课程。这样一来,虽然教师能够对所负责的这一门课程内容比较熟练,但时间长了对其它两方面的知识期刊网,缺乏必要的联系,从长远看,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因为学生将来面对实际的电路系统,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综合考虑问题的思想,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遗憾。而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状况。教师们在辅导参赛学生训练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业务素质,而且认识到在教学中贯穿综合考虑解决问题的思想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六、创立了一种实践中较为成功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培训内容体系和组织运行模式

经过多届全国、山东省、学校竞赛,根据历届电子设计竞赛所涉及到的领域,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合理的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涉及电子系统设计、EDA、单片机、制作与安装工艺、功率电子、软件设计等内容,经过多年实践,效果良好。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实践中较为成功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

(1)平时积累。通过电子技术相关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使得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能够获得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机会,使得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择优选拔。在电子设计竞赛开赛前,通过报名、笔试、实物制作、面试、推荐等方式择优选出30-50名学生参加培训和比赛。

(3)强化训练。培训开始时,根据历届电子设计竞赛所涉及到的领域邀请相关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对相关领域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打好设计基础,然后由负责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在现有硬件条件下对学生的软件、硬件综合设计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4)模拟竞赛。根据现有的硬件设备和条件,尽量节约开销,选择合适的可以完成的设计题目,把培训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利用现有的器件和设备完成一次设计,强化锻炼并检验参赛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动手能力,并让学生对真正的竞赛有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5)合理组合。在培训和模拟竞赛期间,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可能会有各自突出的表现期刊网,比如有的学生硬件水平很好,有的学生软件水平很高,有的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很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把突出的学生有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保证参赛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七、总结

竞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核,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动手,是全面素质的培养[1][2][5]。在专题竞赛中既培养了学生面对众多社会需求选择最佳实施方案的能力,又使学生经历了由策划、设计、制造、调试、试用全研制的开发过程,很多学生反映这段特殊学习经历终生难忘。“通过前期培训和选拔以及四天竞赛,胜读四年书本”,有不少学生这样评价电子设计竞赛,这种说法不免夸大,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在学生眼里竞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巨大作用。

在该项竞赛的引导下,电子技术相关课程已经和正在经历着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优化传统基础知识、大胆引进前沿技术、不断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姚建永、吴贻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高校教育研究,2008(17):31-33.

[2]陈立章、宋学瑞、彭红.组织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结和体会.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4):95-97.

[3]林寿英.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电子技术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11):103-105.

[4]许利霞、赵文锋、彭孝东等.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57-58.

[5]燕飞、韩宁、阚江明.从电子设计竞赛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112-113.

第8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8-0013-02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凸显。然而,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却招不到理想的毕业生。这种矛盾现象表明,通过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不相符。另外,由于某些专业的就业渠道比较窄,加上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差以及用人单位就业岗位有限等原因,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正常就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教育部于2010年5月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另外,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22条中指出,“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见,无论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都将是国家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尝试构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模型,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变,努力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一、现状分析

在我国,创新创业型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发现,题名中包含“创业创新教育”或“创新创业能力”的文献,2000年到2005年间文献有37篇左右,2005年到2010年间文献有215篇左右,而2010年到2014年间文献有875篇左右。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国内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论文迅速增长。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还很少,更多的是集中在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1] [2] [3] [4]

当前,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国内的很多高校教师、专家和学者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很多高校创建了各级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创新实验区、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园等。而现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多体现在对传统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的研究上,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通过实验教学或竞赛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5] [6] [7]

一方面,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对电子信息行业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中,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始终排在前列。另一方面,由于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标准有偏差,加上每年数量庞大的毕业生人数,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增加。我们认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内容上从简单理论到复杂理论,从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从创业意识培养到创业实习实训;形式上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平台。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实践实验课、工程实训系列课、职业规划系列课和创业操作系列课。这样的培养方案既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了工程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加强了职业规划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列化创新创业课程讲座。初期,应通过成功创业案例来逐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创新创业课程讲座中,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业激情,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创业的过程。

(二)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试验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采取学分制管理

1.将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人文教育、名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职业基本技能培训等课外活动整合成“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该方案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方案、创业训练方案、科技竞赛方案、人文素质提高方案和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五方面的内容(五个子方案),每个子方案包含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若干具体活动组成,详见下图。

(1)科研创新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学生自主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技术发明创作、创新性综合实验、学生开放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

(2)创业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创业教育(如企业家讲坛,参观企业等)和创业实践活动(如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创立微商店,微公司等)。

(3)科技竞赛方案主要包括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和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比赛。

(4)人文素养提高方案主要包括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各类人文竞赛活动、文体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5)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的培训和考证活动。

2.采取学分制管理的方式将上述五个计划方案的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总学分的一部分。

(三)制定运行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方案的顺利实施

1.采取“顶层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通过项目立项,实行项目负责制,以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组织实施方案将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人才培养过程,每学期都开设有相应的活动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

2.专门成立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机构。学校、院系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负责人负责学校和院系层面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和要求负责实施各项目的管理工作,院系具体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各项活动,包括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自主组队,自主选择参加的项目,形成学校、院系、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和宽松环境。

3.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训练的目的。

4.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保证专款专用。

三、结语

面对全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鼓励有能力的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一方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合国家的就业政策。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培养高级人才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 参 考 文 献 ]

[1] 高凯,许云峰,等.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2] 孙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黄山学院学报,2009(5).

[3] 康岚兰,徐国文.新形势下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7).

[4] 包理群,李祥林,李颖.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3(3).

[5] 缪鹏程.电子信息类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4).

第9篇

从元件清单已经能猜到题目的大体轮廓,电子设计大赛活动总结比如烟雾传感器热释电等可能是跟家居环境监测有关。万用电桥测电容电阻等。

经过个小时的商讨我们决定做e题——三相多功能电表。任务是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同时对三相工频交流电(频率波动范围为45-65hz)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有功功率、三相无功功率、总有功功率、总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网频率、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进行测量的数字式多用表。

对于这题首先要把很多概念性的东西搞懂,然后进行设计。我和大头感觉选这题真的很幸运,每当在某个技术问题上卡住的时候,我们总能有意或无意间解决问题,就像《人在囧途》中的那位——福将(“猴哥”,我是福将吧,硬件我可是没有出现问题哈,还算满意吧?哈哈)。

从早上7、8点起来,到晚上2、3点睡觉,就这样8、9天始终是这样的作息时间。饭的问题,由“海夫卡卡”解决,他每天到饭点就去帮我们买饭,这次海夫卡卡做的真不错,论文写的很有质量,我们基本没有修改,在制作过程中也帮了很多。睡觉就在隔壁实验室,有人问道睡在哪里?我说在试验台上,哈哈。我们真是睡在试验台上的,那种比较大的试验台。

在这些天感觉快乐要大于辛苦,“男人海洋”的搞笑头像以及言谈,我和大头(猴哥),在说话的时候,当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很难想到他的真实名字,而是他的网名——男人海洋。当大头调程序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会说“找男人(海洋)问问去”。猴哥也很搞笑,看着猴哥,你不得不开心,他脸上分明就写着一个字“笑”。与猴哥合作那么多次了,每一次,感觉都是很成功,即使有些时候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总是收获很多快乐。

言归正传,说说我们的设计制作——我们采用作为电能采集及数据处理芯片,由继电器组成控制电路对3个电压等级进行切换,对att7026输出数据由58单片机构成的主机进行处理,实现掉电存储、液晶显示、键盘控制以及485通信和红外传输等功能控制,从机负责信号的接收,实现远程抄表。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就是校表,采用硬件和软件校表。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很多项目无法检验。调压器坏了,我们只能对220v电压下进行试验。由于压敏电阻没有买到相应的型号,ptc也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所以过载保护没有能很好实现。还有就是误差没法降低到最小。总之本次设计有很多不足,当然,我们也学到很多知识。

这次是去德州,从早上6点出发,下午1点到,然后准备答辩。由于e题测试较麻烦,我们组在晚上11点多才答辩好。回到是早上5点多了。然后睡了一天。

第10篇

一、领导重视,统筹安排,营造良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氛围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教育党委的要求,贯彻学院“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信息工程系本着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贯彻始终、把走群众路线贯彻始终、把领导干部带头贯彻始终、确保教学活动与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原则,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主任、副主任为副组长,总支委员、各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系的学习实践活动,制定了《信息工程系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方案》,并利用会议、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使全系上下形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学习,认真调研,积极破解影响系科学发展的难题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信息工程系领导班子带头,以支部为单位,集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剖析,通过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讲话精神与联系实际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明显增强,并都写出了内容深刻的心得体会,领导班子成员还写出了个人剖析材料。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充分发动广大师生,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开电子邮箱、深入学生班级宿舍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师生关于影响系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近百份,收到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十余条;同时他们还结合“抓住新机遇、谋划新思路、实现新跨越”献计献策活动,为学校及XX市的发展献计献策,其中为学校献计献策1*条,为市里献计10条,并有两条建议被学校评为“优秀建议”。

随后,系领导班子认真梳理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分析、检查在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制度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调研、查摆,信息工程系的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标准更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并牢固树立了为实现科学发展做贡献、为广大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和信心。

三、努力实践,科学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有了科学发展的理念,有了符合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有了广大师生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和扎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信息工程系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积极申报《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XX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和《XX学院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专家的认真评审,成为了XX学院的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我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我院首批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并再次基础上于200*年6月底申报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申报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科专业,今年开始招生。

3.《自动控制原理》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成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

4.姚明林老师课件作品《EDA技术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验系统的开发》获20*河北省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5.在20*年9月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该系有两组6名学生参赛。其中一组同学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北省赛区二等奖,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6.20*暑期社会实践中,该系的省级课题《曹妃甸建设与科学发展示范区关系调查》和院级课题《宣传科学发展观打造宜居靓城》,分别荣获XX学院2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和三等奖。200*年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我系有1组学生获得省级三等奖。

7.在20*年的科研工作中,两名老师申报的项目获得了市科技局的资助,3名老师的项目获得学院的资助;在学院教学成果奖的评定中,有1名老师的课题获教学成果二等奖,两名老师的课题获优秀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全系教师5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5篇。

*.在20*-200*学年第二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在全院9个教学单位中位列第四名,受到奖励。

第11篇

一、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针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需求,双方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技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进行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在此,笔者简要介绍一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做法,以供参考。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学校修完所学专业的必修课和限选课,留出应修总学分的5%-8%作为任选课学分,于第四年按照企业与学院商定的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授课和考核,所学课程和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生修完指定课程后,可以选择在合作企业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规定进行答辩。修改后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呈报学校教务处批准并备案。(二)“工学结合、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进行合适的职业规划。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该模式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使学生切身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流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工程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该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即能就业,就业就能融入企业,独当一面,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佛山本地光电企业(国星光电、雪莱特、佛山照明、天财东宝等)的产学研项目,创造条件将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参观访问、暑期见习、毕业实习等,让学生了解光电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组装、质检、销售等环节的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纵向横向课题研究,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具体研发项目、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以及工作能力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及早开始职业规划。同时企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能力、兴趣、专长。该模式培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很多毕业以后就被留在相关的企业中工作,并很快成长成为业务骨干。(三)“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的变革向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培养富有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拔尖人才是新时期高校的又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的技能素质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拓竞争能力,我们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主导,以成人成才为核心,在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平台+模块”的思路,搭建知识平台,开设了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佛山是世界非常重要的光电器件、显示器件,尤其是照明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大约30%-45%左右的照明器件的元件都产自佛山。我们让本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光电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行业规则和各种资质认定的具体要求。通过实训案例教学、公司见习、实习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机会,让本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佛山本地光电行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链衔接关系,结合学校“创新创业”班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创新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专业指导和成长环境。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增加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围绕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3]。(一)强化课堂实践教学,构建开放式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打破独立分割的传统教学体系,在保证必要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题性实验的比例提高到实验项目的80%以上。建立了由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题研究型实验组成的开放式四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不同的层次标志着不同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各层次实验的具体要求如下:(1)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室开放,网络预约,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预习或进实验预习,独立完成实验,教师现场指导。(2)设计性实验:学生自选实验项目,提交可行性报告后实验中心提供器材和场地,完成实验,并撰写小论文,教师适时指导。(3)课题型实验:实验室提出相关课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可行性分析,搭建实验平台,独立完成实验,撰写课题论文。教师适时指导,并定期参与讨论和交流。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不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和验证,而是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台阶式上升的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必须渗透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才能赋予实验课程以新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学院将计算机技术、光通信技术、光谱技术、传感器技术、半导体电光源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课堂实验,从设计思想、实验方法、仪器原理及应用等方面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实践学分比重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各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落实该文件精神,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通过开设一系列实践教学课程以确保实践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这些课程包括军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多门专业课课程设计、横跨大三学年的科研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学分达到了45分,占总学分(180分)的25%。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获得9个学分的创新学分。学生要想获得创新学分,必须有选择性地参加以下活动:各级各类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虚拟仪器大赛等)、或申请专利、参与科研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承担实际工作;完成学校学术基金项目;完成学校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通过各类考试(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等)、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交调查报告)、参加国家级、省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将实践学分提高到了54分,不仅使实践学分的比重增加到了总学分的30%,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大表彰力度,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逐步成长为应用型光电类专门人才。

三、结语

本文结合佛山地区经济、产业、生源的特点,重点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建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式四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研究能对其他院校相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作者:曹辉 陈国杰 梁佩莹 韩定安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2篇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时后续保障措施不完善,不能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目前有些大学生想进行一些科技创新活动或是得不到经费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或是由于教学计划的安排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很少,或是虽有想法但得不到老师指导而不知如何下手,或是传统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和奖学金评定标准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科技创新活动的考核标准难以制订等,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大减,影响了高校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学校的育人目标总体上是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课堂”来体现和落实的。教学环节是主渠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业务素质,也培养学生的非业务素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是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1.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格

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不断遇到问题和挫折,需要他们去解决和接受挑战,将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团队协作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格。这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也为日后进一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会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在活动中又会发现新问题和很多不了解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得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

3.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调动所有知识并想出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使得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展示和锻炼,为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4.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些年,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等。在学生参加的科技创新活动中,他们相互讨论,集思广益,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这些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从而使他们在人才市场上增强了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也为未来国家发展培养了出色的创新人才。

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探讨

由目前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可知,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发展还很不乐观,社会和国家对这种能力的需求缺口也很大,因而有必要探讨较为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1.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动员力度要加大

据调查发现,在制约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六大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到3%,其余都是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缺乏开拓精神、不能自觉创造科技创新机会等。大部分大学生或是不知道有科技创新活动,觉得很陌生;或是觉得太难,离自己太遥远,没信心参加。因而学校、院系要发挥宣传和动员作用,积极利用校内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介积极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并对科技创新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进行通报奖励,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人心;通过召开表彰大会、举办优秀学生论文报告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学校和院系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支持、后续保障工作要到位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支持措施和对教师的激励考核上。(1)提供资金支持,开展多个创新平台。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想法也不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为了发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以在多个方面提供资金的支持。如:可以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允许他们申报各级创新性项目,学校组织评审并相应批准觉得可行的项目,尚有问题的项目可继续修改。在完成这种项目的过程中将锻炼他们的文献综述能力、[5]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及团队协作能力,将使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还可以建立并利用好一些科技创新团体。这些团体通过参与科技竞赛、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各类学术讲座、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展吸引大学生到各类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学校在这些活动中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扩大科技创新交流广度和提高科技创新素养。另外,为各种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或比赛提供资金支持。如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校级或院级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让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要求及相应的奖励制度。为学生设立科技创新相关课时和要求,并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每周设定几节课的创新课程编入课表,以便使学生有时间保证。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可调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掌握知识的层次水平和知识经验情况实行有层次、分阶段的科技创新活动安排。(3)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提出一定的指导学生要求。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指导时要针对教师种类(如理论科研型、工程实践型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明确指导老师的资格、职责、考核办法等相关要求。对指导老师给予合理的创新工作量和创新指导奖励,可使教师的工作和付出得到认可、激励。(4)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各种讲座,并及时通知学生。每年举行数次院士、专家、教授及企业家的讲座,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锻炼学生的勇气,激发积极思考的动力。设立覆盖多学科的博士讲坛、创业论坛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营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消除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

3.校企联合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学校与企业可联合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每年学校花费的科技创新资金由企业全额或部分出资,每年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可以为企业冠名,扩大企业影响力,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大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锻炼科技创新能力,以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目的。

4.建立并利用好科技创新基地

科技创新基地可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活动普及化的目标,发掘和培养骨干学生,发挥优秀创新人才的旗帜作用。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进行分组重点培养,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以期提高高校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生品牌效应,赢得社会声誉,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沙理工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得到提高,科技创新也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的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院里举办的“华自杯”长沙理工大学校园电子设计大赛等。我院学子数次在这些比赛中获奖,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新型大学生。学院还于2005年建成了长沙理工大学电子创新训练中心。它将原来分散单一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辅导转化为集中系统化的训练模式,每年吸引近300名大学生进入中心展开培训,为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此外,学院目前已经与多个公司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拥有2个校内实习基地、1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电力公司为湖南省优秀校外实习教学基地。这些资源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尚有较大欠缺,取得较大进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就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动员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后续保障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要做好;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