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

时间:2022-11-08 21:40: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技能

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能技能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92-02

一个教师要想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了影响有效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导入技能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前对如何导入新课必须作好精心的设计。

(一)图片导入法:在学习《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时,我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美丽的草原、飞翔的雄鹰、成群的牛羊,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上有哪些景致、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你看懂了什么?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出示课文,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到“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样的导入法,简便直观,降低了学习难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趣味导入法:用趣味导入法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在教学《江雪》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回忆:在我们的记忆里下雪的时候,堆雪人的场景,再引导学生想象在大雪纷飞的江边,一位披着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垂钓的情景,这样的导入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为课堂增添了几分情趣。

二、教学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简捷地传授大量的知识;可以方便、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弄通想懂;讲解为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一)把握讲解的时机

知识的关键点或者解决知识困难的环节,应当放在学生处于一种最渴望得到知识的境况中时再讲,也可以通过老师的启发诱导,让知识的关键在水到渠成的时候讲解。如:有一位老师在讲解《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按照黑板上的赵州桥挂图,用准确的词说明桥与拱的位置,学生讲,老师就按学生的说明画出桥与拱的位置图,结果,学生总说不准确,这时老师让学生看课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样,学生就体会了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二)讲解要有启发性

教师不能把知识灌给学生,而应该通过讲解,给学生设置思考的点和线,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如讲解《让它们自由生息》时,“但是见小小生灵这般对人毫不戒备,谁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呢?”提问“假如你是这里的一只鸟儿,你会怎样夸奖这里的环境、这里的人呢?”启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三、教学提问技能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技巧,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设问精当,注重趣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充满情趣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所提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联系学生实际;要按班级中上水平学生设计问题,让多数学生参与,并适当兼顾“两头”和某些特殊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教《“0”的突破》时,我通过介绍奥运会的知识及许海峰的资料,给学生讲解了许海峰夺取奥运会冠军的过程,并在讲解时提出“当比赛中出现意外时,许海峰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最后问“夺得冠军有什么意义?”让同学们开动脑筋,寻找答案。

(二)归纳总结,平等交流,激发学生提问

必要的归纳和总结,对知识的系统与组合,认识的明晰与深化,问题的解决以及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与表达习惯的形成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对其发言予以分析评价,使问题有明确的结论,强化他们的学习。同时,师生在教学层面上是平等的,我们教师要还学生提问的权利,促使学生履行提问的义务。我们种下“提问的种子”,到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看到结出来的“果”。我认为,这才是课堂教学中的真正秘籍。

四、教学结课技能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首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笔者借鉴名家名师的授课方法,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如下几种结课方法:

(一)悬念留疑法

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

(二)前后照应法

回应的内容包括开头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回应法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朗,顿开茅塞,同时还使学生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知识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课,不只是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即把结课作为引导学生联系课堂内外的桥梁,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能力在课外得到延伸、扩张,真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如∶“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同学们一下子举出了许多例子,兴趣很浓,教师延伸提出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

参考文献:

[1]李冲锋.教学技能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

1.1合理分组

在一个班级中,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教师先订好组合的原则:按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识图的基础知识和组织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一个副组长,全班设立一个课代表。然后由学生自由组合,之后,教师对小组成员作适当调整,以使各组得到最佳的组合,满足教学需要。

1.2以任务驱动法引领、采用工作仿真模式

将竞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的方式下达给学生,明确这些任务是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工作项目任务”为动力,完成竞赛内容,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1.3采用激励机制,提升师生的参与度

我们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积极参与。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都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制订了大赛奖励办法和技能大赛管理制度。

1.4激励老师到企业上岗挂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很高,且竞赛内容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动向及最新技术,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将企业的最新技术带回到课堂。技能竞赛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如果由一个教师来承担,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2将技能竞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效果

2.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便于课堂纪律的组织和管理

采取竞赛方式教学后,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从完成作业情况来看,以往每个班总存在十多个学生欠交作业的情况,作业提交率只有70%左右,现在这种情况大为改观,作业提交率高达94%,平均一个班只有2到3个学生欠交作业。同时,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2.2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采取竞赛教学模式后,有效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校企合作得到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得到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以往相比得到提高,班级的建筑CAD课程的平均成绩也由以前的64分提高到现在的76分,及格率、优秀和良好等级的人数有较大提升。

2.3增强中职学生的竞争观念和协作精神,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

把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的竞争和协作的观念引入到常规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体验了竞争和协作带来的愉悦,认识到了个体存在的价值,提高了个人的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批教学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

采用竞赛式教学,教师在上课和备课上更下足功夫,并在课后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现在教师参与顶岗挂职的人数逐年攀升,部分专业教师也成为企业的专家。

2.5建立了技能大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平台,完善了教学制度

学校每年都举办一次校级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赛的实训室,制订相关的竞赛激励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报名参加一次技能大赛,对获奖的学生还给予学分和物质奖励。

3结束语

第3篇

第一、二阶段培训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同步记录,并即时反馈及点评.训练步骤如下:

(1)选配培训场地及设备选用一间普通教室做为教学训练场地.另配摄像机一台,三角架一个,彩色监视器一台,用于训练过程的拍摄和播放.

(2)确定训练目标向参训学生说明训练目的、方法及内容.

(3)观摩学习观看不同类型优秀课的影像资料,播放历届学生精彩的或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实况录像,并做适当点评.

(4)编写教案试讲前,每位学生根据训练计划选取一小段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5)模拟训练按照顺序,实习生依次上台试讲,其余学生模拟中学生在台下听讲,并与“教师”互动.指导教师将“教学”全过程拍摄下来.

(6)观看录像,寻找不足当一名学生讲完后,随即播放他的教学录像,观看后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种方式.

(7)重新教学,提高效果试讲人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教案进行修改,对教学环节重新设计,重新组织教学.新课程实施技能培训主要以说课、小组讨论形式进行.以新课标下的中学生物课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梳理知识归纳整合—强化训练、巩固练习”、“三、五高效”、“导学式”等教学模式为例,选择中学生物如生物的特征、反射弧、细胞膜的结构、当代科学的新进展、种子的萌发条件、植物的营养繁殖、光合作用、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说”、“分析”每一教学环节,培养学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培训中需注意的问题

1、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

课堂教学技能模拟训练前要向学生系统介绍基础教育生物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方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内涵和具体要求.

2、体现新课程理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既改变以往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的现状,不仅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独立的创造性格的养成;改变以往教育中“严格程式化的规则”,强调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无论学生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都要受到同样的重视,其特点都能得到尊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生物教学死记概念和原理的做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最终学会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中走出来,在教学设计、技能运用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在技能模拟训练中,无论是课程的设计还是技能的运用,都应当是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实践行为,而且在反馈、评价环节也要对教学方式是否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进行讨论.

3、提倡鼓励性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不同形式的评价可提高受训者教学效果的观察鉴别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但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在客观严谨的同时又要充分肯定优点,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充满纠正错误的信心,避免产生教学畏惧心理.

4、充分利用典型示例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工作量大、用时长、教学课时不足,利用观摩示范课特别是同班学生的典型课例,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训练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4篇

【关键词】 教学;优化;技能;提升;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形式的转变,课堂要求也从传统的“低效课堂”朝着“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的方向发展. 然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教学是否高效,又基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否系统、创新, 下面,笔者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悟,谈几点看法.

一、提倡教师创新,引发学生探真

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创新,但学生创新的火种,却需要通过教师创新来点燃,“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胆地提倡教师创新,播下教师革新的种子,才能引发学生探真的兴趣,收获学生创新的果实,那么教师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构建有趣的实际背景

任何数学理念的提出,都不是凭空出现、强加于人的,刘绍学教授指出“数学是自然的”,“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还很有人情味. ”细细品味之下,笔者认为通过问题、活动、游戏、典故结合声光图像等多种形式,“自然”和有“人情味”地构建新的有趣背景或展现其原有历史风貌,将可较好地将学生引入数学殿堂,使其自然地接受和消化新知 .

2. 开发新颖的例题习题

传统的例题习题优势在于逻辑性强,结构完整且严谨,但缺点同样明显,缺乏一定的时代气息,过于保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颖、现代的题目,将是对原有题型的完美补充和拓展.

3. 优化知识的生活链接

学生最大的困惑并不是如何学好数学,而是不知道学了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其实,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若能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这将起到以“生活”点燃课堂“活力”的良效.

4. 辅以先进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主体特征,能把一些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情境,这有助于辅助学生记忆思考,发展学生智能,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定的帮助.

笔者现通过一个设计片段,来具体阐述一下自己的设想.

【案例1】 《归纳推理》设计片段

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NBA中国巨星―姚明,并展示他的冠军梦想,然后出示习题《冠军之梦》:经统计,姚明在NBA赛场上的场均得分如下(数据经过近似处理),①试归纳:第9年,他场均将得到多少分?②前9年,场均得分总和是多少?

设计说明:第①问考查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第②问旨在引出方法2“等差数列求和”;目的是激励学生要有梦想、力争上游,最后,进行情感教育: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火箭队要想夺取总冠军,单靠个人技术行吗?还需要团队的合作无间. 同学们在学习中,也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反思:教师创新,应大力提倡,但在创新的过程中应避免陷入形式化的怪圈:过于注重生活,却忽略了数学本质,过于依赖多媒体,却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开发. 须知,数学源于生活,却也需要应用于生活,才能相得益彰;多媒体确能提供帮助,却不能盲目夸大其功效,甚至勤于多媒体运作,而轻于教学思想的把握. 只有分清主次,找准联系,以生活为依据,以信息为辅助,以数学为核心,创新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二、鼓励学生创造,开发学生潜能

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 ”此话笔者深有感触,往往教师正在实施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时,突然,有学生现场生成了教师预设外的观点、方法,此时,教师该何去何从呢?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于摇篮?还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抑或是鼓励、支持和赞赏?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将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不吝赞美、张弛有度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但要注意“度”的把握. 不表扬,会严整戳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赞美的过火,却反而显得浮夸、泛滥. 因此,恰到好处地拿捏个中分寸,使学生自信、自豪,但不自傲,甚为关键.

2. 鼓励创造、兼重逻辑

不能片面地强调创造,也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 有人认为:“创造就是要摒弃逻辑的枷锁,让思维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此观点我认为不妥,创造和逻辑就好比人的左手和右手,看似独立,其实却血脉相连,思维的逻辑性既是创造性爆发的导火索,也是对创造果实进行检验的准则,因此,我们必须创造与逻辑并重,让“思维的天马”插上“逻辑的翅膀”,学生才能越飞越高.

教学反思:学生的创造性是学生潜能突发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尤其是课堂上一些精彩的现场生成,更应大力支持、给予赞赏,但,创造要鼓励,证明更要严谨,只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创造”,才是真正的学生智慧的闪光.

三、感悟编者创意,培养学生思维

审视近几年的高考数学,不难发现,命题专家们正致力于研制一系列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考题,例如:探索题、开放题、信息迁移题、组合题等. 高考数学试题正经历着一个从“知识立意”到“问题立意”再发展为以“能力立意”的过程,目的是突出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发掘学生潜能,以符合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但千变万变,本质不变,如何教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突破层层表象的封锁,抓住隐含的数学本质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再结合教师的细化点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感悟创意、转变理念

在新理念的指导方针下,新题型难度并不大,只是年龄和心态决定了学生在面对新事物、新概念时,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畏惧,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感悟编者的创意,转变学生的理念,排除学生对新事物的恐惧,树立他们战胜新题型的信心.

2. 细化点拨、培养思维

新题型由于“新”,就注定数学的本质隐藏的更深些,学生的主体探究也就容易陷入困境,此时,借助教师适宜的点拨,通过暗示、诱导、逆向启发等多种手段,将可破除阻碍,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故此,笔者整理了一系列的新题型,进行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师:要求ω,先求T,题中有和周期相关的信息吗?

生:水轮每分钟旋转4圈……

教学反思:在感悟编者创意、培养学生思维时,教师的点拨极为关键,教师应精炼语言,在问题衔接处设问,在学生迷茫处点拨,在思维转变处诱导,这样,思维的脉络才会清晰,启发的效果才会凸现.

四、借助语言创趣,融洽师生关系

一堂数学课40分钟,口沫横飞下,即便老师说的不累,学生也听的昏昏欲睡,如何消除审美疲劳,使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重新焕发出学习热情呢?《学记》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即是说学生被教师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在友好、亲近的气氛下,他才愿意学,他才学的好. 课堂语言作为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最大传媒载体,是引导学生、传播思想的核心所在,也是教师彰现个性魅力的独特标志,笔者认为:若能在课堂语言中“创趣”,即加入适宜的幽默元素,使其趣味化,必可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才能抛开顾虑,在笑声中发现,在开怀中领悟,在喜悦中成功. 课堂语言趣味化,有以下几条策略.

1. 肢体语言人情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所关注、甚至模仿,因此,课堂上彼此间一个调皮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夸张的手势,往往能沟通师生之间的隔膜,使温情充盈在欢乐的氛围中.

2. 文字语言时尚化

工整的板书、飘逸的字体总能博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但,另类的文字技巧,却往往能将气氛推向. 前面提到,在介绍新题型的特性时,笔者先板书“披着狼皮的羊”几个大字,让学生慢慢感受个中细味,稍加解析后,顿时,笑声如雷,师生关系融洽到极点,学生也领悟到此类题其实不难,从而树立信心并且印象深刻,随后,顺势一带,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细化点拨的环节.

3. 口头语言幽默化

幽默的口头语言是教师个性鲜明的一面旗帜,也是语言趣味化的灵魂所在. 有趣的语言描述和赋含情感的表述,都极具穿透性和感染力,这对于拓展课堂趣味深度,活跃课堂气氛极为有利. 笔者在复习《正余弦定理》,运用到技巧“边化角”时,这样对学生描述“(沉重地)边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永久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喜悦地)现在进入了角的时代……”话未说完,学生已经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教学反思:一节课中,趣味用语不可过多,不然就变成了口水课,这类用语应用到少而精,在气氛沉闷时来上一句,足可起到画龙点睛之成效,否则,变成画蛇添足就得不偿失了.

综上所述,通过“提倡教师创新、鼓励学生创造、感悟编者创意、借助语言创趣”四条策略,将可优化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完善教师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从而课堂教学也将由此而勃发出新的活力,课堂效果也将朝着“有效”、“高效”的方向提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技能点 实证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9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0-01

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促进病理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本文就通过对病理学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了观看,并深入地分析了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技能点分布与主要特征。

1 病理学分析资料与分析方式

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点的研究主要选取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录像进行了观看,主要有从2006年到2012年之间的精品课程录像。其录像的时间长达800多分钟的时间,其主要录像对象包括有学院院士、学院教授、学院副教授以及其他教学人员。同时,为了提高研究的可靠性,选取了病理学课程教学中课堂讲授内容相近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观察的录像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录像内容方面主要有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方面、肿瘤、法医病理鉴定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课程;每个精品课程录像时间分布主要有20到30分钟、30分钟到40分钟以及40分钟到50分钟等等;每个课程录像的录制节次有5次、6次以及10次等等。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教学知识,使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一个稳定、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了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秩序技能、课堂交流环境技能、教学语言技能、课堂教学提问技能以及课堂讲授技能等等。总结来说,课堂教学技能包括了三个主要方面:课堂知识讲解技能、课堂知识演示技能、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技能,这三个技能还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具体技能,详细来讲,课堂知识讲解技能有知识概念的诠释、课堂权威树立、课堂知识对比、课堂知识重点和难点介绍等等;课堂知识演示技能主要有课堂直观观看以及课堂具体实物观摩等技能;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技能主要有课堂赞扬技能、课堂关爱技能、课堂幽默技能、课堂共鸣技能以及课堂提问与组织技能等等。

在课堂教学技能研究中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研究方法、所谓费兰德斯研究分析方法主要是指侧重于定量性分析的方式,注重于研究中的量化数字,通过量化数字的结果来总结和分析研究的成果。研究程序主要有:首先,通过观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分析和总结录像中讲解着所使用课堂技能点的次数,并在每个技能点的使用频次中表明;其次,反复不断的对录像技能点使用进行确认,以避免记录中的错误影响分析结果;最后,总结和统计记录中各个教学技能点的情况。

2 课程录像观看结果分析

通过对精品课程的观看以及分析总结,本次研究主要得到了关于课程中主要技能点的使用情况、具体技能点的使用情况以及各自分布的具体情况。详细结果如下表1,2:

表1 课程主要技能点的使用情况

表2 具体课程技能点的使用情况

3 结果分析

3.1 知识演示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布及作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视觉上的印象要比声音和文字印象效果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知识演示技能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达到了2604次,所占比例达到了54.08%。所以,可以总结到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演示技能是一种常用的技能点,其效果要比其它技能点使用好。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以图像、视频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2 师生互动交流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及作用。在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易于形成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从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结果中可以看到师生互动交流技能使用的次数有1284次,所占比例达到了26.96%。教师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表达对学生的关怀、赞扬以及鼓励等等,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提问,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等,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达到病理学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

3.3 知识讲解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及作用。在总结录像过程中,知识讲解技能的使用次数较少,使用次数仅有932次,所占比重约为18.96%。这说明在现行的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知识讲解技能的使用偏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普遍性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所以传统的口头讲解知识比较少,这对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以及知识的信息量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关真民;李靖王;慧鹿勇;程俊关.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点的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05

[2] 程俊美;赵家坤;谢峰.病理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原则[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第6篇

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创新培训模式,理念上予以灌输

一是抓新教师的转化和适应性培训工作。我们为新分配和新调入的教师办短期培训班,介绍我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学习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定和要求。

二是抓实教师的充电和提升性培训工作。

三是抓活教师的分层和针对性培训工作。我们根据教师的工作年限、教育理论素养将教师分成了四个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二、创新学习形式,知识上予以强化

1.“自主学习――与理论对话”。

2.“自主参与――与实践对话”。

3.“自主交流――与同伴对话”。

4.“自主反思――与心灵对话”。

三、夯实教师基本功,方法上予以提示

一是一般基本功常态化。教师一般基本功包括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教具制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活动、口头书面表达等。这些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备课、上课中养成习惯。

二是教学基本功细致化。

三是综合基本功实用化。我区始终把训练和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减轻教材难点,教师用熟练的简笔画来突破难点;用生动形象、直观有效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用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形象的课件、生动的讲述、透彻的分析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学生。

四、建立良性机制,提升上予以帮助

一是开展“帮扶”活动。一个中老年教师和一个青年教师结成教学帮扶对子,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是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三是试行“挂牌”上课。针对人教版新编选修教材,我们实行“挂牌”上课制度,让部分受学生欢迎的、在专业上有独到造诣的教师“挂起牌”来,带动其他教师踊跃参与,促进教师的迅速进步,促使教学质量快速提高。

第7篇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技能 训练模式

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思维方式、以及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技能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继承传统师范教育优势的同时,不断改革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模式和训练模式;如何通过研究基层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增强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后的专业适应能力,尽量缩短他们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时间;如何促进师范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使他们获得受益终生的教育思想、掌握和运用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引言

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教学技能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教学技能是一般“技能”在教学情景中的迁移或具体表现。根据心理学理论,将基本教学技能具体描述为“是能够有效地完成某一方面教学任务的一类教师教学行为,同一类的教学行为在其行为方式和功能上有某种共性。教学技能可以通过描述、示范、模仿和训练获得”。由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编写、李克东主编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一书中则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等。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影响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时空平台来实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学者孟宪凯对教学技能进行了以下分类: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和课堂组织技能。这种分类和设置更符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也便于开展训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播客技术从音频到视频,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一整套符号的载体,人们通过它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表达,交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是与移动数字播放器结合后,使这种交流沟通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播客语言。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在教育领域也日益发挥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它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的一种方式,以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教学过程、教学心得、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并让全社会得以分享其价值。

二、基于播客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技术要求

基于播客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依托教育学、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一种先进有效的训练方法。它通过确定训练目标,把复杂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过程分解为若干项容易掌握的训练环节,利用录像技术对受训者的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录制,通过视频回放,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和开展评价,同时通过受训者得自我反思,不断总结,以此来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效果的一种系统的培训方法。

1.建立以播客技术为主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网站

该网站主要以支持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主,师范生不仅从书本上,从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也通过网站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概念和内容,并且可以观看到其他的案例视频,既包括专业教师的视频,也包括学生的训练视频,而且可以将自己的训练视频上传导网站,多次观看,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因此,从这个训练过程中,师范生能够掌握和获取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网站可以建立自己的训练档案,把自己的训练视频、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以及自我反思全部保存下来。通过登陆自己的账号,多次观察,多次反思,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同时,在这个网站上还提供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相关资料和热点文章以及最新发展动态,有利于帮助学生开展自学和利用网络学习。

同样,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网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站上,通过学生的评价,提出的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不但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在网站上呈现更多的相关资源,教师可以及时答疑,掌握学生学习的优点和缺点,强项和弱项。这样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增加这方面的相关讲解,也可以直接在课程学习中加入相关内容,教学相长。

2.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网站主要模块功能介绍

(1)教学技能

这个模块,主要对课堂教学技能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包括概念、特点、应用方式、评价标准等,主要以文字为主。

(2)资源库

资源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提供的课例视频,一般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二是当学生上传视频后,该视频自动进入资源库,供其它人观看、评价和参考学习。

(3)我的训练(重点模块)

“我的视频”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视频名称

显示该学生最新上传的视频。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并提供下载支持。

②技能初评

指学生在进行训练之前,从理论知识上对相关技能进行自我的初步评价,并显示得分。

③师生互评

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可以分为任课教师和相关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可以分为本班同学和相关同学。评价能够在线填写和提交。

④学习反思

主要是训练者经过课堂教学训练后,观看视频后,参照师生的评价意见,写出自己的学习反思,可以在线填写和提交。

⑤我的信息

学生相关信息,并且可以管理和上传视频。

⑥我的视频

主要显示该学生最新上传得视频。

⑦我的说课:主要是能让学生上传最新的说课文稿。

综上所述,该网站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在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课堂教学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并且每一位受训者能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进行保存和管理,包括视频上传、下载和删除;对自己的训练技能进行初始的评价,并且观看其他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提交自己的教学反思,还可以上传自己的说课文档等环节。同时师生还可以对网站上其他的视频发表评价。

三、基于播客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构建的理论模型

一般来说,训练模式模型的构建是指对相应的教学活动的操作程序及操作方法、手段做出一定的规范,详细具体地说明教学活动的逻辑步骤,以及各步骤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为教师运用模式简要地提出原则、方法和技巧等。根据目前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特点和播客技术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成的训练模式理论模型,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检验模式的有效性。这种模式以项目为核心,建立训练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通过观摩样例,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实践、评价和反思等环节展开,服务于训练目标这一核心。

在这个以播客为主的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模式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确定训练目标

受训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进入到训练平台中,进入“我的训练”模块。

2.相关知识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是基础理论的学习阶段,比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为进行技能训练做好的重要准备。另外,可以利用学校统一组织的见习机会,亲身体会课堂教学的氛围。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模拟教学之前取得一些基本的正确的性认识,指导实践层面上的教学如何实施。

3.编写教案

受训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教案。这份教案,不仅包括一般教案的特点,而且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每位受训者需要将自己的教案上传到网站上。在编写和设计教案的时候,他们可以有选择的观看一些优秀的示范课视频和其他受训学生的视频,这部分的学习可以通过“资源库”开展。

4.教学实践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这一阶段就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即开始角色扮演。在模拟的课堂中,受训学生登上讲台,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其他小组成员,则扮演学生。在这一阶段中采用视频方式记录受训学生的教学行为。教学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以内,原则上实现两到三个教学技能训练,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性和真实性。训练结束后,受训学生将自己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上,该视频不仅存放在每位受训者自己的账户里,同时自动保存在资源库中,供其他师生的观看。

5.分析评价阶段

在这一阶段,所有受训学生的视频会到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网上,学生可以自行观看。根据视频,每一位受训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先写出自己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和专业教师也写出评价,全部在网站上,这样方便受训学生多次反复的观看,仔细体会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受训学生根据师生的评价反馈,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

6.自我反思

在自我反思中,每一位受训学生结合自己的训练视频和相关师生的评价,根据每个阶段的训练,认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下一轮训练奠定基础,反思的结果也将会保存在每位受训者的电子档案中。

7.新的训练

根据师生评价以及受训学生的教学反思,受训学生对自己的教案和所使用的教学技能进行修改。经过教师考核,如果受训者达到了训练的目标,就可以转入新的技能的训练,反之,重新训练。

通过这套训练模式,有效地训练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促进师范生技能的形成。

三、结论

通过对基于播客的师范生课堂教学能训练模式的应用,同时对参与的教师和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这种训练模式,可以解决或弥补部分传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的不足,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理论的应用,又是实践的概括。

1.有助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形成

利用播客形式训练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可以弥补了传授纯教学理论的抽象性,便于师范生接受内化;目标明确、操作具体可控的训练策略训练便于师范生观察模仿,减少了教学的复杂程度,模拟的教学环境可以减少真实教学所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师范生比较顺利地迈出从学生到教师的第一步。因此这种训练模式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2.有助于丰富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和实践

开展基于播客的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研究丰富了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论研究。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各项技能、策略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规律是什么,如何掌握,如何运用等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开创了对师范生教学能力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同时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教学的研究,也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

3.作为教学信息平台和构建视听化的学习社区

教师可以在播客平台上训练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资源以及其他教学信息,便于学生在训练中一边学习,一边开展训练。并且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4.作为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成长档案袋,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播客可以有效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信息,以及个人知识形成和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学生个人成长的轨迹,它更重要的是对革新现有的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具有导向作用。

播客的可点播性和可定制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步调,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这种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既可以满足不同人之水平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写作式的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

5.作为师生沟通的渠道

播客提交评论、发表意见都是非常容易的,这便于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它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新的兴趣点,有助于师生双方交流主题的迅速展开和深入,从而提高师生的交往质量。

总之,利用播客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平台,只需依托校园网或互联网,具有设置门槛低、易于掌握和使用、灵活方便等特点,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又能提高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微格教学研究会.微格教学研究,1995.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孟宪恺.微格教学基础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李志文,韩晓玲.Podcasting的教育应用探究.无线互联.

第8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课堂教学 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

近年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能够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若参加国家级比赛的学生就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火热的技能大赛对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能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就成为迫切需要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将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多地感受大赛的文化氛围,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勤学知识苦练技能,能否将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形式和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呢,笔者就此做了尝试,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以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笔者担任WORD课程的教学,该课程的知识技能相对简单,但对熟练程度要求较高,而且要能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在对整个课程内容分析归类后,划分出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基础操作、自选图形与图文混排、表格处理,然后每讲授完一个部分,就组织一次技能比赛。

在比赛选题上,要侧重出一些能够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大胆想象的能力。在试题的数量上,适当多出一两个题,以强化学生的操作速度;另外,题多则学生可选择的范围扩大,可以挑选自己认为比较好做的题来做。大赛结束后,要认真批阅每一个学生的比赛作品,从中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他们颁发获奖证书,对特别优秀的作品将作为教学成果予以保存。对于获奖的学生,根据获奖等级的不同,在期末成绩上给予适当加分(可累计),同时作为参加学校技能大赛时的推荐依据。

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在比赛结束后,还要结合比赛过程对大赛试题向学生们作细致的分析。首先向学生们展示优秀的获奖作品,然后由获奖者向学生们介绍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思路,并现场演示操作过程。完毕,可以再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演示一遍操作过程,如果遇到问题,就让其他学生帮助其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没有很好掌握的学生认真学习,弥补不足,最终达到提升全部学生操作技能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见解,并让学生们一块讨论分析,辨明正误。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说明,强调重点难点及知识结构。

总之,将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奖学生内心充满了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这反过来又会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以后的知识内容;没有获奖的学生通过比赛、分析、演示等一系列环节,也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技能大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思考

1、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可以尝试一些其它的比赛方式,比如,采取课堂竞争式的比赛,教师准备好较多的相对独立的小型考题,逐个公布出来,要求学生们分析思考,如果哪位同学的想法成熟的话,就向全班同学陈述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教师根据其回答情况打分。还可以采取团队协作式的比赛,把一个较大的比赛题交给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组员们共同分析需求,合理分解任务,并根据各自的特长或强项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合成一个完整的比赛作品。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可以强化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能力。

2、试题题型较少,且与实际需求有一定距离。每次课堂式技能比赛所出的试题多数只是凭个人的想象或教学经验,与真实的社会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课堂教学实践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方面作为教师可以多从网上了解企业的需求,比如从威客中国等网站查看一些真实的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来组织安排部分教师到有关的企业中去锻炼和实践,也可以从企业、公司中聘请一些专家到学校里来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介绍公司的实际需求,甚至参与技能比赛的全过程,这样才会使比赛与实际更贴近,更有现实意义。

3、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不能适应课堂式技能比赛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抓好同一课程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组织他们密切配合,反复讨论,共同制定比赛试题、比赛方式、评判标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一整套、全系列的竞赛试题和客观的评判标准,为今后督促检查教学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9篇

摘 要:在中小学篮球课堂训练中,教师从篮球技术训练、篮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作风训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使学生身心受到良好的锻炼,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让学生的素质全面得到发展,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更好地落实“阳光体育健康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篮球运动 技术训练

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发展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篮球教学课程因为具有较好的娱乐性、较高的技术性、较强的身体对抗性普遍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喜欢打篮球与篮球训练是两个概念,打篮球是比较愉悦的事情,而篮球训练有时是要经常重复才能达到技术的熟练,往往这时的篮球运动是枯燥的。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篮球训练技能?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

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篮球运动训练的兴趣

中小学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对问题与事物都具有自己的见解。在篮球运动教学中,上好第一节理论课、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很重要,并且理论内容一定要与实际事例结合起来讲解,营造宽松、和谐、求实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们要将正确引导、激发兴趣作为切入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另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并结合各个比赛进行点评,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因势利导,唤起学生篮球技术训练的意识

教师在篮球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年龄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活泼,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如教学篮球“三步上篮”时,技术动作可分为五步教学:第一步是先在篮下最佳位置,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体悟手指拨球的感觉。第二步是练习者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后退一步,学习左脚向前一小步,同时起跳完成上述动作。提示学生步子不要太大,上步要快,起跳时左脚用力蹬地,尽量高跳以克服和避免向前冲力过大。第三步是练习者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再后退一大步,右脚先跨一大步,左脚快速跟进一小步,起跳投篮。左脚跨步时,双手将球持于腰腹间。第四步是在第三步的基础上,适当距离,左脚在前,接同伴抛起或传的球或自己运球,再双手持球完成上篮练习。第五步是在熟练后,逐渐加大抛接球的距离,也可以学生自己做运球,完成上篮练习。动作口诀是“一大、二小、三高跳”。这样技术动作要点突出、简明扼要,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还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学生跃跃欲试的激情油然而生,从而升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1.运球训练。运球在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主要体现在快速推进的进攻、带球摆脱防守、上篮得分等等。但是由于动作的不规范,容易被别人抢断;运球时喜欢眼睛看球,球感差。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中我安排了大量的运球练习,包括体侧运球、运球急起急停、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之”字型以及绕“8”字型运球。这些动作在比赛中都是比较经常使用到的技术动作,活动或比赛中效果很好。

2.传、接球训练。传、接球和运球一样,是篮球竞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的配合质量,因此我十分重视传、接球的纠正训练。在训练中针对传球速度慢、高的特点,可利用原地胸前传球的训练进行纠正。对队员在传、接球时经常丢球,重点要求他们注意球的飞行路线、落点和接球的手法。传球的手法主要有双手和单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每节训练课都要进行十五分钟的传、接球练习,主要是行进间的传、接球上篮,还有原地的双人双球练习。为了使传球更有实用性,可把传球、接球与脚步动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对抗强度,提高传、接球的运用能力,目的是经过传球的强化训练提高传、接球技术。在训练中为了提高训练的积极性,还可采用一些内容新颖、生动活泼的传球游戏,使学生在愉悦中训练。

3.持球突破训练。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动作和运球技术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它是显示运动员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小学生有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在这个技术环节上学生训练是非常的积极。但是持球突破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是由蹬跨、转体探肩、推放球、加速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如果一开始就教连贯动作,就会出现走步或者是运球不稳而丢球的问题。针对走步的情况,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走步概念,然后再进行脚步练习,例如跳步急停、交叉步急停、急停转身等。对由于运球不好而造成的持球突破失败,就要加强在干扰下的运球,比如在罚球圈内的五人运球互抢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提高运球技术。

4.防守技术训练。防守是比赛中重要的环节,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种动作的总称。防守是最好的进攻,为了提高防守质量,我要求队员提高防守的主动性和攻击性,有效地制止对手进攻的威胁。在训练中我通常采用的是三对三、一防二、二攻一的攻防练习,要求防守队员积极跑动,近球紧,远球松,人、球兼顾,控制对手接球;提醒队员随时都要保证正确的防守位置,自己的防守对象要负责防好。对于攻防练习中经常出现的侵人犯规、带球走步和非法运球违例随时强化,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技、战术,保证训练和比赛的质量。

第10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 学习小组 评价机制 师生互动

引言——教育家歌德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由此可见,合作是多么的重要了,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其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性的学习活动,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它的出现改变了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有利于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从教学实施角度看,在我国普遍大班额的教学现状下,小组学习既是对班级授课制度的有效弥补,又是在集体教学中关注个性发展的有效形式。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建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合理的分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测定分组,并适当应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发挥其教学优势。另外还应以尊重学生自愿为原则。合作学习小组通常可以由同桌两人小组或大组(6-8人)组成,1人任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任。不仅如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还要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如每组选出发言人、记录员、计时员,大家共同合作,人人参与。

小组建立之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友爱,坦诚相见,平等民主。教师适时组织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互相关爱的真挚情感,使学生既学会了合作又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弥补教师个人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育的不足,尤其是对那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二、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要有选择性、针对性。我从2007年至今参加“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学习、探索和实践应用,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规律性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定理或公式。对于一些规律性强,涵盖面广,迁移和应用范围大的定理、公式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进行《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分组让学生探索四、五、六……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又进行小组的交流等过程,讨论、质疑、反思,最后明确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合作学习方式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2、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也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且记忆深刻了。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分组研讨下列问题:

(1)怎样将等腰三角形进行有效地分割,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线段有哪些性质?

(3)等腰梯形的角有哪些性质?

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合作学习的集体成果。让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教师再作适当指导,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下完成课题作业。挑战性的问题既能表现出学生的个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选择开放型问题。由于开放型题是一些结论开放式,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因知识基础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结论。比如问题:已知|a|=2,|b|=3。求a+b的值。我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

总之,我认为选择好的学习内容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和形式。如方式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和全员评价等,形式有汇报、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这些评价方式和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一个小结。比如提问“你觉得你今天表现好吗?”“在小组里表现怎么样?”“你今天有与其他同学互相帮助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一评。对于其他小组的评价可以提问“你觉得今天哪一个小组的表现最好?”“哪一个小组合作的最好?”等。最后教师给出的评价则是“今天XX小组在合作方面表现的最好,XX小组在交流方面表现的最好”等。多元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

四、教师的组织与参与

教师的组织与参与指的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交流。师生互动是多元的。互动意味着互为主观、平等对话、相互尊重。避免了一言堂的枯燥说教和强制压服的方式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加大思维强度,使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做好以上四个方面,那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再是一种压力和痛苦,而是一件轻松与愉快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我由衷地感谢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并真诚地道一声:我爱你!!!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甲骨文到竹简卷宗,从毛笔字到铅字,祖先们给我们留下了不可计数的文化瑰宝。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之内也掀起了学习汉文学的热潮,加之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学习汉语言文学呼声越来越高,语文在学生所学的知识中占了最大的比重。如何学好语文课成了大家一直在探讨的话题。这无形中就对老师在语文课上的教学技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来面对这些无形的压力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语文课不再单单只是写写字,背背课文。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应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尽管教师在课前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详尽的计划、做好完美的准备,但是,很难保证课堂环节能较好的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只有做到因时而异,随机应变,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偶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随时调整教学过程,才能和学生共同构建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只有积极利用生成的课堂事件,才能在精心设计准备的基础上使得教学目标得以创造性的实现。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例如: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下册《世界上最美的是什么》一文,教师就可以将课文排练成即兴小话剧,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小动物的处境、语言、和心理活动,加之老师的穿插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观剧演剧中将课文的寓意和中心思想心领神会,比强行向学生灌输更有效果,也更容易让学生提起兴趣去学习,更容易将知识消化和吸收。

二、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当这个平台上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教师要恰当地履行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运筹帷幄,才能让每个意外都转化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每一个尴尬都闪耀智慧的亮光。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填鸭式,”互动的模式也以提问回答居多,让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实互动的模式除了提问回答的模式外,也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如遇小组之间意见分歧,也可以以辩论赛的方式各抒己见。一方面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会加深对课文的思考,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很大帮助。

另外,在课堂上,当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精彩,表现良好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性话语,适当的鼓励和赞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认真投入课堂学习中;但是,课堂上我们还经常碰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情况,有时甚至出现“冷场”,这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此时如果教师消极地应对,批评斥责往往会使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受到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积极应对各种课堂生成。

在高年级任教阶段,每位教师在课上都难免会遇到调皮、故意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我们无法控制他们的大脑和思维,无法捆绑他们的肢体和语言,唯有在不变之中应万变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引导,把学生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人们都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处理事情、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着天壤之别,因人而异。若是想要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跳动的思维都在教师的掌控下,作为老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新知,努力地充实自己,才能与学生共成长,同进步。只有教师的桶里装满了水,才能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及时捕捉并改变教学路径,充分运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才能营造动态,生成的,充满无穷魅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中心小学)

第12篇

关键词:学前英语;技能型;幼儿英语

一、明确学前英语教学目标

传统的学前英语教学以课堂英语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显然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素质的要求。学前英语教学应该体现学前英语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特点,培养既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又能体现幼儿英语教育特色,了解幼儿英语学习特点幼儿英语教师。学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听、说、读、写、画、唱、跳、演、游戏的全技能型幼儿英语教师。

二、幼儿英语教师的技能

(一)英语专业技能

英语专业技能指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技能,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有较高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听懂并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能用英语有效组织幼儿英语课堂教学。

(二)幼儿英语教学技能

1.简笔画技能。简笔画的优点在于形象性和生动性,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学前英语课堂上运用简笔画进行语言教学,一方面能增强英语语言教学的生动性,另一方面能拓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

2.英语歌曲演唱技能。用英语歌曲、歌谣进行英语教学已经成为英语教师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通过歌曲进行英语教学,将枯燥的语言变成快乐的节奏与韵律,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教材内容,选择相应的英语歌曲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紧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英语歌曲热身,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为下一步呈现操练做铺垫,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操练环节采用英语歌曲,能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所学英语知识,如Chant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操练手段,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行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3.动作技能。英语教学不应该是静态的教,而应是配合肢体动作的动态教学。如在进行歌曲教学时,结合歌曲内容设计一定的动作,通过动作增强语言教学的生动性,促进学生结合动作学习并记忆所学知识。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手指操、四肢操等。

4.表演技能。在所学课文基础上,教师结合课文中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利用所学句型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想象,应用英语。通过表演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入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受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游戏技能。幼儿英语游戏教学要围绕幼儿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融英语语言教学于游戏当中,让学生边学边玩,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在组织学生游戏时要活而不乱、动静有序,避免只顾少数忽略多数学生的做法。要注意尽量安排体现集体配合的游戏,游戏中要求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快乐地体验着成功。

三、重整学前英语课堂教学

1.学前英语教材的选择

学前英语教学应包含英语语音、语言知识、语言功能、语法、英语文化背景、幼儿英语日常用语、幼儿简笔画、幼儿英语歌曲、幼儿英语游戏教学等。因此,学前英语教材不应只是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课文的学习,更要在进行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前英语专业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

2.学前英语课堂模块的改变

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技能的学习仅靠各单项课程的训练是不够的,它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英语教学的特点,锻炼学生画、唱、跳、演、游戏等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课堂教学整合成五大模块,即Pronunciation Module,Listening and Speaking Module,Reading Module,Grammar Module and Fun Time Module。

在Pronunciation Module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词汇和句子进行语音训练。利用绕口令、韵律诗等形式进行语音训练,强调英语发音的正确。

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 Module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生活进行听说训练,帮助学前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幼儿日常生活的习惯表达方法。

Reading Module的课文主题要与幼儿话题相关。内容的呈现和操练应采用简笔画、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等手段。

Grammar Module要强调语法学习的简洁、系统。不同语法内容可设计相应歌曲辅助学生记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