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

时间:2022-03-13 20:0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基础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基础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音乐; 艺术;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108-01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目前,许多教师顺应潮流,把牧童笛、口琴、打击乐及国外的“先进”教学法引进了课堂,改变了以往纯教唱的传统模式,课堂显得十分活跃,学生也蛮有兴趣。但是稍微留意一下,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就清楚了,在有的学校,教师只图课堂热闹,花色品种俱全,而忽视了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发展能力。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可说是从小学至大学“四世同堂”。一些教师被“一齐唱、一齐奏”的现象所蒙蔽,全班都会唱歌奏乐,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实际上是学生模仿能力、听觉、记忆能力的种种表现。深究其因,这仅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完善”,严格说来,许多学生通过电视、广播、录音等传播媒体听来的音乐比课堂上学的多,因此,这并非是学生真正地掌握了识谱、音准及其它音乐基础知识的结果。

我们发展学生音乐方面的才能,其目的不是要把音乐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形成对艺术的才能。《大纲》指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想象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托尔斯泰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习。”就是交给学生一把开启音乐知识之门的钥匙,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统性、延续性的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用脑的创造能力和习惯,这种独立思考和具有自信的个性,将对其它学科知识的纵深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通过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延续性教学,应有以下收获:

一、解决学生变声期的困扰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特别是进入初二年级(由于生理的正常现象),认为自己的嗓音很难听,还学什么音乐,因此,容易产生出“逆反心理”的淡漠情绪。在这个阶段,运用对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的趣味教学,通过听音练习、改错练习、改编曲调、背写等学习过程,再配以适当的器乐、打击乐的活动内容,必然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出主动学习音乐的欲望。

二、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和音准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中的“老大难”。有些教师认为初中教学主要解决音准问题,有的则认为是解决识谱问题。笔者认为,两个问题的解决在于自然状态下的延续性教学,学生知识的积累,应该是延续性、系统化的必然结果。

三、打通欣赏音乐作品的要道

在欣赏音乐作品中,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和利用乐谱辅助欣赏。学生可利用掌握了的基础知识,作为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工具,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情感所反映的生活现实,理解了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真谛。

四、增长学生学习器乐的愿望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尽快地掌握对器乐的操作技能,丰富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并进一步巩固和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在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实际价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五、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做不同节拍的曲调练习,改编曲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体验其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与想象,再用动作、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这类创造性的练习对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此类练习活动,可贯穿于歌唱、器乐、欣赏教学之中,与它们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便于学生对人的情感与音乐表现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六、引发学生自身的运动体验

通过对节拍形态、旋律形态、曲式形态、调式风格特征的理解,可引发出学生体态表现的欲望,也只有在学生自己已掌握知识的经验中引发出来的体态表现,才可能容易使学生倾注热情的、最自然的和最有效的音乐概念的形成。

普通学校的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虽属理性与技能性内容,但毕竟是艺术教育中的理性与技能性成份,应该在艺术性的统帅之下进行,既不能象学数理化那样偏重于概念,逻辑、计算,也不能象工匠授徒那样“重技轻艺”,搞成机械性的操作,也不能似语文教学一般过分倚重于语言文字的阐发,而是必须着重于艺术性的特征。

在音乐基础知识延续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知识结构”、“智能结构”、“个性特征”这三方面来进行探索。

知识结构:要求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节奏、音高、力度、音色、曲式等方面的知识得以深化,提高音乐表现意识;培养参与音乐实践的愿望;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情趣。

智能结构:在音乐活动中,从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以及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出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音乐 钢琴教学 音乐 基础知识 融会贯通

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重视对技巧的学习,导致对基础知识的关注程度不高。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钢琴教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钢琴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积极进行探索,将音乐基础和钢琴演奏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钢琴演奏的水平。[1]

一、钢琴教学和音乐基础知识融会的必要性

钢琴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面相对广泛,和其他的音乐基础学科之间联系相对紧密。钢琴的学习中除了对弹奏技巧的学习之外还有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要求学习者对乐理、和声和曲式等综合知识进行掌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于钢琴曲谱中本身包含了好多因素。钢琴学习者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这些知识使用到弹奏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钢琴的韵味。其次,音乐专业一些课程的教学中,对于相应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研究和讲解钢琴曲谱而得来的,包括对乐理、和声和复调的学习中都使用了钢琴曲谱的相关知识。基础教学中的视唱教学与钢琴的联系相对密切,钢琴学习中对于听觉的要求和视唱学习中的要求基本一致。在教学考察中对这种课程掌握较好的是钢琴专业的学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钢琴课程的学习和音乐基础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基础的学习可以为钢琴学习者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基础应用在实践中,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钢琴的学习者虽然能够拿到更高的音乐级别考核成绩,但是对于乐理方面的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即使他们在曲谱的弹奏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乐谱的结构感几乎没有任何认知,从而使得乐谱在整体上显得支离破碎。

总之,只有在钢琴教学的初级阶段将音乐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帮助学生认识的更彻底。[2]

二、钢琴教学与音乐基础知识的融会

1.乐理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

作为所有音乐学科的基础,乐理知识在钢琴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钢琴的初级学习阶段主要是对乐理知识的了解阶段。初学者首先是学习坐姿和手型,紧接着就开始识别琴谱,从基础的琴谱逐渐到高音谱表的学习上,要仔细了解各音的位置,最后对中音谱号和次中音谱号进行了解。学生在谱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知道不同音的唱名,还应该知道不同音的音名。唱名为do、re、mi、fa、sol、la、si对应的音名为C、D、E、F、G、A、B,只有将这些基础知识更深刻的进行掌握,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钢琴课程。除上述知识的学习之外,学生还应该对音符的长短简单的进行掌握,这样就能够帮助他们在基础的练习过程中准确的把握节拍。

2.曲式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

曲式知识主要是用来研究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主题的表现,其次是主题材料的发展手法,最后是曲式的结构原则。曲式结构在不同的钢琴作品中都有用到,即使是简单的钢琴作曲也要使用到曲式结构。所以说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在钢琴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对于钢琴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加入一些曲式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逻辑结构,具有驾驭作品的整体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作品的内在实质,为意境的表达营造氛围。曲式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乐句和乐节,通过一系列的指导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抓住作品的动机。其次是教导学生对乐段的含义进行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的分出乐段,对乐谱的内部结构深刻的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分段练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3]

3.和声知识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

钢琴课程学习的整个阶段都会与和声知识的融合,和声知识实际上是一种规律的技术理论,其本身包括和音、和弦两部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主要在于其能够演奏出更多乐器的声曲,因此,对于和声的学习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掌握和声知识对于学习钢琴有着较大的帮助。钢琴与和声知识的融合组要体现在钢琴的伴奏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乐曲中的伴奏都有着和声布局。和声在整体钢琴曲中起着丰富旋律的作用。学生学习这类知识方便他们更好的把握钢琴的内容。

结束语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要直面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融入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强化基础知识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音乐,对于作品本身的旋律美能够在弹奏钢琴中更好的体现出来。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丰富。一首好琴曲的弹奏重点在于理解其内涵,音乐基础包括乐理和和声的学习,这些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快速的提高音乐的表现力,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他们了解作品的意境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文珊.高校师范专业钢琴教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95-196.

第3篇

论文关键词: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必要性

论文摘要: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不同的课程所要求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同。在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必须根据本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确定适用的教材,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美化学生的心灵和情操的最终目的。

    让高校学生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是很有益的,这并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程,而是丰富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课程,音乐是最贴近最大多数学生的生活的艺术,尤其是歌曲,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虽然事实上他们对这个伙伴却又并不真正了解,但只要稍加指引,他们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够理解一定层次的音乐知识,能够体会、理解一定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且有可能被这些作品所打动,从而使音乐在他们的身上产生良好的作用。

一、许多大学生误认为音乐就是唱歌,而事实上,唱歌只是音乐的一个内容,音乐并不只是唱歌

    原国家教委艺术教育主任赵讽于1990年在为蒋振环教授所著的《音乐简明教程》作序时提道,对于大专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之低感到无比痛心。“最近看到一个调查材料,某省在八百多大专学生中进行调查,其结果是很令人吃惊的:……,第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不熟悉简谱,而粗通五线谱的不到百分之三;……,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这种状况,实在不能不使我们痛心疾首。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其中至少九年应该有音乐课,但是,竟然有这么多人连简谱都不熟悉:……,那么这些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大学之前到底接受了什么音乐教育呢?”与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有很大的不同的是,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学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在小学期间所受的音乐教育是很贫痔的,而在中学期间受到较完整的音乐教育的机会则更少。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期间只上过唱歌课,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至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就只能是非常简单的了解。进入中学阶段,课程任务更加繁重,升学率把老师和学生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就无暇顾及音乐教育了,在课堂上学唱歌也就变成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老师、学生和家长们都更愿意用这些时间去做数学练习。从这时起大多数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音乐就仅限于流行歌曲了。由于流行歌曲简单、易学、并且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表演、随时随处都可以哼唱,且随时随处都能够听到的,这样的学习当然也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即使是文盲、乐盲也能哼上几句,加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力,因此学生们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学会唱了。就象野草一样能随处繁衍,但不一定对人是有利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音乐就是唱歌。除非家长、社会为他们创造条件,特意让他们接触音乐的其他内容,否则他们无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的观点。而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接触些什么呢?去交响音乐会听现场演奏吗?去看芭蕾舞剧吗?(而目前社会上这样的机会却又是极少的,即使有也是极少数人拥有的),或者在家中经常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cd. dvd吗?而很多家长自己都对这些音乐知之甚少,或者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欣赏这些音乐,更不用说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引导他们欣赏了,如果家庭或社会能为他们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他们就有可能对音乐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否则他们都只能对音乐产生偏见,一方面无法真正了解音乐的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从音乐对人的素质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说,流行歌曲也不可能代替音乐的其他形式。

    二、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上好音乐素质教育的各种课程的基本条件

    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对于高校的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但教育不应该偏食,应该提倡全人教育,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因此各高校都陆续开设了音乐或美术选修课程,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不就是唱歌吗?”,许多人都对音乐抱着这样的偏见,他们对音乐知之甚少,大学生中也不泛这样的观念。其实,音乐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经意或不经意地环绕着,因为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可以充耳不闻。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为学生开启一扇从未发现艺术之窗,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对每个人的,而不应该只是属于兴趣爱好者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得到这种艺术的滋养和熏陶呢?要看懂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识字,音乐作品也是一样,要想欣赏音乐作品,首先要对音乐语言有一定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通常包括《音乐赏析》、《合唱与指挥》、《电脑音乐作曲》、《歌曲写作基础》等等,无论哪一门课程,都离不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所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只是专门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程度较深,而其他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较浅。以下从上述课程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首先,《音乐赏析》课程,是以欣赏音乐作品为核心,其教学目的不应该仅限于欣赏音乐作品,而是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在真正进入欣赏音乐作品的课程内容之前,若能用几次课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能使这一课程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高为杰教授在他编写的教材《音乐名作赏析》中提到,在音乐审美系统中,音乐审美效应的实现质量,取决于作品质量、表演质量与欣赏质量这三个因素的配合关系。可以用公式e=c·p·a来表示,e指音乐审美效应的质量,c指作品质量,p指表演质量,a指欣赏质量。如果假设作品、表演和欣赏的完善质量指标为1,那么:e=1×1×1=1。审美效应也达到完善的质量。如果c, p, a三项中有一项的质量较差,审美效应的质量也将降低。举例来说,如果听众欣赏水平较差,质量指标只达到0.5,那么,e= i×1 ×0.5=0.5。也就是说,即使音乐作品和表演都达到完善的质量,审美效应也不可能达到完善的质量。换句话说,在审美系统中,音乐欣赏者一学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曲家将心中的情感通过音符等要素表现出来,如果欣赏者一点都不了解这些音乐语言,就很有可能出现“对牛弹琴”的尴尬境地。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基础实践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所有适龄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这是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而音乐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整套小学音乐教材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生参加音乐的艺术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使学生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音乐素质。

音乐课的实践性、技术性很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这套教材所设唱歌、欣赏、音乐知识教学内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的要求。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所设计的练习,是课堂内的练习,又是课外作业。

练习的设计,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1.注意使学生通过练习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学习八分音符时,教材中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图表,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过跟着教师唱含八分音符的练习,或请学生数一数所学歌曲中有几个八分音符,提高了学生识别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着老师拍手的练习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感。有了这些有目的、难易适度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经练习后转化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觉意识

如跟着老师唱,这种形式是为用听唱法进行唱歌教学做准备的一、二册五线谱唱名注音是在符头内,三、四册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着老师唱或听琴演唱中,设计有不同节拍,不同调的练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师生接唱,听琴接唱,听琴视唱(简谱)。在四册结束前设计了请你试着唱唱的练习,试图帮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练习的兴趣。再后,从认识音符,数所唱歌曲中某种音符数目的练习,到书写音符,临摹四小节歌谱等;从拍节拍到边拍手边唱歌;从读节奏谱到边唱旋律边拍节奏;从听辨音的强、弱,到听辨音的高低,从听节奏填空到听辨简单的音乐短句再到听音填空,形式丰富多彩。这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还着眼于今后音乐的学习上,如,为巩固学过的歌曲和欣赏过的歌曲、乐曲,还设计了听记歌曲、乐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强化音乐记忆力,通过识别所学歌曲的曲调、不仅有助于学习识别歌曲中的反复短句,降低了学习唱歌的难度,还有助于理解表现歌曲,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分析的习惯,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3.注意为演唱歌曲、欣赏音乐作铺垫

整套教材各项教学内容纵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设计应循序渐进,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横向的联系是指练习的内容与学习本课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赏)有机结合。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保持适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第5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提高;音乐素养;必要性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普遍存在重视舞蹈技巧教学而轻视音乐素养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限,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文化熏陶。在艺术类招考过程中,也以舞蹈专业课的内容为主要考察对象,一般只重视舞蹈和形体,唯一考察学生音乐素养的视唱练耳也没有被当作核心考察项目,只要学生的专业课分数高,仍然可以被录取。因此对学生的观念产生了误导,使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不注重音乐素养培养。这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高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现象

舞蹈专业的学生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同样,普遍存在只重视专业课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基础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现象。但舞蹈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的是,其与音乐基础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只有在详细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舞蹈有更好的理解。一直以来,舞蹈专业教学也只注重舞蹈技巧的训练,而缺乏对音乐赏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外音乐史等基础课程的重视。这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也正是目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艺术招生的考察项目有失偏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考察只占很少的部分,而且对其考察结果的重视度不够高,只要学生专业课基础过硬,即使视唱练耳等考察项目的成绩不好,也会破格录取。因此,舞蹈专业的学生从入学就存在专业成绩高,音乐文化分低的落差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课时也远远超过音乐基础课的课时,教学资源分配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及时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文化感兴趣,也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源。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只能接触到乐理等基础课程,而且很多基础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生在大二到大四几乎接触不到音乐基础知识[2]。另外在应试教育制度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生也普遍更关注自己专业课成绩的提高,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舞蹈训练中。但是传统的打念拍子的舞蹈训练方式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舞蹈是一门需要感染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对舞蹈的内涵和在舞蹈中应投入的情感进行深刻认识和合理把握。这些都有赖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目前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学生自身的缺乏重视,使舞蹈教学水平偏低,不利于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俄罗斯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乌兰诺娃曾说:“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这是对音乐于舞蹈的意义的最好阐述。一个真正高明的舞者,在听到音乐的时候,会在脑海中呈现出具体的形象,然后自然的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每一个动作都是对音乐的形象化处理,是音乐情感的真实表达,因此才能在舞姿中,展现出极高的感染力,并与音乐和谐统一,进行流畅的舞蹈表达。乌兰诺娃自己在排练舞蹈时,对于一个新的舞蹈作品,总是会先翻阅背景音乐的总谱,详细了解音乐旋律、管弦乐队的演奏速度,从而在舞蹈过程中与其进行更加默契的配合[3]。由此可见音乐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只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并养成在进行舞蹈训练前首先了解背景音乐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的舞蹈与音乐高度契合,达到情感交融、动作流畅的表达效果。充分体现舞蹈的张力和感染力。而且,音乐素养培养也对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和舞蹈创作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舞蹈训练方式偏于机械化,而且舞蹈训练十分艰苦,容易让学生丧失舞蹈学习兴趣,从而放弃坚持。音乐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解读舞蹈,从而降低舞蹈训练的难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略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在舞蹈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好[4]。

三、舞蹈教学的改善对策

(一)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

介于目前高校舞蹈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普遍缺失的现象和音乐素养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切实提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应从上至下改变对音乐素养培养的态度,在招生和平时的考核中,将音乐基础知识考查和音乐文化考查作为重点考察项目,与舞蹈专业素质考查摆在同等的高度。在课程设置上加大音乐基础课的比例。通过教师引导,改变学生只重视专业课学习的观念,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开展分级分类指导

由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差异大,音乐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应采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育原则,进行分级分类的音乐素养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基础课程的设置门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舞种、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分级教学,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应有的音乐素养。比如,将视唱练耳测试分级,中国舞方向的学生,可以多选取中国著名民族音乐的片段,通过视唱练耳,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和舞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音乐素养的提高。高校舞蹈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视,切实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能在舞蹈的道路上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佩.探析如何在社团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尚宜佳.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3]丁慧.音乐应该成为舞蹈的耳朵———从分级教学看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问题[J].舞蹈,2009,(10):58-59.

第6篇

关键词:新时期;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高师学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所以加强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高师学校也应该构建以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更好的完善音乐教学模式,使高师学校得到长远的发展。

1加强学生音乐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条件。在新时期的大学教育中,为了适应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只有保证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才能教育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综合素质以及综合技能。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培养都是以学生专业素质为基础的。因为专业素质反应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对综合人才的要求。

(2)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专业素质的培养会推动学生艺术修养的发展,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发展。在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对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音乐专业技能,为综合技能的发展不断的积累知识经验,使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只有加强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才会对文化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2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音乐教学中,虽然教学理念一直在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够把专业知识教学与师范性教学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师范性教学。因为高师学校就是以培养专业素质强的教师为目标,如果只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不重视对学生师范性的教学,这样学生就很难适应以后的教师岗位,所以在现在的教育中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下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不重视师范性教学。在实际音乐教学中,老师只是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师范性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不可以学以致用,不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好的应用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学生可以很好的练习发声技巧以及可以很好的演唱歌曲,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够把发声技巧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甚至不能够很好的胜任一节声乐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把音乐基础知识熟练的背诵,但是在教学中却不能很好的把它讲授出来,这样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很难胜任音乐教师一职的。

(2)重视专业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受利益的趋势,只是一味的重视专业技巧的学习,目的是可以利用好的专业技巧教一些私人学生,为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收入。但是这样往往忽略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认为基础知识只是“纸上谈兵”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根本没有很大的作用,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不能全面的发展,对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片面性。高师培养的学生以后都是从事教师行业的,在教学过程中基础教育是关键的,其次才是音乐技巧。所以高师学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音乐基础知识,这样才有能力去传授音乐知识,才能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有能力去胜任教师一职。

(3)音乐教学模式不够新颖独特。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模式新颖独特。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些课程不能做到创新,教学模式单一乏味,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老师讲解把理论知识死记硬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使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老师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适应快速更新的教育体系的。

3新时期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新时期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革教学模式。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应该不断完善音乐教学模式,使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高师学校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制定适合音乐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师教学思想的改革,使教师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新颖独特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学生发展综合素质的基础,为学生发展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的其他科学素质,不能使学生单方面的发展音乐,也应该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人文素质以及其他科学素质的培养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新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技能,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生应该把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与音乐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重视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不够多。音乐专业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专业素质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但是在音乐专业的学习中不可能一味的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社会需要的不是专业技能强而文化知识贫乏的人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技能强大的新型人才。如果一个学生对文化知识都不能很好的理解,那又怎么可能去深刻地理解音乐专业知识中的内涵呢。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全面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3)对音乐课程进行重新调整。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高师学校应该重新调整音乐课程,使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音乐基础课程上,应该设立师范性教学课程,例如开设教学模拟课程、音乐制作、音乐舞台剧等一系列适应社会要求的课程。应该开设音乐选修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置这些课程时,应该建立相关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开设的课程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效果差的课程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音乐课程,不断加强对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所以要想完善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是必要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由老师决定,如果老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对音乐教学的思想也有所改变。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所以只有老师的素质提高了,才可以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正确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才会重视对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

4总结

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积累知识经验,使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所以建立以培养学生音乐专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不断改革完善新时期下的音乐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谢征.新时期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J].江西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0(2).

[2] 黄小惠.论面向21世纪的高师音乐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创新体系建构[J].音乐探索,2008(3).

第7篇

用新理念指导识谱教学已成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苏州工业园区的音乐教学对此十分重视,并在2014年暑假开展了相关讲座,要求各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工作中积极尝试。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简称“双基”)设置为课程总目标的第三个层面。

“新课标”中的“双基”表述为:1.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常见结构(曲式)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鉴赏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稳固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后盾,表现、鉴赏、创造音乐的美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开展识谱教学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之后音乐教学中加以改进,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识谱教学方法。

一、遵循音乐学习规律的识谱教学方法

小学中年级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逐步使学生学会识谱。开始时,以听唱为主,辅以视唱,逐步增加视唱的比重,从听唱逐步向视唱过渡,直至初中仍可保留部分听唱作为辅助。这种“先听唱谱,后逐渐增加视唱谱”的方法符合学生认识音乐的规律。“新课标”中(七―九年级)关于识谱的要求:(1)用熟悉的歌曲、乐曲学唱乐谱。借助熟悉的歌曲识读乐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尤其在复习歌曲的过程中,利用会唱的歌曲进行识谱学习,会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演唱效果往往会带给老师很多惊喜。如复习歌曲《希望与你同行》时,由于这首歌几乎是一字一音,比较好唱,组织同桌开展合作学习,练习一人唱词一人唱谱,学生练习兴趣很浓,好几位同学在音准、节奏上把握得非常准确。音乐是听觉艺术,几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是从那些使自己感官愉悦的声音中热爱上音乐的。因此,音乐教学要立足于“听”,把识读乐谱的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只有充分体验音乐蕴涵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学生有了想学的愿望,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2)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试唱乐谱。跟随琴声或录音试唱乐谱包含运用模仿心理完成初级听音试唱,既降低技术上的难度,又获得音乐美的享受,是遵循音乐学习规律的一种识谱方法。对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普通音乐教育来说,将识谱结合在音乐欣赏、聆听之中,而不是偏离新课标的要求,过多地抓系统的视唱训练,其结果不仅造成学生兴趣和学习动力的丧失,而且会影响音乐审美教育效果。

二、音乐知识化整为零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指将音乐基础知识零星地蕴含于每一节课堂中,以积少成多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一节音乐课中我们不可能花太多时间专门学习识谱,但是识谱教学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必须在每节课中得以实现。如歌曲《龙的传人》(1=G,4/4):

第一节课识谱时首先学习四分音符,教学生每逢四分音符处打一拍,其他音符先空下来,主要加强四分音符的概念,然后在第二节课中学习八分音符,练习两个平均的半拍(一拍唱两个音),继续复习四分音符,第三节课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综合起来,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让学生边打拍边唱谱,这首歌是那么耳熟能详,学生学起谱来既轻松又愉快。除此之外,识谱教学还可以零星地渗透在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欣赏过一首音乐作品,必定对其主题音乐产生印象,每欣赏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都要求学生背唱它的主题乐谱,如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红旗颂》的主题、马思聪《思乡曲》的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四乐章的合唱主题等。通过背唱,同学们不仅记住音乐作品,而且通过名作促进识谱学习,这种识谱是建立在完整的听觉基础之上的,带着浓厚的音乐思想与情感歌唱曲谱、演绎曲谱,是识谱学习的一种升华。

三、以简谱带动五线谱教学

江苏少儿版音乐教材每个单元有两首教唱歌曲都是以简谱和五线谱两种谱式呈现的。初中学生对简谱更熟悉,对于五线谱,除了个别学乐器的学生外,几乎无人知晓,但其又对五线谱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以简谱带动五线谱学习的方法。初中生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五线谱知识,那么,什么时间学习五线谱比较合适呢?不难发现,七年级音乐课本上零星地加入了这些知识:五线谱的线与间、各种谱号、拍号、音符、休止符及音阶等。所以七年级音乐课中应该涉及这方面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不是单独列出的,而是在课本中对应了简谱为学生开辟一块识读五线谱的小天地。学生可以在认识简谱的基础上学习五线谱,如简谱中的四分休止符(0)在五线谱中是道闪电的图案;简谱中音符下的横线相当于五线谱中的符尾,从中学生会发现五线谱和简谱有许多共同之处。比较困难的每个音符所在五线谱中的音高辨别,教师可充分利用“四配套工程”提供的五线谱电教黑板进行教学,教鞭指着某个音符即可发出音高及表明键盘上相对应的位置,学生边看、边听、边记,定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歌曲中,识读五线谱一定要建立在简谱的基础之上,一首歌的简谱会唱之后,学习五线谱会较为轻松,可对照简谱中的音高、节奏促进五线谱学习。

音乐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一剂良药,识谱更是走进音乐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让他们对识谱教学充满期望是音乐教师应努力做到的。教师只有不断钻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取得有效的识谱教学效果。所以,用新理念指导识谱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第8篇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音乐教学能力

音乐是学前教育学生的必修课,是幼师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在进行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方面,要明确三个目标和任务。一是培养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等基础知识技能的专业训练,训练学生的乐感。二是培养音乐基础技能。训练学生歌唱能力、乐器演奏能力、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律动能力,只有强化这些能力培养,才能在今后的学前教育中游刃有余。三是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幼师要做好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将幼师生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一、培养音乐基础知识素质

培养审美情趣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情趣的激发要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只有让学生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感受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由于天赋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再加上生活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大不相同,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不同。因此,初中音乐老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尊重学生感受与见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美、结构美和旋律美等多种美。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为中心,通过活动的方式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并用学习评价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哪个小组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就要被扣除一定的分值,小组中的个人也将被扣掉相应分值。在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前,先对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教学中,通过相互问答、抢答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情况进行抽查检验。然后,利用小组游戏,对所学的乐理知识进行巩固,使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记忆。这样的课堂始终充满朝气活力,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充满挑战性,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视唱教学时,将不同的玻璃杯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并用筷子轻轻敲打,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可以把杯子摆放成不同造型,并将节奏写下来。另外,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提高音乐基础技能素质

音乐审美能力是儿童感知事物的基础条件,能够帮助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更是儿童情感意识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当下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都会相应的将音乐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音乐教学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创新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可知,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英语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激励情感的教育意义。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还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学,都是提升幼儿审美感受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对课本以外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音乐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音乐欣赏的教学中。由此在音乐基础技能训练时,除了声乐技巧、器乐演奏等训练外,还应积极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各种良好的展示平台,训练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譬如在班级举办儿歌演唱赛,可以是独唱、合唱、组合唱等。可以举办弹唱比赛和音乐律动比赛。通过这些平台,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而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从而增强其学习激情。要着力培养幼儿师范生的唱跳等表现能力。强化上台演唱能力训练,通过搭建的各种舞台,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艺,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得到有效地应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舞台表演等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打下牢固的基础。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单位组织的歌咏比赛,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独特魅力,是学有所长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培养音乐教学能力素质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可以运用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形成特定的声音语言激发人的情感。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只有在运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做到声情并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幼师要从事学前音乐教育,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一定的音乐专业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一是教育学生学会整合利用教学资源。首先,整合生活中的音乐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幼师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音乐教学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一些比较喜闻乐见的英语资源整合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学生会感到比较亲切,并感到音乐学习的实际作用较大。其次,整合网络中的音乐教学资源。当前已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而互联网上具有十分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能够弥补传统教材中资源不足的问题。如可以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音乐曲目、视频、音频等下载下来,播放给学生欣赏。二是提高识谱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识谱技能技巧的训练,通过不断强化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才能准确的教唱曲子,为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奠定坚实基础。可以通过开展识谱比赛,使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得到最大可能地发掘和提升。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多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熟悉儿歌、民歌等各种风格歌曲的特点,以适应未来工作发展需要。三是要摸准幼儿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要尽可能采用活动或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要倡导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快乐中爱上音乐。四是加强音乐教学实践锻炼。积极开展试教、见习和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师生熟悉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教学的设计、上课、课后辅导等相关环节,不断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通过播放文字、图片、声频和音频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与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相适应,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学前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前音乐实施进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带动学习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推进中可以运用各类方法和手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导课堂,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冬梅.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艺术,2013,12.

[2]朱婷.试论新时期幼儿音乐教育的新理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3]赵华英.幼儿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院报,2010,07.

[4]潘宇颖.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08.

第9篇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民办高等院校 特色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如今,国际间的竞争相当激烈,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教育不论是中小学还是中专、大学往往只注重应试教育,缺乏素质教育,往往会忽略其他因素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出现了一些被大家提及的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因此,素质教育在整个的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

(一)教育定位特色

音乐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发展要比公立高校的发展艰难,因为在资金方面得不到政府的援助,生源也没有固体的招生群体,社会对民办高校一般还持不信任和歧视,因此,音乐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定位非常重要,音乐教育不仅面临着生源和资金的困难,培养的人才必须经得起社会的检验。一般的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市场需求,采用一些叠加式的教学体系而不是单纯的音乐教育,具有极强的民办特色,目标定位明确,采用“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的教学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二)人才培养特色

民办教育要想得到市场的认可,那么它就必须紧贴市场。民办高校的音乐教育一方面担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这和公立学校的使命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音乐教育更加依赖市场,因为,市场是民办高校的衣食父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市场需求。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为想继续深造的人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市场提供技术型人才,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均具备的实用型复合人才。

(三)课程设置特色

(1)课程设置加强基础课程。加强基础课程,民办高校中生源的基础一般相对薄弱,基础课程的设置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知识是所有知识当中最稳定的知识,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顺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才能顺应科技的变化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相关课程的设置,更要注重基础课程的设置,只有具备的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容易的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综合能力的提高才不会受到限制。

(2)课程设置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都有着统一的办学理念,那就是培养时代所需的“完全人”。人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得依靠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出全面的人才,不仅是片面的只具有专业技能而缺乏完善的人格。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具有专业基础课,更有多种形式的文化基础课,其中包括文学欣赏、美学、哲学等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

(3)课程设置着眼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的时代,知识呈现出几何级数倍增长,如果单靠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是完全不能够满足时代所需要的,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民办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专业教育型的课程,更注重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设计了较为先进的课程,如电脑音乐制作、电子琴键盘乐器、音响设计等来适应时代潮流。

(四)实践教学特色

民办高校中,都有自己的演出团体,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学生中的演出团体一般会和各省、县的一些演出团体合作,承担一些大型的文艺演说活动。一般民办高校中采用了音乐会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周举办一些师生教学演唱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并获得表演机会;还有的高校采用了引进优秀艺术家进行教学或演出,这样学生可以从优秀的艺术家那里学到宝贵的知识,更有机会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开拓了学习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五)就业指导特色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他们的就业直接影响他们的招生,民办高校音乐教育一般从大一开始就对每一个学生做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引导规划,学生会及早地去思考自己的将来,会积极主动地为未来自己的发展而获得知识。民办高校一方面抓学生的学习效果,打牢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技能的培养,积极利用学校的其他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计算机、驾驶、英语等其他综合技能,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课程从而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得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民办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一)民办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困境

民办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是迅速的,但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相矛盾,民办高校的教育在遵守音乐教育理念的同时,必须去迎合市场,民办高校属于企业教育,是靠教育消费者来办学的,更多的是倾向于市场,当教育理念偏向市场的时候,教学就表现出了较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困境,民办高等院校要更好的发展,进行规模扩张是必经之路,但是扩张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市场,这一唯一的融资渠道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生源质量困境

我国的民办教育发展较晚,大家一般只对公立学校认可,民办高校变现出明显的劣势,在招生方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一般只能在二本、三本或者专科批次进行招生,一般还会进行降分招生,一般优秀的学生都不会考虑报考民办高校。

(三)民办高校音乐教育向高层次建设困境

学科建设上,由于国家对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要求,这也导致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只能跟着公办高校的脚步,没有找到一条完完全全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民办高校对市场过分依赖,这些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导致了教学质量很难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初中;特色音乐教育;实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学龄儿童数量逐年下降和留守儿童的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应运而生。寄宿制学校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特色音乐教育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时间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如何立足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逐步积累并形成有实际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对促进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和音乐教育的发展,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优势条件

1.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农村寄宿制初中相对农村其他学校管理更严格,制度更健全,考核也更全面,这样就可改变以往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弊端,使农村学校音乐教育逐步走向正规。

2.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教学设施和师资保障

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以一所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为母体,进行多校合并和扩建,整合了一批教育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划拨一定的资金购置一批艺术教育必需的教学设备,尽量完善硬件设施,可保障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从各校选择最优秀的音乐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音乐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3.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时间长,为实施特色音乐教育提供教学时间保障

4.农村寄宿制初中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区域文化,丰富了特色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

我校是由三所农村初中合并组建的一所城郊寄宿制初中,有38个教学班,1700多学生,150名教职工。建校四年多来,学校充分挖掘寄宿制学校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实施农村寄宿制初色音乐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校现已被确定为县级艺术特色学校。现将我校近几年开展特色音乐教育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供农村同类学校参考和借鉴。

1.努力创造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内部环境

农村寄宿制初中在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农村同类学校的前列。要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各项制度和实施方案。要以实施特色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创设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环境;建设高素质、有激情、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要按照学校特色音乐教育实施方案的需求,有计划地逐步完善音乐教学设施,以保障特色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2.充分发挥好音乐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

农村寄宿制初中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音乐类课程。农村中小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音乐素质不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对现行音乐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重新编排。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中第一学年,主要进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谱视唱教学,视唱内容主要来自小学学过的儿童歌曲、地方民歌以及初中第一学年音乐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初中第三学年,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五线谱视唱教学,同时进行歌剧、交响乐作品欣赏、简单的合唱排练等。通过初中三学年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简谱和五线谱视唱,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3.加强音乐特长生培养,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寄宿制初中要充分利用充足的校内课余时间,成立各种音乐兴趣小组,在学校音乐课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在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创造、音乐表演、合唱等方面对特长生进行培养,拓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4.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寄宿制初中学生除了学习学科知识以外,还需要用健康的娱乐来充实富裕的时间,填报精神的空虚,愉悦其身心,健全其品格。我校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将音乐教育与特色体育活动相结合,成立健美操、锅庄舞、搏击操、太极拳、呼啦圈、竹竿操、武术操等方队,每个方队都配有精选的音乐,并每个月变换一次音乐,在每天早上大课间时间进行活动。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在活动中逐步提高了音乐素养。

5.将特色音乐教育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开发和教学相结合,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区域文化,拓宽音乐教育渠道

农村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农村寄宿制应挖掘当地民间优秀灿烂的音乐文化,如民歌、社火、民间器乐曲等。结合学校教育及学生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将传承民族文化与实施学校音乐教育双重目标合二为一。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6.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平台

要以“五一”“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和学校“艺术节”为重要的展示载体,搭建学生展示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还要求学生在假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积极参加所在村镇的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锻炼自我,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对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最关键的一点错误认识就是对音乐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严重缺失。有人认为:“音乐教学,无非就是在学校教学中添加几堂欣赏课、音乐课,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有学生由于自身功力意识的影响,认为音乐素质完全与就业没有半点关系,使得音乐课学习上主动性严重缺乏。

音乐教学并非简简单单地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就可以学好的一门学科,音乐教学的主旨在于审美活动的开展,能够通过音乐教学从而实现自我审美,达到升华情操、陶冶心灵的目的。在对部分音乐教学实践分析来看,音乐教学的融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拓展学生视野。

二、高职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观念严重滞后,跟不上时展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态度不清

由于高职院校对音乐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不足,使得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陈旧、老化,让音乐教师失去了教学信心,导致教师仅仅将自己当作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完全没有自身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工作上拖拖拉拉、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态度不清,也使得高职音乐教学寸步难行。

2、理论与实践脱节

如果音乐教学将自己定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者上,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就只会认为自己是教材的“输出机器”,完全没有创新可言,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实践性,使得理论与实践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

(二)音乐教学选择的模式与方法单一、枯燥

由于发展历程、经验、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高职院校为了最大化地节约资源,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合班制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在面对“超级大课堂”时,只能够照本宣科,完全顾及不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某一个方面来看,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依然采取原始的传授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积极性、创新性。教学模式与方法选择上过于单一、枯燥,一味地强调基本功训练,机械、乏味,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练习上也敷衍了事。

(三)单一地传授知识,忽视了情感的投入

音乐教学不仅仅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以及日常教学的激励。但是很多音乐教师都只懂得传授知识,注重课堂与教材的研究,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交流,忽略了课堂之外的一切。人是具有情感的“高等动物”,由于因材施教无法得以落实,忽视了情感的投入,也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三、高职音乐教学摆脱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

由于传统模式下的单一灌输式,导致高职音乐教学面临种种弊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师生互动,能够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转被动为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理性的信息资源转变成为感性化的信心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反反复复地联系,直到体会到音乐的学习“感觉”,如此,在学生音乐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另外,对于高职音乐的考试形式也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综合表演的考察,来锻炼学生在想象、组织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中必须注重情感因素作用的发挥

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做合一的情境教学法是具有明显成效的方式之一。当然,情感因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连接纽带,也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理解是前提,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才能够对当前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智水平有所了解,从而通过正确地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其产生音乐的学习动力,爱上音乐学习,正确地引导学生将自我潜力发挥出来,实现真正的自主。

(三)音乐教学需要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实践体系

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中,艺术实践教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纽带与桥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在毕业前夕都能够满足岗位要求。因此,艺术实践教学对于当前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可以尽量增加实践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任务得以落实。除开舞蹈、声乐、合唱指挥等课程之外,还可以安排男女声小合唱、打击乐组合、电声乐队排练、现代舞组合、器乐合奏排练等。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基础之上的实践体系。在高职院校内部,应当充分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举行各类比赛与音乐会,提升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制度来规范艺术实践活动,确保其定期开展。毕业班需要通过毕业生的自编自导来举办毕业汇报演出,并且将其纳入到毕业成绩的综合考评中。多邀请著名的学者到校讲学或者演出,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对于音乐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