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游泳教学

游泳教学

时间:2022-10-14 14:3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游泳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游泳教学

第1篇

本文通过对高中游泳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旨在今后如何上好高中游泳课程并有效实施新课标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技能 心理素质

游泳是中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游泳运动对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高中时期开展游泳项目的学习,将使学生一生受益。然而,中学游泳教学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与其它运动项目相比,困难最多。

研究对象:高一年(1)―(12)班

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2年11月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教学资料、了解相关信息,制定研究计划。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32份,收回有效卷131份,收回率99.24%。

3.实验对比法:通过随机抽样,确定实验组6个班级(1、2、3、7、9、10)共68人,对照组6个班级(4、5、6、8、11、12)共64人,在同等条件下,完成各自实验目标。

研究步骤:1. 实验前对学生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游泳课程和安全知识,

2. 确定教学方案,让全体学生选修、选班、参加游泳项目的学习,并且进行录像的观赏

3.经过18次课的游泳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依照计划,得出一系列数据及分析,如下:

表一:蛙泳达标测试等级情况一览表(%)

实验阶段 组别优良及格不及格

实验前 实验组 1.472.94/95.59

对照组 /1.56/98.43

实验后实验组 85.70 14.30//

对照组68.7628.123.12/

P

表二:掌握各种游泳姿势情况一览表(%)

实验阶段组别蛙泳自由泳仰泳

实验前实验组8.821.47/

对照组1.56//

实验后实验组98.5232.3522.05

对照组96.873.12/

P

表一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实验都能完成蛙泳的教学目标,及格率达100%。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P

可见,我们利用学校资源,因地制宜,引导学生选择游泳运动,能使学生掌握运动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拓展知识面,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本课程游泳教学,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表三: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情况一览表(%)

心理表现组别好一般差

合作态度实验组62.50*37.50/

对照组58.3340.0610.6

竞争意识实验组50.00*49.99*/

对照组45.4545.459.09

成功感受实验组62.30**37.70/

对照组39.0659.371.56

备注:*P

从表三可见,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 “成功感受”表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有P

这说明我们采用游泳教学,可以建立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通过游泳教学实践,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感受,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促使他们充满学习自信心。

结论与建议:

游泳无疑是中学体育教学最佳选择项目,然而,游泳教学过程个体差异性大,为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教育应摆首位,只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游泳同时也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条件的学校都应提供选修课或开设校本课程,以利于更好地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 陈岳祥,刘仕华.初级游泳教学四注意.《中国学校体育》,06.5

第2篇

关键词:情绪调节;高职体育教学;游泳教学;情绪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b)-0106-02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基于情绪调节理论方法,以一定教学目标为具体指引的,由教师主导实行教育教学活动,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愉悦、焦虑和偏爱三大情绪基本要素的引导管理为基本,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调动学生课堂情绪和学习兴趣的积极性提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应用情绪调节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情绪的激发,以及对消极情绪的避免克服。

1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体育教学以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程度、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展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社会适应程度为新的教学发展目标。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应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教学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了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人文性需要,为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不仅如此,游泳运动教学的进行,需要配合特殊的水域训练环境,环境的变换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尤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水下环境,学生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游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情绪教学模式应用于游泳教学中,通过科学的情绪调节活动抚慰学生心理,消除学生对于陌生水域环境的恐惧心理,为游泳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2当前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当前,我国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相应的改革效果,但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之情绪调节本身强烈的主观性因素影响,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存留有很多不足。

2.1缺乏整体的实施策略

相较于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具有更强的主观情绪性,也增加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控性。也正因如此,在体育教学的整体计划中很难整体安排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如此,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基于国外的研究理论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我国的具体教育实情不能很好地适应,也增加了其融入高职体育教学整体策略中的难度。缺乏整体的实施策略,使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及游泳教学中的应用缺乏方向性引导,极易造成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变相发展,阻碍其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体育教学的整体建设。

2.2缺少具体的结合研究

游泳教学本身具有特殊性,需要教学模式的调整与之适应,以促进其改革发展。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整体满足了游泳教学的发展需要,但由于缺少具体的结合方式研究,使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自身对于游泳教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在实施游泳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具体讨论较少,对其与高职游泳教学的综合性结合研究的相对缺乏,使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不能自然地融入到高职体育游泳教学改革中,不能针对游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改善解决,造成了游泳教学改革基础不稳的问题,阻碍了其发挥自身对于整体游泳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3情绪调节模式应用于游泳教学的具体建议

3.1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高职体育的游泳教学中应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就要针对游泳运动的特点,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需要,设立鲜明的教学目标。在实施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教学目标,把握游泳教学的方向性,才能真正发挥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于游泳教学发展的存进作用,推动游泳教学水平的提升。目标的制定筛选,要综合把握游泳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继承关于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总体目标,依次为教学目标的总纲领。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游泳教学中阶段性教学的进程特点,结合阶段性教学要求设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重点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度的阶段性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游泳健身习惯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竞赛规则及裁判方式。在对学生关于运动技能的训练中,要求其掌握不同泳姿的技法技巧,具备水域助人的基本能力等。以整体性的综合目标,结合阶段性的具体目标,共同引导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良好应用,促进游泳教学的改革提高。

3.2整合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整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下的游泳教学计划,为发挥情绪教学模式对于游泳教学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教学计划的整合,要以高职体育游泳教学的整体计划为依托,调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不适应整体教学计划的细节,帮助其更好地服务于整体教学计划。与此同时,要注意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下的具体游泳教学计划,做到整体与细节的良心搭配,增强教学计划的完善性和实效性,推动情绪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下的游泳教学计划,要充分考虑游泳教学的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针对当前模式下游泳教学的疏漏处进行改善。例如,针对当前游泳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安排适当的游泳前心理准备辅导课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游泳教学的向上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进程,把握游泳教学中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情绪,安排不同的情绪调节活动,对始终保持良好态度的学生加以鼓励,对含有不良情绪的学生多加关心,充分发挥情绪调节对于游泳教学的建设性作用。不仅如此,要兼顾班级学生的整体情绪,针对班级整体制定综合性的情绪调节计划,使得情绪调节作用于整个班级发展,促进游泳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3.3完善评价体系

为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应用设立评价体系,是推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游泳教学改革提升的必然需要。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体育的提高与发展,有必要完善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应用中的评价体系。针对当前科学评价指标缺乏的现状,加强对情绪健康指标的研究,把握最新的科学评价动态,以先进的心理健康标准检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应用于游泳教学的真实效果,增强二者的相互适应性,促进双方的有机融合。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完善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下的游泳教学体系。例如,向学生发放课后感受调查问卷,或举行民主测评等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促使其发挥对于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应用于游泳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完善游泳教学体系,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将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学校的游泳教学中,不仅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游泳教学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其自身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整体高职体育教学发展提供了经验帮助,促进了高职体育教学的革新提升。因此,针对应用过程中整体实施规划与具体应用细节缺失的状况,只要保持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综合制定教学计划,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就能有效地解决应用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游泳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提升国家综合文化软实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婷.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5):67-71.

[2]EllenHeuven,ArnoldB.Bakker,WilmarB.Schaufeli,etal.Theroleofself-efficacyinperformingemotionwork[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06(2):222-235.

[3]刘润良.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43-44.

[4]陈雯,赵娜.专业游泳运动员运动动机及赛前情绪状态的调查与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5):23-24.

[5]湛慧,朱政,许悦.江苏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5):31-33.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游泳教学 安全问题 影响因素 师资队伍建设

在当前阳光体育背景下,各校均开设了游泳课程。游泳能让学生强身健体,调节生活、缓解压力、磨炼意志、提高心肺功能,掌握日常自然环境中自我保护的一种生存技能。然而,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教学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游泳安全性,因此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场馆设施管理、提高教学环境、注意安全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影响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

1.1教师因素。

教学中教师既是主导者又是安全保障者,其教学方法及自身安全意识对游泳教学安全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能不断重复强调游泳安全重要性的老师很少,仅10%左右,这使游泳教学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安全责任感,忽略游泳项目的高危险性及特殊性,认为大学生已成年而过于高估学生的自我技能。课前老师不认真检查场地、没有仔细介绍游泳池的水位深浅、池水的温度、水质及场地设施的安全。对学生没有明确指出在游泳时什么该做,什么坚决不能做,教师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教学观念等而导致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另一方面游泳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的身体机能等没有完全调动,一旦下水就会出现不适现象,严重的会威胁生命安全。

1.2学生因素。

初学者一方面缺乏游泳安全知识,没有安全保护意识,特别是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纪律自由散漫、随心所欲,不严格按照规范动作及组织方式练习。另一方面有许多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松懈,认为课前准备活动是多余的,准备活动敷衍了事,致使身体达不到热身活动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下水,身体容易引起局部部位痉挛等现象的出现,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场馆因素。

游泳场馆设施安全直接影响教学安全系数。目前游泳课上课时间较集中,一般为25人自然班,人数多班级多,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致使教学区域难以合理分配;再加上泳池水位较深,多为1.5m以上,对女生及胆小的学生很不利,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另外,有的学校在建设游泳场馆时毫不理会专家及教师的建议,导致游泳场馆的功能和规划上忽视有效的安全措施,为游泳场馆日后的教学、开放与管理埋下安全隐患。

2游泳教学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确保游泳教学顺利进行,避免教学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应增强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责任感,要求课前了解教学场地环境及器材,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安全学习环境。其次可通过理论课安全教育、安全知识讲座、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及急救处理常识。最后应向学生提出上课要求,注意游泳安全事项,增强学生的安全预防自觉性。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游泳安全,提高游泳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有良好技能及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救生能力,学校应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及运动医学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当出现突发性事件时,应迅速应急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2.3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加强游泳场地设施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教学服务是学校相关部门应尽的责任。在开课前和期末结束时,教学领导和教师应对游泳场馆设施等进行安全排查汇总,形成书面报告递交学校安排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维护及改善工作。

2.4加强教学管理,注意教学方法。

教师应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场地,检查教学场地周边情况,排除安全隐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安全防范意识,坚持安全第一,如果没有救生员在游泳场值班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见习生在陆上进行安全巡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高校师生比例一般都超过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1∶15,学生人数越多、存在的安全系数越大。因此,可以采取分组教学,例如:2人一组,1人练习,1人协助保护指导,这样能让学生分担和减轻老师在课中的安全压力,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另外,教师除了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外,在课中还要注意带领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利用教学辅具,加强辅练习。教学要循序渐进,动作要领要讲解清晰,示范要准确到位,提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安全保护防范措施,消除学生恐惧心理。课后要及时教学总结,以便更好地在有效的安全下提高教学质量。

2.5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游泳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学校必须加强安全保障体制的建设,制定事故应急措施和责任,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实施救助,从而降低或消除出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例如《局部肢体痉挛溺水》、《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深度昏迷》、《开放性损伤处理》应急预案和《心血管疾病病发溺水救治》应急预案等,最大限度地保卫学生的人生安全。

总之,教师应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游泳教学水平;积极创造有组织、有纪律、有秩序的安全教学环境,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坚持安全第一,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游泳教师 体育教育 教学改革

游泳运动是一项全身有氧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使练习者达到塑型健身、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还能有效促进诸多慢性疾病的痊愈,因此游泳运动项目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拥有着数量众多的爱好者。国务院早在1994年下发《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文件,倡导公民积极参与游泳健身活动,各地掀起了一拨拨游泳运动的热潮。游泳运动项目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被纳入高校体育常规课程体系。游泳课在条件较好的院校开展情况良好,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高校游泳课整体开设情况及效果不甚乐观。阻碍因素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面,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教育手段及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主要着眼于发现总结游泳教师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以期能够帮助高校游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养成喜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一、我国当前高校游泳课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一)当今我国高校游泳课体育教学开展游泳教师方面情况。

第一,游泳专业教师匮乏,受过系统训练的教师数量小,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从业知识,掌握丰富的教学技巧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各校很明白游泳教师对于游泳课程的开展的重要作用,但是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高校游泳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游泳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受过系统训练的教师数量极少,教师整体素质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在编制配置之初没有做好充分的考虑,或者单纯追求名校效应或高学历,招进来很多非游泳专业的教师,专业教师由于学校招聘门槛过高而被拒之门外。由于课程调整,迫于教学需要学校临时抽调体育教师,让非游泳专业的老师经过短时间的速成培训,缺乏统一的考核和上岗标准,仓促上岗,因此这部分教师本身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严重妨碍了游泳教学课的长期、系统的开展对于游泳课的良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 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游泳运动是一项水环境运动项目,此门课程对练习者本身技术和身体、心理要求较高,高校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各校教学侧重点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及高中学校出于对学生生命安全因素考虑,几乎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游泳课,导致绝大多数学生为零基础,有的学生对水环境产生恐惧感。再加上招上来的游泳教师要么是没有教学经验的刚毕业的学生,要么是短期速成者,在这诸多不利条件下,如果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那么学生很难在这个项目中获得运动的愉悦感,更谈不上身心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但是全国高校的游泳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恰恰不高,教学方法落后,不能及时学习新的国内外出现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一刀切,一个教案教到底,仍然留在过去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落后的教学模式中,一味地教授游泳技术,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课堂气氛,再加上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重技术轻理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及师德,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游泳课是一门对技术和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体育项目,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难度的加大,学生畏难情绪越来越重,这时候更需要教师的及时激励与肯定,但是部分教师却缺乏教学热情和应有的职业道德,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能及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关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结论与建议

(一)高校人事部门要对学校课程的设置提前规划,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质量。学校教师的配备决定权主要在于学校,因此学校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提前规划学校的教学课程体系,在编制上提前做好计划,讲求实用而不是单纯追求高学校和名校效应,增加专业教师数量,彻底提高教师质量。多组织教师参加进修活动,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

(二)游泳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需要灵活运用的。合理、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内容的完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执教水准,在备课时多考虑学生,准确定位学生在当今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及教授学生的不同特质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在精力范围内,切实照顾好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体育课程中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互助式、滚动制分组教学、激励教育机制及微格教学法。常用的教学手段有:讲练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竞赛法等。教学活动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探索、发现,及时补充。

(三)专业教师要提高工作热情,树立良好师德,重视学生课堂体验,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体育运动技巧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体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良好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实现身心健康,增加学生的运动快乐体验,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因此,体育教师不光需要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较好的人格魅力和较高的工作热情,能够用自身阳光的形象影响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加学生课堂运动的快乐体验。因此,游泳专业教师不仅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更要树立良好师德形象。从根本上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周路.游泳课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

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游泳课;现状分析;改革

在我国,游泳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中倡导推广的主要健身项目。它不仅是适合男女老幼进行锻炼的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体育医疗手段。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只有学会游泳,才能进行健身锻炼,只有不断提高游泳技术和运动能力,才能掌握保护自我和拯救溺水者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游泳教学,应该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学会游泳,且不断提高游泳运动水平和能力,解决当前和今后的运用问题,使之终身受益。然而在高校体育中,游泳教学的现状是各个专项中开展最落后、困难最多、也是最不容乐观的。高校学生不会游泳的比例之高,与其受到推崇和喜爱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要改变现状,必须要对游泳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校游泳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1 由于地区差异和条件限制,游泳运动的普及程度尚不广泛。 2 硬件配套设施缺乏,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3 软件条件不容乐观,表现为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游泳课人数多、课时少,课堂效果难以保证。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5 教学内容缺乏研究和创新6 高校女生成为教学的难点

二、 高校游泳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高校体育应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应突出那些有健身价值,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内容。从全面民健身、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游泳运动则是最佳的选择。为此,确立高校大学生必须学会游泳这一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教学时数不足对完成教学目标产生的制约,改革教学方式和模式,增加游泳教学时数和锻炼时间,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修订考试内容、方法和评分标准,将速度要求转换为耐力要求,督促学生积极锻炼,提高重视程度;

三、高校游泳教学改革的措施

1 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明确和统一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明确和统一高校游泳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一项基本的体育教学原则,必须依照教育与教学规律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全面效益原则等,使游泳课的开展在紧紧围绕“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充分满足学生游泳课学习中的需求。

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特点与学习锻炼特点,游泳课“技能教学为主原则”应体现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上,因为学生一旦了解和掌握了游泳技能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就会有兴趣进行实践强化而达到“全面效益”的效果。因此,高校游泳课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应集中统一在传授学生游泳技能学习方法上。

2 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的组织管理

2.1 加大游泳理论课的比重

高校游泳教学的对象是具有高智能优势的大学生,因此,加大理论课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比重,比其他阶段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论课上可以利用流体力学的原理讲授人体浮力及在水中的位置,水的反作用力在前进中的最小化和推动时的最大化等基础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理论思索的强项,知其然而为之,以理论来指导游泳实践。

2.2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游泳由于水的特殊环境,视觉和听觉受到限制。尤其是初学者,往往只能借助陆上动作的模仿来建立动作概念和动作表象。水下摄影能看到来自水下的真实动作,三维动画更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和扩展化。多媒体演示能够集图、文、声于一体,同时作用到人的多个感官,大大强化了在游泳教学中的效果。

2.3 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教师合作进行差别教学和多层次教学

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差别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是充分考虑到同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进行教学,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在同一教学班里,由于主观、客观、先天、后天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心理、生理、体能等诸方面存在差异,有上、中、下之分,有好、一般、差之别。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就是遵循规律,承认差异,避免“一刀切”。教师合作可充分合理利用教师资源,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3 游泳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游泳是高校体育中学生水平差异最大的一项课程,只有俱乐部模式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兴趣和技术水平自由选择游泳课程和教师,达到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最大的和谐。 其次,游泳是高校体育中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最大的一项课程,只有俱乐部模式才能让不同教学能力的教师分类执教。对学生是因材施教,对教师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教学能力。 俱乐部采用高级、中级、初级分层次教学模式,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时间和教师,升降级不作时间限制,考核采用动态和差别标准

4 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游泳的休闲和生存功能。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当今国外兴起的水中健身操、水中游戏、水中康复运动、水上休闲等内容,通过整理、加工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游泳的休闲娱乐功能得到发挥;同时在游泳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引入生存教育的内容,强调游泳的生活生存的技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安全、自救和救人的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和练习,强化生存技能。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开设水上救生任意选修课,使学生通过游泳学习掌握基础的水上救护知识和技能,掌握现场急救的操作程序和方法。通过这多种功能的融合,提高游泳教学的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5 教学重视度改革:耐力高于爆发力,游距高于速度 从竞技的角度来审视游泳教学,重点必然是放在爆发力和速度上,这也是目前高校游泳教学的一个理想目标。然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游泳并非为了比赛,而是健身和自救。由此来看,有氧呼吸的耐力训练明显比会发生无氧呼吸的爆发力训练更具健身意义,游泳距离的长短也明显比速度的快慢更具生存意义。我们因此更重视耐力训练,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排队在大池内或泳道内绕圈长距离游泳,可以计时,如一次15分钟、20分钟;也可以计距如一次5圈、8圈等,以此大大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游距。

6 高校女生应作为重点教学对象

明确学习目的。上游泳课之前,要使学生明确游泳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水的物理特性(浮力、压力、阻力)以及学习游泳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应针对这些恐惧心理,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教育她们不但要勇敢、顽强,而且要树立起与自然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加强安全保护措施,消除恐惧心理。讲解要简明清晰,示范要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讲解简明清晰、示范准确、动作舒展优美,会富于感染力,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4 结论与建议

游泳被誉为21世纪人们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终身受益的观点出发,确立大学生必须学会游泳的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游泳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为当前和今后运用打下基础,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根据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和普通高校教学时数较少的特点,采用俱乐部模式运行,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未来教学模式的趋势所在。

以上改革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关键还是在师资。在高校体育教师中大面积培训游泳专项理论、技术和教学法,让所有体育教师都会游泳、至少70%能胜任游泳教学,应是高校体育师资继续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马连鹏.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3 (5):48-53.

[2]张明飞.集美大学公共游泳课课程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 (3).

第6篇

关键词:游泳; 初级教学; 适龄儿童;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4.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59-001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表目标。”运动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儿童只有具有并保持游泳运动的兴趣,才能学好游泳。

一、儿童游泳学习兴趣特点

1.儿童身心发育特点

在进行儿童游泳教学时,要注意儿童运动系统、循环呼吸系统等的发育特点,儿童的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在皮质容易扩散。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泳技术教学时,要讲究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如自由泳打腿练习可进行不同身体的练习(垂直打腿、侧身打腿、抱头打腿、背手打腿和仰卧打腿等)。这样,通过变换练习内容以保持它们对学习的新鲜感和持久性。

2.学习兴趣趋向趣味性

儿童游泳教学初期的主要兴趣来自于游泳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身体素质的教学和训练则要讲究趣味性,将其安排成活动性游戏,如准备活动和放松阶段时安排30分钟的水上球类活动、智力游泳、追逐等,利用游戏提高儿童启蒙游泳时期的学习兴趣和快乐的情绪体验,以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消除畏难、退缩等消极情绪。

3.直观效应性

儿童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不完善,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优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善于模仿,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示范等直观形象教学容易接受。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它对儿童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儿童学习兴趣的易鼓励性

在游泳运动学习活动过程中,多给予表扬鼓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加油站。表扬鼓励的出发点,是要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游泳的成绩和亮点,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加强自信,激励精神,增强兴趣。在教学比赛时,尽量邀请家长观看,让学员在看到自己成绩、技术和身心的进步时,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既是心理的训练又是兴趣的培养。

5.学习兴趣的“亲师”性

儿童有强烈的“亲师”心理,儿童游泳兴趣能否长期保持,并养成把游泳作为终身锻炼项目的习惯,与施教者的魅力有着直接关系。担任游泳教学的教练等,不仅要提高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而且要在个人修养、仪表风度等方面进行为人师表的完善,通过提高教授能力和行为风范,增强人格魅力。

二、培养儿童兴趣的基本方法

恰当、长期保持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源于科学的引导和培养,这就使得儿童游泳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

1.利用儿童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求知心理,要不断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利用儿童求新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初学游泳的儿童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新颖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变化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3.利用生动的组织形式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对有兴趣的事物常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教学时应把教学任务组织得生动有趣,使学习气氛活跃,充满生机,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完成学习,并对学习游泳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

4.利用儿童好胜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朝气蓬勃,好胜心强,凡事都想争第一。因此施教者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培养其学习游泳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可多穿插一些形式多样的比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讲评,以增进其学习游泳的兴趣。

当然,在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手段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而不是去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1.儿童游泳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遵循儿童身心生长发育的特点,使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学员的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进而使学员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对活动目的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安排游泳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第7篇

一、重结果,轻发展

现在大部分少年儿童的游泳教学培训,往往是一个短期的、速成的教学过程。由于这一客观原因的制约,教师、家长更注重的是最终的结果(如:孩子们能游了吗?他们能游多少米了?),而忽视了孩子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们是否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教会了他们正确的游泳动作,是否发展了他们的各种能力等。

二、重体能,轻身心

游泳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生存技能,因此它对于少年儿童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好的体能是学生能否持续向前游进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更注重体能的练习,而忽视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容易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一味追求速成,反而会造成拔苗助长的效果。

三、重多样,轻专一

游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往往孩子们刚刚掌握一种游泳姿势,老师们就开始教下一种。我们有时总认为教得越多越好,家长和孩子也会以会多种泳姿而骄傲,却不知学好、学精一种,专一的游泳姿势对于孩子们今后的发展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形式,轻实效

在游泳教学中有时我们常会根据历史的经验教给孩子们一些常规的方法,但是有时这种方法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因此反而会造成动作越练越僵,效果越来越差,甚至有的孩子始终学不会这单一的动作而对游泳彻底失去信心。

那么如何消除这些误区,我认为有如下对策:

一、注重过程教学,淡化结果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往往在学习游泳的初期,他们对水既好奇又恐惧。这时,我们不应采取极端措施(如:强制闷水)。而应以玩水、打水、戏水等互动活动为主,多安排一些集体水中小游戏(如:水球比赛、水中行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铺垫活动,让他们熟悉水性,逐步消除紧张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训中期,我们应以教会学生正确的游泳动作为目标,多以水中练习为主,以陆上模拟练习为辅,两者交替练习,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动作细节,培养正确的动作姿势。在教学后期,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措施来激励和刺激学生,激起他们的挑战欲望,让他们在紧张和谐的气氛中,锻炼身体,又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注重身心发展,兼顾体能

游泳初学阶段,少年儿童正在探索学习中,而且他们都是在闭气中向前游进。而在学习的中后段,由于对手、脚、换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无氧运动。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他们的身体还正处于发育阶段,各项身体机能还不完善,我们更应该循序渐进地去推进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以有氧练习为主,无氧练习为辅。不要刻意去追求向前游进的距离,而应给孩子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去学习,让他们能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通过学生发自内心的自主学练,慢慢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重专一,轻多样

游泳姿势的分类有很多种,少年儿童如能学会多种姿势,除了能锻炼到身体的各个肌肉群,更是对他掌握各种游泳技能水平的一种肯定。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孩子们刚刚学会一种姿势,家长和孩子们就会盯着老师赶紧教下一种姿势。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仓促上马,往往会造成孩子们思维的混乱,不光前面所学正确的动作会有暂时性遗忘,学习后面的新动作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造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努力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疑惑,稳定他们的情绪。踏踏实实地让孩子们把基本功学扎实,不断完善动作,专心致志地去练好一项游泳姿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初级培训以蛙泳为主,中期培训以仰泳为主,高级培训以自游泳为主。努力做到精益求精,为今后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重实效,轻形式

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在一个班上,有胆大的、有胆怯的,有果敢的,有犹豫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视同仁,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如:蛙泳教学中,蛙泳最标准的动作是一次手一次腿,但由于孩子们是初学,他们对动作的领悟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学练的过程中往往还达不到这一要求,如老师一直以这一标准去要求学生练习,学生反而会在不断地失败中丧失信心,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时的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一次手一次腿改为一次手两次腿或一次手三次腿,等学生逐渐掌握了这些动作,再慢慢地提高要求,不断向标准动作靠拢。俗话说形式是花哨的,实效才是实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把动作化繁为易,化深为浅,实实在在地把实效性放在第一位,才是我们游泳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第8篇

对于花样游泳选材标准,教练不能对运动员存在偏见,应该客观对待和选择,选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 目测

不管是在少年宫还是在学校进行选材时,选材者的目光多会停留在气质不凡及活泼可爱的学生身上,首先通常通过目测判断学生在同龄人中是否属于:有较强的表现力、反应较快、身材比例合理、个头较高。在初步确定后,让学生家长填写一份详细的表格,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教练员可以按照自己想了解的情况自制表格,一般表格项目内容主要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康情况,父母的反馈意见、职业、健康状况及身高。(1)身高方面:孩子的身高会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在选择运动员的发展趋势中,身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衡量标准。但倘若学生的其他方面特别优秀,也可以适当调整身高的限制条件。(2)父母的健康及职业方面:孩子的健康会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孩子的运动天赋或体质会受遗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家长的职业也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直接性影响。(3)学习情况:一般在学校具有优异学习成绩的学生也能具有比较优异的训练成绩,学生训练的实际状况和其大脑的发育程度有直接性的关系。(4)家长的意见:家长全力支持,可以提高教练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家长和教练的密切配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训练水平。

2. 面试

在面试表格下方,通常会有一部分面试项目,主要包括陆上及水上两方面内容:(1)水上部分。对于游泳者主要是测定水上浮力,可以采取俯卧或者仰卧姿势蹬池壁。(2)陆上部分。主要包括乐感、柔韧度、足弓形态、手腿形标准度、手腿长度、体重及身高等测试。在开始各测试环节之前,测试者需向受测者讲清相关测试要求,向受测者展示标准动作,这样可以提高测试效果。

二、花样游泳初级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充满好奇心、缺乏耐性。倘若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比较严格的游泳、压关节等专项训练,那么他们就会更加快速地对花样游泳感到恐惧或失去训练兴趣,甚至导致有些学生放弃训练,这种状况常常出现在业余训练层次中。由此可知,在初级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花样游泳的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花样游泳运动员应该锻炼良好的心肺功能及足够的耐力。具体训练时,需开展至少五分钟的集体训练,花样游泳运动员如果不具有足够的耐力,那么就不能有效完成比较好的一整套动作。最为主要的耐力训练,实质上就是增强及发展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心血管机能及呼吸系统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初级训练的基础就是有氧训练,需要及时进行无氧练习。在出现较大的运动负荷的状况下,花样游泳运动员需要加快、加深呼吸,这样可以加速启动体内的无氧代谢功能,只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

对于基础训练而言,需要每个月安排一次力量比较轻的训练。并且,不管有多大的练习强度,练习之后都必须进行身体的拉长及放松,这样更有助于帮助训练者发展肌肉的长线条。在花样游泳项目中,腰腹力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腰腹比手的力量对身体平衡具有更好的决定作用,在基础训练过程中需注重对腰腹力量的训练。花样游泳和其他项目的不同之处,是花样游泳运动员应该养成时刻保持非常好的姿态的习惯,因为在做动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好手腿的伸展及绷直膝盖、脚尖。因此,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控制练习。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游泳教学;初学者;教学方法

1研究意义

1.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在概念界定上首先是生命和安全两个教育目标的结合,其次是指人的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能力,尤其是在遭受突发事件或灾害事件时。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或者个体对周围环境变化所保持的警觉与应变能力,对各种危险因素能够给予最大能力的避免与防卫。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具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以实际教育出发、以体育课程为载体,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等特点的不同,来制订在具体的体育课程中的有关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伤害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意识,并在实践层面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量身定制的训练。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大约有3/4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此外,江、河、湖、海星罗棋布。当人们进行生产劳作或日常游玩时,无论是主动下水或是被动失足,亦或是意外落水时,都面临着水的威胁。如若此时不会游泳,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因而此时的游泳技能就成为了保障生存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中的游泳课程放在中小学日常课程中,对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了一致的认同。

1.2游泳教学的意义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也是一项生存技能,它不仅可以在危险的情况下自救,同时通过游泳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在特定场合下不会游泳的人将难以保护自己,不仅面临着生命危险,更无法去帮助别人,游泳技能应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身活动需求的日益增长,游泳运动已从竞技项目转化为备受群众喜爱的大众健身项目。游泳项目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唯一一项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老人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适合人群极为广泛。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获得的。游泳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由于在特殊的水环境中进行,不仅对人类提出了挑战,而且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既能强身健体,又对生产建设、生活、国防等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身锻炼的重要性,游泳健身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亲朋好友一起到温暖明亮的游泳池,白发老人在水中能焕发青春,终日忙碌的中青年人在水中能将烦恼和疲倦统统抛掉,可爱的孩子在水中能像鱼儿般无忧无虑地嬉戏,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游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向人们传递着亲情和友情。通过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情感交流,还能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2游泳教学的方法

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的特殊环境,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容易出现胆怯、怕水、焦虑等恐惧心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探求合适的游泳前期教学的教学方法,对针对性地开展游泳教学、提升学生自信心、具有着良好的作用。

2.1安全教育

2.1.1规则教育

首先,从观念思想上把安全观念放到第一位。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学生在水中进行训练时,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能粗心大意。在上游泳课之前对游泳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必须反复进行强调,情况允许可以专门设置1~2节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上游泳课时,必须在任课教师带领下整队入池,迟到学生必须持游泳证,向游泳池值班人员讲明情况,经任课教师认可后才能进入。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每次课对入池人数、下水人数、起水人数和出池人数均须统一登记,并由任课教师签名。学生中途离池耽搁和再入池必须向教师报告,不假早退者,按旷课处理。其次,游泳前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是防止患病者游泳时发生事故,同时也避免疾病的相互传染。凡患有癫痫、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传染性肝炎、肺结核、开放性创伤者等都不适合进行游泳运动。而对于女性经期的状况,要实施卫生措施,不采取措施同样也是不适合在水中从事游泳运动的。同时,饱食和饥饿者也是不能下水游泳的,因为过度的饱食或饥饿时,如果在下水进行游泳运动,血液无法集中到消化器官进行消化,影响人的健康,甚至造成眩晕等症状。

2.1.2意外处理

教师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水中遇到意外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救护。同时,更要在下水前教会学生进行自救的方式方法。在游泳中,有时会发生抽筋现象,首先要充分做好游泳前的专项准备活动,对于经常处在抽筋状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更要增加活动负荷量;下水前用冷水冲洗,既卫生又能使身体适应冷水刺激;游泳时间要根据自己体力和技术情况而定,不宜过长,上岸后要注意保暖,及时更衣。在游泳时,有时会发生呛水现象,这是危险的状况之一,应在下水前加以训练。首先,在游泳时应注意要把呼吸方法的练习放在首位。具体方法为: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上方时,用嘴吸气并进行短时间的憋气动作,然后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用嘴鼻呼出气体,而没有呼完的气体可在水面上吐出,紧接开始下一轮的呼吸动作。如果在游泳过程中不小心呛到了水,首先应排除紧张情绪,迅速调整呼吸,进行原地踩水动作使头露水面,也可顺势将头没入水中,稍憋一口气,再在水下深吐气,再抬头换气,以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

2.2心理教育

2.2.1克服恐惧

在初学者学习游泳时,往往在下水前或刚刚入水时会出现恐惧的心理。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意识混乱,使得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无法按正常的计划、方针行事,身体不能接受正常的大脑支配完成技术动作。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动作变形,使得人失去对身体的正常支配,动作开始僵硬变形,运动无目的,配合失调,导致在水中发生危险。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丧失信心,使学生怀疑自身的能力,情绪紧张、不知所措,进而丧失信心。首先,要正确地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强音。教师的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讲解将会给学生一个明晰的思路;教师的舒展优美、自然得体的示范会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兴趣引导,消除紧张心理。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理强,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掩盖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泳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游戏和比赛,使学员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学习技能,克服紧张心理。

2.2.2心理训练

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自信心培养。教师在学游泳的初始阶段,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对游泳运动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价值有着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形成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对游泳运动的特点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安全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学生从心底里把对水的恐惧转变为对水的喜爱,进而提高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最后,要使初学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冲击恐惧心理。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心中对成功的体验有着切身实地的认识,这种成功后的喜悦与体验成功的快乐会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兴趣。教师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不同,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根据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反应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每个学生的目标大小设定一个分阶段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了每个阶段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加了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兴趣与热爱,消除了恐惧、增加了信心。

2.3实践教育

2.3.1呼吸教学

教师应首先教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这个动作应分3步进行教学。第一,深吸气后闭气,把头全部浸入水中闭嘴缓缓吐气直至结束,然后直立出水吸气,重复下一个呼吸。第二,当学生把头浸入水中后,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呼吸节奏,做到嘴和鼻同时在水中吸、闭和吐3个步骤有节奏进行,并多次重复练习。第三,呼吸时要谨记仅能使用口呼吸,切记不能使用鼻子吸气,不然当使用鼻子呼吸时,水会涌进呼吸道导致呛水现象的发生。因此,当初学者进行下水游泳时,必须改变平常的呼吸习惯,在水中养成用嘴呼吸的方式习惯。并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练习,使学生以最快且有效的速度形成对水的适应力。

2.3.2漂浮教学

漂浮练习的教学对学生初学游泳时的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体在水中的姿势的正确与否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漂浮教学对游泳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环。第1步,学生两手抓住池壁栏杆,双脚随着水的浮力,慢慢抬起,直至在水中伸直,达到全身舒展的状态。第2步,漂浮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较浅的水中,背对池壁站立,两腿弯曲低头向前弓身,接着脚用力向斜后方蹬池底,身体向前平卧于水中,同时头浸入水中闭气,借惯性向前滑行。第3步的漂浮教学即是仰泳蹬壁漂浮,具体做法为屈身、头抬平,两脚触池壁,随着两脚蹬后,身体慢慢在水中仰卧舒展,达到最理想的放松状态。

2.3.3循序渐进

游泳教学一定要有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不仅仅要包含水性、游泳技能的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包含心理上的循序渐进。例如,初学者对水温的恐惧、对水深的恐惧、对水中失重的恐惧等,循序渐进地使初学者逐渐能够自己掌控,从而达到心理适应。教师在教学初期应先带孩子到浅水池或浅水区,让初学者熟悉水性,这样,初学者对水的心理恐惧逐渐降低,使孩子对游泳产生兴趣,游泳区域一定要遵循由浅水到深水过渡,做好保护措施。

3结语

游泳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游泳水平。同时在进行游泳教学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注意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的任何一步都很重要,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仓促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熟悉水性练习尤为重要,对以后更快地学习各种泳姿有很大帮助。

作者:刘景 单位:洛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少儿;游泳;初学者;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150 — 02

1. 前言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日新月异,体育竞技也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游泳作为强身健体且运动性强的体育活动,不仅为广大的成人所喜爱,也是身心尚不完备的少儿们最为热衷的运动。经过一定时期内对少儿蛙泳学习中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少儿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不同教学方式下两组少儿的蛙泳学习技能和学习成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心理、生理层面分析他们各自的游泳特点并有效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游泳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人结合教学观察、实践和文献资料及对试验中两组少儿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馈,从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等因素出发并结合蛙泳游戏教学和常规教学两种方法的优劣,分析他们在游泳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并由其游泳学习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研究对象

同一批次招收的20名少儿,他们都是同样经过15堂课游泳训练的学生,少儿的年龄分布在6-8岁。研究从蛙泳教学入手,进行了连续十五天的学习,考虑到少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游泳训练为每天一堂课,时间为一个小时。具体情况如下:

2.1实验组包括10名少儿,在蛙泳学习进程中主要利用蛙泳学习游戏并结合教师讲解、示范教学进行游泳教学学习,这些游戏详见于表1.

2.2对照组亦包括10名少儿,在蛙泳训练中使用常规教法,即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少儿游泳教学训练的相关文章,通过仔细阅读研究探究其特点,为文章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3.2 观察法

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少儿各自的游泳学习状况,总结他们各自的训练特点,从而得出结论。

3.3 比较分析法

研究采用两组组间对比法及少儿自身前后对比两种方法,既分析比较了两组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又捕捉到了他们各自学习前后及学习中的成绩和表现,从而有利于通过比较结果得出结论。

3.4实验法

本研究将20名游泳学习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置于实验和常规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蛙泳学习中教学方法的不同运用,考察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技术水平,为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4.结果与分析

蛙泳是以腿部动作为主并要求呼吸、手臂等技术因素加以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游泳技术训练,其中腿部动作的掌握是蛙泳的一个难点,三要素的协调也是影响初学者技术水平的一个关键。因而,对初学者而言,首先应当掌握的就是熟悉水下环境以及腿部、手臂和水中呼吸技术,这也是能否快速学会蛙泳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国内外游泳专家为了辅助游泳教学创编了很多教学小游戏,这些游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习者学习水平、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学员的蛙泳学习结果,少儿的心理、生理发育和技术水平对其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具体来看:

4.1初学者怕水心理——熟悉水性的学习

对初学者而言,首先应当使他们尽快熟悉水下环境,少儿因年龄所限、经验不足,初学游泳很容易有怕水心理。在熟悉水性教学中,对实验组采取的是游戏教学法,即教师利用一些水下游戏如放水中寻宝、吹泡泡、水中走路等游戏动作帮助学习者逐渐消除怕水心理,同时掌握蹬腿、呼吸和划臂等蛙泳基础性动作。对照组采取的则是以往蛙泳教学中的常规教学法,即在教师讲解和示范下指导学生熟悉水下环境和基本动作训练。根据实验观察所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8次水中呼吸、5秒浮体及蹬边滑行等项目测试中存在差异显。结果表明,实验组少儿对于这些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这些游戏对于学习者们有效的学习水中呼吸、保持身体平衡、消除心理紧张等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效果良好。对照组儿童虽然初学游泳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学习效果明显不如实验组。因而,对于初学游泳的少儿来讲,有趣的小游戏比单纯的示范性教学更容易使他们保持轻松心态,克服怕水心理。

4.2 少儿常见错误动作——少儿的生理状况

蛙泳的手臂动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划、收、抱”三个字,在划水时胳膊的张开要略比肩宽,屈腕抓水,用手和小臂向后向外向下划水,同时应当注意“肘不动,手不过肘,肘不过肩。”这一原则。收水和抱水时要做到连续性,同时夹肘要迅速。在蛙泳划臂教学中,对实验组采取的是边讲解边游戏的方式,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讲解示范的方式,实验结果(表二)表明游戏的趣味性更容易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尤其对少儿而言,他们对游戏这一直接兴趣比对游泳这一间接兴趣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从两组的划臂错误率基本上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少儿由于在划臂游戏栩栩如生的练习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和学习热情,因而其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幼儿,结果较为显著,这也深刻反映了蛙泳游戏教学更加适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少儿的错误划臂动作来看,划臂时沉肘是少儿划臂错误率最高的动作,实验组错误率为0.2,对照组为0.4。毫无疑问,造成这一高错误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少儿的臂力不够,举臂的体力超出了其接受能力,致使少儿在划臂时肘关节无力支撑而下沉。

另外,蹬腿作为腿部最为关键的动作,学习者在15堂课的学习之后,经过测试表明两组的教学结果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在蛙泳蹬腿常见错误动作中,实验组少儿学习效果高于对照组少儿的幅度更为明显。其中,蹬腿时脚的位置过低是两组中错误率最高的,实验组少儿的错误率为0.2,对照组少儿的错误率为0.4,。之所以出现如此高的错误率与儿童的腿部发育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儿童腿部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腿部力量较差,而且在蹬腿时往往“使不对力”,所以很多少儿在蹬腿中脚的位置不合要求。但由于我们在实验组安排了很多趣味横生的小游戏如水母飘、寻宝等,更易激起少儿的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因而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教学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着学习者成绩的好坏。

表2.蛙泳蹬腿常见错误动作错误率

4.3蛙泳完整动作——少儿的游泳技术特点

经过15堂课的蛙泳学习,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学员,其蛙泳技术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两组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成绩水平又有所差异。根据表5对两组少儿蛙泳25米成绩的统计显示,实验组少儿的平均成绩为32.03秒,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34.08秒,说明实验组少儿在蛙泳游戏教学法的学习中进步更快更明显,而对照组儿童虽然也有显著进步,但略差于实验组。另外,同表4对两组少儿蛙泳全套完整动作错误率的统计中可知,两组儿童多数都已经掌握了蛙泳的游泳技术,但因其年龄以及肌肉发育所限,少儿的体力、协调能力等尚不完善,在蹬腿和划臂动作中做的尚不规范,手臂和腿部的动作协调性不足,因而时有出错。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实验组少儿的错误率要低于对照组,依旧可以说明游戏教学法在少儿学习蛙泳中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对于少儿而言,其身心发展情况决定了他们更适宜于模仿,长期的模仿能使他们熟练的做好蛙泳动作,但简单的示范性模仿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对照组少儿在长期枯燥的游泳学习中积极性不高。少儿天生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恐惧心理,专门性的蛙泳游戏教学根据少儿的怕水心理和身体年龄特征,在趣味性的引导下带动少儿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其学习成绩更为优秀。而且,游戏的趣味性也使得少儿们更加乐于对相关动作多加练习,学习频率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身体肌肉和体力对蛙泳学习的限制,从而在教学中收到较为良好的反馈。

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蛙泳25米成绩统计表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由于少儿身体各项功能都处于正在或者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因而在游泳训练中虽然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技术水平尚待提高。事实上,鉴于游泳对身体体力、技术训练、身体协调能力等均有较高要求,因而更适宜于成人。但游泳对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强身健体和协调能力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资料也表明,加强游泳训练可以使少儿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更为健康,因而加强少儿游泳训练是必要的。从实验可以看出,少儿天性好玩儿、对陌生事物会恐惧心理,身体肌肉、协调能力略显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枯燥性的常规教学不适宜少儿的身心特点。相较于成人,游戏教学更加适宜于少儿蛙泳教学,而常规示范性教学更加适宜于成人。

5.2 建议

5.2.1少儿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不适宜枯燥、单调的蛙泳学习方法,因而在教学中使用一些蛙泳学习小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加快其学习的步伐。

第11篇

关键词:游泳;身体姿态;流线型;躯干;支柱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26-03

游泳时身体姿态是否能够保持较好的流线型,直接关系到游进时的技术发挥和游进速度。不良的水中身体姿态不仅会增加游泳时的阻力,给提高成绩造成障碍,还会影响采用泳姿的技术。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对影响流线型身体姿态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切入,介绍几种有效改进水中身体姿态流线型的陆上练习方法,帮助初学者较好的掌握流线型身体姿态。

一、保持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条件与因素

1.流线型身体姿态的作用

人在水中游进时,主要会受到三种类型阻力的作用:形状阻力、波浪阻力和表面阻力。这其中形状阻力和波浪阻力与游进时身体姿态密切相关。

在游泳项目中,为了维持身体在游动过程中的稳定和平衡,保持流线型的身体姿态非常重要。良好的流线型身体姿态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游进过程中的各种阻力,提高速度,还有利于维持技术动作不变形,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机率。

2.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标准

从减少阻力角度来看,赛艇那样形状的身体姿态是趋于完美的。因此,在游泳技术中将“尖”“紧”“平”作为流线型身体姿态的标准,即:身体的两端要“尖”,双手叠放、两脚并拢;收下颌,腰腹部保持“紧”张;保持高 “平”。在游泳教学中,要将此要求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保持流线型身体姿态所需的关键因素

在水中保持流线型身体姿态主要是需要相对匀称的身体形态,其中对人体的躯干部位要求更高一些,尤其是需要较高的躯干控制能力。因此,基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角度,躯干支柱力量及躯干的稳定性是保持流线型身体姿态所需的关键因素。而首当其冲,就应当是掌握好流线型身体姿态的动作模式。

二、塑造流线型身体姿态的动作模式练习方法

1.贴墙双臂上举拉伸

准备姿势:双脚并拢背靠墙站立,双手上举交叠,大臂置于耳后。收下颌,保证颈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脚后跟、小腿、臀部、肩部、后脑勺、手背都贴墙。

练习方法:保持准备姿势10秒,然后垫脚尖向上拉伸至极限,同时肩部微微前压。保证贴墙的各个部位尽量不离开墙壁。保持1分钟。重复10次。

练习要点: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动作要缓慢,保持身体像木杆一样笔直。收紧腹部,调整呼吸。

2.瑞士球双臂上举拉伸

准备姿势:双脚并拢背靠瑞士球贴墙站立,双手上举交叠,大臂置于耳后。收下颌,保证颈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瑞士球放于肩部后方。

练习方法:保持准备姿势10秒,然后微微下蹲继而垫脚尖向上拉伸,保证瑞士球在脊柱上缓慢滚动。重复10次。

练习要点: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动作要缓慢,保持身体稳定而且笔直。收紧腹部,调整呼吸。

3.贴墙单臂上举拉伸

准备姿势:双脚并拢背靠墙站立,单手上举,大臂置于耳后。收下颌,保证颈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脚后跟、小腿、臀部、肩部、后脑勺、手背都贴墙。

练习方法:保持准备姿势10秒,然后垫脚尖向上拉伸至极限,保持1分钟。然后换另一侧手上举。

练习要点: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动作要缓慢,保证贴墙的各个部位尽量不离开墙壁,保持身体像木杆一样笔直。收紧腹部,调整呼吸。

4.瑞士球双臂上举左右拉伸

准备姿势:双脚并拢背靠瑞士球贴墙站立,双手上举交叠,大臂置于耳后。收下颌,保证颈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瑞士球放于肩部后方。

练习方法:保持准备姿势10秒,然后垫脚尖向上拉伸至极限后向左侧拉伸,保持1分钟。回到中立位后向右侧拉伸,保持1分钟。重复10次。

练习要点: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动作要缓慢,保证瑞士球在脊柱上缓慢滚动不偏离,保持身体稳定而且笔直。收紧腹部,调整呼吸。

5.瑞士球仰卧拉伸

准备姿势:双手伸直并拢夹于耳后,仰卧于瑞士球上,使瑞士球在肩背部。

练习方法:保持准备姿势稳定后,伸直膝关节、绷脚尖,两膝关节尽量靠拢。保持2分钟。

练习要点:收紧腰腹部,上身拉伸至极限,收下颌,使手臂、肩、髋、膝和踝关节及脚尖在一条直线上。

三、提高躯干控制能力的练习方法

1.静态-单肘撑俯桥练习

练习方法:一手臂伸直于头后,单肘和双脚三点支撑身体,完成俯桥练习。保持30秒。换另一侧手臂,同样动作保持30秒。

练习要点:臀大肌收紧,略收下颌,同时保持伸直侧手臂、肩、髋、膝、脚后跟在一条直线上。控制身体不要有髋关节的扭转。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可以在三点支撑的基础上,抬起一侧腿以便增加练习难度。

2.静态-单腿背桥练习

练习方法:双手伸直并拢放于头上,仰卧挺髋,绷脚尖,将一侧膝关节伸直,使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在一条直线上。保持30秒。

练习要点:臀大肌收紧,略收下颌,不要憋气,调整呼吸。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在腹部增加负荷,以提高完成练习的难度。

3.静态-肘撑侧桥练习

练习方法:单肘撑地,双脚并拢或前后撑地,抬起髋关节。保持30秒。

练习要点:收紧腰腹部,收下颌,使头、肩、髋、臀、足成一条直线。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动作熟练后可以抬起上侧的腿或者在髋关节处负重以增加练习难度,也可以使用迷你弹力带置于踝关节或者膝关节处,以增加难度。

4.非稳态-俯桥练习

练习方法:在静态双肘撑俯桥的基础上,将瑞士球放于两肘下或两脚下。保持2分钟。

练习要点:收紧腰腹部,保持头、肩、髋、臀、足成一条直线。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将四点支撑变为三点支撑或两点支撑,任意抬起一侧手、腿或对侧手腿。抬起手臂时,注意手臂伸直置于耳后。

5.非稳态-肘撑侧桥练习

练习方法:以稳定状态下的肘撑侧桥练习作为基础,将双脚撑于瑞士球上。保持2分钟。或者肘撑于瑞士球,双脚撑地完成该动作。保持2分钟。

练习要点:收紧腰腹部,保持头、肩、髋、臀、足成一条直线。维持稳定的过程中要保持规律的呼吸,不能憋气。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可以抬起一只腿,以增加练习难度。也可以用手撑地完成该练习。

6.瑞士球上背桥练习

练习方法:双脚放在适当高度的平面上,将瑞士球放于背部。双手伸直置于耳后。挺髋使身体处于伸展状态,保持平直身体姿势1分钟。

练习要点:收紧腰腹部,髋关节不要扭转。

动作强化与拓展方法:可以在腹部增加重物以便达到增加练习负荷和难度的目的。

四、游泳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教法要得当

要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要讲解清楚,示范动作正确,让学生认真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记住动作顺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主动思考,突出重点与难点。完整动作要在单个动作基本掌握的条件下再做,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开始时先做一至两个动作的联合,再逐渐增加多个动作的组合。教学时,将教会学生技术动作与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相结合。特别是女学生臂力和下腰骶力量较弱,对女生应特别予以关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作的要点,分析动作正误,掌握正确技能,但必须注重实效。

2.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游泳教学中要重点安排以发展躯干支柱力量为主的非稳定状态下的身体姿态练习。在教学初期要以稳定非稳定状态下的简单、已学会的肩关节柔韧性练习,以及塑造流线型身体姿态的躯干支柱力量为主;在教学中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逐步提高动作的难度和动作规格,在教学后期重点是提高动作的质量和标准,增加非稳定状态下的躯干支柱力量练习。切勿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

第12篇

【关键词】游泳教学 教学事故 事故规避

一、游泳教学事故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关于游泳教学事故,常见的有溺水事故、身体擦伤事故、诱发疾病事故、猝死事故几种,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事故在游泳教学事故中的百分比分别为4.8%、86.4%、8.16%、0.68%,其成因分别如下:

(一)溺水事故。溺水事故是在游泳过程中,由于身体、技术、心理不过关,譬如未能掌握在水中呼吸、漂浮、踩水等技术,或者由于心情过于紧张、身体疲劳等,以致肺内吸入大量的水,从而出现缺氧窒息突发性症状。除此之外,游泳现场的水温等外在因素,也是造成溺水事故的客观原因。

(二)身体擦伤事故。身体擦伤主要是因为游泳教学的纪律不严格,存在个别学员在现场乱跑乱窜,而场地的地面通常都比较湿滑,从而造成学员摔倒擦伤的事故,尤其是儿童,是身体擦伤事故次数最多的学员主体。

(三)隐性、慢性疾病诱发事故。譬如游泳池的水温低于气温,在冷水的刺激下,体质较弱或者比较少游泳的学员,会因为热量损耗较大,而不自觉诱发潜伏在身体内部的隐性和慢性疾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压力作用和剧烈运动,同样可能诱发动脉硬化、心肌瘢痕、心血管障碍、呼吸系统障碍等疾病。

(四)猝死事故。游泳教学的猝死事故,常见的有神经反映性心脏停搏、原发性休克、心循环障碍、心肺运动障碍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到冷水刺激、呛水刺激等造成的,譬如在进入冷水后,游泳者血管收缩,在水压作用下心血量快速增加,使得心脏的负担越来越重,从而造成猝死。

二、游泳教学事故规避的策略探讨

针对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几种教学事故,笔者认为应该尽快消除教学过程中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游泳场馆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以及提高教练员、管理者、辅导人员的教学素质水平,为游泳教学事故的规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加强场馆硬件设施建设。游泳场馆的硬件设施,包括水温、水质、游泳器材、空间、警示标志、救生器材、急诊室等,针对目前大多数游泳馆水温太凉、水质不达标、游泳器材布置不合理、空间不足、警示标志匮乏、救生器材配备不足等问题,首先游泳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游泳教学,控制好游泳池的水温,通常最佳水温为25.6-27.8℃,减少中暑、抽筋等情况的出现,同时按照既定的游泳池池水的卫生标准,避免传染病在游泳池中互相传染。其次是合理布置游泳器材、救生器材等,按照游泳教学的具体需求,安排适量的器材,提高器材的利用效率。再次是根据游泳馆的空间,合理安排学员的数量,如果学员数量超标,则可设置多个课时,分散学员在同个课时的集中数量。最后是设置足够的警示标志,并在教学过程中普及这些警示标志的意思,便于学员提高自身的安全保护知识。

(二)加强场馆软件设施建设。关于场馆的软件设施,主要分为人力资源配备、授课方式、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配备包括管理者、教练员、救生员、医务人员、视频监控人员、后勤保障及辅助人员,授课方式常见的有大班教学、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制度保障则包括场地管理制度、器材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安全问题紧急预案制度。以上场馆软件设施的建设,首先需要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并将具体的工作任务赋予各个人员,切实做到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其次是根据学员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需求,针对学员合理安排授课方式,譬如刚学习游泳的学员,可安排在15-20人的大班教学,综合性的学习游泳基础知识,在入门之后,可分入4-14人的小班教学,系统性地学习游泳技术,至于需要参与游泳比赛的学员,可通过一对一的教学,针对性提高个人的游泳技能水平。最后是管理制度,可参考借鉴其他游泳馆比较科学合理的制度,并根据游泳场馆本身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修正制度的细节内容。

(三)提高教练员综合水平。教练员的文化层次、教学经验等综合水平,决定是否能够帮助学员有效规避游泳教学事故。笔者认为提高教练员的综合水平,要求教练员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和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员的不良行为、纪律松散等问题,严格地予以纠正,同时需要重点讲解安全注意事项,譬如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放松活动的针对性,以及及时纠正学员的错误动作等。除此之外,教练员还需要密切关注学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合理控制和调节运动量,在学员出现情绪失控、心理障碍的时候,要通过沟通,耐心为学员疏导情绪。

(四)提高场馆管理者和辅助人员水平。游泳场馆的管理者和辅助人员,也是保证游泳教学安全开展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缺乏对管理者和辅助人员的安全教育指导,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者和辅助人员没有秉着游泳教学的安全任务要求,以致游泳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譬如游泳馆环境监管和维护失效、医务监督工作落实不到实处等。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应该赋予场馆管理者和辅助人员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任务,同时组织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场馆管理者和辅助人员的教学安全意识和安全控制能力,以辅助游泳教学工作的安全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游泳教学经常存在游泳事故,在开展游泳教学工作时,应该尽快消除教学过程中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加强游泳场馆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以及提高教练员、管理者、辅导人员的教学素质水平,为游泳教学事故的规避,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周鲁,唐军良.简析中考游泳训练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J].运动,2013,(3):62.

[2]廖志凡.浅谈游泳教学中的安全事故防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