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10:19: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市色彩设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全城色彩规划的弊端
目前许多城市都编制了色彩规划,大多数的城市色彩规划都会为城市设定一个主色调,如广州为黄灰色、哈尔滨为米黄色、昆明为浅黄色系。但多数的色彩规划都不了了之,因为影响城市色彩的因素和色彩本身一样多,基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很难得到有效执行。而且即便规划真能有效实施,广州、哈尔滨、昆明不是都成了黄色,长此以往,城市与城市间的区别便越来越小。可见宏观层面的城市色彩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城市越来越相似,从而形成新一轮的“千城一面”。
1.2片区色彩设计的可行性
面临这些种种的问题,几年实践后的城市色彩规划已经逐渐由宏观转向中观以及微观层面。国外也不乏有色彩规划的成功案例,大多不是针对全城,而是某一具体区域,规模较小。并且从塑造城市形象的角度来看,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全城进行设计改造。基于凯文•林奇的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可见城市片区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点要素,也应是城市色彩规划重点涉及的部分。尤其是像攀枝花这样规模较大的城市,更加需要一个与操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立足于个案的研究设计过程。综上所述,片区色彩设计将会是城市色彩规划可行的出路,并且对城市形象塑造方面也是必需的,此次对攀枝花市色彩规划编制也加入了城市新区的色彩设计。
2城市色彩规划的色彩学理论
城市色彩按照所占比例可以分为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主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60%~70%的城市建筑色调;辅色调一般是指色彩面积占城市总表面积约20%~30%的城市建筑色调;点缀色调即总体比例在10%以下的城市建筑色调。色彩是由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要素组成的,而色彩本身并无美丑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搭配、如何协调。
2.1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可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以及彩度对比。同一色相对比在色相环上的色相距离角度是0°;邻近色相在色相环上相距15°到30°;类似色相对比在60°以内;中差色相对比在90°以内;对比色是120°以内;补色相对比在180°以内见。明度对比:在全部可见的色彩形象中,黑色和白色是反差效果最强烈的明度对比色,两种不同的明度可根据差值可以分为长调对比、中调对比和短调对比见。彩度对比:将色彩按彩度分为10个级别,两个不同彩度的色彩,根据彩度差的大小可分为强调对比、中调对比、以及弱调对比见。
2.2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色彩和谐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使整体达到变化统一的效果。可分为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
3现状调研分析
攀枝花干坝塘片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休闲、居住配套于一体的城市核心新建区域。而对于新建地区,不要求色彩的历史特性,应原则上强调同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相协调,必须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当地的自然气候以及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环境)便成为了主要影响城市新区色彩设计的重要因素。在进行设计之初,应当首先对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3.1自然气候
攀枝花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平均气温为20℃左右,温差较大;攀枝花市日照十分充足,太阳辐射比较强。因此,攀枝花的建筑因避免采用反射强烈的墙面、材质,对人刺激较大;受气候较热影响,视觉感觉会受到生理和心里感受的影响,应避免使用强烈的色彩。
3.2环境色彩
攀枝花属于山地城市,城市色彩景观也相应会受到山色的影响。攀枝花5~10月为雨季,11~4月为干季,雨季山体植被较充裕;而由于干季较长,不能维持森林植被的生存,因此干季时候山体植被较稀疏。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色彩,城市色彩应与之较好呼应,形成统一、和谐城市景观。
3.3区域色彩采集
干坝塘片区位于东区南面与仁和区交界的位置,通过对周边区域的建筑色彩拍摄照片以及进行色卡比对,采集并绘制了区域的主色与辅色现状图见,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绘制出周边区域大致的色彩分布图与走势图见。新区设计应与现状相协调,区域色彩采集则对后期的设计提供了现实性的依据。
3.4色彩评价调研
对上述客观情况进行了调研后,也需要主观方面的评价作为补充。为此,特地在攀枝花进行了现场实地调研访谈,以获得居民对色彩的主观意见。区域内的A、B、C、D、E五个建筑,请根据您认为合适的深浅度(明度)进行排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到居民认为建筑A和D的明度比较合适,C的明度一般,E的不太合适,而B的明度最不合适。询问其原因,在日照强度较高的攀枝花,明度值过高会让人觉得刺眼,而明度过低,会让人觉得颜色太深。通过现场色卡比对得到五栋建筑的明度值分别为:A:8.0;B:9.0;C:7.5;D:6.5;E:5。综上,明度大致在6.5~8.0是让人觉得比较合适的。(2)下列五个居住小区,您觉得其色彩是否好看调研结果分析可发现市民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的认同度比较高;新宏国际一般;比较不能接受印象马德里。再分析其各自的色彩值可以得到,彩度过高会令人不舒服;而完全无彩色,人们会觉得太灰。从对金瓯广场、金海花溪谷、金海学府花园调研分析中发现,明度与彩度控制应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互相搭配,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
4干坝塘片区设计
在对攀枝花干坝塘片区进行设计时,首先按照区域色彩走势确定新区色彩基调,强调同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其次,根据前期调研的结论,对区域明度彩度进行控制,确保区域色彩和谐舒适。最后,根据区域调和、辅色调和、主辅色比例以及主辅色互换原则和方法进行色彩设计。
4.1主色同色系范围
为了使新区与周边城市景观环境相协调,从之前调研所得的色彩走势图中提取出相应的色系范围,新区的城市色彩也应大致在这个色系范围之内。因此,将此色系作为区域主色,再根据现状和场地、功能等条件确定具体色彩,以形成丰富变化,层次秩序感的城市色彩。
4.2明度、彩度控制
攀枝花日照充分,明度过高的建筑会让人觉得刺眼,因此对新区建筑色彩明度的上限值必需有效地控制,最高只能到8,多数建筑色彩最好在6.5~8之间,为了丰富变化,部分色彩明度可在6.5以下。在色彩的明度对比上,为了避免色彩对比过于强烈或者过于暧昧,尽量采用中调对比。在彩度方面,按照高明度对应低彩度、低明度对应高彩度的原则进行控制。同时,色彩搭配方面尽量强调彩度弱调对比,使城市色彩更加的自然和谐。
4.3区域的调和
干坝塘片区地块按照功能空间等原则进行分区,在不同区之间,按照其不同的功能和空间形态的色彩调和选取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强调调和,如大片的居住区域内,应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在学校、社区活动等公共服务类区域可采用间隔调和、呼应调和;在商业、大型公建类建筑则可采用强调调和。用地两侧环山,由于山体颜色多变且色调较重,毗邻山体部分的建筑可以适当降低明度、提高彩度,以达到与环境相协调的效果。
4.4辅色的调和
辅色是与主色搭配的,可采用趋同调和、渐进调和的原则,色彩可以选取主色的同色系,改变其明度;或者中性灰进行搭配调和。在同一区域相邻建筑,可进行主辅色对调,以保证建筑色彩的协调但又不是活泼。
4.5主辅色比例适宜
在配色过程中,主色和辅色应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搭配,避免出现某种大面积的单彩,主色占70%左右,辅色占25%左右。通过主辅色适宜的对比,使建筑色彩更为丰富多彩,避免让人产生视觉压迫感。
4.6主辅色互换
在分区配色过程中,主色与辅色定调后,进行配色设计。在各自小片区中,如居住组团、商业组团等,允许存在主色与辅色的置换,以保证区域色彩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变化。按照上述的原则与方法,在攀枝花市干坝塘片区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色彩规划设计见(图9、图10),为干坝塘片区建设提供了色彩搭配的一种可能性。
5结论
郑鹏,男,(1978.4-),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艺术学副教授。
摘要:随着衡水城市的不断扩展以及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问题出现,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整体把握也越来越困难。色彩污染、色彩泛滥随处可见。衡水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等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文化资源。事实证明,对城市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已经成为衡水城市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城市色彩的设计过程中亟待建立城市色彩评价体系,以期达到减少色彩污染,美化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衡水湖;城市色彩;规划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和冀州市交界地区,横跨衡水开发区和桃城区的河沿镇。衡水湖区文物古迹资源主要有碑刻资源、古建筑和陵墓资源组成,碑刻资源根据民国《冀县志》著录的碑刻共有107个。1996 年衡水市开始筹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2000年7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2002年10月衡水湖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05年建设成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在色彩学方面,我国早在2500年前就建立了五色体系,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色彩体系。城市色彩可以按照城市色彩的成因和城市色彩的载体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和研究。从城市色彩的成因角度分,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构成。从城市色彩的载体角度分,城市色彩分为恒定色和非恒定色。
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存在。城市色彩规划设计较为复杂,自由度相对受到社会、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仅要遵循一般的色彩对比与协调的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具置、面积、环境要求、功能目的、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传统风俗、服务对象的具体意愿等因素。城市色彩的构成要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建筑色彩、园林色彩、公共设施色彩、道路色彩、照明色彩几个方面。衡水市目前有三个行政区:桃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衡水湖管委会,以下作者分别从建筑色彩、园林色彩、公共设施色彩、道路色彩和照明色彩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 建筑外墙色彩最能直接体现城市色彩。现代城市建筑色彩的主旋律为各种灰色调,而屋顶的造型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以衡水湖为界限,南边应以沉稳的咖啡色为主色调,方能显示衡水湖畔的静谧。周边建筑的色彩协调问题同样也是我们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项目之前,规划部门就应规定开发商对楼盘的建筑色彩,例如汉魏公馆的整体设计就结合了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色彩的搭配。而衡水湖以北的桃城区则适宜使用明度较高的色彩来衬托整个新城的面貌,屋顶则适宜使用纯色的建筑外观进行衬托以彰显新城的大气,例如泰华集团的丽景名都、丽景名苑等项目就以色彩明快的外观赢得了市民的眼球。
二. 园林利用色彩的心理及生理感知影响,根据色彩整体和谐、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设计原则,将园林景观要素中的天空、山石、水体、植物、建筑、小品、铺装等色彩的物质载体,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学功能,进行合理的色彩配置。衡水市属华北黄土地平原地区,主要居民为汉族。而园林中的色彩主要来自植物,衡水市的市树为白腊,主要种植于人民路、中心街、红旗大街、大庆路。此外我市也多见白杨树。荷花和桃花同为衡水市的市花,主要种植于各大公园、前进街、人民西路、河北路、滏阳河绿地等。因此在衡水湖周边适宜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颜色鲜艳的花草作为装点,而市区内则适宜根据气候和节日的安排随时调整不同商业区和公共场所的园林景观。
三. 公共设施,主要指在公共露天场所为大众提供免费服务的各种设施。通常,这些设施属于社会公共资本财产范畴。城市的公共设施水平,可以反映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同时也显现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公共设施主要有交通设施、商业设施、休闲观赏设施。衡水市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小城,根据衡水的日照情况可以将路牌、电话亭等色彩统一设计为与公共汽车相近的上部夏红色下部尊黄色的色彩。公交车车身上则应尽量不去漆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书报亭、电话亭、售货亭等设施的色彩设计是城市色彩的点睛之笔,也是城市点缀色彩表现得最微妙的地方。这些地方的配色原则应遵循其不同的功能要求,符合人们的近距离观察的需求,色彩及质感都应使人感到格外舒适。
四. 道路色彩可以分为两部分:车行道色彩和步行道色彩,道路也是展现城市色彩的主要元素。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使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心情舒畅。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车行道由于受材料的限制色彩都简单统一,大多数城市的道路采用的都是黑灰色的沥青混凝土,而道路的划分线主要以白色为主,辅以明亮的黄色作为警示。步行道路主要是指人行道、绿地或广场中的休闲道路等。在衡水湖区域周边适宜使用彩色花砖进行铺装,而桃城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则使用红色、青灰色进行装点。
五.灯光设计是城市色彩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增加和延伸着城市景观审美时空,还能反应城市景观审美的三维多变性。光源的色表特征:暖色、中间色;冷色。城市灯光照明总体分为:交通灯光、商业灯光、公共场所灯光和景观灯光。衡水湖应以湖水为主体的夜景灯光景观体系,桃城区则以市政府广场、休闲广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为轴心,形成商业旅游夜景灯光景观体系。
城市色彩的评价的可以从视觉美学层面的角度和文化层面的角度评估。只要我们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视觉需求,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可持续的色彩规划设计,做到统一而不单调,对比而不杂乱,达到生动、和谐的有机协调,消除不合理的色彩因素,城市形象和历史文脉就会得以保全和延伸。(作者单位:1.衡水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2.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
本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以衡水湖为依托打造衡水滨湖城市色彩”研究成果,该课题编号为:210302020。
参考文献:
[1]唐凤鸣.试谈郴州城市色彩规划[N].郴州日报,2011-12-03
【论文摘要】: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的外在表现,城市视觉形象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指导,以城市的行为知识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视觉形象特征。
1.城市造型视觉形象
1.1结构。多维结构与组合形态、平面与曲面、转折与平滑、起伏与平坦,满足于平视、侧视、俯瞰检测的要求。
1.2空间。由构成城市硬件的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以及构成城市软件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组成的具有艺术美学价值的人居环境被称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渗入城市科学、生态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是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挑战所选择一种积极对策。
⑴空间景观的系统结构研究
a.点、线、面的多层次研究。"点"是景观节点,包括主要标志性建筑、城市广场、城市重要窗口以及自然景点、制高点等。"线"是景观视线,包括重要商业街、步行街、滨水路、交通干道等组成的城市街景和景观走廊。"面"是景观区片,包括旧城区或者租界区、历史文物保持区、商业中心区、园林景区等。
b.一维、二维、三维的多方位研究。"一维"是以平面方式研究空间景观的平面构图和结构关系。WWW.133229.Com"二维"是关于城市立面形式与剖面结构的研究,反映了街景特色、建筑风格和高度的关系。"三维"是城市空中景观的模拟研究。
c.城市景观框架的总体性研究。根据景观需要制定城市开发控制标准、建筑风格引导准则、景观视觉走廊保护范围等。城市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等级外观、宗教时期城市与建筑、工业化与现代建筑、"包豪斯"建筑理论、城市与建筑的功能性等等对当前中国的现代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立面的研究
高开敞的界面围合方式,在将外部环境引入室内的同时,室内空间也与外界共享。城市立面与夜景照明也从建筑单体立面设计向城市立面设计的层次转变。
2.城市色彩视觉形象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的色彩视觉总体表现。城市色彩作为城市面貌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承载着历史、文化、美学信息,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色彩总体规划是确定城市色彩总谱系统以及确定不同特色景观区域的色彩特色定位。
2.1城市色彩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在城市新区中,如果又没有特定传统色彩,其城市主色调应偏中性,而绝不能标新立异。
2.2城市色彩应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因民族信仰、历史、风土人情的不同而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
2.3城市色彩应与城市自身功能定位相符。有些色彩是城市政治或经济文化的反映,现代城市形象应用设计中应考虑城市符号视觉形象、城市标志识别系统、城市规则视觉形象、交通规则视觉表现、政府工作规则视觉表现、城市功能划分视觉表现等相互协调。
3.城市人文视觉形象
包括有市民形象、文化形象、政府形象等。城市形象是通过市民形象集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城市形象以市民的综合素质、精神状态龙新能力为核心,通过市民的各种参与凸现出来。
4.城市视觉形象设计趋势
4.1城市形象识别设计
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⑴城市理念。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为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
⑵城市行为。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
⑶城市视觉。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城市建筑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结晶,是影响城市视觉识别的最基本要素。
4.2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重点
⑴自然形象。不同的城市自然禀赋会有很大的差异。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促进旅游、娱乐、餐饮业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
⑵文化形象。城市文化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哈尔滨冰雕节、潍坊风筝节、孔子文化节等,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⑶视别形象。城市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
⑷政府形象。政府形象建立在政府管理、政策实施、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公务员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改进政府行为重点是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⑸历史形象。文物古迹是历史形象的直接反映。一般分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三个层次。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区保护通常可划定保护禁区、严格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
⑹视线走廊。景观视线走廊由景观轴线、视觉控制点、重要景点、视觉交织及转帐等组成,依赖于统一的规划布局。对景观视线走廊的保护性控制,对城市相关地区的发展须设定一些限制性规则。
⑺高压走廊。按照专业规范,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与民居、建筑物、构筑物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进入市区的架空高压线路必须严格按规章建设,留出规定的高压走廊地带,控制两侧建筑高度有使用性质,保护好高压走廊地带。
⑻地下通道。地下人行通道、地下商业街、地下涵道、洞口等以及地铁线路一般尽量与地面道路相结合。
城市视觉形象,简而言之,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涵盖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这些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城形成城市视觉形象的因素多方交织、组合,形成的。
参考文献
[1]李广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规划,2006.
[2]王鑫.赖特建筑创作中的节能策略及其设计启示[j].新建筑,2006.
[3]谢小舜.匠心独具的美国风--赖特的住宅建筑风格解析[j].艺苑,2006.
[4]金平.中国城市规划的弊病[j].重庆建筑,2006.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地能力越来越强。在多种水文环境中,河流是人们日常生活利用最多,接触最多的一种。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同样也是一部治水治河的历史。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城市开始不遗余力的改造城市的环境,而河流的整治又是改造城市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环,驳岸的设计改造又是整个滨河景观改造中最关键的一步。
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功能
1.防洪功能
防洪护堤,蓄水排水是滨水驳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驳岸改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而其他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潜水位河流的改造中,这一功能则没有特别突出。
2.生态化功能
“驳岸生态化”是自然形成的河岸或者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驳岸的生态化功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调节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恢复水陆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景观功能
一个城市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结合所在的区域、区位、地里、环境、资源等综合自然因素,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作为城市滨水核心设计的驳岸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景观观赏,还要还要结合区域的发展来展现城市的景观特色。
4.文化功能
滨水空间和所在城市息息相关,驳岸景观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其对城市的文化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均为形成城市品牌特色的关键。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是驳岸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墙体、形体驳岸等合理的将城市文化与驳岸设计相结合,使滨水空间充满文化气息。
驳岸岸线的设计方法分析
John Molly曾说过,“仅仅做好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处理方式,对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驳岸来说,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处理方法会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驳岸是一幅画,它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维空间中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表达设计师的感情和理想。基于绘画的特征,笔者从这一特殊的角度作为其切入点,综合运用绘画的最基本词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分析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
1.驳岸岸线的曲线形处理
伴随着“Beautiful City Movement”的流行开来,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宽阔笔直的河岸道路,这些滨水道路的驳岸岸线处略显单调,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水景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如果我们将流动性更强,更加活泼的曲线型运用到岸线设计中去的时候,曲线的灵活多变,迂回曲折就会使原本死板僵硬的岸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我们在处理河流交汇处的岸线时,我们可以使用大的弧线,这不仅能够增强河岸在空间上的动势,还能够在曲与直之间预留出非常广阔的三角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船只的转向,还能够形成独特的水上公共空间,使群众参与进来的机会大大增加。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将曲线用于桥头附近的岸线的改造,就会产生局部空间放大的效果:对于经过桥梁的人们来说,他们视野会更加的开阔,而对于站在船上的人们来说,曲线形的岸型则能够起到框景的作用,增强桥梁“门”的意向。此外,岸线的曲线化处理还能够再现城市内河的自然形态,保存原有的山水格局意味。
2.驳岸岸线的折线型处理
与曲线相比,折线可以产生一种渐变的向前涌动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期盼。将岸线处理成“凹凸”有致的折线装,能够增强岸线内与外的联系与交流,增加滨水空间的面积,给人一种有进有退的感觉,还增强了滨水空间内水域与陆地的相互渗透。“凸”的部分能够开阔人们的视域,增加亲水平台的比例。锐角状的折线,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够赋予适当的刚能,则可以起到吸引视线的特殊效果。这种不断变化与重复的节奏可以将岸线分割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有其特点,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节奏欢快的河岸线。
3.驳岸岸线的起伏性处理
驳岸空间作为水域与陆域的交界处,是围合水域空间的垂直界面。因此,岸线设计除了设计二维平面的设计之外,也要注意垂直空间上的处理与改造。
在岸线处理上,在驳岸岸线的处理上,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适当穿插人工元素,而不是像现在许多水利部门在进行河道驳岸的建设时,一味强调河道的行洪功能,将驳岸岸线裁弯取直,以便洪水来时,整个河道如抽水马桶,一泻千里。
城市驳岸的色彩处理
驳岸景观设计的色彩与绘画中的色彩有着艺术上的相通性,都是来自客观世界的光与物体,都是用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
1.色彩对比手法
当两个或多个色彩以空间关系相比较时,能够形成明确的差别,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为色彩的对比关系。驳岸作为陆域与水域景色的过渡地带,色彩的对比不易过大,因为如果对比过于强烈就会给以一种两种景色脱节的感觉。因此需要尽量的弱化对比,营造一个较为统一的色调,给人一种协调统一的感觉,将作为过渡带的驳岸凸显出来。
2.色彩调和手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有序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整体、统一、连贯感的视觉效果的色彩搭配称为色彩调和。驳岸的色彩选择应当遵循当地的地域特征,应考虑使用与当地土壤或者这个环境色调相近的颜色作为驳岸景观的住宿色调。就地取材,这是最简单使用的方法,如方砖、条石、红土等。色彩的调和不是说一定要采用单一色彩,恰恰相反,如果是通过多种颜色之间的搭配,变化各种颜色的比例关系,最终达到协调统一,这种处理方法则更为难得。
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目前城市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功能不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驳岸处理手法。而如果想将此落实到实践中去,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而本文的研究初衷就基于此。通过对驳岸设计理论的研究,使得本次论文写作取得了一些成果。
1.总结出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化原则;
(2)生态化的原则;
(3)驳岸地带共享性的原则;
(4)统筹兼顾的整体性原则。
2.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分析了滨河空间中驳岸景观的设计方法,运用绘画当中的线形和色彩的理论指导驳岸岸线的处理以及驳岸空间的色彩处理。
关键词:涂鸦;环境美化;创意;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83-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人类越来越关注我们周边的环境质量和生存品质。我国“十一五”以来,国家提倡“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等生态发展的目标,且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在这样的形式下有利于本项目的实行和推广,并且通过我们的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长。
通过对城市绿化树干的涂鸦,积极响应“环保,低碳,可持续,和谐”的绿色生态口号,从而为环保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本项目的开展首先是在涂鸦树干表面添加色彩和花纹,使树干有了美的视觉效果,同时起到美化城市整体环境的作用。其次,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让涂鸦色彩与城市园林建筑环境融合;再次,通过涂鸦材料和涂鸦形式的改变,使资源合理利用,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树干绿化保护的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杭城的树干绿化保护,整体显现出枯燥单调,毫无新意,无法创意的体现杭城的艺术文化,宣扬杭城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会对周边草地造成污染,破坏环境,不美观。故本项目立志于改良树干的涂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合理的色彩体系。
(二)同类项目的借鉴
杭城的变电箱经过涂鸦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这也有力印证了本项目的可实施性。树干绿化涂鸦有应用范围广,参与性强,效果显著的特点。故适合在任何场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绘制。
二、项目进程安排
(一)项目进程安排
1、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通过咨询园林部门及学校后勤处意见,得到其指导建议。制定调查问卷,通过网络传播和纸张传播的方式,有效的节省资源,达到了预期效果。
2、资料收集,材料准备。
查阅书籍,制定初步图形方案,收集材料。
3、实施方案。
草绳系列:铁丝箍出形状使草绳缠绕成形,达到自然美与形式美相结合。涂鸦系列:制作石灰涂料,刷于树干上,选取设计完的图形进行绘制。麻布系列:将麻布裁剪拼贴、折叠、捆扎等方式来组合成形状各异的图形,将其固定在树上。
4、总结整理研究成果。
对成功绘制的图形,进行拍照、录像、编辑,记录制作过程。
5、成果展示并撰写成果报告及论文。
三、材料的选取
项目组对树上的涂鸦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各种涂料的力学性能和环保性能等进行考虑,最终决定用丙烯颜料做上树涂鸦的主材料,以下是对丙烯颜料的调查结果。
1、广泛性:丙烯颜料最常见的是用做油画颜料,后被广泛地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壁画、垃圾桶、配电箱、服饰、窨井盖等都有它的身影。
2、环保性:从丙烯颜料的广泛性并可知道丙烯对环境的污染的很小的。同时对丙烯颜料的化学性能进行分析,丙烯是碱性物质,树的表皮与碱性物质不会造成冲突,因此不会对树的表皮造成伤害。
3、稳定性:丙烯颜料色彩鲜艳、纯正,表面略有光泽。颜料附着牢固,无干裂或剥落现象。色层间隔离、稳定性好,减少了色层之间的相互渗透所造成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四、树干涂鸦的适用范围
(一)道路两旁
道路两旁主要以交通标志为主。如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本项目组把交通标志涂在石灰层上,不仅可以起到交通警示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趣味性,愉悦司机的心情。
在步行街或街道两旁,可以采用节约、安全、创意的环保标语等。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注意环保。
(二)校园
校园中,本项目组采用符合年轻人和当代精神为主的图案和色彩。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色彩的活泼和样式的种类,在主题上会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色彩。在不同的学生段中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区别,在对树木起到防寒防潮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校园增添色彩、美化校园。
(三)小区
小区中的绿化面积相对比较集中,本项目组希望可以在这一环境中用涂鸦的方式来展现和睦、安宁的气氛。小区的涂鸦也可以用于环保标语、安全警示、户外广告等方面。
(四)特定活动
根据不同的场景,如景区等,配合不同的图案,体现涂鸦的价值。
五、设计方案
(一)方案一
设计涂鸦的合理色彩体系。
项目组主要采用了两种色相配色:类似色相的配色和对比色相配色。
(二)方案二
设计涂鸦的图案模板。
涂鸦的图形设计:通过手绘、喷绘等方式将涂鸦嫁接到大树身上,采用创意图形、传统(校园)文化、交通警示、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方案三
设计捆绑材料的材质和造型,草绳和布料做造型设计。
六、成果展现
(一)涂鸦创意图形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公益活动规范街头涂鸦,提供一个大众交流平台,用规范化的涂鸦艺术打动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平民艺术的魅力,用公益融合时尚与现实,让城市更美好。(如图1-1)
(二)涂鸦传统图案
在小区或者在校园,可以运用传统元素。传统图案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传统图案的运用,体现人文气息,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如图1-2)
(三)涂鸦交通警示
如今交通事故普遍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安全,国家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禁止醉酒驾驶、违规扣分罚款等措施来提高警惕,故交通是值得推广的。(如图1-3)
(四)草绳编织
对草绳的造型编织,使树干有了新的造型,立体美的展现,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为环境增添一道风景,适合在特定的活动中是使用。(如图1-4)
(五)草绳上的涂鸦
在采用草绳圈捆树木来做保温作用的同时,可以在草绳上做一些涂鸦图案,装饰了树木,美化了环境,让每个冬天充满色彩。(如图1-5)
(六)布料的造型设计
运用不同材质的布料,不同形式的缠绕,体现质感纹理色彩。 由于时效性差,适合在特点的活动中运用。(如图1-6)
七、市场前景分析和后续完善
项目组将与艺术学院团委协商成立“树干涂鸦志愿者协会”,每年义务去帮助园林部门进行树干创意涂鸦活动。让环保接力棒在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届届传承。
项目组会提供一套涂鸦的色彩体系,作为以后园林部门树干保暖防护色彩的参考。这个色彩体系将成为杭州市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设计的宗旨是让色彩与环境相融合。
项目组会设计图形模具,采用喷绘的手法。通过模具的运用,操作便捷,加快工作效率,同时适合园艺工人操作。
八、结论
本项目在杭城树干绿化改良中起到积极影响,从以上论据论证中,得出涂鸦形式的可行性,灵活性,环保性。草绳编织和麻布缠绕有强烈的形式感,但综合考虑性价比不高,实施过程也较困难。该项目积极促进了杭城树干绿化改良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舫.装饰图形创意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1.
[2]张柏萌,宁凝凝.新色彩构成.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3.1.
[3]陈颖.图形创意 教学案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9.1.
[4]成朝晖.二维设计基础--色彩构成.北京大学.2012.01.01.
[5]王雪青.图形语言与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4.1.
[6]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4.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7.1.
[7]邱蔚丽,高小伟,龚世俊.设计色彩快速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8.1.
【关键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地域元素
1 公共环境设施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公共设施”一词源于英国,英文Street Furniture,可直译为“街道的家具”,有的还被译为Urban Furniture。各国学者对城市公共设施所定义的概念各不相同。例如(英)克莱尔发表观点:“城市公共设施指城市内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特点。国外学术界对“公共设施”问题的关注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近代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新技术的出现与大机器生产的普及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欧美国家以此为契机,开始着手对旧城区的保护和复原,例如1853年的法国巴黎大改造就是第一次对现代化城市公共环境设施有了较为系统化认识的结果。二战结束之后对城市的发展需求以及对于老城区的保护与复原达到了最高峰此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
2 地域环境因素类别
2.1 地理环境和气候
特殊的地理环境往往能使得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做得更加精彩。如安徽西递宏村的水环境系统就造就了中国的威尼斯水乡。这种利用地理环境引入水的概念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杭州西奚旅游度假区环境也是如此。这些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设施与周边环境良好结合,既易人使用又自然和谐。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气候特点。气候同样会影响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如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公共环境设施在造型上就会考虑通风问题与遮阳问题同时又要注意到防雨和防腐蚀问题;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多寒冷干燥,因此公共环境设施选用材料多采用当地木材以增进亲切感给人温暖的心理暗示,同时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冬季较长,色彩较单调,所以公共环境设施多采用较鲜艳的颜色。
2.2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是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元素,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则能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南方的竹资源,北方的针叶林资源,西北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等。
3 地域文化因素
3.1 建筑风格
城市内建筑给我们的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建筑是城市居民的文化载体,承接着文化又将之四散传播,因此建筑可以说是城市地域与文化的集合体:北京的四合院,上海外滩的西式洋房,西北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西南地区的吊脚楼……这些形成了城市之间的特色,同样城市内部的公共环境设施就不能为所欲为,应当考虑到区域内整体的建筑风格,从中找出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着的因素,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去,使得公共环境设施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环境中。
3.2 人造景观环境
现代公共环境设施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对景观环境的配合,使之成为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比如,在南方地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通常与景观相结合,是景观设计中的一部分,其定义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特点又明确了空间的秩序感,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因此可以说公共环境设施是一种硬质的景观。虽然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组合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但是同样的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的体量,形态,材质,色彩等又可以直接反映出景观的特点。
3.3 生活方式
东方与西方,我国的东部与西部,北部与南部,城市与农村就生活方式而言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便是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城市在生活方式上也会有一些差异,这些生活的差异来源与地域的不同,引申为文化的差异,共同组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作为位人类生活提供最基础服务的公共环境设施就会受到这些差异的影响而各不相同。对于经济型城市而言如上海,深圳,其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使得城市居民对公共环境设施的需求更注重功能性,而对于杭州,北京等文化型城市,其城市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对于公共环境设施的需求就会更加注重于精神层面的使用。
3.4 造型与色彩
公共环境设施同其它的产品一样也是通过其一定的形态展现在使用者面前。造型主要是指物体的形象,形状以及形体特征等。特定的产品造型和色彩可以使得人们和容易就联想到其产地和使用地区。如,唐三彩可以联想到洛阳、冰灯可以联想到哈尔滨、紫砂壶可以联想到宜兴等等。
作为形态中重要部分之一的色彩,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视觉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色彩的偏好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甚至是政治、宗教、教育、风俗等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色彩使用与感受。例如,伊斯兰教崇尚绿色;非洲人偏好高纯度的色彩;地中海沿岸地区偏好高亮度的色彩。就我国而言,各地区在几千年间发展并不相同,东北地区偏好色彩反差大,明度高的色彩如黄色,红色。西北地区因为地势的缘故多喜好浓艳,热烈的色彩,西南地区偏好丰富,色差小的色彩;东南地区偏好淡雅,单色调。
4 结论
地域因素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公共环境设施的使用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材料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地域文化因素较之自然环境而言对城市的发展,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也更加重要。因此设计师在进行针对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过程中要尤其思考本文所例举的几个特点与影响因素,避免设计陷入误区,创作出失败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海林,董雅著.城市空间元素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杨裕富著.设计的文化基础[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08-01
1.植被设置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在植物种植过程中 ,一些小环境对植物施工也有一定影响,如建筑物的朝向、地形的特殊地带等[1]。这些地带在园林设计图中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清楚,施工员要与设计员共同协商修改方案,有的施工员仅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营造,往往选择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如种植一些边缘树种,有可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2)在施工的时候,市场也往往会成为某种影响因素,如旺季时植物资源匮乏;雨天时没有卖家起树挖草皮;在冬季买不到或者是只有在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得到的材料,就需要施工人员对方案进行改动,施工时选用现有的材料或者与原材料相近的材料。
(2)园林绿化项目提交设计单位设计时,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别、树木的适生密度、各地植物群落的差异等进行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生搬硬套,盲目设计,使植物不能适应当地条件,造成死亡,或者是养护投入巨大,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如将适生于杭州、天台等地生长的树种广玉兰、雪松等设计到温岭、玉环海岛种植,造成广玉兰(浅根)、雪松(大冠幅)常年受劲风袭击倒伏。设计不当,盲目选择树种,不但影响园林植物正常生长,造成园林景观面目全非,而且对园林施工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延误工期。
2.地形地貌对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园林地貌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必须使其符合园林施工的要求。如山高与坡度的关系、各类园林广场的排水坡度、水岸坡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等问题,都需要严格地推敲,以免发生如陆地内涝、水面泛溢或枯竭、岸坡崩坍等工程事故。切不可不顾后果,执意要求景观效果[2]。
(2)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地形地貌的设计过于简单化和盲目化等问题。有的设计不因地制宜,只按个人的意愿和想象设计,施工时地形与周围的环境差距甚远;有的则不对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和改造,觉得自然的才是最好的,却忽略了具有起伏变化的园林地形对园林工程景观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3]。
3.施工色彩及图案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铺装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铺装施工中,铺装图案并非越大越好,铺装图案的尺度与场地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大面积铺装应使用大尺度的图案,若铺装图案较小则会显得琐碎。铺装材料的尺寸也影响其使用效果。通常尺寸的大小在美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有时小尺寸材料铺装形成的肌理效果或拼缝图案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形式趣味,或者利用小尺寸的铺装材料组合成大图案,也可与大空间取得比例上的协调[4]。
(2)建筑小品设计不当对园林施工的影响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小品对整个景观的营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然而很多小品没有很好的立意,或摆放位置不恰当,使之在整个园林景观中可有可无,忽略了园林小品应具有的性质。从装饰性来看,有的小品好看不实用,实用性和装饰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一个设计不当的园林小品可能会影响部分甚至整个园林景观效果。
(3)色彩设计的影响
在铺装中,铺装的色彩一般选择沉着、大气的色彩,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中中间色彩和环境的统一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地面铺装的色彩与周围环境包括建筑、小品的色调相协调,而且要注意铺装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富丽,否则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甚至造成混乱的气氛。同时使用色彩时要保证不会对视觉产生过强的刺激,使行人在上面行走时有舒适感和安全感。
4.施工要求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工期就是从开工到竣工完全按照日历天数计算,不扣除停工日数。在施工过程中,甲方如要求的竣工工期为20 个日历天 ,但是按正常进度算下来远远大于 20 d 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一些无关紧要的要素去掉或者稍微进行改动,使施工变的更容易,就不会延误工期。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在合同拟订过程中主要提出要实现什么目标。合同中双方平等主体代称,方便在下文表述时使用简称。在合同过程中,甲方主要是监督乙方是否完全按照要求提供满足自身需求的东西。在合同执行结束后,甲方一般需要付出资金或者其他资源,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东西。
(2)施工开始后,甲方每周至少有3d的时间或者每天到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期间不免有整改。施工的园林建筑材料进场后,需经过甲方的主管工程师到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以使用。在施工过程中,广场等的道路铺装、卵石施工、草坪铺装等均需由施工方作出样板,而甲方则根据经济和其他等方案做出整改。
5.环境因素对于风景园林施工的影响分析
(1)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在园林施工中,天气对植物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潮湿多雨的天气,经常出现暴雨或连续阴雨。以最常见的马蹄金草坪为例,刚铺上的草坪往往会因为长期被雨水浸泡而发烂、发臭;气温过高,刚铺上的草坪便会被烤干,影响成活率。
(2)自然因素对工期的影响
自然条件因素主要是气候条件、地理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具体包括地震、洪涝、干旱、严寒、虫灾、台风等方面的因素。因为园林工程大都是户外施工,一遇天气变化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或进程,对风景园林施工质量极为不利。
本文从施工材料、地形地貌、环境因素等方面出发,深入分析和探讨了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明确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施工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路平,肖焕 .高校校园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7).
[2] 饶信义.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关系的协调[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4(09).
[3]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功能;配置
植物作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生态风景园林造就一种生机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风景园林已经成为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通过乔木、灌木、花草等各种素材,利用艺术手法,可以实现园林风景建设,体现植物本身的美,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展现自然美感,提升欣赏价值。
1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功能
1.1调节空气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空气质量,通过释放的水蒸气来调节温度,增加湿度,使得空气变得清新。作为生态园林建设当中的主要植物,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会感觉空气清新,精神抖擞,这与绿化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和水蒸气有关,相关调查显示,绿化地区相比于未绿化地区,空气湿度要高出15%~20%。
1.2改造城市生态气候
植物不仅可以调节周边的空气,对于当地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在绿地率较高的地区,人们中暑的几率要远远低于未绿化的地区,虽然在夏季这种差别不明显,但是到了冬季两者的温度差异可以达到10℃左右。另外,城市热岛效应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因此对生态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发挥冬暖夏凉的作用,对于调节改善城市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减少城市噪音
目前城市的噪音污染十分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人们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时,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精神萎靡,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各种症状,但是一些高大、浓密的植物会将这些噪音有效隔离开来。研究表明,具有较好树木覆盖的地区,噪音强度会减少5倍以上翻。因此,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的植物对于减少城市噪音具有很好的作用。
1.4促进小型生态系统构建
植物间合理地搭配,能促进彼此的生长,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的搭配显得十分关键,通过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以及他们之间彼此的小气候、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在相互竞争中彼此作用,相互适应,从而有选择地形成小群体。研究表明,多种复杂的植物群落构成比单一的种类生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能促进小型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此外,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通过种植植物来完善食物链等,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2园林设计时植物的配置方式
2.1植物的色彩搭配
园林设计时,植物的色彩搭配包括单色应用、双色配合、多色配合和类似色配合等4个方面。单色应用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园林设计,能形成大色块的景观,但是往往会显得较为单调。双色配合主要是补色配合,比如红和绿这种鲜明的对比色,此外邻补色配合也能得到较为活跃的色彩效果,比如黄色和大红色。多色配合往往会带给人们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例如节日期间各种颜色花卉的搭配能创造出祥和、欢快的节日氛围。类似色配合主要应用与园林设计时空间的过度,给人带来柔和、安静的感觉,没有明显的对比变化。比如有的花坛色彩由内向外依次展开,具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2.2植物季相搭配
植物在四季的变化中叶、花、果的色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颜色的转变,使得园林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利用季相来充分的配置,体现植物色彩变化,提升园林艺术作用。例如北方和南方相比,春季较晚而秋季相对较早,因此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植物色彩的变化,而且即使同一地区色彩的变化也会出现不同,比如低温或者少雨会影响花木的生长和开花。在园林植物中增强季节感会有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春季的山花烂漫、秋季的硕果累累等。在目前的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个或者两个季节,常常采用单一或者少量的植物种类,为了避免某个时期的枯萎,可以增加绿色草木来延长观赏期。
2.3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花木配置时可以增加一些颜色鲜艳,对比较为明显的植物,比如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等,这些植物作为景观植物能增加观赏的色彩,十分适合植物造景。此外,树木与开花植物相结合,不仅能延长观赏的期限,还能增加景色的层次感。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颜色翠绿的植物可以和较大的植物相互配合,来增加观赏效果。
2.4配置层次相和谐
植物之间的配合一定要遵循不同的层次感和颜色搭配,比如将不同形态、颜色大小的花木组合在一起,能使植物景观的色彩更加清晰,搭配更加和谐。组合的高低可以依据不同的形式而定,最主要是体现层次感,避免杂乱无章,展现和谐的美感。比如高度为1m的红橙木球、2.5m的朱瑾、4.5m的黄槐和8m的秋枫进行组合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3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1对比和衬托
由于植物形态不一,在实践当中要应用植物不同的特点来衬托出园林的美感,在树木之间相互搭配时,一定要注意协调,最大限度地避免颜色和高低差异所造成的破坏感,从而避免影响整体园林设计美感。一方面要利用色彩大小差异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来完善和衬托出景观的主体效果。
3.2动势和均衡
由于植物具有各自的形态,有的植物形态比较规则,而有的却较为随意,因此在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注意植物之间相互的协调,包括形态、大小、颜色等。此外,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上,也要同时重视植物的长势和发展趋势,有可能因为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同造成配置的不平衡,产生不和谐现象。
3.3层次和背景
生态园林风景设计中植物的搭配尽量避免单调,利用乔木、灌木、花卉等多种植物来进行多层次的配置,可以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的丰满。一般背景树要高于前景树,在配置时前景和背景产生较大的差异,体现和衬托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4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4.1植物选择要因地制宜
在生态景观园林实际中,植物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源和季节变化等基础条件,在植物选择时,要按照不同的生长习性和季节来选择植物配置,遵循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严格人工控制,尽量减少由于运输、栽植而导致的植物死亡现象,还要避免引进造成人体过敏的植物。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2设计要注重季节因素
植物搭配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体现四季的不同景观变化。在冬季由于气温较低,阔叶林进入休眠期,树叶基本都脱落,所以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针叶林来搭配,让景观在一年四季都能展现积极的观赏效果。
关键词:商业建筑;造型设计;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现代的商业建筑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特别关注社会价值、公共利益和文化品位、影响人们的生活模式。现代商业建筑外观的审美,不仅仅是外装修材料、立面形式、比例、色彩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参与意识。
一、商业建筑造型设计的要素
建筑形体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外在视觉表现,并受外部环境和审美要求的制约。建筑造型设计即是以视觉形象体现主观审美要求的过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建筑造型的考虑往往是与建筑内部功能组织和空间布局同时交互进行的。首先,在进行功能分区的同时,设计可将建筑空间归纳为若干个功能体块作为造型设计的基本空间素材。对于建筑来说,其功能体块的组成和规模大小是由设计任务决定的不变因素。但是其布局、形状和造型处理却可完全不同。从功能分区是功能体块的形体选择,到空间布局中结合造型意匠对形体关系的调整,直到最后完善形体的功能和审美意义对其造型进一步的加工,这就是形体要素在建筑造型设计运用中逐步演变的完整过程。
1、功能空间的形体选择
反映建筑使用功能的空间体块应选择空间形式合宜、并符合造型设计要求的形体。一般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考虑,常采用外形简单、规则或几何关系明确的建筑形体。特别是基本几何体,不仅便于工程实施,而且在视觉效果上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建筑常用的几何体可以立方体和圆球体为原形,分为平面体系和曲面体系两大类。各种基本几何体都显示着特有的视觉特性。有两种、三种或多种几何形体构成的复合形体仍具有明确的几何组合关系,具有丰富多姿和灵活多变的组合造型,可以充分表达建筑使用功能的内涵。
2、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
造型设计在基本形体选定后,为更好地满足内部使用功能和多样化的审美要求,经常需要对基本形体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形体造型的加工处理手法在现代建筑的造型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已不只局限于二维立面处理,而更注重采用三维空间的处理手法。对单一几何形体的三维加工处理是常见的处理手法。其基本手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①削减法又称为减法,即使按照形式构图规律切削或挖去基本形体上的一部分体块,以达到修正形体视觉形象和创造富有造型细部的设计目标。这种手法在追求简洁、精巧的交通建筑造型中较多见。②添加法。此法恰与减法相反,即是在建筑基本形体上添加附属形体,用以丰富和完善总体造型的手法。③分割法。这是一种消弱形体的体量感,化整为零的处理手法。它以增加形体的层次感,使单一形体变为多元组合形体,或用以改变形体的比例关系,调整尺寸感,创造出服务区综合楼新的视觉形象。④转化法。这是采用从一种形体过渡到另一种形体的渐变手法创造新形体的加工处理手法。构成形体转换的因素包括形状、方向、大小、角度和曲率等几何要素。这种新形体因几何关系复杂,传统结构形式难以实施,当代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为其发展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商业建筑色彩设计
1、有利于展示商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是商业建筑中展示的主体。在室内色彩设计中,我们应该突出商品的地位及个性。如家电产品的展示背景应该体现较强的科技感,许多这类商店用银色或乳白色来表达这种性格;首饰珠宝等商品的展示背景则采用深红色、黑胡桃木色,并配以暖色调的灯光,以体现商品的华贵;化妆品专柜的色调则以浅色为主,以体现其细腻的产品特性;美容、美发专店的色调则以浅色为主,以体现新潮时尚的特性。
2、有利于营造广告效应
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广告作用,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购买欲。为了使鲜明的广告效果突出商业主题,既可用大面积的鲜明色调吸引顾客,也可用大面积的低调色来衬托小面积的鲜明主题色吸引消费者。良好的购物环境色彩可以创造热烈的销售气氛。如在商场内可以悬挂色彩醒目的商业,“告或装饰物。商业建筑门前的彩色气球或彩色充气卡通造型也能起到营造广告效应的作用。
3、有利于展示行业文化
商业建筑进一步细分,又有许多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的商业建筑有各自不同的行业文化特色,如餐饮、服装、日杂、娱乐等。餐饮建筑为了促进人的食欲,通常采用明快的色彩。人们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这类快餐店就采用大红色为主色调。一些冷饮店则采用纯白、浅绿、湖蓝等清爽的色彩。还有某些传统小吃店采用木质本色,色彩古朴而亲切。
服装店可以根据其商品类型来选择建筑色彩,男装店色彩沉着、稳重,常用深色系、灰色系颜色;儿童服装店可创造色彩活泼的氛围,常常采用红、黄、蓝等原色。服装店还可以根据企业品牌定位不同来设计建筑色彩。另外,书店的色彩设计宜淡雅、朴实;歌厅、舞厅、酒吧的色彩大都设计得比较夺目、活泼与浪漫。
对于聚集性的商业空间(如大型商业广场、大百货公司等),它们的外观色彩主要依靠外立面进行展示,而外立面色彩效果是通过墙面、窗户、屋檐、广告牌等的色彩实现。在设计这些色彩时,不仅要考虑建筑与周围其他建筑及环境的整合,并要突出建筑本身特色。单体商业建筑要特别注意入口色彩的设计,可以用鲜艳单纯的色彩来突出入口。商业建筑的广告牌色彩可以与相关企业的标志色呼应,也可以外墙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产生对比。
三、色彩处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1、地方特色
现在许多城市已经或者将要具有自己的城市色彩,在对商业建筑进行色彩设计时,要尊重当地的色彩,并与之桐协调。一个建筑物外表面色彩的设计是否成功,关键要看它是否能与传统及周围的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协调起来。不同城市的商业建筑的色彩构成还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这能从世界不同地域的城市的商业建筑的形象中得到印证。商业建筑色彩与环境相互融合,贵在统一与和谐。
2、适合人的心理
当人们想起某些富有特色的商业建筑,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该建筑或明快、或厚重、或浪漫等印象的色彩联想,良好的商业建筑色彩构成能使居于其中的人们得到愉悦的视觉享受,反之则会带来视觉环境污染,让人心情烦躁和不安。
3、整体协调
建筑离不开色彩,色彩是表达建筑心情最直接的方式。建筑既包括建筑物轮廓的变化,也包外表面色彩的丰富性。在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中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处理好各个部位和细部,使它们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使之色彩丰富且整体感强。兼顾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还要考虑色彩的象征性、文脉性、流行性等诸多因素。目前,建筑师还不具备非常专业的色彩知识,还得借助专业的色彩设计师的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商业建筑的色彩设计。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先由建筑师提出建筑色彩配色概念,当具体的建筑立面完成之后,设计师根据他的理解提出若干套配色方案对建筑实施色彩组合的概念。
结束语
商业建筑的立面,恰如人的外表气质,同时也构成对消费者最直观的吸引,而色彩又是影响最大的、最直观的。一个商业建筑立面设计优秀与否,并不在于它花费了多少的造价,而在于其风格能否体现出一个购物中心的经营内涵。现在国内,一些有内涵的购物中心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创新,这种创新的思潮将为国内的商业建筑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写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写作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写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写作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
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写作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关键词:城市色彩;城市规划
Abstract: The rational urban planning should include the urban color plan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color was showed the phenomenon of chaos.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lor using in the city and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urban color was reflect in urban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ntemporary urban color in urban planning.Key words: city color; urba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色彩的产生
所谓城市色彩,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1][2]
1.1 城市色彩的起源
城市色彩起源于自然颜色,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要素, 其在城市建设和改善生存环境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城市色彩主要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在建筑的外装饰上,在人类城市形成初期,建筑的颜色也来自自然的原色。这时的色彩受自然风土和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并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形式独特、风格鲜明的色彩样式。
1.2 城市色彩的萌芽
1 8 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对城市形态和城市规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色彩处理技法。此时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相对于过去主要自然风土和传统文化下形成的色彩样式,城市色彩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对当今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兴起的现代建筑,这些建筑把建筑功能、形式与材料的完美统一作为艺术的出发点,极力表现建筑材料的本色,高明度低彩度的墙面粉饰,灰色的混凝土墙面等单纯简洁的设色成为其特有的风格。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色彩的概念也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形成。
1.3 色彩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领域
城市色彩真正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在新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视把色彩作为改善环境和表现城市文脉延续城市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大规模的城市设计中,关注周边的自然环境色或原城市环境色, 并把建立美的色彩环境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人们把是否拥有优秀的城市色彩看作是体现城市风貌以及反映现代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1], 因此,对于它的研究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2.1 建筑色彩
建筑是城市主体,建筑的色彩是城市色彩的主色调,所以建筑色彩的选择应遵循色彩的基本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城市中人口的密集、建筑的拥挤、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已给城市人们带来很大压力,人们心理上渴望一个清新、优雅、平和的环境,所以城市主色调应为复合色。城市建筑主色彩若过多用高纯度、高明度的颜色, 那会使城市变得焦躁不安; 也不可多用过灰或深的颜色, 给人感觉会更加压抑、疲惫。[4]
2.2 道路与广场
道路、广场道路、广场的颜色是城市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道路不仅仅是通道, 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 更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场所。道路、广场的色彩应丰富, 色彩又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及道路标志等颜色, 不同的功能要有色彩差别,可增强识别性、领域感、安全感, 又可美化道路自身, 减少过多灰色带来的沉闷感。
2.3 雕塑、小品、广告
城市雕塑、小品在城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色彩选择应符合其所处的环境。在北方地区尽量少用不锈钢材料,在秋冬季节颜色、质感过灰冷。
广告是城市环境中的点缀,它们处于人正常视觉范围内的关键部位,色彩鲜明,引人注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城市商业广告有增无减,很多时候不但没有美化城市,反而造成了色彩的混乱,成为城市色彩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应严格加以控制,切不可多而过滥。
2.4 绿地规划设计
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色彩中最谐调、最丰富的自然色彩。绿化的颜色是美丽而宽容的, 给人以舒适、平和、宁静的感觉。若以植物的颜色作为城市的底色, 那么这个城市不仅是舒适、美丽的,而且还会随季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色彩表现。将植物色彩作为城市的底色,应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为满足城市中不同人群对环境的需求,我们通常采用植物的色彩、姿形及线条进行设计、搭配;采用不同的铺装色彩、形式及纹样相协调,使城市环境色彩更加趋于柔和淡雅、清新宜人。[5]
2.5 行人、车辆
人是城市的核心, 而车辆是城市运行的载体。人们丰富多彩的服装,路上飞驰的各色车辆是城市中流动的彩虹。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思想的解放,市民服饰色彩的多样化、个性化将会使城市色彩更加丰富、生动。
城市规划中城市色彩存在的问题
尽管城市色彩在城市形成的最初就已经存在,但对于城市色彩的真正研究与运用仍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色彩的处理任然存在很多问题:
3.1城市色彩选择主观化,与城市整体形象连接不强
由于新的色彩处理技法的出现,在对于城市建筑的着色问题上,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受束缚的情况。色调的任意运用就成为城市色彩中最大的问题。城市建筑是城市主题,对于城市建筑的开发大部分是承包给个体开发商,某些商家考虑商业效应,对城市建筑的着色就出现赶时髦、走模仿路线。各种新材料新涂料大量运用,对于整个城市的色调并没有同意规划,因而很多城市就被涂成了一个大花脸。甚至某些商业建筑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将商业建筑涂成纯色或者金色等高刺激性外观,与整个城市形象连接不强。
3.2色彩语言运用大体相同,没有地域文化特色
在新技术的运用下,各地对于城市建筑颜色的限制大大减少。信息化时代使得信息传播迅速,此外由于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还属于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对于一个城市到底怎样来确定他的主色调,怎样来发掘当地的地方特色还没有定论。因而某一个城市对于城市色彩运用较好就成为众多城市的模仿对象。大部分城市为了追求表现城市的现代化,在城市建筑、雕塑、广场、道路等方面色彩与外观的设计一窝蜂的表现为同一种样式。这样就造成了各地色彩语言运用大体相同,没有地域文化特色。[6]
3.3色彩运用混乱,无整体协调
与前面所提到的城市色彩主观化一样,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人们对于建筑外观色彩运用可以随心所欲,出于个人喜好以及商业炒作等原因,城市色彩变得混乱不堪。部分区域色彩的过度商业化运用,已经对城市色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色彩污染。最明显的色彩污染表现在广告色彩污染、建筑色彩污染、景观小品色彩污染、交通工具色彩污染等方面,大红大绿的城市色彩时有出现,国内大部分城市对色彩并没有整体协调,整个色彩运用混乱
4 城市色彩在城市规划中所应考虑的因素
4.1 城市的现状色调是城市色彩的重要依据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在城市形成过程中,受生产水平建筑材料,建筑审美等条件影响,都会形成城市现状色调。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城市色彩,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当地城市的现状色调。北京市将灰色确定为主色调就是考虑到北京四合院灰砖青瓦淡雅古朴的色调现状,这种色调给人以静谧安详,透漏出千年古城的凝重和幽远,很好的体现了北京市千年文化古城的特色[7]。
4.2 与城市功能分区相协调
城市色彩不仅只是对于人们心里效应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城市功能分区的不同。长沙市城市色彩的规划就体现了这一方面。长沙市城市色彩规划中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区依据“行政办公类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湘江二桥北段区域色彩规划管控遵照该区域发展建设新长沙的规划主题进行。整体色彩规划风格以传承旧文化、突出新文化、构筑新思想、设计新创意为导向。区域内的重点地块包括市政府及其周边行政办公区域、两馆一厅(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为核心的新河三角洲和主要居住区滨江新城;橘子洲区域依据“生态保护类(含风景旅游区)建筑色彩推荐使用色谱”实行色彩规划管控。
4.3 当地气候和地貌
城市色彩产业是基于人们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的颜色对于人们所产生的心里影响不同。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各个城市所运用的城市色彩也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地貌而调整。气候寒冷地区的城市主要采用暖色调,如哈尔滨主要采用米黄色作为城市的主色调,这样在冬天的时候不至于感觉太过于冷硬;而气候炎热地区的城市就主要采用冷色调,如海南省的城市就多采用蓝色调为城市的主色调。地貌在另一个方面对于城市色彩也起着一定的影响。城市建筑首先是在地貌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城市色爱规划就不得不考虑地貌因素。在滨海城市如天津,地势平坦且靠海。天津市以蓝色为主色调,蓝色象征海口城市的地域特点、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现实以及面朝大海发展的胸襟;重庆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城,有着悠久的建筑文化历史,白墙青瓦吊脚楼依山而建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基于重庆市山多水多以及经常雾霭重重的天气,许多建筑师都将重庆市建筑色彩基调定位为中性的灰色[1]。
4.4 地方建筑材料的色彩
曾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城市建筑色彩主要由地方建筑材料色彩来决定。我国南方以苏州为代表的城镇建筑粉墙黛瓦所形成的素色主色调,是用色彩来表达城市特色的典型代表。但是随着技术发展,地方建筑材料将不再作为地方建筑色彩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只是其中一个参考因素。在考虑装饰价格方面起着一定影响。[8]
4.5 城市居民的文化素养、民族特性
城市色彩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特性。要使居住在其中的居民对城市有一种归属感与认同感,城市色彩规划就不得不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彩。[9]一般而言,大城市的居民较为喜欢中性色彩,少数民族地区则多为色调明快的城市。总体而言,城市色彩切忌过于艳丽,以淡雅朴素为主色调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效果。
结语
城市色彩是一种系统的存在,完整的城市规划色彩设计,应对整个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考虑规划,确定主色系统和辅助色系统。在城市色彩规划中,先确定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路灯以及公交车辆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以及窗台摆设物等临时色。同时考虑城市功能分区,在城市规划中系统运用城市色次,以凸显地方特色,务求城市规划不仅合理而且能使人舒适,更加适宜人们居住。[10]凸显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加强人居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 梁晶,卢菁.重庆建筑[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33-34.
[2] 程嵘.城市色彩规划管理初探――以株洲市为例[D],中南大学,2010.
[3] 王婵娟.中国北方传统城市色彩研究及对现代城市的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 王竹,杨梅,贺勇.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与实践―山西省运城市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07(25):91-93.
[5] 杨学太. 城市色彩设计与城市色彩文化[J].艺术探索,2008,22(4):97-98.
[6] 蒋芳黄为秀. 浅议城市色彩景观设计以武汉城市色彩景观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8):117-119.
[7] 巢元凯. 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J],城市设计,2004,464 - 466.
[8] 赵春水吴静子吴探马剑.城市色彩规划方法研究―以天津城市色彩规划为例[J],2009,(33):24-25.
【关键词】玻璃;材料;城市艺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69-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空间品质有了较高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装饰艺术的蓬勃发展。在这股浪潮中,玻璃这一具有发展潜能的材料作为城市艺术的新型的载体,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玻璃艺术节奏明快、造型单纯的己成为现代城市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玻璃与城市艺术的概念进行了论述,从材质、色彩、再加工、创意等角度对其在城市艺术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并对其运用远景进行了展望。
二、概念阐述
1、玻璃。
1.1 玻璃的概念。
玻璃是石英砂在高温熔融后成为的一种液态无机物质。玻璃态物质历史远久,是人类最早发明的人造材料之一。公元前后,西方古罗马帝国在继承诸多古文明玻璃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当时最为兴盛的玻璃制造业。中国玻璃的出现较西方晚了一千多年,起源虽与西亚技术相关,但之后材料和制作工艺就保持着独特的本土传统。
1.2 玻璃的特性。
(1) 玻璃的透光性。最早生产的玻璃仅仅透光而不透明,这是由当时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来决定的。因为当时熔化玻璃液的温度低,玻璃中存在未熔化的颗粒杂质造成光线的散射;当时生产玻璃的工艺是将玻璃液浇铸挤压成表面凹凸不平造成了玻璃只透光而不透明。
(2) 透明性。玻璃的透明性是其它材料无法与之媲美的特殊而可贵的品格。纯净无瑕的透明视觉效果,传递给人洁净、晶莹的审美感受,使玻璃有着丰富的空间表现。
(3) 抽象性。玻璃具有的脆薄、光滑、冰冷、通透的特性,空灵而且色彩凄迷的琉璃穿透着某种神秘的元素,让人心恻然。纯净无瑕的透明视觉效果,能够传达出一种与纯洁品质。
2、城市艺术。
城市艺术是指艺术设计者凭借特定场所为依托,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段,所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袁运莆先生在《城市艺术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新学科》一问中写到“更简要的说,城市艺术是人民大众共享的,它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画龙点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美化功能外,它同时又是特定纪念性、主题性性的大型艺术最为适合的表现形式。这是艺术与科学、技术与工程紧密配合得以实现的大型艺术。”城市艺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形式、结构和功能,体现出艺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设计理念。在城市艺术的创造中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材料的能力是体现城市艺术魅力的重要环节。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在艺术表现上会产生大相径庭的艺术取向。
三、玻璃在城市艺术中的应用
主要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考察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结构、各种社会资源、人文景观。经过系统化的构思设计,以玻璃为主要媒介而形成的城市艺术意象组合形式。玻璃由于它自身易碎性的特征,以及它对光线反射的副作用,在过去使它不能广泛地运用在室外公共空间中。但是由于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我们如今可以在广场、公共院落、公园、居住小区等室外公共环境中发现越来越多地玻璃建构筑物。比如现在被广泛运用的玻璃彩灯、玻璃墙以及玻璃雕塑、玻璃装置这样的艺术品。玻璃艺术家在创作室外城市艺术作品时,一般通过吧玻璃和其他的材料结合,充分利用玻璃的优势而尽量减弱其带来的不利因素。
1、色彩变化的运用。
色彩是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最基本的是红、绿、蓝三原色,其他颜色都是在三种颜色之中调和而成的。现实生活中的色彩分非彩色和彩色两类。非彩色是指黑、白、灰系统色,其只有明度属性;彩色是指除了非彩色以外的所有色彩,其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属性。同时色彩还可以分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中性色两种。
1。1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感觉总的来说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最暖的色为橙色,称为暖极;最冷的色为蓝色,称为冷极。橙、红、黄为暖色,蓝、蓝绿、蓝紫为冷色。从明度方面讲,白色反射率高,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感觉暖。从彩度方面讲,高彩度的冷色显得更冷,高彩度的暖色显得更暖,当彩度降低,色彩冷暖感则随之降低。如在城市的街道上,玻璃制作的路灯杆,也可以赋予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内涵。可在玻璃灯杆上,把该市的市花用彩色玻璃的形式镶嵌在玻璃杆上,让城市充满朝气和活力。
1。2 色彩的亮度。彩的明亮度的变化会产生色彩的轻重感,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轻,明度低的觉重。从色相方面讲,暖色系如黄、橙、红给人的感觉轻,冷色系蓝、蓝紫给人的感觉重。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的色彩的明亮度,根据不同的玻璃艺术品,选择合适的色彩。
2、形状变换的运用。城市艺术作为与大众关系最密切、最容易接受流行概念的一门超前性艺术,形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艺术品都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形状变化体现的。在形状设计中,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要在大众眼光和创意之间进行结合,寻求两者的平衡点。
在玻璃艺术品中,可以把市民们喜爱的动植物浮雕在玻璃上,富有特色。在城市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各式的垃圾箱,这些垃圾箱都可以用玻璃制作,方便清洗。临街建筑物的外墙,可以采用各种色彩的玻璃墙外砖,甚至整个墙面都可以用玻璃拼成一幅幅古典或现代的图案,同时达到美化城市的艺术效果。玻璃幕墙可以经常清洗,较长时间地保持清洁和光泽,这是外墙涂料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玻璃艺术的实用性方面,环境艺术的设计师们可以发挥无限的艺术想象,使城市公共环境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宫里飞来的巨大宝石。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贝律民以简约而赋予现代感的金字塔作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就像人们由古埃及文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具有象征意义。
3、创意的运用。玻璃艺术品的创意主要来自于艺术家,玻璃艺术家必须懂得团队合作。当代玻璃艺术在继承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在表现形式、材料、色彩等各方面的都较20实际60年代美国现代玻璃工作室运动之后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玻璃艺术工作室,在课程中结合实习企业的生产工艺条件,为企业做产品开发设计,这些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际的产品设计流程和培养为企业服务的设计精神。通过带学生在工厂实习,密切了与个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企业领导也逐渐认识到设计在今天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玻璃在城市艺术中的远景
现代城市中的玻璃艺术品在改变光线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周边的空间层次,它的特殊质感使其成为现代化喧嚣都市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呈现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内涵。
中国玻璃艺术市场存在潜力巨大,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发生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玻璃作为一种质硬、透明、无污染的建筑材料,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与国外相比,我国目前的艺术气氛相当活跃,诸如参加国际会议和展览,与国外大学、公司以及艺术家个人开展广泛的交流,逐渐走向国际。