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理学习经验总结

地理学习经验总结

时间:2022-06-19 10:0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理学习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理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

关键字:新课标;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和相关部门对地理课程教学标准的不断完善,地理教师也逐渐面临着转变教育观念、领会教育目标的问题。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和应用经验总结出,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新时期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

1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程度很高,在学习时主要的内容是通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来探究其原因,了解地理事物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差异,探寻无相变化的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因此,地理科学相比其他学科具有很多特点,如“推理性”、“实践性”、“空间性”、“文理知识交叉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程度较高。但是,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经常忽略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给予这门课足够的重视程度,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守旧,给学生呆板、枯燥的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因此,提升学生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的任务迫在眉睫。

2 地理新课标实施的意义

2.1 地理新课标的启动

随着业内对地理教学的不断研究,已经将地理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目标,其次是以“方法和过程”为关键的目标,最后是以“兴趣和态度”为拓展的目标。新课标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兴趣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的探索过程。

2.2 高中地理新课标实施的意义

地理学科是所有学科中相对复杂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包含了:大气、地学、天文等空间动态性很强的理科类知识,也有城市、资源、人口、环境保护、农业布局等较为抽象的文科类知识,区域跨度大且复杂性较高。实行新课标的计划中在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等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对指导学生学习这门较为复杂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能给授课教师的自身水平带来很大的提升。

2.3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标实施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将变得更加丰富和积极。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是实践新课标的着手点和突破口。兴趣作为最好的学习老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会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带来很大的提升。

3 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3.1 奠定基础,上好序言课

通过既有的研究发现,学生在刚入校后往往会对所接触的东西有较为广泛的好奇心,在教学是要抓住这个机会,从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和体验。因此,在每个学期初进行的地理课程序言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介绍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学习的方法,这样往往会带动整个学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把握每堂课的引入过程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每节课程的引入过程息息相关。引入部分如果能够恰到好处,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也同样会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再引入的过程中要对当堂课内容的关键点进行介绍,并且对课堂中有趣的部分进行提示或暗示。

3.3 抓住地理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部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适当的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等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实践。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知识的力量,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进而增进学习的兴趣。

3.4 展现教师个人风采,折射地理学科魅力

每一个从是地理教学的工作者都应当重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学识才能够对所讲授的东西融会贯通,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有效的组织教学过程,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个人风采和地理科学魅力的影响,从而兴趣不断提升。

3.5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新课标中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对教师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将教师定义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有时甚至是参与者。教师要摒弃以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习惯,在课堂上下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和融洽的氛围,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悉心指导。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结语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导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将变被动为主动的来完成学习过程,其学习效果也将显著提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新课标中强调的兴趣问题,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实践和运用相关的教学手段。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经验,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地理教育现状,然后列举了新课标下地理教学方法改进的意义,最后从实际入手,提出切实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好的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为业内的研究和应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敦宝.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之初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0)

[2]余琴玲.教师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中的作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第2篇

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与新课程的改革,在中学素质教育中渐渐凸显出了德育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育学者研究表明,目前中学的德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德育机制缺乏现实意义与切实可行的操作方式,德育内容局收集整理限于一般性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德育模式过于单一刻板,甚至违背了中学生的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在我国,地理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地理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品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引入“三生教育”,改变传统德育过于抽象、空洞的说教模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中情感道德的主体,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本文试图从“三生教育”的内涵、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实施等三方面对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这一问题作粗浅分析。

1 “三生教育”的内涵

“三生教育”由云南省首先提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中心,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生教育”是一个整体,深切地体现了中学“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注重基础,强化创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中学生”的教学理念[1]。

2 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多数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地理教育作为“三生教育”最好的教学资源与实施途径,通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1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由于中学地理知识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联系性,使得地理教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产生活实际,所以在

转贴于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中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因素。而“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通过中学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健康的收集整理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挖掘“三生教育”的广度及内含,使“三生教育”真正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中学德育品牌。

2.2 中学地理学科教育是践行“三生教育”理念的主渠道。“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是当今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2]36。随着科学教育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地理科学的现实需要,也是“三生教育”的主题之一。

第3篇

关键词:教学;初中地理;主体;独立思考;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96-02

以前的教学大纲都是为应试教育而设定的,所以基本上都是老师讲解,学生作为听众。而现在的新课程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自变得越来越大,而以前老师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也必然会被淘汰。教和学之间是的关系是相互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协调和指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以指导为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学习模式[1]。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无论是初中地理,还是其他任何阶段的任何学科,只有学生对其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才能学有所得。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和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大关系[2]。从初中地理的内容来讲,趣味性是它所包含的最大特征之一,它为学生获得知识直接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同时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和图片等效果,来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地理课应该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来讲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让每一位学生学到很多知识[3]。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地理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图片,包括景色图、统计图、示意图等,还有一些具有启发性质的思考题。地图是地理教材重要的组成之一,它具有形象、生动以及直观等特点,他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课本中讲到中国地图,首先告诉同学们中国地图的外形像一只公鸡,它的鸡头和鸡尾分别代表东北三省、鸡尾代表我国的新疆。这样就很形象地给学生传输了知识,比直接给学生念课本作用要好的多。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要注意和同学的沟通,一个不会沟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沟通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形成默契,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明显高涨,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学生消除彼此之间由于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距离感,让学生更亲近老师,师生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知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地理知识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老师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利用地理教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1)图像法:地图是地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最不容易懂的部分,所以学生对这一部分掌握都不是很好。老师应该在开课之初,给学生传输读图能力,让他们对图中的符号和标志等内容熟记,这就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学生自学读图增加了知识积累;(2)顺口溜方法:给学生编一套方便记忆的顺口溜,让同学们每天读两遍,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3)观察法: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他们课余时间搜索有关地理的知识,让学生对其进行阐述,进而形成一种见到事物,就想对其进行描述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开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教师工作的反思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老师负责的一种态度,而且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不同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同的需求,还应该做到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评论的相结合。同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初中教育的基础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让学生掌握地理课本中最核心和最基本的知识点。作为教师,应该反思的主要包括:首先是反思在教学中是否做到了角色的转换。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该做为一个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引导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反思是否学会了对学生的欣赏。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指导老师不仅要尊重同学,更应该去夸赞每一个学生。赞赏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赞赏他们的特长,赞赏每一位取得进步的学生,同时也要照顾到一些性格有缺陷的同学。当你这么做了,就会发现你的教学效果会出现奇效;再次是否做到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创新是重中之重,所以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设计到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各方面,所以必然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学好地理知识,对学生的未来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新课改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要深刻、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抛弃不合理的旧思维方式,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

第4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加者乃至主导。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进新课改进程。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来看,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乃是重中之重。学生学习很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只有把学习氛围营造好,才能更好地去督促学生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探讨整改方案时,我们要贴近生活,从周边寻找案例,从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章程。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不能一味打击,要鼓励他们创新理念,创新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当然在肯定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去深入分析其想法的不足之处,因材施教,以便他们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完善。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也曾用实验证明了激发兴趣可以很好地提高人的积极性。有人甚至推出了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因而,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大的热情,取得更好的成绩。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

二、上好起始课,培养好习惯

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作为初中地理老师,必须要积极应对性格迥异的各班同学,有针对性地去处理师生关系,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秩序。如果课堂教学无序化,那么课堂教学将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累赘,不仅老师的辛苦白费,学生也学不到有效的知识信息。如何建立有序的课堂环境?笔者认为,第一堂地理课最关键,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并且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牢记规则。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出回应。遵守规则要表扬,违背规则要批评和纠正。只有实施到位,监督有力,才能令规则行之有效,帮助学生严于律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学习习惯,使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透过规则,提升教学质量,为师生提供一个好的沟通平台,为学生学习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在教育领域,推进现代化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地理因其学科的特点,需要很直观的内容展示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已经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从教科书到电化视听工具,从静态形体特征到动态发展,声像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的内涵和知识。拿笔者讲火山地震为例,学生在观看了火山地震的纪录片后,就产生了对火山地震的强烈兴趣,进入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声像结合可以在短时间内就给学生灌输许多的资料,丰富的内容。色彩斑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原本乏味的地理教学也变得多姿多彩,学生渐渐开始期待上地理课。因此,适当引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四、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本上的内容,地图以其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众多事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形成原因。比如,在讲台湾时,带领学生观察台湾地图,从地图上反映的内容来分析台湾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而探讨台湾与大陆的内在联系以及台湾现今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整个教学中始终传递一个思想:台湾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这种方式有点像语文老师教导学生查字典,地理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并形成这种意识和习惯。但凡是能够从地图中获知的信息,都通过读地图来获取,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就会想到地图。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五、重视课堂测试,课后及时批改、辅导

说起随堂测试,很多学生对此都很抵触,老师也对此颇感无奈。事实上,课堂测试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笔者认为做题比背书更加有利于掌握知识。故而在复习时,每节课都要随堂进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同时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进程。对于测试题,笔者建议老师自身先做一遍,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去适应测试时间和测试内容,也有利于批改作业。测试结果的总结是测试最重要的地方,对于测试不理想的学生,要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沟通,督促他们改正和提高;对于成绩较为理想的,也要予以鼓励,以便提高积极性,继续保持。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探研;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77-02

为践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新的教学方式,福鼎一中地理组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的课题研究,其中一项研究就是将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于是探研式教学成为重要的整合手段。现以福鼎一中李明老师所上的《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课题为例,说明高中文科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思考。

一、《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专题探研教学简介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对降水的相关要求,并按照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需要,李明老师在课前预习学案中布置各班分小组自主探究源于高中地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小(微)课题:①降水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降水的关系;③季风环流对降水的影响;④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⑤地形(如山地)、地势对降水的影响;⑥洋流对降水的影响。然后分发课内探究案开展《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课题专题探研式教学。

二、高中文科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思考

讲授式教学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实验或事实材料加以验证,是一种灌输教学。与此不同,探研式教学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研活动,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形成新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研的能力。我们认为,在高中文科地理中开展专题探研式教学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价值。

1.探研式教学符合科学教育的理论。首先,探研式教学符合杜威“做中学”的理念。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教育理念是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经验,积累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成功。其次,探研式教学符合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思想: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探索,研究事物的性质,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所学的概念和原理。第三,探研式教学符合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活动课实践的深入和经验总结,发展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研究性学习,教育部为此还颁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研究性学习,它是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科研思路与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相结合,具体作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他们分工、合作,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经过选题、实地考察、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论文写作等阶段,培养团体意识,养成科学学习态度,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专题探研式教学与地理学科具有良好的结合点。中学地理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板块,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适合学生开展探研性学习,让学生在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触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由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又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我们首先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特别重视学习并贯彻新课程理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研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等情境素材,设置了创设充满生命活力的探研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时事热点、焦点中收集与新教材相关的丰富素材,创设新课程背景下开展专题式探研环境,让学生从“学地理”到“做地理”,尝试当一个发现者。在探研中促使学生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清新旧地理知识结构的逻辑联系,提升了地理思维能力,这样专题探研式教学与地理学科就具有良好的结合点。

3.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与高中文科学情相吻合。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的教学对象选择是高中文科班学生,他们在初中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了一些知识基础,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气候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他们还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地理专题探研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结构的逻辑联系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因此,开展地理专题探研式教学与高中文科学情是相吻合。例如,课题《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的教学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他们在高中必修地理模块和区域地理模块的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对学习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有一定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课前复习已经学习的区域地理、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及洋流的分布规律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基础,在老师讲解下理解并掌握相关地理知识,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学生小组讨论,并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归纳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推导出影响降水的主要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再探讨与之形成原理相似的其他特殊降水现象(例如雾的形成。)及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地理问题如何处理(生活中如何防潮,什么时候是观赏云雾的最佳时间)最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后相关地理问题的探研性学习。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地理 高效教学 互动 个性化 激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81-01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知道,相比之下,高中地理会比数学、物理、化学更难教,也更难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地理这门课本是难学和难理解,而是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地理这门学科。所以他们在上地理课的时候宁愿睡觉也不会认真听课,认为把精力用在地理这门课上是一种浪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从心底自发的想去了解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成为一种承受,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让教学质量得到飞跃性的提高。

1 提问式教学,把问题带入课堂中

我们这里所说的提问式教学或许许多老师都是用过,但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许多老师提出问题的原则只是很理论的东西,或是本节的重点。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没有把问题与学生的兴趣[1]联系起来,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甚至厌烦。显然,这样的话学生不会被吸引,也就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心思都拉到课堂上来。这就是他们用这种方法没有能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所在。我们这里提出问题的原则是在本节课知识中最能让学生感兴趣而且他们又还没有理解的内容,把他们最想知道答案的地理知识当做问题在课前提出来,然后让带有好奇心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当最后他们把这些问题都弄懂的时候发现这节课的知识都已经学会了。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吸引学生的呢?这就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累,比如在地理学知识里,为什么中午我们这里太阳还是很辣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在三更半夜?为什么我们是在炎热夏天的时候有些地方却是冰天雪地?对于没有学过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对他们绝对是吸引万分的问题。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神秘的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所以提问式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不二的选择,对提高教学方法意义深远。

2 多举生活例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多举例,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当他们学到的东西能够在生活中应用的时候,他们才对学好这门学科更感兴趣。同时理论结合实际才能让他们对掌握的知识记得更牢固,记得更长久。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呢?当我们细心观察的时候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比如下雨,我们都知道雨是从天上下下来的,雨水经河流最终流向海洋,但是经过长年累月,地球上的海平面却不会上升,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可以通过解释这一现象来解释雨的形成过程这些知识内容。又如,高原反应与地理现象有哪些联系?为什么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来从西边落下去?等等,把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变得很简单了,同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3 互动式教学[2]为主,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摆出一幅很严肃的面孔,在课堂中不允许学生说话,认为上课时候学生说话就是不听课,是违反课堂纪律、是坏学生的表现。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提出互动式教学,在上课时与学生互动,让有疑问或不懂的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能帮助他们讲解,让学生心里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答。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帮助更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讨论及交流,比如有某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不理解的时候,可以给一定的时间给他们相互之间交流最后再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并告诉他们选这个答案的理由,等等。互动式教学,老师不应该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在讲学上,假如是四十五分钟为一节课,那么老师至少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自己看书,消化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老师也恰好能利用这个时间给还有疑问的学生解答,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辅导,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在进行互动式教学的同时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能够轻松高效的进行。

4 激励式教学,让每个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经调查发现,每个努力学习的学生背后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或大或小,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目标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这学生不断地努力,直到目标实现为此。在发现这个规律之后我经常在适当的时候把这种教学方式带到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直接或间接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心目中建立并明确自己的目标。也经常举例子来说明知识可以改变人生,这些例子不一定是伟人但要真实。让学生相信努力可以提高成绩,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天下没有绝对笨的人,只有不愿意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对的学生。在举例讲解每一个故事的时候老师也都很投入,充满激情,只有这激情先燃烧自己,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有许多学生在这种激励式教学的过程中学习成绩有飞跃性的提高,发生质的改变,这个教学效果是我在多年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来能让学生进步最明显的教学方法。

5 结语

作为老师,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高效教学法,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成绩。因为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多年,以上是本人从地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的教学经验,从提问式教学、举例式教学、互动及个性化教学、以及激励式教学等几个方面出发,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很有帮助。希望能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及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地理科学 教师专业发展 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74-03

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过程中,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必将愈来愈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1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所谓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使高校教师的工作符合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标准要求,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结果又是过程。作为结果,教师的专业素养获得全面提高;作为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职前教育、岗位培训、在职训练等终生训练的一体化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1]。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地理科学类共划分为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专业。地理科学类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地理教师的双专业性,即以相应地理专业的知识背景为基础,通过专门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地理科学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综合的专业能力结构。

2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1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理念系统。现代教育观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现代教学观就是要明确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课程资源开发、生成、转化、建构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学生参与和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实质;现代教师观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激励者和研究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现代学生观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拥有无限创造性和潜能并期待点燃的火花。

2.2崇高的师德修养

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一是爱国守法,二是敬业爱生,三是教书育人,四是严谨治学,五是服务社会,六是为人师表。该师德规范必将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成为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合理的知识结构

2.3.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础。高校地理教师要有精深的地理专业知识积累,体现在宽、深、新三位一体的完整结构。宽,是指在地理科学专业领域有着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视野,能洞悉地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更新,了解学科专业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深,不仅指教师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还指教师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研究要有一定的水平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成为地理界的专家学者;新,是指对国内外地理科学研究的最新学术进展非常了解,使自己的研究始终处在学科前沿,能引领学科的创新和发展[2]。

2.3.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就是从事地理教师职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一是教育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国内外教学改革信息和动态知识,特别是国内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策略;三是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研课题的选择、行动研究的实施、成果的表达等。心理学知识也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普通心理学知识;二是学生认知与品德发展的条件、特点和规律;三是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到的当代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心理学等。

这些条件性知识对于高等学校地理教师来说,是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学工作的依据,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既有利于使本体性知识顺利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又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名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如果掌握丰富的条件性知识,必将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3]。

2.3.3科学文化知识

为了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高校地理教师还要博采众长,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个领域的知识属于广闻博见,文理渗透,体现教师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宽厚的知识积累,是教师素质和修养的综合体现。高校地理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之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4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有关经验的整合,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处理和解决教育教学特定情境中具体问题的知识,也可称为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常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探索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系,所以,重视地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是地理学科本身发展的需要。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关键。

教师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作用,解决“怎么教”和“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科学文化知识体现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博性和深刻性,是解决“怎样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实践性知识建立在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基础之上,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高层的知识,是解决“怎样使课程回归社会、回归生活、创设生命课堂”的问题。

2.4综合的专业能力结构

2.4.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高等学校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地理科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能力主要由以下三种教学技能构成:

(1)普通教学能力。主要由课堂教学设计技能、讲授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提问技能、课堂组织调控技能、教学媒体运用和课件制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指导技能、教学反思技能、评课技能等构成。

(2)教学创新能力。即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两方面的能力。高校地理教师不仅要传承地理学基础知识,还要创造和发展新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地理科学领域有什么知识,还要使学生明白这种知识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怎么被人类利用的,对学生将来发展有什么影响,还可能怎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内容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学校发现性教学模式和方法,具备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能力。

(3)提出学术性问题的能力。学术性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特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满足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要具有对教材内容提出学术性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要有深入研究的学术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考。

2.4.2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由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比较缺乏的教师,去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是很难想象的。高等学校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更新知识能力的专家型、智慧型、通才型教师;二是科学探究能力和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探究型、创新型教师。地理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高校地理教师在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

2.4.3教育科研能力

当今中国正处在教育改革的时代,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要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反思、研究和创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强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选题能力。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在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能抓住有发展前途和研究价值,有较强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能力。课题确定之后,如何进行研究,这就涉及到选择研究方法的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环节。行动研究是首选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研究者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和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行动研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组方法。

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教育科研论文由于内容、结构和表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理论阐述式论文、研究报告式论文、模式构建式论文、经验总结式论文、案例式论文等。教师应掌握相关论文类型的表述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能力。

四是合作研究能力。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群体攻关,优势互补。通过群体攻关合作研究,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科研能力,整体提高研究队伍的素质,而且还能发挥科研的群体效应。这种合作意识和合作研究能力将增强科研群体的聚合力,使群体成员形成浓厚的团结合作的科研氛围,每个成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很好地完成教育科研任务。高等学校教师不是专职的教育科研人员,可与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4]。

2.4.4学法指导能力

学法指导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教师来说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学法指导的内容,一是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方法指导;二是学习动力的培养;三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即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法指导能力,掌握学法指导的要领及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环节,确定学法指导的目标、措施和方法。

3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需要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外要素联动,形成合力,就教师自身而言,既要有外部条件的督促和保证,更要有教师自身的研修。

3.1自我实现途径

3.1.1转变观念,自我发展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转变教师发展观,与时俱进,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确立专业自我,成为“专业化”、“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地理教师。应将教师自身及所从事的地理专业以往的发展历程、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理智地实现自我,科学地规划未来。

3.1.2自我研修,终身学习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变化和专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坚持自主研修。无论是地理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心理学专业素养,还是科学文化素养及各种相关能力素养,都要静心研读。通过自我研修,深刻领会专家们的远见卓识、深邃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起到拨云见日、提升智慧之效。

高校地理教师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地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者和创造者;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还要进行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不间断地终身学习,不仅学习地理学科知识,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社会、生活、实践和经验。

3.1.3勤于反思,总结提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已被广大学者和教师普遍认同。没有反思会使教师满足于狭隘的经验或陷入教学惰性不能自拔;没有反思,就没有对挫折失败的理智反省和对成功创造的欢乐体验。教学反思要借助于行动研究来实现,通过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不断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循环不息,定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1.4勇于实践,学以致用

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只有把学得的地理知识、理论和方法用于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和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教学实践过程就是教师尝试、探索、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过程,这会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甚至会引起一些非议,这就要求教师不惧困难,激流勇进。地理科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5],在城市产业、运输、能源消耗、废气排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均可发挥独特的作用,学以致用就需要地理教师指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3.1.5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合作交流就是教师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实现共同发展。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由不同学科专业、具有相同发展特征的教师组成,也可由相同学科专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特征的教师组成[6]。河北师大所实行的“大类培养”为“生化地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条件,在这个相互学习的团体中,不同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学术水平、能力结构、教学风格的教师,进行合作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将团体的智慧转化为个人的知识,从而促进教师个人和团体的专业发展。

3.2外在途径

3.2.1制定指标,科学评价

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现状,提炼问题,制定全面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以此评价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度和水平,并作为教师提职、晋升、评优的依据。这样就能客观评价教师,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弊端,促使高等学校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系统”的构建和在全校范围内的实施,是在科学评价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有效尝试。

3.2.2岗位培训,提升素质

国家、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要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要制定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激励政策,进行国家、省、校分层分级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得上岗。对高校地理教师来说,培训的内容很多,除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四门教育理论课外,还应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课程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以及人文修养课程,培训主要采用专家讲座、教师研讨、自主研修等方式。

3.2.3院(系)本教研,突破瓶颈

院(系)本教研就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依托院(系)的资源优势和特色,研究和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总结,提升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开展院(系)本教研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院(系)本教研简便易行,通过教学研讨会、观摩课、学术报告会、教学咨询等各种形式,开展学科专业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参加指导,教师将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成就展现出来,直接接受专家指导,通过专家引领突破教学瓶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质的飞跃。

3.2.4扩大交流,拓展视野

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教学会议,如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委员会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会议。通过学习交流,使地理教师置身于更广阔的学术空间,拓展学术视野,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熟悉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趋势和特点,从而采取行动,取长补短,积极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3.2.5政策引导,机制创新

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增加用于提高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的预算,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要强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加强师德教育,激发教师重视教学、关爱学生和自我发展的自觉性;要不断制定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以及相关政策,成立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支持,为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创造条件[7]。

参考文献:

[1]董毅,邬旭东.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25-328.

[2]王坤庆.浅谈大学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51-52.

[3]申继亮.新世纪教师角色重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2-46.

[4]赵大悌,赵小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268-278.

[5]陆大道.我国地理学发展成就及当前若干值得重视的倾向[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1,(2):1-2.

[6]张景斌,蔡春.教师教育中的合作共同体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4-27.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探索活动;教师的角色;人地关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了,这期间我们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

一、地理教学应从“以教师教为重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传统的地理教育也是如此,教师过分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懒惰,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围绕教师转”的现象。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念,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中获取知识、能力和方法。有了这样的观念,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和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就会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使学生的发展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备课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活动。而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评价学生时,对于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活动要高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高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有效性,我们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例如,必修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通过五个典型的案例说明不同地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帮学生将内容提升,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不单学田纳西河,而应是所有流域开发问题,鲁尔区的探索不单是鲁尔区而是老工业区的振兴问题。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利用进行对比,将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进行对比,并讨论分析它们的共性与个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同学们参与意识很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四、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五、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题来评价学生,而且新课标地理教材的复习材料中体现了很多旧教材的知识体系,出现了讲新课标地理教材,用旧地理体系题来评价学生的情况。

第9篇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而且能启迪智慧、陶冶性情。在教学中恰当适时地引入谜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学习“地球仪”的有关知识时,先让学生猜谜语:“不是篮球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别看它的个子小,载着大河和高山。”当学生猜出谜底是“地球仪”后,教师可导入问题:“地球仪依据什么标准制作?”“它有哪些基本的点和线?”“如何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这样不仅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巧设悬念法

常言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中学生喜新好奇的、兴趣较广泛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悬念。学生由于急于想知道答案就会产生一种迫切的学习愿望,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必要的铺垫。例如,学习“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引用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接着向学生提出:这句传颂了千百年的诗句,如果从地理学的角度考虑,它是否正确?这样既提出了问题,又设置了悬念。接着向学生提出:“黄河之水是能够复返的,那么又是如何复返的呢?”悬念的提出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思维开始活跃时引入新课“水循环”。

三、巧用诗歌法

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能创造引人入胜的意境,善于把用千言万语说不清的道理,用最简洁的语言,贴切地表达出来。同时,用诗歌来形容、描绘、说明某一事物,往往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乐于接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当大家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我突然设问:“诗中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学生立刻处于“愤悱“状态之中,接着便开始学习新课。

四、引用漫画法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同时,漫画往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教学中恰当引入漫画,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能够发挥文字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课时,我并不急于讲出课题,而是先投影漫画“苦难的母亲”,这是一幅由一个身怀地球、满脸愁苦的母亲,身上背着,手上抱着、牵着,脚下跟着一大群饥寒交迫、骨瘦如柴、打闹哭泣的孩子构成的漫画。学生看了这幅漫画,兴趣大增,议论纷纷,迫切要求理解漫画的寓意,我及时地切入新课,很快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内容上来,为讲授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五、运用谚语法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若巧用谚语导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迪思维。如,讲西北内陆气候时,我引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生动形象的表达体现了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讲解;又如讲“垂直地带性”时,引用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能培养能力,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引用故事法

青少年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形象生动的故事,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新课导语,趣味横生,很受欢迎。例如,在讲授“季风环流”一课时,我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当时正值隆冬,赤壁战场盛行西北风(冬季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若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为此,周瑜焦虑成疾,一筹莫展。正在危难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地预测到当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天气反常现象,结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引入这种生动有趣的故事作导,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听乐学,兴趣盎然。

七、巧用歌诀法

歌诀具有生动活泼、短小流畅、用语简练、韵律响亮、富有形象性的特点。运用歌诀,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智能思维,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识记能力。例如,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内容时,事先出示歌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

川藏宁辽青甘陕,重海内台北上天,

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接着向学生提出:这首歌诀是概括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那么我国究竟有哪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呢?它们所处的位置又是如何的?问题一出,学生翻课文、查地图,都忙开了。这时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八、巧用歌曲法

歌曲以其节奏美,音韵美加上优美的抒情,或是磅礴的气势,为人们所喜爱,更博得学生的喜欢。用歌声创造一种气氛,能使学生兴趣集中,乐于求知。例如,在学习“黄河”这一课时,播放《黄河颂》的歌曲录音,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理解黄河是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美的艺术享受中,切入主题。

第10篇

>> 给初学LINUX网吧网管的一些建议 给琴童父母的一些建议(一) 给中国大妈的一些建议 给琴童父母的一些建议(二) 给年轻班主任的一些建议 给《党史天地》的一些建议 给英语教师的一些建议 初学色彩画的一些正确方法 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建议 给初入高中的同学们的一些建议 航拍攻略王琛给航拍新手的一些建议 给现行大学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给高中地理学科新教师的一些建议 给英语学习困难生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给“80后”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初学书法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烟斗收藏重点在文化 基于Linux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些思考 论《给教师的建议》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教育思想 给初学英语同学的几点建议 浅谈住宅给排水设计的一些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学习文章和资料非常的充足,也有社区供大家交流,初学这可以得到很大的帮助。

勤于实践

要增加自己Linux 的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来实现了。所以,赶快找一部计算机,赶快安装一个 Linux发行版本,然后进入精彩的Linux世界。相信对于你自己的 Linux能力必然大有斩获。此外,人脑不像计算机的硬盘一样,除非硬盘坏掉了或者是资料被你抹掉了,否则储存的资料将永远而且立刻的记忆在硬盘中。在人类记忆的曲线中,你必须要不断地重复练习才会将一件事情记得比较熟。同样的,学习Linux也一样,如果你无法经常学习的话,学了后面的,前面的忘了。你对Linux命令熟悉后你可以开始搭建一个小的Linux网络,这是最好的实践方法。Linux是网络的代名词,Linux网络服务功能非常强大,不论是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等都非常完善。当然你不需搭建所有服务,可以慢慢来。需要说明的是这个Linux网络对于初学者有两三台计算机即可,其中一台计算机最好安装Windows系统。自己多动手,不要非要等着别人帮你解决问题。

联机帮助

和私有操作系统不同,每一个Linux的发行版本的技术支持时间都较短,这对于Linux初学者是往往不够的。其实当你安装了一个完整的Linux系统后其中已经包含了一个强大的帮助,只是可能你还没有发现和使用它们的技巧。

首先,主流Linux发行版都自带非常详细的文档(包括手册页和FAQ),从系统安装到系统安全,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的详尽文档,仔细阅读文档后大约40%问题都可在此解决。

另外,查阅经典工具书和Howto,特别是Howto是全球数以万计的Linux、Unix的经验总结非常有参考价值,通常来说40%的问题同样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

在论坛里寻求帮助

如果上面的措施没有解决问题,此时你就需要Linux社区的帮助了。Linux的使用者一般都是专业人士,他们有着很好的电脑背景且愿意协助他人, Linux高手更具有鼓励新手的文化精神。如何在Linux社区获得帮助,需要说明的是你要有周全的思考,准备好你的问题,不要草率的发问,否则只会得到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越表现出在寻求帮助前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你越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最好先搜寻一下论坛是否有您需要的文章。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在论坛的亲身经历。笔者在论坛看到的一个好问题:“安装红旗4.0 后,系统紫光输入法自带的双拼方案和我的习惯不一样,如何自定义双拼方案解决?谢谢!”这个问题很简练,笔者五分钟后就给出了解决方法:“首先备份原文件到其他目录,然后删掉/usr/local/unispim/unispimsp.ksc,编辑 /usr/local/unispim/unispimsp.ini ,最后重启动计算机,生成新的unispimsp.ksc。”

另外在得到回复后如果问题解决,向帮助过你的人发个说明,让他们知道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补充有助于他人在邮件列表、新闻组、论坛中搜索对你有过帮助的完整解决方案,这些可能对他们也很有用。下面是看看一个让人无法回答的问题:“救命各位高手,向你们请教一些问题:如何在Linux下配制HTTP、FTP、Samba、DNS、DHCP、Sendmail服务器,谢谢。”这样的问题我想即使Linux高手也很难快速准确精练地回答你。你需要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这并不是要求你简单的把成堆的出错代码或者数据完全转储摘录到你的提问中。如果你有庞大而复杂的测试条件,尽量把它剪裁得越小越好。可能你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一个问题会出现不同内容回答,这时你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另外把这个问题放在其他Linux社区请求帮助也是一种选择。如果得不到答案,请不要以为我们觉得无法帮助你。另外发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某些礼节。因为Linux社区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也不承担回复每个帖子的义务。记住,它不是技术支持。

用Unix思维学习Linux

Linux是参照Unix思想设计的,理解掌握Linux必须按照Unix思维来进行。思想性的转变比暂时性的技术提高更有用,因为他能帮助你加快学习速度。

第11篇

历史上,永定的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流离失所,举族南迁,正所谓“群雄战中土,黎庶走南疆”。本身是大汉民族的他们,由于客居他乡而被称作客家人。南方峰峦叠嶂的大山,让他们迷茫不已,好不容易来到了闽西这块人烟罕至之地,却又饱受周边土著的偷袭侵扰,对安定家庭的渴望愈发强烈,于是凭着他们的聪明智慧,以及中原的文化底蕴,客家人夷地除草,就地取材,用生土搭建起一座座形状各异的土楼。聚族而居或者聚寨而居,依然恪守着故土的生活习俗和方式,自此他们有了安身立命之地。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并希冀能安定居住下去。

影响建筑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似乎一切都在决定着它,同时又决定不了它。换句话说,住屋的形式并不是实质的力量或任何一个因素单纯作用的结果,而是最广义的社会系列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到土楼而言,在那个年代的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技术不发达等条件下,建造出这样一种神奇的居住形式,事实上受风俗习惯、宗教制度、风水与安居需求等文化因素作用,因此,土楼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与总和。

土楼楹联是土楼的文化凝结。土楼楹联的特色首先是形式简洁明嘹,通俗易懂,对仗工整,修辞手法多,读来琅琅上口。宇数不多,少的像福裕楼里海幅楹联就四个字,左右对称,引经据典,干净利索,多的也只有三四十字;其次在内容上,基本上有着鲜明主题,如有的激励后人,有的反映富行规范,而表述,都精辟独到,内涵深厚,无不给人启示。土楼的楹联具有普遍性,每座土楼都有自己的主题楹联,走进去就如伺走进了一个主题公园一般,有修身养性为主题的,有励志型的,也有抒情型的。

从楹联的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写景抒怀型:

对于客家人来说,从中原来到举目无亲的山野里,“择栖而居”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渴求,所幸的是大自然没有令他们失望。这儿有河有溪,有山有岭,是崇山峻岭中的一块盆地,这无疑是一种“优待”。于是,他们用发自心灵的语言表达着这份感激。这份欣喜,从一些楹联中活脱脱流露出来。如“活水有源归宿至,好山当户送青来”;“满眼青山呈秀色,一溪绿水活天机”。

当他们以一种强势姿态生存下来后,开始了新的创业,在适应新的生活过程中,一方面在生活习惯和风俗上有点“本土化”倾向,另一方面,他们开始有了新的期待和新的愿望。于是很多楹联表现出了抒怀和希冀的景象,像“贻孙只望承其祖,翼予还期裕后昆”;“仁宅安居天赐福,本门吉庆地生财”等等。人们能从这样的简单楹联中,看出客家人定居后文化“萌芽”的迹象。

2.忠孝仁义型

与现代性的高楼大厦比,土楼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一以继之地传承着传统文化,而没有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实现大变革。就像玛雅文化一样,这种不间断的传承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神秘。传统文化的影子在土楼里时时得以体现着。不妨来看几则楹联:“希圣希贤唯上品,谟深谟远是良图”;“士农工商各执一业,乃是我家肖子;孝悌忠信能四全者,方为世上完人”;“世德铭朱墨,家风式纪湛”;“文章须报国,忠厚可传家”;“读圣贤书,干国家事”……

土楼文化的创造者是客家人,而客家人又是汉族的一个民系,在他们没有迁来之时,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更深,像强烈的宗族意识、儒家思想的传承、风水观等等。这些思想直接表现在土楼兴建上,尽管有因地制宜的部分改良,土楼文化的核心仍然是儒、道的文化观念,当然也包括其中很有意味的风水观,而儒家文化时时处于优势的支配地位。

3.耕读为本型

“有功文字留心领,无税书田用力耕”;“书读草庐承旧业,由耕莘野效前贤”。

“裕国先兴家,务必各专一事业;后人宜立学,至少须读十年书”。

“步期至善,高在读书”;“书成旧史河渠志,力辟耕田教悌科”。

“存心不外和而忍,德业无违读与耕”。

受中原重教的古风影响,客家人十分注重兴学和教育,对知识分子极其尊重。来到闽西后,他们依然把读书当作自己求得更大生存空间的一条路子,这也反映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这其中不泛成功人士,像振成楼的楼主林逊之等。很多土楼里都有一些牌匾,历史悠久尽显沧桑,几乎都是皇帝所赐之匾。但是封建科举时代,通过科举走上去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客家人并不以此为悲观,他们把耕作当作后路,继续其他门路的发展,如出洋,或者经商等。

在永定民间被尊重人的有三种,即当官者、教书者、行医者。三类人都是有文化的人,基于这样的传统认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出类拔萃,光耀祖宗。于是兴学办教育之风兴盛,一般的土楼都配有学馆,贫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寨子里用公田的收入供他们继续学习。

4.励志处世型

楹联究其实质,是人们思想的外化,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延伸,也是人们情绪的总结。土楼在岁月的风霜里,已经远远不是“居住的机器”了,实际上俨然内化成一种精神与传统,成为历时性的历史积累。所以它显露出来的是一种积累的文化,一种期望,一种心情。

“世间财,求之难用之易,当勤当俭;天下事,是可行非可耻,宜省宜思”。

“裕从两手得,源自千山水”;“深居安无逸,远大勤有功”;“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

类似这样的楹联不计其数,它是客家人对生活、对社会认识基础上的经验总结,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家训遗传于后代,以保持其精神的统一性和处世哲学的稳定性。

从楹联、公祠、家庙等这些承载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客体来看土楼的文化,直观而客观。从上面列举的楹联类型来看,再细分凝聚一下土楼的主题文化的话,应该归结到儒道传统文化思想。不论是写景抒怀,还是耕读为本,甚或励志处世,都继承着儒家文化中注重优良品德,微言慎行,三思而后行,走中庸之道,忠孝仁义,恭谦礼让,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光辉思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土楼的文化十分强调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而人又是传播的主体,对人进行良性的教化,关注人的发展,势必能够形成一体化的文化模式。所有这些,使得土楼人具有了一种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爱家爱乡爱国、团结互助的精神。儒家文化中合群、和睦相处、服从权威等,都具体地细化到了土楼的文化中。

土楼又不是孤立的儒家文化的具象化,它还有极强的包容性,楹联中一些豁达的心态和抒怀与客家人处在深山野林里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土楼与建筑学、地理学、民俗学、教育学、风水等息息相关,是其包容性的另类注释。此外,从楹联中也能洞察道家学说对土楼的影响,明晰土楼客家人的宇宙观。道家强调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像振成楼只有三个大门,分别代表天地人,其中的八卦阴阳五行思想,更是对道家思想的直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