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01 23:59:27

建筑节能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验收规范;复验项目;检测项目

1.引言

由于我们国家建筑节能工程起步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不严,执行不力,在实施过程中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与验收规范不匹配,与建设部要求节能图审单列的规定不一致,随意变更,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降低节能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应引起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制止。为此,我们撰写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与大家研讨交流,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

2.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3《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2.4《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自2008年1月29日起施行;

2.5《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6《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自2006年7月31日起施行;

2.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自1996年7月1日起施行;

2.8《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2.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0189-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2.1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自2005年3月1日起实施;

2.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至此,我国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提高认识和管理水平,加强监控力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非常重要。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3.建筑节能工程基本内容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划分的10个分项工程及其主要验收内容:

3.1墙体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保温材料,饰面层等。

3.2幕墙节能工程:主体结构基层、隔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气层、幕墙玻璃,单元式幕墙板块、通风换气系统、遮阳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等。

3.3门窗节能工程:门、窗、玻璃、遮阳设施等。

3.4屋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隔热层、保护层、防水层、面层等。

3.5地面节能工程:基层、保温层、保护层、面层等。

3.6采暖节能工程:系统制式、散热器、阀门与仪表、热力入口装置、保温材料、调试等。

3.7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系统制式、通风与空调设备、阀门与仪表、绝热材料、调试等。

3.8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系统制式、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管网、阀门与仪表、绝热保温材料、调试等。

3.9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低压配电电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控制功能、调试等。

3.10检测与控制节能工程:冷热源系统的检测控制系统,空调水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监测控制系统,监测与计量装置,供配电的监测控制系统,照明自动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系统等。

4.建筑节能工程基本要求和重点

4.1一部涉及多专业的验收规范

《规范》是根据国家现行法规和相关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中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工程的实际情况,突出了验收中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包括:墙体、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监测与控制等建筑节能工程。是我国第一部涉及多专业的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2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

《规范》第1.0.5、3.1.2、3.3.1、4.2.2、4.2.7、4.2.15、5.2.2、6.2.2、7.2.2、8.2.2、9.2.3、9.2.10、10.2.3、10.2.14、11.2.3、11.2.5、11.2.11、12.2.2、13.2.5、15.0.5条,共20条强制性条文,比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多,必须严格执行。

4.3单位工程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验收合格后进行

根据国家规定,建设工程必须节能,节能达不到要求的建筑工程不得验收交付使用。因此,规定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并用黑体字标志为强制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也就是建筑节能验收是单位工程验收的先决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

4.4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加限制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中可能需要改变节能设计。为了避免这些改变影响节能效果,所以对涉及节能的设计变更应严格加以限制。一是任何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均需事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二是有关节能的设计变更不应降低节能效果;三是涉及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除应由设计单位认可外,还应报原负责节能设计审查机构审查方可确定;四是确定变更后,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这一设定增加了节能设计变更的难度,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维护已经审查确定的节能设计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节能设计变更。

4.5采用“四新”技术应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简称四新技术。四新技术由于新,尚没有标准可作为依据。因此,对于四新技术的应用,应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国家鼓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中采用四新技术,但为了防止不成熟的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到工程上,国家同时又规定了对四新技术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技术评审或实行备案等措施。具体做法是: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鉴定及备案方可采用。

4.6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节能工程施工内容

鉴于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内容。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作业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必要的实际操作培训,以保证节能施工效果。

4.7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通常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其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可视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核准,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材料和设备的“可视质量”,是指那些可以通过目视和简单的尺量、称重、敲击等方法进行检查的质量。二是对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查。这些质量证明文件主要包括出厂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验报告、形式检验报告等;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出入境商品检验报告。三是按《规范》各章及附录A提出的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以验证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8现场实体检验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实体检验,包括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两大部分。一是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方法,采用附录C钻芯取样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外窗气密性的实体检测,是指对已完成安装的外窗在其使用位置进行的测试,是检验外窗的安装(含组装)质量,能够有效防止“送检窗合格,工程用窗不合格”的“挂羊头、卖狗肉”不法行为。二是对系统节能性能进行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见证检测报告。检测项目、抽样数量、允许偏差或规定值,按《规范》14.2.2表列的9个检测项目进行。

4.9建筑节能效果只能通过检测数据来评价

《规范》中相关章节及附录,对节能材料和设备进场复验项目规定有12项;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项目规定有2项;系统节能性能检测项目规定有9项。这些复验项目、检测项目的数据,在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中用来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要求,是否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规定,是否符合施工合同约定,是否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因此检测结论的正确与否十分重要。国家建设部第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签订书面合同。故目前承担建筑节能工程检测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见证检测资质,并通过节能试验项目的计量认证。

4.10把图像资料列入《规范》。本规范第4、5、6、7、8、9、10、11、12、13、15章,均要求对节能有关的隐蔽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图像资料列入了验收规范,以验证其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5.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5.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情况。

5.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情况。

5.3涉及建筑节能效果的设计变更重新报审和建设、监理单位确认情况。

5.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专项方案及建筑节能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编制、审批情况。

5.5建筑节能专业施工人员岗前培训及技术交底情况。

5.6对建筑节能示范样板的确认。

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6.1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①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规格、型号、性能与设计文件要求是否相符。②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形式检验报告、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用型式检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见证取样送检复试报告的核查情况。③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验收签认情况。

6.2墙体节能工程:①基层表面空鼓、开裂、松动、风化,平整度及妨碍粘结的附着物的处理。②保温层重点对保温、牢固、开裂、渗漏、耐久性、防火等性能进行检查。③雨水管卡具、女儿墙、分隔缝、挑梁、连梁、壁柱、空调板、空调管洞、门窗洞口等易产生热桥部位保温措施。④施工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脚手架眼、孔洞等)处理。⑤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容易碰撞的阳角及门窗洞口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保温层防止开裂和破损的加强措施。⑥隔汽层构造处理、穿透隔汽层处密封措施、隔汽层冷凝水排水构造处理。⑦非采暖公共间(如普通住宅楼梯间、高层住宅疏散楼梯间、电梯前室、公共通道、公共大堂大厅、地下室等)按图施工情况。

6.3幕墙节能工程:①幕墙工程热桥部位的隔断热桥措施。②幕墙与周边墙体间的缝隙处理。③建筑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变形缝的保温密封处理。④遮阳设施的安装。

6.4门窗节能工程:①外门窗框或副框与洞口、外门窗框之间的间隙处理。②金属外门窗隔断热桥措施及金属副框隔断热桥措施。③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情况。④严寒、寒冷地区的外门安装及特种门安装的节能措施。⑤外门窗遮阳设施的安装。⑥天窗安装位置、坡度、密封节能措施。⑦天窗扇密封条的安装、镶嵌、接头处理。⑧门窗镀(帖)膜玻璃的安装方向及中空玻璃均压管密封及中空玻璃漏点复检情况。

6.5屋面节能工程:①屋面保温、隔热层铺设质量、厚度控制。②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平整度、坡向、细部及屋面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③屋面隔汽层位置、铺设方式及密封措施。

6.6地面节能工程:①基层处理的质量。②地面保温层、隔离层、防潮层、保护层等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以及保温层的厚度。③地面节能工程的保温板与基层之间、各构造层的粘结及缝隙处理。④穿越地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⑤严寒、寒冷地区的建筑首层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采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毗邻不采暖空间的地面及底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地面等隔断热桥保温措施。

6.7采暖节能工程:

①采暖系统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采暖系统的制式及安装;⑵散热设备、阀门与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安装;⑶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分室(区)热量计量设施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⑸散热器恒温阀的安装。

②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热力入口装置的选型;⑵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和调试的情况;⑶水力平衡装置的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及各种阀门的安装。

③采暖管道的保温层、防水层施工。

④采暖系统安装完成后的系统试运转和调试。

6.8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①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中的送、排风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的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各系统的制式及其安装;⑵各种设备、自控阀门与仪表安装;⑶水系统各分支管路水力平衡装置安装及调试的情况;⑷空调系统分栋、分户、分室(区)冷、热计量设备安装。

②风管的制作与安装应检查以下内容:⑴风管严密性及风管系统的严密性检测;⑵风管与部件、风管与土建风道及风管间的连接;⑶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架的接触处、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加固等处的冷桥处理。

③各种空调机组的安装、与风管连接的情况及现场组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连接检测。

④风机盘管机组的选型及安装和调试的情况。

⑤空调与通风系统中风机的选型及安装。

⑥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和集中排风系统中的排风热回收装置选型及安装。

⑦空调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风机盘管机组回水管上的电动两通(调节)阀、空调冷热水系统中的水力平衡装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等自控阀门与仪表的选型及安装。

⑧风管和空调水系统管道隔热层、防潮层选材。

⑨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及配件与支、吊架之间绝热衬垫安装和冷桥隔断的措施。

⑩通风与空调系统安装完毕后的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调试及通风空调系统无生产负荷下的联合试运转和调试检测。

6.9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①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设备和辅助设备及其管网系统的安装。②空调冷热源水系统管道及配件绝热层和防潮层的施工情况。③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管网系统安装完毕后的系统试运转及调试情况。

6.10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①锅炉房动力用电、冷却塔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计量设备安装②住宅公共部分和公共建筑的照明的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节能控制装置安装。③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节能装置安装。④低压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检测。

6.11监测与控制节能工程:①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联动情况。②监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与空调、采暖、配电和照明等系统联动运行、监测情况。

7.竣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7.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施工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分部质量验收报告,建筑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测,采暖、通风与空调、照明系统检测资料等合格证明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整改报告等;②检查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重点部位隐蔽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③检查相关节能分部工程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标准及合格依据,以及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划分;④设计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检查报告;⑤监理单位出具的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7.2验收组成员组成及节能验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7.3对节能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测、对观感质量进行检查。

7.4对节能工程竣工资料进行核查。

7.5确认程序合法、质量合格后,参建各方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表》上签字;

第2篇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四)建筑节能市场

美国建筑节能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中,合同能源管理在美国建筑节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这是一种以节省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平均每年24%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能源公司主要由楼宇设备和控制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等)、电力、燃气公司等和独立的中小型能源管理公司组成,其中前两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且,就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对象看来,公共客户群体是主体,中小学校、政府、公立医院等占据了50%左右的市场,其他公共客户占据了24%,而私有客户群体比例仅为26%。因此,政府采购的项目是合同能源管理的主体市场。

(五)社区建筑节能的社区节能

美国的建筑节能没有局限在建筑本身,而是扩展延伸到使用人群和社区,因此,节能活动不仅体现在技术节能方面,更围绕业主的使用习惯展开了诸多深层次的竞赛。比如,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市就组织社区业主进行能源节约比赛,通过报名或随机挑选,在100个相同居住面积,相同取暖热水燃料系统的家庭进行能源节约竞赛,在网上公布胜利者的名字与相片,比赛内容包括扔弃废物,取暖热水燃料,电力和食品。此外,物业公司在节能知识普及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在美国东部的一些社区进行少扔垃圾的比赛,物业公司会具体地告诉小区业主怎样减少垃圾,比如,不要买有包装的食用品而是尽可能买散装的食用品、购物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等,该地区的生活垃圾减少了30%。

二、美国建筑节能管理发展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的启示

美国与中国相比,具有不同的政治管理体制和国情,消费者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也有较大差异,但是,纵观美国建筑节能管理的具体情况,从管理主体、政策标准、行业协会、技术支持,到市场发展和社区延伸管理,对我国绿色物业管理行业的推广仍然有诸多启示。

(一)政府综合政策强力支持,中央与地方共同发力

美国联邦政府重视节能管理,制定了多项政策,其中,以经济激励作为调整和刺激的核心手段,采取补贴、税收减免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主体实施绿色物业管理的积极性。而且,积极制订了相关节能标准,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并分别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相比之下,我国政策过于倾向于宏观和中观,经济刺激政策较少,缺乏明确可实操的标准。我国各地政府在节能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方面差异较大,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仅有深圳于2011年6月颁行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试行)》,2013年4月1日印发了《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项目评价细则(试行)》,目前也在试运行中,全国其他地市的绿色物业管理有待全面展开。

(二)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建筑节能管理

绿色物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和设计单位、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及房地产开发等多个环节,只有通过政府的推动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从美国的经验看来,美国政府非常注重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节能,既注重开发规划设计,又关注后期管理,还鼓励既有建筑的改造。反观我国,却过于注重前期规划而忽视了后期的管理。相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开始至2013年3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认定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有611项,其中568项获得设计标识,43项获得运营标识”。这就给我国推动绿色物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从美国节能管理的经济刺激政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认证内容看,节能的对象不仅包括商业、公共物业,还包括住宅、工业等等。而在我国,绿色物业管理主要应用于商业和公共物业,在住宅和工业方面的应用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尤其缺乏系统的节能标准。尽管国家颁布的绿色建筑标准有关于住宅和公共建筑运营的指标,但是相关指标不够完善,缺乏细致分类,难以反映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特点和目标,有待于制订更为细化、针对性强的全生命周期、全类型的绿色物业管理标准,促进后期物业管理与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的融合。

(三)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积极推动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拥有多个专业的建筑节能协会,而且,各个协会都积极制订相关行业节能标准并且通过会员活动、展会、培训加以推广,这些协会成为美国节能管理知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是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协会,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分会,并在推动绿色物业管理方面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并将重要文章刊登在其会刊上,但是,相比于美国相关协会和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中物协有必要作出更多努力,比如成立专门的发展绿色物业管理的专业委员会,研究制订适合我国行业需要的绿色物业管理的服务规范、标准,与电力、暖通、机械、光能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中心合作,推广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指导各地协会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绿色物业管理活动提供行为引导;建立和完善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办法和评价技术细则,尤其是在增进行业交流和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四)政府采购促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服务采购占据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较大市场,即从政府层面保证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我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刚刚起步,政府采购实施能源管理的项目还只在深圳、北京等少数一线城市开展。主体市场在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手段,并未真正在全社会取得节能降耗的共识,相关政策激励不足。在现实中,住宅小区的合同能源管理还面临业主大会授权难、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商业中心的开发和运营商也往往因为担心影响运营效果而拒绝实施。导致既有建筑改造的管理体制不太完善。

(五)社区家庭节能的深度参与和技能普及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造价管理;思想;方法措施;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资源危机的日益严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建筑节能的发展与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推进建筑事业朝着社会经济主流方向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能源安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趋势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起步比较晚,并且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发展速度也相对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大型的商业办公楼房建筑和综合开发建筑项目中,这些建筑项目的设计建设中,多是以玻璃外墙以及中央空调设计为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仅大,并且能源开支费用也比较高,建筑节能设计意识薄弱,建筑节能技术设计应用比较少,不仅对于建筑节能与建筑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并且建筑设计建设综合效益也相对较低。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从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思想以及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措施等,进行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的分析论述。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需求分析

建筑节能是我国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发展重点,在我国环境资源危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水平的影响作用下,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节能发展中,不仅建筑节能技术水平比较低,并且建筑节能发展速度也十分缓慢,在全国现有的建筑项目中,有近95%以上的建筑中没有节能设计,多属于高耗能建筑类型,以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为例,这两类建筑中的空调系统的电能消耗量,在全国建筑的年电能消耗总量中占到30%至40%之间,电能消耗需求非常高。

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支撑。首先,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需要进行建筑节能基本政策的制定,以夯实建筑节能发展的基础,加大对于建筑节能发展的政策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建筑节能发展环境。其次,注意进行建筑节能的相关激励政策研究,以经济驱动形成建筑节能的长久发展动力,注意对于建筑节能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等的研究与推广应用,进行积极激励。再次,应注意强化对于建筑节能的系统化管理,对于建筑节能的立项以及建造、使用等不同阶段进行实施管理与保障,以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最后,还应注意将强对于建筑节能的科技创新,以促进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速度的提升。在建筑节能发展中,建筑节能技术以及节能产品的创新发展,对于建筑节能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作用,通过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带动建筑节能的发展,是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2、建筑节能与造价管理的作用意义分析

在建筑造价管理中,对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始终贯穿于节能建筑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而对于建筑的造价管理也是建筑节能的一种体现,建筑节能需要全面的造价管理作为支撑,总之,建筑造价设计对于建筑节能具有保障性与引导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设计应用,都需要建筑造价从中进行协调合作,同时又通过建筑的造价设计,实现建筑的全面节能效果,引导建筑造价设计朝着节能的目标方向发展实现。

建筑节能与建筑造价管理之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的节能新材料以及新设备、节能新技术等,都是通过建筑造价管理来实现建筑设计建设的;其次,在建筑节能建设中,建筑造价管理贯穿于节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且往往建筑节能设计中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应用,对于建筑造价管理的考验更加大。

3、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

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对于节能建筑是以“全过程成本”作为重要指导思想进行管理控制实现的。以“全过程成本”思想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就是指在进行建筑造价设计与管理中,将建筑工程的一次性建筑成本与建筑正常使用寿命期内的维护、消耗与运行成本等两部分建筑成本费用总和,进行统一的造价设计与管理控制。目前,在我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中,通过对于节能建筑项目的严格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应用,实现了相对较好的节能建筑造价管理效果,并且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以及到建筑项目的投入使用阶段的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实施,使得建筑造价管理的整体效果都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认识不够,仍然存在有一些节能建筑造价成本管理不节能的现象,对于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效果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节能建筑造价控制管理中,应注意加强和提升对于建筑造价成本管理的认识,重视对于建筑成本造价的控制管理,通过建立与健全建筑造价成本的节能管理监管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体系,来实现对于建筑成本与造价的节能管理。

4、建筑节能中的造价管理分析

进行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实施,就要求在进行建筑造价管理中,不仅要树立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思想,同时,应注意通过建立节能建筑的相关造价管理体系,在提高建筑造价管理水平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控制管理,促进建筑节能的新发展。首先,节能建筑的造价管理思想就是“全过程成本”与“全生命期的建筑造价管理思想,要求在进行建筑的造价管理中,以这种两种思想作为建筑造价管理的指导,进行建筑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实施。其次,进行节能建筑造价管理的相关体系建立,就是要建筑动态控制与主动管理的建筑造价监管体系,对于建筑造价进行主动的、动态的管理控制,实现对于建筑造价的科学与合理管理控制,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进步。

5、结束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建筑设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有利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建筑设计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艳花,范新磊.建筑节能应用与建筑造价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20).

[2]陈泽滨.关于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

[3]郭金玲,谷铁汉.从哥本哈根会议谈中国建筑节能及其造价管理[J].中国房地产业.2011(10).

[4]邓远强.建筑节能理念指导下的企业工程造价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2(5).

第4篇

关键词:拆分算法;分项计量;能耗管理系统;节能诊断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国内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迅猛发展,飞速发展的建筑业还有持续扩大的建筑领域让建筑能耗不断提升,且此问题日益显著。国内的大型公共建筑每年的耗电量大概占了国家城镇总耗电量的二十二个百分点,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想累建筑的两倍左右。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的进程也出现了十分严峻的问题,其表现为:大型公建比例持续增加,且档次及规模也逐渐增加;还有就是公共建筑陆续的进行改造,由一般的公建转变成大型公建,造成能量的持续提升。

1 能耗管理体系概念

1.1能耗管理体系

能耗管理体系利用分项用能实时测检管理模式,以能耗参数为根本对公共建筑的目前用能情况实施分析。能够进一步对照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等实施能耗测检,给出相应的节能诊断,规划处切合实际的节能措施。其中包括了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以及公示行为节能,减少公共建筑的能源使用,提升运行管理深度,降低运行管理经费。

1.2能耗管理所涉及到的方面

建筑里使用的资源涵盖了水、电、热力以及天然气等。要先对接入建筑的一些分类能源实施总量统计。其中总电量的计量点通常选择安置在进线处;总水量的计量点通常安置在大楼的供水总管位置。若大楼接入位置供冷及区域给暖,还要在供冷及供热的路径上安置冷热量计。若大楼有柴油机以及太阳能等发电设施,还要增加电表记录供电量与发电设施自身的耗电数值。若条件可以要安装天然气计量表,用以统计建筑天然气的消耗程度。

1.3 基于分项计量技术的能耗管理体系

任何一座建筑的规模、功能以及系统等均有差异,而在进行节能监管的时候,又希望整体,且有可对比性。现在,处理这一难题的措施是利用定义一些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参数标准模型,完成对大型公共建筑相关繁琐用能体系的全面刻画。另外,此能耗参数模型是有递进的,以完成各个建筑一些用能体系在不同层面上的可比较性。 在此能耗参数模型最底层的分项耗能,有着细化的概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用能设施分别归类到底层分项能耗的范围中。这样就可以让不同建筑里的功能及体系相同的用能设施在底层分类能耗拥有较强的比较性。在此能耗参数模型上层的分类能耗,基本是由底层的各类能耗融合而构成的,利用这样的层次递进关系,可以完成各类建筑里功能相同不过形式迥异的用能设施上层分类能耗的可比较性。

2.电力能耗管理系统和常规电力监控系统的差异

一般来说能耗管理系统与BA系统以及配电监控系统相比较,其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参数处理与管理方面的优点更为明显。能耗管理系统不会从根本限制机电设施的运行,其更像是一个核心,结合记录且计算各机电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能源消耗量。其能够评价BA系统的运行状态,且为其完善方案及评定。另外,能耗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不是特别注重瞬时的运行数值的改变,其更加重视参数的累积、能耗改变的状态、使用效率以及统计参数评定。

3.能耗管理系统的能耗流向预测及节能诊断

3.1能耗流向预测

常规运行管理调节节能也是我们提到的管理节能,其利用找寻消除能耗弊端以及管理疏漏、改变运行数值、降低或减少无关用能,第一时间发现且消除会导致效率骤减的设施故障,在不提升投资的原则下完成节能的一种管理措施。管理节能的一般周期通常以日以及周去计算,一次作用的节能状况并不明显,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持续的努力才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而在这个环节中能耗管理系统会起到十分主要的影响。

3.2.不合理能耗的诊断

一般我们在计量表选择的时候,第一点就是要可以满足通讯功能的需要,电表等计量设施都要拥有数字通讯端口。还有就是,针对需要完成配电监控的能耗系统,电能表要有如电压、电流以及功率参数等配电数值的测量可靠性。

3.3.节能效果分析

利用能耗管理系统,我们能够计算出建筑各标准分项的能耗参数,每七天或每三十天进行实施统计,得到相应的动态耗能数值,这样能够方便快速的评价一线管理工作者的常规运行管理质量。伴随数据的累积与完善,能够获得相应的能子系统的定额参数。

4.结束语

能耗管理系统为节约能源进程的实施给出了合理的参照,虽然现在国内一些地区已经认识到能耗测检系统对大型耗能建筑耗能管理上的必要性,不过能耗管理系统还是没有一个全面硬性指标,一些地区也严重缺乏能耗参数量。所以,能耗管理系统在国内的广泛运用及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俞英鹤 ,赵加宁 ,梁珍 ,魏斌 ,郭骏.民用建筑能耗的统计方案及数据库软件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10,14(07):431-433.期

[2].白建波,张宇,芮玮玮,杨江金,张菁燕,吴海军.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11(06):244-245.

[3].刘侃,盛明爽,张小红,李军,刘海峰,潘肇基.隔热涂料分类及发展趋势[A].高性能防腐蚀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第16届全国表面保护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14(07):347-348.

[4].王德林,冯廷龙,唐宏伟,陶金,李刚.建筑物能效跟踪、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21(16):497-499.

第5篇

当前,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能耗的近30%。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安装和使用过程中,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以下统称建筑节能标准),对建筑物围护结构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等隔热保温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社会能耗的活动,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以及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市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切实推进我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使我市新建民用建筑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达到节能50%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自年1月1日起,我市新批建设的居住类及公共类建筑必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尚未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原有城市民用建筑,在改建、扩建时涉及围护结构的,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采取建筑节能措施。

建设(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下称审图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鼓励采用建筑节能推荐性标准。其中,居住建筑应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和《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工作机制

由市建设局牵头,会同发改、经贸、规划、国土、房管等部门共同组成市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负责协调全市建筑节能推进工作。建筑节能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建设局负责。

对节能设计审查合格并在市建设局和墙改办备案、节能设施全部使用经认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项目,由市墙改办按规定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先征后返)。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工程或节能设施中使用明令禁止的、淘汰的材料和设备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予返还或减免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参加各类优质工程及优秀工程设计的评选。

三、责任分工

(一)建设单位(业主)必须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要求委托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严禁唆使设计、施工单位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须将所售商品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指标等信息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建设单位(业主)是执行民用建筑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建筑节能质量全面负责。

(二)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进行热工计算,明确建筑物的主要节能措施、能耗指标。设计选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热工性能、能效比等技术指标。

(三)审图机构必须进行节能设计专项审查,并在审查意见书中将不符合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内容单独列出。审查内容包括:建筑热工计算书、节能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节能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等。经审查,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结论为不合格。经审查,合格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业主)应在收到审图机构发出的合格通知书后20日内,向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

(四)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以及节能施工技术标准、规范和工艺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特别要加强新型墙体材料和外保温材料施工的质量控制,确保节能措施落到实处。

(五)监理单位必须按照节能技术标准和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的节能设计文件,对节能建筑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对符合验收要求的隐蔽工程、工序以及符合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文件要求的材料、设备予以鉴认。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单位必须及时责令其改正。

四、监督管理

(一)市投资主管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时,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按照国家原计委、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核准)建设。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必须有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

(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规划,确定民用建筑布局、形状和朝向时,必须考虑建筑节能要求。对拍卖的土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编入土地拍卖的规划设计条件。

(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必须对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措施和节能效果组织论证和评估,对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必须经审图机构审查合格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颁发施工许可证。

(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将节能项目随全部工程一并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监督。建设单位在组织民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前,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节能项目单项验收进行监督。节能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全部工程的竣工验收。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当在提交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对经审图机构审查确定的节能施工要求在施工中的完成情况提出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节能设施验收合格的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时,必须分别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墙改办备案。

(五)民用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在对已采取建筑节能措施的建筑物进行装修或日常维护时,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节能设施。

第6篇

关键词 绿色建筑房地产企业计划行为理论

建筑行业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等问题:建筑需用大量土地,在建造、使用至拆除的全寿命周期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生产的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社会垃圾总量的40%(Horvath,2004;俞伟伟,2008;GBCA,2009)。建筑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一、我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现状

围绕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目标,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评估体系。其中,1996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评价”(LEED)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2006年3月,我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并于2006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中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但截至2010年底,我国经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或美国LEED认证的新建建筑仅约为500座(仇保兴,2010;Tan,20 10),占我国新建建筑比重很小。而且我国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授予公共建筑,这与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统计资料中显示的经过LEED认证绿色建筑中商业建筑占80.67%的情况大不相同。由此看出我国绿色商业建筑和绿色住宅还没有真正发展。并且,目前大部分房地产企业仍然对绿色建筑项目持保留意见,不愿意主动建造绿色建筑项目。因此探究影响房地产企业建造并管理绿色建筑的因素已经成为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中的一大课题。

二、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0fplanned Behavior,TPB)是Ajzen(1985)在理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研究态度和行为关系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段文婷、江光荣,2008)。该理论认为行为由个体的行为意向(执行某种行为的动机)所决定,行为意向由个人行为态度(个人对执行某特定行为喜爱和不喜爱的程度,受行为信念和行为结果评估的影响)、主观规范(个体是否决定执行某特定行为时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受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的影响)和知觉行为控制(是指个体感知到执行某特定行为容易或困难的程度,受控制信念和知觉强度的影响)三个变量所决定,在知觉行为控制确定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影响到行为(如图1所示)。而且准确的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了实际控制条件的状况,因此它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测量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如图1虚线所示),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知觉行为控制的真实程度。

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绿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学领域研究行为意图方面广为接受的理论,构建了一个研究态度和行为关系的理论框架。自该理论被提出以来,各领域的运用证实了该理论可以对实际环境中具体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Han,2010;Han等,2010)。如今也有学者将计划行为理论引入到了绿色消费的研究领域中,证明该理论对个人绿色消费行为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和预测力(Tonglet等,2004;何风波,2010)。

除了个人的绿色行为以外,在企业的绿色行为方面也有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李则余等(2010)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主体行为的良好解释力,结合国内企业管理现状,将该理论引入影响企业的节能减排意愿因素的分析中,提出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就相关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房地产企业的实践看,开发绿色建筑项目这一行为直接受到绿色行为意向的影响,而其意向又受到了主体对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态度、倾向,外界环境给予企业的压力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目前分析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文献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来分析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各种因素,希望对促进绿色商业建筑和绿色住宅的发展以及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态度

一般而言,人们的行为倾向态度受到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或预期的结果好坏的影响。预期到行为可能带来正向影响或较好的收益,行为主体的行为态度将是主动积极的,反之亦然。

1.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预期

在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倡导绿色生产等绿色行为的实施过程中,能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很多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的一切行为和决策都围绕着收益的增加而进行。事实上,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已经成为大部分学者的共识:绿色建筑在建设期的投资仅比传统建筑增加1%到2%,不超过4%(Kats等,2008),而在销售期因租住率及租金增长、运营期因节能节水、回收期因建筑垃圾减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则远大于建设投资的增加(Kats等,2003;Bradshaw等,2005;Johnson,2005;Braham,2006;仇保兴,2010)。房地产企业首先应认识到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产生的巨大效益,加大绿色建筑项目的投入,并根据其后期经济效益调整营销策略,才能把握商机,成为绿色建筑产业的领军企业。

2.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风险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收益是企业愿意增大绿色材料和工艺技术投入的正向推动力。节能建筑所产生的益处常常是社会共享的,而建设成本则是由开发商来承担;另外建设标准的提高可能会导致工期延长,并且销售价格或租金的提高可能会使项目的短期回报率较低,这三方面给

企业带来的较高风险成为了绿色建筑项目的阻碍因素。

3.房地产企业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源于西方,近年来在世界性组织的倡导与呼吁下,企业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企业承担一定公共性的社会责任是对追求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传统企业目标的拓展与修正,也是在可持续发展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构建和谐关系,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必要途径(王红,2008)。同时,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并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作用(Klassen,1996;Roy等,2001;Sarmentoa,2007)。建筑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房地产企业是绿色商业建筑和绿色住宅的主要推动者。现今的公众对房地产企业的社会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处于较好的地位,只有通过树立可持续观,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其“绿色”企业形象的塑造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主观规范

绿色行为实施的主观规范可以理解为影响企业做出是否开发绿色建筑项目决定的各种外界压力,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法规和文化环境影响两个方面的因素。

1.政府政策和法规

政府或环保机构采取的命令-控制-管制等手段,如指定环境标准、环境数量、环境技术等政策和法规,可以视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管制压力,这种管制压力在许多国家成为了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重要动力。如从2007年4月起,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属建设局(BCA)要求所有新建造或进行大规模装修工程的公共建筑物必须获得“环保鉴定”(Green Mark),并计划在建筑管制法令中加入新条例,即规定建筑业从业者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修建房屋,这时房地产企业为达到法律要求或者避免不服从可能被察觉而遭到的严厉惩罚就不得不将“绿色”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指导原则、标准体系和评估手册。在1996年建设部就颁布实施了新建建筑必须节能50%的强制性设计标准,其执行率在设计阶段从2005年的53%5增长到2009年的99%,在施工阶段从21%上升到90%,而没有执行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的企业,则将给予包括吊销资质在内的处罚(仇保兴,2010)。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唯一经过官方认可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也已正式启动,该评价标识工作依据上文提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使中国告别了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政府法规的管制、政策的激励以及惩罚措施的严厉性这三方面的因素,是房地产企业在决定是否开发绿色建筑项目时主要的主观规范。

2.社会文化环境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文化是在一个环境中的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不是一种个体的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它会对个体的认知、决断、行动产生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这种程序是互有差别的,表现为人们不同的思维形式,使得决策人常常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去认知、决断、行动。已有研究表明文化对于理解绿色建筑产业中的新技术和新政策推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Pahl-Wostl等,2008)。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较早的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已经有几十年的成功发展史,环保意识以及绿色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的指导下,也将逐步形成人人崇尚绿色、弘扬生态文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文化”,从而对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等形成稳定的绿色建筑市场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建筑节能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而且这个市场规模还会增长。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决策是否开发绿色建筑项目时也会受到文化因素的约束,绿色文化会影响地产企业决策者、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其他重要关系人(政府、融资商、业主)对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态度和意向。因此来自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促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行为的重要作用力之一。

(三)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知觉行为控制

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知觉行为控制指房地产企业对本企业开发绿色项目容易程度的认知,这受到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资源丰度、机会多寡以及优惠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企业认知到已具备了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各种条件,才可能最终做出开发绿色项目的决策。

1.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能力和条件

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能力和条件是绿色行为实施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决定了房地产企业在多大程度上具备了开发绿色建筑项目的实力。若一个房地产企业具备较强的核心能力,企业的绿色文化、质量意识、设计水平、新技术的开发能力、品牌运作、营销等一系列能力有机整合在一起,并且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长期的合作伙伴,则企业对绿色建筑项目取得成功会有较大的信心。

2.房地产企业的组织形式、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还比较缺乏吸收和推广国外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计理念的平台。若某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3期个房地产企业能结合社会发展大环境,分析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形式,及时、系统和广泛地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并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新标准,能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评价绿色建筑项目,整合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的资源,在管理和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且对自身的组织管理体系及学习能力自信,那么该企业对开发绿色建筑项目会有较为积极的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正向推力。

3.国家及地方政府激励政策的实施

绿色行为的实施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除了给业主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用和住房舒适性的提高,还将大大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产生一定的社会环境效益。但是房地产企业的决策者很少会采纳并使用寿命周期的成本分析方法去考虑那些节能效果,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户身体健康和社会福利等收益。对这种初始花费的偏见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发展房地产企业开发绿色建筑项目,需要政府等外部力量的协作和激励。

我国仍存在部分绿色建筑项目为评级、评星而建的现象。在建设绿色建筑的过程中,部分开发企业则不惜代价堆砌高技术,忽视建筑的成本和功能,违背了推行绿色建筑的初衷。建议针对房地产企业制定关于绿色建筑的限制性政策和激励性政策。通过限制性政策来明确开发商在建筑节能方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出台激励机制,在货币、土地和财税等政策上对企业予以倾斜,鼓励其开发绿色建筑。

四、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管理;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式下,建筑行业在在高速的发展。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基础设备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节能方面,目前随着建筑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建筑都安装太阳能等节能环保设备,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有限空间,将大自然中的资源利用起来。绿色建筑理念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建筑节能管理措施和建筑节能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管理是现代绿色建筑理论推行提出的新要求,人类社会资源越来越稀缺,建筑物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体,建筑用地和人们居住都需要节能,只有节能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筑节能管理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同时,还要在实践工作中认真履行节能管理责任。建筑节能管理是我国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对建筑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更好更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其次,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是发展节能型住房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相关要求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节能建筑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二、建筑节能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建筑节能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房屋需求以及城市化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建筑节能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的统一管理。针对这种现状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此,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法规构建有效的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效认证以及建筑节能性能测评与识别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建筑节能体系,形成监督与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的监督体系。

(二)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是根据“四节一保”的要求,对现行的地方建筑设计标准、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技术检测标准,建立相应的工程市场定额标准和技术施工标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实施地方物业管理标准,从而能确保建筑节能工作在各个环节的监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创新技术是实施建筑节能的关键,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促进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和大范围内的推广,将科技应用的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实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对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组织领导,通过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意识,双管齐下。首先,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并且聘请专人重点抓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小组,实施工作细则,加强工作人员监督,同时,实施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让工作人员在严格的制度和保障体系中,积极主动投身到建筑节能管控工作中。其次,单位要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水平,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最新的节能工艺和技术。因此,单位要加强施工、监理以及设计人员的培训,让工作熟练掌握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常识、标准规范和经核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加大节能建筑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和推进节能建筑理念,召开建筑节能现场宣讲会,实现全社会监督、管理建筑节能。

三、建筑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在我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且这些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且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

(一)能源利用技术

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中能源的利用,目前很多建筑物都安装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技术设备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减少人们生活中电能的直接消耗。同时,还有地热能、电能等,能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内热水、取暖以及空调和照明等各方面的问题,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等。这些技术水平都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在建筑物中得到很好地利用,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二)环境与保护技术

环境与保护技术是为了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居住条件。这种技术主要是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护环境,避免对建筑物周围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而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居住场地。其主要技术有:①建筑物立体绿化技术,如现代比较常见的屋面或者墙面的绿化保护;②绿色建材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目前我国有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如微孔发泡等方面的技术,这些高生产效率和高质量的工艺,为建筑物施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③节水综合技术,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无污水再利用等;④模拟建筑周边的风环境和日照过滤,进行高效的自然通风和科学的采光设计。

(三)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物在夏天室内温度会降低,冬天室内温度能保持恒温,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这种技术能减少供暖和制冷等设备的使用,利用合适舒适的室温能源符合,控制建筑物室内温度,功效与变频空调差不多。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主要有高效外墙外保温技术,这种节能建筑技术不仅能扩大建筑空间,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外墙节能技术,采用中空低辐射玻璃的平开塑钢窗来保温。此外,还可以根据房屋朝向以及光照等方面的条件,采用高效的内、外遮阳技术;采用倒置式保温种植屋面结合的屋面保温体系,即在屋面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不仅能起到一种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屋面保温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提高建筑节能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要加强节能管理工作人员建设,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为开展节能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节能管理制度和策略的执行力度。再者,还要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研究新技术和新科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环境与保护技术等,但是,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还应该不断钻研,为建筑节能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任晓芳,张云.节能建筑浅论[J].科技风,2010(24)

[2]廖朝晖.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民营科技,2011(05)

[3]霍华德.浅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0(08)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消费者理论;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261-02

当能源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后,建筑作为日常耗能的主要发生场所,面临着节约能源的诸多问题。而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推动,节能已经成为建筑产品的鲜明标志。建筑作为一个人工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中,面对消费者,其价值将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体现。在市场经济中,节能建筑也必须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体现其价值,实现其建筑节能的目标。

一、建筑节能与消费者理论

本文所称的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节能[1],即指在保证民用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其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活动。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建筑节能最终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的利用效率”。

消费者理论[2]是研究个体如何在客观资源有限的限制下,追求主管消费的最高评价的理论。从消费者理论来看,建筑节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消费者在建筑上的效应,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在建筑上的效应,全社会在建筑上的“福利”,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

二、建筑节能政策的消费者理论模型分析

政府常常采用某种政策鼓励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政府为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希望人们进行更多的建筑节能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以期通过这些政策,促进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

假设某建筑产品X在现有的建筑节能标准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建筑节能,政府希望人们增加该节能建筑产品X的消费。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通常有三种:(1)直接影响建筑产品X的价格,如使该节能建筑产品X降低价格;(2)发放补助金;(3)发放指定用途的该建筑产品X的专项补贴基金,即消费券。我们假定该3项政策的成本一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运用消费者理论对这3项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该节能建筑产品X处于低价格政策下,相当于该节能产品X相对其他建筑产品降低价格,故预算线由图1中的AB线移为AC线,且最优选择点由E1点移为E2点,消费X量由S1增至S2。此时,政府的补助支出为E2D。若在维持相同的X产品消费预算下,改为直接发放补助金E2D,在此政策下,预算线由AB线向上平移E2D而为FG线,对X消费量会增加,新的最优选择点为E3,U3>U2,消费者的偏好明显提高了;但S3

另,如果政府希望补助金直接补助于产品X的消费,而改为采用发放指定用途的节能产品X消费券的方式,即发放图1中E2D等额的消费券。因人们的实际收入也增加,所以预算线会向上平移E2D的距离,但因为指定补助金只能用于消费产品X,因此相当于必须将FA部分转换为相当的产品X数量,亦即AH的数量,因此以消费券指定用途相当于AH的产品X消费量,则新的预算线为AHG线。然而政策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券与直接发放补助金的结果一样,最优消费选择点仍为E3点。

综合比较以上3种政策,从增加人民福利的角度看,消费券和补助金的效应相同,并都优于低价格政策;然而,就增加产品X消费量来看,低价格政策更为有效。

那么,为什么政府往往喜欢采用消费券(即专项补贴基金)的方式呢?消费券的政策意义为何呢?

有时候,个人的最优消费选择可能为不购买任何产品X,比如其主观对X的评价低于市场对X的评价。如图2所示,无论是采用低价格政策(预算线为AB,最优选择是A点)还是直接发放补金(预算线为FG,最优选择是F点),均不会增加人们对X的消费,最优选择均为不购买节能建筑产品X,即维持X的消费量为零的角解。但若将同样的补助金FA转为AH的指定用途的消费券,则预算线变为AHG线,此时的最优选择为H点,消费者会选择S的产品X消费量。在发放消费券的情况下,人们的偏好低于补助金,即U2

因此当存在角解时,会出现不购买商品X的最优选择。但消费券政策可以保证产品X存在基本的消费量S,这就是消费券的真正政策意义。需要这种消费券政策的商品往往是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福利密切相关的商品,如教育、休假等。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强制性政策,如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等政策,在经济学上的理论依据。

三、现有建筑节能政策分析

自我国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以来,在建筑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促进政策。本文选取三个代表性政策,以上文所示理论模型为依据进行分析。

(一)节能产品惠民工程[3]

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5月21日启动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对10类高效节能产品以及已经实施的高效照明产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推广应用。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补贴方式为:采取间接补贴方式,对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给予补助,即由生产企业按承诺推广价格减去财政补助后的价格销售高效节能产品给消费者和用户,最终受益人是消费者和用户。

该工程是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直接影响节能产品在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使节能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效应,增加人民福利,并且可以直接有效地增加节能产品的消费量,加快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

(二)太阳能光电建筑财政补助[4]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应用的示范推广。

其中,第七条规定,“申请补助资金的单位应为太阳能光电应用项目业主单位或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该政策的效应相当于针对在建筑上应用太阳光电这一特定领域的“消费券”,这一政策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推广太阳能光电技术与产品,并且使“太阳能光电”获得国家政策上的认可与支持,获得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利益;二是,专项资金的补贴对象为应用太阳能光电的项目业主或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企业,提高直接消费该节能技术的“消费者”的效应与福利。

该政策从长期来看利于太阳能光电这一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社会进步与全民福利;但从短期来看,由于该政策没有直接面对终端消费市场的消费者,因此该政策并不能快速提高太阳能光电系统在建筑产品上的应用量。

(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5]

2007年12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了重新修订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该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完全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该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办法。

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未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规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这相当于通过缴纳基金的方式提高了非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价格,从而降低使用非新型墙体材料的效应,降低非新型墙体材料的消费量。

在管理办法中还规定了基金的使用办法,主要用于与新型墙体材料研发、推广、示范等,其效应相当于“消费券”,保证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四、结论

从消费者理论的角度看,补助金和消费券的政策可以有效增加人民的福利,但在增加商品消费上不如降低商品价格有效。补助金政策相当于直接增加人民收入,消费券在增加人民福利上不如直接发放补助金政策,不如提高人民收入更能增加人民福利。消费券的真正政策意义在于保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利密切相关的商品的基本消费。

在建筑节能市场中,因建筑产品自身的特性,使得节能产品面临比一般消费品更复杂的市场发展环境,因此政府的政策应该坚持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并且使政府政策的综合效应更符合经济规律。具体而言,政府的政策应注意遵守以下原则:

1.对政府的政策能够显著影响到的终端消费市场,应该使其政策的效应相当于直接提高群众收入或直接降低节能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实现推广建筑节能产品的目的。

2.由于建筑产权的原因,必须需要产权拥有人配合的建筑节能行为,可短期实现的专用券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3.对于难以直接在终端市场产生效应但短期内可实现的建筑节能行为,强制性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如可执行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4.短期内不能对终端消费市场产生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利于建筑节能的,应该建立长期的补贴基金以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Z].2008:7.

[2] 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 刘新宇.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正式启动.党建文汇(上半月)[G].2009,(6).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途径,措施

 

一、引言

每当冬季,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们经常会抱怨家里的暖气不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由于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差,使我们房屋内的热能损失了一半甚至更多。同样,炎热的夏季建筑里的冷气也因为建筑的总体热工性能差而大量散失。建筑能耗浪费相当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技术落后,供暖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采暖收费不合理,缺乏节能意识等。尤其突出的表现在过分强调降低建筑物的一次性投资和对某些建材制品的要求不严,结果节省了一次性投资,却造成了长久的能源浪费,得不偿失。如不赶紧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的浪费,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而在能源日益深刻地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体系的今天,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二、我国实施建筑节能的一般途径

我国目前建筑节能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门窗的保温隔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墙体的保温隔热:

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论文格式。

(3)屋面的保温隔热:

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4)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可以相对的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平均室内温度,从而节约能源。

三、对未来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与能源高消耗产业,当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建筑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能耗,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结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节能绝对不等同于能耗绝对数量的降低,绝对不应该以牺牲室内环境质量为代价。随着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建筑能耗绝对值将有所上升,建筑室内环境标准也将提高;节能的关键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室内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需要政府,全社会各个行业、企业及各位公民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国家政策为宏观调控、以科技发展为载体,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目标。论文格式。建筑节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挥政府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确定可持续建筑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组织和协调全国范围或各地区的可持续建筑运动;修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新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组织和协调可持续建筑的教育和培训;促进与国际可持续建筑运动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

(2)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培训

必须使建筑节能深入人心,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设法筹集经费,组织拍摄建筑节能电视宣传片,在电视和网上宣传播放。教育部加大对建筑节能的教书宣传经费的投资。建设部主管报纸、杂志、网站、出版社要加强建筑节能宣传介绍,要多宣传建筑节能典型,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和知识。

(3)推动建筑节能技术进步

尽快开发并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适用的多种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当地适用的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可从经过实践考验的成熟技术中先挑选出一些编印成建筑节能技术指南。还要继续研发先进适用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窗技术和采暖计量及控制技术以及太阳能、地热能技术。当前建筑节能市场中,以假冒伪劣产品和技术低价竞争的情况相当普遍,影响工程质量和寿命,应通过市场和行政手段,加以规范,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继续组织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结合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发。要重视建筑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

(4)组织建筑能耗调查,建立能耗数据库

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建筑能耗数据,进一步了解建筑运行情况、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基本依据。国内少数单位做过一些建筑能耗调查统计分析工作,但这不可能是全面系统的。从已有的调查资料来看,同一地区同类建筑单位面积能耗差距很大,说明能源浪费大,节能潜力也大。如果如果能够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实际能耗数据,将大大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发展。为建筑的节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5)加大推广使用节能材料的力度

积极引导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促进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应用。引导墙材生产企业通过科技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利废及建筑垃圾等再生墙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利用粉煤灰、钢渣、工业废石膏、石屑等各类工业废渣,生产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混凝土多孔砖、陶粒砌块和各类建筑技术,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约宝贵的耕地资源和木材资源。做好新型墙体材料及建筑节能产品的备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

四、结语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策划、实施及取得实效的长时间过程中涉及规划、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维修等诸多环节。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行业标准,对建筑节能做出了明确的政策规定。论文格式。可以预见,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以及人们对改善建筑热环境的迫切要求,建筑节能技术必将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

【2】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

【3】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4】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

第10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People change the content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building their own func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Simpl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国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涉及到电气、通风、给排水以及采暖等各个方面,且很多的施工工艺会有所交叉,具有通用性,加强对其施工管理十分关键。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是关键的环节,其包括对于电气、给排水、通风、消防设施以及楼宇间自控系统的安装,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说加强管理十分必要,但是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片面注重对施工项目的承揽,忽视对项目的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利润,各企业之间竞相承揽工程项目,而忽视了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造成在建筑工程个施工环节因缺乏管理而出现工程质量较差的现象,尤其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多,缺乏管理很容易造成施工的混乱局面,导致工程质量下降,成本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意效益下滑。

(二)对机电设备安装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对于项目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制度过于空泛,不够全面和科学,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再加之管理的措施不够具体和规范,往往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措施很难实行。

(三)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不当

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中由于人为原因和一定的技术因素,往往会造成设备故障,影响安装工程的继续进行,例如电气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开关安装或者操作不当的现象,或者出现断路器配置不当引发断路器爆炸的现象,主变压器装配时调入杂物或者内部受潮引发安装事故等等,这些现象在安装管理的过程中都可以避免,到那时由于管理者忽视问题的存在,管理意识欠缺,造成了事故的发生,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格外注意。

二 加强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管理的措施

上文中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有效的预防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故障,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实施管理,下面本文就简单的论述几点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对机电工程安装管理机制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管理需要通畅包括进度控制、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四个方面,对这四个方面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需要有捡钱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在进度控制方面,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分解方案,尤其是对大中型的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要综合的考虑到施工程序的复杂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在配合土建以及主体和装修施工的基础上,保证自身的施工进度,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主体的施工进度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方面,要组织机构建设,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和全过程实施管理的模式,同时需要编制机电施工安全管理之地,尤其是对高低压配电室以及发电机房等重点部分进行严格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在安装工程实体形成的阶段,从提高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方面着手,加强对各方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进行现场动态跟踪管理,保证安装施工质量,处理好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成本控制方面,要建立起各人员协作管理的机制,组建起精干高效和结构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起责权明确的管理体系,从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各方面进行成本的管理。综上所述,要建立健全对机电工程安装管理机制,需要从上面四个方面着手,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对机电安装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对机电安装各环节的管理力度

对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管理要贯穿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从方案设计到最后的质量检查每个环节都不能够忽视。在方案设计环节,设计单位要认真的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管理者需要进行认真的校对审核,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确保施工的路线能够和机电设备的实际功能相吻合。对于设计方案需要变更的情况,管理者必须要严格的进行论证分析才能够修改。在安装过程中的管理,必须要保证安装的质量,为此施工者需要遵循施工计划和工序,而管理者需要分清机电设备安装的主次,明确安装的重点环节,掌握恰当的施工管理方法,并对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布置,进行统一指导,合理协调各项安装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交接检查进行严格的管理,安装相关的标准进行减压,避免安装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定期进行施工检查,严防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问题

上文中指出,管理者对于机电设备安装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不当,造成设备故障,影响了安装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说,在今后的施工中,必须要加强对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在安装完成之后,必须要进行专门的质量检查,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设计功能进行检查,对于向中央空调这样的复杂设备需要用专业的监测仪器进行测试。同时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不能够忽视细节,保证机电安装能够顺利进行。

结束语: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是一个多工序多系统的安装工程,为了保证机电设备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加强对安装过程的管理工作,并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今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建筑工程机电安装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占骞 浅谈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管理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31期

[2] 廖克伟 浅谈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安装的项目管理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7期

[3] 彭意斌 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 魅力中国,2009年第24期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基本特点是庞大性和综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非常复杂的特点。在我们长期的实践建设经验中,人们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从实际出发,发掘出一整套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体系。应用这套管理体系,我国普遍的建筑工程施工刮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很多地方也形成了具有自身企业特点长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机制。这是一具有里程碑式的进步,只有当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之后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2.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内容分析

通过上文论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建筑工程无论是自身还是施工管理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笔者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所在。在这个管理体系中,建筑建设初期到组后的质量验收环节都离不开这项基础性工作的支持。从理论角度出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贯穿了整个建筑建设过程。其具体工内容为:第一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进行必要的确定和准备工作。有句古语说的好,谋定而后动。具体到我们施工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把整个工程的基本目标弄清楚,那么整个管理行为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意义;第二是围绕目标具体规划建设整个管理体系的基本过程。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搞清楚建筑工程的目标之后,我们就围绕着目标进行具体的规划建设策略分析,让整个施工管理形成必要的体系所在。具体来讲包括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内容:1、组织;2、规划;3、激励;4沟通;5、检查;6、控制。

3.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分析

3.1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前期准备环节分析

众多周知,不同的建筑项目其具体建设目标和复杂程度以及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都不尽相同。所以说,在每个工程施工的前期我们都必须要认真分析整个建筑工程的建筑目标躲在。针对目标做好必要的统筹工作和技术支持工作,这项工作要具体落实到细节上。笔者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对于物料和人力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整个建筑工程资源配置的时候要找寻必要的平衡点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为施工单位节省开支。这是增强施工企业自身素质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3.2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分析

3.2.1要建立系统完善成本分析体系。所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体现一部分的内容也正在于此,我们要建立真个建筑工程的成本分析体系,这是一个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预测的必要环节。具体来说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进行具体的成本分析体系建设: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成本综合性分析,这是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比较工作,是进行降低成本的核对工作;另一方面是对个施工组织之间性成本比较工作,以便推广成本节约经验。

3.2.2完善材料管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材料成本控制。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指出最大的环节,一些大型的安装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可达到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所以说,如何降低材料成本是我们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3.3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3.3.1制定进度计划。应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这是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在定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施工进行词整,并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保证建设顺利进行。

3.3.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施工单位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3.3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措施

3.3.1组织措施:落实项目经理部各级管理人员的分工、职能和任务;进行项目分解,确定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进度控制目标;制定进度协调工作制度,定期开好调度会议;健全进度记录和报告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

3.3.2经济措施:及时向监理和业主报告施工进度,申请进度付款,争取按时取得支付签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成本。预测流动资金的需求,合理调度资金。

3.3.3信息沟通管理措施:在内部要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

4.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建筑行业如果发生事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体系中我们所要进行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这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的重要问题,这个环节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思想上要提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防护意识;二是从实际技术上进行施工安全常识的普及。在笔者多年的工作研究经验中,一直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主要宣传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方针政策。在现阶段,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因此,笔者在这里要在此呼吁,施工未动,安全先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行业研究的不断深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这一课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要知道,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关乎施工企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理论研究经验还没有上升到实践层次,这也导致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很多没有落到实处,施工管理体系相对需要完善。笔者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实践工作多年,本文是笔者长期工作研究中的一点心得体会,现将其写于本文,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聂阳.阳光领地小区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陈小艺.大学城建设项目水暖工程施工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

[3]杨荣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生态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建筑的现状。

国家及各省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并提出目标任务。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首次提出“生态建筑”理论。20年70年代初期,由于国际形势导致的能源紧张,各国将绿色的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绿色建筑的理念由此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理论在中国自2004年便提出,2006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做为指导,被认为是绿色建筑规范化的开始。但是在随后的具体实施和后续的政策支持上没有跟进,导致开发企业积极性不高,绿色建筑仅仅停留在计划和理论研究上。进入2013年从国务院、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发展绿色建筑的积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绿色建筑产业迎来春天。

2.绿色建筑的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就是要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友好(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总结起来就是“四节一环保”。从中不难看出,绿色建筑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建设模式和建设内容。由以往的只重视建筑施工阶段,发展到项目全寿命。内容的增加对开发、设计、施工、营运、维护提出更高的要求。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很多的实用性、节能性、环保性等特点。传统建筑设计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多注重于个性化的体现,新中式、地中海等风格。多是在为项目的后期销售做铺垫。重视建筑立面效果、室内装修、园林景观的营造,在最关键的舒适性上大打折扣。绿色建筑倡导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发展和创新建筑表达。将室内外的环境有机的融合,提高生活的优越感和舒适性。同时,不再一味的追求个性化的建筑风格,将充分利用和结合当地的风俗特点,在人与自然间创立和谐的氛围,创造更加新颖独特的绿色建筑美学。也可以认为这是对中国各地文化风俗的保护和传承,让传统建筑精华永留。

建筑节能一直是国家倡导和强制实施的设计要求,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有明显的优势。普通建筑的能耗大,一直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绿色建筑由于广泛的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实际的运营中也起到良好的社会反应和效益。普通建筑在建造期,无论是对材料的浪费,还是对环境的污染都不容忽视。但是,这些行为没有引起参建单位的重视。绿色建筑在建造期,需执行相关规范准则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对材料的使用和环境的保护,将污染减至最小化,全面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绿色管理的理念,造福人民。

3.绿色建筑的阶段化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做为新兴的模式,有别与以往的管理。各阶段连接关系更加的紧密,环环相扣。

(1)策划阶段的管理。

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理念能全过程贯彻实施,必须在策划阶段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各种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运用广泛。项目前期调研和分析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复杂性、艰难性。因为绿色建筑无论是在项目投资、规划设计均超出以往工程。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前瞻性,确定相宜的项目定位至关重要,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取得土地的同时,就要根据周边的环境特点、交通状况、人员流动情况、商业氛围等因素,确定项目业态比例。通盘考虑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提升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就是“节地”的重要方面。

(2)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工作做为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且绿色建筑的设计在国内还尚属于起步阶段,更应加强其管理。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在更全面的高度,与项目的整体契合,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并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植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绿色建筑目的是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它包括节约生态环境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个方面的设计。旨在优化建筑内外部环境、保证居住健康舒适、使用高效经济。

规划方案阶段,要求必须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例如,在规划时应要求建筑用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建筑实施过程中应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等自然环境。要及时的与项目所在地规划部门沟通,了解当地的政策和基本的规划条件,尤其是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的相关制度规章,以及当地的人文风俗习惯等。基础资料明确后,项目的定位目标就变的尤为重要。现实中许多的绿色建筑由于在方案阶段,无法明确建筑建设目标,导致在评定时不达标的例子不少。同时,确定目标还可以减少项目不必要的投资,以便很好的控制造价。规划方案成果应及时的与规划部门对接,以便及时修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开始标志着,项目的规划定型,需进一步的细化项目的各专业设计、配置。从建筑立面设计、结构形式、水电暖等专业的节能设计都需多方配合协作。在室内室外结合方面,建筑的外部设计和环境相适应,内部设计也应该外部的绿色引入室内。将面向外部优雅的环境墙设计成可以半开或者全开的墙面,可以让人获得和享用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吧房间的空间向外延伸,拓展室内空间。同时在于既有建筑的关系的处理,要相互适应,彼此达成统一风格。

(3)施工阶段的管理。

建筑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独立于传统施工的采用全部新技术进行地工程建设,而是采用可持续的眼光和方式对传统施工进行改进,以符合并达到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的要求。施工周期与建筑的运行周期相比虽然短,但是此阶段也是全寿命周期中资源利用最大,消耗最多的时期。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必须把控好这个关键要素,以保持施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和能源节约为目标,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案,在过程中参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需要更有效的去加强施工过程中所有相关人员的环保节能意识,绿色施工意识的提高,也会带给建筑业新的革新。

在施工期间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环保的施工方法;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降低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运用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绿色新型材料等。

(4)运营阶段的管理。

传统意义上对运营阶段的管理是缺失的,主要是开发商在将项目竣工后,完成销售和出租任务后,急于回笼资金开始新项目的开发。而运营管理多将其转嫁给后期维护工作的物业管理单位。所以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欠缺。加强运营管理的意识,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彻到建筑的全寿命。

5.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时间,晚于发达国家,在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工程实践、管理维护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从现在发发展趋势上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成果,开始逐步的应用时该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中。但是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尚属绿色建筑发展起步阶段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必须脚踏实地的扎实推进,切记不能出现跟风、高投入低产出的不切实际的做法。

提高国人的绿色理念,创建社会的整体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各界现阶段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只有在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规范引导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建筑的本质。

法规标准亟待完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国家的相关法规、标准的不健全也是,缺乏强制各方面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友好的法律法规。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巨大,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也只是起到基础指导作用。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是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严重滞后。尽管各省市陆续的出台对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实际的作用并不大,各方对绿色建筑投入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除各省市的样板工程外,鲜有企业投资兴建。在企业来看,绿色建筑虽然更加节能环保,从经济性上考虑,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本身增加部门开发成本,又无法看到更加积极的回报的前提下,不可能冒险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