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2-10-20 20:01: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学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学专业论文

第1篇

1.1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基本是依据会计专业要求制定的,主要强调会计实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体现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培养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标,更没有细化不同专业具体的会计教学目标,直接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感到负担大,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会计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教材偏重于会计核算,按照培养会计人员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讲解且以核算为目的,使得《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由于《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教材,其基础理论一般从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开始,其余还主要包括会计要素理论、会计账户理论、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报告,以及若干个账务处理程序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专业而言,无疑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则显得会计的基础理论偏深、偏多,尤其对其中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账务处理程序等,就显得更加深奥难懂了。

1.3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虽然课堂讲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及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但对于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会计学》课程,单一的讲授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机械、被动,逐渐让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1.4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待《会计学》这门非专业课程,一般主观上不够重视,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他们认为整天与课本上的数字、账户、账簿和报表打交道,将来就业也不大可能从事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会计知识基本不会用到,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只有少数学生仅仅按部就班地为考试而学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和完成作业。

2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2.1明确会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根源,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在制定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并且体现以下思想:第一,教学目标建议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会计性思维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目的;第二,促进学生运用和把握会计信息,熟练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分析方法,并灵活运用会计信息为生产和管理服务。

2.2合理确定会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需要,因此在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针对不同专业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应注意内容适中,重点突出。考虑到教学学时有限,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在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分析的能力。具体建议:对于会计学原理,简单介绍会计的概念、复试记账等基本理论;对于财务会计,着重以会计等式为出发点,利用会计要素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内在联系展开讲解,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筹资、储备、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间的流转,最终为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及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其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2.3灵活运用科学有效且多样化的会计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受教学学时限制,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训课,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课后参观企业会计工作等。案例教学法。例如在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时,可以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讨论,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会计学》课程知识容量宏大,教学内容庞杂,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免对课程内容感到晦涩难懂以及枯燥乏味,对会计中涉及到的账表和凭证缺乏感性认识,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视频或实物等演示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2篇

1.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理论:趋势与国际比较(2002-2006)

2.美中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及比较 

3.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研究的趋势和展望:选题、方法和理论 

4.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5.关于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讨论——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综述

6.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的调查

7.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8.重庆市第一位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的薛云奎同志获得博士学位

9.会计学博士汤云为通过论文答辩

10.潜心治学结硕果 修身勤政展才华——记重庆三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孙芳城博士 

11.一个会计学博士的脚印——访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汤云为教授 

12.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13.学而有恒 寒梅咏春——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学女博士任咏恒

14.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

15.我国培养出首位会计学洋博士

16.中国公司财务由谁来管?管什么?——访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教授汤谷良博士

17.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领导教授博士风采

18. 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 

19.锐意进取 硕果累累——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博士生导师张为国教授

20.从两篇“百优”论文多维透视我国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21.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曲晓辉教授

22.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  

23.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4.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5.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6.论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构建 

27.会计学专业教学理念的探讨 

28.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 

29.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 

31.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2.会计学实验课程创新的探讨 

33.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34.2001~2010年会计学硕士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分析 

35.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36.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 

37.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9.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0.从会计学总体层面探讨会计学的发展 

41.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42.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差距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43.会计学的学科属性:管理学还是经济学? 

44.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45.会计学的伦理诉求:方法论视角 

46.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47.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48.论一般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9.构建环境会计学的理论框架 

50.论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兼谈会计学科的发展 

51.会计学专业学术梯度建设的策略研究

52.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53.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54.“价值”是会计学的逻辑起点

55.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

56.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57.会计学的发展趋势以及面对的问题研究 

58.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59.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管理学院《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

60.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

61.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以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6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63.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64.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65.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

66.关于法学与会计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兼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67.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

68.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69.结构化研讨方式在MBA《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70.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71.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7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74.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75.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76.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77.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的取证

78.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79.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80.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81.会计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82.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研究

83.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未来展望 

84.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与构想——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85.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86.论会计市场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87.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88.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89.我国会计学教材建设的优化问题

90.会计发展的和谐:建立广义会计学的探索

91.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三本院校为例 

92.基于多媒体辅助的会计学情境教学法设计

93.《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94.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5.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以苏州理工学院为例 

96.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

97.MBA会计学课程建设探讨

98.论会计学两大部类

99.MBA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六大矛盾分析

100.对高级会计学研究范畴界定的思考

101.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与财务知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襄樊经济学院的实践

102.产权会计学论纲 

10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04.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优化 

105.中外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6.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107.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

10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109.潘序伦会计学教材特点初探 

110.基于ERP平台的会计学实验设计 

111.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教学研究与实践

112.论会计学的职业特色及高职会计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113.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

114.强化会计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115.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116.《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证研究 

117.会计学本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118.会计学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19.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120.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

121.美国会计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布里奇波特大学与铜陵学院的对比 

122.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探讨 

123.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目标与质量控制 

124.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方法研究 

125.独立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3篇

根据省电大的统一安排,商学院及会计系的扎实工作,本届会计学本科论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搞好今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工作,现对本届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届会计专业毕业人数1846人,优秀0人,良好30人,及格率78%,良好率1.7%,复审未通过的有76人。论文指导较好的指导教师有:岳阳电大的曾秋香、娄底电大的马秋明、怀化电大的马俊、衡阳电大的龙永葆等;分校答辩组织较好的有:怀化、零陵、长沙。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规范

为规范毕业论文工作,中央电大、湖南电大、原教学指导中心、原教学中心财经教学部、商学院会计系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通知,主要包括:答辩主持人资格的培训制度、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制度、毕业论文的实施方案、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等;召开的相关会议有:2003年下学期在衡阳召开会计学实践环节教学会议,主要研讨了会计模拟实践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2004年下学期在长沙召开湖南电大实践环节教学工作会议,主要就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规范问题进行了研讨,并下发《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规范》(《关于印发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实践环节教学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湘电大行字2004[26号]。本学期商学院下发了《关于作好2005年上学期本、专科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业)工作的通知》。通过这一系列的文件、通知、制度、会议,会计学毕业论文工作尤其是开放本科论文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规范。

2、毕业论文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毕业论文既是实践性环节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对整个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的梳理、归纳和总结,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实际上反映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随着专业教学的加强、论文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整段抄袭的文章少见了、整篇抄袭的文章少见了、选题跨专业的文章少见了、选题很大的文章少见了、内容浅尝辄止教科书式的陈述的文章少见了、结构纷乱思路不清的文章少见了等等。如2003年下学期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共完成1115篇论文、答辩1092人次、及格率78%、不及格率22%,2004年下学期本科毕业论文共完成867篇,良好34篇,及格率93.1%、良好率3.92%。2005年8月份会计专业的毕业人数是1846人,优秀0人,良好30人,及格率78%,良好率占1.9%。

3、答辩组织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

答辩是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级部门的努力,答辩组织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绝大多数分校都能按照中央电大、省电大的相关文件、制度、通知精神组织实施。以往的那种以读论文的形式进行陈述的现象少见了;答辩时很紧张以至难以完成老师提问的情况少见了;答辩时答非所问的情况少见了;答辩时答辩教室吵闹的情况少见了,这些都表明各分校对答辩工作很重视、进行了认真的组织,有的分校还对学生进行了答辩前的培训,学生在正式答辩时准备充分,陈述文章的观点和主要内容时可以不看自己的论文。如株洲分校攸县工作站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怀化电大等分校要求答辩完成的学生在答辩教室听其他同学的答辩直至全部答辩完成,并且纪律很好。

4、进行了论文改革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学生抄袭的现象明显减少了。其次,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本次论文的格式基本都符合要求,看起来很整齐。与以前装订得五花八门的论文相比,本届学生的态度大多较认真。同时规定要求复审不及格的不参加答辩,进一步保证了论文质量。

三、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会计学科的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本科论文选题存在个别不符合选题要求(有的选了纯税务、金融、工商管理的题目等、有的选题太大,如:会计制度研究、会计准则研究、21世纪会计的发展问题等);

2有少部分论文未按照本科毕业论文要求的程序完成,如仍存在管理教师未签字、指导教师未签字而分校初审已签字的现象等;

3论文格式仍存在极少部分不规范,如:有的指导教师初评意见未写在该栏目内,有的写作过程考核表未填写等。

4论文质量整体提高,但仍有极少部分论文质量较差(选题、结构、内容、材料等方面,如写电算会计的写到网络会计、写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治理的写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方面的问题及治理等等。)。

5、答辩组织较好的分校有:怀化、零陵、长沙。

四、就加强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业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来推动毕业论文工作

专业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是搞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出发点,特别是实践性环节教学,实践性环节教学,是会计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模拟实践、毕业论文等环节。我们认为搞好专业教学和实践性环节教学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平时的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收集毕业论文的材料,可以了解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政策等在企业、公司的实际执行状况,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会计系还将设立会计学科全省实践性环节大教研室,对课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含校外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高职高专的实践实训)、社会调查、毕业作业和毕业论文等四大模块的实践模式进行设计、探讨和创新。为学院会计学科的全省实践教学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把好指导教师聘任关

把好指导教师聘任关是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起点、也是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关键的环节。指导教师聘用得好,则学生论文选题、具体修改、指导,乃至答辩都会比较顺利。我们要求把好指导教师聘任关,特别是不能跨专业指导。具体要求是:作好论文开题报告,执行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和指导任务、指导课题审核制度,严格按开题报告所规定的要求执行。

3、把好论文指导关、注重对写作全过程进行监控

执行开题报告制度;执行教师指导过程登记制度;执行指导教师资格审查和指导任务、指导课题审核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写作提纲的拟定、论据及参考文献的查找、答辩的准备等进行细致指导,特别是防控学生抄袭。比如开题报告制度,学生要对自己写作的课题的国际国内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有大致的了解,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写作的课题给学生作较为系统的介绍,给学生梳一梳辫子,如近几年写会计信息论文的很多,但大多数停留在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原因分析和治理上,而且大多内容趋同,连材料、数据都一样,文章缺少新意。再比如选题方面:选题的原则,一是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特别强调选择有现实针对性的题目;二是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这样才能做到材料充实、有感而发;三是选择对自己来说难易适中的题目,最好是自己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兴趣研究,同时又是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题目;四是选择大小合适的题目,题目太大不好把握,往往流于空洞肤浅、人云亦云,一般来说题目小一点好驾驭,容易写得丰满,但也不要小到成了本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是意见建议书。学生选题可参考《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及学位申请指南》P33-40。对内容提要、关键词严格把关。要求至少指导四次以上,并有相关指导记录。要对指导教师强调该工作的严肃性。分校责任教师要切实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监控、提出明确要求。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学教学 教学方法 设计

[作者简介]张春颖(1971- ),女,吉林永吉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张兴东(1964- ),男,吉林榆树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JZD12-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51-02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会计人才在推动营利单位与非营利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提升主体核心竞争力、保障投资者与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促进民间资本合理流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会计人才作用的凸显,市场对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在悄然增长。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会计学专业在部分高校的招生稳中有升。但我国会计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陈旧等共性的问题,大多数院校都有强烈的对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等需求。本文在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的目标下,对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应首先明确培养目标。从会计职业来看,会计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反映职能为主拓展到管理会计领域的趋势。学生不仅要精通会计业务处理知识,还应了解资本市场运作、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财务预算与决策、资金管理等相关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问题。而目前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严重缺乏。财政部出台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会[2010]19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大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会计专业人才后备培养计划,推广以高校专业培养为主体,以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这个目标要求会计高等教育采取超常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传统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

目前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中还占有相当比例,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规的理论教学方法,但这种单向理论知识流动属于重“教”、轻“育”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快速发展的世界,在会计学这种应用经济学方向的专业,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显得更不合时宜。调研发现,有些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还不明白会计学的规则。会计高等教育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设计更为灵活、并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培养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既注重专业教育又注重素质教育,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解决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实现终生发展的问题。

三、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强调“教”,更重视“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未被激发,部分学生上课只出于通过测试的考虑,知识掌握效果不明显,知识转化、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在学校期间都没有完成。转换教师在教学中角色要求教师从完全“教”的角色中走出来,将会计理论教学“形象化”“简单化”,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概念、原则、程序、方法融入身边的事件、已经了解的理论中,并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分组讨论、激辩、演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得以提高,重视“培育能力”,这是高等教育的目标。学生从学校学到的不再是一知半解的知识,而是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演讲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自信养成教育很重要的手段,学生每天接受一些枯燥的学习和工作,实现一个小目标。专业基础扎实、有自信和耐力,这对会计学生非常重要,会计学是人们根据需要长期设计并不断完善的一个学科,枯燥、死板是人们对会计学及其工作的印象,资金流动是工作的核心,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自信、自控和有耐力的素质和能力,更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

转换教育理想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相对少了,但对教师的要求却更高了。能将会计学理论教学“形象化”,对于教师是非常困难的,对理论能深入浅出的“简单化”更难。在调研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序的探索和努力,将难以理解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甚至结合发达国家的教材将教学计划的顺序进行调整,这些教师已经从机械、大量的讲授中脱离出来,积极设计教学了。改变后,教师不再是教学生每个科目的性质和内容、报表生成,而是通过对教学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的深入分析研究,结合理论研究的前沿和实际,将要讲授的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课前布置下去,在课程中采取讲授与多方式教学相结合,有收有放,把握全局,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与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做出总结,提出更合理或合乎法律规范的方法,以及实践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指出主流观点、观点差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还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性评价,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2.引入实例,优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已在各专业的高等教育中广泛应用,而实例教学比案例教学法更有优越性,实例更有时代感,与当前各种理财环境相吻合,无需背景陈述,并且可比对象具体化。

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公告企业财务报告,这为实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无论是会计方法选择,还是财务报表分析,再或是价值评估等,都可以引用实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同行业比较学习。教师引入实例教学时,要精心选择实例,所选实例应突出其典型性,体现会计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特征,并且正反案例都应关注。国内还未见到出版这方面比较优秀的书籍,国外MBA案例教学方面的书较多,所选实例大都具有特点,如500强企业、诉讼案件涉及企业、迅速发展中的企业等。

实例一般要提前布置,时间的提前量取决于教学设计中预期达到的效果,如需要一项研究报告,这就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研究该企业和相关企业的资料、参考文献和相关法律条文。实例教学的第二阶段是教师反馈,可以用评语方式评述,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引入课堂进行讨论和教师讲评。讨论可以采取就某一观点进行广泛自由的发言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就相背观点进行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讨论中教师一方面研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阶段性干预讨论的方向。最后教师应做好实例讨论的总结。教师在总结中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提出存在的不足,引入理论依据,指出实践中出现的新研究方面等,并提醒学生关注该企业的后期财务状况变化,以此验证自己预测结论存在的问题或完善的手段,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不但能巩固本次实例教学成果,还引起再一次学习的可能。

3.借助网络平台,发展开放式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采用教师面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在成人教育中普遍推出了网络教学。本文认为全日制教学也应该建设网络平台,进行开放式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公共邮箱、网络讨论室等方式为学生进行答疑、开展讨论,形成网上多角度互动教学,这为有些在课堂中没有机会参与讨论的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教师或课程组成员时刻把握探讨式学习的节奏,适当引入新问题。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可以加强会计学优秀课、精品课建设,向学生、社会开放,增进相互学习,为会计教育提供更多的途径。

4.丰富实践教学,模拟与实战并重。设置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会计大作业、专业认识实习、财务管理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创业实训、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及就业指导,以强化学生在会计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支持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沙盘模拟大赛”“金融投资模拟大赛”等,选有指导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上述实践教学大部分属于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可谓历史悠久,从手工模拟已发展到计算机模拟。目前,会计教学中普遍采用金蝶、用友等公司开发的教学模拟软件。调研发现,我国各高校会计学教育中对模拟教学方法还没有从深层加以重视,单纯地依靠一些模拟软件,认为多建一些规模大实验室就可以了,但软件是一个模板,只能提供一种模式、一种环境,某些软件的开发可能只重视某一方面,购置后还不能随时根据外在环境进行更新,并且教师也没有将教学需求融入其中。这种单一性和固定性,以及开发方一厢情愿的设计是无法完全适应目前的教育需求的。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探索多形式的模拟教学,用不用计算机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如创业实训,在没办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院校更应重视这类模拟教学。

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属于实战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有些企业为学生提供长期实习机会,通过毕业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今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5.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定期撰写学期、学年论文。论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培养。高等学校普遍在实践环节设置毕业论文,但研究发现各学校对毕业论文尤其是学士论文的去留问题意见不一。本文认为,毕业论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因为前期缺乏配套的实践环节,一方面是实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没养成学生写研究文章的习惯或能力。论文不仅包括毕业论文,还可以是学期论文、学年论文,这样的学习环节的设置比学习成绩考核中分数的高低更能体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状况。但没有大量的阅读是写不出论文的,只会让学生进行复制、粘贴、打印。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本科教学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应有目的地选择推荐文献,限期完成,一组文献后要求学生写短文总结评述,几组锻炼后再让学生写论文。学期、学年论文在选题上应按照命题、有范围自选、完全自选题顺序进行,并且始终要求选题对理论拓展和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在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观察问题,如何选取分析问题的角度,如何调研,如何将将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纳入问题分析中,如何在构建模型时设置假设条件等。

[参考文献]

[1]张春颖,姬霖.在明确培养目标下的教学方法选择――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设计[J].长春大学学报,2009(4).

[2]财务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财会[2010]19号)[Z].2010-09-21.

[3]张春颖,唱晓阳.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培养模式的架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7(8).

第5篇

关键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随着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迄今为止,国内对于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少文献都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研究。陆翠萍(2010)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问题比较突出,原因包括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就业压力大,教师负担过重等[1]。李达(2011)对桂林三所大学会计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近50%的教师认为论文质量仅能勉强达到要求。原因包括会计数据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学生在收集数据和调查访谈时比较困难等[2]。江燕红(2013)对北京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学生没有在毕业论文上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师生沟通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肖丹(2013)认为近年来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原因包括学生不重视、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4]。王喜荣(2016)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包括学校要求不严格、学生态度不端正、选题不切合实际等[5]。田利军和王景博(2016)对天津高校140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后认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6]。

还有些文献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改革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田春晓(2010)认为每学期专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若干个课题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财经话题展开研究并写出研究报告,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7]。李达(2011)提出增设毕业论文撰写技能培训课程,严把选题关,论文题目确定后,教学部门要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审题,严格淘汰不合格的论文题目[2]。肖丹(2013)建议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4]。王海兵(2014)可以统一举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会,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8]。于卫兵(2014)提出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认为研讨课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二者在教学理念上比较契合,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9]。苗晴,石盈芳,彭宏华(2015)提出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选题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10]。罗喜英(2016)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论文实践相结合,认为此举可以缓解本科生最后一年的各种矛盾,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11]。

有的文献提出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俞军、李道芳和巫绪芬(2010)提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12]。江燕红(2013,2014)提出可以探索实务模拟类的毕业论文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现实案例情境中完成一项本专业领域的实际任务,提出可以尝试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3][13]。王兴娟(2013)提出只要是学生独立完成、能在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而且内容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设计可直接用于企业实践的,经学校审定可替代毕业论文[14]。

二、关于创新性和学术性

(一)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

真正做過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真正的创新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硕士生和博士生来讲,能够有所创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遑论本科生了。大部分本科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写出比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已经不错了,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实在是勉为其难,客观地讲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一些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宣称的所谓“创新”根本就不能算是创新,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相去甚远。因此,本文认为,将创新性作为评价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指标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在评价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可以把创新性作为一项参考性指标来观察,归为拔高性要求,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二)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传统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通常采取学术论文的形式。但是,会计专业是一个实务性很强的专业,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都是进入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已经有学校在改革传统的学术论文的形式,尝试新形式的毕业论文。比如,合肥学院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采取“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其所实习的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12]。北京城市学院试行以创业财务规划书替代传统的学术论文[13]。对于这种形式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讲,用学术性来评价其质量就不太合适。因此,本文认为,在对某些基于实践、新形式的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

三、关于学生

大四学生的事情较多,除了正常上课以外,还要应对各类招聘和考试。目前企业秋季招聘通常从每年的10月份开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间和国家公务员考试都是在每年的12月,企业的春季招聘大多从3月份开始,研究生复试一般是每年的3月-4月份左右,省级公务员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省事业单位考试通常是在每年的5月下旬或6月初。从上述时间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是一个空档期,而且这个期间正好处在寒假期间,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用来写作毕业论文。因此,本文认为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合适,可以避免与各类招聘和考试的时间相冲突。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式,本文认为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偷懒省事,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不是陈旧不堪,就是大到没有边际,要么就是在网上找那些参考文献资料比较多,比较“好写”的题目。相比起来,指导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会计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本专业领域比较了解,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或设计那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题目,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而学生自主选题一般情况下是不靠谱的。

本文认为,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非常关键,如果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将其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愿意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只想过关交差按时毕业,那么即使该学生的平时学习成绩再好,外语水平再好,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四、关于指导教师

有文献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6]。本文认为指导教师的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是太大,区分不是很明显。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未必一定高过中级职称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在现实中,某些职称较低的教师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锐意进取,紧跟学术前沿,勤奋努力,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往往能够指导出比较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有的文献认为科研经费多的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通常比较高[6]。本文认为现实当中,会计专业本科生直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并不是太多,指导教师即使花费科研经费,通常也是比较多地是花在硕士生或博士生身上,一般情况下很少将科研经费花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上面。另外,在现实中,有很多科研经费的老师通常都是所谓“能人”,一般都很忙,不少人还兼有行政职务,事务繁多,花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反而影响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对于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很重要,但是更关键的是指导教师有没有认真做好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如果指导教师对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不重视,仅仅只是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视为一项不得不完成的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那么即使该教师的职称再高,科研经费再多,也很难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在现实中有这么一个教师群体需要引起注意,他们往往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行政职务或头衔,也没有太多的科研经费,职称不高,指导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但是往往就是这些老师,有工作热情,做事认真,受过博士阶段严格和规范的学术训练,加上指导的学生不多,没有太多行政事务的牵绊,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毕业论文。这个教师群体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比较高。

五、关于

现在各大学普遍对包括会计专业在内的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制度,具体的操作方式各不一样,有的学校是抽查,有的学校是全覆盖。制度对于遏制本科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但是有些具体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有的学校规定提交的必须是答辩前最后一稿毕业论文,本文认为这个规定可以修改一下。在现实中,有些学生为了通过学校的,把毕业论文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文理不通,结果是通过了,但毕业论文也成了“废品”。因此,指导教师对通过的毕业论文应当进行仔细审阅,对那些“废品”毕业论文要督促学生进行认真修改。尽管通过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不一定高,甚至不一定合格,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否定的必要性,这一制度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应该对全部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而不是抽查。

目前各学校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宽严不一。有的学校规定是文字复制比低于25%算通过,超过45%或50%的被认定存在严重抄袭,本文认为这种认定标准偏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果认定标准可以比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标准低,但也不能过于宽松,否则不利于学生建立对于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本文建议文字复制比低于20%算通过,20%-35%认定为存在疑似抄袭行为,超过35%认定为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制定适度从严的结果认定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底线是非常必要的。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评价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时,创新性可列为拔高性要求,学术性的尺度可以适当放宽。除了极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自主选的题目通常都不合适。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安排在每年1月份和2月份比较合适。教师职称对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区分不是很明显。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多少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響有限。学生有没有做好毕业论文的主观意愿以及指导教师有没有做好论文指导工作的主观意愿很关键。毕业论文制度应当坚持并加以完善,结果的认定标准应当适度从严。

参考文献: 

[1]陆翠萍.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85-187. 

[2]李达.新形势下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面临难题与解决对策[J].高教论坛,2011,07:70-73. 

[3]江燕红.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调查及分析[J].财会通讯,2013,19:41-43. 

[4]肖丹.亟待提升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3,20:123-124. 

[5]王喜荣.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6,04:126. 

[6]田利军,王景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检验——基于天津高校140篇会计学专业论文的数据[J].财会月刊,2016(21):116-120. 

[7]田春晓.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08:110-112. 

第6篇

关键词:行业特色;会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75-3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强的应用型学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与方法,更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是过去多数院校习惯采用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会计本科生的专业实习。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由于指导老师担心出现账务处理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的会计资料,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校外会计实习收效甚微。因此,对包括行业特色院校在内的本科会计教育而言,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搭建会计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方法与技能越来越重要。

一、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育面临的挑战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源于行业管理,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教育部特别是省区市为主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高等学校(高文兵,2007)。这些高校达到500多所,具有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群优势,大多数开设了会计学本科专业。新时期,我国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积极利用自身的办学资源和条件,在发展目标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服务行业与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创新办学模式、拓展办学空间等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特色。同时,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发展中的困境也日渐凸显,具体表现在:

1.人才培养路径面临挑战

行业特色院校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已不复存在,原有的资金链条发生裂变,与原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联系变得松散。会计学专业紧贴行业实际经营业务、挖掘或获取行业第一手经营资料进行专业教学的优势逐渐丧失,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面临严重挑战,实践教学的“实”效要打一定的折扣。

2.培养规格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行业特色院校存在的价值或主要任务在于培养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然而,随着专业数量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人才培养口径的拓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工程能力的训练出现弱化倾向,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通用会计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心理抗压等非智力素质的潜在影响,参与行业经营分析的能力与深度不足,实践教学的内容、重点及方法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3.会计本科教育在激烈竞争中处境艰难

由于原有的行业竞争优势被打破,行业特色大学面临来自综合大学、传统财经类院校及其他类型大学的严峻挑战,办学时间较短的会计学专业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优势,在大众化或特色化之间摇摆不定,在培养专业人才和拓展学生综合素养之间左右为难,在重理论与强实践之间彷徨,制约着会计学专业办学质量的提升。

二、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战略导向

建立符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地设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整体贯通逻辑顺畅。

1.特色战略

依托行业协会及其企业开展资源共享,探索会计实践教育与行业经济结合的新途径,是会计专业特色办学战略的重要体现。行业高校会计学的特色在于对行业业务的深入分析与反映,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走与行业契合的特色型发展道路,不仅是行业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支撑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徐虹,林钟高,2008)。彰显行业特色的会计办学之路,有利于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实践教育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合理设置培养方案,促进会计实践创新。以价值提升为目的,将会计功能与特定行业(产业)的价值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追踪、核算、预测、评价行业价值链,对行业资金的流量、流速、流向及可能产生的裂变进行预警,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战略,可以促进资金流动的合理和优化。

2.联盟战略

行业特色高校会计学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开展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就是要与本行业的骨干企业建立广泛的、紧密的合作关系,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从基础研究的探索到应用研究的开展;从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攻关,新技术的开发,到系统集成和成套技术;从日常的经营活动到重大的战略投资,从产品成本的核算到管理费用的归集,均可以找到会计的用武之地,这也是培养会计实践能力的绝好方式。行业(纺织、化工、冶金、机电、建筑、地质、石油、农业)特色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汲取“思维严谨,长于动手”的校园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行业烙印”,塑造出兼具行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3.阶梯战略

提出构建“梯度进阶式”即“阶梯战略”实践教育模式,强调坚持以学生为本、个性化发展和循序渐进的规则,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的差异,构建(期限、内容、侧重点)柔性化、阶梯式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做到围绕所在行业业务流程反映、监督与优化的需要,实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与因境施教的融合。行业特色院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假期行业认知体验―行业素材案例分析―行业经营会计模拟实验(含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行业特色会计岗位实习。即从行业认知实习,到会计参与式行业实习,再到会计诊断式行业实习,逐层深入。

多年来,行业特色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育对区域、行业会计管理活动发挥了引领性和支撑性的作用。例如,围绕企业战略,将价值创造、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的重构有机结合,构筑财务战略理论体系和实施系统,并将其有效地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弘扬传统优势加强与行业契合,走特色型专业发展道路,不仅是行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需要,也是优化行业高校会计教育结构和支撑行业会计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行业特色院校多数属于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实验基础设施优良。若充分利用工科的硬件基础合理制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就可以扬长避短,克服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固有弊端,锻造出新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对会计人才技能的要求。因此,行业特色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应当着力培养基于行业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与分析能力,以更好地服务行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OA 软件基础应用》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OA 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文字处理、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

《会计学原理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初级会计学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手工账务处理使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基本的会计工具;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方法;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要求;掌握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与要求;掌握基本会计账户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及其编制方法。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较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掌握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核算;掌握借款、税金以及其他流动负债的核算;掌握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的核算;熟悉各项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掌握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掌握收入、费用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熟悉利润表的结构,掌握利润表编制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ERP课程设计》包括手工环境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体验,对企业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学会运用战略眼光审视该行业的业务决策和运营活动,学会使用资金预算、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分析等工具跟踪企业运行状况,树立适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观念以维持公司创造价值的持续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是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的。该课程设计要求结合ERP 课程设计所形成的“模拟公司数据”以及“ 财务分析”课程,运用EXCEL等计算软件,建立财务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系统的财务分析报告。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到行业内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通过实习,熟悉行业内企业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状况,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收集相关材料。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财务视角探讨该行业经营活动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完成论文资料的收集整理、论文大纲的拟定、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等工作,以行业为依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四、行业特色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为了保证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行业特色院校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包括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 实验中心等在内的专业实验平台。

1.会计手工实验室

会计手工实验室主要安排手工操作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实验。各行业特色院校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采用与行业业务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如:(1)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模拟实验内容。即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该行业内某企业的模拟业务,每个学生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计算成本、利润到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进行系统操作。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获得每个会计岗位的模拟训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2)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内容。即将会计手工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中心,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及职责,规定每个岗位任务与职责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

2.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安排计算机环境下的行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业务实验,涉及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全部课内实验。例如,《管理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以解决管理会计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Excel 工作表”的功能以及解决行业具体经营业务的技能。《会计信息系统》课内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手工操作环境下实验指导书所提供的行业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借助财务软件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工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记账、报表输出等基本操作。

3.ERP 实验中心

ERP 实验中心主要安排手工环境下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计算机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ERP 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的开展主要是针对该行业中一个特定的模拟企业,把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该模拟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设计为ERP模拟实验课程的主体内容,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约束条件,由学生组成该行业中若干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通过模拟企业3―5年的经营,使学生在分析行业市场、制定业务战略、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络环境下的ERP软件模拟实验主要是利用ERP软件提供的包括资金、供应、生产制造、销售、人力资源、OA等整套系统软件,以行业企业经营业务为实例,使学生能够实景模拟该行业从采购、生产、销售等企业经营流程,身临其境地模拟行业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处理与运作,把握ERP的核心理念,培养有效服务于行业经营活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文兵.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5 /16).

第7篇

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方法发展和演进必然会同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由于会计实践的多样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方法与技术会日趋完善,会计理论所涉及的范围亦会日益广泛,需要从会计方法、会计技术、会计认识和会计思想的发展,以及会计学术派别与会计学科体系结构等不同层次来全面认识与系统研究。

目前国内外大学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阶段,都将会计理论课程设置为全程教学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并出版了不同层次的会计理论论著与教材。但从已有的成果看,围绕会计理论的主体内容结构与组合问题,不同层次课程有着不同的体系,这不利于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理解视角、不同发展目标的读者相对全面地了解与把握会计理论的相关问题。特别是目前部分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以及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和研究的人士,由于其学缘结构的复杂性与专业知识储备的差异性,更需要补充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可见,为满足不同层次会计专业学生及相关人士提高会计理论素养的要求,现行的会计理论课程以及相应论著在所涉及知识范围上就应适当宽泛一些,在内容介绍上就应当相对全面一些,在理论线索的梳理上就应更清晰一些,在对理论观点来龙去脉的交待上就应当具体一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术信息的准确传递与学术薪火的传承。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导师许家林教授在近十年来组织了一批青年学子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搜集、潜心校订并系统整理了与会计理论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外会计名家、会计名著、会计经典论文、会计名刊、会计组织和会计规范等文献资料,为传承和发扬会计学术思想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据我了解,许家林教授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花费了巨大的精力。这一浩大的工程,不仅极大地调动了青年学子们的学习与研究热情,也丰富了会计理论知识,还拓宽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更是锻炼了会计学子的研究能力。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许家林教授与其学子们合作的在这方面系列成果已经陆续面世。2004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他主编的《西方会计名著导读》一书。2005年开始,《财会通讯》、《财会学习》等国内有影响的会计专业核心期刊也已经连载了许家林教授与青年学子们合作的有关西方会计名著、会计名师、会计经典论文和会计理论发展创新的四类系列论文近百篇。2010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上册、中册、下册),则是其以长期研究积累为基础而完成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纲要式研究成果。

《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一书共包含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会计理论发展篇”,详细梳理了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会计理论发展特点与成就,概括了有关的会计理论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所提出的重要会计学说。第二部分为“会计理论结构篇”,包含会计科学理论的构建与创新、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和财务会计理论的基本要素方面的发展与成就。第三部分为“专项会计理论篇”,重点阐述了会计计量理论、会计权益理论、产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事项会计理论和价值链会计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发展与成就。第四部分为“会计理论创新篇”,重点论述了科技革命、经济学说演进、管理思想演变、法学理论演化、数学统计学发展,以及哲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等相关人文科学演变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与相关研究成果。作为本书第五部分的“附录”,则包含了主要会计理论文献年表、主要会计职业组织简表、主要会计研究报告简表、主要会计规范简表和主要会计专业期刊简表。第六部分为“索引”,列出了书中涉及西方会计学者的中英文对照名录。

纵观全书,其贯穿始终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作者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全面搜集、整理、分析、校订、归类和充分运用到论著的不同章节内容之中,这既充分反映出作者的严谨治学态度,更是体现出其潜心学问的可贵精神。如在第一部分“会计理论发展篇”中,作者就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从会计产生论述到目前的资本市场会计,对会计理论发展脉络的梳理细致而全面,有助于读者了解会计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而在第四部分“会计理论创新篇”,作者则从学科交叉的视角,运用较详细的资料,从渊源、影响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相关学科发展与会计理论发展的相互关系,既有助于读者了解相关学科知识,也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学科知识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拓宽了读者认识、理解和研究会计理论的空间。特别是在第五部分“附录”中,作者经过仔细校订后提供的“主要会计理论文献年表”以及“主要会计规范简表”等,既反映了会计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也反映出许教授平时用心搜集、分类整理会计研究资料的严谨态度,更是方便了读者根据需要查找与使用有关文献资料。这类资料在国内已经出版的会计理论著述中较为少见,故显得尤为珍贵。

笔者认为,本书不仅有助于会计及相关专业在校博士与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会计理论与创新方面的知识,即使对于从事会计教学与科研的专业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士了解会计理论知识,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据悉,目前许家林教授正与他的团队一起,以本书所涉及相关内容为主要线索全力编纂一套涉及会计名家、会计名著、会计名篇、会计组织、会计期刊和会计规范等类别的会计理论知识丛书,我们也期待着许家林教授这一庞大系列研究计划中的新成果早日问世。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层次 培养模式 MPAcc

一、JXCJ大学全日制MPAcc教育现状:

JXCJ是一所财经类高等学校,为原财政部部署六大财经院校之一,现由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国科学教育网组织的全国高校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排行中,JXCJ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等级排名”与“星级排名”都名列前茅。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教育声誉的影响,JXCJ大学MPAcc研究生生源数量持续增加,但在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JXCJ大学会计学院针对MPAcc专业制定并施行的培养方式和培养过程如下:

(一)研究生培养方式

1 实行多导师共同授课制

基于研究生课程少的特点,使得研究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多种教育形式,会计学院实行了多导师共同授课制,部分课程配有2名或以上任课教师,且每位教师为同一班只上一门课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良性运行模式。

2 推出校外导师授课制与实务专家进课堂制度

为了拓宽研究生视野及提高其实践能力,会计学院实行研究生校外导师授课制与实务专家进课堂制度,聘请了一批来自各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精英及国外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

3 尝试多渠道的研究生联合培养

近年来会计学院与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联系,尝试进行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并与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合作成立“注册会计师研究中心”、“政府审计研究中心”、“政府会计研究中心”等。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

1论文质量的过程控制

会计学院自2004年开始就率先在2001级硕士生中推行了毕业论文的末位淘汰,后来逐步过渡到论文开题环节、初稿完成后的中期检查环节、提交定稿的院内双盲评审环节的末位淘汰,从而将论文质量的管控落实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

会计学院通过如课前下达任务通知书(要求授课老师课前提供课件、教学计划等材料)、课后组织学生对教师授课效果评价等措施对课程教学进行过程控制。

3 师资队伍的质量控制

会计学院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选派研究生任课教师出外参加相应的课程培训、学术交流,并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对任课教师就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及论文写作开展专题讲座。学院在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采取措施吸引优秀师资进入研究生教学与论文辅导中,如近年来学院引入多位科研与教学能力强的青年博士为硕士生授课及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

二、JXCJ大学全日制MPAcc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JXCJ大学针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可知,JXCJ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学位点课程设计科学性有待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MPAcc研究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程度只有62%,存在部分专业课与本科课程重复、部分课程知识体系老化以及个别教师指定的专业学位教材质量不佳等问题。

(二)教学秩序亟待规范,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和督导听课的结果,学生反映部分教师未能严格依照课程表和课程大纲进行教学,课程内容随性,调课随意;校外老师临时增设课程的情况也较多,难以进行课程的统一管理。

(三)专业学位师资队伍急需增强

现阶段,JXCJ大学MPAcc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数量上已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拥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能将良好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带进课堂的优秀师资还很缺乏。

三、全日制MPAcc教育改革建议

国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划是“基本稳定学术型学位单位和点的总体规模,积极发展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稳步发展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发展非全日制教育”。本文从课程改革、专业实践改革两个维度提出全日制MPAcc改革建议。针对MPAcc研究生教育要牢牢把握以有效实现“四个转变”为中心,建立和完善与市场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促进MPAcc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一)全日制MPAcc课程改革方案

针对全日制MPAcc的课程设置,学校应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探讨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1.优化系信息系统,实现MPAcc研究生的统一规范管理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统一管理的平台,应将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籍注册、课堂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双盲匿名评审、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档案等各个培养环节都记录在平台系统内,能够及时分析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各种信息,为MPAcc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提高MPAcc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2. 改革评价机制,完善MPAcc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要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必须要以质量为先导,以质量为宗旨,以质量为动力完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

首先,改革MPAcc质量评价机制,各培养单位应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加强国际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反馈机制,主动公开质量评价信息;

其次,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各培养单位作为开展办学活动和授予学位的主体,对管理各类办学活动、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负首要责任。

最后,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各培养单位应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加大淘汰力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严惩学术不端行为,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

3. 深入认识专业学位培养特点,加强课程建设

各培养单位要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MPAcc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建立培养单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采取灵活多样课程考核办法。对研究生课程考核,要采用有利于增强研究生自主学习,有助于研究生不断吸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写作水平的读书报告、小论文等方式。

加强课程教学检查。除学院内部的检查外,研究生督导组要加强对专业学位课程的听课和检查。建议学院分管院领导应每学期至少深入课堂听课1-2次。

参考文献

[1] Pham N T P, Gijselaers W H, Segers M R. The effect of the trainees’ perception of the training design on transfer of training [M].Build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a Changing World.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1: 215-233.

第9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研究生;多元互动;教学;措施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现有的会计硕士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学人才素质的提高。根据笔者在上海财大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该校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的观察与体验。阐述“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追踪本学科研究热点、鼓励思想碰撞、有效提升硕士研究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的优势,为加强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一、引言

硕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它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实务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桥梁,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更高级的实务人才以及学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多学者对如何创新及优化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探讨,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硕士教学强调学习的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Biggs(1989)突出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可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Richard(2009)研究发现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从重要的社会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Mercedes Marzo-Nararro(2009)研究证实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实务知识、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的技巧。在国内杨淑娥、王海民、郑佩荣、蒲丹琳、聂萍、陈娟、肖宗志、涂洁磊、邓云龙等学者从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对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使会计研究生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尽管如此,在探讨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还缺乏系统性,理论重视程度与实际操作水平都很不够。本文结合上海财大会计研究生的教学,拟探讨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元互动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使会计硕士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核心:其一是高校可以整合国内外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授,将这些优秀教师聘请过来,组合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队伍,利用这些教师的研究专长,承担某些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以授课、讲座或报告会的方式让本校学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了解掌握最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其二是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推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研讨课;其三是依托各种科研资源,聘请不同国家的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学术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尝试,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而且对提高会计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上海财大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跟班选听了该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多门课程,参加了多次研究生课程学习研讨课,对该校与港台等大学在会计研究生教学科研中采取的教学团队组合、联合授课、课程研讨课及科研专题报告会等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师生信息互动,目标明确,凸显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将会计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社会商界精英和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在提升学生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上,主要从专业知识传授、认知和转换能力、高层次的实际操作运用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受聘教师第一次授课时均会给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进度、课程相关的国外最近的研究文献、课后讨论的中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资料等。学生分组认领课后阅读任务后,要提交读书报告,并在讲解读书报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使得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很明白这门课程在研究什么、我应该怎么学、学了后又怎么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该校会计学院与台湾政大合作,请台湾政大的教授专题讲授平衡计分卡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讲课中老师将自己主持课题的案例企业资料事先发给学生,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知识运用技巧,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转贴于

(二)互补式教学团队的建设,凸显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团队内的优势互补,体现在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以相关性课题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以及团队内互动交流等方面。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结合课程邀请不同大学的在某一领域是有很深造诣的,有一定专长的教授学者来校担任主讲教师,并要求受聘的教授带来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运用效果资料讲授某一专题。如经济数学模型、管理会计研究专题、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分别邀请了台湾政治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的教授来校讲课,受聘教授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突出优势和特色在授课中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跨域科研专题报告会,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为拉近与国际的研究距离,几乎每周都会从不同国家聘请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利用科研报告会方式传递国际最前沿的财务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对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进行理解辨别和评价,学会将这些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利用。受邀请者一定要带来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或正在研究课题的未公开的阶段性成果。与财大的会计研究生们分享和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宣讲者的研究主题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参与论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受邀请者可以发现论文或课题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到国际上正在研究的财务会计重点及热点问题,弥补了信息传递滞后的短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究式课程研讨课,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研讨课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倡导合作精神,有利于实现和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体会“教学相长”,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现代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分配了讲授和研讨的内容。在讲授的部分学时里,重点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要讨论的相关主题提要性地勾勒出来,供学生选择参考。在研讨课上,学生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学生们根据事先的准备,可以研讨理论知识,也可以研讨案例。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管理会计专题研究课程中,将作业成本法的教学采用了企业家、普通会计研究生及MPAcc会计专业硕士同堂案例课程研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受聘担任教师的是台湾政治大学会计学院的教授,她带来政大EMBA班的企业家与会计研究生们共同研讨,分享成功采用作业成本法强化成本管理的企业案例。为强化研讨课的效果。EMBA班的企业家专程到案例企业实地访谈,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问题,通过案例宣讲、提问、交流、总结和点评。有效地防止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有助于转变教学和学习的性质,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研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积极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会计研究生教学的观察,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高校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校内或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在研究生会计专业课程中。由各有所长的若干名教师分工备课讲授,分工辅导答疑,将教师最有优势的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共同完成该课程的讲授任务。

(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研报告会

各高校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教师(本校、本省或其他省市)待发表的论文或研究课题在报告会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掌握本地或全国的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

(三)推广研讨课教学形式,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个人读书报告、小组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合作学习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中的合作小组、讲述团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制作PPT、分工讲述、合作撰写报告等形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只是抛砖引玉,作了一个案例企业的教改观察,但笔者相信。关注教学效果,转变教学习惯。不断探索追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我国的硕士教育和科研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杨淑娥.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模式选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2).

第11篇

(一)选定论题范围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要选择确定所要研究论证的学术问题,或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将客观上的需要和主观上的可能相结合的科学的选题态度。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