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租赁公司工作总结

租赁公司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24 14:58:24

租赁公司工作总结

第1篇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显得尤为必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融资租赁在该行业的现实状况如何?在此,笔者以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械租赁分会联合《建筑机械》杂志社的调查数据为样本,系统归纳如下:

(一)融资租赁公司类型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发现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公司种类主要有:专业工程租赁公司、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隶属商的租赁公司以及其他设计租赁业务的公司。具体结果如下图1.1。

根据调查结果,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有66家,占样本总数的53.7%;隶属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有24家,占样本总数的19.5%;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有18家,约占样本总数的14.6%;而仅约2.4%为隶属商的租赁公司。从中可以看出,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则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主要出租人,表明由于融资租赁的技术条件要求高,业务复杂化,更需要专业的租赁公司吸收专业人才开展专门的、卓有成效的租赁业务。

另外,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也占有一定举足轻重的比例,这就表明主要工程制造商,发展租赁业务重要目标还是为了促进设备销售以及回收资金。如徐工、三一、中联、龙工、厦工、柳工等公司都开展了融资租赁业务。这类厂商一般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过硬的设备维护能力,对厂家来说,融资租赁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用户来说,厂商租赁最大的好处是设备维护能得到切实保障。

(二)融资租赁业务规模 在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规模方面,主要呈现出规模参差不齐、以小规模为主流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工程机械的融资租赁实力稍显薄弱,需要重点关注融资并有效监控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具体业务规模构成如图2所示。

从上图2可见,企业注册资金方面,1000万元以下的有57家,占46.3%;1000万~5000万元的有30家,占24.4%;5000万~1亿元的有18家,占14.6%;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8家,占14.6%。结果显示,2012年近70%企业的设备保有量在100台以下,近50%受访企业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元,而这两个比例在2011年调查中均接近90%,注册资金过亿的大型企业,2012年占14.6%,而2011年仅占3.1%。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规模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仍反映为小型企业还是市场上的主力军,由于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市场表现比较散乱,中国的工程机械租赁业需要规模较大的企业来引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融资租赁产品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产品类型方面,调查结果表现为现阶段我国以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和混泥土机械为主要租赁标的物的现实需求,而这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资趋势一致。

从图3可以看出,租赁企业中经营业务涉及最多的是土方机械,为51家,占总数41.5%;经营路面机械业务的有42家,占34.1%;经营工程起重机的有30家,占24.4%;经营混凝土机械的为27家,占22.0%;经营塔机的有21家,占17.1%;经营高空作业平台的有15家,占12.2%;经营压实机械的有9家,占7.3%;经营桩工机械的有6家,占4.9%;另外还有12家企业经营其他设备,占9.8%。这一数据比较合理地佐证了2009年国家对交通运输及公共设施行业进行了重点投资的政策,加之2009年房地产业的复苏升温,这些都为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设备、混凝土设备等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四)融资租赁客户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客户类型方面,调查问题将客户类型分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民营大型施工企业、个体施工企业和其他客户等四类;与此同时,问卷还搜集了融资租赁的营销方式,分别为销售人员直接上门、原有关系维护、网络营销、广告销售、投标以及委托他人经营等六类,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客户来自于施工企业,其中对工程机械租赁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这与前述的工程机械融资租赁的客户结构相当一致。但需要注意到,涉及到个体施工企业的占到46.3%,超过了涉及大型民营施工企业的43.9%,也高于2011年涉及的个体施工企业所占的33.8%,这说明个体施工企业虽然大多承接一些小型工程,但随着全国各地投资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个体施工企业通过量的积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营销方式上,工程机械领域的融资租赁主要依靠业务人员直接销售以及原有关系的维护等方式,即利用原有的面对面销售渠道,仍然是主要的融资租赁市场来源,同时网络及广告销售也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融资租赁业务类型 在融资租赁的业务类型方面,随着租赁公司的不断数量及规模扩张,工程机械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很多租赁公司均开展了各自特色的租赁服务,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出租人开始从事二手设备的租赁服务,并且取得较大的进展。

从图5可以看出,有84家企业表示已经或计划要从事二手机械业务,占样本总数的68.3%;而另外39家则表示没有这样的计划,占样本总数的31.7%,而2008年这两者的调查数据分别为52.3%与47.7%。另外,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2012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两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销售总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基于工程机械的通用性特点,二手工程机械的租赁市场还将继续快速扩展。

二、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风险分析

现阶段众多的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隶属制造商的租赁公司在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面临一些风险问题。下面,将分别从系统风险方面和非系统风险管理方面,重点解析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融资租赁业务的若干风险。

(一)系统风险方面 具体如下:(1)利率风险――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过于依赖银行资金,从而使得出租人受制于银行利率的波动。理论上,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有效锁定较低的经营风险。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除了吸收股东投资必要的注册资本金外,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短缺,从而使得自身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银行贷款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审查较为严格,融资成本较高,放款时间具有不可控性因素,从而给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扩展带来资金瓶颈。(2)政治法律风险――融资租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对比于国外融资租赁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停留在小型、分散、独立经营的传统原始状态。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够健全或滞后,现阶段关于融资租赁的法律保护仅停留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等司法解释层面。按照惯例,应该是法律法规指导业务发展,而实际上,融资租赁行业存在法律法规滞后于租赁实践发展的现象,即出现了两者的“倒挂”。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出租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不足或者出现“真空地带”。

(二)非系统风险方面 具体有:(1)信用风险――融资租赁的客户信用制度缺乏标准化。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具有指导性的、标准的客户信用制度。众多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根据自己制定的信用体系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而由于我国融资租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难以积累充分的实践经验,从而造成其信用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全面,会导致对客户过于乐观的信用评估而同意融资交易。即客户信用制度的合理化缺失,将不可避免地给出租人带来由客户资信引发的信用风险。实践中,国内工程机械的融资公司一般给予客户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比如对于那些个体客户,由于其收入来源不确定,其信用实际上是难以保证的,但是为了促成销售,也同意为其办理融资租赁服务,甚至是零首付,从而无形中增加了租赁公司回收资金的不确定性。(2)操作风险――融资租赁实施过程中出租人缺乏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融资租赁作为一种集融资、销售和信用为一体的经营活动,其本质上就充满风险和挑战。租赁公司如何完善其风险监控机制,保障融资收益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国内工程机械的租赁公司普遍规模较小,连一般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都不尽完善,更高层次的风险预警机制则严重缺位。很多国内租赁公司为了生存,将工作重心放在融资业务的营销上,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往往无暇顾及融资租赁行为后续的风险监控,更多时候只是被动地疲于应付客户违约的事后管理上。其实,国内租赁公司的此种做法由于缺少事中监控,无疑增加了融资租赁的诸多风险。而一旦风险预警缺失造成客户选择的失误,必然导致企业高成本的补救措施。(3)经营风险――融资租赁的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由于租赁公司通常不匹配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使其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特别是我国租赁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放款或房款不及时,租赁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营,而且一部分潜在的租赁需求也难以满足,使得租赁公司陷入双重困境。目前,常规的融资租赁交易只有待租赁期满后才能将租赁公司现行垫付的资金完全回收,才能再次用于新的租赁业务,这其中往往期限较长,而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租赁公司资金唯一的退出通道。如果租赁公司当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此种单一的退出渠道使得租赁公司要么积极需求银行的贷款支持,要么等待先前融资租赁项目的资金回收,始终处于一个被动融资的状态。即出租人在开展融资租赁过程中,由于缺乏充分保障的退出机制,将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受困于融资租赁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阶段的融资租赁公司快速发展,数量及规模均有所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并促进了工程机械设备的销售增长。但是,目前国内各租赁公司相对于国外租赁公司而言,其开展的融资租赁仍显得业务种类单一,日常主要经营一手工程机械的租赁服务,对于二手设备,可能处于谨慎避险的战略考虑,尚未大范围实施此租赁服务。而国外知名租赁公司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了较为成熟的二手机械设备租赁服务体系,从中获取了较为丰厚的利润并优先占据了该类细分市场的份额。此外,国内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提供实物租赁,但无法提供成套式的整包租赁,以及配套的维修力量不足,一定程度上难以为客户租赁的设备提供全方位的日常保养服务。

三、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风险管理借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施融资租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如何在一个可以容忍的风险管理水平下,充分发挥该业务在工程机械行业有的销售功效,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工程机械企业迫切需要突破的瓶颈。本文以卡特彼勒租赁公司为例,系统阐述其在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我国工程机械企业提供风险管理借鉴。

(一)卡特彼勒租赁基本情况 1997年,卡特彼勒建立了“卡特彼勒租赁店”,作为卡特彼勒的附属品牌,通过卡特彼勒在全球的商,为新老用户提供卡特彼勒的工程机械、发电机组以及其他联盟产品的出租服务。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40个国家拥有大约1600家租赁店(其中中国有50多家),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租赁网络。其租赁店主要致力于为顾客提供多种灵活的租赁形式,构建了全面的一站式租赁服务模式,同时还提供配件服务、设备故障诊断、设备修理和设备救援服务。

(二)卡特彼勒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具体有:(1)卡特彼勒为租赁业务配备了高质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并为租赁管理配备了高效率的服务团队。具体做法是,出租前维修工程师需要对设备维护和检查,在租赁协议中明确约定维护保养职责;租赁期间,维修服务团队随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检修、更换、置换等租赁服务。(2)卡特彼勒针还研发了客户管理系统,对出租设备、合约、客户信息等进行详细登记。出租后,记录设备的运转和维修保养情况,并将设备记录与提供金融服务和二手设备的销售挂钩,充分做到有效的及时记录和租赁跟踪。后续保障上,卡特彼勒还创建全球金融网络的直达交易账户,承租人可以使用一个账户在全球范围内及时获得租赁、配件和维修服务。(3)卡特彼勒拥有先进的再制造技术。通过租赁设备的回收、材料清洁和再制造技术,能使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新品一样,从而有效提高了租赁设备的附加值。并且,卡特彼勒承诺,再制造产品能享受和新品一样的保修服务。具体做法是,卡特彼勒通过遍布全国的租赁店回收大量的二手设备,然后通过再制造中心进行再制造,随即输送至各租赁店,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各节点运营说明:节点1:经再制造的设备转至经营租赁,降低存货沉没成本,增加再制造环节盈利;节点2:制造商回购的设备二次出售,降低制造商风险,购入价格存在盈利空间;节点3:再制造的设备经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盘活资产、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4:为终端用户提供经营租赁,实现经营租赁收益;节点5:经营租赁的设备可随时通过二手交易销售到终端用户,实现设备更新和二手交易盈利;节点6:二手交易平台可供终端用户直接销售或置换,化解终端用户经营风险,置换实现二手交易盈利;节点7:为制造商或商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8:为二手设备销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为资产顺利变现提供资金支持,并实现融资租赁盈利;节点9:为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融资租赁盈利。

总体上,卡特彼勒租赁业务的大体框架为:通过融资租赁、以租代售、以旧换新的多种方式购买卡特或山工设备;租用卡特及其联盟产品;选择卡特认证的二手设备;获得快捷、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为客户提供高技能的操作手,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已经获得卡特的认证,使设备能得到及时的维修保养,使客户得到最高的效能。

基于卡特彼勒的融资租赁业务,可以看到,卡特彼勒成功实现了“将融资租赁业务有序纳入公司运营的业务循环,有效降低业务风险,促进了市场的快速成长”。其设备维修和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促使融资租赁业务稳定增长,锁定了较低的经营风险;同时通过有效回收及再制造,可以使得租赁标的物寿命延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客户的信用违约而造成较大的损失;操作层面上,由于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以及完善的客户管理跟踪系统,融资租赁的操作风险也得以控制。基于以上三点,卡特彼勒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卓有成效,使得租赁风险处于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详细阐述了宝信公司总体业务发展中体现的区位优势、股东优势、融资优势以及存在的业务过于集中等问题,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管理和分散经营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融资租赁行业;金融租赁;业务分析

以融资租赁业为主导的现代租赁行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深化发展,各企业对融资租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融资租赁不仅能使承租人获得租赁物的使用权,而且凭借租赁信用而成为一种融通资金的手段,体现出其本身的巨大优势,据统计资料显示,从2006年至2011年我国融资租赁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58.87%,远超发达国家和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本文通过对宝信公司的业务分析与评价,来阐述融资租赁行业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26日,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由西安投资控股、西安陕鼓动力股份、宝创控股集团、陕西中鸿基投资有限公司及上海贝稷山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目前总资产超过30亿元,累计实现税后利润超过1亿元。

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融资租赁业务、租赁业务、向国内外购买租赁财产、租赁物品残值变卖处理及维修业务、租赁交易咨询、经济咨询和担保、资产管理、购买财产保险等。公司立足西安,业务范围覆盖全国。业务品种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经营租赁、联合租赁、委托租赁、杠杆租赁,公司的设立填补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市场空白,有利于促进本地装备制造业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直接或间接促进专业设备融资服务业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二、宝信国际融资租赁业务系统分析

1.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明显:宝信租赁是西北第一家规模化运营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在西北地区处于龙头地位。西安作为西北最大城市,一直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主导产业以军工电子、大型机械制造、能源开发等为主,拥有诸如陕汽、陕鼓、比亚迪汽车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大量的重资产企业有着巨大的融资租赁需求。在西部五省,截至2014年12月31日,陕西拥有8家融资租赁企业,宁夏2家,青海5家,新疆3家,甘肃没有本省融资租赁企业。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地区经济将进入良性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西部地区融资租赁企业稀缺的情况将为发行人带来业务加速拓展的契机。

股东实力强劲:融资租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雄厚的资本金规模是其开展业务的强有力的基础,而公司的实力又与股东的实力息息相关。宝信国际的第一大股东西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系西安市财政局全资控股,为西安市政府在金融及财政扶持主导产业领域的投资主体和出资人代表,第二大股东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透平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截至2015年3月末,其市值过165亿元。公司第三大股东宝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公司的外资股东,是实际投资人冠英资本在香港的投资平台实体。冠英资本是国内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在上市融资和企业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可以从资本运作和战略发展等方面给予宝信租赁强有力的支持。

融资渠道多元化:宝信租赁的融资渠道分为股东资本增持、银行借贷、关联企业借贷、资产证券化,其还与长安信托、平安信托、皖江租赁、山金租、陆家嘴信托、千石资本、西部信托、恒泰证券、红象金融、长安资管等存在借贷关系。自2011成立以来,宝信租赁进行了两次资本增持,向西投控股借贷额达50000万元,宝信租赁又发行了三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额度分别达4.05亿元、3.15亿元、6.81亿元,宝信租赁还与工商、光大等多家银行存在借贷关系。公司与多家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间接融资能力较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银行授信总额为34.52亿元,已使用授信14.04|元,未使用授信额度20.48亿元。

2.劣势分析

宝信国际的业务集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宝信租赁的业务集中在纺织业、橡胶制品业、能源开采加工及衍生业、钢铁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二是宝信租赁每年近20%的业务量来源于陕鼓动力。这不符合分散经营的原则。

3.机遇分析

政策支持: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获得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2011年,商务部《“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完善我国融资租赁法律制度,并为融资租赁市场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2014年3月13日,中国银监会《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有利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协会”于2014年初正式成立,结束了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30多年尚无统一的全国性协会的局面。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5年的努力,不断提升融资租赁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国务院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租赁业,鼓励开展先进技术装备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发展实物租赁市场。

2015年初,《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为陕西省宏观经济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对地方金融市场深化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融资租赁行业作为除银行贷款以外的主要企业融资工具,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行业大势:按照租赁合同总额指标,前几年每年的增长速度10倍有余;横向对比来看,目前国内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租赁合同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3%左右,而美国是22%,发展空间很大。

产业升级调整促进融资租赁业高速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确定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这些产业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专业设备多,资金需求大,需要融资租赁行业协助筹措资金,盘活资产。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扩大客户群体,拓宽市场的良好契机。

固定资产投资扩大融资需求: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设备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更是与融资租赁市场息息相关。

4.挑战分析

(1)国内有关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租赁资产登记的相关法律条文存在空白,致使行业矛盾突出。一旦发生问题,租赁公司将在毫无保护的情况下对抗第三人,独自承担风险。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还存在市场规模小、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不统一、行业标准与交易规则缺失、统计体系基础薄弱、业务模式及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亟需解决。

税收政策对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影响较大,税收政策的变化仍具有引发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行业监管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内主要有三大类公司,分别为由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由商务部流通司和外资司审批成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由商务部流通司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宝信租赁是商务部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企业之一。未来租赁行业监管格局和政策的变动可能会对整个行业和公司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宏观经济形势

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而公司现有客户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或将对公司的业绩增长、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发行人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与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情况,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水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性影响较大。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企业开工率上升,对于机械设备的采购需求增加,发行人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上升;当经济处于低潮时期,企业开工率下降,对于机械设备的采购需求降低,发行人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增速下降。因此宏观经济发展态势对于发行人的业务状况及盈利水平将构成一定的风险。

(3)竞争激烈

截至2014年6月底,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已经超过1300家,占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85%以上,仅2013年上半年就增加了320家,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主要市场参与主体。

三、对宝信国际融资租赁公司的评价与建议

1.优缺点评价

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自从成立以来,加速了西北地区现代化进程,刺激了投资。从出租人视角来看,采用以租促销的方式,扩大了产品销路和市场占有率,大大降低了购买的门槛,提高了客户购买力,能够保证款项的及时回收,而且这一方式简化产品的销售环节,加速了生产企业资金周转;从承租人的视角来看,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用的设备到期还本负担较轻,有利于中小企业设备在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减少设备淘汰风险,避免出现搁浅资产,还可以加速折旧,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尽快把折旧费用打入成本,具有节税功能。

2.对策和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

国内融资租赁公司尚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国内租赁行业的市场竞争必将加剧,宝信租赁需要获得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才能维持高利润率。宝信租赁应运用保理、上市、发行债券、信托、基金、资产证券化、民间融资、P2P网上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从而盘活租赁资产。

(2)优化管理

自2011年成立以来,宝信租赁的业务快速发展,租赁资产大幅增长,但其期间费用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2年至2014年的期间费用分别为1379.02万元、2723.54万元和3911.28万元,管理费用更是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严重影响了宝信租赁的盈利水平,因而引进优秀人才、优化组织管理刻不容缓。

(3)分散经营

宝信租赁的业务集中分布在纺织业、橡胶制品业、能源开采加工及衍生业、钢铁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而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钢铁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的近期发展形势严峻,如从2012年开始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毛利率呈下滑趋势,2014年达到最低点7.41%,宝信租赁的风险被增大。宝信租赁应该坚持分散经营,加大节能环保生产与服务业等行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韩琪.我国融资租赁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05.

[2]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09-06.

[3]吕振艳,杜国臣.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现状与问题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9.

[4]王姗姗.宝信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资产证券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06.

第3篇

长期以来,金融租赁公司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资金”,其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公开市场融资渠道未能完全打通,严重制约了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被视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一大利器。2012年5月,监管层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截至目前民生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兴业租赁、农银租赁5家金融租赁公司也正在积极申报资产证券化产品。

谨慎开闸

据了解,工银租赁此次获批的“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级规模约16亿元,加权平均期限1.36年,债项评级AAA。该产品以工银租赁现有租赁资产中优选的9笔融资租赁款收益权为基础资产,涵盖航空、航运、轨道交通、物流等行业。

工银租赁表示,产品获批后,公司将依据有关规定择机完成发行。值得注意的是,试点阶段,投入资金池的几乎全部是优质资产或正常类贷款,在其安全性提高的同时收益并不高。而且,产品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

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上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愈来愈丰富,非银行系融资主体将越来越多,交易所成为可供选择的有力渠道;资产证券化有成为中介机构常规业务的趋势。

普华永道金融机构服务部合伙人胡燕说:“整个市场演变应该从5月份开始,先是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起点。我的理解是,市场上询价合法性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面世。”

胡燕介绍,一个市场是信贷证券化发行,比如金融租赁公司,国家有额度的控制;另一个市场是证券公司的企业市场证券化,是在证监会审批的上海大宗交易平台发行,这个市场的特点和最大的好处是没有额度限制。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租赁公司在大宗交易平台进行了两次成功的发行。我们也有其他的租赁公司客户在积极准备,这解决了很多租赁公司的困惑。”胡燕表示:“这是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审计时间长一些,因为在发行过程中,监管不仅看基础资产质量,对于发行人的状况、信贷资产状况也有一定考量。”

在2012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银监会审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制度框架内可以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但在实际操作中,证监会在审批此类产品时,需要取得银监会的无异议表态,而这又取决于银监会的态度。

在试点阶段,金融租赁公司对资产证券化持谨慎态度。此前有媒体报道,由于在试点阶段,民生、交通银行等5家租赁公司正在准备中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选择的都是优质资产,申请规模都不高于工银租赁的16.3亿元。

发金融债难

发债曾被视为扩宽融资渠道的一个主要途径,但租赁公司在直接融资市场的声音还非常小。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研究部陈珊曾公开表示,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融入资金多以短期为主,而租赁项目一般是中长期,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匹配。而发债可帮助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和流动性管理水平。

“今年可能只有一单金融债,工银租赁发过一次金融债,第二次没有发出来。”浙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刘虎说。

据了解,目前,华融租赁、交银租赁、江苏金融租赁公司三家发行过的金融债总规模为45亿元,相较7300多亿元的行业资产规模,占比还不到1%。现在金融类融资租赁发债渠道主要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尽管业界一直在争取大力发展金融债,但并不顺利。

由于金融债的发行要经过央行和银监会两个监管部门,审批周期比较长,对企业来说,等待的时间成本很高。另外,发债要求较严,比如需累计3年的经营业绩指标,发债公司必须满足盈利水平、净资本等多个经营指标全部高于同业平均水平等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债的发行。

刘虎认为,为在直接融资市场打开局面,我们可以采用私募的形式。现在国内两大市场,一个是银行间市场,一个是证监会底下的交易所市场。但银行间市场以大型央企和评级比较高的国有企业为主,门槛比较高,进入较难,而交易所市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实际上,对于资产证券化,市场反应不一,有专家认为其收益率不高,对于投资人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而且由于存在审批和时间成本,还可能不被批准,不如选择去贷款。

胡燕透露,2012年8月又有了新情况,银行间也了政策,如果成功注册成为会员,可以发行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正在不断演变和发展过程当中。发行引入信托之后,发行的主体、参与的市场以及结构都会有哪些进一步的演变和发展,我们都在进行深入研究。”

从信托公司的角度来说,尽管信托公司有融资租赁业务牌照,但整个信托行业可能在融资租赁业务上涉及较少,而信托公司又能够给租赁提供相应的资金来源。

银行贷款是主流

融资租赁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单交易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公司不可能依靠自有资金得以支撑业务,目前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仍集中于公司股东增资、银行贷款和同业拆借等融资方式。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研究部谷小青的数据是,银行短期贷款占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9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处长彭爽对记者透露,工行通过工银租赁和贷款两个层面向市场投放资金超过2000亿元,占全行业融资租赁的?1/7。

“对租赁公司来说,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源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银行系租赁公司的资金优势更明显,能拿到成本更低的资金。”一位融资租赁公司高层对记者说。

上述人士的观点有其自身的道理。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要么增加资本金,要么出售原有部分业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监管对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杠杆有严格限制,租赁资产规模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2.5倍。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19家金融租赁公司实收资本611.89亿元,而租赁资产规模达7301.93亿元,已达实收资本的近12倍。

全国人大财经委张雪松曾经测算过融资租赁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利差大概1.5~2个百分点,合同金额1%~1.5%的手续费,租前息和供应商约6%的回扣。这意味着,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的表面利润也就3%~4%,这使得融资租赁公司无论自有资金量多大,更多的还是依靠负债经营和规模经营。

为缓解资金压力,企业也把关注点投向跨境融资,成为融资多元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2012年2月,恒信金融租赁成功完成了中国租赁公司第一个在台湾地区的美元银团,这是法规开放之后的第一笔银团贷款;2012年9月,恒信金融租赁又在香港地区完成了一个11.45亿元的跨境离岸人民币固定利率活动。

第4篇

关键词:营改增;融资租赁;会计核算;税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6-0097-004

自2012年1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率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2012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分批扩大至全国8个省(直辖市)。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上降低了企业税负,完善和延伸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同时新旧税制的转换对现代服务行业税负影响情况及会计核算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从“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会计实务操作入手进行探讨、分析融资租赁公司“营改增”后的会计核算变化、影响及税务筹划、实务操作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会计核算研究

(一)“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内含收益率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

案例资料:2013年5月10日,某租赁公司与某食品加工厂签订了一份售后回租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如下:租赁标的物:食品加工设备。租赁开始日:租赁标的物运抵食品加工厂生产车间之日(即2013年5月17日)。租赁期: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共2年。租金回收方式:自租赁开始日起每季度季末支付租金,第一期至第七期,每期支付165万元,最后一期150.15万元。该食品加工设备在2013年5月17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与账面价值相同)。租赁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7.69%(租赁公司内含利率未知),合同一经签订,保证金10%及手续费每年2%一次性收取,租赁期满时,该设备残值转让费5000元。该食品加工设备为全新设备,预计使用年限10年。影响内部收益率的影响较多,其中租赁年利率、保证金及手续费是影响内部收益率的主要因素,现分析如下:保证金10%、手续费每年2%和年利率7.69%,求内部收益率。根据内部收益率的定义:165(P/A,r,7)+150.65(P/F,r,8)=1200,求出r[1]。这样的计算过程太复杂,加大了会计处理的难度,因此建议采用EXCEL计算内部收益率,只要利用IRR或者XIRR公式,一秒钟就可以计算出结果r=24.24%,如表1:

同样采用EXCEL表,保证金15%、手续费每年2%和年利率7.69%,内部收益率r=31.65%;保证金10%、手续费每年3%和年利率7.69%,内部收益率r=27.11%;保证金10%、手续费每年2%和年利率11.53%,第一期到第七期每期回收170.08万元,最后一期回收168.29万元,内部收益率r=28.85%,

通过上述数据整理,可以看出,保证金上浮50%,内部收益率则增加7.41%;手续费上浮50%,内部收益率则增加2.87%;年利率上浮50%,内部收益率则增加4.61%。融资租赁公司掌握了这样的数据规律,在制定融资租赁方案时,考虑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那么就会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并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二)“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会计账务处理例析

1.租赁开始日

确定应收债权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入账价值,并做出账务处理。“营改增”后账务处理与“营改增”前有稍许变化,主要是增值税的处理,因为是未实现融资收益,所以要暂估增值税,贷:其他应付款-暂估增值税(销项税额)。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305.15

贷:融资租赁资产 12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89.87

其他应付款-暂估增值税(销项税) 15.28

2.租赁期间

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确认各期的收入。增值税是价外税,“营改增”后各期的收入是含税收入,在确认各期收入时,要扣掉增值税,并将暂估增值税转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

2013年8月17日,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确认收入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165

贷:长期应收款-应收融资租赁款 165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9.7

贷:主营业务收入-融资租赁收入 19.7

借:其他应付款-暂估增值税(销项税) 3.34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34

其余各期的账务处理同2013年8月17日,只是确认融资收入的金额不同而已(见表2),略。

二、融资租赁公司“营改增”前后税负研究

2003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该规定明确了对融资租赁公司计征营业税的基础:根据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减去出租方承担的出租货物的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为基础计征营业税 [3]。201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正式启动了“营改增”试点工作。该文件规定,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税率为17%。该规定还重新界定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范围,以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为标准,超过500万元(包括500万元)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500万元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

对于属于一般纳税人的承租人来说,一方面享受购买设备环节进项税可以抵扣的同时,其分期支付的租赁费用相当于利息的部分也获得了进项税抵扣,降低了实际税负;另一方面由于支付的租金是含税的,因此,相应的实际租金费用降低。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导致承租人收入和利润相应增加。这将一定程度上提高承租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融资的积极性,对于融资租赁公司具有积极影响。

对试点地区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仍然以上述案例进行分析,见表2: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由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第二条第(四)项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在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4],所以流转税税负略有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此次的营改增不仅将会解决融资租赁业务中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问题,而且有利于降低承租人的税收成本,促使企业积极地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同时也降低了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从而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和优化产业结构。这些益处都将为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机遇。“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将促使融资租赁公司进行直接租赁业务的尝试,进而促使融资租赁公司对于设备价值、通用性和变现能力及设备处置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专业化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真正促进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考虑实行以下措施,实现“营改增”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税负的目标。

一是明确实际税负的计征基础及退税的程序。以不增加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为宗旨,建议将增值的部分即利息收入作为计税基础,对增值税税负超过3%部分实行即征即退。为了真正做到“即征即退”,还要明确退税的程序,建议参考软件行业即征即退的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申请退税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审批工作。如果在退税审批环节,层层审批,迟迟不给退税,那么直接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现金收益和利润核算。二是这一政策属于过渡的优惠税收政策,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始终冒着优惠政策随时被取消的风险,为保持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这一过渡政策成熟时转化为长期执行的政策规定。

三、售后回租业务中的增值税计征

及开票问题解析

在全球范围内,融资租赁主要有两种交易方式:直租和回租,其中直租为主要的租赁方式。但是在我国,回租所占份额最高。售后回租业务,是指承租人为税负调节、现金头寸等需要将自有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卖售给融资租赁公司,然后再从融资租赁公司租回使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 号公告《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5]。

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在购买设备时,已将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了抵扣,然后承租人将设备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在出售这个环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的规定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而在承租人支付租金(包含本金和利息)给租赁公司时,融资租赁公司若按租金全额给承租人开具增值税发票,就会导致承租人将设备价款本金部分重复抵扣(一次是固定资产购买环节,另一次是融资租赁环节),而融资租赁公司却以本金和利息在内的租金全额的17% 缴纳增值税,这样会造成融资租赁公司税负的极大提升而无法承受[6]。

因此,营改增后,关于售后回租业务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对售后回租业务实行差别征税。有形动产价款部分,按零税率或免税计征,租息部分按17%税率计征,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出租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承租人可以抵扣。

四、 直租项目中,“营改增”后融资租赁公司增值税发票取得的困境解析

企业实际操作时,直租项目中出租人直接出资购买设备并取得增值税发票存在较大困难,存在不能取得、不能及时取得、不能全部取得设备增值税发票的现象比较突出。

具体原因为:

第一,由于有关生产设备价值较大和需要安装调试、联合试车等因素,为了保障设备购买方的权益,通常设备购买方与设备供应商约定设备价款分次支付或保留一部分质量保证金质保期结束后再支付,因此在合同签订时或当年度供应商没有开具发票或只开一部分发票。

第二,一些领域比如农业产业化、医院、学校、合同能源管理、市政工程等并不完全涉及增值税。

第三,有的直租合同项下设备很多,会涉及较多的设备生产厂家,分别与每家厂商签订设备购置协议、收取增值税发票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实际税负,解决直租项目中增值税发票取得的困境,建议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只对本金以外的融资租赁收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对设备价值本金部分只开具收据进行核算,以适当降低融资租赁公司的税负[7]。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刘世承.融资租赁出租人会计处理例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2,(11):69-70.

[3]丁重,邓可斌.新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的技术创新信息反馈——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J].经济管理,2011,(11):104-111.

[4]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财税[2011]111号).

[5]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3 号公告).

第5篇

>> 风口上的医院投资 PPmoney:风口上的金猴 风口上的众筹 风口上的社区物业 风口上的短视频 2015风口上的网络自制剧 风口上的余佳文 风口上的可穿戴设备 做风口上的紫牛 风口上的众筹业 侠客岛:风口上的猪 无须成为“风口上的猪” 松阳:在乡愁风口上的转身 风口上的生鲜电商 供给侧风口上的楼市 风口上的创业新生代 风口上的中国储能产业 风口上的独角兽 理性看待舆论“风口上的猪” 在风口上飞翔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管理 > 风口上的租赁 风口上的租赁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魏枫凌")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租赁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金融领域的“朝阳产业”。在工银租赁等的推动下,国产C9型客机正式下线。

国家主席9月访美期间,见证了中国企业牵头的“采购团”在美国下了300架波音飞机的超级大订单,但是站在媒体聚光灯下的并不是广为人知的三大航空公司的高管,而是如工银租赁、国银租赁、交银租赁等租赁公司的高管们。如果再列数世界上最大的船东,工银租赁也赫然在列。

当经济学家们焦虑地探讨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走向虚拟化的同时,市场的需求和从业者的创新在将金融业和实业推向越来越紧密的融合,租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的。它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并列,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国际贸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金融领域的“朝阳产业”。而在中国,租赁行业正在被内外经济环境共同推上风口。

站在使用设备的下游企业的角度看,从田间地头到星辰大海,融资租赁凭借服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弥补着信贷和资本市场的空缺。而站在上游供应商的视角看,租赁机构则能够帮助他们拓展市场,甚至直接成为稳定的一级采购方。在这样的模式下,租赁公司有动力去了解实业,支持实业,不仅实现利益绑定,更可以间接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和国家战略。

由于融资租赁还广泛地运用于跨国大型投融资交易,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占到全球固定资产投资融资规模近三分之一。放眼全球,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不断接轨,资本市场也需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租赁业作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产负债的行业,是资本账户开放和跨境资金使用改革的试点领域。将全球资本加以引进和利用,对于化解中国经济内部矛盾也有裨益。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租赁业与国际同行竞争,提高经营水平,有望跻身世界前列。 在经济下行阶段,租赁行业虽然实现了逆周期的扩张,但应当对风险管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在经济下行阶段,租赁行业虽然实现了逆周期的扩张,但应当对风险管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于资本有限的公司来说,一方面需要股东充实资本;另一方面可以寻求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将资产出表,缓释资本压力。从长期看,业内三千多家公司之间应当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找准细分市场,避免扎堆。金融租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如果在下一阶段偏重发展质量而不是单纯走规模扩张的路,将会更有利于树立国际竞争力。

定向雪中送炭

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看,融资租赁可以为企业提供比传统金融机构更灵活的融资安排。同时得益于租赁交易结构,承租企业可以比直接买入设备获得资产负债表的改善,进而为在资本市的其他融资活动腾出空间。

“租赁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灵活盘活资产。”作为监管者,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李伏安如此看待这块金融业的新高地,“而且租赁行业反经济周期的特殊性,让它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反而充满了机遇。”

租赁服务的期限比其他融资方式更长,因而对实业的支持较为稳定。按照国际惯例,融资租赁的期限超过租赁资产经济寿命的75%以上,因此承租方可以迅速获得长期资产的使用权,降低投融资资金错配的风险。融资租赁的融资与引进设备都由对市场和技术熟悉的租赁公司承担,可以减少费用。其中,新近崛起的经营租赁模式还能为引进设备的企业提供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支持等增值服务,在飞机租赁领域应用广泛。

就融资的便捷程度来说,租赁公司主要关心租赁项目自身的现金流和风险,而不是企业的整体业绩,对企业的信用状况的审查也仅限于项目本身,这不仅降低了融资门槛,而且可以让金融资源定向流入那些符合经济转型升级的产业。因此,在经济下行阶段,融资租赁能更好地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并且更少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租赁公司会根据企业的资金实力、销售季节性等情况,为企业定做灵活的还款安排,例如延期支付,递增和递减支付等,进一步增加便利性。

节省财务费用是更加直接的利益,承租企业对租赁物件可以加速折旧,折旧款可用于税前偿还租金。与税后还贷相比,显然对企业有利。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中,这尤其利于渠道融资的企业。企业可以最高按租赁物的百分之百价值进行融资租赁,并节省流动资金和负债空间。出租方直接将出租物计入资产,按照有关规定计提折旧;而承租方则将租金计入成本费用,达到优化承租方资产负债结构的作用。

农机租赁是金融“定向滴灌”的典型。中国存在巨大的农机需求缺口,但大多数农民购买力水平低,国家农机补贴也是杯水车薪。此外,农机行业自身对金融工具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农业亦缺乏足够的关注。

借助农机金融租赁,农户可先获得农机使用权,在支付一定时期的租金后,拥有农机所有权。这推动了农村规模化经营硬件的完善和农机业发展。根据美国设备金融与租赁协会的数据,在农业机械化发达的美国,2010年通过金融租赁实现购设备买总额当中农机设备租赁占到9.3%,居于各类首位。

从为产能出海开路

制造业向外输出过剩产能和出口高端装备,将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和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来自租赁公司的金融支持则是诸如“一带一路”“工业4.0”等相关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全球经济面临总需求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的今天,很难想象外资租赁公司会倾力支持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开拓市场。

发达国家走过实业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路对中国多少有一些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以租赁的方式向欧洲输出大量过剩设备产能。上世纪70年代,法国、日本等国家通过使用金融租赁的手段支持国内制造业扩张,打开国际市场。但毕竟国际环境时过境迁,他国的经验也不能完全简单复制。

举例来说,中国租赁公司在帮助国内制造业转移过剩产能的时候,往往是面向更不发达的国家,它们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更不稳定,那么很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海外信用风险。这与以往美国、日本在面对欧洲、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是有天壤之别的。

以租赁公司这样一个全球采购者的视角,面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有自己的体会,并且也做出了支持。比如说,尽管波音和空客仍是民航飞机的绝对霸主,但工银租赁就成为了中国商飞公司研发生产的C9飞机最大的启动客户,并在2015年9月与泰国都市航空达成战略合作将C919推往国际市场。

按照国办《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的设想,2015年是中国飞机租赁行业起承转合的一年。在本年末即将结束的上一个五年规划当中,政府已经营造了有利机租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下一个五年规划当中,中国飞机租赁企业将兑现政策红利,不仅将巩固和扩大国内市场,还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伴随着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政府对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这为海工租赁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工银租赁副总裁纪福星看来,国内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如果仅仅提供装备本身已经很难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取得竞争优势,需要将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这意味着制造商提供的不再是一个装备,而是帮助客户如何获得装备的使用。这将促使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为最终的装备使用方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方案,也是当前各方热议的“生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金改前排

租赁公司因其跨境配置资产负债的特性,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两条战线上都被推向了前排。机遇虽不乏,挑战亦更甚。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广谱存款利率会持续上升,村缩金融机构利差空间。租赁公司亦在所难免,特别是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因其负债渠道更加狭窄且市场化。企业债券发行门槛较高,大部分中小租赁公司都被排除在外。向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发行融资租赁信托基金也是普遍做法,但这不仅利率更高,还和长期租赁资产期限错配。

具有银行、央企背景的租赁公司虽然负债压力稍小,但债券期限比之租赁资产毕竟还是太短,而且终归会随着扩张面临经营杠杆和充实资本金的约束。因此,租赁企业资金管理存在两个方向,一方面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主动寻求改善资产负债表,保险资金是潜在对接对象;另一方面租赁公司登陆股权资本市场的诉求将会越来越强烈。

对于从事设备进出口的租赁公司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带来一个全新的经营环境,租赁业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跨境债务融资因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变得更加便利,海外低利率的资金可以给企业负债管理打开广阔的空间,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甚至可以直接免去汇率对冲的繁琐程序。再者,随着资本项下的分布开放,跨境投融资手续的简化,跨境资金运用可以提高效率。不过,从内湖行船至海洋,境内租赁公司也要适应更大的全球金融波动,这会给负债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反过来,中资租赁公司在进行国际支付时能够尽可能地使用人民币,这也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推动。工银租赁曾先后完成了全球首笔海外项目人民币融资、首单跨境人民币租赁项目,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借款等业务。这一举措丰富了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打造金融产业链条,盘活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沉淀资金。

政策支持应找准发力点

国务院将中国租赁行业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世界领先,与爱尔兰、新加坡这样的成熟市场看齐。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租赁行业还有诸多软环境和政策需要进一步改善。除了补贴、优惠政策之外,业界对法律、税务、监管格局等顶层框架的设计抱有更迫切的期待。

举例来说,在所得税改革方面,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租赁市场渗透率达到20%、30%,税收优惠功不可没。在中国,对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由谁计提折旧”,税务和会计上采用同样的分类标准,不利于发挥金融租赁的税收调控作用。李伏安认为,侧重于由出租人计提税务折旧,是更加有利于激励金融租赁交易达成的改革方向。

目前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分业发展、分头监管的格局,有其历史因素。但这是否是行业长期发展的最佳安排,也需要业界和监管层共同探讨。

国务院将融资租赁列为中国当前重点发展的生产行业之一。全国租赁企业分布广泛且分散,天津和上海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是最具有发展租赁业竞争力的两个城市,而深圳依靠先进的金融环境和政策优势,亦在追赶。

根据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杜强提供的数据,截至2015年上半年末,天津各类融资租赁一级法人公司接近500家,租赁机构资本金规模约占全国1/4,租赁机构的资产规模约占全国1/3,已成为全国租赁业优势最为明显的聚集区。更重要的是,在租赁业的帮助下,天津形成了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技术、大众消费品、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随着上海自贸区挂牌以及扩区,浦东亦成为融资租赁聚集区,与天津不相上下。截至2015年9月底,注册在浦东的融资租赁母公司达到1207家,注册资本总额4243亿元,租赁合同余额超过1万亿元,均约占全国的三成。同时,落户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的融资租赁项目公司(SPV)384家,租赁资产规模461亿元,包括223架民航客机、48艘远洋船舶以及飞机发动机等大型设备。

借助上海金融中心的优势,浦东发展租赁业重点打软实力牌。上海浦东新区支持各类出资主体设立融资租赁企业,注册在浦东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经批准可以兼营商业保理业务。浦东新区政府鼓励融资租赁业在当地开展节能环保、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业务。浦东还将进一步完善并发挥好自贸区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的功能,并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等相关单位一起,积极研究解决好人行征信中心融资租赁资产登记公示系统的效力问题,为相关业务开展提供法律保障。

深圳虽然装备制造业基础不如津沪深厚,但却是新兴产业的大本营,而且经济特区立法权是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经济特区立法权是全国人大授权,高于省级立法权,而融资租赁企业未来进行跨境资产交易时需要法制环境的国际化,深圳或研究对此做地方性立法探索。” 深圳市前海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刘晓曾透露称。

然而,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地方政府发展融资租赁的热情也应理性看待。如果一个地区没有产业基础、金融环境、制度优势、融资便利,单靠补贴,恐怕很难促进租赁业在当地形成气候。

成长的烦恼

融资租赁企业也有成长的烦恼。尤其是在总需求不足、流动性偏紧的环境当中,租赁公司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自身发展也面临瓶颈和风险。

对各大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来说,经营性资产过多而形成的资产固化,会造成金融租赁公司资金流动性的衰减和贬值。而且,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与母行之间存在交叉授信,由客户信用风险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值得警惕。

通过证券化或者是理财业务盘活资产是资本受约束的租赁公司的普遍做法,但是理财市场要求的收益率整体偏高,实际上会将财务成本转嫁给客户企业,并不能反哺实体经济。而且,因为目前中国还缺乏大型专业的租赁物交易市场,租赁资产处置比较困难,需要增加厂房、土地抵押等其他增信措施则让最能更像是银行贷款。此外,融资租赁最大的风险控制手段――设备所有权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加大了融资租赁公司的实际运营风险。对此,租赁公司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风控措施。

约束增长空间的另一因素是在经济转型期租赁业务也面临调整。整个中国经济正在从重化工业转型,制造业、采掘业、公路运输等传统的租赁客户生产放缓、设备需求下降,随着经济下行,全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下降。租赁行业在这种“新常态”中,需要相应调整发力方向,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航空、公共服务是可供选择的转型方向。由于租赁比其他金融业务更加依赖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大船和小船掉头都不容易。

顺应航空运输需求增长,飞机租赁成为越来越多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到2015年6月末,国内航空租赁业务资产规模达到2000亿元,行业机队规模超过900架,客户遍及国内主要航空公司以及部分国外航空公司。其中境内航空公司已经突破了460架,约占整个国内民航机队规模的20%。根据波音和空客的预测,未来20年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仍将引领全球航空运输需求增长。内资租赁公司在飞机租赁的市场份额从2004年的仅占3%逐渐增长至2014年的32%。

中国的人口城镇化需要弥补公共服务供给缺口,同时需要避免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于是PPP成为了基础设施建设新的投融资办法。在此基础上,有租赁公司率先发起了“PPP租赁”,以资产整体出租的方式为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的项目公司提供融资。在交易结构上,PPP租赁大幅降低了政府的资本支出压力,保障了项目还款来源,又强化了政府对终端公共产品价格的掌控力,有益于区域经济发展。

当然,也有一些被普遍看好的租赁领域其实暗藏风险。中国社会的共识是人口老龄化会推动医疗服务支出的增长,这将给医疗设备租赁带来投资机会。但是在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Richard Taylor看来,如果居民收入不能维持较快增长以提高支付能力,那么医疗设备租赁反而会变为负担。

“医院领域如同国有企业一样存在过多的投资,实际上很多医院是不盈利的,我们也不能让所有医院都获得政府的补贴,所以要谨慎地考虑如何管理这个领域的风险。有一些经验不足的企业涌入医疗设备租赁领域并误以为这是避险行业,但是对风险缺乏理解,迟早是会自食其果的。”Richard Taylor称。

最近三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实业公司想进入金融行业。对它们来说,融资租赁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入口。于是我们看到厂商系融资租赁正在扩容,与银行系金融租赁、独立第三方、外商投资以及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形成五分格局。当行业变得拥挤后,不排除整合将会发生。

租赁与银行再定位

银行系租赁公司依托母行的强大资金成本、渠道资源优势,总资产规模已经由1600亿元上升至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其中,尤以工银租赁、国银租赁、民生租赁、交银租赁和招银租赁等银行系租赁公司发展最为迅速,总资产均突破1000亿元。在国银租赁总裁范看来,这些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有望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融资租赁业的主力与标杆。

但是在冲规模的驱动力下,租赁公司能否坚持自己的经营特色呢?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的是,依附于银行的信托业,在规模壮大之后逐渐成为银行的信贷通道而弱化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业特征,再转型困难重重。

2015年以来,外管局对融资租赁资金通道业务管理变严格,对银行介入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跨境资金通道业务的交易真实性做有效审查。这意味着融资租赁业的“类信贷”通道业务将被收紧,租赁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也需要重新定位。诸如公路、大坝等大型工程成为租赁抵押品,暴露出租赁公司假租真贷,与其他金融产品同质化竞争。

国务院2015年9月出台的88、89号文件,特别督促租赁公司保持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民生金融租赁首席分析师赵小川表示,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是以租赁物为抓手,借助资产信用来实现项目融资,实现对整个租赁资产在全周期和全流程的运营和管理,同时能够将租赁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在银行和租赁公司自主经营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环节的价值发掘是发展的方向。

银行与租赁公司合作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是从事中间业务,银行向将有租赁需求的客户推介给租赁公司,如果租赁公司接受,银行向客户提供应收租赁款归集、资金账户监管等服务。反过来,租赁公司也可以将自己开发的客户统一到合作银行开设结算账户,由该银行提供租赁款归集服务,或者还提供账户监管和租后管理等服务。

第6篇

中国融资租赁市场27年的格局一朝被改写。

2007年3月1日,银监会开闸银行租赁业务,银行系在阔别租赁行业10年后重新回归,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迅速占据了整个融资租赁市场业务的半壁江山。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1月,6家银行系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规模约为460亿元。

这6家银行系租赁公司大约只用了一年就大致赶超了137家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2008年业务额,银行系成绩颇为不菲。

银行系异军突起,不仅打破了原有的租赁市场主体格局,也为这个市场的新转型带来了希望。但融资租赁依然式微而单薄,行业的整体复兴有待立法、税收、融资、监管等多方面的突破和明晰。

银行系扩张

2007年3月1日,银监会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银行自1997年被强行退出租赁市场后重新获得该牌照。从2007年9月开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重新驶入快车道。工行、国开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等相继成立了金融租赁公司。平均注册资本达到36亿元。6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版图初步形成。

中国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柯卡生告诉记者,银行设立租赁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贷款结构和赢利结构,实现银行多元化经营;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银行的客户群。

业内人士称,银行之所以加紧筹建金融租赁公司,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这个行业本身所呈现的巨大市场需求及银行资金的运用压力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在发达市场,银行、证券和租赁融资可以三分天下。据统计,2005年全球设备租赁交易额已达6000亿美元,美国的租赁渗透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同期,国内的租赁业务交易额仅为42.5亿美元,租赁渗透率仅为1.3%,租赁交易规模与 GDP之比仅为0.19%。

此外,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正值流动性过剩和信贷规模紧缩双重压力,如何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同时又要在严格的贷款规模控制下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成为商业银行的双重压力。

这些因素使银行资本和金融租赁的结合一拍即成。

一位银行人士称,对于这些注册资金不菲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来说,要立足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做大规模,其次才可能在业务的滚动发展中谈及市场的细分。

以工银租赁为例,短短一年时间,依托工行优势,租赁业务迅速壮大,成为银行系租赁公司的领军者。

一年的时间,工银租赁连续签下了几宗业内标志性大单:与海南航空签署总额9.9亿元的5架ERJ145飞机租赁协议;东方航空签署总额13亿元的3架A340飞机租赁协议;与深圳航空签署的总额6亿元的4架B737飞机租赁协议;与大唐、华能分别签署了25亿元发电设备租赁协议;与武汉地铁签署了总金额20亿元的地铁设备租赁合同等。目前该公司的租赁业务签约额已经近200亿元。

这一发展规模大致相当于银行系进入之前,所有金融租赁公司一年的营业额。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度,6家正常营业的金融租赁公司当年融资租赁额为129.66亿元,税后利润3.29亿元。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和客户优势,成为支撑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系租赁的客户主要依托母行,即“服务于和母行有信贷业务的优质客户”,尤其以大型国企为主。租赁物目前主要集中于船舶、飞机和大型设备方面,租金相对丰厚。

盈利模式与资金瓶颈

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租金,而中间业务收入则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多数企业对金融租金的主要诉求在于融资,与贷款相比,企业不需增加负债。2007年底到2008年3季度,由于国内信贷规模紧缩,企业借贷困难。而能达到融资功效的则是融资租赁中的一个特殊产品售后回租,即承租人先行购买设备后出售给租赁公司,而后再从租赁公司手中回租取得使用权。

建信金融租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一般租金的收取是在参照同期限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加点而成,其加点的多少弹性较大,既要取决于自身的融资成本,也要看客户的信用评级等综合评定。

但目前看来,由于几家新运营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于大型央企,导致租赁公司对项目租金的议价能力并不强。不少租金会直接按照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换算,但相较于贷款而言,出售回租的审批更为灵活高效。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覆盖“欠租”风险,租赁公司一般会让承租人提前缴纳2-4期的租金,而每期的期限则根据单个合同文本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一季度为一期,有的则更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融资租赁成为在银行信贷之外,快速发展的一条新融资途径。

但在银行系大力挺进融资租赁的同时,资金瓶颈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银行的每笔融资租赁业务都要先期投入巨额资金购买承租物,因而获得稳定的低成本资金,成为融资租赁不断滚动做大的保障。目前,除注册资本金外,后续融资途径非常狭窄。

银监会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获取资金的渠道大致有7种。但对于刚刚诞生一年多的银行系租赁公司而言,实际可利用的融资途径大约也就两种:一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即贷款;二是转让应收租赁款。

目前,贷款是金融租赁公司最主要的融资途径,而贷款利息与租金之间的“利差”,则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

一家银行系租赁公司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如果按照一般企业贷款处理,这样的融资成本最多只能在基准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

而目前,能否降低融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是否允许向母行借款,如果允许,资金就可以按照系统内资金成本取得,母行可以依托强劲的资金成本优势“反哺”租赁业务。现有金融租赁管理办法中并没有明确禁止,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部门为隔离与母行的资金风险传递,严禁执行。

在此情况下,同病相怜的银行系租赁公司之间开始寻求“互相支援”。即交叉授信、交叉借款,但这样监管层的风险隔离初衷显然大打折扣。

除了贷款融资外,另一种取得资金的方式就是变现已有的资产,即应收租金转让。可以选择的包括保理业务、资产证券化、成立信托计划等。

目前,资产证券化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被租赁公司选择的并不多,而与信托的合作在去年上半年投资者高涨的资产收益预期下,融资成本相对太高。相较之下,保理是最为便捷的选择。

对于银行系租赁公司来说,当前管理办法不明确的是,应收账款能否向母行转让。如果向母行转让,无疑可以取得更优惠的保理费用,增加利润空间。现在的条文示意不明的情况下,保理业务大多转让给母行。

银行系租赁受益于业务的快速发展,但也给自身带来了持续的融资压力。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金融租赁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这意味着整个银行系租赁的资产规模不能超过2712.5亿元。加快资本金补充成为不可回避的

议题,目前,工银租赁等已经表示了尽快增资的可能。

发展之虞

银行系的加入无疑为这个风雨飘摇的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但能否带动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复兴,不仅取决于融资租赁行业整体的资金瓶颈和融资问题的解决,更有赖于行业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改良,诸如法律、会计准则、税收、监管等。

业内资深专家沙泉认为,尽管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拥有金融牌照,但它与银行截然分离,目前还基本不具备向社会直接融资的功能。尽管租赁公司拥有发债等直接融资资格,但成功个案凤毛麟角。

对于新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来说,虽然资本金雄厚,但再融资同样是个难题。并且在入场之初,银行系租赁就与其他同业一样面临着这个行业多头监管、税赋和法律建设等尴尬。

目前,融资租赁公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央行审批和监管、后移交银监会审批和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该类公司拥有金融牌照,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按照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监管,名称中统一使用“金融租赁”字样;另一类是当初为了引进外资而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该类公司氛围内资试点类租赁公司和外资租赁公司,由商务部审批,不具备金融牌照,不能进入银行间市场融资,而作为一般企业进行工商监管,名称中只能使用“融资租赁”字样。

这两类机构尽管没有本质不同,但一直执行不同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相较于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准入门槛和监管要求都更严更高。

多头监管之下,本该尽早立法的《融资租赁法》两度推迟。而立法的缺位,使得税收、业务范围、租赁物权属登记等问题无法明晰,从而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从税收来看,国外的融资租赁公司往往享受到一揽子的税收优惠政策,而目前国内的税收体制对融资租赁障碍颇多。以飞机为例,目前飞机市场是融资租赁的最大市场,而我国每年的飞机租赁中90%外资占据。

个中原因除了内外资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购买渠道等方面的差距外,税收是重要原因。

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人士介绍,如果以融资租赁形式从海外新购进飞机,仅关税和增值税加总就有17%,而如果由航空公司自行购买,累计税负只有5%,这成为国内租赁公司很少涉及新飞机融资租赁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少数争取到减免关税的产品,海关也会设定一个监管期,监管期内该设备不能出售,如果要出售就得单笔单议,且需要上报海关总署批准。

而去年12月新出台的增值税转型改革,再次让行业发展前景蒙阴。

按照新转型法案,企业可以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17%的增值税,这有利于刺激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但新规并未适用租赁行业,这意味着如果同样的投资用融资租赁完成,反而增加了采购成本。

诸如此类的种种规定均掣肘着租赁行业的发展,并成为融资租赁历经27年发展而式微的重要原因。

第7篇

何为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中国证监会监管下的结构性创新融资产品,具有表外融资、真实销售以及低融资成本的特性,可以盘活公司资产,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ABS的实质是把未来具有稳定收益的独立性资产作为支持发行证券的活动。原始权益人(卖方)将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收入构造和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以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理论上讲,可产生稳定且能可靠计量的未来收益的资产都能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原始资产,拥有这些原始资产的原始权益人都能开展资产证券化活动,从而达到融资的目的。

资产证券化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渐入佳境。2005年,“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掀开了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的序幕,两年内,共有9支产品相继发行,基础资产涉及应收租金、高速公路收费、BT应收账款、电费收益权等,累计融资262.85亿元。

2006年4月,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首期租赁资产支持收益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这是国内首只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计划发行总规模4.86亿元,其中优先级受益凭证总规模4.76亿元,法定到期日2008年1月;次级受益凭证为910万元,法定到期日2008年12月。

试点期间,ABS的认购对象确定为有一定风险识别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信托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受益凭证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挂牌交易。

2007年,监管部门对试点成果进行总结,暂时停止对相关产品的审批。2009年4月,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重启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

2011年8月,远东租赁“远东二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功设立,募集资金人民币12.79亿元。本项目发行优先级受益凭证总规模为人民币10.89亿元,发行次级受益凭证总规模为人民币1.90亿元。

2012年11月,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成为国内金融租赁企业首支获批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计划总规模16.3亿元,优先级规模15.9亿元,次级0.4亿元。

近年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伴随整个经济的发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等问题也日渐突出,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经过前期的试点与总结,该产品将逐渐成为企业常规融资品种,监管机关与市场投资者对该产品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资产证券化意义何在

中航租赁近年来努力在融资方式上追求创新突破,不断拓宽资金渠道,通过增资扩股、拓展境外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等方式,为飞机、船舶及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资产证券化作为当前深化金融改革重要的金融创新形式之一,将有效地为租赁公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来源困局,进一步促进租赁资产流动性,为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实施资产证券化将有利于公司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收益性。根据《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商建发[2004]560号)第九条的规定,融资租赁试点企业的风险资产(含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10倍。以现有发展速度,融资租赁行业在不立即增资的前提下,公司发展普遍将受到限制。另外,大量应收租赁款的未来现金流目前只能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无法立即产生价值。

资产证券化方案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性途径,简而言之,通过把这些应收账款未来现金流打包销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以实现真实销售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提前下表以给后期业务发展提供空间。即使资金加速回笼,又有效地锁定了风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些资金,投入新一轮资产生息的业务当中,在做大自身收益的同时,为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等领域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增值服务。公司要想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收益,须统筹运用多方资源,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盘活这些数额巨大的未来现金流,让这只“金蛋”提前孵化。

其次,实施资产证券化将有力地拓展公司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目前,融资租赁公司运营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产证券化方案,可以拓宽公司资金的来源渠道,提高公司资金的筹集能力,优化融资结构,使得资金更好地与租赁项目相匹配。目前该计划产品利率成本普遍低于市场利率,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

再次,实施资产证券化将增强公司的知名度,提升公司在行业和客户中的地位。能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表明了公司在治理结构、发展潜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符合了一个优秀企业的标准。与银行保理、信托产品不同,资产证券化产品是一种直接融资产品,该产品向境内符合购买条件的机构投资者发行,发行后将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知名度,扩大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如何实现资产证券化

融资租赁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操作方式是通过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其资金流动方向是:租赁债权的拥有者租赁公司将其所持有的租赁债权卖给租赁债权证券化的机构,从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是指接受发起人的资产组合,并发行以此为支持的证券的特殊实体)那里取得销售租赁债权的资金。SPV以这些债权为基础发行租赁债券,由二级市场的中介机构把租赁债券销售给投资者,并从最终投资者那里取得销售租赁证券的资金。这种租赁债券可以通过证券发行市场公开发行或通过私募形式推销给投资者。中航租赁本次发行的ABS以券商通道设立SPV,为标准产品,按照规定和流程于2014上半年拿到正式批文,也是在证监会资产证券化产品改为备案制之前被批准的最后一批标准项目。

具体来说:假设原始权益人按5%(为商业银行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4%的78%)的折现率将余额为5亿元(假设应收账款的支付频率为每月883万元,共60个月)的应收账款销售给资产管理计划,计划付给原始权益人44,159万元,具体计算过程参见下表:

公司5亿元应收融资租赁款实现真实销售,在产品销售完毕即可一次性获得全部募集款项44,159万元,同时需修改承租人支付的租金账户,通知承租人直接支付给约定的支付管理计划专项账户。

该方案顺利实施后将实现以下有利因素:

1、表外融资,降低财务风险,减轻发展规模受限压力。若利用银行贷款负债融资,会使公司资产负债率不断增加,财务风险渐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使公司实现表外融资,在销售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同时可以继续新增租赁资产,即在不增加自身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融资,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收益,以减轻注册资本对租赁资产规模的限制压力。

2、节约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难度。发行相关成本费用为:律师事务所出具法律意见书50万元左右;信用评级机构出具信用评级报告50万元左右;银行托管费约0.1%每年;计划管理费0.5%~0.9%每年。该产品取得的综合融资成本为6%左右,等于取得银行的五年期贷款利率下浮7%。

3、真实销售,违约风险转移。租赁公司在做每一笔业务时都经过审慎决策,但无法确保每笔业务都会按时足额地还款,公司面临着承租人的违约风险。本方案则是将租赁资产打包,通过资产管理计划出售给投资者,将公司面临的违约风险部分转移,达到真实销售。

4、增加资本充足率,为业务发展打开空间。因为将风险权重的“应收租赁款”转变为风险权重为0的“现金”,使得公司资本充足率有所增加,为公司未来业务打开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方案所隐含的不利因素:

1、资产证券化提前实现收入的同时亦减小了公司租赁资产规模。资产证券化销售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同时减小了租赁公司租赁资产规模,虽然提前实现收入,但公司总租赁资产规模也有所降低。可能会对公司在社会中介评级或行业资产排名等方面有所影响。

2、产品发行失败带来的风险损失。由于方案设计、审批、销售等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产品最终不能成功发售。前期需支付证券公司、律所及信用评级机构相关费用,如不能成功发售将成为公司损失。

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蕴含一定风险,因此在必要的风险分析后还要对一定的资产组合进行风险结构重组,并通过额外的现金流对可预见的损失进行弥补,因此几乎所有公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交易都使用了某种形式的增信措施来提高信用等级。证监会也《关于通报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情况的函》指出资产证券化项目应有外部信用增级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选择高资信等级的关联企业为该产品提供担保,一方面有利于主管机关对本产品的顺利审批,提高发行成功率,另一方面能大幅提升本产品的信用等级。信用增级的手段有很多种,主要可以分为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内部信用增级主要由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自身设计来完成,外部信用增级主要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支持。

第8篇

一、台湾融资租赁业发展概况

台湾的融资租赁业发端于1973年,随着台湾自身经济情况的变化、国际经济局势的变迁、以及受金融业改革和创新的冲击,其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并呈鲜明的特点。

(一)初创及高速发展期(1973―1983年)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处于以农业为主、外汇短缺、劳动力过剩、人均收入低的境况,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决心大力发展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并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这个时期如何吸引外资以促进工业化和扩大出口,是台湾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台湾的融资租赁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73年,台湾地区财政部门公布了《信托投资公司办理机器设备租赁办法》,希望信托机构以租赁的方式,为工商企业购买机器设备融资,促进产业升级。以私有为主体的信托投资公司积极响应,国泰、中国、中联、第一、华侨等5家信托投资公司陆续开办租赁业务。在此之前,财政部门曾试图促成银行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但当时的银行多为官办机构,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方案搁浅。

1974年国泰信托与日本东方租赁合作成立了首家专业融资租赁公司。此后陆续有专业租赁公司成立,并且不再受“财政部”监管,业务发展迅速。

台湾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转型,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虽然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基础非常薄弱,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台湾通货膨胀率高企,台湾地区有关部门采取通货紧缩政策,民间企业融资困难,刚刚引入的融资租赁很快成为解决融资问题的首选。同时,台湾大量引进日本科技成果,经济高速成长,更加剧了资金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此,迎来了融资租赁业的首个发展高潮。截至1983年,台湾地区成立了近百家租赁公司,加入台北租赁公会的有43家,租赁交易额达到177亿新台币,占当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23%。

(二)行业调整期(1984―1995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资产泡沫破灭,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大幅升值,劳动力短缺,工资大幅上涨。台湾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逐渐丧失比较优势,导致民间投资意愿低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中小企业大量破产。这一情况,使得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租赁业呆账损失激增。由于之前成立的租赁公司大多资本金较少,实力较弱,受呆账拖累,纷纷出现倒闭。1984年租赁业首度出现负增长,参加台湾租赁公会的租赁公司迅速降至24家。

面对经济困境,台湾地区有关部门于1986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以产业升级和拓展美国以外的外贸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导向,确定以通讯、信息、电子、半导体等为支柱产业,开始了近10年的经济转型。

经过1984―1986年的自然淘汰,体制健全、管理规范的租赁公司存活下来。台湾地区政府也陆续出台一些支持政策改善租赁业的经营环境,如放宽租赁公司营业项目的限制,使租赁标的物的范围扩大、业务品种增加;逐步放开可承做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范围等,这一期间租赁业开始恢复成长。至1992年底,租赁交易额达新台币199亿余元,租赁公会登记在册的会员租赁公司稳定在16 家。

(三)稳定发展期(1995―迄今)

1995 年,台湾租赁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台湾地区有关部门出台管理办法,租赁公司可以开展分期付款业务。从此,租赁和分期付款业务成为台湾租赁公司的两大主要业务。这也是台湾租赁业的显著特点。分期付款业务的引入,增加了租赁业的盈利能力,为行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租赁公会开始将分期付款纳入统计范围,1995年租赁公司业绩总和达到新台币586.2亿,其中租赁交易金额达318亿,占54%,分期付款交易金额达267亿,占46%。此后,分期付款业务在租赁公司的业务占比逐年攀升,近年稳定在70%左右。多数银行及各大型财团开始拥有自己的租赁公司,全行业交易额逐步上升,至2000年底,契约额达1008亿新台币。2006年全行业整体业务的契约金额为1148亿新台币,较2005年减少16%,主要因为受政府放松银行增设分行为限制政策鼓励,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授信业务比重,从而对以中小企业租赁和分期付款为主要业务的租赁业产生挤压作用,同时受双卡(信用卡、现金卡)效应影响,租赁公司承做的车辆分期付款业务也出现大幅下滑。

2008年后因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台湾地区制造业对固定资产投资意愿低落,连带使得以中小企业生产机器为主要业务的租赁业亦深受影响,设备租赁市场呈现逐年衰退的现象。2006―2008年间租赁业承做的业务件数大幅增加,但契约总额却仅微幅上升,显示整体承做的单件金额不断下滑。2009年,租赁及分期契约总金额约1191亿新台币(见表1)。

总体而言,近10年来,台湾的融资租赁业相对稳定,但成长缓慢。

二、台湾地区融资租赁业特点

目前台湾地区融资租赁市场虽然成长性不高,但是非常稳定,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也没有出现类似银行业的严重危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台湾地区融资租赁业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淘汰,生存下来的公司经营谨慎,对宏观经济、国际局势的变化更为警觉,风险应对能力也大大提高,从而能迅速地应对危机,避免出现巨大损失。

在台湾,租赁公司不能向公众吸收存款,业务范围包含以下几类:一是资本性租赁,即传统意义上融资租赁,以生产性资产的融资为主;二是营业性租赁,即经营性租赁;三是分期付款业务,主要面向消费领域,如购买汽车等;四是应收账款业务,即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目前,台湾地区租赁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租赁业务和分期付款业务。租赁业务中,租赁公司仍然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主,经营性租赁因涉及到设备二手市场的风险,只有部分专业化较强的租赁公司涉足这一领域。

经过多年发展,台湾地区融资租赁业已经形成一些显著特点:

(一)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

融资租赁在台湾推出后,一直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根据台北租赁商业同业公会的统计,1989―1993年间,租赁公司的客户中,资本金在2000万新台币以下的公司占了40%,1亿新台币以下的占了70%。而且,规模越小的企业对融资租赁这种融资方式的评价越高。

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的特点。台湾地区租赁公司的不良率相对较高,通常在5%左右,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危机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造成的。租赁公司在开展这类业务时要求的内部收益率也相对较高。然而近年来,内地的融资租赁业务迅速发展,其业务却更多地偏好于大型公司,真正集中开展对中小企业业务服务的更多地只是集中在厂商租赁。这可能与内地多数上规模的租赁公司更多地是依托大的金融机构和国资集团有关,筹资容易,资金实力强,定价也接近银行。内地的这些机构更像是在办银行,主要发挥的是租赁公司的融资功能,而不是融物功能。

(二)租赁公司数量多,大多规模较小,但大型专业化租赁公司一支独秀

融资租赁虽然与银行贷款一样都是间接融资方式,但受到的监管却相对宽松很多,因此进入租赁业的门槛并不高,从事租赁业务的公司也较多,达上百家,但规模较大的却很少。根据2008年统计资料,规模较大且加入租赁公会的有23家租赁公司,其中资本金50亿新台币以上者仅有1家,20―50亿者4家,10―20亿者2家,5―10亿者5家,5亿以下11家。可见,台湾地区融资租赁业集中度较低,大型化不足。

台湾地区开办融资租赁业务的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银行系,包括台湾第一银行、富邦、永丰金等12家;二是企业集团系,包括中租迪和、中泰、永欣等3家;三是汽车厂商系,包括裕融、和润等4家;四是外商系,包括台湾欧力士(ORIX)、友邦(AIG)等4家。根据2007年台北租赁公会对这23家租赁公司业务情况统计数据的分析,四类从事租赁业务的机构中,银行系虽然数量占52.17%,但是市场份额只占14%;企业集团系(独立的租赁公司)占市场份额的54%,其中中租迪和一家占了50%;厂商系占27%,外商系只占5%。

(三)与厂商合作密切,设备融资占比重高

台湾融资租赁业的客户,来自制造业的占了60%;在租赁物方面,尤其是工程机械、运输设备等占了大约30%。台湾中租迪和、裕融等租赁公司,有的具备厂商背景,有的与多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整个融资租赁业非常注重与厂商合作。厂商提供销售网络和技术支持,租赁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表2是近年来台湾地区租赁行业租赁标的物的统计情况。

台湾地区融资租赁公司很注重发展直租,注重租赁物的可变现性,也更倾向于选择通用性强的设备作为租赁物,期限通常在3年以内。而内地的租赁公司售后回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业务模式更加接近银行信贷。

(四)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融资方式较少

根据台北租赁公会的资料,当地融资租赁公司的自有资金比重约为10―16%,其他部分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商业本票、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

在欧美等国,金融市场比较发达、流动性充裕,GE、卡特彼勒等的租赁公司可以很容易地发行债券、股票融资。而在台湾地区,银行借款占租赁公司外借资金的60%以上,并且银行对租赁公司的授信一般为中短期(1―3年)。能否获得充裕、成本低廉的资金,成为决定租赁公司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三、主要经验

(一)风险控制意识强,风险控制手段先进

台湾的融资租赁公司都非常重视控制风险,大多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一是把风险按类划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同类别,分别加以控制,从而更有效地防范;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设置多层次(如业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风险控制制度;三是注重量化分析,广泛采用专业化信用风险模型;四是注重与国际风险管理技术接轨,引进内部评级法(IRB)、信贷风险估算模型、多层风险防御体系等风险控制技术,主动遵守《新巴塞尔协议》,提高控制风险能力和运营效率。

(二)创新意识强,业务模式和品种丰富

台湾租赁公司众多,从事租赁业务的既有银行,也有独立的融资租赁公司。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租赁公司非常重视业务模式、品种的创新。应租赁业者的强烈呼吁,台湾地区政府顺势放开租赁业,除一般性融资租赁业务外租赁公司还可以办理应收账款买受、分期付款融资等业务。另外,租赁公司也不断尝试融资方式的创新,创造出了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融资方式。这一点很值得内地同行借鉴。

(三)开拓意识强,积极向内地等新兴市场发展

台湾地区租赁业面对着内外发展均受限的局面,在岛内因产业趋于成熟后成长力道迟缓,而近年来内地经济崛起,巨大的商机吸引台商积极寻找机会投资内地。租赁公司也跟随其中。目前内地已有中租迪和转投资设立的仲立国际租赁、裕融集团转投资设立的苏州格上汽车租赁、和润企业转投资的和运国际租赁等。去年两岸金融监管备忘录生效和ECFA签署后,富邦集团又率先与中信集团合作,合资成立了中信富通融资租赁公司,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四)注重自身定位,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密切

在台湾,融资租赁业务有一半掌握在银行手里,其他机构也都和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这主要是由于租赁公司筹资手段非常有限,除了依靠票据或证券化以外,其余基本都要依靠银行。因此,台湾地区的租赁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十分注意和银行业务之间的差异化,避免与银行的直接竞争。台湾的租赁业还将自身专业的租赁资产管理能力、营运能力与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的销售渠道相结合,并通过交叉销售保险、信托等其他产品,提高租赁业务团队整体经营业绩。台湾租赁机构还很注意同供应商的结合,以并购或策略联盟的形式密切与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以期稳定客户资源,保持行业地位。

(五)监管宽松,税收法规相对完善,行业发展基础好

台湾地区融资租赁公司并未受到如银行一样诸多的监管,自主发展空间大。在台湾,租赁公司之运作主要是以公司法为准则。其公司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司之资金,除有下列各款情形外,不得贷与股东或任何他人:一、公司间或与行号间有业务往来者。二、公司间或与行号间有短期融通资金之必要者,融资金额不得超过贷与企业净值的40%。”直接融资业务受限,则必需透过融物以达到融资的目的。各类机构开展租赁业务的法律环境基本统一。

在税收方面,台湾已经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合并,对于商品和劳务的流转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很好地解决了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中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

内地租赁公司目前除厂商租赁外,同质化倾向普遍,但监管环境不统一,各地给予的扶持和税收政策也不一致,这可能是行业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但统一的政策和法律基础,显然更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①中租迪和公司. 台湾租赁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之探讨,2002

第9篇

关键词:金融租赁:产业结构:金融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17-03

一、当前天津市金融租赁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天津金融租赁业作为天津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效益持续提高,集聚发展优势凸现,已成为天津重要的金融产业。截至2010年6月末,银监会按照《金融租赁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新批设的金融租赁公司8家中有工银金融租赁公司、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兴业金融租赁公司等3家落户滨海新区,累计注册资本金达102亿元,提供融资租赁资金603.12亿元,业务涉及领域包括公交、城建、医疗、航空、IT等,初步形成了以重工机械、船舶、飞机租赁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但总体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金融租赁发展水平虽成绩显著,但总体水平仍相对较对较低。

目前,天津市金融租赁业在政府扶持下,积极利用政策资源,依托自身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开展了新型售后回租、单一项目公司、融资租赁船舶出口退税试点等一些项目,推动了天津金融租赁的领先发展。但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而言,仍存在明显差距。2009年末天津市金融租赁行业融资租赁余额为425.62亿元,市场渗透率为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金融租赁业平均市场渗透率一般在15%~30%之间。其中,美国2005年金融租赁市场渗透率为29.9%,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已超过30%,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有3000多家租赁公司可从事租赁业务。因此,从数量和规模来看,当前天津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

二是组织模式、承租人结构较为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其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金融租赁公司大多由具有银行资本及大型制造企业投资设立。以政府机构、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主要承租人。而目前在天津金融租赁市场中,民生租赁和工银租赁分别由民生银行、天保投资共同发起设立(占注册资本的81.25%和18.72%)以及工商银行全资设立,主要关注飞机、船舶、商业物业以及大型设备领域,重点服务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企业。这一投资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单一化问题,使得目前金融租赁公司过多地强调融资功能和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金融租赁业的功能得不到全面发挥,无法有效地为我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三是资金来源渠道受限,难以满足发展需要。

金融租赁属于中长期的间接融资方式,其取得的资产一般都属于价值高、租期长的大型设备。因此需要筹集大量的长期资本用于周转经营,所以拥有长期的、稳定的、成本低的资金来源是租赁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之一。但目前天津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情况不是很乐观,除股本投入外,基本以向银行信用借款为主,担保借款(质押)的规模很少,缺乏其它有效的筹资渠道。而使得当前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难以与金融租赁业务模式和需求相匹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制约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金融租赁业的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离不开有利的宏观环境,尤其是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保障。而比较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导致金融租赁发展较为薄弱的原因主要有:

(一)对金融租赁认识存在偏差,制约了承租人范围的扩大和金融租赁客体的拓展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普遍缺乏对金融租赁的了解和认识,谈化资产“所有权”、注重“使用权”和实际效益的市场观念没有被广泛接受,由此使得一方面承租人结构分布不广泛,多数企业在考虑生产设备投资时,只想到银行或者即使选择租赁也仅仅作为权宜之计:另一方面则导致租赁客体十分有限。我国政府部门、理论届对租赁客体以及租赁业务的理解和界定的十分狭隘和简单,过分强调融资而忽视了资产管理、市场推销等其他功能。由此使得目前我国金融租赁面临市场需求不足、总体规模偏小、租赁渗透率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金融租赁的发展进程和充分发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金融租赁行业在法律制度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法律法规散见于《合同法》等法律和部门规章之中,制度建设落后问题突出,从而使得我国金融租赁机构在开展业务是没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加大了其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制约了我国金融租赁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现行不同立法对金融租赁法律界定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增加了市场主体的交易风险和金融租赁监管的难度,也给人民法院对有关金融租赁案件的审判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二是当前一些涉及金融租赁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次较低,并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缺乏足够的法律效力,并且在一些应当协调一致的方面却彼此冲突。三是在会计、税收方面的法规和条款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较多的争议,特别是税收政策矛盾较多。某些会计和税收条款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租赁的发展。

(三)扶持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金融租赁的发展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并且现有的政策措施也相当不完善。一是在税收政策方面,并没有特别针对金融租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出台的有些条款甚至加大承租人的税收负担。挫伤了其对金融租赁的积极性,抑制了金融租赁作用的发挥:二是在保险政策方面,由于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规范,承租人的负债意识不强等原因,我国金融租赁行业面临过大的信用风险。而与此相对应的金融租赁信用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在出租人和承租人所办理的保险中没有体现出政策对金融租赁的政策支持,从而不利于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

(四)金融租赁信贷、融资政策不健全

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缺乏专门针对促进金融租赁业发展的信贷和融资优惠政策。吸收信托存款、同业拆借、进入资本市场等手段受成立时间、资金使用期长、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不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从而使得我国大部分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并不畅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成本高的困境、影响了企业的运行效益。制约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对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当前金融租赁的发展模式和特点看,推动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举措:

(一)加强租赁业务的社会宣传和市场推广,形成一个有利于金融租赁发展的社会环境

一是应通过培训和教育的形式向广大金融租赁从业人员以及社会公众灌输正确的金融租赁理念,澄清对金融租赁认识上的误解,积极拓展我国金融租赁客体所包括的范围,改变我国金融租赁客体过于集中的状况,为我国金融租赁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二是金融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媒介利用广告、专题报告等形式,普及租赁交易的基本知识、主要特点和办理程序,促进企业与金融租赁机构的交流沟通,吸引制造业厂商以及独立中介公司参与到金融租赁业中来,从而优化金融租赁业的组织模式,改变金融租赁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的状况:三是应积极规范行业秩序,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扭转过去由于经营不善所给社会公众造成的不良印象。

(二)建立健全金融租赁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健全的法律制度宏观环境是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牢固基础。就目前来看:一是应尽快出台专门的金融租赁法。着重解决企业性质、监管框架以及资金来源等多年来困扰金融租赁业发展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和税法等相关的配套法规。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增加鼓励金融租赁发展的有关减免税方面的内容,提供包括投资减免税、加速折旧、营业税以利差为计税基础等鼓励性措施:三是建立租赁信用保险制度和开展商业性保险。从而一方面可通过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或对承租企业的信用实行强制性保险,在当承租企业无法继续偿还租金时,租赁公司可以从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获得剩余租金的一定比例作为赔偿金或从商业保险公司获得赔付金,从而降低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风险。

第10篇

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不同于普通的财产租赁,它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商三方当事人,是指由出租方(租赁公司)融通资金,为承租方(企业)提供所需设备,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所有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让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形式为融物,实质为融资。由于其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租赁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具有融资功能、财务报表改善功能、加速折旧、减税和促销等基本功能,这对需要多渠道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融资租赁在国际上已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设备销售的20%是通过融资租赁来完成的。因此,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被视作“朝阳”产业。

一、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状况

1.融资租赁业发展历史回顾

我国融资租赁业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银行通过成立信托投资公司和参股租赁公司介入融资租赁业务。由于起始阶段租赁公司操作不规范,造成拖欠租金、企业赖账和破产等,且与租赁公司有业务联系的银行,也因此积累了大量坏账。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不再允许银行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当时,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有金融租赁公司(12家)、信托投资公司(59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74家)、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约40多家)和内资融资租赁公司(9家),其中主营融资租赁的只有21家,其余都为兼营融资租赁的机构。到1991年我国融资租赁业经历了10年的持续发展,1992年中国租赁业渗透率(租赁物品新增值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6.54%。但此后,中国租赁业却走向低谷,截至1999年,我国有融资租赁资格的企业只有两类:40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和12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仅2.95亿美元,全部公司注册资本金总计不足40亿元人民币,可控资产20多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租赁市场渗透率降至0.2%,发展滞后、脱离主业、租金拖欠严重、资产质量不高,许多租赁公司被迫停业,甚至关门倒闭,进入增资整顿阶段。

2.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租赁业被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2008 年开始终于迎来了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融资租赁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积累及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使得我国融资租赁业不断成熟,开始走向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新公司积极进入,各种类型日益完善,在市场上共存发展、各行其道。截止2008年10月底,我国已经有各类融资租赁机构147家,按照我国现行法规,按监管对象分,融资租赁机构可分为三大类:金融租赁公司(银监会监管,共15家)、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商务部监管,共95家)和国内融资租赁试点单位(2004年底开始审批,共5批37家)。

截止2008年10月底,融资租赁行业总注册资本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可承载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达6000亿元,据“2008中国融资租赁发展论坛”上公布:融资租赁公司2008年交易额可能超过1400亿元,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3月份租赁市场渗透率估计值4.77%,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65%,是近几年的高点位。2008 年融资租赁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09年底,国内12家金融租赁公司租赁资产余额总计达到1507.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79亿元,利润总额22.36亿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20%、80%和61%。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的人士表示,2009年,在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国内金融租赁公司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注重发挥租赁业务基于实物资产融资的特色,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全行业实现资产规模翻番增长的基础上,保持了租赁资产质量的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融资租赁在我国也将成为继银行贷款、证券融资之后第三个重要的资本市场筹资方式。

据了解,随着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5家新组建的金融租赁公司正式投入运营以及一大批新的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企业先后开展业务,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租赁协会筹备组召集人杨海田表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完成总量2008年约为1550亿元,2009年超过3500亿元。随着融资租赁被越来越多的产业认识,特别是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独特的分离方式,对于商品的销售有积极的促进因素,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可行性

从微观上讲,融资租赁具有表外融资、扩大投资、促进销售、节税、盘活存量、推动技术改造、缓解债务负担、增加资产流动性和强化资产管理等9项功能。正是由于这诸多功能,可以为技术装备落后、自有资金不足、抵押担保难、抗风险能力弱、陷入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这9项功能主要表现在能够对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技术进步、市场开拓和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提供支持。

1.融资租赁是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形式

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社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信用担保不成熟、信息不对称、自身体制不健全、信用度低等原因,导致其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支持,且难以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进行融资。而融资租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避开商业银行的种种限制,也避开在资本市场上难以直接融资的尴尬,利用资金规模小的“特长”,用支付租金的形式实现融资和投资的结合。由于机器设备的所有权并不是利用该项设备创造利润的必要条件,以较少的租金获得机器设备的使用权,同样也能创造利润,达到经营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更经济,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要求。因为对中小企业来讲,尽管愿意购买资本品,但是苦于无大量资金,购买能力受阻,如果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提供,分期付租则最受中小企业主的欢迎。租赁期满后,有条件的承租人可以向出租人购买设备的所有权。如万向集团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曾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并直接推动万向集团向融资租赁业进军,投资组建自己的租赁公司。

2.融资租赁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促进作用

租赁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企业依靠自身积累进行技术改造,速度太慢,采用金融租赁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只需支付较少的租金便能提前获取先进的技术设备,从而实现资本的快速积累。企业因此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融资租赁投资对于处于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可以规避机器设备“过快淘汰”的贬值风险。再次,国际租赁的发展对于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意义重大。只要承租的企业拟建设的项目和引进的设备、技术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企业有支付外汇租金的能力,用租赁方式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由于租赁方式在所有权上没有发生转移,不属于技术出口,可以绕开一些国家的技术限制和封锁。

3.金融租赁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像专门从事IT产品或通讯产品租赁的专业租赁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人员、财务实力及对IT行业的深刻了解,能够向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准的专业租赁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租赁公司提供的硬件、软件、服务和融资的整体方案一揽子解决问题。包含软件和服务的全面解决方案,不同于以往将信息技术设备、软件和服务甚至培训和采购通过不同的交易完成的做法,而是将所有这些组合在一个租赁合约中,并通过统一的定期付款额偿付。另外,所有采用信息的用户都必须面对技术过时的风险。由于功能更强的设备和革新的软件面世的步伐日益加快,这种风险将日益突出。租赁公司在租期和租期末所提供的可供选择方案,使得升级变得更方便和经济,这将使用户不必再为已过时的或无法继续满足需求的软硬件设备所困扰。

4.融资租赁可以节约投资成本

租赁可以得到税收优惠,具有理财优势。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把租赁交易所享受的投资减免及加速折旧的优惠,以低租金的形式部分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还可以将租金从成本中扣除而不必上税,而贷款只能将利息计入成本,本金的归还是不能免税的。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不足,内部融资微弱的情况下,金融租赁成为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5.融资租赁形式的多样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选择空间

融资租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出租方应承租方的要求, 出资购买设备, 直接给承租方使用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和供货厂商。(2)杠杆租赁。又称平衡租赁, 是一种较为流行的特殊的融资租赁方式。杠杆租赁涉及出租方、承租方、贷款方和供货厂商, 这种融资方式常常用于价格较高的大型设备的长期融资租赁。(3)转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需要, 先从其他租赁公司租入设备, 然后再转租给承租方使用;或者出租方根据承租方的要求直接向厂商订购设备, 再租给承租方使用。(4)回租租赁。又叫售后租回, 是指企业将自制或外购设备出售给出租方, 然后再租回使用的一种融资租赁方式。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租赁形式,解决融资难这一发展“瓶颈”。

三、大力推进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仍然处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补充地位, 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作用, 首先必须认识到它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性。同时, 我们对融资租赁的定位应是政府实行产业化政策和技改政策的有效调控手段,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方式。其次, 全面发展各领域的融资租赁。我国的融资租赁业是从重设备型的企业发展起来的, 制造、流通等领域里的融资租赁业发展较慢。要持续健康地全面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业, 更好地为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 多样化发展融资租赁是非常必要的。最后, 政府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适合租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融资租赁要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成为推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融资方式, 我认为今后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 实施融资租赁业的统一管理

我国融资租赁多头管理的局面已严重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实施统一管理势在必行,融资租赁实质上属金融行为,归金融机构管理也名正言顺。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应由金融机构统一审批、监督、管理,并由其统一制定行业政策、竞争规则、业务操作规范,这将有效地协调租赁信用投资与国家产业政策之间的矛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组建全国性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以民间组织形式协调各租赁企业之间的关系,以求全行业的共同发展。

(二) 大力发掘多种形式的租赁业务

众所周知,我国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遍陈旧,繁重的技术改造任务,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融资租赁公司应采取一些灵活的融资方式,将目前高达200 亿元的闲置设备,利用租赁方式加以发掘,可以使企业互通有无,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设备利用率为承租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并且积极开展进出口租赁业务,为解决融资租赁业务种类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对租赁形式不同要求的问题,如采用转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追加租赁、综合租赁等形式。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还应转变观念,为国内租赁开辟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开拓我国出口租赁业务。

(三)加大对融资租赁专业人员的培养

为了快速发展融资租赁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是必要的条件,融资租赁机构应该从以下几点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1)采取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择有能力和有经验、适合融资租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2)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3)建立完整的开发和培训计划,使其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并帮助从业人员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租赁业务的迅速发展及社会科技进步的需要;(4)加强理论研究,培养现代租赁人才。

(四)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租赁业的发展

优惠的税收政策往往是鼓励一个行业发展的有效措施。融资租赁公司由于不可以吸收存款,本身的资金成本就会很高,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就可以平衡过高的融资成本,避免重复纳税。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使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可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扩大其规模。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美国、法国其融资租赁业的迅速发展,都是在政府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下实现的。例如:美国所采取的税收鼓励措施有两种形式,即10%的投资税收减免和加速折旧。当一家公司购置了新的、有形的、具有8年或更长时间可提折旧的资产,那么就可以从公司的纳税义务中扣除这种成本的10%。加速折旧扣除是鼓励公司延期纳税的方法,即为了鼓励公司在新工厂和设备上投资,国会允许在公司纳税报单上采用加速折旧法。在资产使用年限的头几年金额较大的折旧费实际上是把税收延期到后几年支付,由于货币时间价值的作用,从而引起一系列税收支付现值降低,从而增加了资本费用的经济价值。

融资租赁这种融资方式与一般的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相比,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合理的交易安排,不但直接融得所需的设备等固定资产,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偿债能力,增强了资产流动性,这是其他融资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融资租赁行业是一个充满潜力和创新的市场,也是除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外,企业最直接的融资市场。融资租赁在不影响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通过融资和融物的方式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业务拓展问题,也可以实现企业自身流动性的提高,巩固了企业的发展。中国的融资租赁行业缺乏足够的制度安排,制约其发展,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该种融资方式的市场需求增加,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将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可以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任蕊蕊,孙永波.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分析[J].工程机械文摘,2009,(1).

[2]刘振冬.2009年国内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翻番.经济参考报,2010-02-01.

[3]郭伍常.金融租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途径[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4,(1).

[4]史红玲.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特点、作用及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05,(6).

[5]方红,张凤莲.融资租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租赁;行业问题;应对策略

一、引言

融资租赁兼具融物和融资两大功能,以融物为形式,以融资为实质。在我国,融资租赁通常以监管部门作为分类标准,分为商务部监管的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外资租赁)和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内资租赁)以及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换言之,在我国,金融租赁特指银监会监管的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活动。除此之外,与其他两类相比,金融租赁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财税政策、资产登记方式、租赁标的物以及业务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金融租赁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额外允许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同行拆借、吸收股东存款、开展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赋予其明显的运营优势(李佳,2016)。

2007年之前,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比较缓慢,正常经营的金融租赁公司仅10家,资产总计仅300亿元(孙磊,2016)。2007年,银监会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开始允许符合资质的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2015年,银监会将金融租赁公司的审批权下放各地银监局;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金融租赁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这些支持促进了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金融租赁公司同比增长57%至47家,2016年6月总数增至52家,虽然这仅占所有融资租赁公司的0.9%,但其租赁合同余额已达1.8万亿元人民币,占所有融资租赁公司总额的38.9%(见图1)。据《世界租赁年报2016》披露,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租赁行业渗透率=租赁交易量/设备投资额)仅3.4%,远小于前九大发达国家21.6%的平均水平。根据国际经验,这说明我国金融租赁行业总体仍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将对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在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予以提炼、剖析,并对行业发展得出相关启示与建议。

二、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股东依赖度高,市场化运营程度低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存在对股东“依赖度”过高的问题(郭清马,2010),尤其是业务主要来自股东,资金来源主要依托股东基础信用等。此时,金融租赁公司只是因为拥有独立的公司牌照起到了一定的风险隔离作用,实质上只是母公司的一个部门,运营模式受母公司战略主导,行政化调度和非市场协调特征突出,独立运营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业务模式简单,类信贷特征突出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业务模式以售后回租为主(占比超过80%),直接租赁为辅(占比不足20%),联合租赁、转租赁、杠杆租赁、风险租赁、结构式参与租赁等国际通行租赁模式开展极少。售后回租在操作上为企业固定资产变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短期流动性缺乏问题,很多企业实质上是变贷款为售后回租。故中国金融租赁业务的“类信贷”特征较为突出,比如某上市公司旗下金融租赁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中,售后回租占比约80%,直接回租占比约17%,其他占比不足3%。

(三)标的行业集中,行业优势缺失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定位不准确,以简单粗放的规模增长为主,客户类别集中于大客户、标的行业集中度高、同业竞争加剧等问题突出。据统计,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比如国银金融租赁和中银航空租赁扎堆于航空、航运、工程机械设备等行业。资产公司旗下金融租赁公司标的行业集中在采矿、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制造、建筑等行业,比如信达2015年这五大行业占比超过90%,华融的相应占比超过70%。

(四)人才储备不足,制约行业发展

金融租赁涉及面宽、覆盖域广、交叉性强,只有具备金融、财务、法律、产业等多方面知识储备的从业人员才能充分发挥“融资”和“融物”功能。但目前仅有南开大学等少数高校开设融资租赁专业,中国金融租赁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全面、系统地学习,行业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业人员往往熟悉金融市场,但对特定“租赁物”及特定市场缺乏长期跟踪研究,压抑了产品创新能力和租赁服务供给能力,难以充分挖掘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潜力,制约了行业发展。

(五)多重风险重叠,风险管控压力大

金融租赁业务的风险来源多样,如经营性风险、信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金融风险、宏观风险等,任何一种风险爆发都会影响整个业务的正常运作和租金的安全回收。随着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存量资产地域分布广泛、管理半径变长、现场管理难度加大等,风险暴露可能性大大增加。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崛起受惠于股东背景,如交叉授信的资金优势、股东行的业务班底、股东行客户资源共享等;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为规避业务风险,与股东或其他关联方加大业务合作;这些都会导致风险更加集中。由于业务模式和融资渠道单一,金融租赁行业的通病是风险管控单一化,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关注项目审核和操作层面的微观风险,对税务风险、金融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等关注不够。

(六)行业竞争无序,行业整合需求大

截止2015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公司一共4508家,注册资本总额1.52万亿元。其中,金融租赁公司47家,平均注册资本29亿元,非金融租赁公司平均注册资本不到5亿元,企业数量占比却达到99%。融资租赁行业,尤其是外资租赁公司存在壁垒低、竞争无序的状态,行业未来势必进入整合阶段,具备规模优势和差异化优势的租赁公司将进入高增长和高盈利期。据Bloomberg披露,自2011年以来,针对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兼并收购交易金额增长近13倍,仅2015年交易金额就达69亿元人民币。但与行业高达1.52万亿元的注册资本总额相比,这只是开始,未来行业整合的频率和力度将不断加大。

(七)融资渠道单一,流动性风险隐患突出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包括银行系和非银行系金融租赁两类。前者通过母行交叉授信和增加资本金获得发展资金。后者无母行优势,主要以银行信贷和增加资本金作为发展资金,尤其是以银行贷款和股东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行业的保险资金、互联网金融融资及资产证券化融资占比较少。而金融租赁项目大多是中长期业务,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可能导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银行短期贷款与租赁业务期限不匹配,最终面临流动性风险隐患。

三、对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一)厘清与股东的合作机制,深化市场化协同运营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主要采用金融控股集团构架。金融租赁公司与股东加强协作、优势互补的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运营,比如整合股东和自身的业务渠道、业务决策机制、风险管理团队、风险管控信息系统等,但不依附;尤其是资金来源要依靠自身专业化运营形成的品牌,股东的基础信用仅用于最终的流动性风险控制;同时搭建相对独立的营销、决策和风控体系,形成与其他平台子公司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在金融控股集团构架下,金融租赁业务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商业银行子公司资金清算、汇划和结售汇等结算业务,信用证、保函、应收款保理等贸易融资业务,以及投行、理财等其他金融服务。采用这一模式须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业务合作中的利益冲突和系统内竞争问题,比如真实的交易费用支出和基于交易的利润考核分配机制等。此外,要在业务协同中采用公允关联交易,确保关联方交易风险和控股股东声誉风险可控。

(二)优化业务模式,拓展增值服务

金融租赁的关键在于联系供应链的上下游,其作为资金流的入口为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发展多样化的业务品种,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服务方案,通过增加非息收入提高企业收入。要实现上述目标,金融租赁行业需要实现两个层面的转变:一是从资金提供方向专业的资产管理人转变,积极拓展经营租赁业务。此时,金融租赁不仅作为资金提供方,更主要通过发挥专业化资产配置和余值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经营租赁业务主要基于物权,租金回收仅影响盈利,基本不存在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经营租赁资产的保值增值性较好且收益稳定,能够平滑长期内利率波动的影响,获取持续稳定的收益。二是从以利差为主向兼顾资产管理和交易等非利差收益转变,优化盈利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和利差水平收窄,金融租赁公司需要培育以管理和处置资产获得持续稳定利润的能力,要基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空间优势、资产保值优势、区域优势以及国家政策导向优势原则选择优质租赁资产,提升资产投资能力。同时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开展交易类业务,通过做大资产流量,降低资本占用,获得更多非利息收入,将资金部门建设成为利润中心。建立租赁资产有效退出机制,丰富资产组合管理和风险管理手段,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更高的资产增值收益。

(三)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实现准确战略定位

金融租赁公司的母公司往往是金融控股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金融租赁业务要与其他金融平台相区分,形成互补协调的业务布局。一是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主要提供融资服务。金融租赁业务是“融资与融物的结合”,要大幅缩减类信贷业务,强化对“物”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优势,与商业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二是与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的差异化定位。金融租赁公司可利用商业银行、信托、保险等多元化金融平台获得融资,但融资优势不应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对“物”的独有管理能力才应是金融租赁的核心竞争力。从定位上看,应把金融租赁业务作为金控集团构架中的一条重要产品线,通过专业化的租赁物采购、租赁、管理和处置,在满足客户长期投融资、财务优化、降低成本等需求的基础上,延伸集团的服务领域和手段,并与系统内其他产品和服务互相联动、共同形成综合化竞争力。三是不同金融租赁公司的差异化定位。目前,金融租赁行业的业务模式和标的行业同质性较高、竞争激烈,行业整体亟需深化转型,各公司要在细分领域持续跟踪、研究,专注、做深、做透,锻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四)培育创新型团队,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

创新型团队和专业化经营能力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源泉。中国金融租赁行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一个良好的协同机制,将具备良好金融及租赁知识和熟悉特定行业领域的人才培育成架构清晰、合作无间,具有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创新型业务团队。二是突破“贪大求全”发展模式,结合禀赋优势(如人力资本和项目资源),选择特定细分行业重点发展、差异化经营。三是优化客户结构。选择大客户资本消耗较大且议价能力弱,反而降低长期利润率。除国银金融租赁和中银航空租赁等拥有大型央企作为股东外,普通金融租赁公司可考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形成大、中、小型客户协调互补的客户结构。

(五)厘清风险来源,完善风控机制

独立自主的风险管理部门,完善的风险识别与预测机制,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科学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决策机制是减少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中国金融租赁行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完善前、中、后台相互制衡的内控架构,扩大内控覆盖面,尤其重视投融资产业链风险,关注与股东以及其他金融平台的关联交易和集中放大的风险。二是建立企业信用评级的行业标准,完善市场风险监测体系,建立租赁资产价值内部评估体系,健全租赁项目担保和保险制度,落实租赁物和抵押物产权归属,加强租赁物保险管理。三是建立责任到人制度和回笼率考核制度,与年薪和奖励挂钩,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四是要善于通过资产证券化将风险转换给市场投资人承担,实现风险分散。

(六)加强境内外并,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全球著名企业无不通过资本运营和全球并购发展壮大起来。中国金融租赁行业正面临良好的境内外并购机遇:一是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竞争无序,整合需求较大。并购整合有助于快速积累规模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实现高增长和高盈利。二是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并购机会不断涌现。国际并购既能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行业发展,又能提升行业的国际化进程。

(七)拓宽融资渠道,择机IPO上市

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改变银行贷款为主的行业融资模式,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可采用如下的融资模式:一是通过创新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比如利用租赁资产具有现金流稳定、风险可控的特性,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二是借助母公司的多元化平台发行金融债、信托产品和引入保险资金等。三是发行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美元债、通过自贸区分公司融入境外资金等。四是通过互联网金融(P2P平台)出售租赁收益权融通资金。五是择机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获得低成本权益融资,再采用股债轮动融资模式发挥杠杆效应,加成经营效益和放大业务规模。

(八)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

中国金融租赁行业面临良好的“国际化”机遇: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机械、钢铁、工程设备制造企业急需走向国际市场;其使用期限长、资金占用量大、现金流稳定,是良好的租赁标的。此外,融资租赁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独具优势。从国际化实施路径来看,设立综保区或境外运作平台是行业国际化的可行模式。一是通过子公司对旗下SPV的统一管理,可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不同业务领域的风险隔离。二是母公司直接注入资本金可提高子公司的资信程度,助其获得信用贷款额度,发挥杠杆效应。三是利用各种融资品种,推进境内外融资,可以实现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杜岚.金融租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金融,2014,(1).

[2] 郭光.金融租赁新规利好行业发展[J].中国银行业,2014,(9).

[3] 郭清马.银行系金融租赁:扩张、风险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10,(4).

[4] 韩英彤.金融租赁业将迎来大发展[J].中国外汇,2015,(24).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租赁;综合经营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3-0099-0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金融租赁业在世界上以年平均30%的速度增长,金融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从国际经验看,租赁公司发展过程和大型商业银行的扶持是紧密连接的。欧美及日本等很多国家租赁公司发展国际大型租赁业务都得益于银行资本的支持。当前,我国金融租赁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对于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将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历史

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87)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当时金融租赁业务可谓蓬勃发展,增长速度极为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至1987年全国共有金融租赁公司100余家,租赁额近24亿美元,金融租赁在当时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第二阶段(1988-1998)是金融租赁行业问题凸显阶段,伴随而来的是政策调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政府为经济合同提供担保无效的司法解释,金融租赁业快速发展阶段所隐藏的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再加之受当时人民币贬值、内资租赁企业税收负担相对较重等因素影响,承租企业拖欠租金现象愈演愈烈,金融租赁进入萧条时期,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影响,更令金融租赁业发展受到重创。第三阶段(1999至今)是恢复发展阶段,中国银监会依据《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对全国12家曾经具有银行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及100多家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量很有限)进行监管;商务部依据《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办法》对外商投资租赁公司进行市场准入的审批,要求外商投资租赁公司按照一定的资产负债比例进行经营;境外企业如通用、卡特彼勒、日立、西门子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都在中国设立了独资的租赁公司。此外,还有数目不详、未经审批的众多企业也在从事融资租赁及其相关业务。

2004年下半年,商务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开展内资租赁企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工作,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近3年来,24家企业试点企业金融租赁业务快速发展,新签租赁合同金额达到80亿元,涉及装备制造、航空、铁路、医疗、城市公共交通等众多行业,不仅直接促进了金融租赁业的发展,而且提高了金融租赁社会认知度。

(二)我国金融租赁业的特点

我国金融租赁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步发展的,回顾历史,可以分析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对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健康发展的金融租赁业进行比较,总结我国金融租赁业的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导致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见表1。

三、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动因分析

(一)巨大的市场潜力

租赁渗透率(通过租赁购买的设备总额除以当年社会设备投资总额)是衡量租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些发达国家租赁渗透率都超过25%,美国更是超过了30%,业务总量也达到了GDP总量的30%左右,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而在我国,租赁渗透率还不到2%。目前金融租赁业务资金运用效率较高,收益高于贷款利率约2%-3%。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模式为:用资金购置设备,再租给企业,设备还在银行手里,而且风险降到最低。这样,相对于贷款而言,金融租赁业务的收益比贷款收益高,风险相对能降到最低,这无疑成为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重要动因。

(二)提升银行资金运用效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约70%来自生息资产。但随着股市融资渠道的重新开放,银行失去相当一部分优质公司、优质项目的贷款需求,这对银行而言,资金运用面临巨大压力。面对流动性过剩压力,如何拓宽资金运用渠道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经营压力,特别是在央行出台的控制新增贷款增长过快的措施面前,商业银行以调整信贷为主的盈利模式压力空前。也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运用上的巨大压力。

(三)提升银行综合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之所以对拓展金融租赁业务青睐有加,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开展金融租赁业务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综合服务能力。一方面,可以改善贷款结构和赢利结构,实现银行多元化经营;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银行的客户群,对不能满足贷款要求的可以通过租赁完成融资。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将生产商、融资方和销售客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于客户关系的提升和发展而言意义非同小可。

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是银行综合经营趋势下的具体体现,银行本身的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随着综合经营趋势的加强,银行能够从事的业务范围也被拓宽,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四)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寻求建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提升其金融创新的能力。从产品创新角度而言,只有进行混业经营才可能真正的实现金融创新。因为金融创新实际上是一种混合产品,不是一个简单的在某一个信贷产品上进行创新,只有在交叉的截面上才可能进行金融创新,发挥整个市场的效应,有效地降低经营成本,并能最大范围地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推出新的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也将大大推动金融租赁行业的创新,促进竞争,促进金融租赁行业更快、更好的健康发展。

四、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须解决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综观国际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以及政策支持是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金融租赁业一般涉及三方当事人,还涉及金融与贸易双边关系,错综复杂,各方行为的约束和合法权益的保障,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在发达国家,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或大陆法系国家,包括民法、商法、税法在内的法律体系都很完善,对金融租赁所涉及的各种法律纠纷,或以现存的各种合同法规,或以判例来解决,法律保障对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相对而言,金融租赁业还是新事物。因此,要大力发展金融租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从政策上理顺监管关系。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面临多项金融方面法规的约束,当

然,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和综合经营的快速推进,这方面的约束会逐渐变少。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所面临的政策和法规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整个金融租赁行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具体而言,第一,要制订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对金融租赁业进行政策支持,譬如,在资金来源、税收等方面可以给予金融租赁公司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提高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也能提高承租人使用租赁形式的积极性。第二,尽快完善相应的法规体系,我国虽然在合同法规定了金融租赁合同的性质、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租赁物的处理、违约责任等内容,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障碍和限制,严重影响了金融租赁行业的整体发展。第三,明确金融租赁的行业监管部门,多头管理的弊端不言而喻,它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因此,从政策上理顺监管关系,为融资租赁业的规范运作、有效经营和较快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对于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二)租赁业务发展以及经营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必须较好地解决租赁业务发展与经营风险管理的问题,如银行对客户行业偏好性选择、租期安排长短的影响因素、在银行业务中的比例、风险控制方法、风险发生时对租物处理方式等等,都是亟待商业银行解决的难题。

第一,商业银行要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租赁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因其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服务网络。商业银行在项目评估、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为其在开展具体金融租赁业务时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譬如承租方资信审查、租赁项目评估、租赁项目投产效益的评价、租赁项目租后管理等等环节,都是商业银行的长处所在。商业银行对于金融租赁业务发展的服务理念,是立足于重大装备制造业,还是牢固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综观国内外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金融租赁方式一定要实现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首先要立足于国内制造业,采取一些灵活的融资方式,为承租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其次要积极开展出口租赁业务,开拓出口租赁业务市场;再次是金融租赁业要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实现共同健康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要像重视自身经营风险一样去重视金融租赁业的经营风险。金融租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金额大、租赁周期长、涉及面广、所需协调的环节多,包括外贸、金融、法律、交通运输、资源供应、企业管理,从租赁合同的签订到执行存在着许多相互牵制的不可控因素。就目前来说我国租赁经营市场远未成熟,有关风险防范的市场规则也不完善,这就更加要求商业银行做好所属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管理。金融租赁业的实践表明,风险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金融租赁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特征复杂决定了金融租赁风险的多样化。当前,我国的融资环境正在改善,为金融租赁公司加强风险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商业银行要做好所属金融租赁公司的风险控制,实现金融租赁平稳、健康的发展。

(三)行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水平亟待提高

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租赁业务,需要一大批既懂经济、管理、法律、金融和外贸,又懂租赁物品性能、技术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人才。由于我国金融租赁业起步较晚,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整体从业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商业银行虽然在金融人才储备方面有一定基础,但要实现金融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租赁行业人才匮乏无疑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