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税务职业道德论文

税务职业道德论文

时间:2022-03-04 12:3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务职业道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税务职业道德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工作中的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诚信为切入点,从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核心内容、会计法律制度正确表述会计人员和企业、单位两个责任主体出发分析企业做假账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4)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5)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6)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7)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

(8)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联系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制度保障。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职责。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

1.性质不同: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法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2.作用范围不同: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

3.实现形式不同: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或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其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会计法律制度主要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既有国家法律的相应要求,又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三、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的主要表现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的主要表现:做假账。造成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问题, 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客观表现为违反《会计法》等, 私设帐本, 目的是千方百计为逃避财政、税务、审计、外汇、海关等部门的监督,为企业或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从会计人员方面分析, 做假账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屈从领导的压力, 被动做假;二是会计人员个人自律意识不强, 为谋私利挺而走险。从企业及单位方面分析, 促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动机有三:一是企业本身的利益所需;二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公司利益的需要;三是监督机制和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四、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会计人员道德的内部环境依赖于本单位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其外部环境则要在全社会营造出新的道德价值趋向, 并不断赋予鲜明时代的道德特色加以规范。一方面, 要大力宣扬敢于“求实讲真”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经验, 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 二方面, 还要使做假账等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的、有力度的惩处, 加大违纪违法的机会成本, 保证这种惩处远远大于其违纪违法所得的利益。

(二) 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及其评价体系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目的, 就要将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固化为会计人员的观念和信念, 并对其行为选择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首先要确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其评价方法应包括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两个方面, 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包括社会舆论评价与传统习俗评价两个方面。

(三)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性和监督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不仅受制于外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来体现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自律性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和非强制性。比如:第一、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跟踪监测系统, 及时判断会计职业道德的状况及所处的阶段, 发现会计职业道德演进的新动向; 第二、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考核制度, 把职业道德标准作为会计执业的必备条件, 严格执业资格验审制度, 凡是有做假账行为并依纪依法受到严重处分和刑事处罚的,一律取消其执业资格; 第三、建立由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多管齐下的监督机制, 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第2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73-03

1 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明确规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共同构成了会计人才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本科生在就业时因长于基础扎实、综合能力突出而受到市场欢迎,中职生则长于实践能力突出并且自身定位较低,因此也较为适应市场,只有高职生近些年因各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就业时并不能具备用人单位所要求的能力,而且高职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过分要求高待遇等,导致就业时处境尴尬。

本人对江苏6所高职院的 200 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寄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已就业的人数达到 189 人,平均就业率为 94.5%,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从下表中可见会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还是会计类工作,就业去向是比较集中的。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对银行结算业务,特别是纳税申报业务的教育和训练是严重不足的,这必然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

3 会计专业高职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考试方法单一

目前,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重专业,轻基础能力拓展。高职会计专业各课程教学安排中,一般有40%左右的课时安排的是公共基础课,如经济数学、英语等,其他60%安排的是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偏少。不能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实习实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账务处理,其实是准则、制度讲解的继续,是将平时做在作业纸上的作业改做在账册、凭证上而已。

3.2 教学内容重复和教材陈旧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注重于准则、制度的讲解,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内容;教材内容陈旧老化、交叉重复、内容偏多、不全面、理论偏深,缺乏特色鲜明的高职会计实践教材。现有教材内容相互之间往往是分割的、不成体系的。如某一出版社出版的《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和《财务分析模拟实训》教材的内容描述的是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两本教材之间的内容没有相互连接。

3.3 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有两部分: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但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远未达到要求,部分院校根本没有建立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而是在普通教室进行教学,上课也与理论教学相差无异,老师讲,学生做。二是校外实训基地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都把财务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让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学生做这些重要的工作是他们所不愿意的,这样学生就很难见到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更难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3.4 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虽然有的学校重新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均属公德方面的内容,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课程的学校很少。即使涉及,也多是一般性的政治说教和情理性的规劝,过于虚拟和笼统。而对于职业性问题的伦理道德因素的深层讨论较少,道德教育性的案例更少。因学生在学校期间,学校不重视给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识、责任意识。当学生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无所适从。

4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对策

高职会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人才,为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实现学校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高职会计教学必须对现有的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体系结构,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4.1 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目标

要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了解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合理定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高专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中小型企业,掌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税务处理、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型人才。而且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需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

4.2 优化会计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型的会计人才,如何实现高职会计教育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会计人才需求的对接,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我认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制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必须从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抓起,将中小型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教育内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适应人才市场日益变化的新要求。一是理论课程体系应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目前社会对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适度和够用,为学生以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实践课程体系应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积极整合、优化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4.3 择优选择会计教材,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将一些比较流行的优秀教材作为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比如在我国,一年一度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教材就比较优秀,因而,某些课程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尽量鼓励教师采用一些全国知名的优秀教材。在课堂上进行面授时,要更广泛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方说以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乃至教育思想的变革,使过去单一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以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一般来说,电化教学媒体用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运用电化教学媒体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时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或者是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内涵。

4.4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

改革考试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将考核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基础会计,可用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几种形式来替代简单的选择、判断和问答。同时,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种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往往都是流于形式。因此,本人认为,我们可以取消对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要求。与其要求其毕业论文,不如要求他们提交企业财务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或市场调查报告等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4.5 始终抓紧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首先,要在专业计划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通过在校阶段的教育,向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除采用增加单独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方法外,在教学中,应突出案例教学研究和分析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为他们毕业后进入会计职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其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学分比重,针对不同学生特殊需要,采用辅导教育方式,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加强引导,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诚信观念。再次,结合会计专业课程讲职业道德。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元素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根据会计职业工作的特点,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让学生知道在哪些方面、哪些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及出现什么问题,并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指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从开始即为他们建立起“拒惑防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最后,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考核标准,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将学校、教师、学生协调统一起来,坚持公平合理实事求是对同学们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做出正确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建立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考评档案,将每年的考评情况计入个人档案,以促进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

4.6 加强就业指导力量,实行全过程跟踪

从整个就业趋势来看,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会计需求较少,中小型企业和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因此,要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效互动联系。可用以下方式:一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培养,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或依托会计专业发展校办企业,走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路子,如成立校办记账公司等,促进高职会计教育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就业环境的对接,不但要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重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知识更新的能力,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60-65.

[2]蒋梅.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护[J].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10):77-81.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4(6):85-86.

[4]张艳秋.英国会计教育模式及其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会计之友,2004(1):71-72.

第3篇

关键词:财政事务;培训包;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83-03

教育部、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精神,于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本文就是其中《财政事务》项目培训方案的部分研究内容。

一、培训方案的开发依据

(一)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育部对培训包项目的总体要求,各项目的开发工作,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财政事务》培训方案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其次。根据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师资现状及能力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二)以全国同类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情况为依据

总体调研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财政事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调研情况看。这个专业的招生已没有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教育部的专业设置目录中还保留这个专业,所以,部分学校以此专业为名,但课程的设置、培养的目标已不与此相适应。第二,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不固定。由于学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的调整使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对他们专业培训的面要广,对知识的要求则不需要太深。第三,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须纳入培训的内容。第四,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老师数量不多,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各学校是否设置这个专业决定培训的需求。

(三)考虑本专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设《财政事务专业》所适用的岗位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涉及的国家财政、财经法规政策性较强。必须使受训教师有一定的把握前沿动态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四新”的内容,并以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方案具有动态效果。

(四)按岗位任务导向设计培训内容

1.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是目前乡(镇)财政(农经)所实际工作中急需的人才,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也能完全胜任乡(镇)财政(农经)所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2.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级干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职财政专业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辟以社区(村级)管理岗位为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群,

3.这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行动导向,是与以往学科体系教学完全不同的。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按岗位行动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进一步明确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培训目的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指导。努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通过培训,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

(二)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将中等职业教师分为上岗、提高、骨干3个层级进行培训。可将3个层级界定如下:(1)上岗层级教师界定,学历达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2)提高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的合格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水平与能力,向骨干教师目标努力的教师。(3)骨干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基于《财政事务》专业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以下培训目标,原则上达到:

1.上岗层级专业教师

(1)初步了解财政事务专业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了解实际的职业及职业规章。使上岗层级专业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新从事财政事务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特定财政事务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执行教学计划,能基本把握课堂的节奏,具备独立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3)了解基本教学方法,掌握一到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够应用基本的教学媒体。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组织乡镇各项财政收入、读懂预(决)算说明、掌握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基础。为获取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层级专业教师

(1)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教学的高层级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能够进行教学计划的具体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教学资料、媒体、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的分析应用。

(3)理解专业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种专业教学方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财政事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先进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学法,并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4)掌握职业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对具体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获取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通过培训(特别是社会实习),使他们能够了解和熟悉如何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下一步回校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

(5)培养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过培训为获得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财政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财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双师型”或“双师资格”教师,真正达到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中等职业学校财政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如编写乡镇财政预(决)算书,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部门预算、进行税务检查和税收筹划等。

3.骨干层级专业教师

(1)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教师资

教学实践和职业工作实践的这种“双重”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方向教学的骨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其培养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头带人。

(2)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熟练地完成教学活动,善于把财政事务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境,开拓学生在专业工作中学习的可能性;善于开发专业教学中的学习工作任务。并具备财政事务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3)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技术、工作以及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与评价。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提升从事中职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本专业的相关领域内具有一定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掌握本专业前沿动态的变化,逐步成为专家级教师。能够统筹总领财政事务专业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5)培养高级别的操作技能。中职师资增加将提高所教专业与社会联系的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如何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经验。

(四)培训内容

1.教育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教育学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学法培训、职业教育心理学培训。每个模块有一个课程对应,分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教学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础应用讲座》、《财政事务教学经验介绍》、《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其中基础类和职业道德类适合上岗、提高培训。其它类可适合所有培训。

2.专业类。有以下内容:模块一:职业发展与劳动组织分析培训,课程有《财政事务职业发展和岗位分析》(上岗、提高、骨干)。模块二:系列专业“四新”讲座培训,课程有《财政(税收)事务新规章介绍》(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新理论介绍与分析》(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热点研讨》(骨干)、《公共管理》(上岗、提高)、《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上岗、提高、骨干)、《社区工作实务》(上岗、提高)。模块三: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含技能)培训,包括《国库集中支付》(上岗、提高、骨干)、《政府采购》(上岗、提高)、《预算编制》(上岗、提高)、《部门预算》(上岗、提高)、《预算报表分析》(上岗)、《预(决)算编制》(提高、骨干)、《乡镇集体经济转型》(上岗、提高、骨干)、《财政政策调控》(提高、骨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上岗、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社会保险实务》(上岗、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实务》(上岗、提高)、《纳税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纳税申报》(上岗、提高)、《税务》(上岗、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上岗)、《税务会计》(上岗、提高、骨干)、《税务筹划》(提高、骨干)、《税务检查》(提高、骨干)、《税收政策咨询》(提高、骨干)、《金财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模块四:实践技能培训,《兰贝斯预算管理软件应用》(上岗、提高)、《网上纳税申报与交纳软件应用》(上岗、提高、骨干)、《用友公司会计软件系统应用》(上岗、提高、骨干)(建议为选修课)、《金税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乡镇财政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社区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纳税业务实习》(上岗、提高)、《企业会计岗位实习》(上岗、提高、骨干)、《政府、企业考察与交流》(提高、骨干)。

(五)考核

培训考核应包含以下几部分:理论知识10%:专业实践技能20%;企业实践活动20%;教案与试讲20%;教学研究论文20%;平时作业与出勤10%。

(六)培训方法与方式

第4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分析 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主要表现为:一是原始凭证失真, 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二是账薄失真,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三是报表失真,撇开账薄,人为的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外报;四是信息披露失真,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虚盈实亏,虚亏实盈,从而使披露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不仅是企业微观经营决策所必须的资料,而且是国家对宏观经济实行有效调控的重要依据。主要危害: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使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一些企业通过虚假的账册来骗税或免税,制造假账册使国有资产贬值流失,造成国家税收流失;三是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供之机,为经济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一)人为因素

一是会计人员自身原因。一方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 在基层会计工作岗位上,无《会计证》的人员很多,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如果要求一些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的人去遵纪守法、去依法办事,这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严格执法,敢于同违规违纪作斗争的少,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甚至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的多。二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单位领导、董事、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误导性陈述、虚假记录,导致会计信息虚假。

(二)监督因素

第一在内部会计监督方面,会计人员隶属于单位领导,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势必导致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第二在政府监督方面,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管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无法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第三在社会监督方面,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来承办,但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颇多人员水平和职业素质不高。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检查和会计报表审验 ,但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支持,也无法形成对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再监督机制。

(三)会计准则选择因素

由于会计核算中有估计,同样的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就会对同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估计方法,或多或少的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另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得这些经济不能核算和披露,或者不能充分的核算和披露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三、会计信息失真应对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使其正确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二)强化监督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证实会计资料真实、完善的重要措施。第一,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降低其他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人员进行约事控制的可能性;第二,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第三,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这一独特作用。

政府监督中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加强部门联动,实现综合监督治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新会计法赋予其会计工作的监督和行政处罚权;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税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根据有关规定对纳税人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进行税务检查等等。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的特点,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

(三)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依法建账,更新完善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的非法经济利益,如果处罚力度过低,甚至低于虚假会计信息制造者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就无法发挥会计法规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作用。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法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包括对违法单位以及单位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处理通报、罚款等行政制裁措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作用。

随着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接轨,会计信息已成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同时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积极推进会计诚信建设,结合加强惩治腐败,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维护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维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益,开创具有良好秩序和较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群.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

[2]武聪玲.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

第5篇

论文摘要: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国家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然而,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会计专业学生过于倾向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造成学生不重视职业道德。高校应通过完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结构,发挥考试导向等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高校学生进行的相关教育活动。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国家会计队伍的预备人员,是未来会计工作的后备军,他们是否具备会计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会计工作的好坏。高校作为会计人才的摇篮,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若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将会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然而,当前许多高校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却重视不够。因此,加强对高校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研究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结构设置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缺位。会计课程结构是指会计专业在规定的学习期间所学全部会计课程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按照培养高级人才的要求,会计专业的课程由会计基础课程、会计必修课程和会计选修课程构成。高级会计人才应该是同时具备良好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综合体。所以,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结构的完善要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培养。而当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许多高校没有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例如,笔者所就读的高校,会计专业就没有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会计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中只有《思想道德修养》或《道德与法》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安排的课时也少(一般4-6课时),并由非专业教师讲授。国家会计学院的一项曾有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有会计职业道德课吗?回答有的占20.27%,回答没有的占56.75%,回答有内容而没有单独课程的占22.98%。[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80.1%的在校学生没有学习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2]以上情况说明,多数高校会计专业没有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处于缺位状态。

2.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存在缺失。同经管类专业及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会计学科专业性强、自成体系,所以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更加关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重视。与此相对应,在会计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缺失。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在校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许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发行量大的教材都有相当篇幅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论述相比,我国目前各高校的会计教材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会计学原理》和《审计学》两门课程虽然涉及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但前者只是介绍了少量会计法规和《会计法》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4],内容显得空洞苍白,后者虽然在职业道德一节讲解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但因教学大纲的限制,课时安排非常少。以上情况无疑会使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先天基础。

3.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会计职业道德教师的缺乏及会计专业教师自身的缺陷。会计教师对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才、发展会计事业负有重要职责。会计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目前高校会计教师的教学结构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一般分为基础课程教师(主要讲授英语、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而根本没有专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即在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中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缺位。这种会计教师队伍的结构缺陷,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知识的先天不足。另外,一些会计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素质问题和本身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不强,因而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识也模糊,导致不能在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和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转贴于

4.各种会计专业的考试中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缺乏。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电算化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研究生考试等,主要都是考会计专业知识,而较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而且内容分值较小。调查发现,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的一大部分时间用于准备各种会计考试。以笔者就读学校为例,少数人在大一下学期即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部分人大二下学期、大三上学期通过,大三下学期以来,部分人忙于考研、部分人准备注册考试。这说明会计专业的在校生格外重视各种会计考试,也说明各种会计考试对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正是因为这些考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其内容、分值的匹配才应该更趋合理而不应该发生偏斜,但是,当下此类考试的导向却发生了严重的偏斜——偏重会计知识和理论的内容,而较少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以注册会计师考试为例,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成本管理》,可以说涉及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所有内容,而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3]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很少,分值也很低。在这样的考试引导下,学生为了通过考试很自然会把学习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

二、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现行的会计学科课程体系,增设会计职业道德课。针对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缺少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缺陷,高校应调整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并有计划地将其纳入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使其成为会计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具体讲就是,把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法规教育等课程定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向在校大学生灌输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只有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将其定为专业必修课,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才能使其在高校会计教学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并在师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等方面得到保障,从而不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最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因为此时学生已系统地修完了各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对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案例系统地讲授职业道德,就可以广泛地涉猎企业财务、税务、审计、电算化等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在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观念,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品质。

2.加强会计专业教材建设,丰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国家应积极组织会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结合会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编写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选用。同时,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会计专业现有核心课程的教材进行修订,以增加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选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道德难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领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将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道德自省。在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出版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即在讲授会计专业课诸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等每一门课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学》的会计要素——资产中“现金”、“银行存款”时,教育学生自觉维护财经纪律,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制度,加强企业货币资产的管理,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制度意识。

3.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结构,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说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启蒙教育,对会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成为具有高素质、高风尚的会计人才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建议设置会计专业的高校一方面要培养专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课程的教师,以弥补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缺陷,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对现有岗位上的会计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道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教师本身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或者教师的言行反映出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低,就会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4.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在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当前各种会计考试内容中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少、分值小的情况,今后国家应该在各种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分值,以便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计考试引起人们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从而发挥会计考试在建设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应该说,学校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就应该把对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考试和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考试以及会计专业技能的考核放在同样的位置,比如增加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规范、会计道德修养方面的考试内容,并增大这方面的分值,以便通过平常的考试,让学生在心底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各种会计考试中增加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和分值不能仅是走形式,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试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颜玲,黄云明.应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经济论坛,2004,(15):121-122.

[2] 陈祺,戴蓬军,马正凯.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2005,(9):88-91.

第6篇

论文摘要: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促进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会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已发生了变化,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部门和会计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会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会计教育改革。

本文拟就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作以粗浅的探讨。

一、现行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间皿

(一)会计教师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在实务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课题。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阅历,严重脱离实际。即使是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师又是会计师,但由于会计师是通过职称考试而取得的,实质上仍然是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知识欠缺,在吸纳新知识方面,缺乏自觉性,造成教学内容陈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程度低,教学方法呆板。

(二)会计课程设置欠合理。与会计相关的高职高专可谓“一哄而上”,而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基本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学等均存在此类问题。另外课程设置门类不完整,偏重于会计专业课程,而诚信教育及经济类基础课程比较薄弱。

(三)会计案例教学缺乏,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忽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实训教学效果欠佳。模拟资料过于真实或过于简单。过于真实,纷繁复杂,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类似于作业,影响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实训偏重于手工记帐,与会计实务脱节。

二、加大会计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提高会计教学效果

(一)会计教师要不断学习,勤于探索,重视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会计教师应随时把握会计制度新的改进,并将之灵活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资本运作原理、金融、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及财务管理的教学;熟悉初级会计电算化及有关财务会计软件的使用,掌握课件的制作与使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自觉地与实务界加强联系,定期到企业去锻炼,提高自己的会计实践水平。努力成为一个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二)在会计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设置模式,要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兼顾部分同学的升学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建立新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教育体系。

1.公共课程的设置。公共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之上,应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兼顾部分同学专转本升学需要,适当加大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及计算机课程的比重。

当前诚信危机、会计假帐盛行、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必须强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作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上岗证是必不可少的从业资格,今后无论是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没有会计上岗证是不能报名的。而会计上岗证,在校期间如果要获得,必须一年中通过三门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如果是毕业后两年内取得,可免试两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五级),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仍然必须通过。所以在增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一定要教导学生 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应开设“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经济应用文写作、经济学”等课程,开展会计的通才教育。

3.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从“适度与够用”出发,应增加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与课时分配,加大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等课程课时,优化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交叉,开设会计电算化、商业会计等课程。

4.与会计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开设“公关与商务礼仪、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等课程,同时作为纺织院校学生,还要懂一些工艺,如纺纱工艺学、织造工艺学、染整工艺学、服装工艺学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教材的选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电算化会计宜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教材,尽量让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会计上岗证。中级会计 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宜选用中级会计师一考试用书,这样教材内容更新比较快,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

(三)要重视会计案例教学。

会计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会计案例教 学时,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在课。前敦促学生做好案例分析准备工作,熟悉,会计案例及相关背景资料,准备相关理论一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相应的一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学生参与直观而感性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能积极思考,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实践,多门课程通过会计案例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同时教师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技能也得到提高。案例教学促使教师深入会计实务及理财实务,广泛进行调查研究,选编适于教学的会计案例。

(四)搞好会计实训教学。

1.应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创造逼真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会计实验室包括电

算化实验室和手工实验室两部分,电算化实验主要是在机房中使用会计教学软件,手工操作实验在手工实验室进行。手工实验室的建设强调仿真性。实验室布置、实验数据贴近实际,每人一套完整的财会人员办公用具、图章等。实验用凭证、帐簿、报表都应与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完全相同。

2.实训教材针对性强几要针对会计实训教学内容,编写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既不是现实会计实务的照搬,又不是书本知识的翻版,从而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第7篇

论文摘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但,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及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文就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问题做一阐述。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新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也作出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办法》,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考核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促进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成人教育,是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胜任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一般的成人教育等同,认为既然是成人教育,不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这项教育制度全面市场化,由市场来操作,由市场来监管。这种认识的误区使得培训质量下降,培训市场混乱,严重违背了《会计法》的立法初衷。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企业所面临的任务是要如何在高度开放的,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市场环境下寻得生存与发展。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已不是简单记好账,而是全面参与管理,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各项新准则、新制度和新规定贯彻执行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财会人员要学会与市场直接打交道,要学会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掌握最新信息。而这些能力已非传统的会计知识所能涵盖。因此,构建会计人员终身教育体系,是企业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缺失及建议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在职会计人员,具体包括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人员(包括政府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等)因不在会计岗位或其它原因而不持有会计证,无须参加继续教育,失去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因此,如何将这类会计人员涵盖在继续教育对象中是应该引起关注的。

(二)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研发教材,从开始继续教育至今,财政部门陆续出版了继续教育教材,及时将国家出台的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传递给广大会计人员,并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加以贯彻实施。从总体上说,培训教材凝聚了广大编写人员的心血,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但在局部仍存在不足:一是教材以灌输知识为主,缺乏实务操作性,不能与会计人员工作实践相结合;二是以会计相关知识为主,涉税处理操作较少。大多数培训教材主要篇幅以相关会计政策为主,较少涉及税务实务处理。由于广大会计人员在一线工作,其很大工作量是在处理与税收相关的事务,包括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等,因此基层的会计人员尤其是企业会计人员对于这方面知识需求强烈,希望能在继续教育中得到解答;三是教材开发缺乏针对性。现行的各种培训教材多以工业企业为例展开,对于金融行业、非营利性组织的会计没有适应性,若全部以此为范本,不仅降低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与培训的初衷相违背;四是对技能与判断能力的培训知识缺乏。我国与世界各国现行的各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赋予会计人员较大的自主职业判断空间,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去判断、去选择、去应用。但在实际培训中应用的教材却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因此,建议新开发的教材应注重对学员技能与判断能力的练习,加强对涉税内容的讲解,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员的需要。

(三)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及教学能力,而且要有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必须首先具有为人师表的能力及高尚的会计职业操守。长期以来,在会计培训一线工作的教员大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财会专业人员,所讲授的大多以教材的理论为主,培训下来能把会计政策解释清楚就算达到培训效果,学员有没有掌握,会不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却不会引起高度重视。培训的教材年年变,但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却一成不变,不仅要教会计知识,税收政策及实践操作方法,甚至还要讲解法律知识。有些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的性质及目的认识模糊,认为成人培训只要走走过场就行,完全不负责任。因此,各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学人员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保证师资质量。

(四)按照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完成。但在实践中却常常很难操作:第一,自学形式的时间量化很难掌握与判断,作为部门规章缺乏可操作性,显得不够严谨;第二,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却在培训时间与进度上同一个标准,挫伤学员学习积极性,建议采取分班制教学,在教学时间及进度上采取差别管理。第三,为方便操作,对于从事不同行业的学员采取同一教材,既不经济,也不科学。因此有必要按对象把所有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金融企业的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共同组织培训,学习内容重点放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及知识上。第二类为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人员,由财政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培训,学习内容包括通用的会计法规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第三类为上述两类以外所有会计人员,参加财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税收政策及税务处理新制度等。

三、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思考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是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的日常重要工作之一。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来,行政机关与中介组织的职能划分日益明细化,大量事务性工作都由法律授权交由中介组织去执行。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加强管理与监督,促进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是财政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财政部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出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规划和培训要求;第二,制定培训单位的资格审查标准及备案工作;第三,会同具体培训单位,制定教学计划;第四,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及教材;第五,检查和监督培训单位的培训质量等。

(二)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从事培训工作资质条件及管理制度,在宏观上加强引导,不断规范培训市场。同时加强培训机构教学人员的管理,确保承担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的教学人员符合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同时重视教学人员的教学经历和经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是具有综合素质的职业教育,而不是唯一的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培训。培训单位仅有会计专业人才,不能有效完成综合素质培训的任务,因此,有必要建立专家咨询组及专家评议制度,根据专家组的审查意见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人员储备库,挑选会计、税收、金融、审计、法律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或相应政府公务员入库,并且规定所有的培训机构承担教学任务的人员必须从储备库中选择。储备库实行竞争淘汰机制,综合专家及学员的意见定期进行评价及更新。对于教学人员资格的管理,是财政部门加强对继续教育管理的重要措施及手段之一,有利于规范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三)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监督检查,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定期备案管理,并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检查。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应当重点检查培训机构存在的如下问题:第一,在指定培训地点之外进行培训;第二,委托无资格的单位进行培训;第三,任用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授课;第四,擅自改变或变相改变收费标准;第五,改变讲课内容,未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第六,借机兜售其他书籍、资料;第七,管理混乱,不能保证正常授课、考勤、考试秩序等。避免部分会计人员认为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是走走过场而已,这不仅影响了继续教育作为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重要途径的作用,还影响了继续教育作为政府强制培训的意义所在,也在部分程度上影响了财政部门的公众形象。因此,财政部门作为会计管理的法定部门,应该切实承担起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与监督责任,坚决纠正不符合规定的行为。

(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量大面广,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 ,协调及联络困难,在工作任务较重但工作人员较少的情况下,会计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着重做好以下几个细节工作:第一,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会计继续教育的意义,同时将每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向社会公示,以便让广大基层的会计人员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二,提高办事效率。在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尽快核准考试成绩,并在培训记录上做好相关记录。

总之,我国的会计体系已经与国际接轨,会计队伍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这个培训基地,努力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会计队伍,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蔡秀勇: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求实》 2005年1期

第8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课程设计;措施

职业素养是指社会人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职业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又称为隐性职业素养。而职业技能(又称为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现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客观要求,近年来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所言:“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于一线生产、管理部门,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否则,不但就业理想不能实现,可能还会面临就业困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高职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应该把教育工作融人到学生的整个学业的指导中,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对我们基础课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贯穿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企业、社会接轨。因此,笔者挑选了文秘、会计两个专业进行专业调研,希望以此为契机,寻找基础课增强职业素养方面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高职文秘专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调查

11月5日至11月20之间,本人针对高职文秘专业需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综合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有文秘专业的老师、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已经毕业了的文秘专业学生。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学校、校外一些公共场所及网络。

文秘专业教师在谈到培养学生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时强调:我们培养的文秘学生既要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职业素养,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让企业单位放心。在制定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教学目的的时候都是以这个为指导思想。

在和企业人员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企业认为高职文秘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个性特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自信、细心、热诚、稳重、诚信、宽容、乐观、严谨,诚实守信、严谨踏实、朴实大方、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责任意识、保密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强,主动的沟通协调、处理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亲和力、能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但是,他们认为最需要培养的个性特质主要是服务意识、保密意识以及灵活性。一位医药公司老总说正准备辞掉他公司的一位文员,笔者追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是:“这个文员的工作态度太不认真了,经常迟到,工作时间如果没有太多事情做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学习了解业务,而是在上淘宝网,经常会听到她接快递的电话声音,这样的员工要尽快地炒掉。”由此可知,企业需要的人员并不是说要求有多高深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对已经毕业了的文秘专业的10位同学做了调查,几乎100%的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在你的工作中,什么品质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时,答案是“勤奋、认真”放第一位,可见,职业道德的第一条“爱岗敬业”的重要性,75%的毕业生认为职业道德中第二重要的是“诚实守信”。50%的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在工作中升职必须和领导同事搞好关系。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说出一定要有责任感

二、高职会计专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调查

11月5日至11月20之间,在开展文秘专业调研的同时,进行会计专业的调研工作。调查对象主要有会计专业的老师、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已经毕业了的文会计专业学生。调查的地点分别是学校、校外一些公共场所及网络。

会计专业教师谈到他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要是向社会输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毕业生,能胜任基本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作为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基本的诚信和需要认真仔细的从业态度。

在和一些相关企业的人员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有:诚信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力、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持续学习能力等。尤其是内外协调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

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与他们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发展。一个企业的老总说他公司不招应届毕业生,问其原因,他说:“应届毕业生傻乎乎的,不会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我们在培养会计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出误区,认为会计人员就是老老实实算好几个帐就可以了。

在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的意见100%认为作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放在了第一位,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勤奋、认真也是必须的。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追求继续深造学习的渴望,也就是持续学习,这是和会计本专业的特点决定的,很多的同学都想拿更高一级的证书,会有更好的工作待遇,这样提醒我们在培养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时候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更有益于学生职业发展。

通过开展以上两个专业的调研工作,笔者对于如何更好地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结合课程第四章的内容: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前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如文秘和会计虽然是比较接近的专业,同属于管理类,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也有一些区别,搞清楚其中的异同,对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上课更受益。

(二)具体课程设计

导入:以两个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的案例入手,案例可以是从正反面反应出不同的职业素养会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由此扩大到道德的含义。

1、结合课前的案例讲解道德的主要功能和社会作用。

2、例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案例,讲述从古至今在职场上都需要过硬的职业素养,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始终不能放弃,到今天对同学们修身、齐家、治天下依然非常有用,如“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9篇

【关键词】市场导向;岗位需求;高职会计专业

1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

为了解就业单位对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本文对25家就业单位的财会部门进行调研。被调查单位中有8家服务型企业、6家制造企业,此外还有商业、旅游业、物流、行业、学校以及IT行业等多种性质的就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是能够吸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渠道,其中会计师事务所需求尤为突出,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良好选择[1]。

1.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

就业单位的岗位需求主要是出纳和档案管理,这些岗位的人员需求量较大,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普遍以此为目标。此外,总账会计、工资核算和税务会计也有较高的需求,债权债务核算、审计助理和财务经理、稽核等岗位也有一定需求(见表1)。可见,会计岗位需求较为多样化,专业划分也比较详细,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岗位精细划分。

1.2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

就业单位看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和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学习成绩和计算机水平也是企业看中的基础要件(见表2)。其中职业资格证书是毕业生从事会计岗位的必要条件,相关培训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基础工作。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提高需要会计专业建设者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有的放矢为企业输送有用之才[2]。

1.3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

就业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主要是责任心、吃苦耐劳、团结能力和爱岗敬业,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需要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进取精神是学生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障。此外,行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见表3)。

2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2.1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困难主要是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验和毕业生供大于求。因此,大幅度进行校企合作,丰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经验,是毕业生增加竞争力的主要出路。此外,会计岗位技术性很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高,但是专业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动手能力差,并且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这些问题容易形成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局面,毕业生应做出客观自我评价和就业预期。只有校企深层合作,有针对性的教学,增加就业单位与毕业生的信息沟通才能有效提高就业率(见表4)。

2.2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有待加强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不熟练的技能主要是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技能亟待加强,这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新突破点。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各种会计资料的装订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传统技能,但在就业过程中看出这些技能学生掌握的仍然不扎实不过硬(见表5)。

2.3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业中存在不足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衔接欠佳以及能力知识宽而不精,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毕业生对自身素质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等问题,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见表6)。

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源泉。第一,坚持市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第二,课程体系与企业实践接轨,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重视学生的朋辈式教育和自我管理,加强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第四,加强会计文化与学生会计协会建设,拓展和提高学生的视野和层次。第五,建立人才需求和培养信息资源库,为毕业生提供后续职业支持,为校企合作积累社会资源。第六,注重教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参考文献】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2010(5):118-119.

【2】刘书兰,甘璐.会计人才需求及职业能力评价社会调查[J].财会通讯,2008(7):58.

第10篇

一、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按需施教

目前,我国会计后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局限于新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及职业道德等知识的培训;会计人员培训内容及主题是统一的,这远远满足不了不同档次会计人员的需求,造成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培训效果无的放矢。甚至,绝大多数培训机构根本不去了解会计人员的需求是什么,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被培训者需掌握哪些信息,而是按部就班,走过场,走形式,根本不注重培训效果。笔者认为在实施会计后续教育前应进行广泛问卷调查,做到对症下药。培训机构应及时把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需求状况,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确定后续教育的内容,不能流于形式。参加后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突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培训,进一步改善会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因此,后续教育的内容应突出重点,按需施教。培训内容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当前形势为学员提供最前沿、最新颖的课程。可以结合实践工作中典型性、代表性较强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层次讲解;可根据不同级别学员的需求情况作专题讲解,内容可涵盖会计准则、税务筹划、企业内部控制、投资理财与资产配置、时下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等方面。这些专题的培训可安排在不同时间进行,有助于会计人员按需选择。

二、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分类指导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我国会计后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是集中培训方式为主,在职自学是后续教育的补充,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采取强制性的后续教育模式。这种“一刀切”的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主要由各个地区的会计继续教育机构来确定,指定相应培训基地收取培训费用并组织培训。而落实到各培训基地的情况是只注重负责收取费用,不关注培训的效果;学员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毫无积极性可言。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讲授这种脱产培训方式远远满足不了会计后续教育的需要。培训机构应充分考虑学员需求,对授课方式进行充满人性化的设计,既要有脱产学习还应承认其它形式的学习方式。培训方式应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以交流会、研讨会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满足不同档次、不同区域学员需求,做到分类指导。初级学员的培训方式可以是课堂讲授及网络教育,便于学员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系统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中级学员可以采取参加交流会、专题讲座等;高级学员进行学术研讨、互动、会计课题研究等培训方式。只有形式上灵活多样,才能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三、整合师资队伍,统一编制培训教材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从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师资,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目前,各地从事会计后续教育的师资主要是从各高校临时抽调教师,这些大学教师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是毋庸置疑的,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解决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甚至对一些实务的讲解不深入、不到位,不能阐释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直接导致学员对培训毫无信心,更无兴趣。因此,一定要从源头把关,聘请师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应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后续教育师资队伍网络体系,师资队伍构成应多元化;既有各高校教师担任,也要让企业行政主管人员或大公司的CFO或税务师来参与;并由财政部门统一建立培训师资档案,签订聘书或协议,增强培训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对其定期管理。承担培训的师资应针对不同级别培训对象拟定培训计划,并及时更新。此外,在培训教材选用上各地存在差异。有的地区仅以新会计准则为主,有的地区聘请高校教师组装一套理论教材,质量低劣,主要局限于会计理论、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的讲解;甚至有的地区没有教材,授课教师放映幻灯片,教师的讲解也是照本宣科。为提高培训质量,规范培训体系,培训教材应由专职机构统一规划,统一审查。可以制定会计后续教育中长期培训规划,编写高级、中级以及初级培训教材。

四、制定科学考核方式,强化监督机制

长期以来,培训部门既承担培训任务又承担考核任务,这样易造成考教不分,管理混乱的局面,起不到约束作用。学员参加培训不是为了提高业务素质,而是单纯为了应付年检。一些地方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学员参加培训,考试形同虚设,只要参加培训的学员缴纳费用,不论是否真正参加学习,考试都能通过;甚至有些学员不参加考试,请别人抄袭答案也能通过考试,令人匪夷所思。

第11篇

【关键词】 会计教育;职业能力; 教育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投资和经营界限的扩大,会计师需要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了解商业和其他组织经营的情况。会计师工作环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快速变化。变化的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包括全球化,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股东集团的扩大化,还包括立法者和监事会。公司和其他组织从事比以前更加复杂的安排和交易活动,商业贸易更加超越国界,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重要,这些趋势要求职业会计师有更高责任和更高职业文化的水准。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并且正加快步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职业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环境的改变要求更多具备广泛的知识、技能及更高职业价值观修养的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也提出了会计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IFAC倡导的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综述

2003年10月,为了确保全球范围内职业会计师教育的质量和一致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国际教育准则1-6号,包括国际教育公告框架,国际教育准则导言,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3《职业技能》,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5《实务经验要求》和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又颁布了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国际教育准则的颁布,为职业会计师准入教育和职业后续发展建立了全球性的标准,有助于IFAC各会员团体在本国范围内制定和实施教育标准和要求。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FAC) 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EP2),这些代表性的报告系统化的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按照IEP2的划分,基于职业能力的方式可划分两类,一种被称作功能分析,其出发点是关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在实现这些角色和完成这些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 另一种基于能力投入,其着眼点在于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所必须的、潜在的专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由这种能力来界定。根据IFAC于2003年10月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专业能力指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价值观。展开来看,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 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 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等。

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经验的基础上,IFAC(2003)建议,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IT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

三、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会计教育必须跟上商业社会的发展,会计教育应当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提供基础。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会计职业界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会计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考虑会计人员在提供各项专业服务时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

(一)我国会计教育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邓传洲、赵春光和郑德渊(2004)指出,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会计的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教育的特点及不足:一是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缺乏师生教学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三是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四是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五是目前中国的会计教育相对局限于传统的会计学科,而涉及企业管理和其他社会人文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教育与职业能力需求的差异分析

林志军、熊筱燕、刘明(2004)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会计教育应着重对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务学、商法、审计/ 鉴证服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知识的传授。同时受访者认为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外语才能、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和分析性/ 批判性思考等技能也是专业会计人员必需具备的。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依次是信息分析、公司实习、案例分析和科技应用。另外会计从业人员认为“商法”“职业道德”涉及商业管理和社会人文学领域的跨专业学科知识,以及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技能等更重要;而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则更为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

现行会计教育体制远不能满足传授会计人员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要求。因此,中国会计教育改革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势在必行。特别是我们必须强调商法、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教育。虽然技能的培养在过去被长期忽视,但是在目前,职业品行、计算机技术、人际关系、分析性/ 批判性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技能已经被认为是未来会计专业人员的必备条件。因此,中国的会计教育模式必须创新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

四、我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式,构建教、学互动平台

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可以配合我们一直倡导的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对大量参考书、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大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适当引入一些课堂演讲、讨论的方式。老师可以布置综合性作业,学生课下充分准备,独立或分工合作完成,并进行课堂演讲、研讨,老师最后集中点评。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多种科研化教学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主干课和理论性强的课程应选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任课;因课而异制订任课教师的资格标准,同时大量开设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等形式来补充课程开设和课时不足的矛盾;加强课堂讨论及系、年级、班、小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拓宽第二课堂,进行经常性的论文写作和课题讲解,成立专业写作科研小组,提高学生的自学及深入钻研专业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展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判断能力;通过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确认相关信息、使用逻辑评估、传达清楚的结论、揭示研究结果的学术能力。

(三)改革会计教育方法,大力推行案例式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大受欢迎,并得到迅速的推广。通过会计案例教学,能解决当前中国高等会计教育严重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过程向社会化过程的转变。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公司实习、社会调查等多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这有助于学生具备确认问题,找到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知识,明白在哪里找到这些知识,并且知道如何以一种道德观念运用知识得到适合的答案。当然,我国会计教育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实施还需要具备较强理论知识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权威的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备的会计实验室建设以及教学投入和教育结构调整力度等。

(四)大力提高会计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既要会讲课,还要有研究成果来支持教学,两者都不能少。科研不仅可以加快教师的知识更新,还可促使教师对专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鼓励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师的科研能力,为承担级别较高的课题打下基础。对于可以承揽课题的教师,学校可以采取鼓励政策促使他们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做课题,增加教师学术交流、对外联络的机会,进而拓宽承揽课题的渠道。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加强与国外合作院校和其它院校教师的科研交流与合作。

(五)积极进行会计课程成绩评价机制

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导思想,一是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有机结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平时成绩可与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那些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二是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评价机制就是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中,小组交流和模拟教学、探讨及争论问题占总成绩的一半分数,每个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期末标准化的笔试加在一起只占另一半的分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评价作为一种体现主体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对评价客体或对象起到直接的价值导向作用。这种成绩评价机制,不仅强调将不同主题和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融合起来,以解决多方面的和复杂的职业需求环境,更强调他们的个人人格力量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六)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会计信用危机的加剧,使得会计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诚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他们进行以诚信为主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历史赋予中国未来会计教育的使命,是高等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笔者以为,对会计专业学生应开设“会计诚信学”课程。该课程在内容上,以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不作假账为切入点,进行思想、品德和意识教育,以唤醒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

【参考文献】

[1]邓传洲,赵春光,郑德渊. 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 会计研究,2004,(6): 31~35.

[2]林志军,熊筱燕,刘明. 中国会计教育中知识及技能要素的发展[J]. 会计研究,2004,(9):72~81.

[3]陈兴述,罗勇,姜永德. 大学会计教学科研化的实践与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1-143.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J].上海会计2000,(12) [2]李威:试论会计信息失真[J].商业现代化,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