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化信息分析论文

智能化信息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23 00: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化信息分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化信息分析论文

第1篇

一、常规答辩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二、答辩范例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叫钱智,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仓储管理》。论文是在冯翔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费市场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既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也让企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企业生产规模、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货物库存量的急剧增加,原有的传统仓库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必须采用新的仓库管理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合理分配资源以及协调供、产、销各环节的管理,如此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ManagementSystem,简称WMS),大多都是通过手工对企业日常运作产生的大数据量进行处理。手工处理大批量的销售成本、销售额等数据,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出错,准确性低,风险大。传统的仓储管理系统不能满足信息实时性的要求,导致企业负责人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各项统计数据,从而导致在制定策略和计划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定位市场;而且混乱的仓储管理会引起企业资源浪费、产品成本过高、企业运作不顺畅,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降低。因此如何合理地管理仓库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随着现代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开发高效的智能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证。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在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库存管理、货物传输等方面实现有效规范的管理,包括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的信息管理,如制造商、零售商、进货商等;以及对商品信息的管理,如类别、产地、库存信息等。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可使得企业能够迅速针对市场的需求做出调整,制定准确的计划,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市场风险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发达的现代物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在现代物流建设中,仓储是整个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仓储的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现代化物流的水平。早在1980年的全美物资讨论会上,学者就指出,在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只有5%的时间用于加工和制造,剩余95%的时间都用于存储、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而存储、运输所支付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40%.因此,深入研究仓储技术与设备,合理配置仓库的资源、优化仓库布局和提高仓库的作业水平,并开发相应的管理监控软件,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仓储的发展离不开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仓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生产、销售的枢纽,可以说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了计划科学性、采购适时性、生产稳定性,以及展现了企业在项目实施、产品质量、平衡资金流通上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円益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仓储管理,具有传统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信息存储量大、查询方便、检索迅速、安全性好、成本低等。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仓储管理系统不仅使企业决策层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使生产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库存信息,合理地安排生产,高效安全地完成各项业务;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物料平衡和流通资金的平衡,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在巨大竞争压力下脱颖而出的助力。如图1.1所示,合理使用互联网、数据库、条码识别系统等信息技术,可压缩库存量、提高仓储管理能力、平衡资金周转,使我国的仓储业迅速发展,实现全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沃尔玛公司所使用的物流系统,随着沃尔玛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原有沃尔玛物流系统中的仓储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求,例如原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单一的,集中的依赖平台的系统,不能很好地进行扩展。如果使用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为公司提供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库存管理,那么沃尔玛公司的仓储管理效率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因此,本文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技术研究与系统实现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为实现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研究国内外仓储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并研究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不同应用。

第二,研究系统幵发策略和基础方法,介绍了SOA体系,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包含WebService技术的概念、模型以及涉及的协议栈。

第三,在研究沃尔玛仓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设计了基于WebService的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

第四,研究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划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设计各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并对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设计原理与算法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本文提出的预测最优库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算法,该算法引入了客户评价因子,可以更全面更有效地对库存进行管理。

本文各章节的组织结构如下:

第1章引出了仓储管理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介绍了国内外仓储业的现状,分析了仓储业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仓储业的发展新趋势;接着研究了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作用,重点介绍了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最后研究了SOA架构,并详细分析了WebService技术。

第3章首先介绍了沃尔玛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组织架构,研究了沃尔玛物流系统的现状;然后指出沃尔玛公司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解决已有问题的智能化的仓储管理系统,重点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对该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并研究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体系架构。

第4章介绍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使用的数据库进行了逻辑设计以及实现,并对该系统中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现,尤其对最优库存量预测功能模块中设计的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了该系统的功能测试。

第5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2篇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综合化,动态化,前期仿真

 

0.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实现的核心是系统集成,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受人们对经济日益国际化趋势的认同,智能建筑必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体现在进行系统集成的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应充分体现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这是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另外,任何工程对方案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就智能大厦而言,对方案的考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1.一体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厦的系统一体化集成实质上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的基础上的一门高新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化的本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传统的集成式网络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元素日益复杂的楼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个管理实体,以便有效、及时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约束和控制,提高响应效率和扩展功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目标。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统、网络等定义相对独立的管理域并选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过管理者的交互实现全局管理目标。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有两种结构:层次的和全分布的。层次结构是通过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的交互来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间的协调。全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对等结构,采用该方式的管理者之间能直接对等通信。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分布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应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转移到分布式计算平台的过程。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目标是实现跨平台资源的透明互操作和协同计算。

当前支持分布式计算主要有两类环境:基于过程的分布式计算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类。如基于CORBA(Common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Java的计算,它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对象式的应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针对重用和异构环境下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对庞大和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是非常适用的,目前CORBA技术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5]。CORBA是一个开放式跨平台的、语言独立的分布式标准,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层的网络传输,利用面向对象概念,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既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又便于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目前遵从CORBA规范的产品主要有Inprise公司的VisiBroker,IONA公司的Orbix,Digital公司的ObjectBroker,IBM公司的Component Broker等,将基于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引入智能建筑是顺应技术潮流的,同时它应是甲乙类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

另外,分布式管理系统更容易实现大厦的智能化,不仅能实现管理的并行性和分布性,而且具有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协调,实现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

2.一体集成的综合化

网络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础,系统一体化是以网络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来源于不同实体,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深化,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数量、对象的种类、组织的异构性、物理分布、参与组织的单元的数量、服务综合的程度等,这时,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扩展为基于分布化的网络综合管理是环境的必然要求。

环境是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或物质的交换。

综合管理是指确保系统的所有资源根据其目的而有效运营的所有手段,它是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产物。有关综合管理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如基于事件(event)的驱动轮询方案,基于CORBA平台的方案。论文大全。

3.一体集成的动态性

事物的发展是m相对稳定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需要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动态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动态化。

动态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故障的检测与动态重组恢复;其二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软件包,采用互查技术来检测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处理,动态地分配或重组系统,使系统工作于可靠状态。分布式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满足智能大厦分阶段建筑使用的要求,边组织,边开通,从而减少了一次性开通的难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模块的连接嵌入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日益扩大的系统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动态先进性。系统的动态化要求使用动态的管理策略,由于Java和CORBA的迅速发展,动态管理技术也在日趋成熟。

4.前期仿真

智能大厦的建设除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还要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减少投资。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前对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进行考核,以便查漏补缺和修正。论文大全。另外,因为智能大厦的网络集成不同于研究试验网,网络系统可靠性、开放性等要素对大厦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能大厦的前期仿真就显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由美国的Cleve和Moler博士在1980年前后创立的、正在蓬勃发展的Matlab为系统的动态仿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Matlab的家族成员之一的Simulink为系统的仿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综合其它软件的使用可以使该软件在智能建筑的CA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软件也能为其它软件提供良好的接口,便于SynchroHome等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的调用。论文大全。该软件有两个明显的功能;连接与仿真。首先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画出所需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直接进行仿真,在系统的任何节点上可以输出波形,从而更好地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实时地对系统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思想和方法适合于智能大厦一体化集成的仿真与分析,相信基于Simulink的仿真技术必将在智能建筑的CAD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随着智能大厦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随着“数字城市”和“数字地球”研究的不断深入,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主要趋势将是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和承和互相促进的;同时由于智能大厦的建设是一种投资行为,对其进行前期仿真是十分必要性。

第3篇

【关键字】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B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智能楼宇(Intelligent Building)目前的提法很多,日本、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国家。以及国际智能工程学会的提法都不尽相同。我国与日本的情况比较相近.日本机电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性的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将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化楼宇。

二.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必要性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观念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这些将对智能化楼宇的发展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也要求在智能楼宇的建设中要不断地增加新的目标和功能。楼字自动化系统也叫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dingAutomationSystem,BAS),是智能楼宇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环境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节约能源、舒适宜人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2.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安防系统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智能楼宇化。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嘲。因此,强调把安防自动报警系统纳入到建筑智能化楼宇系统中、提高楼宇自动化水平,迎合当前通过楼宇自控技术实现更多、更高要求的需要。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也是当前发展的紧迫问题。

3.本研究的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应用了现代化的控制部件与设备,查询了人们无法实时检查的环境.将楼宇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监控系统并显示。使在无人值守的各类情况下及时观察、了解灾情、监控盗情、记录窃情与相关的暴力犯罪行为。它可以通过遥控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镜头、云台、门禁、防盗探头等)直接观看被监视场所的情况。同时,监控系统还可以与消防报警等其他安全技术防范体系联动运行,使防范能力更加强大。该监控系统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把被监视场所的图像及声音全部或部分地记录下来,为日后对某些事件的处理及分析提供了方便条件及重要依据。

三.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组成介绍

1.系统的组成

系统主要由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控制系统、远程拓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组成,如图l所示。

图一 控制中心设计原理框图

(一)前端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图像信息采集和探头信息采集两部分组成。图像信息采集部分是监控系统的主要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它把监视的内容变为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显示并实时存储。探头信息采集通过各种监控探头(如红外线防盗探头、消防探头、门禁探头等1实时监控各个探头信息点的实时状态,通过信息传输控制系统送达信息管理系统判断处理。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智能球形摄像机探头、红外探头.玻璃破碎感知器或门磁开关等。

(二)信息传输控制系统:主要传输前端各信息监视点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对所采集系统中各数据采集点控制,包括传输线缆、光纤传输、同轴电缆传输、网线传输、无线传输。

(三)远程拓展系统:包括IP监控、远程监控、网络监控、视频会议等技术交流。

(四)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处理由前端监视摄像采集系统采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传送过来的图像信息显示在监视器上,记录所有的图像及监控信息。计算并生成对所采集监控信息的信息处理结果,受理台显示发生警情的用户的相关信息。系统包括dvr硬盘录像系统、视频矩阵、画面处理器、切换器、分配器、报警主机。

(五)自动报警系统:对信息管理系统得出的警报事件.将需要处警的报警事件转发到1 10指挥中心或有关的处警单位。

2.设备配置

(一)控制中心需对前端监控探头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考虑到监控效果要求比较高、图像质量要求清晰稳定,控制中心采用3台全实时(回放、监视都是25帧,秒)的16路的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进行实时监控、录像,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是完全脱离PC平台设计的,彻底杜绝了病毒的入侵,启动迅速、性能稳定,系统参数及程序在断电时也不会丢失。

(二)硬盘录像机本身不带硬盘,为了能够保存一段时间内的录像资料.至少需给每一台硬盘主机配备2块500G硬盘(硬盘占用空间按0.15G/小时/路来计算)。

(三)可以自选配备l台音视频矩阵,由至少8台监视器组成电视墙.可以多点监控、指定监视器监控等。嵌入式硬盘录像机的输出信号首先输入到视频矩阵,然后通过视频矩阵输出到监控电视墙上。

(四)要实现同一时间硬盘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和电视墙的监视功能。需将输入信号一分为二.选配音视频分配器4台。

(五)为了实现视频控制矩阵、主控计算机能够并行控制前端的摄像头和云台.需要一个系统协议转换器(BL—D322C)。

(六)考虑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网络将带来流量瓶颈等问题,使用视频服务器来进行中转。让视频服务器提供强大的负载能力。

3.报警功能

报警功能包括:防盗防火防燃气泄漏;远程监听、布防与撤防;10秒钟录音及紧急求助;切断通话,优先报警;后备电源可达24小时等。一旦住宅办公室、仓库或机房等有人非法进入。以及有其他紧急求救时,通过探测器的感应,系统会自动拨通事先设定的报警电话,用事先录入的语言报告发警地点和名称、电话号码等警情信息(见图2)。防盗防入侵报警系统一般由报警主机及报警探头组成.而探头分为红外、微波双探测器及闪光报警器等。

图二 报警中心设计原理图

4.实现过程

警报接收与处理主机也称为防盗主机.是报警探头的中枢.负责接收报警信号、控制延迟时间、驱动报警输出等工作嗍。将某区域内的所有防盗防侵入传感器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防盗管区,一旦发生报警就可在防盗主机上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区域所在。防盗主机目前以多回路分区防护为主流。优越的系统更可显示出警报来源是该区域内的哪一个报警传感器及所在

位置。以便采取相应的接警对策。现代的防盗主机都采用微处理器控制,内有只读存储器和数码显示装置,普遍够编程并有较高的智能,主要表现为:

(一)以声光方式显示报警,以人工或延时方式解除报警:

(二)对所连接的防盗防侵入传感器,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成布防状态或撤防状态.也可用程序编写控制方式和防区回路性能:

(三)可接多组密码键盘,可设置多个拥护密码,以进行保密防窃:

(四)遇有警报时,其报警信号可以经由通信线路。以自动或人工干预方式向上级部门和保安公司转发.以快速沟通信息或组网:

(五)可程序设置报警连动动作,即遇有报警时,防盗主机的编程输出端可通过继电器接点闭合执行相应的动作。

(六)电话拨号器同警号、警灯一样,都是报警输出设备。可通过电话线把事先录好的声音信息传输给某个人或某个单位。

四.结束语

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对于楼宇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思源; 胡楠; 矫亮; 刘飞; 姚玉霞 智能化楼宇安防自动监控报警系统的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10-07-26期刊

[2]郑艳琼; 马渝昆; 李昂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系统发展应用中国消防产品年鉴2007/01/01年鉴

[3]张吉春 高洁 安全防范与智能楼宇 (被引用 4 次) [期刊论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PKU -2006年1期

[4]任帅 张华斌 安防系统综合雷电防护研究 [会议论文] 2011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5]潘兴华 魏东 基子LonWorks技术的楼宇自控系统开发 (被引用 1 次) [期刊论文]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06年2期

第4篇

论文摘要:现场总线是近年来自动化领域中发展很快的互连通信网络,具有协议简单开放、容错能力强、实时性高、安全性好、成本低、适于频繁交换等特点。目前,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现场总线有几百种之多,统一的国际标准尚未建立。较著名的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HART现场总线、CAN现场总线、LONWORKS现场总线、PROFIBUS现场总线、MODBUS、PHEONIX公司的INTERBUS、AS-INTERFACE总线等。

智能化配电系统就是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带有通信接口的中、低压开关和控制设备与主计算机连接起来,由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集中数据处理、集中监控、集中分析和集中调度的新型配电系统。智能化配电系统一般由主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化开关和控制设备三部分组成。

从目前国内外智能化配电系统所应用的现场总线来看,主要有PROFIBUS-DP、MODBUS、LONWORKS等,而FF、HART、CAN等现场总线在智能化配电系统中应用则较少。以上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一的现场总线技术,即整个智能化配电系统中只采用一种现场总线,整个系统构造比较单一。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有通信接口的产品应用量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用户对配电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更高要求,加上各现场总线本身的特点以及相关的产品品种繁多,因此在一些工程的智能化配电系统中,采用一种现场总线总线的智能化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应用的全面要求,多现场总线产品共存于一个智能化配电系统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由于多现场总线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产品均配专用的通信协议,有的厂家还专门为自己的产品开发了专用的通信卡、通信控制器等专用设备,因此,整个系统中的产品由于通信协议不同无法直接和主控单元进行通信,这严重防碍了用户的选择。对用户而言,如果在一个智能化配电系统中每一种智能化产品均选择其专用的通信卡或通信控制器,一个智能化系统将变得支离破碎,组态性和灵活性均较差,而且在系统进行改造或升级时,将要花费用户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多现场总线技术在一个智能化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多现场总线技术

目前,在一些工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某种现场总线的基础上开发能连接其他公司现场总线的接口产品。由于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尚未建立,多种类型的现场总线枚不胜数,需要开发大量的接口产品才能满足不同工程需要。如果仅以FF、CAN、LONWORKS、PROFIBUS-DP、MODBUS五种著名现场总线为例,要使它们中任意两种不同现场总线能统一于一个智能化配电系统中,仅是协议转换器这种接口产品就要有二十种之多,如果一个系统中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现场总线产品,那麻烦则更大。不少企业,包括一些国际上的大公司为了解决来自不同厂家的产品兼容性问题,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成效甚微。

针对上述在智能化配电系统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了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这种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方法共同对现场总线协议进行处理,解决智能化配电系统中多现场总线的兼容性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能将不同现场总线的产品和谐地融入一个系统中,充分发挥不同产品的长处,为那些希望使用不同厂家优质产品的用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是现场级的通用通信管理设备,由它把各个现场设备连成网络,并负责现场设备上位机之间的信息传递。由于其是通用性的,只需通过相应的CPU及接口电路和软件就可以完成多种现场总线协议的转换,实现与不同厂家的现场设备进行通信。

2 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

通过多种方案的比较,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多CPU工作方式来设计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可以使系统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为系统将来的升级换代带来便利。

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主要由底板和插卡组成,其中底板带有电源以及扩展槽和固定支架等,并且系统总线也是在底板,扩展槽和底板上的信号线构成。插卡分三种,分别为主控板、协议板、接口板,其中主控板和协议板带CPU。主控板负责管理整个系统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通过RS232接口与上位机连接,主控板通过它与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主要包括:管理系统总线,给协议板和接口板分配系统资源,与协议板进行信息交换,对来自协议板的数据进行处理,等待上位机提取。协议板是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的关键部分,所有与现场设备的通信都由它完成。协议板可以提供多种现场总线协议,一般一块协议板只能进行一种现场总线协议的通信。接口板从属于某一协议板,为协议板提供通信接口。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接口种类有RS232、RS422、RS485等。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与上位机以及与现场设备的通信都采用串行方式,而通信控制器内部各插卡之间通过系统总线来完成。其中主控板与各协议板的通信采用主从式。主控板通过系统总线分别与协议板进行通信,各协议板之间不能进行通信。

通信过程如下:主控板在系统总线上,通过广播方式发送协议板号来呼叫与之通信的协议板,每块协议板上有协议板号识别电路,只有与发送的协议板号相符的协议板才响应主控板,从而实现主控板与协议板的通信。当用户增加新的协议设备时,不必改动硬件,只需在增加的新的协议板上设置好协议板号,并在上位机的组态中添加相应的系统信息存入计算机即可。协议板和接口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系统中的局部总线来完成。

3 应用实例

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已经在我们最新开发的CE2000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完成,并与多种产品进行了通信联网试验。系统中的主要产品有:美国西屋公司采用INCOM(MODBUS)通信协议的智能化产品、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德国默勒公司采用PROFIBUS-DP通信协议的智能化产品、南京因泰来公司采用其内部通信协议INTBUS的综合数字保护继电器产品。

整个系统由配各种智能化开关柜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硬件包括各种智能化开关柜、通用型现场总线协议控制器、上位控制计算机。软件由主控程序、通讯界面和人机界面三部分组成。根据以上硬件设备的配置情况,在上位机上输入系统配置信息,通过串行口传递给控制器主板。主控板将系统配置信息分类传递给各协议板,各协议板收到系统信息后与所属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将采集到的数据经主控板传送到上位机,并通过主控板接受上位机命令。

4 结束语

第5篇

网络技术与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媒体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了顺应智能化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期刊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社科类学术期刊是社会科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但现阶段在传播路径上存在不足,其传播力有限。期刊不仅要关注内容建设,而且还要关注如何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快速传播给广大的读者。为此,期刊要把握机遇,当新技术出现时,必须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应对时代进步和技术发展的挑战,迎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社科类学术期刊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哲学、教育等多种学科,其通常刊登的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文化传承、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承载着学术创新、学术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任。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社科类学术期刊开辟了新的传播空间,将社科类学术期刊与其他媒介放在同一平台上展现,为其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互联网为手段、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传播力,促进学术交流,是现阶段期刊界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期刊出版走向媒体深度融合传播力的必要性

传播力是期刊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出版物传播力的定义,现阶段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就期刊的影响力而言,应该包括传播方式、手段与传播效果。传播力可以视为“使期刊在传播过程中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而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总和”。近年来,伴随我国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传统产业的纸质期刊在惊叹新兴媒体技术增速发展的同时,危机感也日趋加剧,那么如何通过增强传播力来提升期刊的发展活力,是当下纸质期刊亟待解决的难题。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此时“传播力”首次被提出。在此背景之下,201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从中明确了未来期刊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7年7月国务院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标志着发展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级战略层面,成为中国未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将直接推动中国信息化产业从数字化、网络化阶段进入智能化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将对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产生新的变革。当下,重新审视和研究探讨社科类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纸质期刊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期刊出版走向媒体融合传播力影响因素的嬗变

(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从纸媒体时代电子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智能时代的根本性变革。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分钟,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65.1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0.70分钟,人均每天接触Pad(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1.10分钟。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19.81分钟,12.3%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社科类学术性期刊读者对象是社会研究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学生等。投稿人员层次、学历较高,写作能力较强。依据相关期刊所承载的信息可被利用程度的不同,读者的需求可以分成显性需求与潜在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是“读者从自身的文献信息需要出发,寻求、查找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献信息的过程,此过程以读者的阅读目的为起点,以取得满足读者文献要求为终点”。新兴媒体的便捷性激发读者阅读冲动,读者可快速获取相关信息,但是零散性、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又往往不能满足读者深入探究的需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信息阅读尤其如此。社科类学术期刊除了时效性强外,还对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引领和主导作用,使其读者的潜在阅读需求仍存在。尽管新兴媒体时代信息繁杂、快捷,但是仍有不少社会研究工作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习惯通过传统的纸质期刊获取所需的信息,但这部分读者的显性阅读需求变化不大。

(二)期刊的目标定位与栏目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社科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标志。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进入CSSCI等收录目录或者排名上升,是社科类学术期刊判断传播力的重要依据,而期刊提高影响因子难度在于获取优质稿源。“影响因子”是动态的因素,影响因子的大小受到论文、期刊、学科、检索系统、名人效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一般社科类学术期刊认同的“权威”载刊物主要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学术文摘。社科类学术期刊在本着择优录取稿件的同时,作者也在有意识地精心挑选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投稿,而读者也在挑选具有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阅读。为此,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只有提高期刊的影响指标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才能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作者投稿。提高刊物的影响力,除了需要优质稿源以外,还可以借助数字化、集群式传播模式,提高期刊的受众面,这就要借助于新媒体对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整合与包装。社科类学术期刊目标定位的变化,必然影响栏目结构的调整。栏目是稿件分类的标志,是期刊展示内容的形式,应当全面体现办刊的宗旨。栏目构成要富有创新性,栏目设计要有特色,题材选用要敢于创新,沟通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要能独具匠心。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设计相应的栏目,才能扩大阅读需求,提升刊物的传播力。

三、期刊出版走向媒体融合传播力的新路径

“媒体融合时代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办媒体、抓融合、促发展,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社科类学术期刊要大力发展,就要跟上智能化的发展步伐。根据自身刊物的环境与条件,对新媒体和新技术要有选择地开发和应用才好,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能提高效率、扩大传播、长久运转才好。在媒体融合的传播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如何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把单一、平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多元和立体呢?

(一)拓展期刊媒体融合的传播渠道对社科类学术期刊来说,虽然纸质期刊依然是主流,但也要重视智能化的未来出版。现阶段进一步利用好“纸媒与互联网”“纸媒与电子期刊”“纸媒与微媒体”“纸媒与手机终端”等多种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期刊+互联网+服务”刊媒融合发展的创新服务模式。发行渠道的深入挖掘。传统纸质版的发行量逐年在减少,但仍具有重要的价值,读者群体主要是社科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他们中大多数人青睐于纸质的深阅读,所以还不能放弃对传统发行渠道的进一步深入挖掘。期刊网站的延伸开发。期刊网站应与纸质期刊保持一致的风格和形象,以相互衬托和传播。网站的内容日常更新、服务器日常维护最好要有专人负责或外包负责;内容可通过设置导读、重要组约稿指南、下期重点内容预告等形式,向读者介绍本期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文章,以起到引导读者选择阅读的作用;每期论文及过往论文的检索和全文下载(PDF、HTML、OA模式);应嵌入稿件查询、订阅、投稿、消息、国内外网站链接等功能。尽可能通过这个平台的多种方式为作者、审者、编者、读者提供沟通和交流的作用,从而达到传播期刊,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增加OA出版的传播方式。随着社科类学术期刊传播的需要,开放获取方式日益普及,期刊应注意增加OA传播。开放OA可以使作者和读者通过公共互联网免费检索、阅读、下载论文,使社会科学研究能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刊物出版后,编辑部可以快速将电子版内容传播出去,有利于提高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尤其是与相关领域的网站建立链接,并延伸到国外期刊数据库。

(二)优化期刊媒体融合的编校流程重视优先出版的先发传播力。优先数字出版是指凡是被社科类学术类期刊编辑部定稿录用,对经过责任编辑编校后认为已达到正式出版水平的论文,在正式纸质印刷出版之前,均可在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网络上以单篇的形式在线优先发表,实现期刊论文的快速网络出版。对作者而言,优先数字出版意味着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得到确认;对读者而言,优先数字出版意味着能及时获知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对期刊而言,优先数字出版能增强期刊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先发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采编融合。对于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编辑部指定负责人员要及时组稿和约稿的相关信息,或者主题录用稿件的相关摘要性信息、期刊的学术动态,使其起到扩大期刊影响力的作用。要定期信息、有阅读群体指向、能浏览论文等更为便捷、人性化的服务功能,起到联结作者、审者、编者、读者的桥梁作用。对于APP客户端。期刊载文的摘要性信息、全文内容等模式,使读者阅读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文章。还要借助QQ、微信、微博、APP等移动社交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吸引读者通过访问社交平台从而进入期刊平台。采编人员可通过读者的访问次数和性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互动交流,优化采编流程,并对读者进行动态分析,从而为读者定制个性化信息并进行精准推送。综上所述,当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工智能时代的编辑要在内容产业变革中实现技术和内容的深度融合。在了解社科类期刊自身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版平台,探索出版与新兴媒体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构建“智慧出版”模式。社科类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载体功效,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有关键性突破,期刊必须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期刊品牌,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由传统出版向智能化出版转型。必须推动社科类学术期刊的智能化发展,加强网站建设,推动编辑、出版以及发行的一体化,不断提升期刊的价值,吸引更多优秀的稿件,形成良性循环。力争调整好期刊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路径,推动融合全方位、大规模及向深层次发展。

作者:王丽恩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副编审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现代化商场自动化控制,应用价值

 

目前,智能化管理已成为时尚,推动着商业与整个流通业产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大变革,特别是电子技术向商业领域的全面渗透已经进入了一个最活跃的时期,“商场自动化”、“商业信息化”等一些新的技术概念已深入人心。商场现代化的范围不仅涵盖了管理现代化、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同时也包含了建筑智能化等内容。免费论文,应用价值。楼宇自控系统(BAS: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iong System)是建筑智能化的一部分,它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功能是调节、控制建筑内的各种设施,包括变。配电、照明、通风、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安保、能源管理等;自动实现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使用、调节与管理,从而保障工作或居住环境即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

商场电力系统由于技术和设备原因,在国内一直未受到广泛关注,绝大多数商场然沿用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部分商场虽然采用自控系统来监视照明,但也只能实现简单的区域照明和定时开关功能,无法实现调光、场景控制等功能来灵活自如地管理照明设备;大量的发热光源的使用,不仅效率低下,也为商场安全带隐患;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主要采用人工控制的方法,无法根据天气变化或空气状况为客户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从大多数商场火灾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是由电路负荷过重或电气设备故障而引起的,而由于缺少相应的监控及自动保护措施,一些火灾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电力的分配方面,主要通过估算的方式在建设初期进行电力系统平衡,无法在经营中对电力能源的供给进行平衡,使得系统运行在不对称的环境,浪费宝贵的电力资源。

因此,在商场中采用楼宇自控系统,主要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造有效率的商场照明环境、实现节约能源的功能:楼宇自控系统中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使用时序控制器、感知器等元件来做联动控制时,照明灯具的开关成为自动控制方式,可创造出一个有效率的工作环境,节省了能源。另外,整个商场的照明状态可以在监控室、管理室集中控制与监视,可以有效的做到集中监控管理,以节省更多的能源。采用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使照明系统工作在全自动状态,系统将按预先设定的若干基本状态进行工作,这些状态会按预先设定的时间相互自动地切换。免费论文,应用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编程随意改变各区域的光照度,以适应各种场合的不同场景要求。例如,在靠近窗户等自然采光较好的场所,系统会很好地利用自然光照,调节到最合适的水平。当天气发生变化时,系统仍能自动将照度调节到最合适的水平。总之,无论在什么场所或天气如何变化,系统均能保证商场内照度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水平。

适应商场布局变化,合理调整负载平衡。免费论文,应用价值。当商场的格局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对电力资源进行重新调整,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后,可以通过变换开关的设置达到调整的目的,采用分布式电力控制系统将控制功能分散给系统中每一个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可通过网络总线直接相互通信,预置参数独立存储在每个模块中,当系统中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只是与该模块相关的功能失效,若模块所在回路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回路的正常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调配的效率。

楼宇自控系统还可将普通照明人为的开与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实现不同营业环境的自动调节功能,配合不同的营业场景,对亮度和灯光效果进行设置,通过记忆功能,让电脑自动记忆设置的灯光效果,可根据需要随时改变设置,从而大大减少商场的运行维护费用,并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免费论文,应用价值。照明控制采用软件启动的方式,能控制电网冲击电压和浪涌电压,使灯丝免受热冲击,使灯具寿命延长2倍~4倍,不仅节省大量灯具,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运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还能对大多数灯具(包括白炽灯、日光灯,配以特殊镇流器的钠灯、水银灯、霓虹灯等)进行智能调光,容易实现系统设备的互换性,减小设备的维护费用。免费论文,应用价值。

楼宇自控系统可根据气候、温度的变化和测量空气中CO2等的含量对商场内的空气环境进行智能调节,从而使得商场保持较好的环境。免费论文,应用价值。通过采用变频方式调节空调的送风量,使之与室内负荷相匹配,能够在满足空调要求同时,大幅节约电耗。

楼宇自控系统中的防火及保安系统、监控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及自动保护,可以有效地发现系统运行中上的故障和隐患,从而及时排除事故,保证商场的安全等。

总之,楼宇自控系统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新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正在探索中,从现在所具有的功能上来看,非常适合于在商场这种大型、人员集中、电能消耗较大的企业实施,从而达到减小商场运行成本,改善商场购物环境的目的,实现商场自动化管理。因此,楼宇自控系统在商场现代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军生石磊: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J].中国西部科技.2006,(19):28-29

[2]李玉廷:大型商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LonWorks总线控制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475):37-38

[3]张玉环萧淑霞曹振军: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接地在商场现代化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14):25-26

[4]刘光平:分布式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7,(24):201-202

[5]杨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其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7,(2):49-50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化 低压电控配电系统 现场总线

处于信息技术时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化网络技术被高度综合化利用,促进了知识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高级阶段产物,智能化信息技术以其传递高速化的特点覆盖面越来越广。低压电控配电系统面对新的挑战,在现场总线技术实施了革新,为低压电器产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的,可以对于现场检测控制信息进行就地采集并使用。其以数字化、开放式的通信控制网络,实现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通信,并以双向串行多节点数来完成。现场总线技术可以完成故障诊断,并且实施报警和数据记录功能,而且在参数设定上,可以实施远程操作,并给予修改,以此提高了系统维护功能的同时,还使系统的可靠性更强。数字信号通信技术的应用,使现场总线的测量精度有所提高,而且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作用。鉴于实施远程控制的电气操作要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电气状态以及参数实施控制管理,因此现场总线技术在智能化低压电控配电系统中得以应用。

二、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

智能化低压配电系统是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智能型开关柜,主要有计算机智能化综合管理,应用了微电子、计算机控制、网络通信等等高端技术,在数据处理、监控、分析和调度方面都采用了集中处理技术,具有“四遥”功能,即遥控、遥测、遥讯、遥调功能。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智能化电控配电系统适用于各种功率等级的电力系统中,通过主配电以及分配电设备将信息传送到马达控制中心。开关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组装生产。如果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功率,只要将其变换成为补充组件就可以实现了。电控配电系统在开关柜的设计上,采用了功率补偿模块,因此用电费用可以降低。单元设计上采用了抽出式设计,以利于满足系统变化需求。操作设计上忽略了单元大小,而是一律采用相同的操作,在抽出单元或者移动断路器的时候,就会避免误操作现象。结构设计紧凑,而且安全性强。

三、智能化低压电控配电系统的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智能化低压电控配电系统中,被广泛使用的现场总线包括Profibus总线、CAN总线、DeviceNet总线、Modbus总线等等。

(一)Profibus总线。Profibus总线(全称“Process Field Bus”)属于是开放式现场总线标准,并不需要对制造商有所过高要求,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设计软硬件解决方案。Profibus包括有三个兼容版本,即Profibus-DP、Profibus-FMS和Profibus-PA。Profibus-DP作为一种高速通信连接设计,已经实施了优化,以实现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设备级分散I/O之间的有效通信。在智能化低压电器中应用Profibus总线技术,是通过Profibus-DP网关建立起连接。控制信号以及处于低压电控配电系统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只要光纤电缆就可以完成。

(二)CAN总线技术。CAN总线(全称“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目前最有前途的总线之一,为具备国家标准的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的实时性较强,能够支持分布式控制,发送信息的功能性之强,体现在网络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随时传送信息,对于各种传送方式,包括点对点的传送、一点对多点的传送等等都能够支持。由于采用了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方式,因此即便是网络负载严重,也会支持网络继续运行。仲裁完成之后,就可以报文,保证了通信效率。CAN协议为通信数据编码,因此并不会因网络节点个数的问题而受到限制。此外,由于其可以对差分收发有所支持,并且纠错力较强,因此即便是传输距离较远,也能够克服各种抗干扰环境。CAN标准的总线型网络,是通过CAN接口适配卡,将计算机系统以及智能化低压电控配电系统使用双绞线连接起来,并挂在一条总线上,形成了底层通信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当CAN总线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电源短路或者断线的时候,其传输信息的功能并不会被迫停止。

(三)DeviceNet总线技术。DeviceNet总线是底层设备现场总线,其符合开放型通信网络,如果需要,将现场的智能设备使用一根电缆连接起来即可使用。DeviceNet总线为低端控制网络,其传输数据的能力有限,而且通信的速率较低,但是其在故障诊断以及抗干扰能力上显示出极大的威力,同时,短报文帧传输以及总线仲裁技术中所呈现出的无破坏性,都是其他总线所无法实现的,因此可以用于适时传输和数据控制。DeviceNet总线控制网络系统由上位机、DeviceNet总线、智能电器节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上位机为主机,包括DeviceNet接口卡,负责职能电控配电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工作,通过智能电器与主机之间的高速数据交换来实现。智能电器节点为从站,包括微处理器基本系统、系统监测与保护、采集控制逻辑以及DeviceNet通用I/O等,主要用于连接现场设备,以完成检测信号以及控制任务。DeviceNet具有低成本、可靠性高的性能,而且工作效率很高。

(四)Modbus总线技术。Modbus总线作为一种通信语言,其通常被用于电子控制器上,实现控制器之间以及控制器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控制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可以通过Modbus总线设计完成。由于其低成本而且用途广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低压电控配电系统中。Modbus总线起初在工业控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其自身的设计特点与电力系统不太相匹配,甚至于会映射出一些功能上的问题。但是可以通过分析装置中的参数,选择使用合适的功能码,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对Modbus协议的适应性。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应用功能,以使低压电控配电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

综上所述,迅速发展的以太技术成为了较为成熟的总线网络技术,其以高效传输并实现不同传输协议在同一总线上运行的特点,被更多地应用到智能化低压电控配电系统当中,并将成为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毕业设计;模式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自2014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推进和发展,在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六所北方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制约着联合毕业设计进一步发展,所以针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总结和思考尤为重要。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以参加联合毕设的青岛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在2015年首次参加联合毕设,对于学生的选择都是学院指定,没有通过学生申报和筛选,所以学生的覆盖面和积极性相对差些。在第二年的教学改革方案中该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经过学生自由申报,学院筛选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年除了遴选出若干优秀大四学生参加本年度的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还鼓励大三的学生提前参与到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当中去。采取这种方式的联合毕业设计既可保证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课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保多校联合毕业设计选题的高质量和创新性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但是,对于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这种工程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创新性。在确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后,出题教师要及时与各校沟通,将学生论文题目及摘要大纲、建筑图纸等发给各校,以保证各校的指导教师及其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足够了解。学生在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出题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完善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因此,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探讨,尽早确定题目,保证题目的质量和数量,是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三、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评价这些参加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使之与本校毕业设计环节相吻合是至关重要。通过三年的联合毕设实践经验,我们建立了一套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来衡量评价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开题汇报成绩、中期汇报成绩、最终答辩成绩、设计图纸质量、指导教师评价。针对指导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出题教师、出题质量、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四、通过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通过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建筑工程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阶段,联合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相关学校,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和专业合作能力,教学内容也得以丰富并完善,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刘胜荣 杨世忠 崔明辉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晓甦,曹宇薇,吴书霞,邹开.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3).

[2]张绢,李雪莲,黄薇,史增录.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3]章瑾,朱欣尔,侯伟.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某大学实验楼工程改造设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第10篇

    论文摘要:以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需求特点为出发点,为实现以人为信息中心、信息主导的理念,提出智能检索的含义,并分析实现该功能的主要相关技术。 

0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对新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克服当下网络信息检索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加强对不同需求进行信息搜集和发送的智能化服务功能。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特点 

1.1 数据量巨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量大的惊人。大数据量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软件异常,流量也会难以控制,对各个环节的策略和算法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1.2 多用户服务。多用户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必须注重快速反应,注重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对公共数据的共享,对临时工作数据的清理等。如果要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服务,就要获取并管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主动送到用户的手上。 

1.3 用户层次复杂。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服务的用户中,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用户,他们的层次区别较难,拥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面对这些非专业的用户,将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式信息服务。 

2 智能化信息检索的含义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在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满足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并综合利用这些用户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出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地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不同的检索请求,不同用户都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 

3 信息检索服务的主体技术 

网络信息检索通常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该技术是为了解决“信息迷航”问题而提出的。它通过相应的算法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现阶段,网络搜索引擎有很多,用户比较常用的有google、有道、百度等等,这些搜索引擎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个性化信息服务定制等比较有特色的服务,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检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想要的不仅仅是有用的信息,他们更希望做信息消费的主人,使信息的搜索可以在一个相对主动的环境中进行。 

4 智能信息索引的相关技术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检索服务就需要以下的相关技术进行支撑。 

4.1 智能技术。智能又可以称之为智能体,它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检索、筛选及整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动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 

智能首先要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用户基本信息表(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用户职业信息表(包括职业编号、职业类型、等级、职称等字段)和用户兴趣信息表(包括兴趣编号、兴趣类别、程度等字段),用来详细描述用户的个人情况,其中第一个字段可以设置成关键字。 

然后建立用户检索策略表(包括策略编号、策略控制、检索词控制、检索时间控制、检索范围控制等字段)和用户检索评价表(包括检索编号、检索时间、检索词、检索结果数量、查全率、查准率等字段),同样的,第一个字段设置成关键字。检索策略表主要是给用户模型的检索定义一个比较完整的检索策略,检索评价表主要是对用户检索的满意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描述。 

有了用户个性化数据库,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吸收智能技术的思想,引入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引入用户反馈机制来完善检索机制、提高检索命中率,同时也可提供面向个人的特殊检索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检索用到智能主要集成在客户端,配合用户兴趣完成搜索,它会对用户信息需求、偏好进行区别、归纳、总结,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并借助学习的规则,自动、独立地用户查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4.2 用户兴趣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分析,日前,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用户主动提供自己的兴趣来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其二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参与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来得到用户的兴趣,从而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一是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类或在线文档分类后提供给系统,系统从这些文档或信息类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二是用户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其它阅读爱好等信息,系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但是,由于用户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用户一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因此还需要使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使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推送页面的评价信息来更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 

5 结束语 

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广泛研究的领域,它需要多种技术相支持,我们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道路还很漫长,真正实现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待技术的智能性、主动性、自主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分析

前言

智能变电站本身主要是通过低耗能、高效率的原则来运行,该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通信技术、广电传输技术等先进技术,并且一些数控技术也已经被引用到了相关变电管理过程中。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有效的使得变电站运行的维护成本进行控制,而光缆的广泛应用,也直接使得变电站表现出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下文主要针对智能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发展以及应用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一、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计算机监控、信息监控、处理技术等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智能变电站之中,其所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其所表现出的智能化控制、信息共享、集成化装置等多方面设备特征。

1.实现局部或全局智能控制 智能化变电站所表现出的一大特性,就是其对于设备控制的智能化。那么在针对相关的一次设备采取光电技术的过程中,其所就地控制柜所产生的效果实际上就和微型的GIS控制器相当。而在二次设备之中所使用的相关高压电压封闭装置、自动化控制、漏电闭锁智能交流互感器,进而有效的实现了相关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操作运行,这一功能的实现,实际上一定程度上使得相关故障排查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此外,智能化设备还有效的实现了,电能传输本身和电力设备之间的智能控制功能。

2.引入控制终端 计算机终端对于变电站运行来说,就属于运行过程中的大脑,变电站所表现出的相关实际运行状况,能够直接利用计算机终端来进行计算,达到极短时间内进行判断、处理的目的。也就是说,控制终端的应用为变电站的故障解决以及输变电事故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光纤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化电力装置 光纤技术本身使用相关的帮助措施,有效的满足了变电站内部各个控制层所表现出的相关局域网管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本身可以直接在一次和二次设备层以及相应的控制中心中进行持续性的播散。那么在这一基础之上,大量数据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光纤技术能够使得传输体系更加的稳定、可靠。电能检测设备本身所表现出的设备、管理设备等方面表现出的集成化的特性,主要是属于一种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应用。这项技术本身表现出的相关优势,主要就在于安装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

4.分级控制技术的应用 分布式控制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中央处理设备的负荷,降低了潜在风险性,提高了设备工作效率。这项技术实现的原理是在三层中分别安装具有智能控制和处理能力的设备,实现了各自具备分级调控功能。

二、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突出应用

1. 一次变电设备的智能化 高压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是变电站智能变电技术的一个重大创新,其帮助实现了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了智能电网。实时监控电力运行情况,电能传感器实现自动化处理故障和全面控制电力设备。智能变电技术将电能传感器和高压设备连接起来,兼顾控制和检测两个方面。对设备进行一体化设计帮助实现了分层控制设备的管理。

2.高级变电功能的实现 智能变电站能够帮助实现变电设备整体检测、智能报警和智能信息分析、线路综合故障控制等高级变电功能。以下分别具体阐述分析。

(1)变电设备整体监测 计算机终端的使用再加上站控系统帮助实现设备监测功能,与此同时,还可以无间歇得获得多种智能变电装置的运行信号和电力设备运行数据,降低无效数据收集率,以此提高了监控效率。鉴于技术水平的阻碍,对于实现部分智能变电站的整体检测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因此,各个变电站可以以现实为依据对核心设备进行监测,便于有效检测高负荷设备。

(2)线路综合故障控制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处理能了和故障排查能力在于数据采集的情况。而智能变电站参考在线信息处理技术和数据库模型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开发了状态监测和诊断系统。在这种技术条件下,技术人员需将电力设备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和特征输入诊断系统和数据库,等到系统运行之后,分析一定时间内变电系统的工作状态,之后对设备进行深入的、具体的评价。智能变电站还可以智能防误,其和传统变电站中的封闭功能有所区别,增加了多层自动封闭系统,增设了站控端的自动封闭功能。其使用避免发生连环事故的可能性,使得变电站故障变得可控制。

三、自动化技术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完善

自动化技术虽然在变电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势必要求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化程度。同时,自动化技术在现有的变电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优势,因此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完善自动化技术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1.加强技术的研究

首先,完善自动化通信技术,这是其他自动化技术完成的基础。在保障变电站供电系统的同时加强通信通道建设,保障远程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并且保障自动化设备遥控的顺利进行。其次,提升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技术。自动化设备需要在数据的分析结果上完成指令的发出。只有正确采集以及传输数据,自动化技术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利用。最后,还要加强自动报警装置的建设。自动化系统虽然避免了人为的一些事故,但不代表自动化技术不存在任何问题,变电站要设立自动报警装置,加强设备的监督与维护。

2.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变电站的自动化设备虽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任务与压力,但自动化技术设备还是需要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来维护。这就要求供电公司成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确保他们能有效运行自动化的变电设备。其次,变电站还要明确岗位职责,对专业人士进行职责上的划分,提高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本身就是电力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并且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融入到电力输变技术中,这代表着变电站本身的管理工作,已经开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进行发展。而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应用,还对于变电效率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变电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此外,智能化变电站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需求,使得电力使用的要求得以满足。但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是,我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加以完善,这对于我国变电体系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卢文强,甘自霖.JohnN.JIANG.美国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发电重点方向的调研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9).

第12篇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凌浩,2000.12vol.20P66.

[2]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与保护探讨,何友全矿山机械,2000.5.

[3]陈伯时、陈敏逊,交流调速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