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01:0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下英语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容摘要】英语社会化考试是大势所趋。于是有人提出“我们就可以不学英语了?”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但这也同时给我们英语教育者提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英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教材 人文性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是工具但又超越于工具。初中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学家乔姆斯基曾指出,语言学习实际是一种由内向外的(精神)培植和生长。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新教材在2012年与广大师生见面。在对新教材的解析中我们发现,新教材在突出英语教学“人文性”方面自成体系,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教材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爱比克泰德)。新教材注重对学生以下习惯的培养:
(一)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七年级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开篇就是“Good morning!”让学生在温暖的问候声中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Excuse me. I'm sorry. Thanks a lot. What can I do for you?...到八年级下册could you please… / Would you mind doing等目标语言都在培养学生礼貌用语。普劳图斯说“习惯是在习惯中养成的”,学生每次对话中都不自觉得用上这些礼貌用语,自然也养成了礼貌的习惯。通过语言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七年级上册Unit4的阅读文章,通过比较两姐妹房间的哪一个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爱干净的习惯,七下Unit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Unit4 Don't eat in class.引导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延续到八年级下册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 room?引导学生劳动的习惯……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的设计注重在听前和读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话题和图片,设定相应的问题和讨论,为学生听读做好铺垫;听中、读中设计的问题具有渐进性,能帮助学生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把握和突破重难点;教材还设计了很多pairwork,groupwork,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每单元设计self check部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复习检测,都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新教材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的根本还是在教会学生做人。英语教材别是阅读篇章中含有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如八上Unit3“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此类的名言警句,又如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 2d的对话中预测到the environment be in great danger…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环境、节约资源;八上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通过让学生讨论What do you want to be?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制定可行的计划,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只要try your best, nothing is impossible.又如八下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通过描述志愿者的事迹和做志愿者的收获,阅读被帮助者的感谢信,鼓励学生积极地去帮助他人。八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 room?通过辩论should children do chores at home?让学生理解公平性和独立性,让学生懂得承担责任。
去年,四年级的下半学期时,同学们说:“一年一度的迎春杯知识竞赛,还有2天了。”我听了心便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因为上次语文迎春杯考试,连三等奖都没有,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
过了两天,我们的班主任宣读了参加”迎春杯知识竞赛”人员名单,语文,数学,英语都有我的名字,我非常激动。然后,老师带着我们去--小号手剧场参加考试。说先考语文,然后数学,最后英语。
语文竞赛开始了,我先选会写的写,不会写的就空着。写了一半,往上一看有很多道题目不会做,我绞尽脑汁,使劲地想,想了半天,但还是没有想起来。这是,我的心开始慌了起来,”怎么办?怎么办?”我深呼吸,忽然想起妈妈平时经常跟我说的话,遇事要镇静,我又思考起来,最后十五分钟,我把不会做的难题终于解开了。
接着考数学,我做了大概不到二十分钟,我已经做了一大半,感到非常得心应手,过了又一会儿,我全部做完,这是我偷偷的松了一口气,又进了下一个挑战--考英语。
考英语时,我感觉很轻松,大概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真是超常发挥。
这场“胆惊心惊”的比赛终于结束了,这就是我平时学习部踏实,不认真的结果导致而成的后果呀!
论文关键词:听中有猜,听中有说,听中有”法”,听中有写
一、听中有猜,激发学习热情
“听”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需要听者积极地、主动地去倾听、理解和内化所听到的语言材料。听者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听力训练前去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去验证这些预测。因此听力教学既是单项技能训练过程,又是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灵活的手段去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其产生“听”的愿望,达到通过“听”来实现语言创造性产出的效果。听前根据听力材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预猜。调动学生主动运用目标语言去猜出他们想知道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挖掘学生的听力潜能。例如听前可以设计让学生猜价格,猜地点时间,猜人物等活动。对猜对的的学生进行奖励。随后将听力内容串成句子,初步达到听与写的结合。既有了侧重点与目标性听中有”法”,又进行了写作的热身训练。
例如九年级unit 1听力课设计
第一步:听前预猜
T:I learn English by reading aloud.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S:Istudy English by doing….
听前预猜:激活学生大脑思维,激发参与热情,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论文怎么写。
T:How does Mei study English?
T:What’s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T: Do you learn English by….(引出新单词)
T:Does it helpyou a lot or a little?(为后面做铺垫)
T: What about / How about…..引出提建议表达法的句型,补充巩固词汇,词不离句,句不离词。
第二步:听后填入所缺的词
1.WatchingEnglish language videos___ too hard____ the videos.
2.Keepinga diary_______ to _______ English every day.
把本课的基本句式和重点词汇等作为漏词的内容,让学生在训练听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强化识记了单元话题的有关词汇和句式。
二、听中有说,积累语言素材
在听力教学中必须要有口头训练来检验与促进语言的吸收与思维能力(即听力能力)的发展。唯有听的语言输入活动之后,进行必要的语言输出活动,听力教学活动才算完整、有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进行会话操练,在说中培养语感。如听前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问题提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问答式,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口语表述。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再在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语言。能为之后的听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上册 unit12听力课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步:列出一些电影院名字,为听力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二步:听录音,圈出听到的电影院,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
第三步:听录音,回答问题,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Why?
创造说的场景,提供说的机会,在“说”中获得知识,在“说”中培养能力。
第四步:将句连成段,最后落实到“写”
Ithink Town Cinema i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Because it is the closest to home /it is the cheapest cinema.
听的过程是输入的过程,是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的先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听力材料的思想内涵听中有”法”,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丰富语言文化知识,长期对学生进行“听”和“写”的训练,以“听”促“写”,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三、听中有”法”,进行有效训练
听说先行,读写跟上。这是我们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原则。课堂上进行听力有效训练,对英语书面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根据听力内容列出简明提纲或设计成表格形式,通过听获取相关信息。借助提纲,指导学生归纳大意。借助表格进行复述。对于听力材料的重点句式,在播放录音的同时,借助于板书或其他电教媒体,指导学生逐渐升入地进行听力训练。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听力材料的重点句式,一定会给英语写作增色添彩。
例如八下第四单元:提出问题 T:What did Marcia and Lana say?
Lana said that she was mad at Marcia.
she was going to Marcia’s house.
听完后将听力内容串下来,刚好是3a的内容。只要扎扎实实的上好听力,3a学起来会容易得多。3b又是续编故事,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写出续编故事,自然是水到渠成论文怎么写。
四、听中有写,激发“写”的元素
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是对听力材料的再次利用。可以改变听懂、会说而不会写的局面。巧妙地设计此项活动,久而久之写的速度和能力都会提升。特别是对复合句的训练效果非常明显。新目标八下Unit3,过去进行时态的句子较长,我设计了分段听力活动,例如:
第一步:写出听到的人物
Theman、Thewoman、The cat、The reporter、 Jenny
第二步:写出听到动作
sawme and shouted at me 、called the reporter 、went up the tree again 、took a photo and put inthe newspaper、saw a cat in a tree
第三步:写出听到时间
whileI was climbing the tree、 while the man was calling the police、while he was talking the photo.、while he was walking toschool.
最后将这些句子连起来,编成故事。这种在听的基础上,补全长句,能达到听和写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听中有”法”,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语言和内容方面奠定了基础。
五、听后挖掘材料,提高写作能力
“ Go for it!” 的听力材料不仅仅是听力的训练材料,它还可以成为学生词汇扩充、句型补充的来源,更可以作为阅读材料、背诵材料、改写材料等,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使些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帮助他们欣赏其遣词造句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同时挖掘听力材料的文化内涵。听写听力材料的听力稿,编写对话或写小短文为笔头作业,让有听力条件的学生再巩固听力,并将课堂口语任务活动落实到书面。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天长日久逐渐培养起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重视写作,将学生的英语写作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将大量的训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用英语写作的意识,才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活用教材 高效 生活化 书面表达
英语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也不断强调,课改的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因此,作为一线课改教师,我们要竭力做到充分地把握教材,恰到好处地活用教材,使英语课堂遍地开花,既围绕教材,又不断生成精彩,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激情得以燃烧,愉悦课堂,高效课堂,享受课堂。
一、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保障课堂教学的连续性,水到渠成。
1.立足整本教材,单元之间进行调整
如人教版八下第六、第九单元,分别讲的是现在完成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语法角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上来讲,很明显第九单元的现在完成进行时是语法重点,也是第六单元现在完成进行时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存在着教材知识编排的重复或不衔接。所以,每讲到八下的时候,我都是把Unit 9提到Unit 6之前讲。学生在系统掌握了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延续性动词等用法之后,再讲现在完成进行时实际上就是“be doing”的现在完成时态,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且突出了现在完成时这个整册教材的重难点,也做到了深入浅出。
2.立足整个单元,课时之间进行调整
如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when was he born?教材设计的第一课时1a-1c是认识一些体育明星,并对话谈论他们的职业和生日。2a-2c内容则安排的是关于国外一些打嗝、打喷嚏创纪录的人的情况,以对话形式对打嗝、打喷嚏等的起止时间进行过去式操练;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是谈论Tiger Woods、Ronaldo、李云迪等明星的情况;第四课时是有关邓亚萍信息简介的作文训练。在讲到这个单元的时候,我就把教材第四课时selfcheck邓亚萍简介和作文训练提到了1c之后在第一课时讲解训练。这样,在介绍体育明星简短对话后,就跟着以邓亚萍为主要话题进行对话和作文操作训练,保障了课堂话题的系统性,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突出了对话句型重点,同时,把打嗝、打喷嚏世界纪录丛书的介绍和国内外各领域明星放在第二、三课时训练,既避开了在第一课时就反复涌现sneeze,hiccup等生僻词,分散学生注意力、增加句型操作难度,又在以邓亚萍为话题训练前提下,再拓展外国名人、外国文化,显得浅显易懂,水到渠成。
3.围绕课时重难点,依据教师教学操作习惯和学生学习习惯,对一个课时内的教材步骤设置也可以进行调整。
二、删减、更换教材部分活动内容,保障课堂教学的实用性,贴近农村学生生活。
1.对于不适合课堂操作的内容进行删减、更换。
2.对于远离生活场景的内容进行缩略、更换。
三、充实、丰富“生活化”活动的设计,使英语学习确实学有所用。
新课程强调任务型教学,目的就是学有所用,“生活中用得上的语言,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语言”。英语教材的编写者已经考虑到接近学生生活,但作为教师仍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生活因素,并善于开发教材以外的生活课程资源。
1.鼓励学生收集生活词汇,并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和习惯。
2.在对教材内容操练时,多设计些“生活化”的模拟操练,充分利用现有的真实生活情景。
四、要会活用教材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也要会活用教材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虽然教材中几乎每一单元都有Writing practice设计,但教师往往不予重视,无暇顾及或觉得找作文题、批改学生作文麻烦而经常搁置。我认为,教材本身就是语言素材的展示厅、书面表达的集散地。活用教材,就可以对学生写作进行充分训练。
1.利用对话,练习书面表达
2.利用课文,练习书面表达
(1)缩写或改写训练
(2)命题训练
命题训练是更高层次的书面表达训练。有利于学生锻炼想象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既能把德育、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又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教师要注意,所选话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还要确保学生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范围内能够展开。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的文章,言简意赅表达就行,要多给予鼓励。
3.利用图、表格,练习书面表达
看着图、表格进行书面表达也是考试中我们常见的作文形式。有很多老师常为了找到现成的图表作文而翻遍几乎所有手头的资料。实际上,新教材图文并茂、材料丰富,本身就有不少图表。教师只要有这个意识,略作修改,就可以改出很多个围绕单元话题的图表作文。
总之,“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人制宜,因文制宜,但努力“让每一节课都务实高效充满精彩”却是所有教师共同的追求。走在新课改的路上,我怀揣新教育之梦,在感受、发现、思考、挑战、尝试、反思中快乐地成长,吾愿吾的课堂充满阳光,愿吾的学生在英语课堂充实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陆峰.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EB/OL\].省略/sjjyzz/2008/200803/200810/t20081013_42445.htm.
\[2\]廖先俊.实现英语教学国际化的策略.\[EB/OL\].qikan.省略/Template/default/DownLoad.aspx?TitleID=zxwc20090484.
传统教学由于要兼顾大多数学生,优秀学生的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中间学生往往安于现状,缺乏拼搏精神;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原因,学习吃力,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试想一下,如果教学能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情感上的关心和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模式,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我校近几年一直实行小班化教学,这为实施个性化的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巧妙分组,搭建快乐群体
综合学生平时的英语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和接受知识的快慢速度等学情信息,把所任班级学生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其中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和潜力,可是接受能力一般,基础不扎实或学习情绪不够稳定,这就要求我们热情帮助,耐心引导,让其积极参与课堂学习。C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动力,不够自觉主动而且头脑反应慢,对于这部分学生我总是时刻鼓励关心,不倦教诲。我带的两个班级人数基本在30人左右,我将每班分成6个合作小组,每组5人,其中这5人至少有A、B、C层学生各一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既要体现层次差异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因此我们实行民主竞选,推选有较强责任心和能帮助小组成员确定具体学习任务的A层次的学生为学,同时从B和C层次的学生中推选出纪律组长和协调组内各项事务的合作组长。组内“兵教兵”结队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
二、精彩课堂,缤纷呈现
第一,分层上课,统一进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讲授内容:要求C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词汇,理解教学内容,能应用简单的英语,同时经常和他们交流,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帮其制定可行目标,延长其上课专注的时间。对于B层学生,要在C层学生的基础上,多加一些稍难的听说训练,重在对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那么A层,则要求他们在B层内容目标的基础上,多一些较难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训练,训练他们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第二,分层提问,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选择沉默是金,主动配合提问讨论的欲望不高,因此,教师提问时一定要明确某一问题是针对哪一层次学生而提的,设计多样化的问题适应不同风格的学生。比如讲解阅读理解时,对A层次学生提问综合性高、有灵活性的问题;B层学生则提问稍有灵活性、直观性强的问题;C层学生则须回答直截了当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我在设计译林版英语教材八上 Unit 2 Reading部分的助学目标时,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的阅读提问是: A层学生 :Can you talk about your own school life after reading the two passages?B层学生: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schools in different countries?C层学生:Can you talk about life in British school and life in American school? 教师的讲授内容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参与度也高了,现在我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比以往好很多,教和学更和谐,更有效,教学实效显著提高。
三、以情感优化英语作业
考虑到我校生源现状,尤其是英语学科两极分化严重,现阶段我备作业时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确定适合他们的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作业。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由于教学目标不一致,所布置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A层次学生:提高题中升华情感体验;B层次学生:巩固练习题中感悟情感历程;C层次学生:基础题中体会成就感。如设计译林版英语教材八下Unit 8 Grammar 部分关于被动语态的课外作业时,我要求A层学生能根据被动语态的构成自己造正确的英文句子,表达内心对绿色环保的想法。B层学生要会把现有的主动语态的句子转化成被动语态的句子,摸索规律方法。C层的学生只要求记住被动语态构成方式,知道给出的阅读段落哪句用了被动语态,在简单快乐的寻找中很好地了解绿色环保的内容。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抄袭作业、逃避作业等,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最终让各层次学生逐步登上一个个小台阶,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时刻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英语作业,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英语的兴趣和增强学英语的自信心。
分层教学是基于承认学生学习基础有差异,学习能力有差异,接受知识有差异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科学教学方法。我始终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它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其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培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重要保障。同时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必须靠其余三方面的助推,进而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谈谈如何提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教师可利用英语语言的美感(如诗歌和歌曲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英语语言的社会价值等途径来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以此启动他们学习英语的附属内驱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加大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目标、设置学习活动障碍等途径都可以被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但是盲目地提高学习目标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锻炼意志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当学生受挫时,教师需不断鼓励他们、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分??他们的困难等来进行弥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手”而“不放心”。只要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就绝不干预,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就及时提供帮助,但不是代替他们。“不放心”也不是指不相信学生,而是不放弃关注。最后,合作学习助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后盾。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合作与共享。文化品格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更需要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开放、包容和共处的意识。总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主动探究、不断创新,还要引导他们大胆尝试、不断反思、积极合作,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学习者同时又是高效的学习者。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必须要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语言技能是形成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是语言能力的载体。这四种技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际活动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情境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搭建桥梁,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实际情境下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此,创设情境(如互动交流活动和表演展示活动等)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6 Birdwatching Reading的教学中,可以创设A role play的情境来复述故事。以三人一组为单元,分别扮演a reporter、a bird、a student。通过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展开对话和表演。A reporter: in Northeast China、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s、a special place、all year round、go there for a short stay; A bird: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less and less space、fishermen keep fishing、do not have enough food; A student: make laws、study the birds in Zhanglong、need more people、hope、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通过这样创设真实语境的方式,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运用课本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包括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型),又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辨析、分类和概括;建构新概念从而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围绕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文章的导入还是处理文章的细节都可从精心设计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8下U5 Good manners Reading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本课主题的视频进行导入。教师可提问“What good manner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通过这样的问题既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迅速融入课堂。进入课文后,教师可提问“How many good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通过浏览文章,学生很快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训练。在处理文本细节内容后,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提出“Can you list as many good manners as possible?”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进一步深层挖掘了文本内涵。学生可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入乡随俗”的概念,活化教材的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见解,既能达成学习目标,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深刻性。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需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期中考试那一天,我生怕考不好,起得很早,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十分紧张。
到了学校,我准备好考试用品,便走到学校规定的新考场等待考试。我坐在座位上,看了看新同桌。他一边哼着歌,一边转着笔,全然没有考试前的紧张。“你的学习成绩如何?”他突然认真地问我。我就跟他开玩笑:“不好,一般只考五十几分。”“什么?这么无能!”他忽然变得神秘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嘿嘿,还好我是有备而来的。”只听“唰”的一声,他打开了笔盒的上层,得意地说:“瞧一瞧我的装备,怎么样?”我大吃一惊,原来他的笔盒上层密密麻麻地贴着日积月累的语文知识点、重要的数学公式、难记的英语单词,可谓一应俱全。不仅如此,他还向我展示了其他秘密武器:书包底下压着一本《新华字典》,笔盒下层藏着微型计算器,桌面上写着英语的重点语法,手掌心里还写着必背古诗。我暗自惊叹他如此费尽心机。他微笑着说:“如此浩大的工程,可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这是我一周来的心血哩!”
语文考试开始了,我奋笔疾书。他看了一眼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就一边悄悄地把手伸向抽屉翻开字典查找要填的词语,一边警惕地看着监考老师。顺利做完了第一题,他立即打开笔盒的上层,直奔第四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迅速抄下一个小题的答案。可是还有三个小题的答案不在他的预设范围内,他唉声叹气道:“怎么搞的?命中率这么低,真是‘生算不如师算’啊!”他只好抓耳挠腮,四处张望。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最后,他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身上。他向我使了使眼色,低声说:“好样的,你给我抄吧!考试一结束,我就送给你一个新奇的玩具。”我听了不以为然,警觉地保护着自己的试卷。他无计可施,只好一边写作文,一边等待时机。交卷的时间到了,他立刻站起身,伸长脖子往前偷看。不料,监考老师走到他身边,无情地拿走了他的考卷。“惨了!惨了!明天老师把阅完的试卷分发下来,我怎么拿着考卷见我的爹娘呢?”他不禁长叹一声。
看着新同桌的狼狈相,我不由得感慨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习一定要脚踏实地,怎么能靠投机取巧呢?”
发稿/沙群
点评:
小作者观察细致,把考场上一个“另类”的考生刻画得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还从中悟出学习要脚踏实地的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老师/刘青如
关键字:广告; 翻译; 跨文化因素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显著,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日渐频繁,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竞相推销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就是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向国际推广。这就不可不避免地涉及到了广告语翻译问题。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要实现文化价值,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广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成为广告语翻译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广告语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进而打动广大受众,增强人们的购买欲是广告语翻译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不同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审美观点三方面结合实例进行简要论述。
一、文化心理
广告是一种经济行为,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促销功能,同时广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北京语言大学曹志耘教授在“广告语言艺术”一书中提到,“每个民族都拥有一些深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图吉利,避不祥是各个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但在各民族有各自的内涵和表现。因此,在遇到此类涉及到各自文化内涵及表现的广告翻译时更应注意。比如,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龙”代表吉祥,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但dragon 对于西方人来说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的恶魔Satan 就被称为“great dragon”。Black Cat (黑猫)在我国不会有特殊理解,但在基督教国家则被认为是魔鬼的化身、邪恶与不吉利的象征。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却会引起伊斯兰教国家的反感,因为它的长相有些像猪。Bat (蝙蝠)在我国谐音有“福”吉祥之意,而在西方国家代表了凶兆。除了这些动物,还有一些数字、图案及颜色上的不同理解,在广告翻译上要特别留意,以免犯了广告受众的忌讳。在这方面好的广告范例不少:饮料Seven-up(七喜)的名称里up这个词符合美国人的喜好,那就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但是如果我们按字面意思把它翻译成“七上”,那绝对得不到中国人的认可,马上让人联想到“七上八下”这个成语,对此饮料的感觉大概也是“七上八下,不敢一试"而“喜”字则对中国人来说充满了喜庆吉祥之意,同时它在汉语中也有精神振奋的含义,仅仅一个小小的调整,一字之差,效果却大相径庭。销售业绩可以预见。
二、价值观念
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人的价值通过“自省、克己”来表现,进而形成中国人比较内倾的个性。在广告内容上更注重实效,讲求广告的实证性。这就是缘何我们的本土产品广告总爱加上一些“头衔”的原因吧。“省优;部优;免检;金奖”这样的宣传用语屡见不鲜。但是这类广告绝对不合西方人的习惯,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这个判断力,而不是靠一些奖项或证明。另外中国人更注重集体、家庭;而西方人则更强调个体。以“自由”、“独立”、“竞争”等特性构筑了其外倾式的性格和价值观。对于广告他们更讲求感官效果。美国著名品牌“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在香港播放时,直译成了“想做就去做”。对于一个标榜“独立、自由”的美国来讲是一句再普通不过广告语,但是在华人社会自律及传统心理的影响下,这支广告产生强烈反响,不少人认为其有诱导青少年犯罪之嫌,纷纷抗议,后来改译为“应做就去做”。可见,迎合当地价值观念,才能使广告的商品被接受,进而打开市场,更好地传播广告文化。
三、审美观点
审美观点是一种综合的文化意识,涉及到政治观点、宗教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要熟悉广告受众者的审美心理,避免产生对等式的简单翻译。如,我国一种出口干电池的商标叫“白象”,曾被译成“white elephant”, 应该说这种译法没什么错误,但是 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常被比喻成“无用而累赘的东西(sth.useless)或,沉重的负担(aburden some possession)。再如,Sprite(饮料),此单词在英语中译为“小妖精、捣蛋鬼”,十分可人的形象,并非像中国人心目中的“魔鬼”那么可怕;另外,Spirit与Sprite具有相同含义及用法,并且spirit 还有“精力、精神”的意思, 因此取名Sprite可谓用心良苦,一箭双雕。中文中谐音译作“雪碧”,作为中国市场上的饮料品牌,带给消费者一种“清凉、可口”感觉,产生奇特的翻译效果。起消费者的共鸣,产生特有的效果。
四、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中国人是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说话及行文大多先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后得出结论。然而,西方人是直线式思维的方式,体现在广告的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为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正如许多的经典广告语:百事可乐的“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新一代的选择)。英特尔“Intel Inside.(Intel Pentium)”( 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 。诺基亚“Connecting People.(Nokia)” (科技以人为本)。广告语简单明了,直抒胸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广告业普遍呈现的是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趋势。国际化的广告体现了人性的共同和全球的趋同。而与其相对应的本土化广告则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这类广告语翻译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字面翻译,它侧重的应该是效果,为了达到与原文同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应该就其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动。回首各色广告,只有那些融合了本国文化贯彻了本国特色的品牌最先被人们记起,要想做好这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把握好广告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娴熟翻译方法和技巧、扎实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长期的训练和努力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广告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师大出版社,1992.98-104.
[2]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2.
[3]宋玉书,王纯菲.广告文化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5.
中英语教学要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主动获取英语知识。而分
组探究教学则是实践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分组教学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增强英语教学中分组合作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组探究教学应用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分组探究教
学是与新课程精神相对应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英语分组探究教学能够切实激活英语课堂,实践"以学生
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养成和巩固。几年
来,我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在初中英语分组探究教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尝试,并对英语分组教学的
具体应用和提高英语分组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英语分组教学的具体应用
1、分组教学在导入环节的应用
在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之后,就转入操练(warming up)这一环节,引导并帮助学生熟悉新的内容项目的
书面和口头形式。这个阶段控制点主要在老师,因为要学习的新内容,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才能更好
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放一些和本节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
好穿插Pairwork,快速的让学生一对一对、一问一答的进行下去。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口头表达
,较快的掌握新的知识点。这样的分组学习具有节奏快、频率高、密度大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紧张的
气氛中,享受小组学习英语的乐趣,人人都参与,差生也逐渐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分组教学在练习阶段的应用
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对新学内容的巩固,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的要点和难点,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
运用做好准备。练习内容应稍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应留有较宽的选择余地。分组学习的性
质可以适当拓宽,在练习中穿插"组练"或者"对练"等,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图画、看实物,而后模
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分别指导,巡视各小组的对话情况,对有困难的
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充当guide或helper的角色。小组练习完毕,老师一定要随机选择几个小组当堂表
演,了解小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表演比较出色地小组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继续
学习的兴趣。这个时期的小组合作具有节奏慢、频率低、密度大的特点,整个课堂都比较活跃,学生的
参与意识比较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分组教学在巩固阶段的应用
这个阶段的分组学习具有更高的难度,主要是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
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要充分体现出创造性和自由性,学生可根据自己
的意愿随意回答,答案是丰富多样不可预料的,学生拥有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组练方式,
进行角色扮演、讨论难题、会谈、模拟采访等等。同时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语言形式来表达现实实际
中的需要,注意对话中人物人份和具体的场合。在这一部分,教师通常扮演着judge、commentator的身
份。这个时期的分组学习特点也是气氛比较热烈、密度比较大,是学生们充分展现自己的大好时机,随
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有了充分练习语言的机会,为英语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打下了
基础。
二、提高英语分组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分组探究教学首先应该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
等,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实现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小组分配不合理,有的小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都
比较强,那么很明显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具有优势,这样只能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现象,不仅不能促
进英语教学的成果,还会适得其反。英语学习小组一般7-8人比较适宜,选一个学习好、乐于助人、能独
立思考、合作意识强的学生做小组的组长,确保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和讨论当中,促进每个
学生英语成绩的进步。尤其对于差生,合理的小组分配不仅能够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让他
们领略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实现优生带差生,大家起进步的局面。
2、合理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也是小组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明确英语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小
组合作学习,根据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具有可探讨性、可思考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
习的内容。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挑战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思考力。要多给学
生留有提问、讨论的空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小组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
度,考虑到差生的特殊情况,在小组学习内容上既要涉及有疑问有利于学生共同探讨的,还要迎合差生
的需求,小组学习内容不能太过复杂,以免打消差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在Go for it 八下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的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引入:Five years ago, I often hung out
with my boyfriend in the university .Will you hang out with your girlfriend in ten years?
问题一出来,学生们便以小组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我也在期间扮演着引导的作用。在讨论中,学
生的思路很快被打开,不一会便有学生起来大胆回答问题了,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放的开,
才能敢问、敢想、敢言,才能释放学生学习英语的能量。
3、相互沟通是小组合作的关键
分组探究教学要注重交流性,这里的交流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分组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不配合小组的研究和探讨,过分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讨论,
认为小组合作不能彰显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
互助,友好相处的能力,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促使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团结,以小组利益为重。
初中英语分组探究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个性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在以后的英
语分组探究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克服以往教学实践中的种种误区,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使分组探究教
学越发趋于理性,更接近分组教学探究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高宏英 分组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新课程》2011年第03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 微课 教学 翻转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微课是现代科技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教学上的新手段,它提供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逾越的问题。微课的有效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中重点与难点问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制作微课视频,提升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诺夫认为,特定的条件刺激会诱发条件反应。英语教学中制作成微课视频,能够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取一些发音地道、标准的英语教学视频,让学生感受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从而能够说出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从而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微课视频还可以结合QQ群一起使用,QQ群可以用来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时测试,从而促使他们奋勇争先,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数词的运用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考试常考的考点,但同时也是许多学生经常犯错误的地方,经常混淆hundreds of,four hundred stars等的用法,导致“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情况的出现。教师不妨制作一节微课,让学生进行测试练习,通过不断反复的操练去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微课设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能够顺利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那这课堂导入毫无疑问就是成功的。以微课的形式展现课堂导入,可以把所学单元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全新的导入内容,对所学内容产生期待,激发出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牛津译林版的八年级下册Unit 2中,单元的主题是Tavelling,教师不妨用Mariah Carey的Candy Bling Copeland作为背景音乐,再配上全球各地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向学生发问:“Which country do you like best?”“Have you ever been to...”“What will you take when you travel?”在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中,课堂导入的环节得到了完成。上述的导入方法被称为问题导入法,常见的导入方法还有故事导入、谚语导入、主题导入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合适的导入方法。
三、微课测试口语,提高口语练习效果
皮亚杰在认知理论中指出:“个体在形式运算阶段对语言的反应来自于外部的刺激”。口语能力是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阶段对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高,每个年级、每个阶段对口语运用的能力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要求。提高口语能力的最大窍门就在于要敢于去说,敢于去表达,微课和口语教学结合到一起,能够完美发挥微课的优点,促使学生放开心境多加练习。教师用微课去测试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收到有效的结果,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例如,在牛津译林版的八下Unit 2Travelling中,教师用微课展示一段景点的视频,然后配上英文解说,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自己模仿着上一个视频中解说的样子,自己用英语进行解说,说的好不好并不重要,重点是学生对着微课视频敢于去说,敢于去表达,这就是提高英语口语练习效果的最重要地方。
四、借助微课资源,为课程学习提供保障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教程的编排往往是依某个固定的话题展开的,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对课程主题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障课程的学习进行得高效有序。微课视频能够较为理想的做到这一点,让课程学词得到必要的保障。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教师可以轻松的找到与课程配套的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 3 This is my sister之前,教师就能够从网上找到这节课的七分钟微课视频录像,有了这个课程录像的帮助,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能够快速的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对于自己将学习什么样的英语知识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教学的实际进行时,学生能够在学习时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在课堂上提升自己的专注度,实现听课效率的最大化。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让学生注意力能够得到凝聚。然而,微课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微课的优点,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而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陈涛.浅谈初中英语微课教学设计[J].中学生英语,2014(0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英语技能、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大舞台。因此,课堂教学应注重口语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说英语成为习惯。
1 明确目标,树立自信心
1.1 帮助学生端正态度
在全面开放的今天,英语之重要性日趋重要,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大量的商品出口和进口等,都离不开英语,离不开交流和信息的传递,而交流和信息的传递“介质”是英语。因此,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观念和意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意识到口语交际的必要性,从而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和欲望。
1.2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教学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心语,感受他们的内心的想法,再找到针对性的策略,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克服畏惧心理。
如借助于Crazy English的创始人李阳的实际――初中、高中英语都不及格,是典型的“学困生”,英语成绩特别差,后发奋努力,成为英语大师;借助于牛顿、瓦特、爱迪生等名人的故事,从小都是学习上不被老师看好、饱尝过教鞭的滋味、感受过讥笑的痛苦,可是,后来也成为发明家、科学家,被世人所敬仰等的名人故事,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心理,重拾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有志者事竟成”。
2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乐”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求知欲强、表现欲望强,只要善于调动其积极性,就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乐于开口的冲动,自然而然口语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和改善。
2.1 营建说英语的快乐氛围
中学英语教学,之所以出现哑巴英语,一是学生的开口习惯没养成,二是基础差,不敢开口、开不了口,三是缺少说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设计交际的情景,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说英语,浓厚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如对于牛津英语八下Unit1 Comic strip的教学,教师呈现Hobo和Eddie因寻找食物而发生的小争执的情境,展示对话的四副图片,引导学生猜测Hobo和Eddie的对话语言,如根据第一幅图,Hobo见到自己的食物不见了,该怎么问Eddie?而引导学生说出Where is my food? 紧接着呈现第二幅图片,Eddie回答Hobo:I have eaten it. 再呈现第三幅图片,Hobo听到Eddie说,食物被吃了……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复述图片内容Is Hobo happy when he heard Eddie has eanten his food? What would happen next?...通过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走进Hobo和Eddie的对话中,兴趣盎然地模仿Hobo和Eddie的情景、语气而表演这个对话,创新对话,学生们会对“Yes? You have eaten my food? Why?”等体会得淋漓尽致,Yes的惊讶和怀疑、You have eaten it?的陈述句表疑问的不敢相信,Why的质疑等,会加上自己的情感因素而表演得绘声绘色,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2.2 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培养所有学生的自信心
“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心中便会充满阳光”。每一位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赞许和肯定,希望看到老师的微笑、信任和期待。学困生更需要阳光般的温暖,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既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也担心自己说错而羞于尝试、不敢开口。此时,老师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believe you”的眼神,一句“Be brave”、“Don’t be afraid, have a try!”的激励,学生的发言后,简单的Great,very well,well done等都会使他们乐不可支,从而增强说英语、用英语的自信。
3 创设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生动、真实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进入情境中,进入交际的角色。在情境的支持下,他们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去说。
3.1 实物情景法
教室里的一扇门、一扇窗、前后黑板、墙上的名人字画或时钟、讲桌上的一本书、一个教学案、学生的课本、一本书、一支笔等都是俯首可拾的教学媒体,这种媒体给人展示、形象的感觉。如根据一些实物辨认“方位”而学习一些表示方位的介词on、in、above、below等;根据学生的座次,引导学生说…is on my left/right, …is next to/in front of/behide me等,这些句子在优秀生的示范、带动下,后进生也不难表达。
3.2 图片情境法
实物法一般有限制,而图片法比实物更方便、快捷,要表达连贯的思想时,图片比实物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再加上简笔画,更能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第一课的welcome to the unit时,bus、taxi、train、plane等交通工具,不可能使用实物法,而图片同样可以收到一样的效果,尤其是教师的寥寥数笔的简笔画,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通过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而了解北京城的变化,从而通过trasport has changed而认识到Times have changed.以及Our hometown has changed a lot等,促使他们对过去的了解,对现在的把握,对将来的憧憬。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9-02
中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 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中语言技能在读的方面的五级要求之一:要求初中学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并且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对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的效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我们历来重视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却提高不大,主要表现为阅读速度慢,理解正确率低等。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两方面:
问题一: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阅读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听听录音,翻译成中文,讲讲语言点,做做练习,对对答案”,他们所关注的只是学生是否能在考试中取得较高分数。教师讲的过多,学生思维太少,学生被动接受过多,自主学习过少,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
问题二:完全开放式教学。名为阅读课,但学生在整堂课中根本就不用打开课本阅读,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热热闹闹地“活动”。教学方法虽然丰富、新颖,学生感到有知有味,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未能真正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阅读课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既能不落俗套,又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呢?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又应如何兼顾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呢?经过教学实践和不断尝试,笔者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中采用“导、读、练”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1 导读(Presentation):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课科学合理,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轻松愉快地进入阅读程序。导课方式多样,可以介绍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必要的背景知识,也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通过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身边的一些事情的讨论引出课文的内容。
1.1 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歌曲等,通过提问或欣赏,引出新单词,进行必要词汇的词汇教学。例如教八年级下册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由于学生对机器人只有较抽象的概念,我就从网络上找来的有关机器人的图片和录像短片让学生看,并且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学生们看到机器人的画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尤其是男生,他们的思维立刻被打开了,纷纷举手回答:
They look like a spider.
They look like a snake.
They look like a man/the humans.---
这样不仅自然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1.2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准备阅读材料中所提及人物的信息,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教八年级下册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在课前用课件为载体,用一般过去时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美国的911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
1.3 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通过提问或讨论,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例如八下Unit1教学时,我在出示机器人图片时,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reading is about?
S1:It’s about the robots in the future.
S2:It’s about how to use the robots.
S3:It’s about what the robots look like.---
对学生的各种回答,我都笑而不语,只是自然地过度到下一个环节。学生们带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阅读课的下一个环节。
2 阅读:阅读课的主旋律就是阅读,教师应从整体语篇出发,结合Reading后面的练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内涵、推测作者意图等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训练也可以分二步:
2.1 速读(Skimming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时可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2.2 细读(Intensive reading ):细读是阅读的核心。学生通过有目标的细读,加大信息量的输入,掌握全文的结构脉络,从而把握文章的要领,提高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learn to sing English songs?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Are there any fun ways encouraging people in China to speak English?What are they?
②What suggests ways for Beijingers to take an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③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 to sing English songs?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笔者也启发帮助他们在文中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线索(比如语篇标志、主题句等)。本课作者就是试图通过来自全国各地24位歌手唱流行英语歌曲的表现和俩位冠军的切身体会谈学唱英语歌的好处,进一步谈到其他学习英语的快乐方法,旨在鼓励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英语的快乐方法。
3 练:
3.1 复述(Retelling):是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口头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复述的同时,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同学们开口说英语的胆量和勇气。
3.2 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或扩写等。这种延伸活动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在Go for it!八年级下册Reading部分的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进行了以上的教学活动后,尤其是在复述文章之后,巩固所学的内容,学生对新加坡有了明确的认识后,从此引出回家作业―――书面表达,Hangzhou,our beautiful hometown.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了所学的阅读材料,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3 讨论或评论。学生以四人组或六人组为单位,讨论所读材料,或与材料有关的延伸内容的讨论。如在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2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课后练习。作为班主任,在宽松的氛围中,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走进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3.4 课外拓展阅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差异,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注意材料不宜过难,体裁最好以故事、寓言或幽默笑话为主;体裁选择一应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再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中采用“导、读、听、述”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做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训练。在认知能力方面,速读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高度集中;细读训练使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②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方面,这种教学设计克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弊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发现,学会表达,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③它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Cognition)就是通过学习过程的感知、领悟、推理及转化,从而实现对学习信息的了解、发现、知晓和理解。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信息网络结构,即已有的全部观念的内容及组织结构。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它将学习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并进一步内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 由立发《英语阅读-提高与超越》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