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毕业设计实践总结

毕业设计实践总结

时间:2023-02-05 07:4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设计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设计实践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管理模式 管理手段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检阅,是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1]笔者通过对天津农学院计算机系近几年毕业设计情况的调查发现,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毕业设计环节受到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冲击,毕业生经常参加各类招聘会、公务员考试、面试等,无法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有效投入,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毕业设计管理一直沿用人工管理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力,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设计管理效率,计算机系就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以PDCA循环模式为指导,构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将PDCA循环模式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以培养目标和规章制度作为教学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制定好毕业设计过程框架的基础上,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负责人、任务目标和考核目标,开展好毕业设计的阶段性管理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抽查工作、毕业设计日常抽查、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自查和互查工作的检查,将检查落到实处,确保毕业设计质量。通过召开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会,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承受的设计工作量、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工作态度和出勤率等,及时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召开毕业设计总结大会等,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研究纠正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二、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

(一)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二)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的主要特色

1.资格控制[2]。系统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和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做了相应的限制。较好地控制了教师、学生和课题三者之间的关系。

2.题目审核。系统自动审核毕业设计课题的相似度,在系统一次审核的基础上,管理员对题目进行二次审核。

3.师生双向选择。系统向学生提供了指导教师信息、毕业设计课题信息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向指导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生选题的意向,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在天津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中已应用3年,开发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实践效果表明,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切实可行,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选题效率,同时为逐步实现毕业设计管理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段式;模块化

2006年2月9日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这标志着自主创新这一国家战略的确立――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基于此,大连理工大学应该树立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产―学―研”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外有关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开展早,成果多。比如,分段式教学、模块化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化教学等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比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在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都是现今比较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没有充分地应用于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与

本科生毕业设计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待于突破,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论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分段式和模块化教学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案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并指出了其实践意义。

一、毕业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在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对其接受终身的继续教育奠定一个必要的基础,同时对踏入社会工作及再

次深造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无疑是培养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关键性环节。作为研究型大学,可通过深入实践、了解社会、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或撰写论文等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但是由于现在本科生多为独生子女,其依赖性和逆反性普遍比较强、合作和社交能力普遍比较差。同时经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本科生对于实践的能力普遍偏弱。其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问题,对程序分析、编辑乃至创新等难以熟练掌握。所以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每年的三、四月间是大学生最为矛盾的时刻,毕业设计则与毕业生找工作、考研复试、联系出国,甚至岗前培训等交织重叠,从而压缩了投入到毕业设计上的时间和精力。2009年01月23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这就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毕业设计教学的课题分段式和模块化设计

针对在毕业设计阶段,本科生上课时间紧、缺乏较长时间从事与科研相关工作、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积极性不高、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等问题,适当地引入、采用或改进、扩展这些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同时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效率,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本科生在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申请者正是基于分段式教学理论,尝试将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进行。基于任务型教学与模块化教学理论,将毕业设计设置为针对实际工程的整体设计(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和局部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的模块化任务,一方面期望可以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期望可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毕业设计教学的课题分段式和模块化的实现

1.分段式和模块化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将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探索能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沟通、提高本科生独立实践研究能力的新教学思路,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2.毕业设计的研究实施方案

对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模式的实施方案为:

(1)毕业设计的分段式过程的实施,将毕业设计阶段分为团队毕业设计阶段与个人毕业设计阶段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将学生分组(一个组由两个到三个学生)组成团队,设置团队的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成立团队、领取任务,使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队内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提升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然后设置个人的毕业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个人分析任务、模仿研究方法、自主研发计算程序、定期成果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养成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自发性,学会学习,使学生提升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内容模块化的实施,将毕业设计设置为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的模块。将毕业设计的内容分解成共同性的内容和差异性内容。将共同性的内容设置(例如,基础理论与范例程序的学习与研究)为整体设计,将差异性的内容设置(例如,不同设计计算工况的计算)为局部设计模块。研究分析每个模块内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再确定相应的任务。

(3)毕业设计实施方法,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整体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完成局部设计模块。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整体设计,个人毕业设计阶段完成局部设计模块。在团队毕业设计阶段可以由教师先讲授共同性的内容的重点及难点,选择适当内容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分配给学生一个对象(一个小程序,其中涉及一些还未讲过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团队研究、分析活动。在个人毕业设计阶段,根据个人特点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差异性的内容(不同计算工况的计算任务),要求其独立完成报告及论文的撰写。最后在系统研究和总结传统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弊端基础上,提出改进指导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3.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的意义

本实践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本科生合作学习的沟通和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学习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毕业设计的分段式和模块化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贯穿、融合在以上各项内容的研究中。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有效模式。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本文论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的分析,将分段式和模块化教学引入到毕业设计中,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案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并提出了分段式和模块化引入到毕业设计中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万达,陈新,曹勇.高职院校分段式教学改革探讨[J].包装学报,2012(02).

[2]刘强,严兴科,杜小正,等.针灸治疗学课程分段式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01).

[3]陈清萍.“模块化+交互式”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引起的反思[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8).

[4]张慧,黄英女.医药特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1(12).

[5]王雪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6]王靖.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J].科学时代,2009(01).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灵活性;多元化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总结在校学习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完成专业基本训练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从事设计工作前的一次实际训练;是学生由学校到社会实践转型的一个跳板;是各院系本专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是整个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职类院校更是充当了一次综合实训的重要角色。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系统运用艺术设计的思想、程序、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完成实际的各课题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参与设计实践,使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设计,让学生在劳动观点、组织纪律,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二、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1.“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所谓“双毕业设计模式”。即学生离校去相关企业、单位实习前举行的毕业设计作为第一次毕业设计;实习结束返校后上交一份在企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实际项目成果作为第二次毕业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一个客观表现。当前大部分高校做法都是二选其一,而随着目前高职类院校“2+1”教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普及,更为“双毕业设计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前者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设计深度和广度及社会现实和设计前檐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在设计上会充分表现专业市场需求,实用性很高,对于校内教学是一种有利补充。虽然上交第二份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可信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加强其过程控制和学生在企实习登记表上进行监控管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另外,“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也是丰富教学资料的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

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任用。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在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任用上应区别于本科院校,敢于打破常规和创新,不单纯以职称、学术水平、学历学位高低论英雄,而更应看重在专业和经验经历。

3.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和多元性。毕业设计的开始,选题很关键,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在选题上往往彷徨、犹豫不决,指导老师应给予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考察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专业细分和跨专业化态势日益明显。高职类院校应根据专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手段获取的专业供求信息及时更新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对毕业设计选题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和改进。

4.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毕业设计》课程特性决定了在时间控制上相对其它课程存在较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为使得毕业设计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过程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指导老师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计划要求制订毕业设计实施进度表,对所带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过程管理、跟踪指导、实时督促;相关专业领导应适时询问跟踪,不能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保证学生在相关专业所规定时间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5.教学指导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在学生出现大面积相同问题和遇到相同困难时进行及时必要地统一展开教学指导,进行集中示范、讲解和范例展示。

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教学手段的实现和多样化,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在近几年的各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实践,已不再是个虚拟的神话。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特性及实际条件建立起毕业设计网络教学系统,集中安排时间进行网络教学指导,如网络教学课件、QQ、E-mail、MSN等载体进行网上交流教学。网络教学的分量和程度的掌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参观相关设计公司(工作室)、印刷包装厂、装饰材料市场等。

6.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应因人而异。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参差不齐,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指导老师应帮其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扼杀和打击。在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等要求上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出适当、灵活地调整,在评分时给予客观考虑,尽可能做到百花齐放。

对专业优秀、功底深厚的学生允许提前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对后进者起到示范、学习和改进的作用,增强其在时间观念上的认识和紧迫感。

7.做好作品评阅、作品展览和组织相关参赛工作。学生上交毕业设计后,相关审阅教师应制定一份评分表{含二级子标),对上交作品及时评阅,批复评语,并备档相关教学、总结材料,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举办每届毕业生作品展是毕业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也受到各院校的重视,一场好的展览不仅有助于本专业、本院校的宣传,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展览的形式、场所、规模等也决定着作品展览的影响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参加各项赛事的必要性众晓周知,各校应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挑选出较优秀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

8.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毕业设计任务和过程都是艰巨的,很有必要对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使之为学生和教师的楷模,起到承前启后、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1)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①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范本留校收藏,并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对指导教学表现优秀、指导过程负责、学生普遍反映好、对学校贡献突出的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毕业设计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3-01

一、提升独立学院毕业设计创新性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不竭动力。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拥有创新能力。

我国独立学院的学生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1]。作为本科期间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课题过于陈旧、学生积极性缺失等问题却屡屡出现,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毕业设计对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影响独立学院毕业设计创新性的主要原因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第八学期。然而,此时学生往往面临着考研、就业和毕业等压力,大多无法利用整块的时间集中开展毕业设计。对于创新性要求较高的工科毕业设计课题而言,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将无法较好地完成课题调研、开发工具学习、详细设计以及论文撰写,更无法实现毕业设计成果的创新性体现。

2.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不少学生对待实践创新往往是“三分钟热度”,且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创新实践条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仅仅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导致毕设设计内容毫无创新可言。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时,并未体现出本该具备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完全不会使用本应会使用的开发工具,无法理解毕业设计课题的含义和要求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作用。

3.毕业设计课题质量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一般需要全体专任教师参与。然而,这往往导致同一分院甚至同一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质量出现较大差异。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待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出题过于随意;而另一些指导教师则对于学生的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估计不足,导致课题过难。例如,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类似“一种基于ASP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毕设课题,显得过于简单且毫无创新性可言,而诸如“基于结构化噪声矩阵补全的Web服务QoS预测”这样的课题,显然又太过专业,学生往往难以完成。

4.指导教师自身能力和投入不够

我国的独立学院师资仍较为匮乏,仍需依赖于母体学校的教师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3]。对于毕业设计这样的大型实践环节而言,则更是如此。然而,很多母体高校的教师往往承担着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致使其对于独立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投入不够,对学生的指导和关心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指导教师在专业技能上不够与时俱进,自身缺乏创新实践经验,造成其所出课题陈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提升质量的主要途径

1.准备阶段

将毕设进程提前,是提升其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为例,学院在第七学期开始即开展了毕业设计动员,并在当年11月即完成了课题审核工作,既让学生在思想上予以重视,也给予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此外,需建立完善的课题审核制度与标准,建立系、分院和学校三级监管与审核机制,对课题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例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自2010年开始即已明确规定,各工科专业毕设课题中的偏硬类课题比例不低于30%,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严格控制无实际创新性的课题比例。

2.执行阶段

毕业设计时间较长,所需提交的材料繁杂,且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因此,独立学院、各教研室和指导教师需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严格控制。独立学院的毕设主管部门需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并按照时间点严格执行;各教研室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做好组织工作,可安排同一方向课题的教师组团进行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指导教师则需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悉心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各环节的工作。例如,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毕业设计过程由课题审核、学生开题、中期检查、学院抽检、集中答辩和抽检答辩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并建立了指导教师定点指导签到机制、全面实施论文相似性检测,且学生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价成绩、论文评阅教师评定成绩和答辩专家组评定成绩三者按比例组成,严格规范了毕业设计过程。

3.反馈阶段

毕业设计结束后的反馈工作尤为重要,其中的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情况,对于今后毕设工作的开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独立学院的毕设管理部门(包括教务处实践科和各分院分管毕设的院长)应首先开展毕业设计情况总结,统计毕业设计各项数据,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分析;指导教师需认真完成毕设工作小结,为毕业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建言献策;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需广泛倾听毕设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在今后的毕业设计工作中有的放矢。仍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为例,每年毕设结束后,均会开展一次实践教学例会,由分管院长和各分院负责人对当年毕设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而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小结”和在各教研室开展毕设研讨会,亦已成为常态。此外,学院每年还出版一期《优秀毕业设计成果汇编》,并坚持对保送本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严格把关,通过多方反馈进一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无论是独立学院的职能部门还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都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可行条件,为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曲越.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6(3): 236.

[2]朱松豪等. 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J]. 学周刊,2005(31): 7.

第5篇

文章分析了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改变选题思路、融入实际项目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创新应用;实践就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和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的体现,是其四年本科教育的总结性作品,同时也是在校学生集中性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更体现了学校教学价值的教学成果,与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不可分割,并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怎样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文章拟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改变选题思路,在毕业设计中融入实际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对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内容和模式进行探讨,希望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的选题多与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虽然学生对设计主题的把握能力有所提高,但自主能力、就业能力略显不足,选题每年重复不变,会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毕业设计内容多以洛阳为中心展开,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项目,未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对于学生而言,选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在选题初期,一些学生往往没有完整的毕业设计规划,苦于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更有的对选题一换再换,往往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而有的学生还在选题上徘徊。

2.作品作业感较强,未脱离学生气息

毕业设计是学习和就业的转折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将在毕业答辩完成后走入社会,所以毕业设计作品应逐渐脱离单纯的作业形式,在以市场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以真实的商业案例为研究对象,逐步向商业化模式靠拢。学生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应该拿出真正能在社会中应用的设计。

3.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

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要应聘或忙于学业上的深造,难以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和应聘求职时间上的冲突使一些学校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关注其成果而忽视了整个设计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或行动上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的前几周才敷衍完成。这样毕业设计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难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这些现象反映出了学生学习与社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训练与市场脱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笔者在毕业设计教学辅导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中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案。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策略及实践

1.以创新应用为导向,改变选题思路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的起点,也是一个关键点。其实选题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学生在该选题下视角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后期的执行。这个阶段需要导师的介入。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以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搜集、筛选并设计一批操作性强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题目,建立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库,并及时更新,以供学生选题时使用、参考。导师应鼓励学生不定期地到公司、企业、设计博览会考察,或参与网络应征竞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选题应该尽量贴近现实,不要过于宽泛,否则会增加后期执行的难度;不能太大、太空,应结合市场需求,关注市场上所缺乏的或者市场上已经出现但是存在问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性、拓展性,从而真正实现设计创意到设计开发的实际操作,将毕业设计转化为真正的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导师要在构思上进行引导,合作企业应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学生应在思想上重视、在设计行动上努力,指导模式应为集中讲评和分散指导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选题的质量。

2.以市场项目为基础,增强各方合作

第一,设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天生有“雇主”的,与市场密不可分。设计也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紧密联系市场的实际需要,通过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体现设计价值。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毕业选题可分为两类:创意型设计和市场型设计。创意型设计也可称为概念性设计,设计时学生可自主选题,或者根据企业委托项目、参与网上竞标等,尽量避免虚拟设计,要体现出构思的独特性、表现的新锐性、材料的新颖性、展示的独到性,以更高、更专业、更前卫、更新潮的手法影响客户,以创新的面貌展现创意思维。市场型设计,即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小项目个人承担,大项目组建设计团队,按客户的要求确定设计方向,并且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反复与客户沟通,真正实现从设计创意到设计开发的整体突破,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第二,毕业设计可以说是一个纽带,因为它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在选题以市场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借助毕业设计增强与当地企业和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在完成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企业储备了应用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市场不断发展,材料和工艺更新换代非常快,由于职业的原因,教师与市场接触并不多,对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所以学校与企业、设计公司的合作十分必要。学校可将相关专业的设计师或技术人员聘请至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如印刷工艺、包装材料等非常实际的技术操作问题。同时,不同院校之间的设计研究角度不同,教师、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思路不同,合作企业不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毕业设计与本地区其他院校甚至附近地市院校建立联系,展开课题研究的跨校合作,并且鼓励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一起选题、制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增强院校之间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

3.以实践就业为目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一,提供实践就业机会。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大都安排在大四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学生时间往往被找工作、考研等占用,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导致一些学生毕业设计只为应付,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的准备时间提前一学期,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培养兴趣,在毕业设计上多花一些时间,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导师也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毕业设计最终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院系可选拔优秀的学生,从大四第一学期开始进入合作的单位、企业等实践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单位的各项工作,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创造价值。在一年的实践中,学生主持或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的重大项目,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能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第二,打造毕业设计展示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是高校的一大盛事,是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直接交流的重要平台,应以学校的高度打造好这个平台。因此,花精力加强毕业设计展示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性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各大企业来校参观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及其作品跟企业交流,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平台;二来可以提高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申冰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

洛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立项项目“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4-xjjg-009)。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王放银(1965-),男,湖南邵东人,邵阳学院教务处,教授;王业社(1974-),男,湖南武冈人,邵阳学院教务处,副教授。(湖南 

邵阳 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课题编号:2010243-351)、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0JG3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3-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总结和终极检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表征,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主要评价内容,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近年来,邵阳学院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文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科学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跟专业课程设计差不多,无非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反正都能过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就业关系自己一生,毕业设计(论文)远远没有就业重要,常常要等到学校中期检查后甚至毕业答辩前两三周才正式开始做毕业设计(论文),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2.教师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重大事情,如果不让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似乎不近人情。此外,由于教师自身学术水平欠佳,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无创新,甚至常常是“老面孔”,学生基本上可以照葫芦画瓢,起不到综合训练的效果。

3.教师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不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工作量较大,精力投入常常不足,个别教师甚至较长时间都没有与学生见面,结果导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松,缺少必要的指导

4.学生精力投入不够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企业招聘优秀员工心切,招聘活动普遍提前,第7学期就已接连不断;多数学生也出于就业压力,花费大量精力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活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案是否科学、过程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计算是否合理、设计说明书和论文是否编写规范等问题没有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马虎应付,傅衍了事,甚至还有个别学生有抄袭现象。

5.选题不恰当

选题时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生选题范围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的研究范围;有些学生选题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根本与专业无关;有些选题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工作条件有限

高校扩招后,原有教学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学校现有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其要求,而到校外进行试验又涉及到经费不足的问题。

7.管理不到位

学校虽然制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实施、检查、评分等的具体管理规定,但实施细则往往并不一定很完善,特别是缺少行之有效的过程监管办法,过程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理念

(1)制度领先,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根本保证。学校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应的质量标准,从制度层面和源头规范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的遴选、任务书下达、选题与开题、方案设计、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与评分、总结归档等环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内。

(2)以人为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全员、全程、全面的质量管理。全员是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相关人员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参加质量管理工作;全过程是指要全面把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环节或相关因素,构建一个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推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改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是指要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为中心,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与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还包括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可以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人人有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质量形成于全过程”的科学理念,[1]重视学生、指导教师、教辅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协同合作,发挥质量管理的激励功能,优化人、财、物等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型”、“事后审核型”转变为“事先预防型”和“过程控制型”。[1]

(3)系统集成,[1]持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反馈及其运行调控等环节构成的闭环式回路系统。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必须建立通畅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反馈系统,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注重反馈与调控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监而不控”的现象,促进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持续提升。

2.原则

(1)目标性原则。[2]教学质量监控要及时发现甚至能提前预测偏离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各种偏差,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纠正偏差,确保教学任务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全员性原则。[2]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人都是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学生是主体,学校是基础,职能部门是核心,教师是保证。

(3)系统性原则。[2]教学质量不但与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有关,还广泛涉及教师、学生、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诸因素,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构成的网状教学管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4)全程性原则。[3]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从方案制订、指导教师遴选、选题、任务书下达、选题、开题、试验研究与设计计算全过程、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阅、评分、总结归档等各个环节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

(5)可操作性原则。[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不但要有利于监控目标的实现,又要保证监控体系科学、完善、简单、便于操作。教学质量评价应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仅有定量评价,监控工作量过大,将导致监控体系难以执行;仅有定性评价,又会使评价结果模棱两可,将导致质量监控流于形式。

(6)发展性原则。[4]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就是要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信息收集、整理、诊断与反馈,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质量监控,力求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更加规范,不断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构建实践

(1)确立校系二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建立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制,是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根据学校实际,我们确定了校系二级管理、以系管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各系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主要执行者,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工作的基础和主体,切实增强系主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学校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务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教学质量监控处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工作。

(2)建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及其环节工作规范是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指导教师的遴选、课题的选定与学生选题、开题、教师指导与过程管理、答辩与评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经费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各阶段检查与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推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年全覆盖制度。教务处每年下学期开学不久即下达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知,要求各系制订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并在期中以前完成指导教师遴选、课题下达与学生选题等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准备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工作,使学生尽早接触课题,允许学生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为日后的就业工作留出更多的时间。

(4)强化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制度,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团和校内专家逐系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情况检查。前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计划与指导教师落实情况、选题质量、开题情况,中期重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完成情况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后期重点督察毕业设计(论文)评阅、答辩、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与评审等环节的科学性、严谨性,切实落实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审批制度与双向选择机制、开题报告审核制度、答辩资格审查制度、成绩评定的约束机制,强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管理。

(5)实施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励制度。为调动师生积极性,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学校都开展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均给予适当奖励,颁发荣誉证书,记入档案,并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汇编成集。

(6)坚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制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对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客观评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校内专家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查与质量评价,进一步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为改进今后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2.实践成效

多年来,我校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推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推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提高了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指导教师、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自觉、主动、认真、积极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60余篇优秀毕业论文公开发表,“水族文字输入系统”等4项毕业设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设计被企业采用,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2]任高飞.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运行机制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6):127-128.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仅仅是校内的评选,不能认清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学校鼓励各专业积极参加全国性质的各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竞赛。如我校艺术系将毕业设计坚持与“中国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主题年竞赛”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由学生和教师投票筛选出参加竞赛的作品。此项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夔,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毕业设计整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增进了各高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术交流,找出了与全国同行教学水平的差距,并能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第8篇

1.1基于学生的视角

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高,态度不端正,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接受安排,消极等待。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不好,不了解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缺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自主性学习不强,过分依赖指导。造成现在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就不知所措,不会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寻找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只能消极等待指导教师的帮助或者按照其他同学先行探索的套路进行效仿。

1.2基于教师的视角

高校扩招以后,造成短时间内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工作任务极其繁重,被迫大量引进新人,而新进教师又普遍缺乏教学工作和工程实践经验,最终造成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不足。同时,老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投入程度也不好把握,指导太细致太详细,会约束学生的设计思路,限制其创新能力的发挥;若指导过于粗狂和简单,不能建立学生系统设计的良好思路,会造成学生的茫然和无措。同时,毕业设计经费的增长落后于各项成本的增长,使得毕业设计的工程实践性太弱,无法起到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1.3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我们现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模式手段落后,方法陈旧,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实际能力与工程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现行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侧重于从学科本身的系统性、科学性,却割裂了其在工程中的相互联系,系统性的课程改革滞后,导致学生系统应用知识的能力严重不足;对学生能力的认定过于重视考试和成绩,对难以考试的综合性能力的思维训练重视不够。这些做法扼杀了一大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弱,缺乏运用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势必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少且脱离实际,导致现行大学教育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弱化,导致大学生严重缺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乏典型体现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时,不知如何选择课题,不会查阅资料,不会分析和归纳,只能采取模仿、抄袭和拼凑的方式。

2提高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可行性对策

2.1优化毕业设计选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着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模式是采用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学生在1:1范围内选择。而题目的范围大小、难度高低等都是指导老师完全确定,没有与学生任何交流,不能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去向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指导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自己定题,也可以考虑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共同来探讨选题内容和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如果能将学生的签约单位也参与进来,与老师、学生三方共同讨论毕业设计题目则更好,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自身特长,又考虑了就业单位的岗位实习,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榜样作用,其责任心和指导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坚持每周一次的小组面对面指导,对每周的任务做总结和展望,从而督促学生扎实完成每一步骤、每一环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现阶段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最欠缺的是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强教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加强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以教务处为牵头部门,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规范流程和管理文件,将毕业设计的内容范围难度、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和工作量考核、答辩成绩的评定细则、毕业论文的格式等文件化、规范化。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加强专业督导团的督导工作,明确分工,协调工作,开展前期引导、中期检查与后期抽查为主要环节的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前期引导: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与系(教研室)老师及部分学生对选题内容和范围进行初审,判断是否满足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要求,难度是否合适,相关实验条件能否满足,学生能否能按时按量完成等。中期检查:包括开题内容检查和初步方案检查。组织学科资深教师和专业督导团对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和英文资料翻译等前期工作进行抽查。重点检查学生的文献综述的分析整理,讨论学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判断其设计难度和工作量要求是否合适,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检查学生的课题初步方案草图、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文件的整理和完成的论文初稿。后期抽查:包括答辩巡查和后期抽查。由教务处牵头,各专业督导团分头参与部分答辩过程,检查答辩工作的组织是否有序、规范。毕业设计结束后,对优秀、不及格和抽查的其他毕业设计进行重新审定。

3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实训体系

1引言

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是整个大学系统化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也是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方法和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计算机类专业本科学生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中,既要涉及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知识,也要使研究内容能够较好地面向实际应用,突出毕业设计和开发系统的应用特性。在符合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平台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如何将校内偏理论的教学和校外重应用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紧密模式,并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毕业指导方案设计

对于高校毕业设计工作而言。综合来讲主要是两个阶段:一个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期准备阶段,这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毕业设计的选题、调研与收集资料,以及相关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的掌握;另一个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涉及的主要包括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

2.1突出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

在毕业设计的各项工作中,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毕业设计各项工作的先导性工作,但是,毕业的选题也恰恰是当前学生和老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面同时,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的特性,选题的应用性和实效性也不能忽视。从指导老师的角度来看,校内的专业老师,由于大部分时间是进行理论教学,实际开发经验和与社会应用需求接轨等方面相对匮乏,因此,给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理论培养和背景知识的普及,已经具备了一定系统设计和开发潜质,但是,在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上相对盲目,也比较缺乏对当前社会人才技能热点需求的了解,不知道自己真正该在哪方面下功夫和存在哪些具体的不足之处。自2008年以来,作者所在学院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与社会需求发展相适的方向,基于IT行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探索了将传统的“3.5+0.5”、“3+1”办学模式,改为“全过程、深层次”的“6+1+1”运作模式,即以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前6个学期在校内重点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课程教学,最后两个学期重点进行面向社会需求和提升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践锻炼,包括项目化实践、就业教育与科研实践,以及毕业设计预备选题、调研等实践,奠定毕业设计工作的前期基础。通过真实的项目化实践、深入企业的就业教育与科研实践项目等校企合作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该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前期选题工作或进行自主学习和选题。

2.2构建“5R”实训体系提升应用开发能力

在校企合作平台上着力打造“5R”实训体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5R”实训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系统开发能力。近年来,作者所在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构建多方位的学校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与实训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类专业中,实施以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的特色“5R”实训路径,即真实的企业环境(RealWorkingEnvironment),真实的实训项目(RealTrainingProjects),真实的项目经理(RealProjectManagers),真实的工作压力(RealWorkPressure),真实的工作机会(RealJobOpportunities)。基于校企合作平台,对学生实施“5R”实训,在学习体验过程中,通过工程化实训过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软件公司的真实工作环境,并了解当前社会对IT人才的基本需求情况。合作企业对多年积累的行业项目进行裁剪、二次开发,并通过公司工程师的辅导培训,体验真实项目的开发流程及业务流程,使企业相关开发项目之成为学生实践和毕业设计的项目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了真实的社会需求,又能够更贴近实际地学习到相关系统的开发技术和方法,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社会需求进行对接和相互补充。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中,自觉地将毕业设计的工作更多地面向社会的真实需求,提高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系统开发和实现时体现系统的实用性。

2.3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基于校企合作机制进行教学资源调控、整合,建立“双师型”师资体系,打造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够极大地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同时满足对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水平的要求。通过建立和实施“教师进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制度,一方面,通过“教师进企业”提高和丰富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实战经验,使之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紧跟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工程师进课堂”,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授课相关系统开发技术和方法,辅助指导毕业设计中相关系统开发和设计工作,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设计内容更加面向社会需求和具有实用性。在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更多在企业进行体验学习,有企业工程师进行系统的实际动手和开发能力的指导和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在毕业设计的后期阶段,回到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的系统需求分析和调研素材,由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对拟设计和开发的系统进行完善,并着手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理论分析,更好地体现出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规范性及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3总结

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应用型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近年来许多应用型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创新模式和运作机制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主要考虑了通过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来培养和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的应用性,以及学生综合实训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的“5R”实训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系统开发能力;同时,考虑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体系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指导各个阶段工作。通过这系列工作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对毕业设计工作中的企业指导和校内指导进行了有机整合,使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水平,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毕业设计工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往单一教师毕业设计指导中选题内容社会应用性和实用性不足和学生动手开发能力缺乏的问题。但同时,如何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在各项机制建设以及合作双方的资源有机整合方面都还有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如何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背景,强化计算机类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实用性水平,并在毕业设计这一重要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需更多时间进行积累和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赵子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170-171.

[2]易新河,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41.

[3]华小洋,王文奎,蒋胜永.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相关问题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91-94.

[4]马成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3):8-10.

[5]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6]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2-74.

[7]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

第10篇

1.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质量指标系统分别从“毕业设计前期”、“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答辩”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综合实践”和“指导教师指导”两项指标。具体指标组成见表1。毕业设计前期应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设计任务为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论证、做开题报告,明确重点和难点,逐步进入独立工作状态。因此毕业设计前期指标中以“选题”、“开题报告规范合理性”、“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相关英文翻译能力”作为二级指标。毕业设计过程是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质量的好坏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学术素质相关。因此,毕业设计过程指标由“学生出勤情况”、“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五个二级指标组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应用所学习的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并且总结得到结论。因此毕业论文质量指标包括:“论文规范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及文献资料能力”、“论文的难易度及工作量”、“论文创新性”、“文字表达及逻辑性”以及“论文水平”六个二级指标。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是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答辩时先由学生阐述设计的有关内容,答辩小组提出问题,提问的主要内容是与课题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概念、试验手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能力。因此论文答辩指标包括“对论文的表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两个二级指标。由于毕业设计知识面广、综合性和探索性强,学生往往很难由以往的学转变到现在的研究状态,这样就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学生经常进行研讨交流。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因此在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附加体系中增加了指导教师指标。指导教师指标由“指导教师任务书质量”、“指导教师指导出勤情况”和“论文检查情况”三个二级指标组成。

2.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是要从若干评价指标中分出轻重来,一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权重组成了权重体系。在确定权重时,既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又突出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毕业设计过程”、“论文质量”以及“综合实践指标”等权重较大。

3.评价体系评定程序

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最终成绩分为指导教师成绩、主审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首先评定时评委只能按照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评价自己评价指标内的项目,并且根据相应的权重进行给分。

二、实践应用效果

本文制定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400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评定中进行了实践。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该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生成绩分布合理,其中优秀率在20%左右,同时毕业设计题目与实践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题目在50%左右,而且学生参加毕业设计实践达到95%左右。本文提出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克服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结论

第11篇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1]。高职院校面对的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培养的是“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职业技能有用”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完成好这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采取了简化理论研究和分析,以实物制作来优化毕业设计不足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

 

以往的毕业设计时间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而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度过,一部分学生一旦认为岗位适合自己就忙于工作急于表现自己,巩固岗位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则忙于在职场上竞争不断地选择新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也很少有时间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设计,更不用说定期回学校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难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毕业设计只能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走个过场而了事。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要求不高,重在实践。虽说他们在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是在企业实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使是选择了题目,也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很无奈;或者有的学生选择了题目后,到网上摘录,将别人的设计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出现了理论不通、知识混淆、逻辑不顺等问题;或者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元器件选择是否合适、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成为实际电子产品,没有实物得不到证实。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老师的心结

 

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2],但以往由于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老师大伤脑筋。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毕业设计的科学系、规范性、严肃性,还要应付学生从企业带来的种类繁多的各式各类题目,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于是多数老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因此,很多老师只要可能都不愿意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就成了老师心理上的一结。

 

二.毕业设计设置思路

 

(一)毕业设计时间的设置

 

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第5学期中后段。学生在专业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拟定的若干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所选题目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指导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先制作成实物,再依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相关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既有了理论根基,又有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实物,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整个在校学习环节的总结,是为毕业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因此毕业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汇总[3]。在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以行动导向为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提出和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1.设置岗位能力提高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在企业实际干过对企业比较了解、或以往带队实习过、或将要带队实习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拟订的各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一部分理论设计雏形的基础上,在实习企业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本企业实际出发制作成实物,并依据该实物完成毕业设计。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或“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等,再根据文件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由学校或系里统一安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习的毕业生选择,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合作指导。

 

2.设置改造与创新新电路、新产品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实践教学及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教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以革新为突破口,用现成、完整的实际电路或实际小电子产品为参考,在其中找出革新点进行改造。经改造的新电路以节能、省元件、加大功能、产生新功能、更加方便为扩展方向。组织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原电路或原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等现代科学辅助工具,设计出新的、科学的、实用的、可行的新电路,并制作成实物或模拟实物。毕业生根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以自己制作的实物为行动导向去完成毕业设计,其目的性强、任务明确、有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

 

3.设置大学生技能竞赛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指导参加过各种类型大学生竞赛的老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依据往年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题目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实际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制作实物或完成实际比赛内容,再根据实物和实际比赛内容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曾参加过各种大学生竞赛的毕业生选择。

 

这样先设置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爱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具体题目和指导老师,将在毕业设计中不好解决的难题分散开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有方向、有目标,指导老师心里有数、指导到位。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

 

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我们按照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中段检查、毕业设计的验收和公开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环节随时跟进管理。

 

第一,要做好充分合理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工作日程,规范毕业设计报告书等材料的撰写格式标准,提出本届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毕业设计答辩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拟订毕业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审核、筛选,进一步确定适合制作实物的毕业设计课题。第二,开设毕业设计课题宣讲报告课,让每位指导老师介绍拟定的课题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实习等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第三,学生选择好课题和指导老师后,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制订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表和任务书,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研、收集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在学生还未顶岗实习前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然后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阶段特别加强组织和检查工作,督促指导老师紧密跟踪学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是否充分、接收的任务是否明确、选题是否合适、学生设计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学生他本人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采用指导老师碰头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反馈毕业设计实际落实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进度的实际情况。最后收集学生制作的实物、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答辩PPT等,验收并进行公开答辩。其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实物产品满分40分;毕业设计报告书满分40分;公开答辩成绩20分。

 

四.取得的成效

 

以实物制作优化毕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实物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制作实物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实际产品,要经历各式各样的难题。他们要亲自动手制作,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成功制作具有革新的创新产品必须要对本产品的工作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设计的非常准确,同时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做出来的毕业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用结合,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毕业设计比较,这样设置毕业设计,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达到了心中有数,指导到位,得心应手,可指导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消了心里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积累了素材,因而愿意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打消了对毕业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其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这样真正体现了以教师或工程技术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改造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4]。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由一名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度,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更加紧密的与企业挂钩,更多的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和技能提高方面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拟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题目。二是提高电子产品技术改造的成分,技术革新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是一招就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平日里多积累实用的小电子产品或实际实用的电子产品电路,建立创新改造思路,多在实际生活和企业中积累且提炼成题目。同时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改造、革新的改革新思想。

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 数控技术 毕业设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aduate Design Reform

PAN Do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high-skilled applied tal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trai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bold reforms on CNC technology for vocational graduate desig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ake the original traditional text bold reforms to the typical structure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through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horten vocational NC graduates distance between enterprises. The paper proposed features for professional conduct vocational graduate design refor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qualified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CNC technolog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NC technology; graduate design; reform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又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高职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较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一直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高端技能型数控人才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经过三个过程:基础学习阶段、专业技能学习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在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毕业设计又是检验专业学习情况,锻炼专业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高职数控学生毕业设计依然主要停留在文本设计,对典型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工装的选择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而这些内容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无法真正地实现专业综合训练,贴近实际生产的目的。

2 改革立意

针对这一现状,结合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真正使高职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专业综合训练设计的合理与否,是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对接的最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院在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提出过多种思路,如:采用一人一题进行毕业设计,抓过程、重答辩、严审设计资料;让毕业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选题,由企业学校双导师进行毕业设计指导;通过理论设计然后通过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设计的验证,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答辩。多种毕业设计思路通过实践,总存在诸多条件限制,而终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通过多次探索,最终确定了一种通过机械结构设计编程加工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全过程的专业综合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第一阶段是有指导老师提前选择适合数控技术专业进行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机构,然后对所带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组确定完成的零件;第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零件造型设计,编程加工,待全组成员完成零件加工进行机械结构的组装;第三个阶段,学生进行所设计部分零件的数控加工毕业设计论文;第四个阶段进行毕业答辩。

3 实施

我院在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时采用上述模式,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试点选取30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分为4组,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每组题目各有差异。

第一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题。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改全过程,除风力推料机构为我院参加全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构难度较大外,其他的如装卸器,槽轮机构,大力神杯相对难度都较小。风力推料机构由15人分别完成叶轮加工,凸轮轴加工,齿轮加工,偏心轮加工,底板、推杆、料筒等部分加工,其余3项目共有15人完成。

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造型、编程、加工、装配。本阶段,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料单上报,所需工装清单;院部进行材料的准备,并由数控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工装,机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毕业设计机构的加工我们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晚自习、周末。学生进行零件工艺设计、数据计算、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最终各小组成员完成零部件加工后,进行装配。标准件:如轴承、螺钉、螺母、垫片由项目组统一购买;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正,直至完成机构装配达到预定目标。

图1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图

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完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指定零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主要内容有零件图绘制,零件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各工序工装的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毕业设计总结几个部分。本阶段不仅仅要对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工艺规程资料的填写、毕业设计文本资料的规范,通过本阶段的总结,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内涵的升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第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提问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式,重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机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图1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图。

4 毕业设计教改效果

通过2013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后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既巩固了原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装配等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数控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这些知识理解更深刻,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