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18:0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识字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吃力。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难点。每一个学生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必须关注以下三点: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
1.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1)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例如有些地区的孩子不存在平翘舌音不分的问题,而有些地区的孩子就存在这个问题,甚至h,f不分,那么在确立重难点时就应该考虑这些特殊情况。(2)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完成的目标不可能太多。有的老师三维目标条条在理,面面俱到,好不美观。比如:①知识与能力: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理解课文内容;②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书写生字……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的意识、情怀、爱好。试问在短短的40分钟里,能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目标都不能完成,我们何以教学?如果目标都成了摆设,我们又设它何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合适的目标、重难点、知识点、训练点,扎实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每节课的有效性。
2.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应该是流畅的、自然的、有主有次的。识字写字课堂,应该把识字写字设为主要环节,其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的老师一开始让孩子们读了一遍课文时就大谈识字方法,紧接着让学生走马观花地识一遍字,然后还没有来得及读第二遍就让学生不看书,拍手读,结果学生能记住的文字少之又少。
3.不要为了走教案而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在课前都会事先备好课,确立自己的教案。但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着的,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预设一一来过。有的老师事先设好了教案套路,为了让学生跟着走,根本不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急忙忙走教案,跑过场。学生刚开始思考,不到三秒就说:“我知道你们已经思考好了”;孩子们刚开始兴趣盎然地读书,老师就叫停……
4.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的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几个优等生,也不是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其他的学生自己忙自己的。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难点。孩子们看到一些生硬复杂的汉字,难免产生畏惧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方法。教学中老师们的识字方法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随文识字、拼音识字、音节连带识字、游戏识字、加减换识字法、动作识字、图画识字、儿歌谜语识字……有些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识字方法的多样而“花架子”太多,让人看不到识字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这值得我们反思。其次,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很多老师会选择让学生先自主识字,在初读文时找出生字,再利用各种方法巩固识字…
整个过程清晰明了,循序渐进,识字水到渠成。同时,关注识字教学的过程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识字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认字。为了使学生想学、会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升识字的能力。
三、关注写字教学的习惯和细节
在写字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习惯和教学的细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不到位;耗时低效;缺乏钻研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242-01
最近,我聆听了一所“高效课堂学”实验校的十节研讨课。据说是按照“初订教案――议改教案――上课――评课――反思”的活动程序,很严肃认真地开展的一至六年级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十节课观后,颇有些想法,因它反映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故作以下几点思考与整理。
一、识字写字较为孤立,且指导不到位,效果不好
十节语文课,不论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都出现了识字写字教学,说明大家具有了较强的识字写字意识。但识字写字教学很少有随文识字的现象,大都是通过检查预习、出示生字卡片或电子教材中的生字表等手法孤立地识字,机械呆板,且平均用力现象普遍。教师没有针对家乡方言和平常误读的字音进行针对性地重点矫正。同样,在写字指导上也不能很好地研究本课所写的汉字特点和所突出的结构及笔画、笔顺等加以重点指导,或平均用力、或蜻蜓点水、或糊里糊涂写无目的,或随心所欲,不够规范。很少有在“米字格”或“田字格”中引导学生规范地美观地书写,并告知结字知识推及一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无怪乎,多年后,学生的字和老师的字都无多大进步,即是如此。
二、阅读教学,狼奔豕突,杂乱无章,耗时低效
大多数老师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因受一些观摩课的影响,模仿了一些教法。如,读中感悟、词串感悟、音像资料辅助感悟、课外资源补充感悟、引入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这本来无可非议,但由于教者在对这些感悟手段的运用时,常常喧宾夺主,把读放于一边忘记了!其实,读不仅是“悟”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有个别老师紧紧抓住“读”不放,但又不知怎样“读”,以反复读为目的,缺乏层次,缺乏指导,缺乏评价与激励,缺乏“艺术化”的引导。所谓“艺术化”,就是要善于运用上述的那些方法有效地来助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朗读,这样才能读出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进一步感悟思想内容,使得朗读与感悟双向互促,从而实现理解和朗读的双重收获。如果教者没有弄清主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这种教学中的“无我”现象,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随波逐流。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
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三、缺乏钻研文本的意识,缺乏研读文本的能力,导致教学中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抓不住“主线”,常在教学方法上、小技巧上打转转,耍小聪明
一些老师只要一上公开课,不去很好的研读教材,只顾忙于翻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搜看别人的教案或教学设计,结果在自己的课堂上生吞活剥,课上的很突兀、很蹩脚,给人以走过场的感觉。也有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但却不知怎样抓教材。常见的就是不知抓哪些段落、抓哪些词句来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其实那倒不一定。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往往抓的段落并不是一般人眼中的那些所谓的主要内容段落,而是那些头头脚脚不起眼的段落。别小看这些小段落,利用好它,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它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透彻了,后面的许多问题就如破堤之水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抓“词语”,这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本领。有的老师在研读文本时认为这个词好像是重点,那个词也好像很有意义,结果抓了许多,在教学中都舍不得丢,所以教学起来非常琐碎,常常因此而拖堂。同时也会使得本来清爽的课堂弄得昏天黑地、师生疲乏。这就需要抓准文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并不就是文章的“中心词”,但它对理解文章的“中心词”、文章的主题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阅读理解的“切入口”、“突破点”!
比如,本人在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时,一改人们习惯抓“蜘蛛结网”、“启示”这些词语教学的做法,却去抓“几乎”。我由多音字“几”入手,让学生查字典、组词、用“几乎”造句,在学生理解“几乎”就是“非常接近”的基础上,联系本文中的雷奈克“几乎丧失了信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雷奈克之所以重拾信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容易就解决了――雷奈克之所以能重拾信心,是因为他本身就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内在品质,“蜘蛛结网”只是重新点燃其信心的导火索罢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雷奈克重新获得信心是因为“蜘蛛”的缘故、人不如蜘蛛的错误解读。
活动目的
1、认识汉字:狮子、骆驼、斑马、丹顶鹤、鹦鹉
2、拓展识字动物类认字:雄鹰等等
3、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动物卡片,用所学新字。词讲一个故
事或者说一句完整的话。
4、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卡片朗诵表演自编或收集的儿歌。
5、培养学生利用进行拓展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识字意识,锻
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资料收集,有关动物挂图,一至二幅,学生自做的词卡、资料卡、小报等。
2.歌曲磁带、实物投影仪、动物头饰、生字卡片、奖品、教师自编短文(同在一片蓝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歌曲)
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一望无尽的芦苇展现在地平线上,姿态优美的丹顶鹤时而嬉戏,时而引颈高歌,时而翱翔蓝天翩翩起舞,远处一只罪恶的猎枪伸向丹顶鹤,砰的一声,一只丹顶鹤受伤跌进了芦苇荡里,它痛苦地挣扎,发出绝望的哀鸣。这时,一个小女孩勇敢的跳进芦苇荡抱起丹顶鹤向岸边划去。然而,芦苇下边的沼泽地使小姑娘越陷越深,在这生死关头,小姑娘用平身的力气,托起受伤的丹顶鹤,丹顶鹤得救了。可是,勇敢的小女孩却永远没有回来。
二、观察图画
1、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出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拼读正音。
2、分析字形。A、读一读。B、小组自组学习。C、游戏一: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二:带上头饰表演,巩固所学生字。
四、拓展识字
提问:1、你还喜欢哪些动物?
2、你喜欢它的什么?叫声、动作、生活习性。
提问:1、你收集了什么动物资料?新认识了哪些字?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
提问:4、现在你最想对你的心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学生读短文,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作画。
1、老师指导读段文。
2、学生有感情的读短文。
3、学生理解做画。(回家请家长评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实践
1 识字写字较为孤立,且指导不到位,效果不好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调查研究表明,六岁以前的儿童,就已经知道一千多个与汉字相应的事物。如果教师能善于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经验,使识字教学与其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唤起学生大脑皮层中沉睡的信息,产生亲切感。提高识字效率。①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到绿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绿色。老师又让学生试着将几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等水中,由白变成了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氵”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的浸、晒,东西就着色了,这个“九”就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巾,学生理解了“染”字左上方的“氵”,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了下方“木”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准确地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②调动生活经验识字。比如学习“玉米”的“玉”字,教师问:“认识这两样东西吗?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知道玉米在春天播种,到夏天可以掰来吃”;“我吃过玉米棒子,玉米味道很好,又香又甜”;“玉米有很多营养,妈妈常要我吃玉米饭”;“玉米是长在土里的……。”这个教学过程,涉及到了学生的生活领域,调动了学生对“玉米”与“玉”的感性经验。触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从玉米的生长过程、味道、营养、加工等方面以及“玉米”与植物的关系的感性知识方面作了汇报。这样调动生活经验识字,不仅有效促进识字效率,而且增加了信息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 阅读教学,狼奔豕突,杂乱无章,耗时低效
大多数老师进行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因受一些观摩课的影响,模仿了一些教法。如,读中感悟、词串感悟、音像资料辅助感悟、课外资源补充感悟、引入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这本来无可非议,但由于教者在对这些感悟手段的运用时,常常喧宾夺主,把读放于一边忘记了!其实,读不仅是“悟”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有个别老师紧紧抓住“读”不放,但又不知怎样“读”,以反复读为目的,缺乏层次,缺乏指导,缺乏评价与激励,缺乏“艺术化”的引导。所谓“艺术化”,就是要善于运用上述的那些方法有效地来助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朗读,这样才能读出感情;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来进一步感悟思想内容,使得朗读与感悟双向互促,从而实现理解和朗读的双重收获。如果教者没有弄清主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只是机械地模仿,这种教学中的“无我”现象,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随波逐流。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
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3 缺乏钻研文本的意识,缺乏研读文本的能力,导致教学中找不到很好的“切入点”,抓不住“主线”,常在教学方法上、小技巧上打转转,耍小聪明
一些老师只要一上公开课,不去很好的研读教材,只顾忙于翻阅教学参考书,或者搜看别人的教案或教学设计,结果在自己的课堂上生吞活剥,课上的很突兀、很蹩脚,给人以走过场的感觉。也有老师已经注意到了研读文本的重要,但却不知怎样抓教材。常见的就是不知抓哪些段落、抓哪些词句来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其实那倒不一定。有经验有水平的老师往往抓的段落并不是一般人眼中的那些所谓的主要内容段落,而是那些头头脚脚不起眼的段落。别小看这些小段落,利用好它,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它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这个问题解决透彻了,后面的许多问题就如破堤之水迎刃而解。
还有就是抓“词语”,这也是一种艺术,一种本领。有的老师在研读文本时认为这个词好像是重点,那个词也好像很有意义,结果抓了许多,在教学中都舍不得丢,所以教学起来非常琐碎,常常因此而拖堂。同时也会使得本来清爽的课堂弄得昏天黑地、师生疲乏。这就需要抓准文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并不就是文章的“中心词”,但它对理解文章的“中心词”、文章的主题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解决阅读理解的“切入口”、“突破点”!
比如,本人在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时,一改人们习惯抓“蜘蛛结网”、“启示”这些词语教学的做法,却去抓“几乎”。我由多音字“几”入手,让学生查字典、组词、用“几乎”造句,在学生理解“几乎”就是“非常接近”的基础上,联系本文中的雷奈克“几乎丧失了信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探讨雷奈克之所以重拾信心究竟是什么原因?很容易就解决了――雷奈克之所以能重拾信心,是因为他本身就具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内在品质,“蜘蛛结网”只是重新点燃其信心的导火索罢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对雷奈克重新获得信心是因为“蜘蛛”的缘故、人不如蜘蛛的错误解读。
根据学校的总计划,以教导处的教学计划为指导,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重点,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目标,加强教学的研究,努力提高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促进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工作重点:
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为主,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搞好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衔接工作。本册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与感情朗读。因此,和上学期一样,如何采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提高识字、朗读能力仍然是本学期本教研组的工作重点,但本学期我们还将加强小练笔的力度,做好低段作文的指导工作。教学工作围绕组内校本研究的课题——“低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
教学措施:
1、加强“课标”教材的研读,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进行集体备课,领悟教材精髓,注重教学质量,讲究课堂实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扎实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效率。
4、培养阅读习惯,形成好读书的风气。
具体实施方法:
一、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1.反复呈现,加深印象。在课堂识字教学中,将本节课要识记的生字,反复出现,以加深印象。
2.突出生字,刺激感官。识字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突出生字,来刺激感官,记忆生字。
3.发现规律,引导自主。好多汉字有一定的造字规律,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特点与规律,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字中哪个字也有这样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看图认物,联系生活。有些汉字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能反映孩子们的学校、家庭生活。在教学时,可以把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5.创设语境,巩固汉字。在教学中,多创设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了解字词的意思。
6.穿插游戏,激发兴趣。
(本学期将加强第5条的实施力度,作为教学措施中的重点)
二、加强课外阅读,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
1、在好词好句的积累过程中认、记生字。
2、选读《小学语文经典读本》中的部分文章。
3、阅读课外读物。
4、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推荐部分书目,扩大学生阅读的面。
三、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工作安排:
二月份: 制订教研计划,确定教研工作重点,商讨具体措施;
确定组内校本研究课题的选题;
备好教案。
三月份: 组内教研;
学习课程标准,交流心得体会;
就“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讨论,简单交流;
常规检查,抓好作业质量
组内组织听评课,李蓓蓓:识字教学;林玉梅:第二单元:蚕姑娘。
四月份:组内教研
就“课堂问题的设计与落实”进行讨论,简单交流;
期中考试分析;
组织年级组内教师阅读教学研究,重点针对朗读指导。
组内组织听评课,孟凡芬:狐假虎威;于卉:木兰从军。
五月份:组内教研;
组织组内教师进行识字教学研究并进行反思交流。
组内组织听评课,林玉梅:识字教学,李蓓蓓:学棋
六月份: 制订复习计划,开展全面复习;
一、小学语文多媒体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处于识字阶段的小学生都是在认知的懵懂时期,对于知识学习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都有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孩子的需求。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改善课堂上乏味无聊的氛围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汉字是固定的笔画和发音,但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变得活灵活现,这是一个化静为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难变易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出现,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讲不用再拘泥于教案的教学模式,可以自由发挥专长,在繁重的工作中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讲,晦涩的生字变得有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力,激发了学生的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创新型的识字教学
小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课堂上注意力也不能完全集中,所以小学老师识字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识字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正好能够起到这一作用。
1.多媒体音乐教学法
处于识字学习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小学老师只是简单的把生字罗列在黑板上,刻板的想通过反复朗读来强化记忆,很难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即便课堂上记住了也是暂时性记忆,很可能过几天就会出现遗忘现象。音乐教学法可以根据汉字特征采用儿童音乐的旋律将汉字改编成儿歌,再加上多媒体上图片和动画的搭配,两者互相搭配,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加深识字学习的印象。
2.多媒体动画游戏教学法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对游戏上的人物名字以及游戏装备名称张口就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兴趣充当了教师的角色。例如设置闯关游戏,认识五个汉字可以闯一关,闯关过后屏幕上会为闯关成功者播放烟花爆竹绽放的动态图片作为奖励,这样的闯关奖励,会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斗志,让孩子自主学习。
3.多媒体故事教学法
中国的文字有很多笔画相似之处,比如“水”和“冰”、“王”和“主”,这都是学生识字过程中容易混淆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根据容易混淆的汉字特点编排小故事。例如:“王”和“主”,可以选用喜洋洋和美羊羊为主人公编排小故事:喜洋洋喜欢自由自在,是自己内心世界里面的王者,但是它为了保护柔弱的美羊羊,必须要努力一点、坚强一点、由自己世界的王变成草原的小主人。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像小朋友征集这样的趣味小故事,将以前学习的汉字进行故事编排,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以后高年级作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谜语识字法
小学生因为处于懵懂时期,好奇心比较强。谜语学习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利用已经学习过的汉字的基础上,根据字形结构简单的制作谜面,例如“碧”可以简单的制作谜面为“王”“白”二人“石”上坐.这样既可以加深对以前学习知识的复习巩固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新学习的汉字,可谓一举两得、双管齐下。
在阅读教学上,信息的存在是多样的,信息的容量是丰富的,要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处理完这些信息,显然不现实,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主次、轻重之分。如果我们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新契机,课堂将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教学苏教版《识字1》:
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把看到的说一说,并趁机出示有关的词语。一切都像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很满意。
“老师,我觉得第一排的第一个词语春天用的不恰当。”爱插嘴的潘洛雨把手伸到我鼻子脱口而出。班上哗然!顿时好几只手举起。
生1:第二排写的是春天的植物,第三排写的是春天的动物,第四排写的是春天的花,而第一排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生2:其实识字1都是写的春天的词语,“春天”这一词语范围大,放在第一排不合适。
生3:老师,如果把它换一个词就好了,但也要写春天的,而且必须与“风”“雨”有关。
出人意外的问题,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应变能力,一个很好的补救念头闪现在我的眼前。我对学生大力表扬,随即我调整了设计,把原先的“品读”改为“换词”。这下教室里可热闹了:“春日”“春雷”“春光”…… 当有学生说到“春雪”时,有学生反对:“雪是冬天的象征。”“虽然春天也有雪,但用在这里不恰当。”这时,有学生说:“这样换上去很协调,可以把‘春天’一词写在最上面。”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不仅意会了“春天”这个词的意思, 调整了原先的教学预案,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致必然高昂,精神必然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火花竞相迸射。
二、环节的推进可以在生成中随机“调整”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性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
【我的“学生背景”】 狐狸的狡猾是显而易见的。
小朋友,“狐假虎威”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狐狸和老虎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吗?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生1:狐狸。我不喜欢狐狸,因为它太狡猾,专门骗人。
生2: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聪明,很机智,会想办法,这是一只善于动脑的狐狸。
【出人意料之外的回答,本来平静的课堂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学生们分成了两派,我被这场面惊呆了,但我清楚,这是同学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他们的激烈争论比我做n次解释都管用。于是,我暂且放下我精心准备的教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任他们争得脸红耳赤。】
正方:我不喜欢狐狸,它脑筋骨碌一转就有一个坏主意。
反方: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的生命要受到危险,这一种自我保护。只能说明老虎笨。
正方:我认为狐狸很狡猾,它脑子里尽是一股坏水。因为它自己没本事,它是借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的。
反方:我认为狐狸比较聪明,在这篇课文中老虎想吃狐狸,狐狸斗不过它,它只有想办法用智慧战胜老虎,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自己才能不受到伤害,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是情况所逼。
正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刚才你说得对,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坏人,也应该像狐狸一样用智慧战胜他们,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我们学过,能说那只狐狸聪明吗?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情况所逼吗?
正方:我同意他的观点,那只能叫“狡猾”。因为它靠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食物。别人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它是不劳而获,像这样的故事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许多。
正方:也就是说,狐狸遇到危险善于动脑的精神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花言巧语骗人的诡计我们应该看穿。
……
上述教学环节的即时调整,更利于拓宽、深化教学目标。同样,当我们事先预想的环节与学生的意愿、当时的环境相悖时,我以为完全可以舍弃不用。因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的兴趣、情绪、意见、观点,乃至错误的回答都应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语文课堂才会有提升,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的气息,实现课堂的自我超越!
一、创设自主互动、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环境
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语文教学专家吕志范在《一个老老师的话》中写道“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艺术。这不是翻翻课本,写写教案所能代替或交差的。因为,它要创设某种意境氛围和格调—境;它要表露某种情感、情绪、情趣—情;它要传递某种意念、思想、观点、法则—意;它要培养某种应用、操作、实践能力—能;它要进行某种习惯、方技能的指导—法。”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设一种接近学生生活原则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识字。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语教版),教师可采取编故事的情境导入,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师:同学们,有一天,仓颉到朋友家做客,主人非常热情,拿出鱼和羊来招待他,这鱼和羊的味道都非常鲜美,他就把“鱼”字和“羊”字合在一起造出了“鲜”字。此外,还可利用“开火车”、“考考你”、“找朋友”、“儿歌”等形式导入识字课,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2、创设自主互动学习的空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唱独角戏,纵然精彩也必乏味。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切实备好“学生”这一环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养成中。如在教学“爸、妈、早”等字,我们先把它分成“父、马、十、马、女、日”做成卡片,先让学生认读自己卡片上的字,分成两组,然后让学生自由结合找各自的朋友。也可把这几个字和对应的拼音各写在一张卡片上,先让学生找朋友,最后把拼音去掉,请小伙伴指着卡片互相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又让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识字,会读会认,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在识字教学中,试图用一种识字方法包打天下,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可激起学生识记字音、字形、字义的兴趣。具体方法有:
1、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就是“先识字,后读书”。一般是指在读写课文之前先把生字集中起来学,学完后再读课文。这种识字法是以解决字形为中心去建立形、音、义的统一联系,突出汉字的构字规律,若能尽早地把识字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可以提高识字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比如,“芳、房、防、访、放”这组字中,“方”是他们共同具备的最基本的部分,其基本字,也是它们的共同读音,即声旁。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先学会“方”字,再学会所带出的其他字(芳、房、防、访、放等)就容易多了。
2、分散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就是分散教,集中练,边学字,边阅读。生字随课文分散出现,结合课文来教,故又称“随课文识字法”。这种识字法通过学习课文,既巩固了生字词,又进一步领会了字词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音识字法。注音识字主要是以汉语拼音为工具,寓识字于学汉语拼音读物之中,使阅读、写作提前与识字同时起步。由于学生利用拼音工具在阅读中独立识字,识字数量大大超过规定的指标,在提前读写中赢得了识字的高速度,有利于学生认识常用汉字。
4、猜谜语识字法。猜谜语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因此,在字形教学上也可派上用场。如教学“告”字,老师可让学生记忆:“一口咬断牛尾巴”。“碧”字也可以这样记:“一个王爷爷,一个白爷爷,同坐一块石头,共看蓝天白云”。“伐”字也可这样记:“你我各一半”。
5、游戏识字法。学生学习汉字这种抽象的概念符号时,如果单一地教识汉字,会感到枯燥。所以,识字时应与学生自发自愿的游戏活动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来编字谜游戏”,学生击鼓传花、花传到谁就由谁来抽字卡编字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观察的印象。学生说出:“坐”,两个人坐在土皮上;“尖”,一字生得巧,一头大来,一头小;“大”,一个人伸开双臂;“夕”,多字少一半……
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压力,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
三、多认少写,尽快实现独立阅读
一、创设合理的识字情境
低年级的学生初涉浩瀚的语言文字,自然对此有着强烈的兴趣,许多字不认识,许多词语不明白,对未知世界好想弄个明白,对语言文字充满了好奇,若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他们的热情,就能使其全身心的融入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当作一件很好玩的事。所以我把握住这一点,结合汉字的构字,发展,演变的过程,学习一些汉字,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真正的乐趣,同时进行语言实践,如读课文中的儿歌、古诗、童话等,让小学生感受其音韵美,写字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而来培养激发他们刘祖国母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一)看实物识字:如第一册的“手”“足”又“伞”字就像一把伞,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对字形的识记也加深了印象。
(二)看图识字:如第一册二课中提到的许多象形字,通过对图画的观察,认识汉字的演变过程,就会牢固记住这些字。
(三)动作演示法:如第“看”字用手放在眼睛上遮阳光,做看的动作,一演示,学生就能记住了。又如,拿另外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投影展示等方法来创设识字情境,让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运用到识字过程中来。
二、教给学生灵活的识字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固然重要但会学才是根本。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后,才能自主识字不只是摆摆形式。自主识字是建立在学生能识字,想识字,会识字,坚持识字的基础上的主动学习。自主识字时可采用自读、互读、互听,利用儿童喜欢挑刺和好表现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他人在自主识字中的错误并及时充当“小老师”正确地读一读,使拼读的学生和听的学生进入最佳的识字境界,以提高自主识字效率。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很多:
1 加一加:字加字成新字,宁加偏旁,字加笔画成新字。
2 减一减:如字减一部分。
3 熟字换偏旁。
4 猜谜语。
5 对比识字。
6 会意识字。
7 联想,编故事识字。
当然,我们要根据不同汉字本身的特点去引导他们运用恰当的识字方式来识字。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刘于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点,用图画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意,记忆字形;对于会意字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能够悟出其构字道理,有益于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于形声字的教学要利用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形,义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体会汉字无穷的意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拓展识字途径
1 利用学生名字识记。(发作业本)
2 利用生活学学习的房间资源。(壁板,画)
3 取得家长的配合。
4 鼓励孩子多渠道识字,电视,广告牌,街头标语,超市等。
5 各种书籍报刊等。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经开区富临实验小学。
遭遇错误 领略精彩
陈海英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每一分钟都在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已由完全地预设不断地走向动态生成。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
例题:一个仓库原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学完后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一根钢材长5/8米,用去一些后还剩1/4,还剩多少米?”有位学生解答时,他竟然列出了5/8×(1-1/4)的算式。当时,我真想斥责他几句:“就知道照葫芦画瓢,就不能动动脑子想一下?”可转念又一想,这样做只会打消他的积极性,何不将错就错,来个借“题”发挥,效果岂不更好?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启发学生说出他的思考方法,并让他列出数量关系式,接着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审题,逐一分析对比,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其明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地反问道:“(1-1/4)”是表示剩下的几分之几吗?到底剩下几分之几呀?学生恍然大悟,立即改正了错误,列出了正确的算式,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然而。我并没有就此作罢,再采取“反面纠正法”,进一步问学生:“如果他原来列的式子是一个正确的算式,那应当怎样改变题目里的条件?”这一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只要把题目里的‘一些后还剩’这些字去掉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那么应当怎样变换题目里的问题才能符合他原来的算式?”这一提问,再次点燃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使他{¨沉浸在解题的欢乐之中……
反思:在教学中常出现这样出错的情况,那教师该怎么处理呢?教师切不能武断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而是应给学生充分“申诉”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使其真正得到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和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乐学氛围;素养提升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运用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强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成为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的标志。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阅资料,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利用信息教育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切记正确应用信息技术,防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整合。
1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教学实效的基础。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与教材有关的资料比较少 再加上农村孩子见得少,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可是,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教好几个学科,工作量大,备课手写麻烦,于是把好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纯粹就是照抄以前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电子教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教案。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多。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比如:我在备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车的世界》这课时,就参考利用网上的好几种教学设计,备出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导入用图片,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让学生体会大城市中马路上的热闹繁华,并且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车辆以及它们的用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我一直坚持电子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有效利用信息教育技术,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适当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问银河》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银河吗?银河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银河就像一条大河,有的说银河像黄河……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银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播放课文录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银河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2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生动形象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看的视频,想不想看?请你仔细去看,边看边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那么你们知道燕子妈妈是怎样教他的孩子认真观察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这节课同学们如果能认真学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快来瞧大屏幕,这是课文中藏着的15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请大家拿出笔,对照大屏幕,在课文中圈出他们,然后再拼一拼,多读几遍。看谁圈得快,记得多。
生圈字读字]
又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二册语文《车的世界》这课时,识字教学片段中[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很认真,那么,你有信心把本课的生字学会吗?(课件:带图生字词)看,这么多的小汽车向我们开来了,先借助图片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读一读。
师: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指名认读。
师:现在,小汽车把生字词丢下跑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认读词语、生字,并把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
师: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儿童的各种感官,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 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文内容,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题,并不说明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材料,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现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2.4 利用计算机动画的特点,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对于大部分课文,我们既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
2.5 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多媒体教室网络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
3 正确应用信息技术,防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运用系统方法,通过相互的结合、渗透,整体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笔者发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整合。确实,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农村师生自身信息素养的因素,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不必要的问题和现象。
3.1 内容选择不当,造成课堂华而不实
我们曾经听过不少这样的信息技术应用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感官效果是不错,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还会导致课堂失控。这种“花瓶”现象,主要就是没有过好与课程整合的“选择”关。面对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料,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加以选择,这样才能消除信息技术在课堂应用中的“花瓶”影响。
3.2 利用时机不适,有扼情感的培养与发展
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别误以为多使用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情感推进会有促进作用,却不料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意韵的情况下,对媒体课件的调节作用非但不适应,还有些迷惘或出现滥竽充数的局面.到了最后,课堂气氛和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处于低落状态,这时使得教师进退两难,很难去控制课堂局面。
3.3 缺乏应用技能,导致课堂模式僵硬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工作总结_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我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等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
1、做好备课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预先备好课,课前再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能围绕本课时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内容进行变换,取其精华,有取有舍;环节齐,有后记。
2、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难点,善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能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体现分层教学,各类学生主动地发展。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工作总结_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不做。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工作总结_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
5、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达到了开学初制定的学习目标,掌握了以下知识:
⑴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⑵学会了使用音序查字法,学生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⑷通过学习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了爱护图书的习惯。
⑸认识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会了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⑹通过这学期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有了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⑺ 在语文教学中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二、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学生发展不平衡,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e的发音及a o 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
课前准备:投影片和字母卡片(带声调,不带声调)
课时目标:知道学拼音的用处,学会单韵母a,认识声调符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读四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还会说一口好听的普通话,想学吗?大家一定要用心地学。
我们一起来学首儿歌: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
学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a a a。教师范写a。
2、你们瞧!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学生模仿发音,教师边检查边领读。
4、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5、看投影片记字形。
覆盖a 的字形,与小姑娘的头部重合。看看 a 的形状像什么?( a 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抽拉投影片,使 a 和小姑娘头部分离。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a a a 。”
(三)教学a的四声。
1、单韵母a的头上常有四顶不同的帽子。(出示)它们戴上不同的帽子,读起来的声调也就不同了。这四顶帽子就是“声调符号”,我们根据符号读韵母。
2、ā戴上了第一顶平平的帽子,就是第一声,读音也是平平的。(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á戴上了第二顶从左下到右上的帽子,就是第二声。读的时候就像有人问你话,没听清时,你会问:“á,你在说什么?”就是这个音。领读,模仿,轻读,读准á。(用手势助读。)
ǎ戴上了第三顶帽子,就是第三声。音又不同了,由高到低再到高,形状像个钩。(教师发音,学生跟读。)
à戴上了第四顶帽子,从左上到右下的帽子,就是第四声。我们读时声音要从高到低,就像惊叹:“à,你来了!”
3、学生以手势助读,也可以用简明确切的儿歌帮助记忆。
(四)指导看书,读书。
1、指导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
2、边看图边读课文。集体反复练读2-3遍,再指名读。
(五)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我们学会了a的读音和四声,还要学会写a。(出示四线三格,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线几个格子。三格,就好像是三层楼房。记住,a就住在二楼。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而且要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边写边讲,注意: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3、学生上黑板试写a,讲评。
(六)巩固练习。
我们一起来做汽车爬山坡的游戏。
总结:这节课,我们先看图,说清了图意;再学习a的发音和声调;接着我们读了课文;最后还学习了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这样分四步,我们就把这些内容都学会了。
(七)课堂练习与作业。
1、提醒注意写字时坐与执笔姿势。“准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