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流成本核算论文

物流成本核算论文

时间:2022-10-21 05:58:16

物流成本核算论文

第1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物流管理

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早,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支撑,其发展水平较高。我国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已有20余年,国家的物流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和细化,但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十分缺乏,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使企业所核算的物流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因此,分析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探索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很有必要。

1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目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统一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传统运输业转型的物流企业,其成本核算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②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③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通常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是由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特点,通过提供物流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把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此类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的方法,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只是采用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三是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

四是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五是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上述情况可看出,我国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造成物流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计算过物流成本,并不知道物流成本占总成本多大比重;即使个别企业曾经计算过,也会因为采用计算标准不统一,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各自内涵的确认不统一,区分依据的不统一等,造成核算结果千差万别,导致计算结果间缺乏可比性,这就是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

2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鉴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困惑,应该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寻求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下从这三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2.1完整理解物流成本的概念,分析物流成本的本质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根据会计报表的分类方法,将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这是对物流成本理解的不完整。从物流实际运作的过程来看,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物流有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每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物流成本。而销售物流只是物流的一个阶段,其物流成本充其量仅是整个物流成本的一个部分。因此,要以企业的客户服务目标为前提,将物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考虑客户服务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定单处理/信息系统成本、批量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包装成本等,将覆盖物流全过程的费用全部计入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成本就是消耗在物流业务方面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物流显性成本包括:仓库租金、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加工费用、定单清关费用、人员工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应交税金、设备折旧费用、设施折旧费用、物流软件费用等。物流隐性成本包括:库存资金占用成本、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成本、启返程空载成本、产品损坏成本、退货损失费用、缺货损失费用、异地调货费用、设备设施闲置成本等。

我国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利用现有的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而企业的两个主要会计报表是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反映的是一个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收入及费用成本。在此情况下,体现在会计报表中的物流成本有运输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属于可视成本开支,即显性成本。另一类隐性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产品损耗、退货、缺货损失等,也应该计入企业物流成本的范畴。但由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两张会计报表在确认、分类、报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导致了物流成本分析的“剥离”缺陷和“不完全”缺陷缺陷。以库存成本为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这部分就是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另外,对于企业总的人工费、办公费在多大程度上用于物流活动,归入物流成本,仍然存在着一个如何剥离的问题,这是另一类隐性成本。

2.2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

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所以在企业的“损益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没有单独考虑到物流成本的问题,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帐户中,如物料回运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又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无法直接得到各个物流成本项目的金额,物流管理无法获得准确的物流成本数据。

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从美国引入现代物流,至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根据流通理论和经济活动制订了计算物流成本的基本方法,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流通产业课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得日本企业能清楚地了解公司在物流业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从此为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已由1975年的10.16%下降到1999年的8.09%,宏观物流成本占日本GDP的比例由1991年的10.6%下降到1997年的9.6%,这一成本水平低于美国1997年的10.02%。

可见,明确各个物流子系统中物流成本的可能构成,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解决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要求和现行会计制度之间的技术性冲突,使物流成本管理与财务会计在系统上联结起来是解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困惑的对策之一。

2.3采用模糊统计方法分析隐性物流成本

在物流活动中,隐性物流成本往往占有较大比重。上述“剥离”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可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从相关成本、费用中将物流成本分离出来。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多元模糊统计方法。在古老的分类学中,人们主要依靠经验和专业知识,很少利用数学。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以至有时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还不能进行确切分类,于是统计这个有用的工具逐渐被引进到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近些年来,数理统计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元分析的技术自然被引用到分类学中,于是从数值分类学中逐渐地分离出聚类分析这个新的分支。

聚类分析主要用于辨认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并根据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类”,使同一类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简言之这是一种把事物按其相似程度进行分类,并寻找不同类别事物特征的分析工具。

聚类分析应用在物流成本分析时,涉及到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在微观层,企业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掌握物流成本细分的原则,了解不同物流环节的成本特征,也可以借此确定主要控制策略;而在宏观层,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等相结合,可以统一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进而统一核算标准。

对于“不完全”缺陷形成的隐性成本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根据模糊数学理论,集合依其是否具备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边界,又可分为普通集合和模糊集合。前者对应的是一个明确的概念,概念具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后者则是对应一个模糊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确定的。如未记入会计账户,但属于物流成本的隐性成本和费用,其内涵和外延一般都难以确定,因此对于这类模糊概念,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模糊集合是用隶属度的大小程度来说明的。隶属度是用来度量“亦此亦彼”模糊程度的指标。它的取值介与(0,1)之间。如果等于零,说明完全不属于物流成本;等于1,说明完全属于物流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摒弃了“非此即彼”的确定性,而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模糊性。因此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就能对这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隐性费用准确地说出它们属于“物流成本”的程度应该是多少。

3结语

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是有不少企业已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理论界也在积极探讨关于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的问题。通过对物流成本的管理来改善物流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伊松,易华.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梅林.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与经济管理,2002(12)

第2篇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控制而言,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对于恩希爱这个外资企业,虽然在日本的市场已经完全打开,但对于中国这个陌生市场,要打开这个市场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企业重生产和销售,轻流通,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偏高。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达到了40%。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物流成本的降低比销售额的提高更容易。这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中谁降低了物流费用,谁就降低了成本,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

从分析物流成本入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改善企业物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成本计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但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下,难以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按照传统成本法分摊出来的物流成本,也不能满足物流管理的需要。这种状况不仅打击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物流成本这一基础数据,影响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系统再造等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竞争力的加强。

因此,开展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研究,确定其成本构成,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研究目的与内容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或是以一定比例和标准从总成本中抽取,或只是部分的记录、核算物流成本,无法准确的计算企业物流真实成本。本文在借鉴、分析现有物流成本及其计算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揭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试图在不改变现行财务制度的条件下,为企业提供适合自己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便激励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实施物流成本管理,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1)物流成本的概念、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与特征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现状;

(2)企业物流成本分类及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物流成本的核算范围;

(3)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几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和比较;

(4)用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恩希爱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物流成本管理 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 ABC核算方法

1. 导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供应链末端的批发零售商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批发零售商是消费者与生产者重要的媒介,降低批发零售业的成本,会直接有助于扶持批发零售业市场。

其二,批发零售业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催化剂,研究帮助降低批发零售业成本,将大大促进该行业的繁荣,从而刺激国内消费,加快城镇化发展。

其三,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是社会物流成本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降低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有助于节约社会物流成本总费用,对减少资源浪费有着巨大的贡献。

1.2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物流成本管理领域内的相关理论进行汇总,选出对于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管理有启发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将其运用于批发零售业,对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物流成本类别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3论文研究的方法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主要是采取参考已有的文章及著,总结出物流成本分析研究的成熟的理论。同时,力求借鉴前沿成果。

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选取我国批发零售业市场,对该市场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再将有关物流成本分析的理论应用于该市场,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综述

物流成本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之一。物流成本主要是指物流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一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流通成本、配送成本、装卸和搬运成本、仓储成本这六个方面。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对物流成本这一对象进行计划、协调、控制、指挥和领导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等几个部分。

“物流成本”这一概念是伴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物流成本的理论研究,国外著名的学说主要有:1.“黑大陆”学说:该理论指出,如果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照亮了这块黑大陆,那么我们面前可能是一片不毛之地,也可能是一片宝藏之地。这是最早的关于物流成本的描述之一。2.第三利润源理论:、继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之后,西泽修教授提出,挖掘生产力中劳动工具的潜力,同时注重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潜力,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获取利润。3.供应链理论:主要分析直接成本、基于活动的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这三类成本涵盖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本。这三个层次成本的相对重要程度主要依赖于产品的自身特质。

国内物流业的研究相较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物流浅谈》。文章系统的介绍了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物流结构及物流成本等。骆温平2002年著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要介绍了物流成本的概念、分类及计算、分析、控制方法。祝凯文、刘月红《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对策研究》(2010)一文中指出,可以通过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减少逆向物流成本、建立核算体系几方面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但众多研究多着眼于宏观层面上的中国物流业,或者中观层面上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针对特定行业,如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颇少。

3. 我国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管理

3.1我国物流成本现状

了解国内物流成本管理的整体发展现况对于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管理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物流总成本过高。另外,物流成本结构较不合理。按照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划分为库存费用、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

3.2我国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遵循生产者批发业者零售业者消费者的常见途径流动,批发业者作为一次、二次之类的形式介入商品流通过程。批发业者要把生产者和零售商、消费者联系起来,依靠的就是物流活动。其中物流费用占了很大的比例。批发零售业作为一个行业,它接触的商品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要销售的商品的全部。同时,根据现代企业的要求必须少量多次发货,还要承担运输业务。保管、分拣、信息处理也成为批发零售工作的内容之一。这样,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也出现了仓储费用过高,货损率较大,运输费用占总物流成本比例较大。另外,核算体系的混乱,经常导致人们忽视员工的机会成本核算。特别的,城乡级批发零售商物流成本控制意识不强,也导致了大量的物流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亟待学者研究,同时也需要切实给予策略建议。

3.3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核算

准确的核算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主要是从传统成本会计的各项费用中剥离出物流费用,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核算本身花费较少,但由于其分配形式单一,造成成本分配不合理,无法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目前经常使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相较传统核算方法,ABC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独特的“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原理便于追踪物流成本的产生源头,有利于物流成本的控制。

ABC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作业步骤清楚明确的列举,根据人工费、运输费、保管费和信息处理费分门别类。作为批发零售的物流成本计算基础,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最为重要。

运输费用。应该包括:支付运费,比如利用快递、EMS,以及包车运输等费用,车辆费用,以外借租赁为参考依据计算车辆使用费。车辆的维持费用,即汽油费、修理费、高速公路费等。配送中心的费用,更复杂的企业可能还有包括利用航空包机费用和海运费用。

保管费用。应该包括:支付仓库保管费、支付装卸费、包装材料费、、仓库内货架费。

现代企业除了运输费和保管费以外,还有信息处理费。包括:通信费、电脑以及消耗品费用。另外还有从事物流业务的人工费用,以及特殊行业比如生鲜食品需要冷冻仓库等特殊费用。

4. 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控制及政策建议

4.1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控制

我们根据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的具体组成,深入对人工费、运输费、保管费和信息处理费等几个方面的作业来检查是否可以降低。

人工费。包括日常的管吃管住的费用也要计入员工工资成本费用核算。

运输费。含盖油价、过路费、停车费等以及加急运费和退货引起的费用。

保管费。还需考虑增加仓库升级、仓管人力成本上涨,货架成本以及自有仓库的机会成本核算。

信息处理费。信息处理工具的升级、业务量的增长、员工投机和逆向物流信息费用是否过高等。

4.2批发零售业物流成本管理措施建议

批发零售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形成于运输过程、仓储过程、信息处理过程等方面,可以说整个批发零售的过程各环节均有可能发生大量的物流费用。若想降低批发零售环节的物流成本,我们首先应该运用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具体建议如下:

4.2.1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应尽可能的详尽,最大限度的反映物流的实际成本。

4.2.2以传统核算方法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类别的管理。

4.2.3建立以ABC法的成本核算系统,恰当的分配物流成本。

总之,应当遵循,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

结束语

第4篇

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有专家指出,“物流既是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加强物流成本的研究管理对提高物流活动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关键词:

物流成本;发展理论;核算方法

一、国际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隐藏着很大可降低成本空间的物流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专门研究物流领域的物流成本。为了从根本上认识物流成本,对物流成本的理论研究就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方面。

1.物流成本冰山学说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西泽修提出物流成本冰山说。冰山说是指人们不完全掌握物流成本的全部内容,一说起物流成本大家能够想起的就像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却看不见大部分深藏在海水里面的冰山,然而真正主要的物流成本就是深藏在海水里面的冰山。在通常情况下,企业设立的会计科目之中,只包含花在外部的运输以及租用仓库的成本费用,这些在全部物流成本费用中只占冰山一角的费用列入成本。企业使用自身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的费用、使用自身的仓库存储货物的费用、以及利用自身的员工进行货物的装载、卸载以及包装等方面的费用都没有归入物流成本费用之中。而实际情况是,企业花在内部之中的物流费用比企业花在外部的物流费用要多很多,内部的物流成本费用才是总物流成本费用的大部分。

2.第三利润源学说

第三个利润源学说也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西泽修提出来的。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出现过三个利润源:第一利润源是指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够销售出去,一次生产销售的过程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第二利润源指的是在产品供过于求的阶段,第一利润源已经无法再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这时候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创造出更大的利润价值;第三利润源则是在第一、第二利润源都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创造出更大利润之时,新兴崛起的物流领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是有限的。当市场占有率到达一定的上限时,就不能够通过扩展市场来提高利润。同时,物流成本费用在企业总成本费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时如果能够降低物流成本费用,企业就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方法,就很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利润。

3.“黑大陆”学说

黑大陆学说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得F.德鲁克在1962提出来的。黑大陆主要指出了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许多企业没有真正地重视物流管理,而物流成本费用的管理则是发现企业潜在的提高利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我们一般的财务会计体系中,把生产成本以及管理、营业和财务费用归为生产经营的费用,然后再按照不同的支付形态将营业费用分门别类。所以,在最后的利润表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物流成本费用在全部的销售额之中所占比例十分小。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也就是物流领域为什么被称作“黑大陆”的原因。

4.效益悖反论

根据悖反内容不同,分为两种情况: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悖反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效益悖反,是指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非线性的关系。而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物流成本,但是在现在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条件下,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必然和高物流成本相对应。如果降低物流成本,那么相应的服务水平也会下降,这就是二者之间的悖反关系。

(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悖反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悖反,指的是在物流领域中,若干要素之间存在的损益的矛盾,也就是说如果优化其中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要素利益发生同时,另外一个或者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就会发生损失。反之亦然。比如,产品的广告宣传问题,在产品的销量和售价不变的前提下,假设其他的因素也不变,那么在广告宣传上少花一分钱,这个少花的钱就肯定会转到收益上面来,广告宣传费越省,利润就会越高。然而,当产品开始销售后,因为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购买产品的人群就会减少,就会造成产品的滞销,带来利益的损失。很明显,广告宣传费的节省是以损失其他因素为代价的。

二、国内物流成本核算研究的主要理论

1.成本控制论

物流系统成本提出了具有效益悖反功能的物流的不同方面的成本为基础的物流系统和系统成本效益,是解决物流效益悖反的关键。这就需要与物流业务的企业管理系统物流一体化。系统化的物流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运输、仓储、包装、送货以及加工和流通的信息等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结合,协调运作和合作产生新的总功能的功能;二是由相互关联的整体相互制约形成的内部供应链的物流企业。物流是一个系统性的物流,它强调以提高整体效率来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重点是对物流的系统研究,从系统的角度来找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少物流成本费用。因此,物流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以降低物流成本总费用为目标的,以寻求整体的各个方面的总成本最低。总的物流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核心目标,而不是功能性的费用。

2.财务模式论

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独立的核算,而是根据不同的界定将物流成本费用分摊到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材料采购、制造费用等不同的账户中去。尚未对物流成本费用以及其形成机制和构成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通常都借鉴国外的各种观点及经验。

三、物流成本的核算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于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这就要求企业对自身的物流成本进行精确而合理的核算。

1.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释放的正能量

进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有其积极作用,至少能从以下几方面释放正能量:

(1)有助于反映物流成本的准确数据。物流成本核算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物流成本,有助于计算出物流成本的准确数据,从而加强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

(2)有助于找出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具体物流成本的计算,可以找出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以后更好地进行营运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

(3)有助于各部门物流成本的对比。对不同的部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可以准确地计算出不同部门之间的物流成本,从而评估各个部门的绩效成果。

(4)有助于了解相关设备或工具的损耗情况。对某一设备或工具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准确地把握该设备或工具的具体损耗情况,以便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5)有助于制定不同客户物流服务计划。对具体的服务客户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分析,有助于企业针对不同物流服务层次的客户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6)有助于不同时期物流成本的比较。对具体的成本项目进行物流成本核算,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成本增减情况,可以找到相应的原因。

(7)有助于检查物流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对实际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可以检测出物流管理预算的具体实施情况。

2.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没有设置一个独立的会计科目。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迅速地发展。但是,在我国物流行业仍然算是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所以,在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下,还没有为物流成本核算开设一个专门的会计账户和科目,而是把物流成本按照不同的付出方式分摊到制造费用、财务费用、材料采购等会计科目中去,在分摊核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就为真实的物流成本的正确核算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构成部分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我国现阶段,到底哪一些费用应该归集到物流成本费用里面来,哪一些费用又不能算作物流成本费用,还尚无定论。这就造成了物流成本核算的不精确性和多样性。不同的企业可能采取的归集的标准不一样。一个企业认为某种费用应当是物流成本费用,而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没有将其归集到物流成本费用里面来。这种不确定性就导致了会计资料和会计处理在某种程度上的不一致性,也会影响到对物流成本核算的正确处理,也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结构。

(3)核算的计算标准不统一。我国物流成本核算的计算标准不统一引起的结果,与物流成本的构成部分不统一导致的结果是类似的,这会让不同的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核算计算结果缺乏可比性,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正确的利润结果,无法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可靠的信息。

(4)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制度还不够成熟,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制度指导,操作起来难度也大。从而导致物流成本的核算显得十分的复杂,并且最终得出的结果也是不完备的,起不到会计信息应有的作用。

(5)信息不够准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制度无法对物流成本信息进行准确、统一、完整的归集和分配,导致了物流成本信息的不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6)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虽然我国财务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升,但是由于知识体系之中没有关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应内容,导致现在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来处理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

作者:陈文菱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鲍新中.崔巍.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中的不合理密接相关。所以,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和体系。为此,本文对物流成本的计算体系进行了探讨。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关注降低物流成本以增加盈利,物流成为了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要降低物流成本,就需要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了解物流成本占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份额,发现物流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物流活动。然而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并未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本文主要讨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体系的相关问题。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不全面。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来看,目前企业日常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物流成本,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活动包括: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物流信息等,这些活动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销售物流费等。由于物流成本核算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部分物流费用分配方法不合理。属于间接费用的物流费用,部分企业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的分配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歪曲了物流成本,而且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所做的决策也是不正确的。

物流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其他成本费用的披露混杂,致使企业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只能从相关会计信息中归纳,不仅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而且过程复杂,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由于我国会计制度没有要求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反映物流成本,因此,企业的物流成本只能综合反映在报表中。如果企业要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必须从报表数据中重新进行“剥离”计算,这样势必会影响物流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没有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机构和人员。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作保证,加上当前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采用的是分散管理物流的体制,即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能力建设、合理化改进、物流运作、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分别由若干部门完成,不仅导致物流成本的基础数据难以完整计算,而且各部门对物流费用的管理也是各自为政,这样就无法保证企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影响企业物流整体效益的实现。

物流成本的计算缺乏参照标准,行业物流成本比较没有标杆数据。近几年,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在数量、规模、服务创新、业绩表现等都迈出了一个新台阶。但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物流成本的计算标准,因而,每个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不仅企业之间计算出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使行业物流成本的比较缺乏标杆数据。

二、物流成本计算的基本内容

随着人们对物流成本认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不再只考虑外付物流成本,而更多的开始关注一些被认为是冰山下的企业内耗物流成本。成本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必然有成本的存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物流费用及分类

进行物流成本计算,是企业内部加强物流管理的客观需要。成本计算过程,实际上就是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过程。制造企业的物流费用,按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进行分类为:

物流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可分的费用要素有:①材料费;②人工费;③公益费;④维护费;⑤一般经费;⑥特别经费;⑦委托物流费。其中,一般经费是指从事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旅差费、交通费等,若与其他经营活动混合发生的,可按人均摊计算。

物流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分,可分的成本项目有:

(1)销售物流费。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

(2)运输费。主要核算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和货主方面的费用。

(3)库存费。主要核算内容是除核算仓储费、折旧费、人力费、保险费及税费之外,还包括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

(4)装卸费。核算企业向外支付的装卸费,属于委托物流费。

(5)包装费。主要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成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中发生的费用。

(6)物流信息费。核算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费。

(7)物流管理费。核算企业为物流管理所发生的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交际费、教育费和其他杂费。

(8)配送成本。按用户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所发生的费用。

2.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

传统的成本计算一般以产品或以某一步骤(分步法)或某一订单(分批法)为成本计算对象。但在弹性制造系统、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多层次的成本计算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成本控制观念,并注重成本控制手段创新,加之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日益增强,以作业计算成本得以实现。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因素理论,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控制和考核各作业层次的资源耗费,对节约费用很重要,物流活动按作业计算成本也十分必要。根据作业成本法的要求,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可确定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

各作业所消耗的人力、材料、设备、房屋建筑物、动力等资源,以及直接发生的货币资金支出,应依据作业消耗的资源数量将其费用分配到作业上——人工费按人工工时分配,材料费按材料消耗量分配,机器设备折旧费按机器工时分配,房屋建筑物折旧费按使用面积分配,动力费按耗用数量分配,货币资金支出按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各作业。

3.制造企业物流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在不打破现有的财务会计的框架下,将现有成本计算中计入“其他费用”项目的物流费用抽出来,单独进行物流成本计算。为此,增设“物流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并按物流费用发生的部门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维护费、折旧费等三级科目。另设“委托物流费”科目及相应账户。这两个科目属于成本(费用)类科目,分别用以核算、记录企业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企业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具体的费用归集如下:

(1)销售成本,在“销售费用”的二级科目中归集;

(2)运输部门发生的费用,在“运输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运输费”、 “人工费”、“其他费”等设专栏分类归集;

(3)包装成本,在“包装成本”二级科目中归集,并按“包装材料费”、“包装机械费”、“包装技术费”、“包装人工费”等设专栏分类归集。

(4)库存保管费(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贷款利息),在“库存保管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仓储费”、“折旧费”、“人力费”、等项目进行归集;

(5)物流管理费,在“物流管理费”二级科目归集,并再按“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招待费”、“教育费”、“其他费用”等项目进行归集核算;

(6)配送成本,在 “配送成本”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 “配送运输费”“分拣费”“配装费”等项目归集核算。

(7) 物流信息费。 在“物流信息费”二级科目中归集,并再按“信息处理费”“信息设备费”“通信费”归集核算。

(8)装卸费。在“装卸费”二级科目下设“人工费”“营运费”“装卸合理损耗费”“其他费用”中进行归集核算。

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物资流动而产生的费用先在“物流成本”借方归集,期末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计算并结转应由本期损益负担的物流成本时,从其贷方转出到“本年利润”账户。在利润表中,增设物流费用项目,作为利润总额的扣减项。

参考文献:

[1]王桂琴.对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5,9:40-42.

[2]刘国武,贾银芳.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基本框架构想[j].财会通讯,2004,4:9-12.

第6篇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各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用不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导致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呈现出多样化现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

(一)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多采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品种,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生产企业常用的品种法将各成本项目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但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而是采用按月分摊的方法,无形中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影响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均沿用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些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的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有的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有的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就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更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三)配送中心通常采用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通常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四)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

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在成本核算方法上越来越感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费用或成本的发生。即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作业。可根据对客户订单、渠道、物流业务和增值服务活动等进行典型分析来进行。

确认物流系统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源。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分析和建立作业中心。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基本作业构成的,在界定了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之后,我们应对物流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作业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同项物流作业合并,形成物流作业中心。

选择适当的资源动因。这样可将资源耗费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反映了物流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原因、方式和数量。正确地确定资源动因,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是本步骤的关键工作。

依据作业中心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据此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物流业务或服务中。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后,就应依据物流业务或服务与作业的关系,确定作业动因,并依据作业动因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后,按照不同业务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作业成本,最终计算出各项业务或服务应承担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对费用经济内容的认识不同。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成本核算只包括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而作业成本法却强调费用的合理性、有效性,不论费用是否与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联,只要是合理、有效的费用,如采购人员工资、质量检验费、物料搬运费等,同样要计入产品或服务成本。

间接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理论基础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其耗费的生产时间或按照其产量线性地消耗各项间接费用。因此,间接费用可以以一定标准平均地分摊到各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中。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论”,因此,在作业成本会计中发生的成本,按作业的消耗量进行分配。它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使成本核算深入到资源、作业层次。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并将按人为标准分配间接费用、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比重缩减到最低限度,从而提高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第7篇

论文摘要: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意义重大。耕地资源核算以资源核算理论为基础,主要包括耕地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核算和存量及流量核算等。实物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规模,价值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质量,流量核算反映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本文主要对价值量和存量及流量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耕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农业资源,关系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我国各地乱占耕地现象非常严重,保护耕地、防止耕地资源流失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战略任务。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建立耕地资源核算制度,能够加强对耕地的监控和管理,是防止耕地资源流失的有效措施。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2亿hm2这条“红线”,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用耕地的各种因素不会减弱,反而有可能增强,守住这条“红线”的前景并不乐观。实施耕地资源核算,能够从源头上掌握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政策调控,有利于加强耕地资源的管理。

1实施耕地资源核算的意义

耕地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刻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耕地资源,在充分调查、准确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实物量的核算,以及利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价值量的测算的过程。耕地资源核算的结果反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存量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1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农业的各个要素中,耕地资源已成为评价和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占用耕地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22亿hm2,而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28亿hm2,我国耕地6年净减少约666.67万hm2。耕地数量的大幅减少必然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要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防止耕地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当前我国耕地统计核算制度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很难及时发现耕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这无法适应国家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耕地资源核算制度,每年对耕地资源进行核算,发挥其“监控器”和“报警器”的功能,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确保耕地绝对数量不减少。

1.2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加强耕地管理的需要

由于人口增加、农民生计所迫和社会需求强烈等原因,掠夺式生产经营方式未得到根本改变,致使近年来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现在耕地中劣质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45%。然而,我们国家在耕地管理方面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严重。实际工作只停留在耕地丈量的范畴,缺失质量核算这就使国家无法准确全面地把握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价值现状,更难以防范耕地资源的隐性流失。实施耕地资源核算将会解决这一问题,耕地资源核算不仅对耕地的实物量进行核算,同时还对耕地的价值量进行核算,客观地反映耕地的质量情况,能够对耕地资源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提高耕地的管理水平。

1.3实施耕地资源核算是改革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重视经济产值及其增加速度,资源消耗无法在国民经济中反映出来。一个国家的矿产耗尽,森林大量减少,水源短缺,空气污染,可是国民经济核算却表明收益增加,经济运行良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种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下,必将导致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自然资源核算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综合反映经济增加值和对资源造成的消耗。然而,我国资源核算的理论和实践并不成熟,尚未形成涵盖所有资源的核算理论和方法。实施耕地资源核算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资源核算的内容,加速资源核算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EEA)的实施。

2耕地资源核算的基本理论

耕地资源核算作为资源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其基本理论和资源核算是一致的,其内容以资源核算和土地资源核算为基础。

2.1耕地资源核算的主体

耕地资源核算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应该指定专门的机构(例如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统计局等)来实施核算。耕地资源核算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实际核算过程应按照行政级别自上而下地进行部署、自下而上地逐级汇总核算。

2.2耕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与土地资源核算相对照,耕地资源核算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实物量核算,另一方面是价值量核算。所谓实物量核算,是指对耕地数量方面的测算,侧重于“量”的确定,主要使用土地丈量等基本方法,实物量核算是耕地资源核算的基础;价值量核算,是对耕地的价值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综合反映耕地的经济价值,侧重于“质”的评定,由于土地的“质”属于数学上边界难以准确划分和界定的处理对象,因此这一过程可通过模糊数学的手段来实现。价值量核算是耕地资源核算的重点,是耕地转化为货币形态的重要过程。

实物量和价值量又都包括存量和流量两个方面,存量和流量反映耕地资源的不同属性。存量记录某一时刻的数值,侧重描述量的多少,是静态数据;流量反应不同期间数值的变化,侧重反应变化的程度,是动态数据。耕地资源核算应该包括实物量存量、实物量流量、价值量存量和价值量流量四个数据指标。

2.3耕地资源核算的程序

一项完整的耕地资源核算主要包括界定核算对象,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存量和流量核算以及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部分。

实施中,首先应该确定核算对象,界定核算的范围和特征,其次进行实物量核算,之后通过数学模型估计测算耕地的价值量。这时实物量和价值量都是存量数据,最后通过相邻两次存量数据的比较得出流量数据,反映耕地资源的增减变化,这就是流量核算。

耕地资源核算乃至资源核算的最终目标是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核算。但从当前形势看,绿色GDP核算的实施还存在很大的难度,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需要时间。因此,现阶段我们先不考虑耕地资源核算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问题,等到条件成熟再将其纳人国民经济核算。

3耕地资源核算方法

一项完整的耕地资源核算包括耕地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两部分,既要进行存量核算也要进行流量核算。

3.1耕地资源的实物量核算

耕地资源实物量核算主要反映耕地核算期初和期末的实物存量以及期内的变动情况,目的是采集有关耕地属性的精确数据。实物量核算主要是耕地测量,在技术方面主要采用土地丈量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土地丈量已发展为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主要有GPS技术、电磁感应技术等。耕地实物量核算的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是本文研究的范畴。

实物量核算可以借助账户来完成,这些账户通常都采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一般包含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和期末结存数等内容。这些内容满足基本平衡关系:期末存量二期初存量+本期增加一本期减少。

3.2耕地资源的价值量核算

价值量核算赋予耕地资源一种货币性价值,是反映和揭示耕地质量的一种方法。耕地价值量核算的方法比较多,目前能够为多方面接受的是收益还原法。这种方法以土地收益为理论依据,认为土地价格是土地收益的资本化,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土地收益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基本公式为:

MV=a/r

其中MV为耕地的市场价值,a为耕地的年纯收人,r为耕地的还原利率。

首先要确定耕地的年纯收人,其在数值上等于耕地的总收益减去耕地的总费用。

耕地总收益的计算取决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主产品和副产品当年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计算时可根据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对各作物收益进行加权求和。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为耕地总收益,m;为第i种农作物的客观产量,P"为第i种农作物的平均市场价格,k;为第i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n为农作物种类数。

耕地总费用主要包括物质费用、人工费用、投资机会成本和相关的农业税费等,其中人工费用采用工作日乘以劳动日工资价格来计算,投资机会成本等于物质费用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乘积。

其次要确定还原利率。还原利率的确定是评估耕地市场价值的关键。具体测算耕地的还原利率时,通常采用”安全利率+风险调整值”的方法进行测算。通常取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安全利率。对于一般种植业用地来讲,其风险调整值可以在1%—2%左右,而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的农地风险调整值可以大于5%甚至10%。

3.3存量和流量核算

第8篇

引言

物流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正在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于物流成本的研究就会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一种高效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核算内容混乱、核算标准不统一、核算模式传统、企业内部核算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物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解,运用分析法、文献法、综合法、例举法等研究方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些贡献。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其重要性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指通过账户、凭证、报表来实现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全面持续记录核算并报告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1].它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全面展现物流成本情况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全面系统地展现出物流成本情况,可以准确控制住物流企业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物流成本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 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把握住物流成本的不同构成因素,为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提供依据。

1.3 体现同比差异,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体现出物流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同比差异,这就可以为企业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出差异的原因。

1.4 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利于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它能够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并为有效客户管理提供依据。

2 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正蓬勃发展起来,但与国外发达国际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我国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使得规范物流市场的必要性更加明显。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只有以《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来作为依据显然是不全面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多环节、多群体合作的全程服务过程,决定了其成本确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我国目前在规章制度方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使得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客观性和可信性。

2.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混乱

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的不成熟,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并不清楚到底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核算,而核算的项目又是混乱无章。在核算内容上不但混乱,而且不全面,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往往只是在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进行核算,而没有把企业的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纳入到成本核算里面,这就使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并不客观也没有真实性。

2.3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标准不统一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的物流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盲目地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进行核算,结果最后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在行业中与别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比较,一个企业一套标准,这就会使我国的物流企业无法统一稳定的发展,会让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这都会阻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2.4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式传统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核算模式也会影响着核算的效率和结果,核算模式主要有单轨、双轨两种。单轨制是指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相结合,在现在的核算基础上增加和物流成本对应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3].双轨制则是将两者的成本核算分开,物流成本核算有单独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我国物流企业一般都采用双轨制的核算模式,物流成本核算结果只能反映出物流成本的信息,无法得到变动成本或者责任成本等信息。

2.5 企业内部核算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个集体需要监督,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监督,监督可以让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没有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督制度或者监督制度不健全。这就会导致一旦出现事故时很难追究责任人,最后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物流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要在改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问题上发挥作用。从各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改进的对策:

3.1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指导和保障的作用

(1)政府要制定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进行,加强法律依据和保障,完善在有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空缺。规范物流市场上的混乱秩序,积极引导企业从事物流并给与资金和技术保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就会使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法可依,从而核算工作也就更能顺利地进行。

(2)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标准共识并且有制度可循的时候,企业就会更有方向性地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从而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坚决打击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使国内有个良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

3.2 企业要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2)高效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是企业进行有效核算的前提,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在我国一般的物流企业都是使用双轨制模式,这与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企业将物流成本核算和会计成本核算相互独立进行核算,在这个核算模式下,企业的核算成本也比较低。相对于双轨制,单轨制的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个人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更加完善的报表系统、新的凭证,需要收集更丰富完整的物流信息并进行整理编辑,需要应用高科技产品、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反馈。这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企业实力不是很强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企业想要让自己更强大,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向发达的企业进行学习。

(3)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制机制。监督是任何一个集体开展一项工程的必要环节,没有监督就没有制约,就没有责任。在开展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如果没有监督,一旦出了事故就无法追究到事故的责任人,就无法挽回企业的损失,最后承担损失的就只能是企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健全的责任制机制,对核算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作出反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贯彻落实,这对于控制企业的成本以及对于员工的业绩考核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4 总结

第9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

现代物流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行业,其发展方兴未艾,但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个物流企业只是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从而导致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与可比性。本文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企业运作实际的调研,了解到各企业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尽相同。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由于目前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各企业的成本核算大多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以及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采用不同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从而导致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呈现出多样化现状,不利于同行之间的相互比较。

(一)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多采用生产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看作是企业的一个生产品种,以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采用生产企业常用的品种法将各成本项目细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期间费用。但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同时这些企业又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而是采用按月分摊的方法,无形中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影响各个成本计算对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

(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均沿用了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些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有的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有的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有的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就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这种核算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更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三)配送中心通常采用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通常按照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 ),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固定的成本计算对象。

(四)邮政物流企业采用“倒扣法”计算成本

据调查,以快递、速递等业务为主的邮政物流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但是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方式进行调节,为此,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以服务为主的物流产业,在成本核算方法上越来越感到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进而催生了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费用或成本的发生。即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作业为中介联系在一起。成本的发生是消耗各种资源的作业引起的,而产品的成本取决于各自对作业的需求量。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从而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

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各项作业。可根据对客户订单、渠道、物流业务和增值服务活动等进行典型分析来进行。

确认物流系统中各项作业所涉及的资源。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每项作业必定涉及相关的资源,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分析和建立作业中心。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基本作业构成的,在界定了作业及其成本动因之后,我们应对物流企业纷繁复杂的各项作业进行筛选和整合,将同项物流作业合并,形成物流作业中心。

选择适当的资源动因。这样可将资源耗费追踪到作业中心,形成作业成本库。物流资源动因反映了物流作业量与资源耗费之间的因果关系,说明资源被各作业消耗的原因、方式和数量。正确地确定资源动因,并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计入各作业成本库是本步骤的关键工作。

依据作业中心成本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据此将间接成本分配到物流业务或服务中。在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成本库后,就应依据物流业务或服务与作业的关系,确定作业动因,并依据作业动因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后,按照不同业务与服务所消耗的作业量的多少来分配作业成本,最终计算出各项业务或服务应承担的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差异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是以企业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更多关注产品或服务成本产生的原因及其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它的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不但把最终产出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把资源、作业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第10篇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经济学视角;路径;成本控制

在强化企业资金约束的目的下,全面预算管理构成了有效的措施。所谓有效在于,全面预算管理根据企业资金流向的时间维度,分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机制。以生产性企业为例,企业资金先后经历了物资采购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以及产成品销售阶段。通过全面预算,便分别在这三个方面建立起了预算审核、生产资金管控、销售资金回笼等监管机制。这种基于价值层面的资金预算管理,实则履行了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角色。因此,建构起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路径,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之所以强调经济学视角在于,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构建了资本循环公式,即G-W-G`,该公式应成为本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路径讨论的理论框架。实践表明,生产阶段W的预算管理存在着较大难度,从而也就构成了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全面预算管理路径的经济学分析

在资本循环公式下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货币职能方面

当企业的资金处于G的阶段,则意味着该货币正在履行货币职能,具体到生产性企业之中便是完成物资采购任务。需要指出,由于生产的专业性使然,使得提出物资采购申请的往往是生产部门,从而财务部门则主要采取预算审核的方式来完成货币职能阶段上的预算管理。

(二)生产职能方面

资本处于生产阶段意味着,货币资本已经转换为实物资本了,而这些实物资本又可以细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固定成本在生产中将逐渐消耗自己的物化价值;而流通资本则是一次性投入生产之中,其物化价值则在销售过程中得到收回。因此,在一定的生产周期下应节约使用流动资产,并高效使用固定资产。对此,也构成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应有之义。

(三)商品职能方面

商品职能承担着产成品的市场销售活动,并需要完成马克思所指出的“惊险的一跳”的任务。抛开订制化生产不论,在普通商品的销售中必然需要建立起中间渠道。因此,针对中间渠道的维护和再造便需要消耗企业的资金。此时,全面预算管理便在于约束这些资金的使用。

以上三个方面的经济学分析,便为下文的全面预算模式定位提供了思路。

二、分析基础上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定位

具体而言,分析基础上的模式定位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针对物资采购环节的模式定位

由生产部门提交物资采购清单并进行概算,已成为生产性企业的固有行为。似乎,财务部门只需要对此进行预算审核便可完成资金配置。实则不然,这里可能存在着因生产知识的专业化而形成的信息偏在问题。或者说,生产部门可能实施机会主义行为。

(二)针对产品生产环节的模式定位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态势,应着重放在生产环节。其原因便在于,生产环节将消耗大量的流动资本,并形成产品成本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应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引入利益关联机制来。从而,通过激发起生产部门员工的自觉意识,来实现生产资金的节约和有效使用。

(三)针对商品销售环节的模式定位

销售环节处于流通领域,难以被企业监管部门所跟踪。这就意味着,投向该环节的资金可能难以做到被监管,而对资金的使用量又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为此,应针对销售部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最终,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来解决全面预算中的监管缺位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路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路径构建如下。

(一)完善预算审核工作

物资采购数量的确定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资金配置,也影响着企业产品成本的组成大小。因此,针对相对于生产部门来说的信息弱势,财务部门应通过引入技术人员来一同完成预算审核的任务。在分工上,技术人员主要从工艺方面来确认物资采购结构和数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由财务人员进行预算复核。这样一来,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降低采购成本。

(二)优化生产利益关系

现代企业普遍采取项目制的生产管理形式,这样将有助于考核生产班组的工作绩效,也有助于规避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影响。为此,企业管理层应对项目组的资金支配权进行适度下放,根据项目预算一次性拨付给项目组资金,并在企业的财务制度规定下进行使用(项目组与企业管理层签订生产协议,以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任务)。同时规定,在履行完合同后的结余资金可以按比例作为项目组的奖励性绩效。这样一来,便能激发起他们节约资金的意识。

(三)强化绩效管理机制

针对企业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应强化对他们工作结果的考核力度。所谓工作结果是指,产品销售总量和销售资金回笼率相融合的综合绩效。因此,需要在综合绩效下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业务进行评价,并按照激励兼容原则进行奖励和惩戒。从而,保证销售环节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四、实证分析

这里以冷轧钢企业在生产阶段的预算管理为例展开实务操作。建立在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契合下的操作如下:

(一)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逆向分解

冷轧带钢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酸洗、冷轧、工艺、退火、平整、镀层、剪切和包装。为此,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逆向分解则是关键的一步。以最终的“包装”环节为例:在生产资金预算中已初步估算出该环节的总成本支出。从而,用该环节总成本数与该环节的员工人数相比,就得到“成本控制量/人”的比例。这就使成本控制直接与每个员工相联系,必然提高生产的系统成本控制水平。

(二)根据指标开展预算管理

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效果,最终需要经过效果反馈来体现。而在反馈之前,须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指标。根据“物理元”原理进行指标设计,如,(1)变动成本:吨钢电耗≤550kwh;(2)质量:成材率≥95.2%等。这样的指标体系便能为“成本控制量/人”提供评价参数。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小结

本文认为,这种基于价值层面的资金预算管理,实则履行了企业全面成本控制的角色。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路径可围绕着:完善预算审核工作、优化生产利益关系、强化绩效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展开。

具体而言,财务部门应通过引入技术人员来一同完成预算审核的任务;企业管理层应对项目组的资金支配权进行适度下放;在综合绩效下来对销售人员的工作业务进行评价。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异.浅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10).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成本;价值;“两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79-03

收稿日期:2013-06-19

基金项目: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向隅(1978-),男,湖南桑植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及企业财务研究;汪婷(1976-),女,安徽安庆人,副教授,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中国,由于物流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在人才需求上主要仍然是以物流环节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为主。从人才培养来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从出现到现在时间仍然不是很长,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处在不断探索和改革之中,高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仍没有根本改观,从而使得物流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存在较大脱节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必须对物流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意义进行进一步明确,对物流人才的核心价值进行明确的界定,进而通过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以真正适应物流行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一、树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两能型”人才培养理念

所谓”两能型”人才是指同时具有较强就业能力和较高创业能力的人才。要进一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或是毕业生在相关的行业进行创业,就必须以价值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从就业角度来看,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要能够在人才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最根本的是要能够证明其对企业发展的价值所在。物流专业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备基本的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这种人才可以称之为实践型人才,是指在既有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架构下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人才;一是具备长远的发展战略和眼光,能够从价值创造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一个企业的物流工作,脱离了部门和专业局限性,这种人才可以称之为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作为人才主体,在物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需求旺盛时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但从长远来看,创新型人才无论从物流行业就业还是创业的角度,无论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角度,无疑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物流成本管理》作为普通高校物流专业一门综合型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帮助学生树立价值理念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一)《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可以有助于明确企业物流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

在财务领域,企业任何财务和资本方面的决策都应遵循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物流活动也不例外。但由于物流活动的效益往往很难直接来衡量,而且不同环节的物流活动还存在效益悖反的现象,因此,在讲述《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课程时,可以借鉴资本预算中净现值等评价项目价值的指标,对物流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在进行价值理念讲解时,还可以运用价值工程的思想,对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更加细化的思考。

由于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而物流活动对现金流入的影响往往很难界定,但现金流出也即成本方面相对是比较容易确定的。因此,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时,可以使用诸如年均成本法以及单位物流成本所支撑的经营规模等方法,对物流决策进行合理的比较、评价和选择。凡是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物流活动,企业应该投入足够的资源,不断优化企业的物流能力;凡是不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物流活动,企业就应该采取外包、借助第三方物流等方式,让企业外部的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把企业的资源投入到更有效益、更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地方。由于物流活动的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成本的角度考察价值创造能力,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物流管理,也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可以有助于明确企业物流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探究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无非是成本领先、质量领先、技术领先等等。就物流活动而言,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和质量上。成本方面,通过物流活动成本的优化使得企业在既定的经营规模下总成本最低,从而具备成本竞争的优势,进而通过价格等竞争策略赢得市场对企业产品的认可,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质量方面,通过物流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差异化的需求,通过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以及更好的售后服务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大的企业发展空间。

就企业管理而言,凡是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企业就应该把资源重点投入到相关领域。凡是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不大的领域,企业就应该慎重对待资源在相关领域的使用。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甄别物流核心环节和瓶颈,明确企业物流核心能力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进而在物流决策中能够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为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

二、物流成本的甄别与核算是物流“两能型”人才的知识基础

物流成本的甄别与核算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物流管理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保障。物流成本甄别和核算之所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物流活动的大量成本是隐性成本;其次,物流各环节存在效益悖反的现象,某一环节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以其他环节成本上升为代价的。因此,不能片面以单个部门或单个环节成本的降低来作为绩效改善的评价依据。通过《物流成本管理》教学,有助于帮助建立物流成本甄别和核算,对物流成本进行整体把握的知识基础。

(一)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物流人才基础

目前成本核算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为了客观地反映一个企业物流成本的情况,采用会计核算方法基础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是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然而,企业的组织中,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物流部门作为业务部门,两者之间往往是脱节的,加上会计准则等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制约,使得目前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对物流部门相对独立的核算,从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绩效的考核缺乏客观的依据。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物流部门管理人员的财务素质和成本核算水平,能够自身相对独立地对本业务部门物流成本进行甄别和财务核算,从而获取第一手的物流管理所需信息。这样既能够节约核算的成本,也能够让物流部门管理人员更好的为企业目标实现服务。《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中,关于物流成本核算原则和方法体系的介绍,能够很好地加强物流人才的财务核算水平,为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服务。

(二)物流成本的甄别和核算有助于树立科学的物流管理理念

物流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服务,所以在核算方法上应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和业务自身的特点。

1.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探讨资源在物流活动中的合理配置

物流活动需要资源的占用和保障,因此,物流活动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进行评价。这里的机会成本指的是资源用于其他领域所能获取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对于是否进行某一物流项目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一个项目本身所增加的收益低于机会成本时,该物流项目的投资决策就应该慎重甚至是放弃。反之,就应该重视该物流项目上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从总成本最优角度合理利用物流成本核算结果

每个环节的物流成本核算虽然是重要的,但总成本意识更好的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更为关键。树立物流总成本意识,可以避免片面强调分部门绩效改善和业绩评价带来的负面效果,让企业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为更好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合理选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构建真正有效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和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是进行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应该针对物流各个环节和针对物流活动整体分别设计和选择。为了保证物流成本核算信息的客观性,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核算时,应该遵循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借鉴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对物流各环节进行作业成本的核算。在物流环节核算时,应该注意设置合理的核算科目,以满足物流管理工作的需求。在对物流整体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当运用计划成本、目标成本等成本管理手段,结合企业实际的物流成本支出现状和物流服务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考察。

三、《物流成本管理》教学的改革思路

《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应当服务于“两能型”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提高物流人才创新能力为根本,更好地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需求。

(一)进一步强化物流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的教学

《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内容应把物流专业知识和会计、财务预算等其他课程知识有效的融合起来。首先,明确物流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以及衡量的基本标准。其次,深刻理解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的特殊性及复杂性,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体系。另外,以具体的企业为样本,探讨物流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体系和设计原理,并对核算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

(二)以各物流环节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讲解为基础

在《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中,把物流核心专业课程中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整理为一个体系,有分有合地对各个物流环节的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进行讲解。在讲解时,突出各个物流环节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学生课后的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撰写各个物流环节成本核算的报告,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物流活动各环节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为将来进入相关的岗位,更好地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物流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为根本落脚点

物流成本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使得物流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要做好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根本的标志就是科学合理地对物流业绩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对物流部门各环节和物流人员的职责进行绩效考核。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物流绩效考核原理和方法的灌输。不仅要讲述作业成本的衡量和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还要讲述财务方面获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有关指标,以及与成本和管理会计有关的责任中心、本量利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另外,还应从成本——服务的角度,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物流活动绩效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物流绩效考核综合体系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项目;会计核算

如何使物流成本上升的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的幅度,有效分析和控制物流成本项目,让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摆在企业家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1 企业物流成本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不全面。现行企业日常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环节物流,而忽视了其它物流环节的会计核算。按照现代物流的内涵,物流应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企业内部物流、销售物流、逆向物流等。与此相应的物流费用也应包括: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企业内部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逆向物流费等项目。从会计核算内容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专项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由于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经常被忽视或分摊到其它成本项目之中,甚至有些没有被列入成本核算。其结果必然是导致物流成本低估或模糊不清。影响了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物流成本项目的管理,也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经营决策。

(2)物流成本会计信息与其它成本费用信息混杂。由于物流活动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中,并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因此,对于相关物流费用的会计核算也基本上并入产品成本核算之中,与企业其它成本费用混合计入相关科目和账户。例如:对于因取得存货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以及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检验整理费等,只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成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从总销售收入中扣除,以得到总利润。物流成本会计信息与其它信息的混杂,导致有关物流的数据信息必须从相关会计核算中分拣归纳出来,过程复杂且数据的时效性差,不利于企业物流管理和绩效的评价,无法及时进行对比分析和有效控制物流成本项目。

(3)部分物流费用是企业间接费用的一部分,其分配方法依然沿用现行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掩盖了企业物流成本项目。随着物流费用对企业利润贡献的不断增大,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中,间接费用是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来分配的,这不仅扭曲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也不利于企业生产业绩的考核与评价,从而导致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基于这些数据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企业运输成本增加,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表现为企业材料成本增加;企业仓库货品损失,也应该是企业物流成本增加,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中却表现为企业营业外支出等等。

2 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基本分类与计算

物流成本项目从核算对象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成本和微观物流成本。微观物流成本根据发生物流费用企业的性质,可以分为货主企业发生的物流费用和第三方物流费用。宏观物流成本是核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物流总成本,是不同性质企业微观物流成本的总和。国家物流成本总额占GDP的比例,已经成为各国物流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志。按照世界银行统计给出的数据,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是16.7%,由于我国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直接核算企业的物流成本。所以,我国业内不同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比例估计物流总成本和需求,从10%几到30%几不等,其间的差额较大,这也给我们理论研究和分析带来了混乱,往往使实际工作无所适从。根据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和活动来分类,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物流管理成本三大类。目前世界各国在进行物流成本内部结构比例分析的时候,均采用这一基本方法。它可以及时显示不同物流功能结构所耗费的成本比例,也能够更进一步准确找出物流成本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企业物流总成本(Total Logistics Costs)=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物流管理成本

美国权威物流成本核算机构在计算物流成本时也采用上述公式,该公式是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结果,具有普遍性,也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参考公式之一。

3 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从企业内部来看,货物购买或销售时产生的运输成本往往包含在货物的购入成本或产品销售成本之中;厂内运输成本常常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订单处理成本一般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部分存货持有成本也可能包含在财务费用之中等等。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则会发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中,又分布在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不同合作伙伴之中。所以,按照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费用项目,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一般应包括:

(1)企业供应、销售各环节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2)企业生产要素的采购费,包括运输费、邮电费、采购人员的差旅费;

(3)企业产品的推销费,广告宣传费;

(4)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维护费、搬运费;

(5)企业物流设备、仓库的折旧费,租用费;

(6)企业物流信息费;

(7)企业与物流相关的贷款利息;

(8)企业回收废弃物发生的物流费,逆向物流费。

按照“物流费用冰山”说的观点,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大,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环节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大家只能看到物流费用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潜藏在海水下边的整个冰山却看不见,海水中的冰山才是物流成本费的主体部分。一般来说,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大头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按照企业对外支付和内部发生物流成本费用的实际,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应包括:

(1)企业进货区域的选择。进货区域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多个方面。因此,进货区域方向是决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输工具的选择。不同的运输工具,费用高低不同,运输能力有大有小。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货物的需求及时程度及工艺要求。所以,选择运输工具要同时兼顾既保证生产与销售的需要,又坚持物流成本费用最低的原则。

(3)企业存货的控制。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对存货进行控制,严格控制进货数量、进货次数和品种,都可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和贷款利息支出,从而降低库存、保管、维护等费用。

(4)货物的保管制度。良好的货物保管、维护、发放制度,可以减少货物的损耗、霉烂、丢失等事故,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相反,若在保管过程中,物品损耗、霉烂、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物流成本费用必然增加。

(5)企业产品废品率。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在于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废品率的高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从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

(6)企业物流管理费用开支大小。物流管理费用与生产和流通没有直接的数量依存关系。但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物流费用的大小,节约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管理费用相应可以降低物流费用的总水平。

(7)企业物流资金利用率。企业利用贷款进行生产或流通,必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如果是自有资金,也存在着机会成本问题,资金利用率的高低,影响着利息支出的大小,从而也影响着物流成本费用的高低。

总之,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因素很多,针对每一影响物流成本费用的因素,根据其特性加强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物流成本项目,达到降低物流成本费用的目的。

4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物流系统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规律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物流各项功能之间,某一种功能成本的降低,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加。由于构成物流成本的元素很多,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工作头绪多。因此,要想切实进行企业的物流成本项目分析,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费用,就必须设立物流成本管理工作目标,明确物流管理任务,确定物流管理工作的优先级别,以项目责任管理的方法,有序受控的开展工作,为企业整个系统的利润最大化做出贡献。要明确物流成本项目的构成,从现行财务成本费用中剥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分析和比较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费用与其他费用之间的关系,掌握企业物流系统的成本项目。分领域全面清理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根据建立的企业物流成本项目数据库,从而建立起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科学的比较分析基础。

5 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尚未建立,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核算科目和账户之中。由于物流成本项目没有被列入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制造企业习惯于将物流费用计入制造成本和其它各项费用之中;流通企业则将物流费用包含在商品流通费用之中,因此,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流通企业,不仅难以按照物流成本项目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而且连已经被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分列出来的物流成本项目,也不能单独真实的以会计核算报表的形式反映出来,使企业管理者无法掌握物流成本项目的真实情况和全貌。

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物流成本项目的会计核算分析和控制,了解企业物流成本项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企业物流成本费用项目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建立健全企业物流成本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和论证试行,我们完全可以建议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逐步分列物流成本项目,使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有效的对物流成本项目进行分析和控制,让物流真正成为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第三利润源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