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2:0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2-02
家畜解剖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形态学范畴,其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它的实践性。本课程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多,加之浸制标本的强烈刺激性气味,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对其兴趣不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作了一些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扩展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由于以往使用的都是内地院校主编的统编教材,有些内容与新疆本地家畜特点不同,与我实验室所使用的标本、挂图等实验器具也有
很大差异,对指导学生实验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另外,通过教学发现,动医专业的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部分后期课程和很多科研项目大部分以兔子和白鼠为实验动物。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统编教材为参考书,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大纲,增加实验课时和内容,阐明了各实验的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并紧密联系生产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并与后期的专业课程形成衔接。实验课时由原来的28学时增加到了34学时,使实验课时占到了课程总学时的50%;实验内容在原来的牛、羊、马、猪、鸡的解剖实验基础上,又增加了兔子和白鼠的大体解剖综合实验,并且向全校开放。通过课时的增加和实验内容的扩展,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和扩大了实验知识范围,因此,一方面为后期课程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学习兴趣,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和综合实验能力
传统的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一般是,上课后教师直接拿标本给学生讲解,然后学生再自己实验。这种方式主要有两个缺点:(1)占用学生有限实验时间,因为理论课上实际已经讲解了某一系统或器官的具体形态、位置和结构,实验课上再讲,就占用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形成了不必要的重复;(2)造成学生学习的惰性,教师直接讲述标本,学生被动地接受,不通过自己的动手和观察就知道了具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这样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实践,求知欲没有被调动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在实验教学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其一,由原来的开始上实验课教师先讲,学生后做实验,转变为学生先初步做实验,接着老师提问、讲解,随后学生系统做实验,最后老师总结。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实验课前安排学生依据已讲解的理论课内容和实验指导书提前预习实验内容。第二步,实验课上课后,先提问上一堂课实验内容和预习的实验内容。大约10分钟。第三步,教师安排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具体方法和预期获得的实验效果。大约5分钟。第四步,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如有问题先记录下来。大约25分钟。第五步,随机让一两个学生讲解标本,让全体学生注意听是否正确和完整并且给予纠正和补充,教师给予评价;或者教师以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讲解标本,解答学生的问题。大约30分钟。第六步,学生系统地进行实验,若有疑问,及时向老师提问,大约25分钟。第七步,下课前,检查实验效果,可随机提问个别学生本次实验内容,最后做课后小结,安排学生绘图写实验报告。大约5分钟。
其二,由原来的验证型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家畜解剖学实验项目绝大部分属于验证型实验,现有的只有两项为综合性实验,这对提高学生对家畜解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改变现状,我们通过改进实验方式和内容,使原来的验证型实验逐渐地趋向于或转变为综合型实验,另外又增加了两项综合实验项目(兔子和白鼠大体解剖综合实验)。例如骨骼的实验,以往都是教师直接讲每一块骨的名称、特点,然后让学生去验证,属于纯粹的验证型实验。现在我们改为,让学生根据理论课知识,先识别每一块骨,然后在去区别不同家畜同一种骨,同一家畜不同种的骨以及左右肢、前后肢骨,最后让学生综合以上知识去组装出不同家畜的骨骼标本。这样就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家畜的骨骼学知识,去进行综合型实验。通过这种转变,锻炼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学习家畜解剖学的兴趣。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比较,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三、改革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过去只是在期末理论考试卷中涉及部分实验内容,起不到检验实验效果的目的,也使得一些学生不重视实验课。另外,实验课后学生只填写统编的家畜解剖学实习图,进行批改后作为实验成绩,实际上应该算为作业成绩,而且大部分实习图书上都有,抄袭的现象严重,达不到锻炼学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真正达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考核和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方面进行了革新。考核方式的改革:单独考核实验内容,全部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在解剖实验室进行实验内容现场解剖标本考核。以实验内容为主,事先出好试题并编号,被考核学生随机抽签,对抽中的试题进行面试,最后评出成绩,并作为实验课成绩的一部分,记入总成绩内。实验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实验平时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实验考核成绩、家畜解剖学实习图填图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平时实验提问成绩。其中我们增加了实验考核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上文已经提到,实验报告成绩是,为了规范实验报告,使实验报告内容符合新疆家畜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本实验室编制了统一的实验报告册,在每次实验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实验报告册中要求的解剖图,批改后作为实验报告成绩。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改革后,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基本实验技能得到加强,理论和实践综合成绩有了提高,后期课程教师反映学生对解剖知识的掌握非常扎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多为复合型和综合性,要求有较高的实践能力。高校原来的一些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各学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就是以一门学科的改革带动其他学科的改革,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反映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实验能力得到了加强,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课程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我院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今后,家畜解剖学课程组成员将进一步根据时展和民汉学生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传活,宋小白,黎宗强,王秋华,秦津,陈晓丽,孙艳艳,杨宝卫.基于PBL教学法的家畜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29-132.
[2]董学兴,吕林兰,黄金田,赵卫红,王爱民.水产药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151-152.
[3]肖楚丽.浅谈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J].基层医学论坛,2010,(19):656-657.
[4]王晓辉.赤峰学院体育系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73-74.
1形成性评价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文(M.Scriven)[3]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这些过程能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情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有六种,具体有:①学生自评(DesignReview);②教师评价(ExpertReview);③学生、教师互评(One-to-OneReview);④小组评价(Small-GroupEvaluation);⑤实验过程评价(Experimentalprocessevaluation);⑥实验结果评价(Evaluationofexperimentalresults)。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评价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从如下入手:①口头表扬: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小班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有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②体态语言: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小班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4]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③共同参与: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6]加倍努力。
2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
这几年,对本校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解剖知识的实验延伸,激励学生学解剖学实验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互相评价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实验操作入手,理论实践结合。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心脏”解剖实验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脏是重点内容,需要完全展示心脏的腔内结构,通过解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6]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提升人体解剖学心脏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步骤讨论如表1。对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详细方法,有如下具体方法。2.1强化实验课堂的师生沟通互动。解剖实验课时,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首先按学习指导对人体解剖标本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则相互讨论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进行学生合作情况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心脏位置及其外形,心各腔的形态,心腔内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程和分布情况,冠状窦的位置、开口部位,房间隔、室间隔位置及其薄弱部位;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及自学能力。然后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先前自主学习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建立网络思维导图,连接并梳理有关该次实验课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接着,教师通过视频教程和实验室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猪心脏,通过对猪心脏的实际接触来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最后,结合课堂标本测试以了解学生的标本学习情况,并记录打分。教学实验证明,该课堂标本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发现问题—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回顾小结—测验评价—反馈巩固这一系列过程来较好地反映及评估学生对标本的认识情况。实验课后,将该次实验课的标本学习情况反馈给各理论课的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结合该次标本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订其教学重点与进度,并布置相应的课后教学活动。2.2结合“班主任”制度,建立有效的课外辅导与沟通。本校的解剖技术员教师均兼任该课程相应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好的沟通纽带。班主任首先要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因材施教”。尤其应关注课堂学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请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进行帮扶,即有利于将学习的课堂进行外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即提升了学习气氛,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此类课外的学习,要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馈,以更好地促进同学的学习,应采用课外的书面和实验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解剖知识及标本的掌握情况进行二次评估。并将此评估结果与第一次评估进行比较,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情况。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结合两次评价的比较和学生的自评,可以有效地指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最新的通讯平台,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微信”、“QQ”等及时通讯平台设立答疑群如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建立及时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不断进行问题的反馈、以延伸实验教学课堂[8]的时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论及意义
人体解剖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自评5%,教师评价30%,学生、教师互评10%,小组评价15%,实验过程评价30%,实验结果评价10%来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过程当中教师评价包含学生实验书面作答和问答评价,同时包含后期微信群、QQ群教师学生的沟通等。实验课当中形成性评价更具多样化。可见,形成性评价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应用作用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章明星,刘建卫,赵伟,等.探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合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1):107-108.
[2]贾媛媛,吴敏范,李荣梅.形成性评价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53-254.
[3]ScrivenM.Evaluationthesaurus[M].SagePubnInc,1991.
[4]赵琳,王璐,刘伯锋,等.趣味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1(4):396,398.
[5]张路赢,熊鹰.对高职高专解剖学“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9-420.
[6]刘涛,黄悦,白石.互动式教学大纲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3-114,116.
[7]张维烨,马仁华,韩磊.解剖学心脏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85-86.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2(c)-0017-02
1湖南科技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学院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自2002年建成之后,到2006年,陆续投入80万元用于实验设备购置,初步对运动解剖学、生理生化和体质健康方面设备的投入,但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与国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自2006年后,实验室经历了两次搬迁,一次解剖标本的全部赠送,再加上搬迁过程中的耗损,实验仪器设备经费的零投入,目前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几乎名存实亡,能用的仪器设备寥寥无几,归其原因,主要与校院领导对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不理解重视不够有关。
1.2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师资力量不足
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现有实验兼职教师4名,2名副教授,2名讲师,均为硕士学位,均为理论课任课教师,师资力量看似强大,实则薄弱,与专业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实验设备不足的限制,导致很多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实验室也不能作为科研的场所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院实验室主要开设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和体育心理学4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主要以无设备的项目为主,验证性实验以讲为主,能做的就动手去做,由于设备、场地、课时的限制,只能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本无开展,近运动生理学实验尝试学生去制定运动处方,由于设备不完善,开设的效果不够理想。以上现状,限制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1.3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均自成体系,独立上课,但内容又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导致有些实验内容重复出现,比如:心率、血压的测定,体温的测定、反应时的测定、肺活量的测定等在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或体育心理学实验中重复出现。实验教学内容的重复设置不仅浪费实验资源,而且影响学生对实验项目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实验教学效果,这主要跟实验设备的不足有直接关系。
1.4实验室设置落后不合理
目前,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共有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3个实验室,实验设备落后不足,实验场地狭小,结构功能简单。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简单,知识不系统,实验技术单一,形式单一,加上每年的实验经费紧张,仅有耗材的投入,无新的仪器设备的添加、更新与完善,致使实验室环境无法得到及时的改善,更限制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克服无设备下实验教学的开展,部分教师将实验课与术科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实验教学模式落后不合理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以各课程实验为主,开展验证性、演示性、操作性实验为主,部分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时较少,实验项目开设少。实验教师以理论课教师为主,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实验课本对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实验步骤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是应付性的参与,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拿到实验实践部分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性开发欠缺,导致学生上实验课就是为了放松,对实验课实验项目本身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达到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1.6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缺失,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的考核主要是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准,尤其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依据,学生实验成绩占最终考试成绩的20%,学生将完成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课得分的目的,忽视了实验课学习的真正意义,单一的实验考核方式更加剧了学生无视实验教学的程度。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会指导员,从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学生就业也是以中小学教师、社会指导员、警察、特警等为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缺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接轨,仅以运动处方的制定一个设计性项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需求,也不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教育,因此,实验课程的开设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7实验室建设断层,管理松懈
湖南科技学院对本校重点实验室投入较大,实验管理制度齐全,由于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近10年来没有经费投入,实验教学的支撑主要靠兼职实验教师完成。有的实验无法完成,这样的实验条件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实验建设没有连续性,出现断层。实验室的管理主要靠兼职实验室主任,主要是应付每次的实验教学检查和日常的实验室管理,没有行政职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策分析
2.1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实验室应该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地,在加大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的基础上,实验教学改革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原有的实验课基础上,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实验课程独立出来,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32个学时,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即可减少实验内容的重复,又可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体育学院每年招收人数有限,开设实验课程有限,实验设备有限,因此,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师的可能性不大,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内容的更新与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高素质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现有实验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进修交流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团队。
2.3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单独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创新性等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原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以各理论课程、实验教材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实验教师,请教有关专家,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对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减少或去掉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结合专业时代特征,精选先进的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现有特点,尽量能编写出适合专业特征、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具有应用价值的自编教材。
2.4优化教法,完善考评机制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自主讨论、积极动手、敢于设计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绩考核作为一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湖南科技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独立开课,考核方式还在摸索阶段,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使考核结果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考核标准建议:平时表现(1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20%),实验设计(40%)。此模式可在运用过程中进行微调整。
2.5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专业办学水平的体现,湖南科技学院其他院系的实验条件优越,投入较多,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由于专业人数、实验开出率,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来,经费投入较少,不利于实验室的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院系领导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条理申报经费,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格执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对实验人员,帐、卡、物、耗材、设备做到统一管理,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要与实践密切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合理优化资源,整合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大胆创新,为实验教学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结语
通过对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实验室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落后,实验项目开设少而单一,实验管理混乱等。结合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比如加大实验室投资力度,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等。当前,国家对大学生实践创新教学非常重视,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专业实验教师和管理员应团结一致,学习国内外体育类示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金佳,顾兵,肖寒贫,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运动,2012,5(41):96-97.
[2]周学兰,张新定,吴华,等.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5(141):75-77.
[3]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116-119.
[4]杨茂林,孙作桦.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2(30):109-111.
关键词:人体解剖 实验教学 改革
一、人体解剖实验背景简介
人体解剖实验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它主要以心理学、运动体育学、生物学为基础。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完成的教学任务,而对实验室的教学管理就成为了衡量人体解剖实验学成果的标准。
传统的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只有在课程安排时才对医学专业学生开放,平时只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开放。但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室的设备有限,再加上课程时间比较短,因此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不是那么理想。我们发现有一些医学院校甚至在课程安排、课程计划等方面都非常不合理、不科学,这就导致了实验室大量实验设备、实验仪器浪费,而对学生来说,学习效率也不高。
另外,有些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几乎很少谈起解剖的话题,有的人甚至避谈解剖,更别说对人体解剖实验提供科学方面的支持。综上原因,这几方面都导致了人体解剖实验难以开展。1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日新月异,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人体解剖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层出不穷,在硕果累累的今天,人体解剖实验不再是人们忌讳的话题,接受程度也有所增长。
二、人体解剖实验改革成果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国内人体解剖实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的积极互动,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技术方法上面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改革成果。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
重新安排了人体解剖实验的内容,并且把人体解剖实验划分为三部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中,实验内容单一的基础性实验大大减少了,且呈现出与其他类型的实验相结合的特点;有选择地开设了开放性内容实验和设计性内容实验,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给予保留,对学生学习人体整体结构、具体部位结构,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手法开创了新局面。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实验中,将蛙坐骨神经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相结合,集中在一次实验内完成,这样的实验教学是前所未有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了成本,也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医学知识。2另外,学校还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这种实验具备探索性的意义,对于那些不甚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设计整个实验,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一些学校利用网络教育平台为学生展示设计性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详情,包括实验文献检索等,还有一些学校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做专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践中的疑问。此外,学生可自由安排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设计,提交实验报告,最后进行答辩和数据整理。这些都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提升实验室利用空间
标本陈列室是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观察各类实验标本,及磨具标本,好的实验室管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良好的作用。在管理实验室上,有些学校做的非常细致,比如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禁止带入任何食物、其他生活用品;按时打扫实验室环境卫生;日常开放实验室及标本陈列室,按照学生监督、教师辅导的办法执行,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有效地使用实验室。
三、人体解剖实验实践前瞻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善于利用演示法、多媒体法、设疑法、讨论法及开放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人体解剖技能,提高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知道,传统的实验教学的主要工具就是放大镜、模型,这些工具比较老旧,实验效果也不好,如果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用数码显微镜做一些演示,既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增强了视觉刺激,3且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
设疑法也是人体解剖实验改革的一种最新成果,关键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家兔尿生成的调节”这个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家兔身体出汗及拉肚子或呕吐时尿液的成分及含量有什么变化?家兔大量饮清水、快速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尿量各有何变化?为什么?通过设疑,使教和学的过程丰富起来,有趣起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提出问题,自觉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既丰富了学生的眼界,又开阔了他们的思维。
人体解剖实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成熟,且硕果累累,我们相信将来人体解剖实验会有更多的成果不断被医学工作者研究出来,并应用于医学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医学人才通过如今的人体解剖实验成果受益。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学科的发展,人体解剖实验也取得了飞速进步。面对新形势,人体解剖实验应走向前沿,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开展跨学科、全面的研究实践工作,我们教师要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为生物学科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释:
1.田甜.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65-267.
【关键词】 人体生理学;生理学实验;教学创新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人体生理学的实验对生理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医学教育的目标已向培养宽基础,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目标转换,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创新的重点内容。
人体生理学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怎样将这些经典的实验,与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结合起来,是摆在人体生理学实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1世纪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是知识创新,如何做到人体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呢?
1 生理学实验教学创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1世纪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基于实验先于理论,是理论课的基础,我校生理学教研室重新制定教学改革方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实验教学还是停留在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的水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我们把实验课时的比例改为:基础实验50%、综合性实验40%、设计性实验10%。通过创新实验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往我校基本为分散孤立的实验室,教学内容以基础实验为主,经过升格为专科3年后教学模式已经转变。建立了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实验人员统一管理,经费统一使用场地统一安排,在管理上淡化学科界限,促进综合性学科的实质性整合。将实验课分为三个类,第一类为基础实验,如减压神经放电、气管插管等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和巩固好理论知识。第二类,综合性实验,如生理学与药理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间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强化知识的综合运用。第三类为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同时我们还构建了不同的实验模块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
2 通过生理学实验教学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验证理论,忽视各实验项目间的有机联系,缺乏综合性实验项目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按理论课安排实验课的教学模式。
2.1 实验课前准备 在传统的动物生理学教学中学生上课前不预习,下课后不复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内容没有很好掌握,无法进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生理学实验涉及动物解剖解剖学、生理学及实验仪器的使用因此要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学生方面,我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录像,课前利用自习时间集体观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手术基本过程,了解试验器械的使用方法,熟悉试验动物的习性和捉拿方法,动物试验指导学生写出预习报告,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教师进行示教过程中有观察目标,提高实验的当堂吸收率。教师方面,每次实验前教师进行预做实验,对遇到的问题全体讨论,预测该实验各项步骤可能得到的结果,对预期实验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做到带教前心中有数。
2.2 实验课安排 第一场实验我们安排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的学习,以后的每次课都是在相应理论课之前上着实验,这样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在掌握理论知识。
2.3 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兴趣 我们把实验室设计成病房模样,每次都把实验动物当做患者,以加强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生命的教育和培养良好医德。实验分组为每组3个这样保证每个同学有机会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创新能力。
2.4 实验结果要求要如实记录 要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到的现象及数据,如实地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贴原始记录。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的手段。对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强调报告如实书写,实验的结论和讨论的书写时创造性的工作,应该严谨,尊重事实,杜绝虚假,不允许盲目抄袭书本或他人的实验报告。这有助于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结果以及如实地分析实验结果。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或出现相反的结果也要如实书写,并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找出失败的原因。
2.5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材和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实验课上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们的实验课重在引导,教师只要把原理和基本过程讲解完就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全程教师不可随意离开教室,对学生实验课遇到及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与引导。实验课后老师集中交流实验过程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共同讨论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创新实验教学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我们要求实验室12小时开放制,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自己设计实验,申请实验项目,实验室提供平台,配备指导教师。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了科学实验全过程的初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设计性实验前,要预习根据实验目的和设计要求写出设计的实验方案。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例如我们把尿的浓缩与稀释功能与利尿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动脉血压的侧量和调节与降压药的作用进行综合,把呼吸运动的调节与兴奋呼吸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综合。这样节约了实验用品,加强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方法是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先决条件。我校于2009年开始实验的记录设备全面采用多媒体信号采集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30套,装备了5个综合实验室,为四通道仪器仪器主要针对生理药理实验,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可以做很多的实验,例如,蛙心收缩,蛙心灌流,腓肠肌强直,心电,血压实验,血压给药实验,尿生成实验,神经放电,呼吸实验,并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模拟实验等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硬件条件。传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是构建在许多传统的生理仪器基础之上的,比如用分离的前置放大器、示波器(用于观察快速变化的生物波形)、记录仪(记纹鼓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刺激器、监听器等分离仪器所构成的传统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生物信号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观察到各种生物机体内或离体器官中探测到的生物电信号以及通过换能装置也可以记录张力、压力、温度等生物非电信号的波形,从而对生物肌体在不同的生理或药理实验条件下所发生的机能变化加以记录与分析。总线结构,通用插槽,可灵活组合为4-8通道放大器,低噪声、低漂移高性能放大器,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度好,测量精度高四通道12位A/D同步采样,分析结果准确通道原始数据、微分、积分、频率、平均图形实时同步显示,结果处理用户可自行定制,个性化设计。能随时标记实验过程中发生各种情况。信息保存实验后可以随时调出进行分析和打印。使用该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明显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及成功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实验的能力。建立了教学局域网教学系统,开展了实训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相结合。
3 实验创新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生理学实验教学创新的培养在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结束操作考核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效果。预习报告的书写前学生预习了教材的相关知识点,有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查看相关知识点有助于理论课的掌握同时也加强了对实验课的期待和兴趣。实验操作部分全程由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教室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实验课的最后十分钟老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对每组学生代表进行提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保证了每一组学生的实验操作质量。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以实验现场记录的原始数据为依据不得虚构和抄袭他组实验结果,如果实验失败因该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结束实验操作考核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现场进行实验操作,如家兔颈总动脉插管、家兔气管插管、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蛙心插管等,最后按要求写出结果分析。教师从学生在善待动物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器材的保护手术的操作规范、操作完以后对器材的清洁及实验台面的卫生打扫进行综合评价打分。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突况如大动脉出血也能及时结扎止血,并继续很好地完成了后面的实验过程。考这种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较之以往采用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能更好地评价实验教学效果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校近年来,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能力活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是医学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它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最后,随着新世纪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更高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创新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创新,文教资料,2006:23.
[2] 姜长宝.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8):152-154.
关键词:课时缩减;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25-02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体育专业硕士入学考试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运动解剖学为基础,与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相关联,包含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并和运动实践联系紧密。近些年,高校课程教学计划调整,运动生理学的课时减少了很多,而教材内容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添了一些新的章节。同时,体育院校的学生体育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运动生理学中大量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很难理解。以上因素增加了教学难度,如何在课时压缩状态下,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同时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是值得每个老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思路,以供同行参考。
一、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
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知识量储备不足,对专业技术课的兴趣远远超过理论课。一些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只需要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今后在实践中基本不会用到,而术科一拿出手就是硬本事,是以后找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面对繁杂的知识点、枯燥的概念和理论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些学生甚至以自己是文科生为由否定能学好这门课。体育院校每天安排的术科内容较多,加上学生每学期要完成一定学分的选修课,大一、大二年级课表安排的很满,大部分的学生反映课后基本没有时间再去翻书本。而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如果不能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后又不复习,会越学越困难,从而丧失学习这门课的信心。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理论课的兴趣不大,有畏难情绪,对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认识不够。
二、把握教材内容
体育院校使用的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院版),一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高教版)。目前,多数体育院校因为学生考研的需要都将体院版作为上课的教材。两类教材都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教材内容和教学课时不匹配;第二,教材的难度和体育学院学生的基础不匹配。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把握,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基础知识、重点、非重点三大块,非重点侧重于让学生自学,精讲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部分学生还有考研的需求,教学内容可以结合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目进行讲授。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转换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填鸭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其优点在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灌输了大量的知识,教师将个人的思路及学习方法一并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知识点和知识框架,避免走弯路。缺点在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高度依赖老师,缺乏主观能动性,信息单向传递,师生间几乎没有互动,使学生失去主动探取知识的动力,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网络的开发和多媒体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先进教学手段的实施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脚步。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点,其强调了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使“教”和“学”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已有的知识和自觉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应该紧扣关键点,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能够抓住核心知识,这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精心准备问题。
2.案例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体育中实际的案例为基础,分析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对案例的某一个点或者整体展开探讨,案例分析的途径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唯一的答案。教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由教师解释案例背景,介绍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案例并找出研究的方向。案例分析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运动实践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能力,对学生终生受益。如在讲解状态反射时,可以找一些体操运动中标准动作和失败动作的视频,如后手翻、空翻和跳马动作,分析状态反射在完成运动技能时起到的重要作用。可以根据体育赛事中某一个运动项目进行观察,要求学生找出和本课程相关的内容,自己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分析,得出结果。
3.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是师生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在讨论中可以暴露出知识的薄弱点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差距,教师从中也可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讨论可在课堂随机进行,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分析透彻的给予肯定,对不足的给予指正。也可提前布置讨论的专题,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整理分析思路和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报告,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随时提问质疑,相互之间辩论、探讨和交流,使讨论不断深入。
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处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精力集中,时刻投身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程度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也有区别,分析问题的思路和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经过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又进行了一次重新思考和梳理知识的过程,到最终达成一致,完成小组报告。小组讨论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掌握本专题的前沿发展以及拓展知识,才能把握住讨论方向,对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和一针见血的点评。教无定法,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多元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自身的讲课习惯灵活使用,只要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的方法,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尝试。
四、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人们协助学习活动、获取资源的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教育可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合理的使用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常用的主要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堂。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将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图片、音声、影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完整的呈现出来,直观形象,声形兼备,动静结合,使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动员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新知识,同时,制作的电子课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更新,这是单纯使用书本和板书无法比拟的。运动生理学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刚刚接触新鲜概念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很困难,我们把这部分内容用动画做了出来,四个蛋白分子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将蛋白分子构型的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肌丝收缩的整个过程一步步进行演示,丰富的动画,辅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练习题、模拟试卷等内容都放在平台上供学生随时学习,教师可以信息、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提交电子作业供教师批阅,学习过程中有不懂问题,学生随时可以提问,请教师解答或和别的同学共同探讨。在平台上,教师可以满足知识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比如给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讲解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题目,指导他们有效的复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偏基础的作业,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兼顾的。可以说,网络课程平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有效地解决课时不足所带来的困扰。
五、灵活进行实验教学
实验研究法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运动生理学课时减少后,实验课时也随之压缩,在有限的几个实验中很难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学校可以根据现有条件的灵活进行实验研究。比如,教育部规定每个高校每年都必须进行学生体质测试,这项任务一般是由体育学院承担,教师可以安排所在班级的学生做实验者,对受试的学生进行测试。从如何测得准确的数据到测试结果的分析,教师指导学生整个测试过程的操作,学生从中可以学会实验的整体思路,这对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根据体育学院有不同专项这一特点,在不同专项的学生中间展开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寻研究的方向,比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不同专项学生间身体素质的差异、如何理解训练方法的差异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实验的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不仅局限在实验室,也可以扩展到运动实践中和群体健身中。
六、完善考核方式
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手段,以往的考试成绩由一张试卷来决定,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能力。现在有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考核学生能力的方法也随之改变,考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讨论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都可以纳入到考核中,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在课时缩减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每个教学环节,不断进行优化、改革,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以期培养出优秀、全面发展的体育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 R3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5-01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生理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复杂抽象、涉及学科面广、知识要点多等特点。2008年,生理学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几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校不同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摸索和探讨,积极进行了医学生理学的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效果显著。
1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要点,强化知识的整体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例如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和数量、消化道的结构和卵巢的生卵作用等已在组织胚胎学课程讲解,脊髓和脑的结构等已由人体解剖学课程讲解。这些内容在生理学中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使授课内容集中于基本点、重点和难点,有效缓解了医学生课程门数多、内容繁琐所造成的学习压力,效果佳。同时,也注意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动态融合到教学中,以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传统理论课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进行改革。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2.1 运用讲授法,突出重点难点 讲授法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把教师本人的学习心得和治学经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教学内容上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从教师讲授中获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自己看书获得的信息量。教科书中“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章节可以说是生理学课程的总论部分,许多内容贯穿全书,是生理学课程讲述最基础的部分,因其内容枯燥,名词概念繁多,再加上学生初次接触生理学,需要教师精心讲授,学生才能理解接受。如靠学生自学,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还会影响学生对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宜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辅以其它方法。正确运用讲授法,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同时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首先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钻研教材,然后对教材内容进行“剖析”,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可以设疑,哪些内容枯燥乏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自我设计,使教学内容从平面转向立体,重点突出,难点易解。在讲授过程中,必须与课件、教具紧密结合,使讲授内容清晰、系统、形象、生动。
2.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生理学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把握学生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本堂课要提出哪些问题,如何和何时提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例如,讲授骨骼肌的结构、肌丝的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神经-肌肉接头之前,可以设问:坐骨神经兴奋后,如何引起腓肠肌收缩?或者设问:人是如何将收缩某一部位肌肉这一意识转化为肌肉收缩这一过程的?又如,在介绍尿生成的调节时,可以设问,患者在输液治疗时,输入了生理盐水1000ml后,尿量将有何变化?为什么?再如,讲述脊髓对姿势的调节时,可以设问,脊髓正常情况下总是与更高位中枢保持联系,如何才能了解其单独作用能对躯体运动功能做出何种调节?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有创伤和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如何验证其原因的产生?脊休克后,部分反射还能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启发了实验设计的思路。总之,在生理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生理教学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3 运用联系法,拓展学生知识面 生理学教学中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联系。第一,结构与机能联系。功能是在一定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两者联系起来对功能活动的特点就容易理解和记忆,如:皮质肾单位与髓质肾单位结构上不同的特点就决定其在尿生成过程不同的作用,皮质肾单位与尿生成有关,而髓质肾单位与尿的浓缩、稀释有关;第二,生理学最新进展与教材知识联系。我们必须经常查阅有关书刊资料,不断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同时要适当的将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如:膜片钳技术、NO的发现过程等。第三,理论联系临床。在讲到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时,适当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一些典型病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是他们了解和积累临床知识的开端,有助于缩短学生参与临床工作的心理适应过程。如在讲渗透性利尿时,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为何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原因。第四,理论联系日常生活。在生理学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日常生活,会使学生感到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讲“胆汁的作用”时,告诉同学们,胆汁过度浓缩可形成胆结石,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使胆囊保持反复的扩张,能防止胆汁过度浓缩,一些为了减肥而控制饮食次数的女性,常不吃早饭或午饭,就增加了胆石症的发病率。
2.4 运用对比和总结法,理清知识结构 教学中,对同一章节的并列内容采用对比的方式讲授,比分别单独讲授效果好。如: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讲解,可以把两者不同的特性进行对比;心肌细胞生物电的讲解,把窦房结、P细胞、浦肯野氏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波形放在一起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区分哪是自律细胞,哪是工作细胞,哪是快反应细胞,哪是反应细胞。每一章的内容讲完后,可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总的轮廓,形成一个整体概念。在总结中要重视图表、表格的作用,图表和表格能使人一目了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加强知识间纵横联系。分类比较知识要点,让学生理清内容梗概,分辨易混的内容,突破记忆难关。例如肾脏生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作用的图解,内分泌系统下丘脑调节肽的种类、作用表格,都简洁明了地总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5 适当开展PBL教学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PBL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基本过程是:人们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获得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获取知识,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对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的查找资料-交流-讨论,直到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后,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2]。
3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3.1 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实现“抽象性讲理”向“形象性理解”的转变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就生理学教学而言,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细胞生物电现象、肌肉收缩的机制、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突触的传递等,同时还有许多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例如心音、去大脑僵直的现象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图文、声音、影像于一身的超凡的教学手段,能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能将动静结合的图形、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加强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3]。多媒体课件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缩短了教学时程,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提问,老师答疑。我们教研室从2003年以来在大班教学中完全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鼓励教师使用国内优秀课件,研制具有个人特色的课件,充分发挥现有各种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受益。例如在讲骨骼肌的收缩时,在课件中加入了肌小节收缩过程的模拟动画以后,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同学们很容易理解、记忆,使抽象的机制迎刃而解。
3.2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单向性传授”向“双向性互动互学”的转变 利用校园网建立生理教研室自己的二级网页,构建师生互动的交流平台。在网页中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复习题及生理科学新进展等相关资料,学生在网上可以进行学习并提问留言。教师通过E-mail、 BBS或聊天室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就建立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互相交流的第二空间。便于师生沟通、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了师生间网上的“双向性互动互学”。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的构建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交互性,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让计算机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使学生适应信息网络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能[4]。
4 考核方式的完善 学生考试年终成绩分为两大部分: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总成绩合计为100分。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内容各占1/3;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各占一半。完善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不忽视实验课的学习;既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
经过生理学教研室老师多年的努力,生理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考核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力争使生理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 朱大年.生理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张玉发.以问题为基础开展CME教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3,17(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