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8:5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果业协会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溯源的需求,许多相应的追溯系统逐渐建立起来。其中,以商品条码为技术核心的追溯体系应用最为广泛,得到了全球范围内食品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
商品条码为核心的追溯技术体系
1977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成立,这个非营利性质的国际组织始终致力于建立一套国际通行的全球跨行业的产品、运输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的标识标准体系和通信标准体系,以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实现产品追溯。近年来,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开发的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系统)已在食品,饮料、牛肉产品,水产品、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多个食品领域的跟踪与追溯中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已有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与追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已正式推荐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用于食品的跟踪与追溯,并将其称之为UN/ECE追溯标准。
鉴于各国法律法规的要求,目前全球开展产品追溯的国家众多,采用的追溯码各异,即使同样采用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实施产品追溯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追溯系统),其追溯码数据结构和数据项等方面也不一致。因此,在全球市场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追溯性体系,需要遵循一个国际认可的可追溯性标准,对于已经建立的可追溯体系也需要有一个全球性的标准鉴定方式,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所有建立了可追溯性体系的企业共同采用全球唯一性的通用语言。为了确保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追溯管理的权威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正在全球开展可追溯一致性(GTC)认证印章计划。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可追溯性标准(GTS)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箱,用于供应链中实施基于商品条码的可追溯系统。目前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加拿大等多个物品编码成员组织已经正式实施了GS1、GTC国家印章认证工作,向其国内审核合格的企业颁发GS1GTC国家印章。
我国商品条码工作得到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应用商品条码以实现商品流通信息化之时,我国的商品由于不具备商品条码,难以进入国外正规商店,超市,有时甚至无法出口。
1988年,在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国家技术监督局(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科委。财政部、外交部向国务院申请成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商品条码工作。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打破技术壁垒,负责推广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商品条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中国商品获得以“890―695”开头的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识,使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提升了竞争力,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中心负责管理的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已逾十万家:上千万种产品包装上使用了商品条码标识,使用条码技术进行自动零售结算的超市已超百万家,此外,中心还建立、健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数据同步(GDS)、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研究与应用领域,有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通过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中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发展,为国际贸易、产品出口创汇以及国民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商品条码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充分发挥商品条码技术优势,制定了食品安全追溯系列标准,启动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的建设,开发了质检信息综合查询系统,相继出版了《牛肉制品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完成了《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系统开发指南》等多项食品安全追溯关键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些标准和指南的建立和出台,对于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起到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加速了我国同世界标准的接轨。
自2003年以来,中心除了出版指南,案例集和相关宣传材料外,还通过实施“条码推进工程”项目,开发了基于商品条码的质检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在国内建立了100多个食品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应用试点和推广工作涵盖肉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包括新疆瓜果、四川茶叶、山东蔬菜等地方特色优质产品追溯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了中法食品追溯项目;为北京奥运的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为更好实现产品质量监管、“强质检、保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山东实施的“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示范”和“GS1在深加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中的应用”两大项目,已在山东寿光田苑果蔬有限公司、山东海星集团有限公司和三通食品(潍坊)有限公司成功运行,并在济南银座,家乐福和潍坊的佳乐家超市建立了追溯终端系统,消费者可实时准确查询产品的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整个生产周期的信息。此举提高了消费者对于蔬菜及深加工食品的信任度,社会反响良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定了以特色林果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因地制宜,将哈密瓜,葡萄等新疆特色农产品作为追溯体系建设的试点,带动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开展。截止到现在,已有10个特色农产品纳入了新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可追溯面积已达100万亩。2007年,中心在新疆实施“哈密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了哈密瓜质量安全信息的追溯,促进了新
疆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填补了新疆食品监管在追溯方面工作的空白,2008年,又开展了对吐鲁番特色水果――葡萄的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建成“吐鲁番红柳河葡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成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准入食品;相继开展了和田皮亚曼甜石榴,和田地区薄皮核桃、安迪河甜瓜、红柳大芸;喀什地区喀什噶尔红枣、喀什噶尔木亚格杏、喀什噶尔石榴,伽师瓜等特色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为打造特色品牌和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川地处我国西部,有着丰富的茶业资源和众多茶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促进茶叶企业发展,中心在四川建立“茶叶制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示范系统”项目,成为国内首例采用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可追溯性标识的茶叶制品示范系统。该系统为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政府对茶叶产品的监督管理和消费者查询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此外,中心还在我国的多个省市开展了商品条码追溯系统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北京通过“条码推进工程”建立了我国首例采用商品条码标识系统跟踪与追溯牛肉产品的追溯试点;天津“GS1系统在中药材种植产地溯源中的应用”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全球位置代码建立药源产地位置标识,为条码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云南“无公害养殖及肉制品EAN・UCC射频管理系统”项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生猪养殖射频识别管理系统和肉制品产品追溯系统的应用示范基地,新疆“哈密瓜追溯系统”;陕西“农产品质量跟踪与追溯体系应用研究――EAN・UCC系统应用与试点工程”;江西建立基于EAN・UCC系统的“脐橙农产品质量跟踪与追溯系统”:海南“EAN・UCC系统在水产品质量安全跟踪和追溯的应用研究”;广西南宁在两家大型米粉生产企业实施“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福建“远山河田鸡供应链跟踪与追溯系统”等等。这些试点的成功建立与应用,使中心在食品安全追溯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开拓商品条码应用领域
通过实施“条码推进工程”,完成项目71个,建立起遍布全国的应用试点和示范系统。条码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零售扩展到制造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医疗卫生及军事装备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心于2008年成立了包括分中心,药监部门、卫生部门、行业协会、医药制造、医药物流,医院、药店等在内的医疗卫生领域推广工作组,负责中国商品条码标识系统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应用。几年来,中心深入研究国内卫生行业监督及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态势,紧密联系卫生部门、药监部门、协会组织、企业、医院等行业单位,分析其信息化现状与需求,积极提供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标准化解决方案,以解决行业实际问题i在医药物流信息化、医药零售的移动POS应用、中药材道地性追溯,医疗器械全过程追溯,化妆品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患者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心进一步拓宽了商品条码应用领域,积极开展基于手机识读商品条码的移动商务领域研究应用,为商家提供新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购物模式,为政府部门提供移动执法的技术支持;同时,建立了以商品条码为基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产品防伪、质量追溯、质量监管、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随时对商品信息进行查询。在物流信息标准化、商品电子代码、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代码等新领域,我们也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拓宽了物品编码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