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校学期末个人总结

技校学期末个人总结

时间:2022-04-01 11:29:06

技校学期末个人总结

第1篇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17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结束新授课,6月20日(星期一)开始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年6月26日—30日期末工作。7月1日(星期五)暑假开始。8月29日暑假结束,教师报到。8月30—31日学生注册,9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5、县局负责对中心小学,城区小学1—5年级语、数学科质量监测。考务工作由学校负责,原则上考试坐位按学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单人单座或不同年级交叉。考生坐位名册6月20号前以电子文本方式报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初教室组织人员统一阅卷。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第2篇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5、认真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情况,做好总结(学期工作总结、成绩统计表于学期结束前上缴初教室)。

第3篇

一、近期工作安排

(一)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心理健康于XX年12月28—12月30日由教导处进行随机抽测,其它学科为考试科目,于XX年12月31日停课,开始复习迎接考试。

(二)期末上交的材料

任课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从质量工程、课程改革、课题研究和常规教学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教案、反思、说课稿、卷面分析、学生帮教反馈表、教师结对子听课记录、教师听课记录,课题组负责人的课题研究总结及过程材料。

班主任:撰写班务工作总结、班务工作教案、填写学籍档案、班级成绩汇总表、填写学生素质册;上交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总结等。

(三)保卫科、政教处和班主任要在期末期间安排好安全教育工作。

(四)1月31日下午学校开展迎新年游艺活动。班主任安排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庆新年游艺活动。元旦联欢的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好,注意安全。

(五)元月1日—3日,放假三天。班主任和课任老师做好元旦放假期间的作业布置工作。

(六)校级领导做好继续教育学分等级工作,于1月3日前将相关各类培训证书的复印件、发表和获奖的文章的复印件、岗位研修期间的学习成果、述学、述培情况等材料交办公室祁波主任处。办公室于1月4日前将相关材料整好上交教体局。

(七)1月4日下午召开教职工大会,具体安排考核动员、期末考试工作,校级领导、中层述职等(述职时间6分钟)

(八)年度考核工作

1、12月30日成立考核委员会,明确职责。

2、12月31日—1月3日,教师撰写XX年度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文本交年级组长,汇总后交办公室,电子稿发至nxqibo@diyifanwen.com,办公室及时上传至支部博客szdzbXX.51.com,请各位老师及时浏览阅读,了解一年来同事工作情况。

3、1月5日,召开考核委员会会议,对主管领导评签意见进行审核,确定考核等次。

4、1月5日—9日对拟定优秀在公示栏内公示。9日考核委员会将考核结果反馈本人,本人签署意见后上报市教体局。

(九)民主评议党员。1月5日下午两节课后在会议室举行民主党员评议工作。党员教师提前调课带上笔届时参加会。

(十)1月5日—6日,总务处对各班级进行财产检查。

二、期末考试安排

(一)考试时间:XX年1月7日—10日

八年级: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加黑为全市统测科目)

(一)1月11日上午8:00在会议室召开阅卷工作会议。1月11日—12日阅卷并作好成绩统计和卷面分析工作,卷面分析于1月13日之前送交教导处。

(二)1月13日上午班主任登分,填写学生素质报告册。

四、总结及考核

(一)1月13日下午2:30,召开年级组会议,总结年级组和班主任工作,会后组长将总结、记录上报德育处。

(二)1月14日上午8:00召开教研组工作总结会议,总结考核教研组和学科教师教学工作,做好期末考试卷面分析。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再次明确课任教师撰写三案导学案的任务、要求和责任。会后,教研组长将相关材料上交教导处。

(三)学生于1月 14日下午2:30学生到校。各科教师布置寒假作业;班主任布置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纪守法教育;发放《致家长一份信》;班主任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4:30前学生离校。

(四)1月 14日下午5:00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公布教学成绩和考勤结果;公布一年来教科研成绩;布置假期教研任务、继续教育和安全等工作。

(五)1月15日上午总务处、保卫科对学校相关科室门锁上封条。

(六)1月15日全校师生放假。

四、假期工作安排

(一)学习“三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二)按要求撰写三案导学案供下学期开学课堂教学使用。

(三)春节期间学校领导看望有病和困难教师。

五、下学期开学时间及校本培训任务

(一)行政后勤人员上班时间为2月17日。

(二)教师上班时间为2月18日。

(三)全体教师于2月18日上午8:00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校本培训,教导处做好考勤工作。期间,教辅和后勤人员准备开学的各项工作。

第4篇

1、本周为“考试周”,任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评卷工作。

2、教研组长将教研组总结(电子文档)等各项资料缴交教导处。

3、教导处审核、初拟本学期技能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4、各部门将期末量化的各数据星期五前缴交zz副校长(邮箱xx@kt250.com)。

二、第20周工作要点:(1月12-18日)

1、值周班:校本部1202;xx校区1204;xx校区1209。

2、星期一,新团员在校本部举行入团宣誓仪式,升旗手升旗,负责人xx,全体新团员及团委委员参加。

3、实训处核算学期班集体争先创优量化评比成绩。

4、发放寒假前《致家长一封信》。

5、1月12日(即星期日)下午5:00前所有内宿生离校,内宿管理小组进行内宿清理。

6、高职备考班1月13-16日(即星期一至星期四)正常上课。

7、星期一为学生补考时间,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协商好各科补考次序,组织学生进行补考。

8、星期一前各任课教师将学生成绩交班主任,星期二前班主任将成绩(电子文档)汇总与班级成绩总表(电子文档和纸质)、《学生技能奖学金推荐表》交教导处。

9、星期一下午3:00在校本部会议室召开班主任工作总结会议。

10、星期二(1月14日)前教师将期末考试质析表、个人总结或教学论文缴交教导处。

11、星期二(1月14日)上午9:00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12、星期二,全体教职工(91人)在校本部档案室黄秋阳老师处校对已填写完毕的《xx市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审核表(首聘)》。事关晋级重要事项,敬请教职工本人认真校对,确保无误后在“照片”栏签名确认。逾期不予更改。

13、星期三下午3:00班主任将《家庭通知书》交校长室验印,并缴齐期末各类总结材料。

14、星期四在校本部4楼机房组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15、教导处完成全校教职工的量化评价统计工作。

16、星期五上午9:00各校区由区长主持召开法制教育会。

主讲安排:校本部:xx;xx校区:xx;xx校区:xx。

会后各班召开班会课,有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布置假期有关事项及要求,之后发放家庭通知书。

17、星期五下午3:00在xx校区电教室召开教职工会议。

18、星期五下午4:00学校安全管理小组组织各校区安全检查,各校区区长参加,xx负责。

三、寒假及期初安排

1、1月18日开始放假。各班级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校外自治管理机构作用,及时发现、解决不良苗头,防患于未然。

2、学生回校时间:2月9日上午9:30。班主任跟班管理:组织学生做好教室布置等开学准备;及时报告学生考勤及缺勤原因;做好寒假班级情况总结。

第5篇

一、传统考核方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弊端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学校把各专业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分为考试和考查两大类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普遍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指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成绩,“期末成绩”指期末试卷成绩。成绩的登记情况由平时成绩、总评成绩、试卷分析三部分组成,在“总评成绩”登记表里要求不及格率不能高于20%,在“试卷分析”中要求成绩在图表中呈现正态分布状况。

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期末考试成绩仅反映了一次考试的完成情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助长了学生“考前背一背,考后基本忘”的应试观念和行为,不能激发学生的日常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无法适应现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二)考核时间过于统一

在目前的考试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的比重最大,学生考完试课程学习也结束了。考核结果没有能在教学过程中反映而在教学结束后反映,无法起到及时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学方案调整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容易忽视学习过程,只注重卷面分数,使“学生”成为“考生”。

(三)考核主体主要为校内教师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考核学生的主体主要是以校内任课教师为主,考试题库也主要依赖校内任课教师建立,这未免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特别是对于实践课程,只由任课教师来评定,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 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增强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 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 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内容脱离实际

学校所学的知识和考核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带有教师的主观思想,考核的内容不一定能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步调一致,如果仅仅是校内任课教师组织考试内容,难免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考核、考核什么内容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 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 在我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多年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我们调整了期末考核的比例, 加强过程监控, 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了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学校考核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的考核体系,重点评价高职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具体如下:

(一)考核模式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的考核分成针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各占50%的比重。

1.形成性考核(50%)

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 实训参与及任务完成情况占20%,实训报告占20%,课堂讨论占10%。

2.期末考核(50%)

期末考核取消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课程结束时学生必须拥有某种资格证书,以证代考,可以使课程的考核与资格证书的认证联系起来,以学生是否取得资格证书为标准来确定成绩是否合格。

(二)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

我们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内容分为划分成16项子实训任务和一项综合实训任务,具体如见表1所示。

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单项实训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实训打下基础。综合实训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 是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成果检验。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2.期末考核内容

会计电算化课程利用国内较大的会计软件运营商用友软件的认证考试平台进行期末考核,这种方式在学生考试的同时也提供给他们取得资格证书的机会。同时,企业的认证考试题库更加接近企业实际,使学生尽早与实践接轨。

(三)考核过程控制

为保证每一实训的实施效果,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在单项实训中做到逐人考核,综合实训分组进行。教师做到每次实训考核后,及时进行标准示范,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及时反馈、补偿,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种形成性考核贯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效果给予评价,通过每次考核结果诊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并依据考核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学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四)考核标准

依据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制定考核标准。下面以总账系统的任务五凭证审核为例予以说明,如表2所示:

每一实训任务的分数评定为百分制,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折合计算,其中知识考核成绩占30%,技能考核成绩占50%,素质考核成绩占20%。

知识点考核成绩用来测评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结构及有关概念、发展趋势、工作规范、工作原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等职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技能点主要用来测评学生是否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工作、维护系统安全、执行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等岗位技能。

职业素质要求用来评价学生是否具有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是否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的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知识考核、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各教学环节的成绩计算而成。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这样,学生要得到较高的综合考核成绩就必须重视每一次课堂学习与实训。

三、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在近四届学生中的的教学实践, 实行这种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和传统的考核相比, 尽管一开始有些学生平时的实训练习和实训报告的提交训练仍然是被动的, 但经过一段时间,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多数学生愿意接受这种方式, 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期末认证考试是他们的知识与实践进一步融合,提高了就业能力,这种考核方式的价值体现在:

(一)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

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 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考核方式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每一次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了控制每一次实训的过程及结果,并及时改进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6篇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他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他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

对于科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英语和科技活动的评价,在教育学中进行,我均采用三次评价:科学注重操作课上的个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音乐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美术主要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科技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制作展览方式进行评价。

三、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四、成功的足迹

在这一栏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第7篇

一、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应考虑效益评价的特殊性,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可能采取量化指标。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即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以便比较、分析;另一方面对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评价而又对被审计项目产生重大影响的资源和耗费,应采用特殊方法进行估量,并纳入评价范围。对可以定量描述的项目,必须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才能使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程度的定性评价更具有证明力和说服力,评价结果才更直观更具有可比性,才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而对只能定性描述的项目,还需要全方位评价其综合效益,提高定性评价的科学性。因此,建立预算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关键。

(二)分类原则预算资金支出是高校及各部门活动的反映,它涉及到高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根据资金的适用范围分类建立。预算资金使用“机构”范围包括:机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单位、科研单位及后勤部门等。预算资金使用“项目”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各专项预算资金等。上述不同使用范围的预算资金有不同的效益及体现方式,不同部门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如评价职能部门效益是看其决策是否正确,提供服务工作质量如何;而衡量固定资产投资、专项资金效益则看其投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投资效果等。总之,对各类用途的预算资金评价应实事求是,针对各自的特点分类制定审计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针对性。

(三)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原则在确定和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时,要注重绩效与公平相结合。各部门利用资源的效率与效果是绩效问题,不同部门的利益分配是公平问题,要考虑到不同预算执行主体对绩效和公平有不同偏好。因此,在设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时,应坚持独立性,不能偏于一方,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力图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四)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原则长期绩效往往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难以在短期内体现执行者的工作业绩,而短期绩效业绩明显,但多要通过一些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体现。因此,制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时,要兼顾考虑两者的同时,尽量使短期绩效服从长期绩效,以促进学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预算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是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主要手段,绩效评价必须通过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实现。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预算资金效益审计评价体系应包括指导性的总体评价标准和针对不同类型审计对象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总体评价标准是预算资金效益审计的根本性和指导性原则的标准,是对预算资金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基本规定,是审计人员衡量、评价效益的标准和尺度,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的依据,也是预算资金使用部门应努力达到的工作目标。具体应包括:国家的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方针政策;学校制订的标准;被审计单位制订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其他院校的同类型单位、项目的先进水平;以前年度审计的建议或成果;内部控制制度。绩效审计总体评价标准提供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评价的依据,但无法说明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实现程度,因此还需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指标。预算资金绩效审计的指标体系是评价标准的量化表现,是将预算资金效益通过有关绝对数或相对数具体表现出来,可以考虑设置以下几类指标。

(一)衡量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1)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包括财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学生人均分摊的经费开支数=全年经费实际支出数÷当年学生平均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职工人员经费=(全年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设备购置费=全年设备购置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学生人均分摊教学行政费=(全年公务费+业务费开支数)÷当年学生平均数

这个指标综合反映学校培养一个学生当年开支的经费数额。通过与同类院校相比较,经费开支越少,说明学校经济效益越好。如果当年比上一年节约,就说明提高了经济效益。

(2)物力资源使用效率的指标

机器设备使用效率:实际使用时数÷可充分使用时数

图书资源使用效率=年出借量÷馆藏

房屋使用效率=教学用房面积÷房屋总面积

人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年末职工数

学生人均固定资产占有量=固定资产总数÷在校学生总数

教学实验开出率=已开实验项目÷应开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年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年末在校学生数

每个学生平均图书资料在册数=学校年末公共图书总册数÷年末在校学生数

年末学生人均占用房屋建筑面积=年末房屋建筑面积÷年末在校学生人数

通过考核这一系列指标,可以了解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挖掘潜力的可能性,促使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物力资源。

(二)衡量部门综合效益的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几类:

(1)工作任务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计划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职能部门资金支出符合计划规定用途和数量的前提下,这一指标数值大于100%,则说明预算资金支出的效果较好。

(2)单位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评价指标

经费节余率=(核定经费额一实际耗费经费额)÷核定经费额×100%

单位工作量经费率=职能部门实际耗费的经费额÷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100%

在工作任务按预定目标完成的前提下,经费节余率越高,单位

工作量的经费率越低,则说明资金支出效果越好。

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完成程度=完成某单位工作量实际耗费经费÷完成某单位工作量经费定额×100%

此指标数小于100%,说明没有超支,否则说明资金耗费过多。

时间节约率=(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一实际完成行政任务时间)÷计划完成行政任务时间×100%

人均完成工作量=实际完成的行政事业工作量÷职能部门人数×100%

时间节约率和人均完成工作量指标数值越大,则说明职能部门业务活动的效率越高。此外,对有收入的单位还应设置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收支节余率、收入增长率、资产创收率、收入计划完成率等指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技术装备状况,据以评价其资产的效益及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社会效益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

(1)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指标。高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技成果在生产领域创造的价值是检查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特别是基础研究,是为科技本身或者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服务的,虽然列入预算支出,但在近期生产领域不易实现成果的价值,因此只能用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来间接考核绩效水平。其指标分为两种:

应用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实现的价值÷研制成果投入的价值×100%

科技成果的获奖率=获奖项目数量÷科研项目数量×100%

(2)其他社会效益指标。高校作为社会单元中的一部分,自身也必须不断地发展、完善、壮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校在进行投资、培养人才、做出科研成果的同时,其自身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变化,评价其自身的社会效益的指标有:

高校社会效益=高校新增加的价值÷高校投入资金

第8篇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考试改革 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法规四大方面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该专业课程普遍具有基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密切结合的特点,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操作技能性知识更新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成绩既难以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与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程度,同时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质量。如何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是当前高等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对传统考试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入剖析,重新构建了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考试模式,并通过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专业课程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

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课程考试的主要模式。授课教师、学生对此都是比较适应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这种考试模式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制定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对学生是公平、公正的,但却存在如下一些弊端:

(一)很难全面地考核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模式大都是:考试时间为两小时,试题常见类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计算等,答题方式为笔答。由于受考试时间、命题形式限制,传统考试内容不能涵盖专业课程的绝大部分主要知识点,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大量的操作性知识很难体现在试卷上。

(二)无法客观地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受考试形式的限制,很难考核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考核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更难以实现。

(三)不能有效发挥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

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是课程的一次性终结考试,其考试结果仅作为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忽视了考试结果的反馈作用。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多阶段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重点教授、解惑,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阻碍了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学校主管部门对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试卷命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的严格规定,加之有些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等原因,任课教师只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期末考试形式来“规范化”的授课,甚至对一些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因其无法体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试卷上,而放弃讲授。有些在本专业领域有很深学术造诣的优秀教师也因受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限制而不能将自己掌握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学风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许多学生不是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而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以追求高分数为目的来学习专业课程。因为考试是否通过和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而且是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由于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局限性,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期末要考试的内容,按照期末考试的答题方法去学习,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注重平时学习,经常缺课、抄袭作业,只是在期末按照任课教师划定的考试范围去重点突击,而考完试很快就把临考突击记忆的东西忘了。可见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构建“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是作者经过研讨确立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

所谓“全程式”,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阶段性的考试,将考试作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分阶段地检验学生对每个教学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此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期末临考前的重点突击。通过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各阶段课程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重点教授、解惑。

所谓“多样化”,是指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又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能力。

所谓“复合型”,是指采用复合形式最后评定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要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考试得到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能力的各种考试、考核成绩与课堂提问、专题研讨、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综合评定专业课程的最终成绩。

(二)新型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构建

按照上述课程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笔者构建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对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专业课程考试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涉及到课程讲授的所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现有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更新、改进的创造能力。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必须实现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检验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课程考试形式与环节

根据考试改革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笔者设计的专业课程考试形式和环节,除了期末闭卷考试之外,还包括:开卷考试、上机操作、撰写课程论文和课程综述与学习体会等。

3.专业课程成绩构成与评定方法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无论采取何种考试模式,评价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最终指标都只能是课程成绩。为使课程成绩能够最大限度地全面、客观、公正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及创造能力,笔者设计了复合式的成绩评定方法。采用百分制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期末闭卷考试占60%70%;阶段性开卷考试占10%一20%;上机操作占5%;撰写课程论文占5%一10%;作业占5%;课程综述和体会占5%;平时考核占5%~10%。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及其效果分析

为了探讨适应专业课程特点的新的考试模式,笔者选择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估价”三门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例如,2005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际采用的考试形式和环节包括:期末闭卷考试(2小时)、上机操作(3次)、阶段性考试(3次)、撰写课程论文(3000字以上)、课程综述和学习体会(2000字以上)。该课程学习成绩构成及其比例为:期末闭卷考试60%;上机操作5%;撰写论文5%;作业(本课程留有40多道较为综合性的课后作业)1%0;课程综述5%;平时考核l5%。

从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实践的效果来看,“全程式、多样化、复合型”的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改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使学生不仅注重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成绩更好的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也包括考试形式、命题方法、成绩评定方法等)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拓展了专业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了师生互动与沟通,将考试不仅仅作为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推进专业课程考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调动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仅仅是一种考试模式的改革。而实际考试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对考试改革的态度。只有任课教师在主观上愿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才能发挥出多阶段、多样式考试模式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任课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导作用,对因实施考试改革给教师增加的额外工作量给予一定报酬,对实施考试改革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表彰。通过政策导向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推进考试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试模式的多样化

各类课程要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采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考试形式,提倡考试模式多样化。笔者认为.上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考试的新模式对于工科专业课程考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对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文理科类专业课程可能借鉴意义不大。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提倡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化,要“因课施考”,不能搞一刀切。

(三)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学苗质量下降,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数量 居高不下。因此,有人认为通过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比例,可以降低不及格率。其实,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实施多阶段、多样化考试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师生从单纯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既注重对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是教师的命题难易程度和评分宽严标准问题。实施考试改革同样存在控制适当的不及格率的问题,不能以学生成绩的高低评价考试改革的效果。

(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目前,各高等院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学校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组的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和学生网上评教三个方面。因评教范围和目的原因,前两种评教的结果对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多大影响;而第三种评教因参与评教的学生多,其评教结果要形成学科范围内的排序,对教师影响很大。如果按现行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对于实行考试改革的教师来说,很可能因平时对学生要求严厉,考试前不给划重点,个别学生认为平时成绩评定不公平等原因,而获得不公正评价。因此,要使教师真正投身于考试改革之中,还应改革现行评教方法。如:降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的影响,适当组织每届毕业生离校前对教师的评教等。

第9篇

[ 关键词 ] 高校人力资源 成本核算 制度设计

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校引进、拥有、控制的,具有较强劳动、科研、创造、管理能力的人才总称,是将高校中人的因素资产化处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办学规模、社会效益的特殊资产。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和其他人员。实施市场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对促进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实施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对高校实行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管理,制订正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解决人浮于事、资源浪费、分配不公等问题提供科学的数据。

高校人力费用占教育成本比重较大,人员流动基于平衡,人事档案较为完整,可以为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和价值计量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促使高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最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制度设计

(一)核算范围

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是学校在取得、维持、开发、使用人力资源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1.取得成本。是指为了招募、引进、录取教职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包括:招聘成本、选才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

2.开发成本。是指为提高教职工素质和教研技能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岗前教育成本、定岗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3.使用成本。是指学校在使用职工过程中而发生的成本。

包括:工资成本、激励成本、调剂成本、人事管理成本

4.社会保障成本。是指保障教职工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确保其最低经济生活需要的社会福利性支出。

具体包括:(1)“四险一金”: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2)特殊岗位健康成本。(3)遗属补助、抚恤费。(4)为职工办理的其他商业保险。

5.离职成本。是指教职工在服务期内,离开岗位,使学校蒙受的损失或付出的代价。包括:离职前的效率损失、离职时的补偿支出、离职后的空岗成本等

(二)核算原则

由于高校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历史成本原则。即将有关人力资源招聘、开发、使用、遣散等费用,按原始发生额归集,客观可靠。

2.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对于当期发生的人力资源费用进行必要的成本效益分析,合理地分摊到每个受益期间,保证高校的持续经营,稳定发展。

3.相关性原则。即人力资源会计,向人事劳资部门提供薪酬发放、师资培训等相关数据,向主管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的投资、结构、流动状况,以利于岗位绩效考核,正确做出宏观决策 。

4.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即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要区分其受益期间,分别进行会计处理:涉及多个会计期间,应予以资本化,将其价值合理分摊到每个受益期间;对于日常维护支出及小额经常性支出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谨慎性原则。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物体,高校应随时关注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及人才市场价值波动,提取人力资源价值风险准备金。

(三)核算账户

1.“人力资产”账户。核算高校因人力资产增减变化情况。

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反映人力资产的增加或评估增值;贷方,平时无发生额,只有当人力资源从学校离职或消失时,冲减人力资产总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现有的人力资产的原始成本。

可根据人员类别、岗位性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方法分设二级账户。

2.“人力资本”账户。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用来核算高校无偿引入、国家分配、短期聘用等人力资源的价值,及期末转入的学校所有人力资源的资本性支出和损益。

属于损益类账户:借方,反映这些人力资源的减少额;贷方,反映这些人力资源增加的“原始价值”;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学校这些人力资源剩余资本额。

可根据人员类别设置明细账。

3.“人力资源成本”账户。用来核算高校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

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反映资本性支出增加数;贷方,反映期末转入“人力资本”账户的资本性支出,及离职时人力资源成本的转出数;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仍处于联系、引进、培训状态,尚未正式转为学校资产的人力资源成本。

按成本的性质,设立二级账户。

4.“人力资源费用”账户。用于归集高校人力资本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保障类支出,以及当期应摊销的资本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成本、使用成本、人事管理费用、资本摊销等。

属于期间费用类账户:借方,反映高校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应费用化的部分及人力投资(资本化部分)的每期折旧摊销数;贷方,反映年终结转“事业结余”账户的借方累计发生额。

可按费用性质,设立二级明细账户。

5.“人力资产累计折旧”。人力资产属于学校的长期资产,学校应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将其入账价值在一定年限内摊销。

属于“人力资产”的备抵账户:借记,反映人力资源从学校流失时,应转出的累计折旧金额;贷方,反映计提的折旧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人力资产累计摊销额。

折旧率,可根据人力资源使用效益,对高级专家教授采用个别计提折旧率,对一般职工则采用集体计提折率;折旧期,可根据开发受益期与预计剩余服务年限孰短的原则来确定;折旧法,可借鉴企业采取年限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

6.“人力资产减值准备”账户。受到职位、阅历、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敬业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的价值将随着经济发展、名师流动、专业更新而变动。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提取一定比例的人力资本减值准备,如实反映人力资本的现实市场价值。

属于备抵账户:借方,反映人力资本升值后,冲回的减值准备,或人力资本流失时,转出已提的相关减值准备;贷方,反映当期准备提取估计损失金额,及实际发生的人力资产损失;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人力资产可能存在的损失与风险。

7.“人力资产损益”账户。核算高校对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损益。

包括调动、流失时收取的补偿费、各类赔款、违约金;退休、死亡、工伤事故等原因退出高校时,应支付的医疗补助费、丧葬费、抚恤金等。

借方,反映支付的有关费用及资产处置净损失;贷方,反映收到的补偿收入、各类赔款、违约金及资产处置净收益;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人力资源流动的净损失,年终,结转至“事业结余”后本账户无余额。

(四)账务处理

现将主要会计业务分录举例归纳,如表所示:

(五)会计报表

为了披露高校人力资源的会计信息,应对传统的会计报表指标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中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方:在“投资”与“固定资产”之间,增列“人力资产”项目,以体现“人力资产”的重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在该项目下列减,“人力资产累计折旧”、“人力资产减值准备”、“人力资产损益”项目。

即:“人力资产”期末余额=“人力资本”期末余额-“人力资产累计折旧” 期末余额 -“人力资产减值准备”±“人力资产损益”期末余额。

(2)支出方:增列“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费用”、“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用以反映学校为使用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及预计的人力资产贬值损失。

(3)净资产方:相应在“固定基金”前增列“人力资本”项目,用以反映高校在提高人力资产利用率方面的潜力基金。

2.收入支出细表与支出明细表

在两表的支出类下,增设“人力资源支出”,并在支出明细表中,增设的“人力支出”项目下,具体分列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离职成本支出。反映高校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人力资源支出,便于报表使用者把握人力开发投入重点,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向,提高人员经费使用效益。

(六)人力资源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1.静态与动态双面分析

即人力资源会计报表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

动态方面:比重分析,即通过人力成本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人力资源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分析,有利于学校对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科学调配,工作重心由单纯的财务控制职能转向合理开发、利用和保障等方面来,从而保证高校教育功能的正常运转;

静态方面:结构分析,即通过对各类人力资源成本占人力资源总成本的比重,使学校能清楚地掌握用于引进、招聘、培训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支出情况,有利于管理高层对人力成本进行规划、分析、控制、激效、考核,为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增强办学竞争力提供人员物质保障。

2.“质”与“量”双重分析

“质”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才干、智慧、知识、体质等,具体指标是学历与职称结构,各类人员配置比例、年龄阶段比例等等。

“量”是指与物质资源结合分析的数值,具体指标是师生比、人员支出比、教师劳动效率、社会贡献率等。

通过人力资源成本的质与量的分析,可以正确评价高校的人力资源综合价值,反映出高校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平,了解学校一般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在年龄、学识、职称、身体状况、科研成果、成本效应的差异,有利于高校人力资源的岗位优化、时间优化,有效组合人才资源,快速提升整体实力,实现师资群体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仲文:论人力成本会计制度的设计[J]. 会计研究,2005 (6)

第10篇

在2006年的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高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教育方案等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将从阳光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阳光体育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因此,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兴趣、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高校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真正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人心。落实到体育课教学中:首先,体育教育者应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体育健康理念的传播、体育参与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将体育生活化作为追求健康和幸福人生目标的必要途径,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参与的技能和习惯。

(二)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单项俱乐部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组织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普通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使其能够掌握几项体育项目锻炼的方法,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以单项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开设多个体育项目的单项体育俱乐部课,使学生能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场地、器材有保障,应以传授和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健身方法为主,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单项运动技术技能和健身方法,充分利用单项俱乐部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更新课外活动内容体系,使课外活动成为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体育活动课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学生巩固、检验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实施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由学生自己凭兴趣爱好随意参与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管理,有些高校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真正参加课外锻炼的只是少数学生,特别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应统一组织和管理,参与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或竞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体验,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每天参与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课程考核《纲要》

第11篇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期末教学工作总结,请笑纳!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热爱学校,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注意维护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长、同行面前宣传学校的良好形象。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努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样工作。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地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相对而言,这个学期也是外出较多的,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只是经常外出难免影响教学,也给一些教师带来了代课的烦恼。

本学期担任科学组组长,我除精心设计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外,还积极带领组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听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等方面的教研活动开展正常。本人还在这一学期中,代表科学组,面向全校上了一节科学课《认识消化器官》。除了教学上,还带领科学组教师参加了一些科学竞赛活动,如市级的车模、船模、科学小论文等,并且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

然而,这一学期的科学统考成绩却遭遇了滑铁卢,在片里面,整体成绩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当然,也可以提出很多的原因来推卸责任,但我一直相信一条,如果一个两个学生出了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责任,如果是大部分的学生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教师的责任。虽然一向反感这种应试的教育,特别是在科学学科上,但既然制度订出来了。作为教师就应该只有遵从的责任,并为之而努力,好在我们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只要能够做到提升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提高期末复习的质量、容量;适当增加科学课的时间……相信在我们全体科学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科学课的考试成绩一定能打个翻身仗的。

另外,从这个学期的期末开始,担任了工会主席一职,亦感诚惶诚恐,深怕做不好工作,有负大家的信任,但在学校党政领导的支持下,逐渐熟悉并展开了工作,组织了一些活动,如迎新联欢,第七届2次教代会等等,明年的工作,相信也一定能做好。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3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在这一学期里,为了迎接国检,各项工作头绪繁多,而我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也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务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三(2)班副班主任,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勤跟班、勤辅导,使得班级管理井井有条,主要表现在:

1、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国检期间,我每天利用放学时间或周末时间,检查班级卫生,打扫学生清洁不到的卫生死角。一段时间以后,全班学生都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班级卫生保持的行列中来,使得班级卫生有了较大改善。

2、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本学期我主持选举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负责任、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教给他们合理的管理方法,要求他们以身作则,放手管理。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任务。使得班级管理和路队管理都有所好转。

3、做好和家长联系的工作。

期中考试之后,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召开了家长会,通报了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家长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平时也经常和学生家长单个联系,有效解决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了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工作历来都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工作,本期我严格遵从学校的各项要求,加强了课间管理、路队护送等工作,确保了管理范围内的绝对安全。

二、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2)班的数学课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做到精心准备,深入钻研教材,力求设计出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另外,我积极参加教育研究工作,主动承担观摩课,研究课件制作方法,努力向教育科研型发展。平时积极参与本校的校本科研,认真听课、评课,在与其他教师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参与的课题《校本教材研发》通过省级验收,论文《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获县级优秀论文奖。指导的科技作品在庆阳市首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三、校报编辑工作

因为红星校报美编岳李平老师培训,因此本期我不但担任红星校报的第三版责任编辑,同时兼任美编。在报纸的编排工作中,我大量查阅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材,并学习一些优秀报纸的排版方法。大量利用周末、假期时间进行编排、构思、布局、校核。确保了每期校报按时、高质量与读者见面。

四、自身要求

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作风习惯。不但要“学高为师”,还要“德高为范”。因此,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服从工作安排,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此外,我还给自己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尽量挤出时间阅读教育书籍,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

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有一定的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自身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等。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自我,更进一步提高自身具有的能力和素养,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4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期末教学工作总结5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眼间,一学期只剩下期末考试的尾巴了.作为一名"双新"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又进学校,环境虽无重大变化,但身份却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由学生转变为教师.这期间我对自己业务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现特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认真仔细的做好政治学习笔记.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积极的投身到工作之中去.积极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的研究》和《班主任培训》使自己在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上都有所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从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组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的准备说课,备课,集体备课,认真的利用好每周一的教研时间.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认真的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以及那种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可以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级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经验的老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复习阶段,我把每一单元的基础词语,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个清晰的复习印象.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

3,辅导

我利用星期五的语文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给学生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基本上每周都能利用辅导和早读的时间,给学生加强一些课外的阅读练习.此外,还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联系,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以便家长在家里督促孩子学习.对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集中的辅导,给他们进行强化训练.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仔细的批改,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作业及时的批改,认真的书写评语,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的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四,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坚持向老教师学习,本学期共听课30节,参加了5次教育教学理论讲座,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和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的老师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五,成绩方面:

1, 任教的班级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 在学校的评教评学中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 在青年教师的研究课和教研组的研讨课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案抽查中,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4, 代表初二年级组参加的工会活动50米接力赛,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

5, 代表初二年级组参加全校的元旦联欢会,演唱小合唱.

6, 在学校的国庆歌咏比赛中,写朗诵词,并策划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使我初二年级组在歌咏比赛中取得了全校一等奖.

六,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加一些开放的试题的练习.结合《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安排自己的语文教学.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对学生多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第12篇

【关键词】机能实验 考核体系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C004)。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7-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努力的方向。医学机能实验学将传统的、独立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实验学科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高水平的综合性学科。本学科是以实验为主导的新兴学科,现医学院校已陆续开设了这门课,其“三理”的综合深受同学的欢迎,使学生能从实验中领悟从基础到临床、从基本操作到科研实践的方法,培养其综合实践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客观评定教学效果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值得广大机能实验教学者共同摸索。

1.我校机能实验学传统考核概况

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以前,实验课主要依附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理论课内容,实验课内容必须与理论课相配合,以验证理论和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主,各学科独立授课使系统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地分割开,不仅浪费资源,还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成绩仅占各学科总成绩的20-30%。机能实验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体系后,我们编订了教学大纲,出版了正规的教材《医学机能实验学》,为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规律,培养综合性的创新人才,我们对医学机能实验学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

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校于1999年就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3门学科的教学实验室合并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但实验教学内容并未真正融合,还是各门学科各自负责,并未真正整合,存在实验教学资源浪费、重复等弊端,也并未真正达到培养综合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目的。经过不断努力,2006年以来对三理实验进行整合,首次形成了机能基础验证性实验及综合实验教学并行的模式,但是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机能实验教学中心也并未真正独立,还是挂靠于教研室,教学人员还是由三理的全体教师组成。从2006年以来至今,随着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我中心不断完善、改革、整合教学资源,形成了现在的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基础验证性实验为辅的教学新模式,教学人员也形成了机能实验中心专职教师为主,三理教师兼职为辅的新模式,组成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的新课程――医学机能实验学,编制了教学大纲,以独立课程形式纳入教学计划,独立开课,独立考核,现在是我校主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机能实验中心也相继成为校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教学内容改革和组成

医学机能实验学作为独立的基础必修课程以来,我们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重组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开发出一系列的综合性实验,从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该课程现由机能学基础实验模块(占总学时30%),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模块(占总学时70%)组成,以基本实验为基础,综合性实验为核心和重要考核内容。本学科第一模块总学时90学时,第二模块36学时。

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少而精的经典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课程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熟悉基本实验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及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开设有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人体ABO血型的鉴定、人体血压的测量、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传导、呼吸和血压的调节等实验。

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是通过较复杂的、实验项目较多、难度较大的融合多学科理论的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综合和总结,以研究生物体正常机能和代谢、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的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开设有高钾血症、失血性休克、呼吸功能不全、量效关系曲线、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比较、有机磷酸酯的中毒与解救等多项实验。

4.新考核体系的建立

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独立体系的基础必修课,第一模块占6学分,第二模块占4学分。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医学机能实验学考核评价的考试体系。

机能实验学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内容,最终总评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随堂考勤和实验操作考核)、实验报告考核和期末笔试考核,分别占总成绩的30%、30%、40%。具体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如下:

第一模块课程目前分为2个阶段授课,分别在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进行,第三学期为机能学基础实验,占30学时,共6次试验,有3次实验报告。第五学期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占60学时,共9次试验,有8次实验报告。第五学期结束行理论考试和计分,两个阶段共15次试验,11次实验报告。平时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7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5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期末笔试考核于第五学期末进行,卷面成绩为10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40%。

第二模块课程目前于第五学期授课,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占36学时,共5次试验,有4次实验报告。期末结束行笔试考核和计分,平时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25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实验报告成绩每次以5分计,共2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30%。笔试考核于学期末进行,卷面成绩为100分,总评时折算为总成绩的40%。

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整理和书写、分析能力。为了统一评分体系,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期末笔试考核是以实验考试笔试的成绩来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统的考试相比,我们的考题具有全面、多样、灵活的特点,范围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给出某一实验的观察指标或图形请同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等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1]。

综上所述,我们从实验教学体制改革入手,对实验教学模式和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教学大纲和我校实际,建立了医学机能实验考核体系,改变以往传统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检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教学质量,经过几年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剑峰,马絮飞,杨贵忠,等. 改革教学体制,建立医学机能学实验课考核体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