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险公司考核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考核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12 19:36:26

保险公司考核工作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绩效;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

一、保险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概况

绩效考核体系是由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组成的评价系统,绩效测评的工具就是指标。近几年,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改革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引入了较为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但是在我国其他的很多保险公司或者已经开始进行改进的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共同性的问题:1、传统管理方式中建立的财务评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绩效考核的结果。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由财务指标构成,非财务指标所占比重很小。2、非财务性指标缺乏明确的评估依据与方法。对于非财务指标,没有采用以行为或者结果为评判依据的科学方法。3、绩效考核指标缺乏对工作目标完成过程的考查。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缺乏个人工作过程相结合,缺乏对工作过程的审查。4、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指标之间缺乏环环相扣的紧密联系,甚至相互冲突。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人力资源战略重心。

二、D公司背景及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D公司注册资本金为38.13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是我国第一家由国有独资金融企业吸收境内大型企业和境外知名保险企业参股设立的保险公司。公司力求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一流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致力建设中国保险业的百年老店。为此,公司确立了3-5年内在综合排位上成为国内非寿险业第二集团领跑者的目标。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各类财产保险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核定的人身意外险和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上述保险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及中国保监会批准的资金运用业务等。

D公司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是针对下属35家省级分公司和总公司的营业部制定的,分公司再依据总公司的考核办法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对下属支公司进行考核。

虽然现阶段D公司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想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态势,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就目前的经营绩效考核方法来看,仍然存在着上述跟其他很多同类企业类似的绩效考核的问题。

三、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平衡计分卡认为,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只能衡量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无法评估组织前瞻性的投资。但在信息社会里,传统的业绩管理方法并不全面的,组织必须通过在客户、供应商、员工、组织流程、技术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应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的业绩:学习与成长、业务流程、顾客、财务。

它从四个方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绩效进行财务与非财务综合评价,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的财务评估方法的滞后性、偏重短期利益和内部利益以及忽视无形资产收益等诸多缺陷,而且是一个科学的集公司战略管理控制与战略管理的绩效评估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基本原理和流程如图所示: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在保险公司构建绩效考评体系的应用分析――以D公司为例

(一)构建D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

D公司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要想保持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经过上述各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构建其新的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提下。在应用平衡计分卡时,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特点,研究自己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

首先,分别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确定各自的目标;再以该目标为基础分析关键成功因素;然后,根据各个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绩效指标,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1、财务衡量指标

财务指标既要与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又要作为其他三个非财务方面指标的衡量标准,使财务与非财务业绩动因之间构成一条垂直的因果关系链,并贯穿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财务衡量指标中,在已经存在的保费收入、利润和应收保费的基础上,引入其他的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包括资本金利润率、费用率、自留保费率、保费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资本金利润率为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率,说明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资本金总额的比例关系,表明保险公司拥有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费用率是营业费用与保费收入的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保险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水平;自留保费率是本期自留保费与实收资本和公积金之和的比例,用来衡量保险公司在自有资本基础上所承担的风险,是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保费收入增长率是本年度保费收入增长额同上一年保费收入之比,是评价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反映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能够表明利润增长趋势和效益的稳定程度,避免因个别年份利润的异常变动而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2、增加顾客导向指标

该类指标从目前D公司的考核体系中来看,所占的比重似乎很小,客户导向指标是从顾客(保户)的角度出发评价保险公司经营效果。将顾客方面纳入绩效评价,有助于保险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准确的市场战略战术,使保险产品真正能够适应市场需要,从而实现产品价值的顺利转化,进而促进保险公司发展壮大。

对顾客而言,所消费的保险产品更多的体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上。保险公司为目标客户群设计险种,险种设计的原则是要使得投保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相对充分的保障;公司设置合理的营销渠道,使得投保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购买到自己合适的产品投保人在购买保单后,可以享受到公司所提供的其他的后续服务,如防灾防损、个人财务咨询、健康检查等人能提供如代缴保费、索赔等方面的业务;最为关键的服务体现在索赔上,接到投保人的索赔要求后,保险公司应该尽快立案,派专人进行勘测,若发生了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保险事故,应该按照合同规定,尽快给予受益人以赔偿或给付,若为除外责任也应向投保人解释清楚,不能恶意拖延。所以顾客层面的指标应该围绕这些服务进行设置。

顾客导向指标中,顾客满意度(率)是一个主观衡量指标,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向顾客回访等方式来获得,反映了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它综合反映顾客对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投诉次数(率)是从对立的角度来反映顾客对保险公司的满意程度,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从顾客投诉记录中获得数据,是对顾客满意度的充实和证明;续保率为已投保的客户在保单期满后就同一险种继续投保的数量占总投保人数的比率,它可以反映保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也从侧面反映了保户对自己购买的保险公司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指标可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从保险公司持有的保户资料中统计获得;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保险公司的特定保险产品在整体保险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反映其在保险市场中的地位。

3、增加内部流程考核指标

该类指标从保险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的角度出发评价其经营效果。内部流程指标是指对顾客满意度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内部关键性经营过程。保险公司的经营环节主要有四个――投保、承保、防灾、理赔。内部流程考核指标的构建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内部业务是形成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保险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实现股东价值、使顾客满意都必须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

内部流程指标中,新险种数量和比率反映了企业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市场和吸引新客户的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新险种开发周期反映企业推出创新险种和服务的速度和效率,是对前一比率的有效补充,可以通过对历年各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时间和市场接受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获取;服务效率主要从投保等待时间和理赔等待时间来考察,等待时间越长说明公司在投保、承保、理赔的环节或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设置不合理或者工作效率低下,相应的指标有平均投保时间、平均理赔时间等;售后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成本衡量产品销售给顾客后为顾客提供后续服务的水平和耗费,服务是保险业经营的关键,是同业之间非价格竞争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对售后服务记录和顾客回访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取。

4、增加学习与成长指标

该类指标从保险公司的学习和成长角度评价企业的竞争能力。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学习与成长指标中,员工满意度是从保险公司自身角度来评价其内部员工对公司的满意程度,是了解员工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基础,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员工培训支出与质量是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提高员工素质提供培训的支出及培训效果的反馈,一方面可以表明保险公司为员工提供培训的强度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活力,该指标可从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和对员工培训考查的相关资料中获取;人业绩反映人在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过程中开拓市场、争取客户的能力和表现,可以通过人业务资料分析获取;员工脱落率是指每年度员工离职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比率,从侧面反映了员工对公司的满意程度;信息反馈与处理用于评价保险公司信息系统是否健全、对内外部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处理是否准确及时,内部信息系统的完备程度可以通过员工接触信息的途径、网络办公普及化程度、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信息传达时间、信息反馈时间等来进行衡量;外部信息系统是指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交流的平台,衡量的指标有信息获取的多元化方式网络、报纸、宣传册、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和信息反馈时间等。

结合以上几方面,可以构建出公司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如下表)

(二)战略目标及绩效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将战略目标及绩效指标与部门、个人目标挂钩,在公司层面的平衡计分卡为指导的前提下,结合各支公司的的特点制定出各支公司的甚至是个人的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同时,灵活充分地利用各种信息传输渠道和手段,对企业的远景规划与战略构想在员工中进行深入地传达和解释,必使每位员工都知道公司的远景规划以及达到目的的战略,并把绩效目标以及具体衡量指标逐级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一位员工。同时,利用平衡计分卡及时有效地考查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尽量做好内部的沟通与协调,最后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根据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奖惩。D公司将平衡计分卡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出了适应该公司特点的考核方法。(如下表)

各项目指标值满分为10分,各项得分应该用各项目的实际指标值乘以比重,加总后即可得到考核总分,之后可以按照D公司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将绩效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挂钩,按分数等级来确定奖惩结果。

五、平衡计分卡在我国保险公司应用的思考

通过对D公司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建立平衡计分卡以后,根据有关数据对设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计分,可以反映出公司财务、顾客、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的绩效状况与发展趋势以及公司总体绩效状况与发展趋势。

同时,由于保险具备社会管理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就意味着不能单独以财务指标为标准来评价保险公司的绩效,还应体现在保险公司在社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作用,如:促进社会防灾防损、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企业的再生产顺利进行等。这在财务指标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而综合四个方面指标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方法就能很好的将这些指标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绩效。

我国保险发展历史比较短,所以在管理上的经验还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关配套设施、人员的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科学的绩效考核和管理方法显得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1]安智宇,程金林.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研究――以保险企业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5,6.

[2]彼得・F・德鲁克著.公司绩效测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顾艺雅,杨超,徐颖.论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J].保险研究,2006,2.

[4]黄培伦,黄小平等.泰康人寿运用平衡计分卡考核员工实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0.

[5]刘宁祥,徐永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北方经贸,2008,2.

[6]文芳.平衡计分卡在保险公司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理论),2006,4.

[7]张朝宓,熊焰韧著.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

关键词:保险;中小保险公司;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3-0047-03

一、在津中小财产保险分公司整体发展情况及经营特点

(一)发展情况

2000年以来,伴随国内非寿险法人主体在津设立分支机构力度加大,中小财产保险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小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津崭露头角,带动天津财险市场产险分公司队伍迅速壮大。自2000年华泰分公司落户天津后,人保、太保、平安分公司三足鼎立市场的局面即被打破,截至2009年末天津财险市场内中小分公司已达15家。其中太平、大地、中华联合、阳光、安邦5家公司2009年保费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整体实力较为雄厚,已成为在津中小分公司发展中的领跑者。

(二)经营特点

1.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04年在津中小分公司整体保费收入占天津财险市场保费比重为9.13%,2009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32.24%。在2005年至2008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小分公司保费规模始终保持每年35%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小分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同比下滑明显,但仍高于财险市场平均增速(9.3%)4.4个百分点。

2.建立以车险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模式。2009年除民安、渤海两家公司外,其它在津中小分公司车险业务占比均高于67.39%的财险市场车险业务占比,其中占比超过80%的中小分公司达到10家。同时中小分公司整体车险业务份额占车险市场比重近年来持续增长,由2005年的25.46%上升至2009年的39.57%,对天津车险市场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盈利能力较差。受竞争实力有限、缺乏产品创新、内控管理薄弱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津中小分公司盈利水平普遍偏低。2007―2009年,市场内仅有1家中小分公司实现连续盈利,三年内累计仅有12家中小分公司实现盈利。大多数中小分公司业务亏损严重,其中5家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持续经营能力较差。

二、制约中小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总公司经营导向偏激致使中小分公司发展偏离理性

部分中小财险总公司尚未建立科学的经营考核体系,片面追求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增长,疏于对业务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更有部分总公司为实现上市计划变本加厉推行规模激励政策,鲜有考虑分公司实际发展潜力。近年来各总公司下达给在津中小分公司的经营指标中规模保费始终占据考核首位,而对利润几乎不纳入考核。即使在2009年各总公司迫于金融危机压力加强效益考核的背景下,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也仅有6家被要求年度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即实现盈利)。疲于应对业务增长指标使各中小分公司被迫降低承保标准和费率,吸揽高风险低质业务,致使大量风险隐患积聚,经营偏离理性轨道。

(二)人才流失削弱中小分公司稳定经营根基

截至2008年末,在津中小分公司拥有的高管人员(分公司层级)中,从其他公司挖角“请”来的多达29人,占各公司全部高管(分公司层级)的54.72%。但引进的人才往往忠诚度不高,再度跳槽,留存率低。此外伴随市场内新成立公司日渐增多,对管理人员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市场自身人才供给能力有限,致使部分成立较早的中小分公司高管及中层流失严重,部分公司中层流失率甚至超过50%。管理人员大量流失如釜底抽薪,严重破坏中小分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完整性和经营思路一贯性,削弱公司基础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动摇公司稳定经营根基。

(三)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一是内部风险管控不到位。调查显示,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管理岗位员工大多背负业务指标,工作重点为督促业务规模完成,明显背离其本身负有的监督执行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岗位职责。同时各公司对合规管理这一实施有效内部风险管控的基础性工作重视程度偏低,15家公司无一单独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单独设立合规岗位的公司也仅有6家,其余公司此部门及岗位的设置均为兼职。二是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稽核审计是保险公司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的重要工作,是公司自我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上至中小财险总公司下至分支机构均对内部稽核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截至2009年末15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中自成立以来总公司每年都对其开展稽核审计的仅有2家,同时尚无一家中小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每年自主开展内部稽核审计。同时经审计公司的审计报告大多审计内容简单,与监管机关下发的审计指引要求相去甚远。此外部分中小分公司存在内部稽核审计部门兼职合规管理部门,内部稽核审计人员兼任合规管理人员的情况,这种监督执行合一的管理格局,从根本上动摇了监督制约机制的根基,严重妨碍公司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

(四)产品创新意识缺乏

一是将主要精力用于投入少、见效快的传统车险业务,但与大公司开展同质化竞争势必陷入以己之短搏他人之长的局面。二是对非车险产品开发缺乏主动性,采取“亦步亦趋”的跟随政策,针对大公司产品销路好的非车险产品,将总公司类似条款也推向市场。但中小总公司开发的条款往往由于缺乏调研基础忽略大量可保风险,不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不注重贴近市场实际设计产品使中小分公司在与大公司的各险种领域竞争中均处于下风。

(五)业务销售体系狭窄

一是销售渠道单一。目前各在津中小分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础业务――车险业务基本依靠与合作。各公司车险业务中业务占比基本达80%,个别公司高达95%。对机构过度依赖不仅影响公司业务来源稳定性,高额的手续费也会使公司被迫提升经营成本。此外虽然个别公司展开连锁门店营销,但由于过度依赖门店铺设,坐等客户上门,未能做到机构发展与产品营销同步,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二是缺乏销售模式创新。涉足车险电销及产寿互代业务等新型销售模式的中小分公司相对较少且业务发展缓慢。截至2009年末仅有4家在津中小分公司开展车险电销,其中3家电销业务份额占车险比重不足1%,这与平安分公司电销业务份额占车险比重超过30%的情况相差甚远。产寿互代业务发展情况也不理想,仅有两家在津中小分公司与系统内寿险分公司开展产寿互代业务,累计仅实现保费收入150万元。

三、促进中小分公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保险监管部门应积极扶持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发展

1.引导中小财险总公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督促其摒弃急功近利的偏激经营理念,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政策,对分公司合理设定考核指标,确保分公司实现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建立保险公司考核指标管理机制,要求总公司将考核指标向保险监管部门备案,保险监管部门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监管防线,加强对总、分公司整体联动监管,全面监测总分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2.加大对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内控建设和稽核工作监管力度。一是引导各总公司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承保、理赔、资金、费用、单证、印章、IT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核心内控制度,并定期对下属分支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培训,提高各级分支机构内控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水平,增强各级高管人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二是督促总公司强化针对各级分支机构的稽核工作,加大稽核频度,改进稽核手段,扩展稽核内容。同时完善分支机构稽核工作后续跟踪查处机制,强化对发现问题机构及人员的处理和整改力度,切实提高针对分支机构的稽核审计工作质量。三是督促在津中小分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各环节制衡要素,确保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独立性,切实提高内部管控执行力和约束力。

3.为中小分公司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给予中小财险总公司电话车险销售、集团内产寿以及与非关联性中小寿险公司交叉销售保险产品等新型业务销售模式相应政策支持,确保中小分公司能够依托各类销售渠道开展特色化经营,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中小分公司应积极增强自身实力

1.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一是借助滨海保险改革试验区优势,积极开发符合区内各类企业在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需求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同时对家财、意外、健康等面向大众的险种积极开展调研,以消费者需求为产品设计核心,及时将消费者提出的差异性保险保障需求补充进条款,修改完善现有产品,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进驻社区保险服务领域,积极设计以社区家庭为单位的家庭财产安全保险、应对意外事件的社区责任保险和居民意外保险,将保险商业模式和社区救助模式有机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

2.推进销售体系建设。一是摒弃单纯依赖的业务发展模式,探索通过公司内人员渠道专属等方式开拓业务,在降低手续费支出的同时规避自身业务炒作行为。二是借鉴个别公司的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社区、街道等保险资源密集区域开展门店式连锁营销,压缩中介成本。并切实加强对连锁门店的展业技能培训,引导门店业务员结合门店周围地域特点展开营销,做到机构发展与产品营销同步。三是探索发展电子商务,通过推行网络业务降低销售和管理成本。同时不断改进网络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将成本节约压缩。四是优化销售渠道选择。与规模大、诚信度高的专业机构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售后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使机构成为公司发展的有利后盾。

第3篇

关键词:企财险;核保;策略;再保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10-118 -02

一、引言

2009年至今,中国保险业逐步呈现增长放缓的态势,加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种种压力与挑战迫使中国保险公司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追求规模的粗放模式转变为追求品质的精细化模式,将目标从“跑马圈地式”的一味地扩大保费规模转移到控制成本、提高承保质量、强化客户服务上来。核保管控决定保险公司是否承保,是保险合同形成的决定因素,决定公司的规模和效益,核保管控策略意义重大。

文章以下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国内产险核保管控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产险核保管控的策略。

二、产险公司核保管理现状

国内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特别是非车险尚未建立完善的承保风险管理体系,也未建立起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仅在在承保环节有专人负责,而风险评估(查勘)少有专人管理,防灾防损工作更无人问津。 以Z公司为例,目前承保环节由非车险经营部门(产品线)负责,保前的风险评估工作也主要有承保人完成。由于缺少对风险的深入研究,加之事务繁忙,风险评估的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让人满意。由于没有准确的风险评估,承保方案的制定也不可能很完善,缺少针对性,甚至经常有承保目的不明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出险后理赔难度增加,而且在操作中也常常感受到“举秀才,不知书”的悲哀。虽然部分公司内部设有防灾防损岗位,但由于资金和知识的匮乏,多数形同虚设。 与上述公司类似,太保、平安公司等主要保险公司在承保风险管理方面也没有本质的差别,尚缺少对于承保风险的全面管理,即便个别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岗位,在决策领域也多无足轻重,尚没有国内财产险公司在承保风险管理方面建立领先优势。

在国际上,除 FM Global 外,其他公司也具有较强的承保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如 AIG、丘博、安盛、安联等,三井住友公司还成立专门的机构瑛得(InterRisk)公司从事承保风险管理,达信及苏黎世的风险评估体系已在业内广泛使用。慕再等再保险公司在巨灾研究方面已做出大量工作,编制的风险地图已被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使用。在人员设置方面,目前国际上大型保险公司(包括经纪公司)多设有针对承保风险的管理部门,普遍看重该项工作。

尽管国内保险企业在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但是很多公司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积极推进创承保风险管理的尝试。2010 年 11 月,人保财险公司率先成立灾害研究中心。太平洋财产保险则进行了全国首个市政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桥梁新建工程风险管理全委托试点项目”被授予“2010 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平安保险总公司也设有风险管理部总管全国的风险管理工作,并在各分公司设有风险管理室,负责当地的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平安全国有近 200 名的风险管理工程师,从事风险管控和为客户风险管理服务的工作。可以说加强承保风险管理,推进财产险精细化管理已成业内共识。

三、核保策略构建分析

(一)核保风险管控要与公司的战略进行匹配

战略对公司意义重大,公司的各项工作举措必须与公司的战略进行匹配,核保管控也不例外。保险公司根据市场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经营的状况提出公司的发展战略,包括人才战略、规模战略、成本控制战略、营销策略等。核保风险管控要在公司规模及成本战略指导下,拟定相应的核保政策、核保制度、核保流程。例如公司的战略为效益领先,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谨慎的核保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时要全面分析评价标的风险,在大数法则下确定承保盈利方可核保;公司的战略为销售第一,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时更多的要考虑市场竞争,充分考虑同业公司的承保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成功承保;公司的战略为规模效益兼顾,核保策略就应该采取稳健的核保政策进行业务审核,在承保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市场的竞争,又要考虑承保风险后的预期赔付,在确保承保标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盈利预期,拟定有市场竞争的承保条件从以保证核保策略的实现。

(二)实现核保策略要建立完善的核保制度

核保制度的建设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核保机制、核保流程、核保技术。

首先要建立标准的核保机制。核保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作保证。核保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的配置根据各级公司的不同职能而有所区别。由于核保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其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工作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保险公司的机构将逐步按经济区域设置,并形成总公司、区域分公司和地区支公司这样的格局。按照这样的格局,核保部门应设置在总公司和分公司。根据总公司的职责 总公司核保部门主要负责核保政策的制定、修改与跟踪落实,协助营销部门进行市场策划,参与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活动,对分公司业务核保人员培训,对超出分公司的核保权限业务的核保,对分公司核保部门在业务管理上实行垂直领导等。根据区域分公司的职责,分公司核保部门主要负责具体业务的核保工作,培训并指导业务员开展业务,协助分公司营销人员进行市场策划并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依据等。核保人员根据其职责可分为决策核保人和业务核保人;根据负责的险种,可分为财产险、货运险、责任险、运输工具险、意健险、特种风险核保人。业务核保人员又可根据权限大小 分为一级、二级核保人员。决策核保人主要配置在总公司,业务核保人主要配置在分公司。总公司成立核保人员管理委员会,负责核保人员的资格认定、聘用、考核,只有取得核保资格的人员才有可能被聘为核保员。

其次要搭建完善核保工作流程。核保人员为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进行的作业过程,就是核保运作程序。业务核保人员和决策核保人员,因其工作性质不尽相同,其运作程序也有所不同。业务核保人员对业务的核保,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选择业务, 二是如何淘汰业务。业务核保人员对业务的选择可采用事前核保和事后核保两种方式。前者核保的对象是标的金额较大、风险较高、承保技术比较复杂的业务,它通常包括对风险的调查、评估 判断该笔业务能否接受、进而决定以何种方案接受,以及是否需要再保险安排等。后者的核保对象是标的金额较小、风险较低、承保技术比较简单的业务 它是通过事先制定核保标准 事后对承保业务进行抽样检查实现的。核保员对业务的淘汰仅限于保单可以解除或无续约保证的情形下它是通过关注保险标的是否发生保险责任事故 或考察同类保险标的是否经常发生保险责任事故 或进行防灾检查等办法识别不良业务 并根据《保险法》规定或保险合同约定淘汰不良业务。决策核保的运作程序主要包括:制定核保政策及编写核保手册、培训业务核保人员、监督核保政策的执行、参与行业协会或相关组织工作、修改核保政策及核保手册等。目前,各保险公司经营还是以财务控制型为主,以保费规模作为经营业绩硬指标的思路在决策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注重显性业绩,对隐性灾害风险重视不够。

最后要加强核保技术的研究。决策核保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标准费率体系的测算、风险量化模型的建立、再保险方案的制定、区域市场或险种市场经营效益评估方法等。费率由净费率、第一附加费率和第二附加费率三部分构成,故也称毛费率。净费率又称保额损失率, 它是一定时间保险赔偿金额与总保险金额之比的算术平均值。第一附加费率是考虑了各年度实际保险金额损失率对保险金额损失率的偏离,而在净费率基础上的附加第二附加费率是在一定时间内、保险机构经营所需的各项经营费用、税赋、预期利润与保费收入总额的百分比。风险量化模型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设计风险调查表;二是风险量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包括量化标准;三是计算平均费率对应标的的风险量化值 (该标的为标准参照物)。

(三)实现核保策略要有再保进行支撑

再保是保险公司对承保的业务进行投保的过程。如果说保险是社会稳定器的话,那再保险就是维持一个保险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平衡器。对保险业务而言,再保险最大的作用就是分散经营风险,通过办理再保险,可以有效实现经营风险的可控,将能够承受的风险自留,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经由再保险进行分保。再保险公司能够在更大范围和程度实现数的集合,同时,它拥有更丰富的赔案资料,能够确保风险定价的准确和稳定。因此,无论是通过续保条件的确定,还是通过临分的报价,再保险公司均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信息,确保经营稳健,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经营的稳健。

保险公司在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损失和费用投入的风险,有的时候会因此望而却步。但这种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是一种“开荒”行为,它能够有效扩大保险公司的“耕地面积”,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了,业务增长了,再保险公司的发展就有更广阔的空间,最终也将受益。因此,再保险公司会鼓励保险公司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创新行为,包括为其提供研发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提供新风险业务的再保险支持。因此保险公司要实现分散经营风险,保障稳健经营必须有再保进行支撑。

(四)实现核保策略要加强数据测算

核保人应该加强数据的测算,测算每一张保单的质量以及预计的承保利润。数据测算要考虑以下因素:标的风险、预计赔付率、获取成本率、再保合约、手续费摊回比例等。标的风险状况由行业性质、经营管理水平、地理位置、工艺流程等因素决定,标的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未来的赔付;获取成本是保险公司为获得一张保单而支付的各项成本,包括支付人的手续费用、给销售人员的业务提成、公司承担的营业税金以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再保合约中列明了公司的承保能力、再保费用的摊回比例。每张保单测算可以帮助公司正确评价承保业务给公司带来的亏损与效益;能防止未出险就亏损的现象发生,避免业务技术性亏损;能科学测算出业务的盈亏点的费率,帮助公司准确拟定承保费率;能科学测算出每张保单盈亏点的费用是多少,从而准确核算公司有多大的资源打市场,超过这个费用比例后承保将会失去意义。

参考文献:

[1] 邹皓玮. 我国财产保险核保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 广西金融研究,2006,(05):47-49.

[2] 卓志.风险管理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人寿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业务经营

引言

银行、证券和保险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三驾马车,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金融创新模式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给行业中的各个公司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保险行业更是越来越成为其中重要一环,作为其中盈利大户的寿险公司,如何在开展业务时激发基层公司的内在动力,预算管理是其中关键一环,但是目前在其内部控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和调整,减少经营障碍,激发活力,促进人寿保险公司整体的经营发展。

一、预算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关联

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死差,费差和利差,其中的费差是保险公司具有管控主动性,同时与业务经营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项利润来源,人寿保险公司是因其经营特点,对于费差的影响因素更为明显,因此预算管理是寿险公司管控的重点。对于寿险公司,其行业特性是需要发展更多的客户,在目前的经营模式下,大部分业务收入是通过销售人员与客户的面对面沟通签单而来的,因此只有基层分支机构多,覆盖范围广,才能更好地发展业务,获得更多保费,获取更大利润,开设众多分支机构就是其业务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机构的开设和业务经营就需要大量的费用,如何做好费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人寿保险公司的特性需要持续经营,预算管理好了,带来持续利润,才能带动基层公司做好老客户的服务,同时发展新客户,从而做好更持续的业务经营。人寿保险公司的盈利是要建立在完成“精算假设”的基础上,预算目标的达成尤其关键。预算管理就是公司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依据,其实质是要让公司的全体员工通过预算的分解和落实,学会思考和学习,学会承诺和负责,学习自觉和自律,最终沉淀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科学方法必须要贯穿于公司业务经营的全过程。

二、人寿保险公司基层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费用管理的控制模式方面目前人寿保险总公司在对基层公司的费用管控中,会有两种编制方式,即权威式预算和参与式预算,但在实务中更多采取混合式(上下结合)的编制方式,只不过不同公司侧重点不同。权威式预算中,预算的目标和每个单位(部门和分支机构)的预算完全由总公司决定,基层公司只是按照预算原则执行预算,即更强调过程导向,造成管理过严,总公司主观性太强,基层公司缺乏责任感和动力,基层单位担心当期预算支出少会造成减少下期可用预算,产生“用完预算”的行为问题。参与式预算中,由基层公司制定各项目预算,总公司保留最终批准权,即结果导向,对过程不予关注,这虽然对基层管理者的士气和动力有所提高,但是这样会因为基层管理者的个人综合素质及能力产生其他方面风险的控制问题,如个别公司的“大包干”预算编制方法,产生过财务舞弊问题,人力资源激励约束问题及用工风险,进而造成法律诉讼和公司声誉受损。

(二)预算费用目标的确定和编制方面由于保险公司总体的费用预算来源于精算,总公司将费用与收入计划综合考量后,对基层费用进行再分配。在分配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下问题:(1)未能将费用的分配结果与精算利润指标进行结合,基层管理者只了解我向总公司要来多少费用资源,但是不知道资源的使用与其给公司创造的利润有何关系;(2)部分总公司出于管理简便原则,就按照上年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编制预算,造成对公司的费用资源使用产生负激励,变相鼓励当期支出费用,只要在预算范围内,花得越多越好;(3)未能建立基层公司目标模型,即基层单位在某个时期,某个分支机构数量下应当带来多少保费收入,相应有多少利润和费用,要让基层管理者知道其所在公司的目标,这样才能产生自主经营意识。

(三)预算执行管理方面预算执行时把预算目标变成行动的一种方式,一般按照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的程序进行。另外,预算分析是提高预算管理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情况下会出现如下问题:(1)预算执行情况、费用投产比及费差结果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如何产生,什么样的指标是好是坏,这些问题没有确切答案,造成指标管理中的关联脱节;(2)部分公司将费用资源留至总公司,对部分费用通过项目预算法进行编制和下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对项目执行的下发不够及时,也会给及基层公司带来消极影响;(3)事前的控制不够到位。目前的预算分析都是建立在事后的基础之上,但是对于事前的控制,机会成本的产生以及大与小,往往分析不够到位,不能对于后期的工作做参考和指导,基层公司管理者不能实时通过指标的反馈了解自身业务经营情况和费用控制的水平。

(四)预算考核预算考核应通过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完成结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为公司实施奖惩和激励提供依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对预算指标只考核是否超支,这样就会引导基层公司将本可以不必要支出的费用多支出,部分管理者还会存在“不花就吃亏”的思想,就可能造成虚列费用,虚假报销,小金库等财务风险行为;(2)预算考核对管理者的考核占比较低,不能激发管理者对于费用管理的积极性。

三、人寿保险公司强化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一)优化费用预算编制流程理想的预算管理流程包含六大要素:内容全面、高度整合、上下互动、有效组织、系统支持、指标平衡。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总公司与基层公司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信赖,通过总公司下发年度利润指导意见—基层上报草案—总公司进行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进行,通过上下反复、相互沟通,有效避免预算目标脱离实际,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完善目标管理作为人寿保险公司,利润目标是核心。费用管理的目标一定要与利润目标进行结合,才能激发管理者的动力,培养管理者的综合经营能力,提高基层公司的业务经营水平。人寿保险总公司从精算结果,制订精算模型入手,给予基层营业单位合理的经营费用预算,并且说明编制的依据和3~5年的发展规划目标,从而将基层公司的当期目标与中远期目标相结合,减少管理者短视造成的业务经营风险。总公司作为管理机构,也应尽量减少对基层公司的费用控制上的影响,减少因总公司行为造成的费用增加的因素,最大限度地解放基层公司的生产力。

(三)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公司经批准下达后,各基层公司作为执行单位应组织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执行预算,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效果,为达成预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应严格加强预算控制,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1)对于费用产生的情况,划分属于相对固定费用或者与业务经营有关的费用,从而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管理办法和流程;(2)提高总公司对于费用审批管理的时效性,从而让基层公司高效的根据可用预算制定相关的预算决策,从而推进业务的发展;(3)总公司对基层公司的预算预警及指标反馈及时,下发可清楚反映基层公司经营情况的指标,横向可与其他公司对比,纵向可与历史情况、目标值好和标准值对比,从而让管理者能清楚当前的经营情况和水平,从而采取相应对策;(4)基层公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梳理历史数据,总结经验,进行项目费用支出上事前的管控;(5)不断培养建立“总公司战略要求我们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哪些资源”的正确预算理念,将基层公司对预算的理解从原来“伸手要资源”转变为“自己挣资源”,真正将每个基层单位转变为利润中心。(四)优化预算考核办法预算考核是公司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算考核还是一种动态和综合的考核,公司在预算期间的执行过程和完成后都要适时的进行考核,以便更好地实现公司战略和预算管理目标。这就需要建立明确的考核办法,起到如下效果:(1)让基层公司管理者知道:费用超支与否会带来什么样的奖惩,节省费用的多与少会有什么样的奖励差别;(2)加大对基层公司管理者预算指标的考核比重和频次,有效激发管理者的预算管理动力;(3)将预算考核指标与费用投产比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考核结果更加合理化。

第5篇

第一条:为维护______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利益,形成稳定的经营者团队,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总监、副总监、销售副总助理、各部门正副经理以及其他总经理(或董事长)认定可享受年薪制的员工。

第三条:公司中层以上(含中层)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可连聘连任。

第四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实行年薪制。

第五条:中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基本年薪;

2、 绩效年薪;

3、 奖励年薪;

4、 法定福利和保险;

5、 特别福利保险计划;

6、 总裁特别奖励或总经理特别奖励;

7、 中高层经理人持股计划(另行规定)。

第二章:薪酬管理办法

第一条:基本年薪(下限年薪):

1、 以上年度实际年薪总额(基本年薪+绩效年薪)的60-70%作为本年度基本年薪,按月核发(见附表二);

2、 基本年薪的初始核定以工作评价、劳动力市场价格、公司人力资源政策为基础;

3、 新聘(或新晋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基本年薪按照公司现行标准进行核定;

4、 特殊情况由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后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第二条:绩效年薪:

1、 在年度结束后,根据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核定,在次年春节前一次性核发(见附表二);

2、 任现职不满一年者按实际任职时间进行核定。

第三条:奖励年薪(年终奖金):在年度结束后,根据公司业绩和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核定,标准为:

1、 董事长(第一层经理人),为年薪总额的60%—70%;

2、 总经理(第二层经理人),为年薪总额的50%—60%;

3、 公司副总经理及其他第三层(或相当)经理人,为年薪总额的40%—50%;

4、 正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及其他第四层(或相当)经理人,为年薪总额的30%—40%;

5、 部门正副经理、销售副总助理及其他第五层(或相当)经理人,为年薪总额的20%—30%。

第四条:年薪制人员的奖励年薪,一律延期半年发放,凡发生以下情况者,均考虑停发、缓发或减发:

1、 违反公司政策、规定严重者;

2、 辞职或辞退者;

3、 以往工作中未发现问题,但对当前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者;

4、 其他董事长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停发、缓发或减发的情况;

5、 第三层以下(含第三层)经理人考核年薪发放的决定权在总经理,其他各层经理人考核年薪发放的决定权在董事长。

第五条:总裁特别奖励,由董事长确定,于次年度春节前一次性发放;总经理特别奖励,由总经理确定,于次年度春节前一次性发放。

第六条:享受年薪制的人员,不享有加班工资。

第三章:福利保险

第一条:年薪制人员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和保险,其享受内容和享受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条:年薪制人员可享受特别福利保险,但公司若发生经济效益滑坡或其他重大事件,经董事会研究批准后,可停止支付。

第三条:终生健康险:

1、 以年度为单位进行核定,每任职满十二月,发放一年的终生健康险;

2、 享受条件:任满一年,考核成绩在良好以上者;

3、 董事长(第一层经理人)为 万保额;

4、 总经理(第二层经理人),为 万保额;

5、 公司副总经理及第三层(或相当)经理人,为 万保额;

6、 正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及其他第四层(或相当)经理人,为 万保额;

7、 部门正副经理、销售副总助理及其他第五层(或相当)经理人,为 万保额;

第四条:国内外进修:

1、 董事长(第一层经理人)、总经理(第二层经理人)任满一届,考核结果良好及以上,可享受国内外中长期进修;

2、 副总经理及其他第三层(或相当)经理人任满一届,考核结果良好及以上,可享受国内外短期进修;任满两届,考核结果良好及以上,可享受国内外中长期进修;董事长或总经理认为必要者,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3、 正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及其他第四层(或相当)经理人、部门正副经理、销售副总助理及其他第五层(或相当)经理人任满两届,考核结果良好及以上,可享受国内外短期或中长期进修;董事长或总经理认为必要者,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4、 以上条件均为必要条件,是否执行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第五条:一次性退职金:

1、董事长(第一层经理人)享受条件为任满一届以上,考核结果良好以上,其标准为:

享受标准 = 最后年度年薪总额 *(1 + 实际任职年限/10)* 1.0

2、总经理(第二层经理人)享受条件为任满一届以上,考核结果良好以上,其标准为:

享受标准 = 最后年度年薪总额 *(1 + 实际任职年限/10)* 0.9

3、副总经理及其他第三层(或相当)经理人享受条件为任满一届以上,考核结果良好以上,其标准为:

享受标准 = 最后年度年薪总额 *(1 + 实际任职年限/10)* 0.7

4、正副总监、总经理助理及其他第四层(或相当)经理人享受条件为任满一届以上,考核结果良好以上,其标准为:

享受标准 = 最后年度年薪总额 *(1 + 实际任职年限/10)* 0.6

5、部门正副经理、销售副总助理及其他第五层(或相当)经理人享受条件为任满一届以上,考核结果良好以上,其标准为:

享受标准 = 最后年度年薪总额 *(1 + 实际任职年限/10)* 0.5

6、一次性退职金在任职期满后,一次性发放;

7、任职未符合上述期限规定要求,由于工作调动原因等离任,且考核结果良好以上者,按实际任职年限核发退职金。

第六条:工作地在公司本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福利住房按公司原住房分配制度执行。

第七条:工作地在公司本部以外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享受福利住房:

1、 任期满一届以上者,可享受福利住房;具体规定为:任期满一届,公司提供40%房款作为首付款;任期满两届,公司提供其余60%房款;该款项不直接发放给个人,由公司直接支付给房地产商。

2、 购房标准:第三层经理人及以上(相当)为120平方米;第三层经理人以下(相当)为100平方米;

3、 福利住房房价不得超过山东省中高档商品房平均房价。具体标准为:4000元/平方米。

4、 以上标准为最高限额,所购住房低于购房标准者,剩余款项不发放给个人,超过购房标准者,超标部分房款自付。

5、 福利住房产权归购房者个人,所有相关责任购房者自负。

6、 住房福利计划自聘用之日开始生效,自任职满一届开始执行。

7、 任期未满一届者,不享受此福利。

8、 任职不满一届,由于工作调动原因等离任,且考核结果良好以上者,经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可以按实际任职年限进行核算。

9、 任同一层次职务二届以上(不含)者不重复享受福利住房。

第八条:其他特别福利与保险计划,根据公司效益和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第九条:特殊福利计划的执行,以国家相关财税制度为依据列支。

第十条:因企业重组、并购等非个人因素造成职位丧失或职位下降者,根据任职年限按比例提前执行上述计划。

第十一条:对于公司目前中高层现职中,经考核不具备任职资格,但对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者,如服从公司统一安排,离开现任职务,可以在本制度执行的同时,提前执行特别福利计划,同时,授予“企业功勋”光荣称号。具体标准将根据现职进行核定。

第四章:附则

第一条:本规定未尽事项,另行规定或参见其他规定的相应条款。

第二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在人力资源部。

第三条:本规定自董事会核准、股东大会通过后颁布执行,修改时亦同。

第6篇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与企业整体战略方针相符合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企业财务预算的一系列环节的管理和控制。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方面的活动预算和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执行预算管理时所采取的措施也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由于目前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要不断完善财产预算管理工作还需要从各方面努力。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特点

财务预算是反映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预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现金收支等的预算,通过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主要包括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市场和管理方面的费用预算、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经营指标等。由于保险行业的特点致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也具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点。首先是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特殊。其次,财产保险公司的收入和支出的确认情况与其他行业所遵循的配比原则并不相符,保险公司的费用支出,如当期的税金、保险保障基金、业务管理费用、手续费等,都是计入会计当期成本中的,这些费用是以保费收入时间为确认时间,其核算方式是以保单获取成本。第三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于会计期间与保单责任的差异决定了责任准备金计提需要精算师进行精算估计,而精算师的精算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对财务预算的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种种特点,加上市场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导致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问题。我国的财产保险公司一般都具有十分繁杂的层级结构,和分布广泛的各种分支机构,而且很多保险公司内部都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是部门职能不够明确。没有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自然无法顺利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也就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投资等活动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公司各部门之间由于缺乏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常常会只顾本部门的利益尽量多地争取预算资金,财务预算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点是财务预算考核指标问题,保险行业并没有统一的预算考核指标,所以各保险公司的预算体系和考核指标都不相同,具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说有的保险公司的预算考核指标仅以会计利润为标准,有的公司则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考核指标。这样就会影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会影响保险公司对本公司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估,无法为保险公司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而且还会影响到保险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第三点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问题。有部分保险公司虽然设置了专门的财务预算部门,编制了预算方案,但是缺乏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过程的重视,空有预算方案而缺乏执行力度,根本无法发挥预算的作用。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企业职能部门的协调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的传统管理模式一般是按照部门职能来划分管理模块,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各部门的管理之间因职责不同而引起冲突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预算也无法落到实处。所以加强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各职能部门的发展要求

因为保险公司的预算是综合考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衡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每个职能部门的预算目标都符合公司的预算总目标要求,而公司总的预算目标自然是要以各职能部门达成各自的预算目标为基础。因此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可以说是将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目标进行了量化,能够使其在公司的整体目标引导下安排好本部门的活动,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提供支持。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由于企业的经营会受到外部环境、政策和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的预算实施情况必定会与预算方案有一定的偏差。在这种时候预算就要作为对照标准,让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出现的偏差,以便根据预算指标及时调整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绩效考核的要求

公司的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企业预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整体目标分解成一层层的战略目标的量化性指标,最终让每一个员工承担本岗位的职责。预算指标可以引导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并且具有标准性,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来考评工作绩效,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对企业的贡献。

四、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能完全交由财务部门处理。在公司设置有专门预算管理体系的前提下,还可以设置专门的财务预算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公司的主要经营者和负责人领导,由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遵循权威性和全面代表性原则,将各部门的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增加预算的科学性,使预算具有可操作性。在各部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审批和编制预算方案,并监控预算实施情况,根据执行情况对预算进行实时调整,对公司发展的经营活动规划实施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比如说及时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和预算的偏差,并分析其原因,根据原因调整预算方案;或者解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等。

(二)分解和细化财务预算指标

首先是以应分尽分为原则,公司的全面预算必须要分解为各职能部门预算或各经营机构预算,使各个预算执行单位都能明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公司的年度预算要分解为季度预算,这样有利于各预算执行单位将其作为组织本单位经营活动的依据,最终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其次是以责任到人为原则,各个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按照责任中心制执行预算。例如业务管理部门是以保费收入、保险种类、赔付率、手续费率为关键指标,在年度预算时,制定出各区域、各机构、各险种和各时期的不同执行标准。行政部门是以资产、行政费用和办公场所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的年度总资产和总的行政费用来制定执行标准。人力资源部门是以职工总薪资和职工总人数为关键指标,根据公司年度预算的职工人数和薪资来制定合理配置的原则。

(三)完善财务预算的差异分析和考核

保险公司要重视对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因为关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防控探析文/杨进分析出预算控制中出现的预算差异可以找出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不足,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寻求解决的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定期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将财务预算的项目列出考评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预算的成效,也能作为预算执行单位和执行者的考核依据,有利于落实财务预算的责任制,让相关责任体了解预算执行结果并及时改进,也能给下期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五、结语

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还存在预算管理、考核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要完善财务预算的管理体系、分析制度和考核体系、规范预算编制的流程、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保证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探讨[J].商情,2013(46).

[2]金乐.关于保险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1(12).

[3]张莉莉.如何加强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管理[J].科技视界,2013(13).

第7篇

关键词:寿险公司 财务风险 管控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风险的防范措施越来越完善;同时随着保险业规模的扩大,保监会也加强了对寿险公司内部的控制和监管,加强了对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寿险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但是,寿险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寿险行业的发展。目前,寿险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财务会计风险和资金风险,财务会计风险涵盖会计基础工作、会计要素、财务信息报告和财务处理系统等环节;资金风险主要指的是寿险公司资金运用过程和流转过程中的风险。

1.寿险公司财务风险

寿险公司财务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监督机制和税务风险这三个方面,所以,要加强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管控,必须加强对这些财务风险点的管控,提高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寿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寿险公司的健康长远发展。

1.1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风险

我国的寿险公司发展比较晚,而且还有很多人对寿险公司存在诸多误解,很大程度的阻碍了寿险公司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对寿险公司的支持,人们对寿险公司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寿险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寿险公司在财务管理体制还存在这几方面的风险点,第一,财务垂直化管理风险,寿险公司为加强对分支公司的监督管理,主要实行的就是财务经理委派制,但是委派人一般都是由分支公司自行选拔,削弱了委派人行使职责的独立性;第二,目标不一致,寿险公司中总公司和分支公司的发展目标不一致这也是现在寿险公司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寿险公司财务管理体制的执行力度。第三,财务预算和考核机制不合理的风险,寿险公司对公司的管理层一般实行的是年薪的制度,对分支公司的绩效考核主要通过保费来进行综合计算,虽然,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激励约束问题,但是,很大程度的导致总公司和分支公司利益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寿险公司的费用管理不均衡,形成寿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1.2寿险公司的财务监督体制风险

财务监督体制主要指的是对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为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从而保证寿险公司的股东利益不受到损害、公司的资产安全以及盈利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寿险公司财务风险中监督体制的风险点存在于监督机制的完整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寿险公司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会出现总公司对分支公司的财务监督不力,定期检查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寿险公司的会计核算水平不高以及财务会计报表出现严重受损的情况。

1.3寿险公司中的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作为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点主要指的是税务责任中的一种不确定性。寿险公司被税务部门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例如补税和罚款等。不少寿险公司发展过程中缺乏税务风险意识,对税务风险控制力度比较弱,所以,税务风险也是影响寿险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4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风险

由于我国寿险行业的起步比较晚,导致现有的寿险公司投资品种比较单一,投资期限比较短,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工具,寿险公司的投资品种不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对投资时间的限定也不能达到客户的需求,保险资金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寿险公司的风险也在加大,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失配现象相当严重,保险资金的安全和收益也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资金运用风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寿险公司中资金运用的决策不具备前瞻性和科学性,决策的被动性和随意性也非常突出。第二,投资资金的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寿险公司在资金组织结构、决策、运作、控制和管理上都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寿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的出现。

1.5寿险公司中资金运转风险

寿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增加客户资源,收取保费,理赔支出等,这种资金运作方式的导致资金的流动性比较大,人工资金的划拨调转不及时,造成资金成本增加和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分支公司出现财务问题不容易发现,财务风险也会增大。

2.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点的管控方法

2.1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寿险公司中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首先,寿险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寿险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严格按照《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作,提升寿险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综合素质,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证明,从而提高寿险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其次,在寿险公司中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公司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对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各个风险点进行严格的控制。

2.2建立分级财务机构体系

为加强寿险公司财务会计风险点的管理,必须加强对分支公司的财务会计风险点管理。寿险公司应该建立健全财务机构管理体系,在每一个分支公司中都建立财务机构体系,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当然,分支公司的分级财务机构必须接受总公司财务机构的定时检查,从而保证寿险公司的财务会计安全,为寿险公司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同时,在寿险公司中要建立科学考核体系,主要是对总公司和分支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对财务人员也会进行考核,通过对分支公司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进行考核,可以提高财务综合管理的质量和财务核算工作的质量,将寿险公司的利益和工作人员的利益联系起来,能够有效的提高寿险公司财务会计工作质量,有效的规避财务会计风险。

2.3完善资金运用机制

寿险公司资金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证理赔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寿险公司的资金灵活运转,为寿险公司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为寿险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寿险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寿险公司的资金管理机构中明确每一个人的职责,制定科学的投资机制,严格理赔程序,控制和降低投资风险,对涉及资金的人员、岗位和权限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优化寿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

3.结束语

总之,现阶段寿险公司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寿险公司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对寿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点进行严格的管控,实现我国寿险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小林.寿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6):45-50.

[2]朱清香,宋欣欣,田亚雷等.我国寿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J].河北企业, 2010, (12):44-45.

第8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财务预算工作内涵及科学作用

财务预算工作可全面映射企业未来发展一定期限之中的财务工作状况与发展经营成果,还可了解其现金收支标准,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经营参考,树立科学管理目标,形成优质的工作模式。由此可见,有效的财务预算工作可令企业良好的规避各类活动风险,实现健康、全面与持续的发展。其优质作用具体体现为,利于企业各部门的良好配合与协调一致,进而科学的实现预算目标。同时,优质财务预算工作还可促进企业的良好内部管控,预防执行状况以及预算工作存在偏差。可通过全面的比对与分析,为各类企业供给良好的监控管理策略。绩效考核一直是企业为员工晋升奖励的工作指标,实施优质财务预算工作则对绩效考核管理极为有利,可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优质量化标准,并将其作为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标,发挥考核管理科学导向性。因此,财务预算可将各机构的实践发展方向以及奋斗提升目标进行量化,各部门则可参照预算全面安排自身实践活动。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工作体系包含其管理核心战略以及发展思想,对其未来发展经营发挥了有效、全面的支持作用。

二、保险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状况

保险企业实践发展阶段中,开展财务预算工作存在预算执行的管控力度没有全面一致、预算以及考核管理指标欠缺统一性等问题。一些保险公司推行按照管理层级进行逐层管控的模式,其手续费按照不同险种比例实施预算,同时资金进行差额管理,即收支两条线模式。该类部分管控、部分放权的模式对于各个分公司的具体执行来讲将形成一定差异,并有可能形成各异的成果。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特殊性,其子公司的不同、区域的不同,应用预算管控系统以及考核指标均存在各异性。不利于行业主管单位的全面、统一监管,对自身公司的业绩评估以及优化经营管理也形成了不利作用。例如,一些公司对于险种的体系结构、控制权限、理赔流程、总体员工数量、相关手续费用、酬劳策略等均行使了较大程度的放权。另外过分注重指标结果,却忽视了管理控制过程,进而较易形成预算以及相应管控的失效,形成短期效应。预算执行层面,有的保险公司针对预算各个项目编制严格指标,还明确各指标实际控制流程以及工作标准,将决策、管控、实践以及服务工作互相分开,并实施预算紧控制。有的保险公司则完全依靠自觉性把握费用真实性,资金的收入以及支出依据差额实施预算管控。该类预算松控制网点较多,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仅用完成指标进行工作的评价。其力度不统一的管控模式会令各区域实践工作积极性以及管控精细化呈现较大冲突,对实践工作的实施极为不利。

三、保险企业优化财务预算工作科学策略

1.依据责任中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正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扩充效益、提升自律性、优化市场环境等问题。因此保险公司应主体依据责任中心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分类的管控、预算以及考核管理。业务管理机构应成为保费核收、制定险种结构、明确赔付标注以及手续费率的全面责任中心。应由业务机构编制分部门、分时段、区域以及险种的管控实践方针以及要求,进行公正严明、高效动态的管理。同时公司应管控并考核各个业务部门的总体财务预算以及实践政策的科学合理性。行政单位应成为办公、资产管理、行政控制的责任中心。应对其年度预算进行全面考核,创建具体标准以及调配管理原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应成为员工薪酬待遇、总体数量管控的责任中心,而下属机构则应成为具体的财务预算执行单位,遵循传达计划、管控原则、收入、支出管控计划,实施有效的管理考核与优化调整。

2.强化财务预算工作差异研究与考核管理

为优化保险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应注重预算管控,其包含企业系统构成、管理体制、激励政策等内容。工作重点则在于有效的研究预算以及实绩内涵的差异因素研究,应明确差异核心环节,令信息全面反馈至相关单位,督促有关机构科学明确解决方案。应明确管控实践中的强项以及存在的弱势,丰富经验,总结教训,并强化管理。可定期依据预算执行环节,编制差异研究分析表格。其中应涵盖丰富的会计信息数据,同样应包括非财务有用信息。例如,物流配送工作等。不仅应明确反映物流配送的相关收入以及费用成本,同时还应映射出空仓率、安全管理水平、出货率、具体车辆油耗等。进行的工资控制在映射工资总额的基础上,还应明确具体的人员数量以及总体结构。探究某一环节实现成功的真正诱因与相关数据。差异分析表格内容的设计项目应明确划分出可控以及不可控的事件因素。进而明确可控诱因形成的差异影响。另外应实施严格的管理考核,完善奖惩兑现,提升预算工作的全面严肃性,确保管理流程的有效衔接,进而全面激发员工主动积极性,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科学实现。

3.明确定位财务机构实施预算控制的重要地位

开展优质的财务预算管理,应成立组织委员会,成员由责任中心中的工作人员全面构成,各单位预算草案应确保符合政策标准,体现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应设置专项部门进行预算编制的全面汇总,处置日常工作事务。一般该项工作应由财务机构全面负责。因此应全面明确定位财务机构实施预算控制的重要地位,确保其形成科学的预算认识,不应权利越位,承担所有财务预算管控工作。同时也不能缺位,应摒弃财务预算便是财务机构的预算这一片面认识,真正意识到预算为经营方的预算,进而全面预防预算管控体系的不良失效。

四、结语

总之,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应对,方能真正提升保险单位核心竞争力,令其在公正严明、健康、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德君.关于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2(06).

第9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整体的发展态势较好,而财产保险工作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部分,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其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随之提高。对于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现对整个公司运营情况的实时监管,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财产保险公司;运用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

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市场上大部分现代化的财产保险公司已经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财产保险公司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问题。其一,企业的预算目标与战略规划匹配程度不高,即财产保险公司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在了财务部门中,而财务部门受自身的专业局限,在战略目标分解与预算管理目标联系等方面,无法立足于战略目标来编制预算。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目标,缺乏中长期财务资源配置规划,难以合理预计中长期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提早谋划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实施过程较为复杂的关键举措和重点工作的实施路径,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造成预算编制与实际背离的主要原因;其二,思想观念不统一,上下博弈问题突出,缺乏自我管理,下级机构为编而编、不为管而管,仅编制保费、利润主要指标,对于利润表内部预算构成存在难以合理预测,比如销售费用管理,管得了过程,管不了结果,制度工具不完善,流程、内容没有固化,预算管理效率不高;其三,在预算指标设计方面,企业较为重视预算指标的经济性和定量化,没有考虑到非财务指标及定性指标的设置,继而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性。第四,全面预算要求各部门各层级均参加预算编制,但实际上预算编制主要还是财务部门工作,没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跨界与融合,强强联合,用新的理念和思路去做好传统的成本管理,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赢共生。其次,财产保险公司在预算执行环节存在问题。第一,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纠偏引导,未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查找制约发展、影响盈利的短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失基于预算执行偏差归因分析的结果,针对短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和短期经营目标,相应调整财务资源配置。第二,预算执行过程监管松弛是影响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执行成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编制方案缺乏灵活性,对外部市场环境适应程度较低,无法阶段性地反映市场动态及需求;同时,保险业务量的大规模增长,预算管理缺乏弹性控制。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业务赔付等环节,尚末建立对差异化的财务数据统筹管理,各项数据的关联性和协调性不强,影响了预算分析工作的准确性,进而也造成了预算执行的准确性。最后,财产保险公司的预算绩效考核环节存在问题。预算绩效考核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它不仅能够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提供经验数据支持,还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状况。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绩效考核与财产保险公司的激励机制结合不足,应在保证薪酬分配对内公平与对外竞争的基础上,让薪酬资源作为公司目标任务的分解的有效工具,实现压力的层层传递与责任的层层落实。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财产保险公司中的应用策略

(一)规范企业的预算管理编制模式财产保险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多层级、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它全面覆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关键环节。企业要想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就要建立集权性较高的预算管理机制,即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流程。在这一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应由企业总部制定全年预算计划,分解到下级分子机构当中,提供预算框架和编制方向;各分子机构基于整体预算目标下编制符合企业总部财务政策和经营目标要求的预算方案,经过公司总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批、调整和决策以后,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落实下达到各分子机构中开始执行。这种管理模式更能够体现预算管理的刚性控制,也有利于企业总部实时掌握分子机构的预算执行情况。其次,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主要体现在“费差”和“利差”这两方面,还包括其他外部投资收益,因而,在预算编制之前要明确编制主要内容,即财务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将不同的预算编制任务落实到费用责任中心、利润责任中心和管理责任中心,以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准确性。最后,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针对财产保险公司费用项目繁琐、细化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作业成本法或联合基数法来编制费用预算,避免编制差异化或预算方案松弛等问题,也能够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针对性。此外,充分利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外部环境以及内部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在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分解细化预算指标,提升预算管理的全面性。

(二)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管理为了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要制定有效的预算审批机制,即企业内一切费用的申请、支出、审批、下拨等环节都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批流程;同时,各预算单位还应当定期编制阶段性的预算分析报告,及时反馈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和费用支出进度是否保持一致,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和规范自身的工作流程,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控制;另一方面,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采集和分析功能,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预算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和分析反馈,重点把握企业资金存量、保费收入以及佣金支出等关键内容,自动生成预算分析报告,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反馈到企业各层级的预算管理委员会监督系统当中,有效支持企业的投资计划及经济决策。

(三)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考核环节的约束作用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其利润及收入的核心就是企业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因而,在预算绩效考核环节应当将考核对象设置为各利润责任中心。企业要编制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指标内容选取方面尽量突出企业的经济效益、业务规模及服务质量这几个方面,以保费计划完成率、综合成本率、利润达成率、销售成本费用、市场占有率、续保率、服务满意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在兼顾财务指标的同时考虑到非财务性指标,以保证考核成果的客观公正性。另外,将预算绩效考核与企业人员的绩效利益直接挂钩,有效调动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也能够落实相应的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成效。

三、结束语

财产保险公司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因而,企业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意义,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保证企业的长效发展。

第10篇

薪酬、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XX公司系统的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运作,健全XX公司系统经营层高管人员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XX公司或分支公司董事会董事会聘用的下列员工:

1.各分支公司总经理;

2.各分支公司副总经理;

3.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

二、考核形式及收入构成

1.收入形式

以上人员均实行年度薪酬制度(以下简称年薪制)。

2.收入构成

高管人员年薪收入由基准年薪、风险收入两个部分组成。

三、考核指标及基数

1.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主,结合考核发展进度、职工收入等指标。

2.指标基数

(1)净资产收益率:7%;

(2)发展进度:当年实现主营收入高于上年主营收入;

(3)职工收入:职工当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

四、基准年薪标准

在完成以上考核指标基数的前提下,各类高管人员基准年薪标准如下:

1.总经理:12万/年

2.副总经理:7.2万/年

3.其他:6万/年

五、风险收入考核办法

风险收入=净资产收益率对应计提的风险收入×(1-复合指标扣减率)

1.总经理考核办法

(1)净资产收益率:低于7%折算所产生的利润率按0.6%的比例扣减基准年薪;超过7%部分折算所产生的利润率,超过额度在1000万元之内的,按0.5%的比例计提;超过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1.2%的比例计提。

(2)发展速度:若公司当年实现主营收入低于上年实现主营收入,扣减风险收入的5%。

(3)职工收入:若职工当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长低于5%,扣减风险收入的10%。

2.副总经理及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考核办法

上述人员的风险收入根据各人工作绩效情况在总经理实得风险收入总额的比例幅度内由董事会进行评估考核计提(或扣减)。

各人比例幅度如下:

(1)副总经理:50%——60%

(2)其他经董事会聘用的经营层高管人员:45%——55%

六、单项奖罚考核办法版权所有

XX公司系统经营层高管人员在任期内实现了公司效益显著或贡献突出的(如重大投资、招商引资、配股成功等),可由董事会确定对相关人员另行实行一次性单项特殊奖励;如投资、经营决策、招商引资等事项造成重大失误或损失,则予以单项扣罚。

七、年薪收入评估考核程序

1.各分支公司(机构)在年度末,财务部门根据财务决算情况,计算出本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发展进度比例及职工收入指标等数据,上报XX公司企管小组;

2.企管小组组织财务人员对以上数据进行审计后,做出评议意见,确定复合指标扣减率,提高XX公司董事会;

3.董事会根据测评意见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审议后,确定各人风险收入金额;

4.董事会对评估考核结果按规定予以说明。

八、其他事项

1.经营层高管人员年薪收入实行“上限封顶,下限保底”的办法,上限封顶数为基准年薪的3倍,下限保底数为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年薪考核实行一年一清,不结转下一年度;

2.经营层高管人员实行风险抵押,风险抵押金为风险收入的30%,当抵押金累计达到基准年薪1.5倍时,不再增缴抵押金;

3.经营层高管人员年薪在计提的工资总额(效益工资)中列支;

4.总经理离任时要进行离任审计,如发现有出入要对其以前年度考核年薪进行调整,超过(或不足)部分应从当年年薪或风险抵押金中扣除(或补发)。任期未满而无正当理由辞职的,抵押金不与返还;

5.经营层高管人员如兼任其他职务的,以其实际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确定薪酬,不能随意选择和多头兼得;版权所有

6.年薪酬工资支付采取月度预发,年度结算的办法。月度预发的金额按基准年薪月平均数计发,并单独建立发放台帐;

7.经营层高管人员实行年薪制后,将于本系统其他员工的工资相脱钩,除按本方案规定取得经考核的年薪收入外,一律不得另外领取其他各种名义的工资、奖金等;

8.本方案的年薪均含税。按国家规定应由个人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各类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费用,均由本人自负;

9.如遇国家政策重大调整,或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其他重大情况,本方案将及时做出适当调整或提前终止;

10.本方案的基准年薪可考虑地域和物价差异,但上下浮动控制在8%之内,并必须由董事会审议通过,方可实行。

第11篇

【关键词】风险 问题 措施

一、期货经纪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当某一合约行情出现连续涨停板或跌停板,如果期货公司不能及时斩仓,满仓操作的亏损一方难以退出,爆仓风险加大。一旦出现爆仓,客户往往一走了之而由期货公司先行承担经济损失。这一风险是期货公司最主要同时也最难解决的风险。

2、操作风险。这类风险包括:下单员或红马甲报错、敲错客户指令,造成风险损失;结算系统及电脑运行系统出现差错,造成风险损失;没有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操作,缺乏监督或制约,造成风险损失等。

3、流动性风险。期货公司不能如期满足客户提取期货交易保证金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例如,有的期货公司允许客户透支,有的公司则将资金抽出投向其它金融工具,这些都潜伏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4、政策风险。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新政策不断出台,每一项政策、法规出台或调整(如保证金、交割等规则的变动或国内经济政策调整等),都会引起市场较大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期货公司的经营。

二、期货经纪公司衡量风险的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所谓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人员根据经验,对本公司客户的持仓品种、持仓结构、资金情况、历史信誉情况等进行分析,判断本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点及风险程度。同时,公司通过成立风控工作小组、设计业务流程、过程监督、绩效评估等方式保证将公司经营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定性分析方法可操作性较高,如果一家期货公司能够设计出合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具有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较强的执行力度,其风险控制能力就相应地比较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比较强。

定性分析方法最主要的缺陷在于,期货公司无法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的具体数量进行衡量,从而给公司的整体经管管理带来困难。

2、定量分析方法。(1)span系统。在目前的衍生品市场中,最成熟的衡量投资组合风险值的系统是span(standard portfolio analysis of risk)。该系统是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于1988年为衡量旗下结算会员头寸的总风险从而确定应收取的保证金金额而推出的,现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计算投资组合保证金的行业标准。

span是一个综合性的风险评估系统,可以精确地计算任意投资组合的总体市场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交易所的风险管理理念,计算出应收取的保证金。span的核心计算模块由交易所计算并以参数文件的形式每天免费提供给投资者,投资者只要在此基础上输入各自的头寸情况,就可以方便地对自己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析,并计算出自己头寸所需要的保证金额度。

(2)var风险值。目前,运用最广的综合性风险衡量指标体系是基于var(value at risk)理念的指标体系。var理念的核心是var风险值,其含义是在市场正常波动下,一个资产组合在特定持有期间内以及特定的置信区间下,由于市场价格变动所导致此投资组合的最大预期损失。

要计算一个金融机构或资产组合的var值或建立var的模型,必须确定三个系数:持有期间、置信区间、观察期间。目前国际金融业中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养老金基金及国际期货业都已广泛使用var方法来测量期货交易中的市场风险。

(3)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指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报表和指标体系,是期货经纪公司监管制度的核心之一,也是期货市场发达国家监管市场的通行做法。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9月开始实施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报表和指标体系,旨在通过测算净资本并结合持仓情况与结算数据,对期货公司风险状况进行有效监测,以准确、及时地反映期货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和抗风险能力,使期货公司监管工作更加科学、更透明。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报表体系的根本在于计算净资本,它是以期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一项为基数,综合计算“资产调整值”(包括资产流动性、银行存款、应收保证金等项目)、“负债调整值”(主要为风险准备金)、“客户未追加到位的保证金”等项目而最终得到的净资本额。

三、我国期货经纪公司风险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期货经纪公司的股东数量一般为两至三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多在50%以上,更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在80%以上。股权集中度较高,导致缺乏形成权力制衡的产权基础,而且控股股东多为国有单位,股东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又进一步加剧了股权集中的弊端。股东会往往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中、小股东的正当要求经常被漠视,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经理层一般由大股东直接委派,控股股东实际上控制了期货经纪公司,容易引发注册资金不实、大股东抽逃注册资金、期货经纪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

2、组织架构不尽合理。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包括稽核部在内的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参与,需要管理层的支持。目前,期货公司稽核部门承担了主要的风险控制职责,与内部市场开发、研究、结算等部门没有建立制度性、常规性的协调机制。这样,期货公司往往只能实现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而无法做到事前的防范于未然。因此,这种风险控制体制并不尽合理、有效。

3、没有实现客户开发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发展。目前,期货经纪公司经营业务雷同,呈现同质化竞争态势,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在这种市场条件下,迫于拓展市场、扩大交易量、提高佣金收入等业绩压力,期货公司往往无法实现对客户特别是大客户从开户到资金、结算等各业务流程的完全监控,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隐患。随着期货公司纷纷开展居间人业务,客户开发与风险控制间的关系将更难以把握。期货公司只有从战略层面综合考虑客户开发与风险控制间的关系,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

4、基本没有引入风险定性分析方法。受我国期货市场数据不完全、有效性不够等原因的影响,目前,var方法在期货公司往往只停留于研究阶段,基本没有得到运用。期货公司所面临风险的大小只能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性的估计。

期货经纪公司净资本监管指标体系作为一套比较科学的监管指标,能够衡量期货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及抗风险能力,但它无法具体测算期货公司持仓结构所带到的风险,因而有一定的片面性。

5、研究工作质量不高。我国期货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某些品种的特殊行情可能会给期货经纪公司带来很大风险。如果期货经纪公司的研究报告能够提前预测到这类行情,将有助于客户和公司做好风险控制工作。目前,许多期货经纪公司并不太重视研究工作,往往只限于常规性的市场短线操作分析,缺乏前瞻性、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殊不知,好的研究是最好的风险控制手段。

四、期货经纪公司风险管理措施

1、完善期货经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应该采取国内公司普遍采用的外部治理模式和内部治理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即董事会中设有独立董事参与决策和监督,董事会之外又有监事会,对董事会、经营层的决策、经营进行监督。由于我国期货经纪公司是属于特殊服务行业的金融企业,其风险大大高于一般企业,而且在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更突出,因而,在期货经纪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应更多地考虑加强监管和激励机制。另外,监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对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管管理。

2、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在授予风险总监以一定的风险管理权限的基础上,成立跨部门的风险控制小组,有稽核部、结算部、研究部、市场部等部门参加,总经理或主管总经理任组长,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快速的风险事件反应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理层次,直接向总经理负责。

3、做好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工作。重新梳理公司业务流程,制订涵盖公司内部客户开户、交易、结算、交割、财务及电脑系统等各项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项业务依据授权进行,并对营业部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监控,实现风险源头的有效查询。同时,以证监会实施净资本指标管理为契机,建立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稽核审计力度,确保营业部财务清晰,及时与总公司结算。

4、加强研发力量,提供高附加值的研究报告,防范市场风险。对期货公司而言,出现异常行情意味着公司经营风险加大。如果公司有高质量的研究力量,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这种非正常行情,并提前劝说客户调整持仓方向或结构的话,将不仅能够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且能够巩固和发展公司客户与业务。目前,国内领先的期货公司都在不断加强与充实其研究能力,而研究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将决定公司的市场份额。

5、实现客户开发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发展。期货公司有必要将客户开发工作与风险控制工作一并考虑,综合平衡公司业务发展与实施严格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成本费用关系。管理层应明确,进行风险控制所需成本费用应由确保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和预防、控制风险的有效性来决定,而不是根据短期内的损益情况来考虑。应将实施风险管理控制的成本费用支出看作是期货公司的一项连续的、长期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力和价值增值的投入。

6、加强系统建设,应用var等定量分析方法。长远看,我国期货公司的风险监控与风险防范必将走向定量化、电子化,与目前的定性分析方法共同构成风险控制的核心。哪家期货公司在这方面早走一步积累了经验,就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7、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全员风险控制意识。风险控制工作涉及整个期货公司,离不开公司各部门的支持,需要各位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流程性风险。为此,期货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培训,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公司各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和合理性,以最大化地减少风险。

综上所述,面对国际与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经纪公司面临的风险较多且复杂,期货经纪公司需要不断提高其风险管理能力与水平。只有这样公司的赢利能力和市场份额才会得到有效提升,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子强: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周英:金融监管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 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市场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第12篇

关键词:大集中环境;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创新

传统的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基本上以总公司制定目标及考核办法,各省级分公司比照后。层层分解下发,各机构具有相当大的人、财、物、核保、核赔权。最终以营利指标对各机构进行考核。随着信息技术在财产保险公司的广泛运用。各种数据逐渐集中到总部,以及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具备了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的条件及动力。本文从构成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要素及合规内涵的内部运营、市场营销、保单核保、理赔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方面的新探讨。

一、传统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各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基本采取综合成本率来对其经营盈利能力进行考核,其具体含义是指每百元保费收入中全部支出的占比。以2008年经营数据为例。除个别政策性保险公司盈利外。全行业综合成本率皆超过100%。少的在110%以内。多的甚至达300%以上。以大部分公司为例,综合赔付率在70%左右。综合费用率在40%-50%之间。

在此,综合费用率主要包括日常运营成本和市场营销成本。日常运营成本过高的因素在于。一方面,各机构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为体制性内耗;另一方面,为各机构经营水平不高或滥用权力或人为腐败所造成。市场营销成本主要是手续费支出。各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惜支付高额手续费,对公司的盈利形成了巨大压力。虽然各地保险行业协会都相继出台了手续费支付管理办法,但下有对策的现象仍然存在。

综合赔付率主要是指各项赔款支出占保费的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出险率高,部分原因在于虚假赔案。部分原因在于内部管理不当造成的损耗。

二、数据大集中环境下的主要对策

目前,信息技术在产险行业已经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从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到核保、核赔,各公司的信息技术水平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初步具备了全险种、大集中、共平台、宽网络、同标准的基本体系架构。这些有利条件,为规范、创新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提供了坚实、可行、可靠的后援保障。

管理创新的总体思想是基于总部与各级机构之间的实时网络及强大的总部数据集巾、处理、评价功能,实行以总部为核心,各下级机构在总部划定的范围内,逐件落实执行的模式。即实行大总部、强力总部、实权总部的模式。类似于中央集权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目的在于减少各中间环节,总部可以直接管理到县一级机构。总部的决策,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宣导。下级的工作落实可以在第一时间在信息系统内得到量化反映。风险点放置在总部,由坚强有力的总部进行事前规划、事中监督、事后考评。从而达到有效配置资源,减少中间损耗。避免府才误事,降低运营成本、营销成本、赔付成本。实现合规经营、公司盈利的目的。

(一)人力、财务等诸后援系列的管理对策

人员招聘由总部年度定岗、定薪、定编后。按进度在各媒体广告。各下级机构负责安排应聘人员的信息核查、总部视频面试。下级机构有建议权。总部对各岗位有最终决定权,杜绝人情岗,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月度实行20%优秀、70%合格、10%需改进的考核,由各关键岗位组成的执行委员会是考核的负责单位:年度考评由总部下派工作组到各基层(以地市为单位)。以考核表格及面谈形式进行。对10%需改进部分予以辞退,对20%优秀部分进行加薪、提干。

财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经营中的主要指标。如保费达成率、综合成本率、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等,均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各级机构每月根据总部下达的保费计划及成本支出因子和支出原则。编制月度全面预算。且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各级机构月度全面预算编制完成后,由机构负责人向上级负责人进行视频陈述。

财务核算系统实行各级保费帐户自动逐日上划,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赔款帐户由分公司汇总巾请当日支付金额,总部批准后,当日下拨,理赔款项直接支付到受益人个人帐户:报销金额直接打入收款人帐户,不发生现金支出。手续费支出由总部根据业务、财务系统数据。按系统内设定的手续费比例,每周结算,直接支付到人个人帐户。

为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财务人员考核统一由总部考评,机构占有20%权重:财务负责人实行各机构异地任职。为减少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腐败现象,对固定资产采购与管理,实行总部统一采购下拨。采购时实行公开招标,开标时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同时到场,全程录像。全部车辆均安装GPS,每月公布行驶记录,对非公用车给予严罚。

(二)核保对策

系统实行集中核保。设定系统自动核保条件。自核部分占比应不小于80%。其余部分实行分级核保授权。由总公司风控委员会、总公司分管领导、总公司首席核保、高级核保人、巾级核保人、初级核保人等形成由高到低的核保专业授权系列,以及作为备份的总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核保巾心负责人、各地核保部经理、核保部副经理、出单负责人等核保行政授权系列。各地行业自律公约内容录入系统。严格以公约作为核保上限。将营销员个体、分公司整体。按险种及车型分别制定核保细则。通过上述原则,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将垃圾业务拒之门外,结合有效的营销策略。将适合公司的业务保进来,以获取一定的承保利润。

(三)市场营销对策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手续费结算是由各机构自行支付,实际招揽业务的人最终得到的手续费往往比财务账面的手续费低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以上。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总部应根据业务、财务系统的数据,每周直接将手续费打人营销员个人账户。通过持证上岗、营销员个人形象及账户等资料录相上传、公司电话回访营销员家庭、全国统一手续费政策视频宣导、对虚假人定期清除、对违规截留人银行账户现象予以重罚等方式,保证手续费直接支付到一线直接拓展业务的人手巾。

鉴于高额手续费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也已经认识到它的危害性。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以行业自律的形式,出台了手续费支付管理办法,避免了恶性竞争,为行业的有序、良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不同的市场,在手续费符合当地行业自律的基础上,由总部根据个人保费规模及综合赔付率进行排名。分类进行奖励。作为日常营销的主要手段。这既节省了成本,又起到了示范作用。

对营销员队伍的建设,以团队为基础,对团队长给予一定比例的管理津贴,以保证团队的日常运营及健康发展。总部应定期在高速公路、市中心繁华地段、电视、电台、报纸、公交线路、知名网站等投放广告,通过价格优惠,利用电销、网销,吸引客户主动投保,进一步降低营销成本。

(四)理赔对策

在理赔的第一道环节查勘定损,实行全国统一招聘大中专院校应届生,培训合格后异地派驻,半年轮岗,实行专业技术考核晋升制,按查勘现场到达率、资料上传率、派工受阻量、查勘工作件数、查勘完成率、客户投诉率等进行专项考核。这既切断了查勘人员与当地修理厂的利益链。又通过考核引导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线的查勘资料上传系统后,核价、核损、核赔、支付环节统一由总部负责。核价系统自动更新全国各地最新配件及工时价格;核损、核赔按照不同金额,分别授权。这可以有效避免当地机构的人情案、通融案。对减损金额,按一定比例,奖励实际减损人;对虚假赔案,一方面,公布举报联络方式,及时获取有关信息,成立总部直属的稽核专案组,常年在机构进行案件稽核。并会同当地公安部门。坚决打击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增强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行重大案件会商制度。成立专门的重案工作组,直接对可疑案件进行复核。必要时,由专门的理赔法务人员,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