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残疾人康复中心

残疾人康复中心

时间:2022-07-15 11:2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残疾人康复中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残疾人康复中心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在此隆重举行的市残疾人康复教育综合大楼揭牌仪式上、在这足以载入残疾人事业发展史的重要时刻,我代表广大残疾人及亲友在此发言,心中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喜悦!

作为一名残疾人亲友,也作为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主席。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既深切感受到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残疾人朋友的生存条件逐渐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实在变化。也深深体会许多残疾朋友办事不便,组织残疾人和亲友开展活动、开展训练缺乏合适场地、缺乏有关设施设备的难处。

今天市残疾人康复教育综合大楼的落成揭牌,是我市广大残疾人翘首期盼已久的喜事和福音。它不但标志着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扩展,也标志着我市15、1万残疾朋友有了一个共同的新家!在这里我们广大残疾人和亲友将可以享受更加便捷、更加周到的服务,更好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朋友的关怀和温暖!

在此,我谨代表广大残疾人及亲友向为筹建综合大楼付出艰辛努力的各级领导和建设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祝愿我市广大残疾人朋友明天会更美好!谢谢大家!

第2篇

安徽省阜阳市有60万残疾人,阜阳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关怀与支持下,正纺织着一幅壮美的图画,阜阳原市委书记胡连松,果断决策,给阜阳残疾人带来了温暖。回首往事,难以忘怀。

一、重视残联组织和法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阜阳市辖4县、1市3区,人口900万。胡连松书记在百忙中,多次到市残联检查指导工作。为适应残疾人工作需要,在人员机构紧张的情况下,协调有关部门,将残联机构,由副县级升格为正县级,增强了服务功能,确保了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在基层,大量工作需要残疾人工作者去做,去落实,为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胡连松书记担任市残联名誉主席,并要求县级残联,一律升格为正科级,理事长专职,户头单列,人员到位,乡镇、社区和村都要有残疾人工作者,上下形成网络,真心为残疾人办事。由于胡连松书记重视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使残联和残疾人有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有了排忧解难的载体,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转化了矛盾,上访减少了,增加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胡连松书记对残疾人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视,为保障残疾人合法利益有法可依,在他的支持下,出台了《阜阳市人民政府扶残助残办法》和《阜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等文件,并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列入了阜阳市“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各地认真实施。

二、关心残联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胡连松书记对市残联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关心。当残联办公用房紧张时,胡书记亲自批示,市民政局帮助解决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当了解到市残联康复中心无康复和盲人按摩就业培训用房时,又亲自批示“市房产局照顾”帮助解决了1000多平方米的教学培训用房。这不仅是对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的支持,更说明了党和政府,对全市60万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

市残联康复中心全体人员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重托,努力拼搏,知难而上,市康复中心目前已成为阜阳市残疾人康复、医疗、肢残矫治、盲人就业培训、假肢装配、残疾人筛查、残疾鉴定等多功能服务中心和阜阳市“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被市卫生局、市民政局联合命名为“阜阳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为争创全省和全国先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市残联康复中心为全市老、弱、病、残患者服务,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和广大患者的赞扬好评,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成为阜阳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

三、关爱说不尽,温暖万家心

胡连松书记关心残疾人的疾苦,经常走访慰问残疾人,给残疾人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残疾人张海英小儿麻痹,行走困难,胡连松书记为她送去了轮椅;残疾人刘西久生产有困难,胡连松书记帮助他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使他的生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为促使残疾人稳定就业,胡书记积极鼓励福利企业,采取滚动的形式,帮助残疾人就业。在农村,为贫困残疾人无偿提供种植业、养殖业的生产资料,待脱贫后,再将新一轮生产资料提供给贫困残疾人。在城镇鼓励、支持劳动技能培训部门,优先优惠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

胡连松书记虽然已经调离阜阳市,回到省城工作,但他为残疾人服务的热情,令人难忘。

第3篇

500平方米生态康复区

从临汾市中医院右边的小巷穿过去,康复中心几百平方米的生态康复大厅豁然映入记者眼帘,几十种康复器材整齐地摆放在大厅两侧,四周摆放着各种植物,中间一座人造假山不时传来“哗哗”的流水声,让人感觉走进了一个“世外桃园”。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一些患者正在做着各种康复运动。

临汾市中医院康复中心行政主任郭夏娥向记者介绍,康复中心的前身是该医院具有30年历史的康复科,由于以前的康复科在设备上和医疗上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康复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今年,在临汾市卫生局、残联的支持和帮助下。医院斥资600多万元,新成立了一个集偏瘫、截瘫、脑瘫、截肢、整形和功能康复工程等综合康复治疗以及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康复中心,也是临汾市残联定点医院。

临汾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由运动大厅、PT(康复运动)大厅、住院病房、理疗病房及电脑网络室组成。其中运动大厅面积有500平方米,PT大厅面积有200平方米,有住院床位64张。

康复中心业务主任宋威告诉记者,该中心不但拥有完整的康复基础设施及强大的医护诊治队伍,而且还拥有各种现代化的先进诊疗康复设备,如红光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中、低频治疗仪、上下肢循环仪、高压氧舱、小脑顶核电刺激(CVFT)、短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激光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TDP治疗仪、多功能按摩椅、磁疗仪、蜡疗机、红外按摩理疗床、离子导入治疗等100余台;拥有网络电脑6台,有医护人员及康复师40余人,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天津、太原各大专业高校,并且分别进修学习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各大医院。

治疗手段主要以传统中医、推拿、针灸、中药为基础,配合现代化医疗器械,进行电疗法、光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热疗法、压力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牵引力疗、运动治疗及康复理疗。针对神经系统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脑瘫等病症以及骨关节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椎管狭窄及伤残之后的肢体功能障碍病变有独特疗效。

红光治疗仪让创伤更快愈合

临汾市尧都郊区的王老汉怎么也想不到,一次意外差点让他失去右胳膊,多亏了临汾市中医院康复中心的精心治疗,才算保住这条胳膊。

今年5月份的一天,王老汉用打草机给家里养的牲口打饲料,突然一大把青草把打草机卡住,停止了转动。在没有断电的情况下,王老汉便把胳膊伸到打草机里想把卡住的青草拽出来,草刚一松动打草机便转了起来,王老汉赶紧往外抽胳膊,但为时已晚,只感到右手一阵麻木,胳膊是抽出来了,右手已面目全非,五个手指在打草机里已被打得粉碎,家人立即把王老汉送到医院抢救。

宋主任告诉记者,王老汉刚来时由于天气热,加上右胳膊整个手腕以下血肉模糊,伤口已经感染。如果不及时清洗缝合,那么右胳膊将被截肢。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并配合高精端仪器的神奇疗效,王老汉的右胳膊才算保住。

6月1日,记者在康复中心见到了正在治疗的王老汉,只见他的右胳膊依然肿胀着,手背上伤口缝合的线头密密麻麻。宋主任调好红光治疗仪,把王老汉的手放在仪器下面,并为其戴上护眼罩。仪器一开,病房里顿时红光一片,王老汉感到一股股暖流从右手涌向全身。

宋主任向记者介绍,红光治疗仪在全省也没有几家医院配备。其发射出的高功率红光光子是一种电磁波,也是微性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其特定波长的高功率红光光子可渗透到皮下组织3~5cm左右,将能量送到人体组织细胞,能极大地促进细胞组织内部的酶促反应和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促进受创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肉芽生长,从而显著缩短创伤组织的康复过程和提高创伤愈合质量。

目前红光治疗仪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种烧伤、创面患者的补充治疗;关节炎、肌肉萎缩、颈椎病等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各种运动损伤的恢复治疗;各种皮肤病、妇科病及口腔、五官科疾病的辅助治疗。

个性化的系统康复治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里的医生针对每个患者都有一个规范严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宋主任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这样一份诊疗方案:

患者张某,78岁,诊断脑出血(恢复期),左侧偏瘫,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康复问题:1、左侧上下肢肌力下降;2、言语功能障碍;3、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治疗目标:增加左侧上下肢肌力。

治疗计划:1、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气压治疗;3、中频脉冲电刺激;4、红外线治疗;5、电针。

在康复运动大厅,记者见到张某家人、医护人员正在陪张某做康复训练。张某的家人告诉记者,2008年10月初,身体健康的张某突然倒地,送到医院被诊断为脑出血,经医院及时抢救,命是保住了,但是造成了左侧偏瘫,不能说话,嘴张不开,吃饭都得插胃管,几个月一直卧床。经朋友介绍,来到临汾市中医院康复中心,这不,经过短短半个多月的精心康复治疗,现在张某已有明显疗效,左手能握东西了,言语也吱吱呀呀有所表达。

宋主任说,针对脑出血后期康复的患者,该中心采用传统的中医针灸按摩,舒经活络、松解肌肉,配合现代的物理疗法,如熏蒸、烤电等,加上合理的康复运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不可小视的颅脑磁疗

运动后的张某接下来要进行的诊疗项目是颅脑磁疗,宋主任介绍,不要小看了这台变频式经颅磁脑病康复治疗仪,在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中起着积极地作用。该仪器是以脑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磁生物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采用低频频谱重复变电磁治疗技术,输出特定能量的极变电磁,直接透过颅骨达到脑内较深层组织后生成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场,使细胞电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携氧能力提高,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代谢环节,使代谢酶活性增强,受损脑细胞代谢加快,增强损伤细胞的可复性,从而达到治疗和改善某些脑部疾病和调整大脑亚健康状态的目的。对下列疾病有治疗及康复作用:

缺血性病血管病:脑血栓、腔隙性梗塞、脑供血不足。

脑损伤性疾病:颅脑损伤、脑出血的恢复期。

癫痫病、幼儿脑瘫功能恢复。

神经衰弱和睡眠障碍。

神经性头痛、脑疲劳综合症。

担当残疾人康复之使命

第4篇

江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 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继2007年投资47亿元,做了52件实事之后,2008年又安排100亿元,办好60件实事,并重点向弱势群体,尤其是贫困残疾人倾斜,努力使全省人民,特别是276.1万残疾人及其近千万亲属,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60件实事中,残疾人受益的有近50件,占实事总数的80%以上,其中专门扶持残疾人的有5件。如第6件:积极推进残疾人就业,对1.4万名城乡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就业,为残疾人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3500个;第21件:建设重度智障和精神残疾人省级综合服务中心;第30件:积极推进10万名残疾人康复。对2万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对2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物医疗救助,对1000名贫困肢残人装配假肢,对500名贫困聋儿提供言语康复训练,对6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第31条:提高1~6级伤残军人医疗保险资金统筹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8000元;第44条:省财政新增3000万元,对全省60所盲、聋、哑等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补助。使残疾人直接或间接受益的实事有40余件。(欧阳彪)

北京海淀区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

社会单位免费订阅两刊

北京市海淀区2008年度《中国残疾人》和《三月风》的订刊数量增长迅速,“两刊”订阅份数合计突破1500份,再次超额完成年度订阅任务。今年采取免费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200家社会单位订阅“两刊”举措取得成果。此举,为社会上更多单位了解残疾人、关注残疾人和帮助残疾人建立了平台。

近年来,海淀区为搞好“两刊”订阅,针对残疾人工作实际,坚持把“两刊”订阅作为提高各级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地扩大宣传、提高认识、落实经费和采取指令性订阅等具体办法,确保了全区40多个残工委成员单位和29个街、乡(镇)以及部分社区残协“两刊”订阅的落实,有效扩大了订阅范围覆盖面和读者人群。针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改变后,让社会单位进一步了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管理,以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政策与残疾人的生活、工作等实际情况,海淀区研究决定,由区财政下拨专款为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和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社会单位免费订送两刊。 (朱东琼)

广东举办国际残疾人马术盛装舞步锦标赛

2008残奥会在中国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希望能够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所有20个大项。此前中国马术项目仍未获得参赛资格,中国残奥会通过中国马术协会向国际马联递交了在我国举办一场IPC承认的残奥会资格赛的申请。经国际马联批准,广东国际残疾人马术盛装舞步锦标赛于2008年3月6日至9日在黄村体育训练基地马术场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新加坡、中国台北及香港等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争夺残奥会马术入场券。广东省残联与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基地共同承担了中国残疾人马术队的组建与参赛任务。

根据规则规定,残奥会马术比赛的最低参赛标准是选手必须在IPC承认的马术国际比赛中达到60%的分数(60分)才具有报名资格。本次比赛我国派出5名选手参加,在赛事首天,两名中国运动员即获取北京残奥会资格,一举拿下团体桂冠,彭裕连、周桂春分别获得68分和62分。

(肖培坚)

苏州吴中区百名聋儿接受培训

2007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聋儿语训康复中心正式开业。该中心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育设施和一支业务过硬的语训师资队伍,目前在训聋儿50多名,平均年龄4岁左右。

第5篇

一、组织实施政府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

向699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提供基本药物费用补助;为665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救助,为143名18岁以下肢体矫治人员提供术后康复训练;实施153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支持庐江县、巢湖市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创建。

按照中残联《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加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业务建设;依据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建设标准》,本着“逐步规范、分批达标”的原则,鼓励、支持各类公办、民办的医疗和康复机构开展机构残疾人康复服务;培育一批残疾人康复服务骨干机构,承担政府民生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落实《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省实施方案》,为593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二、创新对重性精神病人社会服务管理方式

深入推进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服务管理。扩大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医疗救助渠道,在基层建立规范运行的重性精神病人日间照料管控组织。协助公安、卫生等部门开展重症精神病人排查和动态管控;结合彩票公益金项目,继续向贫困易肇事肇祸精神残疾人提供住院补贴救助,通过提供送医治疗救助资金方式,消除精神病人“关锁”现象。在街道、乡镇、社区探索建立医护人员按医嘱送药上门服务制度和重症精神残疾人状况动态报告制度,维护患者尊严和社会稳定。

三、加快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

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新区购(建)步伐;在庐江县建立6所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康复站,支持该县“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活动稳步开展。推进“以城乡社区为依托,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前提,以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为保障,以实用康复训练技术为手段,以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为目标,残疾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促进社区康复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进一步发挥社区、乡镇残疾人康复机构作用。总结推广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经验,推动社区残疾人康复示范站培育工作。组建市残疾人辅具适配中心,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努力满足残疾人对各类辅助器具的需求。

四、启动残疾预防城市试点工作

会同卫生、民政、人口计生等部门制定残疾儿童预防工作方案,建立残疾儿童随报登记制度。加大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的扶持和救助力度。探索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出生缺陷及残疾预防,探索建立出生缺陷及残疾预防工作机制。加大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康复项目宣传力度,普及推广康复知识,组织开展“预防残疾、共享和谐”残疾预防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康复知识讲座、竞赛等形式,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残疾预防的主动意识。

五、推进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密切与市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等机构的联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残疾人康复领域的人才资源优势、技术资源优势;继续举办残疾人康复员、康复协调员业务培训。定期安排人员深入基层残疾人康复站(室)和残疾人家庭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与指导,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6篇

今年以来,我县残疾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要求,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半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顺利开展

根据省、市残联的工作安排,2013年上半年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托(安)养、残疾人康复工程有效开展,使更多的贫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一)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为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县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主动会同县民政局,进村入户核查,及时剔除死亡人员,上半年新增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65名,至此全县共有801名重度残疾人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康复工程。

开展了全县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调查,并落实到指定康复机构的康复补助。对全县13名听力残疾儿童免费进行初步筛查,并组织符合条件的儿童到二医院和省聋儿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复查。5月份对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为其中215名免费施行复明手术。对全县“三助工程”对象进行初步登记调查。

市定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县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工作有序开展。

(三)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

4月份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对各乡镇(街道)上报的托(安)养名单进行了调查核实,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户及时纳入重度残疾人居家安养工程。到6月底新增居家安养对象30名,至此全县共有居家安养残疾人251名,集中托养残疾人84名。

二、贫困残疾人慰问活动有序开展

邀请县领导、残工委领导和乡镇(街道)慰问走访贫困残疾户1200户,发放慰问金60万元。并为223名残疾人发放定期补助金,总金额为12.7万元。为贫困残疾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开展

(一)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力度,使保障金征收稳步增长。

4月底联合县地税局召开了2013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行了布置。到6月底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22万元,同比增长19.3%,为2013年完成全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举办残疾人专场就业招聘会。

5月22日,联合县劳动人事局举办了一场福利企业招聘会。通过手机短信、报纸报道、横幅宣传、乡镇发动等形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前期发动工作,招聘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来自宁波、椒江等11家县内外福利企业参加,共为残疾人提供了162个工作岗位。

(三)积极实施百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工作。

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着力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注重残疾人技能培训。半年来共帮扶残疾人就业创业36人,培养残疾人种养殖大户18户,对残疾人进行各类技能培训102人。认真贯彻落实《省万名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实施方案》,在5月底将全县33名自强创业和贷款创业的残疾人上报省残联申请创业补助金和贷款贴息。大力鼓励残疾人创办扶贫基地,按照省、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要求,上半年重点帮助了一个市级基地争创省级扶贫基地,通过创建扶贫基地,切实解决了43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扶贫基地中就业。

四、开展第21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

今年5月15日是第21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为组织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县残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助残日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全国助残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活动,形成了县、乡二级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助残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5月5日,在康复中心开展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活动,为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活动。5月13日,副县长蔡文新在县残联和乡镇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分别前往镇、街头镇的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部分残疾人贫困户进行慰问。5月15日上午,在镇广场开展第二十一次“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

第7篇

“尊敬的郭先生: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

“敬爱的郭爷爷:在您的资助下,我安上了假肢,能走路了!我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了!谢谢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然后像您一样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

腊月的寒风呼呼地吹过三晋大地,但是这些来自全省各地残疾人的一封封感谢信和一张张新春贺卡却如一团团烈火,温暖着山西省残联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信中的郭先生、郭爷爷就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台湾富士康集团的总裁郭台铭老先生,写这些信和贺卡的都是受到郭台铭在山西的“爱心助残工程”资助的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山西省是郭台铭先生的故乡,长期以来,郭台铭先生以对家乡的赤子情怀,热心支援家乡建设,捐赠数千万元用于家乡的修路、建桥等公益事业。2001年,郭台铭先生被聘为山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后,更是时常惦记着故乡需要帮助的残疾同胞。当年6月,他就捐资200万元,用于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购置医疗、康复和听力语言训练设备,极大地改善了该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和质量。

2002年,郭先生专门与山西省分管残疾人事业的常务副省长范堆相通电话,探讨再度资助山西的残疾人事业。省残联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正在实施的“四助一救”工程内容为基础,形成了“爱心助残工程”新的合作项目方案,报至范副省长办公室。范堆相副省长及时研究审查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批示省残联急速呈报富士康集团总部。经过磋商研究,并得到百忙之中的郭台铭先生的亲自过问和批示,2002年底,富士康集团与山西省残联联合开展“爱心助残工程”大型活动方案获准实施。

“爱心助残工程”由“助视、助听、助行、助学”四大项目组成,分3年实施。3年间,富士康集团将分期投入人民币1000万元(第一期400万元已于2003年4月及时到账),通过“四助项目”使山西省的4650名各类贫困残疾人实现康复、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其中,包括为600名白内障盲人复明,使1200名聋幼儿配戴助听器或资助其语训费用,帮助1800名肢体残疾人分别施行矫行手术、装配假肢(矫形器)或配发助行轮椅,让900余名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受助完成学业,为150名盲人提供按摩专业培训,并继续帮助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改善设备条件。

“一定要非常认真负责地把这个钱花好,这是台铭先生对我省144万残疾人的关爱,这个钱谁都不能有一点点懈怠!”这是范堆相副省长的指示,也是山西省残联每个工作人员达成的共识。省残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公室,结合“四助项目”不同的对象和专业要求,制定了详尽严密的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党组书记、理事长张子泉非常重视爱心助残工程的实施。他强调这是造福全省残疾人的一件大事,一定要办好,让郭台铭先生满意、残疾人满意、领导和社会都满意。他亲自督促检查项目进度,还和班子成员深入各地,定时指导、加强督查。各地残联也为项目的起步做了大量工作。承担了大部分任务的山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促进项目更好地完成,已为残疾朋友减免各种费用9.5万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把捐款用到真正需要救助的残疾人身上,让他们走上参与社会的自强之路。

命运对于武达远和武啸远这对双胞胎兄弟来说,仿佛太不公平了。10年前,在他们8岁那年,突然患上了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医学上无法医治的疾病,这就宣告了他们将慢慢失明。身为保德县人保公司普通员工的父亲武贵平和在原平市实验中学当老师的母亲王彩明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500元,为他们看病每年就得花去两万余元。为了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去年初,兄弟俩在母亲的陪伴下,到长春大学特教学院预科班学习了半年,并于半年后考入了该学院。然而,高额的学费和在长春中医学院继续治疗的费用却让这个家庭更加入不敷出了。2003年12月30日,对这个家庭来讲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就在这天,武家兄弟领取到了“助学项目”的一等助学金,每人1200元。就在这一天,和他们一样获得不同奖励和资助的残疾学生还有329名。加上当年4月发出的第一批奖学金和助学金,目前已有541名残疾学生得到了郭台铭的帮助。

汾阳县城关东关村有一位73岁的孤寡老人周学恭,周大爷是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因为白内障导致双目失明,生活无法自理。2003年10月10日,刚过完国庆节,周大爷就迎来了省里来的医疗队,给他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让他重见光明。而这笔治疗的费用是由郭台铭先生的“助视项目”提供的。

五寨18岁的小伙子王伟是一位非常幸运的残疾人,他脚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为了能让3个弟弟妹妹念上书,身为家中老大的他初二就退学了,17岁到太原打工。然而,因为残疾,工作很不好找。但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饭店老板,不仅留用了他,而且在听说富士康集团助残的事情后,这位老板还亲自带他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治疗。在手术指标用完的情况下,和他素不相识的潘治昌大夫却主动和忻州市政府联系,专门为他申请了一个指标。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王伟昂首走出了病房,走向了社会。

据统计,仅2003年,在郭台铭先生资助的“爱心助残工程”中,就有260余名视力和肢体残疾人分别重见光明、接受矫形康复手术或装配假肢,3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得到了助行轮椅。

4000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真的不算什么负担,但是,对于太原市晋源区金胜镇金胜村的一个家庭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家有一个长得非常可爱的3岁小男孩马瑞谢,然而,他却听不到声音,还有一双同样也听不到声音的父母。家里没有固定收入,想给孩子配个好点的助听器的钱都拿不出来。这次,在各级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他享受了郭台铭先生“助听项目”的资助,安上了先进的价值4000元的数字助听器,而且还被安排在康复中心进行语言训练。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名家庭贫困的聋儿接受了捐助。

2003年10月17日上午,金秋送爽,艳阳高照。在太原市湖滨会堂广场,富士康企业集团资助山西“爱心助残工程”1000万元捐赠仪式隆重举行。时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张宝顺(现为山西省代省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范堆相和富士康企业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以及高级主管等一行出席了捐赠仪式。

在捐赠仪式现场,郭台铭先生看到用“爱心助残工程”捐资,已经使安装了假肢的泽州县女教师又能站到讲台上教书育人,手术复明的汾阳市白内障复明老人亲手剪出了“台铭送光明”的艺术剪纸,绛县白内障复明患者参与制作的刺绣老虎工艺品,感动地说:“这些就是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自助、人助、天助”,是郭台铭先生的创业法则,但是,同时也应该成为所有残疾朋友自立的信条。对于这一点,郭台铭先生给了广大残疾人一个自己的解释:自己先站起来,这样别人就会帮你,自然老天爷更会来关怀你。他期望广大残疾同胞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得到社会关怀的同时,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不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坚强意志,自我创造平等竞争的机会,继之参加到国家与社会各项建设活动中,成为当之无愧的有志之才、有用之才和有为之才。

范堆相副省长也在捐赠仪式上表达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事业的愿望:“我们要以百倍的努力,切实加快山西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我们的财力,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解决更多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团体和慈善人士,在郭台铭先生、富士康集团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带动之下,加入到爱心助残、济困助学的伟大行列中来。”

第8篇

近年来,区残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团结努力,真抓实干,为确保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党建和政治文明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残疾人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残联组织建设、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社区残疾人工作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中残联和省、市残联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先进单位”、“**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市残联工作先进区”、“**市‘十五’残疾人工作优秀区”、“**省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区”、“全国残联专门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等称号。

特别是今年以来,区残联紧紧围绕省、市确立的各项重点工作,深入进行调查,集中时间和精力按照省、市残联的工作要求,区残联紧扣目标任务,认真谋划工作,埋头苦干实干,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地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新发展,全面完成了市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和区精神文明建设奋斗目标,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和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的两项创建目标提前半年完成。建成全市首家实行全天候服务照料的**区爱心庇护安养院;建成并挂牌成立全市第一家区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先后接受了省残联**理事长和全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专家学者对区儿童孤独症训练中心的视察调研。我区被市残工委授予全市“十五”残疾人工作优秀区称号,残疾人创业带头人金名选、**被评为全市“十五”期间残疾人自强模范,**还被评为第五届**好市民。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全区残疾人工作发展呈现出以下五个主要特点:一是各级残联组织立足实际,围绕全区大局,做好残联工作,在管理和服务中切实履职尽责,为残疾人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以执政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工作切入点,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愿望和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利益。三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基固本,完善细化制度。区残联每年对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及时梳理,细化目标,实行二级分解,明晰要求,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基层残联工作的调研和指导,督查基层工作完成情况,确保各项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是狠抓作风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和效能建设,在全体干部中着力养成“爱学习、讲大局、倡民主、求自立”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较好地促进了全年工作的有效开展。五是通过康复训练、就业培训等多元化措施,在残疾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等方面下工夫,出实招,着力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

党的十七大首次出现“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对中国残联在推动“人道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年来的全面认可。报告中还提到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结合工作实际,剖析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正处在巩固和提速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很多方面还须要不断努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发展示范区的成果,全面加速提升残疾人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残联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残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残疾人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残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组织、带领、帮助残疾人实现其根本利益。要把残疾人利益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就必须在残疾人工作的各个领域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

二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残疾人事业。我们认为,发展残疾人事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新残疾人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新残疾人观”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这里的人民群众当然包括残疾人在内。“全面发展”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全面发展就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文明、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发展理所当然应该包括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协调发展”是残疾人事业的内在需要。“五个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努力改变区域、城乡、人群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状况。残疾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的身体缺陷,与健全人在教育、就业等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协调发展必将带动残疾人这一群体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残疾人状况的改善提供保障。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要求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恶劣的环境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增加残疾发生的机率和加重残疾程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对预防残疾、减少残疾的发生十分有利。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不仅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而且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残疾人事业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是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升残疾人工作水平

。1、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残疾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好坏的检验标准,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纳入大局、通盘考虑、重点扶持。无论从纵向看还是横向比,残疾人与健全人相比,平均差距也是很大的。同时要纠正一说到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就认为是残联的事,就好比不能说半边天妇女和妇女工作就是妇联的事一样。残联的职责就是代表广大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生活,至于具体怎么平等、怎么参与、怎么共享是要各职能部门去实施,比如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理所当然该教育部门;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理所当然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当然是体育部门等。

3、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残联组织单列时间较晚,加之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个性化,建设一支真正能为残疾人服务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是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最近几年我们花了大力气解决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队伍建设,现在区、街、社区三级残联的组织建设和残联干部队伍建设都比较完善且强而有力。特别街道、社区残疾人的选聘,既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问题,又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残联的组织队伍建设。实践证明,这一举措十分成功。

4、建立扶残助残的长效机制,切实把残疾人的服务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就业保障、教育保障、医疗康复保障等。

在生活保障方面,要实现“应保尽保”和临时救助结合,这是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就业保障方面,除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增加残疾人集中就业岗位外,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和促进残疾人自谋职业,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小额信贷等方式,引导和鼓励残疾人从事与自身身体相适应的灵活的工作,尤其要促进残疾人在社区从事第三产业。在教育保障方面,必须充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要采取随班就读和进入特教学校(中心)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智障少年的就学。要创造条件办好培智中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在医疗康复保障方面,通过开展了“助明、助行、助听”三助工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精神病防治等康复项目,逐步实现康复工作系统化、专业化、全覆盖,全面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四是谋划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要把学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是认真学书记在十七大作的《政治报告》和新,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掀起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新晨

二是按照“为民、务实、开拓、清廉”的要求,继续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努力解决好全区两万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三是按照省、市残联提出的工作新要求,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开创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9篇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5月29日至6月1日,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康复中心孩子们在老师伴奏下唱出的美妙歌声一直在我脑海回荡,“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正是学前教康中心最鲜活的写照。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对残疾儿童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教康中心倡导的这些理念和它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教学实践,引得众多佳宾慕名而来,并受到他们的交口称赞。5月2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德希拉女士饶有兴致地与老师、孩子家长交谈;5月30日,四川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柯尊平前来看望孩子们;六一儿童节这天,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成都市市长葛红林等领导,来这里亲切慰问孩子、家长和老师,并高兴地为学前教育康复中心启动剪彩。

这个中心,是成都市委、市政府针对残疾儿童特殊需求办的一件大好事。它承担了成都市0~6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负责规划、管理和督察,是全市的示范、资源和研究中心。过去,由于没有这样的机构,这些孩子和家长苦于无路可走,无处可去。中心的成立使这些儿童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与康复,能顺利进入普校或特校的链条,从而实现“幼小的衔接”,它为全国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康复开了新思路。

中心位于投资4737万元、建筑面积13782平方米的成都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之内,与毗邻的新华公园大面积绿地融为一体,环境十分幽雅,而细致入微的无障碍设施也堪称全国一流。

中心设有视障、听障、智障、脑瘫和自闭症等5个部,采取每部10个儿童的小班制教学与康复训练,每部分别配有康复、特教、幼教、生活等4名老师。中心由残疾儿童家长任评委,从全国招聘了30多名从清华、北师大、川大等高校毕业的公共管理、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康复医疗的专业人才,并由家长打分考核老师,使老师们真正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中心装备了进口的听力门诊全套设备、用于聋儿语训的启音和启聪博士系统、用于自闭症儿童的第三代数码听觉统合训练治疗仪等一流设备,设置了物理疗法室、作业疗法室、言语训练室、视力单训室、智障单训室、大型感觉统合训练室、大型儿童游艺室等先进而新颖的教康设施。

来这里训练的70名孩子和家长眼里,流露出欣喜的目光,他们想表达的全部感情聚成4个字,就是:满意,感谢!

春天真的盛开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了。

第10篇

记者来到仓门街道办事处宏园社区康复中心示范点,这里是城中区首家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室内有跑步机、摇摆机、双杠等10多种康复器材,还有音响、影碟机等娱乐设备,以及书画等项目。每星期三、五下午免费为残疾人开放,办事处残联两名专职人员指导。自开放以来,辖区残疾人积极参加锻炼,风雨无阻,把康复中心当成了自己的娘家,有事就提前打招呼请假;有烦心事就向工作人员倾诉,寻求解决方法,经过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开导和努力,这些残疾人不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李章军、陈天宏等4人,因车祸造成肢体严重残疾,手腿根本就伸展不开,现在好多了,手腿都能自由活动了。他们逢人就夸党、政府和残联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

享受到康复服务的人不仅仅是他们几个,也不仅仅是社区内的98名残疾人,还有来自方圆两公里内4个街道的残疾人。因为社区康复站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场地宽敞,设施齐备,社区还专门配备了两名康复协调员负责指导残疾人康复活动。周边其他辖区的残疾人也愿意到这里来进行康复活动,回忆起大家踊跃参加康复的情景,仓门街道的书记万分感慨:我们的康复站非常受欢迎,记得那年西宁市开展全市创卫工作,要求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走上街头参加创卫,我们只好暂时停止开放康复站,马上就有残疾人给我们打电话,要求康复站照常开放,还理直气牡地说残疾人康复必须坚持才能有效果,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听了这些话,我们心里非常高兴,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认可,他们需要康复站,需要我们组织的康复活动。这一切说明,在我们的社区,康复工作已经深入人心了。

日常工作中,康复站同志发现心理问题对残疾人生活的影响远大于残疾本身带来的影响。康复站不仅是康复工作的载体,在很大意义上已经成为残疾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残疾人不再感到孤立,他们有自己的同伴,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社会上有一大批关注他们的人,有残联、有残疾人工作者和周围方方面面的热心人。渐渐地,他们开朗了,愿意跟其他人打交道,逐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自己最特别,明白了应该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现状的道理。社区残协有针对地举办各种活动,开阔残疾人的眼界,增进他们相互间的了解,愉悦他们的身心,鼓励他们自强自立,组织他们自娱自乐,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去年助残日这天,青海省省长来到辖区,并到康复站看望残疾人,让大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了这样一个完美的康复站,残联的同志不遗余力,投入很大的力量。康复站的房子是社区租用的,几乎整个宏园社区委员会办公地点的一层楼都划拨给了残疾人康复室使用,费用相当可观。他们还从派争取了一套投影仪,请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来康复站为残疾人做心理咨询。

工作中,区残联领导感到,开展残疾人工作首先应普及残疾人工作知识。原来辖区内残疾人包括_些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工作都不是很了解,残联发放辅助用品用具,很多残疾人都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些器具,什么样的辅助器具对自己有用。区残联印发了《残疾人基本知识手册》和《残疾人康复指导手册》6000册,基本上做到社区残疾人人手一册,这样一来,残疾人了解了相关知识,残联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

爱心给你一个家

还记得有一首歌叫《让世界充满爱》,里面有段歌词是这么唱的: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这首歌似乎告诉我们,爱是无所不能的。我在西宁市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的所见所闻,无疑就是对这个观点的最好印证。

慧灵是一家民间非营利组织,有着20年的智障人士服务经验,目前在广州、北京、西安、西宁、天津、清远、重庆、长沙、兰州、香港等地都开办有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同时也积极地在中国更多的地方推广社区化服务模式,致力于服务更多的智障人士。

青海省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工作站于2003年8月在西宁成立,2004年12月通过青海省民政厅注册。多年来,青海慧灵与西宁市残联台作运用社区化服务理念,以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为主,,服务青少年及成人智障人士,通过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他们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帮助他们建立和发展与社区、家庭、邻居之间的良好关系,使他们能真正融入社区,享受应有的生活乐趣和平等的权利。在西宁市残联和慧灵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如今服务站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有学员34名,形成了两个职业培训组、一个教育康复组(彩虹组),还开设有两个社区家庭(为12名住宿学员提供家庭式住宿服务),他们还准备着手开办少数民族特色家庭,决心把服务站打造成西宁市智力残疾人托养、教育方面的一个亮点。 记者的车开进慧灵所在的社区,我一眼就看到社区的健身区里几个智力残疾人在嬉戏,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我问西宁市残联同志,这些都是慧灵的学生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不禁感叹,能让智障孩子如此地活跃起来,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啊。走进慧灵,我有点诧异,这里的工作条件并不是非常的好,房子有点旧,家具似乎也使用多年。老师的办公室里陈设也很简陋。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见我们进来,一位老师热情地给我介绍这里的教学情况。这里的学员大部分是智力残疾二级,生活也都基本能够自理,有个别的学员需要喂饭,也有个别行动不便的需要老师搀扶着行走。所以这里的教学内容多倾向于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力较好的都放在职业培训组进行培训。他们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会编很多好看的手工作品,如:手链、项链、抽纸盒、相框等等,为了提高学员们工作的积极性,慧灵将学员制作的工艺品向外义卖销售,

义卖的收入返还给学员作为劳务费,虽然目前销路不是很好,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日常他们还组织和带领学员参加各种社会交流活动,在大学、社区进行职训组现场制作手工产品和文艺演出活动、社会热心人士募捐活动,定期组织学员到小区打扫卫生、办黑板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他们不断吸纳志愿者加入机构。这样既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缓解了机构人力资源的问题,形成了一种和谐共容的气氛。

何宗涛、朱立文、张淼、刘利民、郑安国、刘涛,我努力记住这6个名字,他们的实际年龄已经很大了,但他们都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是慧灵开展的家庭式住宿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我采访了他们的家庭妈妈林阿姨,她是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下子让她来做这样6个孩子的妈妈,对她来说也是个难题。这些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区别太大了,别看他们个头都那么大,什么都要为他们操心,让他们懂事的过程太漫长了。可是,再难自己也是他们的妈妈呀,每当看到他们有了一点成长的痕迹,林阿姨都特别高兴。从一开始来的时候乱成一锅粥,到现在孩子们爱上这个家。每天,孩子们都会主动说,妈妈,我们该上学了……该回家了……妈妈给我们做好吃的啦。有的孩子虽然表达不清楚,但是他们的眼神能看出他们的心情。平时林阿姨并不跟孩子们住在一起,只是早晚去他们的宿舍照料起居,但如果哪个孩子需要特别照顾,她就不能回自己家,要留在这个家里照顾他们。虽然辛苦,但林阿姨心甘情愿。她告诉记者,慧灵的老师都那么年轻,有些志愿者大学还没毕业就来为这些孩子献出一份爱心,年轻人都能做得到我们这些老年人更应该献出自己的爱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这些孩子不就有希望了。平时在家教生活常识,有的孩子一开始连绕过障碍物都不会,林阿姨就一点点训练孩子绕开障碍物,慢慢地下台阶,慢慢地上楼梯,’现在孩子已经会跑了。现在好几个孩子甚至连洗菜炒菜都学会了。看到记者有些担心的样子,林阿姨马上补了一句,他们做这些事是很安全的,因为我会随时在旁边保护他们。 一个妈妈,6个智障孩子,这样特殊家庭的存在让这些孩子多了一分成长的机会。家庭妈妈不等于保姆,而是教导他们学会生活的老师,慧灵的这一创举把他们对智障孩子的爱从课堂延伸到了家庭之中。

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年,从最初的5名学员到现在已接受过服务的智障学员近50名,3名轻度智障青年就业,其中一名离开机构独立就业,另外两名到机构所在小区物业公司干起楼道清洁员工作,每月有二三百元收入。这些成绩背后是慧灵员工默默的付出。他们现有12名员工,其中6个是80后,有两个大学刚毕业每月拿着几百块钱工资,而几个在慧灵做了好几年的员工也只有1000多点工资,但他们从不抱怨,从不叫苦,默默地在岗位上认真工作。老师中有3位超过了50岁,他们来这里的唯一理由是:年纪还不大,趁着现在多做点事情,奉献爱心。还有近百名长期志愿者,从太中学生到社会工作者都加入其中,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努力为这些智障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西宁市采访,给记者留下了一个突出的印象,这里的残疾人有人为他们服务,有地方供他们活动。

第11篇

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和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病者。据中国残联报道,我国以上三种康复对象的人数已经超过2亿,再加上一些急性伤病及术后患者,需要康复服务的人数还将增加。这一庞大的需要康复服务的群体急需培养一大批康复医学人才。

(一)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

国务院1987年组组进行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中国大陆至少有6000万残疾人(还没包括1987年至今的增量),占全国总人口的5q0,平均每5个家庭中就有1个家庭有残疾人。目前各类残疾人所占的比例为:视力残疾人877万人,占14.6%;听力语言残疾人2057万人,占34.390:智力残疾人1182万人,占19.7%;肢体残疾人877万人,占14.6%;精神残疾人225万人,占3.8%;多重和其他残疾人782万人,占1390。60%残疾人有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约3600万。今年开展的残疾人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所得出的数量可能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二)慢性病患者的康复需求

我国慢性病患者己经超过2个多亿,其中高血压患者就达到1.3亿,幸存的脑卒中患者就有600万,75%丧失了劳动能力,40%有严重的肢体残疾,需要康复服务的患者有200一350万人,而目前能得到康复服务的人只有1万多人/年。还有糖尿病患者2500万人,加上潜在的危险人群,受糖尿病威胁的人数超过4000万,因糖尿病造成足坏死而截肢的比例是10一25%,需要康复的人数有150一350万,但目前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也不到1万人/年。仅就以上两项相加,就需要再建300家大型的康复中心,需要康复医学人才3一5万人。还有因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骨关节病、创伤等引起的慢障碍患者,对康复服务的需求量更大。

(三)中老年人的康复需求

截止1999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26亿,并以年均3ry0的速度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亿,而且,50cy0的老年人对康复服务有需求。按此推测,目前,我国有6000多万老年人需要康复服务,而真正能够得到康复服务的老年人不到0.1%。另外,有大量的更年期妇女因出现严重的骨关节病等问题需要综合性的保健和康复服务,仅北京就有300多万有购买意愿和能力的更年期妇女需要康复服务,但没有一家医院能提供这种专业性的康复服务。

(四)意外伤害者的康复需求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导致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剧增。有人估计,每年因各种意外伤害导致残疾需要康复的人数超过10万人,累计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二、目前中国的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

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中国目前拥有的康复服务资源却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还很低,缺乏专业性,明显影响康复服务的效果。1988年国家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把白内障复明、儿麻后遗症矫治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抢救性康复工程作为重点。1988年建立中国大陆第一家综合性残疾人康复研究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目前己建立26家省级残联康复中心,加上地、市及部分县级康复中心,已达1500多家。经过巧年的艰苦努力,60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包括386万盲人重见光明、17万低视力者走出朦胧、16万聋儿接受听力语言训练、123万重症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72万儿麻后遗症及其他肢体残疾人得到手术矫治、52万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服务。15年的成绩虽然显著,但仍然只有10%的残疾人或16.7%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大多数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康复服务的现状与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相称,虽然卫生部要求三级综合医院都要建立康复医学科,但大部分康复医学科都还停留于中医理疗科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专业化的康复服务流程和模式,跟不上国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步伐。由于康复科在综合医院还不是一个重点科室,其发展没有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其规模和服务能力非常有限。

三、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瓶颈

(一)我国目前按人口配置康复治疗师的状况与世界各国的差距

以物理治疗师为例,1998年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在145.63一0.2/10万人口之间,平均为56.7/10万人口,2000年作业治疗师平均值在16.5/10万人口,合计大约70/10万人口(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师等还未计算在内)。我国目前的康复治疗师配各与世界各国的差距相当大。

(二)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的数量

据粗略估计,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约5640人,按卫生部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2倍,实际上,康复医师的数量也存在很大的缺口。据北京市2001年调查lS所三级医院,康复治疗师符合卫生部标准要求的医院仅占57.6ry0,北京市的缺额尚且如此大,其他城市可想而知。

(三)我国2005年和2010年康复治疗师的需求量

国内的有关专家联合起来,进行了一项系统的调查研究,预计从2003年起至2005年,大体上仍以现有医疗机构数量为基数,康复医学科和康复治疗师设置的达标率逐步提高至80%一90%,则康复治疗师到2005年的需求量为14244一15466人,约15000人,见表3。到2010年的需求量是35210人。

(四)未来5年我国需要培养的康复医学才人数量与缺口

我国目前只有5000多名康复治疗师,而2005年社会需要的康复治疗师的数量是15000名,缺口是10000名。2010年我国社会需要的康复治疗师的数量是35000名,未来5年的培养缺口起码在30000名左右,而目前我国每年只能培养700多名康复治疗师,其教育的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据权威专家测算,未来巧年我国需要康复技术人员30万人,PT(物理疗法)师18万人,0T(作业疗法)师9万人,P0(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3,5万人,ST(语言治疗)师1.5万人,而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

四、社会对康复医学的认识阻碍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目前,社会各界对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这对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极为不利。首先是需要康复服务的病、伤、残者及其家庭的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不足,很多人没有及时接受康复服务,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康复服务的知识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人对康复缺乏基本的了解,认为康复就是健身、理疗、中医推拿、按摩,这明显阻碍人们对康复服务的利用。其次是医学界本身对康复及康复医学的认识不足,医学院校还没有普遍建立康复医学教研室,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研究与师资队伍,这对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极为不利。由于医学院校还没有普遍把康复医学作为一门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缺乏完整的了解,这不利于康复医学知识在医学界的普及。同时,由于综合医院管理者对康复医学认识不高,没有把康复医学作为一个重点专业科室来发展,仅仅是按要求设置一个边缘科室而已,根本谈不上发展康复医学。最关键的是政策制定者对康复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家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正式把康复服务纳入报销范围,各种意外伤害保险也对康复服务有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国家还没有考虑就康复服务建立专门的保险体系或制度。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政府在康复医学教育、职称系列的建立、人才资格认定及康复服务的利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这样才能引导中国的康复医学步入专业化、正规化的快速发展轨道。

五、中国发展康复医学的战略

(一)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普及康复医学知识。

(二)积极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尤其是要加快康复治疗师的培养。

(三)尽快在医学院校普遍建立康复医学教研室,加强康复医学的基础研究和学科教育,形成康复医学专业研究和师资队伍,促进学科的发展。

(四)加深对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认识,开展康复医学科资格认证,促进康复医学科朝专业化发展。

(五)加快制定各种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和利用康复医学。

第12篇

各室、所、站、中心: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改善残疾人民生,保障残疾人权益”。在本次活动中,单位内部各室、所、站、中心密切配合,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助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助残活动

为组织好今年的助残日活动,县残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在5月4日召开党组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结合助残日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县残工委下发开展助残日活动通知,保证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二)领导关怀,为残疾人送温暖

5月13日,副县长在县残联和乡镇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分别前往镇、镇的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和部分残疾人贫困户进行慰问。每到一处,县长都与残疾人亲切交谈,在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的同时,也送上了慰问金,并希望他们能努力克服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同时,还嘱咐相关负责人要继续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关注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情况,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认真组织,助残活动丰富多彩

“全国助残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活动,形成了县、乡二级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助残活动有声有色、富有成效,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5月5日,在康复中心开展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活动,为全县500多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筛查活动。

5月15日上午,在镇广场开展“全国助残日”志愿者扶残助残服务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残疾人和附近群众参加。现场设立了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康复政策咨询、残疾人证办理咨询、免费义诊咨询服务点,医护者免费义诊并上门为托安(养)残疾人体检。盲人按摩师、残疾人理发师等残疾人志愿走上服务,为过往的行人义务按摩、理发和维修电器,用他们的手艺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工作人员主动向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有关宣传资料,耐心地为咨询者讲解有关政策和相关知识。另外,组织慰问特困残疾人30户;慰问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2家,还向镇的四户种养殖大户免费送去饲料、化肥。为1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上门办理《残疾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