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12 20:3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上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有很多的高考生是非常想知道,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有哪些,必背知识点是什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一、研读考纲,有的放矢

语文知识比较零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点不像数理化那样系统,所以考生单纯地通过复习课本是难以全面涵盖高考考点的。因而,在第二轮复习中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考生只有认真细致地研读考纲,了解高考试题考查的内容及能力层级,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回报。

二、步步为营,夯实基础

在进行第二轮复习前,考生首先要选择一本和高考《考试大纲》结合比较紧密的专题复习参考书。书不在多,而在精。考生应该挑选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然后详细、系统地学习、练习。

选好资料后,考生就应根据高考《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复习了。这里的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做。看,是看对高考考点的讲解。考纲上的规定和要求是大概的、笼统的,而在复习时考生要将考点细化。

看是根本,是基础;做是手段,是方式。看是第一性的,做是第二性的。而对一些难掌握的内容,则要画出来反复看,做题时要善于总结,要注意方法。

三、温故而知新,总结方法

由于一个专题和另一个专题间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考生在复习新的专题时,要对过去复习过的内容不断巩固,以免遗忘。如有的考生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对前面复习过有关病句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关于考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6种病句类型有哪些,已模糊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对字音、字形和成语的考查中。针对这种现象,提醒考生一定要每天挤出一部分时间来巩固自己过去复习的内容,只有不断巩固,才能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前面所做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高中语文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怎么复习效果好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

第2篇

1“本章小结”有助于学生明确章节中的知识点

“本章小结”是对一个章节知识点的提炼和总结,表现形式可以是以单纯的文字进行陈述性描述,可以是建立层级知识框架,可以是绘制表格.学生通过“本章小结”可以明确一个章节中的知识点.

2“本章小结”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章小结”(尤其是层级知识框架形式的“本章小结”)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3“本章小结”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理科时,需要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更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这使得学生不得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本章小结”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样将能帮助学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习题练习.

4“本章小结”有助于学生养成进行学结和反思的习惯

学生可以先自行进行“本章小结”,再与教科书上的“本章小结”进行对比,从中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和建立的知识结构存在哪些不足之处.这样不仅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知识总结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知识检测,更有助于学生及时进行知识总结和学习反思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下面以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本章小结(笔者自行设计,见图1)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该本章小结,学生可以将本章知识进行数次分解:

第一次粗分解:功与功率、机械能、能量三个大知识点.

第二次细分解:功与功率分解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和功率三个小知识点;机械能分解为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三个小知识点;能量分解为转化、转移、耗散三个小知识点.

第三次精细分解:如势能分解为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两个细小知识点.

第四次微小分解:如将重力势能分解为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两个微小知识点.

通过这层层分解,学生明确了本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的纵向关系.此外,学生会发现功与功率的学习是[HJ1.8mm]为了进一步学习动能定理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进而为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至此,学生也就不难发现各知识点的横向关系了.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势必快速有效.节省的时间自然可用于做习题练习.

第3篇

――题记

一、研究背景

我校的地理位置处于本溪市郊,一直是语文“困难”校。学生的特点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功较差,又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有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字词都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上课的效率低,教学进度不统一、学生作业质量差,教学拓展很难实施。基于这种情况,我校领导发现,要想真正的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模式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后,大大改变了这种现状,使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很多。那么,这种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呢?我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们的环节是我语文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分为七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新知、交流所得、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深化、总结质疑、延伸积累。其中,预习新知、交流所得、总结质疑是我校教学模式的特有的三个环节。

1、预习新知――课堂预提高教学效率。

预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把预习拿到课堂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

我校预习课的内容分为三项:

(1)工具书的使用

预习课上,要求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过程中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马上查找工具书标识,并在预习笔记上记录。日积月累,养成学生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2)正确使用辅助材料

新课的学习,辅助材料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已经把辅助材料当成了“拐杖”,大量摘抄辅助材料上的内容。预习课上,我们很明确的告诉学生摘抄辅助材料的哪几部分,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这样,正确的使用辅助材料才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3)交流合作

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辅助材料,形成自己的预习笔记,然后进行交流,学生的交流起到了互相补充预习内容的作用。如:《我的母亲》一课,很多辅助材料对的评价是现代诗人、文学家,有一助材料对的评价包括了学者,大家交流过后,肯定了学者的身份,明确了对的评价。互相交流,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掌握知识点。

预习新知这个环节,可以弥补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弱点,切实加强了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我校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

2、交流所得――巩固预习内容,粗浅掌握课文。

预习新知环节过后学生对于字词和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把握与牢记。我们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加强巩固预习知识,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首先:检验预习情况。我校教师以小考、知识问答、小组竞赛等形式检验预习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不牢或不透彻的知识点,给予补充讲解,使预习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其次:互相质疑。我校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疑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质疑学生读不懂的内容。环节的主要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问,学生答。如果学生有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指导并形成悬念,达到增加学生学习课文兴趣的目的。例如:《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有的学生对“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不理解,其他同学只能答出其夸张的写法,深刻的含义大家探讨不出,需向教师请教,我们只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稍微点出,含而不露,剩下的部分形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效果甚佳。

3、整体感知、局部揣摩、整体深化――系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以往我们以教师的点拨为主,现在这几个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和学生以合作的关系完成这三堂课的教学目标。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这三个环节,增强了学生在概括分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赏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写作技巧并感受其妙处,进而达到学以致用。

4、总结质疑――课堂小结,落实三维目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结质疑这一教学环节完全辩证了“学”和“思”的关系。

(1)学

学生把这堂课学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加以总结,以小考、问答、交流等形式进行检测。

(2)思

每堂课学生要自我总结语文的知识点以及学习语文方法,如果有能力者可以串联小的知识网络。如:在讲《五柳先生传》中“便欣然归往”的“然”字,学生自行总结“然字”的所有用法:A、作代词词性,如父利其然也。B、放在形容词后,翻译成……的样子。学生把小的知识整合、串联,这对他们整体把握语文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质疑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5、延伸拓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增加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环节,我们分为“两步走”战略:

(1)、积累

让学生积累与所学课文话题相关的格言、名句、诗词等,把这堂课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从而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将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阅读课。

我校每周都有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名著阅读。课上不仅提供了文学名著读本,而且专门安排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不仅解决彩屯地区孩子“想读书.读不起”的问题,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以上就是我校语文完整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真正的改变我校教学的一些不良的教学现状,帮助我们教师走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第4篇

关键词:中考 复习 考点 分工

一年一度的中考迫在眉睫,初三的师生均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有些学校马不停蹄地补课,认为复习时间多多益善。其实,回过头想,这是教学中的下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学的一个秘诀就是要“知道怎样聪明地花费时间”。对于初三的教学,更是如此。初三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如果不懂得“聪明地花费时间”, 整天书山题海,只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苦不堪言。因此,我们在组织初三复习时,必须讲究“章法”,紧扣教材的知识点,循序渐进,逐个突破,连点成线,构建学生的能力训练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掌握规律和方法。下面就笔者2010年带毕业班工作心得综述如下:

一、明确思路,有的放矢

在中考进入全面复习阶段之前,年级备课组长召集所有成员,仔细研究近几年中考命题趋势和特点。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改革的意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中考命题逐渐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更加强调积累,夯实基础;更加注重探究能力、迁移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信息筛选概括等能力的考查;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关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新思维;追求文化品位,关注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人生观、价值观;题型多样化,内容生活化,答案多元化。

从近年来很多省、市、地区的中考试卷题型来看,试题推陈出新,形式多样,除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语段阅读、写作等三大板块之外,一些省市还创造性地增加了书写题、读图题,等等,如咱们贵阳市,中考题就单独设计了书写题,要求考生规范正确地书写汉字。但是,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其中最基本的一点没有变:知识与能力考点。对于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体文化常识等语文知识点以及相关语文能力训练的考查,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正是基于此,在复习中,我们确立了“确定考点――逐个突破――连点成线――模拟考场”的复习迎考思路,要求将各考点(知识点)具体到每一节课,一课一点,点点过关。

二、团结一心,分工协作

1、确定考点,连点成线

考点从何而来?考点来自教材。从七年级上到九年级下的初中六册语文教材,是中考命题的蓝本,它综合而全面地体现了初中语文能力训练要求和各类语文基础知识。

面对初中的六册教材, 首先,我们从不同的训练线索如语音、汉字、词语、修辞、文体文化常识等入手,把六册课本划分为不同的专题,进行系统的梳理,确立我们要着力复习掌握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然后,我们对各个专题进行系统而细致的梳理和罗列,根据内在逻辑,将各个知识点(考点)连点成线,使我们要重点进行训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各个专题的知识点有了系统的认识,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掌握,哪些只需了解。

2、依点分工,条分缕析

在明确圈定了复习的范围和重点后,我们年级备课组商议把学生的复习分为以下块:

(一)基础知识复习。包括“语音”、“汉字”、“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语言表达运用”。

(二)背诵默写。包括初中六册课本中的名篇名句和必背课内古诗文、课外古诗文。

(三)文体文化常识、文学名著导读。

(四)图表漫画解读,口语交际。

(五)现代文阅读复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六大块进行复习。

(六)古诗文阅读。包括古诗词曲和文言文。文言文立足教材,重点落在九上、九下两册书,在知识的梳理上按“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常见虚词”、“常见实词”、“重要句子翻译”等板块进行复习。

(七)作文复习。按作文题型分类: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看图作文五类。按题材范围的角度可归结为: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三类。

(八)综合性学习。以专题组成十一大板块,即专题一:农民工;专题二:生活中的语文;专题三:关注我们的社区;专题四:交通;专题五:环保(其中包括有本市最热门话题“三创一办”及“西南干旱”和“水是生命之源”等);专题六:走近孔孟;专题七:走近哥本哈根――关注气候变化;专题八:少数民族;专题九:上海世博会;专题十:地震、海啸;专题十一:国庆60周年。

(九)模拟考试。在确立好复习板块及内容后,我们即以初中六册课本为蓝本,依点分工,条分缕析地逐项开始复习。

比如:第一大板块是基础知识的复习,具体分工到教师,我们由陈老师负责“语音”部分,搜集散落在1-6册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字音及平时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编辑打印出来,供全年级共享,同时命好“语音”部分的考题,统一时间测试,统一阅卷,然后根据考查结果各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在共享备课组的复习资源时,各位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但是须服从全年级的总体安排,不能影响全年级的复习进程。依此类推,第一板块结束后,进入第二板块复习,每个板块均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依点分工,条分缕析来开展复习。

三、精讲精练,逐点突破

为什么要精讲精练?语文,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技能,毫无疑问,它需要依靠大量的语文学习实践才能形成。但是,由于初三学习任务重、时间紧,不允许我们搞题山题海,搞车轮战术、疲劳战术,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必须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努力做到“精讲精练”,这样,既可以取得练的实效,又达到节省训练时间的目的,避免了疲劳战术。

“精讲精练”,讲什么,练什么?顾名思义,就是要紧紧围绕各个考点,讲精要之点、练关键之处,逐点讲练,逐点突破。在讲和练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从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东西,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学生得到的不再是零碎的语文知识,而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从现代文阅读复习中截取一个模块作为例子来进行说明:

例一:景物描写,是中考常备餐,我们首先告诉学生,景物描写是指文学创作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对节气、气候、风物,景色等的描写。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可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揭示人物身份、地位、行动、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如: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中,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有力地烘托了杜小康恐惧、害怕的心理;鸭群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则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

我们总结,中考中关于景物描写常见的题型有三种: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景物描写。面对这种题型,学生就可以从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例二:诗歌艺术美鉴赏法,是阅读诗歌常用的重要方法。诗歌艺术技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情方式,二是表现手法。抒情方式首先是直接抒情,如《观刈麦》;其次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有的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叙事抒情。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使至塞上》等。表现手法常有以动写静、以小写大、虚实结合、象征、联想、想象、衬托、对比,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等。

如:九年级上册《外国诗两首》中《蝈蝈与蛐蛐》,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写一年四季、岁月轮回的大地上鸟虫鸣唱、歌声不断的场景,而是借助最炎热的夏季蝈蝈的乐音和极严寒的冬季蛐蛐的歌儿来表现一年中大自然中的歌声不断,突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诗歌前后部分形成季节的对比,而在每一部分里又有衬托对比。首先是用“鸟儿因骄阳而昏晕”来衬托蝈蝈不怕炎热的性格,突出蝈蝈的形象;而后用“寂寞的冬天夜晚”、“昏昏欲睡中”的人们来衬托蛐蛐的不畏寒冷,在冬夜里还在唱歌。蝈蝈和蛐蛐是作者表达感情的载体。我们在教会学生上述方法后,要求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一首诗,进行艺术鉴赏,从而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关注现实,注重创新

第5篇

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是习惯跟着老师的。甲老师喜欢一段一段地讲,学生自然跟着按序阅读;乙老师喜欢重点段落赏析,学生自然跟着跳读。第一种重点不突出,费时费力。第二种节约了时间,却造成学生对整体文本把握不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者尝试用追问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上做一些突破。

一、老鼠挖洞

老鼠洞洞口很小,内部却很深广。挖洞追问法也是如此,问题集中于一个点,但思维却挖掘到文本深处。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读本》中冯骥才的津味小说《好嘴杨巴》时,我就紧扣全文杨巴只有唯一一句台词这个点。

“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学生初读时语调很平,没有突出重读字词。我没有立即纠正,而是紧扣这句追问:“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轻松找到第8段,抓住了“中堂大人犯怒”“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在场众官员吓懵了”“杨七、杨巴慌忙跪下”等词句。“总结一下,当时情势非常――”我故意拖长了音。学生立刻接上:“紧张。”我接着追问:“大官们当时都被吓懵了,一个买茶汤的草民杨巴非但没被吓着,还说出前面这番话,可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说:“没被吓着,说明有胆量,这段话条理清晰,说明他头脑清楚。”“改成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好吗?”我又追问。学生大声说:“不好!”“那原句好在哪里呢?”学生答:“杨巴既澄清误会,又给李中堂留足面子,将错都揽在自己身上。”我说:“对,根据刚才的分析,大家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要重读?”一位学生说道:“是‘不知道’。强调错全在自己。”另一位说:“是‘不爱吃’。告诉中堂是碎芝麻,不是脏土。但‘不爱吃’就为中堂前面的行为找了个理由,让他有台阶下,留足了中堂面子。”我顺势点出:“所以说啊,杨巴有一张――”“好嘴!”学生齐声答道。学生在教学追问中对文本的解读一步步深入。再次让学生朗读这句话,果然比初读有味得多了。

此时我投影出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作者题外话》中的一段话:“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绝不是一写一大片。”接着我总结道:“以好嘴著称的杨巴作为全文的主人公,作者竟通篇只写了他一句台词。但就这仅有的一句话里,‘不知道’‘不爱吃’几个字蕴含了多少意味!刚才同学们就品析出不少。今后同学们读书时,也能像今天这样深入思考,书就能读出滋味来了。”

这个教学片段紧扣了一个点――杨巴唯一的台词。看似普通平淡的一句话,我们重点研读,深入追问,深入品读,层层品析杨巴的好嘴,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奇妙之处,在追问中将学生思维引向文本深处。

追问的问题要围绕重点,并层层深入突破难点。学生由一句话深入到对杨巴形象的赏析,这样思维就有了深度。教学追问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看似没有讲许多知识点,但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会使学生学到更多。

二、天女散花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面对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教师随机应变的追问就要像天女散花,自由灵动。

还是以《好嘴杨巴》为例。就在大家都赞叹杨巴的机智过人、巧舌如簧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质疑。“杨巴虽然机敏过人,但人品不怎么样。”大家一愣。我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预设教案里可没备到这一点啊。天女散花,随机应变。我顺势追问:“你的依据呢?”他认为文章最后一节已经给出了暗示。首先杨七、杨巴合开的“杨家茶汤”改称了“杨巴茶汤”,而“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却心安理得地认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并没有喝茶汤呀”!他也不想想,没有杨七的好手艺,茶汤怎么可能被推荐给李中堂,杨巴怎么会有表现好嘴的机会。杨七的手艺成就了杨巴,可他不但不心存感激之情,反倒说出如此无情的话来,足见他不知感恩,见利忘义。还是杨七老实本分。这位同学说得有理有据,同学们似乎一时竟找不到什么理由反驳。

我打破僵局,又追问:“杨七的好手艺输给了杨巴的好嘴巴,看来会做不如会说啊。大家有什么看法?”

有同学说:“做不到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杨巴再会说也不能把白开水吹成香喷喷的茶汤,做是说的前提,硬要说就成了吹嘘甚至欺诈。做是第一位的。”有人却从另一角度证明前一位同学的观点:“杨巴是会说,但是你看他说的那些话,大人有错也是没错,自己没错也是有错,让大人犯错就是自己最大的错,磕头抢着求恕罪,活得太没有尊严了。杨七靠手艺挣钱,不用讨好谁,活得硬气。比下来,还是会做好。”有人反驳:“杨七活得硬气?为伺候大人不也把手洗得快褪了皮,大人发怒不也吓得慌忙跪下了?像杨七、杨巴这样的小人物,卖手艺,卖嘴艺,都只是为了活下来,都不容易,没有谁比谁好。”我借机补充背景资料,肯定道:“清末的天津码头常有地痞、流氓、恶霸出没。小人物在这里求生存确实很不易。”我又继续补充道:“现在社会安定,我们不必为了生存阿谀讨好他人。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礼貌地说话还是应该的。”

学生的质疑虽然不在预设之内,但的确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分析认识杨巴这个人,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果断放弃了教案上的流程,顺势追问,学生因此生发出多样且深入的思考,对课文的品析与感悟被引向更深的层次。

天女散花式地追问不是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流程,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能力。探讨的结果可以不同,重在培养多元性思维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有一个明确判断,那些与课堂教学无关或者大而无当,一节课都不会讲清楚的问题不追也罢,留给课后探讨也是不错的选择。

无论是老鼠打洞式地追问,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地思辨;还是天女散花式地追问,引导学生是多元化思考问题,都有利于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一点一点养成,学生必会学得更多。

参考资料:

第6篇

【关键词】地理复习;读图识记;提高

当学生的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距离考试越来越近,为了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老师都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有效的组织学生复习。复习方法得当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由于部分同学的自学能力较差,有的同学态度不端正,复习方法不合理,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等原因,导致在复习的过程虽然花了很多精力,可复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条理地去循序渐进的抓好复习非常必要。

一、详细阅读教材,理清复习重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教材条理非常清晰,对一些内容的理解和复习应把握好需要识记的重点,比如复习《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课时先指导学生用“语意式”阅读法(语意式阅读法是让学生也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主要适用于复习课文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晰的章节或段落。)读通课文,找出知识点并梳理知识层次,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关键词,再标记疑难问题,最后做好标记。按照这个分析思路,本课的复习先理清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根据比例算出海洋和陆地各自的面积,由引申到把地球划分成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

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接着复习关于陆地的知识点,引出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到大洲的名称、大小顺序排列,大洲分界线知识。然后复习海洋部分:洋、海、海峡的概念,四大洋的特征、形状,最后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形状大洲分界线等知识点都落实在地图上,能够准确的说出大洲大洋的名称,熟练掌握后用简图绘出来,这一课的复习任务就完成了。

二、读图识记,提高复习效率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因此,地图被称作“地理学的眼睛”,复习过程中恰当的用好地图,最大限度的发挥地图的作用,可以使复习事半功倍。 在复习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熟练掌握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地理规律、熟悉地理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图上的信息。并学会图文转换,既能识记图上的内容,又能把教材描述的知识点用简图绘在简易图上,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例如:在复习《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一课时,先根据前面所学的地球的五带知识,引导学生熟悉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分别是北寒带、南寒带,学生在熟悉了各温度带的范围后,再根据气候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以及“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就可以确定热带的气候类型就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总体特征是终年高温,不同类型的气候降水多少不同,以此类推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特征和分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原来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复习效率明显提高。

三、学绘简图,强化复习目标

在复习过程性,有些内容比较容易识记,一提醒学生就能记住,但有些内容易混淆,需要反复强调学生才能记住,因此,我就选择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复习,而且在多次尝试中感觉效果很好,就是指导学生绘制简图,边画边记。在复习《西亚》时,学生知道西亚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三洲五海、两洋之地,引导学生绘出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的位置,重点位置再做强调,里海、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以及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西亚就处在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之间。而从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的亚欧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线之一。在绘图的过程中适当的降低要求,多鼓励学生动手绘图,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绘画中复习了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

第7篇

为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有利于学习。下面是小编特意准备的初一期末复习计划书汇编,供大家查看,希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我建议同学们用下方法来复习语数英:

语文:

语文其实就是阅读,其它的就是一些基础,如果你以前语文成绩不错的话,最好针对课外训练,争取在作文上出彩,并适当做阅读题目,记得一定要思考。因为语文成绩好的人有时候不需要怎么归纳便可以学会一些东西。

反之,你最好先把古诗文背好了再说。因为考试定会考古诗文的意思、见解等等。然后,我建议你用一种方法。你可以用猜测法。如:本学期学了说明文,那么考试定会有,那我就争取在说明文上出彩。

数学:

其实就一个字,练!当然尽量做好题。书上的概念和例题中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把数学坚持做下去,达到了一定的思维量和熟悉度,定能取得好成绩。至于这个,我也建议你分清轻重缓急。如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一定会考,那么就一天几道大题的做,而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是非重点,点到为止不要浪费很多时间。

英语: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专项训练是很重要的。单词、类型、阅读这多做题,因为这些类型是必考的,尤其是完形填空和单词,如果把这几项做好了,其实英语也很简单了,

史地生政:主要是背、写,因为这四科是最好拉上分得,

以上就是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期末考试复习计划,希望这些方法对你们有用,祝同学们期末考试能考一个好成绩!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文学科:要分块复习,分步完成。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共三大块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解为生字(包括音、形)(初一语文读音字形错题分析)、解词、文学常识(初一语文全册文学常识知识点)、修辞、文言文(初一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汇编)和现代文(初一现代文阅读考点汇总)、背诵默写等部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初一语文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作文则着重复习记叙文(初一作文范文)。

基础知识要集中几天进行强化复习。然后是阅读部分,课内的重点篇目、段落,要围绕主题写法等重新温习。课外部分,应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叙文的阅读题,掌握规律。作文要注重老师平时的批改、讲评。

数学方面:从平日的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很扎实,基本运算很差。复习时首先要把基础复习好,要认真看好概念、例题,考试做到不因基础知识基本理解而失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基本运算的练习。

英语学科:关键要了解差异,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小学英语往往以对话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英语体裁形式多样,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与小学英语语言点重合的部分,也旨在由学生们都熟悉的语言现象总结出语言规律,即语法,再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语言领域去。因而,不应满足于简单的读背式复习方法,而应该迅速将学习方法转变到听说读写齐复习,总结归纳重规律上来。

对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学科也有期中考试的,这些学科在小学大多不开设,孩子们往往不够重视,也不会复习。记忆和背诵是这些科目的主要特征,孩子们主要的精力就是要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记忆。

初一期末考试复习计划一、复习中应遵循几个原则及策略:

(一)以课本为主,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材和课程标准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系统归纳,分清脉络。

(三)专项练习,有的放矢。

二、重难点分析:

1.单词的复习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突出特点是词汇量大,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不熟练掌握单词,英语的学习将从我说起。因此要想方设法的搞好词汇的复习,把单词进行归类使学生容易掌握。

2、语法知识的复习

考试前需要复习的语法知识有:一般现在时、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计划对语法知识进行全面的总结,并配合大量练习,大范围的让学生达到懂语法并且会用语法。由此,减少或解除学生心中模糊的知识。复习语法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记住结构,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运用学过的语法写句子,写出简单的文章。

3.习题的选择:

本学期七年级的内容多,容量大,时间紧。必须重视习题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要精选部分试题进行强化训练,特别是学生容易错的,在复习中多加以巩固。

三、复习时间安排:

本次复习时间(大致有三周),第一周(20__年_月_日-_日)Units712);第二周(_月_日-_日Units16);第三周综合复习和训练,迎接宣城市素质期末检测。复习时以课本知识为主,兼顾习题。单词、语法、习题三项要彼此兼顾,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复习内容在教材整体结构中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刚刚使用新教材,知识的跨度较大,不少同学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本次复习关系重大。对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等都有极大的关系。7-12单元为复习重点,复习时要强调基础知识,建议学生将已学过的语法知识进行归纳分类,以便使零散的知识连贯起来。将动词,句型作为复习重点,复习其他词类时多关注固定用法、平时常见的错误及教师课堂上提出应注意问题等。1-6单元有选择的重点复习。复习过程中以学生自检与教师检查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注重复习的有效性。

五、倾向性问题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关课本的知识的要求,应该分层次进行。因为基础知识内容过多,要求所有同学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进行分层次教学。练习过程中采取逐步引导,渗透作题技巧,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时查缺补漏。 复习时要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搞题海战术,把各种针对性比较强的综合训练作为检查存在不足的工具,重点突破那些平时没有熟练掌握的内容。

注重复习技巧。现在学习时就应采取正确的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包括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复习时把各类题型进行分析、归类,掌握解题方法,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多角度深入地理解题意,拓宽解题思路。根据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出现的问题,加强学生听力及作文的练习。平时检测,注意狠抓学生出现的问题,努力确保大多数学生不犯同样的错误。

六、学情分析

1.有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

2.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掌握的不够好;

3.优生人数较少;

4.学习的写作与阅读练习与能力较弱;

5.班级女生学习成绩较高,男生成绩低一点;.

6.少数学生的书写不太好。

七、本册英语主要复习内容:

1复习预备三单元单词和词组。

2复习教习用语,26个字母,5个元音字母和字母的共同因素。

3复习名字的英语表达(First name last name full name )

3复习电话号码,数字0-9

5复习this that,学会办公和生活用品的英语表达。

6复习家庭成员单词。

7复习方位词组。

8复习5-8单元单词和词组。

9复习球类单词

10复习水果词组。

11复习how much 句型,熟练运动询问价格以及表达。

12复习12个月份和序数词1-31、

13复习9-12单元单词。

14复习电影类型,学会句型, do you like …..? does he/she like….?

15复习乐器的种类,使用can的句型.

16复习时间的表达方法,

17复习几种学科.自己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能简单的说出原因.

第8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多元智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101

一、前言

目前,我国实施新课改的进程不断加快,而多数高中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理论知识与强化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创新等特点相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力理论是一种融合语言、数理、运动以及空间等七大方面的智力理论,与高中信息技术的素养、应用与创新的教学要求相符,基于多元智力视角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就简要地探究基于多元智力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进一步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基于多元智力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1.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基于多元智力视角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知识,在保持兴趣的条件下经教师引导,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对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形成客观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采用任务的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适当地启发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与经验发现并学习新的知识点,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FOR循环语句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进行引导,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自主地展开学习与探究,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运用具备的知识,找到联系数学规律与计算机编程等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能在回忆时巩固旧知识,同时不断地发现与学习更新的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信息技术,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

2.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整合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多元智力理论包含了语言、数理、运动、空间、观察与自省以及节奏七个方面,基于多元智力视角下开展课程教学,有利于整合高中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加强学生扩散思维的能力。就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势来看,其逐渐转型为信息化教学,由原来单一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转变为群体课程相结合,同时加强了课程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识学以致用。例如,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教学素材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网页链接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选择同一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或已经教学的内容,通过图片、音乐或动画将这些教学内容在网页中制作成链接,学生在学习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同时加深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印象,从而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3. 运用多元智力理论建立客观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

就高中阶段的教育来说,对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现状进行全面掌握,教师可以综合双方面的因素改进教学,促进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可以采用结合问卷调查、课堂提问、教学访谈与笔试检测等方式进行评价,由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再由此改进教学方式。例如,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评价信息安全保障、信息数据库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使评价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得以完全体现;再如,对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能力进行评价r,应综合评价文化、艺术与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全方位提高教学效率。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及时改进教学思想与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下教学形势的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与建立客观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在多元智力视角下全面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桂峰.基于多元智力视角评价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才智,2015(16).

[2] 韩光军.基于多元智力视角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评价[J].成才之路,2015(10).

[3] 胡大海.多元智力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7).

第9篇

表达是一个人参与社会交际最基本的技能和手段,是现代社会人生存生活的最重要的一个活动。而表达能力的获得和提升主要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的训练方式就是语文教学。七年级至九年级是一个人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新课标也将“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这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本阶段的语文教学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就获得必备的表达能力,为下一阶段学习或走入社会成为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目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口语锻炼的机会少,学生缺少说的机会,也将越来越不能说,越来越不会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为负面的;另一方面,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难以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也将产生不利影响,且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有必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多说,营造更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让所有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口语交互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学生多说、敢说。比如,可以设置“课前演讲”和“课后总结”环节:在课前,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来发表对前一知识点的看法;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用一至两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可随着年级的升高变换不同的主题。这样,既可以巩固和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口语表达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口语交际教学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并列,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考并不涉及口语交际的考核,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设计或很少设计口语教学环节。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课堂上师生之间口语交互,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方面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口语交际教学:一是阅读和背诵,凡是课本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必须背熟,同时,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篇章,领会体现在字里行间不同的表达技巧,甚至可以推荐学生们阅读《演讲》等一些提升演讲能力的杂志,让学生从中领悟交流的技巧。二是提倡“怀疑精神”,在把握课堂节奏的前提下,放下教师的“课堂权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教师故意讲错,让学生来“纠错”。学生“纠错”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三是辩论,对于一些合适的课文,可设置辩论题目来开展开放式的课堂辩论。比如,在讲完《马说》这篇古文后,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引申出来,让学生就伯乐和千里马之前的关联展开辩论,因为有了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同样不断提升。

三、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口语交际实践机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灌输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好这些知识,让学生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进步和发展。虽然初中《语文》课本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这么一个环节,我们往往却会将其忽视。但这才是语文从“学”到“用”的关键环节,课堂学习的在于“学”,离在实践中“用”还存在差别,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自如表达,并不等于在生活实际中能够自然顺畅地用。因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模拟场景训练,达到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当然,甚至还可以出类似标准化面试中的“你正在和父母打电话,但这时你的电话被人抢走了,你该怎么办”的应急场景类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课题,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应答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训练,也能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同时,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不断地在生活实际中加以检验和提升。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全面的提升。

总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全面优化课堂设计,营造更好的口语教学氛围,设计更多的口语教学环节,给予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黄麟初级中学)

第10篇

一、关注心理,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中学与小学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大,教学目标更为多元,评价要求更高。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完成让学生认字、识记、背诵、简单理解、初步学习写作等任务。而中学则更多偏重于对学生理解、感悟、写作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应给学生一个概念:中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增添了更重要的任务——培养理解、感悟的能力。要把这种理念贯穿于每一次的阅读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诀窍在于抓住学生的上进心以及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学生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教师就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教学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因此,对能个性化地解读文本的学生,我们应予以热情的肯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学习目标的心理自觉,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

二、重视文本,交给学生解读的钥匙

首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文本,更不用说“入乎其内,得乎其外”了。他们往往用对照问题找答案替代整体感知,用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替代深入钻研,用机械化的答题技巧训练取代真正的阅读学习。其次,哪怕有些学生愿意静下心去读,由于其理解能力、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也是无从下手。其实,前者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后者则涉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有人评论一个国家说是:“一流的人民决定一流的政府决策者。”在教学关系中则应反过来:一流的老师决定一流的学生。因为老师的语文素养、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应热爱语文,要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中,用教师的激情去点染学生的热情。

其二,教师还需要在对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对阅读知识进行梳理、去繁就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能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同时还能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譬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文本,按内容大体可分为写人的、写景的;按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写实的、想象的;从文章形式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按来源可分为古文、现代文。在教学生时,不妨及时总结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的一般规律,突破文字本身带给读者的陌生感觉,走进文字背后的世界。

其三,教师还应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形成与作者隐藏在文本中的核心情感与价值的共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尽量“还原”文本的情感逻辑、价值体系、背景历史等。从现象学看,一切经过陈述的现象都是主观的,是观念化了的,是价值化了的。因而要对文本进行自由的研究,就得把它“悬搁”起来,在想象中“去蔽”。譬如:邹韬奋的回忆性散文《我的母亲》,一般说来,即便教师不做任何引导,学生也能体会到作者通过对几个生活片断的记叙来表现母亲慈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勤劳能干的优秀品质。因为关于母爱,学生们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这只是对文本的浅层解读,即明确文本陈述的表层含义。文本的中层意蕴才是文章的意蕴之所在,即明确作者赋予所叙之事、所记之人的情感与价值。然而邹韬奋的母亲生活的特殊的社会背景成了横在学生与文本深意间的鸿沟。这就需要教师来架构桥梁:引导学生细读作者回忆的各个生活片断,品味一个幼子对母亲的敬爱与感激;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的首尾,体会作者在写到母亲英年早逝、才干被埋没时的痛惜之情。这个桥梁就是想象与还原。

三、打破文本形式的差异,工于求真

这里的“真”,指的是一般规律。一般说来,我们把文学样式分为四种: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这四种样式都有涉及。如按照文章体裁分,中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又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多种文章形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应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因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独有的表达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这是完善学生语文知识系统的必备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的文本形式间泾渭分明,更不能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把彼此割裂开来。因为排除文本本身的存在价值外,一切文章的形式与写作技巧仅仅是作者内心情感价值的载体。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就能超越文本形式的限制,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本中找到深度解读的坦途。

四、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巧妙迁移

不少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差,殊不知这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课内的文本内容,因为有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师往往把很多带结论性的知识点灌进了学生的脑中,却未曾真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的文本材料,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教师或许因为赶教学进度、或许自身无心研读文本,往往以对答案的方式草草结束对课外文本的解读。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教而无效、学而无得。我的看法是,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禅”功,做到宠辱不惊,切忌心浮气躁,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课外阅读的量不应贪多,但只要是让学生去练习的,就应仔细咀嚼。课后题的答案可以不宣读,但对每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务必梳理清楚。譬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对这一文本解读,说到底是一个理清“秋天”“”“母亲”“我”之间内在联系的问题。我们不妨联系古诗《十五夜望月》《社戏》等课内文章来学习。让学生明白解读文本实际上就是一个理清“我”、文本、世界几者之间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明确文本中一切细节的突出和强调都是和情感结合的。

五、功在点滴,注重持续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时机;方法;训练

1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的状况及导致此状况的原因

早在1978年,吕书湘先生就说过:“ ・・・・・・十年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确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

不要轻看吕老的这几句话的分量,这其实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非正式总结。它意味着我们语文教学从总体上存在着失误,效率太低。路定一同志说:“我查了一本书《唐说荟》(唐人小说汇编),知道一千多年前唐代有不少孩子“六岁能文”,而我们一个也没有。难道中华民族的智力退化了。我也问过现代的教育家。我问他:(一)为什么戊戌后我国第一本教科书,第一课有八个字;到了中华民国,第一课只有一个“人”字;以后教育学更发达了,第一课一个字也没有了,只剩一张画;再以后前五课都是一张画,到第六课才教第一个字?比如《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而新教科书却是“大狗叫,小狗跳,叫一叫,跳一跳?”同志的这段话很值得研究。首先,在事实面前我们似乎不能不承认,在语文教育方面,现代人似乎不及古代人。大家都熟知的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阅读能力相当强了。杜甫七岁写下千古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思来想去,不难发现,现代人往往只注重研究如何把学生教好,引用这方法,哪措施,而忽视了儿童和青少年自身蕴藏着的学习语文潜能;只注意了在如何教一些具体问题上下功夫,忽视了人类掌握语文的特殊规律。

2 语文教学贵在抓住时机

婴儿降生后,在襁褓中,大人就开始对他进行语文训练。在孩子“咿咿呀呀”就对他说话,那实际上是用强迫训练的方法来训练他的耳朵和嘴巴。应该说,人类在教孩子掌握口头语言方面的实践是成功的。孩子三、四岁,口头语言就基本掌握了,真可以说是“多快好省”。而孩子在掌握书面语言方面就不行了,大多数人终生都掌握不好。这其中的原因是教授的方法违反了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规律,忽视了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潜能。同学习口头语言一样,人类学习书面语言的时间也应该越早越好。从“妈”到“爸”,从“狗”到“猫”,步步踏实,句句或靠,可谓“基础大好“。如果父母稍有指导能力,从小施教,何愁听不来,讲不清。即便不是这样,如果小学语文教师稍知此法,亦可浇灌及时,丰硕在望。再退一步,即便只有中学教师重视其”听说“,其实也为时未晚。如再培养学生成有心人,倾耳一听必寻其义,随口一说定重辞章,还有什么艰难未能突破?现在我们“语文”范围小得可怜,死盯课本,死抠大纲,满足于应付考试。如何得能力哉!

我有个小男孩,从八个月开始训练口头和书面语言,在三周岁认字1500个,一般书面语言基本能阅读,且能背诵唐诗80余首。按照这样的速度,到上学年龄(七周岁)我就可以把小学五年语文教材内容全部教完。从我施教的时间看并没有专门制定什么计划,只不过是利用我课余或在家中吃饭,晚间睡觉时间教教而已,况且有时一月或半月中断施教;从智力看,他也没有超常的地方。具备象我那样家庭的孩子,我粗略调查统计一下,大约有20%左右。可是象我孩子这样年龄能认读1500字,读一般书面语言,背80余首唐诗的却很少见。可见学习书面语言象口头语训练一样,把握有利时机非常重要。有多少“千里马”不遇“伯乐”不以千里之称,而与普通马老于槽下,错过发挥潜能的良机。我国目前大多数区域,儿童六、七岁上小学才开始接受教育。至于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幼时能作诗,对不起,我们没有这科目,更谈不上能“文”什么的了。况且考试从来没考过作诗。比起古代小范围的受教育者,现代大面积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教学训练时间上晚了很多。错过了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机。

3 书面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我体会,“死记硬背”基本上是婴幼儿学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基本方法。“这是勺子”,“那是狗狗”,除了伴着形象之外,何曾有什么理解记忆,教他几遍,复习几遍就会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掌握书面语言正是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现代语言文学要打破传统,“连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将原来这套成功做法基本上否定了。

从古之今,背诵已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行之有效的方法,遵循这一方法成就了多少中华奇才。蔡文姬背诵了她父亲400多篇佳作,而后 产生了《胡笳十八拍》的绝唱,顾炎武据说曾背下“十三经”和《资治通鉴》,

第12篇

关键词:七年级;新生;初中生活;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89

中学时代是人生最为宝贵的黄金成长期,站在新的高度,看风景的心情有兴奋,还有不安。有很多孩子,面对中学陌生的环境,增加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这就像学习弹钢琴,初学者用单手能流畅弹奏,等换作双手时,也会有一段时间感觉很不协调。

中学和小学相比,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可以总结为“五多”“三少”和“两改变”。

学习科目增多,反映知识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内容增多,作业(包括非书面作业)增多,教师人数增多,自主学习时间增多。教师像走马灯式的一个换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转换,很多孩子一开始会觉得忙乱。

与小学相比,中学教师讲得少,同样的内容重复得少,每科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得少,这也会让一些孩子感到困惑。

一个改变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改变,由“直观形象”“重复练习”为主的教法,向“点拨启发”“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这就是说学生上课只乖乖“听”是不够的,而是要动脑、动手、动口去参与。

那么,七年级新生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呢?做好“过渡”是关键。

一、心理适应的过渡

从如下的几个方面给孩子指导,让孩子在心理上快速融入中学生活。

1. 中学生活从现在开始

从现在开始有意调整作息时间,与开学后一致;开始每天自学课本知识,进行广泛阅读,引导自己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推荐英语方面阅读《书虫》系列之《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Goodbye Mr.Hollywood》(《别了,好莱坞先生》)等书,语文课外阅读推荐《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等,迎接新生活从阅读开始吧!

2. 找准定位重新出发

有些孩子小学成绩不错,进入中学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孩子就会否定自己的能力,或是因为某次测验成绩糟糕就一蹶不振;还有些孩子小学时成绩一般,升入初中家长就期望孩子脱胎换骨,给孩子一个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结果是让孩子倍感压力,自信心受到打击。家长要帮助孩子重新审视自己优点和不足,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目标是什么,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期目标。合理定位对孩子的心理调适至关重要。

3. 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六年的小学生活使学生对小学的环境、教师和同学都很熟悉,初进中学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失落,能够尽快建立起良好的新人际关系,一定会让他们很安心、很愉快地投入新的生活。

4. 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首先,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是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次,要认识到,在校学习不只是课本知识,要明确学习的广泛性,全面发展自身素质,从一生发展需要的角度,高站位长远考虑;最后,在初中阶段还要注重孩子学习意志品质的养成。

二、学习方法的过渡

刚上初中的学生总是感觉初中作业多,这是七年级新生要过的一“关”,有的孩子两个月后就适应,有的一学期甚至三年都不能适应,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以下这些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顺利度过三年初中生活。

1. 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

刚上中学的孩子常有两个误区:一个是根本不做笔记,另一个是什么都记,一节课忙于笔记,没有思考,听课效率很低。笔记既要记好黑板上教师列出的知识框架、重难点,还要随时记录教师口头强调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记笔记的速度和简记、记录关键词等方法是需要训练的。

2. 养成勤思善问的习惯

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入学时成绩并不好,但进步很快,中考成绩优秀。他的父母每天都要问他:今天问问题了吗?教育他每天必须找出问题向教师、同学请教,晚上回家再讲给家长听。他成功的秘诀就是勤思善问。

3. 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

倡导高效作业,不能依靠延长学习时间、牺牲休息时间来拼成绩。笔者针对七年级新生发起过“930计划”,就是倡议每晚作业前制定计划,作业期间杜绝吃零食、水果、摆弄玩具等影响效率的事情,甚至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培养做作业的专注力,在晚上9∶30前完成作业。教师每天统计、表扬,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为“930”的受益者。

4. 养成复结的习惯

在小学,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反复强调,而初中课上没有时间多次重复,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自主复习。首先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巩固,重视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周末把一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全面复习;其次,学会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架构,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汇总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复习。

5. 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问: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中考题都是平时练过的,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会呢?其实是因为很多学生缺乏认真纠错、分析错因所致,没有对待错误认真改正的态度,错误就永远也纠正不过来。

有错必改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后的错题,每次考后要养成把出错的题摘录在错题本上,还要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这样做便于找出学习中的(上接第89页)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错题本”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仅仅整理自己做错习题,同时还把“难点题”“典型题”等,一并整理出来,错题本有具有“好题本”的功能。

6. 养成均衡发展的习惯

对于历史、地理、生物、思品,这些学生认为的“副科”,由于最初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架构,导致后续学起来很费劲儿,对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影响很大。笔者建议,学习这些科目从培养兴趣入手,推荐《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昆虫记》《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等书籍,一定会让孩子对这些学科产生兴趣的!

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孩子课前预习、专注听讲、阅读积累等习惯,都是重要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